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积极性

2024-05-11

群众积极性(精选10篇)

群众积极性 篇1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改革形势下, 我们党面临着的许许多多的艰巨任务等待挑战, 党中央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非常及时和必要, 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群众路线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基本要求, 体现了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 体现了民主集中的思想。医院作为我国为民服务的主要机构, 在面对重大变革的形势下, 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确保医院改革发展稳定是当前医院稳定发展的必要步骤。

一、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

1. 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得到加强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 领导班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党组织的活力持续增强, 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院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 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 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不断加强;各部门科室的能力水平明显提高, 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临床一线, 帮助解决广大患者和一线职工反映的问题。

2. 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可以使医院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满意度

创新了门诊医生助理、巡诊等“五位一体化”服务模式, 增加了患者有效就诊时间, “医护一体化”提高了对患者的整体关注度。在具体方式上比如可以对冠心病介入术、冠脉搭桥等患者出院随访, 在用药、康复、生活方式、复诊预约等方面给予指导, 这样就会得到病患的一致好评, 服务模式的创新, 受到广大患者欢迎, 来院就诊患者不断增加, 病人平均满意度得到提高。

3. 持续推进行风建设的现实需要

医疗卫生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 既是民生行业, 又是窗口单位, 社会关注度高。近年来, 我院通过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和政风行风评议等工作, 广大党员干部和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宗旨意识虽然得到进一步提升, 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 但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仍存在作风不踏实, 对患者权利和诉求不重视, 处理患方投诉和意见方式简单, 诊疗过程中加重病人就医负担等行为, 个别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还不能完全让患者满意, 离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有助于我们聚焦问题、分析原因、寻求对策,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能力, 打造人民满意医院。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践行群众路线

1. 强化宗旨意识, 增强群众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讲话中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 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得到了实惠, 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工作中, 我们始终要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的方向, 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 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我们最大的力量源泉, 牢记党的宗旨, 倾听群众呼声, 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实际问题, 努力让病人满意、职工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十八大会议具体工作要求。近年来, 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总体是好的,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尤其是在党风廉政方面, 一些干部还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 腐化堕落, 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影响了干群关系。

结合我院当前, 思想意识薄弱, 脱离群众, 贪图享乐, 面对诱惑立场不坚定的现象在少数人身上有所体现, 这些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高度的警惕。院党委要求,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定要扎实, 稳步, 大面积地开展, 实现医院全覆盖。各级干部要深入基层科室, 深入临床一线, 贴近群众, 倾听患者呼声, 倾听一线医务人员呼声, 了解大家的困难和需求, 端正工作作风, 清廉务实,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 切实改进医院工作作风,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从我院前期开展的调研活动所收集的信息来看, 党员群众对院党总支、医院领导班子给予了较高的总体评价, 认为医院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医疗服务质量、党风廉政建设、人性化服务、制度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科学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 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有的工作不积极, 心思没完全放在工作上, 看似人在医院工作, 实则心中想着工作之外的事;有的为病人服务不积极、不主动、不自觉、不到位;有的不敢坚持原则, 不敢碰硬, 随波逐流;有的工作拈轻怕重, 生活上讲享受、讲排场, 不比贡献比待遇;有的组织纪律性差, 自由散漫, 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有的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业务工作止步不前;有的只考虑个人利益, 只要自己合适, 就一味的去做;有的私底下搞小动作, 拉帮结派, 制造不团结氛围;有的落实力度不够, 主要是责任不清, 抓的不紧, 督察不力, 重形势不重结果, 重过程不重实效。以上这些, 虽然是个别科室、个别人员的问题, 但长此以往, 就会蔓延扩散, 给医院的发展带来阻力, 我们必须严肃对待, 坚决遏制, 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以解决。

3. 化宗旨意识, 密切联系群众

领导干部要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零障碍”交流, “心贴心”关爱, 要经常深入基层, 认真倾听一线医生护士和员工的呼声, 关心群众疾苦, 摸清和掌握真实情况;要正确对待和高度重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要在关心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的同时, 关心服务于为医院发展默默奉献的广大职工, 让广大员工感受到医院发展带来的实惠, 提高医院广大员工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党委将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梳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并建立反馈和监督机制;领导干部和各部门领导要彻底克服脱离群众, 推诿扯皮, 踢皮球现象, 以事业为重, 以大局为重, 学会担当, 勇于担当。

4. 抓好整改落实, 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

实践活动总结不代表活动结束, 抓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 只有进行时。全院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 和学校党委关于附属医院发展专题党委会的指示精神, 进一步提高认识, 端正态度, 抓好整改;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分管工作, 认真落实整改的领导责任;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 对整改项目认真研究, 找准对策,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抓好整改落实, 特别是对广大职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要认真研究, 积极整改, 让职工真正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三、结束语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工作, 我们将着力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全院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与各项职能有机结合起来, 与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有机结合起来, 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 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圆满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任务, 为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洪雁.切实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回顾[J].知识经济:康健, 2007, (10) :154.

