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欣赏音乐(共9篇)
引导学生主动欣赏音乐 篇1
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结晶, 有着言语所不能比拟的力量,当言语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音乐就能焕发出特有的感染力。通过音乐的熏陶,逐步接触音乐世界,认识社会,了解各种人生,丰富情感世界,培养高尚情操,这是音乐老师致力于让学生欣赏音乐的目的。对音乐欣赏,可以让学生接触古今中外各种风格、各种体裁的作品,从而开阔音乐视野,懂得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 培养音乐修养, 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呢? 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感动自己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诉诸人的听觉,打动人的内心,使人获得各种各样美的感受。打动的前提是教师自身要了解和掌握一部作品,从点到面都要有细致了解。当我们对这些作品有了感触,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引人入胜的话语,丰富多彩的表情,生动活泼的肢体动作,等等,就能更好地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作品魅力。
在教授肖邦的《波兰舞曲》一课时,在备课过程中,我就对这首乐曲的背景和结构做了详尽了解, 对肖邦本人的经历及其作品也都做了细致了解。对于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迹,要知道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对于那些经典的作品,也要清楚它们诞生的背景,肖邦借着它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等。那么,在教授这一课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充满感情,让学生对这位钢琴诗人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走进音乐殿堂的敲门砖,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源泉。只有当学生对欣赏有了兴趣,对欣赏的作品有了好奇心,才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关注音乐作品。由于欣赏音乐是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因此只有让他们多听、认真听,才能通过理解音乐形象渐渐走进乐曲的意境中。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些简单的律动,启发学生理解音乐,营造欣赏的气氛。
同样是欣赏肖邦的《波兰舞曲》,这是一首六年级的欣赏曲。六年级学生相对于小学其他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思想上已经很独立了, 对社会的认识和接触也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更丰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周杰伦的专辑《十一月的肖邦》中的歌曲为导入, 流行音乐对他们的吸引力还是相当大的。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他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肖邦呢? ”接着让学生一起观看肖邦的传记电影《一曲难忘》中的经典片段,让他们不仅从电影中了解肖邦的生平,而且让他们听到许多由肖邦创作并演奏的钢琴曲。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钢琴诗人”肖邦对自己的祖国浓烈的热爱之情。以此作为学生的情感铺垫,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波兰舞曲》的欣赏中。
三、静心聆听
欣赏以“听”为主,这种“听”不是毫无目的的听,而是带着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情感都参与到音乐中的听。这种“听”也不只是学生听,教师也应该参与其中。我们要以共同学习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共同参与能让学生认为老师与他们有情感上的共鸣。在欣赏过程中, 我们不要用过多讲解干扰学生聆听,也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
“听”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不要单纯地重复地听。要细听,多想,逐步提高聆听的要求,每次的聆听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聆听的难度逐步提升,帮助学生在聆听中进步。
听是一切音乐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在平时教学中,学生一般都不容易静下心来细细地听。对此,我通常会让学生把眼睛闭起来,这样能相对集中注意力,突出听觉,让欣赏的课堂保持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
我在教授欣赏《彩云追月》一课时,首先进行的是整体欣赏,感知乐曲特点,让学生对乐曲的情感基调心中有数,接下来是深入、细致的欣赏。对第一乐段的欣赏,我要求学生听辨这首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了解其中的两种民族乐器。然后哼唱这一乐段的主题旋律,让学生体会作曲者对故乡淡淡的思念。对第二乐段的欣赏,同样是带着问题的欣赏“这一乐段的旋律有什么规律? ”,从而引出这一乐段中引用的重复手法, 让学生由这种手法的表现体会到作曲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加强烈了。对第三乐段的欣赏,仍然是先对学生提出问题:“这一乐段的主奏乐器是用怎样的演奏形式表现的? ”由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认识对答式的表现手法,并通过打击乐器的模仿,有更切身的体会。最后是对乐曲的完整欣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欣赏能力。
整个欣赏的过程从整体、到分段、再到整体,这样的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这样的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得以提升,对学习的参与性得到加强。
四、理解作品
音乐具有不确定性,同样的一首乐曲,不同的人就有不同感受。就像“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这与人的性格、思想等都有关联。同一首乐曲,有人说表现的是明月,有人说是森林,有人说是夕阳,有人说是溪流,这些都不能说错。音乐是以感受而言的, 并不是像数学题那样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们让学生欣赏的主要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告诉他们这首作品是几拍子的,是什么表现形式的,而更多的是让学生从中感受和理解更多更丰富的音乐世界。
如在欣赏格里格的《晨曲》时,我并没有把乐曲的名字告诉学生, 而是在一遍完整的欣赏后问学生:“随着乐曲旋律的展现,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有的学生说是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的春天,有的学生说是宁静的夜晚,皓月当空……虽然与格里格的心情相去甚远,但并不能说他们是错的,这是他们自己的感受。每个人的情感世界、感性理解都是不同的,从中体验到不同于作曲者的情感也无可厚非, 谁对谁错都不能一概而论。
总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引导学生去听、去理解、去想象,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让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更融洽,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让他们善于发现美、欣赏美,从音乐中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让学生以欣赏为乐。
引导学生主动欣赏音乐 篇2
关键词:引导 参与 欣赏 教学
音乐教学大纲中规定,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作品等。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仅凭唱歌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因此,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音乐欣赏教学是否在整个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了作用呢?经多方面调查了解并不是很理想,多数学校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对欣赏缺乏兴趣,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教学氛围不够轻松,有些枯燥等,这是很多音乐教师为之苦恼的问题。我认为要改善这一局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教师主导作用的良好发挥
