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情绪

2024-10-21

情感情绪(精选12篇)

情感情绪 篇1

人的情绪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喜怒哀乐的变化,正因为它的变化,才使得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它就像催化剂一样,使我们的行为活动加速或者减慢。积极的情绪会促进我们取得幸福与成功,反之,消极的情绪会阻碍我们的发展,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总之,情绪对人的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非常大。那么,情绪情感在声乐学习中的影响又是什么呢?

一、情绪情感对声乐学习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声乐学习一般是个别授课,声乐课堂上,师生之间直接交流的机会多,师生双方任意一方的情绪、情感以及表情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声乐学习的效果。因此,情绪情感与声乐学习的联系非常密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绪情感对声乐学习有调节行动的作用

情绪情感对演唱者的认识和行动都起着调节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声乐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可以表现为积极的情绪,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情绪。学生的积极情绪可以促进学习,消极的情绪则可能阻碍学习。

(二)情绪情感对声乐学习有信号的作用

歌唱者的思想意识通过情绪情感进行表达,情绪情感都有一定的信号意义,并通过面部表情、形体、言语、声音等表现出来。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绪情感的表达,以及表情方面都会影响到或阻碍声乐学习的进行,教师的每个细小的动作和表情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三)情绪情感的感染作用

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正是由于情感、情绪的感染功能,才能以情动情。如果声乐教师在课堂示范演唱时,情感丰富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歌唱曲目的理解更深刻、更易于学习;而情感贫乏、表情呆板就会使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使声乐课堂变成为发声课。

(四)情绪情感为声乐学习提供了条件

丰富而又健康的情感既是学生学习声乐的前提条件,又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声乐学生的情感丰富且变化幅度大,只有在他们对某位老师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良好的状态时,才会去拜这位老师为师,并且积极地配合教学,课堂气氛也会很融洽。

二、良好健康的情绪情感与声乐学习的关系

(一)将良好的健康的情绪情感运用于声乐学习,可以促进声乐学习

1.选择合适的老师

学生选择与自己性格相投的、合得来的老师,易于学习。教师与学生的性格合得来,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有利于教与学的配合;有利于互相沟通教学内容。相反,教师与学生的性格合不来则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的不愉快。

2.克服依赖心理

声乐课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具体,提高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因材施教,但不利方面在于,这样容易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要想使学生克服依赖性,就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发挥学生主体创造意识,深入了解、细心琢磨作品体现的意境。二是,使学生具有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会学生学习,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最优方略。

3.克服厌烦情绪

声乐的基本功以技术练习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当学生反复练习一首歌曲或一个练声曲时,由于心理方面的疲劳,学生不知不觉会产生枯燥心里,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要想克服学生厌倦心理,就要不断增强新鲜感,正确认识这一现象,鼓励和鞭策学生继续坚持。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兴趣。

4.加强基本功和技能的训练

情感是歌唱之魂,而基本技能则是歌唱的根基。好的歌唱者是在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抒发情感和表现歌曲的。例如,歌曲《山里的女人喊太阳》,曲中多次出现下滑音和上滑音记号,歌曲是湖北西部风格,主要描述的是土家女人朴实、豪放和勤劳的形象。歌唱者如果没有一定的基本功,情感的表达就会受到限制。

5.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以及是非黑白都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多参加学校和社会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累内容。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歌曲中所蕴藏的是作曲家们丰富的情感体验,是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没有丰富的情感的歌唱者是不会体验到作曲家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的。

(二)声乐学习可以培养良好的健康的情感

除了良好的健康的情绪情感对声乐起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声乐学习也可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进而拥有良好的情绪情感。那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充分运用声乐训练中美的因素来激发学生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达到环境美,提高课堂美;其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舞台表演的形体美与动作造型美,以及服饰、语言美。最后,我们还应该用高质量的教材以及最前卫的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2.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激发学生的情感,并用生动的语言、肢体等增加学生适度的兴奋状态。最后通过一系列教学内容的培训让学生深入进行情感的体验,拥有一个健康的情感状态。

3.充分发挥教师情感的特殊功能

一个有感染力的教师应该具有微笑面对生活的思维方式。教师的感染力可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要求,他(她)具有亲切、激发、理解和迁移四个特殊的情感功能,使学生产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三、结语

总之,学习者要想学好声乐,对情绪情感的调节和把握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对情绪情感以准确的把握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它需要学习者付出相当多的辛苦和努力,使自己不断地得到磨练,才能逐步地形成良好、健康的情绪情感。

摘要:在心理学领域中,情绪情感问题被许多心理学家看成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工作。尽管从古至今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的研究,但是这一令人困扰而又具特殊困难性的课题仍然存在着大量需要给予科学解答的问题。重要的是,声乐学习中师生如果不能对情绪情感问题以准确的把握,那么,学生的声乐学习活动就很难进行下去。本文就着重从声乐方面详细阐述了情绪情感的作用以及良好的、健康的情绪情感与声乐学习的关系。

关键词:情绪,情感,声乐学习

情感情绪 篇2

中班情绪情感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懂得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并积极地寻找各种调节情绪的方法。

2、激发幼儿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体验理解、原谅、帮助等积极行为给自己及他人带来的愉悦感受,引导幼儿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1、《轻音乐》、《幸福拍手歌》、《欢乐的跳吧》。

2、心情课件。

3、心情卡片、不同表情的心情树。

4、小黑人、小红人。

活动过程

一、轻松活动——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播放轻缓的音乐)

伴着轻缓的音乐,请小朋友随意找个位置,摆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

老师配乐解说:“让我们听着音乐,闭上眼睛,放松小手,放松小脚,让快乐来到我们中间吧。”“早上,太阳出来,阳光暖洋洋,好舒服!”“爸爸爱我,妈妈爱我,老师也爱我!我,是个快乐的孩子!”(请大家睁开眼睛)

二、心理测试游戏《快乐心情》

教师告诉幼儿这里有两棵心情树,如果今天开心的小朋友就拿一个开心果贴在开心树上,不开心的小朋友就拿一个烦恼果贴在烦恼树上。

幼儿自由选择心情果,分别贴在心情树上。

小结: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今天幼儿测试心情情况。

三、出示课件

(设问想象)

1、师:小朋友看海绵宝宝怎么了?(PPT播放海绵宝宝不开心的图片)

2、师:它为什么不高兴?

3、师:小朋友有没有不开心的时候?

4、师:不开心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5、师小结:当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小烦恼就会在我们的心里捣乱,让我们不开心、吃不香…….。(PPT出现小黑人图片)

6、师: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呢?幼儿自由讨论。为同伴解决烦恼。(启发幼儿用各种办法。)

小结:人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如果你碰到不高兴的事了,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告诉老师、爸爸、妈妈或小朋友。他们会劝你、安慰你,你的心里就会好受些。你也可以看会儿电视,听会儿音乐,玩玩玩具,看看书等。如果我们保持开心的心情,就会变得快活,身体也就更健康。

四、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美羊羊与灰太狼》,让幼儿一起唱歌感受歌曲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五、游戏《开心扭一扭》

尝试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1、游戏规则:(一起说)一个小人扭一扭、左扭扭、右扭扭,两个小人抱一抱,今天你真棒!三个小人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2、幼儿游戏。老师注意忽易忽难,最后让每个幼儿都成享受功的喜悦。

3、“当你和新朋友说“你好”、拥抱朋友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有了朋友,就有了快乐。老师希望小朋友有更多的朋友

六、音乐活动《开心乐园》

教师带领幼儿去《开心乐园》跳舞,一起体验跳舞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幼儿与老师一起跳起来吧。

七、心理测试

幼儿选择“心情果”表示自己的心情。并把自己开心的心情用抱一抱,说一说等方法表达给客人老师,爸爸妈妈。

八、幼儿唱《幸福拍手歌》自然结束活动。

中班情绪情感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会有开心与不开心的时候,要经常保持愉快的性情。

2、学习用“情绪温度计”的方法记录自己每天的心情。

3、感受情绪与色彩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温度计(实物)一个,一张画好刻度的温度计图片。

2、幼儿用书:《情绪温度计》。

3、人手一支彩笔。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上的刻度。

教师出示温度计。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途?

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景仰说说温度计的用处。(知道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的高低,人们通过温度计可以知道天气的冷暖)。

教师和幼儿一同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分清不同的温度。如:零度一上温度越来越高,零度以下的温度越来越低。

2、教师和幼儿看幼儿用书,学习记录自己情绪的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讨论记录情绪的方法。

教师:温度计可以表示温度的变化,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情绪的变化呢?开心时,可以用什么颜色表示?生气是,用什么颜色表示?

教师组织幼儿自由交流。教师:今天你的心情好吗?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内容。

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记录表。

教师:请你给小伙伴看一看自己记录的“情绪温度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记录。

教师请2~3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在“情绪温度计”中,记录下红色刻度好,还是和色合度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情绪温度计”记录自己每天不同的情绪变化。每个人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才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在这一环节,我可以在自己的示范的情绪温度计上记录自己的情绪,让幼儿把握要点。

这里,我作了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开心的时候和不开心的时候,“情绪温度计”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自己的心情。

活动反思: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启发幼儿在书上记录自己今天的心情。幼儿可以用鲜艳的暖色(如红色)或自己喜欢的颜色在零度以上记录自己愉快的心情,用冷色(如黑色或自己不太喜欢的颜色)在零度以下记录自己的不开心;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在“温度计”上用不同的刻度表示开心与不开心的程度,如很开心、有一点儿开心、非常生气。另外,鼓励幼儿平时用情绪温度计记录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天天都有“高兴、开心”的情绪,这样本另会学得更好,身体会更健康。

中班情绪情感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初步感受家庭的温暖。

2、会念儿歌,理解词语:幸福、亲亲热热。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诗歌,感受家庭的温暖

活动难点:理解词汇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全家照

活动过程

一、相互介绍“幸福的家”

1、提出问题

(1)这是谁家的照片?

(2)照片上有谁?

(3)一家人在一起感觉怎样?

2、丰富词汇:亲亲热热、幸福

二、欣赏诗歌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

2、幼儿随教师一起学习诗歌,可指着自己的全家福进行朗诵。

3、采用小组、个别,男、女还分组等多中形式朗诵

三、共同布置墙饰“幸福的家”

1、播放诗歌磁带,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全家照贴在墙饰中

2、附以诗歌图示。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照片和具体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词汇以照片为媒介,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地学习兴趣。

中班情绪情感教案4

活动由来

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班上的孩子缺乏推小椅子,爱护小椅子的方法和意识。虽然教师也采用了随时指导和提醒等方法,但收效不。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幼儿能够将推椅子这一常规要求曲被动服从变为主动实行,最终内化成习惯。

活动目标

1、知道离开位子要推好小椅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2、掌握用双手轻轻推小椅子的方法,知道要爱护小椅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推椅子的常规要求,有刷画的经验。

2.材料准备:椅子2把,1把外观上比较完整,l把外观破损,魔法纸(画有笑脸和哭脸的白色蜡笔画),刷子、水彩掌握用双手推椅子的方法,知道自身行为和椅子的“表情”相联系的。

活动难点

能根据自己小椅子的表情”,自觉地调整行为。

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1)以拟人化的形式把“椅子客人”介绍给幼儿,引导幼儿比较并说出两把椅子在外观上的区别。

(2)分别将画有笑脸和哭脸的两张魔法纸贴在两把小椅子上,并用施展魔法的形式,用刷子蘸上神奇的药水(有色颜料)刷在魔法纸上,将两种表情刷出来。

(3)提出问题。为什么一把椅子笑了,一把椅子哭了呢?

分析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在“小椅子的外观”和“小椅子的表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这样既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和探知欲,支持幼儿专心倾听,也有助于他们对后面故事情节的理解。另外,为了易于幼乳后面的操作,教师在此环节还要让穗们直观地看到刷表情的过程,了解其中的方法。

2、情景故事。

(1)情景一

外观破损的椅子(哭脸):我的朋友离开位子时忘记把我送回家,把其他小朋友绊倒了,我很伤心。

外观完整的椅子(笑脸):我的朋友离开位子时,就会把我推到桌子下。(教师示范)

(2)情境二。

外观破损的椅子(哭脸):我的朋友用力推我回桌子,身上撞出很多伤,好痛啊!

外观宽整的椅子(笑脸):我的朋友会用双手轻轻地把我推回家(教师示范),我现在还是这么漂亮。

分析

两把椅子前后的对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情境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幼儿在“小椅子的表情”和“小朋友的行为”之间建立联系。活动中,对话要简洁明了。易于幼儿理解和比较。教师可以利用动作和语言,对如何正确地推椅子进行强化性的示范和讲解,以巩固幼儿正向的行为。

3、提出问题。

(1)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小椅子才会笑? (2)想想自己的小椅子是哭了,还是笑了?

分析

在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等方法,助幼儿归整思路,加深理解。但因为这种逻辑性的语富表达对小小班幼儿有难度,所以教师还可以在幼儿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后,进行适时的引导和强化。

4、亲自体验。

(1)幼儿按桌到老师处领取魔法纸。

(2)教师观察幼儿离开位子时推椅子的`行为表现,发给相对应的表情画。 (适当进行提示)

(3)幼儿刷画,看表情。

预想及指导策略:对刷出笑险的幼儿,教师予以肯定其行为,给予鼓励;对刷出哭脸的幼儿,教师引导其思自己的表现,尝试正确的方法。

(4)提问:我们的小椅子为什在笑?