群众积极性 篇2

在思想上,XX同学对党有正确认识,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并决心为之奋斗终身。他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平时能够自觉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能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前一时期的工作调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觉悟。

在学习上,XXX同学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他做事踏实,不怕苦不怕困难。在完成项目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表现出来的求真务实的作风让我很佩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研究,而且在我们遇到困难时都主动参与解决。

在工作上,XXXX同学是一位刻苦奋斗的同学。我们做为同学,在工作上大家相互协调配合,互帮互助,他工作认真,思维开阔,富有创新精神。该同学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表现令人信服,得到同学以及老师的首肯。

在生活上,XXXX同学作风正派,积极进取,不铺张,不浪费,入校以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学,在各个方面尊老爱幼,待人接物都表现了一个研究生应该有的礼貌和谦卑。

当然,XXXX同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由于学习任务很繁重,忽略了体育锻炼,所以在今后的体育锻炼方面有待加强。

鉴于此,我认为该同学思想上和实践中均能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已经基本符合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的条件,同意发展XXX同学为党的近期发展对象。

群众积极性 篇3

[关键词]强化服务;践行;群众服务路线

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已进行了总结,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第二批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之中,我们新兴产业区也在积极参加第二批的活动。

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分析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发现早在开发区组建之始所提倡的机关服务品牌建设的理念非常契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实质,通过服务型机关的创建活动,把服务企业促进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贯穿始终,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帮助企业解难事、办实事,始终把服务参与贯穿于工作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经济开发区特色、行之有效的“服务型”机关建设新路子。下面就我区机关服务品牌建设,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体会过程与大家共享。

一、建设背景

慈溪市新兴产业集群区(高科技园区)是2011年4月正式成立,是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时期倾力打造的重大产业平台,对接长三角产业和空间拓展的重要载体,位于中心城区西北部,总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5.53平方公里。新兴产业区以严格遵循“三高、三低”的准入标准,即: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低排放、低用地、低用工。着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及其他对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4+x”产业体系。同时,创新项目激励机制,按照“快速、高效、奖优罚劣”的原则,建立了多产多奖、高产高奖、少产问责的奖惩机制。

二、主要措施

多级分工明责任,共抓廉政效能建设。自机构成立就明确将廉政效能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科室,实行主要领导管总纲,分管领导按照战线分工牵头抓,科室按照职能具体抓落实。并与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工程建设、社会事务等重要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以“治庸、自纠、督查”专项整治活动为重点,实行落实“四条禁令”承诺制;以服务企业、树立形象为核心,为入园企业在证照办理、项目审批、工程管理等方面提供务实清廉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多措并举强保障,深化企业联系制度。建立项目联系点制度。每一项目落实一名联络领导、一名联络工作人员,开展以“听意见、听需求,送政策、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两听两送”专题活动,集中力量研究化解难题。建立调度督查制度,对活动开展情况每周一调度,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送交联席会议。针对企业反馈的难点问题,不定期召开由相关部门和企业参加的联席会议,面对面探讨解决办法,现场制定解决方案,并明确解决时限。

多方筹措增合力,加快企业建设速度。面对复杂繁琐的审批环节,积极尝试并联和虚拟方式,并按项目进程分层推进。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采取三同步的审批模式:土地招拍挂、项目审批、施工准备三个环节,予以同步实施,采取“代办”、“陪办”、“协办”、“即办”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审批、验收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力争使项目从土地招拍挂到开工建设基本在6个月左右完成,每个项目开工速度提前2-3个月左右。目前落户项目中12个项目获得了提前开工奖励,共奖励840.73万元。

多管齐下拓渠道,解决企业融资之难。新兴产业区着眼于企业发展的前瞻性,搭建金融机构与落户企业合作平台,破解园区企业融资难题,邀请金融办及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宁波银行等4家银行与已供地项目企业负责人就融资情况进行零距离对接,面对面沟通。通过银企对接,增进了相互了解,促使银行不断更新融资产品,以进一步优化对企业的服务,共走稳健发展的融资道路。