(一)教师要视讲台为舞台,自始至终进入角色,激情施教
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激情,会不会创设教学情境,能不能带领学生步入音乐描绘的境界,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前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曾这样说:“在自己心中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了这种感情之后,同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词语所能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热情,这就是艺术活动。”如果教师在认真备课过程中深深被音乐所感动,在课堂上才能通过抑扬顿挫、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形态恰倒好处地创设出教学情境,做感情的二传手,将情绪传染给学生,使学生也如身临其境。
(二)教师要适时地组织讨论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讨论活动是在师生之间双向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之间交流的一种活动模式
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对于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一千个读者心目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音乐的理解也是一样。每个学生在听过一首音乐作品后所感受的音乐形象都是不尽相同的。在他们聆听音乐之后,教师引导他们分析作品,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提高机会。我们知道《拉德斯基进行曲》刻画的是一个雄赳赳的军官形象,而有些学生则会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有的感觉像是体育比赛的热烈场面,有的则说是在庆祝盛大的节日等等,他们说得不无道理。因此,我们要积极地肯定这些同学的不同见解,不要扼杀学生难得的丰富的想象力。由于教师的正确引导,适时点拨,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就越发深刻。
多种教学形式的恰当使用
(一)引导学生聆听音乐
音乐是听觉艺术,“以听为主”是欣赏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但“以听为主”不是盲目的听,而是带着问题听,也就是说要有思维参与的听。只有吸引学生自觉地去听,才有可能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认真地听呢?可以具体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方法是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认真听的兴趣。所提问题应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例:《小青蛙》从乐曲中用模拟手法奏出的青蛙叫声,学生很容易捕捉音乐形象。所以在欣赏前:“今天请同学们猜个谜语,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听到了什么小动物的叫声?问题浅显易答并富有趣味性。理解欣赏内容,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2、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学生听到了什么?怎么听的?学生答不上来,这说明不会听音乐,教师要教方法。如:听音乐要听出旋律线,听出情绪,跟着音乐心里默唱或哼唱,逐渐养成听音乐的习惯。在引导学生去听辨速度、力度、强弱、节奏、乐器,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掌握了方法,学生的听就有了的目和方向。
(二)引导学生演唱或演奏主题旋律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起着催化作用。在欣赏教学中,演唱或演奏主题旋律是一种重要的课堂实践活动。主题旋律是一部音乐作品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演奏表现音乐,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与理解音乐,是对音乐的二度创作。
(三)引导学生听音乐后想象音乐
音乐是抽象艺术,它不同于美术。比如画上有树林、小溪、阳光、房屋、鸟等具体的形象,而音乐不能再现事物的具体形象,它是由许多音乐要素构成的某种特殊的声响。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想象,是引导学生参与欣赏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四)引导学生听音乐做动作
动作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如走步摆臂、模仿指挥及乐器表演
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往往会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而晃动自己的头和身体。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对音乐的体验,因此,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是欣赏音乐的一种活泼的、另人精神愉悦的方式,瑞士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也谈到要训练学生用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在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乐曲段落之间不同的情绪变化,让学生随音乐的节奏轻拍手或打拍子,从拍手与打拍子的变化中感受乐曲段落之间的速度、力度变化。再如:在高年级欣赏乐曲《阿细跳月》中,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彝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以集体舞的形式边听音乐边舞动,从而深刻感受彝族的民族音乐风格和舞蹈特点。
电教媒体的适时运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电化教学手段已经较多地引入了音乐课堂,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提高了音乐教学效率。有关注意力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中,使用视觉媒体注意力集中的比例为81.7%,使用听觉媒体,为54.6%,前者比后者高很多,可见,中国有句古话“百闻不如一见”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果最高,而电教媒体的运用便体现了这一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恰当的情境设计可以营造与乐曲相适应的气氛,使学生作好欣赏乐曲的心理准备,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情景”对意义建构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适宜的情境,可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产生正确的主观体验。如: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像《北京喜讯到边寨》、《阿细跳月》、《瑶族舞曲》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录像、影碟、投影、电脑课件等手段,在最适宜的时机播放少数民族文化、风情、风光等,很自然地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悦、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提高了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
(二)全面准确地传授音乐知识
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大大加强音乐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使繁琐、枯燥的音乐知识形象生动、易懂。
