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申报原因(通用9篇)
绿色食品申报原因 篇1
初次申报绿色食品申报材料清单
1.《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 新版; 2.生产操作规程(种植规程、养殖规程、加工规程)
; 3.申请人对原料来源质量控制体系:
1)自有基地:自由基地证明材料、基地图; 2)公司+基地+农户:包括合同、基地图、基地和农户清单、基地管理制度; 3)外购原料:合同、发票复印件、绿色食品证书复印件、标准化基地证明材料; 4.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5.产品注册商标文本(复印件)
; 6.国家强制要求办理的相关证书复印件(QS 证书、采矿许可证、屠宰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等); 7.产品执行标准; 8.企业质量管理手册 ; 9.申请产品预包装式样; 10.提供生产中所用农药、商品肥、兽药、消毒剂、渔用药、食品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产品标签复印件。
对于不同类型的申请企业,依据产品质量控制关键点和生产中投入品的使用情况,还应分别提交以下材料:
1.矿泉水申请企业,提供采矿许可证;
2.对于野生采集的申请企业,提供当地 ZF 为防止过渡采摘、水土流失而制定的许可采集管理制度;
3.对于屠宰企业,提供屠宰许可证复印件;
4.从国外引进农作物及蔬菜种子的,提供由国外生产商出具的非转基因种子证明文件原件及所用种衣剂种类和有效成份的证明材料;
5.生产中使用商品预混料的,提供预混料产品标签原件及生产商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使用自产预混料(不对外销售),且养殖方式为集中饲养的,提供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使用自产预混料(不对外销售),但养殖管理方式为“公司 +农户”的,提供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预混料批准文号及审批意见表复印件;
6.外购绿色食品原料的,提供有效期为一年的购销合同和有效期为三年的供货协议,并提供绿色食品证书复印件及批次购买原料发票复印件;
7.企业存在同时生产加工主原料相同和加工工艺相同(相近)的同类多系列产品或平行生产(同一产品同时存在绿色食品生产与非绿色食品生产)的,提供从原料基地、收购、加工、包装、贮运、仓储、产品标识等环节的区别管理体系;
8.原料(饲料)及辅料(包括添加剂)是绿色食品或达到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相关证明材料;
绿色食品申报原因 篇2
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牛羊产品申报绿色食品相关要求的通知》 (中绿认[2013]101号) 精神, 为优化绿色食品产业结构, 促进畜牧业健康良性发展。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多地调研, 在组织部分省绿办和专家及牛羊养殖、屠宰、加工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研讨论证的基础上, 决定放开牛羊产品申报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工作。这将为新疆绿色食品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据了解, 新要求对申报绿色食品牛羊产品的申请人条件有了新的限制, 要求除符合相关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外, 还应建立和完善健康养殖管理制度、养殖管理体系;建立生产记录制度;建立可追溯体系;制定符合绿色食品相关要求的生产技术标准, 并报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粗饲料应全部来自符合绿色食品相关要求的自有、合作共建的生产基地或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预混料应为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兽药、预混料及饲料添加剂应来自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的合法供应商等。并要求县级绿色食品检查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作为技术专家) 应参与对申请人申报绿色食品的审核和现场检查工作, 重点关注饲养环节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切实把握饲料、疫苗、兽药使用以及生产过程记录等关键环节。同时, 做好证后监管工作, 落实监管制度, 加大监管力度。年检工作要深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 产品抽检和年检督导要将畜牧业作为重点。
新疆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 拥有广阔的草场, 可利用草场面积达4 800万hm2, 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23%, 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164家, 国家级、自治区级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30家, 具有发展绿色牛羊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由于穆斯林居民因风俗和饮食习惯的限制, 主要消费的肉食以牛羊肉为主, 同时由于新疆地处偏远、牧区相对封闭, 而且开发较晚, 无大型污染源, 生态资源未受到破坏;其次, 新疆牛羊养殖大部分为完全草原放牧, 以采食天然牧草、天然雪水为主, “吃的是中草药 (甘草、芦苇、百花野草) , 喝的是矿泉水 (冰山融水、雪水和泉水) , 具有发展绿色牛羊产品的独特资源”, 而且由于集约化程度低, 地域相对分散, 距离遥远, 疫病少发, 所以在食品安全方面不会出现药物残留或其他工业污染源带来的危害。因此, 我们应当抓住这次机遇, 充分发挥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力争将新疆建成全国重要的牛羊肉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绿色食品申报原因 篇3
关键词: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不合理财产积累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就是在法定范围内的公职人员按照法定的时间和方式对个人拥有的财产(包括有形和无形财产)的数量、来源、支配情况向特定组织申报并接受监督以证明自己担任公职期间所有的经济收入均合法的一项法律制度。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被认为是遏制官员贪污腐败的有力武器。目前,全世界已有98个国家和地区推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一、我国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的规定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199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我国最早要求领导干部登记收入的规定。2000年,中共中央和中组部又发布了《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收入的规定(试行)》。但是,1995年颁布的《规定》被普遍认为存在明显漏洞和不足。《规定》中涉及的申报主体范围不全面、申报的财产范围小,所规定的申报种类单一,申报受理机构也缺乏监督权威。此外,2000年中共中央和中组部发布的《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收入的规定(试行)》只有9条,尚不足600字,过于简单,缺乏对申报细节的明确规定,因而操作性不强。
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出台的原因
尽快构建完备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已经是共识,但是,相关法律却迟迟没有出台。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以下两点是致使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构建的根本原因。