多方协调破瓶颈,解决企业服务配套。同时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切实解决企业职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增强企业职工归属感。针对部分项目建设基础配套不够完善的问题,新兴产业区协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一期的道路、水电、通讯、燃气等配套设施建设,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三、服务成效

一是开创了管委会和街道、村良性互动的典范。在近2500亩土地征用和落户企业进场服务工作中积极与宗汉街道、有关村对接,实现了零上访、零投诉零阻碍的成效,形成了管委会和街道、村联动的优化合力。

二是进区企业满意度高,产业落户成效显著。自2011年4月正式成立,2012年7月2日首批项目集中开工,2013年12月3日正式开园,目前园区共落户26个项目,其中产业项目22个,总用地 1313 亩,总投资 59.56亿元,注册资本 12.07 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 213.66 亿元,亩均产出 1627万元。在22个产业项目中,已供地项目达21个,其中已开工项目15个,已试投产项目5个。

三是得到上级认可,荣誉硕果累累。两年多来宁波、慈溪市领导每次到园区调研,对新兴产业区的工作服务作风、服务效能以及园区建设速度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管委会也获得了一些荣誉,2011年度,获“宁波市重点工程先进集体”“慈溪市级重点项目征地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度,“年产30万伺服高精度行星减速器项目”等五个总投资3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获得宁波市重大产业项目突破奖;在市委、市政府十个专项考评中,“投资提升年”项目一等奖,征地工作二等奖,招商引资工作二等奖。同时还被评为市“三思三创”活动先进集体;2013年度成功创建为宁波国家高新区慈溪园区、宁波市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市投资、招商引资二等奖,市文明单位。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主要是聚焦和解决四风,改进工作作风,而“服务型”机关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综合性、互动性的系统工程,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我们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更加务实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促进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群众积极性 篇4

乔贵平在讲话中要求, 工会既要代表企业利益, 又要代表职工利益, 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把工作做到员工心坎上, 让员工感到公司的温暖。工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要聚集财力办好职工活动中心, 建设好职工小食堂, 给员工提供和谐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 让员工合法合理享受到企业发展成果。

会议号召全体员工要只争朝夕, 主动奉献, 抢抓市场, 加快发展, 顾全大局, 立足本职, 开拓进取, 真抓实干, 争当先锋, 在公司“规模·效益”发展的新征程上, 创造出更加优异的业绩。 (赖坤志)

本刊讯7月20日, 四川铁通召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大会, 传达贯彻铁通公司党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指示和要求, 并结合实际, 对公司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安排部署。铁通公司第五督导组成员江苏分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陈湖、铁通公司人力资源部劳动组织处副处长赵宁到会现场指导, 并作重要讲话。

此次教育活动参与范围涉及四川铁通省、市两级机关, 具体包括:省铁通领导班子及成员、机关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各市铁通、工程公司领导班子及成员。活动主要采取学习教育, 听取意见;查摆问题, 开展批评;整改落实, 建章立制等三个重要环节来进行。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党员干部受教育, 员工群众得实惠, 企业发展添动力”的目标, 重点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积极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篇5

努力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南郑县人民检察院加强群众工作的几点做法

近年来,南郑检察院认真贯彻中央、高检和省市院的要求部署,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群众工作,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水平,取得显著成效,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我们的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明确群众工作思路。

我们深刻领会中央、高检院和省市院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省、市检察机关相继作出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具体部署后,我院党组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坚持把群众工作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点工作和重大课题来研究部署,在实践中层层深入、步步紧跟,稳步推进。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南郑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鲜明提出“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落实便民利民措施”的总体思路和10项具体措施,上报县委后,引起县委高度

重视,被县委文件全文转发。在具体实践中,院党组要求各

业务部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创新载体,定期召开工作

推进会、经验交流会、举办检察论坛等形式,促进提升群众

工作水平,推进检察机关群众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二、强化职能,突出群众工作重点。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必须立足本职,切实把执法为民的要

求落实在执法办案中,体现在工作成效上,以执法为民的工

作实绩取信于民。

在工作中,我院积极发挥批捕、起诉职能,重点依法严

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等暴力犯

罪以及盗窃、抢夺等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近

两年来,我院先后批捕这类刑事犯罪 103人,提起公诉152

人,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人身及财产安全。同时,我们紧紧

围绕党和国家涉农、惠农政策实施,认真查办涉农职务犯罪

案件,切实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努力从源头

上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人

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近两年来,我院先后在财政、税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征地拆迁、农村基层站所

等行业领域查办涉及侵害农民利益职务犯罪案件14案15

人,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依法查办案件的同时,找准抓住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加强

