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学习(精选12篇)
调动学生学习 篇1
中学现代文课堂教学如何从新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扩展性思维,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运用以情激情, 情感沟通的方法, 效果较好。我是从下面几点着手进行的。
一、抓住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内外联想, 激发情感文学是再现的艺术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的艺术表现, 散文中的人物更带有原型的明显痕迹。教学中教师利用艺术真实引发学生联想生活真实, 再回头品味艺术真实, 从而增强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 学生的兴趣也随之调动起来。例如朱自清《背影》这篇散文, 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文章主要通过描写父亲的行动来刻画形象。我教这一课, 就让学生带着对自己父亲的真切感、亲昵感去体会父爱。我引导学生说, 你们觉得文中哪些事情最能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文中的父爱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了一会儿说, 父爱往往用行动而不用语言, 作为子女的一般不易感受得到。
二、抓住课文中的典型环境诱发学生去深切体会
文学作品中有不少艺术环境是作者精心描绘和有意安排的。这些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有的是作者身临其境活动过的, 凝聚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遇到这种情境, 教师应把学生引入意境中去, 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此境此地作者的情感。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关于课间看电影的情景就很值得体验。我是这样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情景中的。我先抓住“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这句话中的“自然”一词激问学生:为什么日本战胜俄国是自然的?大概是作者承认日本战胜俄国吧。学生很有兴趣地看书揣摩, 然后纷纷说不是, 是日本人自以为是强国, 狂妄自大的口气, 是作者对日本人的讽刺。我接着问围观枪毙中国人的镜头出现时喊“万岁”, 拍掌欢呼的“他们”是指谁, “他们”拍掌欢呼表明什么?学生根据前文的情景很快明白, 这个“他们”是前面认为“我”考及格分便不是中国人能力的所谓日本“爱国青年”, 他们拍掌欢呼是嘲笑中国人。我顺势利用学生的生活情理引发学生说, 假如你们也在那里看电影, 听到这种拍掌欢呼声将会怎样?有什么感受?学生议论纷纷, 各抒己见, 有的说我要痛骂他们, 有的说我站起来走掉, 但也有的说不一定, 说不定也会随大溜拍掌欢呼, 因为那时我们也不一定有觉悟, 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不是还留着辫子吗?不是还有中国人围观枪毙中国人并且喝彩了吗?那时的中国有不少人精神还麻木啊。我又说作者当时什么感觉, 表明什么, 学生说“感到刺耳”“从此意见变化了”, 表明作者觉悟早, 是个爱国者。
三、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吸引他们去领略
小说《孔乙己》刻画了一个心理变态和性格扭曲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针对孔乙己一生置身于人们笑声中的性格悲剧, 上课伊始, 利用学生都懂的生活常识导入对课文的讲析。我说, 同学们, 一个思维正常、精神健全的人一旦被人嘲弄时会恼羞成怒, 当即还击。平时, 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傻子、精神病人被人取笑逗乐时, 他非但不恼怒, 还说些令人发笑的话, 这是他们生理上有毛病, 性格变了型。今天我们所要认识的孔乙己, 他生理没毛病, 不疯也不傻, 可是常被人耍笑戏弄, 这是什么造成的?请大家看鲁迅是怎样揭示这一问题的, 他笔下的孔乙己是个什么形象?这个新奇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 带着极大的兴趣阅读, 听讲, 思考。课文讲析完, 学生顺理成章地认识到, 孔乙己这个品行端正、心地善良的读书人, 落到被耍笑、被冷落、被侮辱的境地, 完全是封建文化毒害了他,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的封建观念毁灭了他, 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了他。他的一生是充满笑声的悲剧。这样用学生熟知的常理与课文的情理相沟通,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调动学生学习 篇2
陈艳玲2011年9月3日 几天的学习,收获很多,理论知识再增长,观念在转变。也不由自主的有了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思考。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通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所以缺少学习兴趣。因此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应不断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
巧用“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篇3
班里有很多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完全靠自觉性,自觉性高的孩子,晚上的回家作业能认真完成,一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孩子,晚上的回家作业字迹非常潦草,有的干脆做一半漏一半。更有甚者,一字不动。
如:朱耿,班里的潜能生。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都不做。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他谈心,什么教育的道理都说尽,可他依然我行我素。究其原因——学习习惯没养成。
我进行家访,他奶奶告诉我:自从他上一年级起,其父长年出去打工,其母在家经常打麻将,很少问他学习情况,偶尔检查一下学习情况,发现他作业完成的不好,便生气的暴打孩子一顿,打过也不再跟踪检查。于是他也就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现在其父母都在外务工,由奶奶照顾。每天晚上他都坐在书桌前学习的,问他作业做好了没有,他都说做好了(奶奶也不认识多少字,没法检查他的作业 )。
我明白了,其实他晚上是迫于家长的压力装模作样的做作业,只不过“人在曹营心在汉”,根本没认真写作业,而是坐着消磨时间。熬到时间点,然后睡觉。
王海洋,班里的中上等生。家庭作业有时做有时不做。如果没做他会找借口,说什么忘在家里呀,或者说放桌上被爷爷奶奶弄丢了等。究其原因——家庭的因素。
王海洋的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到遥远的地方,生活的贫困加上缺少家庭的温暖,使他总是感到很自卑,既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经常不完成作业。
针对这些情况,我想怎么才能让这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呢?
