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性的调动

2024-08-19

积极性的调动(通用12篇)

积极性的调动 篇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 学生写作文难, 老师改作文难, 到头来, 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究其原因, 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 还是学生写、老师改, 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欲改变现状, 实施作文教改,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1.尝试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

课前5—10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老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 学生课下写, 课前读, 听的同学评说, 最后老师点拨。要求人人参与, 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地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 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课堂上, 读的学生绘声绘色, 尽情展现自己的朗读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 锻炼了概括信息的能力;评议的学生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 无形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能力。有时各抒己见, 争执不下, 此时老师再进行点评, 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 变老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尝试佳作鉴赏与再创

作文训练的目的, 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针对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的特点, 可以用抛砖引玉的方式, 开启思维, 诱发创作。吕叔湘老先生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 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 给学生一点启发, 或者让学生们大家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这就告诉我们启发诱导在作文训练中是十分必要的。在作文训练课上, 我们注重了导语的设计、写作意境的渲染与写作的指导。针对一些不好写的训练题目, 尝试了“佳作引路————学生评价————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作文训练形式。学生在例文的引导下, 拓宽视野, 活跃思维, 在品评鉴赏中, 学到了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 学生进行了迁移思维, 写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样, 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 在训练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如此训练, 学生易产生写作灵感, 增强写作兴趣。

二.以课文为依托, 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 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 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因此, 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 可谓就地取材, 两全其美。例如,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 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 这一单元的学习容易触发联想, 诱发写作欲望, 所以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写作技巧的总结归纳, 巧妙地运用迁移思维, 将学生引领到现实生活中来, 进行写作。如:第一单元之中的《金黄的大斗笠》、《金盒子》、《羚羊木雕》都是以物为题目, 并以具有意义的物品为线索来叙事, 进而揭示中心表达情感。因此, 在学过《金盒子》一课后, 可以以“金盒子”为创新支点, 设计写作话题:“在你的生活中也有类似金盒子的玩具吗?其中一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凝聚着手足之情、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等, 你能将其写出来吗?”学生都感到有话可说, 都能真实地再现生活, 并掌握了以“物”为叙事线索揭示中心的写法。再如, 学过《社戏》一文后, 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 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 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 迁移思维,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 为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 学生在学以致用中, 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三.激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作文, 从而使作文常写常新, 构建写作乐园

作家叶文玲在谈写作时说:“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 但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为此, 教师要精心备课, 鼓励创新,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可以找些有个性的作文读给学生听, 让学生感悟到要想写得有点鲜味, 就必须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探索未被别人发现的领域。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筛选出既有真情实感又别具匠心的作文, 将其在班上范读, 让学生来共同赏析、评价, 指出其新颖之处, 这样一来, 就给学生指明了写作的方向。有一次写环保类作文, 有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写卫河的治理情况:先是臭气熏天的情景;后来水变清, 出现了钓鱼、游泳的怡人情景;没过几天, 卫河又变成了臭水河, 上面漂满了塑料袋, 很好地反映了环境治理需要长抓不懈的主题。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学生的写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积极性的调动 篇2

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科学实践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培养对象,是此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活动的成败。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受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学校和教师的因素,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应该受到每个教师的特别关注,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

(一)“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每一个学生在此活动中都有很强的“向师性”,只有每一个教师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才能有礼、虚心地聆听教师的教诲,教师才能将学生的“向师性”转化为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持久的学习动力。试想,一个受学生厌恶的教师又谈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因此,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更应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

(二)“细节决定成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悉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力争每一堂课都出彩,出新,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百“听”不厌,形成对教师及其课堂的期待心理。清代教育家王筠说得好:“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有乐趣,亦相从矣。”怎样让学生领会书中之乐而“相从”呢?其实人的内心有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激发起他们的“相从”之乐。这里的“养料”指的就是教师课堂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充分挖掘教育教学智慧,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努力创造典型、迅速的课堂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发现、研究、探求的学习境界中去。在具体的课堂流程中,教师精心了设计一个有创意的导语,就会将学生的兴奋中心很快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在讲解课文时,能准确选取课文问题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期学生自己获得对课文文本正确的理解,教师再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加以引导,学生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焉有不乐之理?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照顾到全体学生,眼睛不应只盯着那几个“得意门生”,所提问题应有层次,有梯度,做到因才而问,不能搞一刀切,否则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是非非,要让学生明明白白,不能给学生一本糊涂账,该鼓励的鼓励,该批评的批评,学生能够正确、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和世界,就会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去。

