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抛秧栽培技术

2024-09-13

水稻机械抛秧栽培技术(共10篇)

水稻机械抛秧栽培技术 篇1

水稻机械抛秧是实现水稻秧苗移栽的主要方法之一, 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灵活简单、适应范围广和分蘖早、返青快、低节位分蘖、根系发达、生长旺盛、通风透光好、有效成穗数多、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另外, 小型风力水稻抛秧机可一机多用, 既能抛秧又能喷洒农药, 可作为一个理想的植保机械使用, 机械利用率高。为了使广大农民更好地掌握水稻机械抛秧技术, 现将笔者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及理论探讨加以总结, 以期为该技术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1 整地

采用机械旋耕或机械翻耙的方法进行整地, 要求耙透、磨细、整平, 并深埋秸草 (秆) , 做到田平、泥活、泥细, 呈瓜皮水状态, 田表面成泥浆状[1]。同一地块要达到高低不过寸, 寸水不露泥, 地表干净无杂物。将耕整好的秧田沉淀10~48 h, 一般砂壤田沉淀10~24 h, 黑黏土沉淀30~48 h。如果不经过沉淀, 秧苗抛入田里后, 秧苗会随活泥被吸入泥里, 影响秧苗生长和低位分蘖。沉淀要始终保持田面有水, 抛秧是以寸水为宜, 过深容易漂秧, 过浅或无水, 不利于秧苗定植, 之后始终保持寸水, 切勿晒干田。

2 育苗

水稻机械抛秧必须使用钵盘育苗, 钵盘以434孔为最佳。配制好营养土, 除加入保证秧苗生长的氮、磷、钾肥外, 还要添加适量的矮壮素;育苗土配置要有一定黏度, 最好加入20%左右黄土, 以防止抛秧时秧苗土团散落[2]。播种后秧盘表面覆土要刮净, 避免连根。抛秧前一天苗床浇水即增加土坨重量, 又不会使秧苗过湿, 有利抛秧, 拔苗时将连根苗分开[3], 拔下秧苗后装入丝带, 每带装盘数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按大田面积抛秧。要求秧苗高度8~15 cm, 一般为3叶1心, 秧龄在20~25 d较为适宜。秧苗土钵含水率应为40%~60%, 手指挤压不散碎为宜。秧苗根部带泥, 泥要有一定的黏性, 形成泥坨, 便于抛出和秧苗着泥直立。秧苗质量要达到叶色深绿、健壮、长势均匀, 白根缠绕, 无病害、并且有弹性[4]。

3 抛秧密度与时间

水稻靠有效分蘖增产, 不能过多增加穴数, 栽植过密容易造成通风透光不好, 影响分蘖率, 茎秆细软, 遇风容易倒伏, 造成减产。机械抛秧时要注意将定量秧苗抛撒均匀, 稻田畦埂周边可适当加密。以434孔钵体盘为例, 按水田行株距9 cm×4 cm计算, 应抛入550盘/hm2为宜;按水田行株距9cm×6 cm计算, 应抛入400盘/hm2为宜。根据作物品种和各地实际情况确定。适时抛秧是抛秧成败的关键, 不同土壤耕地后沉淀时间不同, 过软过硬, 都不利抛秧, 一般是耙后沉淀10~24 h即可抛秧。简易确定抛秧时间就是将秧苗举过头顶, 松手落下秧苗, 秧苗土坨入土2/3部分为最佳时间。抛秧宁早勿晚, 根据各地土壤条件灵活掌握。

4 抛秧前准备

背负式气流水稻抛秧机的抛秧原理是利用发动机高速旋转时产生的强大风力气流, 经通风管连接在储秧盘的圆弧形抛秧槽上, 靠强劲风动气流将秧苗抛出, 然后按抛物线飞行, 当秧苗飞到最高点时, 往下作自由落体运动。由于秧苗根部带有泥坨较重, 秧苗着泥后, 自由定植直立。抛秧前先检查发动机与储秧盘的连接支承架、通风管是否连接可靠, 按规定比例将汽油和机油进行均匀混合, 比例为20∶1;然后加入油箱, 在加油时必须保持加油用具干净卫生, 并远离火源。严禁操作人员打火吸烟, 以防止火灾发生。启动发动机待运转正常后, 进行试抛, 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好储秧盘抛射仰角度。大风天不能抛, 原则上在三级风即应停止抛秧;下雨天不能抛秧;水层过深不能抛, 应立即排水, 到寸水不漏泥方可抛秧;沉淀时间过长, 地板结不能抛秧;秧苗过高不抛秧。一般秧苗控制在10 cm最佳, 超过12 cm时应将苗尖切除一部分, 然后再抛秧。

5 抛秧机操作

抛秧机作业时, 一般采用梭形行走法。在无风的天气, 应根据田块形状决定行走方向;如遇有风天气, 应尽量顺风向平行作业, 以便提高抛秧的均匀度。启动发动机时, 先将风门打开1/2, 待启动后再全部打开。严禁猛轰油门, 以防造成拉缸事故。在开始抛秧作业前, 尽量将储秧盘装足, 然后根据田块大小调整好抛射距离和高度, 加大油门, 两手相互配合连续不断地将秧苗输送到储秧盘的圆弧形抛秧槽内。在一般情况下将储秧盘仰角调整为45°左右较为适宜。近距离抛秧或田块较小时, 可采用减小油门的方法进行抛秧作业。操作手也可适当加大或减少喂入量来调整秧苗稀密程度。随时注意观察秧苗飞行方向和着落点, 尽量达到稀密均匀, 合乎农艺高产技术要求。有风天, 应顺风抛秧, 逆风补秧;利用油门控制先抛远处, 然后再抛近处;少拨快送, 就是每次拨苗要少, 拨动速度要快, 这样会使抛秧更加均匀;抛秧时要求第1遍抛秧稍稀, 然后再补抛1次, 这样会更均匀。

6 抛秧后田间管理

抛秧后倾斜苗无需扶正, 人工扶秧反而会影响秧苗扎根, 尤其是抛秧后2~3 d, 人工扶秧苗则会加重损伤秧苗, 造成新生根折断。抛秧后始终保持田面寸水即可, 7~10 d为扎根立苗期, 要特别注意田间水层管理, 以瓜皮水为宜;如遇降雨, 田面水层过深要及时排放[5]。扎根立苗后喷施封地农药, 其他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即可。

摘要:主要论述了水稻机械抛秧栽培技术, 包括整地、育苗、抛秧密度与时间、抛秧前准备、抛秧机操作、抛秧后田间管理等内容, 对推广和普及水稻机械抛秧技术、解决当前水稻旱育苗人工插秧工效低、成本高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水稻,机械抛秧,整地,育苗,抛秧机操作,抛后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振洪, 张丽辉.水稻软盘育秧及抛秧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 (5) :28-29.

[2]周丽芳, 毛盛河, 王小明, 等.水稻免耕抛秧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6) :115-117.

[3]乔长虹, 王彬.水稻机械抛秧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8 (5) :89.

[4]栾静, 张雪保, 杨平, 等.郑州沿黄稻区水稻盘育抛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7) :30-31.

[5]吴勇贤.有机水稻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 2010 (1) :41-43.

水稻机械抛秧栽培技术 篇2

涪陵区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规程

近年来,涪陵区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在推广软盘旱育抛秧的栽培过程中,逐步摸索总结出无盘旱育抛秧水稻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43955亩,平均亩产548.1kg,与软盘旱育抛栽秧亩产551.7kg基本持平,但由于投入减少,亩纯收入反而增加15元.为使这项技术得到更好地推广,现提出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规程,供各地参考.

