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共12篇)
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篇1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出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课程目标。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学生能否主动学习的关键所在。而小学生积极情感表现的方式与其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成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自信心, 培养学生勤思好学、乐于合作等积极的学习情感,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内需, 使学生想学
每个学生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 需要老师精心呵护和有效激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 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以致想学、爱学。
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 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教学时,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 广泛收集各种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资源, 根据教学内容, 及时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布置学习任务,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享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搭建体验成功平台, 使学生乐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低年级学生好动, 爱玩, 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善于在“玩”和“学”中搭建平台, 让学生体验学习, 使之乐学。
教学《10的分与合》, 我是这样设计的:
1.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学生已有了6、7、8、9的分和合的学习基础, 学习10的分与合时采用了同桌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 通过游戏“抛花片”探索10的分与合。有花的为正面, 没有花的为反面, 一人抛, 另一人记录抛出了几个正面和反面。老师讲清要求后, 提出:“请小朋友们抛一抛, 记一记, 你能得出几种分法?比一比, 哪组分法多, 速度快?”学生动手操作后, 纷纷举手急于表达, 老师一一给予肯定。此时, 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怎样有序地整理答案?这虽然是一句话的事, 但是从动手到动脑, 从直观到抽象, 从感性到理性, 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 学生不仅掌握了多种分法, 而且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2.开展游戏, 巩固新知
数的分与合是加减运算的雏形, 是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探索新知后, 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帮助学生记忆, 巩固。这一环节老师可以开展拍手、碰球、“找朋友”, 互举数字“宝宝”等游戏形式, 通过边对口令, 边打手势, 让师生互动, 生生互对, 人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创造自主探索机会, 使学生会学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 教师首先要利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有无穷的奥妙, 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 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其次要遵循知识建构的规律, 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充分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 并对教材巧妙加以整合, 让学生的思维在运用中得到提升, 在探索中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与久远, 初步对学生进行辩证思想的教育和数学科学文化的熏陶;第三, 要能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每个学生心灵深处存在的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 使学生有一股内在的动力, 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使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不断满足中增强学习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 享受获得的欢乐, 教师对学生暗含期待, 学生在感情上就会受到鼓舞。
我校有一位老师在教四年级《用计算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环节】谈话激趣引入
这节课要进行计算比赛, 可以选择笔算、口算和用计算器计算等方法。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第二环节】认识计算器
出示计算器, 学生观察后尝试演示。 (1) .看一看计算器的外形; (2) .找一找计算器的显示器和键盘; (3) .认识功能键。开机要按哪个键?关机要按哪个键?键盘上的字母C有什么作用?“on/off”是什么意思?“CE”的作用是什么?计算器上你还看到了什么? (4) .尝试使用。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学习使用计算器
分层分组进行计算比赛,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答案写在作业纸上。
第一组题:765+469= 589×76= 41600÷128=
虽然使用计算器计算, 但仍然会有错误。要想计算正确, 输入数据一定要正确。介绍在输入“41600”的“00”时可使用快捷键。
第二组题:3028-2965= 100÷5= 估算:36×99≈
计算时, 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第三组题:147×81×99×0= 816÷68×27=40000-165×182=
依次交流计算结果:
第1题可直接口算, 因为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第2题直接根据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数字、运算符号。
第3题不能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数字、运算符号, 因为要先乘后减。
讲述:当计算器没有识别运算顺序的功能时, 我们就要按照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算, 计算时一定要记住中间数。
【第四环节】用计算器计算探究规律
1. 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 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142857×1= 142857×2= 142857×6=
通过观察, 我们发现:142857乘以不同的数, 积还是1、4、2、8、5、7这几个数字组成, 只不过它们排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 计算:11111111×11111111=
学生计算时发现屏幕显示不了完整结果。这时老师以期待的眼神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接着问:能不能从下面的计算中获得答案呢?
1×1= 11×11= 111×111= ……
同桌讨论,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最后欣赏这道数字“金字塔”的神奇和美丽。
【第五环节】史料简介, 了解数学文化, 感受数学的人文魅力。
1. 课件播放计算工具发展史。
看数据资料,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第六环节】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使用计算器, 还能运用它去探索奇妙的数学规律, 只要同学们勇于探索、勤于思考, 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从上面的案例不难看出,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本身枯燥无味, 但由于教师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 通过层层递进的分组比赛, 趣味题探究, 数学文化欣赏等教学手段, 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 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综上所述, 教师只有用自己的一颗真心去感染学生, 用自己的智慧去发掘数学的魅力, 诱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情感共鸣,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才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篇2
延安无锡枣园中学王彩虹
教学过程的效益,取决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则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但是近几年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却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因此,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论对学校教育还是对学生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上一学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绪进行的观察和调查,发现每班能够主动学习的学生平均不超过5人。60%左右的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出一般甚至消极;30%的学生学习情绪表现出消极甚至厌烦,通过对上述调查的综合分析,我们学校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十分消极。
那么,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在哪里呢?