(一)人大代表中官员比例太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任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公务员财产申报法》的订立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施正常的立法程序来完成。然而,我国人大代表中官员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这是造成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立法工作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根本原因之一。从最近几届的全国人大的构成来看,官员和企业家占据了绝大多数。例如安徽省,在第十一届和和第十届人大代表中,官员代表占了90%以上,其中副县级以上党政官员占60%-65%。而平民代表总体低于10%,其中一线优秀劳动者代表比例为1%-2%。北京市的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准官员占62%,而无党政官职的平民代表仅有15人,约占代表总数的26%,在这15个平民代表中属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的只有4人,其余为专家、教授等知识分子。
人大代表官民失衡的构成结构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行为中的个人是有利己心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个人参与政治活动是从自己的偏好和效用函数出发,从交易活动中寻求和创造使自己获利的机会,人并不因拥有一个头衔而改变其人性,其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对于部分公务员来说,通过《公务员财产申报法》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使他们去赞成一项公布自己财产的制度是非常困难的。
(二)我国公务员财产积累不合理
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构建的另一根本原因是我国公务员财产积累不合理。我们暂且将公务员的所有财产简单分为表面财产和实际财产。表面财产主要指工资单上的各种收入,而因出差补助、住房补贴、单位福利和工作特权等所获得的实际财产要远远高于表面财产。大部分的不合理财产积累都集中在实际财产上。如果公务员必须申报其财产,那么必将面临申报实际财产还是表面财产的问题。若是只申报表面财产,公众必将指责申报的财产信息不真实,也没有达到监督公职人员防止腐败的初衷。但若申报公务员的实际财产则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不正义的收入分配问题暴露出来,而这不仅仅会在公务员内部造成矛盾,甚至形成派系斗争,更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而,公布公务员的财产才会遭受很大的阻力。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不合理的财产积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住房改革遗留问题是导致公务员财产积累不合理的根本原因
从1978年住房改革开始至1988年,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进入探索阶段。然而,到1988年下半年,我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18.5%,使之前提出的用3-5年完成提租补贴的方案设计流产。随后,一些城市开始“甩包袱”出售公房。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全国共出售旧公房654万平方米,而每平方米仅收回资金65.7元。公务员以极低的价格取得了住房的所有权。这些已购公房进入市场交易之后,便带来了巨额的利润。此外,通过住房制度改革,我国一改之前的实物分配的做法而采用住房货币化的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具体做法有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发放住房补贴等。部分公务员利用职务之便,虽不符合条件,却也获得了住房政策带来的优惠。住房的不公平分配是公务员收入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而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则加剧了这种不合理的财产积累。
2.公务员所享受的高福利加剧了其不合理的财产积累
公务员的退休金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是其高福利的两大体现。我国推行的是“养老金双轨制”。一类是针对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他们在职期间无需缴纳养老保险,退休时的养老金统一由国家财政拨付。另一类是企业工作人员,在职期间需由企业和个人按照比例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但是,我国现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要远远高于企业退休职工。2011年,广东省人大代表黄瑞麟曾称:“依照我国养老金双轨制,一些处级以上的公务员退休后每个月可以拿到7000—8000元,而企业高管每个月缴纳社保1000多元,退休后拿到的每个月退休金只有1700元左右。”这样的养老金差距使得社会分配不公。高福利的退休金制度减少了公务员日常社保缴纳开支,这无疑是一种不合理的财产积累。此外,我国现今大部分地区仍然实行公务员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的超国民待遇使得大部分公务员不用为医疗费而发愁,也无需缴纳医疗保险。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广州市公费医疗2012年预算支出14亿元,而广州市210万农民医疗保险费用总计不到8.2亿元,部分公务员依仗公费医疗过度占用医疗资源,花费了巨额财政,也加剧了其不合理的财产积累。
3.“三公消费”是导致公务员财产不合理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公消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而产生的消费。“三公消费”虽表面上不如贪污受贿、贪赃枉法那么危害深重,但是我国的“三公消费”变“三公私用”却使得我国的“三公支出”一直居高不下。不少公务员打着“学习考察”的幌子报销旅游费用,借着公务招待的名头请客喝酒,而名义上的公车却早已经成为了私人财产。不规范的报销制度和部分领导阿谀奉承、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得“三公消费”之风愈演愈烈。“三公消费”是对国家财政的浪费,也是部分公务员以权谋私、财产积累不合理的一大原因。
三、结语
我国人大代表中官员比例太高和公务员财产的不合理积累是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构建的两大根本原因。因而,要想在根本上构建我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必须首先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逐步降低官员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可实行专职人大代表和限权人大代表(在涉及本部门和机构的利益的提案中,不享受参政议政和表决权)。借此,使得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都在人大会议中得到有效诉求。第二,在进一步构建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之前,首先应当变更我国公务员内部不合理的基础性规范,如不合理的高福利制度和不规范的报销制度。只有先清除了积累不合理财产的可能因素,才能使大部分官员不畏财产公布,减少财产公布的阻力,真正打造“阳光政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应学俊.人大代表“官、民”构成失衡现状必须改变[N].凤凰博报,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21198.html.
[2]蒋硕亮.关于建立国家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几点思考[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02)
[3]叶贵炎.论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J].理论界,2006(11).