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 篇3

一、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意义

首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学校的管理对象是人,很多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的主动参与,因此,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其次,调动教师积极性是学校实现“人本管理”理念的要求。现代管理提倡“以人为本”,依职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特点来安排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考虑到职工的成长需要,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集体文化建设,充分地调动和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调动教师积极性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美国的心理学家科克实验证明:“学生的成绩优劣与指导多寡成正比,指导越具体、细致,成绩越优,缺乏指导,成绩最差,各组的成绩均因指导的增加而上升”。教师是现代学校发展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资源,而仅以职称、工资、津贴来约束或者激励教师是不够的,还要更多地从教师个人发展的角度来制定各种制度,在制度中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才能够从根本上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最后,调动教师积极性是营造奋发向上,积极创新的学校环境的要求。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在接受教师纪律约束和教育要求的时候,往往会立刻联想到教师自身的行为。教师在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探究创新、勤于思考、多问问题、积极面对时,若教师自身没有积极的态度,奋发的精神,那么教师的要求就会缺乏说服力,营造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的设想就会成为空谈。

二、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

有研究者对某地部分中小学教师中进行了“关于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的问卷调查,得出了五种影响因素:领导管理因素——指学校领导班子或主要领导的管理水平;环境因素——指学校人际关系或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精神因素——指教师自我发展的欲望,对教师职业的满意度等;物质因素——指工资、福利待遇等;个人因素——指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据统计,被调查的四所中小学的近200名教师所排出的各因素影响顺序如下表:

统计结果告诉我们,在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中,领导管理因素是第一位的,其次是精神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物质需求等。据此,我们认为,领导管理水平提高了,不仅这方面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可以消除,精神方面的不利因素也会大大减少。因为精神因素和领导管理因素关系密切,领导管理的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努力改善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关心教师生活困难等对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积极意义,但改善和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对提高教师积极性的作用更为明显。在统计问卷结果时,也发现有一部分人将“物质因素”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这也反映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部分教师价值取向的变化。

三、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途径

(一)做一名合格的学校领导

一所好学校必定会有一名好的学校领导,有好的学校领导,才能有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管理水平。因此,校长必须成为校园文化的营造者、教育教学的实践者、体制机制的创新者、师生人心的凝聚者、勤政廉政的示范者。

1.以身作则,当好“向师”。一位好校长,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对待工作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这样的“师者之师”的校长,在教师面前才有威信,教师才会心悦诚服地“向师”,学校内部才能形成团结、宽松、和谐的氛围。相反,如果校长在工作上没有长远打算,任人唯新,他所带领的学校也必定派别林立,钩心斗角,缺乏凝聚力,更谈不上教师的积极性的调动。

2.建设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一方面,校长要主动授权给班子成员,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另一方面,要尊重、信任和理解教师职工,充分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并乐于接受他们的监督。这样,才能把广大教师凝聚在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周围。

3.不断强化民主意识。校长要切实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让教师真正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召开教代会,定期向教代会做工作报告,并由教代会制定和通过各项规章制度。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校园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更有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二)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学习、工作、助人、尽责是享受,选择了当教师,就当一名好教师。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转变教育思想、改进管理方法,为教师的工作创造更多的幸福点,就会让教师的工作变得快乐有趣,让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从而释放出更大的热情和能量”。

1.让教师在学生进步的过程中感受幸福。教师面对的是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教师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一种幸福,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活动是一种幸福,帮助学生排除困难和忧愁也是一种幸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一种幸福。为了引导教师感受这些幸福,学校应组织师生,开展心灵对话,畅谈成长经历,人生未来,体验与学生一同成长、成熟而带来的惊喜和快乐。

2.让教师在和谐的团队中分享幸福。学校是一个团队,通过建立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学合作机构,将教师个人工作与团体活动融合在一起。每位教师都要视自己为团队的一分子,真诚地与大家相处,主动地与同事合作,才能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分享团队的幸福。

3.让教师在自身发展历程中回味幸福。教师应及时更新观念,学习技能,提高修养,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学校要尽力为教师的成长助力。如为教师订送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组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带领教师外出学习、参观,选送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等,鼓励教师上进,指导教师成长,让每一位教师在发展和进步中回味幸福。

4.让教师在生活工作过程中感到幸福。帮助教师解决困难办实事也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上要关心教职工,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困难;在思想上多交心,和教职工做好朋友;在用人上要用人不疑,大胆放权,对出现的问题要敢于担待,使每个教职工都有安全感;在工作环境上要让教职工舒心,创造美丽洁净的校园环境;要开源节流,积极筹措资金,逐步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居住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还应利用节假日组织简单的活动,把学校变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建设更加美好的校园。

(三)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

要真正达到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的目标,就必须彻底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不正常现象,把竞争机制引入学校人事管理制度,采用层层聘用制,使不认真工作、不钻研业务的教师产生一种危机感,创造一个既有压力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同时把报酬与贡献联系起来,使教师认识到工作的好坏、贡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从而把精力和时间全部用在工作上。奖励虽然满足不了所有精神或物质方面的需要,但它可以增强人们行为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行为的积极性。学校领导及管理者在运用奖励手段激发教师积极性时要做到以下方面:

1.奖励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奖励必须客观、公正,才能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往往把自己付出的劳动与奖励相对照,如果相差不大,他们就会感到心理平衡,同时也会把优秀者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更加努力工作,以求获取更多的奖励。如果奖励不公正,就会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认为自己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学校的认可,以后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因此,学校领导者必须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位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绩,并根据科学的标准给予合理的评价,恰当地进行奖励。另外,奖励要使用民主方式进行评议,使教师们产生共识:只要付出,就能获得成果。

2.物质奖励同精神奖励相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尽力争取,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使奖励既满足于教师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于他们的精神需要。对那些工作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把工作表现、教学能力、教学质量与评优评先、履职晋级挂钩,使教师迸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学校管理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得到社会的认可,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就必须把教师视为“立校之本”,使教师成为学校教育事业的支柱,让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主力。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现代教育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篇4

在学校管理中, 树立以善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无私精神, 构造一个和谐校园, 使教师自发的尽心尽责地搞好教学、上好课, 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生。这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最有效途径。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管理者就要有为学校、为教师服务的博大胸襟, 多听教师的心声, 积极解决教师之困苦、疑问。管理者找到有才有德的教师, 要大胆提拔和重用, 大家都有目共睹, 提拔了有能力的教师会给我校创造财富。会给我校带来生机活力, 例如我校安全技能培训中心开办得红红火火。

管理者还应该擅长于和教师讨论教学问题.因为运用讨论能创造出成果, 在和谐氛围的讨论中教师会强烈感受到主人翁责任感, 会更加奋发图强, 尽责搞好教学, 在这种状态下肯定会出成果.我校就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把下一代人培养得好与坏、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大与小, 都与教师的师德和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这么神圣的使命!也会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当然, 教师工作压力、责任过重是事实.领导者应尽可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如: (1) 上午第四节和下午第六节课, 教师们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自由安排。自由安排不等于安排学生自习或教师撒手不教, 因这两节课是学生情绪极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 如果继续讲授新内容, 效果不佳, 教师可以复习所讲的内容, 引导学生解决相关的习题, 或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在祥和﹑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学生就会觉得这一段时间也是学习﹑掌握知识的珍贵时间,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配副班主任。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相对较差, 班主任管理工作难度大, 工作时间长, 这样正副班主任和值周老师可以轮流关心学生生活和学习等。 (3) 净化心灵。这是个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只有人人都荡尽妄念, 才能净化人的心灵, 才能创造出一个互相仁爱的和谐氛围.彻底解除教师的工作压力, 使教师能其乐融融地工作在一个充满仁爱和大爱的大环境中!教师肯定就会把教学这良心活干得很好, 管理者不再操心.若学生参赛再拿大奖, 管理者还会名利双收, 何乐而不为!如果管理者把“没有压力, 就没有动力”作为座右铭来管理教学, 施压于教师, 必将造成管理者与广大教职工的隔阂和不理解, 在这不和谐的氛围中, 人的灵魂都被扭曲了, 有些教师为了高枕无忧, 心思都在人际关系上, 怎能提高教学质量?有些教师出口成脏, 自身基本素质都达不到, 怎能去提升学生素质?教学这个良心活就无从说起!因此, 管理者要三思而后行!

多赏识教师, 激发教师积极性.赏识和激励教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只有正确使用赏识机制, 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善良一面的聪明才智, 教师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才能真正的造福于下一代!

激励机制也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激励是激发教师的善行和教学才能, 学生只有在这慈善的教学氛围中才能真正的获得知识和技能, 所以教师只要有好的表现和进步, 管理者都应给予肯定和激励, 充分调动教师教学激情。因此应采用多奖少罚的原则, 人都具有两面性:即善的一面, 恶的一面。奖励的作用在于激励教师善的一面发扬光大;处罚的作用在于扼制恶的一面重复出现;这就是“惩恶扬善”成语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当然最终目的是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自觉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素质, 为社会培养出健全人格的复合型人才, 为生产单位输送多才多艺的合格毕业技校生。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工作和辛勤的付出。因此, 教师是我校得以发展的先锋者, 管理者必需得重视和关心广大教职工。激励是为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 如果被激励的和被评为先进的总是那么几个人独揽;尖猾的、只会做表面工作的人被评为先进。就失去了激励的真正目的, 那只是在走形式﹑在作秀, 是管理失败。

如果管理者主动关心和帮助职工, 高尚品德的他将受世人的敬仰和爱戴!广大教职工愿为其所熔, 教师都被他的德行所感化, 每个教师都用搞好教学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何愁抓不好工作?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5

【摘要】: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教育心理学也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不可分割地联系着,愉快时感知敏锐,记得牢固,想象活泼。反之,消极情绪则会压抑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学生思维 学生学习学习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 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 培养情感 消极情绪 学习氛围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苦学”变成“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使学生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据我多年的观察,一个学生爱好哪门功课,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喜欢这个老师,就爱这门课;二是这门功课学得好,自信;三是自发喜欢,对这门功课悟性较高,学得轻松。这几点中,我觉得第一点最重要。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与恰当的教学方法很重要。人格魅力指老师的言行举止受学生尊重,让学生从心理觉得你是个好老师,是个可亲可敬的人,愿意听从你的教导。教学方法就包括很多方面了,下面从几点来谈谈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从学生的主导需要入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当个人和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表现为需要。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目的产生于需要,活动的动机也产生于需要。活动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入手,想方设法阐明所学知识与他们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发展的利益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推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

