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共12篇)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 篇1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识字教学的质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更主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可见,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是多么重要,学生因为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产生主动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呢?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巩固学生识字的效果,我在日常教学中摸索了几种识字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开发教育资源的重要领域。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始终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拉近识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把彩色纸精心地裁剪成各种形状,在上面写上学生认识的生字,制作成生字卡片,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有时会排列成一列纵队,有时会架起一座彩虹桥形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练读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巩固识字效果,我不仅注重在课堂上认识课本中的生字,还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为了引导学生随时随处识字的良好习惯,我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认识的字制作成识字卡片,放在自制的识字袋中。我们定期开展生活中识字竞赛,评选出识字量多的学生,给予“识字大王”的称号。于是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识字,识字量不断地增加。学生识字表现得那么积极、热情、独立、自主,他们完全成了识字的主人。
二、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指导和建议。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平等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快乐,而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如在进行“清、请、睛、晴”的识字教学时,我与学生互换角色,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学生很快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水+清=清,言+青=请,目+青=睛,日+青=晴”;有的说:“清的本意是用来形容水纯净透明的,所以要有‘水字旁’;请是礼貌用语,要有‘言字旁’;睛指眼睛,必须用‘目字旁’;阳光充足才是晴天,晴是‘日字旁’”;有的说:“有水是清,有言去请,有目是睛,有日天晴。”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繁难的生字被大家的奇思妙想化解了。这真出乎意料,我不禁为学生的聪明才智鼓起了掌。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对识字产生了积极的感情。这种积极的情感又会引起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和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利用有趣的游戏开展识字教学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应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寓教于趣。学生对所学知识发生兴趣就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我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和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让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枯燥、单一的识字教学变的生趣、多样。我常把要认识的生字称为生字朋友,字形相同的生字称为伙伴。每一个生字都有了生命,好像活泼可爱的孩子,等待与学生交朋友。小学生天生喜欢游戏。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识字游戏。如叫朋友(生字)“名字”。学生通读课文时,遇到会学、会认的生字,我会提醒别叫错朋友的“名字”(读音),强调记清朋友的“相貌”(字形)。于是,学生就会想方设法记生字、字形。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一一进入学生的知识仓库,学生对生字产生了感情,像朋友一样对待它们,记住它们。开展这样的游戏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四、引导学生在探究规律中识字
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识记汉字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汉字构字规律,寻找识记汉字的方法。如教学象形字“山”,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石头山,再让学生观察字形,使学生把字形与图画联系起来,在对比中发现规律,从而记住该字。教学会意字“休”时,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又在左边画一个人,边画边说,一个人走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教学形声字,让学生根据字形的特点,推测字意。如“打”“抓”“捉”都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芳、莲、荷”与花草有关,所以是“草字头”;“江、河、湖、海”都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我不断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造字方法,寻找识字规律,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识字的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识字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激起学生探索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运用生活中识字、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识字、情趣游戏中识字、探究规律中识字、利用多媒体课件识字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为识字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创造多种适合学生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识字,激发了识字积极性,提高了识字能力,达到了较好的识字效果。所以说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动力;有了学习方法,就有了学习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识字教学也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识字的习惯。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 篇2
〖内容摘要〗万丈高楼平地起.识字能力的高低,关系了人一生的走向.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认字,是每一个启蒙教师的己任.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个十分枯燥无味的过程。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觉识字的能力,还识字教学与精彩。通过两年来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探索与研究,本文从激发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利用生活经验、注重识字方法等三个方面对识字教学进行探索。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识字,从而把语文的基础打好,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
关键词:识字能力
兴趣
生活
多元化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明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人生聪明识字始,汉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识字要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而汉字数量多既难认又难记,对于小学生,如何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识字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觉识字的能力,还识字教学于精彩。
