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配制

2024-08-19

药物配制(共8篇)

药物配制 篇1

静脉输注细胞毒素药物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 因此细胞毒素药在临床静脉用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肿瘤专科医院尤甚。据统计, 全世界40余年来筛选过的化合物多达50万种, 经临床验证, 目前有超过50多种的细胞毒药物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1]。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多数细胞毒素药物, 具有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因此细胞毒素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对于配制人员职业防护是非常必要的。我院成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以来, 在职业防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现分享如下。

1 细胞毒素药物配制间内保持适宜的压力

细胞毒素药物配制区域设有一更、二更、配制间, 配制人员按照各室的要求依次进入。其中, 二更的室内压力最大, 压差不得小于5 Pa;一更、配制间内的压力都应小于大气压。这样可保证配制区域内空气不能进入其他区域。

配制人员按要求定期清洗、更换过滤器, 每日晨检查各室的压力、压差, 处于正常方可配制。配制药物期间各室的门户紧闭, 严禁开启。

2 细胞毒素药物配制间内放置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在创造百级层流环境的同时, 可保护配制人员和环境免受细胞毒素药物的危害。生物安全柜的防护玻璃屏离台面限高18 cm, 柜内强排风形成相对负压环境, 无形的空气屏障防止有毒微粒散出安全柜[2], 这样配制时药物不外溢, 保证配制人员安全。

配制药物时, 前窗不可抬高安全警戒线。在离工作台外沿20 cm、内沿8 cm~10 cm、并离台面高度10 cm~15 cm的区域内进行, 禁止把前臂放于台面, 阻挡回风槽。配制结束后至少30 min待药物气溶胶和气雾吸除干净, 再清洁安全柜。

3 配制人员的个人防护

配制人员按常规洗手, 穿由非透过性、无絮状物材料制成连体衣, 戴2层专业的手套 (乳胶手套内戴1副PVC手套) , 戴有鼻夹的口罩及护目镜。配制人员不得佩戴任何饰物。

操作前准备好消毒毛巾, 备好75%酒精。操作人员一旦进入配制间应留到完成所有的配制操作为止, 禁止频繁进出配制间。操作结束后及时进行个人卫生。

4 掌握正确的配制方法

配制药物前将无菌纱布数块置于操作台面, 以吸附偶然溢出液。

配制安瓿药物时, 将颈部及顶端的药物弹至底部。打开时, 用无菌纱布包裹朝着生物安全柜的侧壁折断。用注射器从安瓿中抽取药液, 针头斜面朝下, 靠在安瓿瓶壁上, 拉动针栓, 抽取药液, 通过加药口注入输液袋中。

配制西林瓶药物时, 用注射器抽取适量溶解液, 针头斜面朝上, 挤压西林瓶口的胶塞, 再将针筒竖直, 穿刺胶塞, 注入溶解液震荡, 直到完全溶解。此时应保持瓶内有一定的负压, 防止瓶内压力过大使药液在瓶盖的针孔部位溢出或喷出, 抽取干净后使瓶内保持负压再拔出针头。

5 垃圾处理

配制过程中将细胞毒素药物的玻璃安瓿及西林瓶在生物安全柜里均置于白色塑料袋里, 结束后将用过的注射器、手套、纱布等均置于此袋中包扎, 再将其置于黄色专用垃圾袋中, 标注化疗专用警示标志后集中处理。

配制细胞毒素药物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但我们只要抱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把工作做好、做细,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其是完全可以被避免的。

参考文献

[1]蔡卫民, 袁克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96.

[2]Jakab MG, Maor J, Tompa A.Follow up genotoxicological monitoring of nurses handing antineoplastic dugs[J].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2001, 62:307、318.

浅谈儿科药物配制的护理心得 篇2

【关键词】儿科;药物;配制; 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45-01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是各种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由于儿童药物用量较成人复杂,需要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给药量,用量随年龄、体重不同而各不相同。而临床上每种药物的溶媒量各不相同,又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常导致抽取药液不够准确。通过对门诊输液病人用药的调查,我科制订了相应的药物配制标准,保证了儿科用药的准确性。现介绍如下。

1 儿科用药剂量准确性的抽查。

由于药物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工作中药物有效剂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1]。为此,在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对我院儿科护士使用药物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查。共计 508瓶药物,实际使用药物剂量误差9.09%,每瓶误差量最少为0.01ml,最多达0.99ml。抽查结果分为以下3种情况:

1.1 溶解后每瓶液体容量不增加或无明显增加,临床实际抽查用药剂量符合要求。

1.2 溶解后每瓶液体容量明显增加。熟练护士可掌握且抽取时剂量基本准确,但新护士则不易掌握,存在着计算有误差,操作欠规范等情况。

1.3 操作不够规范,造成药物剂量误差。个别护理人员操作不够规范,在加溶媒时由于瓶内压力较高,造成注入溶媒外溢或者用10ml、20ml注射器配制小瓶装药物,使注入溶媒液量误差较大,仍按标准计算剂量,达不到所需要的治疗量。

2 保证儿科用药剂量准确的有效措施

2.1 制订需溶解药物的统一配制标准,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根据剂量及玻璃瓶的容量,经过反复实践制订“常用药物临床配制参照表”。在科室组织实施并反复督查,不定时抽查。在科室内药物剂量准确换算考试上,还开展了药物剂量准确换算的竞赛,使全科护士的计算准确性与速度明显提高,并且将药物剂量准确换算作为护师带教的重点内容之一,进行规范化带教。对小瓶装儿科用药规范操作,要求护士必须根据药瓶容量,严格按照 “参照表” 配制液量,当瓶内压力较高时要求边注入溶媒边回抽空气,并且必须使用2ml或5ml注射器进行配制,避免护理操作中因瓶内压力较高造成液体外溢或者注射器过大而造成的抽取药量误差。

