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引导

2024-07-23

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引导(共12篇)

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引导 篇1

Gardner和Lambert (1959) 在大量研究态度和动机的基础上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的经典模式, 认为外语学习动机是影响二语习得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而学习动机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策略的选择。华惠芳对英语学习动机和策略进行了研究, 发现大学生80%属于纯粹的“证书动机”, 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等考试。她提出应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外语学习的内在动机。何兆熊认为, 态度影响和决定着动机, 态度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制约作用主要是通过动机。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不仅能够选择和使用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而且往往学习态度端正、动机明确, 因而他们能获得成功。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展现内在动机和融入型动机对学生外语学习策略的不同预测效度来探求两种动机在影响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方面的差异。

一、英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策略

1. 内在学习动机

Ryan和Deci将内在动机定义为“使人们追求新奇、挑战, 延伸和利用个人能力去探索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自我决定理论认为, 人具有自主性、胜任性和归属性的本能需要。自我决定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内在激励的过程, 当一个人以上三种需要都实现时, 他的这种动机便得到了满足。有关内在动机的许多文献关注的问题大都是如何保持和延伸这种驱动力, 认为一旦学生的内在动机得到激发, 相应的学习策略便随之而来。然而, 虽然学习动机理论都强调动机并不会直接引起学习成绩的提高, 旨在研究内在动机是否能及如何预测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的相关文献却寥寥无几。众所周知, 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和精力越多, 他所积累的知识就会越多。然而, 不是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具有同样的效率, 只有当学生积极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时, 较强的学习动机才会引发明显的学习效果。

2. 融入型学习动机

Gardner和他的同事 (Gardner, 1988;Gardner, Lalonde, &Pierson, 1983) 针对外语学习提出了一个动机的概念模型。该模型把外语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 (如找到更好的工作) 和融入型动机 (如融入目的语社团的社会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 融入型动机也属于工具型动机, 因为外语学习可加速学习者融入目的语文化。在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式下, 融入型动机与内在动机的概念有共同之处, 就如Neol指出的一样, 融入型动机与内在动机均指“对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所持有的积极态度”。然而, Neol同时也指出, 内在动机并不涵盖对二语社区的态度问题, 因此有别于融入型动机。我国学者高一虹等通过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关系的实证分析, 发现内在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首要因素。与工具型动机相比, 融入型动机即对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内在兴趣是最重要的英语学习动机, 对学习投入程度的影响也最大。

3. 动机与学习策略

外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外语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具体的行为、步骤和技巧。很多学者都认为, 动机通过学习策略的中介作用影响到学习成绩。Turner研究发现, 课堂氛围影响学生的阅读动机, 而阅读动机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在课堂上阅读任务卷入度高的学生倾向于比阅读任务卷入度低的学生使用更多的学习策略, 如练习、详述和组织。Pintrich研究发现, 有目标定向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深层学习策略如详细阐述和组织胜于浅层学习策略如反复练习。在学习策略如何影响学习成绩的问题上, 一些研究旨在探索各类认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Pintrich和De Groot研究了初中生在英语课堂上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在各种学习环境下, 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如理解监控力、目标设定、计划、努力管理和坚持) 都是学习成绩最好的预测参数。

以往有关动机的研究表明, 学者们大都认为学习策略是动机构念和学习成绩之间的中介变量。虽然有关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广泛应用在一些学科领域, 有关外语学习的实证研究数量却相对不足。由于外语学习有别于其它科目, 因此增加有关外语学习动机与外语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假设

研究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的工具有很多, 其中, Hsiao和Oxford开发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 (SILL) 是最为成熟, 运用也最为广泛的研究工具。SILL用来测量外语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种类和频率, 它由六个分量表组成: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

本实证研究旨在利用SILL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 并不考察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因此, 本研究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1:融入型动机将增加学生使用外语学习策略的解释力;

假设2:融入型动机和内在动机将从不同侧面预测学习策略的使用;

假设3:融入型动机将预测学生课外学习活动如阅读外语书籍和使用外语对话的卷入度;

假设4:具有融入型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补偿型策略和合作型策略, 这些策略将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流利程度。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北省三所高中630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 男女生的比例为31:32。其中, 高一学生204名, 高二学生235名, 高三学生191名;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比例为215:211。样本的分布情况见表1:

2. 测量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是由测量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几个成熟量表改编而成:Pintrich的学习动机策略问卷 (MSLQ) 、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 (SILL) 和Dornyei (1990) 的学习过程问卷 (SPQ) 。MSLQ用来测量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 由5个分量表组成:内在目标导向、外在目标导向、任务价值、学习控制信念和自我效能;SPQ用来测量学生的学习态度;SILL用来测量学习策略。本文使用的量表有关学习策略项的信度值见表2。

注:***p<.001

3. 量表分析

对动机项目, 本文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极大化正交旋转法得出了8个因子MSLQ的项目得以沿用, 并增加了适合外语学习的额外因子。8类因子中具有最高负荷值的项目被筛选出来形成以下的动机分量表: (1) 融入型 (4项, α=.82, 例:学好英语对我很重要, 因为它可以使我与更多不同的人对话。) ; (2) 内在型 (4项, α=.74, 例:学习英语是我的爱好之一。) ; (3) 自我效能 (4项, α=.79, 例:我认为自己可以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 ; (4) 掌握型取向 (3项, α=.70, 例:在课堂上, 我喜欢更具挑战的认为, 因为它能使我学到更多的知识。) ; (5) 绩效取向 (3项, α=.66, 例:如果可能的话, 我想在这门课上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 ; (6) 外在调节型 (3项, α=.66, 例:我学这门课, 主要是因为父母或老师要求。) ; (7) 内在控制型 (3项, α=.71, 例:如果我听不懂课程, 是因为我努力不够。) ; (8) 努力型 (3项, α=.35, 例:坦白讲, 我在英语学习上付出了我最大的努力。) 。

有关学习策略的测量工具, 本文在SILL理论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因子负荷值筛选出了6个因子:课外学习活动策略、认知学习策略、分析学习策略、补偿策略、合作策略和学习情境优化策略。本研究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相关项目、信度系数和因子负荷值见表3。

四、研究结果

1. 课外学习活动策略

内在动机 (β=.41, p<.001) 是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策略最好的预测指数, 其次是融入型动机 (β=.20, p<.001) 。掌握型取向也是重要的预测指数 (β=.12, p<.01) , 自我效能对课外学习活动策略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β=-.11, p<.01) 。

2. 认知学习策略

融入型 (β=.23, p<.001) 、努力型 (β=.20, p<.001) 、内在型 (β=.23, p<.001) 和掌握型取向 (β=.15, p<.001) 四类动机均是认知学习策略最好的预测指数。

3. 分析学习策略

内在型动机 (β=.17, p<.001) 、内在控制型动机 (β=.16, p<.001) 、掌握型取向动机 (β=.16, p<.001) 、融入型动机 (β=.14, p<.01) 、努力型动机 (β=.10, p<.01) 和自我效能型动机 (β=.08, p<.05) 都对分析学习策略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4. 补偿策略

融入型动机 (β=.31, p<.001) 是补偿策略最好的预测指数。自我效能 (β=.18, p<.001) 、内在控制 (β=.16, p<.001) 、掌握型取向 (β=.08, p<.05) 同样与补偿策略存在正向的关系。

5. 合作策略

融入型动机 (β=.24, p<.001) 是合作策略最好的预测指数。努力 (β=.17, p<.001) 、外在调节 (β=.12, p<.001) 、内在控制 (β=.09, p<.05) 与合作策略的使用存在正向的关系。

6. 学习情境优化策略

自我效能 (β=.214, p<.001) 、努力 (β=.19, p<.001) 、掌握型取向 (β=.13, p<.001) 都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学习情境优化策略。一旦其他6种动机量表进入回归阶段, 融入型动机和内在动机对学习情境优化策略的预测效力不强。

