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辣椒栽培技术(精选9篇)
绿色食品辣椒栽培技术 篇1
辣椒含有辣椒素、维生素A、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营养物质[1], 深受人们喜爱。近几年来, 随着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辣椒病虫害逐年增加, 难于防治, 造成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经济损失惨重, 目前辣椒病虫害防控问题已成为影响收益的关键。在辣椒病虫害防控上, 应根据“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原则[2], 科学合理用药[3], 保证防治安全有效。在辣椒生产中, 应该有的放矢的综合防控[4]。
一、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5], 偏辣的品种较抗病, 甜椒易感病, 如尖椒系列、金塔、铁板椒等抗性都较强。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控辣椒病害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方法, 也是从根本上防控辣椒病害的主要措施。
二、消毒处理
1. 种子消毒
辣椒种子晾晒3~4天[6]或70℃恒温处理3天, 再用50℃温水浸泡30分钟或55℃温水浸泡15分钟, 再于20~30℃水中浸泡10~12小时后, 催芽播种。还可用药剂浸种消毒:如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或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泡10~15分钟, 可预防病毒病;用l%硫酸铜浸种15分钟或0.1%多菌灵浸泡30分钟, 可防治疫病和炭疽病;用50%的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拌种, 用量是种子的0.3%, 可防治软腐病和疮痂病。药剂浸种后冲洗干净, 再催芽播种。
2. 育苗床土消毒
(1) 喷洒福尔马林。把床土先挖松, 然后用30~50毫升/平方米福尔马林+3升水喷洒床土, 再覆膜密封苗床5天, 15天后播种。
(2) 配制苗床药土。70%代森锌与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以1:9比例混合;或50%多菌灵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以1:1比例混合;或75%百菌清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用8~10克/平方米药剂与15~30千克/平方米田园细土, 播种时1/3药土铺床面, 2/3覆盖种子。
3. 棚室消毒
7~8月利用太阳能对土壤高温消毒7~10天 (也可同时安装紫外灯, 灭菌杀虫8小时/天) , 必须扣棚消毒。再用硫磺粉2~3千克/亩、敌敌畏0.25千克/亩, 拌上锯末分几处点燃, 对棚室密闭熏蒸消毒1昼夜, 同时给土壤消毒用0.5~1千克/亩绿亨一号, 使用的农具也要放进棚室进行消毒, 7天后棚内无味时方可使用[7]。
三、农业防治
通过至少3年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 与抗病性强的葱蒜类轮作最好[8];利用太阳光进行土壤消毒;提倡高垄地膜覆盖栽培, 合理套种栽培, 嫁接栽培;施足基肥, 增施钾肥, 尽量避免偏施氮肥;培育无病壮苗, 提高辣椒抗病性;清沟排水, 科学控水、灌水, 保持通风透气, 控制田间湿度;选择无病植株留种, 采收后, 及时清洁田园, 集中烧毁或深埋病株残体, 通过中耕, 带菌的表土被深埋, 病原菌被杀死, 就减少了初步浸染、控制了病害传播。
四、物理防治
1. 色板、色膜驱避诱杀
用色板、色膜驱避诱杀害虫。如在田间铺设或悬挂银灰色膜, 铺银灰色地膜5千克/亩, 或把银灰膜条 (宽10~15厘米) 悬挂于大棚四周, 间距10厘米, 可防治蚜虫;用20厘米×40厘米黄板涂一层机油, 悬挂棚室行间或株间, 高出植株顶部15厘米, 悬挂30~40块/亩, 可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 当黄板上粘满虫子时, 再重涂一层;捕杀蓟马可用蓝色捕虫板。
2. 性诱剂诱杀
在害虫多发期, 盆内放水和少量杀虫剂或洗衣粉, 把昆虫性诱剂诱芯悬挂于水面上方1~2厘米处, 放水盆3~4个/亩, 可诱杀大量前来寻偶的害虫。已商品化生产的性诱剂诱芯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等。
3. 杀虫灯诱杀
根据害虫的趋光性, 用高压汞灯、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紫外线杀菌灯等进行诱杀。如紫外线杀菌灯每天开灯10分钟, 可杀灭多种病菌, 尤其在害虫发生高峰期防治效果更佳。
4. 食物趋性诱杀
利用成虫补充营养的习性和对食物的优选趋性, 在田间安置人工食源或种植蜜源植物进行诱杀。
5. 设防护网阻拦
用40目防虫网把棚室通风口密封, 阻止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烟青虫、棉铃虫等进入棚室。在虫害高峰期之前, 用防虫网覆盖大棚和温室。
五、生物防治
1. 保护有益天敌, 以虫治虫
防治蚜虫、飞虱、叶蝉等害虫可用七星瓢虫、蜘蛛、草蛉、捕食螨等捕食性天敌;防治温室白粉虱和菜青虫、棉铃虫等可分别用丽蚜小蜂和赤眼蜂寄生性天敌。
2. 以菌治菌
固氮菌、根瘤菌、芽抱杆菌[9]、小单抱菌、假单胞菌、放线菌[10]等都可防治辣椒病虫害。如根瘤菌的菌丝可抑制病菌的繁殖和病原物的活性;芽抱杆菌可防治辣椒炭疽病;苏云金杆菌制剂可防治食心虫。
3. 利用生物农药
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200~250倍液2%宁南霉素防治;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150~200倍液1%农抗武夷菌素防治;炭疽病、枯萎病用农抗120进行防治;软腐病、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可用3000~4000倍液72%新植霉素或农用链霉素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可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或颗粒体病毒来防治。
4. 利用蔬菜制剂
蔬菜枝、蔓、叶、果等, 对水捣烂取其滤液喷施或灌根, 有防治虫害作用, 防治效果大多在90%以上。如丝瓜原液+20倍水喷施, 防红蜘蛛、菜青虫、蚜虫及菜螟等;南瓜叶原液+2倍水+少量皂液喷施, 防治蚜虫;苦瓜叶原液+少量水+等量石灰水, 灌根, 可防地老虎。
六、化学防治
采取科学的用药方法, 狠抓早防治, 掌握药剂安全使用间隔期, 采摘前半个月不能用药, 减少用药次数和药剂施用量, 交替用药, 合理混用。
1. 病害
辣椒主要病害有苗期立枯病、猝倒病, 生长期疫病、病毒病、炭疽病、软腐病、疮痂病、灰霉病、白粉病、叶斑病、日灼病等20多种。
(1) 疫病防治。发病初期, 可喷施500倍液75%的代森锰锌, 或600倍液75%的百菌清、500倍液64%的杀毒矾, 或500倍液70%乙磷锰锌, 或800倍液72%的杜邦克露, 或800倍液58%的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等, 7~10天喷1次, 共喷2~3次。
(2) 炭疽病防治。发病初期, 每亩可喷施1000倍液的硫酸铜, 或8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 或600倍液75%的百菌清, 或600倍液70%的代森锰锌, 或600倍液65%的福美双, 400倍液77%可杀得, 或400倍液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7天喷1次, 喷施2~3次。
(3) 病毒病防治。发病初期, 为了提高抗病性, 叶面喷施5%黄豆粉或皂角粉钝化病毒, 或1000倍液1%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或高锰酸钾;发病期, 喷施300倍液5%的菌毒清, 500倍液1.5%的植病灵+1000倍液绿芬威1号;或300倍液5%的菌毒清, 500倍液磷酸三钠, 500倍液20%的病毒A+黄腐盐;或1000倍液辣椒灵, 叶面肥+500倍液2.8%的克病灵。7~10天喷1次, 喷3~4次。
(4) 立枯病、猝倒病防治。发病初期, 用10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 或800倍液72%的克抗宁可湿性粉剂、或600倍液72.2%的普力克水剂, 或600倍液70%的农哥, 或5%井岗霉素+用25克勇壮+20毫升3%的甲霜灵+15千克水灌根。7天喷1次, 喷2~3次。
(5) 灰霉病防治。用800倍液的克霉灵或1000倍液50%的速克灵防治。
(6) 软腐病防治。可喷施200毫克/千克波尔多液、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 7~10天喷1次, 共喷3~4次。
