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技术

2024-08-28

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技术(共12篇)

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技术 篇1

绥化市北林区水稻种植面积66 666.7 hm2左右, 其中33 333.3 hm2是草甸黑土, 土质肥沃, 境内有呼兰河、诺敏河通过, 水资源充足洁净, 没有工业污染, 是生产绿色食品的天然基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北林区水稻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笔者从2002年开始对绿色水稻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形成了由多项技术优化组装而成的配套技术。此项技术科技含量高、增收幅度大、效益显著。截至目前, 北林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认证面积已经达到41 333.3 hm2。

1 产地与品种选择

产地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的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稻区[1]。远离市区、工矿企业和交通要道, 并要求周边5 km内没有污染源。产地环境质量达到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标准。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和绿色食品水稻对品种的要求, 选用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综合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品种, 种子质量要求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适合北林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有绥粳4、垦稻12等。

2 培育壮苗

2.1 播前准备

育苗田要求选在地势平坦、无污染、土质肥沃、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排水良好、土壤偏酸、无病虫杂草的田块[2]。秋做床, 建高于地面50 cm的苗床, 统一大棚管理。施入过筛无害化优质农肥10~15 kg/m2、沃必达壮秧剂125 g/m2, 与备好的过筛旱田土混合拌均匀后, 撒施在苗床上, 厚度为10 cm左右, p H值达到4.5~5.5, 浇足底水, 使土壤水分达到饱和状态。

2.2 温湿度管理

播后至出苗前密封保温管理。出苗后, 无风晴天9:00—15:00开始通风, 棚温控制在25℃。2.5叶以后, 温度控制在20℃, 做到昼揭夜盖。移栽前全揭膜, 炼苗3 d以上。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秧苗2.5叶前基本不浇水, 有利根系生长;以后苗床缺水在早、晚及时浇透水, 利于植株生长。床面有积水要及时晾床。

2.3 施肥用药管理

根据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稗草出土后, 在水稻1.5叶时, 可用20%敌稗乳油10~15 m L/hm2对水250 kg喷雾, 喷后立即盖膜。预防立枯病, 可在秧苗一叶一心期时, 用35%清枯灵10 g对水, 喷雾30 m2苗床。秧苗2.5叶时发现脱肥, 根据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可用硫酸铵1.5~2.0 g/m2、硫酸锌0.25 g/m2, 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 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 以防肥害。起秧前6 d撒施磷酸二铵150 g/m2, 可促水稻移栽后成活快、分蘖早, 有利于高产。追肥后喷清水洗苗。

3 适时移栽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时, 在5月15—25日即可插秧。插秧规格:30 cm×13 cm, 每穴插3~4株。插深不超过2 cm, 否则影响分蘖。

4 肥水管理

4.1 本田无害化施肥

根据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增施有机肥, 限量、限品种使用化肥, 农肥要腐熟无害化使用, 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能超过1∶1。可施充分腐熟有机肥30 t/hm2, 结合旱耙施入;结合水整地, 施磷酸二铵75 kg/hm2。插秧返青后每公顷追施尿素75 kg/hm2, 7月上旬水稻倒三叶露尖期追尿素15.0~22.5 kg/hm2, 一般不施粒肥, 防止贪青晚熟, 影响产量和品质[3]。

4.2 洁水灌溉, 浅灌为主

本田地要求有单排单灌设施。用符合引用标准的河水和地下水灌溉, 禁止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灌溉, 保证灌溉水洁净无污染[4]。浅水增温, 提高米质。返青保持水层3 cm, 增温促蘖;茎数达到450~500个/m2时, 晒田2~3 d, 控制无效分蘖, 然后保持寸水;灌浆期浅水灌溉;乳熟期采用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黄熟期自然落干。井水灌溉区要设晒水池, 延长渠道, 提高灌溉水温。早、晚灌水, 减少温差。

5 病虫草害防治

化学药剂的使用必须符合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生长期内只许使用1次[5]。

5.1 防病灭虫

及时清除带病植株及杂草, 控制温湿度, 也可用稻田养鸭来除虫[6]。化学防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用生物农药2%春雷霉素粉剂30~50 g/hm2对水1 000倍液叶喷。防治负泥虫, 清晨人工用扫帚或树枝扫叶片将虫扫落水中淹死。防治水稻潜叶蝇, 发生时采取浅水灌溉, 避免叶片与水面接触, 同时除掉潜叶蝇寄生的池边草。

5.2 除草

以人工除草为主, 插前耙地灭草, 池埂封闭灭草, 插后以水层深浅交替来控制杂草, 7月10日前人工除草1~2遍。化学药剂除草:在水稻返青后, 草荒地块用60%丁草胺1.0~1.2 L/hm2加10%草克星100~150 g/hm2, 毒土法施入。保持水层3~5 cm持续5~7 d。

6 适时收获

完熟达到90%收获。做到单收、单贮, 使绿色水稻产品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摘要:总结了绿色水稻栽培技术, 包括产地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适时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 以期为绿色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水稻,产地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适时移栽,肥水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栩, 薛应征, 王书玉, 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4 (9) :15-16.

[2]苏美霞, 李晓雨.肇东市AA级绿色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9) :68.

[3]杨前进, 龚平.绿色食品稻米生产技术研究初报——水稻无公害栽培稻米卫生品质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 2000, 28 (5) :598-599.

[4]冯淑杰, 刘佳东, 韩冰.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1) :109-110.

[5]宋冬明, 贺梅, 孟昭河.寒地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要点[J].垦殖与稻作, 2010 (5) :48-51.

[6]李伟, 崔洪云, 白云.提高水稻分蘖的主要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 2007 (7) :22.

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技术 篇2

笔者认为,应该有效抓住这一事件,扩大和提升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影响力,使之正真认清食品安全的危机,以及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危害。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呢:

1、树立企业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形象

操作方式:拿出一笔专项资金,对中低收入家庭给予补贴,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凡是为了图便宜买转基因食用油或者其他产品的消费者,可以在指定终端以优惠的价格获得纯正自然的植物油或者其他产品,不一定是高端的有机食品。

2、拿出100万,向社会悬赏转基因食品研究

通过悬赏研究活动,形成高度对事件的高度聚焦,唤起消费者关注,通过对转基因作物的不断了解,让消费者真正明白吃自然无任何污染的食品的重要性,同时包括对被确诊因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带来健康影响的民众,给予一定的爱心关怀和医疗支援。100万可能对一些企业是一笔较大的费用,其实数目不是关键,也可以用1万元,搞征文活动或者在有关媒体网站上进行悬赏讨论,从而获得极大的社会关注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3、开展知识营销

聘请环保专家、营养专家下社区、进工矿企业,为消费者鉴别食品安全、提供健康环保的生活常识,提供义务服务,树立在行业内或者区域内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4、组织一场公开实验

同一些影响力的视频网站与绿色和平组织等环保机构合作,选择三组小白鼠,一组主要食物就是转基因食品,一组为普通食品,一组为绿色有机食品,通过24小时的连续直播形式,让消费者来鉴别该选择什么,形成改吃什么不该吃什么的大讨论,以此拍成专题纪录片,成为今后有效地传播教育形式。

5、通过产品包装进行教育

对产品内外包装进行安全提示和有关知识的教育,并可以结合食品安全手册的形式,作为产品的一部分,让消费者真正的认识到潜在可能存在的隐患。同时在终端的宣传物料和人员导购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和培训,为消费者食品安全进行解答。

6、形成系统化的服务营销模式

目前中国人的科学素养较低,高品质食品企业卖的不仅仅是食品,更是知识和关怀,因此借助该事件对自身的营销模式、组织架构、人员素养、产品结构、渠道网络、营销推广进行一次系统化的调整,使之成为正真能为消费者健康着想的服务型知识型的企业和解决方案。

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 A级绿色食品水稻 栽培 加工 技术体系

辉南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吉林省重要的水稻生产区。该区域可耕作水田面积近3.33万/ha,稻作历史较其他地区早,素有“东北稻米之乡”的美称。该区域的空气、水质和土壤经相关部门检测,均符合绿色稻米生产标准要求,有利于发展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是吉林省主要的绿色水稻生产示范基地,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原料基地。笔者在此结合辉南县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辉南县当前稻米生产和加工的实际情况,阐述辉南县A级绿色食品水稻栽培及加工技术体系。通过A级绿色稻米生产、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可有效提高辉南大米的信用品质和安全性,改善大米加工品质,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实现稻农和大米加工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辉南县A级绿色食品水稻栽培及加工技术体系包括:绿色食品、A级绿色食品含义; 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及引用标准; A级绿色食品稻米加工技术。

1.绿色食品、A级绿色食品含义

1.1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国际上通常将与生命、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事物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故称之为“绿色食品”。

1.2 A级绿色食品

A级绿色食品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的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2.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及引用标准

2.1 产地条件

2.1.1 空气条件 基地周围500m内无大气污染的企业。大气质量评价采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所列的一级标准,主要评价因子包括总悬浮微粒(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氟化物。

