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绪

2024-05-21

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绪(精选8篇)

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绪 篇1

有条件,就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情绪环境。

在谈任何的情绪管理之前,家庭有一个良好稳定的情绪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孩子很多处理情绪的方式都是通过对于父母的模仿。比如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比较极端的情绪体验,孩子几乎很少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般情况下两个方向极端发展,要么很直接不顾及他人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要么就直接把自己的情绪掩藏起来不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我们能看出来,这样两种情况都是很有问题,过于直接的或许易激惹,太过于隐藏或者自卑甚至是抑郁,然而很有趣的是,后者可能问题被发现的时间更晚。所以,在讨论任何的情绪管理方法之前,都要记得一个良好的家庭情绪环境要比任何一种情绪管理的方法都要奏效。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厘清自己

很多家长喜欢一上来就开始搬各种教育的方法,各种学习的也好道听途说的也好的方法一股脑的给自己的孩子用。然后在诸般方法均无效后,就慨叹说我已经尽力了,这孩子真的是没法教了,我费了这么多心血一点情况都没有的。很多家长都困在这样的困境之中,其实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且尤其是在花费了心血之后,看毫无成效还会反过去去找孩子的错,认为是孩子怎么怎么样,大有让孩子要哄哄父母之意,孩子最后莫名其妙的安上了一个『都是我不好,是我不争气,是我让父母生气了,都是我的错』的冤枉,这不就好比让孩子哄父母说『乖,别生气了,都是我不好嘛』然后父母擦擦眼泪说『真的吗?你错哪了』唉,简直闹剧。所以在教育孩子如何管理情绪之前,请先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妥当了,有一个榜样作用,要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然后再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再配上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像对着棉花打拳击,累死你,棉花也不会喊一句。

在管理情绪之前先教会他认识自己的情绪,找到边界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正式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的之前,还要有一个步骤。就是让孩子充分的认识自己的情绪。孩子对于情绪这样抽象的东西认知的水平其实并不高,而且很多时候他们只知道那几种情绪。比如,愤怒。引起愤怒的原因有很多啊,嫉妒可以引起愤怒,遭到了侮辱可以引起愤怒,自己遭到了侵犯可以引起愤怒,遭到了误解也可能引起愤怒等等,很多其他的情绪可能会连锁的引发其另一个情绪。那么当一个孩子因为自己受到了侵犯而表现出愤怒,骂人或者打人了,应该怎么办?批评这个孩子做的不好,生气骂人是不对的?这样显然不好,因为首先你的还孩子会觉得自己被误解了,进而更愤怒。这个时候更好的方法,让孩子把所有的事情发生经过说完,然后一一帮助他去人认清自己的情绪,要理解孩子情绪的来源,并且提供给他更多其他的方法可以缓解自己愤怒,比如受到了侵犯而愤怒之后,生气是允许的,但是打人和骂人是不允许,把这个事情告诉班主任或者成人,寻求更正义、合理的解决方法。这是认识到自己的情绪。

在认识到了自己的情绪之后,就要着手去让孩子能够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能够说出自己现在是愤怒的,自己现在是悲伤的等等,当然对于年龄低的孩子需要家长去引导孩子的情绪表达!注意!是引导,不是直接给他定义,要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表达,这非常重要。然后在这些基础上,让他自己逐渐的去厘清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其实就在就是在构架他的情绪的边界,情绪的边界清晰,对于自己的情绪认识清晰,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情绪之下这是管理自己情绪最重要的步骤。

在教孩子管理情绪的时候,请记住不要去打断和干涉孩子对于情绪的表达

当上述都已经做的不错的时候,这个时候最重要的环节来了,请家长们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在我接触的家长当中,多数在对孩子的教育当中打断、无原则干涉、大包大揽等等方式几乎是屡见不鲜,导致孩子站在那里就只会嘟嘟囔囔,支支吾吾,孩子这些我根本听不懂在说的什么,家长竟然一五一十的都给我翻译出来了,我心里就纳闷了,这么大的孩子了还需要家长给他做翻译吗?在后来深入的了解当中我发现,其实家长很多的『解释』都不是准确的,孩子之所以不说一个是不知道怎么说,另外一个是他已经习惯这样的家长『代言制』而家长『代言』最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孩子对于表达自己会出现问题,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总是在等待别人去理解他的意思,然而别人理解不了的时候,又会很焦虑甚至是愤怒(注意这里的愤怒很有可能是孩子学习家长对于自己说的话不理解后表现的愤怒的模仿)一个孩子在表达情绪的时候总是被打断,总是被干涉,你说作单独作为一个个体来说能不生气,能不愤怒,还指望和你配合,和你交流,可能性并不大,原因很简单,从一开始你们就在对立面上,大家长制并不是处处都要用的。

所以,请家长关上自己的嘴,放下自己的手,让这个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努力的去表达自己,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即使这很困难,也需要他自己去学习,谁都不能代替他们。

情绪管理的方法

所以在教孩子情绪管理之前,请先把上述几项去完成好,你会发现孩子的情绪会改观不少,这就好比是雪天通车,总不能用车直接压过去吧,肯定要先扫雪,随后再通车的。

至于情绪管理的方法,我在这里只说一个小方法,其他的在网上啊,书籍里大有老师做的绘本,积极教养都非常不错啊。

标明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去选择情绪:

用一种句式来表明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情绪中,而不让情绪蔓延成为一个笼统的对自己的概括。

『我很沮丧』换成

『我正在沮丧』或者『我选择了沮丧』

[如何教育孩子情绪管理]

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绪 篇2

1 认识情绪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我们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 在活动中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 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 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 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等。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和人格特质, 会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方向、行为的选择以及人格的形成, 对个体的生存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喜、怒、忧、思、悲、恐、惊等都是情绪, 面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有不同反应, 我们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正确的表达情绪。

2 情绪管理的意义

情绪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善于掌握自我, 能以乐观的态度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 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为此每个人要想身体健康, 必须要具有健康的情绪。健康的情绪是受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情绪健康的人, 能对自己进行情绪管理, 可把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 也可把激情转化为冷静。

3 中职生不良情绪分析

3.1 自卑

自卑是因过多的对自己否定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中职学生的自卑大多是因为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 职校生涯之前的在校学习中, 他们基本都是老师批评和同学歧视的“差”生, 久而久之他们就开始怀疑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越发自卑起来。

