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24-09-16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共12篇)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1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学生, 课堂上死气沉沉, 不够“配合”, 那么学习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我认为学生不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 有的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 有的是评价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的是学生对教师本人有抵触情绪。

那么, 我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和谐课堂呢?我有几点体会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愿学

学生有时是这样的, 你越是强迫他学习, 他的逆反心理越大, 越是不想学习;如果你给他一定的自主性, 反而在学习上会有好的效果。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如果教师把学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 凡事“唯我独尊”, 整天“有好心, 没好脸”, 不愿与学生交流, 学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课也是迫不得已,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 要有一颗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的心。

二、强化自身素质, 准备充分, 使学生乐学

教师和蔼的教态, 整洁的板书, 渊博的知识, 激情的语言,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他们积极性的基本条件。这些需要大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学多练, 功在平时, 功到自然成。

关于准备充分, 我想主要是两方面的准备:

1. 学生的准备, 也就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提前预习。

学生准备充分, 在课堂上才有充足的底气, 发言的资本。

2. 教师的准备。

体育教师正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实施者, 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修养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 体育教师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使自己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优良的教学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和不断拓宽知识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成为德才兼备, 一专多能的体育人才, 才能更好地为学校和广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体育服务, 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据作者调查, 有些学生家长和个别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认为学生只要文化课好就行了, 对要否参加体育锻炼并不关心, 认为体育锻炼要花费时间, 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长此以往, 学生自然就对体育锻炼不重视, 甚至产生抵制、消极的情绪, 严重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进行技术教学外, 还要教育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 使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对人的影响, 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把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放在首位,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 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 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总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 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 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2

兴趣激励法: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本身对学习感兴趣,那么它往往会获得出色的学习成绩。为了让学生对学习课程产生兴趣,家长和老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自发的对学习产生兴趣。

好奇心激励法: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尤其是在学生时期,好奇心更是旺盛,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的话,能够极大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激励法:人是需要鼓励的动物,当我们受到鼓励的时候会极大的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和继续下去的动力,学生更是需要鼓励,当他们受到肯定的时候,会极大的提高学习的动力,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吝啬你们鼓励话语,你们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目的激励法:俗话说的好,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如果学生连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很难会有坚持下去,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就会激发孩子“勇往直前”。

竞赛激励法: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竞争才会有动力,人都是攀比动物,有了比较会有进步,有了比较才会有动力,可以不时地举行一些竞赛,使得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情况,了解自己的差距,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为之奋斗。

奖品激励法:如果有了奖品的激励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小编一贯不主张进行奖励教育,这很容易养成学生的得失之心,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养成,当然如果执行得当的话还是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篇3

关键词:积极性;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国家的兴旺在教育,教育的成效在教师。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肩负着沉重的时代使命。学生是教育的主要接受者,学生能力的高低直接由教师决定。由于历史教学中年代多,知识量大,历史知识不易记忆。而教师也常常抱怨“学生上课听得有滋有味,而课后却将历史知识几乎忘记殆尽”的局面。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其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而以上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活动来完成。

在参与教学改革的一年中,我认为历史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

一、充分把握课堂的每一分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注重课堂题目的创设,这是引发学生对事件关注的切入口,显得极为重要。某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可以通过几个活动题目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在活动中一气呵成,毫无乏味之感。例如,在讲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中,新航路的开辟是该课的重点,我通过3个活动题来完成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活动一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和原因各是什么;活动二,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要带领大家进行一次以“了解新航路的开辟”为主题的旅游,你该如何介绍新航路开辟的概况以及经过的具体路线;活动三,谈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上三个个题目的设置,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题时宜采用竞赛法进行,因为高一高二的学生知识面很丰富,逻辑思维强,采用竞赛方式易激发他们思考、回答问题的欲望。

1、抢答法。上课伊始设置几道题以复习、检测上节课的知识。这时我较多采用抢答方式来完成,表现得语言精练、表情热情张扬,“同学们,下面有几道抢答题,来,看谁的手举得快,看谁回答的好,预备开始!”,此法用于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昏昏欲睡时特别奏效,且复习效果好。

2、小组竞赛法。各小组推选一人笔录回答,组员可相互补充。

3、男女生竞赛法。教师可运用些激励性的话语:“为男子汉鼓励加油”“女同胞们,巾帼不让须眉,加油”等,以活跃课堂气氛。

二、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索题及活动课

这是新教材较之旧教材新颖、实用的地方,对于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如高一上册第2课的活动与探究题:寻找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以及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体会其中展现的时代风貌”;必修三活动与探究题:办历史小画报“宋词内容广泛,选一首你喜欢的宋词,配上一幅山水式景物画,或几位同学合作为办一期介绍宋词的小画报”。以上这两道题颇受学生欢迎,正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历史,在画中了解历史,有助于学生保持对历史的爱好和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参与性。

