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学习动机(精选12篇)
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1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语文教师, 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 掌握语文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 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 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因此, 教师就必须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其得到持续和延伸。让学生在兴趣的强烈驱动下, 为求知而快乐, 为探究而兴奋, 这样“求知———成功”的平衡感, 才会使他们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 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于是学习动机得到稳固、持续和强化, 为学业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一个“读”字
人类最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 就是“诵读”。“舌根生智慧, 诵读提高智商!”只有通过诵读, 才能快速而有效地增加学生的智力、记忆力、思考力, 让他们的头脑更细腻、更精明!同时, 文本是学生体验美的所在,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欣赏、感受美的同时, 提供学生审美、创美的时间、空间, 就能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产生热爱生活, 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如《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散文。在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 以感性的体验去替代理性的分析, 将课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先让学生自由朗读, 初步理出文路;然后教师配乐范读, 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接着让学生速读全文, 复述课文内容;在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之后, 再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继而进入最关键的品读, 让学生在细致的品读中, 深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美感和情感。我们的目的是:加强语言习得, 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积累意象, 实现语感的迁移。
二、落实一个“变”字
变革是教改的动力。教师应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单一的模式, 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 采用情景剧、故事会、辩论会、学生当老师等多种形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学习《故宫博物院》, 在研读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 带着游客去游览故宫。为了当好“小导游”, 学生就要投入到文本的研读中去, 他们在课文中找图片, 找景点名称, 找方位变化词……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形象感, 又有极大的乐趣。当然, 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网络有着极强的互动性, 一些针对文本需要讨论的问题, 均可在网上进行。学生可以在网上及时发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而且能很快得到回应, 形成讨论的氛围, 并通过讨论、争辩, 互相交流、学习与补充,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突出一个“问”字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所以, 课堂提问, 一是要量力。从实际出发, 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 选择不同的对象, 提出具有诱发学习欲望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二是要适度。问题过易或过难, 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制心理。三是要灵活。教师提问时, 一方面要加强各疑问个体之间的相互构成、协调、配合、互补, 另一方面既要有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横向拓展, 又要有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的纵深发掘, 让学生从不知到知, 由浅知到深知, 有少知到多知转化。这样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优化课堂结构, 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讲究一个“趣”字
要让学生“好之”、“乐之”, 关键在于课堂上教师能及时激趣。语文教师的思维与情趣就象安装在发射塔上的宇宙飞船, 一触即发, 一飞冲天。或惊涛拍岸, 乱石穿空;或轻风拂柳, 润物无声。幽默风趣, 扣人心弦, 学生如坐春风, 哄笑之中茅塞顿开。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 我故意把课题写成“在暴雨和烈日下”。刚写完, 学生就嚷起来:“老师写反了!”我不认错:“我写的是和书上不一样, 但意思是一样的。你们说‘烈日和暴雨’是什么短语?”我有意引学生“上钩”。学生回答:“并列短语!”“既然是并列短语, 那么连词前后的部分就没有主次之分, 当然可以颠倒了!”“不对!”有同学说着便站起来, “题目是‘在烈日和暴雨下’, 因为课文先写的是烈日, 后写的是暴雨, 这既是天气变化的顺序, 也是课文的大体结构。怎么能随便颠倒呢?”“哦———”我故作恍然大悟状, “大家言之有理。看来‘烈日和暴雨’还真不能颠倒。”课堂教学, 教师应巧妙有趣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探究的目标,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达成理想的学习效果。
五、强调一个“思”字
观察是丰富生活认识的途径, 思考是训练潜能的迁移。我们要激励学生大胆思考, 培养其独创意识, 实现“个性化”教学, 首先要摒弃“导读”这种刻板划一、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的教育形式, 代之以鼓励创新、培养个性和发展想像力的自由活泼的新形式。课堂教学, 要善于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 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的情景, 给学生一对想像的翅膀, 让他们在丰富的联想中, 发现问题, 向老师和课文大胆质疑, 从而使教与学走向“个性化”。如教《向沙漠进军》, 我将旧教材的结尾念给学生听, 学生就发现了问题:科学最注重事实, 但为什么本文和许多写于五六十年代的文章一样, 都有“口号式”的结尾?为什么我们的沙尘暴越来越严重……我鼓励他们通过比较阅读, 进行自主探究,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 有意识地在课堂调控中运用多种策略,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
摘要:教师就必须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其得到持续和延伸。让学生在兴趣的强烈驱动下, 为求知而快乐, 为探究而兴奋, 这样“求知——成功”的平衡感, 才会使他们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 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于是学习动机得到稳固、持续和强化, 为学业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习动机,多种手段,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2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像人干其他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通俗讲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这就需要探讨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分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动机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就要了解这个对象的内因。