家庭教育也是中职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部分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有所误解, 他们认为孩子上中职学校很丢脸、低人一等, 怕别人觉得自己孩子没有本事。甚至有少数家长认为送孩子上中职学校是为了把孩子“关”在学校, 或者只为让孩子混文凭等, 这样的一些家庭的孩子不仅自卑, 而且厌学情绪强烈。

消极的自我暗示往往是把任何事情都往坏处想, 甚至对别人一个眼神都特别的敏感, 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等。对周围环境的敏感让中职生在自卑的同时人际关系紧张起来。

3.2 厌学

如今, 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的中职学校都以毕业包分配工作为招生宣传重点, 与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就业困难的形势构成矛盾, 社会会认为中职生毕业就能就业, 这样的思想影响着中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很多中职学校在学生分配工作问题上也是有问题的, 学习成绩好的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分配到一个单位工作, 这也会让中职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

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 网络媒体也是学生课堂之外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现象, 网络媒体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很大, 其中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哪里还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呢?

3.3 紧张的人际关系

“我不想呆在这个学校了”“我要换班”“跟某某没有共同语言”, 诸如此类的抱怨常常会从中职学生的口中出来, 不难看出他们的人际交往出现了问题, 原因也各不相同。

由于计划生育使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都是被家人宠着, 养成了一些自私、不尊重他人、任性等性格, 这样与同学相处起来就容易产生矛盾。家庭长期不和睦、父母离异等家庭因素使部分中职学生性格缺陷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不知道怎样与他人交往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些中职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交朋友, 如何维持友谊、化解矛盾, 使自己不受欢迎, 人际关系越发紧张。

个人生活习惯不好, 如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会让同学避而远之;由于嫉妒心理, 喜欢与老师交流的学生往往也会受到同学孤立。

3.4 攻击性

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是所谓的“差生”, 不仅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不好。每个家长都对孩子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 但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不同。部分家长脾气暴躁, 在孩子犯错时习惯用暴力惩罚, 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甚至会把无处发泄的情绪转嫁他人, 使自己具有攻击性。有的家长还教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要“凶”一些才不会受欺负, 由于孩子又不能掌握这个度, 从而助长了孩子的攻击性。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对于各方面还未成熟、还需被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中职学生, 同龄人对自己行为上的影响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学业、交往诸多方面的挫败感使中职学生比普通中学生攻击性行为明显多很多, 自卑感强、自尊心太强的中职学生也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4 促使中职学生自我情绪管理的措施

通过对学生理论的讲述和实例的例举分析, 总结以下几点方法。

4.1 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分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积极自我暗示, 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 积极的自我暗示令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的心态, 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 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强化我们个性中的弱点, 唤醒我们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卑、怯懦、嫉妒等, 从而影响情绪。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情绪问题时,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语言的作用, 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对自身进行暗示, 缓解不良情绪, 保持心理平衡。比如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冷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等。实践证明, 这种暗示对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有奇妙的影响和调控作用, 既可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 又可用来激励自己。

4.2 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 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 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 比如自己感兴趣的事。找朋友聊天, 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甚至在转移的过程中让自己产生积极情绪。

4.3 正确的宣泄情绪

不良情绪需要适度的宣泄, 比如尽情地对好朋友倾诉自己的不快;或者通过运动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或者找一个空旷安静的地方大声的吼几声等等。但在宣泄不良情绪时, 应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以免引起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4.4 自我安慰

自我安慰跟自我暗示类似, 需要自己告诉自己。当遇事引起不良情绪时, 经常用“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缓解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 达到自我激励,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 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坎坷, 不会永远顺境, 当遇到只能独自面对的困难, 自我安慰会让自己的不良情绪收敛很多。

4.5 主动与人交往

人际关系紧张会引起不良情绪产生, 但应该被动变主动的缓解人际关系。和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就主动找同学聊天、谈心, 解除不必要的误会, 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说开了就好了”, 这样比一个人独处胡思乱想、自怨自艾要好得多。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 找他人谈一谈, 具有缓和、抚慰、稳定情绪的作用, 能更理智地去对待不良情绪。

4.6 挖掘自身才能

中职学生大多是“差生”, 也许他的才能在应试教育下根本没有被挖掘出来, 中职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水平相对弱一些, 但实践能力强。教师因材施教引导中职学生挖掘自身的才能, 增强自信心, 证明自己的能力。

4.7 心理疏导

部分中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自我情绪管理仍没有达到良好效果, 且不良情绪较严重的学生, 可以通过与之沟通, 安排类似于“知心姐姐”的心理医生进行疏导。

我们在对学生的培养一定是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直接关系到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健康的心理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 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 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 职校学生的健康无疑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赵敏.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辅导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徐荣生.新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2007.

如何帮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篇3

其实,两三岁孩子的这些行为,往往是没有针对性的。由于他们自身缺乏情绪情感的表达能力,所以才会用我们成人眼中“任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时父母的惩罚和纵容都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帮他发展起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是一个人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识别他人情绪,并依据某一目标,调控自己与他人情绪反应的技巧和能力。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不仅是孩子身心健康的保证,也有利于孩子专注力、学习力的提升,还是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接纳是第一步。情绪没有对错之分,所以对待孩子的任何情绪,父母都要给予无条件的接纳。对孩子情绪的接纳,是对他作为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是父母把孩子当人对待的基本体现。同时,情绪也是一种能量,一旦涌现便不会凭空消失,需要有效疏解的管道。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反应时,父母一味地去否定或压抑孩子的情绪,就会让他处于和父母对抗的状态中,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我们要试着帮孩子觉察和识别他的情绪。年幼的孩子,不仅缺乏恰当表达自己的能力,甚至连自己当前处于什么情绪状态,都可能不知道。帮孩子觉察、识别情绪的小方法有很多,比如:提示。当孩子表现出某种情绪时,提示孩子“你是不是很生气”;交流。父母有情绪时,主动和孩子交流自己的感受;演示。准备表达各种情绪的词汇,如生气、恐惧、伤心等,演示给孩子;游戏。利用角色表演、情景剧等方式让孩子学会观察他人和表达自己;制作情绪识别图。把各种情绪用脸谱等方式阐释,教孩子识别各种情绪等等。