二、思考解决方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是他们产生学习动力的保障。学生如果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兴趣就得不到激发,就不能主动去学习,课后作业更是无从谈起。要知道作业是学生课后对知识消化巩固的一种途径,通过联系,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对当天所学知识复习消化。
我于是想到用一个“比星多”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我用一张大的卡纸,在卡纸正上方写上“比比看谁星多”这几个大字,然后把全班60个学生的名字按小组竖着写在卡纸左边。在每个人的名字后面留下许多空格,这些空格用于涂红色的星。然后把这张卡纸张贴在黑板右边的墙壁上。
三、施行解决策略
1.设立互帮小组。根据自愿加上我协调的原则,我把班里60个同学平均分成12个小组,组成“五人小组”——分别是优等生两名,两名中等生,一名潜能生,其中一名优秀生担任小该组组长,每天负责检查督促该组成员学习情况。每天早读课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内进行背诵课文、成语积累等。这样一对一的帮助,让潜能生有了可随时请教的“小老师”。
为了激起小组内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让每个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自己小组起一个喜欢的名字,于是“超级宝贝”组、“小博士”组、“智慧少年”组、“阳光男孩”组……应运而生。同时让小组长互相找攀比对象组,力争自己小组上游。
2.用“☆”激起学习兴趣。用“比星多”的方法来促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如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一二两节要求背诵,课堂上我认真的指导背诵,但是由于这两节内容比较多,大部分学生背的还不是很流利。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如果晚上回去不及时巩固、趁热打铁,等到第二天可能就忘记了。于是在临放学时就告诉学生:今天回去,认真巩固,背熟课文,明天检查时背熟课文的同学就可得到一颗“星”。这么一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一颗“星”,于是回家认真巩固背诵。第二天检查,大部分学生当然包括王海洋都很流利的背诵出来,于是喜滋滋的看老师在自己名字后面涂了一颗红红的“星”。
3.争“☆”热情高涨。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语文中来,一开始我设定的目标比较简单。只要该背诵的课文背熟了,或者家庭作业书写认真,被我批改得到“好”字 ,就可获得一颗星。
如《草原》一文的一、二两节有少数几个潜能生背的不熟,但是看到别的同学都得到一颗“星”,课后也赶紧抓紧时间背诵,直到背熟,看到老师也在自己名字后面涂了一颗红红的“星”。
我仔细观察朱耿,他也很羡慕别人得到“星”,只是自己没付诸行动,不想动脑筋背诵课文。怎么就能让他主动参与到这场争“星”大战中来呢?
于是我对小组所有成员说,如果有谁不能够背熟这篇课文,小组所有成员都不得加星,这么一来,小组成员也“逼”他背了,他自己也感觉拖累大家了,赶紧抓紧时间背熟课文。看着自己名字后面辛苦挣来的一颗“星”,他甜甜地笑了,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我乘机表扬了他。以后的背诵课文再也不要为他费心了,为了挣“星”,他主动地背了。
那么怎么引导学生认真完成笔头作业呢?我让每个小组长每天早上到校时收好各自小组成员的回家作业,我批改时发现做的又对又认真的作业就写上一个“好”,然后让凡是得到“好”作业的同学,用我的红色水笔到自己名字后面涂红一颗星。
这样我批改完作业时,也是孩子们特别期待的时刻,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的作业又对又认真,能得到“好”。当小组长开始发作业时,我发现得到“好”字的孩子们兴高采烈、神采飞扬,有的干脆欢呼着,有的虽然书写认真,但是因为自己的大意,错写一个字没得到“好”字而懊悔不已,满脸的不服气,但又羡慕的望着那些神采飞扬的同学得意的给自己名字后面涂上红色的星。为了能得到星,孩子们的作业做的越来越认真了。
看着同学们都在千方百计的抢“星”,朱耿坐不住了,同学们的名字后面都是一大串红星,而他才很少的一两颗,也赶紧动笔做,虽然做的不是很认真,但我为了鼓励他,还是给他打了个“好”,且大张旗鼓的表扬他。如此一来,他发现得到老师、同学的赏识如此容易。于是也不甘落后,晚上的回家作业做的越来越认真了。
看着孩子们下课后喜滋滋的聚在一起在数自己名字后的红色“☆”时,我的内心也情不自禁的乐开了花:全班学生都掀起挣“星”的热潮时,也是全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时候,不用再费心作业完成情况了。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篇4
一、巧妙构思, 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这一环尤为重要。因为精彩而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新课, 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 还能像磁力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全神贯注于这堂课, 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新课上来, 为学好新课作好了准备。
那么怎样构思设计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就要在备课中多下工夫, 要吃透教材, 想方设法寻找与课本密切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讲《“九·一八”事变》这一课时, 为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我在开始时播放了一段《松花江上》的音乐, 学生听了之后, 被激昂的旋律、悲壮的气势和东北人民的抗争激情感染了, 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接着, 我简单向学生介绍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内容和目的。这样就顺利成章的引出了课题。然后我向学生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发动这场侵略战争呢?目的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后, 争先恐后地回答。最后, 我总结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整个一堂课, 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考、主动求知的气氛当中, 重点和难点也在环环相扣中得到了突破。
二、利用引言, 激发兴趣
历史学科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内部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的掌握, 而不是去死记硬背一些零散的历史知识。要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利用教材每章节前的引言,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了解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 使学生能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结构和内在联系, 提高总结、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世界》这一章时, 要让学生明白这段历史的时间界限:一战后———二战前夕。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 既取决于自我意识, 同时也受到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的影响。大家都知道, 师生关系良好, 学生便会对该老师持肯定态度, 并对其所教的学科产生的浓厚兴趣, 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因此教师要多接触学生, 努力去了解、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 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以自身的高尚人格感化学生, 并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做, 既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产生, 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5
杜郎口中学接待林老师
2016-02-26 09:18 来自QQ空间日志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越来越需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在与外来教师的座谈过程中,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学生,课堂上死气沉沉,不够“配合”,学生学习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我认为,学生不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有的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评价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学生对教师本人有抵触情绪。那么,我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课堂呢?下面,我就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大家作一交流。
一、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1)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
学生升入初一年级后,为了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我首先带领着全班同学到初
二、初三年级的课堂中去感受课堂。虽然学生可能对初
二、初三年级的教学内容听不懂,但是学生通过听课能够切身体会到初