小学阶段识字教学要求多认少写,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目标。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汉字的美。强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这些目标,既积淀了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的宝贵经验,又体现了现代教学的最新理念,是我们走进新课程,改革识字教学的新航标,是使用新教材,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新途径。改革识字教学,探索识字教学的新途径势在必行。在这方面,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激发识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识字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即使不教他去学习,他也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变化着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不约而同的迷住了三维“动画”。针对学生心理状态采用多媒体识字,是识字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有了多媒体的支持,使汉字能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使汉字的音、形、义不再脱节。并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家》一课中的生字“家”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先出现一所房子,动画点击房顶,即家的上面部分--宝盖头,在房子的旁边出示宝盖头。然后跑来一头小猪,把小猪竖起来摆到房子里,再移到宝盖头的下面来,根据小猪的形状出示“家”字的下面部分,即“豕”,教师介绍在过去有了房子就有了挡风遮雨的地方,有了猪就有了吃的东西,也就有了家。再如学习“尖”字,用电脑做了课件,一个三角形,越往上越尖,通过演示,使学生清楚的感知“下大上小”的字型结构;学习“闪”字,同样也做了课件,“一个小孩在一个大门里闪了一下”,从而帮助学生记住了,门里有个人便是“闪”。多媒体利用他自身的声音、图象、色彩等效果,把久远、陌生、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具体,给学生以新奇、醒目、直观的视觉感官刺激,是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发持久高涨的学习情绪,从而在快乐中学会识字。
2、依据字理,培养学生识字的主动性
汉字的特点及自身的规律也就是它的构字理据,简称字理。布鲁纳就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汉字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字之一,关于它的故事,趣闻等数不胜数。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从结构上可分为独体字(象形、指事)与合体字(会意、形声)两种。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1)学习象形字:例如“目”字,可以让学生摸摸眼睛,“口”表示眼睛,“二”表示两个眼眶,所以有两道横。国标版教材第一册中就有象形字学习的安排。有“日、月、火、木、竹、石、田”等。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字的特点,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象,字形就很容易掌握了。教师还要注意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重点指导一个字,归纳学法,再组织自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学习会意字: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演示法、图示法,回意字也很容易掌握。例如学习“灭”字,教师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中,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火)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火就会灭了,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它的音形义就会迎刃而解了。
(3)学习形声字:形声字兼有表音和表意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最多、接触最多的就是形声字。形声字的教学重点在于“形”。例如,教学“湾”字时,我先在黑板上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并且故意把它画弯。让学生认真观察,学生会说:线画弯了。我在旁边写一个“弯”字,学生理解了“弯”字。接着我在旁边画了一些水,在一旁又写了一个“湾”字,学生明白了“湾”与水有关。学生就这样把“弯”和“湾”的音、形、义记住了,并且记得还很牢。国标版教材第一册中形声字往往是一串连起来学习。如“青、请、清、情、晴、蜻、静、精、睛”“包、跑、炮、泡、抱、饱”“也、他、她、地、池、驰”。成串的比较会让学生在字义、字音和字形方面产生联系,快速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二、利用生活经验,把识字与学生的生活相沟通
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识字教学应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加强识字和生活的联系,把识字和认识客观事物结合起来,形成识字的敏感和浓厚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老师也说:“研究识字教学,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的更科学,更艺术,更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识字教学途径,实在很有必要。”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儿童多彩的教学情景。作为母语教育,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以说生活是知识的海洋。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空间识字,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学生可以利用的识字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校园里的墙报、师生的姓名、社会上的广告牌、建筑物的名称、商品的标签、实物名称、各种图书、电脑、网络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都能成为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能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必将使学生跨入更大的识字乐园,也必将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有更多、更新奇的发现。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他才会更加主动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注重识字方法,开拓识字渠道,探索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
应该说,目前存在于教学实践中的识字方法很多,比如图示法、演示法、表演法、绘画法、游戏法、故事法、猜谜法、编顺口溜法、比较法、联想法、比赛法、情景法、自学法、加减运算法、换部分记忆法、记笔画法、歌字谜法、简笔画法等。这些方法为识字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之,识字教学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注重识字方法,开拓识字渠道,探索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
1、变化角色,让学生主动识字。
识字教学要改变或避免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互换角色,给学生创设主动识字的情境,启发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比如,在生字的教学中,教师不是一一领读,而是让学生说说那些字自己会认,鼓励学生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的过程完成识字任务。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
2、利用多种手段,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实践证明,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 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识字。例如,教《家》一课中的生字“云”时,教师先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画了什么?然后练习读出“云”的字音,最后指导写这个字。在指导写字时,老师并没有领着学生一笔一画的写,而是提出一个问题:你是怎样记这个字的?一个学生说“云”是“去”去掉中间的一竖,另一个学生说“云”字是“二”加上撇折和点,还有学生说„„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利用有效的手段,能点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改变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手段有:挂图、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表演、绘画、音乐等。
总之,识字教学中要给学生个性以发挥的余地。赞科夫这样说:“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生的一般发展。”关于这点就是要教师正确对待学生间的差异。不能过分追求堂堂清,个个清。对某些学生,应当允许他们发展慢一些,一篇文章那么多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有时哪怕是一个字的学习也有一个反复的过程。
要提高儿童识字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汉字教学中,采取多种多种形式,想方设法丰富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不觉得学汉字枯燥无味,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
二、指导识记,培养能力
要使学生尽早较好地掌握识字能力,少不了教师有力的指导。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有利资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口耳目》一课时,我知道许多同学早就认识其中的“口、耳、目、火”等字,先让学生说说认识哪些字,它是怎么写的,这字与文中插图有何相似之处,与图右下角的那些古人用的象形字又有何相似之处;后让学生将图画、古象形字、现代汉字三者综合比较,在了解象形字与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相应的现代汉字;再引导学生拼读字音,熟记字形。这种教学过程能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认字的能力,并让学生从中了解古人造字的规律,了解祖国的汉字文化,从中学到观察汉字、比较联想、识记字形的学习象形字的方法。我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自主运用识字方法,在教学“水”、“米”等许多象形字的时候,让学生给字配图,同学们通过图与形的比较,很快就记住