当孩子能觉察和识别自己的情绪后,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孩子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只要确保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的大原则,如何表达是孩子的自由和权利。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通常有:拥抱,想哭就哭会儿吧;倾诉,跟朋友、同学、父母倾诉;画画、涂鸦,画出心中的不满;唱歌,唱出心情;摔打枕头、沙袋等;体育运动,打球、跑步;旅游,开阔心境,放松情绪。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来整理情绪。

教会孩子管理情绪,是父母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还需要注意尽力避免一些不当的方式,比如:1.以暴制暴。恐吓、威胁和打骂,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也会导致孩子自我伤害和攻击行为。2.当孩子情绪的奴隶。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让孩子学会用情绪勒索。3.好孩子不哭。哭泣不代表懦弱,而是一种心理需求,不能禁止孩子哭。4.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扭曲孩子的自我认知。5.流于说教。当情绪主导孩子意识时,讲道理也无济于事,应该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再处理问题。6.回力球效应。孩子闹脾气时,父母无法保持冷静,回以愤怒,结果形成恶性循环。7.冷漠无视。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8.归咎他人。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把他遭遇的各种挫折都归咎于外界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对“转移注意力”和“冷处理”这两种方法的使用。转移注意力在特定情况下是适用的,但不要滥用,否则就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不当的信息:愤怒、害怕、伤心、失望等负面情绪是不对的。一个真正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只有正面情绪的人,而是能感觉到自己不良情绪,并有能力和它们和平相处的人。父母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他的感受,并积极、及时地回应孩子真实的需求。

冷处理则更是一种被滥用的手段。我们应该关注和接纳孩子的情绪,理清行为背后的原因,引导孩子找到解决方法。如果对孩子的情绪一味的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不是冷处理,而是冷暴力。

如何应对孩子的负性情绪 篇4

烦躁、愤怒、伤心、忧郁等等负性情绪,大人会有,孩子也一定会有。怎样应对孩子的负性情绪,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呢?让我们来听听专家和家长们的意见。

专家观点:接受孩子的负性情绪

和成人一样,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们也会郁郁寡欢、怒不可遏、无理取闹,这很正常。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应接纳孩子的负性情绪,这也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会说:“别这样,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其实,这样的表述否认了孩子的不良情绪。这种教育方式非但不会使孩子真的没有负性情绪,而且会助长孩子的压抑和否认,而这种压抑常常在孩子青春期时变成一定的神经质倾向,有些孩子还会发展出一些心理问题。事实上,孩子感受到害怕才会知道要注意安全;孩子懂得羞愧才会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有难过的经验,才能理解他人的悲伤。所以,家长不要总是否认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更不要过分压制孩子的表达,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在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后,当面对孩子的愤怒、烦躁等不良情绪时,我们就不难冷静下来,倾听孩子的表述,先弄明白孩子的激动在哪里,痛苦在哪里。在明白了缘由之后,我们再进行正确的引导。有父母说,孩子的负性情绪有时是无理取闹,比如他到商场玩耍,看到东西一定要买,你不满足,他就大哭大闹,或者躺在地上耍赖。这里要了解的是,人的情绪变化,往往与个体需要的是否满足密切相关,包括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而人的需要会产生内驱力,这是主动积极的心理特征,意味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的需要。但当孩子一有需求不能满足就哭,一哭家长就满足了其要求,如此反复,孩子知道通过哭(孩子认为的努力)就可获得自己的需要,所以愈演愈烈。这些与家长平时引导的错误有关。虽然作为父母,我们要接纳孩子的全部,但这并不包括全部的缺点,该坚持时就应该坚持。当面对这种情况时,家长可以试着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进行解决,而不能因为觉得丢了面子,就打骂孩子或满足孩子的.要求。也有许多家长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往往会认为孩子太小,以后再教育,就放过了教育的良机。事实上,当我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时,我们可以等待,但不能因此放过孩子的缺点。我们可以事后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进行讨论,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

在面对孩子的负性情绪时,家长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关键。很多时候,虽然你的内心是爱着的孩子的,可由于你太生气了,表现出来的却是全然的否定、责备,而这会让孩子忽略你讲话的内容,而关注你的情绪。比如,孩子本来已经很懊恼自己考试考不好,在寻思着改进的方法,可是,你很生气,把他痛骂了一顿。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从“考试不好”转移到“妈妈在生气”上。

当然,帮助孩子管理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这是因为,如果我们经过长期努力,能够让积极情绪主导孩子的心境,并进而形成其“内心世界的背景”,那么,孩子“每时每刻发生的心理事件都会受这一情绪背景的影响,使之产生与这一心境相关的色调”。而这与家长平时的表现紧密联系,有情绪良好,积极上进的家长才能培养出阳光、快乐的孩子。

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孩子有负面情绪,我一般是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处理:

1.如果宝宝是担心、害怕,我一般会以轻松的口气告诉他不用着急,并用科学知识为他释疑,缓解他的不好情绪。如有一次,他做噩梦了,告诉我:“很可怕,别人会笑我的。”我便告诉他每个人都有可能做噩梦,这并不丢脸,做噩梦只是因为我们平日玩太累或者睡姿不好造成的,只要我们注意就可以避免,而且噩梦本身不是真实存在的,即使很可怕也没关系,因为它不是真的。有时候,我还会以感同身受的办法来消除他的担心,如我会告诉他我小时候也有类似的担心和害怕,后来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自己解决的等等。这样的办法我自认为还是管用的,并屡试不爽。

2.如果宝宝是无理取闹,我一般是冷处理,放任他自我宣泄,并且不屈服于他哭闹(不答应他的不合理要求),我会告诉他:“生气会使人变丑变老,你不是想长寿吗,这可对身体不利哦!”这样之后,他往往会自讨无趣而接受我的合理建议。

3.如果宝宝因为生病等或碰到挫折有一些小小的情绪,我则会比较宽容,给予耐心的安慰和劝告,并尽量满足他一些要求,并会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和游戏引导他,使他能够从负面情绪中尽快抽离出来。因为,我认为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我知道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家长声音: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问题

◆关注情绪发泄方式

孩子有负性情绪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关注他发泄情绪的方式。

1.大人处理负性情绪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却说地不好,会让孩子学会迁怒“旁物”。

2.负性情绪宜“疏”不宜“堵”。哭闹是孩子发泄情绪的本能,如果发作前期不能控制住,不妨让孩子先宣泄一下情绪。父母要保持冷静的心态,等孩子情绪稳定点再和他讲道理,千万不要因为怕在外人面前“丢面子”而使用强制手段。

3.从不断的“较量”中让孩子明白:哭闹是达不到目的的!父母要做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决不轻易妥协。

4.小孩子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面对孩子的哭闹,父母可以试试用冷处理+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来进行疏导。注意冷处理的前提是时刻关注孩子情绪上的变化,而不能把孩子丢在一个无人看管的地方。

5.教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比如:用不理睬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教育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好榜样。

◆教孩子正确表达心情

做家长自己平常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把各种情绪的词教会孩子。同时,要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问题(生活问题反而不必太关注,让她自己折腾好了)。

如何克服孩子在学习中的焦躁情绪 篇5

“我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或多或少地都有些作业,但每一次都得我三催四请地拖拖拉拉不愿写,老想玩或看电视,有时还得他爸爸看管才能完成作业,唉,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会学了呢?”

