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2024-08-17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通用11篇)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篇1

一、苗床选择与整理

要求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 (一般用田和菜园土) 疏松、肥力中上等、光照及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的田 (土) 块做苗床。苗床要求做到肥、细、松、平、厚。将选好的苗床地翻犁、整细、除尽杂草后开厢, 厢面宽1.2m, 沟宽40cm、深20cm。厢面不宜过长 (不能超过10m) , 若过长, 遇高温两头揭膜时中间部位的温度难以下降, 易烧苗。

二、育秧

在3月15日左右选择阴天播种, 注意气温不能低于12℃。先把厢面浇透水, 然后把己破胸的种子按1m2 30~50g, 均匀地撒在厢面上, 盖上细土, 种子不能外露, 同时喷洒水, 使土壤充分吸足水分, 再拱架覆膜, 以增加地温。

三、大田栽插

旱育秧苗满月后应及时移栽, 采取宽窄行栽插方式, 严格执行拉绳定距规范栽插。双粒移栽, 浅水栽插, 插足基本苗, 每穴栽插5个头以上, 栽插规格宽行为33cm、窄行20cm、株距23cm, 每亩达1.1万穴左右, 既可保证亩穴数, 又能够通风透光, 减少病虫害发生。浅水插秧, 插秧后保持水层2~3cm, 分蘖期以露泥为主, 促使分蘖。

四、病虫草鼠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首先, 通过抓好品种选择、育苗方式、规范栽插、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等各项技术措施, 实现健身栽培目的, 达到抗病避虫效果。同时, 还要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对已达到防治指标的要及时采取药剂防治。在防治过程中, 最好在大田的前、中、后期分次施药, 采取联防联控统一施药措施, 以达到低消耗、高效益的效果。着重抓好“三虫三病”及鼠害防治工作:

1. 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时螟在分蘖期用“飞虱宝”、“功夫”等药剂混合喷施防治。

2. 稻瘟病

主张“带药下田”。移栽时用“三环唑”药液浸秧根30~40分钟后再移栽。在分蘖期、剑叶全展期、始穗期分别用“三环唑”或“富士一号”喷施, 防治叶瘟、穗颈瘟。

3. 纹枯病

在分蘖盛期用“井冈霉素”喷雾防治。

4. 稻曲病

在始穗期用“曲残败”或“瘟曲克敌”等防治。

5. 鼠害

在旱育秧播种前、孕穗期及成熟期, 采取集中连片同时投药饵诱杀、割除清理田边土埂杂草等防治措施。

(通联: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穿石乡农业技术推广站638000)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篇2

水稻旱育壮殃技术主要包括选地做床、培肥床土、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及秧田管理等诸多方面,缺一不可.

作 者:水文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 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5 关键词: 

★ 旱厕改造总结

★ 水稻受灾救助申请范文

★ 旱麓,旱麓诗经,旱麓的意思,旱麓赏析

★ 马铃薯复种水稻高效栽培技术

★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塑料软盘稀植旱育秧技术 篇3

一、适应性和经济性

1.适应性。适宜在露天旱地、菜地、闲置院场和水田上加盖农膜育秧,也适宜工厂化规模育秧,在全国平川、丘陵、山区都有较强的适应性,采用机械化抛秧和人工手抛秧均可。

2.经济性。比常规育秧节水30%以上,一般每公顷可节约育秧成本费用800~1000元,增产稻谷10%~15%,节本增效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可达1800~2200元。

二、秧池选择

1.科学选择秧池。在选择育秧池时,尽量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背风向阳,土质疏松,无病虫害的菜园、闲置院场和水田。

2.秧池规格。塑料软盘旱育秧池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将育秧池做成1.4米宽,可横放两张秧盘;另一种是将秧池做成1.7米宽,可横放两张秧盘,竖放1张秧盘,这种方法能充分利用农膜。根据排灌条件和当地实际情况,育秧池可做成洼式和低洼式两种形式。秧池之间及四周做成30厘米×30厘米的排水沟,以便于排灌。

3.准备秧盘。备足秧盘是保证大田抛秧的基础。目前生产的塑料软盘规模有561孔、434孔和353孔3种规格。一般434孔较为适宜,每公顷需秧盘675~750张。561孔的每公顷需秧盘600~675张。

4.配制营养土。每公顷需过筛肥沃土1050千克,土质以黏度适中,无杂草籽、石块为宜。配制比例为7份肥沃土,3份腐熟有机肥,要混合搅拌均匀。粉碎后过筛,在播种前5~10天将其2/3与壮秧剂混合,比例为100∶125,然后翻捣混合拌匀备用,其余1/3用于播种后做覆盖土用。营养土配制完应加盖棚布或堆放在室内,以防雨淋。选用营养土时,严禁选用沙壤土,以免抛栽时泥坨松散影响抛秧质量。

三、播种前的准备

1.选种。在选用稻种时,要选高产、优质、抗逆性好、分蘖力强、无病害、生育期适宜的优良品种。每公顷大田需优质杂交稻种15~22.5千克。

2.浸种。浸种前,先将稻种进行太阳照晒4~6小时,然后精选、消毒,以提高种子出芽率,再用多效唑浸种,一般每千克种子用多效唑1克,浸种浓度为50~100毫克/千克。这样有利于培育矮化带蘖壮秧,增强秧龄弹性。

3.催芽。种子浸泡50~60小时后,进行催芽。催芽的标准以种子破胸露白、芽长不超过1毫米为宜。

四、适时播种

1.正确掌握播种期。根据种植的茬口、品种,在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下,掌握好最佳播种期。机械抛秧和人工手抛秧,一般秧龄都在25天左右,4~5叶期较为合适。

2.浇足秧池底墒水。浇足育秧池底墒水,是保证播后苗全、苗齐的关键。最好在播种前一天先浇足水让土壤充分吸收,第二天摆放秧盘前再浇1次透水。

3.摆放秧盘。根据秧池规格,合理摆放秧盘,然后压紧、压实,使秧盘底部每个小孔穴都与池面紧密贴合不悬空。

4.播种。播种的方法采用人工手播和专用播种器播均可。播种时,先向已摆放平整的盘孔穴内添加2/3的过筛营养土,然后将催芽露白的种子播2/3,留1/3补空穴。要尽量做到不漏穴,每个孔穴均有2~3粒种子。播后覆盖营养土(达到谷不见天),用压板压实,并刮去盘面上多余的营养土,做到孔穴界面上无存土,以防秧根互相粘连。再用细眼喷壶浇足水分,待秧盘吸干后再喷,使盘孔内水分达到饱和。最后喷施除草剂(杀草丹)封闭池面。