2.2 建立药物溶解后的回抽评估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不但要求护士严格按本科室统一标准及规范化操作要求配制药品,而且对药物溶解后的每瓶实际液体量在执行前进行回抽评估,对未达到要求或操作中已造成的外溢溶媒进行事先补足,避免实际使用中的误差。

2.3 把儿科用药准确性要求提高到法律的高度进行教育。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由于肝肾功能、酶系统及血脑脊液屏障等均未发育完善,并且一次用药剂量少,往往只需一瓶中的几分之一。因此,儿科用药有其特殊性。我们将准确应用儿科药物剂量提高到法律的高度,通过学习使科室护士明确意识到药物管理和使用的重要性。经过学习,科室护士都能努力熟悉所用药物的作用与副反应,并按规范化要求统一配制,做到剂量准确。

3 规范配药方法和操作程序的意义

3.1 便于护士准确换算,提高工作效率。

在科室统一了每种药物溶媒量后,使每种药物溶解后的每毫升药液所含药物剂量相同,我们基本上稀释10倍,特殊药物牢记即可。这样的标准统一,便于护士长检查工作,又可提高臨床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换算速度。

3.2 减少了交接程序,有效避免了护理差错。

由于规范了每种药物的溶媒量,在临床护士换岗或护士科室间轮转时,不必再为每人的配制方法不同而进行交接,避免因习惯性操作而引起的用药剂量错误,统一了全科护士对需溶解药物配制的工作程序,通过实际操作反复强化记忆已经熟能生巧,有效地杜绝了工作繁忙时,药物剂量换算错误而造成的差错。

3.3 应用于临床带教,明显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适应能力。 药物剂量的精确计算一直是护理带教中的难点,以往新进儿科的护士药物剂量的换算速度较慢,有的甚至计算错误。还有的配药程序及方法不够规范,或抽药注射器不符合要求。本科统一了药物配制程序及方法后,通过规范化的带教,在评估中发现,她们对儿科用药剂量准确换算方法、 程序基本掌握,换算速度明显提高,没有发生计算操作中的错误和抽药注射器不符合要求等情况。

总之,通过制订 “常用药物的临床配制参照表” 并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规范了科室护士用药操作,杜绝了用药环节中的药物剂量误差,提高了药物使用的准确性,满足了临床对儿童疾病治疗的剂量要求,避免了剂量过少影响疗效,剂量过多增加毒副反应等情况,避免了一些治疗纠纷,甚至法律纠纷,明显地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上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138-146.

(接第1944页)

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和肿瘤大小的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反应。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协助医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治疗过程。因此,全程采取积极有效的情感关怀和严密的观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是非常必要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肝脏外科微创治疗技术的现状及展望.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9(3):35.

药物配制 篇3

1 机器设备

PIVAS各种机器设备正常运转对保持良好的配置间环境至关重要。

1.1 配置间洁净度

笔者所在医院PIVAS严格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对层流洁净及空调设备严格管理, 机器设备定期检测, 及时维修, 保证配置室空气洁净度达万级标准, 操作台内空气洁净度达百级标准。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降低了微生物、微粒污染的概率, 避免药物配制污染导致患者产生医院感染或其他不良后果。

1.2 配置间舒适度

配制人员需要在相对闭塞的负压状态下的配置间内长时间工作, 配置间的环境非常重要, 保持配置间光线适宜, 湿度45%~75%、温度18℃~22℃、噪声<65 d B, 舒适的环境能够让配置人员保持注意力集中, 情绪稳定, 从而提高药物配制质量和效率。

2 药物配制材料

药物配制过程中需要多种材料, 如注射器、溶酶、各种药物等, 这些材料的质量、性状以及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溶酶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将影响药物配制质量。

2.1 药物性状

不同药物溶解速度不一样, 同类药物在不同溶剂中溶解速度也不一样, 药物配制过程需要选择适当的溶媒, 掌握不同配制方法, 药物充分溶解, 完全抽取, 才能确保患者用药剂量准确性。溶解速度慢的药物, 如奥拉西坦、紫杉醇脂质体、环磷酰胺等需要加入适当的溶酶量, 充分振荡完全溶解后再抽取。替考拉宁、多西他赛等配制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 需将专用足量溶剂沿瓶壁缓慢注入西林瓶内, 静置待药物完全溶解后再缓慢抽出。一些中药制剂如消癌平则不宜用生理盐水稀释, 因成分复杂, 容易发生盐析, 易导致输液反应。

2.2 药物包装

不同品种药品包装不同, 抽吸药液方法也不同, 抽取安瓿内的药液时需要保持针尖斜面朝下, 药液才能完全抽吸干净。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甘露聚糖肽等所使用的西林瓶瓶塞部分两边高, 药液会积聚在瓶塞低陷的位置, 需要将针头沿着瓶壁斜穿的吸取方法, 才能将药液抽取干净。

2.3 配伍禁忌

配制人员要定期学习, 熟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药物配伍禁忌带给患者伤害及资源浪费,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掌握药物配制方法, 先加浓度高药物再加溶度低的药物可降低药物配伍反应发生率。脂肪乳化颗粒对离子浓度较敏感, 不宜与微量元素、电解质直接混合, 直接混合易造成脂肪乳颗粒聚集, 引发血栓性静脉炎[2]。钙与磷合用时, 配制不当可导致钙磷沉积, 可能引起患者间质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静脉导管阻塞, 甚至死亡, 配制时需将两种药物加入不同输液袋内, 分别加入静脉高营养内。