2.1.2 土壤条件 基地稻田必须远离“三废”污染的工厂、医院、生活区、公路和铁路干线500m以上;不得用曾经堆、填过垃圾以及工业或医院废料、废渣等受污染的田块作为A级绿色稻米的种植基地;要求产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评价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同时要求有较高的土壤肥力,土壤质量符合绿色食品土壤质量标准。要对基地进行保护和改善,使基地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能力。主要评价因子包括重金属及类重金属(Hg、Cd、Pb、Cr、As)和有机污染物(六六六、DDT)。

2.1.3 灌溉条件 不准使用被工业、生活废水污染的水源作为灌溉水。要求生产用水质量要有保证,产地应选择在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区;水域、水域上游没有对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生产用水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水质环境质量标准,其中农田灌溉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常规化学性质(pH值 、溶解氧)、重金属及类重金属(Hg、Cd、Pb、As、Cr、F、CN)、有机污染物(BOD5、有机氯等)和细菌学指标(大肠杆菌、细菌)。

2.1.4 气候条件 绿色优质稻米生产要求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水稻生育后期需要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条件(水稻生长中后期昼夜温差平均在10℃~15℃,有利于稻谷干物质的积累)。特别是水稻抽穗扬花期与灌浆结实期对温湿度的要求较为重要,水稻抽穗扬花最适温度26℃~28℃,灌浆结实适宜温度20℃~28℃,相对湿度75%左右。辉南县种植中熟品种抽穗扬花期应安排于7月下旬、中晚熟品种安排于8月上旬,这样既可避开抽穗扬花期可能出现的低温天气,又可延长灌浆历期,从而提高结实率和稻米品质,并保证于9月15~25日适时收获。

2.2 品种选择

生产绿色优质稻米主要是以食用品质为主,所以应选择符合GB/T17891—1999优质稻谷质量一、二级优质稻谷标准,符合农业部《优质食用稻米》(NY122—86)优质稻米一、二级标准要求的所需品种。要求米饭口感好、劲道、软硬适中、不回生、有光泽、风味佳、大米透明、垩白率低、垩白度小。同时,品种选择也要重点考虑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必须选用经国家或地方审定通过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品质优、高产、稳产、抗病虫、抗逆、安全成熟的优质品种。产量指标确定在8000~8500kg/ha比较适宜,确定目标产量过低会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相反对产量要求过高会影响稻米品质和安全性。品种综合抗性一定要好,有利于不使用或者減少农药的使用量,可提高稻米的安全性和品质。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1996的有关规定,种子质量要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即良种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6.0%。

适宜辉南县种植的优质品种有中熟品种辉粳7号(137 d)、宏科8号(136 d)、通95—74(135 d)、通梗611(135 d)、九稻16(133 d)、中晚熟品种珍富10号(138 d)、五优1号(142 d),晚熟品种丰优307(145 d)、秋田小町(147 d)。

2.3 种子处理与秧田管理技术

2.3.1 种子处理 户外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和种子催芽。

2.3.1.1户外晒种 3月下旬浸种前在户外阳光下将稻种平铺8~10cm厚,晒2~3天,每天翻动3~4次。这样可使种子含水量均匀一致,并起到阳光杀菌的作用,提高种子出芽率,促进出苗快、齐和苗壮。

2.3.1.2选种 用密度为(1.08~1.13)×10-6kg/L的盐水或黄泥水选种(按50kg水加10~12kg粗盐的比例配制;用鲜鸡蛋测定适宜密度的方法是,鸡蛋在溶液中露出2分硬币大小即可)。选种时,稻种先倒入盐水中,边倒边搅拌,每次最多不能超过盐水体积的1/2,等到种子下沉后,先捞出上面的瘪种,然后捞出下沉饱满种子,接着把捞出的饱满种子放入清水中洗2遍,以免盐分进入种子内影响发芽。

2.3.1.3浸种消毒 4月上、中旬浸种时,应依据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选择苗病清、901等高效低毒消毒剂进行消毒,用于预防水稻恶苗病等其它水稻病害。浸种时必须使水面高出种子15cm,浸种时间随水温而定,一般每天平均水温15℃时浸种6~7天,水温10℃时浸种9~10天(即每天平均水温度加起来达到100℃)。依据消毒剂的类型,有的一浸到底,有的需要清洗,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2.3.1.4种子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进行催芽,稻种催芽的关键技术是控制好温度和水分。催芽方法要依据消毒剂的类型而定,需要清洗的消毒剂要将种子清洗后放入40℃~50℃温水中预热,温热后立即捞出;不需清洗的消毒剂可直接将种子捞出放在保温处催芽,种子堆积厚度不超过50cm,种子中间放上温度计,控制温度在28℃~30℃左右,2天就能发芽。发芽时每天要翻动3~4次,使种子内外温度均匀一致,保证出芽整齐,并可防止高温烧种。催芽时,种子破胸芽长1mm左右为宜,应将种子放在阴凉处摊开,晾芽6~8小时左右,即可播种。

2.3.2 播前准备 秧田选择、秧田培肥及营养土的配制、整地做床。

2.3.2.1秧田选择秧田应选择环境质量符合NY/T391—2000要求,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力适中、水源方便、排水良好、无病毒的庭院或园田地。苗床地应相对固定,以利连年培肥保护。

2.3.2.2秧田培肥及营养土的配制秧田培肥的方法是施用足量的腐熟好的绿肥、人粪尿、猪厩肥、饼肥等有机肥作底层肥。根据当地具体条件选用河套土、渠干土、林地或岗地旱田土进行积肥,取土积肥时间最好是在前一年的春季和秋季。

育苗前要对营养土进行结构调整,方法是加入25%~30%腐熟的堆肥混拌均匀,然后再加入营养土调制剂,如水稻旱育秧,营养土母剂、水稻旱育苗壮身剂、床土精等(严格按照营养土调制剂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2.3.2.3整地做床 苗床规格:小棚床宽1.8m,棚高0.4m;中棚床宽2~4m,棚高1.5m;大棚床宽5~6m,棚高1.7~2.0m,长度根据所需面积确定。一般秧本田比为旱育苗1:80~120,钵育苗1:100~150。秋做床:秋翻10~15cm,然后碎土、捞平、镇压。如春做床,应于3月底~4月初土壤化冻10~15cm时进行。播种前育苗床应施腐熟优质农肥10~15kg/m2,浅翻10~15cm,然后将床土和农肥混拌均匀,耙细整平。

2.3.3 适时播种 吉林省中东部平原地区可在4月中下旬播种,半山区及山区可在4月上中旬播种。

2.3.3.1采用隔离层育苗 要在平整好的床面平铺有孔地膜(地膜打孔规格4cm×4cm,孔径4cm)或编织袋,装2.5cm厚营养土并刮平,按5kg/m2左右量浇透水,待水渗透后及时进行播种。播催芽种200~250g/m2,先播种子量的2/3,再用剩余的1/3补播均匀,播后用木板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床土贴实。覆盖1cm左右营养土,以不露种子为准,尽量少覆土。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苗床除草封闭剂,然后在床面上平铺一层地膜,出苗后立即撤掉地膜。

2.3.3.2标准化旱育苗 秧田要进行秋翻或春翻,耕翻后耙碎耙平,耕翻深度14~15cm,床土的深度要达到12~13cm。铺2.5cm厚營养土,刮平。播种量为100~150g/m2。其他操作与隔离层育苗一样。

2.3.3.3抛秧盘育苗 装土时要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盘刮平,用压土板压至盘高的2/3。先浇透水,然后用配套播种器播种,保证每钵2~3粒催芽种。覆土以不露种子为准 ,尽量薄而均匀。置盘前1天将苗床浇透水,至盘时要将钵盘压入床土0.5~1.0cm,盘与盘间不留缝,置盘后用细眼喷壶浇透水。施苗床除草封闭剂,盖上一层地膜。

2.3.3.4盘育苗 装营养土3kg/盘,浇透水,然后播种,播种量为催芽种200~250g/盘。覆土以不露种子为准,尽量薄而均匀。置盘前1天将苗床浇透水,盘与盘间不留缝隙,置盘后用细眼喷壶浇透水。施苗床除草封闭剂,盖上一层地膜。

2.3.4 秧田管理 要根据秧田期各阶段的情况做好温度及水分管理工作。

2.3.4.1播种~出苗期 棚温控制在30℃以内,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出苗前如果苗床缺水,应及时浇1次透水。

2.3.4.2出苗~1叶1心期 出苗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5 ℃~28℃,晴天进行适当通风炼苗,床土水分不宜过多,保持湿润,可2天浇1次水。

2.3.4.3 1.5叶~3.0叶期 棚内温度控制在22℃左右,床面要略呈干燥,高温天气要及时通风,控制秧苗徒长。盐碱地育苗要及时掌握床土的pH值变化,pH值升高时要浇酸化水,一般50kg水加浓硫酸50ml。

2.3.4.4 3.0叶~移栽期 此时外界气温高、风大、蒸发量大,要每天浇1次透水;气温超过20℃时,要通风炼苗;插秧前4~5天,晚间不盖膜炼苗,追施送嫁肥,施硫铵50~80g/m2,稀释100倍喷雾,然后用清水洗净。