三、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教学,教师始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用慈爱的眼神、鼓励性的言语去激励学生,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加油。特别是对学困生应付出更多的关爱,如,课堂上布置浅显易懂的问题请学困生回答,让学困生得到表扬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取得成绩的喜悦之情,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和照顾,明白他们不是“被遗忘的角落”。

四、教师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

在历史课堂教学这个教学大“舞台”上,历史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学生(演员)共演一出戏。教师的功夫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活跃、意境生情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语言是最普通的、最直接的、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重视语言的魅力,重视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历史教学中,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比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学生们了解了宝岛台湾竟被日本割走非常气愤。我就适时的给学生们饱含深情的读了闻一多先生写的《七子之歌》里有关台湾的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燃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学生们听了群情激昂,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牢记振兴,绝不让中华民族再受以前的屈辱。这样就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将感情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学生兴趣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则比较趋向一致。因为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和新颖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并在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的教学情境中接受大量的历史知识信息。比如我在讲“秦王扫六合”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欣赏了电视连续剧《秦始皇》的片头曲,那生动的画面,气势恢宏的曲子,很快就吸引住了学生,学生也很轻松地理解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4

孔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教育心理学也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不可分割地联系着, 愉快时感知敏锐, 记得牢固, 想象活泼。反之, 消极情绪则会压抑认识活动的开启。因此, 教学中, 首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 才能使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引人入胜。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做到展示学科本身的美, 给学生美的享受, 注重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地位;注重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 引趣动情, 使学生学得容易, 学得快活, 乐于学习。

我教《我的老师》时,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我提前两天着手准备课文材料。首先, 我整理、收集关于海伦和安妮的一些资料。然后, 我又把这些资料在电脑上一一打印出来, 以便让学生自己翻阅课文资料, 从而获得更深的体会。课文学完后, 我让每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读后感, 平时不太会写作文的学生, 这次的读后感却写得特别认真, 内容也很生动、感人。

二、发挥潜力、合作共进

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共同发展, 能实现全员参与课堂教学的目标, 这一教学方式特别有利于成绩中下等学生的迅速成长, 而当所有成绩中下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那么学生的潜能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在讲授《古诗文五首》时,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自己讲解, 告诉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 课前搜索有关材料, 明确分工, 课上讲解时有的负责朗读, 有的负责创作情景, 有的分析诗歌意境, 等等。为了让自己组的表现最优秀, 所以要强调合作、强调互助。组内成员的帮助使羞于朗诵的同学学会如何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 久而久之, 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会逐渐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 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既让学生发挥了潜力, 又学会了相互合作。

三、培养能力、点燃火花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研究和探索中主动去建构知识, 而且学生在构建知识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不管是预习、展示还是反馈, 贯穿其中的教学模式应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积极组织各种活动, 培养小组间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学会知识, 还能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往往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点燃其心智火花。

我上何其芳的现代诗《秋天》时, 在反复朗读全诗之后, 我要求学生整体感知一下, 我一一将这三方面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当我写完“少女思恋图”转过身时, 马上就有同学指出我写了错别字。我回头审视了一番, 遂在“恋”字上方写了个“念”字, 并在旁边加了一个大大的“?”, 并要求同学们按四人一组分开讨论。没想到讨论了后一个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 前一个问题也迎刃而解, 真得感谢课堂上的那一阵笑声!自课改以来, 我在苦苦思索:如何激发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今天这种轻松愉快而又效果特佳的气氛, 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吗?

四、树立信心、培强自豪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关键所在。一方面, 要充分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低起点, “小步走”, 不急于求成, 不断让学生在学习中尝到甜头, 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思维上的闪光点。另一方面, 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身尝试科学家发现规律及原理所经历的曲折过程, 引发学生的自豪感, 这样, 也就能鼓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我讲《岳阳楼记》, 我们搞竞赛看谁默写得快, 我刚说完“开始”, 大家全身心投入竞赛之中, 大部分人一分钟能默40多个字, 还有15名学生超过了50个字。竞赛, 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 使学生的思维有张有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创设氛围、诱发好奇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环境的不同, 氛围的差异, 对每一个学生而言, 其主动学习的程度也就不同。同样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 有的在学习, 有的去想学习以外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教师的教态和蔼, 声音洪亮, 语言优美, 乃至其穿着整洁、漂亮, 板书工整、合理等都能对创设氛围有很大帮助。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不断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就能在最佳学习氛围中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了。

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善于创造性的提问。我在教鲁迅的《故乡》这篇课文时,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 兴趣盎然, 还真提出了很多新的看法。如有的同学认为“他便对父亲说, 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句中后一个“他”好像用得欠妥, 因为文中其余地方的“他”都指闰土, 而只有这两个“他”指闰土的父亲, 人称不统一。通过质疑, 极大地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5