二、初三年级大哥哥大姐姐在课堂中主动积极参与课堂的精神风貌,使学生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应该怎么做。真正让学生树立“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参与我快乐”的理念,然后教师及时给予及时引导,让学生自己分析初中课堂教学与小学课堂的区别。召开“怎样在课堂中表现自我”“课堂大舞台,由我展风采”“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命运我把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该是学生自我展示才华的地方,应是学生自己心灵放飞的地方,真正使学生在思想上扭转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树立起参与课堂的信心。(2)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接任一个新的班级后,教师首先将全班学生按好、中、差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人组成。教师首先在班内开展评选优秀小组长活动。即,每位小组长必须每节课至少发言2次。发言内容可以是讲解解题过程,分析解题思路,点评题目应用的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可以自我拓展,延伸等。然后看哪位小组长在一天中发言次数最多,评选出优秀小组长。通过大约一周的评比、量化,使12位组长在课堂中真正的动起来。通过这一活动,全班大约1/4的同学已经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这12名组长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会不自觉的跃跃欲试。在课堂中只要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思路、方法,哪怕是学生的表达不到位,教师对于积极参与课堂的同学也要及时进行赏识、评价,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参与成功后的快乐。接着,教师在对小组长做思想工作。引导组长在课堂中不仅要自己带头参与课堂,更重要的是搞好小组团结协作,带领整个小组全员参与课堂。看哪位小组长每节课至少带动自己小组内的2位同学发言,在全班开展评选优秀小组活动,每节课看哪个小组内的同学参与人次最多,实行每节一统计,每天一量化,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与合作能力。通过这个活动,全班大约3/4的同学都已经充分调动了起来,全班参与的氛围已经形成。最后,教师再对课堂中个别不发言的同学做思想工作,让这些同学定出每节课发言次数,实行量化,促进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使整个课堂变成展示才华的舞台,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参与课堂成功后的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及时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做法。同样,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分析他们成绩不同主要原因一个是先天的智利因素,另一个就是与自己的付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成绩主要由后者决定,付出的多成绩自然就好,付出的少,成绩就相对来说差。一个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是由学生的思想决定的。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学习的欲望就相对强烈,平时在课堂中的发言、展现就相对多。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关键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真正的表达学生的心灵中去,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在本周我利用课外活动,及时与班长袁彬、刘国军同学,就学习的认识进行交流。作为一名农村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途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拿自己的血汗钱来供我们读书上学,我们没有理由学不好,我们必须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两位同学都是班干部,在班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带头作用,打铁须得自己硬,要管好别人,必须先管好自己,不能在成绩方面突高忽低,一定要努力拼搏付出,严格要求,在管好班级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当天的任务当天清,决不把今天的任务推到明天去做。付出就有收获,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老师相信你们在最后的冲刺中一定会笑到最后的。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人人参与课堂
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接受,学生有话不敢说,有话不会说,解决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因而,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在课堂中,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1)让学生有话会说,有话敢说,有话可说
在以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时,只是把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简单的罗列,缺少对问题的分析,只是就题论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我首先引导学生有话会说、有话敢说。在题目的处理上,我指导学生不仅会讲解解题步骤,而且会分析解题思路,点评解题所用的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能根据题目及时的进行自我拓展、延伸,能够就一类题目归纳解题规律、方法、技巧。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只要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方法、见解表达出来,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评价、赏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话敢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方法、技巧,学会对问题及时拓展、延伸,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应用”时,学生根据题目及时总结规律,对于立体图形,利用勾股定理求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通常是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然后构建出直角三角形,确定出到底是求的哪条边,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所求的问题。在教学“算数平方根”一节时,学生及时自我拓展,我经常见的非负数 形式有:一个非负数的算术根,一个数的偶次幂,一个数的绝对值。另外在一个方程中同时含有几个未知数时,在求未知数的值时,通常把方程转化成几个非负数的和的形式,然后再利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加数都为0,求出未知数的值。学生根据这一知识点自我拓展题目,进行变式训练,例 1x+51 与y2+8y+16互为相反数,你能求出x+y的值吗?通过学生的总结,归纳,及时对所学问题总结规律方法,让学生通过自我拓展,进行变式训练,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理解,提高了课堂效果。
(3)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例如:学习习近平移、旋转时,学生对于平移方向、平移距离、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等基本概念不容易理解,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强,学习的兴趣不高。我及时利用多媒体,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画面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分析、理解。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通过量化评比,促进学生的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量化评比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有效方式。没评比,没有量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就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加减分制评价考核小组的参与度。操作方式如下:给每个小组100分的基础分,然后由一组考核二组,二组考核三组,依次类推,最后十二组考核一组。其评分标准是:能够及时到黑板前讲解思路,分析方法每人次加5分,能及时对题目所用的知识点,方法关键点,易错点进行点评的每人加2分,能够对一类问题及时归纳方法、规律技巧的同学每人次加10分。这样每节课一量化,每天一总结,每周一评价,在班内评选出的优秀小组,给以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另外每次月考后,及时在班内开展评选“优秀小组长.”“黄金搭档小对子”“进步之星”“单科状元”“精英擂台”等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通过让学生在班内找竞争对手,给自己的竞争对手下战书的活动,借以激励每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同学的共同发展。正是由于采取了这一系列的评比运动,学生才能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够在自我加压下努力学习,积极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篇6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 课堂教学兴趣