作 者:重庆市涪陵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农业技术推广站,408000 刊 名:农业科技通讯 英文刊名:BULLETI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3 “”(1) 分类号: 关键词: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浅谈 篇3

关键词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大田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12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水稻栽培技术,是指采用钵体育苗方式培育秧苗,以均匀抛散的方式将秧苗定植在大田,并采取相应的大田管理措施的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它将秧苗移栽的方式的传统的手工插秧改为抛撒,种田不用弯腰,劳动强度减轻,工效提高;同时,由于抛秧栽培能保证种植密度和适时早栽,大田具有浅栽早发优势,能以多穗取得高产,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改革和创新。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有着增产增收、保证农时以及生产效率高等优势,是当前发展前景较好的技术应用。

1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分析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主要通过人工、抛秧机应用,在田间抛秧苗,经由重力作用做好插秧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只要抛秧够高,整地质量好,倾斜苗与直立苗将比例为80%以上时,就算是平躺苗在3 d左右后也可以自行直立。栽培过程,优先选择抛秧适应性较强的矮壮秧苗;直立苗比重和抛秧的均匀度;对无效分蘖及杂草予以有效控制。

1.1 品种选择

旱季抛秧品种应选择早、中熟品种为主,晚季以早、中熟的倒种种为宜。

1.2 育苗阶段,秧田应选择便于排灌的平坦区域

钵体盘选用434型或352型,一孔两芽;为防止发生串根现象,应将秧盘泥土调低,在孔口下即可,同时清理孔口泥土:秧苗需要健康茁壮,严格控制秧苗的叶龄、叶数左、秧龄和带蘖率等

出苗期,对棚内温度进行控制,范围在31 ℃左右;出苗到一叶一心期,则温度不得高于28 ℃;秧苗一叶一心期到二叶一心期,温度不得高于25 ℃,避免秧苗徒长或高温烧苗;秧苗二叶一心期到三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

20 ℃左右,移栽前,要尽可能地将气温控制在适宜范围内,若温度较低,应当充分注意保温,对秧苗进行覆盖。

1.3 抛秧

抛秧阶段,精细整地,保持平整,误差控制在2~3 cm,有助于扎根立苗,保障秧苗的健康成长:沉实土壤后,开始抛秧,在避免发生浮苗、倒苗,土田为沙质的情况下,应边整边抛,且近期不得灌深水。抛秧过程中,应注重天气是否适宜,一般来说,多选择晴天傍晚及阴天,从而确保抛秧后顺利立苗。同时,要加强注意定面积、定盘抛秧。抛秧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上抛高度,确保根泥块的顺利入土,从而提升立苗有效率。将大部分的秧苗抛出口,利用剩下的秧苗补空处。如果秧苗过稀过密,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调整,并对倒下的秧苗予以扶正,确保秧苗合理栽培。秧苗密度以25穴最佳。假如密度较高或者透光通风效果较差,则极其容易滋生秧苗病虫害,从而导致栽培减产。

1.4 注意谷芽长度

早季要求667 m2大田杂优种子用量为1.0~1.25 kg,常规良种2.5~3.0 kg,晚季大田杂优种子用量1.0 kg,催芽至露白时即可播种。

1.5 抛秧天气

应在晴天或阴天,无风或微风时抛秧,绝对不能在大风天或下大雨天抛秧,防止抛秧不均匀或被大水冲走。

1.6 定畦定量播种

定畦定量或定盘播种,重复播种4~5次,保证空穴率低于10%。

1.7 喷施多效唑

一叶一心时,667 m2用150 mg/L(早稻)或300 mg/L(晚稻)多效唑药液100 kg喷施1次,促蘖控长。

1.8 大田管理阶段

在抛后3~4 d内不得上水,确保秧苗扎根。4 d后若无情况则进行深灌水,控制水层1周,放浅田水。中后期需要有效晒田,严格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健康,提高抗倒能力、根系活力。如果苗数贴合穗数要求80%,则进行排水晒田,在灌浆过程中,应控制浅水层,并在收获前几天断水。

秧苗全部立苗后,需要进行除草,喷施苄嘧黄隆、去草胺、阿罗津等除草剂,控制水层厚度,避免秧心淹没,施药时间适宜,过早则伤苗,过迟则无效。

合理施肥,由于秧苗对土壤肥力要求标准较高,因此应当以磷、钾肥为主。施足基肥,秧苗直立后,施好分蘖肥,尿素80~100 kg/667 m2,拔节初期,施穗肥,尿素50~70 kg/667 m2,齐穗后,喷磷酸二氢钾3 kg/667 m2,避免发生倒伏、早衰。

烤田或搁田:抛秧田稻根入土较浅,通气条件好,发苗快而猛,当667 m2苗数达到要求,即杂优24万苗左右、常规28万苗左右时,进行3次以上轻搁田,以使根下扎,防止倒伏,控制无效分蘖。

2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推广效益

2.1 增产机理

整体素质好,在抛秧后,能够快速露白根、基本扎根、长出新叶。有较强的生长能力,根系发达。抛秧过程中,应注意带土带肥,全根下田。 控制抛秧密度,不得过密或过疏,保持良好的透光通风条件,及时喷涂农药,降低病虫害率。由于叶面积较大,所以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较强。分蘖快,分蘖早,有较好的大粒、大穗形成条件,生产产量高。抗寒抗旱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降低返青期,提高水稻成熟度和有效分蘖,优化增产效果。茎秆较为粗壮,有优良的抗倒伏能力。

2.2 推广效益分析

水稻抛秧栽培,能够实现创高产、增加收入、节省成本的效果。

省工,人工手插,费用为100元/667 m2,机械插秧费用为80元/667 m2左右,但是抛秧费用仅为50元/667 m2。即每667 m2能够省下50~80元的费用。

省力,水稻抛秧技术属于新型农业生产新技术,具有简便、高效特点。应用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能够摒弃传统人工弯腰插秧耕作方式,实现抛种耕种,极大程度的节约劳动力,强化劳动效率。

省种子,普通种植方法,需要用种子2 kg/667 m2,二抛秧栽培技术,用种1.5 kg/667 m2,即每667 m2能够省下0.5 kg种子,若种子40元/kg,那么667 m2能够省下20元左右。

增产增收,应用抛秧栽培技术,均产量为516 kg/667 m2,对同一品种采用普通栽培方式,均产量为472 kg/667 m2,即增产40 kg/667 m2,增收100元左右,与普通栽培相比,抛秧栽培可以增产10%左右,

3 结语

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正在不断提升,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减少,水稻产量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满足人民粮食需求,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开始为社会所关注,水稻抛秧技术是当前的新型农业技术,经过多年实践操作,目前水稻抛秧技术已初具规模,推广前景十分可观。

论水稻抛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 篇4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占据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1.4%, 却获得世界水稻34.5%的产量, 为世界之最。而黑龙江省五常市水稻产量占东北绿色无公害大米的60%, 同时销售份额占据中国出口大米近50%的销售量也成为中国之最。但是, 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与尖端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种植模式虽然为移栽, 但是, 抛秧技术仍然是一项新的推广技术。通过省、市的推广培训, 我们的确认识到这项技术确实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及前景。

2 水稻抛秧技术优势

水稻抛秧技术以抛栽代替了传统的插秧栽培作业, 大大减轻了水稻的移栽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而且具有不伤根、返青快、低节位有效分蘖、多穗型整齐、成熟一致等优势。通过部分乡镇的推广试验已得到验证;同时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的优势, 目前, 水稻抛秧作业主要由人工完成。虽然比插秧减轻了一定劳动强度, 工效也有所提高, 但由于人工操作的不准确性, 抛秧均匀度差, 抛秧密度不易控制, 作业质量不太理想等问题, 影响了水稻抛秧栽培技术优势的进一步发挥, 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 因此, 水稻抛秧技术必须走机械化的发展道路。

3 研究国外现状认识尖端水平

国外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日本学者先是借鉴甜菜纸筒的育苗原理, 开始研究采用纸筒培育水稻秧苗的移栽技术。20世纪70年代初, 日本北海道国立农业试验场开始了纸盘培育小苗技术的研究。1975年, 日本北海道农业试验场试验了塑料软盘抛秧技术的研究, 研制出抛秧塑料软盘。特别是自购自营模式, 规范化加机械化收益尤为显著, 是一条致富的捷径。在培植插秧机经营大户的过程中, 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予以倾斜, 并着力推动机插秧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要总结借鉴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已形成的好经验, 利用不同地区季节差异, 打机插秧时间差, 提高插秧机的利用率, 引导插秧机跨区作业, 增加机手收入。通过推广插秧机, 实现机手致富、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创新经营机制和技术路线, 促进插秧机推广进入良性循环。积极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投资经营插秧机, 允许多种模式并存。同时, 对暂时以集体名义购置的插秧机, 也应及早明晰产权, 以塑料育苗软盘, 可承包租赁, 也可改制给个人。经过在不同气候、不同地点的抛秧试验, 证明了水稻塑盘育苗抛秧栽培是一项使用安全、稳产和省力的水稻栽培方法, 值得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推广。此后, 尼日利亚、印度和韩国、中国都相继开始了抛秧技术的试验研究和应用。