5.盖农膜。先用竹条搭拱架,拱架高45厘米,拱距50厘米(也可交叉搭拱架),然后覆盖农膜。北方可在农膜上面加盖草帘,以防寒防冻。农膜四周用细土压实封严,并在膜外留出排水沟。

五、播种后苗期管理

1.温度管理。播种到出苗前要盖膜保温,1叶1心时在两头适当揭开小口通风炼苗,温度保持在30℃以内,若超过35℃就要从两头揭膜适当降温。两叶期温度控制在25℃以内。2叶1心期日平均气温保持在16~18℃时,白天揭膜晚上盖膜。3叶期气温稳定可完全揭膜。

2.水的管理。2叶期前,秧盘面以湿润为主,2叶后期,要控制水分以旱为主。一般保持盘土不发白或叶片不萎蔫为宜,尽量少浇水,以充分发挥旱育优势。需水时,早晨喷水较好,中午或晚上不宜喷水。最后一次喷水,要在起秧前1~2天进行,切忌起秧时浇水,以保证秧根部携带泥坨利于抛栽。

3.科学合理施肥。秧苗2叶期,根据苗情追肥,每45盘喷施1%的尿素水1.5千克,喷施后最好用清水冲洗秧苗。起秧前3~5天施送嫁肥。

4.病虫害防治。2叶后要及时防治立枯病、稻瘟病及二化螟虫。可喷施敌克松、三环唑和杀虫霜,以达到带肥、带药抛栽。

六、关键环节注意事项

1.备秧盘时,要留有充分余地,一般按规定盘数多育总量的10%备用,确保大田抛栽面积和补空穴用。

2.整理秧池时,土质要疏松肥沃,保持土层厚18~20厘米,要翻捣粉碎整平,在摆秧盘前1天土壤一定要浇足、浇透秧池底墒水,这是确保苗全、苗齐的关键。

3.选择营养土时,要选择具有一定黏度的肥沃泥土,千万不能用淤泥或含沙量较多的沙壤土,以防土壤吸水松散、溶解,影响抛秧效果。

4.选种时,尽量选择抗逆性好,分蘖力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以利于高产增收。

5.秧苗在1叶至2叶1心时,要随时掌握秧池内温度;在幼苗期,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限量施肥,以防高温和施肥过量烧苗。

6.外界气温稳定在18℃左右时,要及时揭掉农膜,以防秧苗发黄。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篇4

1.1 选种

选用熟期适当, 高产优质, 抗病耐肥, 分蘖力较强和矮秆叶直立的品种。品种是旱育稀植的前提条件, 而且是优质米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熟期适当, 才能充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 并在高温时段安全抽穗, 确保在气温下降到13℃前安全成熟。较强分蘖力和矮秆叶直的株型, 才适于插稀长密的需要, 而高产优质和抗病耐肥程度, 更是确定技术标准的重要根据。

1.2 作床

当棚内土壤融化10 cm以上时开始翻地作苗床, 翻地前要均匀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土要细碎无大坷垃.露出土中的根茬和杂物。棚中间留步道, 步道两边做成长方形苗床, 苗床四周筑起5 cm高小埂。如用钵盘育苗, 在作苗床时, 要注意苗床的有效宽度与摆放秧盘的组合宽度相吻合, 以免浪费置床面积。

1.3 配制营养土

营养土用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猪粪按7:3比例混合堆制, 或用旱田土, 腐熟草炭和猪粪按4:4:2比例混合堆制, 播种前用6~8目孔目筛, 然后加入壮秧刑充分混拌后使用。每平方米用床土20 kg, 均匀拌入床土耕层3 cm;钵盘育苗:如561孔钵盘, 每公顷稻田约用400盘, 每个秧盘约用2 kg营养土。

1.4 种子处理

1.4.1 晒种

在背阴通风处, 将种子摊成3~5 cm薄层, 晾晒1~2天, 不要暴晒, 以防稻壳破裂而感染病害。

1.4.2 清选

先筛选或风选后, 然后进行泥水比重法。即用黄泥溶解成1.07~1.10浓度的泥浆 (用新鲜鸡蛋放泥水中, 露出水面五分硬币厚度) , 将种子倒入, 并搅动1 min, 饱满种子便沉降到底部。捞出浮在上面的青秕空粒和杂物, 最后捞出沉降在下部的种子, 并用清水洗净附着在种子表面的泥浆。

1.4.3 浸种催芽

浸种催芽的目的是使种子在播前吸足水分, 使酶活化, 分解胚乳的营养, 进而转运到胚部, 使胚根和胚芽得以萌动生长。既争得了农时, 增加了生育期, 又可保证播后出苗迅速整齐。

1.5 播种。

1.5.1 适期早播

适期早播秧苗素质好。特别是旱育稀植栽培主要是以分蘖成穗增产, 更应争取有较长的有效分蘖时间, 所以必须适期早育早插。播种期要根据种子发芽最低温度、秧龄和插后秧苗成活最低温度三个生物学指标来确定。中苗的秧龄期30~35天, 成活温度为13℃, 而大苗的秧龄期40~45天, 成活温度为14℃。全省各地均可在4月播种。第一、第二积温带4月10日~25日, 第三、第四积温带4月15~25日。

1.5.2 适当稀播

稀播能育出壮秧。但在实际生产中, 秧田播种量普遍较大。播量标准:手插中苗 (3.5叶龄) , 每平方米播90%以上发芽率的湿种280 g, 干种225 g;手插大苗 (5.0叶龄) , 播湿种190 g, 干种150 g。机械插秧, 必须加大播量, 每盘播湿种120 g, 干种96 g。