五、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融入型动机可增加对外语学习动机的预测力和解释力。研究结果证实了前文所做的假设:融入型动机可以正向预测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策略、认知和分析学习策略、补偿策略和合作策略。另一方面, 内在动机仅能预测课外学习活动策略、认知学习策略和分析学习策略;具有融入型动机的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方面更可能使用补偿学习策略, 他们对融入英语国家文化和提升与外国人的交流能力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

在预测合作策略的使用方面, 融入型动机的预测力远远大于内在动机。希望用英语与人交流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更愿意与人合作的倾向。与本文之前所做假设不一致的是, 融入型动机并非学生课外学习策略的最佳预测指标, 内在动机反而具有更强的预测力。具有内在学习动机的学生更注重扩展他们的能力和需求新的挑战。而课外学习活动如阅读英文书籍、参与英文对话等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内在动机和融入型动机。

数据分析显示, 融入型动机和内在动机均是英语学习策略主要的预测因素。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分别对学习策略产生不同的预测效力。在学习英语的时候, 具有融入型动机的学生比具有内在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这表明, 这些更具社交性的策略最有可能用来帮助学生实现精通英语和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的目标。而后一目标对希望以后出国深造的学生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后续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不同动机和学习策略之间关系及不同的学习策略如何预测学生外语学习成绩。

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引导 篇2

外国语学院2007级函授学员

摘要:因语言环境的欠缺和学生面临考试压力而产生不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不良学习方法,现阶段中学的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一直不能达到较理想的成果和进展。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技能已成为长期困扰教师们的难题。因此在通过激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关键词:学习动机

1.介绍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学生就会用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学习,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去吸取知识,而且也有一种动力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保持下去。学习动机又存在着辨证关系,学习能产生动机,动机又能推动学习,正如奥贝尔所说:“动机和学习之间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由此可见,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家和家长都认为动机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而且能增进学生的自尊心。高动机的孩子热情,对外界充满兴趣,做事投入,有好奇心,他们学习努力,并能持之以恒,对挑战和困难积极面对,自我感觉良好。而实际上,高动机的孩子在学校中并不多见。研究者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孩子的内在动机在减弱,并且越来越害怕学习。为什么学生的学习动机难以激发?十几年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直在寻找能提高动机的因素。总体上说,心理学研究一直着重于个体心理对动机的影响,诸如归因、自我效能感、对能力的知觉、对控制力的知觉,自我概念、内在动机、兴趣、学习策略和目标定向。

与心理学研究相应,教育学研究则着眼于教师行为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机。有人指出好的教师行为包括指导学生、树立榜样、热情、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真城地表扬、强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还有研究发现,教师的投入(包括情感投入、精力投入等)、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包括教具的使用、对教学策略的调整、反应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等)以及教师给予学生的尊重程度及自由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影响作用,其中教师投入的影响力最大。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语学习较差的学生大多并不是智力水平低的学生,而是些缺少兴趣、信心,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人。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这一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丢失了学习动机,将自己置身于英语学习之外的人。

他们中有一些学生可能在刚刚接触英语时也是较为兴奋的,因为对新事物的接触与好奇,外界的影响引起了他们一种低层次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去进一步学习。但是这种直接的近景性的学习动机在经历了几次诸如默写单词、背诵课文失利的情况下无法强化和维持他们的学习。这些学生出现了焦虑和害怕英语的情绪,这种情绪越积越深,久而久之,他们对英语这一学科也就有了恐惧和排斥的心理。

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较为内向,羞于表演,害怕不流利的语言受到同学们的讥笑,不敢开口;同时更重要的是缺乏对英语学习的正确认识,没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学习上缺少动力,这就丧失了许多操练和使用英语的机会,长此以往,他们的英语成绩和兴趣也就每况愈下。而相反一些乐观向上、活泼开朗同时也有明确的、远景性学习动机的学生就能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在遇到挫折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自然成绩也就能较为突出。

因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设法帮助学生克服那些诸如过度焦虑、内心胆怯,进而缺乏学习动机的这些消极情感,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那些积极情感,激发和保持他们 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

2.背景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学习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在学习上投入的时 间和精力是相当惊人的。然而,学习是个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对这个过程不甚了解和不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学生的学习效 率,无效地耗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因此,根据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在英语学习中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课题。过去心理学的研究一直倾向于解答心理现象是什么方面,而对解答心理机能应该如何提高,却显得十分不够。心理科学发展的根本路线应该是改造和提高自己的心理机能,这也是心理学为社会服务的根本方向。心理的兴起打破了以往重理论轻应用的局面,体现了心理学能动的改造人类心理的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心理在领域中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2)智力与创造力;(3)人格方面的;(4)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发展的。无论是国内的心理学界和学界还是国外的心理学界和学界,在这几个方面都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设计出了多种多样的心理训练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果。在深入研究中国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初中生学习心理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纵观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我国当前初中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制订适合我国初中学生学习的切实可行的心理训练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记忆力,消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挖掘学习的潜力。

应试教育至今仍是中学教育尤其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把“ 升学率” 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而忽略了中学教育的基础性、应用性。特别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为考试而教学, 忽略了学生的基础性和实践性, 直接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低下, 教学目的出现了重大偏差, 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考试转, 把考试当成了教育的中心环节, 强迫学生读死书, 造成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导致学生学习水平严重分化, 差生面扩大。由于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大容量、高密度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教师苦教, 学生苦学, 只重视传授应试的书本知识、应试的技能、应试的能力,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个别差异和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 阻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尤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体现明显, 存在着重语言知识、轻交际能力的倾向。应试英语教育“ 造就”了一批英语的“ 聋、哑”学生, 许多人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还是无法与外国人用英语正常交流。在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病后,素质教育已被中国政府写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学英语教学在上世纪末开始探索采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和经验。然而, 中国现行的教育人才选拔制度限制了素质教育的推广与运用, 加之至今尚未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效果评价体系, 中学英语素质教育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3.早先Study(前人的研究)

3.1.“人的心理只有经过才能得到发展提高”的心理的观点。

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这一观点表明,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心理训练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必要手段。在人类一切实践活动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从有自我意识开始,就一直有认识 自己的心理,提高自己心理机能的强烈愿望和需要,可以说心理学正是适应这一愿望和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自发性行为加以限制和调控,主动热情地去开展有意义和有益的行为活动,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意义和有害的行为,长此以往就使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经常进行心理训练也是有效地自我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3.2.“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一向偏重外在的因素,常把问题重点放在课程上,或是教学大纲上,或是教材内容上,有时则强调教学法或师资条件。但是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我们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内因即学生的心理活动注意不够。忘记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了解学生 的心理活动规律,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以满足学习的需要是阻碍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就学习来说,所谓内因主要包括学生对的兴趣、学习的动机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心理机能等。这些心理条件的改善有赖于持之以恒的心理训练。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消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建立起创造性的学习心态,从而开发其学习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3.3.系统论的基本出发点“整体性”原则。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是事物所普通具有的属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诸要素的一定方式构成的整体,它们自成系统又互成系统。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它的性质和规律存在于各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而不是其各个构成要素的孤立特征及其迭加所能反映的。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在人脑中始终是交织进行的两种活动,这两种活动处于最和谐的整体状态时,是人的活动最顺遂而又最有效益的时刻。通常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原因之一便是他们往往把自己的活动分成几个互不相关的部分,通过心理训练的手段把这些割裂开来的部分重新组合到一起,使心理活动协调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人的活动更加有效。这体现了事物的整体性原则。