读谱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掌握一定的读谱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习音乐的本领。但在实际教学中,读谱知识比较枯燥,不容易记忆,这时如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问题可就迎刃而解了。再如向学生介绍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时,可利用电教手段展示实物图片或播放实物演奏影片,能够很容易地让学生记住乐器的形状、音色、奏法等,特别是让学生了解乐队编制时,可通过播放乐队演奏影片让学生去观察,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更准确地了解了乐器,理解了音乐作品。
引导学生主动欣赏音乐 篇3
当前课堂上学生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提不出问题。学生什么也不懂, 提不出问题。
(2) 表面性、肤浅性提问。老师旨在追求热闹的场面, 要求学生提问, 全班学生就一起提问, 表面轰轰烈烈, 实则空洞无物。
(3) 习惯性提问。老师的问题未经精心设计, 每讲一句就问学生:“是还不是”“对与不对”?学生提问是在老师的“逼迫”下, 提出几个肤浅和不着边际的问题。
(4) 捣乱性提问。有的学生只喜欢流行歌曲, 老师欣赏课上不唱流行歌曲他就“郁闷”, 于是就会提“刘天华是不是刘德华的哥哥”这样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智能, 必须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工夫
一、要精心备课, 把启发学生主动提问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
欣赏一部作品之前, 老师先吃透教材, 并抓住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 精心设计要提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 体现教材的重难点, 不仅让学生知道为什么, 还要紧密关联, 由浅入深, 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 体会个中妙处, 使之有渐入佳镜的喜悦, 学生就会主动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也不能太专业, 太专业的就启发特长生提出问题, 歌都不喜欢唱的学生就提肤浅一点, 也不要打击挖苦学生不是故意而提出的与作品无关的问题, 总之, 让学生在课堂上既随意又能严肃的主动提问, 而把启发学生主动提问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要巧妙启发
如何把问题抛向学生, 让学生主动提出来, 是课堂上老师引发学生提问的关键。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发展学生智能。根据不同作品及问题的不同类型, 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1、创设情镜, 激发学生主动提问。
赏析中, 在新知识出现或问题出现的地方, 引而不发, 老师不直接提出来, 而通过语言, 表情, 画面等, 创设某中情境, 把矛盾显示出来, 激发学生主动提问、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如, 欣赏《二泉映月》, 初听的时候, 当听到乐队和二胡齐奏出激昂、洪亮的音乐时, 老师可以利用面部情绪的变化、以及多媒体手段在大屏幕上显示电影画面, 学生就会进入老师创设的情景中, 主动提问, 我的学生在这个时候提过这样的一些问题:这个作品的名字听起来是写景的, 为什么电影的画面风景并不多?为什么那么忧伤?作者生活环境如何?为什么取这么美的名字?有了这些“问题”后, 新的知识就迎刃而解了。
2、换向启发学生主动提问
(1) 变逆向为顺向的引发提问。一部优秀的作品, 我们先不提出它的优秀及优秀的地方, 而说出它的不完美, 引发学生反驳老师的观点, 待学生急于谈自己的观点时, 再引出问题来。
(2) 多元化发展提出问题。音乐作品包括的内容比较丰富, 体现政治、地理、历史、文学、戏剧, 电视电影等, 教师就可以从这方面引发学生提问, 这样既给学生新鲜感, 又有利于沟通各种横向知识的联系,
3、化繁为简、激起兴趣、诱发主动提问。
普通的高中学生他们只喜欢唱歌, 偶尔听弦律优美的乐曲。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去探究繁琐的音乐理论知识, 他们会感到索然无味, 那么就需要把一个包含内容很多的问题简单化, 让学生感觉轻松愉快, 产生兴趣。如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中涉及到五声调式, 就简单的告诉学生五声即是宫、商、角、徵、羽。唱着 (do re mi sol la) 。每个音作为主音, 产生一个调式。此作品结束在商音上, 就是商调式。是一首在山上劳动时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 就是山歌。这样讲解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诱发学生主动提问的保证。
三、老师给学生一个提问的模式
由于长期受流行音乐影响, 以及从幼儿园就开始的音乐课模式, 使学生把高中的艺术欣赏课中的音乐课与唱歌课划上等号, 他们学习音乐还停留在老师一句一句的教唱的层面, 对音乐很茫然, 在课堂上, 学生有可能自己找不到问题。老师的提问便是学生提问的模式, 如, 作品中的重复有很多种, 老师可以问学生, 这就是民乐中的换头合尾、加花装饰吗?学生就会接着老师的问题问“什么叫加花装饰”?学生会根据他的知识面发挥想象, 提出深的问题来, 老师也要向每个学生提问, 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主动提问
学生喜欢、崇拜、把老师当朋友有助于课堂上主动提问。可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不能为了表现老师的威严, 故意装出一脸的严肃, 平静的课堂不是音乐课的特色。老师的微笑和歌声同时出现, 温暖学生, 亮丽自己。同时教师的形象美有助于师生关系融洽。追求美, 是人类最自然、最朴素、最原始的一种心理需要, 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就是培养人全面发展, 其中美育占着重要的地位。那么, 我认为教师的形象美也能使师生关系融洽。何乐而不为之?音乐教师要具有自由、活泼、开朗的个性, 时髦的语言、思想从旧习惯、旧观念中解放出来。做一个有新思想、新观念、有正义感、有丰富细腻的感情、敢爱敢恨、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新型音乐教师。
总之, 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出现欢欣鼓舞的新局面的同时, 我们音乐老师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作者单位:大足县第二中学)
摘要:音乐欣赏可以开启人的智慧、联想与想象、它是人们通向精神天堂的云梯、是人们憧憬理想境界的长笛……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孔子曰:“夔”一足矣!意思就是:治理国家只要有“夔”这样一个音乐家就够了。引申开来, 就是音乐创作、音乐欣赏与治理国家一样重要。早在几千年前的孔子就意识到音乐对社会、人类这么重要!在落后的清政府就把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叫“乐歌课”进入课堂。发达的今天更是重视音乐教育, 但是作为一门考查而不考试的科目, 学生就不会很重视, 只会停留在唱歌这个层面上, 特别是高中的音乐欣赏课, 课堂上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提问就成了音乐老师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当前音乐课堂学生主动提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两方面进行探讨。
引导学生主动欣赏音乐 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活动;审美能力;积极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28-01
音乐欣赏对于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感知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听——逐渐熟悉——产生兴趣——感知音乐的语言、要素——学会分析、理解——促进更深入地感受——形成对音乐终生热爱的过程。
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设法调动幼儿和各种感官,提华侨各种可以利用的活动材料和活动方式,引导幼儿积杉地投入到聆听、感受和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去,达到发展欣赏能力、培养欣赏兴趣的目的。作为幼儿教师,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好的听音乐环境,提供具有优美音质的音响,多提供欣赏音乐的机会,因为只有熟悉才能产生兴趣,才能获得美感体验,而熟悉取决于平时的积累。那么,在幼儿教育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呢?
