2-3岁幼儿情绪

2024-06-24

2-3岁幼儿情绪(精选8篇)

2-3岁幼儿情绪 篇1

摘要:幼儿要拥有快乐的精神状态, 能活跃积极地参与活动, 能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 更善于探索的前提就是, 幼儿能具有良好的情绪。本文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观察研究, 初步探索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对2-3岁幼儿的情绪的影响, 着重分析了活动室环境中的视觉环境、听觉环境对幼儿情绪的影响两个案例, 并寻找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活动室环境,2-3岁幼儿情绪

衡量孩子成长健康的标准, 不仅仅是孩子要聪明伶俐、活泼乖巧, 更重要的是孩子开心快乐。与开心快乐直接有关的就是孩子的积极情绪, 甚至在研究日益深入的状态下衍生出情绪教育, 可见情绪在孩子的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 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和治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幼儿早期情绪的良好发展对孩子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但是想要让幼儿获得积极健康的情绪, 需要成人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多方面的, 本文仅从2—3岁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接触得最多的活动室环境中初步探索环境对2-3岁幼儿情绪的影响以及在环境布置中的对策。

一、活动室环境对2-3岁幼儿情绪的影响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而幼儿园的环境中较多也较容易把握的就是物质环境, 当然在幼儿园众多的环境影响中的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得最多的场所, 活动室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感受最直接的内容, 所以这些环境也最容易影响幼儿的情绪。那么情绪是什么呢?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 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研究表明, 1个月大的婴儿就出现社会性微笑, 2—3岁的幼儿就已经出现喜怒哀乐等各种基本情绪, 与成人相差无几。可见, 情绪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而2—3岁的幼儿的情绪不稳定, 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他们对自己的情绪的控制能力十分薄弱。因此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刺激时, 幼儿更容易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变化。下面我提供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 添添的个案:

早上部分幼儿入园后, 老师取出了桌面玩具给幼儿玩耍。这时, 所有的幼儿 (包括添添) 都坐在桌面上自己摆弄着玩具。不久后, 欢快的音乐响起, 声音也随着音乐的起伏越来越大。添添有点兴奋了起来, 和旁边的几个男孩子拿着玩具当枪, 玩起了打打杀杀的游戏, 嘴里还不停地大声叫喊。老师停止了添添的游戏, 并告诉添添:“这样的游戏不适合现在玩”。添添有所收敛自己的行为。但是音乐声并没有停止, 没过多久添添和几个男孩子又玩了起来, 甚至拿着玩具绕着活动室满场跑着, 连老师的制止声也充耳不闻。最后, 在场的所有孩子都跟着一起跑, 直到音乐结束。第二天早上, 老师请幼儿进行区域活动工作, 并播放轻缓的音乐。当添添听到要做工作后, 就端出自己选择好要做的工作, 在轻缓的音乐声中安静地做了起来, 一做就是十多分钟。有时遇到一些困难, 添添会轻声地请老师帮助。

分析:

添添本身就是活泼好动的孩子, 相对来说也就更容易兴奋。在欢快明朗的音乐激发了添添的好动性, 3岁左右的孩子本身就能跟随节奏而不由自主地摆动, 而添添的“摆动”却更多的用他喜欢的打打杀杀的游戏方式表现出来。虽然老师的提醒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停止了他不良的表现方式, 但是音乐并没有停止, 这也意味着对添添的情绪刺激没有停止, 结果就越开心越和同伴游戏, 越游戏就越开心。相反, 在第二天进行区域活动时, 在轻柔舒缓的音乐的暗示下, 添添平静了, 没有了兴奋的刺激, 添添也能安静下来。

(二) 不同活动室的差别:

我观察托班有15个幼儿, 有两个活动室, 分别是活动室和区域活动室, 在环境的布置上, 两个活动室差别比较大。活动室因为集体教学的需要和教具的限制, 在教室的中央有较大的一块活动空间, 平时的集体教学、吃饭等活动都在这个活动室里进行, 主题墙经常更换的需要, 教室的布置会显得比较丰富、活跃, 颜色也多以鲜艳、明亮的色彩为主。由于孩子进行自主性活动的场地和时间都十分有限, 所以孩子们与环境的互动性不够。而区域活动室的布置中, 不但有占1/3面积的娃娃家, 还有很多用区角柜划分开的区域, 主要是用于幼儿自主性活动, 由于区域活动室里有很多细小的物件, 在这间活动室的布置上显得简单、明了, 颜色也比较单一。

分析:

活动室环境的隐形暗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发展, 从以上的案例中可以发现, 明亮、鲜艳的色彩和内容丰富的墙面布置只能在视觉上引起孩子的兴奋, 而这样的兴奋又不能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得到释放, 所以当孩子在活动室活动时, 孩子很容易激动, 情绪变化大, 不同个性的孩子情绪体验丰富, 相对而言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当孩子进入区域活动室时, 简单、颜色单一的墙面布置就直接提示了孩子应该安静一些, 由于区域活动室的自主性活动较多, 孩子能够将兴奋转换为与环境的互动, 所以孩子们在区域活动室里更容易安静下来, 情绪平稳, 相对而言能较好控制自己的情绪, 更能够将对区角工作的好奇而转化对工作的自主探索。

二、布置适合2——3岁幼儿的活动室环境的对策

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不同于居室环境, 更加与少年宫、游乐场所不同, 活动室是注重与幼儿身心发展同步的, 适宜于幼儿心里发展特点的, 幼儿化、教育化、艺术化、绿化的环境特点。所以在活动室的环境布置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特征适时改变, 上文也指出了2——3岁孩子的情绪表现明显, 情绪控制能力弱, 因此在环境的布置上需要注意:

(一) 活动室的音乐选择适宜幼儿

研究表明, 在婴幼儿时期听合适的音乐, 不仅能让幼儿增加乐感, 更能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但是这并不是说, 每天都要给与幼儿强烈的音乐刺激。对于行为控制能力还不够好的低龄幼儿来说, 音乐对他们的暗示作用是比较大的。所以当幼儿在音乐的环境中做出一些偏离常规要求的事时, 首先应该检查给予孩子的音乐是不是符合要求, 比如在活动室里就要尽量避免让孩子听节奏过快的音乐, 2-3岁的孩子听到类似的音乐时, 除了手舞足蹈地“疯狂”, 也实在找不出什么方式能表达高兴的情绪。如果在一定的条件下, 需要孩子听一些欢快的音乐, 那么在听这样的音乐之前, 可以告诉孩子, 很高兴了可以怎么表达, 比如:跟着音乐很快地拍手、跟着音乐转圈, 用嘴巴说出来等等方式, 这些方式不但避免了安全隐患, 还能让幼儿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最主要的是, 在尽量保证自己的安全环境下, 也同时为别人提供了安全的环境, 学会关怀别人的人文素养。而对于其他如:愤怒、伤心等强烈的情绪体验则尽量让2——3岁的幼儿少体验, 可以在年长一些的合适时间来体验,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情绪低落。当然, 在活动室里应该降低对孩子的兴奋刺激时间长度, 在日常情况下孩子还是应该多一些平静, 而其他的情绪体验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达到体验的效果。

(二) 活动室的物品摆放排列有序, 准备充足

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 很多一线的教师在环境的布置上已经能够注意到物品的摆放要有序, 准备充分, 但是如何有序?怎样才是充分的准备?这都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的, 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往往会让人无从下手。其实, 蒙台梭利的环境布置和教具摆放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蒙台梭利根据操作教具所能达到的目的而将教具分为不同的区域, 在每个区域里, 教具都是有自己的摆放方式的, 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 强调将教具按照原来的方式放回原位, 这样的操作让幼儿心中有数, 内心平静, 不会因为教具的不确定因素而不安。

活动室可以说是幼儿呆的时间较长的地方, 所以活动室的陈设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将众多的东西排列整齐是环境布置的一个基础, 试想一个堆砌、陈列大量装饰品的活动室如何能让幼儿获得平静的情绪体验, 即使勉强进入这样的环境, 过不了多久就能发现孩子容易出现烦躁的情绪。2——3岁的幼儿的精细动作还不够好, 但是独立意识较强, 所以在物品的摆放上, 要考虑方便幼儿, 比如:纸巾、毛巾的位置就需要根据幼儿的身高、方便性而放置, 而不是根据成人的习惯或是美观的需要来摆放。这一时期的幼儿虽然是独立的活动, 但模仿能力较强, 所以在区域活动的操作材料需要准备类似的材料, 这样每个幼儿都有自己要操作的材料, 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等待中的不良情绪。

(三) 活动室的色彩搭配温馨、舒适、协调

每一个存在的事物都是有自己的颜色的, 而活动室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也有属于自己的颜色。蒙台梭利的理念认为活动室的环境布置应该有家的感觉, 特别是2-3岁的孩子是刚刚进入幼儿园, 在活动的布置上给予家的感觉就能减轻幼儿的害怕情绪, 为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打好基础。看看一些优秀的家庭装修就能明白, 家里的颜色不是简单的颜色堆积, 家庭装修所用的颜色讲究的是协调、美观。虽然幼儿的玩具、用品会有一些鲜艳的色彩, 但总体来说, 在家中幼儿接触的大环境还是以庄重、简洁的大众色为主, 如:白色系、黑色系等。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虽然不能完全照搬家的摆设, 但至少家的核心情感:温馨、协调、美观是不能缺失的。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色彩的搭配上多加注意, 从美学角度来说, 大块连续的色彩叠加只会增加幼儿的视觉疲劳, 让幼儿对环境产生恐惧感, 缺乏安全感。活动室的色彩应该以简单、明了的单一色 (最好是浅色) 为主, 在活动室尽量只选择一个色系的主色调, 尽量避免用补色装饰大块面积的墙面, 这样就不会显得杂乱无章。但是幼儿对色彩也是十分敏感的, 所以可以在细小的物件或区域工作上用多彩的正色加以辅助, 这样既能增加活动室的丰富性, 让孩子尽可能地与环境互动, 又不至于影响孩子的情绪, 让孩子在环境中发泄情绪, 学习情绪的自我控制。

(四) 活动室的布置可以多选择绿色植物

看见过很多的环境布置都非常漂亮, 装饰用的花、纱、纸等都制作得很精致, 色彩的搭配运用很自然, 在幼儿动手操作的墙面环境上, 也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 但是这样的环境总是缺少了一点生气, 人工雕琢的痕迹过于严重。就好比是动物园里的各个区域, 虽然很逼真, 但始终都是人为的氛围。而要打破这种人为因素, 简单而实用的选择就是用绿色植物来装饰活动室环境。选择绿色植物是因为, 较之于动物来说, 绿色植物的生存能力强, 适应能力快。而且适用于室内养殖的绿色植物非常多, 这些绿色植物不仅有净化空气、吸收废弃等作用。更重要的是, 绿色植物是活动室里除了人之外活的东西, 换而言之, 绿色植物是有生命的。这就意味着, 幼儿在与绿色植物相处的过程中, 需要幼儿付出情感去照顾绿色植物, 幼儿对任何事物都是看作有生命的, 也就是说, 幼儿会将自己的情绪体验迁移到植物的身上, 在遇到不良情绪体验时, 可以尝试让孩子与植物“对话”, 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从另一方面来说, 绿色植物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能保障幼儿的呼吸到足量的氧气, 使幼儿保持舒畅、愉悦的情绪, 而在所有颜色的波长中, 绿色是处于中间的位置, 也就是说, 绿色植物从视觉上能暗示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 避免幼儿过于兴奋。所以,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以尝试在活动室里多摆放几盆绿色植物。

参考文献

[1]展宁宁.幼儿情绪认知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5年第7-8期.