兴趣是学好英语的源泉。只有对它感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才能去钻研,去真正领会掌握这种语言的妙处。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学生持续性的学习兴趣是获取新知识和复习取得成功的关键。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高三英语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边进行高三的课文教学,边对高中的内容进行语音、词汇、语法和惯用法等语言知识的查缺补漏和系统化训练。适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新课文的趣味性和传统的单调乏味的复习内容相结合使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其具有实效性的同时又带有趣味性。激活学生学习动机,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者,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好主导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双边活动,摈弃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独角戏”的做法,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为雪上加霜服务的意识,当好导演,演员(配角),观众或裁判的角色,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任务明确,示范清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要求完成一项什么任务,教师首先都得向学生讲明要求,并恰当示范,让学生明白任务的目的和形式,才会收到实效,否则,学生就只有去摸索、去体会,白白浪费一些宝贵的时间,并且有些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了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用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英语,配合手势、感情、动作进行教学,善于利用实物、录音、电脑、动作表演以及语言等创设情景,使学生听课精神振作,思路开阔。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更是要在放录音之前让学生弄明白听的目的。如果学生听了一段材料之后,才知道他们要选图、排序、绘图、连线、填表、回答问题等,那么,他们还得听第二遍,第一遍的时间就白费了。有老师在课堂上纯粹地让学生听一遍录音,什么别的要求都没有,给人的感觉只能是为了使用录音机而使用录音机。
2、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预习、新课还是复习,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问答、对话、讨论,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充分实践、内化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然后再无序地点学生回答。无序可以让所有学生处于“时刻准备着”的状态,保持思维的活跃。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趣味性和可回答性,有的问题只是简单地回答Yes or No, 缺乏吸引力,如在教Body language 一课时,当老师问Is body language very important?学生当然会回答Yes。 不妨变化一下:Is body language always very useful? Will people misunderstand each other when they use body language? 这时学生会做出多种回答。再问What body language means good manners ? What body language means bad manners? 学生会兴趣大增,纷纷回答,这样学会就会积极度主动地进行思维。教师也应先提问,在找人回答。如果教师先找答问的学生然后提问,就只有该学生认真思考、精心组织和运用语言,其他学生往往认为事不关己,听一听、看一看别人怎么样,扮演的是观众的角色。这样课堂氛围就不能调动,甚至有些学生会有抵触想法和行为。其次,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有的老师往往问题一说完,就迫不及待地点学生回答,似乎担心让学生思考了课堂就显得节奏感不强了。比如:有教师刚布置了一个任務:“Introduce your family”,接着就点了学生陈述。由于没给时间让全班学生准备,陈述的学生边说边想,断断续续,其他的学生要么在想自己该怎么说,什么也没听进去,要么就干脆当起听众来,悠然自得。
3、—教师有意识地就某个知识点出现讲解错误,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让学生主动说出来,再给予纠正。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同时上课时,老师让几位学生把他们上次的“优秀”作文念一遍,对学生很有激励作用。如果师生共同分析一下他们的作文“优秀”在何处,全体学生必然受益匪浅,反之,则收效甚微。
4、对有见解的,精彩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表扬,在学生讨论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要给予学生适当反馈和评价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对学生早一天完成的任务进行及时的反馈。高三阶段由于教学时间紧,作业量大,学生在做了听力、阅读、写作之后,教师却不抽一点时间检查一下学生完成的情况,就直接讲答案或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了。还有的教师,布置学生读课文、找难点,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好做法,可是,突然,话题一转,接下来又要求学生写作文了。这些做法,一两次关系不大,但如果经常这么做的话,对学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因为布置的任务缺乏反馈,学生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就一个样了,不仅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浪费了不少时间,而且还让学生养成了随随便便的坏习惯,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学生主动性。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并让运用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学生能从“被动地学”变成“我要学”,学习英语的气氛浓厚;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为终生学习英语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篇7
关键词:历史学习,热情,方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中, 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学生只有热爱历史, 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那么,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分析探索。
一、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
教师导入新课是否成功, 对于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授课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即将学习的新内容的难易程度、学
生年龄特点、智能结构、接受水平进行深入的分析, 能够利用悬念、引子等形式导入新课, 营造利于学生求知的情景气氛, 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引导学生快速而有效的学习新知识, 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和高涨的情绪进入积极探索知识的状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自身情况, 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 以别开生面、扣人心弦的导入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授《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这一课的时候, 我采用引用成语故事进行导入:西周灭亡后, 我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 诸侯国为争夺霸权, 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先后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这是一个惊心动魄、丰富多彩的时代。本节课我们将会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和人物, 我们所知道的成语故事“老马识途”“一鸣惊人”“问鼎中原”“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都与今天的新课有关。这样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充满好奇和期待。总之, 设计导语要新奇、有趣, 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 教师只有克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角色, 让学生投身其中, 从做中学, 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为了使学生能与教师更好地互动, 教师可以把所教授的班级分成若干个组, 在讲完一个内容后提出问题, 让小组间互相探讨, 然后指定学生来回答, 最后教师加以点拨, 使学生从讨论中得到学习历史的兴趣, 领会到学习历史的真谛, 从而也把握了正确观点。如在讲文天祥抗元的时候, 我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文天祥像, 接着阅读书中《过零丁洋》中的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小字部分以及课前搜集的有关文天祥的抗元材料进行讨论, 之后请学生回答课内思考题:“文天祥为什么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样, 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印象, 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历史表达水平, 而且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强化语言直观