一、伴随音乐做合拍的或自由、即兴的身体律动
随着幼儿音乐体验的积累,他们会越来越喜欢以身体律动即兴地跟随、表现音乐,这锻炼了幼_儿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倾注情感地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也是一种即兴的创造性活动。在即兴活动中幼儿自然地投人音乐,自由发挥,这培养了他们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单纯地让幼儿被动地坐着听音乐是一种没有反应的听,他们往往不知道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而身体动作的参与会促使幼儿的耳朵紧跟着音乐的变化,要尽可能多地听到和想到音乐的各个方面,并且还要随机地反应,想着如何配合动作进行表现。长期坚持这样的锻炼会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力。
二、用图画、符号描绘出对音乐的想象,记录听到了什么,音乐有什么特点
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色彩、线条、图形、符号等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这有助于幼儿发挥想象,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欣赏音乐。在听觉、视觉不同感官和艺术形式之间建立联系,也是一种即兴创造活动。这样的创造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作用很大,融图画、符号、音乐为一体,能够很快很明显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让幼儿有机会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和大家交流,这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形式,把感觉到的东西描述出来,这既是交流,又是表达,还能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会拓展和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觉。教师要注意启发幼儿有自己的想象,而不要互相模仿。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结合音乐要素感受音乐的形象特点,不但说出自己的想象,还要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想,是音乐中的哪些方面让你这样想,等等,以避免远离了音乐本身。
同时也要注意,每个幼儿都对音乐会有不同的反应,应该尊重差异。对于那些能够仔细聆听、观看表演而不愿用语言表达的幼儿,教师应该肯定他们认真的态度,应该尊重他们的感受,不要强求统一的表达方式。
四、除了动起来参与音乐,也要让幼儿静下来聆听,培养专注聆听的能力
开始聆听时,幼儿可能只能坚持较短的时间,因此可以只听乐曲中的一个段落,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幼儿的集中注意能力,随着能力的发展,获得良好的听觉习惯和能力。使幼儿逐渐会延长专注聆听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体会用心欣赏音乐的乐趣,这对幼儿积累听音乐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耳朵是一个从不休息的器官,但是人们常常只是听了,而没有“听到"什么。因此,要鼓励幼儿不但要听,还要想,从听到的声音中发现它们的特点。
五、配合音乐做即兴的、带有简单情节的戏剧表演
听了一段音乐之后,启发、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编个故事表演出来,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参与形式,如《鸭子拌嘴》 《龟兔赛跑》《杜鹃圆舞曲》《水族馆》等作品都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尝试。
音乐是听的艺术,聆听也是一种观察和感知,但这个过程也需要通过大脑的敏锐识别、记忆,才能克服“听而不闻"的弊病并明确声音的意义。由于音乐的呈现具有逐渐展示、稍纵即逝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提醒幼儿仔细听辨,锻炼幼儿对音调的模仿、记忆能力,用心体会节奏、音调的表现意义。我们在运用视觉等辅助手段时,还要注意掌握火候、分寸,因为如果过早、过多地出现,往往会“关闭”了听觉,“遗忘”了听觉,影响听觉能力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建议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有针对性的、能引领欣赏的问题,然后组织幼儿交流他们听后的发现和感受,使幼儿在相互启发中逐渐听到更多,听得更精细、更有想象力;再运用视觉等辅助手段,使幼儿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并通过这些手段帮助记忆;最后,还要拿掉那些辅助材料,请幼儿比比看,哪些小朋友记得又快又好,锻炼幼儿的音乐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对歌词内容的理解,更需要关注幼儿对节奏、音调的感受和记忆。
总之,应该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幼儿在每次聆听音乐时都有新的发现,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听觉,培养其兴趣。
参考文献:
[1] 黄敏娟.幼儿园里的幼儿参与[D];四川师范大学,2010.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课堂 篇5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教学
有许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长期运用一种教学模式:先是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接着教师点名欣赏曲目,然后播放录音,步入新课教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样的程序和教学语言导致音乐欣赏课索然无趣,学生毫无兴趣。在音乐欣赏课中,良好的导入方法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和保持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进而为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欣赏课堂呢?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一下。
一、创设有效的音乐参与情境
音乐欣赏课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在某种音乐情趣的引导下,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 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作品,了解创作者的心理,在这种音乐情境下和教师共鸣,激发兴趣,升华情感,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创设音乐参与情境时要自然适度,要切合实际,不能为了渲染气氛而造作。下面就以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为例简单描述一下。
首先,在课前教师准备教学道具,如绸带、锣、鼓等,教学生有节奏地全班一起挥动红绸带,跳秧歌舞步。由于刚开始不熟练步法,可以采取由慢到快的过程,并让学生一边敲锣打鼓,一边齐跳秧歌步。在欢快的舞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日常欢庆节日时, 人们的心情如何,人们的表情如何,让学生也融入这种氛围。通过激发引导学生的热情高涨,兴趣盎然,整个课前的氛围很热烈。然后,让学生就关于春节的话题积极发言。最终学生都认识到秧歌舞是一种热闹欢快、节奏鲜明的舞蹈,能表现出节日欢腾的气氛。一边富有感情地说,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喜庆佳节,每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演之前都要播放一首管弦乐曲,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春节序曲》,一边播放《春节序曲》作为背景音乐。 由此,通过律动参与法调动气氛,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从而导入新课《春节序曲》的教学。
二、创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创设悬念来导入新课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是针对知识储备较薄弱的学生,设疑的问题可以浅显一些,易于回答;另一种就知识储备较丰富的学生,可以通过设疑较深层次的问题,开阔学生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两种形式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开展。