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大多有以上的表现特征,怎样才能帮助这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的孩子不能安心学习是因为家里没有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安静、整洁的环境。如有的孩子在家里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在他做作业时,父母在一旁看电视或谈天说地,这些都会令孩子分散注意力,为孩子不良习惯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鼓励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如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关掉电视;让孩子提出问袘、思考问题︌并和家锿一起解决问题等,这对孩子来说,不论是优化学习方法,还是对他的品德,毅力培养,都是非常有利的。

●从小开始,从小事着手。家长应清楚孩子应具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学习、学༚预习、用眼卫生、劳逸结合等,从描一个小习惯开始培养。

●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学习是指奩子学习应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一开始,孩子不一定能掌握,这就需要家长耐心地指导,如画图表、做笔记、划重点等都是集中精神的学习技巧,指导孩子多实践,逐渐地他就能掌握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了。

●必须不断重复,巩固良好行为。培养孩子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始终如一地坚持,使不自觉的行为成了自然而然的了。家长可采用定规则,创造良好的氛围,给良好的行为加以强化等多种方式培养,增强孩子的成就动机。

●一旦孩子运用了恰当的学习方法,取得成功,家长就应加以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成就意识和自信心,并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归因,让孩子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自己取得进步。

●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让孩子按照既定的计划学习,使之养成习惯。例如:下午放学后,可适当让孩子玩一下或收看动画片和新闻。晚上八点开始,在家长的帮助下,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再复习一遍,然后预习新课文,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好准备。九点以后,就是孩子的玩乐和休息时间。这样日复一日,一段时间以后,就自然地养成了习惯,以后即使没有父母的监督,也能自己学习了。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动辄责骂孩子蠢笨,不听课,会使孩子失去信心,害怕学习,造成反效果;在孩子不会做的时候马上说出答案,会使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从此懒得

动脑筋,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孩子的学习会产生很坏的影响。正确的做法应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应当鼓励孩子积极动脑,自己找出答案,自己解决问题,家长在旁适时稍加点拨。让孩子自己解开难题,不但可以使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孩子的学习上,也可以在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独立处理能力上。

●让孩子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很强,很多东西在课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这时让孩子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又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还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着力培养,使之成为特长,可谓一举数得。

●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让孩子按照既定的计划学习,使之养成习惯。例如:下午放学后,可适当让孩子玩一下或收看动画片和新闻。晚上八点开始,在家长的帮助下,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再复习一遍,然后预习新课文,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好准备。九点以后,就是孩子的玩乐和休息时间。这样日复一日,一段时间以后,就自然地养成了习惯,以后即使没有父母的监督,也能自己学习了。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动辄责骂孩子蠢笨,不听课,会使孩子失去信心,害怕学习,造成反效果;在孩子不会做的时候马上说出答案,会使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从此懒得动脑筋,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孩子的学习会产生很坏的影响。正确的做法应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应当鼓励孩子积极动脑,自己找出答案,自己解决问题,家长在旁适时稍加点拨。让孩子自己解开难题,不但可以使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孩子的学习上,也可以在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独立处理能力上。

●让孩子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很强,很多东西在课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这时让孩子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又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还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着力培养,使之成为特长,可谓一举数得。

“我的孩子比较任性,不懂得与人相处,很少看见他与同伴玩。和父母在一起时,孩子也是常常听不进批评的意见,一不高兴就发脾气。好不容易能与孩子说上几句,问他为什么不和别人玩,得到的回答令我失望:‘他们不愿意和我玩!’„„”

作为家长,应怎样帮助孩子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呢?

●多与孩子交流。有不少的家长由于工作忙,忽视了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还有的家长认为:家长的观点,孩子必须无条件接受。这样,时间长了,在感情上孩子和家长就疏远了。所以家长必须与孩子沟通,使孩子理解父母的爱,孩子才能接受父母的指导。

●让孩子明理。现在的孩子经常得到父母的宠爱,无论孩子有什么要求,有多少要求,不少做家长的总是无原则的、尽量地满足孩子,觉得这样才是爱孩子。甚至孩子无理取闹,家长也认为是孩子还小,不懂事,就这样迁就、原谅了孩子。其实父母这样溺爱孩子,只能造成孩子刁蛮、任性的品质,孩子也必然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怎能与别人友好相处?因此,家长很有必要使孩子懂得与人交往的道理,让孩子自觉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教育孩子关爱他人。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中的一切都是围着孩子转。在孩子的心中:享受是自己的事,付出是他人的事。这样孩子就容易形成自私的性格。因此,家长更要让孩子懂得关爱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教育孩子:在校要尊敬老师,与同学友好,多关心集体和同学;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多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此外,还应支持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尽可能多一些给孩子关爱他人的机会,把孩子(“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适应社会的人)。

●指导孩子与人相处。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大方有礼、开朗活泼的性格,鼓励孩子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会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地赞赏别人,当别人有缺点时,要善意地帮助,用适当的方法指出,使别人容易接受,加深友谊。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不回避矛盾,如果是自己受委屈,可以用适当的语言道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对方理解,进而化解矛盾,绝不可以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要有容人的量度。如果是自己使别人受委屈了,应感到内疚、惭愧,要主动承认自己的错,并赔礼道歉,求得别人的原谅,不固执,不加深矛盾。同时家长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言传身教。●为孩子创设交往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领着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机会。在公共场所,孩子可以学习与不认识的人交往,如买菜、购物、旅游、聚会、游玩等活动都能让孩子得到交往的锻炼。在居家也有不少让孩子学习交往的机会,如邻居、朋友、同事的友好往来,串门、聊天等都可以让孩子学习待客和做客,从而提高交往能力,促进友谊。