3.4.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辩证统一:有意后注意形态的理论。

过去心理学只描述了两种注意形态: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近几年来学家和心理学家们逐渐发现有意后注意对于识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处于有意后注意时第一种注意形态与第二种注意形态是辩证统一的。处于这种状态时,虽然有行为目的、动机的存在,但此时比处于有意注意时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学习者的需要。行为的目的和动机有更大的意义,因为它们与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热情相符合。所以有意后注意是建立在学习者热衷于并盼望的后续事实上。有意后注意由于内部动机的自动化、自然化,从而使有意注意过程转变成了无意识行为。这样可以使学习者长久地学习,不疲劳,高效率地掌握材料。学生此时也并不觉得紧张,情感处于高兴状态,有时甚至兴高采烈,就好比处于某一需要完全得到满足、意志动作解决后产生出平衡的那一刻。所以处于有意后注意时期识记的效果是最佳的,因为此刻产生的目的与个人的兴趣息息相关。这种有意后注意产生的场合和许多因素有关。通过心理训练学会控制这些因素便可以学会控制产生出来的有意后松驰,而处于最佳识记状态

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培养复合型人才, 国外的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 出现了“ 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 , 我国也开始进行英语教学目标和模式新的探索, 在国家颁布的中学英语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英语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 这套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的精神。建立了新的教学方式, 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标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教育观念的变化, 也使教学课堂和学生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新课标突出“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的思想, 在教学中既重视知识, 更要注重能力, 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和形成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 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5.学习动机的分析 5.1.学习动机的类型

5.1.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如有的学生喜爱数学,他便在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下刻苦钻研。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内部动机主要来自三个内部动力:一是好奇心,二是好胜心,三是互惠的驱动力,即与他人和睦相处,相互协作的需求。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

动之外,此时他们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于老师和家长等。内部动机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5.1.2.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根据动机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动机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近景动机是指和具体活动本身相联系,影响范围小的持续时间短的动机;远景动机是指和互动的社会意义相联系,影响范围大,持续作用时间长的动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近景动机受到某些偶尔因素的干扰,远景动机的目标比较抽象和长远,但也需近景动机配合才能有效地起作用。5.2.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特征

随着中学生年龄和知识经验的不断增长,他们学习的动机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5.2.1.学习的近景动机向远景目标的初步发展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以近景动机为主,他们主要吧父母或教师的话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例如按时完成作业,考试取得好成绩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他们不再把学习活动简单地和提高分数等目标相联系了。这时,他们开始把学习活动和社会意义联系起来,也就是远景动机的萌芽开始出现了。

5.2.2.外部动机走向内部动机

他们的学习动机常常以外部动机为主,他们把老师或者父母的要求以及同伴的赞扬等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也逐渐由外部动机转向内部动机,开始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了兴趣,逐渐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了兴趣,逐渐把学习活动作为自身追求的目标,内部动机开始代替了外部动机。

6.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自我实现理论这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学习动机理论。这一理论指出,人都有要自我实现的愿望,但他们又有很多的担心和忧虑,正是这些因素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这部分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应予以充分的尊重,让他们感觉到爱和归属感,帮助他们认识到英语学习的必要性,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价值的认识,真正意识到英语的工具性和交际性在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找出学习上不够成功的症结所在,提高他们对学好英语的一种期待和信心,进而解决问题,获得进步。

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曾感到过只有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寻求学好英语的途径与方法。因此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激发内部动机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并以调动外部动机为辅,予以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着各不相同的生活背景,同时也有着各不相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因而在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时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症下药,而绝不可以搞一刀切,妄想通过一个办法解决所有问题肯定是行不通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很容易就记住了、学会了,效率相当的高,而且也不容易忘记。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满足学生的一种交际和追求时尚的需求,从而使得他们乐于学习。

7.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 7.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1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也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首要的就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采取多种形式,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采用生动形象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建立良好的积极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高水平的求知欲,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7.2.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在教材内容丰富有趣、新颖生动、难易适度、层次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努力营造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生动的呈现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多种角色的操练和扮演活动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使学习过程更富于挑战和情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3.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

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还必须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在评价和表扬批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努力作到:要使学生对评价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评价要客观、公正和及时;表扬与批评要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从而讲究不同的方法。尽量多鼓励,多表扬他们的进步,降低他们的焦虑,保护学生的自尊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7.4.充分利用学习反馈

学习结果包括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成效,解决课题时的正确与错误,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从而按照需要修改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措施、提高学习热情、激励上进心,以达到学习的目标。这也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每一个阶段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及时批改作业、写好评语,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的就学习结果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

7.5.适时、适当的开展学习竞赛

竞赛能唤起学生的自尊心、优越感以及要求别人能承认的内驱力。好胜心动机和追求成功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因此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过多的竞赛不仅会失去激励作用,还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用开展竞赛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必须要慎重、适当,作好必要的思想教育工作,尽可能防止消极作用的产生。7.6.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中的主体在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学校中的主体毫无疑问应该是学生。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我们就应在学校面貌和学校的氛围上注入英语的气息,让学生处处都能感受到学习并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有人指出:“学校不应该成为一块人工造成的地方,专靠书本做媒介,而不与生活相通连。”细想一下有时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无法感受到英语学习的紧迫性,也没有一个使用英语的平台。尽管中国的入时和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已使英语的工具性和重要性日益彰显,但这些对于尚未真正接触社会的孩子是无法感觉的,而光靠老师家长的说教又是很苍白无力的。所以我们可以在校园文化上下功夫,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想起和接触一些英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升腾起一种学习的欲望。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张贴英语手抄报,在走廊两边悬挂宣传画,在走廊里展示学生作品、英文报纸等等。记得曾经看过一所学校在一幢大楼的每一级楼梯上都有一句英语谚语或警句,给人很是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学校广播播放一些英语新闻与歌曲,让学生在休息与活动中受到英语的感染。当然,这些都只是一种环境文化,但它也是一种潜在课程,暗含着许多教育意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的那样:“孩子在他周围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另外,我们也可以在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上对英语予以一定的关心,这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保持也是大有裨益的。7.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这只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但由于英语学习本身的复杂性,要真正学好英语还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学到基本的语言点后,自己在课后的操练与应用中作到举1反3,在英语周、英语角等活动过程中展示自己的英语能力和水平,欣赏其他同学的风采。

8.研究的组织

参考文献:

杨明均.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张根昌.试论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张小红.中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原因分析[J].成邰信息工程学院学报.孙永明.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符娅,慕智勇.试论有效激发学习动机的课堂管理[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9年2月

修改要求

Hi Huang, Change your first chapter as in the following: 1.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1.2

Previous Study(前人的研究)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XXXX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the 等等。

Make changes according to the 格式, be sure that you write it not the copy of others!!Otherwise punishment will be imposed.Change您的第一个章节在以下:

1.介绍 1.1 背景

1.2 早先Study(前人的研究)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组织

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引导 篇3

在中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习,并且被视为主科之一。尽管他们从小学至大学一直循序渐进的深化学习,但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是一种动态过程,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大量的因素影响控制着学习动机,例如,学生的语言程度,态度,学习环境等。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几乎只有一个目的:通过进入下一级学府的入学考试,例如高考。然而,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他们的学习目标逐渐有了改变,这种改变造成了大家语言水平的良莠不齐,这就说明了他们被不同的学习动机所驱使。在这一阶段,学习动机的发展主要有两种趋势。大多数的学习者是工具性取向,他们认为学习的原因是获得社会认可或通过外语成就经济优势(Gardner & Lambert, 1972: 14)。这一部分学生选择上英语课是为了准备英语四六级考试,用于提高就业机会。另一些学生则是归附性取向的,这意味着他们选择学习英语的目的更多的是希望同学语言与英语使用者交流,或者在使用英语的国家学习生活,他们本身对英语有兴趣,显然这更符合我们语言学习的目的。尽管这两类学生都具有充分的学习动机,但后者得到的结果的通常优于前者。因此,我们需要弄清楚哪一种动机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能够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二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一种复杂多变的因素。Dornyei(2001,7)曾提到过,当人们在定义动机时产生了分歧。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怀疑是否“动机”是由许许多多毫无关联的琐碎事情的综合体。“动机”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通用术语,覆盖了一些可能不同的概念,每一种都可能有不同的起源和不同的效果(McDounough,1981,143)。人们所定义的“动机”是从它所带来的结果的角度出发。另外,尽管动机本身已经是一种复杂多变的概念,一旦涉及到二外学习,它变得更加难以确定。Gardner(1979,193-4)认为当你肩负二外学习任务时,学生不仅仅需要吸收语言的知识点,同样也需要学习人类语言学领域的其他特性,例如,当学生在学习外语时,也尝试着去了解这门语言的使用者,他们的文化,以及这一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也是一个社会的综合反映。在Dornyei(1994,3)提出语言的三大特点中,首先,语言就像一种通信解码过程,可以作为一门学科教学。其次,它是个人及其心理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它是社会组织包括社会文化在内所使用的最重要的载体。由此可见,二外学习动机是由来自于社会,语言学,心理活动三大领域的不同方面所组成。