2.4 本田管理技术

2.4.1 翻地耙地 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秋翻深翻(砂质土壤不宜深翻),耕翻深度以15cm左右为宜;水源不足的稻田可采用旋耕法,旋耕深度要达到10~12cm;有机质含量高、水源又不足的地块可免耕。耙地要在插秧前2~3天内进行,在耙地前7天左右泡田,耙地作业时田间水层保持花达水。

2.4.2 适时插秧 最适插秧时间是5月下旬。插秧的质量标准是:插得浅行株距直,每穴栽插苗数均匀,秧苗不飘、不浮、少植伤。采用等行距移栽,如30cm×20cm、30cm×27cm、40cm×20cm;采用宽窄行移栽,即宽行距与窄行距相间栽插,有利于群体通风透光,减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如(50+30)cm×20cm。

若采用抛秧方式,要分次进行。一般第一次抛栽70%,第二次抛栽30%,抛秧后移密补稀。

2.4.3 科学施肥 对于生产A级绿色食品稻米的稻田,应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适施有机肥。中等肥力稻田(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以上、有效氮含量为150~200mg/kg的,有效磷含量为10~15mg/kg、有效钾含量为100~150mg/kg的,为中等肥力的稻田)施肥原则为:施农家肥1t /亩做底肥,纯N、P2O5和K2O的使用量分别为8~9kg/亩和3~4kg/亩,其中氮肥的40%~45%和钾肥的65%~75%作基肥,磷肥则全部做基肥;氮肥的30%~35%做蘖肥(6月20~25日);氮肥的25%和钾肥的30%~35%作穗肥(7月10~15日)。为了提高稻米品质,不要求施粒肥。如果出穗后水稻长势不好,可喷施叶面肥作补充。禁止施用未经农业部门登记的肥料,禁止施用激素类肥料。

2.4.4 合理灌溉 优质水稻灌溉应采取浅水插秧、深水护苗、浅水促蘖、深晒控蘖、深水护胎、间断增粒原则,在保产量、保品质的同时节约用水。

2.4.4.1移栽至返青期 保持1cm浅水层,有利于插秧顺利进行,保证插秧质量,插秧后保持5~7cm深水护苗。

2.4.4.2返青后~有效分蘖末期 采用浅水灌溉,水深保持1~3cm为宜。提高水、土壤的温度和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有机肥的分解和养分的吸收,有利于秧苗根系的发育,促进低节位分蘖的萌发和提早分蘖。

2.4.4.3有效分蘖末期~幼穗分化期( 6月下旬至7月上旬) 采用深水灌溉或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深水灌溉抑制后期的无效分蘖,深灌时间一般以7~10天为宜;排水晒田,断水断肥,控制水稻的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晒田的标准是,地面上产生细的裂纹,根际周围发出新根。保水性能差和长势不足的稻田不宜晒田。

2.4.4.4幼穗分化期~孕穗期(7月中旬至下旬) 此时期水稻由营养生长期转入生殖生长期,叶面积增大,外界气温高,光合作用强,物质代谢旺盛,对水分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为了满足水稻正常发育的需水要求,水层应保持在6~7cm。若孕穗期遇17℃以下低温,水深应保持在15~20cm,深灌护胎,预防障碍性冷害。

2.4.4.5抽穗期~乳熟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 浅水间断湿润灌溉,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根系的活力,预防根系衰老,促进干物质积累。抽穗后20天内采用间断灌水方法使土壤保持饱和水状态,抽穗后20~30天,采用“跑马水”措施。

2.4.4.6乳熟期~收获期(9月上旬至下旬) 此时稻田应保持土壤湿润,灌溉要采用昼停夜灌方式,在收获前10天断水,促进早熟,准备收获。切忌断水过早,防止因叶鞘含水量的降低而引起倒伏,或者是由于绿色叶面积过早减少而增加腹白米,影响稻米品质。

2.4.5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在农业、生物、物理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严格科学地使用农药。在农药的选择上,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必须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要严格遵守《A级绿色食品稻米生产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选用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的农药,并严格执行其用量、安全间隔期等。

2.4.5.1稻瘟病 依据GB/T15790—1995的规定,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可使用40%富士一号乳油或可湿性粉剂1.5kg/hm2 稀释成500倍液喷雾,也可用13%灭稻瘟一号或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 hm2 稀释成500倍液喷雾。

2.4.5.2稻曲病 在孕穗中后期用5%井岗霉素150~200g/ha对水750kg/ha喷雾,或用DT杀菌剂150~200g/ha对水750kg/ha在抽穗前10天内喷雾。

2.4.5.3水稻二化螟 在田间每4ha左右安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螟虫。

2.4.5.4杂草 最好采用人工中耕除草,尽量减少化学型除草剂的使用,也可以在稻田放养鸭子(即稻鸭共养的生态栽培方法)或放养鱼、河蟹。杂草危害严重时,可根据稻田杂草类型,在移栽后5~7天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用60%丁草胺乳油1.5kg/ha加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200g/ha拌300kg/ha细沙或潮土撒施,施药后保持4~5cm水层7天,主要防除稗草、野慈菇、鸭舌草、泽泻;如果杂草防效差,可用48%苯达松乳剂1.5kg/ha加25%敌稗乳油7.5kg/ha对水250kg/ha,在6月中下旬排干稻田水后进行叶面喷雾,2天后灌水,主要防除三棱草与稗草。

2.5 收获与储藏管理

2.5.1 适期收获 水稻成熟后应及时收割,既不能早收,也不能迟收。早收影响产量和优质稻米成熟度,迟收超过15天则燥米光泽度差、褐米及碎米率提高,过早或过迟收割都会增加裂纹米和心白米。依据籽粒变黄程度确定收获期,当籽粒的90%以上变黄成熟,穗轴有1/3变黄,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时为最适收获期。水稻收割后应捆成小捆进行自然晾晒,并经常翻动,以降低稻谷的含水量。

2.5.2 脱粒储藏 稻谷水分下降到15%时再进行脱粒,可使其含水量保持在低水平。不同品种要分收、分储,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的地方脱粒、晒谷,运输、储藏、加工过程要符合NY/T5190—2002的规定,以提高稻米加工及食品品质。

3.A级绿色食品稻米加工技术

3.1 加工厂房建设

稻米加工企业应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远离粉尘、烟雾、有害气体及污染的地区。厂区内的环境卫生、生产车间卫生、个人卫生健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2 机械设施

稻谷加工设备中与被加工原料直接接触的零部件材料应选用无污染材料。稻谷加工机械设备与被加工原料直接接触部位不得允许有漏油、渗油现象。抛光室、筛片、色选机、碾米室、通道等不得允许有油污或油漆。

3.3 加工工艺流程

3.3.1 稻谷清理与稻谷分级 稻谷清理工艺设计多道筛选、多道去石,在实际生产中,依据稻谷含雜灵活选用筛选、去石的道数。加强风选,保证净谷质量。在清理流程末端将稻谷按大小粒分级,分开砻谷、碾米,合理选择砻碾设备技术参数,减少碎米,提高A级绿色优质稻米的商品价值

3.3.2 回砻谷加工与糙米调质 选用一台砻谷机单独加工回砻谷,合理调整辊压及线速差,减少糙碎米、爆腰粒提高稻米品质;降低胶耗、电耗降低成本。适宜的糙米碾白水分为13.5%~15.0%,糙米水分低,碎米多。采用糙米雾化着水并润糙一段时间,减少碾米过程中的碎米,提高出米率。

3.3.3 多道碾米与大米抛光 多道碾制大米,碾米机机内压力小,轻碾细磨,胚乳受损小、碎米少,则出米率提高,糙白不匀率降低。大米抛光,借助摩擦作用将米粒表面浮糠擦除,提高米粒表面的光洁度,提高大米外观品质,同时有助于大米保鲜。

3.3.4 碾白与抛光道数设计 加工A级绿色优质稻米,选用3~4道碾白,2道抛光。

3.3.5 大米色选 色选用于除去米粒中的异色米粒及异色杂质,是加工A级绿色优质稻米时一道重要的保证产品质量的工序。

3.3.6 包装及标识 包装及标识都要符合标准和规定

3.3.6.1包装A级绿色优质大米的销售包装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7109的有关规定,所有包装材料均应清洁、卫生、干燥、无毒、无异味,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所有包装应牢固,不泄漏物料。加工后的成品米需降温在7℃~30℃区间内方可包装;包装大米的器具应专用、不得污染,应坚固、清洁、干燥、无任何昆虫传播、真菌污染及不良气味;打包间的落地米不得直接包装出厂;包装容器封口严密,不得破损、泄漏;出厂产品应附有厂检验部门签发的合格证,合格证应使用无毒材质制成。优质精制米、营养配制米采用1kg、1.5kg的纸袋、纸盒等普通超小型包装,有利于大米保鲜。

3.3.6.2标识A级绿色优质大米的包装器具表面图案、文字的印刷应清晰、端正、不褪色。其包装标识应符合A级绿色优质大米的包装标识要求,应标注:净含量、品名、执行标准号、质量等级,生产者名称、地址、商标、邮政编码、生产日期、保质期,存放注意事项及大米的食用方法说明、特殊说明、条形码及必要防伪标识。