比如,在欣赏谷建芬的二重唱《清晨,我们踏上小道》之前,我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悬念。歌曲中展示了什么样的画面?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具体的乐段可以分为几个等等,在问题的带领下,我们再给学生播放一遍《清晨, 我们踏上小道》,这样学生在第二次欣赏时,就会有目的、有方向地去听、去分析,并且我们还可以再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歌曲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歌曲中的这几个乐段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三、通过对作品背景知识的介绍导入
每一个优秀音乐作品都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地位、社会影响、作者介绍、创造时的心理等等,这样的知识可能让学生更加感兴趣,也能让学生对作品更加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被激发。这样的形式完全可以成为很好的新课的导入材料。
例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先从乐曲的历史和声誉两方面讲解。《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历史悠久的琵琶曲,名叫《夕阳箫鼓》,后来又有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等。它是人们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而命名,从历史考证知道,《春江花月夜》的乐谱最早见于1875年的一个手抄本。但目前广为流传的《春江花月夜》,是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音乐家们将其改编而成的。后面根据需要还可以介绍外国报刊报道的中国广播乐团在德国演奏此曲时的景况:“台下的听众静极了,大厅仿佛空无一人,瞬间的寂静,随之而起的是暴风骤雨般的掌声。”
这样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乐曲以外的知识,音乐作品在社会上的地位越高,反响越大,声誉越广,背景知识越丰富,学生的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越高。从这些知识的介绍中学生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体会音乐作品的分量与价值,从而爱上中国古典文化。
四、运用言语煽动法抓住学生的学习情绪
言语煽动法是指教师以丰富饱满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言语, 引导学生进入欣赏主题的一种导入方式。比如,欣赏轮唱歌曲《保卫黄河》。这是一首以黄河为背景的歌曲,反映了中华民族坚强博大的民族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在座的每位学生,都是炎黄的子孙,龙的传人,当我们听到黄河的吼声是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了解中华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斗志吗?那么,就请跟我一起来听吧!”这样就为新课欣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主动欣赏音乐 篇6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 音乐欣赏教学是否在整个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了作用呢?经多方面调查发现, 效果并不理想。多数学校反映的问题是学生对欣赏课缺乏兴趣, 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教学氛围不够轻松, 有些枯燥, 这是很多音乐教师为之苦恼的问题。
我认为要改善这一局面, 除了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外, 可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一、教师要视讲台为舞台, 激情施教
如果教师自己在教学中都没有激情, 不能很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就谈不上带领学生步入音乐描绘的境界, 这也是一堂音乐课能否上好的关键之一。
教师只有在认真备课过程中深深被音乐所感动, 在课堂上才能通过抑扬顿挫、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形态恰到好处地创设出教学情境, 将情绪传染给学生, 使学生也如身临其境。
二、组织讨论, 促进情感、信息的交流
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发挥到极致。每个学生在听过一首音乐作品后所感受的音乐形象, 都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引导他们分析作品。《拉德斯基进行曲》所刻画的是一个雄赳赳的军官形象, 而有些学生则会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 有的感觉像是体育比赛的热烈场面, 有的说是在庆祝盛大的节日等等, 他们说得不无道理。因此, 要积极地肯定这些同学的不同见解, 不要扼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也是重要的提高机会。
三、引导学生聆听音乐
1. 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欣赏《小青蛙》时, 从乐曲中用模拟手法奏出的青蛙叫声, 学生很容易捕捉音乐形象。并在学生欣赏前设问:“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听到了什么小动物的叫声?”问题浅显易答并富有趣味性。又比如在欣赏《春节序曲》之前, 可这样说:“请同学们为今天欣赏的这首乐曲起个名字, 看谁起得最恰当。”因为这首乐曲节奏鲜明, 作者运用陕北民间唢呐曲和秧歌调素材写成, 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 表现了热烈欢腾的群舞场面, 因此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欢度春节的情景。通过以上两例可见,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欣赏内容, 而且很自然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之中。
2. 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有时我们在欣赏课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问学生听到了什么, 是怎么听的时, 学生总是答不上来, 这说明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听音乐, 是在被动地听。那么要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变成主动地听, 就要教给学生听音乐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最好能够跟着音乐的旋律在心里默唱或哼唱, 这样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逐渐养成了仔细听音乐的习惯。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步引导学生去听辨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变化, 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等。掌握了听音乐的方法, 学生的听就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听的自觉性也随之逐渐增强。
四、引导学生演唱或演奏主题旋律
主题旋律是一部音乐作品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 让学生用自己的演唱、演奏表现主题音乐, 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与理解音乐, 是对音乐的二度创作。因此, 引导学生演唱或演奏主题旋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啰嗦》时, 先让学生把主题旋律熟练演唱或演奏, 在欣赏乐曲过程中, 不管使用什么乐器演奏或怎样转调, 学生均能够识别主题并明确其出现的次数。
五、引导学生听音乐后想象音乐
音乐是抽象艺术, 它不同于美术。比如画上有树林、小溪、阳光、房屋、鸟等具体的形象, 而音乐不能再现事物的具体形象, 它是由许多音乐要素构成的某种特殊的声响。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去欣赏和理解音乐呢?