二、归附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

早期的关于二外学习动机的研究大多来源于Gardner在加拿大与合作伙伴的著作。他提出了学习动机的两大趋势:归附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他将这两种动机定义为导向型是由于他们能够建立与之匹配的动机并为他们的成果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Gardner,1985)。他认为归附性导向是指“想要成为语社团中有价值成员的意愿”,而工具性导向则是“熟练掌握二外所带来的潜在使用价值,比如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更高的薪水”。归附性动机看重的是学习者对于二外环境和二外学习的态度。对二外使用环境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与在二外学习中获得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Gardner在他的著作中详细描述了动机理论,其中有一个概念被他定义为归附性动力。它所说的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态度”问题,Gardner将它更详细的分解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归附性,学习环境的态度,动机。这种态度包含对二外本身,二外语社团,二外老师和二外课程。因此,归附性动机将学习者的态度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这种动机是由学习者本身的意愿所决定的,自发性的学习。另一方面,工具性动机考虑到的是语言的实用价值。学习者想要从二外学习中得到好处。这种目的的根源来自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就像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学生认为他们“应该做”,而有的则认为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尽管工具性和归附性这两种动机都能够驱使二外学习者,但它们的强度有所不同。Gardner和Lambert曾假设归附性导向能够更好的维持长期动机由此完成不同要求的二外学习。Ushida(1995)也提出一些经验主义的证据说明由归附性动机所驱使的学习者可能会比工具性动机所驱使的学习者得到更好的结果。这是由于,一方面,基于语言学习的本质,语言本身包含了一种社会文化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就像Crooke和Schmidt提到的,当学习者在拥有成功的学习经验后,他们对于这种语言社会甚至是语言本身都会产生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被认为是原因也是二外学习的结果,在学习活动中不断的进行良性循环。因此,归附性动机所考虑到的态度问题是被高度赞同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动机本身的复杂性,这两种动机之间的界限正在渐渐模糊,甚至是相互依存的。中国学者华惠芳认为不同的动机来自于他们各自不同的需求,从理解上解释了为什么我国很多英语学习者能够在考试中得到高分,而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却不尽人意的原因。在二外学习动机后期的研究中,Dornyei(2005,16)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帮助人们理解二外学习动机,叫做“二外学习动机自我系统”。它是由一系列理想的自身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与归附性东西,自我需求系统,以及工具性动机中的一部分存在密切联系。Dornyei(2006.91)认为,二外自我系统是一个归附性动机的补充理论,因为它考虑到了几乎没有机会接触二外环境的学习者,这也正式中国大多数的二外学习者所面临的问题。由此可见,尽管归附性动机具有较高的优势,但是并不能完全将这两种学习动机完全分开来看,在特定的学习条件中,这两种动机也出现了重合。

三、中国大学生的二外学习动机

前面提到,英语在中国从小学到高中阶段都被认为是课程设置里的重点学科,甚至是等同于语文和数学的。这是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理论上,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促进跨社会,跨文化,跨地域之间的交流。但实际上,除了那些在国外生活学习工作的中国人,剩下的学生与二外使用者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尽管有很多的渠道可以获得二外学习资源,例如音频视频文件,报纸杂志等,但很多所采用的仍然是母语传输方式,也就是在思维或者用词上仍然是中国式的,这对于二外学习者并没有带来太多的帮助,当他们面临真实的二外环境时,仍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中国的学生还是不得不通过固定的英语考试,才能继续学习或者工作。因此,他们的态度也渐渐由主动变为被动。当他们进入大学以后,拥有了选择专业的机会,英语在很多同学的心中成为了并不那么重要的课程,除了英语专业的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学生并不多。然而,即便是这样他们也必须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才能拿到毕业证书,才能在将来进入社会时为找到优越的工作增加筹码。因此,他们不得不在大学期间奋力学习英语,通过考试。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对于英语的态度逐渐被社会,家长,老师施加的压力所取代。从这个角度看,工具性动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当他们完成某个阶段的要求,这种动力就会慢慢减退,甚至消失,直到下一个阶段的要求来临。

至于归附性动机,有一些获得成功经验的学习者可以感受到,归附性东西所带来的是强烈的想要学习的愿望,激励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养成长期的强有力的毅力。在同样的环境下,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由归附性动机所驱使,例如那些对英国文化感兴趣或者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Li曾提到环境是否有益于二外学习取决于学习者本身。尽管学习者接触二外环境的时间有限,他们仍然具有充分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二外环境。这是一种有效的提升培养归附性动机的方法,要让学生感兴趣,首先需要做就是充分接触。另外,归附性动机对那些拥有工具性动机的学生也是有好处的。就像前面提到的,两种动机中的有一部分理论是相互重叠的,并且动机本身也是随着时间改变而更改的。除了环境的影响,仍然有其他的影响动机改变的因素,比如学生如果喜爱这个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能间接的为英语学习带来动力。

总的来说,工具性动机在中国的二外教学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并不足以促进学生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归附性动机反而展现出极大的潜力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结果。所以,二外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中采用不同策略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

四、教学意义

由这一结论出发,教师在二外教学中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归附性动机,也就是培养学生兴趣,将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随着英语的交流性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的教学重点也在改变。特别是在大学课堂,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呈现处两种状态:一些学生认为英语不再重要,即使不学也没关系。另一部分学生则选择为考试而学。在这种情况下,扭转英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让学生获得正面积极的学习经验,让他们体会到英语的实际作用,从而开始接受英语。前面也提到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各个层面的综合反映,因此,教学也可以由文化入手。学生不感兴趣的是枯燥乏味的语言点,但是对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却是充满好奇。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在教学中融入英语国家的生活点滴,对比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异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教学资源在今天的网络发展下都是可获得的。

五、总结

尽管这两种学习动机都能够促进二外学习,归附性动机似乎更能带来满意的学习结果。长远来看,归附性动机的持久性能够维持学生长期主动的学习,而不是在完成某个目标后停滞不前。然后,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抛弃工具性动机。就像前面说过的,两种动机本就有重合的地方,所以教学中应该将两种动机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篇4

一、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分析

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自身和客观环境的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不能及时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机。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和监管下,高中时期学生不得不进行课程学习。升入大学后,大学相对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更加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高职学生没有了教师和家长的谆谆教诲,突然的、大量的自由时间让部分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对人生的前景不能很好地规划,部分学生甚至沉溺于网络来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二)学习信心不足

部分高职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学习并不理想,有的学生可能在高中时期努力过,但由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原因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有的学生在高中时根本没有认真学习过,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进入大学生活。这些学生对学习大多抱着负面的、消极的情绪,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的能力不足,尤其是在专业学习中受挫后,他们会转移自己的学习注意力,对专业学习丧失信心。

(三)校园环境

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校园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校风和教师两方面因素。高职院校的学风不尽如人意,将业余时间用在专业学习上的学生较少,这就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大家都不学习,我也不用学习”。另外,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参与者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高职院校存在这样的情况,教师充满热情地授课,但学生的反馈很少,部分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上课情绪,教师的上课情绪又影响着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师生的双输局面。