1、铅笔盒:选简单实用型的,防止孩子上课和作业时分心。

2、铅笔:每天至少准备好5支,HB,质量较好的可选中华牌,有一种德国合资产的最好,稍贵一点儿。六角型为好,不要用圆型的,原因在于:在脱离握笔器后,六个棱面可让他更容易地找到握笔器的感觉。

3、橡皮:选简单实用型的。

4、书包:结实耐用,重量轻为佳。

5、握笔器:一定要购买!千万记住,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握笔姿势,错误的握笔姿势是形成近视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可以多买几个,备用。

握笔器在一般的超市或文具店里都有售,有两种,一种放在下面的,一种放在上面的,5元钱以内。使用要点是:要注意让孩子按图片上的正确姿势,不然我行我素,还是没用的。

几个关键点是:首先将笔杆放在食指和手掌连接点处,落在虎口处是完全错误的。最好要放在这个点和食指第二关节点的中间处。第二,大拇指和食指千万不要相碰、相交或相盖,让大拇指放在比食指略后些的位置。总之,请参考握笔器图片上的样子,教孩子进行握笔。通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脱离握笔器进行书写。

为了说明握笔姿势的重要性,特选一段文章供大家参考:

握笔姿势成近视主因

看书写字一直都注意保持标准姿势,可是近视度数还是不断攀升,记者调查发现,许多看近视的青少年都有这样的疑惑。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褚仁远教授、博导表示,该实验室日前对近视眼青少年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近视眼的最大成因并不在于传统所认为的眼睛离书本太近,而是错误的握笔姿势。

褚仁远告诉记者,不仅近视的发病与采用不同的握笔姿势有关,屈光度的加深与错误的握笔姿势也相关。传统观点认为,正确的握笔姿势的要点在于眼睛距离书本1市尺,胸口距离桌沿1拳宽,握笔处距离笔尖2cm,但这种标准姿势的推广并未能真正遏止近视发病的不断增长。他们调查了300名正视学生和300名近视学生的握笔姿势,发现正视儿童较多采取拇指与食指不相碰的姿势,而近视学生喜欢拇指与食指对捏或交叉,度数越深,采取错误姿势的比率越高。

原因是当儿童保持标准坐姿时,如果握笔的拇指与食指对捏或交叉,手指就会遮挡视线,使他看不清笔尖,被迫低头或头部向左歪,从而拉近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增加近视的发病,加快近视的发展。相反,如果采取拇指与食指不相碰的姿势,不仅书写时用力更科学,也不会遮挡住正常视物的目光,从而保证孩子用眼的科学。

褚仁远表示,根据统计,近视学生中95%左右的学生都存在对捏或交叉握笔现象,但教育界普遍关注坐姿对儿童视力的影响,握笔姿势的正确与否却长期遭到忽视。他呼吁,从幼儿园教育开始,老师就要不断纠正学生错误的握笔姿势,从源头上控制本市近视少年的增长。

6、坐姿提醒器: 形状如小海豚型,挂在耳朵上,内部有个精密水平仪,一旦孩子不自觉地低头,马上发出很轻的音乐声,提醒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几个月后即可形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不买后悔。

在网上也有售,大家可以参考购买,不过这个东西有点儿象三无产品,10元以内,质量还可以。估计如果是正规产品至少要二、三十元以上。

现在说它的效果,可以说非常好,咱家小姑娘后来都形成非常强烈的条件反射,她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一低头,耳边就响起音乐声,当然实际上坐姿器此时并没有挂在她的耳朵上。她现在可是坐得笔直的。

坐姿器的精度只针对上下水平,只要你低头,它就唱,所以不足就是:它对左右无能为力,即孩子歪头的情况,它没反应。

这个东西是一位下岗的孩子妈妈发明的,这种东西为什么总是非专业的人发明呢? 象有一种

坐姿“神笔”,也是一位爸爸发明的。

7、饭盒:不要购买金属材质的,因为冬天的时候热量散得快。

8、跳绳:可以准备一付,冬天时是主要的锻炼工具。

9、水彩:两套,一套是水笔,一套是油画棒,12色即可。

10、削笔器:买一个质量好的削笔器,不用买那种小刨刀,孩子在头天晚上自己用削笔器将笔削好,养成好的习惯。

11、水壶: 夏天和秋天问题不大,可任意选购,冬天时如果学校有热水供应,问题也不大,如无,或取用不便,则需要准备用保温杯,要求质量好,不能从边缘处渗漏。

12、护眼灯:台灯是必买的东西,建议购买无频闪(大概是这个词)的护眼灯,名牌产品有 孩视宝,价格不菲,至少在150元以上,但是,物有所值。

.13、小钟:放一台孩子自选的小钟在床头、桌边,用处我就不说了。

14、小剪刀:孩子在美术课上会用到,选用轻巧型,适合孩子的手型,以便于使用。我终是不服这口气,决定自己教。我在电视上看到人家把一只鹦鹉训练的会做数学题,人再怎么差,也不会比鸟差吧?

在说我的方法之前,先给大家看一道我前几天给她做的思考题,好让大家对她现在有个认识。她现在正上四年级。

题目是这样:

有一个奇怪的五位数,在它的前面添写数字1,得到一个六位数;在它的后面添写数字1,也可以得到一个六位数。不过,第二个六位数恰好是第一个六位数的三倍。你知道这个五位数是什么数吗?

这个题有两种解法,一是奥数方法,还有一种是纯数学方法。各位家长可以试一试,你能用多长时间找出这两种方法。

由于前期工作做得好,我女儿愿意学习,也爱学习,可为什么数学学不好呢?

我就回想我是怎么把知识学会的。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记忆型的,一种是理解型的。数学知识大部分是理解型的。必须要有前面的知识基础,才能理解后面的知识。

于是,我就从最基础的数的认知着手。帮她一步一步的理解:什么是1,什么是2,什么是加。我尽量把我的思维放在和她一样的层次,这样我就能知道她在怎么想,什么地方她还没认识到。

很多家长在教孩子时都会犯这个错误:

有些知识自己会了,觉得很简单,就认为孩子也应该会,就把它忽略了,结果就是,后面的知识小孩学不会了。于是就骂小孩:“你怎么那么笨?”。越骂小孩越笨。

果然,问题解决了,女儿的数学也入门了。理解力越来越强,讲什么知识一讲就会。在幼儿园就学到乘法了。

我们全家又高兴起来,觉得她数学也是天才。奶奶甚至都在计划让她跳级,让她上少年科技大了。可是教了一段时间,又发觉问题了。发觉她知识学得快,忘得也快。一讲就懂,出些题也都会做。可是过一段时间再回过来问,又忘了。

又没办法往前学了,这怎么回事呢?