在教学过程中,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 因此, 教师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在课堂上要以最真挚、饱满的情感语言, 渗透进自己的情感、态度, 来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史诗。例如, 在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课时, 我采用了形象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英法联军这一把大火, 三天三夜, 不停地烧着。100里长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北京城。大白天的没了太阳, 竟然和黑夜一般阴暗。圆明园, 这座‘万园之园’, 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中国的耻辱就这样永远留在了这片废墟上。”我用满怀激情的语言描述英法联军的残暴, 用沉重的语气反映他们的暴行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学生听了, 无不叹气、愤慨, 深切体会到“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更能激发学生发愤图强, 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 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昨天的事情就是今天的历史。历史的情景往往以一定的形式出现于现实之中, 而现实生活中也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初中教师应抓好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比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初中历史讲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主要是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 站在个人角度看生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自觉将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社会使命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把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影视作品有机结合, 用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教学素材, 增强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
五、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 应该重视学生的反馈, 讲课时, 什么时候需要重点强调, 什么时候一语带过, 都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来进行。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变化, 要求教师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 更不能“一言堂”, 教师应自始至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提出问题,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学会与学生相处, 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 教师还要及时检查学生的课下作业, 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上的知识,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怎样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篇8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教学, 用心帮助学生、爱护学生, 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具体来说, 在课堂教学中, 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后, 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 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生活问题等, 指导他们总结知识、改进学习方法。此外, 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激励学生的自信心, 这种情感还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赖, 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 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 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 教师就要真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帮助、引导、感化学生,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自己。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 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总之,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学, 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预期效果。
二、积极鼓励学生, 大胆质疑及创新
“疑”则诱发探索, 从而发现真理。教师通过设疑, 可引领学生深入研读课文, 大胆发言, 各抒已见, 从而使学生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俗话说:“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只有把学生的想象力调动起来, 才能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 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上更积极、更踊跃, 也更容易进步。如在学习杨朔的《铁骑兵》时, 文中一处出现“夜不十分冷, 河水没冻, 可是很急, 而且越走越深, 最后都没到马肚子了。”在教学的时候, 我问学生:“此处的‘没’是读‘méi’吗?”当时很多学生也说是应该读“méi”的, 但是后来有学生提出疑问:“老师, 我觉得不应该是读méi, 而应该读作mò。”“老师, 还有, 我觉得读音是读mò了, 但是这里不是指没有的意思, 而是指河里的水漫过了。”我按着学生的推理说:“是的, 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很好, 恰到好处, 就应该是mò, 指的是河里的水漫过了马肚子的意思。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这方面更多提出自己的疑问, 那么你们就会在探索与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三、以多姿多彩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我们知道,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不仅使学生乐在其中, 而且还可以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锻炼能力。教师在上课的同时, 可以开展多姿多彩的语文活动, 吸引学生的眼球, 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如举行诗歌朗诵竞赛, 可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举办演讲竞赛, 可以提高学生的口才;举办谜语竞赛, 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增强求知欲。记得有一次, 在一次古诗文《陋室铭》教学中, 因为先对古诗进行了讲解及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古诗, 然后, 我开展了一分钟背诵古诗竞赛, 出乎我意料的是, 全班70多人中, 只有几个学生没能流利背诵出来, 其余全部都能在1分钟内背出来, 这样的语文活动形式活泼, 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 录音、录象、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 动起来,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 可以制作课件展现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 展现骗子的阴谋诡计, 将骗子吹嘘自己所织出的衣料的“特性”、骗子在织布机上的“空忙”情景、大臣, 官员和皇帝查看织布情况时的心理动态、皇帝穿“新衣”上街游行和被老百姓识破的过程等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将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嘴脸形象地刻画出来, 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及时肯定与表扬, 增强学生信心
当学生取得了成绩时, 作为教师的我们, 要及时肯定表扬他们, 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一次, 在我班学生交来的作业中, 有一份作业中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出入很大, 但是他在书写上却非常漂亮。所以在班上讲评作业时, 我说:“***同学的作业本, 老师很喜欢, 因为他的书写认真工整, 且非常漂亮, 如果要是能在此基础上, 把习题的答案多加以思考, 这两样一起整合漂亮的话, 将是多么的优秀啊!不知其他人是否能做到?”“能。”从那以后, 学生对作业的思考更认真了, 答案也正确了, 书写更漂亮了, 而且他们对语文学习也更加积极了。过后, 我想, 如果那天我说出的不是表扬的话, 而是一味地指责学生答案错误, 也许我的学生就不会进步了。可见, 对于有缺点的学生, 我们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尽量找他们的优点去肯定他们、表扬他们, 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有了乐趣, 自然而然他们学习就会更加积极了。