20世纪70年代初, 日本北海道曾经研制出各种形式的插秧机和抛秧机, 其中有自动6行播秧机、人工喂入半自动12行插秧机、自动散播机和人力拖动气力式散抛机等, 当时, 这些机械作业的速度可以满足要求, 但作业质量较差。1980年, 日本将钵盘育苗与机插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研制出树脂钵盘大苗插秧机, 由于机器结构十分复杂, 加工精度高, 投资大, 且树脂钵盘价格昂贵, 农场主不愿投资, 因而选择了盘育苗机插技术。

目前, 国外水稻抛秧栽培面积不大。虽然日本曾率先研究成功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但该技术在日本未能得到推广。因为日本经济发展水平高和劳动力少, 注重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 从育秧到插秧综合考虑, 而且研制了可供大、中、小苗配套使用的各种型号的插秧机, 以工厂化育秧和机械插秧取代了抛秧栽培。尽管如此, 由于抛秧技术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 在一些适宜的国家和地区仍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4 研究我国发展现状, 确定合理发展要求

我国水稻抛秧栽培在生产上的应用经历了试验、示范和推广几个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抛秧栽培主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机插秧试验中, 应从实际出发, 通过推广机插秧技术, 真正为农民服务。从目前的试验情况看, 影响机插秧的关键因素是育秧成本过高、插后大田管理技术不成熟。所以, 要积极探索可行的技术路线, 把机插成本降至接近或低于人工栽插成本。盐城市2001年95%的机插秧采用简易双膜育秧方案, 使机插成本降至375元/hm2, 与人工栽插育秧成本持平。同时, 要组织有关技术专家认真研究近几年的试验情况, 分析机插水稻全生育过程的生长特性, 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机插秧技术路线, 特别是育秧和插后大田管理技术规程, 以指导今后机插秧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 为早日解决水稻栽插机械化做贡献。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了日本的抛秧技术, 开展了纸筒和塑料软盘育秧抛栽试验, 并在生产上进行了示范, 这一阶段纸盘及塑料软盘已初步应用于水稻育苗抛秧, 加上化学除草剂的推广应用, 抛秧技术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90年代以后, 我国改进了育苗技术, 采用聚氯乙烯 (PVC) 片材经吸塑制成钵体软盘, 降低了秧盘成本, 改进了育苗抛秧和水田栽培管理技术, 同时成功研制出了水稻抛秧机, 开辟了水稻机械化的又一条新路。抛秧栽培技术被列为国家“九五”农业重点推广技术而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1998年我国水稻抛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了310多万hm2。

我国关于水稻钵苗移栽机械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1990年延边农学院研制出第一台人力水稻钵苗抛插机, 但因抛秧机构工作不可靠, 碎钵伤苗率与漏播率高, 功效低而未能推广。1992年北京市农机研究所研制出PY-3型带辊式抛秧机, 该机主要问题是抛秧过程中钵苗受挤压及摩擦作用而碎钵伤苗率超过20%, 钵苗入土直立性差。1994年中国农业大学研制出2ZPY系列旋转锥盘式抛秧机, 该机抛秧部件是一个高速旋转、内侧有导秧片的倒圆锥甩盘, 靠锥盘旋转对钵苗产生离心力作用抛秧, 抛秧高度仅达到1.5~1.8 m, 入土直立性差, 倒秧漂秧率高, 且对钵体含水率要求较高, 易粘盘停机。1995年12日, 北京市农机研究所研制出的PY-3型扬场式水稻抛秧机正式通过行业专家鉴定, 其原理是利用传动带的高速运动将带钵秧苗抛向空中, 使秧苗落入水田, 完成抛秧作业, 工作效率高, 入土深度适宜。但秧苗与传动带接触时受冲击力大, 易损伤秧苗, 同时秧苗均匀度也受到孔穴带土量轻重的影响, 抛秧均匀度不易掌握。1996年, 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气力式水稻抛秧机利用气流抛送原理, 使得抛秧高度达2.5~3.5 m, 作业幅宽达到3.5~4.5 m, 但仍属于无序抛秧。

近几年, 人们逐步认识到无序抛秧分布不均、后续作业不便的问题, 开始了钵苗有序抛秧机的研究工作。如南京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2ZU-6型和2ZB-79型水稻摆秧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制的2SP-6型水稻抛秧机,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能够大面积运用。哈尔滨市对该技术也作了大量实验研究, 但大部分是由于地块、地势、资金、人员素质等因素, 有所突破, 也有所局限, 但发展趋势仍不太乐观。

5 影响水稻抛秧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5.1 配套技术是实现水稻抛秧机械化的先决条件

抛秧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要实现水稻抛秧机械化, 配套技术是先决条件。无论是有序抛秧还是无序抛秧, 均要求提供合适的秧苗, 播种与育苗技术的提高是解决水稻抛秧机械化的前提。目前主要采用塑料穴盘育秧, 应研制出能够实现精确育秧的工厂化大型成套设备, 保证每穴播种量, 并且能完成铺土与覆土作业。在工厂可一次完成全部的育秧作业工序, 培育合格秧苗, 从而形成专业化服务网, 实现工厂化育秧, 商品化供秧。

5.2 机具本身的性能与可靠性是影响水稻抛秧机械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简化结构、降低造价、提高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是当务之急。水稻抛秧机械化需要在完善自动喂秧、提高均匀度的前提下, 减少辅助用工, 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前, 水稻抛秧机、摆秧机和摆栽机应改进工作部件, 提高机具的可靠性, 如立苗率和株距均匀度等。

5.3 关键技术的突破是促进水稻抛秧机械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力度, 改革传统机构;改进机具关键部件, 提高作业质量;应用新型的秧盘材料, 提高秧盘使用寿命, 降低使用成本,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等。

6 发展趋势

6.1 有序抛秧移栽机成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 我国应用最多的是以旋转锥盘式抛秧机为代表的无序抛秧机, 抛秧均匀度不太理想, 抛秧密度不易控制, 特别是秧苗在田间无序分布, 给后续作业带来不便, 未能充分发挥抛秧栽培技术的优势, 影响了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则依赖于有序抛秧移栽机械的推广应用, 所以研制适合于钵苗的有序抛秧移栽机械具有广阔的前景。

6.2 由人工喂秧向自动拨秧输秧发展

采用人工喂秧的方式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 而且难以保证喂秧的准确性, 这成为制约水稻实现有序精确抛秧的关键因素, 所以要实现水稻钵苗的有序成行抛栽, 必须采用自动输秧拨秧机构, 这样可以提高喂秧的准确性和均匀性, 保证水稻栽植密度, 还可以减少辅助用工, 提高劳动生产率。

6.3 向高效率和高速化移栽方向发展

水稻移栽高速化已成为水稻机械发展的重要方向, 尤其是对有序抛秧移栽机械则更为重要, 在提高抛秧机工作效率的同时, 应改善工作部件, 提高机具的可靠性和作业质量。

6.4 提高科技含量、降低成本

尚处于起始阶段的我国水稻种植机械既要技术起点高, 又要价格适中, 因此, 存在经济与技术交叉的问题, 抛秧机械的研究与发展也不例外。技术与价位在我国仍然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如何提高科技含量, 降低造价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7 结论

通过分析论证, 我们可以看出该技术具有节本增效、丰产增收的好处, 我们一定要大力宣传推广, 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使该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优越性。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水稻机械化插秧、抛秧技术的研究分析, 重点对我国研制抛秧机和育秧技术的发展和实验改进提出促进水稻抛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措施。