1.6 秧田管理

一是防止棚内温度过高育成弱苗, 二是防止低温缺水育成小老苗, 三是防止温度剧烈变化引发立枯病造成死苗:秧龄一般为35~40天, 育成4.5叶平均带一个分蘖的大秧。秧苗不同生育阶段要求的适宜温度不同.播种到出苗温度较低.大棚以密封保温为主, 出苗时遇有“顶盖”现象, 应及时敲碎被顶起的覆土, 并轻浇水后再用土覆盖。苗出齐后撇下地膜。秧苗一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5℃左右, 株高在4.5~5.5 cm;两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0℃~25℃, 株高7.5~8.5 cm;三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0℃, 苗高12.5~13.5 cm。水分管理应缺水补水, 特别是2.5叶以后的水分管理, 由于钵体盘育苗抗旱能力差, 应注意浇水, 当早晨秧苗叶尖露珠减少或中午叶片打卷时要在早晨或傍晚及时浇水, 防止高温晒死秧苗, 浇水要往复缓慢喷浇.不能大水漫灌:秧苗一叶一心期开始通风炼苗, 促下控上:一般晴天9~10时开始通风, 14~15时闭膜保温, 通风时间和通风量应依据温度的高低而定, 温度低时, 应减少通风时间和通风量。注意通风口选在背风的一侧, 每次通风时, 要缓慢打开通风口, 逐渐加大通风量。育秧后期温度高时, 再从两侧同时通风.插秧前3~5天可以昼夜通风或撤下棚膜。

2 移栽

水稻超稀植大中棚钵体旱育苗技术 篇5

【关键词】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栽培技术

我省维度较高,属于旱地种植区域,水稻生产受到早春低温、回暖慢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生长没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加上生育的时间有限,很懂的中晚熟优质水稻品种都不能够进行大面积种植,所以优质农业的发展道路受到阻碍。大棚钵体水稻旱育技术为这一矛盾提供了解决方案。

1.技术优点

1.1提早育苗、抢积温、促进早熟

优质高产品种生育期长、无霜期短,而大棚钵体旱育正好解决了这两个基础条件需求。大中棚可以提前一周至10天进行育苗,提前成熟5天左右,增长8%以上,大米质量好,成熟度高。

1.2成苗率高,壮秧效果好

大中棚可以有效的进行温度调控,让内部的早晚温差差异性小,抗逆缓冲能力较好,可以避免水稻倒春寒。高温温度极值小,低温温度极值高,白天黑夜的温差小,有利于水稻积累干物质,提高产量。此外,大中棚的采光性好,湿度恰当,青立枯病几率降低,提高了水稻秧苗的质量。返青快、生长快、分蘖多。

1.3提高秧田的管理水平

大中棚内部空间可以让人在内部直立行走,所以内部的育苗管理业不会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制约,浇水、施肥、调节温度等等工作都能够顺利的进行,种植者的劳动强度可以获得缓解。管理水平提高了,秧苗的质量自然有所保障,出苗率高,苗壮。

1.4育苗成本低、省种,省工

大中棚的温度和采光都很理想,所以水稻秧苗出苗齐,苗的质量高,比起小棚的成苗率要高出10%,边苗也能全部利用。超稀值栽培每公顷用种量为15-20公斤芽种,较普通旱育稀值栽培节省种子24-30公斤。用种量少,秧本田比例可由l:60-80减小到l:100-150,可以节省秧田三分之一,节省了大量的育秧物资和管理用工。另外由于大中棚可以育出大龄带蘖壮秧,搞超稀植栽培,插秧进度快,提高工效20%以上。比普通旱育稀植栽培每公顷减少 30-80平方米苗床,并节省农用物资和管理用工,秧田成本可降低50%。

1.5 单位面积用苗少,省工省成本

超稀植栽培中,南部采用9x8寸规格,中北部地区采用9x6寸规格,平方米只有12.5-16.7穴,每穴插2-3株基本苗,平均需苗25-38株(9x9)或33-50株(9x6),较普通栽培减少30-62株基本苗,并且提高插秧速度,节省了插秧用工。

1.6 可变营养生长期长,分蘖成穗高

品种相同的情况下,稀植可以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所以叶龄进程快,获得更多的营养生长期,分叶多一片,比起普通的种植来说分蘖期要多7天左右,越到后期,分蘖越快,成穗很高。

1.7穗部经济性状好

超稀植栽培由于植株空间环境好,所以穗部经济性状明显好转,为依靠穗大粒多创高产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超稀植栽培一般每平方米有效穗数比普通栽培少100-150穗,但是穗粒数,结实率、干粒中等明显优于普通栽培,穗粒数多16.3-41.3粒,结实率提高1.5-3.9%,千粒重提高0.2-1.5克。

2.大中棚的建造

大中棚采用钢骨架,可以预先定型,根据说明书来安装即可,搭建非常的简单,一般的人都能够自行完成。还可以使用价格低廉的竹木结构大中棚,经济性比较好。

2.1 建造地点

大中棚最好是建立在靠近本田的地方,在庭院建棚,在本田地留好秧田地。棚的地点选择以平坦、高燥、背风、近水源、土壤微酸、无病虫害肥沃的地段;若为纯水田,则需要先将排水沟挖好,还需要搭建高于地面半米的高台,来进行旱育。

2.2 规格

大中棚一般为南北走向,建造高1.5-2.5米,宽5-8米,长度根据本田面积计算,竹弓一般长6.0米以上,要去掉竹弓上的毛刺,还要尽可能去掉立柱和棚条相接处的夹角,使之光滑,用旧农膜包好也可以,以免磨损农膜。棚内设立柱5道,正中间立柱与棚同高,注意立柱顶上不能加横梁,以免横梁和防风绳磨坏棚膜。棚膜裙围高80-100厘米,立柱入土深度30-50厘米,立柱间隔依据春季风力大小、土质疏松情况而定,一般为1.5-3米。大中棚西侧建栅栏防风。

2.3扣棚

扣棚应在播前10-15天,增温解冻。棚膜宜选用0.08毫米以上的无滴防老化兰色膜,具体扣膜方法:一是整幅扣法,以6.0米膜扣5.4-6.0米棚,优点是节省棚膜,防风能力强,缺点是不便通风,要双侧开门;二是单侧开闭式,开闭缝在背风侧,两块农膜交叉重叠30-60厘米,大幅膜6.0米左右,小幅膜2.0米左右,重叠处距地面1.0左右,优点是方便通风,便于管理,缺点是浪费农膜;三是脱裙子式,整幅农膜盖在顶部居中,两侧分别用开闭式,通风时将农膜向上或向下拉,优点是方便管理,盖膜后要拉好防风绳,注意防风。为提高保温效果,还可加盖草帘、棉被或遇有霜冻时在棚内生烟增温。也可采用三层膜覆盖,增加保温效果。即在大棚内作小床,小床上扣小棚(类似于小棚育苗),苗床上在铺一层地膜。这种方法保温效果极好。一般可用于早育苗或育大苗采用。