分析教师要注意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随机观察,一方面要观察幼儿接受理解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幼儿所映出的问题,给予再次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的常规行为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特别是针对“推”这个动作,一定要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中去体验。

同时,幼儿在刷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进一步助幼儿感知画中的表情与自身行为的直接关系。指导幼儿调整自己的行为,肯定幼儿积极的表现,使他们对遵守推椅子的常规产生兴趣,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结束环节。

(1)将椅子放在~起,比比谁的笑声最。

(2)请幼儿将椅子搬固原位,去盥洗室。

分析此环节是为了让幼儿感受快乐,肯定自我,并培养幼儿将所学的本领迁移运用到实际的活动申表,巩固他们在活动中取得的新经验。

活动点评

在小小班进行有效的常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搭建适宜的支架,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去自觉地理解,接纳并遵守相应的规则呢?

教师在本次活动中进行了胆的尝试,使幼儿在玩情景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感受和掌握新经验。小椅子拟人化的设计手法,加上适宜的情境支持,是本次活动的一亮点。教师通过赋予小椅子以感情,从情感入手,尝试通过哭脸和笑脸两种幼儿喜欢并能理解的形象,引导幼儿在自己的行为与小椅子的表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这样的方法对于幼儿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变为因产生情感共鸣而去主动地爱椅子,去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等方面,都是十分有效的。

中班情绪情感教案5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辨认几种基本情绪。

2、能对自己的情绪作出确切的表达。

3、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初步知道调节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六个情绪脸谱(兴奋、高兴、悲伤、愤怒、害怕、烦恼)。

2、做有六个情绪脸谱的大色子。

3、每个幼儿一个情绪温度计。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两段音乐(高兴和悲伤的)。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曲子,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好后告诉老师你的感觉怎么样?

听曲子“赶花会”。

提问:听后你的感觉怎样?(高兴、快乐)

再请小朋友听一首曲子,告诉老师听的感觉怎样?

听曲子“北风吹,扎红头绳”。

提问:听后你的感觉怎样?(伤心、难过)。

教师小结:“伤心、高兴都是人的情绪,今天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张表情脸谱。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情绪,并学一学。”

幼儿学完后,个别提问:说出你什么时候兴奋?什么时候高兴?

二、游戏:玩色子。

1、请小朋友上来扔色子,色子扔到一处情绪时,这位小朋友要试着做也这种表情,并说说在怎样的情况下会有这种情绪。

2、玩色子的小朋友根据指到的情绪,做相应的表情,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扔到的是什么表情。

三、讨论如何调节不良情绪。

1、你喜欢哪一种情绪,哪些情绪你不喜欢?

2、如果你生气、害怕、难过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怎样才能让自己有个好心情?

3、教师小结。

每个人遇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那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好的,而愉快、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是有利人的身体健康的。当我们生气难过的时候,要想想快乐的事情,或找别人谈谈自己的心情、感受,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我们小朋友快要离开幼儿园变成一个小学生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发生许多不开心的事,小朋友要想办法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老师希望我们大(2)班的小朋友能够天天高高兴、快快乐乐。

四、游戏:玩情绪温度计。

师:小朋友发热的时候你怎样才能知道你发烧多少度?(体温计)

我们又怎样知道今天天气多少度呢,用什么来测量?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情绪温度计,请小朋友自己玩一玩。在10度以下是悲伤的情绪,在10-30度之间是高兴的情绪,在30-50度之间是兴奋的情绪。你玩到什么情绪,你就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是这种情绪。

小朋友自己玩,教师个别询问。

玩后提问:你最喜欢什么情绪?

五、舞蹈:娃哈哈。

中班情绪情感教案6

活动目标:

1、懂得保持好心情是一件快乐的事。

2、并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活动学会关心他人,萌发互相关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电视机外框、布偶一个、小兔指偶、小兔生病图一幅、各种操作材料重难点:

学会用各种方法关心他人,并懂得要保持好心情。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昨天回家你们有没有看天气预报呀?好,今天又到了播报天气预报的时候了,谁来报报今天的天气预报。

2、森林里有个电视台,那里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情预报,你们想不想听呀?

(师操作布偶)

二、分析推理

1、猴子和熊猫的心情是晴天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呀?那么,小兔子的心情是雨天又告诉我们什么呀?

2、你们猜猜小兔子为什么不开心?

3、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原因,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兔子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他不开心?

4、噢,原来小兔子是生病了才不开心的,那么,我们想个好办法怎样让小兔子开心起来?(互相讨论)小结:小兔子听了我们小朋友的话,它的病好多了,心情也变得开心起来了,它说谢谢我们小朋友。

三、经验迁移

1、动物生病了会不开心,我们人遇到一些事情也会不开心,现在我们来问问你的好朋友他有过不开心吗?为什么不开心?

2、你们的好朋友有这么多的不开心,那么不开心会发生什么事情?(对人的身体是不好的,影响身体健康;做不好事情)对了,那我们赶快想个好办法让你的朋友开心起来。

3、刚才你们帮好朋友想了很多开心的办法,现在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有吸管、绳子、纸、橡皮泥等)你们等会儿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做一样让你好朋友开心的东西,然后送给他,让他快乐起来,好不好?(想好了可以去拿了)

中班情绪情感教案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情绪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知道生气不利于健康,快乐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道理。

2、初步学习不良情绪的转化方法,并乐于帮助别人摆脱不良情绪。

3、初步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电脑及相关课件,录音机和磁带,快乐娃娃头饰和小画册若干,快乐王冠一顶,快乐星棒一支。

活动过程

一、以欢欢姐姐邀请小朋友到情绪王国做客的游戏形式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从很远很远的情绪王国赶来的,你们就叫我欢欢姐姐吧,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到我们情绪王国去做客,介绍你们认识一些新朋友,小朋友愿意去吗?那就让我们乘上快乐的小马车出发吧!(放音乐带领幼儿做律动)

二、游情绪王国,理解情绪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学习不良情绪的转化方法。

1、初步认识情绪王国成员。

(师):情绪王国到了,瞧,我们情绪王国的公民都来迎接小朋友了,下面咱们来做一个游戏,欢欢姐姐不给你们介绍,请小朋友看每个情绪娃娃的表情,然后猜出他们的名字。(电脑出示各种表情的娃娃,请幼儿猜)

2、游快乐城堡

(师):接下来让我们到情绪王国的快乐城堡去看一看吧,请小朋友先闭上眼睛,一、二、三,快乐城堡到了。(电脑出示图景)瞧,我们快乐城堡的每个人整天都是开开心心、高高兴兴、无忧无虑的,他们生活得多快乐呀!小朋友们喜欢快乐娃娃吗?你们平常遇到什么事情会快乐呢?快乐时心情怎样?当你看到别人快乐时,你的心情怎样?(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3、游生气村庄

(师):游完快乐城堡,让我们开启“幸福小摩托”到生气村庄去看一看吧!(放音乐带幼儿绕室慢跑一周)生气村庄到了,(多媒体出示图景)生气村庄的娃娃和快乐城堡的娃娃恰好相反,他们整天烦躁不安,碰到一点不顺心的小事就会发火,整天生气。不信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生气村庄的一个小朋友吧!

(1)请幼儿看电脑显示图景,听老师讲故事。

(2)请幼儿看小画册回答问题。

小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班里的孩子都怕和她一起玩耍?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样做?为什么?

(3)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进行延伸讨论。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和小方差不多的不顺心的事情没有?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心情怎样?你遇到别人生气发脾气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4)集体讨论不良情绪的转化方法。

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老是爱生气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当你生气的时候或看到别人生气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

(5)教师小结,教育幼儿不和生气交朋友。

三、鼓励幼儿做快乐娃娃,带上头饰到户外做游戏,结束活动。

(师)今天欢欢姐姐带小朋友参观了情绪王国的快乐城堡和生气村庄,认识了快乐娃娃和生气娃娃,你们愿意和哪个娃娃做朋友?那下面我就把快乐娃娃的头饰分给大家,让咱们小朋友都变成快乐娃娃。

好了,快乐娃娃们,让我们到外面愉快地做游戏去吧!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情绪情感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心情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影响。

2.积极探索并选择适当的方式缓解不良心情,不乱发脾气。

3.游戏中学会经常保持心情愉快,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滚动重点:

知道经常生气会影响人的健康

活动难点:

交流生气时的情感体验,了解几种排解不良情绪的方式。

活动准备:

卡通小人“楠楠”,锅,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小主人公,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他叫楠楠。看,他怎么了?(在生气……)

2.今天他很生气,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我们从他的表情和动作看出来,他今天真的很生气。

4.猜猜他为什么会这么生气?

5.你们有过生气的时候吗?你什么时候会生气?生气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小结:经常生气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二、基本部分

1.楠楠生气了以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生气好吗?为什么?

小结:经常生气除了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让身边的人不开心,更会让你失去朋友。

2.楠楠生气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4.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做游戏“生气汤”。

5.引导幼儿做游戏把“生气汤”变成一锅“开心汤”。

三、结束部分

1.集体游戏“开心汤”。

2.引导幼儿自主小结:刚才我们做了两锅什么汤?都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或者你的朋友生气了,可以和他一起玩这个“开心汤”的游戏,让大家的心情都变快乐。

中班情绪情感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气”对人的不良影响,获得消除这一消极情绪的办法。

2、能关注自己的情绪,有积极调整自己情绪的愿望。

活动准备:

PPT、故事图片、小兔木偶、各种消气方法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表情,导入主题。

1、师:小兔怎么了?(引导幼儿观察PPT中小兔的表情。)

2、师:你们怎么看出小兔生气了的?

3、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小兔的表情和动作都证明了它非常生气。你们觉得,小兔为了什么事情而生气呢?

4、师: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情况下遇到让自己生气的事情,你们认为生气好不好?

5、师:看来生气会让人变得不漂亮、不快乐,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气课不是一件好事。

二、情景讨论,梳理经验。

1、边看PPT,边听故事师:我们来听一听,小兔到底为了什么事情而生气?(播放小兔独白)幼:小兔穿了一件新衣服,本来很得意,可是朋友都笑它像个胡萝卜,所以小兔很生气。(接着看,提醒幼儿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师:你们瞧,生气的小兔做了些什么?

师:小兔的心里好像有只大火球,烧得真难受。它踢飞了玩具熊,打翻了杯子,吓得兔妹妹哇哇哭。它有使劲的跺脚,想把心里的火甩掉。可不知道为什么,它越来越生气,小兔到底该怎么办那?

2、在互动对话中讨论消气的好方法师:(出示小兔木偶,以小兔的口吻和幼儿互动)小朋友们,你们谁来帮帮我,我该怎么做才能快乐起来呢?

3、观察图片,形成新经验师:我们一起看看,小兔用了那些办法消气?

(教师出示三张故事图片,幼儿分小组看图讲述,然后在组织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小兔用了哪几种消气方法。)师:第一,深呼吸能使人冷静、放松;第二,向关心自己的人说出生气的原因,能得到安慰和帮助;第三,想想别人的好,就会很快忘记不高兴的事。小兔用了这些好办法后,心里的气全消了。

三、迁移经验,游戏提升师:如果以后你们遇到生气的事情,你们会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节奏,用开火车的形式说说消气的好办法。(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师: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这很正常,重要的是你应该知道生气的时候怎样做。希望你们的快乐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少,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

中班情绪情感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气”对人的影响,获得消除这一消极情绪的办法。

2、能关注自己的情绪,有积极调整自己情绪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1、图片,PPT;

2、木偶;

3、关于各种消气方法的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表情:

意图:导入主题,了解生气是一种不良情绪。

1、小兔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生气会让人怎么样?

3、小兔可能为了什么事生气呢?(联系生活经验)

4、看一看、听一听,小兔到底怎么了?

(二)故事讨论

意图:梳理经验,积累消除生气情绪的方法。

1、小兔生气的时候做了些什么?这样做有用吗?

2、怎样才能让小兔消气呢?(与木偶互动)

3、看一看,小兔用了哪些办法消气?(幼儿分散观察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深呼吸能使人冷静、放松;向关心自己的人说出生气的原因能得到安慰和帮助;想想别人的好,会很快忘记不高兴的事...小兔用了这些好办法,心里的气全消了。

(三)游戏分享

意图:迁移生活,知道要保持愉快的情绪。跟着音乐玩游戏:如果生气你会怎么做

小结: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这很正常,重要的是你必须记住生气时该怎样做。希望大家快乐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少,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

活动反思:

幼儿初步了解了“生气”对人的影响,也知道了消除这一消极情绪的办法。会关注自己的情绪,有积极调整自己情绪的愿望,也会调整他人情绪,知道妈妈生气了要哄妈妈开心。

中班情绪情感教案11

设计思路

重点: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学习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难点:情绪调节方法。

形成原因:幼儿年龄小,自我调节能力弱。

解决方法:情境创设策略、图示策略。

活动目标

1、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2、积极探索情绪调节的方法,知道要保持积极的情绪。

3、体验帮助他人,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音乐,汇总图,材料(皮球、书、油画棒等),三个大班幼儿。

心理准备:幼儿坐成圆形。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向老师问好。拍手歌圆圈上入坐。(帮助幼儿适应陌生的人和环境,拉近与教师的心理距离。)

二、体验情绪

1、介绍三个小客人。(开门见山,马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体验。学学开心、生气、难过时的表情,谈谈自己的情绪经验。(让幼儿对这三种情绪产生共鸣。)

三、情绪调节。帮助气宝宝、哭宝宝变成笑宝宝。(幼儿互相交流及与表演者的交流,教师及时记录方法,让幼儿产生自信心,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汇总图使幼儿的经验汇总、归类,并可以时刻提醒幼儿,具有长期性。)

四、欢庆舞(活动在气氛高潮中结束。)

中班情绪情感教案12

活动目标

1、了解残疾人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2、产生尊敬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千手观音》舞蹈录象。

2、有关报道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录象。

3、课前收集一些残疾人用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看一个舞蹈?(播放《千手观音》录象)

2、你觉得这个舞蹈好看吗?漂亮吗,他们表演的是什么?这个舞蹈有一个名字,叫千手观音。那你们知道跳这个舞蹈的演员和我们正常人一样吗?(不一样,他们是残疾人)

教师介绍:这些舞蹈演员都是聋哑演员表演的,他们都是残疾人。

3、那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吗?(有的眼睛看不见,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腿,也有的耳朵听不见、嘴巴不会说——既身上有残疾的叫残疾人)

残疾人他们是身体上缺陷,所以是残疾人。

那你们知道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体验。

二、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1、扮盲人。

请小朋友拿出白布把双眼蒙上

走路:从一个桌子地方走到另外一个地方,注意不要碰到别人或是桌子。

捡积木:请几个小朋友去把伞在地上的积木捡起来。

(幼儿讲述体会)你刚刚扮演盲人的时候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做那些事情觉得怎样?