(一)学生自身原因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以及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巨大的升学压力,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很明确,学习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较差,认知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其学习效率低下
2、不良学习惯的影响
有的学生从小养成多种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对以后的继续学习造成较大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3、学生知识基础薄弱
有些学生由于以前知识基础差,知识技能的训练不够,这些学生长期
缺少成功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造成整个学习生活的失败。一听学习就头痛,更不要说主动学习了。
4、意志力薄弱
有些同学由于意志力薄弱,平时管不住自己,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习课上有小动作,不能主动学习。专家研究表明,情商比智商在人成才的道路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二)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环境
1、有的家长由于长期在外忙碌,对学生采取放任态度,不管或没有时间管,导致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
2、有些家长采取粗暴、蛮不讲理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子女的不理解和专制的作风,不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都将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扭曲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有些家长由于文化程度低,对学生的期望值不高,影响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
还有,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侵染或毒害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游离于学习之外,从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教育方法的影响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现在又取消了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检测,加之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少吸此力,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新的东西没有用好,旧的东西又丢失了,另外有些教师的课堂评价单
一、笼统,不客观。展示仅限于好的学生,造成“你好,我好、大家好。轰轰烈烈一节课。”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
(一)、讲
1、教师应利用周会等,不断向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长期下来,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会有一定的帮助。
2、发掘教材内容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的教育。教材中有很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因素,教师要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调
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民主、探究、奋进、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
①、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活泼地投入教学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强化和促进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全过程都应力求创设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
②、教师应善于恰当地把握教师与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有效课堂交往的技巧,创设交往合作的氛围,教师在与学生兼容并存,融为一体的前提下,应突出学生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交往的需要。其次,教师还应创造一个浓烈的竞争氛围,因为敢于竞争,善于探索,将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学生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精神的一种表现。所以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用正当的手段参与竞争,课堂中有一股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为学生的敢于竞争鼓掌喝彩。在课堂中创设这样的氛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感染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它是全面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③、对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应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自己对学生、对所任学科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喜欢;用积极饱满的情绪
感染学生,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说话的语调亲切、热情,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3、运用激励机制
激励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语言激励
在四步导学的课堂上,教师在学生的展示时,要适时给予客观的、中肯的评价,教师这种激励性的语言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目标激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大到人生理想的追求,小到某一具体行为的实现,在学习上也一样。目标一经确定,学生往往就把它作为行为方向和行为尺度的舵,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宜,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目标,用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榜样激励
榜样是无声的教育。树立先进的榜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而榜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用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来激励学生,也可以用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刻苦学习的事例来鼓励学生,更可以用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无数感人的故事来教育和激励学生。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因势利导,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这样就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教学激励不仅要有恰当的内容,而且还要有灵活地表达。激励可以是正面的激励,也可以是十分得体的反面激励。可以这么说,抓住时机、采用恰当的形式、从关心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得体的激励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
怎样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呢?
①、不断创新,培养情趣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点,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总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并针对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还可以运用表演形式、竞答比赛形式、游戏形式以及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②、体验成功,享受乐趣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探究活动中经过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好奇心发展为兴趣的过渡环节,也是兴趣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内部基础。因此,激发并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发展学生兴趣的核心。我们要充分利用四步导学教学法中为学生提供的展示、合作的平台,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在合作、展示中思维积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客观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三)、管
学生学习不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造成的,新课改中提倡对学生的激励,但并不意味着就放松对学生的管理。我们在四步导学中应该做到:
1、2、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不致于掉队。加强课堂检测
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及展示环节的检测功能,通过组长检查,或丰富多彩的展示(如教师指定展示,或小组之间互相指定展示等)充分发挥其检测功能。没有任何压力的课很难保证学生的知识全面掌握。
3、合理布置课外作业
我们四步导学教学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但不等于说一点作业也不用留,要防止学生自习课上由于没事可干而虚度。另外拓展延伸部分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 篇3
一、新课改下对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
1、灌输式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用填鸭式机械地灌输知识的方法,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缺乏学习动机和目标,容易引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听课不积极投入,把课业当成负担。