了字形。
识字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即使不教他去学习,他也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变化着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不约而同的迷住了三维“动画”。针对学生心理状态采用多媒体识字,是识字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有了多媒体的支持,使汉字能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使汉字的音、形、义不再脱节。并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家》一课中的生字“家”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先出现一所房子,动画点击房顶,即家的上面部分--宝盖头,在房子的旁边出示宝盖头。然后跑来一头小猪,把小猪竖起来摆到房子里,再移到宝盖头的下面来,根据小猪的形状出示“家”字的下面部分,即“豕”,教师介绍在过去有了房子就有了挡风遮雨的地方,有了猪就有了吃的东西,也就有了家。再如学习“尖”字,用电脑做了课件,一个三角形,越往上越尖,通过演示,使学生清楚的感知“下大上小”的字型结构;学习“闪”字,同样也做了课件,“一个小孩在一个大门里闪了一下”,从而帮助学生记住了,门里有个人便是“闪”。多媒体利用他自身的声音、图象、色彩等效果,把久远、陌生、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具体,给学生以新奇、醒目、直观的视觉感官刺激,是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发持久高涨的学习情绪,从而在快乐中学会识字。
总之,识字教学中要给学生个性以发挥的余地。赞科夫这样说:“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生的一般发展。”关于这点就是要教师正确对待学生间的差异。不能过分追求堂堂清,个个清。对某些学生,应当允许他们发展慢一些,一篇文章那么多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有时哪怕是一个字的学习也有一个反复的过程。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如在教《日月水火》《人口目》这两课时,我演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依据字理,培养学生识字的主动性
汉字的特点及自身的规律也就是它的构字理据,简称字理。布鲁纳就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汉字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字之一,关于它的故事,趣闻等数不胜数。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从结构上可分为独体字(象形、指事)与合体字(会意、形声)两种。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
(1)学习象形字:例如“目”字,可以让学生摸摸眼睛,“口”表示眼睛,“二”表示两个眼眶,所以有两道横。国标版教材第一册中就有象形字学习的安排。有“日、月、火、木、竹、石、田”等。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字的特点,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象,字形就很容易掌握了。教师还要注意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重点指导一个字,归纳学法,再组织自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学习会意字: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演示法、图示法,回意字也很容易掌握。例如学习“灭”字,教师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中,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火)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火就会灭了,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它的音形义就会迎刃而解了。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 篇3
一、识字趣味化
如有了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可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调动兴趣,进行趣味识字,能勾起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其乐在其中,获在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其是寓教于乐,经常让他们在游戏与活动中识字。兴趣是激发儿童进行学习的动力,游戏是非常受儿童欢迎的,儿童喜欢表现,喜欢模仿。识字教学如果不能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猜字谜,编故事,找朋友、编顺口溜等等,将这些游戏运用于教学中。
低年级学生对于儿歌、口诀、顺口溜有较强的偏爱,在识字教学中采用歌诀、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儿童记忆字形,不仅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记忆速度。此外,如果引导学生根据字形特点总结或编制歌诀,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切忌只求表面的有趣热闹,字字编歌诀,陷入繁琐和形式的泥潭。有的字笔画不多,结构也不复杂,学生记忆起来并不困难,就是没有编成歌诀的必要。有的字即使真有编成歌诀的必要,也要尽量简短明快,切忌繁琐冗长,拖泥带水。如“心青情,弓长张,十粒豆豆入口喜,半个月亮就是胖”,这样的歌诀就简单明了易读易记。
二、渗透方法,学生自主识字
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对于要认的,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独立自主的识字能力。课改后的语文低年级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是很有特色的很有规律的。在教学识字中,教师要渗透一些识字的基本方法,如归类识字、部首加熟字法、熟字换偏旁法等比如教学情、清、请等,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旁去理解字义。那么在渗透方法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识字方法的渗透首先要注意科学性原则,也就是说老师对汉字的讲解要在不违背汉字构形规律和演变规律的前提下,对汉字加以准确的解释。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字的这些特点和方法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字形的能力。比如认识“日、月、山、水”等象形字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演变图。
2.识字教学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采取生动形象的方法。记得南京市著名教师斯霞老师说:“蚯蚓”二字,有的孩子常把“丘”写成“兵”字,她对学生将蚯蚓是虫子,所以是“虫”字旁,都在土里、山丘里,所以虫字的右边是“丘”而不是“兵”。斯老师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使学生印象极深,教学效果很好。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随课题识字。在教材中有很多要求会认的生字在课题中出现,这时可以让学生在课题中识字。
三、识字生活化
生活识字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成“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生活识字方法名目繁多,但被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方法是比较法。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写字和识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学生既认识所学的生字,又能端正整洁,行款整齐的书写出来,可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更好地完成作业。在掌握了这些识字的方法后,笔者利用田字格巩固生字。新课程标准要求识字教学要在写上多下功夫,这是不无道理的。写好字,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又能巩固所学的生字。在小学低年级要特别重视利用田字格,应该加强学生的书写指导。小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差,初学写字不知从何下笔,写出来的字不是东倒西歪,就是“顶天立地”。
教师不光靠自己去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学习知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汉字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去把握识字的规律。低年级是汉字识字能力最强的阶段,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抓住识字教学,为将来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 篇4
一、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 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 而对于枯燥的识字学习, 学生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 不仅识字的效率低,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 降低了识字效率。因此, 教师一定要在小学低年级, 通过营造良好的识字教学气氛, 运用对比、比喻、歇后语等形式, 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 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及主动性, 不断引导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快乐识字、主动识字, 掌握识字方法。