盲人平时生活中还会遇到什么样子的困难呢?(做饭、过马路、看报纸电视)

2、扮手残的人。

请一只手放在胸前幼儿折纸

请两只手背在后面的幼儿叠衣服

(幼儿讲述体会)手残的人平时生活中还会遇到什么样子的困难呢?(穿衣服、搬东西、洗澡)

小结:除了眼睛看不见的,手残疾的人还有哪些残疾人的生活是很不方便的,他们会遇到什么样子的困难?(幼儿讨论讲述)

残疾人他们的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克服困难。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残疾人在运动会上的表现。

三、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1、观看《残奥会》。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这个人是什么地方残疾的?他参加的是什么运动,残疾人在运动会上表现得怎样?

分别观看图片,知道残疾人的坚强的毅力。

四、帮助残疾人

1、对残疾人产生关爱

残疾人原来他们的毅力很坚强。那我们刚刚有几个小朋友在扮演的时候,有些小朋友都在笑,你们觉得该不该笑?、

那我们以后看到他们应该怎样?尊敬,关心他们,不能嘲笑看不起他们。

2、行动上的帮助关心残疾人

(1)社会

我们社会上也很关心残疾人,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这是什么?是为什么样子的残疾人设置的,可以给他们带来怎么样的方便?

这些都是无障碍设施:电梯、公交车、盲人道……

(2)自生如何帮助残疾人

如果你平时碰到了残疾人,你会怎么来帮助他们?

帮盲人过马路,帮他们推轮椅,帮他们搬东西……

残疾人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毅力很坚强,我们平时要学会帮助关心他们。

中班情绪情感教案13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画画中知道如何让不愉快的心情变好。

2、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活动学会关心他人,萌发互相关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小兔布偶一个、一棵大树、各种树叶状的彩纸、记号笔、PPT、人手一份笑脸和哭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兔子的心情图片,谈话引入。

师:昨天小兔子去公园玩了,它好开心啊,它的心情是愉快的(笑脸)

可是今天小兔子生病了,它好难受啊,它的心情就是难过的(哭脸)

小结:每个人都会有这两种情绪,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二、出示两种心情图片,幼儿自由选择。

师:每个人的书袋里面都有两个心情图片,请你选择一种心情卡片来代表你今天的心情。

三、分析并找寻办法。

(一)分析原因

师:班级里有这些小朋友选择了哭脸,说明今天他们的心情很不好,我们来听一听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心情不好,好吗?

(二)找寻高兴起来的方法

师:如果心情不好,不开心,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问题(出示图片)。那我们赶快来找个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办法吧?如果你心情不好了,你会用什么办法呢?(请几个幼儿回答,为了下一环节做铺垫)

四、关心小朋友。

(一)听听小朋友心情不好的原因

(二)帮助小朋友找到快乐起来的办法

师:把你找到让她快乐起来的办法画下来。

(三)把这些办法编成一首诗。

师:每个人总会碰到心情不好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我可以吃上一颗糖果,让自己的心情变得甜甜的

我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让自己的心情也变得美美的

我还可以……

五、延伸环节:

把心情树放到班级的心育墙上,当小朋友不高兴时,可以过去看一看,这样心情就会变得好起来。

中班情绪情感教案1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克服惧怕小虫的心理,养成勇敢的品质。

2、在“消灭害虫”的游戏中,通过“踩踏”动作的练习,提高眼、脚一致的动作技能。

3、乐于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点心一份、有洞的苹果一只、被虫子咬过的青菜一棵、自制青菜、毛毛虫若干、PPT、火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分享小点心。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份小点心,想请小宝宝们一起来分享,想吃吗?大家一起来品尝吧!

2、观看有洞的苹果。老师这儿还有更大、更甜的苹果呢!瞧!是什么颜色的?呀!怎么回事,这苹果上怎么会有洞洞的呢?

二、虫虫爬呀爬(PPT)

1、虫虫爬呀爬,爬到了大树上。

2、虫虫爬呀爬,爬到了树叶上。

3、虫虫爬呀爬,来到了田野里,它看到了一串串的谷穗,它想……接着它又爬到了豆叶上。

4、虫虫爬呀爬,爬到了公园里的草地上,它看到了开得正鲜艳的花朵,心想…..

三、害虫我不怕

1、谈话激励兴趣。虫虫爬呀爬,还会爬到那里去呢?它呀还会爬到菜地里,瞧!李老师把虫虫咬过的青菜都带来了,看看这些叶子都怎么样了?

2、老师示范消灭害虫。

3、老师鼓励、带领幼儿消灭害虫。

4、引导幼儿夸夸自己

四、结束

从情绪体验到情感认知 篇3

这一下子引发了我探究的兴趣:是什么原因让老教师和新教师都对这篇情辞皆美的文章退避三舍?老教师说:这篇课文上好了不容易,学生的情感体验较肤浅,效果不好。年轻教师说:这篇文章字面简单,教起来难以深入,发挥空间较小。

我将这篇文章仔细推敲了一番,发现了教师们的困惑所在。本文拟就自己执教这篇课文的感悟,同执教过这一课的教师作个交流。

一、教学重点的校偏

苏教版的教师教辅用书中将这一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缅怀小平超越时代与国界的影响,这是重点部分,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这种设定其实是比较空泛的无效设定。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文章对邓小平的丰功伟绩采取的是排比式略写手法,要通过这段略写的文字让学生深入理解谈何容易!何况我们面对的五年级学生都是1998年以后出生的,他们对1997年就已离世的邓小平根本没有感性认识,对其一生功绩更是知之甚少÷更何况。这排比句涵盖了小平同志一生的经历,涵盖了他一生最伟大的建树。一个懵懂少年如何理解?

那么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如何设定?我认为要让学生实现从对小平同志逝世悲痛的情绪体验向对小平同志丰功伟绩景仰的情感认知飞升。如果不能采用一切有效手段实现这一转变,那这一课堂的教学任务就没有完成或者说没有很好地完成。

二、情绪体验的实现

教学这篇课文,最有“卖点”的就是情绪进入较容易。因此,许多教师就往往浅尝辄止,采用多种手段煽情,而忽视了情绪的控制。最终导致舍本而求末。

课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只要是一个心智正常发育的小学生,他读到这些文字,自然就会沉浸到一种悲痛的情绪中。

在教学时,为了更快地切入情境,找准群体情绪的共振频率。我课前找到一段卓琳在飞机上抛洒骨灰的纪录片,哀伤的音乐、痛苦的人们……种种意象纠结在一起,使学生的情绪体验更为深刻而准确。

但是,情绪体验实现了,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情绪的控制,则又是教学课文面临的难题。因为悲痛的情绪是无法让学生去进行新的探究和认知的。

如何才能实现对情绪的控制?没有其他方法,只有尽快让学生实现情绪体验向情感认知的转变。当学生们对情感有了准确把握后,情绪的释放就成了可控的了。

三、情感认知的实现

如何让学生实现对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情感认知?只有走近他,系统地了解他。

刚开始,我选择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这首歌很好地概括了他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功绩。但仔细听了歌曲后,我换位为学生思考,发现这歌词仍然是文学化的,过于写意而非写实的,学生听了,仍然不会有感性的认知。

上网一搜,有了。网上有不少关于小平同志的纪录片、电影。让孩子们上网选择一个专题看一下。为了确保效果,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写一篇观后感。

一个学生在观后感中这样写道:

邓小平爷爷是一个出身平凡的人,却为祖国作出了无私的贡献。我今天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关于他的一些录像资料。

邓小平爷爷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确实,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16岁就走上了革命之路,战争中他多次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他为了中国人民尽快富起来,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了能使香港、澳门平稳回到祖国的怀抱,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当他89岁高龄时还坚持写《邓小小平文文选》的第三卷。《邓平文选》是社会主义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1997年,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去世,终年95岁。人们按照他的遗愿把骨灰撒向大海,鲜花和骨灰一同撒向大海。看到这里,我被邓爷爷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噙着泪花看完了录像。

这样的认知虽不全面,但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勾勒出了邓小平同志清晰而饱满的形象。

为了照顾个别因特殊情况未能上网观看的学生,在课前5分钟,我特意播放了一段关于小平同志经历的视频,重点介绍了小平同志实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功绩。而已经观看过网络资料的学生,再一次利用这个时间强化了对小平同志的情感认知。

景仰、崇拜的情感一旦确立后,再来读这篇文章,孩子们立即理解了文章每一句的深刻内涵,不到10分钟,教辅书中的重点难点。就被孩子们自己准确解读出来了。

这是我根据孩子们的解读,在课堂上临时发挥出来的板书设计:

课文内容小平功绩历史影响

也许①改革开放国富民强

也许②一国两制收复香港

也许⑤台湾必归

也许④和平外交地位提升

从这一板书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已经实现了对伟大的革命家、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历史功绩的准确把握,情感的认知水到渠成,真正实现了“精确制导”。

四、情感认知的固化

好多教师到这儿,已经很满足于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了,从我执教的实际情况看,也是得到了听课专家和教师的广泛认可。但到这里。显然还是不够的,不足之处表现为情感认知的固化环节的缺失。

学过心理学的教师都知道。一个反应机制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反复刺激、形成联系的过程。情感认知也是如此。

我们引领孩子们学习语文,既要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更要让他们学会对情感的体验和认知的方式、方法。甚至学会情感的表达方法。要达到这一目的,情感认知的固化就成了语文课堂尤为重要的一环。读的练习目标,自然就成了这一课必须达到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因为这篇课文是纪录片《骨灰撒向大海》的解说词,我特意找到了这段录音,将其剪辑出来备用。在学生进入情境后,我先尝试让学生用悲痛的感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体会播音员的朗诵语速、语调,以及对轻重、关键词的处理方式;然后再让学生学着朗读。通过这样的示范方式,使孩子们很快捕捉到了悲痛、沉重心情的情感基调的表达方式。

在这基础上,我又选择学生进行分组朗读比赛,以期他们在反复的朗读和比较中,得到多次情感刺激,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上固化这种情感的认知联系。

在读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时,我发现他们读不出那种发自肺腑的、满怀深情的情感,于是,我又将小平同志的原音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遍,让他们感受到革命老人对祖国和人民的那份赤子之心,然后,再让他们体会播音员对这句话的处理。孩子们既对小平同志浓重的四川话很感兴趣,也学会了用普通话准确表达这种复杂而深厚的情感。

这一堂课,有20分钟时间用在朗读上。课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满怀感情地将全篇课文流畅地背诵下来。

论情绪与情感的动机作用 篇4

当代心理学家将情绪 (emotion) 界定为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 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 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1]

关于情绪, 我们国家的学者也有其独到的论述, 如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中对于情绪的界定的有关表述: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客观情境与主体需要相符或者不符的时候, 就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情绪表达, 情绪是个体与环境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者改变 (Campos 1970)

同时, 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Izzard 1977) :

主观体验 (subjective experience) 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的自我感受, 每种情绪都有不同的主观体验, 他代表了人们不同的感受, 构成了情绪和情感的心理内容, 人的主观体验和外部反映存在着固定的关系, 即某种主观体验是和相应的表情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 通常称之为表情 (emotional expressions) 。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 包括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面部表情是所有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 如高兴时额眉平展、面颊上提, 嘴角上翘。面部表情模式能够惊喜的表达不同性质的情绪和情感, 因此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姿态表情是指面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 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是通过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表达的。

生理唤醒 (physical arousal) 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也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额、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节律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痛苦时血管容积缩小等。[2]

关于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一般意义上认为,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 是动机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 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 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 进而推动人们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二、动机的形成机制

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 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 不能直接观察, 但是可以通过人物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 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 并且提供源动力。动机要求活动, 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动机的产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需要时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是有集体活动的源泉。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哎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构成。需要是连接情绪和动机的一个纽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由于各种需要产生动机进行活动, 以需要是否满足作为情绪的合理表达, 当需要被满足时, 往往产生愉悦快乐的情绪, 而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则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根据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性质的不同, 一般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的主要形式有饥饿、渴、性、和睡眠等。社会性动机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形式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利动机和交往动机等。

三、害羞情绪及其成因

在所有情绪体验中, 笔者最为感兴趣的就是害羞情绪, 诚然在情绪和文化的关系中, 不同文化对于情绪的定义会存在很大的不同, 而且对于统一情绪的不同文化的表达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害羞这一情绪不仅普遍存在于欧美, 更多的普遍存在于东亚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 我们把害羞情绪定义为“美”, 东方的认知审美观更倾向于优雅, 含蓄的女子, 而含蓄这一词语往往和害羞有着密切的关联, 羞羞怯怯, 惹人怜爱, 这是东亚男子的审美癖好, 也是东方女性的完美认知目标, 在这种文化下的情绪表达人们对于害羞是持赞扬态度的。而在西方社会中, 对于害羞的评价却截然相反, 害羞的人会压抑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行为以维持面子。在公众面前, 害羞者看上去十分镇定, 而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像一条复杂的思想高速公路:这条公路上混乱不堪, 到处都堆满了感情的碰撞和被压抑的欲望。

而且对于害羞的危害, 西方的学者也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解答:对于害羞的人, 同样也会有性的需要, 而且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 由于害羞所导致的酗酒、暴力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 害羞的人处于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情感中, 那么如何满足行的需求, 就像有首歌里唱的:“你不可能得到所有你想要的, 但是付出一点金钱, 你依然可以得到一些你需要的。”

哈罗德纳威 (Harold Nawy) 对旧金山色情书刊消费者的调查分析指出, 男性色情书刊的消费人群同长期害羞人群有着十分有趣的相似之处。研究中的大部分男性单独观看过情色电影:大部分男性很少或没有见过父母裸体;甚至很多人在21岁之前没有过性经验。有超过40%的人不满意自己的性伴侣;已婚男士的妻子不面带电影中所演的“午后的冒险”是什么意思。在过去的一年中, 超过半数的人在色情书刊上的花费超过100美元以上。3/4的人表示他们所购买的的色情书刊来自成人书店。通过这个研究, 我们获得了为自己性欲买单的害羞男性的最直观印象。他们秀玉付诸行动;他们笨拙得不知如何是好;他们是被动顺从的;他们担心自己的表现, 不会表达对性的感觉和渴望。因此, 他们用金钱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性。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酗酒和暴力, 因为害羞这一种压抑情绪的表达最终会需要另外一种极端端口的释放。[3]

所以害羞这一种情绪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那么如何克服害羞这样一种去负面情绪, 个人最粗浅的看法是:首先要坦然面对自己的害羞, 重新认识自己, 并且发展社会交往技能, 用于参加社交活动场合, 并且我们的害羞的社会也需要治疗, 鼓励情感的表达, 尤其是东方社会中的人与人相处模式需要极大的改进, 学会由衷的赞美别人, 克服害羞并不是个人的事情, 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第16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352.

