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绿色食品课件

2024-09-26

认识绿色食品课件(通用10篇)

认识绿色食品课件 篇1

设计背景

幼儿对左右认识模糊,我想通过本次活动,以轻松的游戏,将抽象的左右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幼儿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学习区分左右,发现并理解以自我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的差别。

活动目标

1.幼儿能以自己为中心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2能正确使用方位词左和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和区分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方位词左和右。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健康歌》,《找朋友》,小星星贴片,椅子,动物图片,小房子。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律动:随音乐《健康歌》做动作,让幼儿体会左右。

基本环节:

1.认识自身的左右。

(1),教师指导幼儿把小星星贴在画画拿画笔的那只手上,然后请幼儿把这只手举起来,告诉幼儿举起的手是右手,另一只手是左手。

想一想,我们常用右手做哪些事?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们的左手在做什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

(2),游戏:听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用右手摸右耳,右眼,右腿;用左手摸左脚.左腿左肩,用右手拍左肩左腿,用左手拍右肩右腿。

2.区别左边和右边

做音乐游戏换座位儿,请幼儿感知自己右手一边是右边,左手一边是左边。

(1).音乐开始,边听音乐边在椅子周围自由做动作说儿歌:小朋友听仔细,音乐停下来找椅子.音乐停止,小朋友迅速走到小椅子旁坐好。

(2).请幼儿说一说: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3).游戏:小动物找家(出示小房子)。

按指令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熊猫家在最左边,小鸡家在最右边,小兔家在熊猫家的右边,小狗家在小鸡家的左边。

3,幼儿感知对面的左右方向相反。

音乐游戏<<找朋友>>

音乐开始,幼儿边做游戏边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提问;小朋友都用右手握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右手方向都一样了吗?幼儿感知其特点,发现方向正好相反。

小结;我们是面对面的站着,因为方向相对,所以举起的右手刚好相反。

4.理解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教师把小狗.小猫.小兔小鸭子等图片摆成一排,请幼儿说出小狗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

结束环节;幼儿随音乐健康歌做动作,结束本课。

活动延伸:

1. 在活动区摆放小动物,让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 按指令摆放小动物。

认识绿色食品课件 篇2

本课件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整体设计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由简到难, 使用了多种交互。而且, 对于学生学习的反馈也能较快得知, 便于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将生活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也是课件的可贵之处。

另外, 课件集成了大量的视频、动画、图形, 形象、直观地将平面知识以立体动画的形式呈现了出来, 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制作背景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课件是针对该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的。课件既适合教师教也适合学生自学, 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学习课件。

虽然我用Flash制作课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对课件制作的向往让我无法停止自己对课件制作的研究。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 我一次次地请教同事, 寻求帮助, 胜利油田教育管理中心为我的课件制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引导, 曾玲宏老师在技术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 就这样, 一次次的修改, 一次次的教学实践, 一次次的反馈, 再一次次的修改, 终于完成了课件的制作。

●教学策略

1.贴近生活

本课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以创设生活情境为主线, 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创设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 让学生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课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学会学习、观察、思考, 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做数学、创造数学。使课堂生活真正贴近学生生活, 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充满活力。

2.加强思维能力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 从直观出发, 力求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并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本课件由四部分构成, 包含了七个环节。从主页面点击“进入”按钮进入到学习页面后, 在每一个页面的下方都有导航按钮。并且每页均设置了“上一步”、“下一步”和“快速退出”按钮。学习路径可选、学习进度可调, 操作灵活简便、交互性好。

1.问题情境

情境引入部分主要是“我会看”环节。

在问题情境中设计了付钱、找钱和差钱的问题 (如图1) , 用35元买2元的大象玩具, 小朋友该怎样付钱?用20元买35元的洋娃娃玩具, 小朋友还差多少钱?这主要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 唤醒学生对人民币的已有经验。

“我会看”环节中, 页面清晰美观, 人物形象鲜明, 声音清脆清晰, 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另外, 可以通过调节页面上的声音控制器来调大、调小或者停止声音。课件人性化的设计增加了用户操作的方便性,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知识学习

作为本课的重点, 该部分通过形象直观的人民币的展示、辨别、分类、兑换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的人民币分类和换钱, 尤显优势。知识学习部分包含以下内容:

“我会认”环节主要是通过具体展示50元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 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应从哪些细节去辨认人民币的面值。另外, 以5角硬币为例, 让学生了解如何辨别硬币的面值 (如图2、图3) 。

当学生已经明白了如何去辨认人民币后, 点击课件上的下一步按钮, 可以展示出完整的第五套人民币和部分第四套人民币。其中, 纸币包括: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硬币包括:1元、5角、1角、5分、2分、1分。当学生在人民币上单击时, 会发出相应的人民币面值声音。声形并茂的设计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操作。

通过“我会认”这一环节, 学生可以很好地认识人民币。因此本环节的学习是其他各个环节学习的基础。

3.知识应用

通过“我会认”环节, 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人民币的认识方法, 并且认识和了解了每一张人民币。本部分重在考查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 多次修改后才面向用户的。

(1) “我会分”

“我会分”环节是在学生对每一张人民币有了初步认识之后, 通过对人民币的分类, 来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这里列举出三种分类方法, 分别为按单位、按材料、按面值。