二、通过游戏形式, 培养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识字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 儿童喜欢模仿, 喜欢表演, 乐于表现。教师应将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我说你来指、摘果子、对对子等游戏引入课堂, 培养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 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实践证明,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 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增强了记忆力, 提高了识字效果, 使学生感觉到了识字的乐趣, 增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四、给汉字配简笔画, 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思维特点, 引导学生想象, 帮助他们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形象化, 画出简笔画,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线条明快、形象生动, 且情趣盎然, 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 在生字字形教学中,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给生字配上形象的图画, 逐步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将文字与图画形象地结合在一起,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 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效率。
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把学生识字引向生活实际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从儿童的兴趣出发,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学习、应用汉字。通过模拟、创设情境、表演等形式让儿童在生活中识字, 使学生在了解社会的同时, 提高了语言汉字的运用能力, 获取了各种信息, 拓展了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 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篇5
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独立、认真、扎实地做好学习中应该做的每件事情,解决好学习中遇到的每个问题,处理好有关学习的每个细节,尽量不需要别人的提醒,进行自我管理。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海洛夫斯基,在其小时候时,有一天,他从学校回家,愁眉苦脸的,吃饭也心不在焉。妈妈发现他不开心,问他怎么了时,他说:“没什么,老师布置的一道题我做错了,现在还没找出错在哪儿。”饭后他又开始思考那道错题。这时姐姐弟弟们正在玩游戏。过了一会,弟弟来敲门,邀请他一起玩,他说要先把那道题做出来。又过了一会儿姐姐也来邀请他一起玩,他仍在演算题目。姐姐热心地说“要不我帮你把它做出来,这样你就可以和我们一起玩了。”他说:“不,姐姐。还是我自己来吧。”果然,他很快就把题目做出来了。然后快乐地和姐姐弟弟们一起玩游戏了。海洛夫斯基从小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就特别让人钦佩。
我们教师应该多利用这样一些认真对待学习,让人钦佩、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要独立、认真、扎实地做好学习中每件事情,以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其次,要让学生形成对学习如饥似渴的需要,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学生形成对学习如饥似渴的需要,养成随时随地只要有一点时间就要用来学习的劲头。就拿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来说吧,他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他还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会有的。
再看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费米,小时候特别爱读书,接受能力很强,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怎么也“喂不饱”他。他就去找“零食”——课外书来读。他常常到露天广场去,收集到不少“宝物”,买了很多物理学方面的书来读。有一天他带回论物理数学的两本书,他告诉姐姐,他要马上读这两本书。读到兴奋处,他自语道:“这本书是多么有意思,你们一点也想象不出来……”他的勤奋、好学和上进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邻居阿米迪教授。教授很喜欢他,看出他是一块“好料”。常常出一些显然高出费米水平的题目让他做,并不希望他全部解答出来。可是费米总是一会儿就全部解答出来了,还常常缠着教授出一些更难的题目“过过瘾”,教授出一些他自己还未解答的题目给费米。奇迹出现了,费米居然也解答出来了!教授赞赏他,把自己所有的有关物理和数学方面的书按合理的顺序一本一本的给他学习。他如鱼得水,尽情地在物理和数学构成的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教授的精心培育和帮助,让费米中学结业时就有了广博知识和深刻独到的见解。
事实上,一个学生只有形成了对学习如饥似渴的需要,他就永远不会抱怨时间不够用,因为随时随地,只要有空闲,他首先想到的事情总会是学习。这样就能把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寻找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主动挑战学习中的任何困难。
再次,要让学生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在不断变化,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在不断地变化。但学生学习的环境,却不由学生决定。当一个学生总在抱怨自己的环境不公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十有八九已经脱离了学习本身,他的能力将浪费在抱怨中。我们要对学生这些方面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审视,要保证学生学习的程度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学习方向的正确,要让学生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要。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 篇6
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生物科学探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上好生物实验课是落实课程标准,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我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新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把生物实验资源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
生物实验室是一座有着无限生机的宝藏,将器材放于实验室中的仪器橱中陈列不用,单纯应付上级的检查,是最大的浪费。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效能,最大限度地为生物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水平,我们在学校提出了开放生物实验室的设想,并在工作中进行了验证。实践证明,通过开放实验室,一些学生在实验课中操作效果不够理想的或者对某些生物现象感兴趣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探究,对学生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每天的大课间活动,都会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带着实验题目和求知欲走进实验室,在生物实验室里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提高实验技能,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近年来,由于教材版本更换,实验室的一些实验器材逐渐退出了实验舞台,扔了可惜,实验室又无法摆放,所以学校决定在教学楼的每一层腾出一间空闲房子设立实验室,把实验室内的部分仪器摆在这里,就是为了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动手操作一些老师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或者是在实验课上未能顺利操作的实验,甚至还可以是自己结合学习内容创造的实验。实验室全天候开放,由学生自主管理。
努力把教育资源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既訓练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拓展了认知领域,提升了学生的能力素质,又切实发挥了教育资源的应有效益。
二、充分利用我校的实际情况,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开展生物实验教学