中学生情绪情感特征 篇5

2012-04-29 06:29:47

一、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刚上初中,贾珍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妈妈都有点不认识她了。

她不像以前那样活泼外向了,有的时候,她好像郁郁寡欢,心事重重。小的时候,不论学校里发生了什么,贾珍总是像“实况录像”似的在家叙述一遍。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听她不停地说呀说呀,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可现在,贾珍不在饭桌上讲学校的事了,即使有时妈妈问起来,她也只是敷衍几句,爱理不理的样子。吃完饭,就把自己锁在她的小屋子里,在一个小本子上写啊写啊的,那个本子可是她的宝贝,贾珍还特意买了一把小锁把它锁在自己的抽屉内,爸爸和妈妈是难得一见的。贾珍有时写着写着,还会莫名其妙地流出几滴眼泪;有时又什么也不做,就那么望着窗外呆一下午。别看贾珍在家里的话越来越少,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可不是这样,有一次妈妈在下班的路上看到她和几个要好的“姐妹” 在一起,那眉飞色舞的样子绝对是家里见不到的„„

贾珍的妈妈真的读不懂女儿,她这是怎么了?

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是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的一种情绪特征的正常体现。

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人的生理、心理发展都日渐成熟。其中生理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性的发育和成熟;在心理方面,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显著变化,中学生才表现出与成人不同的独特的情绪状态,他们即令家长操心,也令老师担心,同时对于中学生自身来说,也时时刻刻“让我欢喜让我忧”

(—)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易波动

中学时代,既是多姿多彩的花季,也是多风多雾的雨季。这一时期,中学生体验到从未经历过的寂寞与孤独、忧虑与不安、多愁善感„

虽然此时青少年已有了驾驭自己的能力,但情绪的波动性却很大,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是经常发生的。中学生容易狂喜、暴怒,也容易极度悲伤和恐惧,情绪来的骤然,去的迅速;顺利时得意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意外的打击会使他们丧失信心,甚至会走上轻生的绝路。

(二)青少年的情绪反应强烈,易动感情

赵子赫和高晨既是邻居,又是同班同学。他俩每天都搭伴上学。一天早上,俩人刚一见面,赵子赫就眉飞色舞地说:“嘿,昨儿晚上我看甲A比赛去了,7点钟开赛,我三点半就到了体育馆!比赛太精彩了,国安队排出四三三阵容,全攻全守,上伴场愣没让全兴队踢着球„.”

进了校门,赵子赫又把操场上那些打篮球的、打羽毛球的同学都叫到了自己的周围,绘声绘色地又讲了一遍,还在地上画起了比赛示意图。谁要听得不认真不仔细,他还加大嗓门:“哎,哎,听见没有?”——研究表明,11岁到13岁女孩和13岁到15岁男孩的情绪,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且反应强烈。他们可能因为一场球赛而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也可能因为一句玩笑而几个人打成一团„„总之,他们会因为一件小事就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三)情绪的外流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

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已经能比较理智地看问题,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冲动。中学生开始注重自己的仪表,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会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外在表现既得体,又合时宜,已经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制。比如,某人对某件事感到厌烦,但出于某种原因,也可以表现得不在意,甚至表现为十分热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绪时时伴随着中学生,对于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了解我们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是很有必要的。正是由于情绪的存在,中学生体味到生活的苦与乐,喜与忧,爱与恨;也正是青少年独具魅力和风采的情绪,才为青少年时代增添了许许多多亮丽的风景,伴

随着他们不断走向成熟。

二、中学生的情感特点

过去人们常常喜欢用“疾风暴雨”来形容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生,意思是说中学生的情感表现来得快而且强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成熟期的提前,时至今日,中学生的情感在泥沙俱下的“疾风暴雨”之前,比之已往的青少年都多了一份“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色彩。他们会在别人不经意间大笑,然而,当他们在某一天兴高采烈地与家人或朋友分享其成功的喜悦之时,心中可能已经暗自沉浸在幸福之中好久了;他们会在他人毫无防备时暴跳如雷,然而若是细心的家长或是朋友可以发现,若干天以来,他们的脸上一直或浓或淡地有一丝阴影在时隐时现。也许只谈喜悲说服力还不够强,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在中学生教育中最令家长与老师头疼的“青春期恋爱”问题。很多青春期恋爱现象在被老师与家长“捕获”时,已经大有“三盟海誓,非他(她)莫属”之势,“你阻止越坚决,我反抗越强硬”,双双徇情的也屡有发生。父母师长可能觉得孩子过地草率、鲁莽,殊不知,那份“真挚的爱情”已经在他们的心目中积聚了很久。以前人们常说,中学时代还属于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阶段。今天的中学生缘何如此?也许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找到答案。

一方面从外界环境来讲,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的传递更加形式多样、方便快捷,孩子们过早地受到各种传递的熏陶,被无情地暴露于各种社会现象面前。看着在社会竞争中激烈角逐的“成人们”动用各种手段使自己的真实情感含而不露,孩子们也逐渐模仿学会了各种文饰情感的技巧。过去面对父母的唠叨,中学生可能很容易表现出强烈的反感,“顶牛”似乎是家常便饭,而当代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回避。“顶牛”、“反抗”、“逆反”不是没有,但他们更趋于“火山爆发式”,即可能酝酿很久也不轻易发作,而一旦发作,则犹如火山爆发,“一发而不可收拾”。

另一方面,从儿童自身发展来讲,中学阶段是青少年生理与心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根据生理、心理学等的大量研究表明,当今儿童的成熟期正在逐渐提前。现代中学生已经形成非常强烈的“成人感”,尤其是在待人处事方面,时时处处注意以“成人”的方式表现自己,从心理上自我封闭,对于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愿意轻易流露给外人知道。对情感的体验更加细腻、深刻、持久。

但是我们青少年毕竟不是成熟的,很多模仿来的东西内化得还不到位,越是像掩饰的东西,越是会或多或少地周围人发出各种信号,只要留意一下也是可以察觉的。

以上说的是我们中学生的情感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那么在情感内容上我们中学生又有什么特点呢?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中学生的情感世界中有了有关“性”的情感问题。在中学阶段,随着生理的发展和成熟,性意识开始萌发和发展,中学生对异性会逐渐产生一种朦朦胧胧的感情,渴望与异性交往。并且在言情小说或影视剧作品中体味过主人公悲喜交织的浪漫情缘之后,自身也极其希望能有一个“白雪公主”或“白马王子”似的爱情天使降落在自己身边,也正因为这一点,中学生“青春期恋爱”现象屡见不鲜。

另一方面,在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各种高级社会情感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中学生进入中学之后,道德意识形成并表现强烈,不再过多依赖父母师长来指出哪些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推崇的,哪些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允许的,自己的思想中已经形成了一定道德判断评价体系。其中正义感表现最为突出,中学生的正义感往往以善恶为标准,看到符合标准的行为表现就会感到欢欣鼓舞,看到不符合标准的行为表现则会愤怒、仗义执言,很少掺杂有些成人的世故与胆怯,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从理智感方面来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求知欲的扩大与加深,由于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增多,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形式多样,他们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指向,在兴趣的指引下学习更加刻苦。有的还可能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目标,并自学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理智感成熟的同学已经能够自觉地树立学习目标,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从美感方面来讲,中学生的美感多指向审美对象的内容,如秀丽的风景,鲜明的色彩,但很少注意艺术评价;多指向具体的事实情节,如小说、影视剧中的主人公身世有多么曲折,但很少注意其中的艺术技巧。对于自身和他人开始逐渐产生由外而内的审美体验。注意衣着打扮、举止风度,希望因此而得到别人好的评价,同时,也以“美”的标准来对他人作出评价。

我们中学生的情感是细腻而内蓄的,心中藏着无数的秘密,宁愿写进日记也不愿对别人倾诉;我们中学生的情感又是火暴而外露的,在大是大非面前会丝毫不加掩饰,宁愿碰得头破血流也没有一点儿怨言。我们每个中学生都在自己得那块丰富的情感泥淖中艰难跋涉着,既不愿被别人窥见其中的隐私,又希望能从他人那里获得意外的帮助,所以最常喊的口号就是:“理解万岁!”

三、心理健康的绊脚石----情绪情感障碍

在北京市某中学一个班的社会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讨论“什么是幸福”。本想启发大家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男孩“嗖”地站起来大声说:“如果现在天上掉下一颗炸弹,把咱们学校炸了那就幸福了。”话音未落,同学们赞同的掌声就响了起来。“对,要是地震也行。”另一个男生又加了一句。

现在的孩子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要关心有关心,为什么那么脆弱,为什么还想爆炸,他们的心理为何如此褊狭?

近年来,有关中学生和心理失衡,离家出走、自杀身亡的报道屡见报端。种种悲剧的发生,虽然有外界诸多不可推卸的原因,但是孩子的情绪情感障碍,自身心理承受力低、情绪变化大,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是悲剧发生的真正原因。

儿童和青少年本应没有成人那么多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应当处于无尤无虑的人生阶段。但在现代社会,随着他们课业负担的不断加重,竞争与升学的压力和父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使孩子们日益承受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心理负担。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有些家庭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优裕,但却忽视儿童的正常心理需要,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有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或是过分保护或是苛刻要求,严厉惩罚,这些都使孩子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此外,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忽视了对孩子生活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孩子的独立差,依赖性强,人际交往不良,使孩子较难适应社会,产生焦虑、恐惧和孤僻、畏缩、自卑、抑郁等情绪障碍。情绪障碍可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智力水平的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情绪障碍已经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儿童青少年发生情绪障碍与家庭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父母与孩子互相沟通和理解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要给予孩子关怀和爱护,使孩子在家庭中感到温暖,有安全感,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逐步减少其对家庭的依赖性。要及时发现孩子情绪上的变化,给予疏导和帮助其排解情感上的困惑。一般来说,轻度的情绪障碍如能得到及时排解,就不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或者家长觉得自己难以解决,则应尽早找心理医生。

情绪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既属疾病,就需要治疗,这是患者和家长都要面对的现实。对于情绪障碍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心理治疗及有针对性的矫正教育,必要时配合给予药物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很多家长和教师对药物治疗有一种比较大的抗拒心理,这是缘于对药物缺乏全面了解所致。对较严重的情绪障碍,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尤其是对抑郁症,为了控制病人的自杀倾向,必须及早用药。药物治疗的优点是能较快控制症状,见效快,但用药时间较长,且这些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这类药物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严格指导下,患者本人及家长和老师给予配合和协助,家长督促患者坚持服药,定期向医生反应病情变化,老师协助观察治疗效果。

事实证明,在遇到挫折时,健康的情感会帮助我们勇敢地战胜困难;在获得成功时,健康的情感会提醒我们不要过度欣喜,更不要狂妄,不骄不躁才能保持常胜;健康的情感还对身体的健康发育有重要的意义,如果长期处在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身体的各部分机能都会正常运转,在良好状态中健康地成长起来;健康的情感还会影响到学习,如果我们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求知欲、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等都会达到最佳状态。

相反,情感不健康的人在面临挫折时,往往经受不住考验,容易被困难与不幸所打跨。情感不健康的人往往不能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或者把成功归于自身的机遇与努力,把失败归于外在条件出了问题,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或者把成功归于一时的运气,把失败归于自身努力不够或天资太差,自卑不安、妄自菲薄。情感不健康的人身体也往往会出现疾患,医学证明,情感上长期压抑、紧张,会导致高血压、胃溃疡、偏头痛等疾病的发生。情感不健康的人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毅力差,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假如一个人的情感无休止地在低层次上徘徊,很容易导致其内心体验上的空虚,整日想入非非,被莫名的忧愁和烦恼所困扰,精神沮丧,甚至出现极端的反社会行为;情感上的不健康,也很容易导致其内心体验转向“实惠”,放弃高层次的追求,贪图享乐,无所作为。这些对我们青少年发展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具有丰富、积极、健康的情感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什么样的情感状态才是健康的呢?