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推进“检调对接”、社会风险排查研

判、社区矫正等工作,最大限度防范社会管理中的风险隐患,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依法纠正群众

反映强烈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纠、以罚代刑等问题,加强刑

罚变更执行监督,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依法监督纠正侵犯

被监管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强化民事行政诉讼监督,保

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近两年来,在执法办案中积极配合有

关方面开展检调对接12起,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的刑事案件立案监督22件,办理人民群众不服法院生效民事

判决、裁定的申诉18件,依法提请和建议提请抗诉11件,法院已改判7件,既维护了司法公正。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创新载体,健全群众工作机制

围绕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我们积极创新工作载体,重点推进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执法办案释法说理、检察开放

日等工作,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切实以机制创新提升参

与社会管理和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不断拓宽民意收集途径,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积极推进检力下沉,延伸检察工作

触角,报经县委同意,在全县人口集中、社情复杂的大河坎

镇、汉山镇、新集镇、梁山镇建立了检察工作室,安排专人

驻检察室开展工作,就地受理群众诉求,提供法律服务,化

解矛盾纠纷。每年集中时间开展两次“深化检务公开、落实

便民措施”包镇进村入户活动,宣讲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和

检察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工作程序、告知事项,增进广大

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扎实开展送法进机关、进农

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结合检察职能开展以案释法、法制宣传,为群众送温暖、送平安、送法律、送服务。近两年来,先后在在机关、农村、学校和

企业举办法制宣讲活动48场次,结合办案开展以案释法22

场次,发出征求检察工作意见表840余份,为群众提供法律

服务230余人(次)。

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加强检察门户网站和举报

电话建设,健全完善网上举报、申诉、投诉受理,投资8万

元建设了规范化的检务大厅,方便群众表达诉求。及时解决

群众合理诉求,增强了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坚持首办责任制

和检察长接待日制度,理顺信访案件分流、办理和答复机制,努力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答疑说理制度,耐心

做好答疑解惑、思想疏导等工作。高度重视涉检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工作,准确掌握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态

势以及群众诉求,近两年来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申诉

238件(次),全部做了妥善处理,给群众以满意答复,实现

了连续多年涉检赴省进京零上访。

健全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机制。结合办案,重视解

决刑释解教人员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与公安、法

院、司法行政部门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对特殊群体和困难群

众的司法保护,先后开展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12人(次)。

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增强群众工作的开放性,认真开展“检

察开放日”活动和案件回访工作,听取群众对执法办案工作的意见。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常性联系制度,认真落

实人民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完善情况通报

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人民群众公开检察机关的重大决

策、重要信息和重要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升了检察

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四、改进作风,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必须在全体干警中持续深入开展群

众观念再教育活动,使群众观念根植于干警心中,自觉落实

到工作实践中去。

认真分析群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维护人

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检查活动,认真查找和剖析检察人员群众观念淡薄、群众工作能力不强

等问题的原因。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列为检察干警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的重要内容,加大工作力

度,每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培训,通过案例教学、以老带

新、组织干警走访群众、安排新进检察人员和年轻干警到控

申、办公室、民行、基层检察室等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一线

岗位接受锻炼等方式,促进检察干警在与群众面对面的工作

中不断提高掌握群众心理、使用群众语言、疏导群众情绪、处理群众诉求、化解社会问题等能力。

我院在开展群众工作中作了一些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

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群众工作载体不够丰富,工作方法不够灵活,部分干警群众

观念不够牢固,解决群众具体困难和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切实加以解决,始终把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始终做到尊重群众、保护群众、服务群众,在开

群众积极性 篇6

一、树立增强主导意识

所谓主导意识,指主体在能动地把握社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意识能力,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对客体及自身属性和内在能力的外向认识、评价、控制和超越。

树立与加强主导意识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主体性原则,确立主体性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来思考、认识、评价主体与客体,认清文化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特别是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效应。

在确立文化馆理念与目标时,文化馆人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机构,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必须坚持文化馆国办的大旗不倒,公益性文化特征不丢弃,主导社会文化的职能不弱化。

其次,要克服“非主体价值实现意识”的错误思想。全力克服 “非主体价值实现意识”,牢牢树立主体价值实现意识,通过实践不断优化,最大限度发挥其主体主导作用得。再次,要充分认识到发挥文化馆的主体主导作用是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文化馆主体价值的需要,从而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弘扬文化馆人默默奉献的主体精神。

二、发挥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工作人员要一手抓深化改革,一手抓四项基本建设,实施整体优化,促进文化馆的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的全方位建设。