3.4 监控生产加工过程

进行检验控制,加工厂应有适应的检验(化验)室和检验设备,检验人员应对稻谷进厂、加工直至成品大米出厂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做好稻谷验收、半成品检验应有原始记录,原始记录的格式应规范、填写认真、字迹清楚、各项原始记录按规定保存。

3.5加工企业质量管理

3.5.1 管理制度 加工企业应制定质量方针,各个岗位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从稻谷购入到成品大米出厂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各项制度应保证运行有效。

3.5.2 档案及记录 人员健康、设备、稻谷、成品大米档案,稻谷产地环境和生产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的交接班记录,检验室计量器具档案和使用记录,检验报告及记录等都需具备并妥善保存。

3.5.3 检验控制 应进行稻谷、成品大米加工质量的检验,对成品大米卫生指标的检验应由省级以上认可的检验机构承担。

3.5.4 制度实施检查 加工企业应定期评审管理制度实施情况,对生产车间每月进行一次制度实施检查,对成品库每月进行一次制度实施检查,在原粮购入旺季每周进行一次稻谷购入制度检查,以上的检查应有记录并存档。

3.6 运输和贮存

3.6.1 运输 采购的稻谷质量应符合A级绿色优质稻米质量要求,A级绿色优质大米成品和稻谷运输工具、车辆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其他污染物。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遮盖,防雨、防雪、防晒,严禁与有毒有害和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要点 篇4

土壤条件:土壤耕层深厚,排灌方便,结构和理化性状良好,pH值以6~7.5为宜,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达到NY/T 391规定的土壤养分指标要求。

大气条件:产地远离工厂、矿区、医院、城镇,生产基地要求产地周围5公里,主导风向20公里以内没有工矿污染源。

灌溉条件:基地水稻生产有水源保证,排灌设施健全。

二、栽培技术措施

品种选择:选用优质丰产、抗病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水稻品种。

品种特殊要求:不允许使用转基因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中的二级以上要求。

种子处理:播种前采用风选、筛选除去杂质,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的药剂,所用的方法需符合NY/T393的要求。

培育无病虫秧苗:绿色食品稻谷生产宜采用旱育秧、抛秧。

育苗技术:以钢筋大中棚保温旱育为主;苗床地选择疏松、肥沃、透气、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下水位在50厘米以下,杂草少,无畜禽践踏的园田地作苗床,苗床地与本田比例按小苗1∶(65~100),中苗1∶(50~80),大苗1∶(45~60)。

秧盘选择:抛秧每亩本田小苗用561孔的秧盘35~40个;中苗用438孔的秧盘50~55个,大苗用351孔的秧盘60~65个。

机插秧每亩用450盘左右。

播种量:每公顷本田用稻种35~60千克。

催芽:催芽至露白即可,防止催芽过长。

播期安排:4月中上旬。

播种:苗床浇透水后,摆盘播种。每孔(平方厘米)播3粒左右,覆土1厘米厚。

秧龄:30天左右。

叶龄:小苗3.5~4.5叶。

苗高:小苗12~16厘米。

三、本田耕整地及插秧、抛秧技术

整地前要清理和维修好灌排水渠,保证畅通。实行秋翻地,耕深15~18厘米;采用耕翻及旋耕相结合的方法、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方式,旱整地要旱耙、旱平,结合泡田打好田埂;水整地要在插秧前3~5天进行,整平耙细,做到田内高低不过寸。

施肥:按测土配方的施肥标准,增施农家肥,控施化肥。N:P:K=1:0.5:(0.3~0.5),应使用符合NY/T 394要求的肥料。亩用厩肥2000千克(或沼气肥2000千克或作物秸秆肥2000千克等)结合旱耙施入;结合水整地,每公顷施磷酸二铵75 kg,要求做到全层施肥。

除草:每亩用12%噁草酮30g水耙地后趁浑水马上施入。

插秧:插(抛)秧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苗龄、品种确定适宜的密度。每公顷本田抛、插20万~25万穴(每穴3~5株)。栽秧要求浅、匀、直、稳,抛秧要力求均匀。

四、田间管理

追肥:应使用符合NY/T 394要求的肥料。返青后每公顷施尿素60千克,视秧苗长势适当补施穗肥,每公顷施尿素30千克。

灌水与晒田:插秧后,保持浅水层,促进扎根立苗、快速返青。有效分蘖期灌浅水,促进分蘖早生快发。每7天左右换1次水。并实行整个生育期浅水管理。当总苗数达到预计穗数的80%时,排水晒田,一般要求达到田面有裂痕,地面见白根,叶挺色淡;或10厘米以上深水控长。孕穗至抽穗前,灌4~6厘米深水层,做到深水孕穗。抽穗扬花期,确保田间浅水层,灌浆到蜡熟期间歇灌溉。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漏水地可适当晚排。

中耕除草:以人工除草为主,拔节前结合中耕进行人工除草1~2遍。

病害防治:有稻瘟病、赤枯病等;害虫有二化螟、潜叶蝇、稻水蝇等。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措施。根据害虫特性,安装频振灯诱杀螟虫等趋光性害虫、保护利用寄生蜂等自然天敌。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化学农药防治,可用毒死蜱40%乳油,35克/亩喷雾,在7月20日防治二化螟;春雷霉素6%可湿性粉剂,2克/亩喷雾,7月末及时用药防治稻瘟病。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

五、收获及后续管理

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技术 篇5

一、申请示范项目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绥滨县绿色有机富硒水稻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种植基地分别设在绥滨县北岗乡、忠仁镇、连生乡等农村水稻种植户的水稻田,全县202户种植绿色有机富硒水稻5万亩,其中:富硒香稻1万亩,有机香稻300亩。

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发展绿色有机富硒食品水稻是今后种植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本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和人才技术资源优势,通过加强绿色有机富硒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应用优质高产新品种、覆膜栽培、增施有机肥料,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规模经营,探索新形势下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生产绿色有机富硒水稻,实现高产、高效,创造名牌产品,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示范目标任务

标准覆盖种植绿色有机富硒水稻5万亩。

质量目标 有机食品标准《有机食品技术规范》(HJ/T80-2001)和《有机产品》(GB/T19630.1~

19630.4-2005)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有机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该项目无论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5万亩绿色有机富硒水稻产量可达2、7万吨,可为农民增收1.1亿元。它是解决绥滨县县水稻品质差、效益低,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低的关键。由于有机食品水稻生产是用生物技术来替代向环境中投放的有毒物质,有助于环境保护。特别是有机食品水稻通过增施农肥、秸秆还田,把增加农业产量转到依靠土地自身肥力上来,有利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营养、健康食品,让百姓吃得放心。

三、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条件

绥滨县种植有机水稻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绥滨县坐落在黑龙江畔,与俄罗斯一江之隔。黑龙江水清澈无污染,营养物质丰富,是世界三大无污染河流之一,这里还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中的三江平原的一角,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中俄两国在黑龙江沿岸无工业企业,无任何重金属等污染源,空气新鲜。这样的生态环境最适宜绿色有机富硒水稻种

植。

黑龙江、松花江两江灌区工程配套,水田用水充足无污染。土地平整平坦,适宜水田开发。

我们种植的有机水稻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或难以企及的六大优势: 品种:选用适合绥滨县栽培的五常稻花香系列品种 产地:在中俄边境黑龙江畔种植 水源:引用清澈无污染黑龙江水灌溉 土壤:在新开垦的黑土地上种植

施肥:只施用农家肥和有机肥,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

除草:采用平地覆纸膜、地膜及人工除草等方法 我县种植水田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水稻栽培技术专家。重点推广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有机富硒水稻生产、绿色水稻生产、优质稻谷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使全县水稻种植优质品种率达到98%。

四、示范区建设的组织管理 由县农业局负责综合协调组织领导。

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技术指导与技术支撑。

由县和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具体进行实施,实行订单农业管理。建立了五个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指导、统一收获销售”;搭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桥梁,探索“农业专家+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的生产模式。

五、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1、建立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展示平台和县乡村户四级推广网络。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加大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力度,培育科技示范户。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全县建设示范基地10个,加强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全县每年集中培训农技人员110名。围绕现代农业建设提档升级的工作目标,投资300万元,重点建设了3处绿色有机富硒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2、检测体系建设。投资120万元建设追溯监控系统,使绿色有机富硒水稻标准化种植可视化,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3、宣传培训。通过各种媒体、广告牌、广告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绿色有机富硒大米的安全、营养、健康价值。

加强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全县每年集中培训农技人员110名。培训电商人员5名。

4、示范推广。在今年示范种植有机富硒水稻的基础上,加大明年推广力度,争取绿色有机富硒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5、计划进度、阶段目标及项目目标考核时间 2016年5月20日前完成5万亩绿色有机富硒水稻插秧任务。同时完成有机水稻施农家肥和有机肥任务。