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以下15条标准,可在某种意义上 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了健康的情感,这里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

(1)情感健康的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要对别人负责,再社会中能起一定的作用。

(2)情感健康的人是自我信任的,能独立解决问题,能创造心得工作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健康的人能成功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紧张情况,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一些对他们的健康和幸福有益的事情。

(4)情感健康的人能够现实地看待别人,而不被过去的经验所约束,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他们相信自己,也尊敬别人。

(5)情感健康的人能够按照社会的要求去行动。

(6)情感健康的人能够正确对待偏见。

(7)情感健康的人能够不断地从生活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

(8)情感健康的人能够不断地从学习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

(9)情感健康的人经常从别人身上学习良好的东西,能够礼貌待人。

(10)情感健康的人能够区分出行动的目的与手段,有效地寻找达到目的地方法和手段。

(11)情感健康的人有一种善意地幽默感,不讥笑别人地不幸,也不通过伤害别人去引起人们发笑,而且,他们地幽默是自发多于计划的。

(12)情感健康的人所体验到的情感是恰当的。

(13)情感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和接收现实,感到许多社交和业余消遣是值得花时间的。

(14)情感健康的人有能力去接受别人的爱和给别人爱。

(15)情感健康的人的情绪是稳定的。

你的孩子情感健康吗?身体有病了,我们可以去医院;情感生病了,同样也可以找心理医生。如果你觉得自己孩子的情感知识存在一些小问题,还不用去看医生,那就不妨试着自己来调节一下。

从前有一位母亲,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整天闷闷不乐,干什么都没有精神,觉得什么都没意思;相反,小儿子则整天都快快乐乐,对自己做的任何事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母亲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以为可能是两个儿子在一起的时候,大儿子总是要让着小儿子,所以就想给她改变一下环境,于是她把大儿子领到个一个装满了新玩具的屋子里,把小儿子关在了马圈里。结果发现,大儿子仍然愁眉不展,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看着那一堆玩具碰都不碰。妈妈感到很奇怪,问大儿子;“你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大儿子回答:“如果玩那些玩具的话,万一把他们弄坏了,我会很伤心。”可当妈妈去看小儿子时,却发现他在马圈中的马粪堆里掏啊掏,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依然很开心。妈妈问小儿子:“你在干什么,怎么玩得那么开心?”小儿子回答说:“妈妈,我想没准下面会藏着一匹小马呢?”

论教师话语与儿童情绪情感发展 篇6

关键词:话语;教师话语;儿童;情绪情感

一、话语:教师与儿童的亲密接触

“话语”即为人们在交流谈话中所使用的语言。通过语言,可以传递情感,展示个人风采,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是一个双边过程,教师“话语”在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石欧教授认为,无语言就无教学,语言是一切教学的前提,教学围绕语言并通过语言实现。教师话语的质量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儿童情绪情感和学习的效果,甚至“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师的语言修养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因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1]

首先,通过“话语”,激发兴趣,具有动机性功能。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可能是儿童的第一个重要他人,其一颦一笑都会牵动儿童的心灵,直接影响儿童的情绪情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是儿童学习的内在驱动。当然,教师的话语也是儿童兴趣产生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

其次,通过“话语”,沟通情感,具有易感性功能。语言是一把钥匙,它能打开人的心扉;语言是一座桥梁,它能连接心灵的港湾。当然,教师的话语,乃至儿童的话语,都显得那么的重要。教师透过话语这扇窗户,能够感染儿童,激励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另外,通过“话语”,增进了解,具有信号功能。语言是沟通情感的桥梁,在与儿童进行交流的同时,教师能够把握儿童的情绪变化,开解儿童的情感问题,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话语,还可以传递对儿童的信任、期望、赞许、制止、批评等信息,调动和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或制止其小动作、心不在焉等不当行为。

二、教师话语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关系分析

情绪对儿童身心发展和个性形成意义重大。情绪愉悦的儿童,身体健康,充满活力,能更冷静更客观地对待困难和挫折,并寻找办法战胜它们。而情绪低落的儿童,其前进的动力、决心和成功的欲望更容易受到压抑和摧毁,这将阻碍他们发展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话语”作为师生之间交流的载体必然影响着儿童的情绪情感体验。

(一)教师话语的总体特征

话语本身是人们用于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传递意义的媒介。但后现代结构主义哲学家福柯却认为,话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语言学意义上,尤为重要的是,话语是权力制造的产物。按照福柯的话语和权力观,话语与权力是共生的,二者彼此相互包含。[2]

1.霸权:控制

话语霸权就是语言的专制、暴政、封闭和保守,它只承认某一类话语而否认其他话语的正当性与合法性。[3]

理论上说,人人都应该拥有话语的权利。但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乃至今天的部分教育教学活动中,儿童作为教育主体是“失语”的。教师凭借其知识的权威地位,占据了师生对话的大多数,并且控制着对话的内容、形式、时间等,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不容置疑地灌输给儿童,剥夺了儿童发表自己看法、见解和疑问的权利,对儿童语言和思想进行了潜意识的控制;在教学活动中,其话语占去了约70%的时间而且教师对提问的答案通常是知道的,这意味着教师与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的角色是不平等的。从话语的形式来看,局限在问答形式,并且问题单一、封闭。[4]儿童在这样的学校生活中,其话语是处在被动的,甚至没有话语的机会或权利。

2.平等:自由

平等是指师生之间享有话语权利,彼此处于平等的地位,它需要彼此接纳, 彼此倾听。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给儿童充分说话的机会,知道师生之间是一种对话、交流和沟通,是一种基于平等之上的对话和理解。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对儿童异己的观念抱以理解的态度,允许儿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观点,尊重儿童。在这种宽容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儿童拥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利,教师不再作为话语的独享者,而是作为话语的倾听者、接受者。

(二)教师话语特征对儿童情绪情感的影响

情绪与其说是心灵表面的无关紧要的游戏,不如说是所有个别成就得以产生和持续存在的根本基础。它总是以一定的方式解释和说明世界和生活的。它历来支配着我们把握事物和形势的方式[5],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6]。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成人乃至儿童随时随地都在体验着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情绪。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提出“情绪的三因素说”,即情绪的产生是由外部刺激、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和认知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7]具体来说,情绪体验最初来自感官的外部刺激,然后传到大脑皮层,并用认知经验加以解释。可见,情绪是这三因素整合的结果,其中外部刺激是在情绪的产生中起着导火线的作用。教师作为儿童的重要他人,与儿童交流的语言就是儿童情绪产生的外部刺激,所以其话语特征将会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情绪情感变化。

1、霸权与儿童的消极情绪情感

教师话语的膨胀和儿童失语的现象,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形成和健全个性的发展,容易造成儿童缺乏安全感、不自信、自卑等心理。话语霸权意味着教师享有无上崇高的地位,他们可以任意地表现自己的情绪。当儿童惹教师生气时,他可以无顾忌地责备孩子,剥夺孩子申辩的机会。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教师用叹气、抱怨和发脾气来发泄自己的烦躁和懊丧时会引起儿童哭泣、恐惧、不满、淡漠、抵触等消极情绪反应。据调查,使儿童难过、不高兴的主要动因有:

①受到老师、家长批评、责罚了,如训斥了;

②老师、家长不喜欢我;

③家长、教师不允许做喜欢做的事;

④受到老师的误解、或者不公正的批评、对待等。[8]

可见,教师对儿童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其话语更是不可忽视。例如:一次期中考试后,有位老师在班上分析试卷时,用冷酷和蔑视的口气命令道:“不及格的同学,把手举起来,举高点!”顿时课堂气氛十分紧张,有好几个同学低下头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场景!如果这位教师舍身处地为儿童考虑考虑,明白不及格原本就不好受了,再在全班同学面前曝光,只能更添孩子的焦虑和自卑,试想一下,谁还有心思和热情去学习呢?如果儿童多次体验类似这样的消极情绪,多半会逃避学习、远离学校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赞科夫也曾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要十分重视儿童的“情绪生活”。[9]可见,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话语的重要,并且注意到自己的话语对儿童情绪情感体验的重要影响。

2、平等与儿童的积极情绪情感

平等对话,给予了儿童表达自我的机会,折射出教师与儿童在权利上的平等。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自我调节。教师对儿童的关爱、表扬,可以使儿童信心百倍、情绪活泼、愉快。有一名5岁的儿童,某天早上到园的时间较早,他帮助老师擦了椅子,老师及时给予了表扬,当天,他整天都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中,表现很好。

据调查,影响儿童高兴的动因主要有:

①因受到成人夸奖、表扬;

②家长、老师喜欢我;

③小朋友喜欢我,或者愿意和我一起玩,我和小朋友玩得很好等。[10]

从这个调查可以发现,教师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儿童的情绪状态,而话语这一载体传递着教师的情感。显然,教师的话语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情绪情感。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以一种公平、赏识的态度看待儿童,给予儿童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这将会消解教师话语的权威,彰显儿童的魅力,使儿童的情绪情感沿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教育启示

美国教育家、思想家多尔(W.Doll)曾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其作用没有被抛弃,而得以重新建构,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境共存,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 [11]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对儿童的重要影响,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鼓励、赏识的话语引导儿童,帮助儿童防止或克服有害的情绪。把握每一次和儿童交流的时机,启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一)转变教育观念,淡化教师权威

转变教育观念需要教师把儿童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理解儿童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不是教师的附庸者。另外,教师要尊重儿童之间的差异,正确看待儿童具有个性的行为和思想。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儿童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淡化教师权威需要教师尊重儿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儿童发生矛盾时,不要以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来裁定谁是谁非,而应以一种接受和理解的态度给予儿童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例如,两个孩子为一张椅子而发生争执,没有夺到椅子的孩子就去向老师告状,老师就凭借这个孩子的一面之词而去责罚另一个孩子。这是一个很平常的事实,但是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事情的真相是:这个告状的孩子是故意去抢别人的椅子,而这个受到责备的孩子是为保卫自己的椅子而去争抢的,那么这个受到责备的孩子似乎很委屈,她的情绪情感又会怎样变化呢?作为教师,是否应该时刻牢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要对孩子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例如,一个儿童对教学活动中布置的学习任务不感兴趣时,教师应该说:“好像你不太喜欢这个学习任务,为什么呢?说给我听听好吗?”

的情绪,而应该说:“看到纸团在教室里被扔来扔去我心里感到不高兴,能不能现在就停止扔了呢?”根据吉诺特的解释,当知道老师为什么生气后,儿童会产生内疚的体验,从而改正自己的不适当行为。

(三)实施对话教育,创造信任氛围

教师的话语是影响儿童情绪情感的外在刺激,教师过于霸占话语会导致教师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利于儿童情绪情感的表露。只有实施对话式的教学,在充分了解儿童的需要,满足他们的正当、全理的要求,为儿童营造一个温馨、认同和信任的氛围,儿童才能愉快地接受学习,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性需要不断增加,儿童非常希望被人注意、重视,渴望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受到欢迎、赞扬,儿童将会感到喜悦、愉快;在交往中受到忽视冷落,甚至排斥、拒绝,儿童的情绪将会低落,抑郁。因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儿童的情感交往,把课堂看成是一个话语群体,而不是唱独角戏的阵地。在处理儿童的问题时,要以言语表示对儿童的关心、鼓励,注意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儿童。此外,还需要关心儿童之间的交往,引导儿童开展积极的交往,建立一个和谐、愉快的交往环境。

(四)注重互动交往,形成合理思维

教师要注重与儿童交往的互动性和真实性,善于处理儿童在学校中的情绪和情感。如果儿童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时,教师应该抱着接受和理解的态度给儿童提供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改变其情绪状态。相反,如果教师不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或对儿童的消极情绪反应置之不理或给予压抑性的批评等做法,都足以加深儿童的消极情绪。当儿童处于消极情绪时,教师通过语言可以调节儿童的情绪,帮助儿童从消极的情绪转移到有意义的方面上去,从而控制不良情绪的蔓延和加重,也可以交给儿童一些宣泄情绪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将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减轻情绪反应的强度,缩短情绪体验的时间,从而使情绪得以较快地恢复平静。

参考文献:

[1] 张斌、张莉.改进教师话语 提高教学质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6)

[2] 冯永刚.刍议德育教师话语霸权[J].江苏高教,2007,(5)

[3] 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17

[4] 李 华.国内教师话语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策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4)

[5] O·F·博尔诺夫著.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4

[6] [7] [12] 李洪玉、何一粟著.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201、216、226

[8] [10]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67~268、267~268

[9] 魏明霞.儿童的情绪与学习[J] .河南教育,1999,(5)