2.4 胰岛素使用

患者在输入含胰岛素的溶液时血糖容易波动, 配制此类液体时, 配置人员需要严格掌握使用剂量, 避免配制不当导致患者产生高血糖、低血糖休克、感染等严重后果。胰岛素使用说明书提示本品开启后在温度<25℃可以保存4周, 临床习惯将胰岛素开启后有效期定为7 d。厉建英等[3]的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胰岛素使用期限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每日抽吸10针组, 5 d内细菌培养为阴性, 每日抽吸15针组第4天开始出现细菌培养为阳性, 每日抽吸20次组第3天出现细菌培养为阳性。参考以上结果, 笔者所在科室规定胰岛素使用期限为24 h, 每天开启3~4支, 相邻操作台相互传递使用, 配药时先加入胰岛素, 再加其他药物, 避免其他药物混入胰岛素瓶内。

3 不溶性微粒

药物配制过程中添加药物的品种越多, 产生的微粒也会随之增多[4]。配制人员要避免在配置间内经常走动, 减少来自于空气的微粒。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对西林瓶瓶塞或输液瓶瓶塞进行反复穿刺, 降低橡皮塞产生的几率, 避免药物配伍禁忌等产生各种微粒。选择细沙、颗粒较少的砂轮, 减少砂轮磨损过程中产生的碎屑, 安瓿切割后用75%乙醇进行消毒, 避免碎渣进入输液瓶中。斜面针头对瓶塞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橡皮塞, 并且针孔的尺码越大, 所产生的碎屑颗粒也越大[5]。因此, 在药物配制过程中尽量选择适合的侧孔针头抽取药液。

4 配置人员

合格的配置人员是药物配置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6]。PIVAS需要对本科室工作人员加强技能及质量意识培训, 特别是新入科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 强化各项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认真学习药物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7]。配置人员具有慎独精神, 保持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 才能保证药物配制质量和效率。

5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PIVAS应有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 配置人员要严格执行备药、药物配制、出仓等环节的查对制度, 才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其中药物配制环节查对至关重要。药物配制环节查对包括加药前、加药中、加药后三查, 并核对药物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等, 以及一次性耗材有效期、质量, 才能保证药物配制质量, 防止差错[8]。

药物配制质量影响因素有多方面, 配置人员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努力, 从人、机器、环境、规章制度、材料等多个管理要素入手, 加强细节管理, 从而保证药物配制质量, 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与效能。

参考文献

[1]黄瑶琴, 吕卫红, 江鑫.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方法探讨[J].海峡药学, 2011, 23 (11) :253-254.

[2]徐孝麟.TPN的配制与稳定性[J].中国药房, 2000, 11 (1) :45-46.

[3]厉建英, 王雅苹, 包雪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胰岛素使用期限研究[J].海峡药学, 2011, 23 (5) :226-227.

[4]白林, 王晓蕾, 陆璐.静脉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7, 4 (5) :25-27.

[5]刘宇英, 何曙云, 林格, 等.不同型号针头穿刺胶塞形成微粒情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2) :758-759.

[6]武爱弟, 谈微敏, 胡美丽, 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 :108-109.

[7]赵建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3) :159.

静脉药物配制差错分析与防范 篇4

1 配制差错原因分析

1.1 外部环境

1环境封闭度不高,噪音污染大、干扰较多,导致工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易发生错配现象;2医疗信息系统药方审计功能并不完善仍存在部分处方误审、漏审;患者个人信息不完善所导致系统未对配伍禁忌做出显示,如高血压者禁用;处方中药品录入不规范,如把“mg”输成“g”、溶液单位“支”而非“ml”。

1.2 配制人为原因

1.2.1 药品审核失误

1药师工作不认真、仔细。明显用药错误没有发现,有些因为药师专业知识欠缺,不会审方,对药品的相互作用、不合理用药情况知识匮乏,看不到用药的错误地方。不能有效的第一时间拦截不合理用药情况;2药品质量审核不当对药物的应用液体袋有破损、沉淀、泄漏现象。容易氧化的药物如:VC注射液时间久了发黄,变色后影响了药品质量,而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3输液袋忘记加药配制工作易出现疏忽,而导致没能及时审核出未配制药物;4药物放错紧张的工作环境下易将输液袋放错配送区,从而影响药品送达速度。

1.2.2 配药核对错误

1药物调配错误不同厂家的同一种药物如胸腺五肽注射液10mg:有双鹭药业和深圳翰宇药业公司。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如奥拉西坦有粉针、注射液两种。同一种药物,不同厂家如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兰索拉唑粉针与江苏奥康赛有限公司两个不同产家。外观相似的药物如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注射液;2溶媒调配错误如0.9%氯化钠溶液100ml摆放成5%葡萄糖氯化钠100ml,0.9%氯化钠溶液500ml摆放成10%葡萄糖溶液250ml。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与复方氯化钠,包装颜色、大小均一致,慌乱中会出错;3药品配制差错药品配制拿错,工作量大,工作紧张,大量的液体、药物放在工作台上,匆忙中取药易拿混造成差错。比如5%的葡萄糖溶液500ml与10%的葡萄糖溶液,外观相似,而且字体颜色差异不明显。右边第一排的药物可能拿成右边第二排的药物;特殊人群剂量不当,在通常情况下输液袋中加入的药物量都是整支或整瓶,但如儿童或老年患者,某些药物需减少剂量,使用剂量非整支或整瓶,在配制时,工作人员容易疏忽。