申报新资源食品申报材料要求 篇4
2010-05-05 15:28:10| 分类: 申报注册政策法规|字号 订阅
一、申请在我国新发现的无食用习惯或仅在个别地区有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矿物及其提取物卫生行政许可的,应提交下列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4份):
(一)申请表;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意见(国产);
(三)名称、来源(地理学、食用部位)、特征(动物和植物需提供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矿物需提供化学结构特征)及动植物养殖、种植和野生情况;
(四)用途、应用范围和人群可能的最大摄入量及计算依据;
(五)检验报告,包括:
1、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或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全成分(包括营养素、生物活性物质及潜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等)检测报告;
2、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报告和三批产品的卫生学检验报告;
(六)国内外的研究利用情况和相关安全性研究资料及人群安全食用情况;
(七)产品样品;
(八)标签和/或说明书;
(九)有助于申报的其它材料。
二、申请新发现的无食用习惯或仅在个别地区有食用习惯的微生物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菌种卫生行政许可的,应提交下列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4份):
(一)申请表;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意见(国产);
(三)来源、名称(包括种属、拉丁文名称、菌株号等);
(四)培养条件资料(培养基、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等);
(五)保藏方法、复壮方法及传代次数;
(六)检验报告,包括:
1、卫生部认定或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菌种鉴定报告;
2、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报告(包括毒力试验);
3、可能产生细菌毒素、抗菌素或真菌毒素的微生物还应出具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有关细菌毒素、抗菌素和真菌毒素的检测报告;
4、真菌及其菌丝体应提供卫生部认定或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全成分分析报告,菌丝体还应提供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三批菌丝体卫生学检验报告;
(七)经过驯化、诱变的微生物,应提供驯化、诱变的方法及驯化剂、诱变剂等资料;
(八)用途、使用范围,直接食用的微生物需提供人群可能的最大摄入量及计算依据;
(九)国内外的研究利用情况和相关安全性研究资料及人群安全食用情况;
(十)产品样品;
(十一)标签和/或说明书;
(十二)有助于申报的其它材料。
三、申请新发现的动物、植物、矿物、微生物的提取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传统食品可食部分提取的某一或某类成分、新合成或改造的拟用作食品的成分卫生行政许可的,应提交下列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4份):
(一)申请表;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意见(国产);
(三)名称、提取物供体的基本背景资料(包括菌种鉴定资料)和提取部位及合成或改造成分的原料来源和质量标准;
(四)用途、使用范围和人群可能最大摄入量及计算依据;
(五)对传统食品可食部分的提取物还应提供提取物在传统食品中的含量以及人群可能的最大摄入量及计算依据;
(六)生产、提取或合成工艺及产品质量标准;
(七)检验报告,包括:
1、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或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提取物或合成物的纯度及可能存在的杂质的检测报告;
2、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报告和三批卫生学检验报告;
(八)纯度较高的物质应提供其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资料;
(九)国内外的研究利用情况和相关安全性研究资料及人群可能的最大摄入量及计算依据;
(十)产品样品;
(十一)标签和/或说明书;
(十二)有助于申报的其它材料。
四、申请食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用新工艺卫生行政许可的,应提交下列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4份):
(一)申请表;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意见(国产);
(三)工艺名称、流程和技术参数;
(四)应用该工艺生产和加工食品的范围;
(五)工艺可能导致食品的成分变化(包括营养素、生物活性物质及潜在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分析检测报告;
(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该工艺生产的代表性食品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报告和卫生学检验报告;
(七)该工艺在国内外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资料;
(八)使用该工艺生产的产品样品;
(九)标签或说明书;
(十)有助于申报的其它材料。
五、申请进口的新资源食品卫生行政许可的,应提交下列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4份): 根据所申报的新资源食品特性除按照第一、二、三、四种情况提供相应的资料外,还要提供生产国(地区)政府或相关部门出具的允许在本国生产和销售的证明或该食品在生产国的传统食用历史证明材料,并提供有关标准。
六、到期需要申请延续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许可的,应提交下列资料(原件1份,复印件2份):
(一)新资源食品卫生许可批件;
(二)新资源食品的销售量、销售范围;
(三)人群食用该新资源食品后的安全性反应资料。
七、补充资料时,应提供如下材料(原件1份):
(一)评审意见通知书;
(二)补充材料。
八、申报单位申请变更卫生许可批件的,应符合卫生部有关规定,应向卫生部提出申请,填写卫生许可批件变更申请表,出具变更说明,并提供卫生许可批件原件,并根据下列情况提交相关材料(原件1份):。
(一)申请变更生产企业名称(包括自身变更、被收购或合并等)、生产企业地址的国产产品还应出具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证明文件、生产企业许可证复印件。
进口产品,应提供生产国政府有关部门或认可的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文件,其中,企业间的收购、兼并提出变更生产企业名称的可以提供变更前生产企业和拟变更生产企业双方签订的收购或兼并合同的复印件。证明文件需翻译成中文,中文译文应有中国公证机关的公证。
(二)申请变更产品名称的,除商标可以变更,其他不可变更。申报单位应提供原申报单位出具的产品名称变更说明,申报单位或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该产品近两年内未受过查处、通报的证明。
绿色校园申报材料 篇5
近几年,学校大力实施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从抓制度建设入手,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美化绿化育人环境,努力创建模范校园、卫生校园,创建节约型学校,使学生的文明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校风,营造出了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下面就我校创建“绿色校园”工作做一汇报:
一、加强领导,建设和谐育人环境,努力创建绿色校园。