(四)社会环境

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招收的是高考的“落榜生”,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劳动者,另外,企业在招人时更加重视应聘者的学历。这使高职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产生怀疑,进而打击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认为学好学差一样。

二、提高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确定学习目标,增强学习信心

学习目标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或预期结果。首先,高职学校要引导学生建立明确的学校目标,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让学生对自身状态有充分的了解,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让他们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其次,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优秀毕业生进行广泛宣传,邀请他们回校与在校生交流,让高职学生认识到只要通过努力必将实现人生的价值。最后,鼓励学生阅读名人传记等励志书籍,定时组织学生分享读书心得,让成功人士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朋辈伙伴对自身影响非常大。高职学校应着力形成良好的学风,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奖惩机制等,减少甚至杜绝不良现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管理者,应该与班级学生一起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班规,督促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违反学校纪律和班规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批评指正,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另外,班级中可以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并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

(三)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核心工作。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较弱的情况,在专业学习中,专业教师应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使自己的授课更容易理解,从选择课程内容、呈现知识的方式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的课堂情况和作业情况及时进行指正,并适当引入奖惩机制。

(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要靠政府来创造,强化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宣传力度。尤其是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招考中,将高职学生纳入报考人员中,创造高职生和本科生一样的就业环境,加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另外,企业可以和学校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的用人要求,也可以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教学,从而使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够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孙俊三.教育原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周宏,李征,李东升.关于高职生学习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1).

[3]舒萍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及现状分析[J].今日科苑,2009(23).

[4]骆金维.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激励机制[J].时代教育,2009(6).

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和探索 篇5

2012-03-19 15:06:30|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 订阅

我们认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包括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和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为此,我围绕着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和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模式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我认为有必要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刺激下,是可以逐步从不自觉转变为自觉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这种引导是十分必要的。那种认为学习动机是学生个人的事情,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教师可以小作为、小管理的认识是错误的。因此,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树立理想,激发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每学期初开展以“我长大了干什么?”“我学习是为了谁?”“我向母校交满意的答卷”等为主题的班、队会,激励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学习!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心中“目标明,方向清”。进而引发出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

(2)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兴趣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观察,撩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探求心,特别是注重情境教学,如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比赛,分角色朗读。二是教师借助多媒体,做到精彩讲解,传递最新信息。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3)时时激励,维持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强化学生动机。教学中,教师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激发其向上的动机。我们还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及时获悉自已的学习情况。做到及时反馈,以反馈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室墙壁上每人贴一棵小树,谁表现好及时贴上一枚果实,看谁的收获多。学生们看着自己的小树一天天长大,比着看谁的果实接的多。督促自己去加油,去努力。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 篇6

关键词:问题情境 归因理论 学习动机

动机是驱使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学习动机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它激发个体进行自主学习,自觉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中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有其自身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改变数学难学的印象,培养广大中技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寓乐于数,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研究的主线。

一、中技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中技学生的学习动机受社会、家庭、教育、个体特征及大众传播的影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类为报答性学习动机,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教诲之情,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二类为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为了获得老师或父母的赞许、同学的认可,满足自我荣誉感,维持自尊心而努力学习;第三类为职业性学习动机,为了毕业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获得丰富的物质生活而努力;第四类为求知性学习动机,希望自己能掌握专业技能,在某专业有所建树,对社会有所贡献。

上面四种类型表现了中技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层次和水平,但都是健康、积极向上的。教学中基于不同学科的特点,通过有效手段组织课堂,能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进行正强化。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新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适当的跨度。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因此,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首要工作。

问题情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一个小实验、一个游戏、一次活动或一个故事,可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也可以在教学过程或教学结束时进行。创设情景时尽量与实践、日常生活、专业学习联系,集中学生的思想,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例如,在《经济数学》中介绍《函数》的第一次课,笔者通过一组PPT动画给学生讲授《王老汉卖大蒜》的故事,通过课件及王老汉朴素的市场供求意识引出经济函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课堂教学结束前让学生动手实践:把一张纸卷到圆柱形的硬物上面,卷上几圈,用刀斜着将纸卷沿硬物表面割断,然后把卷着的纸展开。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发现,纸的边缘出现一条波浪形的曲线,也就是该节课所学过的正弦曲线。使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进行思考,获得成功,激起学习兴趣,并继续努力再获得成功,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实现学习动机的激发。

2.丰富作业形式,调动学习动机

根据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作业难度中等,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适度动机,避免学生在开始做作业时就感到很困难,产生厌倦抵制情绪,从而降低动机水平。

教学设计中根据课题内容,链接专业知识,调整作业的结构,拓展作业内容,丰富作业的类型,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设计作业,力求学生能从作业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并强化自身的學习动机。实践发现,较有效的作业形式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动手实践作业、分工合作作业、多媒体制作作业等形式。以多样化的作业为载体,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讲授《柱体的表面积》一节新课后,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笔者给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1)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容量为250ml的盒装统一奶茶、伊利纯牛奶包装盒的侧面积S侧和表面积S表。(2)制作一个正六棱柱的模型。(3)画出一个正棱锥和一个正棱台的立体图。学生因个体性格、爱好、特长各不相同,偶设开放式的作业,有助于张扬他们的个性,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

3.利用争强心理,推进学习动机

中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争强好胜之心甚浓。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习竞赛,调动学习动机。小组合作学习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小组长负责小组管理,在分组讨论中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帮助、讨论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交流学习思维,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诱发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于小组合作,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和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需要,开启了智慧,磨练了意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维持学习动机

归因理论指出:机智灵活的归因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稳定维度而言,学习者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他人影响、作业难易等外界因素,则不会影响其对未来的期望,也不会影响其学习动机。就内在维度而言,学习者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努力、身心状态等内在因素,就容易形成消极情绪。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对于优等生,除了肯定他的学习能力以外,还从认真听讲、积极互动等方面做评价,使其不过分自傲;对于后进生,抓住其点滴进步,消除他的自卑心理,引领他建立自信。从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从主观努力这个角度进行归因,有利于大部分学生维持学习动机。

5.正面评价学习效果,强化学习动机

在阶段性学习结束时,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及时进行评价分析,并给予直接表扬和奖励,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评价除了常用的口头表扬、平时分奖励以外,还可以制作《课堂表现评价表》,从自主学习能力(遵守纪律、服从安排、自主思考、参与讨论)、关键能力(数学计算、沟通协作、信息处理等)和专业能力(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运用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达成度做出合理评价。另外,结合课堂活动和小组成员的表现,小组长对学习活动的情况做中肯的总评和建议。最后,再由教师结合教学过程中各组的表现做正面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采取外部手段加以奖赏刺激,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践证明,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的评价奖励,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正强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也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要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及时反思,不断改进,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邓朝阳.PLC课堂教学环节一体化的改革思路与实际[J].广东技工教育研究,2009(4).

[3]陈杰.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J].数学教学与研究,2009(35).