另外,有些药品需要特殊保管:如硝普钠、氟罗沙星、甲钴胺注射液等需要避光保存。

1.3 医嘱不合理

1.3.1 溶媒选择不当

1依诺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注射剂具酸碱两性,为大分子物质,用氯化钠等含氯离子的强电解质溶液稀释,由于同离子效应会产生白色沉淀,不宜合用。宜用5%或10%葡萄糖100ml稀释溶解,并缓慢滴注大于60分,滴完后如需继接其他含氯离子输液应先顺用葡萄糖注射液冲洗,以免输液管内余液产生沉淀[2];2奥美拉唑钠粉针4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奥美拉唑钠为强碱性药,5%葡萄糖注射液中不稳定,两者混合后易析出红色沉淀,要求溶媒为1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碱性下降快,易变色不稳定[3];3青霉素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p H3.2~5.5,呈酸性,青霉素在近中性溶液中较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可使之加速分解,最好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于葡萄糖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1.3.2 给药剂量、频率不准确

用药剂量过小,临床效果不明显,而用药剂量过大则容易造成不良反应。1如利巴韦林需使用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1mg/ml溶液,因为利巴韦林大剂量可致心脏损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患者可致呼吸困难或胸痛;2西咪替丁+氨茶碱:西咪替丁可以降低氨茶碱的肝清除率,合用时会增加后者的血药浓度,氨茶碱应减量;3时间依赖型药物:药物的疗效与浓度大于MIC(最小抑菌浓度)的时间有关,超过MIC时间越长,效果越佳,因此一日剂量分为2~4次给药可充分发挥疗效如:青霉素,临床多见1次/天给药,达不到有效的血液浓度。浓度依赖型:药物的疗效与剂量有关。安全剂量范围内,减少给药次数有利于提高峰浓度、降低谷浓度、减少不良反应,一般1次/天。如氨基糖苷、喹诺酮类。

1.3.3 给药配伍不当

1患者因扁桃体炎使用头孢曲松钠3g、利巴韦林6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混合静脉滴注,滴注过程患者出现呕吐,伴有呼吸困难。国家中心病例报告中存在头孢曲松钠与其他药品混合静脉使用问题,其中与地塞米松或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混合静脉使用案例较多。此外,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中西药合用容易引起中药注射液的理化性质改变,导致不良反应的上升,因此需单一使用,不可配伍;2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奥美拉唑粉针40mg+维生素B60.3g:会出现输液由黄色变成黑色。这是因为奥美拉唑是一种碱性药物,能提升生理盐水的p H值,维生素B6含酚羟基为酸性,两者作用发生酸碱中和,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3脂肪乳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是用乳化剂将大豆油乳化而成乳状液体,是水包裹的微小油滴状物。其稳定性取决于磷脂分子上具有的亲水和疏水两极,及微粒表面带有电负性的Zeta电位。而电解质、p H值等因素,可通过减弱脂肪微粒的电负性而影响其稳定性.导致脂肪颗粒聚集且加速变色[4];4维生素C与氨茶碱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氨茶碱与维生素C在同一容器中混合静滴,一方面可使茶碱的解离度增大,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导致排泄增加,血药浓度降低。另一方面氨茶碱可促进维生素C被氧化破坏,导致疗效下降。因此,两者不宜配伍。

1.3.4给药途径不当由于药品理化性质、药理、工艺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不同的药品在临床上给药途径有所不同,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方法执行。如KCl静推可以导致患者死亡。静脉用阿米卡星只能静滴,而不能静推,因这些药物静脉推注可以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造成呼吸抑制[5]。

1.3.5 有些药品则需要注意光照对药品的影响如:

两性霉素B、硝酸甘油、氟罗沙星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等。

1.4 管理因素

1.4.1人力配制不足,工作强度较大,易造成配制人员体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差错。由于本院静脉配制中心包含药师3名、护理人员12名。负责全院的静脉配制工作,上午8~10点为科室最忙碌的时刻,人员不足,药师经常代替护理人员进行药物配制工作,来不及对药物的使用进行系统的检测。

1.4.2管理制度落实不够,工作量较大导致核对规范执行不严。护理人员的调动、排班,需要向护理部通报。这给管理上造成了不便,造成监管力度达不到。

1.4.3配制中心的成员里,护理人员居多,药学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知识知之甚少,加药时,注射器不及时更换,很多药物残留在注射器里,会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如沉淀、絮状物等。

2 配制差错防范措施

(1)优化工作环境和信息系统,使静脉调配中心布局、设计更加合理,对审方系统软、硬件进行不断升级,在系统层面确保药品安全,对系统支持功能欠缺或故障应及时与技术支持沟通。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新需求,与技术支持共同完善药学专业技术信息系统。将药物分类:普通药物、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类、需要避光药物、不能与别的药物混合使用的种类等。在置物架上写明药物的名称,把药物按标签上的名称正确安放。每天下班前检查1遍,给第2天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2)加强配制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配制人员的操作技能,强化配制人员的操作安全措施。及时通报发现的配制问题,引以为戒,及时传达新药消息,把关每个环节,某环节出现可疑医嘱必须确认后才能调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及时对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总结,查找差错发生的原因,积极讨论防范措施和避免方法[6]。人员总数中护理人员占多数,对药学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不够全面,应定期开展业务学习,让药师进行药学知识培训,并定期考核。

(3)树立配制人员严格核对意识,培养独立工作思维,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养成遵循规章制度及执行标准操作规程的习惯,药师认真落实四查十对(四查: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性;十对:对科别,姓名,年龄,药品,剂量,规格,数量,药品性状,用法用量及临床诊断),避免不必要差错。护理人员落实“三查十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检查;十对:对姓名、床号、性别、年龄、药名、剂量、浓度、交叉试验结果、用法、有效期)。加药时尽量做到一种药物使用1支注射器,以免药物之间发生不良反应。加药时认真核对,避免印象操作、惯性思维,把差错降到最低。