我认为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2)学生自身的目标及需要
学生树立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结构不同,影响着学生的动机和学习。如果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的便可达到的,那么便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这是由于具体的目标提供了判断行为的标准,中等难度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挑战,近期可达到的目标不会被日常事物所干扰。
3)年龄特点及是否成熟 在各种动机表现中可见,幼年的孩子对于社会的影响、家长的过高要求常常是不予理睬的。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小孩子对生理安全过分关注,而大孩子对社会影响。如教师、家长的期望等比较在意。比如,刚入学的孩子会产生对小学生地位和外表的羡慕,而对于教师的眼神却不会多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性的动机作用才增长,如注意到自己在班中的地位,渐渐地学会与其他同学比较等。
4)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比如交往性动机对某一学生来讲可能是主要的、第一位的,但有的学生可能以竞争中得首位,得到别人尊重的威信性动机为其第一位的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年龄特征,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此外,成功与失败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不同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有人趋于进取,力求获得成就,有人则力求避免失败。
5)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
以上是内因,外因有以下两点: 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首先是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动机起影响作用。例如,封建社会中读书人普遍具有追求功名富贵的学习动机;工业社会人们以劳动市场的需求确定自己学什么专业;我国十年**期间,由于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不公正的待遇,普遍产生的“读书无用论”。这些无不反映了社会舆论对学习动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在学生动机形成过程中,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注意教育,孩子就对社会上的正确舆论产生积极响应,对错误的现象会抵制,否则就会造成一种矛盾状况,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
2)老师的榜样作用
动机是有感染力的。老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首先,老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如果老师本身治学严谨、学而不厌,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他的专业和教学,就会对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老师对他的工作表现出厌烦和冷淡,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学生。老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老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行为和期望结果,由于这些期望的不同,产生了老师对不同学生的对待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水平和抱负水平。如果这种对待方式持续下去的话,便会对学生产生固定的影响,高期望的学生产生了高水平的动机,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高水平的行为,低期望的学生则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的行为和成就与当初的期望值越来越接近。
此外,老师不仅有榜样作用,他还是沟通社会,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成长,形成正确动机的纽带,要善于把各种外部因素和学生的内部因素结合起来。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工作,配合各方面力量去完成的。
了解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我们还要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结合我自己的学习情况,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下几点:
1)目标与自信
一般来说,具有高抱负水平的学生,必然追求高的学习目标,因而能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而抱负水平低的学生,追求的学习目标也低,其学习动机也一定是微弱的。但是,学生不能盲目确立目标,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拟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是他们对“目标实现”充满信心。动机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自信。在学习中屡屡失败的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让他们时常体验成功,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内部动机。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帮助潜能生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如何挖掘自己的优点。在评定学生时,既要让优秀生看到自己的高水平,又要让潜能生看到自己的收获。无论学生的成就大小,都应给与充分的肯定。
2)表扬与批评 毋庸置疑,恰当的表扬和合理的批评都有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但其作用因年龄、性别、学习水平等变化。研究表明,儿童乐于接受正面鼓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越来越看重同伴的看法。在性别方面,对女生来说,表扬比批评更有效,而对男生来说,批评比表扬的作用更大,学习的水平不同,表扬和批评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表扬对潜能生作用最大,中等生次之,优秀生最小,而批评对优秀生作用最大,中等生次之,潜能生最小。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灵活运用表扬和批评。对小学生、女学生要多表扬,而对男生,尤其是调皮的男生,批评比表扬更有效。对成绩好的学生要严格要求,不宜多表扬;而对潜能生来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与更多的表扬。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应多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表扬或批评都不能滥用,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3)挑战与乐学
其实,学生比较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太简单的活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如果学生看不到活动的价值,看不到活动与学习目标的联系,则不会对活动感兴趣。相反,如果适当开展一些个人竞赛和团体比赛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迅速高涨,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挑战性活动的另一面应充满快乐,快乐是人的基本需要。事实表明,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能有效地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所以,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使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而且要充分考虑活动的兴趣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比如,在活动中,老师要控制好自己的语音、语速、身姿语、眼神和面部表情,要注意刺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要恰当地讲幽默故事、个人经历、趣事轶闻等融入活动中去。同时,要求学生大胆参与,进行热烈讨论,畅所欲言。