总之,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多样, 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提高我们语文教学质量会有很大帮助。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从教学的方方面面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得我们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
摘要:我国很早就开始推行新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在逐步深化, 但我国教育评价标准大多仍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种以应试为目的, 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很难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求, 造成了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下的状况。因此, 初中语文教学应以兴趣培养为切入点,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升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9
语文学科是一门趣味性很浓厚的学科, 每一册的教材内容既符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 又引导着学生攀登更高的文学巅峰。每一篇课文的选编都带有一定的思想性和阅读性, 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性, 可以寻找到丰富的符合每组单元课文主题思想的文章来补充自己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让对语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对一本语文书的学习。从这点可以看出,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韧性, 本身可以自由地伸展和弯曲。
(一) 语言激趣
人作为一个可以支配自己的主体, 有着自身丰富的感官, 例如: 视觉感官、听觉感官、嗅觉感官和触觉感官等等, 由这些感官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认知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学生处于一个成长中的阶段, 更多的时候不是靠视觉感官去认知和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 而多数是靠自己的听觉感官去学习和思考。所以,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调动自己一切的语言来刺激和丰富学生的听觉感官, 达到使某一个知识点通过学生的听觉感官传输到大脑中去, 刺激思维,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 形式激趣
语文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 学习语文的方法不再是单一的一种方法,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单一性, 把语文学科教成一条条公式和定律, 学生俨然成为学习公式和定律的机器, 不再有兴趣, 不再有自我。所以, 在面对新形势的中国教育, 符合科学的教育观, 语文教学的方式必须是多样性, 只有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学生才不会对语文产生厌学, 教学的形式可以有阅读、朗诵、辩论和课外实践等多种组合。根据现行的课程标准, 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地学习, 只要符合学生这样的学习方式, 任何创新的教学形式都可以去尝试, 正如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不管黑猫、白猫, 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三) 道具激趣
教师上好一堂课正如一个导演要拍好一部好电影, 不仅需要精心的布置和构思, 更需要一些道具来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 在教学的起因处和高潮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语文教学的道具可以是多媒体课件、生活实物、课文角色扮演, 以及可以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与文本作深层对话的一切形态。这样的道具有着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走近学生心灵的特点, 更好辅助语文成为学生喜学、乐学的一门学科。
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持续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阅读、研讨、训练和巩固的过程,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踏踏实实地指导和监督。所以, 教师要做好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监控工作, 不能让学生在这些环节当中有所脱节, 造成对语文知识的无法连贯性, 无法达到预设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往往保持三分钟热度, 缺少学习热情的持续性, 这与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一) 过程性监控
如果只有课堂上的激趣教学, 没有过程性的系统学习,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这就强调教师在学生面对系统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好监控工作, 对学生文本学习的监控, 对知识巩固的监控, 对文本延伸和探索的监控, 力求做到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位。监控工作不仅是一种监督工作, 更是一种精神引领工作。我们都知道,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很差的, 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帮助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只有在学生的精神上给他们作正确健康的引领, 才会使更多的学生“亲其师, 而信其道”。
(二) 方法的监控
教师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 并不代表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好多种的学习方法, 当学生在进行自我学习、同组探究、分工学习的时候, 对学生方法上的监控尤为重要——使用工具书帮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学习, 科学合理地组织学习小组可以提高探究学习的效果; 课程资源的补充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习的新技能, 协调好过程中的分工关系。我们平时总会抱怨,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对知识的掌握为什么总没有达到我们所预设到的效果, 其中, 最明显的一点是学生没有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致学生身上隐藏的巨大能量得不到良好的发挥, 学习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三) 效果的监控
效果的监控换句话说其实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评价学生整个过程性的学习效果, 对做得好的地方予以肯定, 激发更大的学习动力。对学习过程中有所偏差或者有待进步的现象, 要及时地予以指出,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有时, 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再往返一遍, 以便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多样性, 例如可以是临时的一次口头测试、一次书面形式的笔试、过程展现时的一次判断都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 不要局限于单一的评价, 要多种形式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我们最终目的是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作服务。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10
一、创设情境, 放飞学生情绪
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同过课堂导入、结束的设计来实现。导入与结尾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情绪,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愉快的学习情绪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成为学生好学、乐学的基础。采用开展游戏, 讲故事, 欣赏图片或音乐, 设置悬念, 排演课本剧, 课文续写、改写, 点评朗读、写作等方式能让课堂高潮迭起, 学生情绪高涨, 并为学习课文创设相关情境, 或悲伤, 或忧郁, 或欢愉, 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如教学《土地的誓言》时, 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太远, 难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在课堂的导入和结尾时分别播放歌曲《在松花江上》和《我和我的祖国》来进行一种失去故土家园的悲愤和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情境创设, 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 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有助于理解文章主旨。而在《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中采用带领学生制造声音并倾听声音的游戏导入新课,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引起了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渴望。