2、程序式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基本都是按照原有既定程序实施教学,缺乏教法和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学生对地理知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浮于表面。对书本和教师盲目遵从,不敢大胆置疑,缺乏创造性思维,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封闭式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把学生的身心禁锢在教室里,禁锢在地理教材、课堂练习、作业、考题和各种复习资料上,强迫学生机械地学习记忆、被动地接受知识。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得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学以致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1、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地理这一学科的知识涉及多学科内容,且很多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也很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可借助地球仪、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片等各种直观教具,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直观的将事物的本质要素和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地球的运动”时,运用Photoshop或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直观地展示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教师予以简洁的解说,美丽的星球和自然界奇妙的现象吸引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十足。
2、通过语言调控激发兴趣。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媒介。我们之所以称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言传身教”,恰恰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与学生的学习的重要作用。无论那种教学行为,离开教师的语言都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因此高中的地理教师也应在教学中加强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研究探讨利用语言的调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式。在地理教材中,很多地理知识是抽象的,在教学中需要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或诗句、民谣、谚语等来引导学生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还可使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增强学生兴趣,令学生神往,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水循环”时,我引用了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巧妙的将学生引入了想象的境界。即形象又生动,且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以语言调控学生的兴趣要求语言准确性,逻辑性、生动性强,学生才会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要尽量简明扼要、形象、具体;语音要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以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讲解地理概念时,要严密准确,化抽象为具体;总結规律时,要抓住要领,言简意赅;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提醒注意。
3、通过知识生活化激发兴趣。
《地理新课标》对地理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将地理知识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因此地理教师应思考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实行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使地理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在教学中擅于创设生活情景,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例如在讲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等地理知识时,就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本地区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又如:在《亚热带季风》的教学中,教师可从生活情景导入:提问学生生活中所了解的我国哪些天气现象与季风有关,我们是怎样加以利用的?还可以结合实事内容例如引导学生对汶川地震的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家乡所在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这些问题的提出,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现实生活中去,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导入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思维,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刻体会学地理以致用之感受。
4、通过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气氛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授者变为引导者,从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思维,敢于质疑。当学生与教师和书本的观点不同时,教师不要马上进行评价,应与学生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地理教师还应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人格,关爱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那么学生也就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了。地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会因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激发。例如,在学习“日照图、气候、洋流”等较难内容时,地理教师应耐心、细致的讲解,用微笑和眼神鼓励学生,用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与学生共同分析知识上的难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趣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篇4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要能够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在数学问题的探究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的解题策略。”可见,我们在数学课上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主宰课堂,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数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任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呢?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某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愉快的事情,就会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充满兴趣的课堂,轻松、愉快地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是双边活动,要想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这两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但教与学的重心在“学”。“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被动接受,二是主动获取,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所获取的知识只能是表面的浅层次的,且是逼得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促”学
小组合作学习把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几个小课堂,使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共同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个个学习投入,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小组合作学习符合学生乐于交流的心理需求,营造了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之间各抒己见,互相分析、比较、判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力量大”,在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时,与其教师竭力去演示讲解,不如创造条件,利用集体力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分几个小组进行实验,有意分配一组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去量沙。当汇报实验结果时,前几组都发现了所用圆锥容器容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这个规律,小组讨论,怎样才能让它们相符呢?想想办法,在七嘴八舌的争论中找出原因、发现规律:“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的意识,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途径。
三、知识与生活结合,激活学生主动参与
数学是源自于生活的,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因此在教学中就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抽象难于理解,相反它就存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如某班有43位同学要去“春游”,门票每人60元,50张可以享受团体八折优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买票合算?为什么?活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争着发言,有的说当然是买43张票,但也有的说买50张票合算,因为他们可以折八折,这时老师不急于公布答案,而且让他们分组讨论。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通过计算出是买50张票能打八折合算,因为60×43=2580(元);60×50×0.8=2400(元)能省158元,通过各种实际例子,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1)会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3)会用脑去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4)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五、创设民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教师与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篇5
(一)学生自身原因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以及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巨大的升学压力,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很明确,学习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较差,认知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其学习效率低下