图4是按单位元、角、分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操作者可以拖动人民币到相应位置区域, 我对每一张人民币都设置了相应的热区, 方便用户操作, 避免人民币叠加。

对于按人民币材质分类和按人民币面值分类也是一样, 通过简单的拖动人民币就可以实现操作。操作正确时, 会有“答对了”的判断, 错误的操作会有“答错了”的判断。这样的设计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方便用户的操作。

(2) “我会换”

在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基础上, 学习1元和角的换算关系, 本环节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三个小环节:2角换一角、5角换2角或者1角、1元换5角、2角或者1角。

如图5所示, “1张2角可以换几张1角?”, 操作者可以拖动右边的1角硬币到红色区域, 点击“确定”按钮可以判断拖动是否正确, 可以点击“重做”按钮重新开始此操作。

通过学习一个2角等于几个1角, 学习5角等于几个1角, 慢慢地过渡到1元等于几个1角 (如图6) 。

在本环节中, 借助Flash代码实现对人民币交换的方式设计了多种方法。例如, 在1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角中, 可以是1元=5角+5角, 1元=5角+2角+2角+1角, 1元=2角+2角+2角+2角+2角, 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元=10角的知识, 同时发散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 “我会买”

本环节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 设计简单的买东西情境, 进一步实现对1元=10角知识的掌握的巩固。

所选商品是学生的学习用品, 便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如尺子、圆珠笔和书。点击商品进入付钱活动中。如图7所示, 买8角的尺子可以怎样付钱呢?操作者可以从左侧列出的人民币中拖动相应的人民币到付钱区域框内, 点击确定按钮可以对其进行判断。点击重做按钮可以重新开始。在此,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该课件中设计了多种付钱方式, 如对于8角的尺子, 可以这样付钱:一张5角、一张2角、一张1角 (如图7) , 也可以这样付钱:一张5角, 三张1角, 还可以这样付钱:四张2角。在这里, 借助Flash代码, 实现了多种付钱方式。

买1元6角的圆珠笔如何付钱, 买12元5角的书如何付钱, 是更复杂些的付钱方式。课件同样支持操作者进行多种付钱操作。因此, 我认为此环节的人性化设计是最让我感到满意的地方, 非常适合小学生自学。

(4) “我会做”

“我会做”环节是在以上三个环节的基础上, 设计的练习题。练习题具有一定的人机交互性, 在实现相关评判功能的同时, 还以声音的形式进行鼓励与肯定。

练习题根据难度包含看图填空 (如图8) 、单位换算 (如图9) 和连线题 (如图10) 三种题型, 每道题目都可以查看答案和重做。在每个页面上都有“选择题目”按钮, 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要练习的题目。

连线题是人机交互较为明显的一项, 其可对每一小题做出判断, 并计算得分, 给予操作者一个评价, 也可以点击重做按钮, 重新开始操作。

4.知识拓展

在知识拓展部分, 也就是第七个环节“我会辨”, 我主要是想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人民币。该环节, 课件展示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人民币, 并且教给学生如何辨别人民币的真假 (如图11、图12) 。

知识拓展的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了解。同时, 帮助学生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关键技术处理

1.情景动画

导入部分的情景动画, 并不是我个人一点一点画出来, 而是借助网络资源, 搜集到图片后, 利用Flash的动画功能设计成动画, 并配音, 从而创设出了形象逼真的问题情境。

2.拖动人民币防叠加

课件“我会分”、“我会换”、“我会买”这三个环节都用到了这一技术。之前尝试过直接拖动, 但是出现的现象就是之前进入区域里的人民币被覆盖在底下, 导致用户看不到。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在区域框中为每一张人民币都设好位置, 同时为每一张人民币赋一个值, 实现了人民币的对号入座。

3.多种付钱方式同时起作用

在“我会换”和“我会买”这两个环节中, 课件支持多种付钱方式。采用的技术是在Flash代码中, 为每一张人民币赋一个值, 如5角的人民币, 我就给它赋值为5, 1角的人民币我就给它赋值为1, 当要付8角钱时, 只要进入区域框中的人民币相加的和为8都是正确的。

4.连线题和计分板

连线题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课件的人机交互性能。该技术是在同事的帮助下完成的。主要代码如下:

●评价与反思

课件以Flash软件为平台将图片、文本和音视频兼容并蓄, 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将传统课堂中无法呈现的抽象知识鲜明、形象、具体、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但课件也有不足之处, 最突出的就是对细节的处理不到位, 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制作中继续努力。

我刚刚从事教学工作一年, 收获却很多。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 我会继续发挥我的专业优势, 今后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我要多下功夫, 掌握新型媒体和新型技术, 使课件的每个环节都更加完善, 深入研究和制作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质课件, 让课件能真正为教师为学生服务。

●幕前幕后

我是第一次参加NOC活动, 也是第一次去北京市昌平区, 些许感触, 些许感动。在此特别感谢NOC活动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展示自己的机会, 也感谢组委会给老师们搭建了观摩与交流的平台, 更感谢各位专家评委的指导与点评。

