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动

2024-08-16

情绪调动(共7篇)

情绪调动 篇1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声乐知识,演唱技能及至获取这些知识技能的方法和能力,而且还要将自己对声乐的深入探索和执着追求精神以及个人对于学科的情绪体验伴随教学内容一道传递给学生。那么如何诱发、调动学生的情绪呢?

一、教师要让学生怀着好奇的情绪参与到声乐教学活动中来

好奇是兴趣的先导,而且好奇这类情绪正是客观事物超出个体的主观预期而产生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操作教学变量,使声乐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大大超出学生的预期。具体可从以下着手操作:尽量向学生展示与声乐教学活动有关的“奇异”现象,让这些现象超出学生的预期;充分研究教学内容,从内中的关键点上揭示超出学生预期的东西。比如,向学生讲解声乐史上曾有歌唱与小号相竞的秩闻,使学生增添对声乐艺术的强大表现力的好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超出学生的预期,比如在训练男高音学生时,突然采用低声部的声乐作品训练等。

二、调节学生对声乐的需要

学生的需要包括很多方面,就是与教学活动有密切联系的需要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比如学生自己以声乐难学而不愿努力,还要让教师学生理解的需要,在声乐学习上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还过分要求奖赏的需要等就属不合理的需要,对于这些不合理的需要教师要进行积极引导;比如学生根据自身对声乐学习情况的准确把握,要求教师改换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合理需要等老师要尽量满足并进行鼓励。此外还有一类需要,那就是为声乐教学所要求的但又为学生所缺乏的需要。比如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学新歌的需要等,对此类需要教师要加以培养、强化。这里需指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无论是对学生需要的引导还是培养,教师都要采取一定措施让学生在与此需要相联系的活动中得到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这样对学生的合理需要才起到强化作用。

三、调节学生对声乐学习效果的预期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各种各样的需要,实际上都是被调节在一定的预期水平的。需要的满足与否就是以客观事物是否达到预期为标准的。不同的预期决定着个体情绪状态的积极与否。比如在声乐考试中优秀的学生会因获得80分感到不快乐,因为他以前总考8 0分以上,而对于平时只考6 0分的差生来讲会因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而获得快乐的情绪。由此便知,教师调节学生预期对于诱发学生积极情绪有极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操作时教师可从以下考虑:首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掌握声乐知识技能的状况,随时确立学生对于学习状况的预期。比如某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演唱上的优点和不足所在,在班级里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比赛、考试等活动中确立适合自己的预期,不会因预期过高而产生消极情绪,也不会因预期过低而缺乏对学习应具有的激励作用。其次,适当调整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效果预期,使之处于恰当的水平。只有使学生的预期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结合,学生才不会急躁冒进和停滞不前,才会有比较合理的情绪体验。

四、调节学生的认知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运用劝说、诱导的方式来影响调节学生内部的认知评价,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操作:通过诱导,调节学生对教学内容与自己需要、预期之间关系的认知评价。例如在声乐理论讲解时,让学生以新的认知评价对待,从而产生对于声乐理论学习的积极情绪;调节学生的成败与其需要预期的认知评价。特别是声乐学生对演唱、竞赛、考试等与教学有密切联系的评价方面都十分关注,其结果胜与败及认知评价如何对于学生情绪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诱导学生确立合理的认知评价,在成功与失败面前胜不骄败不馁,当学生成功时要鼓励其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当结果不理想时,教师要诱导学生从另外一些角度上重新进行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和预期的认知评价,以消除或缓解消极的情绪及其影响。

总之,对于声乐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动,广大老师在今后的声乐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合理有效的手段,有针对性的去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声乐教学。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3