在开展创建“绿色校园”工作中,我们成立了创建“绿色校园”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责任,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首先,我们从制度入手,狠抓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大力宣传创建“绿色校园”的意义,认真抓好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制,狠抓安全管理,广泛宣传并开展健康环保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在全校强化安全教育、健康环保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实施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结合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和特定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创建卫生校园,同学们从身边的事做起,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同时,重视个人卫生,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卫生与健康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开展养成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开展“六个一”活动:
(1)努力养成一个好习惯。
(2)认真阅读一本关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及革命先烈故事的书籍。(3)为父母尽一份孝心。
(4)为班级(或校园、社区)做一件好事。
(5)为手拉手小伙伴亲手制作一份节日贺卡或小礼物。(6)精心准备一个才艺节目展示。
形成了良好的校风,营造出了一个和谐、文明、稳定、有序、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环境保护与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
几年来,我们在实施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中,努力加强环境保护与建设,开办环保教育阵地和有针对性的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设置橱窗2个、宣传栏4个、办黑板报80多期、办手抄小报200多份、办文化墙1800多平米、展板5块,各班还办理了专门的环保教育宣传栏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共投资4万多元,形成了多元化的环保教育机制。
在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校内,我们通过宣传栏、校园电视台、广播、办小报、征文、演讲、橱窗、黑板报和文化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使同学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热爱自然就是热爱生活,每个同学都能自觉成为环保小卫士,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消灭卫生死角,在校园内只要看到有垃圾、杂物、废纸、塑料袋,他们都能主动地捡起来,对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在大队部的倡导下,各班都能举行与环保知识有关的主题中队会,强化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乱涂乱画、随地吐痰、破坏环境等不良行为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与此同时,我们让学校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在学校每一个楼梯间墙面我们布置教学楼过道的绿色宣传知识—---“人与自然及可持续发展”,营造绿色教育氛围,打造有西禅小学特色的绿色教育文化。
三、开展美化、绿化、净化工程,为全体师生建立健康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多年来,学校多方努力,积极筹集资金,加大了校园建设力度,实施了校园绿化亮化工程,种草种树,目前学校绿化面积已达到13548平米,实现了53%的绿化目标,共种植各种树木29个品种366棵,各种花灌木、爬藤植物11个品种86多株,体现了校园的绿化美化特色,营造了一个欢快、怡人的育人环境,通过努力,我校的校园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个花园式的校园已初具规模。
1、我们教育全校师生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并在每一块绿地设立有关“爱护小草,从我做起,爱护绿色就是爱护生命”等警示标牌。
2、学校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爱我校园,从我做起”系列活动,要求全体师生做校园的主人,严格自律,我们在绿地设立了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把每一块绿地划分到不同年级、班级,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经常性的到绿地除草,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
3、给校园内的所有植物鉴别名称、挂牌,让学生随时了解、认识植物,增长绿色教育知识;
4、开展绿色教室布置活动,每个班在教室里自己并管理好种植20盆左右的花草,以实际行动开展绿色教育;
5、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次的“植树节”活动;
6、自编《绿色教育》地方教材,认真组织开设并上好有西禅小学特色的《绿色教育》地方课;结合环保教育课把学生在绿地观察花草树木的成长和季节变化,老师指导学生认识一些花卉和绿草的生长期限以及生长规律,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校园,提高了师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意识。
7、继续开展 “我是绿色小卫士”活动。
8、认真开展国家级科研课题“绿色教育”的实施,加强科研过程管理,现已顺利结题。
四、加强健康宣传,努力创建健康文明的校园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整个民族文明、卫生、健康素质的根本措施。几年来,我们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要求,在全体师生中持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一)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
多年来,我们十分注重抓好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等内在的综合教育,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整体素质来抓。为此,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少先队、总务室负责人及年级组长、卫生管理员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调整和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等有关健康教育及卫生工作的政策法规,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使之逐步进入科学化的轨道。
(二)、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健康教育有章可循
近年来,为促进我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我们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大足县西禅小学开展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教室卫生
制度》、《除“四害”工作防治措施》、《除“四害”工作检查监督规定》、《传染病及重大疫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学校无烟标准》、《绿化工作制度》、《校园安全工作制度》、《体育卫生工作制度》、《防治传染病监测预案》等制度,学校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渐趋完善,责任更加明确,确保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五、高标准,严要求,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为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千方百计改善学校健康教育的硬件设备。几年来,学校每年都要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购置健康教育教材和教具,学校的教室采光照明、黑板和课桌椅符合要求,学校学生饮水、厕所设施也达标。我们还邀请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对健康教育老师进行业务培训,并到学校实地指导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表现症状以及怎样预防、隔离,怎样对教室和学生活动场地以及水房、厕所、把手、楼梯扶手等公共设施的消毒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建立完善了学校晨检制度,安排专门人员每天对学生到校上课进行晨检,并对学生突发病进行认真的登记,对发现的带有传染性的疾病,如:甲型H1N1流感、红眼病„我们及时通知家长就医治疗并跟踪病情,待学生病情痊愈后方可回校上课,杜绝了病源的传染,在抓健康工作的同时,我们广泛宣传健康知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问答形式使学生懂得了怎样预防疾病的传染,使健康工作有序开展。