如何使学生“专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何克服浮躁情绪,坐得住,钻得进;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精神,一种向上的激情,一种释放不竭的生机和活力;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上顽强拼搏,干劲冲天,活力无限;如何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地、发自肺腑地“我要学”,这是我们必须探索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关键是教师,主阵地是课堂。学生大多时间是学习,首先每位教师必须切实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艺术,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智慧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适应时代要求,必须更新课堂教学观念。作为重中之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师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教学陋习,课上必须要有有价值的提问,有启发,有诱导,有学生的思维参与。

3、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业务上,必须认真钻研,做到知识渊博,功底扎实。要谦虚,要创新,争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与时俱进,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教师。

4、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充满朝气、生动活泼的青少年。他们有主观能动性,他们是成长中的人,发展中的人,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对所有学生充满爱心,要给

学生以尊严,才能做好教育工作。要带着感情去做学生思想工作,树立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尊重意识。尊重是双向的,播种尊重才能收获尊重,多一些民主对话,多一些换位思考。要坚定每位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每位学生都是可以进步的教育理念。

5、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做学生思想工作应以表扬为主。大声表扬,悄悄批评(也因人而易)。勤开导,多鼓励。用“表扬”“肯定”来激活学生的上进心,一定不去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情。教师工作不仅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

6、要叫的上学生的名字拉进与学生的距离,要经常找学生谈心,对学生了如指掌。教师要善于把握每一个教育良机,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肯定自我,塑造自我,超越自我。

7、不能一上课就批评学生,否则学生这一节课也听不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问题尽量要化解在课下,要尽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思考带进课堂。

8、要多关注学困生、退步生,找原因,找办法,多鼓励,多引导。学生是有差异的,学习过程不是齐步走,学生即使退步了,我们的责任是让他有信心再进步。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点进步也要及时肯定,抓住机会进行指导。要用积极态度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暂时的挫折,帮助他们以良好的平稳心态对待学习。

9、用多重标准来衡量学生,有的学生“本一”是目标,也有的学生“本二”、“本三”是目标。对于一些学生进入“本三”也是成功。要求老师们要摸清每位学生的底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帮助每位学生成功是教师最大的成功!

10、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复习?如何做作业?如何改错等等。习惯是一个人健康人生的基础,成功是一种习惯!

11、教师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更要善于反思和研究教学。不高明的老师累学生,高明的老师累自己。提倡写教后感,要坚决克服课堂上的浪费现象。同时要帮助学生查找学习中的浪费现象,不做无用功。向课堂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要质量,要效益!

12、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要多想办法,越是差科,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学习上有了进步,兴趣也就会越来越大。

13、亲其师,信其道。往往是喜欢某科任老师,就会喜欢这

一学科。所以要求老师们要增强自身修养和个人魅力,做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上课要讲究艺术。多用幽默的话语来启迪学生的智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悟性。

14、每节课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就是30分钟,时间长了就有可能“走神”,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必须吃透教材,大胆取舍,有讲有练才行。老师讲必须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创设合乎情境又有启发性的问题,将主干知识在学习精力旺盛的20-30分钟内完成。千万不可面面俱到,在课堂设置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眼、耳、嘴并用。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不要做,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教师就不要多讲。要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精力集中,不烦躁,不疲劳。兴趣浓厚,坐得住,学得进,才会有大的进步。

15、目标的分段实施法。每半学期、每月、每周或每次大型考试,都要制订小目标,只要实现了阶段性小目标,就是把握住了现在,就是为实现将来的大目标铺平了路。要求教师,每实现一个小目标,都要组织同学们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为实现下一个目标做好准备。

16、课堂“三提倡”: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和提问。三不准:每节课老师讲授一般不超过30分钟,不准照本宣科,不准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要倡导变

“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

17、除了关注优秀生和差生以外,也要特别关注“中等生”,实际上不大引人关注的中等生是班级的大群体,对他们的忽视,极易让他们感到老师们已忘了他们,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差生,事实上,中等生也最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理解。要多提问,多鼓励,多指导,多谈心。平静的湖水只有有风,才会出现美丽的涟漪。只要关注他们一下,他很可能会成为优等生。他们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老师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想着中等生,要有意识地让中等生发挥出主体作用。

18、老师上课时脑中不能只有教案,只有知识系统,只是按着自己的思路去说,而眼中更应该有学生。当发现注意力不集中时,就要有意地停顿,用不同的方式去提醒。讲课必须讲究艺术,有重点,有波澜,有高潮,一定不能“一言堂”,要让学生动起来,不能让他们坐享其成,要让他们去“想”,去“悟”,去“探索”。课堂上一个“勤奋”的老师,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就会带出一批“懈怠”学生。因为老师的包办代替了好多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实属费力不讨好!