2、不良学习惯的影响
有的学生从小养成多种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对以后的继续学习造成较大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3、学生知识基础薄弱
有些学生由于以前知识基础差,知识技能的训练不够,这些学生长期缺少成功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造成整个学习生活的失败。一听学习就头痛,更不要说主动学习了。
4、意志力薄弱
有些同学由于意志力薄弱,平时管不住自己,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习课上有小动作,不能主动学习。专家研究表明,情商比智商在人成才的道路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二)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环境
1、有的家长由于长期在外忙碌,对学生采取放任态度,不管或没有时间管,导致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
2、有些家长采取粗暴、蛮不讲理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子女的不理解和专制的作风,不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都将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扭曲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有些家长由于文化程度低,对学生的期望值不高,影响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
还有,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侵染或毒害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游离于学习之外,从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教育方法的影响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现在又取消了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检测,加之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少吸此力,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新的东西没有用好,旧的东西又丢失了,另外有些教师的课堂评价单
一、笼统,不客观。展示仅限于好的学生,造成“你好,我好、大家好。轰轰烈烈一节课。”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学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把学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凡事“唯我独尊”,整天“有好心,没好脸”,不愿与学生交流,学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课也是迫不得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心。
二、强化自身素质,准备充分,使学生乐学
教师和蔼的教态,整洁的板书,渊博的知识,激情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条件。这些需要大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学多练,功在平时,功到自然成。
关于准备充分,我想主要是两方面的准备:
一是学生的准备,也就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提前预习,学生准备充分,在课堂上才有充足的底气,发言的资本。
二是教师的准备。上课之前老师要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吃透教
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深入浅出,还要利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教师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不会出现老师不知所措,学生不知所学的现象。
三、多种评价方式,激励为主,使学生想学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肯定的评价,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氛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对于课上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回答准确的学生,要及时赞赏,这是“锦上添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在对他说一句“下次还请你回答,老师相信你能成功”。这是“雪中送炭”。当学生举棋不定,不敢发言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凡事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培养自信”。
奖励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两种。精神奖励的主要方式有口头表扬和荣誉奖励。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共有8个小组,每组6人。每天对于那些在作业、听讲、纪律卫生等各个方面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口头表扬。我通过民主方式由各小组从本小组以外的小组中选出一个你的小组认为最公正公平的、值得信赖的同学作为评委,每天进行最佳1——6号,最佳课代表,最佳展示,最积极发言及最不积极的评选,评委不得投本小组的票,被选为最佳的同学可为本小组获得量化加分。这样做的优点首先是公平民选,我曾开玩笑对学生说,我们的评选比美国选总统还要民主,学生完全接受;其次是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最佳称号,不仅调动了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极大调动了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避免学生贿赂评委,评委的任期是一周。一周后选出新的评委,对于同学信任的评委可以无限制连任。
附:
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关键是教师,主阵地是课堂。学生大多时间是学习,首先每位教师必须切实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艺术,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智慧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适应时代要求,必须更新课堂教学观念。作为重中之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师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教学陋习,课上必须要有有价值的提问,有启发,有诱导,有学生的思维参与。
3、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业务上,必须认真钻研,做到知识渊博,功底扎实。要谦虚,要创新,争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与时俱进,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教师。
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篇6
教材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实现语言实践活动。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索,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英语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此课为正式篇的第十一单元第一课时,中心话题是谈论学生最为熟悉的日常作息习惯,通过对句型:
----What time is it?
----It is six.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I usually get up at six a.m.
练习时间的表达和询问方式,同时逐步地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整个单元以谈论日常作息时间安排为主线,将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语言、词汇和时间的表达法融入一系列的小任务中,初一的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的任务达到交际的目的,从而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教学对象】
这个班级的学生共53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3人。学生从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学英语,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对英语兴趣很高,而且他们平时思维就较活跃,发言很积极。
【教学目标】
语言目标:学会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法;学会用频度副词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作息习惯。
能力目标:能用所学知识对某一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如:周末活动,寒暑假安排,晚会等。
情感目标:学会合理安排学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
【教学过程】
Step1 导入热身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英语课堂上,热身活动(warming up)是很常见的教学组织行为之一。我利用交朋友的方式与学生随意交谈、自我介绍,带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提醒学生已正式开始上课了,应把心思放在课堂上,营造出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振作精神。并且在这个环节我“无意”当中帮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为即将发生的学习作铺垫,使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用英语进行思考交流。
Step2.呈现练习
通过第一个阶段的交朋友的话题,我自然地运用多媒体引出我和我的好朋友Bill的故事。利用我和Bill一天的活动很自然地呈现出关于日常作息的活动的词组以及让学生参与到谈论日常作息习惯并会询问和表达时间。
在这个阶段,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我跟Bill在一起活动的漫画,并且在每张活动的图片上方描制表示时间的时钟。当学生看到我的漫画形象出现在多媒体上时,都对接下去图片要描述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接下去几个教学阶段的检测结果显示中可以得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新词汇以及时间的表达确实掌握得不错。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渠道。”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是我们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真实而又立体形象地展示将要学习的语言的背景,使得学生仿佛置身其境。
Step3.记忆力大挑战
借着上个步骤良好的气氛,马上进行另一项环节,通过记忆大挑战来检验学生对之前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把之前给学生展示的我和我的朋友Bill的活动的图片,并且把图片相对应的时钟的指针挖空,让学生通过回忆利用新授的词汇句型进行问答。在该步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制度,即哪个最先抢答对图片对应的信息即可获得加分。