高职生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研究 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网络情绪情感,人格异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了网络世界。他们思想活跃、勇于尝新和接受新事物。他们努力获得亲密感以及避免孤独感, 渴望爱和归属感。然而, 大学生心理上封闭意识加强, 不愿向别人倾诉, 心理上仍处于“断乳期”, 思想还不成熟, 仍然对别人存在怀疑, 需要别人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关怀。对父母的逆反、教师的反抗、对同学的不信任, 使得他们把目光转向了网络, 通过网络寻求自己所需的理解、支持和关怀。但是, 如果在态度上超出了寻求理解和自我防御的程度就有可能出现人格的异化。人格异化体现在主体的人格独立性特征弱化甚至消失而成为受控于主体对象的物。网络人格异化者, 可能失去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 有可能导致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和欺诈等心理, 此皆不利于青少年优秀人格的养成和健康成长。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是自我同一性发展和自我确立的重要时期, 他们更加注重客体的自我, 期望获得良好的评价, 社会责任感也逐步提高, 然而, 由于学业、就业, 寝室关系紧张等方面压力, 使大学生又经常有很多负性情绪, 如焦虑、压抑、愤怒等, 但为了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 他们往往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或选择互联网进行发泄和表达。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 无疑又助长了他们情绪宣泄的随意性, 于是许多大学生自然地穿梭于虚拟的网络之间, 沉醉于刺激的游戏之中, 但是这种压抑心情的频繁释放往往会使他们不习惯于自制, 最终导致对网络的沉迷和行为的失范。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迟到、旷课习以为常, 久而久之, 导致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社会退缩、情感冷漠等, 甚至导致道德人格的沦丧, 撒谎、漫骂、盗窃、诈骗在鼠标的点击中频频发生, 电脑犯罪现象也频频发生。如过度使用网络, 还会导致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近年来, 关于网络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网络行为给大学生道德教育及身心发展带来的影响, 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育者的关注。其中关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网络成瘾、网络交往、网恋是研究的热点。实际上, 以上网上行为既可以作为独立的网上行为、也可以是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或结果, 所以有必要把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加以系统研究。以期对大学生健康使用网络以指导。

网络情绪情感是现实情感的延伸, 但又不同于现实的情绪情感, 它是虚拟的网络情绪情感行为, 把现实的情感和情绪宣泄需要通过虚拟的网络交往、游戏或其他的网上行为来实现。本文旨在区分有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倾向和无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倾向的高职学生, 着重从实证的角度探讨网络情绪情感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探讨其人格异化及其相互关系, 以期对此问题进行反思并寻找相应的矫正策略。

1 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随机抽取职业院校2007级和2008级学生。

(2) 方法:

①网络情绪情感行为调查问卷:

自编调查问卷, 筛选区分有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倾向和无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倾向的高职学生。

②16PF人格量表测量:

此量表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的卡特尔教授经30多年的研究编制的。

③实施:

印发问卷1025份, 收回有效问卷864份, 其中大一409名, 大二455名, 文科生424人, 理科生440人, 所得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1) 高职学生的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倾向及其预期目的实现程度状况。

以自编高职学生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调查问卷为依据, 划分为有网络情绪情感失范倾向组和无网络情绪情感失范倾向组, 结果发现, 有网络情绪情感失范倾向的高职学生有251人, 有网络情绪情感失范倾向发生率为29.1%。其中, 理科生占61.4%, 文科生占38.6%, ;一年级占51%, 二年级占49%。关于网络情感会否得到预期目的问题, 14.7%认为完全不会得到, 有时还会很失望或者受到伤害, 59.8%认为会得到一部分, 8%认为会, 但必须付出很大精力, 不确定的占17.1%。 (见表1)

(2) 高职学生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中人格异化的特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 高职学生在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中人格异化最明显地表现在稳定性、有恒性、怀疑性和忧虑性, 其次是敏感性、世故性、再次是紧张性。在其余下的9个人格因子上, 高职学生无显著性差异。 (见表2)

注:*p<0.05 **p<0.01 ***p<0.001 以下同。

2.3 高职学生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与人格的比较

(1) 高职学生不同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中人格异化因子相关分析。

以在有无明显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学生的人格的比较中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的7个人格特质因子:稳定性C, 有恒性G, 怀疑性L, 忧虑性O, 敏感性I、世故性N和紧张性Q4为变量, 以有无明显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的分组为控制变量, 进行双侧显著性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稳定性与其它因子都相关, 其中与怀疑性、忧虑性呈显著负相关;紧张性仅与忧虑性呈显著相关;忧虑性与有恒性呈显著负相关, 与怀疑性呈显著正相关。 (如表3)

(2) 高职学生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与人格的线性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与人格的关系, 本调查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 以高职学生有无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为因变量, 分析16PF人格因子中突出反应的几个主要人格异化问题:稳定性、有恒性、怀疑性、忧虑性、敏感性、世故性、紧张性的回归效应。分析结果为调整后R2为0.057, F值为7.428, 其中显示有恒性、怀疑性和世故性对于所分析的人格异化更有预测作用和效果, 其次为敏感性, 而稳定性、忧虑性、紧张性等人格相对而言预测效果较小。 (如表4)

3 讨论

3.1 高职学生网络情绪情感行为的健康状况

3.1.1 高职学生网络情绪情感行为的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表明, 高职院校学生在网络情绪情感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呈现出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倾向。可能是因为高职教育方兴未艾, 社会普遍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 使得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认同感极低, 他们大部分是由于高考失利不得已才选择高职院校就读, 自卑感严重, 抱负水平不高, 学习动机不强, 目标不明确, 又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勃发的青年时期, 对许多事物的感受显得偏激而固执, 而且十分欠缺人际交往经验, 加之学业和就业压力较大,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便捷性、自由性和网络的极大诱惑力, 自制力不高的高职学生便通过虚拟的网络宣泄自己的不满, 表达自己的郁闷, 暂时在虚拟的网络里寻求情感的慰藉并逃避现实的压力。调查也显示理科比文科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行为失范倾向, 理科学生出现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相当于文科学生的1.6倍。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与理科生面临着比文科生更重的学业压力有关。由于专业性质的差别, 理科生课程相对较难, 课业负担相对较重, 加之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 难以应付繁重的学习, 听不懂的情况下, 又不敢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害怕被耻笑, 久之越发难以跟上学习进程, 加之本身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 又有学习无用论的错误观念, 导致最后放弃学习, 本身又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兴趣爱好, 人际交往也相对闭塞, 逃课、旷课后闲散无聊, 于是网络便成了他们打发时光、寻求情感慰藉的最好选择, 而网络的便捷性和诱惑性又使他们更加依赖网络。

3.1.2 高职学生网络情绪情感对现实情绪情感满足的状况

本次调查显示, 有网络情绪情感失范倾向的高职学生中, 在网络情绪情感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回答中, 虽然有近60%的学生表示, 会满足一部分, 但也有14.7%的表示完全不会得到, 有时还会很失望或者受到伤害, 8%的学生表示会得到, 但必须付出很大的经历。这一结果表明, 网络为大学生情绪宣泄和情感表达提供了一定的途径, 但并没有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 大部分只得到一部分满足, 近百分之十五的学生不仅没有通过网络更好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而且有时还会很失望甚至受到伤害。说明, 在网上, 有些大学生看似火辣的感情和深沉的思想, 其实虚无飘渺不可信。网络交往毕竟是一种虚拟的交往, 虚拟交往虽然可以帮助人们一时解脱现实的烦恼, 找到一时的情感寄托, 却不能真正满足活生生现实的人的情感需要, 不能真正解脱显示社会人们心灵的孤独, 反而会使一些人由于过分沉溺于网络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产生更大的疏离感。人是社会的人, 人不能总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他总要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人的情绪情感只有在现实社会中才能真正得到宣泄和满足。所以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增强人际交往, 而不是逃避现实, 把自己的情绪情感寄托于虚拟的网络, 这样才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3.2 高职学生网络情绪情感行为中人格异化的特点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结果显示, 有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倾向的高职学生和无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倾向的高职学生在多项人格特质上有显著差异, 说明有网上情绪情感失范行为的高职学生存在人格异化现象。其中人格异化最明显地表现在稳定性、有恒性、怀疑性和忧虑性, 说明高职学生在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中最易在以上四个人格因素上产生变异。如果在现实人格上表现出稳定性的低分特征, 如情绪容易激动, 易产生烦恼, 易受环境支配而心神动摇不定等等, 而在虚拟的网络上他们可能会呈现出稳定性的高分特征, 如情绪稳定而成熟, 能面对现实, 能以沉着的态度应付各种问题。如果在现实人格上表现出有恒性的高分特征, 如有恒负责, 做事尽职, 细心周到, 有始有终, 善恶分明, 而在网络上则表现出有恒性的低分特征, 如苟且敷衍, 缺乏奉公守法的精神, 自私自利, 缺乏责任感甚至有时会不择手段地达到某一目的。在现实人格上表现出怀疑性的高分特征, 如多疑、刚愎自用、固执己见, 而在虚拟的具有匿名性的网络上则能表现出怀疑性的低分特征, 表现得相对随和、信任、和放松, 善于体贴人。反过来, 现实人格具有怀疑性的低分特征的人, 在网络上也可能表现出怀疑性的高分特征。具有忧虑性人格异化的大学生, 现实生活中, 本来是忧郁抑郁、烦恼自扰, 易于内疚, 通常觉得世道艰辛, 人生不如意, 甚至沮丧悲观, 经常患得患失, 自觉不如人, 缺乏和人接近的勇气, 但一到了网络世界, 却变得安详沉着, 信心满满, 有安全感, 游刃有余。虽然个人的人格特征无好坏之分, 但类似这样的网络人格与现实人格的巨大反差, 对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建立和发展中的大学生来说, 使自我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不能客观评价自我和发展自我, 无疑会加重他们的烦恼, 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而高职院校的心理工作者应该十分注重在稳定性、有恒性、怀疑性和忧虑性上出现的异化。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种异化不是从来就有的, 也不是一经产生就永远存在下去的。在大学这个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较易出现这种特定现象。异化是人的主体性觉醒之后, 对于客观、外在事物对于人的主体性的支配与控制的自我认知, 只是这种认知是一种错位的认知而已。这就提示我们除了积极关心这类学生外, 我们更应建立发展的观点去处理问题, 从而减少其心理问题的发生。

3.3 高职学生网络行为与人格的关系

(1) 不同网络情绪情感行为的高职学生人格的比较表明:

不同的网络情绪情感行为与其人格因素密切相关。在主要的人格异化因子之间, 忧虑性和稳定性呈现较高的负相关, 说明现实人格表现为忧虑性高分特征的大学生, 网上人格则呈现稳定性的低分特征, 即越是忧虑抑郁、烦恼自扰, 情绪越激动, 越容易产生烦恼, 越不能面对现实。这些大学生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压力, 就会逃避到虚拟的网络寻求暂时的庇护。

(2) 高职学生网络情绪情感行为与人格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有恒性、怀疑性和世故性对于网络情绪情感失范行为更有预测作用和效果。说明缺乏远大目标和理想, 缺乏责任感, 多疑心、不信任别人、刚愎、固执己见、世故性低的高职学生更可能选择网络发泄情绪和表达情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工作者也应该加强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他们做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加强现实的人际沟通, 在道德领域加强责任感的教育。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迅捷的信息, 为情绪情感表达提供了一个途径, 促进了人际交往的多元化, 然而网络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情绪情感需求, 过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还会造成人格的异化。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大学生健康有效使用网络,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以促进大学生人格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智冰.高校学生网络人格的异化与对策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0) .

[2]王健.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格异化与干预策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2) .

[3]续冰.网络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7) .

[4]王贤卿.论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心理困境与道德教育[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 (8) .

[5]严玲, 王梦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第八届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 2009.

[6]代显华.大学生网恋及其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8 (3) .

[7]王海洋, 王贵贤.虚拟交往的反思[J].理论与现代化, 2007.

声乐教学中的情绪与情感探究 篇8

声乐艺术可谓博大精深, 包罗万象, 其中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歌唱家在心情愉快时与心情低落时唱歌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所表达出的情感信号也是相异的。即便是同一首歌曲, 歌唱家在心情愉快时传达给听众们的信号是激昂的, 向上的;相反, 歌唱家在心情低落时传达给听众的则是萎靡不振, 悲伤的信号。正确的唱歌方法和富有情感的歌唱是唱歌所需要的两种状态。没有了丰富的情感, 歌曲也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了, 由此可见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老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情感与情绪糅合到教学当中去。在学习一首歌曲之前, 首先, 老师应该分析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然后再传达给学生们, 让学生们培养歌曲中需要的情绪与情感。从而激发出学生们唱歌的激情, 让他们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情感, 进一步达到改善声乐教学的目的。

二、如何培养良好情绪与丰富的情感

1、对歌曲的歌词与旋律要有情绪情感体验

罗曼罗兰曾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 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人们会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快乐, 通过歌唱来宣泄自己悲伤。由此可见, 歌唱是声乐艺术的主要表达方式。一个歌唱家闻名世界的理由绝对不仅仅是声音好听这一点, 较高的艺术修养与道德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 并且可以通过这些综合素质来更热烈, 更积极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与情感, 让听众们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与悲伤, 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 陶醉其中。由此可见, 歌唱家的情绪与情感对于歌曲的演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 声乐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发声技巧的训练, 我们只有把培养良好情绪、丰富的情感与声乐教学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们的声乐水平。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们改变教学方法, 在声乐教育中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唱歌方法, 还要注意学生们的心理培育, 即良好情绪与丰富的情感的培育。

首先, 要用内心的情感与情绪感受歌词。歌词是歌曲表达情感的载体, 语言是歌曲艺术的基础。众所周知, 声乐是音乐与文字高度融合的音乐艺术。所以声乐如果没有了文字语言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因此歌词对于音乐有着重大的影响, 歌曲通过歌词传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动态, 内心活动, 让听众们直接体验到歌曲中蕴含着的情感与情绪。如果老师想要学生们真正的提高歌唱水平, 首先就要让他们用内心的情感与情绪去感受歌词。

其次, 要用内心感受歌曲的旋律。老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放适合的音乐, 创设一种情境, 让学生们听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去感受音乐要表达的情感与情绪, 而且老师还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 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情绪与情感恰如其分地糅合到音乐的旋律当中, 并让学生们仔细分析一下这首歌曲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增强学生们对歌曲的理解。

声音、语言、真情实感是音乐艺术不可或缺的。这三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共同创造了优美动听、沁人心脾的音乐。没有好听的声音可能会使听众们的听觉感受减分不少。没有优美的歌词可能也会使听觉体验大打折扣。但是如果歌曲中缺乏真实的情感与情绪, 那么这首歌曲就会成了一个没有心脏的皮囊了。因此不仅要重视声音的质量和语言的雕琢, 还要真正的让学生们体会歌曲中的情感与情绪。