19、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变变方式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会使学生记忆深刻,学习主动性增强。

20、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提问面向大多数,不能只提几名熟悉的学习好的同学。而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是被老师遗忘的角落。提问或讲课时眼睛要与学生对视,这样会给学生很大的动力,大部分学生会认为这样的目光充满了关爱和鼓励,同时还会让他们觉得下一个问题可能会问到自己,从而能够紧跟教学节拍,积极思考。要叫的上学生的名字,不要顺着一趟提问,这样其他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会减弱。只有叫的上学生名字,学生才会有亲近感,不要用手指“你”来答。所以我们要提出:备课时想学生,上课时看学生,考试后研究学生。

21、不允许“拖堂”和“提前上课”。经统计,百分之百的学生反映,拖堂时听课的效果极差,对拖堂的老师没有好印象。上完一节课,学生普遍感觉已经很累了,想出去放松一下或闭目养神,没有这短暂的放松,不会上好下一节。学校要求教师一定要把课间还给学生,坚决制止“早上”和“拖堂”现象。

22、作业必须要精选,分层次。只有分层次才是真正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要给学生留做作业的时间,思考的时间、查漏补缺的时间和归纳总结的时间。坚决反对抄袭作业,老师们要扪心自问,学生抄袭作业全是学生的责任吗?我们做为教师要负什么责任?为什么你留的作业学生完不成,去抄袭?

23、用评语方式批改作业,多用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发现闪

光点要及时肯定。这样有利于指导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在被尊重,被表扬,被认可方面有强烈的需求。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如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用评语方式进行方法指导,提出要求,指明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正确的方法。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也可用类似的办法。往往老师的一句话学生会记一辈子,会受益终生。所以老师们要注重各种方式,如写便条、送喜报、连心卡等,只要有机会就不放弃教育,不放弃引导,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24、改错本、备忘录、周志本、归纳本教师要经常提醒,经常检查。

25、每次考试后,老师都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搞好总结和反思,正确认识自我,找准位置,明确努力方向。

26、出尖子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要多给尖子生自主时间,老师要多诱导,多启迪,多给他们搭建自主学习,自我腾飞的平台。

27、提倡问题式教学。一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学生可能会在那些地方出现问题,出现思维障碍后教师怎样引导,引导学生会分析,学会思维,掌握方法,得出正确结论,这就是教学艺术。埋怨学生不动脑,不思考,不勇于回答问题,其实很大责任在教师,因为他习惯了你得的满堂灌,你没有给他创设思

考和勇于回答问题的空间气氛。要做到学生不是带着等待的头脑进教室,而是带着思考的头脑进课堂,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师自己。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6

当学生获得一定知识,有根据已有知识探求未知领域的好奇心、进取心时,学习的积极性高。这样老师、家长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去探索神奇的未知领域,培养好奇心、进取心。如学生会解二元二次方程,能否尝试去解三元二次方程。

当学生取得好成绩受到表彰奖励有了荣誉和自信时,学习的积极性高。这样,当学生竞赛获奖,被评为“三好”、优秀干部时,就要及时鼓励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学生也有提高自身价值的内心意愿。

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学习的积极性高。兴趣有自然养成与培养的兴趣。学生的学科成绩差距,往往与兴趣有关。老师、家长要观察学生的自然兴趣,有意培养对不感兴趣课程的兴趣。如讲相关学科的历史、趣事,讲相关知识的妙用及其与自身的联系等。

当受到榜样的力量鼓舞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爱“追星”,有自己的榜样。我们要树立一些先进人物(最好在身边或不远的地方)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些榜样勤学的事迹和换来的成功,会化作一股无形的精神动力鼓舞学生的学习,对照榜样,催人奋进。

当学习成为完成某一重要事情的必要条件时,学习的积极性高。我省会宁县山大沟深,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那儿的学生去大城市,会被“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吸引。这样,更好地建设家乡——就必须学好,争取考上大学会成为一种学习动力。要让学生明白升学、就业、考公务员、参军、招工等一系列大事都必须学习好。

当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有用,能解决自己所碰到的问题时,学习的积极性高。如学生学习了电路的知识,刚好回家去修好了自己家中家电的小问题,这就会激励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学好知识。所以,我们要提倡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分析时政,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知识真有用。

当老师的教学富有感染力、吸引力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所以,我们的老师要讲得准、讲得巧、讲得趣,以吸引学生学习。

当学生忧国忧民,产生用所学知识、技术报国富民兴家乡的雄心壮志时,学习积极性高。所以要让学生通过书本、电视、走访等了解国情民生,了解更多的人们所思所忧所愿,激发学习的动力。

当学生不学习会受到适度“惩罚”时,学习积极性高。对不愿学习,不爱学习的学生给予适度的惩罚,如写检查罚搞卫生等,学生会因为不受罚而去努力学习,这种迫不得已的方法会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当承诺取得进步或好成绩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时,学习的积极性高,这种市场积极条件下企业普遍采用的符合价值规律的做法,可以借鉴引入到学生学习领域,对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 篇7