[3]陈言放.浅议声乐学习方法[J].音乐研究,2006,1

[4]王远.以人为本教育创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1

[5]刘九思.创建有高师特点的新声乐教学体系[J].人民音乐, 2002,2

情绪调动 篇2

同学们都知道法国大革命,当时有一个女保皇分子,利用给大革命领导者马拉洗浴治疗皮肤病的机会,潜入到浴室里将马拉杀害了。此事一出,当时在国民公会中,一个名叫希罗的人为此发表了演讲,演讲中他大声疾呼:“大卫,你在哪里?你给我们留下了为祖国献身的列比里契埃的形象,现在,该再画一幅出来!拿起你的画笔吧,为马拉报仇!让敌人看到马拉被刺时的真实情景而发抖!这是人民的要求!”希罗这一呼吁,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当时正在现场的画家大卫,立即大声回应道:“好,我一定再画一幅!”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三个月后,大卫的名作《马拉之死》诞生了。演讲中,希罗使用的就是“呼告”语,他用第二人称发出这种呼吁,给听众一种身临其境、直接交流的感染力,从而牵动听众的神经,引发他们直接参与交流活动,自然就营造出热烈呼应的气氛来。这种呼告语,既可以以不在场者作为呼告的对象,也可以像希罗这样,针对现场的人发出呼告。

2、用宣誓词激发崇高感,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气氛。

罗斯福在第四任就任总统的“就职演说”中,沉稳地说:“今天我站在这里,在我的同胞面前,在上帝面前,庄严地宣誓就职。我知道,美国的目标就是:永不言败!”这样的宣告,这样的誓言,同当时庄严的场合相吻合,反过来又影响到现场气氛,自然便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来,给听众强烈的心灵震撼,也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崇高的情怀。类似这样的宣誓性演讲,一是要注意当时的环境和场合,只有内容与场合吻合了,才有可能制造出庄严的气氛;二是要注意句式的选择,多用“我在……面前宣誓”、“面对……我宣誓”之类的宣誓性句式,以提示听众,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内心潜在的崇高情怀,达到烘托气氛的目的。

3、用反诘句引发震撼力,营造出严肃自省的气氛。

在一次关于“孝道”的演讲中,一位青年以《我们也有老的时候》为题,在演讲中他对听众大声说:“今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请允许我冒昧地反问各位一句:‘你对自己的父母尽到做儿女的责任了吗?你把你的一片孝心奉献给为人父母者了吗?’”这里,由于演讲者抓住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又连续使用了一种反问句式,因此有一种很强的震撼力,极为容易地引起了听众的共鸣,唤起了听众心理上的反省,因而营造出一种促人反躬自省的严肃的反思气氛来。一般说来,反诘句多带有强化感情的因素,所以使用时,注意不要一味用居高临下的口吻去谴责什么,而要像上述演讲者那样,用一种“提醒”人们扪心自问的方式即可。

4、用现身说法显示真实感,营造出亲切可信的气氛。

着名推销员罗伯尼,有一次去美国某大学演讲“成功术”。他以自己的减肥为话题展开,着重论证事在人为,从而为听众鼓劲。他说:“眼前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个人,156磅重,但他曾经不是这样,而是一个重达207磅的‘圆球’!假若有人需要减肥的话,其实是一定办得到的。我———罗伯尼做得到,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行!”此话一出,人人都在翘首以待听他的“成功真经”。可见,有时候,如果演讲者能把自己的亲历亲闻运用到演讲中去,就会给听众以亲切、真实、可信之感,这样调动起听众的热情,也就自然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

如何提高演讲能力:

懂得用表的人不会将发条拧得太紧,精于驾驶的人不会把车开得太快,善待自己的人不会把工作事项排得太满,好口才的人不会讲话不知缓和停顿,情商高的人时刻为自己的心灵松绑。

语言是每个现代公民都必备的技能,那如何才能达到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方法一、锻炼心态,提高自信

这是最基本的,如果你是害羞或者是没自信,那你平时的话就会比较少,如果你想练好口才必须要突破自我,锻炼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要有自信,没什么好害怕的,每天早上起床可以默念10遍“我能行,我一定行,我是最捧的”,这种心理暗示无疑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动力,就像李阳疯狂英语一样。

方法二、速读文章

快速朗读文章,可以锻炼人的发音,使你口齿伶俐,读音更准确,吐字更清晰,对于锻炼你的口才有很大的帮助哦。

方法三、背诵文章

多读,多说,就可以达到背诵的效果,像学生,背诵课文多伶俐,那是因为他们多读多背诵,只有多读才可以达到背诵的效果,所以有时间的时候不妨多读一些名诗名句,或者是自己喜欢的某个片段,既不会乏味又可以锻炼口才。