[2]吴凡.值得关注的幼儿情绪[J].安徽文学, 2007年第6期

[3]周微微.《纲要》理念引领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校长阅刊, 2007年第7-8期

[4]王春燕.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墙面布置的问题[J].教育导刊, 2004年下半月2、3月号

[5]张莉萍.幼儿良好情绪的养成[J].教育导刊.2005年下半月2月号

[6]王子健.环境也创造人——谈幼儿园的环境布置[J].幼儿教育, 1991年11期

[7]张昭济.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与绿化[J].幼儿教育, 1988年01期

[8]袁爱玲.浅谈活动室物质环境的创设[J].早期教育, 1993年01期

[9]朱家雄.幼儿园活动材料的选择和准备[J].早期教育, 1995年03期

2-3岁幼儿情绪 篇2

小刺猬高兴的想:“这么多水果,一定要叫朋友们一起来分享!”

于是它把覆盆子一颗一颗的摘下来,洗的干干净净,放在盘子里,等着朋友们的到来。

“叮铃铃!”电话响了。

“喂,小刺猬,真是不好意思,我有事情不能来了!”小兔子说。

“没事没事,你忙吧!”小刺猬笑着说。

“叮铃铃!”电话又响了。

“喂,小刺猬,我的奶奶生病了,我不能来了,真是抱歉!”小山羊说。

“没事没事,希望你的奶奶早日康复啊!”小刺猬有点儿失落了。

“叮铃铃!”电话再次响起。

“喂,小刺猬,我要去参加比赛,不能来了,对不起!”小灰熊说。

“没事没事,祝你得到冠军!加油!”小刺猬有点儿伤心,好朋友们都不能来,这么多果子,肯定会坏的呀!

突然,小刺猬想到了个好主意,它把果子做成了果酱,放进小瓶子里,然后寄给了好朋友们。 这下,大家都能尝到甜甜的果酱啦!

小刺猬懂得向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与心情,将自己的快乐平分给别的人。

2-3岁幼儿情绪 篇3

一、创设宽松、温馨家庭式的语言交流环境

幼儿教师其实充当了一个教师妈妈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營造宽松、安全、温馨的家庭式语言交流氛围,利用丰富的语言环境,随时随地用简明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尊重和满足幼儿爱抚、亲近、搂抱等情感需求,给予悉心关爱、精心养护,为他们创设宽松、温馨的家庭式的语言交流环境。幼儿教师要尽心尽力为幼儿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以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让学生们都喜欢上幼儿园,愿意和教师妈妈玩游戏,能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二、开展各种语言活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尊重幼儿语言发展的年龄特点,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让幼儿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语言,从而让他们自由表达出来。

首先,教师要轻声地对学生讲话。这样能给幼儿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让幼儿逐渐感到教师的亲切感。紧接着鼓励幼儿学用普通话大胆表达自己的需求,理解并乐意执行成人简单的语言指令。

其次,教师说话要慢。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太集中,理解能力差,教师慢慢讲话,幼儿才能要仔细听听得清,听得懂。教师说所讲的要能吸引幼儿,用儿童的语言与幼儿交流。例如,教师在讲一个故事时若能借用木偶道具以表演形式绘声绘色给幼儿讲述,这样一来才能把孩子真正吸引住。

再次,一日活动中通过早期阅读——看图画书、听故事活动,让幼儿感受故事中所表现的基本内容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加阅读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让幼儿养成能集中注意力看书、安静地倾听故事的习惯,学习讲述简单的事情和学讲简短故事、念儿歌等,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日生活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学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需求,说出自己的名字,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相处的语言。如怎样向别人提出要求,请求别人帮助,表示感谢或歉意等。当幼儿说的不完整或说错时,应给予纠正并让其再重复一遍,及时强化。提供机会多进行沟通、多听故事、学念儿歌。在不同的时间段让孩子们根据能力一个个的说自己的名字、班级、年龄等。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平日活动中的过度环节我们采取儿歌,手指游戏的形式,逐渐形成习惯,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开展丰富的语言活动,如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时,笔者一边讲猫捉老鼠的故事、一边做动作,学生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我做起动作来,就像玩游戏一样,学生们不知不觉听起故事来啦,当停下休息时,我问:“为什么小猫要这样捉老鼠?学生们都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了:小猫边做动作边捉老鼠,这样很好玩。小猫就是这样捉老鼠的,我好喜欢玩游戏、听故事等。这样既提高孩子们倾听能力,又培养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四、家园共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不趋于一个模式进行,要使幼儿语言能力提高,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仅仅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各种形式向家长传孩子早期语言教育的意义,指导家长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方法,使家长重视,并配合我们的工作,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家长接幼儿回家后,可让幼儿重复今天老师教的儿歌、故事,回忆班里发生的事,用完整的话说出自己的请求和需要,等等。有条件的家庭应常带孩子外出参观、旅游、和孩子一起读物,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地了解和把握2~3岁幼儿年龄段的生理、心理及智能特点,创设宽松、温馨的语言交流环境,注重从多方面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挖掘潜力,适当引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浅谈2~3岁幼儿空间智能的培养 篇4

世界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空间智能是人们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人们进行艺术、科学、数学及至文学活动不可或缺的能力。

通过空间智能,人们能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些模式。它能让人以三维空间的方式思考,使人知觉到外在和内在的影像,也能重现、转变或修饰影像,不但可以在空间中从容地游走,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操弄物件的位置,以产生解读图形的信息。航海家、飞行员、雕塑家、画家、发明家、建筑师、摄影师、服装设计师、广告设计师、电影制片人等都表现出高度发达的空间智能。空间智能从狭义上讲指的是人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而从广义看不再单纯地指人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还包括视觉辨别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两个方面。所谓空间智能是倾向于形象思维的智能,具有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且能把所知觉到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能力。儿童的空间智能表现在可以说出清楚的视觉意向;喜欢看图画书、图片,阅读时从图画而不是文字中获取更多信息;喜欢搭积木等。