2、树立歌唱信心与兴趣, 用真情实感去演唱

如果说美好的声音和优美的文学语言是歌曲的翅膀, 那么真实的情绪与情感就是歌曲的心脏, 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学生们想要把歌唱演绎成真正的艺术, 就必须要两双管齐下。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要尤其注重学生们情感的培养, 提升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和兴趣, 让他们真正的从心底里爱上音乐。

首先, 是对歌唱自信心与兴趣。声乐教学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同学每个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因此, 教师们应多多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他们的喜好和兴趣来选择适当的方法。当然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方案。首先要让他们树立自信心, 爱默生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坚决的信心能够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对于自信心比较足的学生, 老师可以适当的提升难度, 让他们在充分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的基础上糅合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深情的演唱;对于自信心不太充足的学生, 老师就要让他们从基础开始, 引导他们分析歌曲的旋律与歌词, 再进行演唱;对于害怕演唱的学生们, 老师就首先要让他们树立自信心, 然后再进行其他内容的讲解。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 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兴趣是声乐教学中的重点, 老师们可以上课前让学生们听一首歌曲, 再进行示范演唱, 然后再让同学们进行演唱, 调动他们唱歌的热情与兴趣, 最后让他们互相交流, 并且说出自己对于歌曲内涵的理解,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达到提高学生们学习音乐热情的目的。

其次, 是正确理解作品, 真情实感的演唱。歌唱者声音的的高低起伏, 婉转曲折可以表达歌曲中的情感与情绪, 也就是说声音是传递歌曲内涵的载体。歌唱者在演唱之前首先应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认真地听歌曲的旋律, 揣摩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情绪, 然后再仔细、充分的研读歌词所要表达的内容, 领会歌词中每一个词语的含义, 最后在根据自己的理解并且融入自己的感情与情绪用心把歌曲演唱出来。歌唱者只有这样严格的要求自己才能真正的把歌曲中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歌曲中的快乐、抑郁与悲伤传达给听众们, 让听众们和歌唱者一起感受作者的快乐与悲伤, 真正的做到歌唱者与听众们的心灵沟通。如果歌唱者没有做到认真研读歌词、仔细听旋律, 并且没有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歌唱, 这样的歌曲不仅无法表达出作曲者本人的内心感受, 而且也无法完成自身与听众们内心的沟通。所以说唱歌不仅仅是单纯的唱歌, 还需要正确的理解作品, 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演唱。

由此可见, 学生们如果想要将自己的情绪与情感与声乐自由的融合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 只有不断的积累经验并应用到实际当中才能够真正的掌控音乐。

摘要:声乐也称艺术歌唱, 它能够通过歌曲的旋律、歌词和歌唱者真情实感的演唱营造出一种欢快、悲伤亦或者抑郁的氛围, 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声乐的种类有很多, 如: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声乐教学, 就是教师们通过授课的方式, 教学生们有关于声乐的知识, 训练他们歌唱能力的教学。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声音和内心丰富的情感来淋漓尽致的演唱歌曲是教学的目的。其中培养情感与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中作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就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教学生们培养自己情绪与情感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绪,情感

参考文献

[1]刘丽杰.声乐教学中歌唱的情感表达[J].音乐生活, 2005 (05) .

[2]陈昕.以情托声以声传情——声乐教学中应注重歌唱的情感表达[J].剧影月报, 2008 (04) .

[3]王静.声乐教学中如何加强情感培养[J].文教资料, 2008 (25) .

[4]姜珊.声乐教学中歌唱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性[J].文化学刊, 2011 (02) .

声乐教学中的情绪与情感探究 篇9

情绪的概念就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 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 大致可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的概念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一般有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 其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 等等。从心理学上讲,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 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 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因此, 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绪与情感应与歌唱是统一体。良好的情绪与丰富的情感能促使歌唱者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 低落的情绪与贫乏的情感则会使歌唱无激情, 声音没有活力, 高音难提升, 歌唱凸显不出表现力。歌唱要有两种状态, 一方面是生理, 即正确歌唱方法, 如歌唱中的发声、呼吸、共鸣、咬字吐字。另一方面是心理的, 即富有情感的演唱。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也是贯穿始终。

在声乐教学中, 音乐教师一定要把情绪与情感培养作为重点内容, 充分利用歌曲这种包含艺术美的情感载体, 运用众多方法来调动学生歌唱时的情绪与情感, 让歌唱的欲望发自学生内心, 诱发出学生的歌唱激情。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能用歌声来传递情感交流, 让歌唱在生动、活泼、美好的气氛中做到真正实现以情感的手段优化声乐教学的目的。

三、如何培养良好情绪与丰富的情感

1.对歌曲的歌词与旋律要有情绪情感体验

雕塑家罗丹茨曾经这样说:“艺术就是感情”, 声乐艺术就是以人声作为表达手段, 来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任何一位音乐演唱者要使声乐表演成为高雅的艺术声, 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 而演唱者表面情绪的展示与发自内心情感的表现正是声乐表演中所具备的一项表演能力。实践证明, 把声乐技巧与情绪与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 才能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声乐教学绝对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 而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声音的外在质量的追求之中, 而应该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良好的情绪与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为依据, 才能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只注重“声”或只注重“情”的片面性声乐教学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当前, 声乐教学应该从过去的只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转变到重视由情感体验引发出的声音技巧与精神表现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首先, 对歌词要有情绪情感体验。声乐艺术与文学语言的关系密切, 是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一种艺术, 声乐只有文学语言的帮助下, 才能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感情的确定性等特点, 这正是其他艺术类别所不能比的。“言为心声”, 语言本身就具有传达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功能, 可以直接倾诉内心所体验到的每一种情感。所以在声乐教学中, 一定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歌词的含义。以便演唱时, 提高情绪与情感体验。

其次, 要对歌曲旋律有情绪情感体验。任何一首歌曲, 其旋律是歌曲在思想感情内容上的主要造型和表现, 具有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 将学生的情绪与情感融入到歌曲旋律中, 充分利用旋律本身的魅力, 向学生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和介绍音乐的表现手法, 调动和发挥音乐特有的抒情功能去施展曲调的艺术魅力, 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特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是紧密相连的。“情之相通, 美寓其中”, 声音与语言虽然都很重要, 但没有真情实感就不能感动人, 不能感动人就不足以称之为艺术。 因此, 在声乐教学中, 把这两个体验贯穿在一起。详细了解歌词的含义与旋律的含义, 熟知曲子的内在思想感情, 让歌曲的真实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 打动他们的灵魂, 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在体验中得到演唱的激情和力量。

2.树立歌唱信心与兴趣, 用真情实感去演唱

“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永远是每一位歌唱者希望与追求的目标。歌唱中的声与情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歌唱成为真正的声乐艺术, 就是声与情的完美结合。因此, 声乐教学, 也要把情感培养作为中心内容, 从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热爱之情、对作品情感的准确把握和表现力以及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等几个方面去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情绪与情感。

首先, 是对歌唱自信心与兴趣。

声乐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 而具有灵活多样性, 老师依据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愿望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做到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譬如对于一些能自信而歌的学生, 要求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对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 可以要求他们背唱歌曲;而对于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惧怕唱歌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唱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让学生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会逐步认识自我, 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唱好一首歌, 树立起唱歌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相信自己的存在价值, 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就是动力, 正如孔子所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声乐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唱歌兴趣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譬如, 老师通过范唱、音乐欣赏, 演奏和生动的作品讲解来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用真情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把满腔的热情融入课堂教学, 并让学生积极参与, 互相交流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体验。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且能调动学生情绪的氛围, 激发学生歌唱欲望, 调整演唱心境, 引起情感共鸣。

其次, 是正确理解作品, 真情实感的演唱。

声乐艺术是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 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 而作品是声音用以表达情感的介体。因此演唱者演唱时, 应该先严格、认真、充分地去认识与把握作品, 分析旋律、领会出词义、理解出歌曲的情感。演唱者的情绪与情感应根据歌曲的要求来表现, 譬如欢快的、悲哀的、郁抑的、愤怒的等。歌唱者只有完全理解作品,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 才会准确表达作品, 情感才会自然流露, 才能恰到好处。歌唱的境界就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只有富于真情实感的演唱才能引起观众心灵的共鸣。不真正投入, 被动地去接受歌唱, 歌声就会给人矫揉造作, 装腔作势, 自我陶醉的表象, 这样的歌声不会打动人, 更不能达到“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 感人至深”的境界。歌唱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共同活动, 只有把歌唱的技巧和情感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演唱的完美与统一。“艺术的目的不是惊人, 而是动人。歌唱表演者正确理解作品, 真情实感的演才能传达音乐作品中丰富的精神内涵进而感动观众。

总之, 声乐教学中情绪与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只有坚持不懈地总结经验并将其付诸实践, 才能在声乐教学中更好地阐释声乐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凯著.音乐心理.西南师大出版社, 2001.

[2]杨天君.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音乐生活, 2006.

[3]傅国庆.声乐教学中情感调动的方法[M].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4]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5]傅国庆.歌唱技巧与修养.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6.

声乐教学中的情绪与情感探究 篇10

情绪就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 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从心理学上讲, 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是否吻合自己的态度体验, 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个体需的一种反映形式关系。它是一种主观的、可内省的、在个体观念中可存在的感受状态, 情绪通常是个体在评估涉及到目标的重要性的事件时, 有意识的与无意识的体验。情绪大致可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情感的概念就是情绪在某事物上的认知化凝结, 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从心理学上讲,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 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态度的组成部分, 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 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同情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广义而言, 它与情绪一样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从狭义而言, 它又不同于情绪, 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有稳定的态度体验。情感一般有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 其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从心理学上讲,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 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 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2、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因此, 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绪与情感应与歌唱是统一体。

声乐的演唱状态就是一个整体的情绪调控过程, 情绪在声乐教学至关重要, 情绪状态决定着演唱的成败, 声乐教学以实现发声歌唱为具体目的, 既要表现出教学主体的心理活动, 同时也要体现出学习主体的心理活动。学习者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有赖于教师方向性的指导, 而声乐教师本身的心理情绪直接影响了学习者学习心理的形成。因此, 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完善, 以利用良好的情绪状态调控教学过程。

理想的歌唱就是用熟练的发声技巧, 来生动的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以优美的歌声去感染大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首先通过作品内容、语言、咬字、吐字上培养歌唱者的情感, 同时要注重主体与演唱合作体及观众之间的交流。包括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内心沟通、从听音、悟情中去体察伴奏者的内心感受、伴奏者通过其伴奏声来传递自己的体验等几个方面。

良好的情绪与丰富的情感能促使歌唱者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 低落的情绪与贫乏的情感则会使歌唱无激情, 声音没有活力, 高音难提升, 歌唱凸显不出表现力。歌唱要有两种状态, 一方面是生理, 即正确歌唱方法, 歌唱中的发声, 呼吸, 共鸣, 咬字吐字。另一方面是心理的, 即富有情感的演唱。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也是贯穿始终,

在声乐教学中, 音乐教师一定要把情绪与情感培养作为重点内容, 充分利用歌曲这种包含艺术美的情感载体, 运用众多方法来调动学生歌唱时的情绪与情感, 让歌唱的欲望发自学生内心, 诱发出学生的歌唱激情。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能用歌声来传递情感交流, 让歌唱在生动、活泼、美好的气氛中做到真正实现以情感的手段优化声乐教学的目的。

3、如何培养良好情绪与丰富的情感。

3.1 对歌曲的歌词与旋律要有情绪情感体验

雕塑家罗丹茨曾经这样说:“艺术就是感情”, 声乐艺术就是以人声作为表达手段, 来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任何一位音乐演唱者要使声乐表演成为高雅的艺术声, 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 而演唱者表面情绪的展示与发自内心情感的表现正是声乐表演中所具备的一项表演能力。实践证明, 把声乐技巧与情绪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声乐教学绝对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 而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声音的外在质量的追求之中, 而应该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良好的情绪与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为依据, 才能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只注重“声”或只注重“情”的片面性声乐教学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当前, 声乐教学应该从过去的只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转变到重视由情感体验引发出的声音技巧与精神表现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首先对歌词要有情绪情感体验。声乐艺术与文学语言的关系密切, 是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一种艺术, 声乐只有文学语言的帮助下, 才能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感情的确定性等特点, 这正是其他艺术类别所不能比的。“言为心声”, 语言本身就具有传达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功能, 可以直接倾诉内心所体验到的每一种情感。所以在声乐教学中, 一定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歌词的含义。以便演唱时, 提高情绪与情感体验。其次要对歌曲旋律有情绪情感体验。任何一首歌曲, 其旋律是歌曲在思想感情内容上的主要造型和表现, 具有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 将学生的情绪与情感融入到歌曲旋律中, 充分利用旋律本身的魅力, 向学生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和介绍音乐的表现手法, 调动和发挥音乐特有的抒情功能去施展曲调的艺术魅力, 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特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是紧密相连的。“情之相通, 美寓其中”, 声音与语言虽然都很重要, 但没有真情实感就不能感动人, 不能感动人就不足以称之为艺术。因此, 在声乐教学中, 把这两个体验贯穿在一起。详细了解歌词的含义与旋律的含义, 熟知曲子的内在思想感情, 让歌曲的真实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 打动他们的灵魂, 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在体验中得到演唱的激情和力量。

3.2 树立歌唱信心与兴趣, 用真情实感去演唱

“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永远是每一位歌唱者希望与追求目标。歌唱中的声与情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歌唱成为真正的声乐艺术, 就是声与情的完美结合。因此声乐教学, 也要把情感培养作为中心内容, 从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热爱之情、对作品情感的准确把握和表现力、以及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等几个方面去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情绪与情感。

首先是对歌唱自信心与兴趣

声乐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 而具有灵活多样性, 老师依据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愿望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做到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譬如对于一些能自信而歌的学生, 要求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对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 可以要求他们背唱歌曲;而对于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惧怕唱歌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唱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让学生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会逐步认识自我, 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唱好一首歌, 树立起唱歌的自信心。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且能调动学生情绪的氛围, 激发学生歌唱欲望, 调整演唱心境, 引起情感共鸣。

其次是正确理解作品, 真情实感的演唱。

声乐艺术是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 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 而作品是声音用以表达情感的介体。因此演唱者演唱时, 应该先严格、认真、充分地去认识与把握作品, 分析旋律、领会出词义、理解出歌曲的情感。演唱者的情绪与情感应根据歌曲的要求来表现, 譬如欢快的、悲哀的、抑郁的、愤怒的等。歌唱者只有完全理解作品,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 才会准确表达作品, 情感才会自然流露, 才能恰到好处。歌唱的境界就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只有富于真情实感的演唱才能引起观众心灵的共鸣。不真正投入, 被动地去接受歌唱, 歌声就会给人矫揉造作, 装腔作势, 自我陶醉的表象, 这样的歌声不会打动人, 更不能达到“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 感人至深”的境界。歌唱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共同活动, 只有把歌唱的技巧和情感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演唱的完美与统一。“艺术的目的不是惊人, 而是动人。歌唱表演者正确理解作品, 真情实感的演才能传达音乐作品中丰富的精神内涵进而感动观众。

结束语:总之, 声乐教学中情绪与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只有坚持不懈地总结经验并将其付诸实践, 才能在声乐教学中更好地阐释声乐艺术的魅力!