通过该步骤的检验,学生对于日常作息习惯的词汇以及询问和表达时间的句型的掌握情况良好,竞赛的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且使得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是,进行到中途,学生为了抢得回答的先机,就直接把单个的词汇或者短语脱口而出,而没能用完整的口语表达,使得操练的意义减少了许多。
Step4.听力大挑战
美国艾奇逊教授在《学英语》中曾经说过:“It is very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well by learning lists of words, or lists of examples of grammatical rules,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oing some speaking and learning.”(学好英语,仅仅学习大量的单词和英法规则是很难的。你们应该多注意一些口语和听力训练)。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永远也不能忽视听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这个环节上我没有采用传统的听力训练方法,采用听录音圈出你所听到的单词的方式,而是让学生把他们所听到的日常行为表现出来。
这个步骤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巩固他们之前所学的,并且会在边听边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得英语听力训练趣味化。这个环节基本上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Step5.角色扮演
本阶段,我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关于我的朋友Bill的一段趣事,即Bill早上匆匆忙忙起床,以为自己迟到了,匆忙赶到学校,却被一直紧追其后的妈妈告知今天是星期天。通过形象地幻灯展示以及语音输出,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都处于一种极紧张的状态,好像迟到的就是自己一般。最后得到”Today is Sunday."后,才知道这是老师搞的一个“噱头”,全都了然一笑。通过这个语篇的展示,把这一节的关于日常作息习惯以及询问和表达时间的句型都呈现出来。然后,我让学生分角色分别扮演Bill和他的妈妈把这个语篇表演出来。鼓励有能力的同学根据该语篇自己编新故事并表演出来。
英语学习过程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保持“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并且我们要正确处理语言知识“输入”的量和语言能力“输出”的质在教学当中的辩证关系。新课程背景下,传统英语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表现出某些局限性,原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实践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培养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近年来,语篇语言学理论在西方发展迅速,其成果正广泛应用于EFL教学实践的各个层面,并验证了语篇策略在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于把课本零散的词汇、句型的输入转化语篇输出,给予学生一个完整的语言环境,在提高学生口语的同时,也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课后反思】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我们当前必须考虑的重点。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本堂课的设计并没有单单局限于课本,而是结合课本和学生实际拓展了教材内容,并设置了情境,让学生置身情境中,在情境中学习和操练所学语言。设置的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并注意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照顾到了大部分层面的学生。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学习 篇7
新课程理念下学习方式的含义变得丰富而具体,其分类更加明确。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合作学习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藉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而这种教学理论较之传统的教学理论更具情感色彩。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努力,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传统教学中虽然也有学生互动的形式,但并没有将其纳入教学流程中加以统合,因此,不能称其为合作学习。在实践中,由于各学科的学习规律有所不同,合作学习策略不可千篇一律。在课堂合作学习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学灵活地分组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是学习的关键。小组的划分很重要,关系着合作学习成效。首先是小组的规模不宜过大,无论是从专家的理论指导还是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都感觉到4—6人的小组最合适。其次是分组的方式一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组建学习小组。这样组内同学可以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而组与组之间旗鼓相当,竞争意识也得以增强。这样分组能有效地把个体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培养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最后在小组管理中应定期轮换小组成员,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较好的学习热情,不至于因长期在同一个组而松懈偷懒。
二、提高个体责任
不能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产生合作效应。据专家分析,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都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所以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一定要明确个体责任,即角色认同。让每个学生都增强角色意识,都体验到自己对于小组的价值。合作交流时要分解学习任务,责任承包到个人,同时教师要明确要求,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采取随机提问并进行个别测试,让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感到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树立更加积极和明确的学习态度。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它将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三、重视学生合作方法的培养
合作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合作的原则,首先面临任务时应先个人思考再做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时同样先个人思考再合作交流。这样能够消除一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和惰性,能更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其实这样的合作学习是失败的。因此要让每个学生学会在合作学习中正确地运用合作技能,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教师要规范小组的行为,要把小组活动中规范的技巧与原则的遵循作为评价标准的一部分。
四、加强合作学习中的课堂管理
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因为讨论时间不够,刚刚分好组,没说几句,就被教师制止住又安排下一项内容了,甚至有些学生的讨论与课题无关,在这种情况下的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因此教师应在合作学习中的课堂管理中提出明确的规则与要求,最好能用多媒体展示要求及学习任务单,在活动中由小组的负责人提示组员再次明确要求与任务,同时教师要正确对待“学习”与“非学习”的声音,适时在课堂中巡视,关注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尽力引导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最后一定要建立激励性的评价制度,比如加分制等,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效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合作学习中。
五、处理好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中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否值得讨论。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除了上述要注意的方面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情感,就会使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与情感共鸣,可产生“合力效应”。因此,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必须注重师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合作的教学气氛,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本文从合作学习中的分组、责任、方法、管理等方面入手,对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如何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篇8
片段一
师出示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 客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 货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 3小时后两车相遇。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生读题, 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师指一名学生板演, 其余学生尝试练习, 师巡查指导。
答: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
生1板演完后回到自己座位上坐下。
这时, 师又指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生2上黑板后将生1的板演全部擦掉, 然后写上自己的板演。
答: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
师生一起评议。
师指名生3说说生2的解题方法。
生3:40×3是客车3小时行驶的总路程, 50×3是货车3小时行驶的总路程, 40×3+50×3就是客车3小时行驶的总路程和货车3小时行驶的总路程的和, 也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
师:请同学观察算式:40×3+50×3, 还可以怎么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乘法分配律得出:40×3+50×3= (40+50) ×3。
师:40表示客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 50表示货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 那么谁能说说40+50表示什么?
生:40+50表示客车和货车每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师:那么 (40+50) ×3呢?