水稻水育抛秧育秧技术及管理 篇5

关键词 水稻水育;抛秧育秧;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3-015-3

重点市忠县野鹤镇自推广水稻抛秧育秧以来,每年都有部分农户失败,其中都是在3月下旬-4月出现死苗,死苗率一般在10%~80%[1],也就成为了水稻抛秧技术推广的绊脚石。现将近几年推广水稻抛秧技术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1 抛秧育秧技术

1.1 苗床选择

选用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无过多杂草的田块做育秧田。每667 m2大田需备足10 m2的秧苗床,苗床2.0 m开厢,沟宽0.4 m,沟深0.2 m,以方便作业[2]。

1.2 配制营养土

提前30 d耕好田,施足底肥,施足底肥,每667 m2施腐熟粪水2000 kg、过磷酸钙20.0 kg、尿素5.0 kg为宜。盘营养土用土壤肥力中等、疏松无病、虫、杂草的菜园土。每667 m2移栽田要备足80~100 kg盘土。其中2/3可以拌0.4~0.7 kg水稻专用壮秧剂、过筛过磷酸钙2.0 kg、尿素0.2~0.3 kg拌均堆码发酵杀菌。

1.3 苗床整理

在预定播种前10 d对秧田耕细耙平,让泥浆沉淀2~3 d,开厢抹平、将沟水放至半沟为宜,在过1~2 d第2次添浆抹平总之让厢面平无坑无积水,踏实后床面不粘手就可以摆盘。

1.4 摆盘装土

选择晴天拉绳摆盘,做到边齐头齐,盘与盘之间无缝隙,摆盘后用0.3 m的硬竹片刮平,使盘底嵌如苗床0.3~0.5 cm利于保湿。摆完盘后即可装入营养土(或用厢沟泥浆装盘)后用竹片刮平让盘孔间隙无土污泥浆,防止苗根不串盘孔利于抛秧。第1次泥浆沉实后再第2次用厢沟泥浆装盘。用菜园地营养土不需二次装盘,第1次只装2/3。就可以播种。

1.5 播种

1.5.1 选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水稻种。

1.5.2 种子处理

晒种提高发芽率,拌种杀菌保证秧苗质量。

1.5.3 精心播种

选择冷头暖尾天气播种,每667 m2用种0.9~1.2 kg,用水稻育秧精播器,也可用手撒的办法播种节省时间,保证每孔有2~3粒种子。播后用软竹片轻刮让种子入孔,也利于泥浆装盘种子陷入泥里。

1.6 消毒

播完种子后及时喷移栽灵消毒杀菌,每40个盘用移栽灵10 mL或用敌克松25 g喷施。

1.7 盖土、压种

喷施后撒营养土盖种,用竹片刮平。对于泥浆装盘的施药后用软竹片轻刮让种子入泥与泥面平,不需盖土,都要做到盘孔间隙无土无泥防止串根,影响抛载效果。用营养土的盖好种子不现谷就可以施除草剂。

1.8 盖膜

播种盖土完成后实行双膜覆盖,有利于保温保湿。用旧地膜整顺后平铺在盘上做底膜。再用2.0 m长的竹夹板片插到秧厢边上起拱,盘边拱高12.0~15.0 cm。在铺好内膜。后盖外模做到二次保温效果,不要在外膜上贴膏药,有利于光合作用。

2 秧苗管理

2.1 立苗

立苗后选择晴天揭去内膜。立苗期保温保湿,一般温度控制在35 ℃左右,超过37 ℃揭膜降温。湿度保持在80%以上,做到沟水面平厢面,做到厢面无积水。

2.2 炼苗

一般苗在二叶一心注意炼苗防高温,揭膜原则:由部分至全部逐渐揭,晴天上午10时左右揭,下午4~5时盖。阴天两头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日平均温度在12℃以下不宜揭。注意护苗

防病。

2.3 水肥管理

做到先湿后干,秧苗二叶一心保持盘土湿润不发白,抛栽前控水,促进秧苗盘根,根据苗情及时按量追肥。

2.4 病虫防治

在秧苗二叶一心断奶期是秧苗最易发生病虫害的时期,注意施药防病虫,用移栽灵或广枯灵1000倍液喷施防病。用氯氟氰菊酯防虫。

2.5 秧苗质量

要经常拔出杂株和杂草保证秧苗纯度。在2.5~3.5叶期,秧龄30~35 d苗高8.0~12.0 cm状秧苗,应做到厢沟无水,检查盘土湿度。

2.6 起秧抛栽

检查盘土湿度,如盘土过湿把秧盘掀起放在埂子上凉一凉,如盘土过干用喷雾快灌做到盘中无积水,起秧时先将秧盘从苗床上掀拉断床土引根,卷成筒状运到移抛大田。

3 大田管理

3.1 大田整理

大田做到能灌能排,耕翻深度15.0~20.0 cm,每667 m2施用基肥45%复合肥25.0~35.0 kg、尿素10.0~15.0 kg、锌肥0.4~1.0 kg。抛栽时做到田面干净无根茬、无杂物水深不超过2.0 cm。呈花踏水抛栽。

3.2 抛栽质量

抛栽应选择晴天、无风天进行抛栽防止抛栽时被风吹乱。起秧运秧时堆放不超过3层,防止底层压坏,运到田埂时及时取出平放在田周围田埂上。抛栽秧时要先抓一把秧轻抖几下向空中抛撒。抛栽时做到先稀后匀、先远后近,一块田要分2次抛撒,第1次只抛栽60%~80%,第2次抛栽剩下的20%~40%才能做到均匀。保证每667 m2有1.8万~2.2万窝,分田块肥力而定窝数。抛栽后2~4 d不灌水,2~3 d对斜苗、卧苗立苗。第5 d小水浸灌,保证分蘖效果,必要时也要注意控制分蘖,确保总茎数和有效茎数。

3.3 除草

抛栽后7~15 d喷洒稻田除草剂,防除稗草、鸭舌草、三棱草、四叶草、牛毛毡、眼子菜、莎草等杂草。由于杂草发生的时间参差不齐,为彻底消灭杂草,采取化除和人工拔除杂草相结合的技术

措施。

3.4 病虫害防治

病虫防治是关键,移抛栽后20~30 d用低毒高效的药物防治。建议用先正达的“宝剑”+诺普信的“稻满香”+“芸苔素内酯”喷施,对人畜无害、无气味、无残留。

参考文献

[1] 王振洪,张丽辉. 水稻软盘育秧及抛秧技术[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5):28-29.

[2] 罗成品. 水稻软盘育秧及抛秧技术要点[J]. 西昌农业科技,2001,(1):17.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篇6

一、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1. 育秧前准备。

(1) 备足秧盘。选用561孔的秧盘525~600张/hm2。 (2) 秧田准备。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排灌方便、粘壤土或壤土的稻田或旱地、菜园。秧田与大田比为1∶40。秧田要施足基肥, 要耙细、整平、作厢。 (3) 配制营养土。目前主要采用壮秧剂配制营养土育秧, 没有壮秧剂的地方, 也可以用复合肥或尿素配制营养土。

2. 种子处理。

将谷种用清水预浸6小时左右, 再用强氯精500倍液浸泡35小时左右, 捞出后用清水洗净。

3. 整地。

抛秧本田应做到"平、浅、烂、净"的标准, 即田面平整、高低不过寸;水要浅, 以现泥为好;土壤要上紧下松, 软硬适中, 田面无杂物。如果是粘泥田应在犁耙后沉淀2~3d, 放干明水, 抢晴抛栽;如果是沙质田块, 则随犁随抛。

4. 播种。

将种子均匀播在秧盘上, 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播种器播种。播种后将秧盘紧挨在秧床上排列, 注意要把秧盘底部压入秧床, 以保证各部分与秧床充分接触。在播种的秧床上撒1层营养土, 营养土以刚好覆盖种子为宜。