3.大中棚钵体旱育苗

(1)选种。要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及分蘖力中上等的偏穗重型品种。第一积温区以五常、泰来为代表,适应选择五优稻l号、松梗2号、滕系140、五稻3号、牡丹江19等为主栽品种;第二积温区以宁安、方正、延寿、桦川、绥化为代表,适宜以垦稻8号、通系112、富士光、合江19、绥粳4号。龙艘10号等为主栽品种:第三积温区以木兰等地为代表,适宜以空育131、绥粳3号。龙艘8号、上育397等为主栽品种。

(2)作床。棚内的土壤融化超过10厘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耕翻做床了。耕翻前先使用腐熟的农家肥撒泼在土壤上,事先将土壤的大块细碎处理,清理完土壤中的杂物和根茬,然后方可耕翻。在棚中间留好管理的步道,两旁以长方形做床。苗床隆起5厘米高,应用钵盘育苗,在作苗床时,要注意苗床的有效宽度与摆放盘的组合宽度目吻合,以免浪费苗床。

(3)配制营养土。营养土用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猪粪按7: 3比例混合堆制,或用旱田土、腐熟草炭和猪粪按4:4:2比例混合堆制,播种前用6-8目孔目筛,然后加入壮秧剂充分混拌后使用。每平方米用床土20公斤,均匀拌入床土耕层3厘米;钵盘育苗;如561空钵盘,每公顷稻田约用400盘(因成秩率和插秧密度有差别),每个秧盘约用2公斤营养土。

(4)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3天,用比重为1.1-1.3的盐水或黄泥水选种,捞出禾咯,清洗后再用施宝克浸种消毒(水温15-16℃,浸种5-7天);浸种后30-32℃条件下破胸,当有80%左右的种子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当芽长到1-2mm时温度降到15-20℃晾芽、待播。

(5)播种。先将待播种的床土浇水,要浇透,在钵盘穴底床面接触的地方不要留空隙,平均每个穴播撒种芽3粒,采用抽屉式播种,亦可人工播种。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篇6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力强的优质杂稻, 如Q优6号、淮两优527、宜香优1577等品种。用旱育保姆拌种方法将稻种在45℃左右温水中浸泡30 min后捞出, 沥去多余水分, 待谷壳湿润无明水时, 按500 g干谷用150 g旱育保姆的比例[1], 将湿稻种慢慢加入盛有拌种剂的面盆中, 边加边搅拌, 直到将拌种剂全部均匀地包裹在种子上, 随拌随播, 否则旱育保姆吸湿粘结, 播种困难。

2 苗床准备

选择土质肥沃、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排灌方便的壤质菜地作苗床地。播种前1个月左右, 苗床地用猪粪9.0~13.5 t/hm2加尿素45.0~67.5 kg/hm2进行培肥。播种前5 d, 翻挖土壤做厢, 按2 m规格做成茶盘厢, 厢内净宽1.5 m, 埂高13~17 cm, 并取出部分表土过筛, 集中堆放, 留作盖种用。播种前将过磷酸钙450 kg/hm2, 均匀撒施后浅欠于6~10 cm土层中, 要求厢面土细、平整[2]。播种前严禁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猪粪、草木灰、碳铵等碱性肥料。播种前用清水浇透床土, 浇至厢面出明水, 如浇水后厢面不平, 可用板凳等工具轻压厢面。

3 培育壮秧

适时播种, 当日平均温度稳定在8℃以上时即可播种。旱育中苗秧, 长厢面播干谷112.5 kg/hm2左右, 旱育大苗秧播干谷67.5~90.0 kg/hm2。播种后, 厢面再泼猪粪水45 t/hm2, 用准备好的细泥土盖种0.5~1.0 cm, 以不见谷粒为宜, 切记不能用石骨土盖种。盖后用喷雾器喷施清水, 使盖种土充分湿透, 并与谷粒紧密接触, 然后起拱严盖地膜。立针现青前, 以保温、保湿为主, 一般不揭膜, 床土发白, 要及时喷施清水。一叶期后应揭膜降温, 通风炼苗, 如叶片卷筒, 早晨秧尖无露水需浇水。2叶1心后应加强炼苗, 揭膜降温。4叶后追施肥水。

4 整地移栽

采用油菜秸秆还田培肥土壤, 增加有机质投入,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以培肥地力, 增强后劲, 提高资源利用率。结合翻耕施农家肥22.5 t/hm2、尿素180~195kg/hm2、普钙375 kg/hm2、硫酸钾120 kg/hm2作底肥, 进水泡田后机耕整田, 浅水平田, 可提高整地质量。移栽叶龄应控制在5叶以内。合理稀植, 栽16.5万~19.5万窝/hm2。规格为20 cm× (33+20) cm。

5 水肥管理

浅水栽秧、薄水分蘖、干湿灌浆。水分管理分蘖期以露田为主, 浅水灌溉, 干湿交替, 够苗后 (375万根/hm2左右) 排水晒田, 可抑制分蘖, 防止最高苗不超过450万根/hm2。复水或排水间歇灌溉,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 蜡熟期保持湿润, 黄熟期落干。合理施肥, 重底早追, 提倡孕穗期增施籽粒肥。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严格控制肥料用量, 增施有机肥[3,4]。底肥施农家肥22.5~30.0 t/hm2、复合肥600~750 kg/hm2、钾肥225~300 kg/hm2。拔节孕穗期施尿素75~150 kg/hm2、钾肥120~150 kg/hm2, 抽穗期用尿素45~75kg/hm2作壮粒肥。

6 病虫草害防治

大力提倡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的成虫, 减少虫源, 减轻危害。尽早翻耕稻板田, 可减少螟虫、稻苞虫、粘虫等虫源。搞好种子消毒和秧苗带药移栽, 搞好育秧苗床消毒和病虫的防治, 加强稻瘟病、纹枯病的预防和防治。秧苗2~3叶时用敌克松、广枯灵喷雾防治立枯病。移栽前3~5 d, 用杀虫双水剂喷入心叶防治稻秆潜蝇1代、二化螟;用飞虱宝防治白背飞虱;拔节孕穗期, 用井冈霉素喷雾防治纹枯病, 用三环唑加多菌灵、富士一号防治稻瘟病, 用杀虫双水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苞虫;抽穗扬花期用飞虱宝防治稻飞虱。水稻移栽后7~10 d用扑草净1.5 kg/hm2, 拌细土撒施, 进行稻田除草。

7 适时收获

稻谷在黄熟期收后及时脱粒, 尽可能晾晒。

摘要:介绍了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苗床准备、培育壮秧、整地移栽、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志卉, 王胜光, 卢士祥.水稻旱育稀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3) :148.