(7) 疮痂病防治。发病初期, 可用1:1:200波尔多液, 或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 或500倍液47%的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或400倍液50%的琥胶肥酸铜, 或500倍液77%可杀得, 7~10天喷1次, 喷2~3次。
(8) 叶斑病防治。出现病斑时, 喷600倍液2%的春雷霉素+4000倍液72%的农用链霉素, 或4000倍液的硫酸链霉素, 或4000~5000倍液的新植霉素, 或1000倍液20%的叶枯唑, 或600倍液47%的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7天喷1次, 共2~3次。
(9) 白粉病防治。发病前, 保护叶片可喷27%高脂膜100倍液;发病初期, 喷1000倍液40%的世高, 或600倍液62.5%的仙生, 或500倍液的小苏打防治。
(10) 日灼病防治。气温偏高时, 可浇水、也可喷水降温;盛花期, 喷1000倍液的硫酸铜溶液, 或50千克40℃的温水+0.1千克四硼酸钠喷植株;盛果期, 喷l%过磷酸钙浸出液或0.1%氯化钙溶液, 15天喷l次, 喷2~3次。叶片正反面要全部喷施。
2. 虫害
辣椒虫害主要有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烟青虫、白粉虱等10多种。现介绍在辣椒上危害较多的几种病虫害。
(1) 蚜虫防治。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或25%阿克泰10000倍液, 或10%啶虫咪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或2~3克艾美乐+30~40千克水喷施。7天喷1次, 喷2~3次。
(2) 螨类防治。每亩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15%哒螨灵2000倍液防治。
(3) 棉铃虫防治。发病初期, 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或5%抑太保, 或卡死克乳油1000倍液, 或Bt乳剂25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喷雾。
(4) 白粉虱和斑潜蝇防治。用1.8%阿维菌素乳油1800倍, 或2.5%菜蝇杀乳油1600倍, 或2.4%威力特微乳剂1500倍喷雾防治, 若再配合20%异丙威或22%敌敌畏烟剂300克/亩熏蒸, 防效更好。
(5) 烟青虫防治。幼虫3龄前喷施青虫菌粉、杀螟杆菌粉、7217链孢霉、Bt乳剂等生物制剂;或未蛀果时喷有机磷、菊酯类混剂, (如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 或20%杀灭菊酯, 或40%菊杀乳油3000倍液, 或10%菊马乳油1500倍液) , 喷2~3次。
参考文献
[1]李立凤.辣椒疫病病原菌鉴定及抗源筛选[D].东北农业大学, 2010, 6.
[2]韩凤英, 秦咏梅, 国淑梅等.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 2011, 2 (2) :23~25.
[3]刘秀培.无公害辣椒病虫草害控制技术[J].农技服务, 2013, 30 (11) :1170~1171.
[4]门晓云.无公害棚室辣椒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吉林蔬菜, 2005, (1) :31~32.
[5]胡雪兰.设施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西北园艺, 2003, (3) :53~36.
[6]何国梁, 李东风, 张友青等.棚室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蔬菜, 2008, (10) :10~19.
[7]刘水平, 张兰英, 高敏等.设施栽培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 2010, (6) :217~218.
[8]赵丽红.辣椒无公害生产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J].现代园艺, 2012, (20) :138.
[9]严占勇, 肖崇刚, 易龙等.防治辣椒疫病的芽抱菌株的筛选及其抑菌效果的测定[J].中国蔬菜, 2005, (6) :18~20.
[10]涂漩, 薛泉宏, 张宁燕.辣椒疫霉病生防放线菌筛选及其对辣椒根系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5 (6) :141~146.
绿色食品辣椒栽培技术 篇2
普洱市种子站周建林
辣椒是喜温暖怕炎热,喜阳光怕暴晒,喜潮润怕水涝,喜稍肥怕脊薄的作物,在栽培管理中,特别要注意施肥、浇水及病虫害的防治。
一、栽培季节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可秋植冬收,一般7—8月份播种,也可冬植早春收获,则10月上旬播种,温凉地区作为正季栽培,可12月份阳畦或塑料小拱棚播种育苗。
二、栽培技术
1、选地和整地
苗床及定植田块,地势要高,开阔向阳,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粘壤土,苗床地最好是中等肥力。
2、种子消毒处理
(1)用01%的高锰酸钾液浸种半小时;(2)热水烫种:将种子晒两天,放入50度的热水中烫10分钟,不断搅拌,然后降温至30度,恒温3小时即可播种。
3、播种量
每亩用种50克,每平方米苗床播种6-10克,适当稀播培育壮苗。
4、培育壮苗 每分苗床地施腐熟农家肥300公斤,草木灰30公斤,普钙10公斤,拌匀作底肥,苗期追肥用1:10的清粪水泼浇,随小苗长大,粪水适当加浓,粪水必须腐熟,苗期最好追1—2次粪水,第一次可作盖种肥施入苗床。
对幼苗特别要注意防治绵疫病,立枯病,猝倒病。其方法有:
(1)用58%的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喷苗床作土壤消毒(即一喷雾器水兑30-35克药粉)。
(2)用11000的代森锌拌细土撒于苗床,或用敌克松400-500倍液喷苗床作土壤消毒。
(3)苗期每隔10-15天用甲霜灵锰锌喷施一次,进行病害的早期预防,一喷雾器水兑15—20克药粉,或用64%杀毒钒、大生、雷多米尔800—1000倍液喷施(任选一种)。
5、合理密植
一般定植田块行距40-45厘米,株距35-40厘米(小米辣行距50-60厘米,株距45—50厘米)。
6、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
定植田块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公斤,同时拌入普钙或复合肥7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充分拌均后施入种植行内,肥与土充分拌匀后平整浇透水移栽。
7、追肥及浇水
原则上“少量多次”,特别注意不要偏施氮肥,定植后十天左右追一次提苗肥,用1:4的腐熟清粪水,或每亩用7—10公斤的复合肥兑成肥液追施。催花肥每亩施15—25公斤。重施果肥:每亩用复合肥25—30公斤。
水:选晴天上午灌水,水不能浸过厢面,辣椒对水份的需求,应注意前期营养生长,要满足供水,结果期以后要适当控制土壤水份。
8、病虫害的防治
(1)农业防治:a、选用抗病品种;b、实行合理的轮作;c、培育无病壮苗: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率。
(2)药剂防治:a、炭疽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疽杀600-800倍液喷施,或用甲基托布津400—500倍液喷施。b、枯萎病:用枯萎必克或用抗桔灵500—600倍液浇根;用敌克松500—600倍液浇根;用50%多茵灵500倍液浇根。c、疫病:用大生、杀毒帆、克露、雷多米尔500-600倍液喷施。d、病毒病:用毒青、毒圣、病毒A、病毒必克500-800倍液喷施。e、青枯病:用农用链霉素、井冈霉素、青枯灵浇根。f、蚜虫:用抗蚜威20克兑水40公斤喷施,或用快灵、万灵、乐斯本、比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喷施。
三、采收与留种
1、采收
青椒以嫩果为产品,开花后25—30天后即可采收,如采收过晚影响后期产量。
2、留种
绿色食品辣椒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辣椒细菌性疮痂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辣椒细菌性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 经常在辣椒上发生。近年来, 随着辣椒新品种的引进与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 病害发生日趋严重[1]。特别是在温室栽培条件下, 如果环境调控不及时, 更易引起病害发生, 严重影响辣椒的品质及产量。为了使辣椒的产量不受影响, 又保证其食用安全性, 根据病害发生动态和危害程度, 及时有效地开展绿色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1 症状