5. 抛栽。

左手提盘, 右手抓起秧苗8~10蔸, 轻轻抖散, 泥团向上, 用力向上抛2~3米让其自由落下。根据田块面积和密度确定用秧盘数, 先粗抛2/3, 余下1/3补稀。抛后每隔3米捡出一条人行道, 宽30厘米。再用竹竿疏密补稀, 做到全田大致均匀。

6. 苗期管理。

主要抓苗期施肥和病虫害的预防。秧苗1.5叶时以尿素300克/公顷对水30千克/公顷喷施;3.5叶时以尿素600克/公顷对水30千克/公顷喷施。苗期的主要病害为立枯病待2叶1心时喷施故克松800~1 000倍液45千克/公顷。

7. 田间管理。

浇水前期要遵循“浅水立苗、薄水促蘖、晒田控蘖”的原则。浅水立苗即抛秧2~3天不进水, 以利于秧苗扎根;薄水促蘖即灌2~3厘米的水层, 以利于促进有效分蘖晒田控蘖即苗数足够时晒田, 以利于控制无效分蘖。水分管理的后期遵循“深水孕穗、浅水灌浆、断水黄熟”的原则, 即保持5~10厘米的水层以利于孕穗, 保持5厘米水层以利于灌浆, 黄熟时断水以利于籽粒成熟饱满。

8. 病虫防治及杂草防除。

抛秧稻的病害主要是纹枯病, 虫害主要是螟虫。一般在分蘖末期用井冈霉素750克/公顷对基部喷施, 以预防纹枯病的发生;依各地预测预报资料提前2天, 用杀虫双颗粒剂30千克/公顷均匀撒施, 以防治螟虫的发生。由于抛秧田中产生杂草较早, 所以在抛秧立苗后即可使用化学除草剂。值得注意的是, 施各种药物时田中均要保持3.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

二、水稻抛秧栽培注意事项

水稻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篇7

1 生产指标

1.1 产量指标

每667㎡产稻谷700㎏以上。

1.2 产量结构指标

每667㎡有效穗数20~23万穗, 每穗平均实粒数130~150粒, 千粒重26g。

1.3 品质指标

精米率在75%以上。

2 主要栽培措施技术

2.1 育秧技术

2.1.1 物质准备。

抛栽一亩本田, 需用规格长61㎝, 宽33㎝, 秧盘空穴数434孔的塑料钵体育苗盘60~65盘, 优良稻种4㎏。淮安农科院产育秧专用肥每分地秧田一袋。

2.1.2 品种的选择和种子处理。

抛秧稻对品种无严格的要求, 生产中推广的主栽优良品种均适宜作为抛秧稻种。种子纯度98%以上, 净度95%以上, 发芽率95%以上。

(1) 选种。在播种前10~15天选睛天晒种子2~3天。

(2) 种子消毒。为了防治种子传播病害, 用米鲜、施宝克浸泡种子48小时, 种子消毒后不用清洗。

(3) 使用拌种剂。为了防治苗期发生立枯病死苗, 种子浸泡后在落谷之前, 用甲霜.福美霜进行拌种, 每20g拌种5~7.5㎏, 这个非常重要。

2.1.3 育秧盘土的配制。

育秧盘土要求土壤疏松, 无病、虫、杂草, 有一定的结块能力的粘壤土。

2.1.4 秧床地的选择与整地。

苗床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 背风向阳, 土壤肥沃, 无病、虫、杂草, 灌水、排水管理方便的旱地或庭园地。

2.1.5 播种。

(1) 播种期的确定:播种期可根据本地的气温和秧龄期来确定, 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播种, 苏北地区一般为5月15~20日。 (2) 确定秧龄:播种期也可根据秧龄期来定, 本地区秧苗叶龄在3.5~4叶时, 秧龄30~35天, 苗高9~10㎝。

2.1.6 播种方法和播种量。

(1) 人工手撒:先把秧盘摆放在秧床上, 秧盘之间紧密相连, 不留空隙。摆好一排后, 用孔径5~6ml的圆筛将盘土均匀的筛入秧盘孔穴中。盘土量达到秧盘孔穴深度的2/3时, 进行人工手撒种籽。撒中时应多撒几遍, 尽量撒均匀, 每盘用芽种70~80g折合干种55~65g, 撒完种子后覆土。播种结束后立即用小水浸灌。必须一次性将水灌透, 灌水后如盘土下沉, 应补充覆土一次。但是必须注意:覆土不能超过秧盘平面。因为覆土过多, 易引起串根, 影响抛秧速度。

(2) 混土播种:先将秧盘中撒1/3的盘土, 每盘用芽种100g (折合干种80g) 2/3的盘土混拌均匀后, 装入秧盘孔穴中, 用板刮平。摆放在秧床上, 播种结束后, 用小水浸灌。灌水后如种子外露或盘土下沉时, 覆少量的盘土, 不能超过秧盘平面。

(3) 泥达头播种法:这是近年农民创造的播种方法, 简单易学, 抛秧效果好, 不易散秧。先将秧田用水浸泡, 然后用人工或者机械, 使秧田成浆状, 踏平后, 平摆秧盘, 用秧板沟的泥浆把秧盘灌满, 踏平, 撒种, 每盘芽种100g, 不用再上泥浆, 直接用板再踏一次, 保证秧盘孔穴清楚。

(4) 盖膜:播种浸水结束后, 将膜边用土压严, 然后盖上稻草。

2.1.7秧期管理。

(1) 水分管理:由于播前已灌足了底墒水, 播种至出苗前一般不灌水, 到秧苗叶片早晚无水珠, 床面发白后及时灌水, 浇水时间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日落后2小时为好, 浇水时要一次浇透, 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和秧龄的增长应经常查看苗情, 出现缺水现象时应及时浇水, 保证秧苗有足够的水分, 秧苗一叶一心结合施药少量补水, 2.5叶时抛栽前10天, 由于此时气温回升快, 蒸发量加大, 秧苗易出现缺水现象要每天浇一次水, 保证秧苗健壮生长。

(2) 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秧苗出土变绿前约5~6天不通风, 保持高温高湿, 全绿后小通风, 使床内温度保持在25~28℃, 将塑料膜一端揭开一点, 进行小通风。

(3) 秧田追肥:2.5叶期后, 如果秧苗出现褪绿变黄, 必须及时追肥, 结合浇水每1㎡施尿素6~10g, 均匀撒施水面。

(4) 起秧:叶龄在4~4.5叶时, 秧龄30~35天, 苗高9~10㎝的壮秧苗在抛秧的前一天。如盘土过干用大水快灌, 灌后秧床内无积水。起秧时先将秧盘从秧床上掀起拉断扎如床土的引根, 卷成筒状运往大田。

2.2 抛秧技术

2.2.1 大田整地。

抛抛秧本田应做到“平、浅、烂、净”的标准, 即田面平整, 高低不过寸;水要浅, 以现泥为宜;土壤要上糊下松, 软硬适中, 田面无杂物。

2.2.2 施基肥。

每年在整地前亩施用农家肥2000㎏, 每667㎡施尿素20㎏, 磷肥50㎏, 钾肥5㎏, 锌肥1.5㎏, 大田提前3~5天放水泡田。整平田面, 同一田面高差不超过3㎝。

2.2.3 抛秧时间。

耕耙后待泥浆下沉后开始抛秧效果最好, 一般粘壤土耙田后5~6小时开始抛秧, 晴天选择下午抛秧, 露田过夜, 阴天可以全天抛秧。

2.2.4 抛秧质量。

秧苗运往本田后, 每667㎡按2~2.3万穴将秧盘均匀的摆放在四周田埂上。抛秧时将秧盘拿在手上, 抓起一把秧苗活动几下, 使秧根相互分开, 顶风用力向空中3m以上高处抛撒。先稀后匀、先远后进, 分三次抛, 第一次抛总量的70%, 第二次抛总量的20%。第三次找边找角10%。

2.3 立苗至分蘖期管理

2.3.1 防止抛后漂秧。

抛秧稻田抛栽后不能立即灌水, 抛栽后2~3天内保持薄皮水落干后小水浸灌。有利早立苗, 如此期遇雨应及时将水排干, 避免漂秧。

2.3.2 水层管理。

由于抛秧苗入土比手插稻浅, 只有1.5㎝, 大多数是小、中苗, 切忌灌深水, 只能灌2~3㎝的浅水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低节位成穗率高的优势。当田间总茎数达到20万时, 及时排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