正如不情愿的进食有害于健康一样,不情愿地学习有损于教学,老师教之于无色,学生学之于无味,结果学生怕学、厌学。学生如果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则成为死亡之吻;学生如果缺乏学习动机,教学只不过是一种厌恶疗法。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因素,是与学习相关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为倾向。在学习当中,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一定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2、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二、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學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5、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教学中,当学生对形如:am+an,a(m+n)+b(m+n)的多项式会分解以后,再提出新问题,形如:a(m-n)+b(n-m)的多项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地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汉光中学)
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4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学习动机入手
对于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 转变其学习动机, 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首先应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始,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是对其进行学习指导的开端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什么东西可以促使学生想学习?学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教师的引导应当是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需要调动起来, 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要调动学生的需要, 并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 应从了解、培养、激发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进行。还应结合实际,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 选择适当的方法, 因材施教。
1. 设定适当的目标,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学生的心理而言, 他们都是希望能很快学会, 并且很快达到要求。但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不同的学生面对困难的方式也各不一样。假设同一目标,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得心应手, 遇到困难也会迎难而上;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 可能会感到十分困难, 甚至退缩, 失败了还会打击自信。因此, 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设立较难的目标, 激发他们的钻研精神, 让他们具有努力解决困难的思想准备, 勇于挑战, 迎难而上,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达到既定目标。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 则设立适合他们的较容易达到的目标,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 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排除学习的畏难情绪, 培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对待成败,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坦然接受。有些学生看到成绩提升了, 得意扬扬, 喜上眉梢;看到成绩下降了, 万念俱灰, 垂头丧气。这种心态是不好的,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失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会寻找失败的原因, 寻求进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保持良好的学习内部动机,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必须的。
3. 开展学生喜欢的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 学生学习动机会更加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 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竞赛形式多样, 有个人之间的竞赛, 对照过去与现在的自我竞赛, 团队之间的竞赛等。应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竞赛, 使他们能从自己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进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性, 我尝试开展了课堂小组竞赛, 既比纪律, 又比思维, 在围绕分数和红旗的激烈竞争中, 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 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既锻炼了个人思维, 也锻炼了小组合作能力。
4. 正确使用评价
表扬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批评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但不能只有表扬, 而忽视批评。把表扬和鼓励有机地结合, 适当地应用, 表扬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批评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这样既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感受, 又能明确地指出不足, 教育效果更好。
作为教师, 应该尝试摒弃以往陈旧的教授方式, 采用多种方法,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 做学习的主人, 成为学习的真正强者。
摘要: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刻不容缓。转变方式, 首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 有了动机, 就随之有了动力。作为教师, 应当恰当地运用各种方法, 让学生设定适当的目标, 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做学习的主人, 做学习的强者。
关键词:激发,学习方式,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 (美) 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学生提升学习动机的方法 篇5
设置合理的目标
目标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动机以改善他们的作业表现。一般来说,具体的,短期内能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动机,因为这类目标比较容易达到。此外,目标的可接受性也会影响到动机。
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
对学习目标达到与否的反馈与评价有助于激发动机,但是某些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常常会令学习者丧失信心而导致动机下降。