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是经常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人们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除产生于认识需要外。还产生于人的好奇心、好胜心。因此,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如设疑、质疑,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想知而未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动脑、动口、动手,在学有所得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形成认识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就会成为学生较稳定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3教学内容必须丰富有趣,教学方法新颖灵活多变

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跟人们的需要、兴趣、活动的目的直接联系,而且与人们从事活动时大脑皮层神经元兴奋程度密切相关。当大脑皮层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时,注意力就易集中,积极性就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教学方法新颖灵活多变,能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扩大兴奋面积,促进学生注意力稳定集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4、学习内容安排适当的难度

科学研究的材料表明:人脑蕴藏着很大的潜能。教学内容太易会使学生不动脑,不感兴趣,不利于智力的发展。

如果学习内容和要求安排一定的难度,这种难度如果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可能性,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特别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或所做的事情感到不满足时更是如此。

5、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和成就动机。因为,每个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学习成绩好,师生评价高,受人尊重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尽最大的努力引导学生当堂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作业的布置、命题考试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些经学生努力能解答的问题,让绝大多数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6、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人们从事各种活动,都期望获得好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及时的、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成绩的好坏,解答问题的正误,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实践证明,教学过程能否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教学效果是不同的。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课堂上的答题、课外作业、各种考试等及时作出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

动机迁移是将已有的动机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对它也产生动机。利用学生对其它活动的动机与学习发生关系,通过巧妙的办法,找出学习与原有动机的相通点,把这种动机引导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新的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办法。

在教学实践中,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某种因素,造成他们缺乏学习动机。教师应注意运用动机迁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这是从根本上改善他们学习境遇的有效措施。

8、适当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又一有效措施。竞赛是一种强大的外部动力,当他和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相结合时,可以很快转化为个人的内部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比没有竞赛好。

集体之间的竞赛比个人之间的竞赛好,优秀生和差生在竞赛的条件下心理状态有明显的差异。适当开展竞赛活动,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别差异以及学校的特点出发,注意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形式,竞赛后要注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必要的帮助,同时要注意不要过多搞竞赛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竞赛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9、把学习成绩作努力不够的归因

把学习成绩作努力不够归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大家知道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人的本性之一。任何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尊重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这里所说的信任,不仅是指人们对现有的人品和能力的信任,也包括相信人们今后会积极要求上进,并能取得新的成绩。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努力不够归因,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又是对学生的期望,以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真正体会到自己活在世上的价值。想方设法不辜负所信任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并以实际行动去争取进步。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也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爱。日积月累之后学生会被感动,对老师更加信赖,作出更大努力。从而使师生之间造成一种默契,因而取得期待效果。理论和实践证明,对学生学习成绩作努力不够归因,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确有很大的作用。

10、培养学生的志向、进行理想教育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志向,进行理想教育。志向是关于将来做什么事,当什么人的有进步意义的意图和决心。志向是理想的初级状态,是个性发展的一种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志向,进行理想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当前的学习同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同集体利益联系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长远的、间接的、高尚的社会性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度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从而按社会的要求进行学习。不过,进行这种教育,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注意具体生动,切合实际,切忌成人化,空泛化。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配合老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师生间心灵不沟通,产生了对立情绪和对立行为。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就要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每个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抱有亲切感、信任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绝不能高高在上,伤害学生自尊,侮辱学生人格,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规律,共同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如我班上有一位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于交朋友,学习成绩差。针对这一情况,老师请他坐在同样的椅子上,伏在同一张桌子上,面对面与他进行个别谈心,帮助他分析存在的问题,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上课有意请他回答问题。并且主动和他交朋友,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慢慢地这位学生改掉了以前的不良习惯,性格开朗了,学习也进步很快。后来,还被选为班干部。

2、欣赏学生,激励激情,在自主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学生在积极评价的体验中处于兴奋状态,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到提高,自然会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但教师在鼓励、赞美学生时,应注意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赞美的语言、语气应有所不同。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学”的角度,重视“备学生”,并从教学观念、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等方面,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学效果的优劣,最终主要取决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程度。

3、语言风趣,讲求艺术,在快乐享受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幽默的语言是点燃激情的火种,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语言作为交流信息、思维、感情的桥梁。如果老师的语言生动有趣,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力求把抽象的概念刻画得生动形象,把定义、法则描绘的栩栩如生。

一、激发兴趣,情景创设,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景的创设又有密切联系.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却是做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