2.3.3 追施返青肥:

秧苗开始正常生长, 根量迅速增加, 吸收能力增强, 为保证低分蘖优势早生快发。抛秧后7~10天亩追施尿素10~15㎏。

2.3.4 病、虫防治及杂草防除。

抛秧稻的病害主要是纹枯病, 虫害主要是螟虫。一般在分蘖末期用井冈霉素50g/667㎡对基部喷施, 以预防纹枯病的发生;依预测预报资料提前2天, 每667㎡用杀虫双颗粒剂2㎏均匀撒施, 以防治螟虫的发生。由于抛秧田中产生杂草较早, 所以在抛秧立苗后即可使用化学除草剂, 每667㎡用丁草胺105~120g拌细沙土25㎏撒施。值得注意的是, 施各种药物时田中均要保持3.3㎝左右的浅水层。

2.4 拨节至抽穗期田间管理

2.4.1 灌水:

晒田复水后, 从水稻幼穗分化开始建立水层, 但为了防止茎基部节间过长而发生倒伏, 灌3~4㎝的浅水层。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 这时绝对不可断水, 当气温过高时, 要加深水层至5~7㎝进行护胎。如发现烂根现象应采取间歇灌水, 灌水2~3天, 排水一天, 给土壤一定的氧气促进新根生成。

2.4.2 穗肥:

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 这时期已进入高温季节, 土壤中转化的有效养分迅速增加, 早期施入的基肥可被全部利用, 土壤供氮量较大。如在拔节到孕穗期植株矮小, 叶色淡黄不转绿时, 在抽穗前15天左右, 每667㎡施尿素7.5~10㎏。

2.5 抽穗至收获期田间管理

2.5.1 灌水:

抽穗到乳熟末期不可断水, 保持3~5㎝浅水层, 使抽穗整齐, 利于开花授粉, 加快灌浆速度。腊熟期开始间歇灌水, 使稻田处于干湿交替状态, 灌水后保持一定水层, 让其自然落干再灌水, 一直到收割前7~10天停水。

2.5.2 收获: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浅谈 篇8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有着增产增收、保证农时以及生产效率高等优势, 是当前发展前景较好的技术应用。

1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分析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主要通过人工、抛秧机应用, 在田间抛秧苗, 经由重力作用做好插秧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只要抛秧够高, 整地质量好, 倾斜苗与直立苗将比例为80%以上时, 就算是平躺苗在3 d左右后也可以自行直立。栽培过程, 优先选择抛秧适应性较强的矮壮秧苗;直立苗比重和抛秧的均匀度;对无效分蘖及杂草予以有效控制。

1.1 品种选择

旱季抛秧品种应选择早、中熟品种为主, 晚季以早、中熟的倒种种为宜。

1.2 育苗阶段, 秧田应选择便于排灌的平坦区域

钵体盘选用434型或352型, 一孔两芽;为防止发生串根现象, 应将秧盘泥土调低, 在孔口下即可, 同时清理孔口泥土:秧苗需要健康茁壮, 严格控制秧苗的叶龄、叶数左、秧龄和带蘖率等

出苗期, 对棚内温度进行控制, 范围在31℃左右;出苗到一叶一心期, 则温度不得高于28℃;秧苗一叶一心期到二叶一心期, 温度不得高于25℃, 避免秧苗徒长或高温烧苗;秧苗二叶一心期到三叶一心期, 温度控制在20℃左右, 移栽前, 要尽可能地将气温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若温度较低, 应当充分注意保温, 对秧苗进行覆盖。

1.3 抛秧

抛秧阶段, 精细整地, 保持平整, 误差控制在2~3 cm, 有助于扎根立苗, 保障秧苗的健康成长:沉实土壤后, 开始抛秧, 在避免发生浮苗、倒苗, 土田为沙质的情况下, 应边整边抛, 且近期不得灌深水。抛秧过程中, 应注重天气是否适宜, 一般来说, 多选择晴天傍晚及阴天, 从而确保抛秧后顺利立苗。同时, 要加强注意定面积、定盘抛秧。抛秧过程中, 保持良好的上抛高度, 确保根泥块的顺利入土, 从而提升立苗有效率。将大部分的秧苗抛出口, 利用剩下的秧苗补空处。如果秧苗过稀过密, 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调整, 并对倒下的秧苗予以扶正, 确保秧苗合理栽培。秧苗密度以25穴最佳。假如密度较高或者透光通风效果较差, 则极其容易滋生秧苗病虫害, 从而导致栽培减产。

1.4 注意谷芽长度

早季要求667 m2大田杂优种子用量为1.0~1.25 kg, 常规良种2.5~3.0 kg, 晚季大田杂优种子用量1.0 kg, 催芽至露白时即可播种。

1.5 抛秧天气

应在晴天或阴天, 无风或微风时抛秧, 绝对不能在大风天或下大雨天抛秧, 防止抛秧不均匀或被大水冲走。

1.6 定畦定量播种

定畦定量或定盘播种, 重复播种4~5次, 保证空穴率低于10%。

1.7 喷施多效唑

一叶一心时, 667 m2用150 mg/L (早稻) 或300 mg/L (晚稻) 多效唑药液100 kg喷施1次, 促蘖控长。

1.8 大田管理阶段

在抛后3~4 d内不得上水, 确保秧苗扎根。4 d后若无情况则进行深灌水, 控制水层1周, 放浅田水。中后期需要有效晒田, 严格控制无效分蘖, 促进根系发育健康, 提高抗倒能力、根系活力。如果苗数贴合穗数要求80%, 则进行排水晒田, 在灌浆过程中, 应控制浅水层, 并在收获前几天断水。

秧苗全部立苗后, 需要进行除草, 喷施苄嘧黄隆、去草胺、阿罗津等除草剂, 控制水层厚度, 避免秧心淹没, 施药时间适宜, 过早则伤苗, 过迟则无效。

合理施肥, 由于秧苗对土壤肥力要求标准较高, 因此应当以磷、钾肥为主。施足基肥, 秧苗直立后, 施好分蘖肥, 尿素80~100 kg/667 m2, 拔节初期, 施穗肥, 尿素50~70 kg/667 m2, 齐穗后, 喷磷酸二氢钾3 kg/667 m2, 避免发生倒伏、早衰。

烤田或搁田:抛秧田稻根入土较浅, 通气条件好, 发苗快而猛, 当667 m2苗数达到要求, 即杂优24万苗左右、常规28万苗左右时, 进行3次以上轻搁田, 以使根下扎, 防止倒伏, 控制无效分蘖。

2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推广效益

2.1 增产机理

整体素质好, 在抛秧后, 能够快速露白根、基本扎根、长出新叶。有较强的生长能力, 根系发达。抛秧过程中, 应注意带土带肥, 全根下田。控制抛秧密度, 不得过密或过疏, 保持良好的透光通风条件, 及时喷涂农药, 降低病虫害率。由于叶面积较大, 所以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较强。分蘖快, 分蘖早, 有较好的大粒、大穗形成条件, 生产产量高。抗寒抗旱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降低返青期, 提高水稻成熟度和有效分蘖, 优化增产效果。茎秆较为粗壮, 有优良的抗倒伏能力。

2.2 推广效益分析

水稻抛秧栽培, 能够实现创高产、增加收入、节省成本的效果。

省工, 人工手插, 费用为100元/667 m2, 机械插秧费用为80元/667 m2左右, 但是抛秧费用仅为50元/667 m2。即每667 m2能够省下50~80元的费用。

省力, 水稻抛秧技术属于新型农业生产新技术, 具有简便、高效特点。应用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能够摒弃传统人工弯腰插秧耕作方式, 实现抛种耕种, 极大程度的节约劳动力, 强化劳动效率。