面对学校实验经费紧张,而又要保证实验开出率,为了确保每一个实验的正常进行,我带领学生利用节假日,采集、制作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服务生物教学:为了观察和解剖鲫鱼,我们拿着水网到水沟中把小鱼捞来;为了观察脊蛙的反射,提着蛇皮袋,到野外的草丛中,把青蛙、蟾蜍捉来……为便于教师实验教学使用,分门别类地将采集、自制的标本放置在相应的标本盒内,并查阅资料对每种标本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与我们生物教学密切相关材料,随时积累:用锯把树干截成小段的木桩,摆放在实验室,让学生在观察茎的结构实验中,对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年轮等可获得感性认识;采集柳树上带树瘤(因茎的筛管被虫子咬坏,导致有机物不能通过筛管向下输导而形成)的枝条,将其存放起来,在观察茎的输导实验时,学生可感知筛管的作用。自制的标本或教具,由于是取自学生身边或生活中的一些材料制成,相对于其他类似的生物模型来说,学生比较熟悉,有一种亲近感,易于接受,有效地提高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效益。
此外,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界,让学生在自然中亲近生物、观察生物、学习并研究生物,在环境中理解环境。如在《认识生物》这一节教学后,及时的把学生带到教室外认识校园中的生物,学生们亲眼看、侧耳听、动手摸、用脑想、动手试,在这种全方位的体验下,学生对生物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更富有情感,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不停的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们三个一组,五个一群的在讨论。问老师时,有的问题老师也一时答不上来,这时老师就让他们成立一个个小小课题组,自己研究。学生的兴趣来了,他们拿方案、做实验,经过讨论、辩论最后形成了结论,有的甚至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报告。走进我们的校园你会经常看到学生在草丛中、树林里、池塘边流连忘返,细心的观察呢。
三、先学后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新教材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机会,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一节,第一个环节是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我这样设计过程:先布置任务:学生先自己对照书上彩图,和同桌一起研究显微镜的结构,我指导了观察的顺序: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接着学生开始自主探究。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是那么的认真仔细。一段时间过后,通过检查发现学生的自学的情况特别好。
第二个环节是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首先,我先用规范的动作示范了一遍,然后启发学生:“我是怎么做的呢?相信大家也能做到。”学生此时跃跃欲试,然后我布置任务:“先自己看看书,然后一位同学操作,另一位同学做小老师负责指正。一会儿,学生上台示范,其他同学做评委点评,好不好?”一段时间过后,很多学生要求上台来做示范,课堂气氛热烈极了。最后,全班同学又操作了一遍,这次操作的效果比前几次又有了提高,全班有99%的学生能够自己找到视野中的物像。
本节课我的体会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有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的能力自然提高了。以后研究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以及八年级上册观察花的结构、种子的结构、枝芽的结构,我也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对照实物进行实践。学生有疑问时,可以随时向老师提出。
在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思考的状态,班级踊跃发言者大量增多,而且课堂时不时会掀起高潮。现在的实验课,不再像以前令人头疼,课堂纪律也变得井然有序,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浓浓的研究气氛也逐渐体现了出来。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过程,掌握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实验、探究学习知识的同时,充分解放学生的眼,让他们观察;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操作;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思考;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习内容上向生活渗透;在学习空间上向生活拓展;在学习时间上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形式上向生活贴近。使生物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学会在做中学,不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及实验操作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实践运用等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策略 篇7
一、创设主动探索空间, 促成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首先, 我在课堂上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 做学习的主人, 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 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 使班集体形成能集思广益的合作氛围.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 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 学生在这种轻松环境下,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 或修正他人的想法, 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 从而在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最后, 多给学生一些鼓励, 一些支持, 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在教学“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课堂练习环节里, 学生练习“解方程组”我安排了四名学生在黑板上解题, 然后再让几名学生上来批改, 其中一名学生的做法被批改为错误, 他的做法是:
由 (1) 得3x=y+2. (3)
把 (3) 代入 (2) , 得y+2=11-2y,
∴3y=9, ∴y=3.
undefined
于是我问:“为什么认为他的解法有错误?”该学生答:“因为老师讲的代入方法不是这样的, 他没有按老师的方法做.”我说:“但他的结论与其他的同学是一样的呀!”该学生答不出.于是我趁机表扬解题的同学.“他的解法非常正确, 是一种创新的解法!他能够不满足于老师所讲的方法, 自己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就是一种创新的行为.同学们应多动脑筋, 多向这名同学学习, 向更多方面去开拓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我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 我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 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 感到很惊奇.这时我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 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我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 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质疑反问, 培养学生创造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指出了一切思维都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的质疑与反问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比如, 在求证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 (n-2) ×180°时, 我提供了一种证法 (图1) , 即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 引出 (n-3) 条对角线, 它们将n边形分为 (n-2) 个三角形,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2) ×180°.学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如下问题:把一个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还有其他分法吗?由新的分法能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吗?于是,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探究, 学生很快得出另外两种证法 (图2、图3) .接着又有同学提出问题:让点O动起来, 在其他位置能否把多边形也分割成三角形呢?能否得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呢?我肯定了这些想法, 鼓励学生课下进行讨论.
总之, 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 教师必须转变角色, 充分认识到“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 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摘要: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在于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 促成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鼓励学生质疑反问, 培养学生创造力.
关键词:主动探索,激发兴趣,质疑反问
参考文献
[1]蔡杰.初探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J].中学生数理化 (教育学·教研版) , 2011 (04) .