在低年级欣赏《龟兔赛跑》时, 在听到乐曲中“哨声”的时候, 启发学生想象比赛的激烈场面。然后由学生口头描绘自己想象的画面, 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便会理解乐曲的各种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在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中, 还可与线条、图画、颜色相结合, 比如在描述音乐的情绪时, 可以用颜色或线条代替,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如热烈可用红色表示, 活泼可用黄色表示, 优美、平静可用线条表示等。再如, 在表示乐曲的段落和结构分句时, 可以用简易的图画来表示。如在欣赏乐曲《森吉德玛》时, 可用树枝表示乐曲的不同段落, 树枝上的花朵表示段落的乐句, 让学生边听音乐边随着乐曲的节奏绘画, 使本来较为抽象的段落结构变得直观生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六、引导学生听音乐做动作
动作的类型很多, 从简到繁、由易到难, 如走步摆臂、模仿指挥及乐器表演、舞蹈等。
让学生欢乐地动起来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动的范围比较广泛, 从用手、脚打拍子, 身体的晃动到随着旋律、节奏走步、摇摆、跳跃、挥臂等。但不能完全按舞蹈的规范要求学生, 欣赏课中的动只要求学生的动作同音乐协调, 不过分要求动作的技巧。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时, 让学生随着音乐模仿芭蕾舞中的小天鹅动作, 表现小天鹅欢快的情绪和天真的形象。
在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时, 为了让学生感受乐曲段落之间不同的情绪变化, 让学生随音乐的节奏轻拍手或打拍子, 从拍手与打拍子的变化中感受乐曲段落之间的速度、力度变化。在高年级欣赏乐曲《阿细跳月》中, 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 让学生以集体舞的形式边听音乐边舞动, 从而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格和舞蹈特点。
引导学生主动欣赏音乐 篇7
一、参与式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分析
(1)使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参与式教学是一种较为创新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拥有自主权与选择权,使学生在学会思考的同时,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通过加以学习,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目前,音乐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部分学生喜欢唱歌、跳舞以及听音乐,但是对音乐课的积极性却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音乐课程将学生的参与权利剥夺了。而参与式教学正好能够改善这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有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2)为学生展示自身才华创造了条件。参与过程中,给学生展示自身才华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通过参与式教学,还使学生不再对教师过分依赖,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创新精神。
二、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有效方法探究
(1)善于巧妙导入,使音乐欣赏课堂充满活力。对于音乐欣赏课堂,要想获得成功,巧妙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导入课时需以教材的特点为依据,并创设相适应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导入情境,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很好地融入课堂,从而达到“未品其曲,先动其情”的效果。比如:在“瑶族舞曲”音乐欣赏教学中,便可以应用巧妙的导入模式。先播放音乐,使美丽的瑶家山寨的景色显现出来,学生在充分想象中,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个欢歌热舞的喜庆场景。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而且还为后面的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
(2)引导学生参与聆听音乐。对于音乐艺术而言,在实践活动中离不开听觉,无论是作品的演奏还是演唱,均是为了使听者能够通过听觉器官感受音乐的美妙。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聆听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介绍法与对比法。1介绍法。教师在对音乐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作曲者生平事迹、创作风格以及表现内容进行介绍之后,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音乐作品有一定了解。例如:在“欢乐颂”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材料,进而向学生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主要成就。这样学生既能对贝多芬有一定的了解,又能很好地投入到音乐欣赏过程中去。2对比法。在对比音乐作品的节拍、节奏、速度以及情绪等方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使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理解。基于教学过程,可依照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既可对同一作品进行对比,又可对不同作品进行对比。例如:在《乌苏里船歌》混声合唱欣赏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对于同一种旋律的歌曲,两次欣赏的音响效果一样吗?”第二次听完之后,教师又可提问:“这首歌曲是由多少个部分组成的?”这些提问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使学生在对音乐作品聆听之后,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参与演唱主题旋律。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部分,因此,对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有一定的熟悉程度的基础上,才能够在聆听音乐时对主题的重复及变化准确辨识。基于教学过程,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演唱,学生通过亲身唱便能够较快地熟悉音乐主题旋律,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欣赏。比如:在“欢乐颂”欣赏过程中,先根据学生的喜好,让学生自己先唱,然后让学生欣赏范唱,从而对歌曲的气质、形象获取一定的感受,进一步达到熟悉作品的目的。再则,让学生跟琴唱,尝试着对乐谱进行试识,并将情感体验与音乐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融入歌曲的情境当中,从而更好地体验作品。最后,让学生一起合唱,以此使更多的学生参与音乐欣赏,从而更好地感受并了解音乐。
(4)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想象。在聆听音乐过程中,想象很重要。我们知道,对于音乐而言,本身具有模糊性与可塑性的特征,能够给人一种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想象,能够在拓展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想象便显得极为重要。例如:在民族管弦乐《达勃河随想曲》第一乐章欣赏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优美的旋律进入平静凝思状态,进而在丰富的内心体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之后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进行提示:比如这一乐章所描绘的是夏夜黄昏达勃河畔雾霭漂浮、静谧迷人的自然风光。进而以曲目及所提示的主题旋律,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感受及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诸多媒介,例如戏曲电影电视艺术、语言文学艺术及舞蹈,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想象空间,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5)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对于音乐教学而言,光有理论是不行的,还应该进行实践,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因此,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便显得极为重要。