此病除主要为害辣椒叶片外, 还可为害茎蔓、果实。其典型症状是发病部位隆起疮痂状的小黑点而引起落叶。幼苗期感病后, 最先会在子叶上出现银白色的小斑点, 后逐渐发展成水渍状, 最终呈暗色凹陷的病斑, 造成叶片脱落, 发病严重的可导致植株死亡。成株期开始发病的时期为开花盛期, 发病时叶片最初会出现水渍状的小斑点, 呈黄绿色, 然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暗褐色病斑, 中间凹陷, 边缘稍稍隆起, 表面粗糙, 呈疮痂状。当小病斑达到一定数量后, 就会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大的病斑。发病严重的叶片会干枯脱落。辣椒的茎、叶柄及果梗初期受害症状与叶片类似, 均形成疮痂状隆起。其果实受害后最初为水渍状边缘的疱疹或暗褐色隆起的小点, 而后逐渐扩大, 最终形成圆形或长圆形的黑色疮痂斑, 若遇潮湿的环境, 就会有菌脓从病部溢出。
2 病原
辣椒细菌性疮痂病只侵染辣椒和番茄, 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菌疮痂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 (Doidge) Dowson], 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细菌, 菌体杆状, 两端钝圆, 单极生鞭毛, 能游动, 菌体排列成链状, 有荚膜, 无芽孢。革兰氏染色为阴性, 好气性。培养基上菌落浅黄色, 半透明, 圆形。细菌发育适温27~30℃, 最低温度5℃, 最高温度40℃[2,3], 致死温度59℃10 min。
3 发病规律
3.1 发病条件
高温持续时间长, 叶面结露对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至关重要[4]。露地栽培多发生在7—8月高温、多雨季节, 特别是在暴雨过后, 伤口增加, 容易形成发病高峰。感病品种的种植、氮肥过量, 磷钾不足、连作都会加重发病。同时陈海平等[5]研究结果表明, 若种植密度过大至40 cm×50 cm, 且未及时整枝, 会增加叶片之间摩擦的机会, 导致病害侵染的几率增加, 使得后期病害发展加重。
3.2 病菌传播
该病病原菌主要在种子表面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为翌年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也可以随带病种子作远距离传播到无病地区。当条件适宜时靠雨水、灌溉水、风、昆虫及农事操作等传播, 并引起多次再侵染。病菌从气孔、伤口侵入, 经3~6 d潜育后在细胞间大量繁殖, 致使表皮组织增厚呈疮痂状。
4 防治措施
辣椒细菌性疮痂病的防治应采用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结合的绿色防控措施。
4.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对该病害抵抗力有很大差异, 一般辣椒较甜椒抗病。可选用茄门、22号尖椒、保加利亚尖椒、辽椒二号等抗病优种。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育苗条件、苗龄等, 选择适宜的播种期[6]。二是加强田间管理。栽培时宜采用垄作稀植, 浇水时可采用膜下滴灌、渗灌等技术。基肥增施磷、钾肥, 多施有机肥, 追肥注意控制氮肥用量, 及时整枝防止植株生长过度, 保持植株通风透光性。温室栽培时遇高温天气棚内要及时通风、降湿, 防止温湿度过高。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或者及时深翻30 cm以上, 以促使病残体分解和病菌死亡。三是实行轮作。发病的地块要避免连茬, 最好应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3年或以上。
4.2 化学防治
一是种子消毒。自繁种子应从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选留, 外来品种在播种前必须先进行种子的消毒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温汤浸种。先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6~10 h, 滤干后放入55℃温水中处理10 min, 再用冷水冷却。 (2) 药液浸种。种子洗净后, 稍晾干, 或用1∶10的农用链霉素浸种30 min, 或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 min。取出后用水洗净再催芽播种。二是及时喷药。该病施药预防效果不佳, 应加强监测, 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 可用喷新植霉素4 000~5 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均匀喷雾, 视病情隔5~10 d喷1次, 一般连喷2次, 基本能控制病害流行。注意不能长时间使用单一的药剂进行防治, 应各类药剂交替使用, 以提高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 (北方本) [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411.
[2]赵国栋.辣椒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 2009 (8) :24-25.
[3]哀彩尧.辣椒疮痴病的发生与防治[J].江苏农业科学, 1987 (4) :30.
[4]张玉聚, 李洪连, 张振臣, 等.中国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解[M].1版.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456.
[5]陈海平, 莫云彬, 董国堃.大棚辣椒细菌性斑点病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辣椒杂志, 2004 (1) :27-28.
辣椒栽培技术要求 篇4
木贾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农艺师 贺寿兰
一、品种的选择
1、菜用早中熟品种:黔椒1.3.5号,辣丰3.4号,湘研4.9.13.19号,辛香一、四号,剑霸天下等。
2、干鲜两用型品种:黔椒4.7.8号,红椒七号,长椒七号,博椒七号,长香旱尖线椒王等。
3、制干辣椒品种:黔椒6号、8819、朝天椒、优胜513兴义地方种椒品种。
二、培育壮苗
1、播期选择:
贵州暖热地区10月中旬播种,1月中旬定植;我们长坡岭以下,选择11月中旬播种,2月中旬定植,长坡岭以上12月下旬播种,3月中旬定植。采用温床育苗、营养土或营养钵育苗。
2、营养土配制
播种床营养土配制:选用1/3的过筛园土与1/3的腐熟猪粪渣、1/3的碳化谷壳充分混合均匀。
移苗床营养土配制:2/4的园土、1/4的猪粪渣、1/4的碳化谷壳混合均匀。
清毒处理:方法是1000kg营养土用40%福尔马林200—300mL,对水25—30kg喷洒,适当翻动,用薄膜覆盖5—7天,或用该药液直接喷洒于苗床,盖地膜闷土5—7天,然后敞开透气2—3天后可用于播种。
3、种子处理:
选晒种2-3天,消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和病毒,然后将种子浸入55℃温水中,经15分钟,再用常温继续浸泡5—6小时,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5分钟,浸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抪种。
4、播种:
每亩大田用种30—50kg,每平方米标准苗床播8—10g,播种前先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粑松表土,均匀播种,盖消毒过筛细土1—2cm厚,薄洒一层压籽水,塌地盖薄膜,b并搭建小拱棚,进入苗期管理。
5、苗床管理
<1>温度管理:保持白天温度20—30℃,夜间13—18℃左右,前高后低。
<2>及时分苗:
苗龄30—35天,3—4片叶时,选晴朗天气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及时分苗,分苗间距7—8cm。可采用营养球或10cmⅹ 10cm营养钵,分苗后立即浇压根水,盖严小拱棚和大棚膜促缓苗晴天还要在小拱棚上盖遮阳网。
<3>分苗床的管理:缓苗期保证地温达18—20℃,日温25℃,加强覆盖,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旺盛生长期,加强薄膜的揭盖,适当降温2—3℃,每隔7天结合浇水喷以0.2%复合肥营养液。加强水的管理,维持床土表面呈半干半湿状态,防止“露白”。加强通风,即使是阴雨天气也要于中午断时通风1—2小时。发现秧苗徒长,可喷施50mg/时效唑抑制。定植前7天炼苗,夜温降至13—15℃,控制水分和逐步增大通风量。
<4>苗期病害防治:主要为猝倒病及立枯病,发现少量病株立即拔除: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每7 天—10天喷一次,连喷2次。
三、定植前的准备
1、场地选择
辣椒忌连作,因此场地应在3—5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茄子、土豆、番茄、烟草),富今有机质、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灌能排、雨季不积水、旱季不缺水。
2、深耕整地