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 1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6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其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成为真正“师者”的关键所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除积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和谐是整个社会的追求,和谐同样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良好、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温床。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作为教师,千万不要把家庭生活琐事造成的糟糕心情带到教室。我只要一走进教室,就必须让学生看到一个阳光灿烂、活力四射的我。这样,我的开心、快乐无形中就会传递给学生,就易于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时候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其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态度。我觉得几乎每个学生都怕老师,因为怕老师而不敢张扬个性,潜力的发挥也受到限制。许多事实也证明,学生不喜欢整天板着面孔、毫无耐心、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厉声训斥学生的老师。对于这样的老师,学生表面看似屈从,但内心绝对是抗拒、排斥、不愿与之合作的。所以我一直注意自己的态度,多把真诚的微笑带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和蔼可亲的印象,这样,我们把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从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最后,教师做事要民主。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所以,我在课堂上不事事唯我独尊,努力做到民主。只有民主,课堂气氛才会和谐,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心情才会舒畅。学生的心情舒畅了,他才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创新,把自身的主体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点燃智慧,把课堂气氛激活,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二、从学生角度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最生动有效的办法。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增强学生积极参加学习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学习成为自觉行动,课堂上学生们也能积极锻炼自己,努力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培养自觉学习、积极探索的好习惯。

三、创设生活情境

其实,学生的“我要学”的信念是一种极大的动力,而教师就是要激发出学生的这种动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体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陶行知曾经提出过“生活教育”的理论。其中“生活即教育”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本质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他指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应发挥教育的动力作用,要将整个社会作为学生生活的场所来设计学生的教育,教育要向学生的生活回归。教育应为了生活,学生应为了生活而受教育。教育要以生活为源,回归生活世界,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生活应该成为教育的素材和手段。

四、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言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没能达到我预先设计的要求,有时甚至会不着边际。面对这种情况,我从不批评学生,否则,学生就会遭受打击而对我产生抵触心理,不愿与我合作。因而,我总是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一个班几十人,各有优势与不足。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就会抓住他的闪光之处,及时、公开地给予表扬,用赏识和信任去感化他,培养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们的发言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用赞美和鼓励的语言。

五、师生共同学习

我经常同学生一起参加学习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使创造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师生合作、学生相互合作使我们有了深深的凝聚力,课堂上也有愉悦欢快的情绪,更营造了顽强拼搏竞争取胜的氛围。

优化教学过程就要全面考虑教学过程的各因素,使每节课安排的程序成为一个科学有序的组合,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达到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任务取得可能范围内的最大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目标。

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篇7

1.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培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热爱本职工作, 对学生要有爱心,发现问题要细心,处理问题要耐心。以高尚的品德和高度的责任感教育学生,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学生。同时,班主任应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以学生的家庭背景区别对待。要与学生做知心朋友,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批评学生也要使他切实感受到你的关心与爱护,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尽量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

2.增强服务意识,深切体会为学生服务就是班主任的神圣职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一定要多关心,多慰问,引导学生面对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3.经常开展集体活动,即小组谈心,手工制作比赛,礼貌用语知识竞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与学生谈心,在化解压力的同时,愉悦心情,保护每位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使每位学生始终有一种希望和梦想。

4.激发学生自身的荣誉感,在班内设立个“荣誉榜”,对成绩优 异或做好人好事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5.要有严格的纪律,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学风是学生学习态度、目的、方法和效果的综合反映,也就是说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端正学习态度,求实进取。

6.多与家长沟通,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严格的家教对孩子的成长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与家长一起建造走进学生内心的桥梁。

7.班主任要把班集体当作一个家来建设经营。正确的舆论导向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摒弃思想中消极悲观灰色等不良思想。树浩然正气,树团结友爱之气,树顽强拼搏之气。从最后一个抓起,一个也不放弃。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8.每周一次班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加油站,每次班会都要认真准备,目的明确。不走过场,不千篇一律,不说空话。多让学生去说, 去活动。同学之间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情绪,影响学习。在学生互动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与了解,克服同学间难相处、性格孤僻的问题。开好主题班会,如: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要自强、我为班集体做了什么等等。“学习方法”的指导应成为班会的重要内容。班主任一定要重视每一次班会,使班会成为点将台、动员会、教育场,使学生时时有动力、有追求,一个班会至少管7天。建立班干部周汇报制。定期召开班委会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良苗头及时解决,弘扬正气,遏制歪风。

9.人心的管理才是根本的管理,但必要的“惩戒”不可或缺, ““惩戒”也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可“体罚”学生。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8

孔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教育心理学也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不可分割地联系着, 愉快时感知敏锐, 记得牢固, 想象活泼。反之, 消极情绪则会压抑认识活动的开启。因此, 教学中, 首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 才能使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引人入胜。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做到展示学科本身的美, 给学生美的享受, 注重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地位;注重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 引趣动情, 使学生学得容易, 学得快活, 乐于学习。