二、创设问题, 放飞学生思绪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欲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安徒生的《丑小鸭》一文中, 丑小鸭最终变为白天鹅的美好结局, 是学生乐于见到的, 而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的情节发展更能引起悬念, 更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好奇, 如果以“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之后”为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将会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绪, 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构思出更为奇妙的情节。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既完成了课堂教学的迁移训练, 也在无形中完成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大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三、适时品评, 让课堂活起来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 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 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 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 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 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 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 在品评中深化理解, 升华认识, 填补空白。如在《李时珍》的阅读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 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 有的说:“文中第一自然段和末尾自然段中的‘著名’‘药’‘立志学医’‘一边行医、一边采药’‘编写本草纲目’这几个词就把李时珍的情况特点及优秀品质都介绍给我们听了, 他不愧是我国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我为他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 进行具体表述, 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四、多种途径, 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
兴趣的形成和巩固, 要建筑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要利用各种形式, 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 进而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把语文学习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国家四化建设、民族命运联系起来, 为自己学不好语文而内疚、自责, 从而激发学好语文的动机, 使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五、教师感染学生, 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
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 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 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清晰美观的板书等等。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欢迎你上语文课, 喜爱语文课, 学语文的兴趣也将会日益形成和加深。
六、创造条件, 激发兴趣
创造条件, 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 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竞赛等。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 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 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 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 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 并与其他同学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当学生要完成一项任务之前, 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 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 那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 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 既不能包办代替, 更不能袖手旁观。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篇11
关键词: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67-2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想关键是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上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而学生为了获得表扬、奖励,及避免批评、处罚而产生的荣誉感,只是其中的一种。心理学将这许多动机分成外加动机和内在动机两大类,而考试评分是外加动机。成功的教学经验应当是既激发学生的外加动机,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并把外加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持久地发展下去。
根据我的经验:善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喜爱学习,才是教学成功的法宝。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外加动机,并把外加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呢?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本文根据自己从事数学教学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我想一个人要做好某项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是他所热爱的、情不自禁地要去从事的目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一般来说,任何一门科学知识,都有它内在的吸引人的魅力。数学知识的魅力表现如下:
一、数学是其他科学的工具
作为一种工具,数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以此万分引人注意。华罗庚教授曾经写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物之秘,火箭之速,地球之变和化工之巧,给当代科学勾画出一幅五光十色的、绚丽多姿的图画,而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科学愈发达,需要的数学工具就愈多。哪里有“形”,哪里就有“数”,哪里也就少不了“数学”。可以说,当今科学研究工作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所有各门学科的“数学化”。
我想正因为如此,数学课就成了所有学科的基础课。这种重要性就决定了他能吸引广大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挥这一优势,通过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能使数学知识这一魅力发挥更强的作用。
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的问题与实际联系到一起。它包括学生们熟悉的生产和生活实际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要使学生们经常能够体验到数学应用广泛性的魅力。例如学习了解斜三角形之后,可以介绍炮兵瞄准摧毁敌方目标的实际问题。炮兵阵地的炮位O点与固定的观察所A点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三角形的一边OA,敌方目标为B点,只要测得∠BOA和∠BAO的大小,敌方目标的位置就可以用正弦定理计算出来了。还可以给学生继续提出问题,知道敌方位置后,炮兵如何调整发射角才能使炮弹正中敌方目标?等将来学习了抛物线的有关知识及物理相关知识就可以解决了。还可以稍作发挥,向学生说明,若测算不正确,炮就打不准了,不仅浪费炮弹还要贻误战机,因此要求观察与计算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同时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要求我应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这样既达到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要求学生平时养成认真演算的目的。
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恰当地提出任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增强对数学作为科学工具的威力的认识,强化学习的兴趣。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几何体的模型制作。像北方地区取暖用的铁皮火墙上配备的直角拐筒的模型制作,可以提高学生对正弦曲线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让他们体会到在解决这类问题应注意的细节和一些重要步骤。