建造规模大、档次高、功能齐,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美观实用的标志性建筑的文化馆,为文化馆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强大的物质载体,需要紧密依靠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辅的筹资方式。要彻底改变目前文化馆干部队伍低学历、高年龄的结构不合理现状,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组织协调棒的复合型干部队伍,使人人既是某一艺术门类的专家,又是群众文化活动出色的组织者、辅导者。

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使之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群众的求知、求美、求乐的需要。要使文化馆的活动既有健康向上,使人精神振奋的内涵,又有极大的覆盖面,极强的吸引力,浓厚的文化特色。要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人口集聚程度高,品质性、层次性强、素质高等特点,推出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特别是具有创造性、动态性、社交型,高档次、时代感的活动形式如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等等。

三、继续深化体制改革

实践呼唤改革,时代要求改革,人民群众和广大文化馆人渴望改革。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克服体制上的不适应,使文化馆回归与发挥主体主导作用。

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抓好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改革和发展”为方针,不断推进文化馆改革。牢牢树立“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创新为重点,以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发展要求,改革文化馆内部机构设置,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和确保业务机构的主体地位。

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核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干部聘任制,实行优胜劣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同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行评聘分离,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不断形成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以优化人员组合。

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建立以内部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适合文化馆特点的多种分配方法。通过改革逐步构建起既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又符合文化自身规律,既有竞争,又有约束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馆运行新机制。

群众积极性 篇7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弘扬中华文化,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各领域文艺工作者都要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 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 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要实施精品战略, 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 扶持代表国家水准, 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优秀艺术品种, 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 抵制低俗之风。

二、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在各级政府重视支持和文化部门的组织辅导下蓬勃发展。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 自然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积极投身于讴歌时代前进的文艺创作活动。深入到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和军营生活的最前沿, 不断创作出优秀作品, 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是自发性。这类文艺创作活动往往有其深远的地方传统原因和现实社会原因, 大多出于自娱自乐, 把文艺创作当成修身养性的高雅文化活动。身为文化艺术工作者, 我们应该自觉投身到各族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伟大实践。用自己擅长的文化艺术形式, 努力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精品力作, 积极推进我市文艺创新和文化繁荣。

三、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也就是最具有世界性的。中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中唯一绵延数千年, 至今兴旺不衰的民族文化。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它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也是我们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光辉体现。“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 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初始。《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对待人与自然上, 《岳阳楼记》《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学作品, 更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的特殊感情。文化艺术是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地方亲和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者更要满怀对生活的热爱, 对创作的热情, 植根于当地的文化底蕴, 挖掘创作出, 最具有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 繁荣文化艺术创作,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四、所有的文化艺术优秀作品, 都应当借鉴和学习。在中国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 五千年来, 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的过程中, 相互帮助, 增进友情, 融汇为统一的、团结的中华民族, 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无数人物和事件, 波澜起伏, 可歌可泣, 每一块砖瓦, 每一捧泥土, 都记载着祖先们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本身, 就是亿万群众演出的艰苦创业, 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 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 给人民以信心和向上的力量。在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交流中, 也有益于文艺工作者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 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当然, 学习和借鉴, 要采取分析的态度, 支持学术上, 艺术上不同形式, 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和竞赛, 使不同学术观点, 不同艺术观点之间, 能够相互了解、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鼓励文艺工作者进行不倦的探求和创造。描绘生活习俗, 文化传统;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 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这些文化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都是可取的。

群众积极性 篇8

一、广场排舞的起源和特点

广场排舞 (linedance) , 意为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 起源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西部的乡村舞蹈, 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和拉丁式的舞步而成为一种舞步多元的现代舞蹈。当代广场排舞则融和了国际上多种流行元素如恰恰、伦巴、牛仔和摇滚等舞步因而具有明显的特点, 具体如下:

1. 雅俗相宜性

广场排舞舞步多元, 风格创新, 简单易学, 是一种个人独享与团体共乐共存的舞蹈。它能让舞者跳出自己的个人风格, 完全属于自己个性的诠释, 更增添排舞吸引人的魅力。因此, 它具有雅俗相宜性而受到各年龄层的欢迎。

2. 规范引导性

广场排舞是国际排舞协会发行推广的, 因而具有全球化的统一舞蹈标准:同一支舞曲, 全世界的跳法都是统一的。全世界的排舞爱好者在听到同一首歌就可以翩翩起舞。正是在这个一致的舞蹈标准下, 使排舞达到了这样的一个目的——一个曲子响起, 就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起舞, 因而世界各地的排舞爱好者可尽情享受以舞会友的乐趣。规范协调的舞蹈动作, 展示较高的观赏效果而具引导性。