通过思考,再查一些资料,我知道:人的大脑每记住一个信息,就要在头脑里的神经元上长一个突起。突起长得大,就不会消失,信息就记牢了。如果突起长得小,很快又会消失,信息就会丢了。

怎样才能让这个突起长得牢固,不会消失呢?

那就是要量变引起质变。

于是,我们放慢了脚步。每学一个知识,都充分的巩固。这样,不需要一次次的重复学习,速度反而也不慢了。

本以为这样就能把数学学得很好了,可是在教奥数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她的思维能力提高的很慢,还是喜欢用简单的思维方式。

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不得不再次思考。

人的思维是大脑在运动。既然是运动,就要有能量。这能量是大脑产生的。

例如,一个举重运动员,他要有力气,而这力气是靠他一次次的锻炼增强的。他只学举重的理论知识是没用的。同样,大脑要产生更多的能量也需要锻炼。

以前,我把题给女儿做:会,就让她做;不会,我就讲给她听。这样就让她失去了思考的机会,也就是让她失去了让大脑通过锻炼产生更多能量的机会。

做一百道会做的题有什么用呢?只能起到复习的作用。通过思考做出一道不会的题,那才有进步。甚至只要思考了,题没做出来,思维能力也能提高。

从此后,我不再要求她做很多的思考题,而是经常选择一道稍微超出她能力的题让她思考。当她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难题,我就和她一起欢呼,一起庆贺。

上面那道题是上星期二我给她做的。本来我是想检查一下她会不会用奥数知识填数字迷的方法来解这道题。

她想了很长时间。要是以前,她没有很快做出来,我就要给她讲了,并且要帮她复习奥数知识。但是现在我知道,这思维过程是必要的。如果我现在给她讲了,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只要稍有变化,她就可能做不出。

大约半小时后,她做出来了。而她用的方法却让我大吃一惊。

她竟然用的是纯数学方法。据爷爷说,纯数学方法,有些中学生都搞不懂。

她是这样解释的:

在前面添数字1,就是把这个数加上100000,在后面添数字1,就是把这个数乘10再加1,也就是把这个数增加9倍再加1。而后面这个数是前面那个数的三倍,后面这个数也就是原来五位数的3倍加上300000。后面这个数增加的部分:五位数的9倍+1=五位数的2倍+300000,那么(300000-1)就是原来五位数的7倍。将(300000-1)除以7就可以求出原来的数42857。并且她还画图分析给我看。

这种方法虽然比奥数方法复杂,但也充分反映出了她的思维能力。

爷爷见了也连连夸奖:“好!好!将来学数学分析没有问题,我后继有人了。”

通过教女儿数学,我发觉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先天、天赋”的问题。只要方法适当,人想学的知识都能学会。

孩子教育之情绪管理、害羞。。。 篇6

有的时候,小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动而变得情绪失控,他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地大喊:“我不要你!”“我讨厌你!”在那个瞬间,可怜的小家伙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除了温和地询问:“你其实是想说什么?”你还可以给他一些参考答案:“你生气是不是因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改变孩子害羞的方法之一-----玩“勇敢者”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害羞的孩子也爱玩,不过,您应该注意他平时更喜欢玩什么游戏。许多害羞的孩子更喜欢玩一些没有伤害性的安静的游戏,如看书、画画、拼图、搭积木等,比起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他可能更喜欢一个人玩。

如何帮助孩子化解负面情绪 篇7

人的情绪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情绪是指以开心、乐观、满足、热情等为特征的情绪;负面情绪是指以难过、委屈、伤心、害怕等为特征的情绪。父母一般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早期智能开发,对孩子的情绪问题要么不重视,要么不了解。实际上,做成功的父母,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及时处理负面情绪,比如当孩子愤怒、悲伤、嫉妒或恐惧时,耐心地引导孩子合理宣泄,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习怎样调适情绪,促进孩子的情商发展。需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不重视对幼儿情绪的引导,可能会埋下祸根。调查表明,成年人的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儿期负面情绪的长期积累。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成年后就很容易表现出反社会人格,攻击性强、嫉妒心强、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因“情绪地雷”的引爆而做出疯狂举动。因此,做家长的有必要及时帮孩子化解负面情绪。

做孩子情绪的辅导员

(田女士,30岁,企业培训讲师)

小孩子常会有伤心、委屈、惊恐、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坏情绪一上来,就会哭闹、发脾气,甚至乱摔东西、不好好吃饭睡觉、不愿意上幼儿园等。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妈妈应当做孩子情绪的辅导员。首先要设法了解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并向孩子表达“同理心”。通俗地说,就是同情孩子,然后再教给孩子如何释放情绪、解决问题。做到这几步,就能帮助孩子化解负面情绪,让孩子逐步学会调节情绪,解决问题。

比如有一天,我注意到女儿小美从幼儿园回来后一直闷闷不乐。往常从幼儿园回来,她像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可那天却一声不吭。我问她为什么不高兴了,她小嘴一撅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不去幼儿园了!张老师坏!”“怎么了,是不是老师批评我们小美了?”我又问。女儿哭得更厉害了。我当时正准备择菜,见女儿如此伤心,便走过去抱住女儿安抚她。女儿趴在我怀里哭得稀里哗啦,随着哭声渐小,女儿开始抽抽咽咽地诉说:“多多……发卡……老师说……”我一看女儿急于诉说,又因情绪激动说不清楚,便随手拿了一个本子和画笔给她,说:“把心里的委屈画出来,就像小美平时看的‘看图说话’一样,好不好?”女儿点了点头。

