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茶园

2024-10-14

绿色食品茶园(通用11篇)

绿色食品茶园 篇1

所谓绿色防控指的是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导向为物理,措施为化学及无公害防治,以实现环境保护、病虫控制目标的一种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

1 葛垟茶园基地基本情况

葛垟茶园基地位于浙江省泰顺县筱村镇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茶叶自然品质优异。该基地现有茶园面积42.67hm2,种植茶树品种主要有本地群体种、矮脚乌龙、水仙等,是泰顺县主要产茶基地之一。为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积极推广应用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了茶园绿色防控示范区40hm2。严格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植保机械、统一防治人员、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药剂配方、统一安全间隔期,统防统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即减少农药污染,改善茶园生态,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葛垟茶园病虫害现状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葛垟茶园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茶芽枯病、茶炭疽病等[1]。笔者重点论述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芽枯病。

2.1 茶小绿叶蝉

该虫可刺入茶树枝叶,并吸取其中的汁液,极易引发茶树叶子老化、变黄,甚至造成茶树顶芽出现枯焦现象。如果该虫出现于3月1日~10日或4月21日~30日,其数量在5月中旬~7月上旬达到第1次高峰值,对夏茶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在8月中下旬~11月中旬达到第2次高峰值,对秋茶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茶小绿叶蝉影响着茶叶产量及质量。

2.2 黑刺粉虱

该虫通过自身结构刺入树枝、叶片,并吸取其中的汁液,影响其发育,对茶叶质量具有负面影响。

2.3 茶芽枯病

春茶的嫩叶及幼芽会受到负面影响,茶树叶片容易出现扭曲、破碎、萎缩且无法伸展的现象,该病在春茶时期发生频次较高。

3 茶园绿色防控技术

3.1 农业层面的绿色防控技术

3.1.1 清除茶园与修剪茶树。

于冬季时节,对茶树进行轻修剪,剪去树冠面上的鸡爪枝、干枯枝、病虫枝及未成熟的新梢,同时清除园内的落叶、枯枝、杂草等。此外,须作封园处理,通过喷洒石硫合剂清除越冬病虫源,以减少第2年病虫害的发生。

3.1.2 适时采摘与合理施肥。

茶叶采摘应严格遵循“多次、及时、分批”的原则[2]。此外,清除新梢嫩叶上的某些害虫,例如,茶树螨类、茶假小绿叶蝉等产卵害虫,以减少虫口数量,进而提升茶叶质量及保护生态环境。通常,茶树施肥频次为2~3次/年,时间分别为早春开采前2~3周、5月下旬,施肥量分别为667m2氮肥15~20kg、进口复合肥25~30kg。当完成春茶及夏茶采摘之后,应对茶树进行秋季追肥。

3.2 生态调控层面的防控技术

合理布局种植防护林、遮荫树,实行茶果、茶林间作套种等。夏季与冬季时节,为保护茶树,在茶树与茶树行之间种草。一般来说,春、夏茶之前是浅锄杂草的最佳时间,频次为1次。秋季时节,除杂草应采用深挖的方式,次数也宜为1次。为丰富茶园生物群落,可采取建立复合生态系统(人工)的措施,复合生态系统对调节茶园小气候,保护及引导天敌(具备捕食性与寄生性特点)颇有益处。

3.3 生物层面的绿色防控技术

当茶园内害虫数量达到高峰时,茶毛虫等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可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例如,苦参碱、鱼藤酮。值得注意的是,苦参碱和鱼藤酮对茶小绿叶蝉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茶丽纹象甲、茶小绿叶蝉等害虫可采用白僵菌制剂进行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可采用苏云金杆菌制剂。

3.4 物理层面的绿色防控技术

葛垟茶园在诱杀茶园害虫时,充分考虑了其趋向性。诱杀茶黑刺粉虱与茶小绿叶蝉可采用黄色诱虫板,诱杀卷叶蛾、茶毛虫等害虫可采用太阳能杀虫灯。此外,也可采用人工捕杀措施。

3.4.1 人工捕杀。

人工摘除蓑囊虫枝。茶尺蠖在受到惊吓后,幼虫会吐丝下垂,可先摇动茶树树枝,而后再采用人工捕杀或放鸡吃虫的措施。

3.4.2 黄色诱虫板诱杀。

依照20~40片/667m2,将涂有化学信息素的黄色诱虫板插挂于茶园示范区域[3]。值得注意的是,黄色诱虫板须与茶树顶端相隔5cm。定期调查黑刺粉虱及茶假眼小绿叶蝉2种害虫的数量,并做好记录,通常每次间隔5天左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茶小绿叶蝉高峰出现的时间为5月下旬,5天每个黄色诱虫板约诱虫630头;茶黑刺粉虱2次高峰出现的时间分别为4月下旬和6月上旬,其5天每个黄色诱虫板分别诱虫5900头、2500头左右。当黄色诱虫板插挂时间满30天、50天时,应调查茶园(示范区及非示范区)内的百梢虫,做好记录。茶小绿叶蝉,于插板后30天,每百梢虫量为3头;插板后50天,茶小绿叶蝉每百梢虫数量为2头;茶黑刺粉虱,于插板后30天,每百梢虫量为149头;插板后50天,每百梢虫量为120头。较非示范区而言,示范区的虫量较少。

经调查、实践笔者得知,黄色诱虫板可有效防治2种害虫:茶黑刺粉虱及茶假眼小绿叶蝉。当害虫虫量较多时,黄色诱虫板能有效减少害虫种群与基数,值得推广应用。

3.4.3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

在茶园示范区,每1hm2应配置安装1个太阳能杀虫灯[4],其灯管与茶树树蓬间应相隔一定的距离(一般为60cm)。观察与记录示范区及非示范区内测报灯所吸引的害虫。由观察可知,示范区内每日约有1~5只害虫(包括茶卷叶蛾、茶毛虫、茶小卷叶蛾等)被测报灯引诱。实践证明,杀虫灯可有效防治5种害虫:茶卷叶蛾、茶毛虫、茶小叶卷蛾、油桐尺蠖及茶尺蠖。

4 结论与讨论

黄色诱虫板及太阳能杀虫灯在防治虫害方面存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当茶园虫害量达到峰值时,为有效防治茶黑刺粉虱及茶小绿叶蝉,可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黄色诱虫板,其有利于减少虫口基数,对保护茶园具有重要意义。