六、立足根本,营造氛围,学校健康教育成效逐步显现
多年来,我们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了整个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及常见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学校健康教育课本拥有率、开课率均达到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以上。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橱窗、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建立了新生入学体检制度和学生健康档案卡,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学生体质调研活动。同时,我们还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七、加强日常卫生工作,积极预防常见病、传染病的发生
1、我们经常利用校会、班会、主题队会及健康教育课加强对师生的日常卫生习惯教育,定期召开班主任及卫生委员会议,总结近期各班及学校的卫生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2、我们将学校的公共卫生区、教室划分各班负责,坚持早、午两次打扫,每天都由值周领导带领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列入班级评比。
3、学校的厕所安排了专门的卫生保洁人员,每天早、晚冲洗,定期清扫、消毒、除臭。
4、积极开展除“四害”工作,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灭蚊剂及灭蚊器材,及时清理卫生死角,各室及时通风、消毒,杜绝传染病。
5、对本校出现的红眼病、水痘,能及时与卫生部门取得联系,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发展。
6、健康教育自评报表及时上交汇总,评价结果实事求是,发现问题和不足都能及时纠正,保证学校健康教育各项评价指标达到上级规定标准。
7、根据创建要求,对照《卫生检查评比标准》,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资料的建档工作。现在我校健康教育档案资料齐全、建档规范、内容详实。
八、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创建节约型学校
建设节约型校园,就是要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获得最大的办学效益。为此,我校精心设计并制作了节电节水宣传栏、板报、小报,分别在宣传栏和公共场所展出,大力宣传节电节水常识与节能方法,强化节能意识,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舆论氛围,并向全校师生发出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倡议书。使广大师生节电节水意识明显提高。随手关灯已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洗手及大扫除、清洁卫生时能够自觉控制水量,不用时及时关掉,发现水龙头、节水器及管道损坏或渗漏,能够及时修理。并对不符合节水的水龙头全部更换。在开展节约型学校活动中,我们通过主题队会的形式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分钱、一张纸、一粒粮、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目前”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已蔚然成风。我们将再接再厉,为把我校建设成节约型学校而努力。
总之,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提高了全校师生对创建“绿色学校”认识,起到了教育示范作用,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9年我校被评为市级绿色先进单位。作为市级绿色学校,我校将一方面加大硬件投入,整体规划校园即:在保有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增加绿化投入,扩大绿化面积,保持四季常绿,植物搭配合理;另一方面加强软件管理,提高环保意识。把环境教育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教育结合起来,倡导校园绿色文明,提高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素养,为创国家级绿色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大足区西禅小学
绿色食品申报原因 篇6
一、申请认证材料完整性、规范性
1.审查要点:(1)申请材料缺项;(2)无申请材料目录;(3)未装订成册。2.评判标准
(1)出现(1)、(2)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2)出现(3)种情况,要求企业重新装订。
二、《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企业及生产情况调查表》封面
1.审查要点:
(1)是否填写和盖章;
(2)申请单位全称是否与公章全称一致。2.评判标准:
出现未填写和盖章,或全称不一致,要求企业补充材料。
三、“表 一 生产企业概况”
1.审查要点:
(1)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未盖章;填表人未签字;(2)“产品名称”是系列产品名称或集合名词;(3)年销售量大于实际年生产规模;
(4)实际年生产规模单位未换算成“吨”或“ kg”单位;(5)“原料供应单位情况”栏“年供应量”大于原料单位生产规模。
2、评判标准:
(1)出现(1)、(2)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重新填写;(2)出现(3)、(4)、(5)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
四、“表二 农药、肥料使用情况”
1.审查要点:
(1)此表填写不完整;缺填表人或种植单位负责人签字;(2)此表填写不规范;填写单位及公章单位不符合要求;(3)此表有关农药使用栏目随意涂改;(4)“农药使用情况”与“主要病虫害”不符;
(5)使用了无“三证”农药(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号);(6)使用了绿色食品禁止使用农药;(7)农药使用量超标;(8)农药使用次数超标;
(9)使用了混配有机合成农药,且表中同时又有单一成份的同种农药;
(10)末次使用 与收获时的间隔期小于该农药的安全间隔期;(11)由于采摘周期长,无法 判定末次使用 与收获时的时间间隔;(12)“剂型规格”填写不完整,无法计算每次用量(有效成份);(13)使用的商品肥料无登记号;(14)只施用了化肥,而没有施用有机肥;
(15)使用了硝态氮肥或复混(合)肥中含有 硝态氮肥或稀土肥;(16)使用了氮磷钾复混(合)肥;(17)使用了有机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18)“农药品种”与“目的”不符,如杀虫剂在“目的”栏填写“杀菌”;
(19)混配农药(肥料)中含有绿色食品禁用成份;(20)附报材料 中,缺农药及商品肥料产品标签。2.评判标准:
(1)出现(1)、(2)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重新填写;(2)出现(4)、(11)、(12)、(16)、(20)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
(3)出现(3)、(5)、(6)、(7)、(8)、(9)、(10)、(13)、(14)、(15)、(17)、(18)、(19)任何一种情况,按不通过处理。
五、“表三 畜(禽、水)产品饲养(养殖)情况表”
1.审查要点:
(1)此表填写不完整;缺填表人签字;
(2)此表填写不规范;填写单位及公章单位不符合要求;(3)此表中有关饲料成份名称、比例及药剂使用情况栏目随意涂改;(4)饲养规模小于申请认证产品规模;(5)饲料成份不全,比例相加不到 100 % ;或饲料成份不明确;饲料量不足;
(6)饲料成份中存在可能为转基因的原料(如棉籽壳、进口豆 粕);(7)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了以哺乳动物为原料的动物性饲料产品(如骨粉等);
(8)饲料中使用了工业合成油脂或畜禽粪便;