(4)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工作人员的配制,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对他们的管理以药剂科为主,奖罚工作一并归入药剂科。鼓励标准的操作规程,积极的奖惩考评方法,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高度责任心保证药物的正确配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繁忙工作中增加休息时间,以解除疲劳,缓解压力,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7]。营造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工作氛围共同完成繁重的配制任务。

总之,提高药物配制的质量,降低输液风险,是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工作的根本目的,而配制差错的防范是确保这一目的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配制规范和操作规程,努力提高配制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端正配制人员的工作态度,完善配制中心软、硬件设施,才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也体现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医院静脉配制中心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降低用药风险,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 归纳分析静脉药物配制过程中产生差错的原因。结果 静脉配制药物差错原因包含外部环境、配制人员因素、医嘱不合理、管理因素。结论 通过对差错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来减少差错的发生,保证输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

关键词:静脉配制,给药剂量,给药途径,配制差错

参考文献

[1]杨晶晶,陶辉.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优越性和不足[J].安徽医药,2010,14(3):367-368.

[2]娄月芬,胡松浩,刘海涛.药品利用在药学服务中的体现[J].医药导报,2006,25(8):852-853.

[3]吴韶.注射用奥美拉唑在不同输液的稳定性考察[J].北方医学,2012,9(7):34-35.

[4]梁晓美,张国勇,汤晟凌.静脉配制中心不合理用药医嘱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2):218-219.

[5]郭晓华,杨婉花.静脉配制中心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1-12.

[6]孙昌友,张健.浅析在临床药学中有重要意义的平台静脉药物配制中心[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9,7(2):31-32.

集中配制静脉化疗药物的优点 篇5

1 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药物配制, 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病区医师按医嘱录入医嘱并与另一护士核对后, 进行长期医嘱与 (或) 临时医嘱的申请, 并电话通知配药室药师进行确认 打印发药单 —进行数据采集—打印输液贴—核对—打印执行单, 由另一药师核对后备药待配。分批送进配药间, 经护士核对后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药物配制并盖章, 与空安瓿一并放入传送窗。经药师核对后装入送药箱与核对单由专人一起送病区。由病区护士核对并登记送药贴数和时间签收后待用。由于每次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 两年多以来未发生过错配、少配的情况, 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2 减少污染, 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

我国化疗的防护与研究与国外相差甚远。我院以前做得并不好, 自搬进新大楼以后, 已有所改观, 我院全部中央空调系统。各个病区各自配制化疗药, 这对大楼的污染很大。我院药物配制中心具有独立的制冷、排抽风系统, 空调净化系统, 全部化疗药物在100级的生物安全柜下进行配制, 对整栋大楼是没有污染的, 对病房护士医生的保护也是明显的。

3 剂量个体化, 节约药物, 降低医疗成本;整合资源, 节约人力

以前病区各自配药, 虽然剂量个体化, 由于多余药物没有什么用, 多数丢弃而造成浪费和加重空气污染。现在由于统一集中配制, 个别同批化疗药可以一药两人用, 如果经济比较困难的病人电脑护士可以与药师沟通把多余的药给予病人使用, 降低了医疗成本。以前8个病区至少8名护士来配化疗药, 现在配药室只需5名护士就可以完成, 现集中统一配制, 并送到病房, 真正做到把护士还给病人, 缓解护理人员的紧缺现象。

4 保证了药物的质量

多数化疗药物溶解后应现配现用, 如烷化剂类环磷酰胺、植物类长春新碱、抗生素类阿霉素、抗代谢类阿糖胞苷等[2], 现经专门培训的人员分时段、分批次在严格控制的洁净环境中配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而降低了微生物、热原及微粒污染的几率, 最大限度地降低输液反应, 确保静脉用药安全。

5 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据市物价局的批复, 一贴药物收取配制费18元, 按每天约200贴, 每月可收取配制费10万多元, 一次性耗材等治疗费利润达近4万, 另每月化疗的药物约400万元利润可达40多万元。

6 提高了药房在临床药学、医院的地位

因为药房直接参与了临床的工作, 从而加强了对临床医生不合理用药的监督, 药房不单是卖药、发药了。药师根据医嘱的数量主导配制的时间, 主动权掌握在药师的手中, 临床科室对配制中心的依赖性增加。药师执行化疗医嘱时发现录入错误时有权要求病房电脑护士重新输入医嘱, 病房与药房的交流更多了。

7 讨论

化疗药物的集中配制, 加强了病房与药房的沟通, 药剂师指导病房用药, 就跨出了一大步。有效减少化疗药的空气污染及保证医务人员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工作。药物的效价得到有效的保证, 病人就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由于大多医院现在都由病房护士配药, 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 然而现今与国际的接轨, 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护士忙于应付各种检查, 药物的集中配制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也直接支持了病房的工作。

摘要:总结了10万贴化疗药物的集中配制的经验, 体现了配制集中的各种优点, 即可防止差错事故、减少空气污染、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节省药物及人力物力、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并指出了集中配制的必要性以及未来的拓展方向。

关键词:化疗药,集中配制,优点

参考文献

[1]蔡卫民, 袁克俭.临床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1.