方法四、多描述

最简单的就是,站在镜子前描述或者是评论自己的穿着打扮,也可以描述一下家人,同事,养成这样的习惯,口才想不好都难哦。

方法五、讲故事

情绪调动 篇3

术;剪拼插图;交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B)—0031—01

当前,中学生物教学正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然而,由于目前生物学科尚未列入中考科目中,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轻视生物学科的学习,不少学生甚至还把生物课看成是一种负担。在此种情况下,生物课教学要想真正“突出重围”,就必须从生物学自身的特点中寻找突破点,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进行乐学情绪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所学知识被应用的乐趣

新课伊始,教师若能巧妙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创造力,使学生带着兴趣或解疑的需求去探索问题,顺利进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一节时,我问同学们爱不爱喝醪糟,以及想不想知道醪糟的做法等等,利用这些生活现象设计的问题情境,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引导其在积极思考、解答问题的同时学到了知识。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注意力就越集中,也越能呈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而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花的结构》一节内容时,我截取了一段科教影片作为多媒体课件的开始,反复展示花朵开放的过程。学生们一走进教室,便被屏幕上各种花争相怒放的画面吸引住了。上课时,我再发问:“屏幕上的画面显示的是植物的哪一个生理过程?”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是开花。”“那么什么是开花”、“植物为什么要开花”、“为什么开了花才会结果”……一连串的问题依次从画面中引出,学生边看边思考,自然而然地便进入到了对新课的学习中。

三、利用剪拼插图游戏使死板的插图教学变得既轻松又活泼

生物教材的显著特点之一便是图文并茂、以图代文。教师若能灵活采取剪拼插图的方法,便可使死板的插图教学变得既轻松又活泼。即让学生先动手剪拼插图,并要求其记住插图中各结构的位置,然后将剪下来的各结构图片标上名称,最后再拼接成原图。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初中学生,能使他们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并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如我在教授“人体各部分的名称”时便采用了此法,也收到了意外的好效果。在这里,我一共使用了两种方法:其一是将已准备好的书中彩图的复制图发给学生,在做了简要的知识介绍之后,便让学生边剪边记住图中的结构和名称,再让他们自己进行拼接或上黑板完成拼接;其二便是将事先已剪好的各结构插图分发给学生,然后分别说出插图中各结构的名称,依次让拿着该结构图的同学站起来,再让最后站起来的同学将各结构图拼接成一幅完整的插图。生物教材中教师可运用此法进行教学的插图还有很多,运用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可将死板的插图教学变得既轻松又活泼,让学生既好学又乐学。

四、多合作,多交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情绪调动 篇4

聋儿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好动、好跳, 天真活泼, 但由于其正常的心理器官障碍, 单调的语言训练使他们觉得乏味, 学习语言是一种包袱,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严重的就会一言不发。自从我从事聋儿语训教学以来, 我深深地感受到:充分调动聋儿的快乐情绪是提高语训课堂效果的重要策略。

一、让游戏兴趣激发聋儿说话的快乐情绪

由于聋儿听力受损, 主要依靠视觉来认知事物, 所以在教学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聋儿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无法理解, 而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语言的广阔空间。首先, 在灵活有趣的游戏中, 教师结合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 让聋儿逐渐理解, 每一个小朋友, 每一件事物都有一个名称, 每一件事都可以用语言来叙述, 从而激发聋儿学说话的兴趣。其次, 通过游戏可以积累词汇, 培养聋儿口头表达能力和对话能力。在做游戏时适时地进行语言教学, 聋儿易于理解和记忆。如在进行喔o、喔o、喔o的仿声练习时, 我提前准备好a和o的发音卡片及大公鸡的头饰和图片。游戏开始, 我把a、o两个单韵母卡片散放在桌子上, 分别让聋儿读一读、认一认。检查聋儿是否对两个单韵母的发音已掌握, 并纠正其不正确的口型和舌位。让聋儿认识图片上的大公鸡 (根据聋儿语言能力, 应分别提示“鸡”“公鸡”“大公鸡”三个层次) , 告诉聋儿:“大公鸡抬着头, 大声“喔o、喔o、喔o”地叫, 它叫的声音真大, 你也来学学好吗?引导聋儿发好此音。角色游戏:“别睡懒觉早早起” (我和孩子一起游戏) 。具体方法是一人扮睡觉人, 一人扮大公鸡 (最好戴头饰) 。大公鸡发出“喔喔喔”的叫声, 叫醒睡觉人。以此来帮助聋儿练习o的发音。当聋儿熟悉了活动内容之后, 再变换角色反复练习。