在黄色诱虫板的作用下,葛垟茶园内的茶黑刺粉虱及茶小绿叶蝉未对茶园示范区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茶园示范区内所使用的太阳能杀虫灯有利于防治5种虫害:茶小卷叶蛾、茶毛虫、茶卷叶蛾、茶尺蠖、油桐尺蠖[5]。在太阳能杀虫灯作用下,示范区的虫口数量明显少于非示范区。在具体应用中,将黄色诱虫板与杀虫灯有机结合,能够大大减少茶园内虫害的种群与虫口数量。如此,便能减少或避免使用农药,对保护天敌,恢复茶园生态系统,提高茶园自我恢复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示范及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有利于改善茶园生态系统,降低虫害种群与虫口数量,减少农药使用频次,不仅提升了茶叶产量及质量,而且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对茶产业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简文双,林文海.“土楼工夫”基地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成效[J].茶叶科学技术,2011(4)

[2] 肖强.“五个一”的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方式[J].中国茶叶,2015(4)

[3] 郑庆伟.“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示范”取得重要进展[J].农药市场信息,2015(27)

[4] 郑庆伟.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应用取得阶段性进展[J].农药市场信息,2014(5)

[5] 郭华伟,肖强.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应用课题取得阶段性进展[J].中国茶叶,2014(3)

鲁史古茶园 篇2

鲁史古镇是一个农业镇,全镇百分之七十的人家都有地可种,麦收的季节,家家户户垛起的麦杆比房子还高,孩子们在上面筑巢做窝,像一只只小鸟。老人们不管家里活计如何繁忙,每天都得蹲在火塘边守着那只红土捏制的茶罐,把生活烹调得有滋有味。就在古镇,我有幸拜访了地处古镇横街的“俊得昌”号后人骆维富先生。只轻轻一握,便握住了一段尘封的茶马古道上演过的风情。

川人骆英才跟随父亲从老远的地方来到鲁史,本来还想走远一些,到所谓的夷方寻找生活出路,当他们从下游顺着黑汇江来到鲁史古镇的时候,只住了一夜,便被留在了那里。留住他们一家人的不是鲁史古镇山茶花一样的姑娘,不是味美可口的特色小吃,也不是朝云暮雨的独特气候,而是适宜种茶的地理条件和客商来来往往的生意环境。是啊,他们背井离乡不是为了寻找人生的乐趣,而是为了谋生,而鲁史正是骆英才一家梦寐以求的好地方。于是他们就在鲁史定居下来,在离街子约三公里的桤木岭开办了第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俊德昌”号茶叶庄园。聘请制茶的技工指导制茶,制成的成品茶直销下关、大理、昆明等地。

“俊德昌”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在茶园的栽培管理、茶叶的加工制作上,骆英才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自己的一套成功经验,生产的茶叶春夏秋各个季节各有品味特色。较有名的当数“西露谷花”。所谓“西露谷花”是在夏末丰秋初,也就是在水稻扬花的季节,采摘的鲜叶制成的茶。当地人把它称作“谷花茶”。他家生产的茶叶,各个季节制作的都严格分装,消费者喜欢哪个节令的茶叶,就卖给他哪个节令的茶叶,这样就满足了懂茶艺、喜欢茶道的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而且价格合理,于是深得市场的青睐,只要是“俊德昌”号的茶叶,商家都争相购买。骆家因此获到丰厚,成了鲁史镇上的殷实富厚之家。

在开设茶庄“俊得昌”号之前,骆英才老人并不是从事茶叶生意的,他看到地处茶马古道的鲁史街,人马客商流量大,先是开起了经营马帮粮料,钉掌等的杂货小店。骆英才性格温和礼让,深受顾客的信任,渐渐地一些大商帮都喜欢到他家购物、投宿。当时一些商帮都带有现钞(银元)及货物,都放心地寄存在他家。顾客来了,骆英才先将客人安排好,然后才叫家人安排自家吃住,一有时间还陪客人聊天,顺便了解商场行情信息。这样一来二往,顾客到他家就推心置腹地把外地行情、信息跟他讲,有的还给他出主意拓展经营,开拓新项目。就像开茶叶庄园,也是一位内地老板给他出的主意。当时骆英才也正在想搞这一项目,但苦于资金不足,他把困难告诉经常来往的朋友后,大家都愿拆借资金相助。有了资金,骆英才马不停蹄地开始置买荒山。当时鲁史街很多人还搞不清楚骆英才想干什么,他把大片的土地廉价买下来以后开始种茶,别人这才知道。

“俊德昌”号茶叶庄园从1920年开始发迹,到30年代已初具规模。东起桤木岭村边,西北至民密河,南齐现在的凤鲁公路山下,方园近千米的茶园一片浓绿。中间是制茶场,建有两幢土木结构、一楼一底的瓦房,房前是用青石板镶成的约100平方米的晒茶场。房后楼层是竹蔑巴楼板,用来萎凋下树鲜叶,楼下安装有12口大锅的车青灶。杀青的茶叶运到右板晒场上揉捻,摊晾晒干。当杀青灶飘出一阵阵茶叶的清香,鲁史古镇上便添上无限的风韵,茶叶给当地老百姓增加了收入,茶场和茶馆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有了吃饭打工的地方。

绿色无公害生态茶园施肥技术 篇3

1 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肥料是茶叶增产和提高品质的物质基础,对茶树的生长以及茶叶的产量与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我省茶园的土壤多为红壤、黄壤及砾壤,其有机质含量少。在具体施肥中,要以有机肥为主,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具体要求,因地制宣确定是否配合施用速效性化学肥料及其用量,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施肥的增产作用,保持和提高茶叶的优良品质,维持茶叶的旺盛生长态势,同时利于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但茶叶是嗜好品,对品质要求很高。不同茶类,其品质特征差异较大,如红茶要求含有较高的多酚类含量;绿茶要求含有较高的含N化合物;乌龙茶类要求有较高的芳香物质和氨基酸。这些品质特征的形成与茶树施肥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施用适合不同茶类的肥料,才能保证和提高茶叶品质。肥料的用量视不同树龄、土壤肥力、不同生产管理水平的茶园而定。一般幼龄茶树比生长旺盛的成龄茶树施用量少;土地肥沃的茶园施肥量可少些。生产茶园施肥量可根据茶叶生产量而定,一般每增施1kg的N素,鲜叶可增产12kg~40kg。基肥与追肥的比例视肥的种类而定。茶树在一年中对营养需求量不一致,次数与时间在施用量上应采用“前多后少”的原则。基肥施肥方法一般用开沟深施,追肥可开浅沟或穴施,施后及时复土,切忌在茶行撒施。

2 平衡施肥

2.1 氮、磷、钾配施

幼龄茶树主要是为培养广阔的树冠和发达的根系,要提高磷、钾的比例,一般1-2年生茶树氮、磷、钾比例为1:1.5:1.5,3~4年生茶树氮、磷、钾比例为2:1:1。随着树龄增长,逐步提高氮素比例,生产上一般可采用氮、磷、钾比例为(3-4):1:(1-1.5)。