另外, 我也要感谢我的团队——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从5月去威海之后, 我就一直以自己是一名胜利教育人而感到骄傲。此次赴京亦是, 在众多的选手中,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 我们有团队, 我们有指导老师, 我们有向导。正如我所在的比赛小组中, 评委老师听到胜利团队后的惊讶与惊喜。所以, 我特别感谢马建辉等几位老师的正确带领, 从3月便开始进行课件制作, 到7月底课件正式参加比赛, 胜利教育管理中心先后组织了大约4次的集体课件演示, 指导老师从颜色到结构、从字体到布局面面俱到, 不厌其烦地指点着近30位老师的课件。所以, 我们是一遍又一遍地设计, 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课件, 有体力透支, 更有脑力透支, 但是对自己的信心和团队的信念让我坚持到最后, 回头看看, 一切还记忆犹新。

在北京参与活动的日子着实让我难忘, 记忆中的点点滴滴似潮水般再次涌上心头, 谨以下面几句话纪念与NOC活动相处的日子。

作者在活动现场

胜利赴京

青柳扶风伴彩霁,

胜利团队黄河启。

一笑一梦隔窗探,

半醉半醒京城里。

乍见昌平丝线密,

犹如女子着青衣。

晶莹双眸唇微启,

欲言又止欢而泣。

嘉禾长龙盘旋久,

对望无言诉肠饥。

暮霭沉沉天公急,

斜雨潇潇湿人衣。

京北香榭小汤山,

灯下掩面迎客栖。

京城长空添笑靥,

化工赛场谁得翼?

浅池映空云微动,

青莲翘首鱼儿嬉。

长风破浪附加项,

教管中心得佳绩。

问君胜利何所依,

且曰齐心又协力。

与时俱进为人先,

耕耘收获总相宜。

赴会朝阳现鸟巢,

龙腾擎柱又英奇。

犹如胜利正添翼,

展翅再约恩欧希。

评委印象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基础教育改革重要内容的时刻, 我们需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合作性、个性化学习的环境, 开发研究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为学生创设友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 王老师制作的这一课件是针对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设计的。课件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学习课件。纵观整个课件, 体现了以下几方面原则:

印象一:符合相关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标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 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 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本课件运用Flash制作, 利用这一资源, 进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以学生实际为依托, 以直观为出发点, 在唤醒学生已有感知的同时, 展现出人民币的认识方式方法。可以便捷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大量信息的提供, 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 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这样的学习, 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会处于一种投入状态, 效率更高。

印象二:学生学习应用思路清晰。

本课件的设计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对象的特点, 合理地选择和组织媒体应用, 形成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 确定教学知识点的排列顺序, 安排教学信息与反馈呈现的内容及方式, 以及人机交互的方式等。课件由四部分构成, 包含了七个学习环节。重难点突出, 层次清晰,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能够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王老师还针对学生可以自己操作的每一个环节或题目都做了精心设计和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即时评价, 达到“堂堂清”的目的。

印象三:界面美观, 操作便捷。

整个课件技术上以交互为主, 涉及点击、拖拽、输入、连线等易操作技术, 所使用到的交互技术, 都是采用方便用户操作的方式方法,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界面设置为绿色, 既保护学生的眼睛又可以给人一种欢乐明快的感觉。通过精巧的页面设计、完美的艺术构思、合理的色彩运用,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带给我们的美感。

浅谈对课件制作的认识 篇3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一定遇到过下面这些情形:你被要求制作一个课件,说是“被要求”,是你有很多的不情愿,却不得不做。多数人并没有从课件学习中得到快乐,从初始的兴趣激昂、满怀憧憬到最后的不堪其烦,直到放弃,你也许会有以下感受:使用课件太麻烦了,还不如用粉笔黑板的效果好;做课件太占用时间了,每天自己上课,批改作业,哪还有时间来折腾课件呢;看着别人做的课件都很好,自己怎么就做不好呢,还是请别人替我做吧。是的,看着那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课件理论与烦琐的软件操作手册,有谁能不心生厌烦?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一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使用课件,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偶尔使用课件却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效果。为什么还要用课件呢?难道它只是用来克服走上讲台的紧张心理,或是用来展示教学内容?

其实,你并不是不需要课件,而是要正确地认识课件,让课件发挥正确的作用;你要掌握一种快速高效的课件制作方法,这就要求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建立自己的课件资源库,在需要的时候快速找到它们;在制作课件时,你要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流程转换成课件的形式。

那么,什么是课件?有人认为课件是一种软件,与其他软件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有人认为课件是一种教材的形式;也有人认为课件是讲稿;还有人认为用于教学的电子信息和数据就是课件等。所有这些或是对课件功能的描述,或是对课件形式的解释,都没有体现课件的本质,它其实是借助软件工具将教学思想与流程展现的一种形式;它不是课本内容的复制,而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加工。选择恰当的方式呈现,是使用课件的优势,也是课件的精华与特色之处。

一般课件应当具备三大功能:情境创设、化抽象为直观、交互学习。课件可以响应学习者特定的操作,为每一个学习者实现特定的学习反馈;在课件中集成一定的教学策略,代替教师的部分功能,如代替板书、代替部分内容讲解;课件又有别于传统的學习资料,相比印刷材料,课件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境,直观化、多样化呈现知识。如果在教学中设计与使用课件,一定要围绕这些功能去做。