在上面的语训过程中, 我没有让聋儿以“重复、艰苦的模仿练习”为代价, 没有使语训课成为聋儿的一种包袱, 而是设计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游戏活动, 聋儿表现得非常积极, 个个热情高涨, 积极踊跃, 情趣也非常愉悦, 达到了老师“有意地教”, 聋儿“无意地学”的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这样的语言训练课很轻松, 可以说整个语训过程不仅是聋儿发展语言的过程, 更是聋儿分享快乐的过程。

二、让绘画兴趣激发聋儿说话的快乐情绪

聋儿由于听觉障碍, 头脑中的词汇很匮乏, 在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低下的时候, 可以借助于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情绪和要求;在他们还不能运用文字时, 可以通过图画进行交往;孩子们的画中可以反映出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深度。绘画与语言是相通的, 孩子的画和语言之间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聋儿通过听、说、看、想、画等方法来学画, 既学习了绘画, 又发展了语言。

聋儿和健全幼儿一样都有一个概念或者一个故事, 这是孩子内心活动的生动写照。有的画表现几个概念和几个事件, 这就是孩子们的语言。在画面上表现的是无声的绘画语言, 讲述出来就转为有声的语言。如让聋儿画太阳, 在绘画的过程中, 我充分发挥聋儿的想像力, 极大地激发了聋儿绘画的兴趣,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画完后分别粘贴在黑板上。因为性格、智力等存在差异, 每个孩子画的都不一样。大家围在一起, 我问, 这是谁画的?每个孩子都指着自己的作品争先恐后地告诉我, 这是我的。谁画的太阳大?谁画的太阳小?谁画太阳光多?谁画的太阳光少?你看, 教师和聋儿之间因为画了一个太阳, 就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绘画丰富了聋儿听觉训练, 补偿了语言的自然环境。可以说, 绘画让聋儿的语言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味, 更加快乐。

三、让律动兴趣激发聋儿说话的快乐情绪

律动是随着音乐旋律有节奏的优美运动。教学实践证明, 对听力正常的幼儿来说能给予他们美的享受, 并且陶冶情操, 同时也开发幼儿智力。那么, 对于有残余听力的聋儿来说也有着潜藏的奇妙功效。音乐是律动的灵魂。通过律动, 可以使聋儿实现从声音——听到声音——能分辨声音——会说话这一过程。可以通过音乐游戏, 让聋儿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 一边游戏一边说话, 既符合聋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 又适合聋儿学习这一特殊教育, 同时也开发了智力。

例如, 教律动“可爱的小猴”时, 我首先让聋儿听乐曲, 并引导聋儿边听边想乐曲所表现的猴子是什么形象, 在干什么。然后, 一边欣赏乐曲一边展开想像, 将活泼、明快的旋律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情景画面, 并启发聋儿用语言来描述猴子的外形特征。“猴子的脸瘦瘦的, 手长长的, 眼睛一眨一眨的, 还东张西望, 很可爱、很调皮。”等聋儿讲完后, 再请他们学做猴子的动作。这时, 有的聋儿把手放在额头上方并作左右观看状;有的五指并拢成爪状, 放在胸前;还有的在脸上、手上不停地捉痒, 作捉蚤子状等。此时, 我便出示各种猴子的动态图, 启发和丰富聋儿的想像。并让聋儿了解猴子爱爬树、爱爬山、爱吃桃子等特性, 同时激发聋儿边说边做。这样能使聋儿从模仿猴子的外形特征发展到逼真地表现猴子。最后, 把每个聋儿所想的不同动作连接起来, 组成一组“猴子”的动作, 再和着音乐做出来, 聋儿整个过程一直是在享受着音乐的美, 动作的美。