2.2 镁、锌的施用

我省红黄壤茶园土壤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镁和有效锌普遍缺乏。在施用氮、磷、钾基础上,也要补充土壤的镁和锌。土壤中镁、锌的补充,一方面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土壤施肥和叶面喷施。茶树施锌以叶面喷施为宜,缺锌茶树可喷施0.2%硫酸锌。

3 改善各季肥料比例,增加春秋产量

施足基肥,配施追肥。根据茶树生长特性,一年中以春茶、秋茶质量最好,尤其是乌龙茶的秋冬茶香气高,有时市场价格甚至超过春茶,因此应施足基肥,适当提高春季催芽肥和秋肥的比例。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分春、夏、暑、秋4次追肥,比例为30:30:10:30;春、秋2次追肥的比例为60:40,磷、钾肥可作基肥施用。

基肥的施用宜早不宜迟。通常每年秋茶采后,结合深耕深翻改土施用基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为防止茶树在秋冬季节新生的新梢遭受冻害,因此基肥施用时间还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灵活掌握。基肥可采用经过高温发酵的饼肥、堆肥或厩肥,再掺合部分钙镁磷肥或磷矿粉,以及矿产钾肥或硫酸钾。基肥应适当深施至25cm左右,以利于茶树吸收,同时诱导茶树根系向土壤深层发展,以提高茶树抗性。

催芽肥应适当早施,春芽前的追肥施用时间以春茶开采前40天左右施入为宜。此外,可结合进行叶面追肥。有机茶园中施用叶面肥不得含有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一般以天然有机物萃取液或接种一些有益菌类的发酵液,再配加一些腐植酸类、氨基酸类等配制而成的肥料。叶面肥的喷施应注意叶面、叶背同时喷施,以提高养分充分吸收能力,叶面施肥时期应以一芽一叶为宜。

4 绿肥的间作和使用

茶园绿肥是无公害茶园主要肥源,茶园种绿肥应避免与茶树争肥、争水、争光等现象发生。在1~2年生幼龄茶园套种豆科绿肥主要选用矮生或葡萄型绿肥,如花生、绿豆;3-4年生茶园,可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草决明或园叶决明、羽叶决明、印度豇豆、乌豇豆、小绿豆等;每亩播种5公斤;绿肥的种植应及时数次割青及埋青。此外,要充分发挥茶树回归茶园的措施,每年修剪下来的枯枝落叶,都要全部归还给土壤,可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也可作茶园土壤覆盖物铺于土壤表面。种植护梯植物,在茶园外埂及梯壁种植平托花生、草决明、爬地兰等护坡植物,对树龄18年以上的老茶园、品种混杂、质量低劣的茶园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的茶园行间亦可种植绿肥与铺草覆盖。

参考文献

生态茶园规划探讨 篇4

监测站 赵晓玲

茶叶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出口农产品,但影响其出口和销售的最大障碍是茶叶卫生质量问题。由于工业迅速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单作茶园中普遍使用化肥、除草剂、农药等化学物质,使茶园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茶叶中往往含有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物质。经调查统计,夷陵区有73.3%的茶园长期沿袭纯茶树的平面式种植,这种种植模式既降低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导致生态系统失调,给茶树带来脆弱性,给茶园乃至整个茶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后果。混交树种对茶树进行适当避荫,调节气温和湿度,改善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茶树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产量,同时还可以促进碳氮物质的代谢,提高鲜叶中以品质有关成分的含量。因此,通过对茶园进行生态化改造建设,建立人工生态和经济效益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茶园,改善茶区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和茶叶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夷陵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夷陵区生态茶园建设条件

(一)自然环境

1、气候条件

夷陵区地处鄂西山地向江汉平源过渡的长江西陵峡两岸,环抱长江葛洲坝、三峡大坝,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0—17.1℃,无霜期241

贴近天空的茶园 篇5

远眺。一片片绿得泛光的茶园星罗棋布地镶嵌于森林之中,一株株古树稀疏地分布于茶台问:森林、茶园包围着村庄,形成了“村在园中、园在林中”似园又似林的独特景观。这里的万亩茶园被称为“博南山大坪坦生态茶园”。

停车步行,游人熙熙攘攘。有的在近处的茶园小道上走着,有的在远处细如丝线的道路上走着,无论走在哪儿,沿途山路蜿蜒,花儿飘香,景色多变;行走在茶区小道间,微风徐徐,山花烂漫,尘世纷扰,烟消云散;茶园旁,值得一提的原始山茶,红如火,赤如朱,树连树,花连花,千姿百态,娇艳迷人,置身其间,如梦如幻。

走进茶园,苍劲的古树,头顶苍天,置身大地,以长者护幼的姿势,呵护着成长的茶树。由于生长年代古老,老态龙钟,奇形怪状,每一株古树无不显示出一种饱经风霜的姿态。这些以水冬瓜树为主的百年古树,体骨精壮,皮肤粗糙。古树苍苍,林海茫茫,这里的古树一山连着一山,满山遍野的古林望不到尽头。水冬瓜树是重要的水源树种,水冬瓜树多的地方,也是水量充沛的地方:这里的水冬瓜树枝繁叶茂,挡住阳光的直射,将太阳光以霰射的方式洒向茶树。据说,这种通过枝叶筛下的阳光,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有利于茶叶营养物质的积存。

围绕在古树周围生长的一片片茶树,就像是爷爷奶奶带着的一群孩子。在古树的呵护和陪伴下,茶树恣意生长。茶树借着山势地形,从山顶到山腰,又从山腰到山麓有规律地生长着、排列着,形成了无数层绿色的阶梯。茶树虽然不是很高,却整齐划一,一列列、一排排有层次的铺展,一阵风吹过,就像大海中翻起的层层波浪。淳朴的村民心灵中容不下污垢,对于茶叶,也是如此。这些茶叶不施化肥、不喷农药,全靠自然肥力生长。赤裸裸的天空下,阳光透过古树的树隙,肉眼看不到半点尘埃,弥眼的绿色扑面而来。置身茶园,狗吠在村中起落、回荡;鸡群在茶丛觅食、打鸣;蜜蜂在茶园飞舞、吟咏:婉转歌唱的鸟儿被游人惊动,展翅远飞到目力不达的地方。此情此景,游人已化成茶园的一棵古树,远离都市的喧嚣,忘却尘世的烦扰,与整片茶园融为一体。

登到山巅,水气郁结,天空似乎伸手可及。居高放眼,满山遍野的茶树,穿着深暗的青,披着苍翠的绿,在阳光的普照下,显得熠熠生辉。那一丘接一丘、一山接一山、一岭接一岭的茶园,层次分明的一直延伸到天边,渐渐模糊起来,最后消失在苍穹的尽头。不时飘来的层层薄雾,将茶园笼罩其间,好像笼罩着一层轻纱的梦,如真似幻。高山上的云变化莫测,有时像一匹骏马,有时像一条长龙,在天空中变化着娇姿。云海中,古树与山尖时隐时现,仿佛是一幅泼墨的山水画卷。