药物配制 篇6

我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根据卫生部下发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严格实行主管药师对医嘱进行审核。药师审核的很多错误医嘱存在共性, 对此加以总结、归纳、分析, 同时积极与相关医师沟通, 防止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1 给药方法不合理

1.1 未遵循药动学原则

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短效的β-内酰胺类药物应每日2~3次给药, 有的医师为了使用方便改为每日1次。因该类药物半衰期 (T1/2) 比较短, 最大效能取决于给药间隔期药物浓度, 维持超出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 对于抗菌后效应较短半衰期较短的的抗菌药物, 给药间隔过长, 细菌又可生长繁殖, 且极易产生耐药性。这种错误的给药方案, 给疾病治疗带来困难, 延长了病程, 增加医疗成本[2]。

例:患者, 女, 诊断:异位妊娠, 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注射用头孢呋辛钠3 g, qd

分析:头孢呋辛钠半衰期短, 是一种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1 d 1次无法维持有效杀菌浓度, 且人为造成给药间隔时间延长, 不能有效地发挥抗菌药物的作用, 导致耐药性增加, 建议临床改1.5 g, 1 d 2~3次。

1.2 溶媒稀释浓度不当

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应快速静脉滴注, 应溶于100~200 m L液体中, 常见外科医师溶于500 m L液体中, 不符合此类药物特点, 使药物代谢产物增加, 引发过敏反应。

例:患者, 诊断:下肢静脉管炎, 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头孢地嗪2.0 g

分析:输液量大, 达不到有效浓度, 静脉输注:将0.25, 0.5, 1.0或2.0 g注射用头孢地嗪溶于40 m L注射用水、生理盐水或林格液中, 20 min~30 min内输注完毕。

1.3 溶媒选用不当

大多数说明书对溶媒做出了明确规定, 如中药通常选用葡萄糖做溶媒, 而奥沙利铂不应与碱性药物或氧化合物联用, 以免降低药效。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时, 将其与忌配的溶媒使用会给患者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害。

例:患者, 男, 诊断:消化道溃疡, 处方:注射用泮托拉唑4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

分析:说明书标明静脉滴注, 每次40~80 mg, 每日1~2次。使用前, 将1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冻干粉小瓶内, 将溶解后药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静滴, 要求15 min~60 min内滴完。在溶解和稀释后必须在4 h内用完, 禁止用其他溶剂或其他药物溶解和稀释。建议以0.9%氯化钠250 m L作为溶媒。

2 配伍不当

2.1 中西药配伍不当

中药成分复杂, 与其他药配伍可能发生反应, 如参麦、丹参, 药品说明书明确交代不宜在同一容器中与其他药物混合。但常见在上述输液中加入氯化钾或胰岛素的医嘱, 在用药安全性上增加了危险性。近年来,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引起了重视, 并且提倡能口服的不肌注, 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例:患者, 女, 诊断:肺癌, 处方:丹参多糖注射液8 m L+10%氯化钾7 m L+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

分析:中药注射液中不宜合用氯化钾, 中药成分太复杂, 并且加了氯化钾容易导致药液颜色变深, 有时可能产生细微颗粒 (虽肉眼不可见) , 药效下降, 不良反应增多。

2.2 西药间的常见配伍禁忌

常见的有哌拉西林、地塞米松、美罗培南, 医师处方的意图是防止不良反应, 但这些药物说明书上要求单独使用, 建议将地塞米松单独使用, 或加入另一种可与其配伍的液体中[3]。

例:患者, 男, 诊断:糖尿病, 处方:左氧氟沙星400 mg+普通胰岛素4 U+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

分析:《国家处方集》485页:左氧氟沙星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混合静滴, 或在同一根静脉输液管内进行静滴。另左氧氟沙星可抑制胰腺β细胞钾离子通道, 导致胰岛素的释放, 从而出现低血糖。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上述配伍易导致血糖紊乱。

3 剂量使用不当

药物剂量使用不当主要包括剂量超说明书使用, 特殊人群 (高龄患者和儿童) 剂量过大, 及剂量使用过小。剂量超说明书使用和特殊人群剂量过大, 诱发毒副作用的可能性相应增加;剂量使用过小, 达不到治疗效果。对于严重超说明书剂量的用药处方, 与临床沟通后一般被采纳, 反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将拒绝配制。

例:患者, 男, 诊断:脑梗死, 处方:长春西汀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

分析:长春西汀浓度超过0.06 mg/m L有溶血倾向[4], 建议长春西汀使用量不超过30 mg。

4 医师操作失误导致录入错误等

例:患者, 女, 诊断:慢性胃炎, 处方:甲氧氯普胺20 m 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

分析:与临床沟通后确认为录入错误, 后改为甲氧氯普胺20 mg。

以上是对我院发现的各类不合理用药错误类型的举例分析,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主要原因是医生护士对药品及患者的信息掌握不充分所致。因而药师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积极收集医师不合理用药信息, 与医师进行沟通, 为促进医院整体合理用药水平多做贡献[5]。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 不论是从经济学还是从患者安全方面考虑, 均能获得良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张晓东, 赵蕊, 黄志文, 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现代医院药学[J].中国药学杂志, 2004, 39 (1) :70-71.

[2]丁国金, 王建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的临床不合理用药及干预对策[J].海峡药学, 2009, 21 (3) :176-178.

[3]陈作忠, 赵东坤, 赵群.静脉输液配伍调查[J].西北药学杂志, 2003, 18 (4) :191.

[4]刘晨, 马全武.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77例不合理配伍处方分析[J].安徽医药, 2008, 12 (10) :971.