德国有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叫卡尔·奥尔夫,他曾经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动手、动脚、动脑,全身心地去感受音乐与表现音乐。”音乐具有特殊的鲜明特征,很多内涵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因此,通过实践“动起来”去感受音乐,便有着实质性的作用。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而使音乐欣赏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活跃。比如:在《达勃河随想曲》曲目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几个民族舞蹈动作,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在《茉莉花》曲目欣赏过程中,则可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在《青春圆舞曲》欣赏过程中,便可以让学生用手跟着节拍动起来。这样,通过舞蹈、表演以及打击乐配乐等模式,使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欣赏。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最终达到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雀跃的目标。
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让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而,这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基于教师层面,便需要学会巧妙导入课堂,并在多方面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基于学生层面,便需要积极主动配合教师,从而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及创新精神。相信如此,音乐欣赏教学将更具实效性与科学性,为培育人才起到推动作用。
摘要: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能够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然而,该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本课题在分析参与式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有效方法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为音乐教学的优化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引导学生主动欣赏音乐 篇8
关键词:兴趣,激情,探究
中学音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体验创新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是新课改对音乐课程的基本要求。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 中学音乐教师应根据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特点采用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不断拓展新知。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 于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 于创新中升华。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实施探究式教学, 努力构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平台, 不断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创新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走出了一条新路。
一、营造良好氛围, 激发探究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创造性发挥和发展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两个条件。而心理安全是指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威胁和压力, 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之中。而所谓心理自由则是指个体没有受到限制、自由自在地参与、无拘无束地创造。可见, 安全和自由是创造的前提。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和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在一种安全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学习和探究及发现问题, 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到创造性的活动中去, 敢于说出疑惑、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不仅是音乐学习最好的老师, 而且也是学习音乐的动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 通过教师的范唱、范奏及师生合作表演等形式,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和意境, 让学生用心去感悟音乐, 穿透音乐和领会音乐背后的故事。例如在教唱《好日子》这首歌时, 我结合学生来自不同地方的特点, 首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对近年来家乡变化的认识与感受, 这一接近自己生活实际的问题自然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个个争先恐后地说个没完。接着提问在丰收的季节和幸福的日子里用哪些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喜悦, 在学生们畅所欲言地说出许多种表现形式后, 教师可随即引导学生自由组合,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 比如舞蹈、演奏、朗诵、书法、绘画、小品等形式, 形象地表现出喜悦之情, 充分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通过音乐艺术实践, 既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了音乐体验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最终达到让学生喜爱音乐的目的, 效果自然很好。
二、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探究激情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最好途径, 尤其是设置问题情境, 它能启迪思维、激发创造火花。在教学中, 我采取竞赛等多种方式, 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学得更为积极主动。竞赛活动中, 我指定某组成员提出问题, 再由另外组的学生以接力赛的方式回答。答对时答方得分, 否则问方得分。欣赏《春节序曲》时, 为了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和充分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内涵, 我组织学生动手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喜庆的农家小院, 使他们在剪彩条、写对联、扭秧歌、跳舞蹈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实践能力, 激发创作欲望和学习热情。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搜寻、发现、探索、解决过程中, 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 变成了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交融, 成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取得良好效果的强大动力。
三、根据心理需求, 激励探究欲望