3. 群众广泛性

广场排舞的每一首舞曲是由不同的循环节奏所组成, 具体分可有32拍、48拍, 或64拍等, 从而使每首曲子的舞步随着特定的循环节奏而重复。同时, 每首排舞的基本跳法规律还分为2个朝向和4个朝向交替旋转。此外, 由于不断的有新舞步和舞曲出现, 跳排舞始终给人以无限的新鲜感。广场排舞这种多重的舞蹈元素组合, 使得它风格独异, 简单易学, 老少咸宜。因此, 广场排舞自引进中国后迅速在各大中城市推广并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在于它具有适合群众广泛性的特点。

二、广场排舞对群众生活的功能作用

1. 休闲娱乐

广场排舞是一种“情绪舞”, 或称“抒情舞”, 就是通过在特定的情景中概括地表现一种感情或心境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顾名思义, 它自然属于舞蹈艺术子系统中广场舞蹈 (广场排舞不全然等称于广场舞蹈) 的分支形式。广场排舞继承了广场舞蹈表演环境的特殊性。即表演现场三面或四面都是观众, 表演舞台和观众是整体的, 观众和演员打成一片, 融为一体, 表演现场人头攒动, 气氛热烈。这种热情欢快的主题旋律始终贯通于广场排舞的表演内容过程中。人们通过参与广场排舞的活动, 使自己内在情感得以渲泄, 产生精神振奋的愉悦感。悦耳动听的音乐, 优美的舞姿, 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这因而体现了广场排舞休闲娱乐功能。

2. 健康身心

广场排舞以简单易学、队形变化不复杂而比较容易开展大家跳, 因而赢得了广大职工、学生、市民的热情参与。这从而较好活跃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放松心情, 舒缓紧张的情绪, 达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3. 审美陶冶

舞蹈作为一种系列带节律运动的形体动作组成的视觉艺术, 它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 因而凝聚了一定历史时段区域人群的精神审美意识。广场排舞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 它融汇了很多社交舞的舞步并由国际排舞协会发行推广, 因而代表了国际化的、大众化的审美标准。人们通过学习跳广场排舞可以形成优雅的舞姿, 感受到生活的健康美好和时尚, 从而得到精神上的审美陶冶。

4. 协调和谐

广场排舞虽然舞步多元化, 但它的每一支舞曲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舞码。因此, 可以认为, 广场排舞是一种国际语言, 闻其声而知其舞步。对于同一支舞曲, 不管人们身处何时何地, 他们的跳法都是规范统一, 和谐协调一致的。当然, 这种和谐协调的舞步动作, 也与舞曲特定的循环节奏的重复有关。但它更适合大众性的集体舞蹈。集体舞蹈是指一种形式比较自由, 动作用比较简单, 群众用来自娱的广场集体舞蹈, 它的特点是善于表现统一的思想感情。广场排舞正是以自由灵活的形式, 整齐协调的动作, 使舞者和观众同时获得一种美的特殊享受。

三、广场排舞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1. 陶冶精神情操

广场排舞融合了很多社交舞的舞步, 其风格典雅大方, 动作性强, 展示出高雅文明的意趣形象, 因而十分适合人们休闲时娱乐的需要。这样, 社会各层次的广泛大众都自然地被吸引到活动中来, 既可健身强体, 又得到精神上的陶冶。人们在参与活动的轻快宽松环境中促进了思想的交流, 也促进了人际的交往和谐发展。

2. 营造和谐欢乐的群众文化氛围

广场排舞在内涵上属于群众舞蹈的广场舞蹈。群众舞蹈本身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融普及与提高、雅与俗为一体的复合体。它具有自娱、美育、健身、自我价值显示及社会控制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因此, 广场排舞以其内容简洁欢快的主题特征为社区营造了和谐欢乐的文化氛围, 促进社区的全面繁荣发展。

3. 为群众文化提供平台载体

在文化广场的平常活动里, 主要是由舞蹈、歌舞、曲艺、歌曲等形式表演。但这些节目都具有形式多样化, 内容丰富, 且寓教于乐、寓艺于乐的特点, 综合地反映了群众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发挥着它的功能。因此, 广场文化不仅是群众文化的综合缩影, 而且是群众文化的平台载体。