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引导 篇7

本文试着分析各种动机与学生专业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较, 建议教师在教授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时候, 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2 文献综述

Kuiper (2007) 对20名在新西兰大学读书的中国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新西兰大学, 尽管是英语授课, 但是这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是交流工具, 他们并没有兴趣发展这项语言技能。

Yesim Bektes-Cetikaya (2010) 对土耳其一所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 并且调查了英语在他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228名学生参与了这次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或者是增加晋升机会, 他们在课堂外几乎不用英语。

秦晓琴和文秋芳 (2002) 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之间的内在构成, 他们主要研究了13种动机变量和动机行为之间的内在的复杂关系。

周玉曼 (2007)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了92名来自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的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结果表明, 这些研究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是工具动机, 文化动机和教学情境动机。

总之, 尽管前人做了大量关于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 但是仍然有些领域有研究的意义, 比如工科研究生的学习动机研究。

3 研究方法

首先, 该文通过研究动机类型与专业的关系来了解工科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情况。该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的方法。问卷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 性别, 英语四六级成绩等;第二部分是针对英语学习动机设计的29个问题, 每个问题都是从正面涉设计的, 选项也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设定了10个等级。表1说明了5个动机分别是什么以及每个动机包含哪些问卷问题。

问卷第三部分是开放题型, 主要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所提的一些建议。

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天津工业大学40名研一工科学生, 分别来自环境化学工程和材料工程, 调查时间是2013年6月, 研一研究生即将结束他们的英语必修课程。数据收集时间是2013年6月15号, 在分发问卷之前, 已经告知学生该项调查的重要性。最后, 40份问卷中, 34份是有效的。统计数据时, 首先将每一份问卷中每一种动机的总分算出来, 然后将该数据输入SPSS17.0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 得出结果。

4 结果讨论

1) 数据描述

以下两个表格是独立样本T检验之后得出的, 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这两个表格来解释动机类型与专业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动机1, 即学习情境, 根据表2和表3中的数据, 由于sig.=0.006<0.05, 说明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情境这个动机上有显著性差异, 并且根据表3中均值的比较, 环境化学工程专业的学生 (均值=58)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比起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 (均值=51) 更加依赖于学习情境。他们对英语老师, 课本以及课程的设置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英语老师上课充满活力并且能够提供好的英语学习方法, 他们也希望英语课本生动有趣, 课程安排更加合理。

至于动机2—动机行为, 根据表3的sig.=0.232>0.05, 所以表明两个专业的研究生在这个动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别。他们并不会像英语专业研究生一样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 相反, 他们只是想学习实用性的英语。

对于动机3和动机4, 也就是内在兴趣和个人发展, sig.值分别为0.000和0.002, 均小于0.05, 所以两个专业的学生在这两个动机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从均值的大小可以看出, 材料工程的学生比起环境化学工程的学生更加对英语文化感兴趣。他们会花费一定的时间阅读英文小说, 观看英文电影, 同时也希望英语能帮助他们赢得比较好的未来。

而最后一个动机的结果显示sig.=0.001<0.05, 所以表明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工具性动机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 根据均值显示, 环境化学工程专业的学生 (均值=34) 比起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 更愿意学习英语用来读懂自己专业书籍, 写英文摘要,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总之, 研究结果表明, 来自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个人发展, 内在兴趣, 学习情境和工具性动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至于动机行为方面, 不存在显著性差别。因此可以看出, 专业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2) 教学建议

(1) 由于在大部分高校中, 会出现一位大学英语老师同时给几个专业的学生上课, 虽然上课内容相同, 但是根据该文的研究结果, 建议老师们在以后的授课中,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促进工科研究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

(2) 最后, 根据问卷中开放性问题中同学们的建议, 教师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A, 教师可以选择教授一些与学生专业紧密联系, 实用性较高的素材与知识;B, 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C, 如果老师对教材足够熟悉, 精心设计讲义并且说一口漂亮的口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5 总结

1) 论文主要发现

本文通过对天津工业大学40名研一工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两个专业的研究生在四种动机上有所不同:个人发展、内在兴趣、学习情境和工具。至于动机行为, 两个专业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所以, 专业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2) 论文局限性

尽管本文就工科研究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有所发现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 参与者人数有限,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数据搜集方式仅仅是调查问卷和一些访谈, 问卷内容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动机方面, 而且没有访谈老师。

3) 未来研究建议

尽管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仍然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 未来的研究者可以探究为何不同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会有显著差异, 是因为教师还是课程的设置;也可以继续深入探讨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教师应该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教科方式, 课程应该怎样进行改变。

参考文献

[1]Gardner R 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EdwardArnold, 1985.

[2]Kuiper A.Communication in a Foreign Environment[J].Proceed-ing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Communication 7 Asia-Pacific Conference.Copyright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Commu-nication, 2007.

[3]Yesim Bektas-Cetinkaya.Turkish Students&apos;Motivation toLearn English at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ies[J].20 Jan.2010.http://www.sciencedirect.com>.

[4]高一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一一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5]马广惠.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统计方法[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6]秦晓晴, 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1) .

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引导 篇8

一、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对邯郸市第二中学的高中生进行分层取样, 即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男女生各150份, 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100份。在老师的配合下在班级内进行团体施测并当场收回。

(二) 研究工具

1.学习拖延行为的调查采用郑素瑾编制的《中学生学习拖延问卷》[2], 该问卷分为4个维度:学习计划缺乏、学习状态不佳、学习行为迟滞、学习执行不足。该问卷采用5点计分, 得分越高拖延程度越高。2.学习动机行为的调查采用周步成主持修订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 (MAAT) 》[3], 该量表分为4个维度:学习动机过弱、学习动机过强、学习兴趣困扰、学习目标困扰。选A记1分, 选B记0分, 假如被试在某组中的得分在3分以上, 则可认定他们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总分越高, 则说明学习动机状况越差。

(三) 数据处理

通过分层取样, 在老师和各班班长的帮助下发放问卷, 主试当场回收问卷, 对回收的问卷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 高中生学习拖延的差异比较

如表1, 三个不同年级高中生在学习计划缺乏、学习状态不佳、学习行为迟滞上存在显著差异, 故对这些因子进行事后检验。

如表2, 高三年级学生在该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年级。

如表3, 高三年级学生在学习状态不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年级。

如表4, 高三年级学生在该因子的得分上明显高于高一和高二年级。

如表5, 各年级学生在拖延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 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差异比较

如表6, 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高中生在学习动机量表上的均值比较和t检验的结果显示:非重点班在学习兴趣困扰因子上得分要明显高于重点班。

(三) 学习拖延与学习动机各维度间的相关统计

如表7, 学习拖延与学习动机总分呈现明显正相关, 在因子上除了学习执行不足与学习动机太强之间未见显著相关, 分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三、结论

1.高三年级在拖延总体和学习计划缺乏、学习状态不佳两个因子上的拖延表现明显高于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在学习行为迟滞上的拖延表现显著高于高一和高二年级。2.非重点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问题显著高于重点班。3.3学习拖延水平与学习动机状态在总体上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在因子上, 除了学习动机过强和学习执行不足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关系外, 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参考文献

[1]陈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郑素瑾.中学生学习拖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学院, 2009.

[3]秀荣.高中生学习动机、自信心与学习责任心之间的相关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4]石美云.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行为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3.

[5]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6]周凌云.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1.

[7]孙超.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情绪稳定性、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12.

[8]张亚玲.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0.

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引导 篇9

在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中, 自我效能被视为影响外语成绩的正面因素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自我效能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 它主要是指个体在完成具体的任务时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它影响个体对达到目标而进行的某项活动的兴趣、动机、自信程度等因素 (Bandura, 1977:191-215) 。

佐斌 (2002) 指出:“学生学业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和性别是学业成绩的良好预测变量, 其中以学业自我效能的效应最为明显。”许多研究证实了自我效能对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成就的重要影响, 并指出它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Pajares1996, 2003, Mills Pajares&Herron2006;张日昇、袁丽敏, 2004;王建霞, 2007;潘凌华、陈志杰2007;陈亚轩、陈坚林, 2007) 。也有研究证明自我效能不能直接影响英语成绩, 而是通过影响其他的学习因素如自主学习能力 (庞维国2003;李昆、俞理明2008;吴喜艳、张庆宗2009) 学习策略 (Pintrich&De Groot, 1990;卢洁, 2005;李文佳、王莉, 2013) 进而影响英语学习成绩。

动机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往的研究在遵循Gardener (1985) 的经典理论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动机的概念、内在结构及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也有研究动机与学习者本身的关系, 如学习策略的使用等。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发展也为动机研究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研究视角。秦晓晴、文秋芳 (2002:51-57)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检验了许多动机变量之间的关系。高一虹 (2003) 在对动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机因子模型。吴一安 (1993:36-46) 研究发现英语本科生学习动机越强, 英语成绩就越好。