二、空间智能在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表现

空间智能是一种能力,是人天生思维的一部分,它是伴随着人们的成长而发展的。观察表明,儿童的空间智能是从静态空间感知到获得动态概念空间发展的。不同年龄层的儿童在空间智能方面有着不同表现。

不到一岁的时期:儿童主要靠听觉来辨别方向。

一岁到二岁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已经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能熟练地爬行或者已经开始学习行走,对周围任何的新事物都充满新鲜感。这个阶段,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多多鼓励儿童爬或者行走,在这过程中,增强他们空间意识。

二岁到三岁阶段:此时是儿童空间智能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具有理解空间和表达空间的能力。儿童具有分辨大小、高矮、前后、远近等关系的能力,并且能通过绘画等表达出来。

三到七岁阶段:孩子的空间智能又前进了一大步,能够利用明显的标记或路标对物体定位,并开始学习利用较为复杂的标记。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去感受、体验行走的路线和认明标志物,如熟悉去幼儿园的路程、看公园导游图等,发展其空间定位能力。

七岁到十岁:孩子已经能够利用空间整体结构的信息对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定位,且在10岁左右,孩子们已开始具有大脑表象旋转能力。

三、培养空间智能对2~3岁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空间智能作为人们生活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对一个人的人生都产生着深远影响。培养2~3岁幼儿的空间智能,不仅能使他们快速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在智力、思维方面取得较好的发展。

1. 有利于发展2~3岁幼儿的形象思维,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数学能力

空间智能较好的孩子,能通过形象思维积累大量的视觉和空间形象,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基础,也能更好地理解点线面等几何原理,为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有利于促进孩子身体协调灵活

空间智能强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了良好的方向感和灵活的运动细胞。他们能自如地转动身体并且通过身体的协调获得平衡,能在没有明确指示的环境中准确地找对方向。所以,作为人类探索世界的一项基本技能,空间智能对于培养2~3岁幼儿的灵性和动感具有较大帮助。

3.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细胞,提高他们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空间智能的发展,能给幼儿带来更好的美感体验,陶冶他们的情操。在艺术领域里,如,画家、建筑师、设计师等都具有较好的空间智能。比如美术家能分辨事物极其微小的尺寸区别,色彩专家能区分40到60种黑色色调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空间智能的培养、学习和训练取得的。

4. 有利于促进幼儿对空间关系的把握,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从床上爬下来或者摔倒,总认为是小孩胆大。其实是因为孩子的空间智能中的深度感觉没有完全形成,对空间关系的把握能力不够,不足以让他产生危险意识。因此发展幼儿的空间智能,可以避免儿童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四、如何培养2~3岁幼儿的空间智能

1. 进行专项的训练活动

2~3岁的幼儿正处于这样的时期,即喜欢把物体往有孔有洞的地方仍、往楼下扔、从阳台的缝隙里扔等。这些都是孩子对空间的一种探索,而不是在“捣乱”。而这个时候,如何引导孩子的敏感行为,将其转化为特定的技能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针对2~3幼儿视觉分辨、方位感知的特点以及儿童爱玩的天性,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幼儿喜欢的游戏进行相关的专项训练。

(1)视觉分辨训练。视觉分辨主要是指依靠视觉分辨各种事物的表象特点,像高矮、胖瘦、长短等,以及各种事物的外形和颜色等这些都属于视觉分辨。视觉分辨是孩子进行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是空间智能包含的重要部分。我们主要通过相关的游戏,用不同的、相似的图形或符号等提高孩子的视觉分辨力。比如,父母可以通过图案划消活动提高孩子的视觉敏锐度。具体游戏规则如下,在有限时间内,让幼儿在一张满是图案和数字的纸上,快速准确地找到妈妈指令的图案或者数字,然后划消。或者在一张画有两排图案的纸上,快速找到相似图案,采用连线的方式,将两个相同形状的图案用线连起来。这个小游戏的目的就在于有效地训练儿童视觉的有序性和敏锐度。此外,父母还可以给孩子提供图画绘本和绘画工具,尽情满足孩子喜欢涂鸦的兴趣。因为在涂鸦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对不同颜色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而且还能根据线条的形状对大小、几何图形等有所区分。例如,在孩子拿起笔想要涂鸦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点、线、圈等基本笔法作画。首先在纸上画一个大圈作脸,然后用两个小圈作眼睛,再用十字画鼻子,横线作嘴巴,接着再在头上画几根头发。这样就可以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也跟着画,从而既培养了孩子对色彩的视觉分辨能力,又培养了孩子对大小和形状的分辨力。

(2)视觉记忆训练。父母可以对2~3岁的幼儿进行一些视觉记忆训练,让孩子在看到某种事物之后,能够在大脑里产生一定的形象记忆,当再次看到这个事物或者类似的事物时,就轻易分辨或者呈现出之前的记忆了。比如,父母带幼儿去动物园游玩的时候看到了老虎,为了让幼儿加深对老虎的印象,父母可以给孩子购买老虎的玩偶,让孩子在日后的游戏中再次看到老虎玩偶时,就能很快认出这是一只老虎了,而这种行为就叫做视觉的再认。接着,父母还可以训练孩子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绘画的形式来描绘动物园的那只老虎,加快视觉记忆的再生。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游戏环节,最终可以达到有效提高幼儿视觉记忆的能力。