综上所述, 广场排舞以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功能作用深受社会各层次的人们热爱, 成为都市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但目前, 广场排舞作为一个新引进中国的舞蹈运动项目, 它在我国的整体普及、发展水平是很不平衡的。因而寄语文化职能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对它作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使之蓬勃发展, 遍及城乡, 从而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广场文化源远流长, 成为哺育、滋养基层群众的丰腴土壤。在现代文明社会里, 广场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而为现代生活展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魅力并方兴未艾。因而广场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成为群众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这是因为它具有辐射功能、教育功能、引导功能等特征与作用。

摘要:广场排舞是一种新兴的广场舞蹈形式, 它赋予了传统广场舞新的内容而广受社会大众的热爱, 成为城市生活的亮点和风景线。这为和谐社区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也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论述了广场排舞的起源、特点以及对群众生活的功能作用, 重点探讨了其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广场文化,广场排舞,雅俗相宜,休闲娱乐,和谐社区

参考文献

[1]王芳.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9) .

[2]李少奇, 邹子为, 陈以旋.广场健身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 (19) .

群众积极性 篇9

本文的“学校体育”, 是指除专业体育教育外, 面向广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教育。 即在大学区别于专业体育教育, 称为“公共体育”的教育。 学校体育是指学校教育中, 教育者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 有目的、 有计划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受教育者加以影响, 使学生获得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 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群众体育指的是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 (相当于基层群众辖区范围) , 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 以全体群众成员为主体, 以满足群众成员的体育需求, 增进群众成员的身心健康, 巩固和发展群众感情为主要目的, 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2学校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对城市群众体育的影响

学校体育对学生正确体育价值观形成的作用, 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潜移默化过程。 学生个体, 在接受从小学到更高阶段学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 学生对体育功能、作用的认识, 通过实践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意识, 形成了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 进而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使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终身体育锻炼者和体育文化的传播者。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 指从生命开始到结束参与体育, 使体育成为人生中的重要内容;二是, 指以正确地体育价值观念指导人生不同时期参加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 群众体育就近就便、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灵活轻松、自我选择性强, 对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培养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兴趣和习惯具有独特的功效。

3学生在学校形成的运动技能对城市群众体育的影响

学校体育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运动项目学习与选择的空间, 学生在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身的基础和特点来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来学习, 通过选修课深化, 再加上课外体育必要的学时, 最终学生能够实现从初步掌握运动技能到运动技能熟练内化的目标。在进入群众以后, 为其参与体育活动, 根据自己兴趣学习新的体育项目打下技术基础, 从浅的迫切需要深入到内部需求, 也为终身体育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

4学生在学校接受的道德教育对城市群众体育的影响

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 道德教育融于学生参加的体育运动中。 学校体育中的道德教育除这种“说教”外, 更多的是让学生直接亲身去参加各种活动, 并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内在的独特教育性, 经学生的体验逐渐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例如, 集体活动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 热爱集体的集体主义精神;长跑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跳跃、举重、攀越等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 勇于拼搏的品质;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等等。

5学校体育为城市大众体育提供场地、设施等资源

体育活动的场所不足是开展群众体育的难点之一。学校由于具有场地和设施条件, 有可能为群众居民利用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 提供可能。 学校的场地设施, 尤其是高等院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是最好的, 并且学校参与群众体育还有体育人力资源、体育科研以及校园文化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所以, 在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下, 对学校场地进行合理的投资与管理, 有效开展群众体育,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现状, 并对群众文化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6学校体育文化对城市大众体育的影响

学校是建设、创造和传播人类文明的示范区和摇篮, 是人类文明的集散地。 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学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大环境, 是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 他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习惯和行为。 在学校, 学生一方面学习、继承着传统民族文化, 另一方面在校园内向社会传播或走出校门后直接将之带入社会, 这样更容易被传到校园外影响社会主导文化。

当学生在学校形成某一固定的锻炼习惯, 在走出校门之后依然继续保持着, 刚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对其他人影响不大, 但是时间久了就会慢慢的带动大众一起来参与, 这就充分显示了学校体育的价值。 健康意识的产生、体育活动习惯的养成重在教育和文化的熏陶。 体育和健康的认识要从原始的认识升华到符合时代的特征。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向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文化大环境的影响, 使其充分认识体育活动在健康中的重要性, 初步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7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尚不充分和合理。 当前群众居民的锻炼项目、运动量、练习时间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大多数锻炼者对练习后的效果不满意。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指导力量非常薄弱。 目前, 群众体育指员的队伍正在逐渐形成, 但其业务水平并不高。 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结构上都与社会体育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现在群众体育指导人员多数是兼职的或是群众中比较活跃的、人际关系比较融洽的居民, 几乎没有专职管理者, 年龄和性别结构, 技术、文化层次等参差不齐差异明显。

7.2建议

学校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对体育情感的培养。 体育价值观是指导个体对体育这一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决定一个人对体育的态度、参与行为等。学生通过对学校体育的功能、任务的了解以及体育实践, 对体育的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而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强烈的体育情感, 促进科学的体育行为。传统的学校体育以学校为基础, 以课堂为中心, 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方面虽有一定优越性, 但是在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方面却有不足。当前学校体育界的有识之士均认为, 比起学校体育, 在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人格形成方面, 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有其不可忽视的功能。 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的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和观念, 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衍榛, 等.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健康中教书育人[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43-45.