据茶叶专家介绍。影响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是气候和土壤。延绵起伏的博南山呈两边高起、中间凹下的形状,向永平县境内的南北两边延展,博南古道就从博南山中穿越而过。原本群山连绵,山环水绕的永平境内,在险要的博南山最北端,在惊涛骇浪的澜沧江中游,高居着大坪坦村。大坪坦森林覆盖率约80%,澜沧江水系将其揽入怀中。受博南山系和澜沧江流域的影响,大坪坦年平均气温13.4度,年降雨量1288毫米,气候冷凉、雨量充沛;水源林茂盛,水冬瓜树成林;土质肥沃,厚度高2米左右的腐殖土带来含量8.3%的丰富有机质,通气性、蓄水性、保肥性较好;茶树是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它只能在酸性土壤中才能生长。

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大坪坦山高林密,常年云雾缭绕,一年四季气温偏低,冬季长期积雪,就算赤日炎炎的夏天,也得常备外衣。这里种植18300亩茶叶,品种以“佛香”品种为主。成为云南最大的“佛香园”,也成为了澜沧江沿岸最北部的茶叶园区。据载,我国海拔最高的茶园海拔为2240米,在大坪坦开辟的生态茶园,平均海拔2400多米,比海拔最高茶园整整高出160米,超过了传统茶叶种植的海拔极限。超过传统茶叶种植的海拔极限还能种出优质茶。这与昼夜奔腾的澜沧江不无关系,峡谷幽深,江水涛涛,澜沧江峡谷、河流的暖湿气流上升,弥补了高海拔所带来的温度与降雨量的不足。

当地人很自豪地与笔者畅谈,如今的大坪坦生态茶园已成为了高山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夏季,茶园是凉亭。热浪袭来的夏季,茶园里依然古树婆娑,树枝摇曳,凉风习习,寒意阵阵。到达茶园者,恨不能找出千万种借口,扯住岁月的脚步,长留此处。

秋季,茶园是画卷。春、秋两季都是采茶的季节,而秋季更预示着丰收的喜悦。秋季,茶园里到处是一片繁忙的采茶景象。万亩茶园中,一群群穿着讲究的采茶少女,她们灵巧的手在绿叶间上下移动,一捏一提,茶叶就到了手里,手往回一缩,茶叶就送进了后背的篮中。大批美丽少女与大片绿茶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画卷。

冬季,茶园是乐园。寒冬时节,古树、茶园、大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层次分明的洁白世界和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编织出让人兴奋、令人惊叹、让人流连忘返的自然景观。赏雪的、摄影的、路过的,不约而同,相聚茶园,尽情欣赏,忘情高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大坪坦生态茶园,以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采收、冬季赏雪的特有魅力,一年四季吸引着许多游客观光旅游,让游客亲近生态,走进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编辑手记: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篇6

1 宝丰乡茶园概况

宝丰乡地处沘江下游,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性气候,四季较为分明,冬春干燥、温暖,夏秋多雨、湿润,并且雨热同期。宝丰乡的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且数量较少,为687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1.82倍,干燥指数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光照资源丰富,适宜茶叶的生长。

宝丰乡在地形上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境内的最高海拔与最低海拔分别为3296m、1239m相对高差较大。境内的林地与草地面积较多,土壤大致为紫沙土、黑泥土、紫泥土等几十种类型。土壤的酸碱度p H值在4.5~7.6之间,适宜茶业的发展。地形复杂多样,土层较为深厚。

宝丰乡的现有茶农292户之多,茶园总面积0.14万hm2,其中茶叶品种为云抗10号、佛香、以及金萱等。

2 茶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控技术

农业防治是较为实用的防治方法,主要途径是以茶树在栽培方面的管理措施进行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

2.1.1 茶叶品种的科学选择、搭配

茶叶品种的不同决定了对病虫害的抗性程度不同,换种改植、种植新茶园时要注重茶树品种的不同搭配,避免单一的品种进行大规模种植,并且在品种的选择上应该选用适宜宝丰乡自然条件,并且对常见的病虫害抗性比较强的品种,例如选种佛香、金萱等茶叶。目前宝丰乡已经改植这2种茶叶133.33hm2,仍需改造的面积为533.33hm2。因此,改植或者新种适宜的茶叶品种是较为有效的病虫害预防措施。

2.1.2 改善茶园的整体生态环境

茶园的整体环境。直接决定了茶园内的害虫与其天敌的比例。大面积的连片茶园,在群落的结构上较简单,促使害虫的大规模暴发,使茶叶的健康生长受到严重威胁。茶园原有的树林或者植被等不宜被破坏,应尽量的保持其生态性,在茶园周围不适合种植茶树的山脚、陡坡或者是山顶等地种植一些覆荫树,在茶园的风口处种植防护林带等。这些改善整体环境条件的措施可以确保茶区内生物多样性的发挥。

在覆荫树与防护林的树种选择上应以落叶乔木或者常青乔木为主,例如银杏树、八角树、香樟树等,在不同的地点应该种植不同的树种。例如,茶园的山顶位置应该种植常绿树种;茶园旁边的道路、沟渠等地应该种植落叶或者常青树种;茶园周边的空地可以种植落叶树种。在山顶和防护林的种植中,采用密集种植的方法,每4m种植1株;茶园的周边与道路行道树的种植上,要每5m1株;水沟两旁的水源林种植上,要每2m1株;茶园的覆荫树郁闭度应达到30%,树种不可过于单一,间作树在分枝高度上必须高于1.8m,并进行合理的疏枝,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保证覆荫树的遮阴效果和直射光的充足照射。改善茶园整体的生态环境,能够使茶园形成较为立体的生态系统。

2.1.3 强化茶园的管理

茶园的管理主要包括中耕除草、施肥等,通过茶园的有效管理,可以改善园内的水肥条件,增强茶树的生长态势和抵抗能力。中耕除草能够将落叶层与表层土中生活的害虫翻到土壤的内部,同时将土壤内部的害虫翻出,这样可以减少草害,同时也消灭了部分的害虫,并能改善茶园的环境。耕锄有浅耕与深耕2种,浅耕的技术标准为5cm左右,深耕的技术标准为20cm左右,每年会分3次进行耕锄活动,分别为春茶后、夏茶后的浅耕和秋茶后的深耕,并在耕锄以后进行施肥。对于紫茎泽兰或者菟丝子等恶性杂草必须要与耕锄同时进行,并一铲而尽,也可以采用割草机进行除草,不宜用化学除草剂清除。