我教《我的老师》时,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我提前两天着手准备课文材料。首先, 我整理、收集关于海伦和安妮的一些资料。然后, 我又把这些资料在电脑上一一打印出来, 以便让学生自己翻阅课文资料, 从而获得更深的体会。课文学完后, 我让每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读后感, 平时不太会写作文的学生, 这次的读后感却写得特别认真, 内容也很生动、感人。

二、发挥潜力、合作共进

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共同发展, 能实现全员参与课堂教学的目标, 这一教学方式特别有利于成绩中下等学生的迅速成长, 而当所有成绩中下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那么学生的潜能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在讲授《古诗文五首》时,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自己讲解, 告诉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 课前搜索有关材料, 明确分工, 课上讲解时有的负责朗读, 有的负责创作情景, 有的分析诗歌意境, 等等。为了让自己组的表现最优秀, 所以要强调合作、强调互助。组内成员的帮助使羞于朗诵的同学学会如何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 久而久之, 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会逐渐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 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既让学生发挥了潜力, 又学会了相互合作。

三、培养能力、点燃火花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研究和探索中主动去建构知识, 而且学生在构建知识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不管是预习、展示还是反馈, 贯穿其中的教学模式应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积极组织各种活动, 培养小组间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学会知识, 还能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往往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点燃其心智火花。

我上何其芳的现代诗《秋天》时, 在反复朗读全诗之后, 我要求学生整体感知一下, 我一一将这三方面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当我写完“少女思恋图”转过身时, 马上就有同学指出我写了错别字。我回头审视了一番, 遂在“恋”字上方写了个“念”字, 并在旁边加了一个大大的“?”, 并要求同学们按四人一组分开讨论。没想到讨论了后一个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 前一个问题也迎刃而解, 真得感谢课堂上的那一阵笑声!自课改以来, 我在苦苦思索:如何激发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今天这种轻松愉快而又效果特佳的气氛, 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吗?

四、树立信心、培强自豪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关键所在。一方面, 要充分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低起点, “小步走”, 不急于求成, 不断让学生在学习中尝到甜头, 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思维上的闪光点。另一方面, 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身尝试科学家发现规律及原理所经历的曲折过程, 引发学生的自豪感, 这样, 也就能鼓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我讲《岳阳楼记》, 我们搞竞赛看谁默写得快, 我刚说完“开始”, 大家全身心投入竞赛之中, 大部分人一分钟能默40多个字, 还有15名学生超过了50个字。竞赛, 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 使学生的思维有张有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创设氛围、诱发好奇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环境的不同, 氛围的差异, 对每一个学生而言, 其主动学习的程度也就不同。同样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 有的在学习, 有的去想学习以外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教师的教态和蔼, 声音洪亮, 语言优美, 乃至其穿着整洁、漂亮, 板书工整、合理等都能对创设氛围有很大帮助。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不断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就能在最佳学习氛围中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了。

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善于创造性的提问。我在教鲁迅的《故乡》这篇课文时,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 兴趣盎然, 还真提出了很多新的看法。如有的同学认为“他便对父亲说, 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句中后一个“他”好像用得欠妥, 因为文中其余地方的“他”都指闰土, 而只有这两个“他”指闰土的父亲, 人称不统一。通过质疑, 极大地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篇9

一、目标激励

目标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物, 是激发积极性的外部条件, 同时目标是一种期望, 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结果。所谓目标激励, 即通过目标管理指导教师的行动, 使教师的工作与集体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点应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重点关注, 并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通过实行目标管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目标, 充分发挥目标对教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使全校教师聚合在一起, 为实现目标而共同活动, 达到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积极性的目的。其次, 要善于使广大教师自觉树立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和能动功能, 引导教师不断向新目标自觉而积极地工作。努力使学校目标与教师目标协调统一, 校荣我荣、校衰我耻。

二、物质激励

物质需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 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和教学条件, 使其与整个社会一同进步和发展, 让教师共享社会改革开放的成果, 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 人们总是要将自己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作比较;且公平分为分配公平和程序公正两种形式。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必须完善结构工资制度, 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使得教师劳动的质的区分成为难点, 这是深化制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必须逐步建立完善考核机制, 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健全完善一系列考核评价制度, 坚持形成性考评和终结性考评相结合、过程考核和内容考评相结合。使学校对教师的考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完善提供依据, 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精神激励

当物质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 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主导因素则变为精神激励机制。人类在进步, 社会在发展, 有些教师家庭生活水平已经较高, 最迫切的需求不是物质的需要, 那么管理者就应该使用精神因素进行软管理, 充分注意教师队伍中的隐性因素。

(一) 建立人格激励机制

人格激励是从相信人、尊重人、启发人出发, 以被激励者为主体的激励机制, 它通过自觉改变被激励者的思想信念使其自发改善自身行为。学校要从制度和体制上倡导淡泊个人名利, 提高品德修养, 发扬廉洁勤奋、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等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尚。首先, 校领导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领导是一个组织的旗帜和核心, 领导的人格与学校的整体风尚有直接关系, 是学校校风的风向标。所以校领导必须不断完善自身人格, 加强自身修养, 以高尚的人格引领广大教师。其次, 探索建立科学激发教师积极人格的制度, 用制度激励教师不断完善人格。