[2]张林辉.浅谈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09 (07) .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 篇8
(一) 创设情境, 促进主动学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恰当地创造情境, 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 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1. 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 均有被开发的可能性。因此, 在教学中要减少命令, 同意争论, 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一、不唯我。
2. 创造合作交流的情境。
全班性的集体教育有利于教师高效率地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 但却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风格。如果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穿插小组学习的方式, 这样学生心理感到比较安全, 彼此可以启发思维, 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触发。
3. 创设问题探究的情境。
问题是创造力的前提和刺激的动力, 问题的解决既是创造力的发挥, 又是创造力的发展。所以,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困难和障碍, 引起学生的诧异情绪, 从而激发学生的智力情感, 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 提供契机, 促进主动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空间。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 直到豁然开朗。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发展、提升的过程。
1. 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 更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 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 教学“圆面积计算”, 鼓励学生把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 把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再引导学生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周长半径的关系, 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 让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 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尝试解决新问题, 同化新知识, 并积极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 建构者只能是学生本人。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要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 教师决不代替, 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 教师决不暗示,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 促其思维发展。例如, 教学“倒数”时, 在学生理解了倒数意义后, 改变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求倒数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 第一个学生出了2/3, 大家很快说出了它的倒数。第二个学生的1/7, 大家又很快说出它的倒数。这时笔者说:能否出有新意的题目?这一下学生积极动脑筋, 出的有假分数、带分数、小数, 甚至有特殊的数“1”和“0”等, 且求倒数的积极性特别高, 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3. 让学生猜测与提问。
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更有价值。因此, 在教学中除了教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 更应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把经过思考后遇到的困惑提出来。如在教学“三角形分类”后, 只出示三角形的一个角, 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的角是直角或钝角时, 学生判断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当露出的角是锐角时, 学生一致认为无法确定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到底是什么三角形呢?让学生去猜测。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那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理由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 因此底角只能是锐角。现在它的顶角是锐角, 所以能肯定它是锐角三角形。”讲得多好啊!笔者大大地表扬了这个学生。
(三) 巧妙迁移, 促进主动学习
迁移规律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的目的不是把知识贮存于大脑之中, 而是最终要化为能力, 去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 这要通过迁移来实现。数学知识中相似点越多, 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出示新的学习内容时要尽量揭示它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知识的相似相通之处, 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知识,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例如, 在教学第十一册《工程问题》应用题时, 把以前学过的工作问题的应用题知识迁移到工程问题中来。先出示了三道工作问题的应用题作为准备题, 让学生在解答准备题时先复习运用下面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和) 。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解答好准备题后, 把题中的工作总量的具体数值去掉, 变成了三道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这时再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工作总量, 把它看成一个整体, 用单位“1”来表示, 再根据第二个数量关系式得到工程问题的工作效率=1÷工作时间。学生理解了工程问题的特征就是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 工作效率=1/工作时间。接着就引导学生利用数量关系式对照准备题的解题思路把三道工程问题解答出来。运用迁移规律教学, 不仅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工程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而且有利于把数学知识化深为浅、化难为易,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迁移规律, 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 运用评价, 促进主动学习
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 更在于评出自信, 产生激励效应, 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教学中发现, 尝试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 然而不是人人都能获得成功。对于未成功者, 教师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 应该尽量发现错误中的正确成份, 予以肯定, 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如教学长方体体积时, 出示下面一道题目:有一根长方体钢材, 长20分米, 把它截成两段后, 表面积增加1.6平方米。这根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让学生列式计算。一位同学是这样列式:1.6÷2×20=16 (立方米) 。班上有部分同学发出“哄”的嘲笑声。这时问:“看来大家挺有意见, 是吗?是彻底错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些地方是正确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计算的方法是正确的, 思路是正确的, 计算前, 我们要先观察题目给的已知条件单位是否统一。”笔者说:“是呀!进行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们要先认真分析题目, 理清思路, 然后利用V=sh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 已经被他领会, 还真行!不过, 这式子中得数的单位应该是统一的。同学们不但发现了他人的解题错误, 而且发现了其中正确的成份, 都很了不起, 你们说是吗?”这样处理, 即教育了其他同学, 又给了这位同学自信, 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篇9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 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先复习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 然后提出“如果量游泳池的面积或者高楼的墙壁面积, 也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合适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很自然就会思考“有怎样的简便方法”,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 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 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 进而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二、激发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般来说,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 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 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 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现实, 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 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质量。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 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 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三、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 自制力差, 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 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 学生听;教师问, 学生答, 动手练”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会感到很乏味, 越学越枯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应力求形式新颖, 寓教于乐, 减少机械化的程序,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 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 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 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如教学《时、分的认识》, 我设计了一首儿歌引入:“嘀嗒, 嘀嗒, 铛, 铛, 铛;滴答, 滴答, 铛, 铛, 铛, 会说没有嘴, 会走没有腿, 它会告诉我们, 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同学们猜谜语的兴致很高, 通过这样的引入, 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中,我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1. 利用小故事记忆字形