[2]刁操铨.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328-329.

[3]方展森, 关丽君.北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 1992 (1) :9-14.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篇7

1 品种的选择

选用标准是, 熟期适当, 高产优质, 抗病耐肥, 分蘖力较强和矮秆叶直立。品种是旱育稀植的前提条件, 而且是优质米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熟期适当, 才能充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 并在高温时段安全抽穗, 确保在气温下降到13℃前安全成熟。较强分蘖力和矮秆叶直的株型, 才适于插稀长密的需要, 而高产优质和抗病耐肥程度, 更是确定技术标准的重要根据。

2 栽培技术

2.1 苗床准备

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 必须选择适宜地块作苗床, 并加以培肥, 培肥以农家肥为主。标准是手握成团、泥不黏手、落地即散, 直观指标是肥、细、松、软、厚。苗床面积应根据移栽大田数确定, 一般1∶30~40, 即每公顷大田准备300m2左右苗床。

2.2 整地作畦

秧床整地作畦要求上细下粗、上实下松。在播种前施肥并耕翻1~2次, 耕翻应耕深15 cm以上, 做成畦宽1.2~1.4 m、沟宽50 cm、沟深20~30 cm的畦, 苗床四周开好围沟, 以保证排水通畅。畦整乎后用2.0 kg壮秧剂加干细土20 kg充分混拌可撤施25 m2苗床, 再反复耙匀于0~5 cm深的土层内, 用木板压平, 浇透水即可播种。

2.3 播种

按每平方米播种子50 g计算总用种量, 用25%使百克乳油2500倍液浸种36 h即可直接催芽, 催芽至露白后将破胸谷均匀撒播在床土上, 可采取分畦称量多次撒播的方法, 确保床面落籽疏密一致、均匀。撒播后用木板轻轻镇压, 使种子三面入土。再用过筛细土分几次用手撒覆在苗床上, 将种子盖严, 厚度应以不露籽为宜, 约0.5~1.0 cm。土撤完后用漏壶式喷雾器喷水, 能使苗床水分充足, 种子顺利生根发芽。最后插高20~30 cm拱架, 盖好薄膜, 四周压实防止透风。

2.4 苗期管理

2.4.1 温度管理

秧苗一叶一心期前棚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 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以25℃为宜, 三叶一心期在20℃为宜。晴天下午棚内温度过高要揭两头通风降温, 以防烧芽。阴雨寒流时则盖好压实。三叶期后除阴雨天外可日揭夜覆, 增加秧苗抗逆性。移栽前3~5 d撤膜。

2.4.2 水分管理

旱育秧3叶内以旱为主, 促其根系发达、长成壮秧, 尽量做到床土不开裂不浇水、秧苗不卷叶不浇水。3叶以后要适当提高床土水分含量, 保持土壤湿润, 切忌用大水漫灌。阴雨天要盖膜挡水, 并及时排干畦沟水, 达到最大限度地控水。

2.4.3 施肥

旱育秧苗床的供肥量能基本满足秧苗正常生长, 三叶期后若补肥则应同时补水。用尿素10 g/m2100倍液均匀喷施, 再用清水喷淋洗苗, 移栽前几天可按尿素75 kg/hm2标准适当施送嫁肥。

2.4.4 秧苗期病虫害防治

二叶一心期用敌克松1000倍液预防立枯病, 对秧龄长或分蘖弱的品种, 一叶一心期用150~200 mg/kg多效唑喷雾。秧苗期间重点防治稻蓟马和二化螟。栽插前2 d喷洒锐劲特等长效农药, 带药下田。

2.5 大田管理

大田翻耕整地时要整平, 薄水现泥。旱育秧苗矮壮, 3.5~4.0片叶, 秧龄30~35 d即可移栽, 中小苗移栽后无缓苗期, 活棵快。插秧时浅水浅插, 栽插2~3 cm深, 秧苗带土与泥平, 不可埋心。在适宜范围内宜稀不宜密, 注意稀植, 栽插24~27穴/hm2, 一般每穴1本, 如单株带蘖少的可插双本。施肥应根据水稻不同生长季节期所需的营养元素量、土壤肥力等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提倡测土平衡施肥, 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40%, 氮:磷:钾一般为1.0∶0.5∶1.0。严格控制氮肥用量, 增加磷、钾肥和有机肥用量。施肥总量为有机肥30 t/hm2、纯氮210 kg/hm2、磷600 kg/hm2、钾150 kg/hm2、锌肥15 kg/hm2。要施足基肥, 早施分蘖肥和穗肥, 喷施粒肥。活棵前、孕穗和扬花期灌浅水, 其余时间以保湿为主。当茎蘖数接近适宜穗数的85%时开始晒田, 晒到泥不陷脚且开裂, 润水再晒到拔节, 可以控制无效分蘖, 促进根系下扎和壮秆健株, 注意抽穗扬花灌浆期要保持浅水层, 随后千千湿湿, 时露时灌, 保证在成熟前7 d左右不断水。

2.6 病虫草防治

防治稻飞虱:长效性药剂:噻嗪酮 (川珊灵、扑虱灵、优乐得、赛旺) , 有效期25~30 d;噻虫嗪 (阿克泰) , 有效期25~30 d, 吡蚜酮 (飞电) , 有效期40~45 d。以上长效性药剂药效发挥较慢, 对低龄若虫和卵杀伤力高, 应在稻飞虱卵孵期和低龄若虫期施用。速效性药剂:毒死蜱 (同一顺、乐斯本、新农宝) 、异丙威 (叶蝉散) 、敌敌畏, 主要在稻飞虱发生严重的田块使用, 是应急防治的主要农药。兼治性药剂:氟虫腈 (锐劲特) 在水稻上主要用于防治二代二化螟, 对稻飞虱兼治作用较好, 有效期较长。

水稻旱育稀植的关键技术 篇8

1、品种选择。

选用标准是,熟期适当,高产优质,抗病耐肥,分蘖力较强和矮秆叶直立。品种是旱育稀植的前提条件,而且是优质米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熟期适当,才能充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并在高温时段安全抽穗,确保在气温下降到13℃前安全成熟。

2、配方施肥。

培肥苗床:建造肥沃、疏松深厚的旱地苗床,是培育壮秧的基础。秧田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旱田,土壤要疏松肥沃、透水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供肥供水能力强;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N、P、K,尤其N、P配合施用更为重要。一般亩施土杂肥3000~4000kg,尿素10~15kg,过磷酸钙40~50kg,氯化钾10~15kg,或复合肥30~50kg,锌肥1.50kg。