2016年8月20日前完成1万亩水稻硒肥喷施任务。2016年10月10日前完成5万亩绿色有机富硒水稻收割任务。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技术 篇6

摘要:本文在水稻二化螟、水稻纹枯病和水稻稻瘟病防治过程中,就绿色防控技术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相结合及防病增产效果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防病增产效果尤为显著。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77-1

2013年,双阳区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通过一年的试验示范,双阳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随着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应用高毒农药现象明显减少,减少了农业污染,避免了农民施药过程中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效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真正从源头上解决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采用生物防治水稻病虫害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相结合,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用药,统一防治方法,统一应用植保机械,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明显提高和保证了药效,有效地控制和消灭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水稻也不会受到药害,防治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水稻防病治虫难问题。“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先进理念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真正做到了低毒高效,虫口夺粮,增产增收。

1 主要技术措施

1.1 水稻二化螟防治

1.1.1 用螟蝗赤眼蜂灭杀虫卵防治 从二化螟产卵初期开始到产卵盛期释放螟蝗赤眼蜂,可控制二化螟卵期20天以上,剩余末期的卵量可靠放蜂的子代控制。田间释放3次以上螟蝗赤眼蜂(吉林农业大学生产),每次间隔5天,每亩释放赤眼蜂3万头左右(释放量多少,视虫害发生程度适当调整)。

具体做法:取一根直径0.5厘米左右,长25厘米以上的细木棍或竹竿,将放蜂器凹槽部位卡在细木棍顶端,出蜂开口朝下,用胶皮套固定。然后倾斜45°角将木棍插在稻田内,最好贴近于稻苗处,可以起到遮阳的作用(放蜂器不要暴露在阳光下,影响出蜂效果)。二化螟卵寄生率在50%以上。

1.1.2 用苏云金杆菌防治幼虫 在二化螟卵孵化期前和孵化高峰期每亩喷施二次Bt(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60克(32000IU/mg)。

1.1.3用康宽杀卵虫防治 虫卵孵化盛期到低龄幼虫始盛期(1~2龄),从水稻外观看,100丛水稻中,有30个新虫苞,其卷叶长3.3厘米左右,卷苞仍为青色时,是打药的最佳时机。亩用20%的康宽10毫升,对水50公斤,于下午4时以后喷洒水稻即可。间隔14天后,再喷一次。

1.2 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防治

防治稻瘟病等病害以预防为主。应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对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稻瘟病等防治效果在85%以上。

叶瘟发病初期喷施1次,过7天后可视病情再喷施1次。穗茎瘟在水稻破口期(7月下旬)和齐穗期(8月5日~10日)各喷施一次。每亩喷施枯草芽孢杆菌(1000亿芽孢/克)15~20克对水后均匀喷施或2%春雷霉素水剂100~150毫升稀释500倍液喷雾。

水稻纹枯病也可采用井冈霉素防治。每公顷用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2.25公斤或5%的井冈霉素水剂2250~3000毫升。

2防治器械

一是水稻上应用的防治器械以担架式喷雾机和背负式机动喷雾机为主,药液雾化高,保证病斑部位喷施到药剂;二是做好水稻二化螟、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监测,给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到位提供保障;三是植保机械由机防手操作。

3 应用成果

2013年全区11500公顷水田全部进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田平均公顷产量达7937.7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公顷产量7044.7公斤增产893公斤,总产量为9128.4万公斤。11500公顷推广田共增产水稻1027万公斤,增加收入2978.2万元(按2.90/公斤计算),增产幅度为12.9%。公顷防治成本为280元,公顷纯增收益为2589.7元,投入产出比为1∶9.25。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充分得到了水稻种植户的认可和应用,防治效果达95%,增产显著。水稻没有出现因水稻二化螟为害产生的“白穗”现象,生物防治循环优势明显。水稻纹枯病防治上也很有效果,通过应用生物防治,提高了水稻种植户对水稻纹枯病防治认识,以往农户对水稻纹枯病防治上是缺乏认识的,也很少进行防治,因此水稻经常发生倒伏,通过生物防治后,水稻茎秆健壮,没有倒伏现象发生。在水稻稻瘟病防治上,效果非常显著,没有发生叶瘟、穗茎瘟等,水稻长势良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保护了生态环境,保障了人身安全,不发生药害,水稻抗病、抗倒伏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防病增产增收的目的。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用工,保证了防效。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推广,不仅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利国利民,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好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技术 篇7

1育苗技术

1.1育苗前准备

一般育秧大棚宽6~8m,高2.2~2.6m。早春浅耕10~15cm。把根茬清除,坷垃敲碎,床面整平。施腐熟猪粪或草炭5~10kg/m2。提倡使用以草炭为原料的配生物菌剂的专用营养基质育苗。使用噁霉灵或甲霜•噁霉灵,按说明书使用。

1.2种子及其处理

第1积温带主推五优稻4号、松粳19号;第2积温带主推东农428、绥粳14。浸种前选晴天背阴通风处晒种1~2d。用专用浸种消毒催芽一体机械浸种消毒、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催芽,当芽长1mm时,可以播种。

1.3播种

4月13—23日开始播种,机插软盘每盘播芽种100~125g;预防蝼蛄等地下害虫可在苗床毒土法撒施辛硫磷防治。播种后拍压种子,使种子3面入土。用过筛无草籽的疏松沃土盖严种子,覆盖厚度0.5~1cm。用禾草丹进行苗床封闭灭草。

1.4秧田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适时通风。适时浇水,1次浇足浇透。药剂可选择氰氟草酯。起苗前6h撒施磷酸二铵150g/m2,追肥后喷清水洗苗。起秧前1~2d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苗床喷雾。

2本田整地及插秧

2.1本田整地

要清理和维修好灌排水渠。根据地势情况科学确定修建方条田,实行单排单灌。耕深16~18cm,有条件的可采用耕翻、旋耕、深松及耙耕相结合的方法。5月上旬放水泡田,用好“花达水”节约用水。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结合泡田打好池埂。

2.2插秧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时开始插秧。5月末结束。行穴距一般为29.9cm×13.332cm,每穴3~4棵基本苗。做到行值、穴匀、棵准、花达水不飘苗,插秧深度不超过2cm。插后查田补苗。

3本田管理

3.1施肥

优质农家肥1.5t/667m2,撒可富10kg,尿素7kg。

有机肥于翻地前施入,撒可富4.5kg,尿素3kg。在耙地前施入,结合旋耕,将肥料混入耕层7~10cm,然后泡田平整。返青后立即追蘖肥,施肥量为氮肥总量的30%。穗肥在2叶展开50%时,追施氮肥总量的20%和剩余的钾肥。粒肥在齐穗期追施氮肥总量的5%。

3.2灌水与晒田

3.2.1护苗水

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一多半的水,扶苗护苗。

3.2.2分蘖水

有效分蘖期灌3cm浅稳水,增温促蘖。

3.2.3晒田

有效分蘖终期前3~5d排水晒田。晒田达到池面裂缝,地面见白根,叶挺色淡,晒5~7d,晒后恢复正常水层。

3.2.4护胎水

孕穗至抽穗前,灌4~6cm活水。井灌稻区应实行间歇灌溉,遇到低温灌10~15cm深水护胎。

3.2.5杨花灌浆水

抽穗杨花期灌5~7cm活水,灌浆到蜡熟期间歇灌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

3.2.6黄熟初期开始排水

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漏水地可适当晚排。

3.3除草

本田防治稗草可选用禾草敌、二氯喹啉酸、苯噻酰草胺等;大龄稗草可选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等;防治阔叶杂草宜选用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等。

3.4病虫害防治

3.4.1防治潜叶蝇

每667m2用10%的吡虫啉10g,兑水喷雾

3.4.2防治稻瘟病

每667m2用50%的多菌灵30g,兑水喷雾。

4收获

4.1收获时期

当95%稻粒达到完熟时收获。

4.2收获质量

机械收获:留茬不高于20cm,收获损失率不大于3%,破碎率不大于1%,收获后应及时干燥或晾晒。

5包装、运输、贮藏

将合格的稻谷用标准纺织袋包装封口,附上原料品种名称、级别、净含量、生产日期、保存期、地块编号及生产者。稻谷要用干净的专车运输。用专用库房贮藏,贮藏环境要干净卫生,保持通风干燥。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无污染的绿色大米越来越青睐,生产绿色水稻不但使农民的效益增收,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环境,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在一起。本文就绿色水稻生产的相关种植技术进行探讨,力求不断地对绿色水稻的种植技术进行创新,并对绿色水稻的病虫害防止提出相关建议。