合理的施肥可以保证茶树的营养均衡,增强它的抗逆性,并且能够杀死地下的害虫。基肥多为农家肥、堆肥和菜籽饼等有机肥料,可以适当的施加一些矿物源和微生物的肥料,在秋季时开沟深施,施肥的深度需大于20cm。农家肥要经过有机化、无害化的处理,可以建筑农家肥的发酵房,对其进行闷堆和发酵的处理。以茶树的生长和发育规律为根本进行多次的追肥,一般情况下,在茶叶开采之前的35d左右需要在茶树根际施加腐熟的有机肥料,沟深应在10cm左右,注意做好覆土工作。可适当的喷洒叶面肥,叶面肥需获得有机认证,在采摘前的10d以内不可以再喷洒叶面肥[1]。

2.2 物理防控技术

2.2.1 人工捕杀技术

人工捕杀在病虫害的防控技术中最为古老,茶农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可行的捕杀方法。捕杀行为必须结合害虫的生活习惯,并熟悉它们的栖息场所。例如茶毛虫的卵通常会产在茶叶背面,以便越冬,因此,捕杀此类害虫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1月—次年的3月,在这段时期内,需要将茶叶上的卵块摘除。叶片背面的幼虫以群集方式生长,因此被害状极为明显,茶农可以将有幼虫的茶叶剪下,并踩死。人工采摘病叶可以减轻对茶树的伤害,也能较彻底的治理病害。

2.2.2 诱杀技术

害虫的趋光性通常都较强,因此在诱杀技术中可以采用灯光诱杀方法,以减少病害的蔓延。宝丰乡采用太阳能杀虫灯对害虫进行诱杀,它具有寿命长、范围大、诱杀害虫的种类较多、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并且能够保护益虫不受伤害,每2.3hm2需要安装1盏太阳能杀虫灯,距离地面约1m。

色板粘虫的原理是不同害虫对色彩的敏感度存在差异,根据害虫对色彩趋性的不同来监控并杀死害虫。这种物理防治方法较适用于茶尺蠖、茶蚜等害虫。具体为,茶尺蠖的幼虫对黄色有趋性,茶蚜对黄绿色有趋性,小绿叶蝉的成虫对琥珀色有趋性等。根据这些规律,可以在茶园中安装黄色与蓝色的粘虫板,每30m3可以安装1块诱虫板,其高度在茶树以上8cm左右,虫害严重的地块要及时的更新诱虫板。

糖醋液通常用于诱杀斜纹夜蛾与小地老虎等害虫,具体的配比为糖4.5,醋4.5,黄酒1.0,用微火将其煮到糊状,并均匀的涂在诱杀的容器底部与器壁上,成虫在吸食时便会被黏住,或者因中毒而死。

2.3 生物防控技术

生物防治是一茶园生态系统为主体,运用茶树、害虫以及天地间的制约作用来保持茶园的动态平衡,进而消灭害虫。

2.3.1 生物多样性的防控

保护、利用害虫的天敌是一种具有科学意义的方法,例如蜘蛛、青蛙、鸟类与蜥蜴等。应采用合理的措施保护天敌的生态环境,例如种植行道树,种绿肥或者是饲料,在茶园的四周留有杂草或者种植一些蜜源植物,为天敌的繁衍与栖息提供良好的条件。在生态环境单一的茶园,人为的筑造一些鸟巢,使画眉、八哥、大山雀等鸟类来园内进行捕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茶园内放养鸭、鸡等家禽,实现茶园内的生物多样性。

2.3.2 生物农药的防控

在物理防治的同时,可以采用生物农药的防治方法。常用的农药有动物源、矿物源、植物源、微生物源农药,防治的药物有除虫菊、抗生素、波尔多液等。这些农药的使用必须要在非采茶季节。

药剂封园对于来年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螨类害虫的防治最为明显。通常情况下,11月底会用生物药剂对茶园进行封园,施药过程中,必须保证喷洒到所有的叶片、枝条上。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石硫合剂不可以同具有酸性的药剂混用,也不可以让两种药剂的使用时间间隔过短。

2.4 统一防控技术

统一防控技术是指对病虫害进行统一的监测、预报,采用统一的防治时间、防治药剂、防治方法、防治标准,即“五统一”的防治方法。在统一防控技术中,以机械防治为主,机械的工作效率较高,与茶农的效率相比,可提高至少10倍,人均每天对病虫害的防治面积要高于2hm2,同时,农药的利用率也提高至少20%,从而额节省了近30%的农药使用量[2]。

统一防控技术较适用于面积大的茶园,并能够支持机械化生产。但是在防治中需要因地制宜,不可以把所有的茶园都采用统一的防治措施,而是要适当的、合理的调整,但根本标准要遵从技术要求。统一防控的过程中,茶农可以发现问题或是寻找规律,以此来不断的改进机械的操作技术,增强防治的效果。

3 结束语

宝丰乡的茶业发展得益于其适宜的自然条件,但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中,仅凭自然环境不可能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必须辅以人为的技术手段。茶树的种植与采摘有很多规律可循,相对应的病虫害暴发同样可以总结出防控规律。宝丰乡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应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能够实现茶业的生态发展,从而促进宝丰乡的经济发展。

摘要:茶叶作为宝丰乡的主要发展产业,对宝丰乡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宝丰乡的发展以农业为主,并与林、牧结合发展,主产茶叶、核桃等。宝丰乡在农业化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以2013年为例,宝丰乡的地方生产总值高达2.36亿元,粮食的总产量达1.23万t。这些发展成果与产业创新、绿色农业的推动紧密相关。为了实现茶叶的长期、有序发展,需要对茶园的病虫害防控技术进行探究。本文主要针对宝丰乡茶园的茶叶品种,根据常见的病虫害,提供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无公害茶园

参考文献

[1]王迎春,王小萍,李兰英,等.川西茶区茶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措施[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330-333,336.

绿色食品茶园 篇7

关键词: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效益

上饶县是江西省主要产茶县之一。为了探索示范茶园绿色防控技术, 上饶县农业局在尊桥茗龙开展了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效益分析试验, 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作物:茶叶, 品种为龙井43。

1.2 防控对象

试验对象为茶园有害生物 (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碳疽病等)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上饶县茗龙集团尊桥乡茶场、尊桥乡恩山村茶场茶场。这2个茶场茶叶管理水平较高, 属优质高产茶园。根椐场茶茶叶生产管理、历年产量及病虫发生情况, 每个茶园选取确定5个试验点。江西茗龙集团茶场试验点为1~5号, 尊桥恩山茶场试验点为6~10号。每个试验点设绿色防控区、传统防控区、不防区3个处理。绿色防控区:使用避害栽培管理模式, 害虫发生前期使用性引诱剂、色板诱杀、灯光诱杀等降低害虫种群数量, 害虫种群数量大时使用绿色农药防治[1,2,3]。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传统防控区:以化学防治为主。不防对照区:不作处理。各小区种植品种﹑肥水管理基本相同, 传统防治区与对照区栽培管理基本相同。绿色防控区、传统防控区面积为3.3 hm2, 不防治对照区面积为0.3 hm2。不设重复。