3、精细整地。

旱育秧苗三叶期后,秧根遇到埋头坷垃,易透风落干,出现青枯死苗。因此,整细整实秧田是解决旱秧田青枯死苗的主要措施;一般采用年前冬耕冻垡,没有埋头坷垃。

4、浇足底墒水。

播种前浇足底墒水是防止秧田透风落干,预防“青枯死苗”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采用浅漫灌或泼浇的方法,使20cm表土层达到暂时饱和为止,以保证正常出苗和三叶期前不受干旱。三叶期后遇干旱叶片卷曲时可灌水。

5、搞好种子处理。

播前用“901”或多菌灵等浸种,防止水稻恶苗病等病害。

6、稀播育壮秧。

适宜的播种量是培育壮秧的关键技术措施。_般壤土地亩播量25~35kg,黏土地亩播30~40kg,高产田秧田播量可降到20~25kg/亩。

7、厚盖浅长。

播种时,厚盖土层保墒,出苗前退土留浅土层长苗。畦面浇水播种后,取畦埂土复于畦面,厚约2~3cm,防止透风落干。4天后轻镇压退土1~2cm,使芽鞘接近土面,以利幼苗生长和分蘖。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覆盖地膜不用覆盖厚土层。

8、化学调控。

喷施多效唑可有效地控制秧苗生长,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从而提高秧苗素质,防止秧苗旺长和后期倒伏。试验表明,在秧苗一叶一心期至二叶期喷施200mg/kg多效唑对促进秧苗根系发育,降低株高,增加带蘖苗数具有明显作用。

9、加强秧田管理。

9.1 移摘期

出苗前以保温保湿为目标,床土不干不喷水;出苗后至三叶期前一般不浇水,床土以干燥为主,保证秧苗根系健壮生长,控制地上部生长,增强秧苗抗逆性。如遇干旱,可喷湿润水;三叶期后至移栽前,也要以控水为主,遇到严重干旱(叶片卷筒,第2天早晨叶片不吐水)时,应浇“跑马水”严禁大量灌水和积水。并根据苗情酌量追施肥料。或喷施1~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拨秧前3~5天酌情追施“送嫁肥”,每亩施尿素或复合肥4~5kg。秧田出现杂草时,于一叶一心期前亩用50%杀草丹乳油300~500ml兑水50~60kg均匀喷雾,或在杂草一叶一心后用敌稗1kg兑水50kg喷雾。出现病虫害如蝼蛄、蓟马等要及时用药防治。

9.2 移摘密度

合理稀植浅栽,充分发挥单株潜力。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在培育多蘖壮秧的前提下,通过适当扩大行距、缩小株距、稳定墩苗数,来保证足够穗数,增加单穗粒数和粒重,从而提高产量。

9.3 合理运筹肥水,培育壮秧大穗。

①肥料的合理运用。

根据土壤类型取土化验养分含量,科学配方施肥。一般亩施土杂肥1500~2000kg、纯氮12~14kg、五氧化二磷5~8kg,氧化钾10~12kg:、40~50%的氮肥、60%左右的钾肥和全部磷肥作基肥,连同土杂肥耕翻时施入,缺锌地块,将1.50kg左右的锌肥同时施入。插秧后3~5天亩追尿素5~7kg作返青肥,看苗酌施分蘖肥。7月底、8月初根据群体、叶色巧施穗肥8~10kg尿素和40%钾肥,以减少颖花退化,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根据地力和苗情酌施粒肥,每亩追施尿素2.50kg左右,或叶面喷施微肥如肽得肥,植物动力2003、高美施等,以防叶片早衰,促粒大粒饱。

②水分管理。

大田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总的原则是寸水活棵,湿润分蘖,够苗烤田,浅水孕穗,湿润灌浆。插秧返青后保持33.50cm左右的浅水层。分蘖期浅水勤灌,间歇露田促苗壮长。高产稻田高峰苗数控制在有效穗数的1.20~1.30倍,当亩茎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90%时开始晒田。中晚熟品种到分蘖终止期即使没有“够苗”也要进行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用活水养根保叶,干湿交替,保持湿润到成熟。

9.4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篇9

大力推广先进水稻栽培技术早在20世纪就已经被纳入到“五年计划”中, 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 旱育稀植的水稻栽培技术开始在农技干部的大力推动下在贵州省推广开来。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推广, 采用这一技术进行水稻栽培的稻田面积在不断扩大, 不仅如此整体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这使贵州省水稻产量得到极大程度提高。

1 旱育稀植栽培在贵州省水稻种植中的发展

总体来讲, 旱育稀植栽培在贵州的发展可以大体划分为3个阶段。

1.1 引进和试验阶段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贵州省就开始了对这一栽培技术的引进与试验, 通过贵州省各农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 将旱育稀植栽培这一先进水稻栽培技术从长沙带回省内, 并选定了安顺等地区作为实验区, 经过一茬之后, 水稻明显增产。在这种情况下, 贵州省农业厅便开始将这一技术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大力推广。

1.2 改进与创新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栽培实践, 这一技术已经将其优越性充分的展示出来, 显现出了它的推广价值, 但这一技术还是有很多技术细节难以与贵州的水稻生产相匹配。具体来讲这一技术中的小苗移栽, 只能够使用在冬闲田地区, 而在稻麦两熟地区很难得到推广, 不仅如此其中的床土培肥技术很难被当地农民掌握。在这种情况下, 贵州省开始针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 对它的栽培深度以及播种量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 这样一来, 创造出了能够适应本地实际情况的技术规范, 就是减少播种量, 大中小苗交叉栽培, 将床土培肥进行精简和完善, 用旱育水寄以及浅植方式栽培。这样一来, 这一技术与贵州地理特点进行了大程度的融合, 并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水稻生产[1]。

1.3 完善与发展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经过了改进之后的旱育稀植技术被国家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可推广实施, 开始作为一项示范工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在这一过程中, 经过不断的深入研究与磨合, 这一栽培技术在配套技术方面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比如多种杀菌剂、竹播种器等都更加符合贵州实际状况。经过了一个阶段性的努力推广之后, 在技术更加成熟, 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 贵州省水稻生产盛况空前, 水稻产量屡创新高。

2 旱育稀植技术栽培创新

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 贵州省在这一技术的试验阶段取得了丰富的收获, 在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基础上, 这一技术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发展, 这一创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2.1 用大中小苗配套取代小苗栽培