聋儿语训的根基性决定了它的价值体现在未来。我们应该遵循“聋儿学习语言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 真正调动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使他们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

摘要:从“让游戏兴趣激发聋儿说话的快乐情绪、让绘画兴趣激发聋儿说话的快乐情绪、让律动兴趣激发聋儿说话的快乐情绪”三个方面, 就聋儿语训课堂中快乐情绪的调动策略进行了探讨。

情绪调动 篇5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规模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21世纪之后,在世界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之下,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在这样的情形下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日益增加的庞大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群体的核心问题无疑是教育问题。随着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基本教育问题逐渐得到满足,而在基本的教育逐渐满足的情况之下,留守儿童是否获得真正的快乐,是否时常被负面情绪缠身,如何才能让留守儿童轻松快乐地学习,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分支从心理学中拓展开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情绪的积极面并不断找寻调动自身情绪的方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近年来,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和分析越来越深入,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同样受到了关注,并且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研究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点。相同教育下的留守儿童发展成长形成的体验却不同。

美国心理学家将“积极教育”定义为传统教育和幸福教育。所谓积极教育就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引导之下,反思教育现实和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构想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积极教育所主张的是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的模式,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针对目前学校中的留守儿童大量存在抑郁、攻击斗殴、逃避现实等症状,故通过对儿童实施积极教育提升儿童的幸福感,从而促进传统教育的教学,传统教育与积极教育双管齐下。小学生的情感道德发展的主要场所是在课堂内外,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基本道德的培养,增强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体验,改变传统教育中只重视儿童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儿童的主观情绪体验这一缺点,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逐步提高留守儿童的幸福感。

除文化知识的教学之外,心理健康成了留守儿童的普遍问题。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情况而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与此同时,留在家中的未成年儿童不得不与爷爷奶奶一同生存,过着常年见不到父母的生活。虽然家庭经济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这对儿童的心理无疑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还有更多的留守儿童不得不从一年级就开始住进学校,缺少了他们这个年纪该有的关心、呵护,从而产生了更多的负面情绪,觉得父母是不爱他们的。因此,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亚健康的状态,心理问题愈发严重,逆反心理愈加强烈。心理问题越发严重之后则会导致一定的行为表现,显著表现有:攻击行为,网络成瘾,自制力差,抗压能力差,独立性差等等。

二、提高留守儿童情绪体验的方法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

1.生活情境的演示

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的场景中挑选最为典型的情景,作为留守儿童群体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将情境客体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从直观的角度看待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从大自然中学习。

2.利用实物演示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以实物为中心,突出实物,刺激学生眼球,引发关注。降低其余客体的受关注程度,引导学生尽量忽略对其余客体的关注。为实物创设一个背景,与实物相联系,构成整体。例如:用牛的玩偶作为实物展示时应当配备草原的背景,将实物与背景相连,激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儿童的思维。

3.用图画方式再现情境

将图画与所教课文相连,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图文相结合,利用这点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发挥,通过对课文的理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小片段将其通过画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4.利用音乐渲染教学情境

音乐给人的感觉是教师通过言语无法表述的,无歌词的纯音乐也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将学生带入一个自己想象的情境之中。也可教师自弹自唱,或引导学生放声歌唱。当然,选用乐曲的教材要符合学生实际,使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所能接受和理解的。例如:可以选用书本中儿童熟读熟背的课文为教材;也可选用儿童所喜欢的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贴合学生爱好。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认为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将负面情绪“驱赶”出儿童的心灵。

5.表演突出新意

情绪调动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积极情绪

小组合作在我一年多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中获得了很多收获。下面我想探讨一下小组合作。而本文中的小组合作是超出了合作学习的, 在整个班级活动中都贯穿着的小组合作。