摘要:声乐又称艺术歌唱, 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 将艺术化的语言与科学化的歌喉相结合, 塑造出鲜明生动, 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 即歌声。声乐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 是传递音乐化的文学语言能生动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 描绘其意境, 表达其思想感情。声乐可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 中国还有一种原生态唱法。声乐教学, 就是以严格规定的教程或技巧练习, 循序渐进的训练歌唱能力的教学。其目的是使歌唱者通过嗓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能力。在声乐教学中, 情绪和情感是声乐表演过程中重要的两大元素, 情绪与情感对歌唱技巧和艺术美感的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 调控好声乐教学中歌唱的情绪与情感状态, 对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文中,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 就如何正确地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情绪和情感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绪,情感,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凯著.音乐心理.西南师大出版社, 2001.

[2]杨天君.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音乐生活, 2006.

[3]傅国庆.声乐教学中情感调动的方法[M].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4]邹本初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5]傅国庆著.歌唱技巧与修养.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6年.

论服务营销中的员工情绪情感管理 篇11

关键词: 服务,服务营销,情绪情感

当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它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1.这种看法说明,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研究营销人员的情绪情感在服务营销中尤为重要。

一、 服务营销中员工情绪情感的影响

有形产品在从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的过程中,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生产和消费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服务则与之不同,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服务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基本上是无形的任何活动或利益,并且不导致任何所有权的产生”2。这也就是说服务基本上是表现出一系列的行动,以无形的方式,在顾客与提供服务的员工、有形资源商品或服务系统之间发生的,用以解决顾客的问题。由于服务是一线员工与顾客面对面进行的,因而在服务营销中,一线员工情绪和情感控制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情绪情感的调节功能决定了员工提供服务的质量

情绪资本是智力资本的燃料。人是有着丰富感情生活的高级生命形式,情绪、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成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组织作用,它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一般说,诸如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正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而诸如恐惧、愤怒、悲哀之类的负情绪会抑制或干扰认知过程。

服务具有不可分离性的特点,即服务人员向顾客提供服务时,也正是顾客消费服务的时刻,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在服务过程中,要能提供给顾客满意的服务,一线员工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准确可靠地执行所承诺的服务,还要在对顾客提供服务过程中表现出帮助顾客及提供便捷服务的自发性,能将顾客当作个体对待,从而给予顾客关心和个性化的服务,强调在处理顾客需要、询问、投诉、问题时的专注和快捷,激发信任感,和友好态度,能增强顾客信任的能力。这些要求中情绪情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而负面情绪则会使得原本顺利的过程出现障碍。如由于意识到即将出现的危险而产生的惧怕和不安、某种委屈和不平之事而引起的极度不满和对立情绪,无动于衷、缺乏干劲、对企业的事情不感兴趣、压抑等等都会影响到一线员工的认知水平和反应能力,从而降低服务质量。因而在很多情况下“员工就是服务、员工就是顾客眼中的组织、员工就是营销者”。3.在服务中满意的员工有助于产生满意的顾客,如果员工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快乐,顾客的满意也难以实现。

(二)员工的情绪表达影响着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

情绪和情感还具有表达功能。当一个人某种情绪情感发生时,会伴以身体外部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表情,情绪情感正是籍以表情而获得其独特的表达功能。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绪和情感,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还能反过来在影响这个人的情绪与情感,这是情绪情感的感染功能。

服务不是实体产品,服务既无可见的实体,又无可衡量其质量高低的统一尺度。服务质量的高低,只能由服务对象感知。而这种感知结果的好坏,在感性消费时代至关重要。顾客作为拥有复杂的情感的个体,他们不只需要产品与服务,也希望与这些产品及服务建立起感情关联。当顾客感到员工用真诚与热忱对待他们时,他们也会以相同的情感回应。一个愤怒和沮丧的营销人员尽管按照工作流程对顾客进行了周到的服务,但可能会由于自己情绪情感而使顾客并不感到满意。这种员工与顾客之间的情感投入和情感互动,会变成企业持续成长的因素。

(三)服务中一线员工面临更大的情绪压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肯定,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线员工的情绪情感状态,服务产品的这种特性要求工作中除了一般需要付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外,服务中还要求员工情感的付出。情感付出一词由阿里·霍克希尔德提出,意指提供优质服务所需的超过体力與脑力技能之外的劳动。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付出在很多时候和员工本身的情感是相矛盾的。在某些情况下,一线员工感到他们被要求做的事情与他们的个性、价值观、生活取向之间存在着冲突。服务中的其它一些因素也会强化这种压力。在组织机构内部的政策与客户要求发生冲突时,一线员工需要确定是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还是尽可能满足顾客的愿望,员工在情绪、情感上倾向于哪一方才是合适与合理的。另外顾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有时甚至相互冲突,在为众多顾客服务时,经常很难或不可能同时为一群口味各异的顾客提供满意的全方位的服务。而在服务中每个顾客的表达能力和方式不同,一线员工必须能在不同的表达中清楚捕捉其消费需要的核心,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

虽然标准化管理对提高服务营销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但标准化无法成为服务营销质量管理的基本哲学。服务营销活动是一线员工直接与顾客接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企业无法控制的若干因素,只有一线员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经济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某些因素变化对企业的不良影响。

二、有效开展员工情绪情感管理的方法

由于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服务市场不断增大,服务在经济中的主导性作用日益增加强,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及其经济贡献已经引起了人们对服务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服务行业中,管理好员工情绪已经成为更好地促进服务业的发展的一个关键。

(一)招聘合适的员工

在服务领域员工招聘中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在专业服务领域中如律师、医生、教师等的招聘中,只强调员工的专业素养;在一般的服务领域中,如不需要太多劳动技能的行业中,如各行业的服务员、导购员等,更多强调低工资和低成本,很少注意员工的服务意愿和服务精神。“招聘一个友善的人容易,把一个不友善的人训练成一个友善的人就困难多了”4。兴趣是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是个体力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或积极的情绪反映。相比

较而言,社交取向的人更喜欢社会交往性工作,这类人通常喜欢周围有别人存在,对别人的事很感兴趣,乐于帮助别人解决难题。

(二)树立为消费者平等服务的意识

一般企业在招聘到员工之后都会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但在培训中只注重对员工劳动技能和工作流程的培训,忽视对员工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的培养。在员工培训过程中,除了进行专业素质培训之外,更要明确服务人员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培训员工以便提供标准化的友善服务。快乐工作,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是最重要的一点。为了能够做到这些,必须具备平等的意识。一个优秀的服务人员,他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和客户是平等的,他认为为顾客服务,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具有能满足他的需求,我的服务具有良好的内在价值,是和客户等值交换的。他为客户服务的时候站的角度是平等的,不会感到为客户服务是低人一等的。

(三)引导员工做情绪的主人

一流的服务精神应具有一流的情绪控制。情绪管理很重要的在于自我控制,善于控制自身情绪的人,能够消除情绪的负效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情绪的正效能。将心理学的理论、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服务行业日常管理和企业拓展训练活动中,通过设置系列课程如压力管理、挫折应对、心态调整、社会支持、人际沟通技巧、教练技術等,对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心理卫生的自律训练、性格分析和心理检查,使其了解职业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素质提高的基本方法,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鼓励员工遇到心理困扰时积极寻求帮助。对于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员工,提供有效的个性化心理辅导服务,及时解决心理困扰和烦恼,使其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去生活和工作;设置放松室、发泄室、茶室或组织员工参加足球等剧烈的体育活动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进行有效的宣泄疏导。

除此之外情绪情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在不同的情境中情绪情感会表现出不同的体验特质。总之,通过改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外在因素,促使员工内在产生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和满足感。同时,让在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员工得到认同和表扬,也会有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服务文化和环境,控制情绪,达到团队的整体发展,使企业整体服务质量都得到提高。

论情绪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篇12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一) 情绪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是知、情、意、信、行各个要素辩证发展, 不断由不平衡到平衡发展的过程。人高尚的思想品德必然体现在知情意行的完整过程之中。没有高度的认识, 不会产生深厚的情感, 而没有深厚的情感与积极的行为, 其认识也就仅仅是表面的, 不是真正具有高度的觉悟。所以说良好的情感是人的思想道德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体现, 情绪情感教育就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对象。

(二) 情绪情感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统一。情绪情感要素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 没有情感系统的参与,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则既不能发生也不能持续。情绪情感渗透在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之中, 能使教育者具有职业情感的感染力, 爱岗敬业。教育者自己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会有形无形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 影响教育效果。情绪情感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中。特殊的环境是一定的情绪情感的载体, 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鲜活的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育者对环境的创设能够使受教育者感受到环境中所蕴含的情绪和情感。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情绪情感的作用

(一) 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

情感产生于认知,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情绪情感对认知的影响功能是由于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决定的, 它对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起着选择认知、促进认知和阻滞认知的作用。

1. 选择认知作用。

“作为人的主观态度的情感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倾向性, 它不仅理解和评价认识对象, 而且具有引导认识主体去认识存在的意向功能。情绪情感以他的目的性规定了认识主体对认识方向的选择;以它的倾向性规定了主体对认识人性的选择。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选择认知作用表现在:首先, 情绪情感影响人们对认知对象的选择范围, 从而影响认知的结果和程度。其次, 情绪情感影响人们的记忆选择。再次情绪情感也影响人们的思维选择。

2. 对认知的建设作用, 正性的情绪对认知有促进和建设的作用。

良好的心情能影响受教育者的学习态度, 能使人的认知积极性有效提高, 对认知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 受教育者保持良好的心情, 认同教学内容, 就会增强受教育者学习的自觉性, 提升学习效果。

3. 阻碍认知作用:

情绪情感是一种检测机构, 随时都会关注信息的变化, 它能促进和阻碍人的行为发生和思想政治教育运作的过程。不良的情绪情感会使受教育者感到枯燥无味, 对教育内容视而不见, 造成认知的偏差。如受教育者情绪低落, 记忆效果就会变差, 也会削弱思维效果。因此, 培养受教育者正性情绪情感, 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二) 协调教育主客体之间关系

1. 缓解和润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 促进教育顺利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现状和心理水平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 情绪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监视器, 会根据信息的变化不断的变化, 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矛盾起到缓冲的作用。

2. 情绪情感可以协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情绪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 表情是情绪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人的体态、面部和声调的表情以其生动形象, 可以弥补文字的不足, 传递出更丰富的信息。因此情绪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出了语言之外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工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活跃教育气氛, 保证教育效果有重要作用。

(三) 对教育主客体自身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教育主客体的情绪情感状态会对其思想、行为、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而对教学过程以及教育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 影响教育主客体的心情和精神生活质量

情绪情感是心情的内在根据, 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使教育主客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 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情绪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心情乐观开朗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去克服困难, 散发正能量感染周围的人, 获得更多的朋友, 保持健康的精神生活。萎靡不振、性格孤僻的学生则往往悲观、失落, 给人距离感, 让人无法靠近, 因此他的精神生活也是单调范围, 且容易患精神疾病。

2. 影响受教育者行为的积极性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情绪情感是人行为活动的诱因, 影响着人们行为的积极性。消极的情绪, 悲观的情感会让人失去热情, 丧失斗志, 积极的情绪, 乐观的情感, 则会让人充满力量, 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的情绪可以以焕发惊人的力量去战胜困难, 反之, 否定的情绪情感就会阻碍工作, 使人消极不振。

3. 影响教育主客体的身体健康

情绪与健康密切相关,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 情绪与人类的疾病产生、康复都有着极大的相关性。情绪可以致病, 也可以治病。不良的情绪可以造成疾病, 损害人的健康, 但良好的情绪则是防病治病的良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保持良好的身体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培养和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情感, 对教育主客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摘要:情绪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作用, 情绪情感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个要素之中, 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要充分发挥情绪情感的协调认知功能, 组织动员心理活动功能和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情绪情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2]王树茂.“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167.

上一篇:水稻栽植机械下一篇:《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