生: (40+50) ×3表示客车和货车3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师:也就是……
生:也就是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师:对, 40+50表示客车和货车1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也就是客车和货车速度之和, (40+50) ×3就是把客车和货车速度的和乘相遇时的时间得出总路程。
师:在解答这类问题时, 有40×3+50×3和 (40+50) ×3这两种方法,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生各抒己见, 大多认为 (40+50) ×3更简便一些。
师:出示巩固练习题。
片段二
师在出示问题后, 同样指名一生板演, 其余学生尝试练习。师巡查指导。
答: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
生1板演结束后, 师让生1充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策略。
生1:40表示客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 50表示货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 40+50表示客车和货车每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也就是两车速度的和, (40+50) ×3就是客车和货车3小时一共行驶的路, 也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
师:大家听懂这位同学的解题方法了吗?他是用两车速度的和乘相遇时的时间得出总路程, 你们认为正确吗? (由于生1同学讲得清晰、详细, 同学们都表示赞同。)
这时, 教师接着问:谁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请上来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答: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
生2:40×3表示客车3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50×3表示货车3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40×3+50×3就是客车和货车都行3小时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也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
师:对, 比较这两个算式 (生1和生2的板演) , 你发现了什么?
生3:40×3+50×3利用乘法分配律就得出 (40+50) ×3, 算理是相通的。
师:对,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生3:我更喜欢生1的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简便些。 (其他大多数同学都认同)
师:出示巩固练习题。
以上两个片段引起的思考: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突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基本特点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片段一中, 生1的板演出乎老师的预设, 因而通过生2的调整 (将生1的板演擦掉, 我认为是老师的有意安排) 将课堂教学的轨迹重新纳入自己的设计, 让学生在自己的一问一答 (表面看起来是启发式) 中来完成对知识的传输, 这样的启发式不仅将知识割裂, 显得支离破碎, 而且学生实质上仍然是被动接受, 学生的思维受老师的控制。片段二中, 教师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身份,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主动中发展, 在合作中交流, 在探究中创新, 通过这种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 让课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二、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式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片段一中, 学生对相遇问题知识的建构是被动的,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发现和被创造。片段二中, 教师让学生自己解释解题策略, 是一种主动发现和创造, 而这种发现和创造, 又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上的, 更加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从而为学好数学提供源动力。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其理, 而不是传授知识。
三、如何看待动态生成
新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 课程设计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 提倡将“静态的被动式学习”更多地转向“动态的主动探究式学习”。片段一中, 生1为本节课的成功提供了很好的生成资源, 可惜未被教师慧眼识中, 反而在教师的授意下将其无情抹杀, 这既反映了新的教学理念还远未被教师所理解和运用, 也反映了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课堂教学机智尚欠火候 (同时也不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片段二中, 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动态生成的有利条件, 适时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解题策略, 这样就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能力, 信任学生, 支持学生的主动参与,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创造性探索活动, 使“学得的知识”获得“生成和生长”。
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篇9
一、在预习中引入“最佳收获奖”评价机制
许多学生预习多满足于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课文不愿做主动的深入阅读。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我除要求学生完成一般的基本预习任务外, 还根据初中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 引入“最佳收获奖”评价机制。在同学相互检查完成“预习学案”情况后, 我就让学生毛遂自荐自己最大的收获, 可以是佳词丽句、文章主题、写作特色等内容鉴赏方面的, 也可以是学法归纳方面的……而后每个方面评出“最佳收获奖”1—3 名, 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我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如《沁园春·雪》学生评价出来的最佳, 佳词丽句欣赏方面:有学生觉得“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这句总写了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 “冰封”“雪飘”都是千万里, 无比开阔。动静结合, 纯洁净美, 广阔的意境, 宏大的气魄, 豪迈的情趣充盈其间……文章主题赞赏方面:有学生认为毛泽东咏雪言志, 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论史上下几千年, 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壮志豪情……写作鉴赏方面:有学生觉得这首词运用语言非常精确, 达到千锤百炼的程度。如“舞”和“驰”两个动词, 极为传神, 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 赋静景以动态, 使之生气勃勃……这样不但促使学生对内容的自我深化理解, 还使同学间“学习相长”。
二、在合作互帮中引入“最佳合作小组”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需要小组各个成员间的通力合作,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 中等及后进生主动“求学”的情况不多。其中, 态度认真的还能“侧耳恭听”;态度不认真的则“置身世外”, 等待优生的“独立成果”, 远远没有达到互学相帮的合作目的。初中学生集体荣誉感强, 我就采取“最佳合作小组”测评的方法来促进各小组成员间的相帮。
一般略读课文, 内容通俗易懂, 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达成教学目标, 我就直接采用测试方法来测量每个合作小组的平均成绩。而像讲读课《海燕》, 全文采用象征手法来反映20 世纪初俄国的革命斗争形势, 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降低教师讲读课文时的难度, 我就采用问题抢答方式, 看哪个小组正确抢答的问题最多。如“课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海燕象征什么?风雨雷电分别象征什么……”“‘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有什么寓意?”……这样把教师单调的讲解变为问题抢答的形式, 既达到讲解目标, 又调动了各组所有成员认真合作、积极思维的积极性, 深化了教学效果。
三、在探究中引入“最有价值质疑奖”和“问题探究创意奖”评价机制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人心里总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中更显得强烈而突出。然而为什么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学生不愿提出问题, 更无动力地去探究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一定的手段去激发学生“希望做探究者”的心理, 点燃他们探究思维的火花。为此, 我在课堂探究环节中设立了“最有价值质疑奖”和“问题探究创意奖”, 使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如《愚公移山》一课, 有同学勇敢地挑战在我国流传上千年的寓言故事, 认为“愚公不值得称赞, 他解除每天绕山而出的痛苦方法太愚, 与当今创新年代相悖。”我当即肯定了他与时俱进的提法, “勇敢、有创意!”在这激励的氛围之中随即就有学生顺此问题探究, 赞同者认为“可以采取搬家的方法。”“可以在山脚下挖一条小道。”……反对者认为:“故土难离。”“作者的目的是希望人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有技高一筹者综述认为:“在学习和工作认真程度上需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在探究问题上同时需要创新精神。”学生提出的问题之新, 学生探究程度之深是我们教者预先设计都难以达到的。