一、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小组

根据活动的需求小组分组时考虑很多因素, 如成绩、爱好、性别等等。我们班的小组分组主要考虑学习成绩, 在成绩基础上兼顾兴趣爱好、学生之间的关系、性别等因素。我们班有64位同学, 分16小组, 每组4位。划分时拿出几次的考试成绩及平时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依据。1—16位同学是为16个组的1号成员, 17—32位为2号, 33—48位为3号、48—64位为4号成员, 2、3、4号的分配需要适当调整。考虑的是各组1号或2号成员当中选一位自律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当组长。3号4号成员的选择要根据1号和2号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合作关系等情况来分配。最后分配应该是16小组成绩相当、能力相当。这有利于班级对小组考核评比时的公平。在实施过程中小组的人数是重点考虑因素。班容量大、学生个头参差不齐, 而正处于发育期的孩子考虑视力的调整, 需要换座位。在班里我们每周前后左右换一次座位, 这样任何人都有机会坐第一排、最后一排或最左、最右, 能保证学生座位上的公平。分小组时座位是个重点考虑的问题, 怎样换座位能保证小组不分离。我们班共有64名同学, 分16组, 每组4个人, 这正好能前后座位4个一起换座位。所以当时分4人一组的主要原因是座位的调整上。

二、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小组合作项目

在学校生活中小组4人相当于一个小家, 很多项目都拿小组来评比, 所以小组组内同学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发展。学习是小组合作的主要环节, 这一环节与各科有关, 在我们班各科老师都以这个小组分配来进行合作学习, 各科老师协作完成小组的学习表现评比;纪律、卫生、班会、板报、手抄报等等都是小组活动项目。其中纪律包括课堂纪律有老师来打分, 课后纪律由纪律班长来打分;卫生有环境区卫生和室内卫生, 由于需要人数较多这项任务两组合作完成;班会, 16小组一学期每组主持一次主题班会, 在开学时制定主题和时间, 按照开学时的安排每组按时准备组织。4个人分配查资料、做课件、主持、记录等工作。板报一般与班会内容同相一致, 有特殊情况临时安排。手抄报几乎每月一次依据学校安排的主题或各学科的需要来完成。如果有其他临时的活动, 各小组及时解决。

三、根据教学需要开展小组活动

1、创设数学教学合作情境, 安排小组任务。

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有时是在课堂上, 有时是在课后。只要分下小组, 各科学习、各项班级活动就不间断进行, 小组活动也就开始不断地进行。比如, 数学课堂上的思考、讨论, 课后的作业布置, 班会课的安排, 每天卫生的打扫等等。而任务要合理地安排, 要考虑可行性, 避免分配一些没必要的或难以完成的任务, 小组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对学生的数学合作活动要有准确而艺术的评价。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所以对学生的活动要有肯定及引导, 要有合理的评价机制。我们班的小组合作项目主要是四大块儿, 即学习、纪律、卫生、班会, 每个项目都有评价标准。如学习, 各科老师有课堂及课后作业评价表。平时学习委员还有一份评价表, 这主要是老师不能评价时学习委员要给各组各成员打分。各项活动各小组每周合计一次, 对加减内容各小组组长监督, 如果没有异议, 进行合计, 排出各小组的各项活动名次。到月底进行一次大评比, 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3、奖惩制度跟上评比。

进行一段时间的小组评比, 能看出每一位学生都很关注他们组里的名次。同时组里成员互相监督、管理, 能看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所以对优秀的个人和小组给予奖品以此鼓励。对于落后的小组也需要给适当的惩罚来促使进步。

四、实施小组合作调动学生情绪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都是观赏和评价老师精彩的表演, 而忽略真正的主体——学生。小组合作方法能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都学生在表演, 老师只是导演。真正参与学习及其他各项活动的是学生。这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度。

2、强化学生的责任感。

在活动过程中, 当学生各做各的时候, 想放松很容易放松, 因为他只为自己做;当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时候, 起初处于不好意思几乎不会后退, 即便不会挺身而出, 而一天又一天的小组训练, 一次又一次的团体荣誉, 让每位学生都有责任心去完成任务。

3、培养学生的监督意识和竞争意识。

为了获得小组的荣誉, 在小组内部学生互相监督, 尤其学习不积极、行为不太规范的同学被大家监督, 也受到大家的帮助, 以便提高整体素质。在组与组之间学生相互竞争, 努力提高各组的综合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有了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有了较强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 也有了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相互支持意识, 从而也有了较为和谐、融洽的学生环境, 等等一系列的好使得学生大大提高了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情绪调动 篇7