(3)手眼协调训练。是否具有手眼协调能力是判断幼儿空间智能的最显著标准,也是父母发展幼儿空间智能的最有效途径。为了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父母不妨陪伴孩子一起玩拼图游戏、搭建小木屋或拆装闹钟等,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一边观察一边动手实践,达到手眼协调并用的效果。在这里,笔者推荐一个可以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分类小游戏。首先,父母可以在一个盒子中装入花生米、蚕豆和小红枣之类的物品,然后,引导孩子用食指和中指夹起不同的物品放入不同的盘子中,夹得快而多就可以得到一个小小的奖励。当孩子逐渐熟练之后,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改用筷子来夹豆子,同样是把不同的东西放入不同的盘子中。需要注意的是,夹豆游戏的顺序应该是先大后小,这样在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时还能教会孩子区分大小。

(4)方位空间训练。为了让幼儿建立方位的准确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指导幼儿悉心观察:花长在花盆里,鸟儿飞在天空中,鱼儿游在水里;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把手放在桌子上,游戏结束后应该把玩具放在箱子里,把球收在纸盒内等等。其次,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深浅感知能力以及对高矮大小的认识。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幼儿在不同的容器中取物品,使幼儿感知物体的深浅、高矮和大小不同的空间等。或者用手触摸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把圆柱体、三角体等加入游戏环节,让幼儿用手感知并且学会用语言表达这些不同形状物体的特征是什么,圆柱体的圆是滑滑的,三角体的三个角有点尖等等。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带着孩子去一些游乐场,接触钻隧道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不同形状、不同深浅的隧道给自己感官上带来的丰富刺激,从而调动全身的感官来感知空间的存在。为了引导孩子用身体感知空间关系,父母还可以带领孩子用不同方式接近物体,比如,绕着椅子走、穿过走廊、绕过栏杆等。

2. 创造良好的空间智能发展环境

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在户外,幼儿始终需要宽松、自由、温馨的氛围以及自主的学习和快乐的游戏。因此,父母在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空间智能时,需要营造一种轻松良好的氛围。一方面,父母可以在室内创建丰富多彩的体验环境。通过在幼儿活动的区域提供丰富安全的体验环境,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也保障幼儿空间智能的健康发展。比如,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在家里设置各种各样的智能区,存放一些绘图工具、游戏材料以及其他益智类的小玩具等供儿童自由选择。如在阅读区放置填图绘本,在游戏区放置积木、橡皮泥等,这样就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自由参与其中。此外,在构建区域里,父母还可以进行一些平面设计和空间建构,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特征,从而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当然,父母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因材施教,在幼儿活动的范围内,设计个性化的区域,针对儿童做专项训练,培养幼儿某方面的空间智能感等。这些都会给儿童带来丰富的空间体验。

除了在家庭中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之外,父母也要多带儿童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在自然环境中培养儿童的空间智能。因为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是很多艺术活动的灵感来源。只有和自然有关系的艺术活动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父母应该经常带领儿童走进自然、认识自然,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儿童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的能力。比如,周末的时候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公园去玩“找形状”“找颜色”等游戏;在春夏秋冬的季节交替时,让孩子感受自然丰富的色彩,感受自然生命的奇妙特征。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智能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儿童空间智能的多元发展理念也越来被大多数幼教人士和家长认同。从日益丰富的教育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弹性的学习时间以及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足以看出人们越来重视儿童兴趣和智能的全面发展。希望父母和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空间智能,帮助幼儿充分发展他们的无限潜能,培养多元能力。

摘要:空间智能作为人类一项与生俱来的能力,对人的感知能力、创作能力、艺术能力、想象力和探索能力也会有深远的影响。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空间智能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一定方式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空间智能。就空间智能的定义、发展以及幼儿空间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空间智能,艺术素养,想象力,记忆力

参考文献

[1]焦武萍.幼儿空间认知发展中感觉运动智能和概念智能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7.

[2]刘传杰.视觉表征在幼儿视觉空间智能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陶李刚,张丽苹.培养幼儿视觉:空间智能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3(1):39-40.

2-3岁幼儿适合看的优秀绘本 篇5

 《没想到婴儿创意图画书》系列绘本(全20册)接力出版社  《跑跑镇》  《猜猜我有多爱你》  《好饿的毛毛虫》  《点点点》《艺术大书》《》  《杜莱百变创意玩具书》系列:

《光纤投影变变变》《颜色宝宝找妈妈》《空间投掷大比拼》《触摸想象大探险》《妙趣组合翻翻翻》

 《走开,绿色大怪物》  《十朵小云》  《母鸡萝丝去散步》  《大拇指无字故事书》系列:

2-3岁幼儿情绪 篇6

关键词: 托幼机构 集体教养 语言能力 培养策略

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承担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学前教育公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实施形式。让2-3岁的婴幼儿进托幼机构进行集体教养,让孩子接触老师、接触更多的小朋友和其他成人,表明婴幼儿已从一个小家庭走进一个社会大家庭,即婴幼儿从个体生态环境走向教育的群体生态环境,孩子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他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其中语言的运用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婴幼儿集体教养为婴儿提供安全、温馨、自然的生活环境,对婴幼儿进行养育、保健、游戏等集体教养活动,使语言的发展与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相互促进。

一、创造无拘无束的托幼环境

1.和谐温馨的室内环境。

2-3岁的婴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认识最初只能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因此,托幼机构环境的创造要符合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婴幼儿往往对不熟悉的环境感到害怕,他们喜爱熟悉的环境。室内外环境首先以色彩艳丽的纯色为主,稚拙、简洁,处处都是婴幼儿熟悉的面孔,婴儿床、响铃铛等都是小宝宝常见和常玩的东西,贴近他们的生活,所处环境很熟悉,但家庭中又没有的,这就大大吸引了孩子,使他们首先爱上托幼机构。

2.自由、宽松的语言运用环境。

《纲要》中指出“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要为婴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和学习的机会。什么是宽松自由的环境?这是一种充满安全感、温馨、愉快、可以自主活动的环境,婴幼儿有话敢说、想说、爱说。教育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婴幼儿创设富有情趣的各种语言的适宜刺激,在宽松的氛围中,让婴幼儿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得到语言的练习机会和迁移运用,使婴幼儿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语言潜能得到开发。