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技术 篇8

全州县庙头镇宜湘河村绿色防控示范点是全州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该示范区位于全州县东北部, 距县城35 km, 距庙头镇3 km, 全州至紫岗公路从示范区经过, 宜湘河沿示范区南部从西向东流过, 示范区面积约160hm2。示范区经过2011—2012 年土地整理项目建设, 区内水泥路纵横相通, 排灌沟渠配套, 灌溉水源宜湘河清澈见底, 水质优良;周边无污染厂矿企业, 空气清新;区内土壤为潴育性潮沙泥田, 耕层深度15~20 cm, 通常地下水位1.0 m以上。该示范区从2013 年开始组织实施以来, 经过3 年建设, 全年双季水稻病虫害防治次数由原来8~10 次下降到目前的4~6 次, 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 病虫害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实施3 年来的平均产量比实施前3 年的平均产量增加了3.8%,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2013 年9 月28 日广西全区 (桂北) 晚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和2015 年7 月7 日桂林市农作物生产减量化施药技术培训会均在这里召开, 2013 年7 月16 日广西区植保总站在全州县举办全区晚稻秧田病虫害防治暨农药减量控害绿色植保技术培训班, 14 个地市及35 个县 (区) 植保站长参观了该示范现场。现将该示范区双季水稻绿色防控综合集成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1 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群众绿色防控意识

每年早晚稻生产季节组织村组干部、种田大户、专业机防人员进行绿色防控知识培训2 次, 在每个村组人员集中处张贴宣传标语和开办绿色防控知识宣传栏, 在田间树立绿色防控标志牌, 提高了群众绿色防控意识。

2 推广种植抗 (耐) 病虫害品种

为了防止早稻遭受“倒春寒”和晚稻遭受“寒露风”危害, 以及便于连片收割机收割, 该示范区早晚稻主要选择生育期105~112 d的抗 (耐) 病虫害的早中熟品种种植。早稻:株两优02、株两优4024、谭两优1 号、荣优286、香优616等, 晚稻:天优华占、益优华占、H两优991、泰两优086、五优华占等。

3 春灌灭螟, 打捞菌核, 压低病虫基数

3 月初稻田进行一次耕翻, 沤田灭螟, 并将稻田浪渣打捞出来, 集中晒干烧毁。

4实行健身栽培, 提高抗病虫害能力[1,2]

4.1培育无病虫壮秧

早稻播种时间选择在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初, 宜晴天或冷尾暖头时播种, 选土质肥沃的稻田作秧田。秧田施45%复合肥225 kg/hm2作底肥, 大田用种量30.00~33.75 kg/hm2。播种时, 将400 g壮秧剂与10~15 kg细土混合后均匀撒在60 个323 孔秧盘孔底部, 灌满泥浆后抹平播种盖薄膜。4 月上旬注意通风, 上旬末至中旬即抛秧前1 周要加强通风炼苗, 晴天揭膜, 阴天揭开一半膜, 搭在竹拱上。秧龄15~18 d抛秧。

晚稻播种时间选择在6 月下旬末至7 月上旬初, 秧田施45%复合肥225 kg/hm2, 大田用种量18.75~22.50 kg/hm2, 种子露白时根据秧龄长短每1 kg谷种拌多效唑4~6 g, 秧龄12~15 d抛秧, 抛秧前2~3 d用药防治病虫害1 次。

4.2 适当稀植

早稻手工点抛或机插秧, 种植规格16~18 cm×26~28 cm, 抛21 万~22.5 万蔸/hm2。适当稀植, 可改善田间通风透气条件, 从而减少病虫害发生。

4.3 合理施肥, 配方施肥, 精准施肥

经过全州县庙头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多年配方施肥试验, 早稻早中熟品种目标产量6 750~7 500 kg/hm2, 需施氮肥 (N) 127.5 ~135.0 kg/hm2、 磷肥 (P2O5) 45 kg/hm2、 钾肥 (K2O) 112.5~120.0 kg/hm2较为适宜, 即施45%复合肥300 kg/hm2、尿素75 kg/hm2作底肥, 抛秧后10~12 d施尿素105~120 kg/hm2、氯化钾105~120 kg/hm2, 后期视叶色酌情施肥, 施尿素22.5~37.5 kg/hm2、氯化钾22.5~37.5 kg/hm2。

晚稻早中熟品种目标产量6 750~7 500 kg/hm2需施氮肥 (N) 135.0~142.5 kg/hm2、 磷肥 (P2O5) 45 kg/hm2、 钾肥 (K2O) 135~142.5 kg/hm2, 即施45%复合肥300 kg/hm2、尿素75 kg/hm2作底肥, 抛秧后8~10 d施尿素120~135 kg/hm2、氯化钾135~150 kg/hm2, 后期看叶色施肥, 施尿素22.5~37.5 kg/hm2、氯化钾22.5~37.5 kg/hm2。

在指导生产实践中, 农民的田地面积与实际面积有出入, 施肥量应适当调整。分蘖期施肥后10~15 d以叶绿带点嫩为宜。若叶色浓绿、叶大而长起披叶, 说明氮肥过量, 应加强排水晾晒田工作;若叶色老绿不转嫩, 说明氮肥不足, 可酌情补施肥料。大胎至抽穗期以叶色绿色青翠、剑叶长度为倒2 叶长度65%~70%为宜。若叶色浓绿、剑叶长度为倒2叶长度70%以上, 说明氮肥过量;若叶色绿色带点淡黄、剑叶长度为倒2 叶长度65%以下, 说明氮肥不足。

为了提高晚稻大胎至抽穗期间的抗寒能力, 选取802广增素300 g/hm2, 用高度酒溶解后对水750~900 kg/hm2喷洒叶面, 可明显减少穗包颈, 提高结实率。

4.4 科学管水

抛秧后1 周保持1 cm左右水层立苗, 2~3 周保持1.5~2.5cm水层浅水分蘖, 4 周或苗数达到270 万~300 万株/hm2到5 周或幼穗1.0~1.5 cm含小胎期间进行排水露晒田, 6 周到抽穗前1 周灌2 cm左右浅水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 抽穗前后到乳黄熟期保持浅水灌溉, 晚稻抽穗前后如遇低温应保持3~3.5 cm水层保温, 乳黄熟期到黄熟期期间以湿润灌溉为主。

5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誘杀成虫, 降低害虫基数

示范区安装太阳能灯35 盏, 普通频振式杀虫灯120盏, 3 个片区安排3 人专门负责清理高压网上残虫和接虫袋内死虫的处理。此外, 在发蛾始期使用昆虫性诱剂诱杀成虫, 辅以释放赤眼蜂造成螟卵不能孵化等措施, 极大地降低了病虫基数, 减少了幼虫危害。

6 把握防治关键时期, 精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 保护田园生态环境

示范区历年来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三虫两病”[3]。

防治二化螟宜在1~2 龄蚁螟盛孵期、大田叶鞘枯鞘率达到3%以上时用药最佳。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 (康宽) 150~225 m L/hm2或8 000 U苏云金杆菌1 500~2 250m L/hm2或15%阿维·毒死蜱1 500~2 250 m L//hm2等进行有效防治。

防治纵卷叶虫宜在1~2 龄幼虫高峰期、分蘖期每百丛有幼虫50 头、孕抽穗期有幼虫30 头以上时用药最佳。可选用施20%氯虫苯甲酰胺150 m L/hm2, 或40% 毒死蜱1 500m L/hm2, 或8 000 U苏云金杆菌1 500 m L/hm2等进行有效防治。

防治稻飞虱宜在1~2 龄若虫盛发期、分蘖期每丛有10头、孕抽穗期每丛有5 头以上时用药最佳。可选用施25%吡蚜酮150 g/hm2, 或40%噻嗪酮450 g/hm2, 或80%烯啶·吡蚜酮1 500 m L/hm2等进行防治。

防治纹枯病宜在分蘖末期、始发病期病丛率达到10%以上时喷施第1 次药, 孕穗至抽穗发病加重期, 再喷药1~2次。可选用30%己唑醇300 g/hm2, 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0 g/hm2, 或24% 井冈霉素水剂 ( 菌刀) 1 000 ~1 500 倍液等进行防治[4,5]。

防治稻瘟病宜在大田发现急性型病斑或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进行防治, 抗病性较差品种应重点在大胎破口期和齐穗期防病2次。可选用75%三环唑150 g/hm2或2%加收米1 200 m L/hm2, 或20%稻瘟酰胺1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示范区严格按照化防指标进行防治, 未达指标不用药;可挑治不普治, 可兼治不专治;合理混用、轮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田间调查, 把握防治关键时期, 合理配方用药。

7成立一支专业机防队伍, 开展统防统治, 提高了防控效果

示范区成立了一支10 人组成的机防专业队伍, 每年对专业队员进行2~3 次专业培训, 在防治关键时期, 组织专业队员为缺乏劳力农户开展有偿统防统治服务, 提高了机防效率, 提高了病虫害防控效果[6]。

8 建设农业生产资料废弃物回收池

示范区建设了12 座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池, 集中收集农业生产中废弃的秧盘、尼龙薄膜、农药瓶、农药包装袋等, 集中处理。同时, 每年组织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及保洁员进行2 次大规模清洁田园活动, 清洁了田园, 也助推了绿色防控技术的深入开展。

摘要:介绍双季水稻绿色防控综合集成栽培技术, 以期为促进水稻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季水稻,绿色防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苏宝林.水稻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1:43-95.

[2]黄桂英.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探讨[J].大科技, 2015 (27) :201-202.

[3]杨升.探讨绿色水稻的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 2015 (6) :15.

[4]李康活, 黄庆.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 1997 (3) :2-5.