所以,衡量一个课件的好与坏,要看课件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实现得如何,要从教学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去分析它的质量。

认识钟表课件设计 篇4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电子钟表的简单认识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读电子钟表上的时间,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几时几分)认读电子钟表上的时间。

2. 在学会规范认读时间的基础上,学生能正确写出电子钟表上的时间。

3. 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读出和正确书写电子钟表上的时间。

【教学手段】

教法:谈话、观察、讨论、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半期认识机械钟表的“半时”有较大困难,因此将“电子钟表”的简单认识提前在这个学期来教学。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对机械钟表的钟面有了基本的认识以及学会看机械钟表的上的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电子钟表学生很早就已经接触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非常适合。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若干教学卡片。

学生:人手一张写有电子时间或机械钟表时间或( )时( )分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

(课件出示豆豆的图片)

师:豆豆小朋友的生日到了,爸爸给她买了一件精美的礼物,大家看看是什么?

(课件出示一个精美的礼品盒, 打开后出现一块可爱的电子表)

(学生自由回答)

师:电子表我们又叫它为电子钟表。

(揭示课题并板书: 电子钟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电子钟表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对,电子钟表可以让我们及时知道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电子钟表。

(师把板书填完整:认识电子钟表)

(课件出示相应的出示课题:认识电子钟表)

【设计意图:通过新朋友豆豆的生日礼物,让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规范认读电子钟表上的时间。

1.尝试认读,规范读法。

师:有了电子表后,豆豆每天都把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豆豆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

(课件出示豆豆一天的安排表(6幅图) 无时间)

师:现在谁知道豆豆的一天都做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那豆豆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事情的呢?

(课件出示豆豆一天的安排表(6幅图) 有时间)

师:你们认识这些时间吗?它们都是电子钟表上的时间。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

师:你知道豆豆是什么时间起床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师指导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时( )分来认读电子钟表上的时间,课件出示规范的读法)

(师随机板书:( )时( )分)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

师:你知道豆豆是什么时间去上学的吗?

(学生先读,课件出示规范的读法。师提示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读时间,集体读)

(课件出示第三幅图)

(让学生先读,课件随机出示规范的读法,然后集体读)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豆豆在一天里所做的事情,然后出示豆豆做这些事情时的时间,让学生先尝试读,然后通过学生的纠正和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时( )分来读电子钟表上的时间。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读法上的冲突,让学生掌握规范读】

2.自由认读,再次感知。

(学生4人小组对剩下的三幅图进行小组自由读,然后集体订正)

3.归纳总结

师:看来大家都会认读电子钟表了。现在谁能告诉大家,电子钟表上显示的时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又是怎样读的呢?(引出电钟表的时间表示的特点和读法律)

(学生自由回答)

师:看完豆豆一天的安排,你觉得豆豆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再次巩固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读电子钟表上的时间,然后进行归纳总结,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看完豆豆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让学生心中产生应该向豆豆学习,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4.寻找生活中的电子钟表。

师:今天我们从豆豆的作息时间表里看到用电子钟表来表示时间,那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生活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吧。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钟表)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说说电子钟表在自己身边的应用,老师再出示一些生活的例子。这样能让学生到明白学习这个内容的意义,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课间一分钟。

小手操《巧巧手》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在一段时间后就会不集中了,所以在课中安排小手操这样的一分钟的小活动,既能让学生适度的放松,也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四、规范书写电子钟表上的时间

1.尝试书写。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个百宝箱,要打开它就玩个游戏,但必须先来对口令:老师读个时间,你要把电子钟表上显示的这个时间写在练习纸上。比如老师说:8时12分,你就要在练习纸上写:8:12。如果对上号了,百宝箱就可打开了。请注意啦:开始。

(老师讲规则的同时显示范例,然后老师说时间,学生练习写时间,把重点定格在10时8分)

师:电子钟表上是如何显示这个时间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该时间与上述时间的不同)

师小结:当分钟不满10分时,则用0占十位,再在个位写几分。

(集体订正,显示正确答案:10:08)

2.师生小结时间的写法。

师生:几时我们就在两点前面写几,几分就在两点的后面写几,但是当几分未满“10分”时,要在几分的前面用“0”来占位。

3.巩固练习。

学生自己写一个电子钟表上的时间,然后互相读给同桌听。

【设计意图:通过“打开百宝箱―对口令―玩游戏”这些环节,让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讨。】

五、应用提高。

1.综合练习。

师:好,现在口令对上了,我们看看有什么好玩的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一小小广播员 游戏规则: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2.拓展提升

游戏二:啦 啦 车,大 家 开。

(学生各拿一张写有电子时间或钟表时间或( )时( )分的卡纸,找朋友,而后组成一辆啦 啦 车开走……首先教师和学生进行游戏的示范,然后学生进行模仿。最后让学生帮助老师找朋友。(老师手上出示半时的钟面))

【设计意图:游戏的这个环节其实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总结与提升。从第一个游戏的独立思考到第二个游戏的集体参与,不但对旧知进行了复习,还对新知进行了很好的巩固,而且还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对知识进行整合。】