省种子, 普通种植方法, 需要用种子2 kg/667 m2, 二抛秧栽培技术, 用种1.5 kg/667 m2, 即每667 m2能够省下0.5 kg种子, 若种子40元/kg, 那么667 m2能够省下20元左右。

增产增收, 应用抛秧栽培技术, 均产量为516 kg/667 m2, 对同一品种采用普通栽培方式, 均产量为472 kg/667 m2, 即增产40 kg/667 m2, 增收100元左右, 与普通栽培相比, 抛秧栽培可以增产10%左右,

3 结语

近年来, 水稻种植面积正在不断提升, 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减少, 水稻产量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满足人民粮食需求, 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开始为社会所关注, 水稻抛秧技术是当前的新型农业技术, 经过多年实践操作, 目前水稻抛秧技术已初具规模, 推广前景十分可观。

摘要:水稻抛秧技术是我国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它不但能省工、省力、省秧田、防止烂秧、争取时间上的主动性, 获得增产增收, 而且解决了千百年来农民弯腰曲脊插秧的难题, 现将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肥西如下, 以供参考。

水稻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篇9

一、主要栽培技术

1. 苗床选择和整地

(1)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方便、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或轻粘土作苗床地。每亩本田需苗床地30m2 (大苗) 、20m2 (中苗) 、10m2 (小苗) 。

(2) 苗床地在播种前1个月整细, 播前3~5天整好苗床。苗床施尿素60g/m2、过磷酸钙150g/m2, 然后连续翻耕3次, 将肥料与10cm内土层混合均匀, 并将苗床细、整平, 不能有大的土团、颗粒, 然后按厢宽1.2m、厢沟深5~10cm、走道宽50cm作厢, 厢长以10m以内为宜, 厢面宜制作成瓦背形。

2. 精细播种

(1) 选择冈优188、冈优158、川香178号、宜香725等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 按亩用种量1.5~2kg备足种子。比当地常规育秧提前7~10天确定播期。播前将种子浸泡12小时左右, 结合浸种搞好种子消毒。

(2) 播前苗床灌水, 待土壤充分湿透后将苗床整平。

(3) 将浸泡好的种子沥干水分, 以稻种不滴水为度, 将抛秧型旱育保姆按1袋 (350g) 拌和1kg种子的标准, 先将旱育保姆置于圆底塑料盆中, 再将稻种慢慢加入盆中, 边加边搅拌, 直至药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然后按培育大、中、小秧苗的要求撒播种子, 最后盖上0.7~1cm厚的细土, 起拱盖膜保温。

3. 加强苗期管理

出苗前床内温度控制在32℃内。若播后遇阴雨, 出苗慢, 每隔2天需通风10分钟, 防止床内因缺氧而发生根霉和毛霉菌。出苗后将温度控制在25℃以内。在水分管理上, 只要苗床内早上苗尖有露珠, 叶不卷筒, 土不发白, 就不补水。一叶一心期用1 000倍敌克松液喷雾防治立枯病;二叶期根据天气情况坚持中午通风透气, 避免发生霉菌;阴雨天盖膜保温, 晴天揭开两头炼苗, 并控制补水。根据苗情可喷施1%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液, 并用1 000倍辛硫磷或敌杀死液喷苗床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

4. 抛栽技术要求

(1) 抛栽本田要求做到田平、水浅、泥绒, 并施足底肥。施肥要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 一般亩施碳铵30kg、过磷酸钙35kg、氯化钾10kg, 优质农家肥500kg。整田要求表层有泥浆, 高低差距不超过5cm。

(2) 抛秧时将自然带有泥球的秧苗运往田间, 将秧苗向空中抛去, 使其自由落入秧田, 做到抛入空中后使秧苗均匀分开, 不能成团。若田块过大, 要分厢定量均匀抛栽, 先抛70%, 后抛20%, 补抛10%。密度以亩抛1.6~1.8万株为宜, 基本苗4~6万, 抛栽完成后应全田查看, 对不均匀的地方要匀密补稀, 防止成团成堆。

5. 加强田间管理

(1) 水分管理

秧苗抛栽后3天内不能关水, 保持湿润即可, 以利秧苗抛栽后根系迅速向下生长, 快速扎根立苗。同时注意雨天积水后及时排水, 遇连续晴天应保持浅水。抛后7~10天内应保持3~5cm水层, 分蘖期间间歇灌溉, 以利通气, 促根促蘖, 严禁淹深水。达到高产基本苗要求 (亩基本苗16~18万) 时及时晒田, 以控制无效分蘖, 提高上林率。孕穗及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 防止过早断水。

(2) 施肥要求

旱育抛秧抛栽返青后, 应酌情追施分蘖肥, 占总用氮量的10%~15%, 一般亩用尿素3~5kg;孕穗期亩施尿素5~6kg, 占总用氮量的20%;穗肥亩施尿素1~2.5kg, 占总用氮的10%。

(3) 病虫防治

旱育抛秧立苗后分蘖快, 长势旺, 叶色浓绿, 群体一般比传统手栽秧大得多, 因而易发生各种病虫害。经多年观测, 其纹枯病、螟虫发生重于手栽秧, 而稻飞虱、稻蝗等虫害则轻于手栽秧。在分蘖中后期和抽穗前期, 亩用井冈霉素精粉50~100g, 防治2次纹枯病;在防治适期内狠治二代螟虫, 酌情防治三代螟虫;对稻瘟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蝗等其它病虫害, 根据其具体发生情况施药防治。

二、旱育抛秧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1. 出苗问题

影响旱育抛秧出苗的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以水为中心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好。有的是苗床整地质量差, 表面大土块多, 种子与土壤不能充分接触。二是播种不均匀。由于农户对播种技术掌握不准, 造成苗床部分地方没有种子、部分地方种子又太密, 故出苗后差异极大。三是播后没盖严种子或盖种不均匀, 出现烂芽、烂种现象。解决办法:选好苗床地, 精细整地作床, 并作成瓦背式, 播前施足底水, 提高播种质量, 尽量做到均匀播种, 盖种后喷水保湿。

2. 立枯死苗问题

旱育抛秧立枯死苗有以下原因:一是苗床土没有进行消毒处理, 容易造成病原菌侵染导致立枯死苗;二是选择了碱性土壤作苗床, 未经调酸而发生立枯死苗;三是因施用了碳铵、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或施用过多尿素而又未混合均匀, 造成死苗;四是苗床内施用了大量含有重金属的未腐熟的农家有机肥引起的毒害死苗;五是由于苗床管理不善而引起的高温烧苗、低温冻害或其它原因造成的死苗。解决办法:旱育抛秧必须按技术要求选择苗床地, 按技术规程使用旱育保姆, 不得在苗床内施用草木灰、碳铵等碱性肥料, 不得在苗床内使用未经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料, 苗床内的各种肥料必须充分混匀。秧苗一叶一心时必须喷施1 000倍敌克松液, 加强苗床管理, 严防因干旱缺水、高温、霉菌、鼠鸟或其它原因造成的死苗。

3. 抛栽均匀度问题

影响抛栽均匀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播种后盖种泥土过多, 出苗后串根严重, 抛栽时秧根沾连, 造成秧苗抛不开而出现成团现象;二是抛栽时一次抛完, 没有分次均匀定量抛栽;三是使用砂土作营养土, 抛栽时营养土脱落或抛栽后遇水营养土脱落出现浮秧。解决办法:旱育抛秧要选用壤土或轻粘土作苗床地, 以增加营养土与秧根的粘合力;抛栽时分2~4次抛栽, 抛栽后要匀密补稀, 保证田内秧苗均衡生长。

4. 抛栽本田水分管理问题

旱育抛秧抛栽时秧苗矮小, 而且又是东倒西歪, 不便蓄水。抛栽后如遇大雨、连续干旱等情况, 对抛秧立苗不利。连续干旱会造成秧苗枯死, 暴雨造成大量浮秧, 连阴雨天秧苗立苗难, 返青走根慢。解决办法: (1) 晴天抛栽; (2) 该技术适宜在水源好、排灌方便的地方推广; (3) 在水利设施差、排灌不方便的地方推广, 要实行浅水、分期抛栽, 先抛沟田, 后抛田; (4) 提高整田质量, 要求田面高低相差不超过3cm, 达到“寸水不露泥、表层有泥浆”的标准。