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是激发动机的有效策略之一。可以通过任务本身发生改变,也可以注重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两种方式。
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赏或表扬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而增加学生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但如果适用不当,也可能降低其出现的可能性。
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
竞争对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一定的影响,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正确适用竞争手段,而合作在不同的方面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
个体对成功的价值以及对成功可能性的估计决定了动机的强弱,这一点主要从期望理论的角度出发,但也不是绝对的。
增强自我效能感
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形成适当的预期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提供挑战性任务来实现。
进行归因训练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篇6
动机是学习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方面,学生学习是由动机激起和推动的,他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水平、进程和效果。如果学生缺少自己努力,缺乏主动性——学习动机,真正的学习就不会出现,出现的仅仅试徒有其形的学习。经过多年观察,我发现动机越明确、越强烈,那么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就越高,对学习就能刻苦钻研,因而也易于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呢?我认为应做到一下几方面。
一、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是自己的需要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要激发数学学习的动机一定要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例如:学生为完成自己的理想,就会努力学习、表现自己,去创造条件取得成绩。特别是自尊心较强的学生为了完成目标或规划会更刻苦、认真。可见,只有是学生产生了需要,进而形成学习动机。
二、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来激发动机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就要打破学生对于数学的自我满足状态。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通过提问,使学生处于迫切需要解决的境地,引导他们对未知的研究,打破原来的心里平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例如:一个圆形玻璃碎成两块,如何配置出一样大小、形状相同的玻璃?等问题。学生会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可见,悬念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强记忆,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捕捉、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经常用成就激发数学学习动机
在学习动机中,成就动机占有重要的位置。有强烈成就动机得人,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全力以赴欲求成功。例如,爱迪生,一生中的发明有1100项之多,其中最大贡献是发明留声机和自动电报机,实验并改进了白炽灯和电话。爱迪生20岁出头开始研究电灯,历时10余年,他先用碳丝作为白炽灯丝,并点燃40小时。阶段成功激发了他继续研究下去,不久被钨丝代替。成就激励他去拼搏,拼搏又使他赢得更大的成就。可见,成就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篇7
据调查,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有如下类型:实现家长的要求, 履行教师的要求, 为了获得好分数, 对某门功课感兴趣, 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或避免批评, 为了个人的名誉、前途, 对未来职业的向往, 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为了祖国的建设, 等等。可见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如下分类:
从动机内容的性质看, 学习动机有正确与错误、高尚与低下之分。
学习动机正确与否是由社会标准决定的, 一切符合国家要求和人民利益的学习动机都是正确的和高尚的, 而一切违背国家和人民利益或从极端个人主义出发的学习动机则是错误的低下的。但是,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而言, “想取得好分数”、“想赢得别人的赞扬”、“想在同学中享有威信受到好评”等趋益性学习动机, 也不能认为是错误的, 因为这类动机与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并不矛盾。
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指向性不同, 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 称直接性动机, 如求知动机。如由于感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而愿意学语文, 由于喜欢听历史故事而乐于上历史课, 为应付教师的检查提问而努力学习等;另一类是指向学习结果的, 称间接性动机。如升学动机, 如在正确教育下, 多数学生能把今天的学习与祖国未来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 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以上两类学习动机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对于中学生来说, 仅有直接动机而无间接动机, 容易由于思想境界狭窄导致学习动机的短暂和不稳定;仅有间接动机而无直接动机, 则可能会由于这种动机的抽象, 难于产生实际效果。两类动机有机地结合方能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在通常情况下,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非单一的, 常常是几种动机交织着起作用。
就动机起作用的大小而论, 学习动机又可分为主导和辅助两类。如果学生长期以直接动机为主导动机, 教师应注意培养他具有高尚的间接动机,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社会意义;如果学生仅仅以间接动机为主导, 教师则应帮助他形成一些具体的近景性的动机作辅助, 使学习活动更有活力。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 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欠缺现象并不严重
问卷中共设置了二十个问题, 而问题中又从几个方面来进行了调查, 在14~20分这一阶段里的学生只占8%, 说明了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令人满意, 并不是很严重。调查表明, 学习动力不足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 可能源于学生对考试及成绩所持的态度。
(二) 学生的学习动机构成存在明显的不协调
学生面临的现实是应试教育, 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 学生不得不以考试分数建立自己的自我形象。另一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生 (特别是70%以上的那些考高中无望的学生) 迫切希望学到将来实际有用的本领, 而现在的考试, 难以反映这种实用性, 为应考设置的大量的、过重的作业负担, 对将来的实际应用毫无意义,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将来发展的需要与当前自尊的需要, 学生学习的目标与教师追求的目标、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处于日益尖锐的对立之中。当我们对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不想好好学”而大伤脑筋时, 应当反思一下, 这些学生是“不想学会对他们的将来实际有用的本领”呢, 还是“不愿去苦苦追求对他们来说是几乎毫无意义的考分”?我们的教育, 到底有多大程度适应了随社会而迅速发展变化的学生呢?