3.走进大自然。

2-3岁的婴幼儿生活经验贫乏,经验的积累是婴幼儿学习语言的前提。大自然是生活的源泉语言的宝库,天晴时我们必定保证婴幼儿2小时的户外活动,我常带孩子们散步,他们如同出笼的小鸟,唱啊,跳啊,情绪特别高涨,不管表达是否合理,他们都有说不完的话,还不时地问这问那“这是什么树?树叶怎么会有红色的”。

二、创设语言交际平台

1.利用一日生活中的环节,见缝插针发展婴幼儿口语。

2—3岁幼儿的语言发展,并不只是限定在某一个主题、某个活动中,它可以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个环节,教师可以随机指导,进行语言活动。例如,婴幼儿语言是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晨间活动是婴幼儿口语发展的最好时机,教师每天都会用和蔼可亲的态度,迎接每一位宝宝来园,在第一时间和他们进行礼貌用语的交流,如幼:“XX老师,早上好!”师:“XX宝宝早上好!”虽然是短短两句话,但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好心情的开始。

2.区角化——教育活动区域化,避免托儿教育幼儿化。

蒙台梭利认为,要帮助婴幼儿发展,我们就必须提供使其能够自由发展的环境。区域游戏是婴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快乐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过程,区域化学习活动是婴幼儿自主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托班婴幼儿有着特定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如他们比较好动、喜欢新鲜事物。我们要根据年龄特点,为婴幼儿提供多种多层次的活动材料,不断更换区角活动的内容,让婴幼儿时刻保持新鲜感,这样他们在活动中才会有声有色,也会不断交流经验。

3.用绘本进行言语训练。

在教孩子认识周围具体事物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让孩子用看图说话及图文并茂的绘本等学说话。幼儿好奇心强,这些形形色色的画面,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便于他们接受。把书上的内容概括成一、两句话,用简洁、生动、形象、适合儿童口语特点的语言讲出来,这样使孩子感到亲切,便于记忆和复述。对于语言发展比较好的婴幼儿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可让他们对着图画练习说话,适当地加以指导,这对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和开发想象能力很有好处。美国心理语言学家F·R施莱伯说:“要想知道孩子将来的语言如何就必须先研究你本人现在的言语。”

4.利用各种媒体让婴幼儿接受语言信息。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有时看过一两次广告后也能流利地说出广告语,这充分表现出孩子想学习语言的渴望。因此,选择一些合适的电视节目让婴幼儿欣赏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很有益处的,特别是一些孩子较为喜爱的动画片等。同时可以利用录音机、影碟机等电教手段,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学习语言,接受语言,加强对孩子的语言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焱,主编.学前教育原理.2002.10:4,55,90.

[2]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育婴员.2009:48.

[3]幼儿园课程.2000:15.

[4]姜维静,主编.幼儿园托班教养工作手册.2002.

2-3岁幼儿情绪 篇7

儿童语言能力与社会能力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两者如出现发音迟缓或障碍,不但阻碍与他人的沟通交往,而且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我在我园对2—3岁幼儿(幼儿园托班)加强了语言刺激,发现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语言发展的要求

1. 托班大纲要求。

幼儿学说普通话,学习正确发音,要能使用简单的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集中注意力10分钟左右,初步理解简单故事与儿歌内容,在成人的启发帮助下,说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说出5—7个字的短句,能叙述简单的事,会提问,学会儿歌4—5首,每首6句,每句7字左右(这是2岁半的具体要求)。

2.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分两部分。

一是对语言的理解,如听一听,它是语言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孩子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是对语言的表达,这里包括学一学、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

因为2—3岁的幼儿不但能理解,而且能交流,词的概括和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也初步发展起来。这里说的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因为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词汇量可达1000字左右,句子的结构由简单句向复杂句发展,句子明显增长,所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如能表达时间和空间概念、人物间的关系等。

2—3岁不仅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而且是儿童掌握语法和句式的关键期。因此成人对幼儿讲话的数量、说话的方式及说话时使用的声调都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学期我带了一个叫胡嘉新的孩子,刚来时,差一个月两岁,与我们交流只会说:“吃饭、尿、拉、找妈妈。”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有机会就和他说话、交流,让他开心、开口。两个月后他的句子已达到七个字,他的妈妈看到孩子的变化吃惊不已,没想到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达到这个水平,可见语言刺激所带来的潜力会有那么大。这就是加强语言刺激后孩子的变化。

二、幼儿语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了解了托班孩子的语言发展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再来看看孩子在2—3岁口语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口吃。

这时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正处在初期,想说的话不容易完全表达,因此有暂时性口吃现象。我们班就有两个这样的孩子,每次遇到口吃,我们以平常心对待,不强化孩子的缺点,因此孩子在园的五天,口吃只是偶尔现象。没想到家长在双休日却发现孩子口吃现象严重。经过了解才知道,家长只要听到孩子口吃就让他再说一遍,这无形中强化了缺点,增加了其心理压力,其实了解原因对症教育是最重要的。

2. 将手势、情绪代替口语。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孩子一个手势,一个表情,家长就明白意思,甚至挖空心思猜孩子想说什么,生怕听不懂使孩子哭闹,渐渐地孩子形成懒惰心理,不愿意张口,减少了练习的机会。如一个孩子三岁了还不会说话,经观察发现,这个孩子很聪明,成人说什么都能听懂,她妈妈一直认为是生理原因,当查后一切正常时,她才发现是自己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即当孩子发音不清,家长不是尽力让孩子多练习一遍,纠正发音,而是凭着自己对孩子的了解进行猜测。