由于试验2个茶场相邻, 茶园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基本一致。为试验进行方便, 在各试验点具体采取技术措施基本一致, 施药时间基本相同。具体处理措施如表1、2所示。

注:杀虫灯购置安装费为330元/台, 按5年折旧。按每年灯用电100 kW·h计算。性引诱剂购置安装费10元/台, 按3年折旧计。诱芯0.8元/条, 按每台用诱芯4条计算。人工捕虫按每人工100元/d, 每工时捕3 333.35 m2计算。施药劳务费按75元/hm2计算。

1.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4.1 产量记录。

根据2013年7月茶产品检测, 绿色防控茶园产出茶叶达到国家有机茶叶标准, 茶叶定为一级茶;传统防治茶园茶叶有一定农药残留, 茶叶品质较低, 作为无公害茶叶, 定为二级绿茶。按照2014年尊桥茶场及周边茶场平均茶叶价格, 一级名茶:330元/kg, 二级名茶:220元/kg, 一级普通绿茶:32元/kg, 二级普通绿茶:22元/kg计算产值。

每试验小区茶叶单独采收, 记录茶青数, 折合平均出茶率计算产量。茶叶加工按每1 kg茶青出产0.23 kg茶进行计算。

1.4.2 试验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损失率调查。

试验区1年来, 茶尺蠖、茶小绿叶蝉重发生, 病害轻发生。不防治区为害严重, 茶园基本上只有干枝, 影响来年茶叶产量。在绿色防控小区、传统防控小区选取病虫轻发区或防治极佳区茶叶, 折合未受病虫为害发生对照区, 测算未受害区产值。各试验区与其比较, 测算病虫损失率[4,5]。在各试验区, 据多点产量调查, 未受害理论茶园, 名茶产量以21 kg计算, 普通绿查以10 kg计算。茶叶分级与各防控试验区相同。绿色防控区与不防区品质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和产值

如表3所示, 绿色防控试验区平均产值105984.8元/hm2, 较传统防控区平均产值增加34 925.5元/hm2;绿色防控区、传统防控区与不防治对比, 防治效果明显, 绿色防控区较不防区平均产值增加55 910.8元/hm2。绿色防控区名优茶、普通绿茶的总产量分别为996.8、650.0 kg, 传统防控区名优茶、普通绿茶的总产量分别为1 001.4、644.7 kg, 优于不防区。

2.2 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损失率

试验区1年来, 茶尺蠖、茶小绿叶蝉重发生, 病害轻发生。不防治区受害严重, 茶园基本上只有干枝, 影响来年茶叶产量。如表4所示, 绿色防控区损失率达3.8%, 传统防控区损失率达5.5%, 远远低于不防区。

2.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试验期间, 各试验防控区未发药害。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 绿色防控植保投入较传统防控投入相近, 但因茶叶品质有极大提高后, 茶叶产值将有大幅提高, 经济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林新富.浅谈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J].福建茶叶, 2009, 32 (3) :32-33.

[2]曾明森, 王庆森, 刘丰静.茶园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技术模式与实施方案制订探讨[J].茶叶科学技术, 2013 (3) :14-19, 36.

[3]王能东, 赵作朋, 袁滢, 等.高毒农药替代防治小麦蚜虫田间筛选试验[J].天津农林科技, 2011 (6) :12-14.

[4]郭水木.福建省华安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及现状[J].中国茶叶, 2012 (2) :27-29.

绿色食品茶园 篇8

1 茶园病虫害发生概况

漳平境内九山半水半分田, 山地多田地少, 宜茶环境得天独厚, 主要生产漳平水仙茶、铁观音和永福高山茶 (台式乌龙茶) 。全市90%以上的茶园均发生病虫害, 虫害主要以茶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蚧壳虫、橙瘿螨等为主, 病害以茶饼病、茶芽枯病、茶赤星病等为主。2005年以前。漳平部分茶农及茶企常年采用化学防治控制茶叶有害生物, 由于化学农药使用不当, 导致有害生物与有益生物同时被杀, 造成有害生物种群得不到有效调控, 防治间隔期越来越短, 茶叶的农药残留随之越来越高。近年来, 漳平市广泛推广茶叶绿色防控技术, 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确保了茶叶农残不超标。

2 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2.1 生态调控措施

新植茶园应按照生态茶园建设标准进行合理规划, 尽量做到“山顶戴帽, 腰系带, 脚穿鞋”, 老茶园应合理布局种植遮荫树、防护林, 并实行茶林、茶果等间作套种, 茶园梯壁、茶树行间植草, 建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有效提高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调节茶园小气候, 有效保护寄生性、捕食性天敌。

2.2 农业防治措施

新植茶园应选用抗病虫的品种和无病虫苗木, 合理密植。丰产茶园, 特别是老茶园应及时分批多次采摘, 有虫芽叶重采、强采, 减轻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害虫为害。秋茶采摘后茶园全面修剪, 清除病虫枝叶, 并选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药剂清园, 降低病虫越冬基数。秋季进行翻耕、锄草、培土和施肥, 可将土表和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埋入土中, 也可将地下害虫如象甲、蛴螬等幼虫显露地面, 减少翌年虫口密度[2]。少施化肥, 增施有机肥, 增强树势, 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

2.3 生物防治措施

近年来漳平市南洋乡、官田乡等茶区全面推广应用生物农药, 禁用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中含复配型制剂, 达到茶园化学农药零污染。主要选用的生物农药品种有: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白僵菌、绿僵菌、矿物油, 以上制剂根据茶园病虫发生情况而定。漳平市引进福建省农科院“以螨治螨”技术:5月上旬, 春茶采摘结束后茶园开始生草栽培;5月中、下旬, 根据茶园主要病虫种类, 选择生物农药进行全面防治, 将病虫数控制在允许范围内;6月上旬, 检查茶园, 符合标准的茶园及时投放捕食螨30~50袋/667m2;不达标的茶园必需补治1次, 把病虫基数控制在一定量内才能投放捕食螨。

2.4 物理防治措施

利用害虫的“三趋” (趋光、趋色、趋化) 特性, 在茶园中, 应用杀虫灯、有色粘虫板、性诱剂等诱杀。黄色诱虫板诱杀茶小绿叶蝉、茶黑刺粉虱, 因小绿叶蝉的飞行能力较弱, 黄板不能悬挂太高, 以高于茶丛面5~10cm, 且不粘住茶丛面为佳, 平地茶园667m2放置20~30片, 山地茶园放置40~60片。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茶毛虫、茶尺蠖、卷叶蛾等害虫, 每0.67~1hm2安装1盏, 灯管离茶蓬面50~80cm。也可利用性诱剂有效诱杀斜纹夜蛾的雄蛾, 能减少斜纹夜蛾对茶叶的危害, 起到保护茶叶的作用[3]。

2.5 化学防治措施

漳平市永福镇主要种植台茶软枝乌龙, 台商十分重视茶叶农残残留, 大多台资企业茶叶农残均符合欧

摘要: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是采取农业、生态、生物、物理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茶园病虫危害, 降低茶叶农药残留, 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植保技术。本文阐述漳平市茶园病虫害发生概况、控制措施及防控成效等, 为茶农、茶企控制茶园病虫害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

参考文献

[1]漳平市人民政府.漳平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J].中国茶叶, 2010, 32 (11) :24-25.