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数学史即名人的故事或名言“吸引学生,培养兴趣”。如爱因斯坦26岁创立了相对论,准备再想纵深发展时,在引力方面遇到了困难。他去请教数学家格罗斯曼,教授说:“要解开引力之秘,有现成的数学公式——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爱因斯坦对此在《自卷》中深有感触地说:“我曾天真地认为,对于一个物理学家来说,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就够了,我认为数学里其余的部分对于认识自然是并不重要的奢侈品,这个错误,后来我只好痛心地承认了”。
二、数学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从古到今,人们常把数学问题看成是对于人类智慧的考验,如古埃及人就认为求圆的面积是数学对人类智慧的一大考验。在现在,谁能在某个数学难题上获得成功,他就会被世界公认,陈景润就是最好的例证。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是数学最鲜明的特点,而思维能力才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作为教学的双重目的。在教学中要注意不断揭露矛盾,使学生思维环环紧扣,步步深入。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教师要紧扣学生心弦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灵活地引导学生的思路,并要防止思维的片面性。要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发挥学生的智力,开阔他们的思路,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谁若能钻研到数学中去,他将会发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作品”,而是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新问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它们是那么的吸引人。有的问题,你一眼就可以看出它的价值。当你认识到数学工具的巨大力量时,你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有的问题,你会觉得它是有趣的智力测试,当你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获得成功后的欣慰与满足之时,你也看到了“自己的聪明与智慧”而倍受鼓舞,你会向更高的目标攀登;有的问题,你会感到它的结论与你的直觉不相一致,它是那样的推理严密,有说服力,它引起你的深思,驱使你去深入地研究它;有的问题对客观现象的描述是那样的多彩而又奇特;有的问题对客观规律的表达是那样的和谐而又必然;……。这许多问题怎能不使人兴奋呢?它能促使学生热爱数学学习,力求掌握这一科学的语言。
像数的范围的逐步扩充,数的概念也在逐步外延。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才完成复数系统的学习。从自然数到整数,从整数到有理数,从有理数到实数,从实数到复数;从数轴到复平面。它充分显示了数系统内部的和谐与美妙。如果钻进去了,学生怎么能不品尝出它是一席永远也用不尽的“美味佳肴”呢?
为了在教学中发挥这一魅力的作用,教师自己首先要能钻进去,热爱数学。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在讲课过程中做到“情景相容”,使动作、声调、神态“美妙和谐”,引起“听众”会心的微笑,并将所授内容深深地“印”在脑子里。
三、数学是探究发现的重要方法
数学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一种推理方式,在解决现实中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有人称数学为探索和发现的乐土。在教学中运用这一魅力吸引学生,可采取如下方法:
1.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发明和发现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实例,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例如地球的模样之争:十八世纪的欧洲,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但是怎样的扁法,由于当时航天技术有限,不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实际观察,所以就形成了两个对立学派。一派根据笛卡尔的宇宙学说,认为地球在南北两极是伸长的,像是一个鸡蛋。另一派利用力学原理运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计算出地球在南北两极是扁平的。为了让事实作答,1735年巴黎科学院同时派出两支测量队远征,测量结果表明地球是扁平的。这是力学原理的胜利,也是数学的胜利。
2.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探索”和“发现”创造条件。当然,课堂上的这种“探索”与“发现”,并没有什么新的“价值”,是重复前人的劳动,但是适当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要走出课堂,开展适量的课外研究活动。在学习和工作中,如果能够表现出人的力量和作用的创造性劳动,那么就一定能引人入胜并产生创造的自然意向。组织学生参加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将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12
那么, 我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和谐课堂呢?我有几点体会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愿学
学生有时是这样的, 你越是强迫他学习, 他的逆反心理越大, 越是不想学习;如果你给他一定的自主性, 反而在学习上会有好的效果。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如果教师把学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 凡事“唯我独尊”, 整天“有好心, 没好脸”, 不愿与学生交流, 学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课也是迫不得已,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 要有一颗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的心。
二、强化自身素质, 准备充分, 使学生乐学
教师和蔼的教态, 整洁的板书, 渊博的知识, 激情的语言,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他们积极性的基本条件。这些需要大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学多练, 功在平时, 功到自然成。
关于准备充分, 我想主要是两方面的准备:
1. 学生的准备, 也就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提前预习。
学生准备充分, 在课堂上才有充足的底气, 发言的资本。
2. 教师的准备。
体育教师正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实施者, 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修养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 体育教师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使自己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优良的教学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和不断拓宽知识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成为德才兼备, 一专多能的体育人才, 才能更好地为学校和广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体育服务, 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据作者调查, 有些学生家长和个别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认为学生只要文化课好就行了, 对要否参加体育锻炼并不关心, 认为体育锻炼要花费时间, 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长此以往, 学生自然就对体育锻炼不重视, 甚至产生抵制、消极的情绪, 严重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进行技术教学外, 还要教育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 使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对人的影响, 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把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放在首位,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 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 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调动学生学习】推荐阅读:
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08-28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10-06
调动学生07-25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06-29
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10-14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12-04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09-27
多媒体英语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10-22
调动学习兴趣07-13
调动学习动力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