(三) 学生的学习障碍主要在于意志和习惯
对答卷的分析清楚地显示出意志力薄弱和不良的学习习惯, 是引起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自控能力差, 是初中学生心理的特点。初中阶段学科门类多, 课程要求高, 教学时间紧, 学生要有较高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一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 另一方面, 要训练他们的行为习惯, 这都是长期、系统而细致的工作。但是, 多年来, 农村学校只追求中考成绩而忽视思想教育, 学生意志毅力的培养渺无影踪;中考以选拔为目的, 高难度的习题资料铺天盖地, 在追求考分的压力下, 连加强双基教学的时间都得不到保证, 就更谈不上花费时间精力去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了。
(四) 应对教学心理环境净化和优化
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它以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干预着学生的学习过程, 系统地影响着学习活动的效果。在改善物质环境方面, 农村学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但在改善心理环境方面, 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师生关系, 是教学心理环境的主要方面。调查表明, 学生对教师的最大希望依次是:减轻负担、改进教育方法、搞好教学、不歧视差生、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净化教学心理环境, 就要排除前述各种干扰, 而优化教学心理环境, 上列学生的愿望序列对我们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学习动机从其性质上分, 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机。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其得到满足, 学习成绩就是一种强化, 无需外力的作用, 不必施加外部的奖赏而使他产生某种荣誉感。外部的学习动机是指在学习活动以外的, 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它是由外部的一些刺激人为地影响学生产生的一种学习动力。例如, 学生为了成为三好学生而努力学习, 成为三好学生是一个学习活动之外的诱因动机, 学生努力不一定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引起外部学习动机的典型方法是赏罚 (物质的或精神的) 。学生的学习是由内部的学习动机和外部的学习动机共同发生作用而促成的。一般来说, 外部的学习动机的作用较弱而短暂, 内部的学习动机能持久、强烈地推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长期的兴趣, 而不是短时的兴趣。因此, 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探讨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途径, 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必要。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进程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 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 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既是引起学习的原因, 又是学习的结果。在培养学生学习的正确动机的前提下, 增强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是尽可能使学生学懂、学会。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上好每一堂课。更重要的, 我们应该有一个爱学生的心, 去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产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 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多种类型, 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进程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 采取适当方法和措施, 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8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早在80年代Pine城Kafry(1980) 就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进行了研究 , 发现大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1]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令人担忧。
1、远近景性动机交织互补 , 远景性动机明显不足
2、学习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3、学习动机的矛盾斗争性
4、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学习成绩等的同学存在的学习倦怠在程度上有所差异。
二、学习倦怠:
学习动机低下也可称为学习倦怠。国外学者多引用Freuberger和Maslach的成果,借鉴其在“职业倦怠”中下的定义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这种想象有很多的不良影响,首先,它会影响大学生在民众中的形象。其次,学生由于学习倦怠会降低学习兴趣,严重影响的学习效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也可以想到如今大学生就业率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自己的行为造成的。2005年9月 , 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项关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针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公众形象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 在社会公众中不是很乐观。[2]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外部条件
(一)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封建社会中读书人都渴望入朝为官 ;工业社会的金本位思想则使人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决定自己想要学什么。此外,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对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二)教师的榜样作用。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的最重要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教学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激情高相应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
2、内部条件
在学习动机的养成中内部条件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要解决问题就必须了解内部动机。内部动机值学生的学习仅仅是对学习任务活动本身感兴趣 ,而不是因为学习之外的什么东西令人感兴趣[3]。
四、价值观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Super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想要通过自身行为而取得的成果或达到某种目的[4]。也就是说,价值观决定了人们想要或将会做什么,因此我们说一个人的价值观对其学习动机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或是消极对产生学习倦怠可能性的影响不同。
五、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 , 能够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 思维敏捷 , 精力充沛 , 大学时代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加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2、进行目的性教育 , 明确学习动机。所谓目的性教育 ,就是帮助大学生理解为何要学。要使目的性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 教育方式、内容就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可以将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社会需要、个人发展联系起来 , 使学生认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培养独立进取的个性。氛围对人有熏陶和约束作用 , 当置身于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 ,就会受到感染 , 不知不觉地对学习产生兴趣 , 从而激发起积极的学习动机。