在授课之前,我会找出几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或儿歌给他们朗诵,等他们养成自己要求老师每天都诵读的习惯后,告诉他们,其实没有老师他们自己一样可以诵读这些精彩的故事,那就是多识字。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与强烈的求知欲,让孩子们喜欢上识字,使学生乐意学习汉字。有了兴趣,学习汉字就再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甚至是一种享受,从识字到阅读,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了识字的重要性。
2. 利用顺口溜记字
顺口溜识字法就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根据我的实践和体会,顺口溜识字法确实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例如:不正就是“歪”,两手一分就“掰”开等。
3. 利用编字谜识字
猜谜是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游戏。课上通过猜字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编字谜,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们的识字兴趣,并让他们在做游戏过程中发现猜字谜、编字谜也是识字的好方法。例如:我是一只鸟,走路摇啊摇——鹅;一个人走累了,靠在树上了——休;一口吃下一条虫——虽;三人一同日上走——春;两个人——从、天;大口包小口——回。
二、识字方法多样化,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所授生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生字。如儿歌识字法,儿歌韵律明快,朗朗上口,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我根据一些汉字的特点,将一些生字编成儿歌,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有时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在识字过程中编一些适合自己理解水平的歌词,学生兴趣盎然地参加这些活动,活跃了识字气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我有时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影子”的“影”时,把“影”字拆成“日(太阳)、京(京京)、彡(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此外还有字谜识字法,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
三、联系生活,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我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拉近识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1. 在社会观察中识字
生活即学习,作为学生的第一课堂,社会中有许多识字内容,如:让学生在超市购物时,认一认自己喜欢的商品的名称、食品包装袋上的文字;在假日中,爸爸妈妈一起出去,可以从指示牌、广告牌中认识许多汉字。又如:看站牌可识字;看电影、看电视也可识字……这些课外教材拓宽了识字渠道,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和巩固了生字。
2. 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识字就是要帮助阅读,反过来多阅读又能多识字,而在阅读中认识的字更能灵活掌握运用,以促进提早写作。阅读课上,我让学生听听成语故事,初步了解成语的出处,进而认识成语。通过评选“成语大王”,以激发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读其他拼音读物;鼓励学生和书本交朋友,和书中的生字交朋友,激励学生从书本中、从课外阅读中自主识字,提高阅读兴趣。
四、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培养创新成功感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玩”字时,有的孩子用“元”字加“王”就变成了“玩”,有的孩子用“王”加“二”再加“儿”;学习“挂”,有的说把“蛙”的“虫”变为“扌”,有的说“扌”加两个“土”等,类似这种情况,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篇11
本文从学生思考的动因出发,探讨了学生思考问题时主动思考与被动思考的利弊,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抓大放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被动思考,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主动思考;被动思考;抓大放小
中图分类号:H319.1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越来越多的教师抛弃了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来获取知识的教法深入人心。但是,是不是只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找找答案,就是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呢?
当前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主动思考太少被动思考太多的现象。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自觉观察分析和概括事物的能力,换言之,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1、思考能力的大小关系到小学生长大成人以后的生存质量。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一次对大学的演讲中指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名家演講集萃》陕西旅游出版社1995年版)。回忆爱因斯坦对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不能不承认,主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独立思考的最高境界。
2、被动思考虽然可以在优秀教师的精心设计下,使一节课显得有条不紊,层层推进,使学生兴趣盎然,大有收获。但是,它的负面影响却被忽视了。
(1)被动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及能力。被动思考使学生直接面对问题,有了思考的方向。学生有了问题才去思考,而一旦失去了问题源将无所适从。无形中,学生养成了一种惰性,那就是等待老师提问题。常常是课文烫了一遍又一遍后,在“还有什么问题”的提问下,学生很难找出不懂不会的地方,皆大欢喜地结束教学,该解决的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早已解决,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供学生去发现,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机会几乎没有。
(2)被动思考不利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趋势。为了使学生思考起来,教师往往从头到尾不分大小问题地向学生提问个不停,说是狂轰滥炸也并不过分。
三、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方法
采用“抓大放小”的方法可以加强对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克服学生被动思考太多所产生的弊端。
1、抓大放小的重要性
所谓抓大放小,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与完成学习目标、突破学习重难点有关的重要问题,放开与此关系比较小或无关的问题。抓大放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思路。抓大放小不是简单地缩减课堂上应向学生传授的知识,而是抓住大问题,搞活小问题,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从头到尾问个不停地旧模式,由老师让我思考变为我要思考。抓大放小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学生主动思考,从近处看能调动学生概括问题和发现问题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消化知识,从长远看,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抓大放小的操作方法
(1)隐居其中,静观其变,适时引导。
围绕一段话,先让学生总结汇报自己已经发现文中讲了什么问题和相应的答案。为了气氛更活跃一些,还可以让学生提出他已经总结概括出来的问题请其他同学回答,谁有疑难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回答。教师尽量“退居”一旁,静观大家的讨论,必要时再加以引导。
(2)鼓励后进,激励先进,体验成功。现代教学方法中,很多都特别重视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在抓大放小的教学思路中也不例外。
(3)循序渐进,由点及面,突破高原。
类似时间、地点、人物、数量、颜色、什么事、原因、结果等问题会在不同的课文中被多次提出来,这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会觉得太简单了,他们会更愿意思考别人难以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都可以充分地思考起来,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发现问题。教师在采用抓大放小的方法时,应注意循序渐进,由点及面,及时满足这一部分学生主动思考的需要,克服或预防高原期的出现。循序渐进,就是不要操之过急,训练难度由浅及深。在训练初期,着重让学生寻找文章中直接有答案的内容,学生凭感性认识即可解决。然后过渡到需理性思考的问题。由点及面,就是训练初始学生的阅读面要小,以集中在一个自然段为好。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再把学生的视野纳入多个自然段,直至把全文联系起来思考,从而不断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更为复杂的现象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 篇12
但传统教学中识字教学“高时低效”的现象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 课堂中单调地读, 重复地写, 机械地写, 让学生兴趣索然, 不堪重负.一年级学生识字量的不足影响了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畅通多种途径, 走开放识字之路,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1. 认姓名
学生姓名中的汉字十分丰富, 是大可利用的识字资源.开学第一周, 我们就给学生发放了全班学生座次表, 科任老师姓名表, 让家长协助辅导孩子尽快熟悉小伙伴的姓名, 认识自己的科任老师.老师还为学生设计了两张精致而且富有童趣的“名片”.一张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对号入坐, 随时认读;另一张可作为“生字卡”, 让学生认读、分发, 或挂在胸前互认等.另外, 我还经常让学生在轮流分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小伙伴的姓名.开学不久, 发现每位孩子都能认识小伙伴的姓名了.我们还将活动继续延伸到认识家人及亲戚的名字.让学生在认姓名这条途径上自主识字.