(9)饲料中来源于已认定的绿色食品或副产品或通过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的成分相加不到90 % ;
(10)饲料中添加了无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批号的预混料;(11)预混料中添加了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添加剂(如乙氧基喹啉、人工合成的着色剂、药物性添加剂等)(12)饲料添加剂使用量超标;
(13)无预混料产品标签、三年购销合同(协议)及批次购买发票复印件;
(14)使用药剂不全,缺少动物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15)使用了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药剂;(16)使用药剂对象超出了限定范围;(17)使用药剂超出了限定的使用方法;
(18)使用剂量填写不规范,如“10g/头”、“3瓶”;(19)使用剂量超标;(20)未注明停药期;
(21)末次使用 与宰杀(挤奶、捕捞)时间间隔小于停药期;(22)“使用的药剂”与“用途”不符,如抗菌剂在“用途” 栏填写“防治寄生虫”; 2.评判标准:
(1)出现(1)、(2)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重新填写;(2)出现(4)、(5)、(13)、(14)、(18)、(20)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
(3)出现(3)、(6)、(7)、(8)、(9)、(10)、(11)、(12)、(15)、(16)、(17)、(19)、(21)、(22)任何一种情况,按不通过处理。
六、“表四 加工产品生产情况”
1.审查要点:
(1)此表填写不完整;缺填表人签字或公章;(2)此表填写不规范;
(3)“实际年产量”大于原料供应单位“年供给量”;(4)执行标准不明确;或已发布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产品,仍执行国标或企业标准;
(5)主原料来源不符合加工产品原料有关认证规范要求;(6)无法判定辅料是否达到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7)原料年用量与产品“实际年产量”间无损耗率(增长率);(8)使用了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添加剂;
(9)使用的复合添加剂中,含有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成份;(10)添加剂使用量超标;(11)添加剂使用超出了限定范围;(12)缺添加剂产品标签;
(13)添加剂名称系缩写,无法判定其有效成份;
(14)使用了绿色食品相应产品标准中“不得检出”的添加剂,如果脯中添加了合成色素。2.评判标准:(1)出现(1)、(2)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重新填写;(2)出现(3)、(4)、(6)、(7)、(12)、(13)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
(3)出现(5)、(8)、(9)、(10)、(11)、(14)任何一种情况,按不通过处理。
七、生产操作规程(种植、养殖、加工)1.审查要点:
(1)缺生产 操作规程;
(2)规程制定不规范;或缺少内容;没有可操作性;缺公章;(3)生产操作规程不是本单位依据当地(或自身)的情况制定,而是国标、行标、地标或技术资料的复印件;(4)操作规程过于简单,缺关键 技术环节;(5)操作规程制定没有体现绿色食品生产特点;
(6)操作规程中投入 品使用 情况不明确,如农药缺剂型规格,兽药缺停药期;
(7)操作规程中投入 品使用 品种数小于表二(表
三、表四)中填报的品种数;(8)生产操作规程中有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投入品(农药、肥料、饲料添加剂、兽药、渔用药、食品添加剂等);(9)操作规程中投入品使用量超标;
(10)操作规程中投入 品末次 使用与收获(屠宰、捕捞)时间间隔小于安全间隔期(停药期、休药期);
(11)加工工艺不符合绿色食品相关标准的要求;(12)缺投入 品产品标签(原件);
(13)植物(动物)品种或投入 品品种 为转基因产品;(14)植物(动物)品种从国外进口。2.评判标准:
(1)出现(1)、(2)、(3)、(4)、(5)、(6)、(7)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重新制定操作规程;
(2)出现(12)、(14)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3)出现(8)、(9)、(10)任何一种情况,检查员现场检查,确认当年生产实际使用情况,如实际使用情况符合要求,要求企业重新制定操作规程;
(4)出现(11)、(13)任何一种情况,按不通过处理。
八、质量控制体系 1.审查要点:
(1)无质量控制体系;
(2)质量控制体系不完整;缺农户清单; 缺基地图 ;缺组织机构图;缺管理制度; 缺公司 与基地(农户)合同(协议);(3)管理制度内容不全面; 缺生产 中投入品管理;缺技术指导制度; 缺监督 管理制度;
(4)公司与基地(农户)合同(协议)无有效期;或有效期不足 3年;
(5)基地图编制不规范;
(6)基地(农户)名单提供的种植面积(养殖规模)大于申请认证产品的规模;
(7)基地(农户)名单提供的种植面积(养殖规模)小于申请认证产品规模的规模;
(8)公司委托第三方技术部门进行基地管理,缺少技术部门对基地管理制度;缺委托合同;委托合同无有效期或有效期不足 3年;(9)基地管理制度或合同(协议)中有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投入品;(10)基地管理制度中有公司转让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现象(如公司本身不销售认证产品,而是经公司同意(授权),由基地(农户)自行销售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评判指标
a出现(1)、(2)、(6)、(7)、(8)中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
b出现(3)、(4)、(5)中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重新制定; c出现(9)、(10)中任何一种情况,按不通过处理。
九、产品执行标准 1.审查要点
(1)缺产品 执行标准;
(2)已有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仍执行国标、行标、地标 或企标 ;(3)企标未 备案;
(4)企标备案 人与申请人不一致;产品名称与申请认证产品名称 不 一致;
(5)企标中 产品原料配方与“表四 加工产品情况”不一致;(6)企标中 有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投入品(如食品添加剂等)。2.评判指标
a出现(1)、(2)中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 b出现(3)、(4)中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重新备案; c出现(5)、(6)中任何一种情况,不符合要求,检查员现场检查确认,并要求企业纠正。
十、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1.审查要点
(1)无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2)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注册人与申请人名称不一致;(3)超过有效期;(4)超出营业执照范围。2.评判标准
出现(1)、(2)、(3)、(4)中任何一种情况,要求企业补充材料。
十一、外购原料合同(协议)
1.审查要点(1)缺原料购销合同;买方与申请人不一致;卖方与绿色食品证书所有者不一致;
(2)合同中产品名称与绿色食品证书上产品名称不一致;(3)合同订购量小于申请认证产品所需原料量;(4)合同订购量大于申请认证产品所需原料量;
(5)合同订购量大于原料生产单位所能提供的产量(该产量应为绿色食品证书上核准产量减去已销售(订购)量);(6)无合同有效期;有效期不足 3年;
(7)合同缺公章;公章不清晰;公章全称与购买双方名称不一致;(8)缺原料生产单位绿色食品证书复印件;(9)原料生产单位绿色食品证书已超过有效期;(10)合同涂改;
(11)缺批次购买发票复印件。2.评判标准
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浅析 篇7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虽然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从“苏丹红一号”色素、“阜阳奶粉”事件、“广东毒大米”事件、“瘦肉精”事件、“人造鸡蛋”事件,到各种添加剂的使用、“三聚氰胺”事件、蔬菜残留农药、转基因农作物以及塑化剂事件等等,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反映出无论从食品源头的安全状况还是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况都令人堪忧,让人不得不思考:究竟我们还能吃什么?