[2]游秀云.谈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龙岩师专学报, 2004 (22) :173-174.

[3]哲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1410, 1675, 138.

[4]魏德萍.包头市城市群众体育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8.

[5]倪同云.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20.

[6]吕树庭, 刘德佩.体育社会学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242-243.

群众积极性 篇10

1 联系基层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

办公室做为机关部门当中的综合性部门, 其职能作用除了起草综合性文件、报告、组织综合性会议、组织办理各类建议、意见和议案等政务性工作外, 一个主要的职能就是承担着上传下达的任务, 是领导与基层部门间沟通的桥梁, 是协调各部门间的枢纽和杠杆。

2 贯彻群众路线、是办公室紧密联系基层的重要途径

科研单位日常的科研生产任务较为繁重, 而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 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贯彻落实群众路线, 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凝聚力, 将各基层紧密联系在一起。办公室的任何工作, 都围绕着领导与基层间进行, 都势必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定要贯彻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3 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全面深入的贯彻群众路线, 首先要做到深入基层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突出重点、明确范围, 避免分散主题, 既要找准问题症结, 又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听取群众意见的时候, 要把面放宽, 要放低身段广泛的听取群众的意见, 对不同群体提出的不同要求, 都要充分的加以考虑。要广泛听取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 注意听取不同年龄段基层人员的意见。总结归纳, 如实的向院领导和上级部门上报问题, 并落实到下一步的建章立制和改进工作中去, 不逃避责任, 不回避问题, 着重解决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 以基层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将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到实处。

4 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投入真情、真心与真力

要切实的贯彻好群众路线, 加强办公室联系基层的作用, 就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常怀感恩之心, 常抱愧疚之情, 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 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认真办好。办公室的各项工作要在对下协调上要强化为民办事, 忠实反映基层和群众的意见, 做到深入基层, 了解基层。任何工作都要代表最基层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体现思想上的高境界、工作上的高要求、高标准。

5 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注重工作实效

贯彻落实群众路线, 紧密联系基层, 一定要注重工作的实效性, 不能只是走形式, 走过场。紧密联系基层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对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展开, 办公室工作人员首先要加强思想引导, 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制定务实管用的学习教育、及时总结经验, 形成理论成果。大力宣传学习好的做法和经验, 反映各基层的积极评价。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 通过言论评论、专题专访等形式, 加以引导。做到言必信、诺必践、行必果。要认真落实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 要从群众最急需最直接的事情做起, 抓紧研究确定明年的承诺事项, 尽最大努力多办一些实事好事, 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基层群众, 让职工群众从我们的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6 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与本单位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

从基层职工的人员素质来看, 科研单位基层职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职工占有较大比例。正因为受教育程度高, 他们文化素质较高, 热爱科学, 对专业忠诚, 执着于事业, 工作追求完美, 业务素质较高, 思想活跃, 善于独立思考, 不愿随波逐流, 有强烈的自主意识。这些优势反映在工作中, 就是坚韧不拔、执着追求;反映在个性特征上, 就是性格固化, 甚至达到偏执的程度。他们对社会、政治、文化等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法, 轻易难以改变。因此, 更要将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从科研队伍的实际情况出发, 增进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和感情, 使其能够心情舒畅地从事科研生产工作。

7 贯彻群众路线要立足岗位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一个科研单位, 相较于基层科研工作者以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作为衡量工作成果的标准来说, 办公室工作人员则是在默默无闻地做着轰轰烈烈的事, 辛辛苦苦地做着风风光光的人。办公室集政务、事务于一身, 事情多, 矛盾多, 时间紧, 任务重。办公室的事, 看起来都是小事, 实际上都是大事, 做好了都是小事, 没做好就是大事。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同志, 既要吃得了苦, 受得了累, 还要受得了气, 做到忍人难忍之忍, 任人难任之劳, 承人难承之重。

上一篇:写作策略习得论文下一篇:除盐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