(二) 建立情感激励机制

教师具有很强的自信心、自尊心、求知欲和荣辱感, 可以说精神需要十分突出。因此, 学校管理者需要用丰富、真挚的情感激励、感化教师。营造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氛围, 坚持民主疏导, 这样许多问题才得到解决。而人的感情联系是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因此, 学校管理者要同教职工广泛接触。毋庸置疑, 这将有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

此外, 学校还应建立和形成一整套公正表彰、个别抚慰、团结向上的校风, 使他们肩负重任, 成绩及时得到社会认可, 实施职称晋升等精神激励机制, 那么就可以大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在人的需要中,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是教师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的最主要途径。因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 动机又是由需要决定的。只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协调得当、综合运用, 发挥其整体功能, 才能更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领导要在做好教师精神鼓励的同时, 认真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只要条件、政策允许, 应尽力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 使广大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领导的关心, 从而激发对工作的满腔热情, 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在发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整体功能时, 应注意在进行精神激励的同时, 不过分强调精神的作用而排斥物质激励;抓物质激励建设, 也不忽视精神激励的作用。学校领导应牢记在一定条件下, 精神可以变物质、物质可以变精神这一基本规律, 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产生最大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2]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篇10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

如果学生学习完全依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影响学生积极主动人生态度的形成,这就使他们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是要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个性张扬。有很多学生课堂上表现得有些焦虑不安,担心自己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担心自己是否能理解所学的内容,担心同学会嘲笑自己的错误,担心老师批评、对自己印象不好,因而不敢大胆的表达和表现。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们在课堂里感觉轻松自在并充满信心呢?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看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允许学生出错,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二、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有的教师十分担心探究活动会拖延教学任务的完成,缺乏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于是自己滔滔不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倾其所有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无法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使教育蜕变为“驯兽式”的单项活动,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学习,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三、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活动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和求知的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变化教学活动形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各种事例和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无论什么时候,融入学生觉得有趣的内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动,都很有帮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有很多,如讲故事、游戏、探究性试验、动手操作、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竞赛、合作学习、观察、考察、社会实践,等等。

四、寻找学科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劳动的成就。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新课程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可能感到枯燥无味,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的优势。

以思想品德课为例,教师在讲到九年级《理智面对学习压力》这一内容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大致了解了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不但对个别学生做了单独辅导,而且以讲座的方式让全体同学了解了考试焦虑的有关知识,一时间不少学生主动找教师,形成了一个学习思品的热潮。

五、关注个体差异。

“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去,但你不能使其一定要喝水。”对于学习有问题的学生,教师也应成为他们的引路人,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只有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或个别化教学,才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反,如果一部分弱势学生长期得不到关注,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久而久之,学生便心灰意冷,丧失学习的兴趣。

教师将学生的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以班集体教学为主、小群体教学为辅的形式进行教学,对于个别个性强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前进行个别指导。关注个体差异的个别教学可以从课前准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作业布置、学习检测等方面来进行。

六、巧用情感评价。

首先,教师要用真诚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经常性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期待,使学生与老师一样,对学习满怀热情,教师要把学生看作积极、有强烈动机的学习者,他们关心自己的学习,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并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其次,通过情感评价,让学生客观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养成良好的思考与学习习惯,学会自己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能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或检测学习情况,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保持适当的心理状态。第三,运用情感评价,可以将批评转化为鼓励。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寓批评于表扬中,通过告戒、谅解、宽容、补偿等手段,给学生以内疚的内心体验,诱发学生悔改的动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艺术的批评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达到批评的最佳效果。

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篇11

1.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培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热爱本职工作,对学生要有爱心,发现问题要细心,处理问题要耐心。以高尚的品德和高度的责任感教育学生,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学生。同时,班主任应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以学生的家庭背景区别对待。要与学生做知心朋友,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批评学生也要使他切实感受到你的关心与爱护,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尽量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

2.增强服务意识,深切体会为学生服务就是班主任的神圣职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一定要多关心,多慰问,引导学生面对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3.经常开展集体活动,即小组谈心,手工制作比赛,礼貌用语知识竞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与学生谈心,在化解压力的同时,愉悦心情,保护每位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使每位学生始终有一种希望和梦想。

4.激发学生自身的荣誉感,在班内设立个“荣誉榜”,对成绩优异或做好人好事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5.要有严格的纪律,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学风是学生学习态度、目的、方法和效果的综合反映,也就是说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端正学习态度,求实进取。

6.多与家长沟通,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严格的家教对孩子的成长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与家长一起建造走进学生内心的桥梁。