3. 所答非所问。

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成人往往忽视了幼儿早期倾听能力的训练,缺乏指令性的操作练习,使孩子停留在模仿阶段,造成孩子讲的成人听不懂、成人讲的孩子听不懂的现象。

以上这几点如不及时纠正,错过了口语发展的敏感期,严重的就会出现心理障碍。

三、对策与实践

在近二十年的教学中,我也总结出一些让孩子能说会道的方法,现举例一二。

1. 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认为只要孩子醒着,陪伴他的就应该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存在,让孩子无时无刻都在听、说、读,而不是让孩子长期处在一个安静、无任何刺激的环境。即使是大班的内容两岁的孩子一样也会记住,例如大班绕口令《七个果子》:“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我在平时的散步、游戏、走路时,都用有表情的、有节奏的、有动作的方式来读,只是不做任何的要求,让孩子认为是无意的,实则是在无意的环境中加强语言刺激,没想到不到一周,这些两岁左右的孩子居然会读了。因此,环境就是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因为3岁是“潜性吸收性”心理阶段,其学习模式就像“摄像机”一样,在无意识中可吸收大量的知识,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

2. 激发孩子听、说的欲望。

对于2—3岁幼儿来说,想和愿意是关键的关键,那么想的前提是什么呢?是兴趣。兴趣的来源不仅仅有内容本身,还有一点,就是成人能否激发孩子说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大孩子需要智慧,而教托班的小孩子不仅仅要有智慧,还要有勇气当一个“疯子”,也就是说2—3岁的幼儿喜欢夸张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让他们想看、想听、想说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幼儿园,我用自己饱满的热情、饱满的激情去感染每一个孩子,吸引孩子的眼球,让我的每一个肢体语言都给孩子带来无比的快乐,因为他们被我的情绪所感染,很快就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之中,从有兴趣到很快记住大量的内容,甚至还会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无意识地透露给家长,不仅自己高兴,家长也是兴奋不已。如我们讲故事,不仅声音有阴阳顿挫、表情夸张有趣,而且身体会随之而动,因此当孩子在听故事时孩子的注意力可达到15分钟左右。

3. 老师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听、说。

2—3岁是幼儿学语言的预备期,那么对于孩子的每一次倾听和每一次说话就都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要让孩子感觉到:(1)养成良好听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听就谈不上说;(2)孩子说的时候有听众,会让孩子充满说的自信,为下一次张嘴说他想说的话奠定基础。有时,大人可能听不懂孩子说的是什么,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微笑地看着孩子,鼓励他把话说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积极态度,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平等且愉快的。

4.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当孩子能辨别物体不同时,我们就可以对孩子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2岁半到3岁半的孩子可以说已经开始用整个身体去探索新环境的奥秘,如果给他足够的刺激,孩子的大脑将以“更新换代”的速度发展,你会发现孩子“日新月异”。

我认为阅读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对图的阅读;(2)对文字的阅读。

当孩子发现图文并茂的读物可以帮助自己理解其内容,还能认汉字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那么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提供大量的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读物。当孩子阅读出现障碍时,成人应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尽量不给孩子阅读的任务和压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阅读,并对孩子的阅读材料进行分类,哪些是适合和成人一起阅读的;哪些是适合听录音的;哪些是适合孩子自己阅读的。在一天中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如果能让三岁前的孩子开心、开口、开窍,那么孩子今后的发展一定会有飞跃性的发展,因为良好的语言发展,可以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并加强孩子与孩子、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良好的语言发展可使孩子更加清楚明了地理解别人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作出积极的应答。

2~3岁婴幼儿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篇8

一、2~3岁婴幼儿游戏特征的理性认识

经过近四年的实践研究, 我们以为适合2~3岁婴幼儿的游戏应以“动作化、低结构、指导性”为主要特征。

1.动作化——基于2~3岁婴幼儿动作思维的游戏特征

2~3岁婴幼儿正处于动作思维阶段, 动作不仅是婴幼儿思维的外化表现, 也是他们感知周围世界的源泉, 更是婴幼儿产生新旧认知冲突和建构新认知的主要渠道。因此, 我们以大动作及精细动作的游戏为载体, 使材料与孩子进行充分互动, 让婴幼儿在操作探索中运用原有经验并生成新经验, 从而促进婴幼儿动作技能、运动经验、情绪情感、社会适应以及认知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2.低结构——基于2~3岁婴幼儿发展的无限多样性和可能性的游戏特征

2~3岁婴幼儿的规则意识还很弱, 行为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 因此, 有着严密结构的、一定程序的高结构活动并不适合托班。我们主张托班的活动以低结构为主, 如游戏材料是以婴幼儿熟悉的可一物多玩的生活用品为主, 游戏目的是相对宽泛的, 活动结构是相对松散的, 游戏的方式应是符合婴幼儿主观意愿的。

3.指导性——基于2~3岁婴幼儿教育整体性的游戏特征

2~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其必然的客观规律, 但不超越不等于就事论事。教师是婴幼儿发展的促进者, 因此我们主张在顺应婴幼儿的基础上, 主动把握婴幼儿发展的机会之窗, 通过创设隐含丰富教育因素的环境, 为孩子提供多元的体验, 以促婴幼儿更健康、更全面、更和谐的发展。

二、2~3岁婴幼儿游戏设计的内容框架

在实践中, 我们把2~3岁婴幼儿游戏分成了精细动作游戏和大动作游戏两大类, 根据2~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分类, 结合游戏材料的投放, 我们确立了以下游戏设计的内容框架:

框架图说明:由于游戏具有目标多指向性的特点, 因此在按精细动作游戏和大动作游戏分两类的同时, 我们主要按所用的游戏材料体系进行归类, 框架图中罗列了目前相对成熟的几个体系, 随着实践的继续深入, 内容还将不断地丰富。