4、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技能来激发和增强学习动机。
5、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6、优化教师自身的人格品质。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教师人格品质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的互动关系 , 可以使学生在安全、信任、接纳的教学环境中心情愉快、的学习而。因此 , 教师自身人格品质的优化 , 可以对学生学习起到调节、感召、激励作用 , 提高他们的学习激情。
7、指导大学生认清社会环境 , 加强就业指导。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压力 , 因此要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8、注重学风建设 ! 完善教学管理!优良的学风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 刻苦的学习精神 ! 科学的学习方法 ! 坚强的学习意志 ! 严格的学习纪律 ! 健康的学习动机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1]优良的学风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条件 ,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摘要:学习是每个人生活中都必需的一种个人活动也是社会活动。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而学习动机则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今在大学课堂却随处可见学习倦怠的情况,因此提升大学生学习动机刻不容缓。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9
一、激发内部学习动机的方法
1. 创造“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外化的表现, 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老师很好的钻研教材, 在课堂中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引起学生好奇与思考的问题。
2. 变换表达方式, 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还可借助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和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 以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增加效果, 例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题设和所求, 假设不同的未知量, 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和不同角度列出方程。
3. 开展游戏活动, 提高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开展一些游戏活动, 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内部动机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教学同类项时, 老师有意思地制作一些纸板, 上面写上不同的单项式, 但有些是同类项, 上课时, 老师随便抽一学生举起手中的单项式, 然后叫大家观察, 若与之相同的也举起来, 这种游戏虽然简单, 而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有兴趣的, 会加深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
4. 进行情感交流, 促进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还带着单纯稚气的意趣, 他们容易感情用事, 根据学生这一特点, 老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 增进与学生的关系, 亲近他们、爱护他们, 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的问题, 当学生把你当作朋友时, 就能较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你所教的学科, 甚至会把此学科作为自己奋斗的终身事业,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激发外部学习动机的方法
1. 及时进行反馈, 增强学习信心。
信息论和控制论告诉我们, 没有反馈就没有控制, 也不可能调节, 在教学过程中, 反馈信息愈及时, 学生获得学习成果的正确度愈高, 反馈信息的转换频率愈高, 教学成效则愈大。所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数学的结果, 知道自己学习的进步、成绩, 可以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 及时评价表扬, 稳固学习动机。
学生在课堂听课、作业及课外活动中会表现出各种积极向上、创造性精神, 老师及时予以肯定、鼓励, 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成功感, 即使是学生的微小进步和成功之处, 我们都给以正确的评价和表扬, 能巩固和发展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
3. 适当开展竞赛, 提高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篇10
一、树立理想, 把握学习目标
目标如航灯, 有了明确的目标, 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巨大的力量, 奋勇当先、永不畏缩。从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入手, 通过主题班会课、故事活动课等途径介绍名人伟人成长事迹, 使学生明白, 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作出巨大贡献, 除了机遇之外, 崇高的追求目标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激发学生以他们的先进事迹鞭策自己, 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追求崇高的奋斗目标。如在中考前夕, 学生忧心忡忡, 生怕自己考不上高中, 针对这种情况, 进行一次题为“把握命运、前途光明”的主题班会。班会课上, 引导学生朗读名言:“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有10位同学先后上台讲了司马迁发愤撰《史记》、闻鸡起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十个小故事。从这些名人身上同学们深受教育和启迪, 明确了“欲成才需先立志, 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多种激励手段并用, 让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人
激励是青少年奋发向上的原动力。它能使懦弱变为坚强, 使自卑变为自尊, 使消沉变为激昂。教师要运用各种形式的激励技巧, 以激起每个学生健康的、积极的动机和热情, 促进学生的发展。
1. 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 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 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因此, 在进行情感激励的同时, 必须施以榜样的激励。在榜样的确立上, 首先要重视学生身边的典型树立, 班主任要重点对优秀生加以栽培, 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骨干、学习上的排头兵。同时, 加强对班干部、优秀学生进行榜样意识的教育, 使之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例如, 今年中考, 郑佳喻 (福鼎市中考状元) 、王国昌等一批同学 (全市第三名) 考出优异的成绩, 很多同学为他们感到自豪, 啧啧称赞, 老师及时抓住这个时机, 邀请他们与学生面对面座谈, 事后又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并择优在班会课演讲, 起到良好的激励效应。
2. 能力激励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但其他方面如体育、文艺、劳动等可能很突出。教师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鼓励他们发展个性, 发挥特长, 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并迁移到学习上, 这样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每学期组织学生评选“最关心集体的人”、“最遵守纪律的人”、“最尊敬师长的人”、“最乐于助人的人”等, 通过评比, 一部分中、差生榜上有名, 他们感到很高兴, 找回了自信心, 激发了上进心。