自我效能与动机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情感因素, 两个因素的结合更能对英语成绩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Woodrow (2006) 的研究表明在外语学习中自我效能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设置、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策略运用等方式影响其学习动机 (Zimmerman, 2000) 。

作者在参阅了近几年相关的文献后发现在国内对自我效能和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层面上, 并且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单方面考察自我效能或是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而综合考察自我效能和学习动机这两个因素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的研究比较匮缺。

该文旨在探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和动机对其英语成绩的影响, 以及自我效能和动机在性别和专业方面的差异。研究生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群体, 他们的自我效能和动机是否存在专业上的差异也是本研究要探讨的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江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一年级4个班级166名学生, 分别来自两个文科班级和两个理科班级。其中按性别划分, 男生人数为86, 女生人数为80;按文理科专业差别划分, 文科生人数为93, 理科人数为73。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调查结合的方式进行。定量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 问卷调查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研究生的基本信息调查表, 包括性别、专业。第二部分是改自吴秀文 (2002) 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问卷, 并结合研究生的特点做了部分改动。第三部分是改自秦晓晴和文秋芳 (2002) 的英语学习动机问卷。自我效能问卷包含37个题目, 英语学习动机包含了30个题目, 采用了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的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 总得分即为自我效能水平和动机水平。

问卷由英语任课教师在期末考试前一周当堂发放, 共发出问卷176份, 收回176份, 有效问卷166份。问卷收回后把数据录入电脑, 本研究的英语成绩采用研究生一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

问卷调查结束后, 笔者将文理科学生的自我效能和动机总分值分别按从高到低排名, 并分别抽取自我效能和动机值高低各10名共20名学生参加开放式访谈。访谈问题包含学生学习英语的年限、自我效能的来源、学习英语的动机以及成败归因等各个方面。访谈的目的在于对英语学习自我效能和英语学习动机有更深的理解。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表1可以看出,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的平均值为91.98, 略低于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间值93, 这表明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的英语自我效能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进入研究生阶段, 加之学习英语的时间比较长, 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水平处于比较稳定的水平。自我效能水平的标准差为13.15, 说明被试的自我效能水平高低分布不集中。被试的英语英语成绩的标准差是8.42, 说明被试的英语成绩分数分布较为集中。统计结果表明,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水平与英语成绩在0.033的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其相关系数为0.517。

为了验证性别在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和英语成绩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我们对男生组和女生组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 其结果表明, 女生的自我效能水平比男生高, 但男生的英语成绩的平均数比女生高, 男生组和女生组之间的自我效能和英语成绩的显著性水平为0.42和0.65, 因此自我效能和英语成绩在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男生的内在动机水平比女生低, 并且这种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男生的外在动机水平略低于女生, 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女生的成绩比男生的略低, 同时女生的外在动机水平也比男生的高。这也说明外在动机与英语学习成绩呈负相关的关系。

为了验证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和英语成绩在专业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我们对文理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 其结果表明:文科生的自我效能平均水平低于理科生, 但其差异水平为0.48, 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经过十余年的学习, 研究生在学习英语方面的自我效能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 因此不存在专业上的显著差异。在英语成绩方面, 文科生的平均成绩低于理科生, 其显著水平为0.023, 说明英语成绩在专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文理科专业的差异, 其学习英语的方式方法及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都存在相应的差异。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 理科专业的研究生因为发表学术论文的需要, 要求查阅和和研读大量英语论文, 所以他们学习英语的投入的时间精力比文科生要多, 因而成绩也比文科生高。文科生的动机水平比理科生高, 并且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4可以看出, 参加本次研究的被试的英语考试成绩与外在动机呈负相关关系, 而且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这说明外在的学习动机越强英语成绩就越差。被试的内在动机与英语考试成绩呈正相关关系, 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这一研究成果与郭继东 (2009) 、马广惠 (2005) 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参加本次调查研究的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都是未通过六级考试的学生, 学校要求他们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学习英语, 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性。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他们目前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六级考试、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以及撰写科研论文等等, 大部分都偏向于外在的动机类型。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有了学习英语动机的倾向, 但不一定有动机行为 (马广惠2005) 。因此如何落实他们的动机行为以及有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的动机实施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郑萱 (2006) 研究结果也表明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具有一定的关系, 内部动机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也就是说, 内部动机强的学生往往自我效能感高。但我们也注意到学习者的外在动机也与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 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效率, 增强自我效能感, 要在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外部动机。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成绩与自我效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学习动机呈负相关;自我效能在性别和专业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动机在性别和文理科专业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本研究丰富了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理论, 对于研究生英语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1)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 教师应注意在教学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他们能够有信心面对英语学习中的困难。2)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动机处于较高的水平, 但动机类型偏向于外在动机, 因此不能为英语学习提供长足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3) 教师应注意文理科专业的差异, 分别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缩小差距。

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数据均来自部属院校的4个班级, 不能代表我国所有高校的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的自我效能和动机水平。因此以后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的数量, 尽可能涉及比较全面的心理因素, 综合考察它们对学习者的影响。此外, 本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自我效能和学习动机是如何共同影响英语学习成绩的。

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引导 篇10

中职卫校生大都是因学习成绩比较差没有考上高中才入读职业中学的,往往学习基础都比较差,缺发学习积极性,甚至有些同学“破罐子破摔”,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虚度光阴。相比于语文和数学,英语的学习难度更高一些,所以这种现象在英语教学中更加突出。然而卫校生并非天资愚钝,他们也渴望被认同,也渴望着成功。因此针对卫校生的这一情感诉求,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激发其学习动机,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四种动机类型

动机(motivation)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以使活动满足某种个体需要的内部状态,个体为完成这一需要会产生、持续和矫正一系列的行为。学习动机则是指可以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学生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产生的积极学习的内部驱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方向、进程和效果。根据不同的需求指向,可将动机分为内部和外部学习动机,本文中所研究的认知性动机属于内部学习动机,威信性动机、附属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属于外部学习动机。

认知性动机也称为内部学习动机,其产生是源于学生为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而产生的需求指向,具有这种动机的同学大都是对所学知识有探究的欲望,是学习动机中最关键、最稳定的一种,这种动机存在于中职各个年级中,而且随年龄增长,这种动机的比例会加大。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并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给予及时的辅导帮助,为学生的求知之路保驾护航。

威信性动机是指学生学习不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与自身的威信。如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很多学生为了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威信、获得他人尊重等而努力学习。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习成绩设立学习委员、课代表、学习小组组长等职位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附属性动机是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既非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非为提高自身实际地位,而是更多的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为了获得教师、家长或同伴的表扬、认可和接纳。例如刚入校的新生,进入新环境后,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和接纳的附属性动机较强烈,该动机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多鼓励、多表扬,肯定其学习成果和为此付出的努力。

成就性动机是指学生认为学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学习就是为了获得成功取得成就,例如中职学生为了证明自己、考上重点大学、在学校取得优秀成绩等这些成就,会备加努力的学习。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多开展相互竞争活动,培养优秀学生的火车头作用,建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组织英语竞赛,召开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形成后进奋起直追,中等力争前茅,先进再上台阶的学习风气。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影响

1.学习动机启动学习行为。动机的出现势必会在某种情况下启动相应的行为,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关系亦是如此。学习动机越强,表现出来的启动作用也越强。这是因为:一方面,内在学习动机启动的是与个体基层需要相关的学习行为;外在学习动机启动的是与人的社会需要或自我发展需要等高层次需求有关的学习行为。另一方面,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说明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但并非充分条件,学习动机可以启动学习行为,而非直接产生学习行为。