深耕细耕土地,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展,同时可将土表层中的病原菌和害虫翻入底层杀死,表层土粒要细碎,平整、无大块,不出现坑洼,这样才有利于将地膜紧贴在畦土表面,发挥覆盖效果。
3、施足优质基肥
对肥力中等的菜田,每亩应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约含有机质700—850kg,氮25—30kg。磷10—13kg,钾25—30kg.为提高肥效,应将底肥集中穴施或沟施,不要进行分散性全田铺施。施肥不能过浅过深,以土层10—15cm深为好。
4、作畦铺膜
畦高以10—20cm较为适宜,畦宽一般在100—120cm为佳。膜该宜在定植前7—10天进行,不宜在大风天气进行,防止大风破坏地膜。膜盖好后,定植之前,应在膜上适当压一些泥土,防止大风吹坏地膜。
四、定植期
1、定植期
当耕层10cm深处的土温达到10—12℃时即可定植。一般播种后50—60天,幼苗10—12片真叶,植株现蕾时为最佳定植期。
2、定植
移栽时尽量少伤根,晴天定植,植穴要干湿土栽培缓苗慢,生长差。单株栽培,株行距按早熟品种25cmⅹ50cm,中熟品种定植方法30cmⅹ50cm,晚熟品种35cmⅹ50cm.定植方法可采用先铺膜后定植和先定植后铺膜2种方式。定植好后,要及时满足压兜水,并用堆肥兔或菜园地将定植留下的孔隙及幼苗茎部压住。
五、定植后的管理
1、水分管理
辣椒定植后应每天上午浇一次活兜复棵水。辣椒生长前期,一般不需要浇水,辣椒大量挂果进入盛果期后,要加强灌水。灌水要勤灌勤排,每隔3—5天灌一次,上午9—12时进行。进入高温炎热季节,灌水宜在早晚进行,也要勤灌。
2、追肥管理
辣椒的追肥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追肥应是速溶性的复合肥和发酵的人畜粪尿溶液,一般都随水追施,5—7天追一次,化肥的浓度为0.5%,粪肥为二成稀,如果发现植株黄化矮小,应喷施浓度为0.3%—0.5%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提苗,在中后期5—7天喷施一次,有增产延长供应期的效果。
3、地膜保护除杂草
辣椒定植后,畦面上的地膜常因田间操作原因出现裂口,影响地膜覆盖效果。因此,除在进行田间操作时应小心,尽量不损坏薄膜外,一旦发现破裂,要及时用土压制,定植孔破损出,杂草易在压膜土壤处生长,果如草长大再除会造成地膜大面积破坏。
4、整枝
辣椒杂交种植生长旺盛,对分枝较多的品种,应将第一分枝一下(门椒)的两侧及老叶全部打掉,以利于通风透气,提高果实的商品性。上部枝叶繁茂的,可将两行植株间向内生长并长势较弱的分枝剪掉。
5、防倒伏
对辣椒种植生长过旺,结果多,吹大风的地块,要按穴插竹竿支撑。栽培上应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以防止上部徒长。
六、主要病虫害防止
1、辣椒青枯病。症状:病株叶片中午萎蔫,傍晚恢复正常,2—3天后植株逐渐枯死,但叶片仍保持绿色,只是颜色较淡,无光泽,故称为青枯病。切断病茎可见维管束呈褐色,用手挤压断面有白色粘液渗出,为病菌的脓液,防治措施:①与禾本科作物轮作;②种植抗病品种;③改良土壤,对酸性土壤应结合整地亩667平方米施入60—80kg石灰,以消毒土壤,并使土壤呈碱性;④出现病株时,应及时拔除,并在病窝周围撒入适量石灰,防止病菌蔓延;⑤发现病初期用浓度为200ml/kg的硫酸链霉素或20%叶青双800倍液浇根,每株浇250ml左右。隔7天后再浇一次。
2、辣椒病毒病。症状:病株表现为花叶、黄化、坏死、畸形四种类型。以花叶型为主,病株叶片绿色消退,产生黄绿色相见的斑驳或黄褐色环斑,幼叶受害变窄小,叶缘上卷。叶脉皱缩畸形,叶面凹凸不平。病株比健株明显矮小,少数病株叶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防治措施:①抪种前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3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②尽量减少农事操作,以免造成人为传播;③该病在田间主要靠蚜虫、螨类传播,故应在前期传毒害虫刚出现时作好防虫灭病工作。防治药剂可选用20%病A500倍液,加10%的一遍净可湿性粉剂或20%的灭蚜松可湿性粉剂,配成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即可收到明显效果。
3、辣椒炭疽病。症状:受害叶片初为渍状斑点,后逐渐发展成边缘褐色,小间灰白色近圆形病斑,病斑上轮生小黑点。病叶易脱落,果实发病初呈现水渍状黄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凹陷病斑。病斑上有同心轮并密生小黑点,湿度大的病斑上可看到浅红色粘稠物,干燥时病斑干缩破裂。防治措施:①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②进行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2℃温水浸种12分钟,并用占种子重0.3%福美双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搅拌种;③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溉,及时除去老病叶和病果;④可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3次。
4、辣椒疫病。定植前选用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浸根,每穴50—100ml。发现中心,病株用50%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灌根封闭发病中心。定植时、缓苗后和开花盛期,选用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普利克600—800倍液灌根1—2次。
七、病虫害综合防止的关键环节
1、清洁田园。罢园后的所有病残体在远离田块,水源处挖坑深埋或烧毁。
2、轮作:最好是与水稻轮作。
3、种子消毒:温汤浸种55℃温水浸种15分钟,药剂浸种1%猛酸钾10分钟,0.1%硫酸铜5分钟,10%磷酸三钠20分钟浸种后用清水冲净。
4、苗床防病
①灌根或喷淋:苗床发现少量瘁倒病时,拔除病苗,床内及时灌根或喷淋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72.2%普力克6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②带药定植:定植前2—3天,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喷雾。
5、土壤消毒:土壤要烤晒过白。
6、水分控制:及时排净田间的积水,做到深沟高畦;灌水时要用洁净的水,要灌跑马水。
7、以防为主:定植3—4天后可淋800倍敌克松或氧氯化铜。
辣椒育苗把四关
1、消毒关:把种子放入50—54℃水中浸种15分钟,不停搅动水温降至30℃为止。
2、苗床关:用田土、熟马粪、猪团粪4:3:3搅匀,并在100公斤田土中加混硫胺0.3公斤,过磷酸钙0.3公斤,草木灰3公斤搂平备攒。
3、催芽关:种子在30℃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出,装入口袋,在20—30℃条件下催芽,并每天用温水冲洗一次,5天后有一半出芽即可攒种。
4、苗期管理关:床温保持15℃,出苗前不浇水、不放风。出苗后白天 要放风,延长光照。
木贾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绿色食品辣椒栽培技术 篇5
关键词:保护地,辣椒,病虫害,发生规律,绿色防控
近年来, 随着扬中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结构调整, 扬中市保护地蔬菜面积逐年增加。全市蔬菜总面积0.12万hm2, 保护地蔬菜面积466.67 hm2, 占蔬菜总面积的38.8%以上。保护地蔬菜种植以秧草、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为主, 其中, 辣椒种植面积100 hm2, 占保护地蔬菜总面积21.4%以上, 是单一品种种植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蔬菜品种之一。但是, 由于保护地辣椒的栽培方式、温湿度条件十分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导致辣椒的产量低、品质下降、经济损失较重。因此, 保护地辣椒病虫害防治是辣椒生产中的重要生产措施, 必须要在准确识别病虫害并了解其发生规律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农业生态调控、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及科学用药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 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 从而提高辣椒的产量, 提升辣椒的品质,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 主要虫害及发生规律
1.1 蚜虫
1.1.1 为害特点
若虫及成虫在叶片上刺吸汁液, 造成叶片黄化、卷缩变形, 甚至叶片枯萎, 同时还能传播病毒病。