[2]简文双, 林文海.“土楼工夫”基地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成效[J].茶叶科学技术, 2011 (4) :42-44.

绿色食品茶园 篇9

茶产业是农业的主导产业, 是山区茶农致富的主要途径。但茶树生长易遭受病虫危害, 传统的化学防治易造成农药残留, 危及人类身体健康。为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危害, 保障茶叶饮用安全, 探索黄山地区有机茶园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为该区全面发展茶产业、打造“黄山毛峰”品牌生产基地提供技术保障, 发挥该区“三茶” (有机、绿色、无公害) 绿茶生产优势, 促进茶产业基地建设。在安徽省植保总站的大力支持下, 徽州区牢固竖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在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进行了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 探索建立和组建了一整套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用于茶叶生产, 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茶树病虫害发生现状

2009—2011年黄山市徽州区植保站承担了公益性行业 (农业) 科研专项—黄山地区茶树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 经过3年调查, 共发现茶叶害虫26种, 病害6种。调查表明, 茶小绿叶蝉、茶尺蠖是茶树上的主要病虫害[1,2], 几乎所有调查田块均有发生, 其中茶小绿叶蝉部分农户用药防治高达7次, 是茶树病虫防控重点, 是茶园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因子;茶尺蠖在部分茶园暴发成灾, 已上升成为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

2 2009—2010年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情况

2.1 示范区基本情况

示范区选择在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玉屏山及其周边地区, 面积80 hm2。由黄山谢裕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取得经营权, 先后利用“国家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和企业配套资金, 修建沙石机耕路2.5 km, 茶园间人行便道4.0 km, 打深水井2眼, 高压水泵6台, 喷灌网线8 000 m, 高压喷头615个, 种植香樟、桂花、油茶等植物3 000株。示范区自然生态条件优良, 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完备, 栽培管理较为一致, 符合组合模式试验示范。

2.2 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情况

在试验示范区内, 依托病虫测报, 集成各种先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各种传统的农业、人工等非化学防控技术, 即每1 hm2茶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盏 (开灯时间为5—9月) 、黄板450片 (悬挂时间为5—9月) 、茶尺蠖诱捕器300套 (悬挂时间为5—9月) 、人工采摘嫩叶 (芽) 除去小绿叶蝉卵、5月初春茶结束后统一全园修剪, 降低黑刺粉虱、介壳虫等发生基数, 使用有机认证的生物农药苦参碱 (青源保、当虫口密度超过防治指标时) 。从2年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示范情况来看, 上述组合模式对一些中等发生 (或以下) 的害虫如茶尺蠖、蜡蝉等作用明显, 但对一些发生危害周期偏长的如小绿叶蝉则不是很理想, 需要借助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主要原因是杀虫灯诱杀小绿叶蝉能力弱、黄板作用粘虫时间偏短, 后期粘捕不力, 茶小绿叶蝉危害周期长, 试验年度 (2010年) 茶小绿叶蝉发生偏重。

3 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建立

3.1 防控机制

引进集成各种先进绿色防控设施如太阳能杀虫灯、黄板 (宁波纽康) 、茶尺蠖性诱捕器 (宁波纽康) , 结合传统的农业、人工等非化学防控技术, 依托病虫测报, 在害虫 (成虫) 发生初期, 开灯杀虫、性诱杀虫、黄板诱杀、采摘除卵、修剪降蚧 (虱) 等, “压上控下”, 降低发生基数, 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将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实现病虫防控全程绿色 (有机) 化、农药 (包括生物农药) 零投入的目的[3,4]。

3.2 组合模式的建立

在2010年组合模式的基础上, 考虑小绿叶蝉危害周期长、危害重等特点, 黄板作用粘虫时间偏短, 增设“二次黄板悬挂”组合模式处理, 即在第1次黄板悬挂后50 d再换挂1次。

3.3 组合模式效果研究

3.3.1 试验设计。

共设3个处理, 分别为:1次悬挂黄板 (5月15日) , 黄板用量为450块/hm2 (A) ;2次悬挂黄板 (5月15日、7月5日) , 黄板用量均为450块/hm2 (B) ;以不悬挂黄板作对照 (CK) 。每个处理面积2 hm2, 小区间田间小路自然隔开。其余防控措施相同 (统一修剪, 人工采摘除卵, 杀虫灯, 茶尺蠖诱捕器, 冬季统一石硫合剂封园)

3.3.2 调查内容与方法。

于6:30—7:00在各处理中央地带, 随机取5点, 每点调查100张嫩叶 (芽下第2叶) , 记载成、若虫数, 计算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5,6]。

3.3.3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 处理B对小绿叶蝉的防效基本稳定在70%左右, 茶尺蠖、黑刺粉虱、蜡蝉等等处偏轻水平, 基本控制了茶树病虫危害。CK小绿叶蝉发生严重, 茶尺蠖、黑刺粉虱、蜡蝉也造成一定危害;处理A茶尺蠖、黑刺粉虱、蜡蝉发生较轻, 但后期造成小绿叶蝉一定危害。由此表明, 2次悬挂的绿色防控组合模式效果较好, 具有推广价值。

4 结语

茶小绿叶蝉危害周期长, 发生严重, 是“三茶”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 生产中, 小绿叶蝉的防治偏重于化学农药, 危及食品安全。近年来, 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生物农药, 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由于生物农药自身的局限性和发达国家检测标准的日新月异, 过分单一依赖生物农药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依托病虫测报, 集成各种先进的、传统的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科学组合、灵活运用, 能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危害, 实现茶树病虫防控全程绿色化、有机化。

摘要:分析黄山地区茶树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发生特点, 介绍有机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构建情况, 以提高“三茶”生产水平。

关键词:有机茶园,病虫害,发生现状,绿色防控技术,安徽黄山

参考文献

[1]王美珍.安溪县茶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初探[J].福建茶叶, 2012 (1) :31-32.

[2]郭水木.福建省华安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及现状[J].中国茶叶, 2012 (2) :27-29.

[3]张进华.宜昌茶区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J].广东茶业, 2011 (5) :22-24.