四、在写日记中引进“十佳日记”评价机制
为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教师多采取学生写日记的办法。但多数学生日记质量不高。为促进学生日记质量, 我根据学生上进心强的特点, 在写日记中引进“十佳日记”评价机制。在作文课上让学生自我推荐优秀日记,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评比出每周的“十佳日记”, 再由各个作者自行聘请同学或老师帮助点评, 自我打印, 最后由语文科代表装订成册, 放到班级的图书角上陈列, 同学间交流阅读。其中非常优秀的作品就直接推荐给学校的文学社。我还抽出时间来帮助学生对优秀作品进一步润湿后投寄杂志社, 使许多学生的作文相继发表在《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等刊物上。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日记质量的提升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当然, 以上笔者仅是从常态下的整个教学流程分层举例阐述的, 我们还可以用教学语言这一载体将激励的评价机制引入到每个教学的时段中, 使学生不但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而且永远乐此不疲。
摘要:新课程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主动学习表现得并不积极。如何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呢?笔者在教学流程的各个层面中巧妙引入评价机制, 学生不但学习非常积极主动, 而且乐此不疲。
关键词:评价机制,主动学习,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篇10
一、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培养学习兴趣”理应成为学科教学中的逻辑起点, 这是因为兴趣的培养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兴趣能增加学生的学习投入。由于兴趣所在, 学生在心理上有这种需要, 就会抽出时间来学习他所感兴趣的内容。由于学习兴趣的不同, 每人所投入的学习时间不同, 日积月累就造成了学生间明显的差距。 (2) 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个对学习感兴趣的人, 其学习过程中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干扰;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进而影响学习效率。 (3) 兴趣能增强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学习过程中遭遇挫折是很正常的事, 只有对学习有兴趣的人, 才会不怕困难, 用顽强的毅力迎难而上。反之, 学生若对学习不感兴趣, 面对挫折就会半途而废。
激发学习兴趣是件比较难的事情, 兴趣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此, 我们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 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因为物理学科的实用性, 学生更喜欢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 而不是纯粹的理论知识。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 要减少简单的说教, 多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举一反三”, 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结合心理特点、做有趣的实验, 激发学习兴趣;可开展课外活动,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魅力, 从而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2) 要善于控制学习中的情绪反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尤其是面对十几岁的青少年, 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特别强, 感情脆弱, 意志不坚定, 学习兴趣容易激发, 也容易消失或转移, 因此学生学习情绪容易出现大起大落, 所以教师应做到“察言观色”, 善于“驾驭”学生的情绪。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把握提问的技巧、控制练习和考核的尺度, 使之尽可能较长时间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必然会收到不错效果。
二、开放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物理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发现过程, 它要求教师教学时不仅要重视自己“导”的设计, 更要重视学生“学”的体验, 关注学生“学”的情感、态度、方式, 让预设的、主观的、封闭的程序, 变成激活学生思维的、灵动的开放过程, 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 从而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摩擦力”一节的教学中, 教材只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的关系。但根据学生的猜想和实际的认知水平, 我将本节探究扩展为四个子课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压力大小有关?是否与运动速度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学生本着自愿合作的原则, 以小组的形式自主选择探究课题, 制订探究计划 (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而教师则引导学生明确研究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 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 应控制其他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实验前, 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应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做怎样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在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巡视各实验小组, 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不是无所不能的包办者或有所顾忌的约束者, 而是实验材料的提供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 需要和学生一起通过探究才能找到答案的“大同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完成实验, 对时间、空间、材料、步骤有自由支配的权利, 可以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去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自制实验器材,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实验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 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仅仅是旁观者, 没有直接参与, 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平等合作的课堂中, 改进“演示实验”, 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如在讲述“手拍桌子手为什么觉得疼”时, 拍桌子轻了效果不明显, 重了有不爱护公物之嫌, 如将用手拍桌子的实验改进改为“一只手不动, 另一手去打这只手”, 效果明显, 学生感到亲切、感到物理就在身边, 印象深刻。
又如在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时, 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在学生做实验时, 要求学生先把手放在平面镜前移动, 让学生观察, 思考手和手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关系与位置关系如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猜想, 然后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最后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这样一改, 效果大不相同,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了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漫谈 篇11