一、要拉近和学生的关系, 培养师生情

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比家长更高的地位, 很多学生在碰到老师时都露出紧张或想逃走的想法, 给人一种近而远之的感觉。正如古人所说“亲其师, 信其道”, 我们要想让学生喜欢听教师的课, 就要放下那种“他们只是孩子, 不能给他们好脸色, 凡事自己决断, 唯我独尊, 整天拉着脸有好, 心没好脸, 不能把心放平和学生做平等交流”我们要让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最好的朋友, 知己。学生在遇到事情时先想到和老师沟通, 而不是先想到家长或同学, 建立师生平等, 融洽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 这样学生们才喜欢上我们的课, 才能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实现和谐氛围下的“教”与“学”。

二、增强教师素质, 丰富教师知识, 促进学生学习

教师自身知识量储备的多少, 教学态度的和蔼可亲, 知识面的宽广, 激情的语言, 整洁的板书, 都会在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要克服自己的缺点, 有的教师觉得板书不太重要, 随便写一下让学生明白所讲内容即可, 甚至在写一些文字时简单化, 字不写完整, 而是用偏旁代替剩余部分, 还告知学生不要学自己。这会造成学生在私底下模仿你的行为, 有的在高考作文里都出现这种错误, 可见教师的某些小细节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所以我们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学习, 把自己生活或课堂上的小细节错误改正, 努力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只要我们坚持, 就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上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1. 学生课堂前的准备

学生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预习, 即“提前预习”一般在每天下午放学后预习第二天的新课程, 把难点、不理解的地方标注, 学生只有储备充分了, 在课堂上才有发言的资本和底气。只有提前预习才能使学生主动掌握课程进度和内容。

2. 教师课堂前准备

上课前教师要做许多准备工作, 既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能力提前做好课堂安排, 还要把握好教材的难点, 结合自身的实践案例来诠释重点, 用多媒体教学来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多层次理解作者的用意。通过多年教学经验, 总结一下几点教师课堂前准备:

( 1) 教学方法要新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及课堂气氛和学生活跃程度。好的教学方法或教育模式不是在书本知识里能学到的, 教师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经验积累, 和其他优秀青年教师互动教学来吸取好的教学方式, 只有用心去实践、总结、反复探索才能获得。

( 2) 重视不同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 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分类管理, 要把课堂时间很好的划分出来, 把讲课内容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分别描述, 兼顾差生, 又不能让学习好的同学吃不饱。所以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是一个非常有趣, 也非常难得事情。但只要用心去做, 肯定会让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

( 3) 不断学习新知识通过函授等方法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掌握现代化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投影仪和计算机房, 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设备在教学中怎样应用, 使平时教学和现代多媒体相结合, 如在教学中, 将课本内容和历史电视剧相结合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 必将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获得极大的提高。

三、通过课堂的情境创建,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无论是好的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 都离不开课堂情境的创建。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 应通过课堂教学内容, 增设几个创意情境, 该创意情境最好结合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如韩剧、热播的综艺节目等, 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其中的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对知识、技能的渴望。

四、对学生要多鼓励, 评价和奖励方式要多样化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语文有了兴趣, 对文章有了深入认识, 对自己有了信心, 这是家长和教师对他及时准确的评价的结果。任何人无论是公司职员还是其他岗位上的职工, 都希望得到上司的赏识和积极的评价, 学生也一样, 因此我们教师要从不同层面去发现学生的优点, 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那些发言的学生, 用和蔼的语言对等的态度给予他们融洽的课堂气氛。

“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一句非常简单有哲理的话, 在课堂上敢于发言的学生尤其是差生, 我们更要鼓励, 对那些不敢发言怕出错的学生, 要鼓励他们努力尝试, 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课堂教学授课模式及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 教师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几个方面的阐述提供了几个宝贵意见。

关键词: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改

参考文献

[1]马英辉.唤醒课堂生命力——浅谈“少教多学”教育改革的启示.课程教育研究, 2012, (27) :26.

[2]丁杭缨.对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几点思考.教学月刊 (小学版) , 2008, (6) :126.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 许多语文老师往往重视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重视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往往会把学生的情感和陶冶情操忽视。在教育的基础上, 老师也应该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让更多的学生能有自己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下面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应抓住几个重要的环节。

一、创造情感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

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让学生能够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 课堂的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观, 要热爱每一位学生, 并相信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开拓。教师每天应该用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来面对每一位学生, 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 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的情感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 因此,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这样一种情感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 没有动力就没有信心, 没有信心就不可能学好, 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一些新课的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找答案、问问题等方法, 激起学生的思维能力, 诱导他们认真仔细地思考。

二、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

创新思维是思维智力品质之一, 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联系, 互相影响, 互相作用的过程,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充分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发展空间,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发。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动脑筋, 帮助学生独立思考, 通过一些启发教导, 使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创造探索解决问题。