三、2~3岁婴幼儿游戏的实施

(一) 2~3岁婴幼儿游戏材料的选择和利用

根据2~3岁婴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游戏需要, 首先是选择安全的材料, 其次要尽可能地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材料。以“低成本、高质量”为指导, 我们在废旧物品的选用上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主要通过直接利用、简单制作等途径, 让普通的生活材料蕴涵更为丰富的教育因素, 通过选择和再制作, 各种纸箱、纸盒、瓶罐、夹子、靠垫、绳子等都成了孩子、教师共同喜欢的游戏材料。

(二) 2~3岁婴幼儿群体游戏氛围的创设

2~3岁婴幼儿已开始越来越喜欢与小伙伴在一起, 表现出初步的社会性倾向, 但目前的婴幼儿多因是独生子女而缺少与同伴交往、互动成长的自然环境。托幼机构相比家庭, 其优势就是有“集体”的资源。因此, 在游戏中, 我们尝试让婴幼儿在集体或小组的群体氛围中开展游戏, 一起玩乐, 以期自然地引发婴幼儿互相启发、模仿, 产生互相交往的需要。

(三) 2~3岁婴幼儿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2~3岁婴幼儿是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在发展的。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婴幼儿的发展需求, 但在顺应的基础上, 教师仍需借助适宜的教育推动其发展。我们主要采取自主玩、指导玩这两种方式来组织婴幼儿游戏。

1. 多关注, 少“教育”

孩子越小, 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也越大, 因此, 如何透过婴幼儿的行为准确地把握发展线, 了解他的潜在需求, 对托班老师来说, 显得非常重要。在游戏过程中, 我们认为教师要多关注、少“教育”。重在观察婴幼儿对哪些事物感兴趣, 婴幼儿是以怎样的方式作用于客体的;以及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 是否遇到了认知冲突?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困难是什么?

2. 多满足, 少要求

婴幼儿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期的经验, 不同孩子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对事物有着不同的直接感受, 从而导致了不同的行为表现。幼儿的游戏往往是婴幼儿回忆原有经验并以自己的行为方式再现原有经验的过程。“多满足, 少要求”也就是说, “怎么玩”由孩子自主, 教师要尽可能接纳他们不同的感受, 允许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作用于物体, 自主地获得体验。

3. 多激励, 少评价

2~3岁婴幼儿的许多行为处于无意状态, 游戏具有非常大的随意性, 常常会根据自己的突发奇想来操作物体。因此, 教师要加强对其的关注, 对婴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应多给予指导和鼓励, 少评价。教师可借助提问、即兴编儿歌等途径激发婴幼儿的有意想象, 促使婴幼儿的无意识行为变成游戏行为。

4. 多生成, 少预设

当孩子对材料的原始特性有所了解, 并满足了自娱自乐之后, 教师则需根据自主阶段对婴幼儿的观察、分析, 创设丰富的环境, 在顺应的基础上灵活生成具有目标导向的游戏活动, 以推动婴幼儿向更高一层次发展。

生成游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以满足婴幼儿的需要为出发点生成游戏

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发展需要, 并及时生成相应的游戏。例, 老师发现用来装饰教室的玻璃贴经常莫名其妙地被移位, 经观察, 原来是孩子们在“捣乱”, 运用抠、撕等精细动作使玻璃上的小动物搬家, 让他们乐在其中。2~3岁是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发育完善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婴幼儿喜欢尝试各种动作, 为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结合认知目标, 我们在门、窗等位置有针对性地投放了动物、果蔬、图形等多种类型的玻璃贴, 并设计了给小动物找家、给水果宝宝找家等游戏, 既满足了孩子撕撕贴贴的动作发展需要, 又丰富了游戏的内涵。

(2) 根据婴幼儿的兴趣点生成游戏

由婴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的游戏活动往往更持久, 因此, 教师要根据婴幼儿兴趣的变化, 不断生成新的活动内容, 真正实现玩中学。例, “娃娃家”是婴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游戏之一, 虽没有中大班幼儿那样逼真的角色扮演, 但他们同样在这似曾相识的“家”中玩得不亦乐乎。根据2~3岁婴幼儿的特点, 我们重点设计了迷你厨房、迷你盥洗室等, 投放了很多来源于生活、操作性很强的材料, 既满足了宝宝们爱摆弄的需求, 同时在“家”的氛围中婴幼儿的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

(3) 结合材料特性生成游戏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性, 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材料特性生成孩子喜欢的游戏内容, 将教育因素隐含其中, 使环境和材料自然、隐性地影响婴幼儿。根据轮胎滚动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开汽车的游戏, 先让婴幼儿自己学习滚动轮胎, 在能较好地控制轮胎后, 逐步加入指令如转弯、向前、倒退、快开、慢开等, 孩子们玩得非常的开心。在游戏中孩子们得到了方位感知, 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 还初步感知了自己用力大小与轮胎滚动速度的关系……

(4) 有机增减或组合材料生成新游戏

托班的环境应该根据婴幼儿的发展需要进行适时适当的变换, 如增减材料、组合材料等, 以满足不同发展速率婴幼儿的需要, 诱发其不同行为, 以支持或推动婴幼儿发展。如在“玩豆”游戏中, 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瓶口小勺子大, 豆豆装不进瓶中, 游戏初始阶段或能力弱的孩子就会选择放弃。如果教师适时为孩子提供漏斗之类的工具, 让婴幼儿借助漏斗继续操作摆弄, 游戏就能继续下去。将同种材料进行组合, 也是很好的一种方法, 如轮胎组合游戏、绳索组合、梯子组合等。材料的组合, 能使活动的可玩性增加, 更需要孩子协调多种运动技能, 并通过不断地探索、尝试, 寻找使自己顺利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 对孩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但也正因为有了挑战, 孩子们也就更喜欢这样的活动了。但组合过程中, 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 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宜。

四、研究成效

上一篇:农村临时用电安全管理下一篇:城市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