5. 旱育抛秧立苗差的问题

造成旱育抛秧立苗差 (即死苗、僵苗多) 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抛秧时本田关水过深, 抛秧后秧苗落入水中根系不能接触土壤而死苗;二是冬水田抛栽后叶片沾在稀泥中不能立苗;三是抛后遇阴雨寒潮, 因温度低导致立苗慢, 甚至死苗。解决办法:实行浅水抛栽, 秧龄要求4~5叶, 冬水田泥太绒时要隔夜抛栽, 抛后3天内不能关水, 以利立苗, 抛后如遇大雨, 应及时排水晒田, 防止积水、漂苗, 提高立苗率。

6. 本田田间管理难的问题

旱育抛秧栽后没有固定的窝行距, 造成施肥、除草、防病治虫等田间管理不方便。解决办法: (1) 抛栽时留好厢沟, 大田按4~5m分厢抛栽, 厢间留人行道40cm, 以便田间管理; (2) 抛栽稻田全部实行化学除草, 解决人工除草难的问题。除特殊情况外, 用大粒剂、撒滴剂防治螟虫, 其它病虫用机动喷雾器进行防治。

三、结论

清流县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篇10

抛秧栽培时根部入土浅, 常发生根倒, 必须选择矮秆抗倒的杂交组合。应选择分蘖中等、穂型较大的组合, 如汕优63、汕优10号、福两优366等。

2培育适龄壮秧

水稻抛秧的秧苗, 除满足水稻高产的农艺要求外, 应考虑抛秧作业的特殊技术要求。抛秧秧苗必须矮壮、带土和散开, 以利于均匀抛撒和抛后容易立苗, 常用的育秧方法如下。

2.1盘式 (纸筒) 育秧

2.1.1秧田选择。秧田应选择排灌方便、利于湿润育秧的地方。抛秧应像常规育秧一样做好秧板, 板面平整。

2.1.2种子准备。播前晒种、消毒、浸种催芽等, 短芽或露白谷种播种为宜[1]。

2.1.3巧装盘泥。将秧盘 (纸筒) 紧贴秧板整齐排放后, 营养土装入秧孔内, 营养土可用泥浆填满秧孔并刮平, 待泥浆沉实到孔深的2/3时即可播种;注意孔外不留泥土和种子, 以免引起秧苗盘根 (或称串根) , 即根系在盘面相互缠结, 不利于分秧, 导致抛栽的速度和质量下降。

2.1.4适时播种。目前, 清流县杂交组合主要栽种单晚或烟后稻, 且选择的组合都为中熟品种, 即单晚全生育期在140~145 d, 烟后稻全生育期为125~132 d。因此, 单晚应选择在5月初至5月底播种, 烟后稻应选择在6月上旬至6月中旬末前播种。

2.1.5适量播种。4叶前抛秧, 可每孔播3~4粒种子;5叶1心抛秧时, 每孔播1~2粒种子为宜。并应考虑种子的发芽率和成秧率。

2.1.6喷施多效唑。在秧苗1叶1心喷施300 mg/kg多效唑药液1 500 kg/hm2。

2.1.7精心管理。中、晚育秧时, 应防止雷阵雨将芽谷冲出秧孔, 播后要覆盖无病稻草2~3 d, 出苗后去除。秧田应湿润灌溉, 播种至出苗前秧田保持半沟水, 二叶一心期, 结合施肥灌1次薄水上秧板, 后每隔2~3 d灌1次平沟水, 让其自然落干, 至移栽前2~3 d始终保持盘土湿润。应在秧板上施好基肥, 二叶一心期视苗情, 施尿素60~75 kg/hm21次作为断奶肥。移栽前3~4 d, 施尿素105 kg/hm2作起身肥[2]。

2.2室内育苗

2.2.1种子预处理。选择无病虫危害、饱满、发芽率高的种子, 播前晒种、选种和种子消毒等处理。

2.2.2催芽。播前种子浸种消毒后要漂洗干净, 在室内催芽至露白, 要求芽根均短壮, 整齐度在90%以上, 色泽白亮。

2.2.3配好泥肥药。把催好芽的种子与一定数量的黏性泥浆拌和 (泥∶水为2∶1, 泥浆用量为干种子重量的1/2) , 再与钙镁磷肥拌匀 (肥量为干种量的2倍) , 达到既增重又增肥的要求, 以提高抛栽后的竖苗率。再按2 kg/hm2的干种子用量, 平摊均摊在底垫塑料薄膜的育秧板 (盘) 或地面上, 并洒透水, 根据“干长根, 湿长芽”的原理, 进入室温保湿、控根长苗阶段, 要保持钙镁磷肥表面不发白的湿润状态, 每天洒水2~4次, 切不可造成过干, 致根长得过长, 影响抛秧均匀度。经4 d, 育成1叶龄、苗高5 cm, 根短而粗壮、老健的标准乳苗, 抛秧前1 d傍晚停止洒水[3]。为防大田虫害及带肥下田, 用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和0.1%乐果喷药肥液。抛秧当天上午将乳苗抖散, 匀摊于地面待抛。

2.2.4直播育秧。有湿润育秧和旱育秧2种。方法与常规方法略同, 但播种量适当多些。1叶1心至2叶1心, 喷施300mg/kg多效唑药液1 500 kg/hm2, 以控制苗高, 促进分蘖。旱育秧移栽常用铲秧或带土拔秧。湿润育秧在秧苗生长期内, 要经常脱水, 沉实秧板, 抛秧前4~5 d排水晒田, 至泥土不陷脚, 田面细裂为止, 有利于分棵带泥拔秧, 也可秧田上水过夜后再拔, 可更加省力, 但必须在上水后2 d内拔完。

3合理密植

需抛栽的大田应田平、面糊、水薄。应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进行, 容易立苗。抛秧应尽量抛高、抛远, 先远后近, 先撒抛, 后点抛。先抛苗量的2/3, 留1/3供补匀, 抛时尽量使秧苗分散、独立, 并严格按田定秧, 抛撒均匀。抛后2~3 d内适当匀苗, 删密补稀, 按一定距离留出人行道, 便以管理操作和挖丰产沟。抛秧苗数30.0万~37.5万丛/hm2, 基本苗150万株/hm2左右为宜。乳苗和小苗抛栽, 秧苗成活率高, 可适当減少苗数。

4稳前攻后施肥

苗肥不能过多, 应保持群体平稳发展, 防止群体过大。中、后期, 穂粒肥应适当加重, 占总用肥量的30%。

5间歇灌溉

有效分蘖期适当保持浅水层, 其余时间一律实行脱水与上水, 干湿交替。抛秧后3~5 d内, 坚持阴天及无雨夜间露田, 晴天中午后建立浅水层, 促进扎根立苗。后建浅水层, 以利发根分蘖。茎蘖数达到预定穂数的85%时开始晒田。晒田宜采用多次轻晒, 先轻后重, 田面“脚踏不下陷, 见缝不见白”。孕穗至抽穗阶段, 可适当增加灌水次数。抽穗后直至成熟前3~5 d, 应严格保持田面硬板湿润, 泥不陷脚, 使稻根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 抛栽稻抽穗不够整齐, 灌浆期拖得长, 后期要特别注意养老稻, 不宜断水过早, 适当推迟收割, 以提高谷粒的黄熟率[4]。

6病虫草害综防

拋秧利于杂草生长, 秧苗基本站立后, 用5%丁草胺颗粒剂7.5 kg/hm2+丁草胺乳剂1.5 kg/hm2在建立水层后用毒土法撒施, 除草效果好[4]。防病治虫与常规移栽稻基本相似, 但后期要特別加强对纹枯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姚支农, 付国林, 李定超.水稻不同栽插方式与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 2010 (2) :40, 61.

[2]王家腾.水稻抛秧栽培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 2010 (3) :32-33.

[3]张崇慧, 王玉东, 司学双.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 2011 (10) :95.

上一篇: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下一篇:学生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