1、在课堂上, 也要培养学生一种读的情感, 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 每个学校一般都会有晨读, 早晨的记忆力是一天里最好的时段, 所以晨读是事半功倍的。晨读是一个增长知识、探索知识奥秘的大好时光, 让学生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晨读, 并且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语文课要以读为本, 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培养语感, 让学生选择自己读的方式, 这样往往可以更好的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讲讲, 教师应尽量让一些学生尝试自己独立思维讲解的能力, 让学生到舞台上讲给大家听听, 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共同学习, 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充分相信学生, 给他们更多讲解的机会, 真正使学生动起来,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的教学, 激发学习的兴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很多学校都会设立一个多媒体的教室, 多媒体的教学在课堂运用中越来越广泛, 它是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特点, 以及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 并使之相互作用, 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 把学习当成是一种快乐!“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三、实施情感教学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情感教育密不可分。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情感教育正是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 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 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成为真正具有“高素质、创造力”的人。

情感教育是愉快教育的前提, 是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 激发学生的情绪, 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 从而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使语文教学在亲切、愉悦中进行, 当教学具有这种氛围时, 学生的思维就进入了一个十分活跃的状态。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自由而充分地发挥时, 创新意识, 迎新思维才有可能发生。

四、结论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篇9

一、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是一种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一般认为,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感到学习的内在需要。学生学习内在需要的外在表现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只要具有学习的兴趣, 对他来说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愉悦, 越学越想学。相反, 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内在的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 学生只要具备这种责任感, 学生就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 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反之则不然。

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1.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初中地理是一门“非中考学科”, 学校不重视, 老师不认真教它, 学生不认真学。人们一提到“初中地理教学”, 往往就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满堂灌”, 一提到“考试”, 往往就片面地认为“就那么回事”, 忽视了地理学科的自然性和人文性, 忽视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 对高中地理教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初中地理学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协调体。

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去完成。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 而学法指导的结果, 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树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念。

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而这些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必须了解学生, 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 使教师的“教”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强调教法服务于学法, 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 相反, 它要求教师用“教”的艺术去促进学生“学”的艺术, 这是教师主导作用最有力的体现。

三、地理教学中几种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

1. 类比法。

地理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密切的联系。如天气与气候, 火山、地震与海啸, 长江和黄河的治理,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等。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时, 注意分组、结对, 并且进行归类对比, 就容易搞清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2. 阅读自学的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练习, 都要求学生要进行阅读自学。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 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 找出难点, 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知识归纳法。

地理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 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如八年级教材地理下册中, 以我国分区地理为主, 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之后, 应及时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 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 构制知识网络, 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 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增强学习效果。

4. 科学记忆法。

地理概念和用语 (术语) 等分不清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方法之一是采取“先强记后巩固”的记忆方法。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因此, 学生在记忆时, 应该先把知识点强记清楚, 课后有时间的时候再把内容多读几遍, 这样就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方法之二是编制记忆口诀。如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用“青川陇, 宁内蒙, 晋陕河南和山东”, 学生容易记住, 并且长时不忘。

四、善用现代的电化教学, 提高教学的效率

现代教学中的电化教学, 主要体现在投影、录音、教学录像、幻灯、多媒体的使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一节课中,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使同学对知识的接受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讲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时, 用南亚季风路径图, 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同学, 难于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内容, 空口讲, 同学肯定是听“天书”。教学中我自制复合式投影片, A图为南亚轮廓图, B图为七月南亚季风路径图, 图中有七月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讲七月风的路径时用A、B图, C图为一月南亚热带季风路径图, 图中有一月时气压带和风带在南亚的位置, 海陆的气压状况内容, 讲一月风的路径时用A、C图, 这样使气候这一难点迎刃而解。

如何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篇10

片段一

师出示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 客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 货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 3小时后两车相遇。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生读题, 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师指一名学生板演, 其余学生尝试练习, 师巡查指导。

答: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

生1板演完后回到自己座位上坐下。

这时, 师又指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生2上黑板后将生1的板演全部擦掉, 然后写上自己的板演。

答: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

师生一起评议。

师指名生3说说生2的解题方法。

生3:40×3是客车3小时行驶的总路程, 50×3是货车3小时行驶的总路程, 40×3+50×3就是客车3小时行驶的总路程和货车3小时行驶的总路程的和, 也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

师:请同学观察算式:40×3+50×3, 还可以怎么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乘法分配律得出:40×3+50×3= (40+50) ×3。

师:40表示客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 50表示货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 那么谁能说说40+50表示什么?

生:40+50表示客车和货车每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师:那么 (40+50) ×3呢?

生: (40+50) ×3表示客车和货车3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师:也就是……

生:也就是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师:对, 40+50表示客车和货车1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也就是客车和货车速度之和, (40+50) ×3就是把客车和货车速度的和乘相遇时的时间得出总路程。

师:在解答这类问题时, 有40×3+50×3和 (40+50) ×3这两种方法,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生各抒己见, 大多认为 (40+50) ×3更简便一些。

师:出示巩固练习题。

片段二

师在出示问题后, 同样指名一生板演, 其余学生尝试练习。师巡查指导。

答: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

生1板演结束后, 师让生1充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策略。

生1:40表示客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 50表示货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 40+50表示客车和货车每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也就是两车速度的和, (40+50) ×3就是客车和货车3小时一共行驶的路, 也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

师:大家听懂这位同学的解题方法了吗?他是用两车速度的和乘相遇时的时间得出总路程, 你们认为正确吗? (由于生1同学讲得清晰、详细, 同学们都表示赞同。)

这时, 教师接着问:谁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请上来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答: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

生2:40×3表示客车3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50×3表示货车3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40×3+50×3就是客车和货车都行3小时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也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

师:对, 比较这两个算式 (生1和生2的板演) , 你发现了什么?