3. 语言激励
心理学认为, 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 更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哪有不喜欢班主任对其关心和鼓励呢?所以班主任要学会赞美学生, 要不惜运用赞美之辞, 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 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和进步。在批评学生时, 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 进行善意批评, 而要在否定中有肯定, 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因而, 平常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 总是亲和地拍拍学生的头, 表示颔首或鼓励, 在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时, 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总会在上面批上“很好”、“你能行”、“你会学好的”等鼓励性语言。
三、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 学会在失败中奋起, 在挫折中成长
在人的成长道路上, 失败与挫折就像预先为人设下的激流险滩, 只有通过它, 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 总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磨合期”。对此, 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 要挺住、不气馁, 敢于承认和正视挫折的存在, 要有和挫折抗争的精神, 学会在失败中奋起, 在挫折中成长。例如有个学生方振施, 由于家庭贫苦他上完初一就辍学外出打工, 去年他返校随原班就读初三, 第一次月考惨不忍睹, 三科成绩在30分以下, 他心灰意冷, 几乎想放弃学业, 这时老师向他伸出鼓励之手, 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 分析失败原因, 重新制定新的奋斗目标, 最终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 不断努力, 以656的高分考上福鼎一中。
四、合理组织竞赛与合作,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69-01
国内外研究主要考察的是中小学生的归因特点,成就目标特点和自我概念特点等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动机研究是缺乏的,本研究就是通过调查法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来研究内部和外机两种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它们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究竟如何?它们又是怎样影响学习成绩的?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某省各高校随机抽取了被试558人。共收回有效问卷538份,其中男生276名,女生262名;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30、139、133、136。
(二)研究工具。
采用的是南京师范大学杨渝川等人编制的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并采用5点自我评定法。问卷分为三个维度,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问卷的施测信度是0683。
(三)施测过程和数据处理。
集体施测。学习成绩指标是采用他们一、二、三、四年级各专业成绩的综合分,然后取这些综合分的前15%作为成绩优秀,后15%为成绩差,中间为成绩良好。
数据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大学生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内部动机的平均数是2047,外部动机的平均数是6508,两者的相关系数是0368,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年级比较。
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大一、大二、大三、大四M±SD=8523±1172,8643±1129,8594±1057,8281±991,F=103,P=038)。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比较。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在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T=224,P=003),女生(M±SD=3626±579)要比男生(3477±526)显著高一些,而在认知内驱力(M±SD男=2026±395,M±SD女=2056±351,T=067,P=050)和附属内驱力(M±SD男=2920±498,M±SD女=2933±515,T=022,P=083)上男女没有显著的差异。
(四)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之间的相关。
大学生的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r=0322,0247)。
(五)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成绩组比较。
对不同成绩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成绩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成绩优秀、良好、差M±SD=9100±1203,8578±1052,7938±912,F=1811,P=00001)。
三、讨论
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本身,是内部动机。而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指向的是学习以外的东西,是外部动机。一般说来,学习动机愈强,学习积极性愈高,学习潜能愈能得到发挥,学习效果愈佳。反过来,成功的学习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又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这其中认知内驱力更起着置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女生要比男生显著高一些,也就是说女生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比男生强。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女大学生开始摈弃传统的思维方式,显示出双性化趋势。具有自我肯定、自我提高的倾向。然而学生的成绩好坏也会反作用于动机,成绩好可以提高学习动机,女生的认真,细心等趋势使女生更容易获得学业成就。所以女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比男生高。
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显著比学习成绩中等和学习成绩差的要高,也就是说学习优秀的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动机,会有更高的学习投入和积极的学习兴趣,最后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差生的动机水平很低,所以应该注重差等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对于外部动机结果显示,差生的外部动机很低所以在培养内部动机的同时不能忽略外部动机的培养。
参考文献:
[1]Boshier.R.Motivational orienb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participants:A factor analytic exploration of Houle′s typology,Adult Education[J],1971,21(2):3-26.
[2]李伯黍,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2
[3]刘惠军,郭德俊.考前焦虑,成就目标和考试成绩关系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第2期.88
[4]李明振.成就动机,数学学习态度与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J].贵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2(2).
[5]刘加霞,辛涛,黄高庆,申继亮,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9).
[6]向海英.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与教学改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55.
[7]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78.
[8]王振宏.学习动机理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27~31.