在原有旱育稀植栽培模式下, 受到秧龄的限制, 很难进行大规模推广, 只能够在旱茬田中得到应用, 但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地区都为望天田, 需要较长的秧龄。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控制播种量, 并配合使用调节剂, 这样就使秧苗适应能力更强, 根据稻田的实际熟制情况, 配套栽培大、中、小苗, 这样一来, 就使这一技术的弹性空间更大, 能够在贵州地区大范围推广。在不同类型的天地中, 将大、中、小苗结合栽培, 控制播种量, 这样一来, 贵州整体水稻得到大幅度增产。

2.2 用圈肥培肥取代稻草培肥

尽管稻草培肥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但操作工序较为复杂, 而且很难腐烂, 尽管在个别地区能够达到增产效果, 但效果并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 圈肥培肥的简单易行更能够起到显著的实际效果, 将传统培肥方式转换成圈肥培肥, 并辅助其他方式培肥, 这样一来能够更加实用, 同时也更有针对性[3]。

2.3 精简床土调整技术

旱育稀植栽培有着极高技术含量, 需要进行一个系统的工序, 其中每个环节的技术十分复杂, 特别是床土的调整工序, 农民很难精确的拿捏好尺度, 控制好施肥、调酸以及消毒的过程, 这就很容易出现因操作不当对田地产生危害。在这种情况下, 旱育壮秧剂的研发精简了工序的技术操作, 不仅使得秧苗的质量更加优良, 还使得这一技术更容易推广。通过大量实验, 能够得出这样结果, 壮秧剂在所有药剂中, 对床土的调理最有作用, 能够极大强化秧苗素质, 促进生长发育, 从而使得水稻增产。结果表明, 这一方面的改进, 使得全省各地水稻得到进一步增产。

3 结语

旱育稀植栽培作为一项水稻栽培技术, 有着极高技术含量, 能够对水稻生产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经过了长期的探索和改进, 已经取得极大进步, 极大推动了贵州省水稻生产, 时至今日这一栽培技术在我国已经十分成熟与完善。

摘要:在我国进行全面社会建设初期, 贵州就通过引进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获得更大进步。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地理条件特征以及生态气候等条件的研究与了解, 针对旱育稀植栽培水稻技术的系统研究, 对其中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究, 并在此基础上为这一技术的创新提出意见性指导。

关键词:水稻栽培,旱育稀植,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熊玉堂.贵州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发展与创新[J].耕作与栽培, 2011, 2 (07) :27-28.

[2]李峰三, 李恒光.东北水稻旱育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农业, 2011, 2 (02) :24-25.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篇10

关键词:水稻育苗;盐碱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25-1

针对盐碱地土壤含盐高、碱性大、土壤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低,导致育壮苗困难、缓苗慢、分蘖节位高,并且苏打盐碱土排水脱盐淡碱效果差,水稻生长发育不协调等问题,经田间调查总结出盐碱稻区水稻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模式。

1 调查结果分析

1.1 育苗

盐碱土中加入腐熟的马粪,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通透性,同时马粪又是调酸剂的一种载体,加上一定量的化肥,将原来的盐碱土经过合理的配比和调酸,变成通透性良好养分齐全的非盐碱化的营养土。

一般情况下,马粪比例占20%左右的较好,马粪比例大,秧苗一般叶色较黄而且徒长。比例小通透性不良,化肥每盘氮2g、纯磷2g、纯钾2g,效果较好。比非盐碱地略高一些。

因为农民喜欢密播,每盘播干籽都在150g以上,经过调查结果表明:每盘70-80g干籽,实际上每盘湿籽100g育中苗最为理想,育中苗要比大棚的秧龄(35d)可缩短3-5d,而且有20%苗带分蘖,分蘖最低节位常常出现在不完全叶的节位上,刚出来时带尖很硬,被人称为“丫子”。这种现象在非盐碱地区是很少见的。

我们提出盐碱地秧龄比非盐碱地少几天,是和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有关系,因为昼夜温差比较大。盐碱地置床一般均有一定的盐碱,易发生赤枯病,适当晚播3-5d,气温比较稳定,缩短秧龄期又能减少置床返碱的时间不影响插秧期。

1.2 优化栽培模式

由于农业生产受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和社会因素影响很大,使得产量最高点和物质投入在实际中有所波动,因此,栽培措施的确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向产量最高点靠近,使产量波动在既高产又高效、又优质又符合实际的范围之内。基于这一原则和调查结果表明,亩产超过1500斤的高产组合多出现在每亩施纯N15.2-17.3kg,P2O58.9-10.5kg,K2O9.4-11.2kg,插秧密度为9×4.8-5.4寸,每穴苗数为3-5株范围之内。

2 讨论

(1)调查结果表明,采用氮、磷、钾施用量及插秧穴距和苗数等多种因素的合理搭配,按最优组合栽培,可收到垧产15000斤以上产量,进一步增产需要增加一定量的肥料,多种肥料配合和合理地稀植。

(2)每穴穗数达到最适穗数时,每穗实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粒结构比较协调是中度盐碱地获得高产的关键。

(3)在中度鹽碱地上,插秧穴距超过6寸以上的超稀植栽培要求的条件很高,稳产性较差,在中度盐碱地上提倡不稀不密的栽培密度。

3 总结

通过调查归纳整理有关技术规程如下:主要内容为在盐碱地条件下盐分含量在0.3%以下的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积温要求及栽培措施。

3.1 目标产量1000-1100斤/亩

产量构成因素:每平方米穴数20-25穴,基本苗80-125苗,穗数400-500穗,每穴穗数19-23穗,每穗粒数75-80粒,千粒重25g。

3.2 主要生育时期和活动积温

播种期:4月15日-25日;插秧期:5月15日-25日;成熟期:9月15日;全生育期145-150d;活动积温2700-2900℃;育苗期30-35d。需积温500℃(棚温);本田期:120d,需积温2400℃。

3.3 主要技术

3.3.1 旱育壮秧 壮秧标准:秧龄30-35d,叶龄3.5叶,株高12-14cm,茎粗2.5mm,叶挺有弹性,叶色绿中带黄,根系发育好,地上部百株干重2g以上,要有20%的苗带1-2个分蘖。育苗:采用大、中、小棚育苗,秧本田比例1:80-100。配制营养土,实行稀播。