一、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性。主体性教育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教师的教育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学应用文件的质量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活动。因为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有主体参与意识,而且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本身就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潜能制定不同的目标激励学生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用灵活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把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就要将课堂变成学生表演的舞台,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自己去探索知识、获取信息。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适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能引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营造欢乐的、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吟诵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然后要求学生思考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感悟作者的匠心独运。学生在思考和感悟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春》的学习。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心情愉悦地欣赏《春》的曼妙,品味《春》的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璧的艺术境界。同时,要求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探究作者是如何调动五官感觉对景物进行描绘的?本文最后颂春作结的三个比喻句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着怎样的联系?《春》与《咏柳》在描写春风时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两位作者的用意是否相同?学生们七嘴八舌、争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主体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优化学习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关注学生的学法掌握。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采取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才能唤起他们潜在的创造智能,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在相互思索、相互探究、相互辩论中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要求学生识记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探究这首词的写作特色,感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离愁别恨与美好祝愿。学生们在相互探究中,不仅能把《水调歌头》中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苏轼的《和桃花源诗》中的“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相联系,更创造性地吟出“人有阖家欢乐,月有桂花美酒,此事自古有。人月两相望,千里共婵娟”“人有激昂情怀,月有嫦娥在宫,此事自古有。最是中秋节,每逢倍思亲。”等词句。虽然文笔稍显稚嫩或者说表达不准确,但充满了当代学生的纯真与质朴,更足以表明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开动脑筋、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将表演、创造的空间归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探究、开拓思维、展示自我,从而引领学生主体意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完美和谐统一。
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篇12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能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主动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之所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动手, 就是让学生思维可以活跃起来, 而且会轻而易举地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 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思考、总结等探索手段提出各种假设和疑问, 发挥他们的动手动脑意识。
那么,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
一、可以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目前,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有一部分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别人设计好的实验, 大多是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做这种实验,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这种实验形式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可以使学生主动探索化学知识, 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 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时, 可作如下改进, 向两个相同的气球中放进大小相同的粒锌, 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 将两个相同的气球口分别固定在两支试管口上, 将两个气球里的锌粒同时倒入试管中。结果, 有浓盐酸的试管上的气球膨胀得又大又快, 而盛稀盐酸的试管上的气球膨胀得比较小而且慢, 经过改进的实验, 操作比较简单, 对比两支试管和两个气球, 实验现象更明显了, 很容易得出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结论。改进实验使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 有利于创设探究情景,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传统教学中, 学生实验一般是根据课本的实验过程, 到实验室找实验用品, 然后学生根据已知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这样学生按部就班, 但无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可以在化学课开设课前小实验。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组, 每组学生在课下通过预习或复习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交由教师审定, 教师审定通过后, 再让学生去实践。每节课选出一个实验方案, 让学生准备, 然后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演示实验, 做完实验后教师再对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效果等作出相应的评价。有了发现, 才会有探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不仅让学生锻炼了发现问题的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使他们体会到实验的奥秘, 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 学习了钠与水的反应后, 有的学生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如果钠与其他水溶液反应, 现象会是怎样的呢?”该组学生在课前进行实验验证:把钠放入氯化铁溶液中, 实验结果同样有氢气放出, 但同时还产生了红褐色沉淀。这个实验不但加深了学生对钠与水反应的原理的理解, 还使学生知道了钠与一些盐溶液的反应原理。通过这个小实验, 学生开阔了视野, 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更发挥了他们的探究问题的互动性和主动性。
三、使化学实验生活化
在教学中, 重视化学实验与社会、技术、生活的紧密联系, 注重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锻炼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 将化学知识渗透到生活中, 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价值, 从而促进他们主动地去观察生活, 从中提出化学问题, 并自觉地运用化学知识解答问题。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 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 用配位滴定法测定补血剂中铁的含量, 用沉淀滴定法测定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的含量, 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等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化学实验的内容, 用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做实验药品, 这样可使学生有一种熟悉感, 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有利于激发他们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推荐阅读: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11-08
积极主动学习07-10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研究—校本培训11-24
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09-05
激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10-22
让学生学会主动去学习05-21
让学生快乐主动的学习07-04
尊重学生主体引导主动学习10-07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07-29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