我做饭的工夫,女儿把“看图说话”画完了。看了画,我基本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多多小朋友把自己的发卡从头上拿下来放在了课桌上,发卡很漂亮,还镶嵌着亮闪闪的珠珠,坐在旁边的小美便好奇地拿起发卡看了看,然后放回了原处,可后来不知为什么,发卡不见了,多多便哭哭啼啼地告诉老师,说小美拿过。老师于是问小美有没有拿发卡,小美先是摇头,后又点头,其实她是想说她曾拿过,但又放了回去。可老师没有多问,就训了小美一顿,小美自然十分委屈。弄清了情况,我先表达“同理心”,对女儿说:“哦,原来是我们小美受委屈了,要是妈妈遇到这种事,也会不开心。”这时女儿的情绪已经稳定了,我指点她:“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你不能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点头,老师不明白你到底要说什么,你应该大声跟老师说:‘我没有拿!’老师可能会说:‘多多看见你拿了。’你再跟老师解释,你是拿起来看了看,但又放回去了。”我鼓励女儿第二天去跟老师说清楚这件事。为了让女儿找老师诉说时不那么紧张,我让她把我当老师,先演练几遍。第二天,女儿不仅找老师说清楚了这件事,还表达了自己的委屈。老师弄清情况后,当场跟小美道了歉,女儿的负面情绪很快消失了。

孩子的负面情绪来自不同的方面,但孩子不像大人,能说清楚自己为什么生气,为什么烦恼。当孩子说不清楚自己心事的时候,就会乱发脾气甚至哭闹,这时大人就要表现出更多的细心和耐心,弄清孩子坏情绪的源头再科学引导。

有段时间我明显感觉到,小美情绪烦躁,会因为一点小事乱发脾气,比如她要喝饮料,递得稍慢一点她就哭闹,甚至发脾气扔东西;晚上睡觉也不安稳,会突然惊醒,好像做了噩梦。孩子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我留心观察。一天晚上,小美正看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是一群小朋友在表演节目,看着看着她冷不丁冒出一句:“烦死了!”这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联想到她当时正参加幼儿园的一个舞蹈排练,而且有两次我问起这事时她都不耐烦地回答“不知道”,我猜测,小美情绪烦躁可能跟排练节目有关。我跟幼儿园老师一沟通,果然不出所料。老师说,小美因为生病,有几次舞蹈排练没有参加,所以有些新动作跳得不熟,老师曾督促她加紧练习,还说马上就要演出了,她一个人跳不好会影响大家。小美自尊心强,一定是老师的督促给她带来了压力,加上潜意识里担心跳不好会影响演出,因此有了焦虑情绪。找到症结后,周末我特意带小美去公园玩,趁她玩得高兴时问她:“听老师说你舞蹈排练时有几个动作不熟练,是不是很着急呀?”小美一听,话匣子打开了,说花花、楠楠以前跳得都不如她,现在都比她跳得好,还说她们是代表幼儿园去表演,跳不好就得不了奖。原来小美不但有了小小的嫉妒心,还有了集体荣誉感,心事蛮重的,难怪心情烦躁!我就开导她,遇到什么事光着急没有用,要努力想办法。比如舞蹈动作不熟练,可以请老师辅导,也可以上网搜索这个舞蹈的视频,观看后对照练习。我觉得,应该借助这件事引导孩子学着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正好我刚买了一本《幼儿情绪认知》图画书,回到家我就跟女儿一起翻看,并借助书上的内容告诉她,生气、着急或委屈时,可以跟妈妈爸爸讲,也可以向自己心爱的玩具熊诉说,说出来了心情就会变好,也可以专心做别的事情,把不高兴的事忘掉。

在我的细心指导下,小美在化解负面情绪方面长进不少,遇到不开心的事一般都会讲给我听,有时还能开动脑筋想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我觉得,教孩子学会化解负面情绪,对孩子成长很有帮助。

孩子有情绪别粗暴对待

(董女士,33岁,店铺仓库管理员)

对待孩子哭闹、发脾气等,我以前是很不耐烦的,总会训斥孩子或者粗暴地制止。一来我家孩子是男孩儿,我觉得男孩子不应该像女孩子那么娇气,动不动就哭鼻子;二来,有时候孩子哭闹发脾气,大人的心情也会变坏,会不由自主地冲孩子发火,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

比如很多时候,儿子一哭闹我就会大声吼叫:“不许哭!”“哭,哭,哭,就会哭,烦不烦!”如果他还哭,我就会吓唬他:“再哭我揍你啊!”有时吼他也没用,他不但继续哭,还会躺在地上撒泼,我一生气就干脆走开,“哭吧!哭吧!没人理你,让你哭个够!”结果,他越哭越厉害。记得有一次,晚上睡得迷迷糊糊地还听见儿子在哭,一看表两点多了,怎么回事?半夜三更地咋又哭起来了?心里一阵莫名的烦恼,先忍了忍没吭声,可他抽抽搭搭地没完没了,我火了,猛地跳下床,掀开被子,照儿子屁股上就是一顿痛揍,边揍边骂,歇斯底里。这下更不得了,儿子哭得惊天动地,咳嗽得喘不上气来。老公赶紧起来,抱起孩子来哄,然后很生气地指责我:“你这当妈的也太没耐心了,孩子一哭你不是骂就是打,也不问问他为啥哭。这都半夜了,他好好的干吗要哭啊?还不是临睡前他要看会儿书你不让,强行把灯关了,他睡一觉想想太委屈才哭的!”老公说得头头是道,可我正在气头上,哪听得进去,抱起一床被子到客厅沙发上去睡了。

不仅反感孩子哭,我也没耐心听孩子诉说,一点屁大的事,他能说几遍,因此当他有了不开心的事跟我叨叨時,我要么“嗯嗯啊啊”地应付,要么就直接打断他:“我正忙着呢,没空听你说。”或者三言两语训儿子几句了事。比如他说小朋友抢他的玩具,我就会说:“多大点事,絮絮叨叨的,没出息。”他说小朋友打他了,我就会说:“你也是男子汉,还他两下不就行了!”

nlc202309031852

可慢慢地我发现,我这样对待孩子后果很不好,一是孩子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有时发起脾气来还会自虐,用手抓自己的脸或手臂,抓得伤痕累累。二是哭闹升级,以前最多躺在地上打滚撒泼,后来发展到乱扔东西搞破坏,摔玩具、撕书、把牛奶倒地上……要是打他,他又踢又咬,跟你撕扯对抗。幼儿园老师也跟我说,我儿子在幼儿园常有攻击性行为,比如因为抢玩具,张口就咬小朋友;因为搭积木跟小朋友发生纠葛,拿起积木就往小朋友头上砸……老师提醒我,孩子的情绪似乎有问题。