二、引起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
人们常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法律、政府、社会力量、媒体、消费者等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食品安全事件究竟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1]?
(一)生产者诚信缺失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竞争愈演愈烈,不少生产者为了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得不想尽办法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因此,不少生产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开始不择手段,置他人安危于不顾。例如:在2008年的人造鸡蛋事件中我们知道,1公斤的假鸡蛋成本在0.55元左右,大大低于市场价格,经营“人造鸡蛋”充满了暴利[2]。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少生产者漠视生命,丧失道德,扭曲人性。
(二)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在消费活动中发挥“双刃剑”的作用,既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样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笔者对消费者食品采购进行了调查总结,结果发现:消费者在食品采购时关注保质期的人占29.7%,关注包装情况的占25.5%,可见消费者对食品的产地、人造食品添加剂的含量、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的含量关注较少。这一调查表明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这样会给生产者以可乘之机,蒙蔽、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给消费者的人生和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失。
(三)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不完善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食品安全法》表决通过,并于2009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它的提出为改善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提够了有效的法律依据,但由于此法颁布时间较短,有些法律法规实施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善。首先,食品安全法内容不够全面导致法律针对性不强,在实践操作中具有很大难度,主要表现在我国现在未出台农产品、酒类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其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笼统,操作性有待于提高;再次,我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时间不长,目前配套法规、规章滞后的问题仍然突出,还不能满足监管工作的迫切要求[3]。
2.食品安全标准不健全。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安全的技术保障,是法制化食品安全监督的基本依据。虽然我国在食品安全标准方面已做出了很多努力,也收到了良好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标准体系不完善,只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部分,而除此之外的林业、商业、轻工业等指标标准相互交叉;其次,标准不统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等,不同的标准制度中相互不统一;最后,中国食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这一问题导致国际社会的疑问。
(四)政府监管机制存在不足
政府监管一直采用“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的原则,但这一管理模式随着食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机制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不很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监管人员权责不明确。中央政府下设六个监管部门监管食品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但是这些部门仅限于软性机构的协调而缺乏垂直管理职能,导致这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作用薄弱;地方政府由于想要提高人民受益而追求经济利益,一般采取抓大放小的监管原则造成监管部门缺位或越位;平行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沟通协调不很及时,导致监管失衡,造成食品监管效率不高。
2.政府惩罚力度有待加强。虽然我国已经加大处罚力度,但相对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造假带来的暴利而言,处罚力度仍然不够,远远低于违法收益,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甚至部分生产者持有“抓住就抓住,大不了罚几个钱而已”的观点。
3.政府监管力度有待加强。政府监管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和手段皆不很先进,并且没有建立食品安全全程监管体系,比如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和促进食品安全的执行过程中,往往是在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由上级行政机关发布条文,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处理,缺乏应有的监管持续的威慑力[4],并且政府没有有效发挥其动员作用,借助社会力量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4.政府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力量不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实现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定食品安全法的科学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将食品安全中出现的有害物质检测出来,并对食品本身存在的致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评估,最终根据准确评估得出相应的监管对策。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面比较缺乏,加之技术落后在评估过程中出现很多漏洞,导致非法生产者能够规避风险评估和质量检查,从而发生食品安全事件。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不得不引起全民的关注。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现状探索性地分析了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希望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原因
参考文献
[1]李铁.《谁给了食品安全“惯犯”可乘之机》[N].南方周报, 2012.6.21. (F29版) .
[2]胡怡.《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的问题与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 2011.5.
[3]冉婷.《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问题产生原因》[J].经营管理者, 2010 (21) .