1.1.2 形态特征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 mm, 头、胸黑色, 腹部黄绿色或绿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5 mm, 体呈绿、黄绿或橘黄色, 有光泽。
1.1.3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30代左右, 4月底~5月初迁飞, 无翅胎生雌蚜在风障菠菜、窖藏白菜或温室内产卵越冬, 来年3~4月以有翅蚜先后转移为害。发育起点温度4.4℃, 有效积温137℃, 发育适宜温度20~28℃, 高于28℃对其发育不利。连续晴天, 气候干燥发生重。夏季高温、大雨、暴雨对其不利。
1.2 烟粉虱
1.2.1 为害特点
烟粉虱以成虫和若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吸植株汁液, 造成僵苗花叶、皱叶缩叶、落花落果、果实畸形。虫口密度高时, 可导致植株黄枯、毁苗毁棚, 甚至绝收。同时能传播30多种病毒病, 其若虫、成虫分泌的蜜露能诱发霉污病等真菌性病害。
1.2.2 形态特征
成虫体淡黄色, 翅覆盖白色蜡粉, 无斑点, 雌虫体长0.91 mm, 雄虫体长0.85 mm。若虫分四龄, 淡绿至黄色。卵散产于叶片背面, 有光泽, 长梨形。伪蛹黄色, 体背或体侧着生蜡丝, 眼红色, 体节黄色明显。
1.2.3 生活习性
烟粉虱在温室常年为害, 周年均可发生。发育起点温度10℃, 有效积温316℃, 最适温度为26~28℃, 一般卵期5 d, 若虫期15 d, 全世代19~27 d。成虫具有喜光性, 晴天飞行活动强于阴天。
1.3 烟青虫
1.3.1 为害特点
以幼虫蛀食花、蕾、果, 也为害嫩茎、叶和芽。果实被蛀后腐烂产生落果, 严重时折茎、蛀果率达20%~30%, 降低产量和品质。
1.3.2 形态特征
烟青虫是烟夜蛾的幼虫。幼虫背线明显, 两根前胸侧毛连线远离前胸气门下端, 体表小刺较短。成虫体稍小, 体色较黄, 后翅棕黑色, 宽带中段内侧有1条棕黑线, 外侧稍内凹。卵半球形, 稍扁, 高小于宽, 纵横不到底部, 不分岔。
1.3.3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4~5代, 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 以卵散产, 多在顶尖、嫩梢、叶、茎上。1~2龄幼虫取食嫩叶, 3龄才蛀果为害, 有转果为害的习性。适宜烟青虫生长发育适宜温度18~35℃, 相对湿度75%~90%。
2 主要病害及发生规律
2.1 辣椒炭疽病
2.1.1 发病症状
为害叶片时, 先产生水渍状褪绿色病斑, 渐变褐色不规则形, 病斑中间灰白色, 表面形成小黑粒点, 叶片易脱落。果实上发病, 先产生水渍状黄褐色病斑, 后扩大为圆形斑或不规则形, 凹陷, 中部灰白色或灰褐色, 轮生小黑粒点。潮湿时, 表面长出橙红色粘稠物, 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易破裂。
2.1.2 发病规律
辣椒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内的刺盘孢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拟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或种子带菌。病菌由寄主的伤口入侵, 借助雨水、滴水或露水的传播进行再侵染。孢子萌发适宜温度在12~33℃, 适宜湿度为95%。相对湿度低于70%不利于发病, 高温高湿、排水不良、长势较弱、密度过大、通风不畅都会加重发生。
2.2 辣椒灰霉病
2.2.1 发病症状
灰霉病在辣椒苗期、成株期均有为害。幼苗期低温高湿, 茎叶上发病, 叶片变黄变细, 成水渍状软腐, 病茎呈棕褐色溢缩变细, 引起倒苗;成株期发病, 显示花瓣或柱头染病, 后发展到果实上, 出现水渍状病斑, 扩展后果皮呈灰白色软腐, 其上密生灰色霉状物, 幼果发病重, 易落果。
2.2.2 发病规律
辣椒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以小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借气流传播, 多从败花和伤口侵入。病菌侵染适宜温度2~31℃, 相对湿度95%以上。低温高湿, 植株密度过大, 通风不畅, 开花期浇水或连阴雨, 发病相对较重。30℃以上高温干旱环境, 发病程度减慢。
2.3 辣椒立枯病
2.3.1 发病症状
辣椒立枯病是苗期主要病害, 发病初期, 苗茎基部出现椭圆形暗褐色同心轮纹病斑, 扩展后病斑逐渐凹陷扩大, 造成病部收缩、干枯, 最终导致秧苗死亡。但幼苗不立即倒伏, 仍保持直立状态, 故称为立枯病。湿度大时, 病部可见蛛网状淡褐色霉层。
2.3.2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菌丝通过雨水、粪肥、农具进行传播蔓延。发病适宜温度13~42℃。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侵染蔓延, 幼苗密度大、间苗不及时、老化衰弱、通风透光条件差时极易发病。
2.4 辣椒疫病
2.4.1 发病症状
苗期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软腐, 不久青枯猝倒。成株期叶片发病, 初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 后变暗褐色。地际部发病, 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 凹陷, 不久整株青枯状枯死。根部呈褐色烂皮, 果实染病始于蒂部, 初生暗绿色水渍状斑, 迅速变褐软腐, 湿度大时出现灰白色粉状霉层, 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
2.4.2 发病规律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及种子上越冬, 借雨水、灌溉传播。病菌在8~38℃都能生长, 发病适宜温度25~30℃, 相对湿度80%以上。保护地辣椒由于受小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 发病一般较早, 灌水早、灌水量大、气温高、通风不畅、结露多易发生流行。
2.5 辣椒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有6~7种, 其中土中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为优势种。
2.5.1 发病症状
土中烟草花叶病毒病的症状:新叶黄化, 出现黄绿和浓绿相间的花叶斑, 或产生褐色坏死斑, 主叶脉、叶柄和茎部出现坏死条斑, 严重时从新叶往下落叶, 果实发病黄化畸形。黄瓜花叶病毒病的症状:发病初期叶片黄化, 后叶脉褪绿, 出现明显的斑驳花叶, 叶片皱缩、细长、畸形, 有时叶片和顶梢产生坏死, 严重时茎节缩短, 枝条丛生, 植株矮化和落叶, 果实小, 出现淡黄色花斑。
2.5.2 发病规律
土中烟草花叶病毒病主要在春茬发病, 由病种子或土壤遗留病毒引起, 后随农事操作、接触进行传播。黄瓜花叶病毒病主要在秋季发病, 由蚜虫进行传播。高温干旱、茄果类重茬地、定植晚、伤根多、低洼地、排水不良、蚜虫多, 易发病。
3 绿色防控技术
3.1 农业生态调控
3.1.1 选择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优质、抗病、抗逆性好的辣椒品种, 如苏椒14、15号等。
3.1.2 轮作和套、间作
一季辣椒种植后, 可种植瓜类、芹菜、十字花科蔬菜等, 或进行水旱轮作, 这样既可减少辣椒病虫发生基数, 又可避免因缺素造成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在种植辣椒时还可以与非茄科蔬菜间、套作, 可减轻疫病等病害发生。
3.1.3 合理密植
在切换茬口, 准备定植辣椒前要深耕翻土, 晾土杀菌灭虫。平整土后, 采用高厢, 双行平行栽植, 每穴双株定植。
3.1.4 地膜覆盖, 膜下灌溉
积极推广膜下微水灌溉技术, 既能保证辣椒生长所需水分, 又能节约用水, 还可避免土壤和棚内空气温湿度过大产生病害。同时, 还抑制了杂草生长, 减少了除草成本, 提高了生产效率。
3.2 物理防治
3.2.1 种子处理
辣椒种子通常携带有病原菌, 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浸泡15 min, 可以杀死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 同时可以促进种子吸收水分。
3.2.2 色板诱杀
利用某些害虫的成虫对颜色的强烈趋性, 将专用胶剂涂在黄色或蓝色的纸板上制成粘虫板, 悬挂于棚内, 对害虫进行诱杀。悬挂黄色粘虫板可诱杀蚜虫、烟粉虱等害虫, 悬挂蓝色粘虫板可诱杀蓟马。
3.2.3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诱杀。在棚外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可有效诱杀辣椒上具有趋光性的害虫。
3.2.4 苗期防虫网隔离
在辣椒苗期采用防虫网隔离, 可有效防止蚜虫、烟粉虱等害虫的为害。
3.3 生物防治
3.3.1 天敌控虫
保护并利用天敌控制害虫为害, 可利用广赤眼蜂防治烟青虫等害虫, 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等害虫, 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等害虫。