生3:40×3+50×3利用乘法分配律就得出 (40+50) ×3, 算理是相通的。

师:对,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生3:我更喜欢生1的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简便些。 (其他大多数同学都认同)

师:出示巩固练习题。

以上两个片段引起的思考: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突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基本特点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片段一中, 生1的板演出乎老师的预设, 因而通过生2的调整 (将生1的板演擦掉, 我认为是老师的有意安排) 将课堂教学的轨迹重新纳入自己的设计, 让学生在自己的一问一答 (表面看起来是启发式) 中来完成对知识的传输, 这样的启发式不仅将知识割裂, 显得支离破碎, 而且学生实质上仍然是被动接受, 学生的思维受老师的控制。片段二中, 教师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身份,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主动中发展, 在合作中交流, 在探究中创新, 通过这种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 让课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二、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式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片段一中, 学生对相遇问题知识的建构是被动的,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发现和被创造。片段二中, 教师让学生自己解释解题策略, 是一种主动发现和创造, 而这种发现和创造, 又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上的, 更加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从而为学好数学提供源动力。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其理, 而不是传授知识。

三、如何看待动态生成

新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 课程设计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 提倡将“静态的被动式学习”更多地转向“动态的主动探究式学习”。片段一中, 生1为本节课的成功提供了很好的生成资源, 可惜未被教师慧眼识中, 反而在教师的授意下将其无情抹杀, 这既反映了新的教学理念还远未被教师所理解和运用, 也反映了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课堂教学机智尚欠火候 (同时也不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片段二中, 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动态生成的有利条件, 适时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解题策略, 这样就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能力, 信任学生, 支持学生的主动参与,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创造性探索活动, 使“学得的知识”获得“生成和生长”。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篇11

关键词:数学;积极性;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135-01

引言

教学过程是否符合认识规律,对学生的教学成果有直接的影響。学生学知识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的过程,教师教学时采用由具体到抽象、有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才能做到水到渠成。以下是调动积极性的几种做法:

一 善于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协调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问能够得到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恰当的提问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灵机一动,随手拈来,而是在备课时,根据教材重、难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而精心设计出来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才能启发在关键处。在进行提问时,教师的语言必须简明、准确,不能使学生摸不着边,无从回答。提出的问题,能够起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这样,使学生每获取一点知识都得经过自己的脑力劳动,从而在脑海中形成牢固的概念。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也逐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 把数学知识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小学生知识领域比较狭窄,生活经验也不丰富,对一些理论性的问题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如果能把数学中的大道理和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情联系起来,对理解问题有明显的启发作用。如在讲反比例的意义时,以学生的家庭住址与学校的距离为例,可以说明距离不变,行走的速度和需要的时间成反比例关系。这样结合学生的实际距离,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是整个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三 善于对知识分析对比

科学的分析对比是数学教学的好方法,它有助于学生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事物之间的本质与特点,从而掌握事物的规律。这对于区分数学中容易混淆的概念及法则是非常有利的。如在“求比值与化简比”中,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区别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形成概念,这要比教师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好得多

四 有计划的组织讨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不需要教师分析讲解,只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一步步的探索,边操作、边观察、比较、讨论、总结,把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了起来。

有时课堂上出现突发问题或学生中出现了认识上的分歧,如果这个争论是有价值的,教师不必忙于下结论,也可以在这时发动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逐渐学会有根据的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五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老师。学生的积极性要有老师来调动,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要让学生知道今天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比如学习百分数有什么用,学生不清楚。如果我们把报上经常出现的百分数念给学生听,并指出:不学百分数就不明白我所讲的是什么意思,就不了解当前的大好形势。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作业、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师要经常留心收集报刊杂志上的数字或收集其他一些可以编题的数据,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同学们算一算,他们是十分感兴趣的。