作者简介: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12
我首先从中等生中有学习潜质而不愿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上的学生入手。一天, 我发现一个瘦弱的女学生站在寒风中伤心地哭泣, 我劝她回教室并询问她哭泣的原因, 她只说是家里有事就不愿多说了。随后, 我开始关注她, 在课堂上我鼓励、指导她朗读课文, 学校组织朗读比赛, 我推荐她去参加。她很用心地练习, 也使我有了较多地机会与她聊天, 我们聊学校、聊明星、聊学习、聊家庭……在这个过程中, 我了解到家庭给予她的压力大于欢乐, 在学校她可以交朋友, 可以释放自己的心情, 可是回到家中, 她所面对的是父母的吵闹。
她的父亲是某报社记者, 初中毕业, 完全是靠自己的独立奋斗走出农村的。由于应酬较多, 几乎每天都喝得醉熏熏的, 而且从来不顾及家庭其他人的感受。最让这个学生受不了的是父亲重男轻女。父亲能为老家的侄子跑前跑后, 却从不关心自己女儿的学习, 甚至从未为她来校开过家长会, 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她曾对我说过这样的事, 小学时她对学习很有兴趣, 一次她考了好成绩, 回家炫耀, 很希望父亲能给以鼓励, 更希望这一次父亲能为她去开家长会。可是其父亲却冷冷地没有任何反应, 连她的成绩瞥都没瞥一眼。还有一次她的作文在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当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拿给爸爸看时, 其父甩下一句“这还能得奖”便头也不回地走了。这以后, 她不再奢望父爱, 同时也没有刻苦学习, 获得好成绩的兴趣了。作文从来没自己写过, 总是胡乱抄一篇了事, 作业也不认真完成, 她觉得无论自己怎样努力, 学习成绩多好, 父亲都不会改变, 都会不屑一顾, 不如让父亲“你能学习好吗?”的话成为现实。
此时, 我才了解了她为何不按时回家, 为何不将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的真正原因, 她虽然记恨父亲, 却迫切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与肯定, 更希望得到父亲的帮助。而她的父亲不善言谈, 有些狭隘的农村传统思想, 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 女孩子不能打, 只好用严厉的语言教育她, 希望她学会自立、自强, 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不要靠父亲得到某些荣誉。但是, 由于父女之间沟通不畅, 互不理解, 使得两人的隔阂越来越深, 最终导致她学习兴趣丧失, 学习动力不足, 成绩下降。她更是以成绩为武器报复父亲, 而受害的是双方和整个家庭。
我打破沉默, 由一个忠实的听众变为与她一起奋斗的伙伴。首先, 以一次朗诵比赛为契机, 帮助她重新建立学习的信心。从练习到找音乐老师排练, 再到找音乐伴奏、抽签等等一系列事情我都交由她处理, 她很自信地完成这些准备工作, 而她的协调组织能力也超乎我的预想。可比赛之前, 她又退缩了, 对自己很没信心, 总认为自己会失败, 朗诵的结果出来后, 她哭着说:“我就知道是这样, 结果真是这样。”我笑着告诉她:比赛前我们永不言弃, 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比赛后, 不能被失败吓破胆, 要迎难而上, 积蓄力量, 终有一天你会取得成功。没有一个成功的人不曾经历过失败。学习也是如此。她慢慢从比赛的输赢中走出来, 开始和我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 分析自己朗读中的不足, 分析其他选手有那些优点……最后, 她告诉我:“自己不善于取长补短, 学习上也是这样。”她开始愿意面对自己的学习。
其次, 在课堂上利用她的朗读优势, 发掘她的其他优势, 扩大其优点并延伸到学习中。学习古诗词时, 我们分组竞赛学习, 朗读环节她为本组争得最高分, 在接下来的“扩写诗词”的环节她又赢得最高分。我鼓励她自己写作, 她的语文感悟力很强, 只是读的书太少, 有些时候词不达意, 必须多读书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第二天, 她准备了一个小本, 上面是她写的日记和想对我说的话, 她说:“我们都忙的时候, 没时间聊天, 就用它聊聊心里话。也可以练习写作, 积累写作材料, 指导我的写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 我发现她写得越来越好, 就夸她有进步。功夫不负有心人, 她最后勇敢地拿她的许多作文给我看 (都是这段时间的一些感悟, 早就想给我看, 怕写得不好, 没敢给我) , 让我帮她修改, 我们一起找问题反复修改, 她越来越喜欢作文, 还养成了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经常写小文章拿给我看。有一次她不无骄傲地说:“再让我爸瞧不起我, 我靠自己也能写好作文。”
这时我恍然大悟, 她学习的动机太简单了, 就是她父亲的一句表扬, 为此她可以放弃玩耍的短暂快乐, 克制自己, 迎难而上。
最后, 我积极地与她的父亲沟通, 希望他能与孩子多沟通, 适当的夸奖并不会让她骄傲自大, 而是会增强她学习的动力。她的父亲也认识到由于工作繁忙, 缺少与孩子的沟通, 有时急于要成绩, 采取的方法有些极端, 后果严重并且愈演愈烈, 今后一定多与孩子沟通, 多与学校联系。同时, 我多次找这位学生谈话, 让她明白, 学习并不是为了夸奖, 这是狭隘的, 学习本身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 不能仅仅局限于父亲的认可和夸奖。
【学生的学习动机】推荐阅读: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09-24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06-29
小学生学习动机07-07
学生学习动机初中英语11-08
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07-08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论文08-31
浅谈理工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09-09
新教师的学习动机10-11
英语阅读学习的动机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