药物配制 篇7

关键词:细胞毒性药物 (CD)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 ,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细胞毒性药物 (Cytotoxic drugs, CD) 是指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危害性影响的一类可有效杀伤免疫细胞并抑制其增殖的药物。多为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 这类药物一旦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等方式摄入低剂量就能造成包括生殖、泌尿及肝肾系统的毒害, 具有致癌、致畸、生殖毒性[3]。药物配制不当时, 其悬浮粒或液滴溢出, 经呼吸道或皮肤沾染低剂量下就可以对人体器官产生危害。在传统的配制环境中, 护理人员是高危人群。目前, 建立对细胞毒性药物集中配制机构是有效降低职业危害的方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PIVAS) 是根据国际标准建立的集临床药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医疗机构。它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 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 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的配置, 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4]。我院是肿瘤医院, 细胞毒性药物使用较广泛, 2005年11月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至今, 为有效降低细胞毒性药物对药护人员造成的职业危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PIVAS药护人员在调剂和配置过程中, 每天集中接触大量的细胞毒性药物等, 所受的职业危害仍然相对较大。本文结合药物配置中心的具体工作, 依据相关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规范, 对照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防护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胞毒性药物对药护人员造成的职业危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PIVAS建立于2005年11月, 目前配有19名药护人员, 其中药师7名, 护士12名;男4名, 女15名;年龄21~48岁, 平均年龄 (26.3±10.2) 岁。均有较好的医、护、药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操作技能, 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健康状况良好。药师负责进药、审方、摆药及核对, 护士负责药物配制及核对。中心配备有10万级洁净间、万级配置间和百级生物安全柜。

1.2 方法

依照卫生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1]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2]有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规范, 对细胞毒性药物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2 配置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2.1 对层流台的认识不足致违规操作

护士不遵守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 操作时阻挡回风口;配置室护士频繁走动、打开传递窗等影响净化环境空气流向、流速及室内空气压力, 使生物安全柜内不能维持相对负压, 有毒药物气雾污染配置环境。

2.2 药物配置过程中的接触与暴露

护士在药物配置打开安瓿时药粉或药液、玻璃碎片飞溅;药瓶溶解前未减压排气, 拔针时药液喷出;意外针头刺伤;容器渗漏或破裂;药物溢出到生物安全柜内或其他配置环境中;护士在连续操作过程中被接触药液的手套污染治疗台、推车、凳及生物安全柜等。

2.3处理废弃物过程中的接触与暴露

药品空安瓿、西林瓶、注射器及使用过的治疗巾、手套等未按照要求严格封闭处理, 接触过细胞毒性药物的抹布重复使用或暴露在室内空气中, 不正确清除溅出或溢出药物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3 防护措施

3.1 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依据药物特性而设计, 考虑到安全柜内垂直风的压力不能大于配置间内空气压力, 防止混有药物气雾的空气流入室内, 安全柜吸风口应保持通畅, 经过过滤处理后空气方能排出室外。因此, 护士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配置操作前30 min必须启动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环境及生物安全柜, 操作时各类物品必须严格有序、标准统一地放置于生物安全柜内, 物品占地必须控制最小化, 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时必须在规定区域内进行, 任何物体都不能阻挡吸风口, 以保证空气流通一致性, 维持相对负压, 防护玻璃开启不超过18cm, 防止药液溅。操作完毕后对生物安全柜应进行彻底清洁, 先用蒸馏水擦洗, 再用75%乙醇擦拭, 防止药液残留。当生物安全柜内的药物溢出时, 在清除掉溢出药物和清洗完药物溢出的地方后, 应该对整个安全柜的内表面进行另外的清洁, 使用工作手套将任何碎玻璃放入位于安全柜内的防刺容器中, 安全柜的内表面, 包括各种凹槽内都必须用清洁剂彻底清洗, 如果溢出药物污染了高效微粒气体过滤器, 则整个安全柜都要封在塑料袋中, 直到过滤器被更换。

3.2 加强仪器设备监测与维护

每天记录配置室内空气、压力差和温湿度, 每周清洗回风口及初级过滤器材, 保证最佳的换风次数及进口、回风作用, 每年定期由专业人员监测净化环境进风次数、风速大小及空气微粒数、空气压力差等, 并每月用采点法对净化环境的空气进行细菌培养, 根据结果决定高效过滤器更换时间, 确保配置环境的安全。

3.3 严格执行细胞毒性药物安全操作

(1) 配制前准备, 药师接收医嘱信息排药核对后, 在细胞毒性药物标签上贴上区分标记, 配置人员必须穿无纤维防渗透隔离衣、戴口罩、化学防护目镜及戴双层手套 (聚氯乙烯手套外再套一层乳胶手套) 。配制前操作台铺设一块一次性无菌布, 以便吸收溢出的药液。 (2) 规范配置流程, 配置全过程 (包括打开安瓿、摇匀、混合等) 要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不得越过玻璃屏障在安全柜外抽药或加药。打开粉剂安瓿时, 用无菌纱布包裹, 以免药物气雾飞溅。溶解粉剂药物时, 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 待药粉浸透后再晃动。使用大容量注射器抽取药液, 所抽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 防止药液外溢。切割安瓿时应轻弹其颈部, 打开安瓿时应垫以纱布, 以防割破手套。操作结束后, 应将废弃物置专用封闭袋中, 送到指定处集中处理。

4 结果

通过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一步安全管理, 强化了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了细胞毒性药物配制人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 无1人发生与细胞毒性药物有关的职业伤害, 未发生与细胞毒性药物有关的环境污染。

5 讨论

目前, 细胞毒性药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它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非选择性的对配置者产生伤害, 操作人员自身防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细胞毒性药物对职业人群的危害作用绝大部分是滞后、潜在的具有不确定的近期和远期毒性[5]。我院依规每年定期为接触细胞毒药物药护人员进行体检, 合理安排休假, 护士怀孕和哺乳期可考虑暂时脱离接触药物的环境。