[4]苏金妹.华安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与成效[J].福建农业, 2011 (9) :11.

[5]郑志荣.茶树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J].福建农业, 2011 (9) :14-15.

茶园速成栽培技术 篇10

1.选择适用良种

选用的良种应具备早生、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制性广等特性,并将早、中、晚无性系品种合理搭配,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2.适当密植,凹沟深栽

①开种植沟。选择宜种茶树的地块,平整园地。采用双行条栽的茶园,按大行距100 ~ 120厘米确定茶行,然后按茶行开种植沟,沟宽50厘米、深50厘米,底层挖松10厘米;单行条栽茶园按行距110厘米开种植沟,沟宽30厘米、深50厘米,底层挖松10厘米。开沟时要求将表土与心土分开放,沟内先覆表土,后覆心土。

②施基肥、覆好土。在种植沟内施足基肥,底层每667平方米施堆杂肥、牛猪栏粪2吨,然后覆土10厘米,并拌和,再覆表土10厘米;第二层施入饼肥或茶树专用肥100公斤以上;最后回填生土10厘米。间隔一段时间,待肥、土下沉后,留下20厘米左右深的凹沟,等待种植。

③栽植。将茶苗分成大小两类,分别栽植。采用双条栽,小行距33厘米,丛距30厘米;单条栽丛距33厘米。茶苗双行错开排列在种植沟内,每丛2株,理直根系,扶正茶苗并覆土,用手轻提茶苗,让根系自然舒展,然后覆土,踏实,浇足定根水。在离茶苗根颈部8厘米外施上面肥(茶树专用肥或复合肥)再覆土,种植沟凹陷距地面10厘米。“凹沟深栽”能起到暂时的蓄水作用,稍有干旱,表土失水也不致于影响根系失水,这是抗旱保苗的有效措施。

3.提前完成三次定型修剪

定植后即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以减少茶苗的水分蒸腾,高度掌握在15 ~ 20厘米。第二次定型修剪可在茶苗定植后的次年8月份,或定植一足龄后的2月中下旬进行,临剪高度在第一次定型的基础上提高10 ~ 15厘米。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一年的早春或7月上中旬进行,高度在第二次基础上再提高10 ~ 15厘米,总高度掌握在45厘米左右。通过三次定型修剪,基本可培育出良好的骨干枝,为高产打下基础。

4.强化苗期管理

绿色食品茶园 篇11

茶园可分为:古茶园、老茶园、高优生态茶园、有机茶园;60或者100年以上可视为古茶园 (连片667m2以上) ;30年以上为老茶园 (80年前种植) ;90年代起种植的为高优茶园, 通过国际认证评估的茶园为有机茶园。

品种:95%以上为大叶种, 孟库大叶种, 茶果、实生苗栽植, 有少部分细叶种;90年代起优良品种得到发展, 无性系、扦插苗, 有云抗10号, 凤9号、清水3号等优良品种发展较快较多。

高优生态茶园:茶树品种优良, 高产优质, 种植在没有任何污染, 无性系扦插, 海拔在800m以上的茶园为高优生态茶园建设。

有机茶园:有机茶园是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种植, 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 (IFOAM) 标准, 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

现代茶园:高产优质外, 能适应现代种植机械、采摘设备技术, 现代网络数字管理技术, 卫星定位管理技术, 喷灌等。

2 稳定面积、提高质量

到2011年云南省茶园面积已达到了37.3万hm2, 是全国第一, 茶叶产量20多万t, 茶园单产量平均不到40kg/667m2, 所以我认为云南省在茶叶产业的发展建设上应当注重提升茶园单产, 在提质增量上大做文章, 在现有茶园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改造建设高优茶园, 改良品种, 加大管理力度, 增加投入, 技术改造, 品种改良, 春、夏、秋间管护, 对茶园施行春夏秋的薅锄, 铲草深埋, 保持水土养分, 土质松软, 推行引水喷灌, 从基础管理入手, 有计划的推行现代茶园管理建设, 特别是有机茶园建设。使茶树保持充足的养分, 绝大多数的茶农, 注重对茶树的掠夺, 忽视对茶树的管护, 杂草纵深, 土质坚硬, 严重营养不良。造成产量低, 质量差, 全省37.3万hm2茶园, 高优茶园只不过占20%~30%。如果把70%的老茶园, 每年进行10%~15%的低产茶园改造, 使之单产达到40~60kg时, 茶叶产量达到30多万t, 产值可达到200多亿元。

3 逐步推行现代茶园管理制度

有机茶园在云南37.3万hm2茶园中, 所占比例不超过5%。许然通过了国际认证, 达到有机茶园的标准要求, 但在管理上还比较滞后, 因为绝大多数的有机茶园都是在1200m以上的高山平凹, 气候, 土壤等各项指标都进行严格的评估检测, 方源100m外无任何种植庄稼及有碍茶树生长植物, 更不准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由于有机茶园的各项指标管理控制, 检测极高, 特别是认证后的管理更加显得重要, 现代茶园管理制度首先从有机茶园开始, 用卫星定位 (GBS) , 网络数字监控, 包括对土壤、大气、周围环境、耕锄、修剪、施肥、采摘, 初制加工, 运输转运, 仓储及精制生产, 直至包装出厂施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 并形成制度, 保证有机茶园里的原料, 制成没有任何污染的有机茶产品。所作所为一清二楚, 实际上就是再远、再高的茶园管理状况一键搞定, 了如指掌。

现代茶园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建立, 需要政策、技术指导, 以及项目资金的支撑, 从有机、高优生态茶园的顺序逐步推进发展, 在高优生态茶园管理上还需进行推广建设适应机耕、机植、机采 (最好是电能、太阳能) , 因为没有二次污染, 以村为一个互助组, 入股购买设备, 共同管理使用, 根据本村茶园面积购置设备, 配备人员, 施行机采,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人工成本, 提高茶农收入。逐步发展茶园管理庄主化, 实现庄园化管理。

4 结语

云南是全国产茶大省, 面积为全国第一, 产量为第二, 稳定现有面积, 有计划的推进高优茶园、现代茶园建设, 提高茶园单产产量, 真正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把云南现有37.3万hm2茶园改造成为高产、优质、适应现代种植机械、采摘设备技术、现代网络数字管理技术、现代检测监控技术的高科技茶园, 云茶将会与“云烟”“白药”并齐腾飞, 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

摘要:云南省目前现有茶园面积近37.3万hm2, 应该在稳定现有面积的基础上, 稳步推进高优生态茶园的改造建设, 建设改造中应当注意建立现代茶园管理制度, 达到优质、高产, 生态有机, 适应现代机植机耕机采技术、网络数字化管理技术, 土壤、农残等指标监控检测技术的管理目标。

上一篇:经典途径下一篇:AHP层次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