7.班主任要把班集体当作一个家来建设经营。正确的舆论导向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摒弃思想中消极悲观灰色等不良思想。树浩然正气,树团结友爱之气,树顽强拼搏之气。从最后一个抓起,一个也不放弃。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8.每周一次班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加油站,每次班会都要认真准备,目的明确。不走过场,不千篇一律,不说空话。多让学生去说,去活动。同学之间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情绪,影响学习。在学生互动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与了解,克服同学间难相处、性格孤僻的问题。开好主题班会,如: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要自强、我为班集体做了什么等等。“学习方法”的指导应成为班会的重要内容。班主任一定要重视每一次班会,使班会成为点将台、动员会、教育场,使学生时时有动力、有追求,一个班会至少管7天。建立班干部周汇报制。定期召开班委会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良苗头及时解决,弘扬正气,遏制歪风。

9.人心的管理才是根本的管理,但必要的“惩戒”不可或缺,“惩戒”也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可“体罚”学生。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篇12

一、体育教师的影响

1. 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

体育教师使用形象的语言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譬如教学生蹲踞式起跑时, 尽管老师讲了前腿如何、后腿如何、两手如何支撑、重心如何前移, 但到了起跑时, 大多数学生害怕向前栽倒, 还是站起来后再向前跑出去, 效果不好。我在讲述时把蹲踞式比作拉长了的橡皮筋迅速弹出去, 再用准确的动作示范给学生看, 结果学生做好重心前移的姿势后, 听口令很果断地跑出去, 使蹲踞式起跑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形象化的语言, 能启发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应用, 使之融会贯通。

2. 体育教师的参与。

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当体育教师与学生一起练习时, 学生便会下意识地注意体育教师的动作, 如果体育教师的动作不但合理到位而且还很优美, 学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3. 体育教师的情感态度。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随时随地地关怀学生, 特别是对那些情绪不高, 积极性受到了挫伤的学生。例如有的女生胆小, 怕羞, 不敢跳马, 那就应该降低器械高度, 降低教材难度, 耐心指导技术, 加强保护措施。又如有的学生一时学不会复杂的动作, 那就应该分解教学或采用诱导练习。再如有的学生由于教师或同学用语不慎而伤了感情, 情绪不高, 那么就应该注意教态, 处理好团结问题或暂时调组。对待新生应该体贴关心, 亲切和蔼, 平易近人;应该照顾并善于利用女生爱干净的心理特点, 可以事先请她们帮助把器械垫子抹擦干净。

4. 体育教师的素质。

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气功等专项知识、技能以及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体育教学效果。

二、学生的影响

1. 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

在体育教学中, 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事, 而且是关系民族兴衰的大事, 从而增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欲望, 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行为。

2. 规范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是为保证体育课正常进行、调节学生主观能动性而制定的课堂公约。如:提前做好上体育课的准备;及时换好运动服装;提前到达运动场地;做好上课的思想准备;遵守课堂纪律, 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积极思考领会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掌握练习方法等。对执行课堂常规的好人好事, 教师应及时表扬。激励竞争、拼搏, 倡导正义、友谊和一切行动听指挥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人文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比较法。

例如在教学生背越式跳高时, 一般学生开始时做不出展腹姿势。如果教师光说这个学生做对了, 那个学生做错了, 那么做对的学生听了很得意, 错了的就不感兴趣, 特别是这种重复指点次数过多时, 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如果体育教师采用正误比较的方法, 叫做得好的同学先做, 要求杆上上体后倾展腹, 再请做得不好的同学模仿、体会一次, 然后再讲解, 进行比较, 这样, 一比一照, 学生主动练习的积极性就会有所提高。

2. 竞赛法和游戏法。

体育课中尽可能运用竞赛法和游戏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仅可以在短跑、接力跑、障碍跑中采用, 在其他教学内容中亦可采用。如在急行跳远练习中, 可以在沙坑前的三米左右拉上一根橡皮筋, 要求学生超过绳子落地, 然后分别比赛, 比哪一队跳过绳子的同学多。学生在练习中越跳越有劲, 结果伸腿也学会了, 成绩也提高了。

3.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学生精力充沛, 好奇心强, 他们喜欢多变的、手段新颖的练习方式。譬如准备活动, 不能老是采用一成不变的跑步和做操。机械地枯燥地重复, 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假如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 变换成竞走、矮步走、侧身跑、交叉步跑、后踢腿跑、前后侧踢腿跑、变速跑等, 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增强。

四、其他手段的影响

1. 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包括教学现场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心理环境。现场环境:跑道平整、沙坑松软、场地界线清晰、器械和场地的色彩对比和谐。心理环境:师生合作和学生相互合作的凝聚力、愉悦欢快的情绪、顽强拼搏竞争取胜的氛围等。为创设最优的教学情境, 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艺术, 一成不变的命令式教学, 态度过于严厉、生硬, 不但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反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形成离心力。教师应该经常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 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 使创造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并且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2. 及时评价,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一篇:县级电力调度安全管理下一篇:药物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