[5]朱德峰, 陈惠哲, 徐一成, 等.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 2013 (4) :1-4.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篇9

1 实施地点及基本情况

实施地点:我区沈高镇 (河横、双徐农场) 、桥头镇 (卢滩农场) 3个示范基地, 基本情况:实施面积244hm2, 辐射面积1.71万hm2, 以种田大户为主, 机插稻。

2 明确重点防控的病虫害种类、制定预案

在核心示范区系统监测病虫发生动态, 如纹枯病、稻曲病、病毒病、稻瘟病、纵卷叶螟、飞虱等。针对不同防治对象制定相应的物理、生防等绿色防控措施。

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研究与应用

3.1 开展稻鸭共作药剂控减技术研究与应用

示范区选择在江苏省姜堰区沈高镇双徐基地, 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46, 为稻麦轮作, 前作小麦, 5月5日落谷 (肥床旱育) , 水稻于6月10日移栽, 土壤质地为勤泥土, 肥力中等。除病虫草防控与面上不一外, 其它各项措施均一致。放鸭品种为:麻鸭。禾生绿源 (甜核·苏云金杆菌) 、龙生绿源 (纯天然植物生长强壮剂) 、粒粒劲 (嘧菌酯) 、BM (50%吡蚜酮) 均由南京尊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防控对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杂草等。

试验处理:稻鸭共作+生物药剂防控区;常规施药处理;不用药空白对照。不同处理用药各项指标如表1、表2。

3.2 开展稻鱼共作技术研究与应用

示范区选择在泰州姜堰沈高镇河横村汉土农场。试验处理:稻鱼共作+生物药剂防控区;常规施药处理控制对象: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杂草等病虫草的危害。示范面积5.33hm2, 于水稻移栽后10天左右投放塘鲺鱼鱼苗, 每667㎡投放330尾左右。充分利用原有沟渠, 在原有稻田四周加高田埂60cm (可在害虫高峰期最大限度调节水位, 让鱼更好的消灭害虫) , 形成深60cm、宽60cm的“V形沟”。在田埂上用网目为0.2~0.4cm, 高为80cm的拦鱼栅围起来, 下端插入田底土层20cm深处, 以免水流过大时冲走田中软泥, 造成栅栏与田底之间有空隙而发生逃鱼。栅栏两边要嵌入田埂, 以防止蛇、鼠等敌害侵入及成鱼逃跑。

3.3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研究

2012年7月上旬在示范区安装了35台频振式杀虫灯, 基本覆盖了核心示范区120hm2的水稻, 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重大害虫。同时将杀虫类所诱集到的害虫作为鸭子和鱼的饲料, 形成生态循环。

3.4 开展农药增效减量试验

示范区选择在泰州姜堰沈高镇河横村汉土家庭农场。试验处理:按病虫情报全额、减20%用药加助剂、减30%用量加助剂;按配方全额、减少20%用量加助剂共5个处理。控制对象: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杂草等病虫草的危害。

3.5 进行毒氟磷超低容量液剂等新药剂“高工效”绿色防控水稻病毒病试验的研究

在2012~2013年进行了水稻黑条矮缩病“高工效”绿色防控新技术试验, 为水稻病毒病绿色防控提供技术依据, 供试水稻品种:淮稻5号;播栽方式:移栽和直播。供试药剂:10%毒氟磷超低容量液剂;1%噻虫嗪缓释性颗粒剂;600g/L高巧拌种用悬浮种衣剂;25%吡呀酮悬浮剂。

4 绿色防控技术效果

4.1 稻鸭共作的防控效果

对稻飞虱的效果:水稻生长前期亩放鸭15只基本能控制稻飞虱的危害, 7月12日和26日稻鸭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达到69.5%和59.6%;对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基本能控制2、3代稻纵卷叶螟的危害, 8月24日之前鸭子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在50%以上, 8月24日鸭子离田后, 每667㎡用禾生绿源 (甜核·苏云金杆菌) 30g, 药后14天保叶效果为93.3%, 较对照药剂3%阿维·氟铃脲80g防效高6个百分点;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8月5日前每667㎡放鸭15只能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危害;水稻孕穗后, 每667㎡用龙生绿源 (纯天然植物生长强壮剂) 16g+粒粒劲 (嘧菌酯) 20g, 第1次药后15天病情指数防效达到70.76%, 第2次药后20天其病指防效达到78.53%;对稻田杂草的防效:鸭子的食性较杂, 浮出水面杂草成为鸭子的饲料, 另外通过鸭子在田间的活动 (脚踩、嘴拱等方式) 使部分杂草踩入泥中腐烂, 部分杂草种子埋藏过深抑制萌发。同时, 还由于鸭子在频繁活动, 使稻田水体浑浊, 透光性差, 影响稻田水体底部杂草的光合作用, 抑制杂草生长, 减少杂草的数量。鸭子的除草效果可达96.1%。

4.2 稻鱼共作的防控效果

稻鱼共养防治虫害、草害, 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在水稻田中利用放养的鱼类来消灭害虫和杂草, 减轻虫草危害。据示范基地调查放养鱼的稻田与未放养鱼的稻田比较, 枯心苗减少61.5%, 稻飞虱减少50.90%, 杂草减少61.1%, 水稻后期无效分蘖减少20%, 农药平均少施3次以上。在养殖稻田的四周安装杀虫灯, 夜间用来诱杀害虫以供稻田内鱼儿取食。这些田块在大田生长期内基本未用化学杀虫剂。同时由于鱼的排泄物具有肥田的作用, 还能促进水稻健壮生长, 增强抗病性。

4.3 杀虫灯的控虫效果

(1) 稻纵卷叶螟:在绿色防控示范区调查, 五⑶代蛾量示范区高峰期蛾量380~590头/667㎡, 而大面积在560~850头/667㎡, 六⑷代蛾量示范区高峰期蛾量750~931头/667㎡, 而大面积在910~1023头/667㎡, 蛾量减少约20%左右。 (2) 稻飞虱:多点次调查, 百穴混合虫量368~680头, 略低于面上440~790头的虫量, 说明杀虫灯对稻飞虱的诱杀效果不及稻纵卷叶螟。 (3) 螟虫:示范区内未见大螟危害, 而面上大螟危害呈上升趋势, 每667㎡有螟害塘1.5~8.5个。可见杀虫灯对大螟的诱杀的效果较为明显。

4.4 农药增效减量效果

在增加助剂的基础上每667㎡减少农药用量20%的水稻病虫防治效果与全额用量的没有明显差异。而每667㎡减少农药用量30%的防治效果与全额用量的差异明显。在保证防效的前提下, 每667㎡每次节约药本20%, 每年节约农民农药投入50元左右。开展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有效地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和粮食优质、安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4.5 绿色防控水稻病毒病试验效果

从试验结果看, 移栽和直播稻防效一致, 防效70%左右。移栽和直播两种方式, 播种前撒施2%噻虫嗪缓释性颗粒剂与复合肥, 每667㎡用量为1kg, 同时用4g30%毒氟磷拌1kg稻种, 并在水稻2叶1心期和分蘖期, 采用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 (60g/667㎡) 和25%吡呀酮悬浮剂 (24g/667㎡) 混合施药的处理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5 取得成效

5.1 经济效益

绿色防控示范区平均单产612.5kg/667㎡, 由于不施用化学农药, 稻谷无农药残留、口感好、米质好、价格高, 售价4.0元/kg, 总收益2450元/667㎡;常规防治区平均单产564.5kg/667㎡, 售价3.0元/kg, 总收益1693.5元/667㎡。绿色防控区采用太阳能杀虫、无纺布等材料费, 比常规用药区多投入112元/667㎡。常规防治区投入药剂平均约120元/667㎡, 绿色防控区约92元/667㎡。扣除投入成本, 绿色防控区仍比常规用药区多收入672.5元/667㎡。

5.2 生态效益

运用稻鸭、稻鱼共作加生物药剂, 及农药增效减量防控技术, 一方面可大幅度降低稻谷农药残留, 以及农药对土壤、大气、水源的污染, 另一方面, 稻田天敌种群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提高, 生态效益明显。

5.3 社会效益

实施稻鱼共养和生物药剂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 特别是稻鱼共养技术, 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 提高防治效果, 对普通农户而言, 既可减少购买农药的成本, 又能减少施药防治的人工投入, 省工, 省力。同时, 养鱼又可带来额外效益。再者, 实施绿色防控可有效防止农药生产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 生产的优质、无农药残留稻谷受到消费者青睐, 以高于区场价格出售, 社会效益显著。

6 问题存在与思考

(1) 水稻病虫暴发性强, 发生发展速度快, 而杀虫灯、稻鸭、稻鱼共作等生防措施杀虫速度慢, 尤其是病虫害大发生时, 有时会影响防治效果, 甚至可能会导致水稻产量上损失, 一般农民难以理解和接受。

(2) 水稻生防、综防技术的开展需有大规模的土地流转的配合。适度规模经营, 组织植保合作社, 开展综防防治, 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优质稻米, 这项技术才能得到较好的应用。