六、全课总结。

今天的课到这儿就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七、儿歌结束。

小小表作用大,

去到哪里都不怕。

学习作来两不拉(là),

小朋友们喜爱它。

【设计意图:以学生通俗易懂的儿歌作为本课的结尾很有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电子钟表的作用以及今天学习这个内容的实际意义。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板书设计】

认识电子钟表

6:30 8:13

7:28 4:12

8:25 7:05

《公顷的认识》课件 篇5

《公顷的认识》课件

教学内容:

《公顷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能进行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应用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合理的使用面积单位。

设计理念: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活动中,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情境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拓展留疑五个环节,努力构建探究性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1公顷的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

2、掌握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3、在计算、游戏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想象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会正确进行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1公顷。

1、复习旧知: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比较常用面积单位的大小;说一说这些面积单位的计量范围,主要计量哪些物体的面积。感知已学面积单位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2、出示课件:

胡图图小朋友的一段数学日记:图图学习的教室面积约为500000平方厘米,感觉明亮又宽敞;课桌的面积为0.4平方米,两个人合用感觉有点挤;图图的橡皮的.一个面的面积约为0.18平方分米,是全班最大的橡皮。

A、学生观察发现问题

B、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C、小结:不同的面积单位是计量不同大小的面积,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对学习和生活是都很重要。

课件呈现例1的情景:

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明孝陵、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日月潭的面积和我国森林的面积,老师使用的是已学的最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

1、看一看,读一读

2、交流:发现什么问题?说一说

3、讨论小结:这些背景的面积非常的大,使用已学的最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时数字还是非常的大。

4、老师总结:说明这个时候用平方米做面积单位已经小了,需要一个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来计量这些比较大的面积。引出课题:公顷(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体会1公顷。

1、自学例1的背景图下地关于公顷的知识,了解1公顷有多大。

自学例1。

(1) 说一说: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 想一想: 100米的正方形有多大?

2、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

(1)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

(2)归纳得出:

板书:100×100=10000(平方米)

10000平方米=1公顷

(3) 思考:什么时候适合用公顷作单位?(学生交流再说一说)

3、在游戏中体会1公顷。(课件出示学生感知)

(1)量一量,伸平两臂的长度,

(2)算一算,几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十米?

(3)感知: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大小。

想一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想象一下,1公顷的实际大小。

4、联系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

课件出示:

建宁小学总面积大概是1.8公顷。塑胶跑道部分大概是0.65公顷。读一读,根据熟悉的场地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

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一)小组交流

1.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作单位,它可以用符号“ ”表示。

2.边长是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3.1公顷 =平方米。

4.6公顷 =平方米

9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米 = 公顷

(二)感知公顷单位的实际大小

1.例1的名胜古迹背景面积单位不合适,学生交流修改。

2.补充练习:

实验小学的面积约为2公顷,合( )平方米。

“水立方”的建筑面积约为80000平方米,合公顷。

天目湖的湖面面积约为8000000平方米,合()公顷

2公顷=平方米

30000平方米=()公顷

0.6公顷=( )平方米

450000平方米=()公顷

①学生填写后校对正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②如果你选择一个地方来介绍他的大小,你会怎么介绍?

3、欣赏(1公顷面积的作用)

配乐欣赏:1公顷的森林一年能吸尘降尘 32吨。1公顷的湿地一天能释放氧气600千克,吸收二氧化碳900千克。1公顷的绿色在夏天相当于189台空调机全天的制冷效果。1公顷土地能收玉米15000千克。

老师进行保护环境,爱护绿色的思想教育。

四、优化组织,引导探究

计算下面各题(独立解答,请生板演,集体订正)

1. 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6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2. 教室长8米,宽5米,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3. 看图提问题并解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公顷,底80米,高多少米?

4、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五、前后呼应,拓展留疑

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读一读:中国国土面积约是960000000公顷。

会读吗?读起来感觉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关注到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对已学过的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做到了以旧促新,构建好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

2、通过胡图图小朋友的一段日记,让学生总结不同面积单位饿使用范围,从而为引出新的面积单位,感知公顷的实际大小打下基础。

3、公顷的概念建立在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环境中。

认识音符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发条玩具,感知他们不同的节奏特点。

2、理解一些发条玩具节奏类型,并能在音乐声中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进行表现。

3、初步感知速度的概念,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四种表现不同音符的发条玩具

2、四个发条玩具的家

3、地面三个及时贴做的房子和房子头饰,各种音符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分值音符

T:“听说我要来见小朋友,有四个朋友也非要赶来说是带节目来了。”

(能表现二分音符的发条玩具先出场)

请幼儿说说这小动物是什么节奏舞步,通过肢体语言能表现出来,从而认识二分音符

依次如上过程认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

2、按门铃找家

(出示四个房子)

T:“小动物想回家了,可四扇门的门铃他们说不对,打错节奏,请小朋友帮助他们说出正确的门铃声,把他们送回家。“

请幼儿一一说出音符节奏,门开把小动物送回家。

3、听音找房子

再地面上准备三座房子,老师也扮演一座房子,每座房子都有门牌号,请幼儿根据琴音找到正确音符,住进去。

认识绿色食品课件 篇7

多媒体课件简单来说就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 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 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 然后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 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 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