2. 认标牌
校园是学生识字的一个大环境.学校各功能室、办公室、年级室等标牌;校园内的告示牌、宣传标语、植物标识牌等, 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我们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识字.课余与学生在一起, 时常有意问问学生: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无意到有意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开学第三天, 学生就认识了校名“江背学校”、年级牌“一年级一班”, 以及校训“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等.一个多月后, 学生会认“请勿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的宣传牌, 连植物标识牌上“我叫玫瑰花”这样复杂的字都能认识了.
二、走开放识字之路, 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 汉字随处可见.喝饮料时, 饮料名跃入眼帘;买物品时, 物品的名称、说明罗列其上;上街时, 路旁的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招手;看电视时, 耳听标准的发音, 眼看荧屏上的字幕……生活似乎专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他们可以不断地看, 不断地听, 在不自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 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了语文, 课堂是小天地, 天地是大课堂.
1. 借广告牌、商标等识字
生活在商业化、信息化的社会, 学生每天都要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商标.这也是孩子识字的天然途径和素材.教学第十二主题单元———外面的世界, 我们带领50个孩子走上街头, 在生活中识字.结合各种广告牌、路标、商标等, 利用一天的时间, 学生就认识了“江背镇碑”、“中国农业银行”、“远大三路”、“艺术幼儿园”、“浏阳河酒, 冠军的酒”等汉字.在江背超市里, 学生认识了许多商标名称:“伊利牛奶”、“可口可乐”、“泡泡糖”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乘坐公共汽车来、回的路上, 借助车内的宣传标语, 学生认识了“请勿吸烟”、“上车请购票”、“老幼孕病残座”等非常复杂的字,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还引导学生利用父母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 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这个店叫什么?一次的机会可能记不牢, 但见面的次数多了, 时间长了, 与字打交道的频率高了, 不知不觉之中学生就认识了许多字, 如“麦当劳”、“肯德基”、“火车站”、“阿波罗商业广场”等, 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2. 借助实物自主识字
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实物帮助学生识字是最直观的一种方法.教室里的黑板、窗户、幻灯机、录音机等, 我都在上面贴上字卡.另外, 还鼓励家长将家中的洗衣机、挂衣柜、书桌、电视机等都贴上标签, 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能认识表示该物品的字.老师再作分类指导, 让学生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
三、寓识字于活动中, 诱导学生主体识字
1. 识字档案袋
我们为班级的每个孩子建立了识字档案袋, 让学生随时把包装盒、包装袋、商标、报纸等上面已经认识的字剪下来, 搜集在识字档案袋中.每周还让家长帮助孩子把认识的字记录下来, 装入档案袋中.家长们纷纷反映:这样的搜集、整理和复习, 识字的效果好多了.老师定时让学生进行识字交流:根据识字档案袋交流识字的内容、搜集的方法、搜集的地点等, 让识字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同时又培养学生从小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随着识字量的增加, 学生非常有成就感, 识字的兴趣也高多了.
2.“识字小博士”的评选
“识字小博士”的评选, 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每当此时, 孩子们跃跃欲试, 争相识字.教师根据孩子们的识字量将他们封为“星级将军”.孩子们都喜欢听赞扬的话, “星级将军”的头衔他们人人都想要, 于是识字兴趣高涨.罗睿智、汤天航等小朋友已经是“六星级将军”啦!大家封他们为“识字小博士”, 小博士还可以在班级中带领小伙伴一起识字呢!
3.“我会读”识字展示会
我们不提倡单一的识字训练, 而将识字与口语交际活动有机的结合, 读识不分开.“我会读”识字展示会就是一种展示性阅读活动, 学生在“小小展示台”上阅读自己会读的故事、诗歌、笑话等.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能自己读懂故事书了.在下面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 在台上读故事的孩子也摇头晃脑, 非常有成就感.鼓励孩子多识字, 帮助孩子早阅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推荐阅读:
学生识字能力培养论文12-10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12-15
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07-21
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09-05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07-29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08-17
学生能力培养08-05
学生审美能力培养07-12
学生地图能力培养07-27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