浅析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12

一、鼓励式教育

曾经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把学生按智商分为三组:高智商组、普通智商组、智商较低组。然后再把每一小组分为两个小组:第一小组采用表扬式的教育方法, 第二组采用批评式的教育方法。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发现:高智商这一组都有进步, 但几乎没有什么差距, 而普通组和较低的这两组受表扬的明显进步得多, 而受批评的几乎没有进步, 甚至退步了。一般来说, 高智商和低智商的人都比较少, 而绝大多数是普通人, 都需要别人的鼓励。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但是对普通个体的教育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恰当的态度。特别是九十年代后的学生, 敏感、孤傲, 更渴望别人的关注、赞扬和鼓励。因此对他们采用鼓励式的教育方法, 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班曾经有个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 对周围的事情非常淡默。我经过了解知道, 他来自于一个单亲家庭, 母亲对他非常严厉, 对他的学习要求尤其高。很多时候他达不到母亲的要求, 就去撒谎, 谎言揭穿之后是更严厉的责罚。因此, 他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同时, 我也了解到他的思维很活跃, 也有较强的集体观念。于是, 我就采用出其不意的方式在课堂上宣布让他做班长, 然后马上问他:“对自己有信心吗?”他毫不犹豫地说:“没信心。”我马上非常肯定对说:“我相信你, 你肯定行, 你有这个能力。”

这件事情之后, 我明显感觉到他有了很大的变化, 青春的活力重新在他身上焕发出来。他开始自觉主动地学习, 而且开始关心周围的同学, 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班级的工作之中。虽然有时在处理事情时有欠缺, 但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他一个月的任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 再加上教师、同学们对他发自内心的关注, 他终于摆脱了一贯沉闷的情绪, 成为一个活泼开朗、自信、有进取心的朝气蓬勃的学生, 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二、感动式教育

九十年代后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受到的关注很多, 他们觉得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当的, 他理所当然地要受到别人的宠爱、关注, 他们似乎忘记了“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但是他们也很孤独, 缺少与父母、与同龄人的有效沟通。一次真诚的沟通会让他们感动, 会带来他们的好感, 会带来他们的信任。因此, 对学生的教育, 不要一味地感叹, 一味地指责, 要感动他们。

山东的一位家长教育孩子很有办法。他的儿子在读高中, 他每天中午给儿子送饭, 同时带上《体坛周报》等报纸。他说:“我知道孩子喜欢足球, 所以就买报纸让他了解有关信息, 不然他就会东打听西打听, 反而影响了学习。”他还有意识地跟孩子聊足球, 可谓“润物细无声, 父情潜入心”。这样孩子真切体会到父亲对他的关爱, 觉得父亲很理解他, 十分感动, 就努力地学习, 报答父母。

我们教育学生也要像这位家长一样感动学生。感动学生的方式很多。在学生碰见难题, 不知如何解决时, 我们适时适度的关心, 会让他们感动;在学生生病, 孤独想家时, 我们关心他们, 会让他们感动;读到感人的文章时, 我们带有感情地读给他们听, 与他们共享, 会感动他们;发现他们哪怕是很小的进步, 我们及时表扬和鼓励, 会让他们感动。多次的感动, 多次的心灵碰撞, 会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激情, 挖掘他们的潜力, 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三、细节式教育

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思想面貌, 而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也逐渐地影响着他的心态, 他的生活观念。一个脏话连篇的学生, 不会懂得文明举止的重要性, 不会体会文明举止所带来的心情舒畅和人格的升华;一个刚愎自用的学生, 不会真正懂得尊敬别人, 不会真正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 不会看到别人存在的价值, 不会体会到协作中取胜的喜悦;一个生活奢侈的学生, 不会懂得生活的艰辛, 不会真正理解辛勤劳动的意义。看似微不足道的一言一行, 却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 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 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 教学就是养成学生求知的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细节教育可使学生意识到礼貌、尊敬、关心、节俭等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能力, 使其在反省中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次吃午饭时, 我碰见一个学生要将多半盆的米饭倒掉, 忙上前阻止。学生觉得很不解, 一碗并不好吃的米饭倒掉有什么了不起的。面对这种情况, 我明白学生并没有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和紧缺性。恰好前几天我看了一组关于尼日尔难民的图片, 其中一幅是一个刚一岁的小孩放在他妈妈嘴上的小手, 本应滑嫩柔软的小手看起来却像六、七十岁老人的手, 看起来让人心疼。于是, 我拿出图片让学生观看, 并告诉她世界上每五秒钟就有一个儿童死于饥饿。然后, 我再讲贫困山区的孩子, 父母的辛苦, 让其明白粮食的重要性和来之不易。

这些让她听得热泪涟涟。从此以后, 她悄悄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爱惜粮食, 把节省的钱捐给贫困儿童。没想到一个月后, 她竟然节省了三百块钱, 通过教育局捐给了本地的一个失去父母的小女孩。小女孩接过钱时, 非常感激, 一再地说:“谢谢姐姐、谢谢姐姐。”看着缓缓离去的孤凉的背影, 我的学生又一次流泪了。她说:“我不知道还有这么不幸的孩子。看着小妹妹无助的眼神, 单薄的身材, 我很难过。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更好地帮助他们。”

自此以后, 这个学生不但很节俭, 学习也比以前刻苦了许多, 并且懂得了孝敬父母。她说父母挣钱很辛苦, 她要珍惜父母的劳动, 让父母的付出得到真诚的回报。

上一篇:防水工程施工技术下一篇:分析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