概括起来,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多媒体课件主要指以下几种类型。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成败, 关系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在渐渐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观念, 改变着教育教学的方式。研究表明, 多媒体教学在开发学生智力、强化学生记忆、开发学生潜能方面具有优越性。

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对教师的教来说, 教师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 随时删减、补充内容, 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 提供一个广阔的资源库, 大大缩短教师查阅资料的时间, 从而使教师有精力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对学生的学来说,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强烈的探究热情, 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与现象, 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发展能力;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形式, 多渠道地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 开阔视野, 拓展知识, 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多媒体课件本身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在内容的学习使用上提供良好的交互控制, 而且可以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学习, 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

三、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盲目跟风缺乏理念指导

选择媒体信息的出发点在于明确每一媒体信息的使用目的是什么, 是用于呈现事实, 或创设情景, 或提供示范, 或解释原理, 设疑提问, 探究发现。但是在实践中, 由于一些老师对教学模式, 尤其是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应用问题研究得不是很充分, 在推广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 只是出于好奇, 出于跟风, 关心更多的是技术本身, 为制作而制作, 为使用而使用, 不进行理论研究, 缺乏必要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导, 仅把多媒体课件作为向学生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 用多媒体和网络代替整个教学过程, 忽视了教学对象的感受, 忽视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 影响了教学效果。

2.认识上的误差导致技术上的失误

由于认识上的误差导致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出现以下三大失误现象:缺乏通用性方面和信息量大小方面的考虑;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不能体现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2]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学生接受的信息过多, 来不及消化;传统的教学手段被抛弃, 教师的主导性被荒废;为了制作课件而制作, 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和网络功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不能得到发挥。

(二) 反思及对策

反思一:理论研究必须走在前面。

多媒体课件的重点不在“技术”上, 不在制作上, 关键在于, 任何技术的背后总是暗示了某种的理念, 而是蕴涵了大量的新的、进步的理念的新问题, 在于理论研究。教师在设计、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要树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的教育观念, 课件设计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

反思二:课件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年龄特征、科目、交互性等因素。

第一, 学习目标可以是知识掌握与运用、训练技能、培养能力、情感态度改变中的一方面或者多方面的综合, 课件中各种媒体信息不能游离于具体的学习目标而滥用, 更不能背离学习目标或者与学习目标相去甚远。为此, 在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 应深入钻研教材, 使课件能根据多媒体的功能, 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 能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 可根据知识不同类型选用适宜的媒体表达。在选择内容时应该找本学科中的重点、难点, 用其它方法不容易讲清楚的, 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则能很方便地讲清楚的部分, 从而充分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如化学学科中的分子运动、物理学科中许多现实做不到的实验等都可以利用课件做成虚拟实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而在课件设计的选材上特别要注意“新”、“奇”、“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 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第三, 不同科目的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制作、评价、应用是不一致的。有的科目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 如:在物理教学中FLASH的制作与应用就有短小精悍、兼容性好、趣味性强、高度交互、因材施教、重现力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等优势。但也有学者指出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学科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 过于形象化,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第四,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在不同时期, 儿童的思维发展不一致。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认知特征、文化基础、学习风格决定媒体种类与内容。因而, 在教学过程中, 课件制作要把握好学生, 了解其智力状态、学习态度, 使课件能理论联系实际, 因材施教, 适应教学对象的口味, 以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个性。第五, 反思过程情景学习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对于多媒体交互式教学, 应该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 让学生进行讨论, 合作解决, 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应该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 不能因为使用课件教学而一堂课讲到底。[3]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适当结合, 扬长避短, 相得益彰, 才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反思三:在多媒体课件使用过程中要精心选择呈现方式。

媒体的运用必须“适时、适度、适当”。“适时”就是要求媒体的运用要使学生的训练效果达到最佳的时机。“适当”就是媒体要用在“精彩”之处, 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于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适度”就是当用则用, 不用则弃, 不要为“装饰”课堂而使用课件。

总之, 在选择使用多媒体课件时, 应充分考虑到其利弊, 切不可盲目跟风, 而要根据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科目等因素进行设计, 在使用中也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

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多媒体课件的多样性导致课件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因而在设计、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时, 要充分考虑到其类型、功能的多样性, 加强对多媒体课件的理论研究, 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科目、人机交互性等因素进行设计, 在使用中也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类型,功能,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中云.基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新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12) .

[2]茅育青.对高校多媒体课件创作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 2001, (6) .