防护知识的缺乏将直接影响专科护理人员对于细胞毒性药物知识的掌握。调查显示, 护理人员对细胞毒性药物安全防护认知程度低, 且不了解细胞毒性药物配制的合适环境, 尤其对细胞毒性药物的药理相关性知识的掌握比较欠缺[6], 因此, 进行专职培训, 制定接触细胞毒性药物操作规程及安全防护措施, 是提高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的关键。我院通过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配置细胞毒性药物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依照卫生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有关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规范, 进行持续改进, 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管理, 强化了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了细胞毒性药物配制人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胞毒性药物对药护人员造成的职业危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蔡卫民, 袁克俭, 主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3]潘慧, 张渊, 郭彦琨, 等.常用细胞毒性药物的配伍稳定性及使用安全性探讨[J].中国药师, 2011, 14 (10) :1526-1529.

[4]刘艳秋, 陈东海.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管理体会[J].现代医院管理, 2012, 10 (1) :59-60.

[5]强兰君.配置细胞毒药物的职业防护[J].护理研究, 2010, 24 (2) :528-529.

药物配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分层取样法选取在我院配制中心工作过的50 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年龄24 岁~42 岁, 平均年龄 (32.16±6.52) 岁;工作年限3 年~22 年, 平均 (8.34±3.26) 年;婚姻状况:已婚41 人, 未婚9 人;学历:中专2 人, 大专16 人, 本科32 人;职称:护士10 人, 护师26 人, 主管护师12 人, 副主任护师2 人;在中心工作时间为1.5 年~9 年, 平均 (6.13±1.26) 年。纳入标准: (1) 自愿参加问卷调查。 (2) 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且在有效期内。 (3) 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工作1 年以上的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以医院组织的体检结果为依据, 采用医院针对配制中心制定的健康调查表, 包括2 个部分: (1) 个人基本状况。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婚姻、学历、职称、在中心工作的时间。 (2) 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包括睡眠状况, 白细胞有无降低, 月经是否规律、量是否正常, 有无脱发, 有无关节疾病, 有无听力下降, 有无贫血, 甲状腺检查是否正常, 有无焦虑症状。

1.2.2 调查方法通过医院分管护理的院长同意, 与护理部联系, 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以取得支持与帮助。将问卷下发到科室, 集中被调查人员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 护理人员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 不记名如实填写, 专人收集。本调查共发放问卷50 份, 回收有效问卷50 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方法所有问卷纳入编码, 数据录入计算机, 用SPSS16.0 软件进行统计描述[1]。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分析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护理工作的基本保障。本研究显示, 我院配制中心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 位于前3 位的依次为关节疾病、睡眠障碍、内分泌失调。由此可见, 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现行医疗体制下, 患者多, 输液量大, 成品液体要求及时送达到各病区, 导致配制工作量大, 长期超负荷机械的工作模式可引起手指、腕、肩、颈、腰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配制的成品液体要求高、与药师之间的协调障碍、工作性质的不被认可、长期早起睡眠无法保障、长时间注意力高度集中, 可导致护理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与强迫症状;长期接触细胞毒性药物、酒精、含氯消毒剂可引起内分泌失调, 白细胞减少, 脱发;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可引起听力下降。

3.2 影响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护理人员健康的因素分析

3.2.1 个人因素影响健康状况的部分因素来自于护理人员本身, 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压力的增加、与药剂人员之间沟通障碍、工作性质的不被认可都可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 从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疾病趁虚而入。而工作模式又决定了工作人员早起, 影响正常的睡眠, 连续几小时配制不能随意离开, 影响了饮食与排便, 精神紧张, 身体得不到舒展, 这些都是造成该中心护士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

3.2.2 工作相关因素 (1) 工作量大:据统计, 我国住院患者静脉给药率高达70%, 高于国外20%~30%, 从而导致输液配制量大, 而护理人员配备长期不足, 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2)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细胞毒性药物引起的职业暴露危险, 而各种化学消毒剂的使用, 均可成为护理人员出现白细胞减少、内分泌失调、骨髓抑制、脱发等的潜在危险因素。 (3) 工作环境:配制过程中各种层流设施的开启, 震荡器的使用造成大量噪声的产生, 从而影响工作人员的听力, 也潜在地影响了工作人员的中枢神经系统, 造成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4) 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针刺伤、玻璃划伤也是配制工作中常见的职业问题。

通过本次对我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护理人员健康状况的初步了解, 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较差。所以要让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不良心理状态和职业损伤给自身所带来的危害, 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指导和职业安全教育已是当务之急。护理人员应学会自我调整心态, 做好本职工作, 不断突破并提高自己, 认识到自身的工作价值, 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外界压力。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减少职业性疾病的发生, 并在工作之余进行适当的锻炼和社会交往活动, 强化体质和自我减压。护理管理者应以人为本, 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 通过组织有效的活动, 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方式、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护士正确的职业价值观[2]。及时申领实用的器械、设备, 以提高工作效率, 实行弹性排班, 保证工作人员劳逸结合, 并为减少职业暴露危险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干预和防护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要加强与药师的沟通, 做到分工协作, 紧密配合, 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医院也应为护理人员提供有利于身心的工作环境, 重视配制中心护理工作, 让护士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并及时更换、调整最新、方便、实用的医疗设施, 加强配制中心与临床的沟通, 协调工作,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本次调查范围只限于我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是否适合其他医院相关护理人员还有待验证, 所以无法以点概面。

参考文献

[1]刘义兰, 王燕, 胡娟娟, 等.湖北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14, 13 (29) :4-7.

上一篇:积极性的调动下一篇:体育教学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