我这才意识到可能是我管教孩子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经幼儿园老师介绍,我跟一位家教专家取得了联系。听了我的介绍,家教专家肯定地告诉我:“孩子的异常行为跟你的粗暴对待很有关系。孩子跟你诉说委屈,你总是一通训斥,就相当于把孩子的负面情绪给堵回去了,孩子无处宣泄,长期压抑,就很容易行为偏激。”专家指点我,“你应该改变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当他跟你诉说时,你首先要接受和善待他的负面情绪,不能粗暴地不允许他哭,恰恰相反,應该让他适当地哭一哭、闹一闹、发发脾气,然后再花些时间跟孩子交谈沟通,耐心地倾听孩子诉说,也可以给孩子提供宣泄情绪的工具或渠道,比如飞镖、不倒翁等,都可以让孩子在情绪不佳时当做宣泄工具。”

幸亏我省悟及时,按照专家的指点作了很多努力,如今我儿子的脾气已经比过去好了许多,负面情绪已明显减少,我也在控制自己的情绪方面有了很大收获。

接纳并认同孩子的情绪

(曹教授,男,40岁,儿童心理学专家)

当孩子哭闹、发脾气,表现出负面情绪时,有些家长之所以会不耐烦,训斥、打骂,采取高压政策,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家长潜意识里不接纳孩子的情绪,否定孩子的情绪,看不惯孩子发脾气的行为。家长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暗示孩子:负面情绪是不被接受的,发脾气更不能被接受,试图将孩子的负面情绪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显然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科学的。孩子的情绪被否定时,他势必心里不服气,产生较大的反感情绪,甚至会和大人发生冲突。家长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也时常会有情绪被别人否定的经历。当你因为生活中一些不开心的事心绪很坏时,如果你向哪位家人或好友诉说,他很不耐烦地打断你的诉说,不客气地数落你一番,认为你的这种情绪是毫无道理的,根本就是无病呻吟、没事找事,极力否定你的这种负面情绪,你会怎么样呢?你的情绪一定会更糟糕,甚至会冲着对方大发脾气。这都是正常反应。孩子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心理,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后,他就会心生反感,不但听不进去大人的话,其负面情绪还会越来越强烈。将心比心,你也应当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平和地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何况孩子不比大人,情绪控制能力弱,言语调节功能不完善,当外界的事物和情境刺激孩子时,情绪易出现爆发性,会加速坏情绪的发泄,加剧不合作的行为。因此,家长应当通过亲切的态度、柔和的话语、耐心的倾听等,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你的感受是正当的,妈妈(爸爸)能体会到你的心情,这样孩子的负面情绪就比较容易平息下来。

还有,家长应当认识到,你只有接纳了孩子的感受,认同了他的负面情绪,接下来对他的教育引导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其实,孩子虽然小,但也明白事理,当家长接纳了孩子的感受时,孩子常常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比如,一个小男孩生气地对妈妈说:“我讨厌妹妹,她总是乱动我的玩具!”妈妈很理解地说:“是啊,自己的玩具被别人弄得乱糟糟的就是很烦。”孩子沉思片刻又很懂事地说:“不过妹妹还小,我就原谅她吧!”妈妈拍拍儿子的小脑瓜亲切地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如果妈妈否认孩子的感受,试图说服他让着妹妹,孩子就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极力为自己辩解,一场亲子冲突便不可避免。孩子有很强的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当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就容易听取大人所讲的道理和建议,反之亦然。所以家长要说服孩子,帮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就一定要先接纳认同孩子的感受。

我们说,情绪本身不是坏东西,负面情绪是正常的,错的不是情绪本身,而是我们对待情绪的态度。家长应当学会透过孩子情绪的信号,了解孩子的内心,发现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成长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编辑:冯士军〕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篇8

之所以用“管理”,是为了避免走入“压抑”的误区:有不少人对于生气、愤怒、难过等所谓的“负面”情绪,习惯以“意志力”硬压抑下去,以为它会慢慢自然消失。其实绝非如此,情绪的能量不去处理,它就会累积、转化,并常常在你意想不到的状态下爆发出来。因此情绪管理并不是一味地压抑,而更需要疏导与化解。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去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并承认它、接纳它。任何的情绪,都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都应该真实呈现、坦然面对。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小男孩难过哭泣时,大人常常说的话是:男孩子要勇敢,不可以象女孩子那样哭鼻子!带着这样的概念,小男孩长大成人后,自然会竭力回避、压抑难过的情绪,可是现实生活中种种大事小事都可能引发伤心、难过的感觉,既然男人不应该落泪,那它就只能转化为其它的形式比如暴躁易怒。

情绪管理的第二步:去了解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先简单介绍心理学上的“ABC”理论。“A”代表某个事件;“C”代表情绪。我们往往以为是“A”导致了“C”,比如“你这句话(A)让我很生气(C)。”但是不妨仔细想想,既然同样的“A”对于不同的人并不会导致同样的“C”,由此可见真正让我们产生情绪的另有一个介质“B”,即我们每个人对该事件的解读、看法,它与我们一路走来所积累的经验、观点乃至价值观密切相关。既然了解了其中的关键点在于自己的“B”,那不妨去探寻让自己产生如此强烈情绪的“B”是否合理?如果过于片面、极端,适当地调整一下“B”,自己的“C”也会跟着随之变化。比如一样是接到临时加班通知,如果“B”是“老板又在剥削我、我真是倒霉”,那接下去的加班时间一定很郁闷;如果“B”是“看来老板还是离不开我”,那就会忙并小小得意着。所以说,面对同样的问题,生气或者微笑,完全由您自己选择。

情绪管理的第三步:尝试着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这既可以缓解自身的压力,又可以拉近与周围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比如面对工作上的巨大压力,与其通过板着脸、不分青红皂白地呵斥属下的不得力来发泄,不如真实表达“这项工程那么复杂,而给到我们的时间又很有限,确实有相当难度,我感到很焦虑,也有点担心,幸好有你们这些有经验的下属帮忙,让我心里踏实不少。”想来下属听到上级如此诚恳、真实的分享,感觉会舒服很多,会愿意更努力地承担起自己的那部分责任。

上一篇:安全模式下能快速进行碎片下一篇:职业技能展示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