认识绿色食品课件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 食品专业 多媒体课件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重点逐渐地转向教学领域,并强调要通过这种应用有效地促进教学的深化改革,使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是最关键的因素,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导者。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精通教育传播技巧,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改革传统教学,才能使教育信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多媒体课件是指通过辅助教师的“教”或促进学生自主地“学”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可大可小:较大的课件可以涉及众多的知识点,如涉及一章,甚至一门课程;较小的课件可以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一般称之为“堂件”)。食品专业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课程之间的特点既有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承担食品专业课程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要把握自身所授学科特点,重视普遍性,突出特殊性。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想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即想要达到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目标,关键是要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充分了解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适用场合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一般适用于以下三个环节:创设情境、突破重点难点、促进自主学习。

1.用于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作用是通过真实或近似真实的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比较深切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中一般有两种情况需要创设情境,一是在一节的开头,二是在一节的中间或结尾。这两种情况的运用对情境创设的要求不完全相同。

课首的情境创设,其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课的主题上来;课中和课尾的情景创设,其作用则是用于促进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或是对情感类教学目标的巩固、拓展和深化。

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利用多媒体课件之外,还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录象、举一个典型的案例等。当然,所有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需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否则达不到创设情境的目的。以食品发酵工艺学中“葡萄酒酿造”一章为例:课首的情境创设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葡萄酒的产生以及发展历史、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章;课中的情景创设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葡萄酒生产的视频录象,使学生对葡萄酒的生产工艺过程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课尾的情景创设可以举一个典型的案例—香槟的制作,使学生对葡萄酒再加工这部分知识更加理解,在原基础之上将所学知识巩固、拓展和深化。这些情境创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当前学习主题更好、更快、更直观的介绍给学生们,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概念等内容,能够很好地理解,扎实地掌握。

2.用于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将声、文、图、像集成一体,使传递的信息更丰富、更形象。

食品专业课程中有一些抽象概念、公式、原理,往往难以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板书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食品工艺类实验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工艺实际操作过程的讲解,而且还要进行必要的示范,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地讨论分析。对于这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通常都能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比如,乳品科学与技术学科“冰淇淋的制作”一章教学中,首先要对制作冰淇淋的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进行介绍,这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冰淇淋的辅助原料很多,在制作不同种类冰淇淋时加入的辅助原料也有所不同,加入每一种辅助原料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添加量和添加方法等问题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如果仅仅用语言描述来进行认读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师针对这部分内容,如果巧妙的设计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那么达到的教学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把制作不同种类冰淇淋的工艺实际操作过程制作成视频录象加到多媒体课件中,并且视频录象中采取边制作边语音讲解。再把采用不同辅助原料所制作出的冰淇淋的外观图片以及切片图加入到课件中进行图片对比,使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每一种辅助原料在制作过程中添加所起到的作用。将视频录象、图片配合语言描述来进行教学,也就做到了将声、文、图、像集成一体,使传递的信息更丰富、更形象。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结合食品专业各学科的特点,选择最佳表现方式

就食品专业课程来说,有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等食品专业基础课程,还有乳品科学与技术、肉品科学与技术、蛋与蛋制品工艺学、食品发酵工艺、果蔬加工与贮藏等食品专业课程。如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的多媒体课件,用三维动画来表现最为有效;对于食品工艺类学科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利用一段现场制作的视频录象来配合语言描述进行教学,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不要把多媒体课件仅仅看成是供教师演示的直观教具,更要把多媒体课件看成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和协作交流工具。如食品工艺类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在介绍传统产品生产工艺之后,安排由学生尝试设计、研发新产品,并把设计方案制作成课件。师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新设计方案共同参与讨论,这样多媒体课件不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教师协作交流的工具,更能以此来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四、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正确、形象、生动、丰富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涉及动画、照片、图表、声音和视频。所有这些内容都要首先满足正确性要求,即保证无科学性错误,在此前提下,还应满足形象、生动和丰富的要求。

小学数学认识方向课件 篇9

1. 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会用这些方位概念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在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方位概念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四面”的理解,让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谈话:小明是新星小学的一名学生。他说他们的城市可漂亮了,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做客,大家愿意吗?(出示学校图)瞧,这是小明的学校,学校的位置在正中间,(指第五组)第五组的位置正好是学校所在的位置,就请你们组的同学到学校去做客吧。(把学校的图片给第五组)。学校的北面是汽车站,那么哪个组的同学坐在学校的北面?(学生回答后,把汽车站的图片给第二组)学校的南面是电影院、东面是少年宫、西面是火车站(分别拿出相应的图片),学校的南面是哪个组?东面是哪个组?西面呢?(学生回答后,把相应的图片发给学生)

二、新课

1. 教学例题。

谈话:这么多同学都成了小明的客人,高兴不高兴?其他小朋友也想到小明家所在的城市去看一看吗?

出示超市的图片:小明学校的附近有一个很大的超市,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谁知道哪个组坐在学校的东北面?

讲解:(站在第五组的位置上,右手指东面)这是学校的东面,(左手指北面)这是学校的北面,我们把这个东和北之间的方向称为东北面。

把超市的图片给第三组:你们就到超市去逛逛吧。

提问:学生的西南面是公园,你知道学校的西南面是哪个组吗?

明确:这个西和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面。

把公园的图片给第七组:你们就去公园玩玩吧。

谈话:(指第一组)小明想请第一组的小朋友到人民桥上走走,(指第九组)请第九组的小朋友到体育场去活动活动,你知道人民桥和体育场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学生回答并说一说理由)

谈话:现在小朋友知道小明的学校以及周围一些设施的方位了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小明学校的各个方向上都有些什么吗?(由于图片放在每个小组的位置上,有些可能看不清,学生介绍时会感到不方便)

启发:把图片放在每个小组的桌上,小朋友介绍起来不方便。老师有个办法,把这些图片按一定的方位贴到黑板上,用一个平面图把它们的位置关系表示出来,就能让每个小朋友都看清楚了。小朋友想试一试吗?