2.学习动机推进学习行为。学习行为被某种学习动机启动并发生后,该动机就会对学习行为具有持续推进作用。有关调查显示,在同等智力水平条件下,学习动机越强,所学知识掌握的更为全面且更加深入,学习成绩也更加突出。这也直接证明了,学习动机不仅可以启动学习行为,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给予学生持续学习行为始终向既定目标前进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使学生在遇到学习上的挫折时,依然保持学习的劲头,当然这股劲头与学习动机的强弱呈正比关系。总而言之,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持续推进作用,可以更有效的影响其学习成果,动机越强,成果越明显。

3.学习动机矫正学习行为。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相关的学习行为常常会受到自身因素或所处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如改变学习目标、转移学习兴趣、诱因发生改变、外界要求与本身目标的冲突等,以上种种都可能改变学习行为,分散其注意分配,进而阻断学生学习的劲头。倘若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那么,由之引起的学习行为的过程就会受到有意或无意的监督和矫正,排除一切干扰,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努力,直到目标的实现。

总之,英语学习无疑是一个认知过程,但更重要的是一个情感过程,因此在中职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教学能力与客观学习环境外,还要提高对学生情感因素的重视,而学生情感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关键。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加强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学习动机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其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定向和内驱力作用。现阶段的中职英语教学中,中职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影响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业水平;如何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动机设计,提高可操作性等,成为中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 篇11

关键词 外语 学习动机

动机是代表外语学习中用来解释个体差异最具吸引力,但却最为复杂的变量之一。继Gardner提出的外语学习动机的社会心理学模式后,从90年代起,研究者们又试图把认知理论引入动机的研究,并把动机由静态向动态拓展且更为注重它在外语教学中的实用性。我国学者对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入、介绍和翻译国外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和发表论著。9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语学习者个性差异的探讨在我国的展开,学者们试图从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多角度探索英语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成绩及英语学习策略等影响作用。

一、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特点

(一)研究数量和对象

自外语学习动机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国内以来,国内学者对它的重视度与关注度不断上升,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前20年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理论的引入、介绍及综述型研究。自20世纪开始,研究的重点转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阶段。从研究对象上看,我国学者对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选取在校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样本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和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数比达到82:18。在跨区或全国的大样本中,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主体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此外,也有一部分样本选择了以高职生、研究生或博士生作为研究对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更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在大学生中展开调研,数据更易收集,对问题的回答更为客观,因此调查问卷的信度也就较高。

(二)研究方法和手段

研究方法和手段都趋向于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研究方法从早期的理论介绍和综述性研究过渡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特别是自2009-2011年间,本文所选的9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中,仅有1篇文章是属于非材料思辨性的研究。而且在这些实证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纵向动态跟踪的研究方法。此外,抽样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既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也有整群抽样。抽样范围也逐渐由单个学校扩展到跨区域的研究。再者,学者们也将外语研究中常用的简单的统计方法即描述性统计分析,如百分比、平均值/标准差等升级到复杂的统计方法即推理性统计分析,如T检验、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

(三)研究内容

对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分类。冯梅对100名理工科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状况调查发现,60%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华惠芳对苏州地区三所高校334名学生的调查发现,80%的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属于纯粹的“证书动机”即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BEC、GRE等考试。高一虹等通过因子分析列出了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的7个动机类型,研究发现,个人发展动机与自信变化构成了一对一的典型变量。这对变量基本独立于文化性动机和文化性自我认同的变化,体现了“工具型” 英语学习动机的重要作用。刘东楼把英语学习动机分为几大类: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深层动机和表层动机;任务型动机和结果型动机。高一虹等通过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内在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首要因素。

各类英语学习动机及动机与学习成绩、学习策略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文秋芳动态跟踪了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观念和策略及其关系的变化,发现:大一新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一样;大二和大三是深层动机明显强于表层动机;表层动机与管理观念的正相关趋势逐年加强;深层动机与管理观念和形式操练观念分别呈正相关;深层动机对学习者的观念与策略影响大于表层动机。周燕、高一虹对大学基础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长远的工具型动机是大学生基础阶段主导且稳定的英语学习驱动力;情境型动机增长,一年级尤为突出;对目的语言文化的内在兴趣动机逐渐增长;动机强度先降后升;大学英语学生的成绩动机高于英语专业学生,其他类型动机低于英语专业学生。刘文宇,查吉安研究了网络教学环境中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现个性差异中的可控因素,如认知/ 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学习观念等可能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强烈与否的主要原因。博士生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中有明显的学习目的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其学习动机比非外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都要高。周燕,高一虹对970余名大学高年级的学生调查发现,长远的工具型动机“个人发展”、“信息媒介”仍是主导性的英语学习驱动力,但“学习情境”动机在此期间出现持续上升,“内在兴趣”动机和“出国”动机在毕业前出现显著增长,“成绩”和“社会责任”动机以及动机强度基本保持稳定。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B12Y04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张文忠. 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5(4).

[2]冯梅.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

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学习,学习动机,兴趣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强与弱,决定着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与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认真探索知识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下面从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出发,深入挖掘能给学生带来学习兴趣的方法,大致可以从五个字入手:“疑、趣、情、动、练。”

一、以疑激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大家可以通过折纸来验证三角形的这一性质。那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否也通过同样的方法知道其内角和的度数呢?”同学们冥思苦想,最后的结论是“不能”。接下来老师再讲:“今天老师有办法知道多边形的内角和度数,你们想知道吗?”这时,同学们都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迫切想知道计算方法。教师针对教学的有利时机,在黑板上画上相应的图形。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大家都说道:“知道了,四边形等于180°×2,五边形等于180°×3,六边形等于180°×4……”最后,教师总结性地进行提问:“那么,大家能概括出求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吗?”疑问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大家都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二、以趣激欲

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定的吸引力,这就是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教师要用数学本身蕴藏着的艺术魅力感染学生,学生才会被数学所吸引,从而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29”这个数,问:“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经过计算后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接着说:“现在我和你们来比一比,看谁不列式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每次比赛结束,总是老师获胜。学生们急于知道老师是如何判断的,求知的欲望就会比较强烈。总之,数学学科蕴藏着许多趣味因素,只要数学教师认真挖掘、探索、研究,数学就会给学生带来浓厚的兴趣。

三、以情激欲

语文、思品等学科故事性强,情感内容丰富,但其实数学这门功课也蕴藏着情境,要靠数学教师去挖掘,去创设。在教学中遇到相遇问题时,教师为了扫清学生学习的障碍,在课程开始时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自愿结合,两人一组演示“相遇、相距、相向、背向、同时”这五个词的意义。通过“人人参与”的直观演示,学生们在愉快的表演中获得概念的理解,促进求知欲望。以上举的例子创设情境中的“人人参与法”,还可以采用“趣题引路”“巧设曲折”等创设情境法,这里不一一举例。

四、以动激欲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从教材、学生、课型三个实际出发。在方法的具体运用上,不拘一格,要尽量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脑、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起主体意识,积极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学习中兴趣足。例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可以采用“实验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验证三角形这一重要性质。比如折叠角的实验:即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上的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从活动操作中认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还有像“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圆锥、圆柱的体积”等教学,都可以采用实验课、活动课进行教学。实验课、活动课不仅适用于“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还可以进行一些概念教学,这里不一一举例。

五、以练激欲

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出好的练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在一只底面半径是30厘米的圆柱形储水桶里,有一段半径为10厘米的圆柱形钢材放在水里,当钢材从储水桶中取出时,桶里的水面下降了5厘米,这段钢材有多少长?布置给学生求解前,故意问学生:“平时你们是用什么来量长度的?”学生回答:“用尺量长度。”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做这道题,将学会用水量长度。”于是课堂上同学们议论开了,“怎么能用水来测量呢?”学生好奇心起,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真正做到以练激欲,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六、结束语

总之,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动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基础———关键———保证”等方面入手,这样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效果会更好。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想方设法把“枯燥乏味干巴巴的”数学书变成学生喜爱的课本,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的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帮魁,黄显能.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J].教书育人,2009(28).

[2]金春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J].上海教育科研,2011(02).

上一篇: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下一篇:林下土鸡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