(3) 农户更多看到的是短期的效果, 看不到生态平衡、生态控制等长期效果, 需要通过培训、引导等多方面的支撑。

(4) 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平台是实施综合防治技术的保障。综防技术的实施必须有较强的植保技术,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也可能加大综防技术的普及和实施。

摘要:研究了稻鸭共作 (稻鱼共作) 药剂减量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技术、加助剂减量农药使用量增效技术、毒氟磷超低容量液剂等新药剂“高工效”绿色防控水稻病毒病技术, 并对这些技术产生的效益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浅谈辽北地区绿色水稻生产技术 篇10

1. 生产基地选择

产地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良好的稻区, 尽量远离繁华市区、工矿区和交通要道。

2. 良种选购

以“熟期适宜, 抗逆性强”为原则, 选用经省级以上审定通过的优质、高产、多抗品种。

3. 培育壮秧

晴好天气晒种2~3天后用10℃以上温水加浸种灵药剂浸种消毒5~7天。苗床地宜选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园田地或水田高台地, 将腐熟的农家肥与无旱田除草剂污染、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混合, 再加少量含有化控功能的壮秧剂或床土调制剂, 充分拌匀制成营养土。采用机插软盘、抛秧钵盘或无纺布旱育苗, 选择冷尾暖头的好天气播种, 播种量控制在机后用1.2%丁·扑粉剂进行苗床封闭除草。

4. 配方施肥

优先使用各种腐熟的有机肥料和绿色食品专用的商品有机肥, 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和含硝基的各种有机、无机复合肥以及未经无害化处理好的城市生活垃圾和未经发酵好的农家肥料。

(1) 施足基肥:翻地前每亩施用优质农肥1000~2000公斤、磷酸二铵10~15公斤;耙地前亩施尿素15~20公斤或硫酸铵25~30公斤, 优质钾肥10公斤。

(2) 早施蘖肥:插秧后7~10天结合施除草剂亩施硫酸铵10~15公斤, 分蘖中后期亩施5公斤硫酸铵作调整肥。

(3) 巧施穗肥:看田间长势情况灵活掌握, 在倒2叶伸出60%左右亩施5~8公斤硫酸铵, 长势好、叶色绿的田块可不施。

5. 适时移栽、合理稀植

当气温稳定通过13~14℃时为移栽始期, 可根据地力、苗情进行合理稀植, 插秧密度一般为9× (4~6) 寸。人工插秧时, 秧苗叶龄需达3.5~4.0叶, 做到浅插、稀插、插直、插匀、插齐;人工抛秧时, 秧苗叶龄需达3~3.5叶, 在插后2~3天, 灌浅水, 以加速缓苗;机插秧时, 秧苗叶龄需达3~3.5叶, 插秧前要调整好行穴距和每穴插苗数, 确保合理的栽植密度, 插秧深度要均匀一致, 一般1.5~2.0厘米, 插后秧苗直立, 不倒不漂, 不漏插, 不伤苗。

6. 水分管理

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 禁止使用城市污水和有污染的水源灌溉。花达水插秧, 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层, 扶苗护苗。有效分蘖期灌3厘米浅水层, 利用薄水层增温促蘖。有效分蘖终止期前2~3天排水晒田, 根据长势长相等综合情况晒田3~5天, 晒后恢复正常水层。孕穗至抽穗前, 灌4~6厘米活水, 减数分裂期若遇低温灌10~15厘米深水护胎。抽穗后实行间歇灌溉, 将水层灌至5~7厘米, 自然落平后再灌水。黄熟末期开始排水, 做到以水养根, 以根保叶, 增加后期光合产物, 提高稻谷品质。

7.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生产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以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物力防治为重点的策略。用40%富士一号乳油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瘟病;用5%井岗霉素水剂防治纹枯病;用5%井岗霉素水剂或14%络氨铜水剂防治稻曲病;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或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白叶枯病。

8. 适时收获、脱谷

水稻绿色防控措施 篇11

1.选用抗病品种 结合当地天气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抗病品种。

2.打捞菌核 根据病害后期形成的菌核会掉落在稻田里成为下一年的病原这一特点。在耕沤田时,打捞菌核,并烧毁,对纹枯病等的防治有着重要意義。

3.物理、生物等防控技术 灯光诱杀物理防治技术;性引诱剂诱杀;稻鸭共栖治虫除草防纹枯病;选用系列高效生物农药控制各种病虫技术。

4.稻田超级送嫁药预防分蘖期病虫技术 在秧苗移栽前2—3天,倍量喷施防治螟虫、稻瘟病、稻蓟马以及稻飞虱等对路农药,以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危害。

5.破口抽穗初期混合用药保穗技术 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将预防稻瘟病的农药,与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的农药混合一次喷施,达到一次施药预防多种病虫的目的。

6.稻田耕沤治螟技术 在螟虫越冬化蛹高峰期,及时耕沤冬闲田和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羽化,降低发生基数。

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技术 篇12

关键词: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成效

为了切实贯彻“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 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 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2013年笔者在无锡市农委农技推广总站的指导下在新安街道生态农场 (无锡市新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实施水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 (示范面积33.47 hm2, 全部采用机插, 品种为苏香粳一号) ,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并为今后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绿色防控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 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对技术、管理、防治、生态与市场要求高, 技术普及难度大, 同时只局限于某一类作物[1,2]。因此, 要不断创新与探索, 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 技术部门推广, 农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加强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新产品的引进与研发, 同时在蔬果等作物上示范推广,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给予农民扶持和资金补贴, 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普及与到位率, 使农业朝着绿色、安全、生态健康方向发展, 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农业“增产、增效”做出贡献。专业化统治是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最好的途径, 只有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防治规范, 才能更好地保证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效果。基地配有机动喷雾器2台 (套) , 在病虫防治期间雇佣防治人员10名 (以前都在村植保专业队) , 在防治适期 (2 d内) 保质保量用好药, 控制水稻病虫草的危害。现将水稻病虫草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及成效总结如下。

1 绿色集成防控技术

根据绿色水稻生产要求, 在水稻病虫草防治上, 推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放宽防治指标, 全程不用化学农药, 适量施用生物农药[1]。

1.1 应用防虫网防治灰飞虱和螟虫

在水稻秧田期, 正好遇上小麦收割, 灰飞虱迁入秧田的高峰期, 灰飞虱刺吸水稻汁液, 同时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 给水稻支起防虫网, 阻止灰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害虫的迁入, 保护了水稻安全、健壮生长, 避免了杀虫剂的使用, 减少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同时还节省了成本, 基地的0.67 hm2秧田全部采用防虫网覆盖[2]。

1.2 灯诱技术

基地共装了12盏佳多牌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 呈“井”字形排列。每盏灯控制面积2.0~3.3 hm2, 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每日自动傍晚开灯, 翌日1:00关灯。这样既充分诱杀到水稻害虫, 又有效保护了田间天敌。通过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 减轻了大螟和二化螟的危害, 通过白穗率调查, 使用杀虫灯的基本上看不到白穗, 未使用区域白穗率达到0.05%~0.08%。

1.3 性诱技术

采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稻稻纵卷叶螟性和大螟信息素。前2年就开始示范,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别使用稻纵卷叶螟和大螟信息素诱捕器15个/hm2, 呈“一”字型排列, 时间为7月20日至9月20日。由于信息素性诱捕具有专一性强、诱虫效果好、简便、保护生态环境等特点, 只诱杀雄性螟蛾, 使雌雄比例失调, 减少后代繁殖数量, 控制和减轻鳞翅目害虫危害, 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数量。

1.4 生物防治技术

全季水稻只用3次药防治稻纵卷叶螟, 大面积推广了Bt, 比化学农药提前2~3 d使用, 避免高温干旱时使用。在早晨和傍晚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不仅使用枯草芽孢杆菌与几丁聚糖防治纹枯病, 还采用了合理灌溉、适时搁田等措施, 以控制纹枯病发生。推广0.3%印楝素乳油在低龄若虫孵化高峰期使用防治稻褐飞虱, 控制了褐飞虱危害[3,4]。

2 示范成效

通过示范证明, 水稻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 一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的危害, 挽回粮食损失, 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同时大大提高了稻米的品质,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的大米优于普通大米, 增加了农民收入, 经济效益明显;二是可以有效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数量,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有利于生态安全, 2013年的用药次数 (3次) 比2012年的6次减少1倍, 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生态效益明显。由于选用了优质品种, 实施了科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基地生产的稻米不仅符合绿色水稻的要求, 也符合市场对稻米优质、健康、口感好的要求, 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2013年该基地33.47 hm2生产的绿色水稻米销售一空, 平均销价达到12元/kg, 产值达到7.2万元/hm2。扣除各种成本, 纯利润达到4.2万元/hm2, 收益是种植普通大米的2倍以上。

参考文献

[1]苏晓萌, 王希萍, 高乐超.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8) :118-119.

[2]杜茂兰.探讨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J].科学与财富, 2013 (1) :167.

[3]刘洋, 张琼.柳河县水稻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 2013 (5) :10-11.

上一篇:数学与生活的融合下一篇:远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