绿色食品申报原因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
一、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
近年来我国食品领域安全事故频发,出现如毒奶粉、毒大米、冷冻僵尸肉等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对我国食品行业安全的缺乏信心,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国内食品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仍比较模糊,有的企业对此感到困惑,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却无从着手;有的企业则观望徘徊,认为社会责任并非必要,且担心履行社会责任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经营利润;有的企业则逃避责任,为了一味地追求自我利益,突破了行业规范与道德底线,忽略乃至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
食品生产安全关系到食品企业的生死存亡,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道德水准,更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开始思考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和企业文化中,来确保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乏的原因分析
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造成了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责任性质上,食品企业是第一责任人, 其生产部门与监督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政府的监管,媒体的舆论导向和消费者舆论监督也影响着食品生产企业的行为。
(一)内部原因
许多食品企业为了片面地追求眼前的利益,当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发生冲撞时,逃避或决绝履行社会责任,造成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阻碍了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企业经营行为中,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并将实现利益最大化作为他们投资经营的基本目标,而不把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安全当作企业责任。部分食品企业把企业营利与企业社会责任对立起来,在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的驱使下,失去理性,走上唯利是图的道路。
企业道德经营理念缺失,导致了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道德水平良莠不齐,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注重树立道德的经营理念,趋利观念浓厚,有的行为甚至违法国家法律法规,从而带来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企业未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没有相应的社会责任管理部门,食品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培训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包括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训、和社会责任联络人的培训,没有将这项工作提高到企业的战略地位来实施。
(二)外部原因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相比于其他法律体系而言,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涵盖的范围较小,对新科技发展所导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未涉足其中例如食品安全的危机处理制度、公司责任报告机制等。而食品安全问题本身涵盖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法律应当反映出这一整个过程。
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只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对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地方政府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和 GDP 的增长速度,重招商引资,轻监管市场,忽视了对食品质量、安全、消费者、环境和员工利益的保护。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差、维权意识淡薄,由于消费者的舆论监督意识差,对于一些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没有自觉抵制社会责任缺失企业的产品,使得违规企业无所顾忌,愈加放纵。
三、增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法律和标准的建立就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一步,也具有纲领性的意义。严格的遵守规章制度,按照标准生产产品是每个企业的义务和责任。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食品企业有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权利,而当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其追求的经济利益相冲突时,企业可能拒绝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社会责任。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市场经济突出的特征表现为法律经济,要实现法治就要求建立起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法规体系,不留法律法规的空白给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借口。食品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充分和实践中相关的制度体系不健全,严重阻碍了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状况下,要切实推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制度保障。
(二)强化政府监督职能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监督是食品企业能否遵守法律、落实制度的保障线。公权力机关要健全监督机制,落实监督措施,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地方政府要努力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弊病,不惟、财税收入和招商引资为上,加强对社会责任问题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相关问题曝光、处罚力度,增强监管的震慑作用,规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
(三)加强食品企业自身建设
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要强化企业作为“社会人“的认识,消除“利益至上”的观念,站在对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公众、有利于长远的眼光来审视自身发展,不仅仅是对股东、对投资者负责,不单单是唯利是图,而是要对员工、合作伙伴、政府、社区、公共事业及环境保护等担负责任,维护各方面的和谐统一、共同促进和持续发展。
要建立积极的企业文化。企业要把道德伦理、职业操守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推进建设,在企业内部营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要持之以恒地推进社会责任体系建设。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动态工作。企业应积极将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提升至事关企业生存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毫不动摇地一以贯之,并因地制宜地加以完善和调整。
(四)发挥社会公众的引导促进作用
食品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它的行为势必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的组织、个体应当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发挥引导、促进作用,对食品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形成强大的推力。新闻媒体方面,如各类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应切实发挥舆论发声、针挖时弊的作用。社会机构方面,如食品行业协会、社会责任评级机构等,应广泛地开展社会责任的相关宣传工作,使社会责任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共识。社会公众方面,包括公司投资者、员工在内的社会公众,要强化作为股东、作为雇员、作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对企业拒绝承担相关责任、损害自身相关权益的行为,应积极运用法律法规等武器,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旁观态度做“沉默的大多数”。有效地使食品企业化外部压力为内在动力,更好地承担相关社会责任。
四、结束语
食品企业与居民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和谐社会呼唤责任企业,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因此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需要企业加强内部建设即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实施正确的经营战略、再加以相应管理部门的监督来却确保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即政府、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及消费者等来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周利刚.论食品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0(3):15- 16
[2]杨辉.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4):18- 22
[3] 朱兰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基于食品饮料行业的数据[J].财政监督,2013(10):41-44.
城市绿色生态小区申报材料 篇9
一、云南省城市生态小区评审申报表;
二、申报材料目录及页码标示;
三、申报请示
标题样式:“×××房地产开发公司关于申请将×××项目纳入云南省城市生态小区建设项目的请示”。该请示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1、项目名称;
2、项目位置;
3、项目用地规模;
4、项目总建筑面积;
5、项目物业类型(高层、小高层、多层、低层等)及其所占比例,以及9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占住宅总量的建筑面积比例和套数比例。
所涉及的数据均应与项目报建时的法定文书中载明的内容相一致。
四、主体汇报材料
围绕云南省城市生态小区建设评价体系的五大项指标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材料: <1> 项目的概况; <2> 小区环境规划设计; <3> 小区水环境; <4> 能源与环境; <5> 室内环境质量; <6> 材料与环卫。
叙述中应重点突出项目规划设计及建设当中的生态理念和亮点。充分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结合生态小区的指标体系所做的工作;落实生态小区指标体系所采取的实际措施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目前项目中还存在的不足,与生态小区指标体系要求的差距,及相关原因的说明。(文字材料按汇报20-30分钟准备为宜。)
2、图片材料:
<1>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图; <2> 主要户型平面设计图;
<3> 小区环境和园林绿化设计图和效果图;
<4> 太阳能热水(发电)设备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效果图; <5> 现实中水回用、雨污分流的规划设计图; <6> 拟采用主要建筑材料的图片与性能简要说明。
3、其它材料:
开发企业可以辅以必要的影音材料对项目的建设情况作介绍,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
五、自评分表和自评分值:
项目建设情况对照云南省城市生态小区指标体系的自评分表。
六、项目建设的法定批准文书及图纸复印件
1、发展改革部门同意立项的批复或备案文书;
2、规划管理部门关于项目规划设计的条件;
3、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报告的批复(附环境影响的评价报告)4、5、6、7、8、9、项目用地使用权证书; 项目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项目的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表;
经批准的小区规划总平面图(盖红线章); 建筑设计总平面图。
七、项目建设已采用或拟采用主体材料和主要产品的检验报告、证明及性能说明
八、开发建设单位认为能突出反映生态建设情况的其他材料
九、进入预售阶段的应提供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以及前期物业管理协议与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情况说明
十、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十一、企业开发资质证书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