3.3.2 生物农药防治
选用生物农药防治辣椒病虫害。如用苏云金杆菌可防治烟青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 苦参碱防治蚜虫、烟粉虱等效果较好, 0.5%几丁聚糖可用于防治病毒病、疫病等病害。
3.4 科学用药防治
在农业生态调控、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都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下, 应及时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应急防控。
3.4.1 选择对路药种
针对病虫发生为害,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为防止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病虫产生抗药性, 应多种农药交替使用。
3.4.2 适期用药
在加强病虫测报的基础上, 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 确定最佳防治时期, 及时用药防治。杀虫剂使用一般在幼虫3龄前, 防治效果最好;对烟青虫等专蛀性害虫的防治应掌握在卵孵高峰期。
3.4.3 规范使用农药
在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时, 要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并要按照农药使用手册, 按规定使用浓度和剂量进行防治。杀菌剂的安全间隔期在5~7 d, 杀虫剂的安全间隔期一般在7~9 d。
3.4.4 合理选用药械, 正确施药
绿色食品辣椒栽培技术 篇6
1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在组织管理方面,成立由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农技、科技、基地单元所在乡镇等部门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对全县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下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办公室;同时健全乡、镇、村组织机构,明确了乡镇主管领导为基地建设负责人,各村委会主任、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为具体工作人员,并建立了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度考核办法,县、乡、 村三级层层签订了责任书,细化量化了考核指标。
2狠抓标准化生产管理,确保绿色食品质量安全
1)在基地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上,按照集中连片、合理规划、 规模发展的原则,辣椒实行品种区域化种植,基地良种普及率达到了95%以上。强化了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户四级生产管理体系,实施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2)县农技推广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以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的形式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户均一本。
3)以乡镇为单位、绘制了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对地块进行统一编号,建立了管理档案。以优惠的补贴政策为引导,建立了“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统一统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有效组织农户生产。
3以强化农业执法为抓手,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体系建设
不定期联合工商、安监等部门对基地内生产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制定了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药名单。对基地周围的农资经营网点实行拉网式检查,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投入品的使用。
4狠抓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县、乡、村技术服务体系;结合农业技术培训,将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技术培训纳入培训内容,制定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技术培训计划,采取聘请专家授课等形式,对基地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员、合作社社员进行绿色食品知识培训。 加强对培训记录的收集整理,建立培训考核制度,严格做到持证上岗。
5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绿色食品原料质量安全
为了堵塞管理环节上的漏洞,建立较为完善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监督管理办法,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明确农业执法大队为监管执法主体,不定期对基地建设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进行监督检查或抽查,同时聘请基地中责任意识较强的农户担任生产监督员,适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有效防范了违禁农药的使用。建立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登记备案制度,确保了标识的规范有序使用。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基地标准化水平
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基地具备天然的生产条件,完全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灌溉水来源主要为天山雪水融化下渗,水质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施肥严格遵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执行,主要以有机肥为主。
7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在产业化经营上,积极拓展服务领域,组织农户与番茄制品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保证收购。
8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动战略
高度重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把标准化基地创建活动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基地建设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财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安排专人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以基地建设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为目标,统一优良品种供应,划定基地建设规划保护区; 大力实行订单农业,积极引导扶持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强产销衔接;以强化各种管理档案建设为突破点,严格各类技术标准及规范,建立健全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带领广大农户建立协会、合作社,闯市场、促营销、活流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勤,闫晓明,任旭东,等.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3):33-36.
[2]周克君,谢忠萍,张婷.射阳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1):14-15.