一、与美共舞,在与美景的互赏中生成学习向往

白板以美妙的声像效果将课文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在学生大脑中留下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在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如《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韵律,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若生生地将孩子们的浅显阅读能力扼杀在字词句的死记硬背中, 那么整篇文章的灵魂就被埋葬了。教学“人们一到这里,就被蝴蝶团团围住”时,我剪辑了一段游客们来到蝴蝶谷游玩的视频,配以优美的旋律,加上声情并茂的解说,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全神贯注地听解说,尽情欣赏蝴蝶谷的美景。这时,适时出示句式“这些小精灵们有的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随着孩子们入情入境地回答:“有的飞到我的胸前, 有的落在我的肩上,还有的轻轻停留在我的头发上。”这时蝴蝶谷的灵动便一幕幕映入学生的脑海,瞧,电子笔轻轻那么一勾画,一只蝴蝶静静歇在游人的肩膀上,仿佛在……那样引人入胜,学生自然而然投入情境,学文情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脑海里迸发的是文字之外的另一种情趣共赏。蝴蝶谷的美、蝴蝶谷里蝴蝶的灵动深深地吸引孩子们,揪住孩子们心的那一份对美与趣味的直线向往,紧接着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观赏山谷中特有的美景, 由表及里剖析蝴蝶谷乃是大自然的不朽杰作。通过视觉体验、情境浸润、自然情感投入,达成观察、阅读与思考的三结合,不仅受到美的情绪感染,而且从中享受美带来的愉悦的享受,孕育美的情绪,取得学文、悟道、审美、乐玩、乐学的效益。

二、以情促思,在与文字的灵动对话中达成共情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描写的特写情境, 使学生情感自然而然地与文中人物的品行相吸,与作者情感相融。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 ,一开始使用多媒体映出周总理的遗像 ,适时播放课前准备的班级学生朗读录音, 用哀痛低沉的语调说道:“1976年1月8日凌晨,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插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形象直观的白板教学手段的介入,教师动情地引入现代媒体教学,学生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在悲情的共鸣中,将画面定格,用聚光灯效果局部刻画人物表情,从这样的表情中我仿佛听到怎样的心声? 接着出示文段填空句式,学生仿佛一下子打开思绪,悲伤的情怀、不舍的留恋、真情的感怀之语在他们心底涌动,附于言表,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文字蕴含的丰富内涵,将一条一框有序无声的静化为动态的情绪投入,在教者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自觉观察、发现、思维、探索,使其变为一行行清晰在目的文字,化为一句句有声有色的语言,形成一幕幕耳目一新的意境,溢于言表,留住心底。

三、有效互动,在反馈中激起向上的饱满情绪

任何一项课堂教学都需要在积极的反馈中达成教学的有效收获。语文课堂教学借助白板媒体的快速有效预设课堂教学的同时,更发挥积极的课堂反馈作用,使语文教学在原有的投影、黑板板书的基础上有了更直观快捷的表达。

如教学《云房子》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学环节时,出示自学要求:细细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小鸟们都造了什么样的云房子? 找到相关语句,用“–––”画出来,并多读几遍。学生在自由朗读过程中边读边快速找到各种云房子的样子。这时,教师边巡视边用手机拍摄学生自学完成情况,通过蓝牙传送到电脑设备中,通过图片导入功能及时展示在白板屏幕上,直观、清晰、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即时的学习情况, 同时在教学指导中让学生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产生浓厚兴趣,不禁被吸引,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内向力。

此外, 汉字书写教学永远是一个值得被关注却一直被忘却的角落,在运用白板教学的过程中,要很好地发挥白板中即时生成课堂实情的功能,在课文生字书写过程中,圈点重点笔画,将学生作品及时上传反馈,指导笔画的位置、结构摆放、笔画改正等,达到了非常重要的正面引导效果,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通力合作。这样一种教学反馈使教学有了更生动的表现力,有助于教师及时评价,学生有效获取。

上一篇:切割质量下一篇:农业机械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