需要, 具有追求探究的倾向, 是积极行动的内在动力, 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 如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创造性需要等等。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 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因此, 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提出的目标和途径, 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动脑、动手、动口, 进行观察、思考、实验等主动地研究问题。探究新知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启迪想象,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或假想。我利用音乐课堂开展一系列活动, 如歌曲对唱、为歌伴舞、为词配乐等, 让学生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给学生构建一个释放激情、展示才华的平台。青少年学生乐于求异、求新、求奇, 为此, 我在课堂上总要留出一定“自由”时间, 让学生自己尽情地去唱、去舞、去想象、去创造。这样, 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使课堂变成学生燃烧激情、释放才智、拓展思维、彰显个性的探究平台, 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引发探究动机, 促使尝试创新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趋力。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 富有理想和追求, 学习音乐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想当歌星、有的想当舞蹈家、有的想做音乐大师;有的是自己爱好、有的是父母之命、有的是受明星效应的影响、有的则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褒奖和同学的称赞……面对如此多层次的学习动机,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其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大胆尝试, 积极创新, 最终达到他们成才的目的。
引导学生主动欣赏音乐 篇9
一、听觉分析的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让学生较快的获得成就感,在听觉分析之前有必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大部分学生都对奏鸣曲及奏鸣曲式都存在不同的疑问,因此教师在讲解之前提前说明古典奏鸣曲与曲式间的异同与联系,让学生对体裁及曲式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如对古典奏鸣曲及奏鸣曲式基本结构的分析,为学生说明古典奏鸣曲结构基本为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变奏、三步或回旋曲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诙谐曲或复三部曲式)、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奏鸣、回旋或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基本结构为:呈示部(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展开部(对呈示部的主题材料发挥或新材料引进,调性自由)和再现部(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而奏鸣曲会因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因而教师应该利用音像资料或音响之类的设备,将有关古奏鸣曲至古典奏鸣曲基本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形成初步听觉体验。
二、以深入进行听觉分析展开音乐欣赏教学实践
教师要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出发,先让学生对较简单的奏鸣曲式结构进行听觉分析,然后逐渐将其引入相对复杂的奏鸣曲式听觉分析中,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获得逐级高升的听觉体验,以及逐渐升级的成就感。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要注重奏鸣曲式结构的规范性,要明确使学生对典型奏鸣曲式结构有正确认识的目标。以下将针对奏鸣曲式结构听觉分析的实践进行举例说明。
(一)古典奏鸣曲式(克莱门蒂C大调小奏鸣曲第一乐章)
这首音乐为奏鸣曲式雏形,作为小奏鸣曲中的典型被大多数学生所熟知,以此作为奏鸣曲式结构听觉分析入门,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在大多数学生都能基本做到把握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记录音乐节奏、音色、调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要求,对相同材料的变化要重点比较。充分熟悉了音乐作品之后,教师要与学生就音乐风格、乐曲材料及表现手法展开讨论,像这样在听觉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教师要对奏鸣曲式中一些重要特征进行不断强调,如主部与副部主题之间的调性旋律对比、呈示及再现部的调性变化,以及展开部的材料来源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曲式的认知度。
(二)奏鸣曲式(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基于上述分析,教师让学生对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这首有连接部及结束部的奏鸣曲式音乐作品进行听觉分析,这首作品的连接部及结束部都很短小,但它们的作用却不能被忽视。主部及副之间的联系即指连接部,连接部为主部及副部间的调性转换桥梁,并且两者间的对比非常形象,连接部是一个形象变化的过程。而结束部主要是起到补充作用,为副部进行调性巩固,它的功能是收拢的。鉴于此,在进行听觉训练的进程中,教师要为提高学生对连接部及结束部功能的注意力进行有意识的提示,让学生更为完整的体会奏鸣曲式最基本的结构。
(三)奏鸣曲式(海顿《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
通过以上的训练,学生对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已形成了初步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听觉体验指引其对海顿《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这首曲子进行分析。这首音乐的核心便是主部主题,因此这首曲子的曲式为单主体奏鸣曲式。实际教学中,其实很少有学生能具备完整写出这首曲子曲式分析图的能力,此时,教师就要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提示,像判断音乐的主题及其基本的结构特征等,以此为基础结合趋势结构的基本原则初步进新曲式分析,当学生熟悉了作品之后,师生之间再针对乐曲的音乐风格、材料及表现手法展开讨论,以求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乐理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并随着学生听觉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选择分析难度逐级递进的乐曲进行训练,逐渐增大学生对音乐作品听觉分析的难度。通过对音乐结构的基础分析及音乐结构深入的探索,以及对规范的的奏鸣曲式作品循序渐进的听觉分析,学生会逐渐对该曲式建立较为直观全面的认识,对于今后曲式与作品的分析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结语
教师在尝试音乐欣赏和曲式与作品分析的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不要将重点放在曲式结构分析的细微之处,以学生能听出作品的基本轮廓即可,毕竟音乐欣赏课不是曲式与作品分析课,所以教师实际教学中对度的把握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霖.曲式与作品分析辅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音乐体验的方法初探[J].黄河之声,2015,02:91-92.
[2]夏秋雁.全面参与,有效体验——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参与体验”音乐作品[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10:4-5.
【引导学生主动欣赏音乐】推荐阅读:
引导学生主动11-13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08-08
尊重学生主体引导主动学习10-07
计算机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07-28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10-08
引导幼儿主动学习07-19
主动参与的课堂引导09-21
引导幼儿主动性学习09-04
引导学生体验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