高山辣椒栽培技术 篇7
1 选用良种
采用高产、优质、抗病的新丰五号、萧新大椒、采风一号等品种。具体介绍如下:
1.1 新丰五号
粗长牛角形, 果绿色, 果长20~25cm, 单果重50~80g, 耐高温, 抗病毒病, 疫病, 丰产, 肉厚, 味辣, 耐贮运, 667m2产量4500~5000kg。
1.2 萧新大椒
黄绿皮尖椒的最佳更新换代品种之一, 中熟, 植株长势健壮, 不易徒长。连续结果能力高, 果实粗长牛角型, 顺直, 果长25cm, 横径4cm, 单果重100g, 腔小, 耐贮运, 辣味中等, 667m2产量5000kg以上。
1.3 采风一号
中早熟牛角椒, 果长20~25cm, 单果重50~80g, 果绿色, 辣味较浓, 肉厚耐湿, 高抗病毒病、炭疽病、疫病, 667m2产量4500~5000kg。
2 培育壮苗
2.1 播前准备
播前1个月配制营养土, 用前3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园土6份, 腐熟栏肥、垃圾泥3份, 焦泥灰1份, 加0.2%钙镁磷肥拌匀堆沤1个月, 过筛备用。
2.2 适期播种
海拔500~800m山区, 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为宜;海拔300~400m山区, 播种期可适当提前或推迟。
2.3 播种量
667m2用种量50g, 需播种床5~10m2, 假植床25~35m2。
2.4 种子处理
种子用清水预浸3~6小时后, 再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30分钟, 或用硫酸铜100倍液浸15分钟, 或用55℃温汤浸种10分钟, 洗净后播种。
2.5 播种技术
育苗地选择避风向阳, 土壤肥沃, 排水良好, 离大田近, 管理方便, 最近2~3年没有种过茄科蔬菜的田块。播前先整平苗地, 畦宽1.1~1.3m。整地后, 上铺6cm厚营养土, 压实、刮平、洒足底水, 每5~7m2随水施用敌百虫50g。稍干后播种, 盖培养土 (以不见种子为度) , 洒水, 薄盖干稻草, 随即搭小棚盖膜保温。 (海拔300~400m山区在4月25日后播种的可采用露天育苗) 。
2.6 苗床管理
当出苗60%左右时揭去稻草。发芽期:床温保持20~30℃, 一般不揭膜。子叶展开后, 应及时通风, 降低温度, 晴天中午前后掀膜通风透光;白天床温保持15~20℃, 夜间12~16℃。幼苗期:白天床温保持20~25℃, 夜间15~18℃, 加强通风透光, 若床土过于干燥, 宜在晴暖天浇水。假植前1~2天低温炼苗。幼苗具2~4片真叶时假植, 选晴暖无风天气, 将幼苗移入直径10cm的营养钵 (营养土同前) 内, 或直接移入假植苗床, 假植行株距10cm×10cm, 浇定根水。前期视天气搭棚盖膜, 成活后用腐熟淡粪水追肥2~3次。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用铜氨合剂防治 (即用2份硫酸铜+11份碳酸氢铵, 拌匀后放入塑料袋密封24小时, 兑水400倍后使用) , 每7~10天浇苗床1次。也可在发病前喷施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蚜虫用40%乐果1000倍液、70%艾美尔或10%吡虫啉 (一遍净) 3000倍液喷杀。育成8~10片真叶的壮苗, 苗龄约50~60天。
3 整地施基肥
选海拔高度500m以上, 坐西朝东, 前3年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块, 冬闲田要冬耕晒土, 定植前15天, 再次翻耕晒白整成宽1.0~1.2m (连沟) 定植畦, 要求深沟高畦, 三沟畅通。667m2施栏肥2000~3000kg、三元复合肥20~40kg, 或人粪肥2000kg, 在畦中开深沟施入。焦泥灰1000kg、钙磷肥20~40kg穴施, 与土拌匀。土壤pH值6以下的施石灰75~100kg。
4 定植技术
4.1 适期定植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时带土带药定植, 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植后用10%人粪肥加敌百虫800倍液蘸根。
4.2 合理密植
每畦种2行, 畦内行距50~65cm, 株距30~35cm, 667m2栽3500~4000株。
5 合理追肥
第1次在植后5~6天追施提苗肥, 667m2用人粪尿250kg兑水施入。第2次在第一果着生并开始膨大时施催果肥, 施复合肥10~15kg或人粪肥2000kg。第3次是盛果期追肥, 在第一果即将采收, 第二、三果相应膨大时, 气候条件正适宜, 生长最快, 需肥量最大, 为重点追肥时期, 施尿素10~20kg或复合肥20~30kg。以后每摘一批青果施1次肥, 每次施人畜肥1000kg或复合肥10kg, 或尿素10~15kg, 共施6~7次。
6 中耕铺草
前期结合追肥浅中耕, 清沟培土。7月上旬施催果肥后, 地面铺青草或栏肥 (以不见土为度) , 起保肥、保土、降温、防旱、减轻病害等作用。夏秋遇旱, 宜在傍晚进行半沟水浸灌或浇水抗旱。
7 搭架整枝
铺草后, 用小竹逐株立柱或在畦两侧搭成栅栏形支架防倒伏。整枝方法:抹去第1只果以下侧枝, 若长势较差, 可少打或不打侧枝。
8 病虫防治
8.1 防病
常见病害有炭疽病、青枯病、疫病、病毒病等。采用综合防治方法, 进行种子消毒, 与非茄科蔬菜轮作, 加强肥水管理, 提高植株抗性。药剂防治:炭疽病在初发期用80%大生或60%灭克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400倍液或43%好力克悬浮剂500倍液喷防, 每隔7~10天喷1次。青枯病在定植成活后, 用新植霉素200mg/kg或农用链霉素100mg/kg喷防, 10天喷1次, 连喷3~4次, 同时, 用铜氨合剂液浇根, 每株浇0.25kg;疫病用64%杀毒矾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病毒病, 早期防治蚜虫, 切断传毒媒介, 发病初期, 用病毒A或病毒灵500~700倍液叶面喷雾。全生育期施用2~3次。
8.2 治虫
常见害虫有蚜虫、小地老虎、夜蛾幼虫等。蚜虫用40%乐果10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倍液喷杀;地下害虫用5%百事达乳油3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等浇洒株蔸及地表;夜蛾幼虫用20%米满胶悬剂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10%除尽1500倍液喷杀;棉铃虫和烟青虫可用2.5%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或5%卡死克1000~2000倍液喷杀。
9 适时采收
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篇8
1. 施肥比例
亩产3 500~4 500kg的大棚辣椒生产, 整个生育期需吸收利用纯氮25.0kg、纯磷7.0kg和纯钾37kg, 综合考虑当季施肥利用率和土壤供肥等因素, 我县种植大棚辣椒的施肥比例要求为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 500~4 000kg, 化肥施用纯氮52kg、纯磷20kg、纯钾45kg。
2. 施肥方法
采用基肥和追肥结合施用, 一般基肥占总用肥量的25%~30%, 追肥占70%~75%。基肥农家肥和化肥结合施用, 最好开施肥沟施用, 农家肥底施, 化肥撒施在农家肥上面, 基肥化肥可用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等单质肥料混配, 混配比例为尿素35kg、过磷酸钙100kg、硫酸钾34kg。追肥采用抨厢埋施和冲施等方法, 追肥采用高含量复合肥配氮肥和钾肥等单质肥料。
3. 施肥时期
移栽时用过磷酸钙放窝, 每亩用量8~12kg;苗期用尿素液提苗1~2次, 每亩用量3~5kg;团棵期抨厢埋施复合肥加过磷酸钙, 每亩用复合肥15kg和过磷酸钙25kg;初果期冲施复合肥1~2次, 每次用20kg复合肥;盛果期冲施6次, 每亩施用15kg (15∶15∶15) 复合肥并掺入尿素和硫酸钾各3kg。
二、田间管理技术
1. 定植期