谈话:在平面图上,一般把上面看作北面。(在黑板上画出方向标,并请第五组的小朋友把学校的图片贴在黑板的中间)汽车站在学校的北面,汽车站应该贴在什么位置?

学生回答后,让第二组的小朋友把图片贴在学校的上面。

谈话:其他小组的图片应该贴在什么位置上呢?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先在小组里讨论,想好了就派一个代表上来把你们小组的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课前在黑板上画出贴图片的位置和连接线)

学生讨论后,派代表把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如果贴的位置不正确,及时矫正)

谈话:现在你能向大家介绍小明学校的各个方向上有些什么了吗?你想怎样介绍?先自己想一想,再试着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

小结: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今天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我们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边说边指)能很快记住图上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怎样才能很快记住今天学习的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方向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说说你想怎样记。

学生汇报记忆方法。

2. 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中指南针的图。

谈话:这是一个指南针,红色指针指向北面。你能把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吗?先想一想怎样填得快,再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完之后汇报结果。

三、练习

1. “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情境图。

提问:小动物在体育场参加运动会后要回家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

逐一播放四个小动物的话,并在图上出现文字。

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连线,并组织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一些成熟水果的实物照片。

谈话:美丽的青山乡是一个水果之乡,在水库周围一共种植了8种水果(出示水库及水果种植情况示意图)。水果先后成熟了,有许多游客来游览水果之乡,你愿意向前来游览的游客介绍一下青山乡水果种植的分布情况吗?

指名介绍水果种植的分布情况。

3. 游戏。

谈话:我们不但认识了现实生活中的这八个方向,而且能够正确地辨认平面图上的这八个方向。谁来说一说,教室的西北面在哪里?

示范:请全体小朋友起立,跟老师一起做一个游戏。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两手同时向中间拍一下,这时手就指向西北面。(师生一起做)下面请小朋友用这样的方法,找到西南、东南和东北这三个方向。

学生活动后,指名做一做,说一说。

4. 制作方向板。

谈话:确定了一个方向后,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个方向呢?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教师演示制作方向板的过程。学生制作方向板,并写出八个方向。

启发:我们可以把方向板上的“北”指向北面,东北在哪里?指一指。东南在哪里?西北呢?西南呢?(老师说,让学生指方向)

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方向板上的“北”指向北面,自由地说一说其他的七个方向。

5. “想想做做”第4题。

说明跳棋游戏规则,同桌学生合作进行游戏,一个说要求,另一个移动棋子。

6.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分别找出北京和南京的位置,再说一说南京大约在北京的哪个方向,北京大约在南京的什么方向。

四、全课总结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10

【计划学时】:1学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知道角有大有小。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正确的画角方法。

【教学难点】:

1、会正确画角。

2、感悟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设计思路】

一、引入

(课前出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角。(板书: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一)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说)学生说到一个,演示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本环节: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儿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一个角。

(2)师再指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两生)反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本环节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体会角是从物体表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是一种简单而美丽的图形,并了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称。此课之前,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非数学意义的。教师在学生找主题图的角的基础上设计了闭眼想、用手比划,观看动态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比较,实现了对角的正确认识。】

3、判断角。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客人,孩子们,想看看吗?有我们的新朋友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学生判断再抽生说理由。(出示书第42页的第1题。)

4、再回到主题图中讲评学生前面判断角出现的错。

5、师:你们看,下面两个图形里也有角,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又有哪几个角?(书第42页第2题,指给同桌看看,再抽生上来指。)

6、找生活中的角

(1)师: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形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师参与。)

(2)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本环节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感知角——认识数学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学过的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所谓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与能力】

(二)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1)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孩子轻轻地打开书P39,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2)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

(3)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本环节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外化他们刚刚建立的对角的数学层面的认识,以多样表现单一,巩固了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2、做活动角。

(1)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儿的活动角?用上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2)展示两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叠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到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

【设计意图:角的大小比较,顺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所认识之后安排,以学生组装的活动角为学具,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群体互动与教师引导有效整合,并相机指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强化了对角的认识。】

(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师:咱们再做一个“变变变”的游戏,把你们的活动角拿在手上,(师也拿在手上)请变出一个比你们手上的角要大的角。再变大点?你是怎么做的?(请一生示范,把边叉开一点,角就可以变大点)再请全班做。咱们继续变,把你们手上的角变小点,再变小点,又是怎么做的?(把边合拢一点。)

(4)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跟边的什么有关系?分四人小组讨论。

(5)抽一组生说。

(6)师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教学例3:画角

(1)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怎样画角呢?(抽一生说)

(2)师:我们来看看究竟该怎样画角。(演示角的画法)师: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画好了。

(3)师:应该怎样画角呢?抽生说说。同时师再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4)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生画,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本环节通过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四)拓展与延伸

(出示一个角)师:如果在这个角里添上一条线,这时变成几个角了?再添上一条线呢?

三、全课总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获呢?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一一学习的。

四、布置作业,知识延伸。

1.请你用角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下一篇:酒店人事部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