床土的选择:在盐碱地区育苗一般来说都有盐碱,选择PH值较低盐分含量较少的土壤,一般PH值大于8的土壤较为理想。养分的配比:以土与马粪的体积之比8:2为好,化学肥料每盘纯N2g,P2O5 2g,K2O 2g,加少量的微肥硫酸锌效果更好。床土的调酸:用马粪作载体制成酸化马粪,或用调酸剂将苗床土PH值调到4.5-5.5,然后播种。苗期管理:秧苗有80%出苗,就要立即抽出平辅地膜,开始通风。一叶一心期:用恶霉灵防治立枯病,温度控制30℃以下,水分保持湿润状态,追肥每盘纯氮1g,施后用清水洗。二叶一心期:温度控制25℃,水分呈湿润状态。进入三叶期,白天开始炼苗,温度控制在20℃,床土水分仍然保持湿润状态,同时喷一次800倍氧化乐果防治潜叶蝇危害。

3.3.2 本田整地及施底肥 在方条田基础上要求寸水不露泥,在水整地时耙平后,施化肥、氮肥,每公顷尿素200斤,二铵200斤,硫酸钾200斤,使其土肥相容,全层有肥。插秧期5月15日-5月25日。

株行距:9×4寸、9×5寸,每穴3-5苗,保证插秧质量,浅插不漂秧、不窝根。

水稻旱育栽培技术 篇11

1 苗床准备

1.1 苗床选择与培肥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的微酸性或酸性菜园地、旱地或稻田作苗床。按厢宽1.2 m, 沟宽30 cm、长10 m开厢。采用提前或临时培肥苗床。

1.2 床土调酸、消毒

1 m2苗床施腐熟有机肥8~10 kg、尿素20 g、磷酸二铵50 g、硫酸钾25 g, 均匀撒施并耙入置于苗床3~5 cm土层内。摆盘播种前用1%硫酸水调酸, 使土壤p H值达到4.5~5.5, 5 h后用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1.3 g/m2对水3 L/m2进行消毒, 或使用壮秧剂或育秧专用肥培育壮秧。

2 播种

根据移栽期和秧苗移栽类型确定播种期, 一般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播前一般进行晒种、选种、消毒和浸种催芽, 可用25%施保克乳油或35%恶苗灵消毒, 芽长半粒米左右播种[1]。按移栽叶龄或秧龄分厢定量播种, 严格控制播种量。叶龄4.1~4.5叶, 秧龄35~40 d, 苗高17 cm左右, 常规稻播芽谷200~250 g/m2, 杂交稻播芽谷100 g/m2左右。钵盘育秧一般选用每盘462孔秧盘或更大孔秧盘, 调好营养土, 准备秧床, 一般每盘可装土1.4 kg左右, 均匀摊开, 厚度一致, 按每盘干种60 g、湿种80 g均匀撒在土表面。播种后覆盖过筛细泥土, 使种子不外露, 稻田可覆盖黄泥土调酸[2]。禁用煤灰、沼渣、干粪盖种。播种前用辛硫磷等防治地下害虫;盖种后用杀草丹或旱秧净等专用除草剂除草, 按比例对水喷洒苗床, 及时覆膜封闭。播后先盖地膜, 地膜与大棚膜、小棚膜三膜覆盖增温。

3 秧苗管理

出苗期保温保湿为主, 北方和南方早稻, 一般10~15 d密闭, 膜内温度不超过35℃不揭膜。南方单季稻、连作晚稻育秧期间温度较高的地区, 可用无纺布覆盖保温保湿。出苗前苗床干裂, 则喷水湿润苗床。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留拱膜, 一叶期控温25℃以内保温, 二叶期通风干燥促根, 无寒潮低温白天控温20℃左右, 只要土不干旱变白, 秧苗早晚现露珠, 不浇水, 2.5叶时棚温不能超过25℃。三叶期炼苗控水, 叶肥促根。四至八叶期严格控水, 叶不卷曲不浇水。遇高温及时揭膜通风。苗期倒春寒频繁发生, 遇寒及时盖膜。

适时用药、追肥。1叶至2叶1心时, 用敌克松2.5 g/m2稀释1 000倍液喷秧苗防立枯病, 用5%烯效唑1 000倍液喷苗1次促矮壮防徒长。2.5~2.8叶时追“断奶肥”, 用1%尿素和0.3%硫酸钾混合喷施, 并用清水洗苗。4~8叶时视苗长势追肥2~3次, 每次用尿素10~20 g/m2, 加沼液2 kg/m2对水泼施, 并用清水洗苗[3,4]。

4 移栽

大田湿润翻耕后结合施用耙面肥耙平稻田, 根据土壤情况沉实1~2 d, 可以浅水插秧。起苗时尽量少伤根多带泥土移栽, 可在前1 d下午用清水浇透苗床。带土移栽, 浅插。移栽密度根据稻区、品种类型栽15.0万~22.5万丛/hm2。

5 大田管理

5.1 肥料管理

氮肥用量, 早晚稻籼稻品种一般施纯N 150 kg/hm2, 单季稻籼稻类施纯N 180~210 kg/hm2, 长江中下游单季粳稻施纯N 225~270 kg/hm2, 东北地区地力较高的施纯N 105~135 kg/hm2。施过磷酸钙450~600 kg/hm2作基肥;施氯化钾150~225 kg/hm2, 基肥和穗肥各50%。基肥施有机肥15.0~22.5 t/hm2、尿素75~150 kg/hm2;分蘖期施尿素105~150 kg/hm2促进分蘖;在穗分化期施尿素105~150 kg/hm2;抽穗开花期施尿素30~45 kg/hm2, 结合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增加粒重。

5.2 大田水分管理

分蘖期以湿润灌溉为主, 够苗后排水晒田抑制无效分蘖, 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湿润水, 抽穗扬花期保持3 cm左右浅水层, 灌浆成熟期好气灌溉[5]。

5.3 病虫草害防治

以生物、物理防治为主。清除病源、虫源, 加强田间病虫监测及预测预报。重点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

摘要:介绍水稻旱育栽培技术, 包括苗床准备、播种、秧苗管理、移栽、大田管理等方面内容, 以为水稻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水稻,旱育,苗床,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林根土.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增产增效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4) :126.

[2]杨兴福.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11 (10) :1409.

[3]段德芳, 胡玉霞.三都县水稻旱育秧物化技术及示范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3) :60.

[4]周春萍, 王信洪.滨海县五汛镇有机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4) :90.

上一篇:中专政治课教学改革下一篇:一流本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