大棚栽培辣椒, 定植期一般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2. 定植密度
生产中多采用宽垄双行定植, 厢宽90~100cm, 沟宽25cm、深20cm。厢上栽两行, 株距28~30cm。每穴栽1株, 每亩定植3 500~4 000株左右。
3. 田间管理
辣椒根系浅, 既怕旱又怕涝, 故大棚辣椒在高温干旱期间要适当沟灌, 以保持土壤湿润, 灌水一定要均匀, 不能干湿不匀, 更不能大水漫灌。
4. 调整植株
门椒坐稳后, 应将门椒以下的老叶和侧枝全部去掉, 使主枝与地面之间形成一定空间, 便于通风透气降温, 有效预防病害。生长势弱的植株第一、二层花蕾也要及时摘掉, 以促进营养生长。以后生长的无效侧枝, 应及时去除。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
1. 病毒病
(1) 症状
主要病状有两种类型:一是花叶坏死型。病叶上出现明显的浓绿、淡绿相间的“花叶”, 有时叶片上出现褐色坏死斑, 在叶片主脉和茎上形成坏死条斑, 引起落花、落叶、落果, 甚至整株死亡;二是矮缩型。初期叶脉褪绿, 形成花叶, 叶片增厚、变窄, 甚至呈线形, 病果畸形, 有瘤状突起, 易落果。
(2) 防治方法
发病后, 可以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 每隔7~10天喷1次, 连续防治3~4次。新药有病毒必克、毒溜溜、稼泰等可选用。喷药时可在药液中对入0.02%的锌肥。
2. 炭疽病
(1) 症状
被害叶片先出现水渍状褪绿斑, 以后逐渐变成黑色。病斑近圆形, 中间为灰白色, 轮生小黑点。病叶常脱落, 病害果实表面先形成水渍状黄褐色病斑, 然后扩展形成长圆或不规则凹陷斑, 有稍隆起的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浅红色黏稠物, 干燥时病斑常干缩成膜状破裂。
(2)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 可选用75%白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隔5~7天喷1次, 连续喷2~3次;还可选用80%炭疽福美800倍液、78%科博600倍液、80%大生500倍液等药剂, 连续喷药2~3次。
3. 疫病
(1) 症状
幼苗被害时, 茎基部形成水渍状软腐而倒伏;成株也可发生该病。叶片病斑暗绿色, 大部分软腐, 湿度高时常可见白霉, 易脱落。茎部病症与叶相似, 易于在被侵害部位折断。被害果实病斑处呈水渍状软腐, 潮湿时密生灰绿色霉, 干燥时变为淡绿色, 并萎缩。
(2) 防治方法
定植前可用25%瑞毒霉或75%甲霜灵800倍液灌根。定植后、发病前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叶面、茎基部和地面, 预防病害初侵染。发病初期, 棚室栽培可用烟熏法、粉尘法防治, 即用45%百菌清烟雾剂, 每亩每次250g, 或5%百菌清粉尘剂, 每亩每次1 000g, 每隔7~10天防治1次, 连续2~3次。喷洒药剂可选25%瑞毒霉600倍液, 每隔7~10天喷1次, 并结合灌根, 连续防治2~3次。
4. 红蜘蛛
(1) 症状
以成虫和幼虫在叶背吸取汁液, 被害叶片的叶面成黄白色小点, 严重时变黄枯焦, 甚至脱落。
(2) 防治方法
可喷25%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 000倍液, 或0.9%集琦虫螨克乳油1 500~2 000倍液, 或40%乐斯本乳油1 000~1 500倍液, 或阿维菌素100倍液, 或菜虫必清。每隔6~7天喷1次, 连续喷2~3次, 药剂可交替使用, 喷药时注意重点喷叶背面。
5.烟青虫
(1) 症状
烟青虫多以幼虫蛀食辣椒花、蕾、果, 有时也吃芽、叶、嫩茎。孵化后的幼虫危害嫩叶、嫩茎, 2龄后开始蛀果, 在近果柄处咬成孔洞, 钻入果实内啃食果肉, 留下粪便引起果实腐烂。
(2) 防治方法
早熟辣椒栽培技术 篇9
1 生长环境要求
辣椒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包括4个方面, 分别是温度、水分、土壤及光照。辣椒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种子发芽时温度不能太低, 控制在25~30℃。幼苗期温度控制在25℃最合适。辣椒夜间生长温度在20℃左右最为安全, 一旦温度高于30℃或者低于15℃, 会影响辣椒茎叶的生长。辣椒开花结果期, 控制白天温度为20~26℃, 夜间为16~20℃, 过高或过低不利于辣椒花器发育。成年辣椒株对于温度的适应性相对较强, 但温差最好不超过15℃。辣椒在各生育期需要的水分也是不同的, 幼苗期间水分不能过多以防根系生长出现问题, 辣椒开花后地面干湿相容最为适宜, 待到辣椒开花结果时尽量将土壤湿度及空气湿度控制在50%~60%。光照是辣椒生长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 与其他植物一样, 辣椒的生长也离不开光合作用, 辣椒在生长期间需要保持适当的光照, 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土壤的选择有一定的技巧, 尽量选择排水方便、地势平坦、有机物丰富且一年左右没有种子茄科类植物的土壤。
2 栽培技术
2.1 挑选品种
春季市场是辣椒需求量较大的时期, 早熟辣椒通常要在4月中旬之前上市, 以便提高辣椒的种植效益。所以, 要选择耐寒、矮小及抗病的品种, 比如苏椒5号、洛椒1号及赣椒1号等。
2.2 培育壮苗
2.2.1 制作床苗。
育苗前务必将大棚建好, 尽选择平坦、排水方便、肥沃的土壤作为床苗。将土壤粉碎, 然后与农家肥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加入一定量的过磷酸钙和草酸钙均匀搅拌, 并将适量的福尔马林均匀洒在土壤上进行消毒, 育苗畦做成长方形, 宽约150 cm, 厚约20 cm。
2.2.2 浸种催芽与播种。
对种子进行消毒, 将约50℃的温水倒进放置种子的器具中, 水量是种子量的5倍左右, 搅拌直至水温降至30℃左右时停止, 然后让种子浸泡12 h, 之后使用2%福尔马林100倍液浸泡20 min捞出。种子浸泡结束捞出后, 将种子沥干, 用干净的抹布将其包好, 放置在27℃左右的环境下催芽。催芽期间要勤翻种子, 并且每天用水均匀地浇一次。4 d后, 种子绝大部分露白即可播种。早熟椒温床通常在每年11月播种, 而冷床育苗期则是在每年10月。
2.2.3 苗期管理。
幼苗还未出土之前一定要经常浇水, 同时要保持苗床的温度在26℃左右, 齐苗后温度控制在20~25℃。幼苗出现真叶时, 用相应的多菌灵喷施一次, 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 夜晚控制在15~18℃。同时, 辣椒在生长期间要施用适量的肥料, 比如稀粪水两三次, 0.3%的磷酸二氢钾和0.2%的尿素混合液2次。同时, 可用2 500倍甲氰菊酯杀蚜虫2次。
2.3 定植
定植前深翻耕地并晾晒, 消灭土壤中细菌、虫子等, 施加有机肥, 如鸡粪30 t/hm2、复合肥500 kg/hm2, 把握好畦与畦之间的距离以及畦自身的规格。
2.4 栽后管理
移栽后主要有温度管理及水肥管理。温度管理要求将温度控制在辣椒生长适宜的范围内, 棚内温度25~30℃, 夜间大于15℃。定植后要定期浇水, 2 d次。在辣椒生长快速时期要适当增加浇水量, 同时要多施加有机肥, 如磷酸二氢钾或尿素均可。
2.5 病虫害防治
辣椒生长期间一定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比如软腐病、青枯病等病害和蚜虫、棉铃虫等虫害。种植人员要根据不同的病害、虫害采取不同的措施。
2.6 采收
辣椒采收也有讲究, 分为轻熟期和红熟期。采摘时尽量早点采摘, 并且选择晴天采摘。针对生长较弱的植株提早采摘, 针对还有生长趋势的延后采摘。
参考文献
【绿色食品辣椒栽培技术】推荐阅读:
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技术08-28
绿色食品谷子栽培技术论文08-25
绿色食品07-10
绿色安全食品11-08
绿色食品茶园10-14
绿色食品生产05-15
绿色食品概论05-24
绿色食品链06-29
国外绿色食品07-13
绿色食品水稻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