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共15篇)
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1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当今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上“成龙”、“成凤”。他们为孩子的学习不惜付出大量精力、时间和金钱,但是效果怎么样呢?稍一放松,孩子的学习成绩又“滑”下来了。其实,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用,我便有这样一个体会:一个好习惯一旦养成,长大后便会一直坚持下去。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孩子来说,是终生受益的。做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专心致志。孩子入学之后,由于自学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长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作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习惯。
二是独立思考。父母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要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不要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要让孩子在进取、拼搏、争先的同时,学会平和地对待学习中所谓的成败,并学会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
净渠学校:舒万安
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2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受益终身, 而且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 锲而不舍, 养成习惯, 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叶老认为应该把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虽然习惯本身不是知识, 也不是能力, 却是学生获取知识, 并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
在书写过程中, 学生可以获取知识、训练技能、陶冶情操、锻炼意志, 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让学生扩大阅读面, 拓宽知识面的重要途径。但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读和听是一回事, 写和说是另一回事, 不能丢开听和说不顾, 光管读和写。”可见, 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对于语文学习非常重要。
听和理解是倾听能力的基本要素, 主要包括主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口语表达的信息, 并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这两个部分。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是其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著名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曾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 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而《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了要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倾听”的技能。就儿童语文学习和发展而言, 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当然, 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也是必须经过训练的。我们教师首先要让小学生明白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礼貌问题, 无论是在听老师说课或者听其他同学说话时都要坚持“三到”, 即耳到、眼到、心到。其次语文课堂教学要有趣味性。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 将直接影响学生倾听的兴趣。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体现出“听、记、思、说不分家”的理念, 在练习设计上要使练习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注意练习的思想性、趣味性, 从而让学生尽量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第三, 借助课外阅读中的听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也是很好的一个途径。不过, 由于不同学生其听说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是有差异的, 这要求教师认真了解、关心学生, 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 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 最终善于倾听, 能够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 并掌握与人进行言语交流的技巧,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话能力既为日常生活及社会交际所需要, 又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叙述了说话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他认为, 说话训练是激励“生产发展的总枢纽”。他强调“语文教学要在口语上下工夫。”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丰富语言的积累, 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而且, 低年级的学生语言模式尚未固定, 仍处于语言的习得时期, 这要求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这一关键时期, 加强语言训练, 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以指导学生看图说话为例, 这项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一般来说,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抓住“看、想、说”三个环节。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 只有兴趣, 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画是以鲜明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事物的, 并能从儿童的认识特点出发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让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去认识事物并学习相关事物的字、词、句等语言知识。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看图。仔细观察, 引导学生全面细致、有顺序地观察, 并逐步做到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重点。其次要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用想象来丰富画面的内容, 表现主题。根据图画的内容, 可任由学生想象,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 运用已理解的词句把观察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启发引导, 适当鼓励, 让学生有自信心说话, 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进而达到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当然,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训练的过程应该是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由概括到具体的训练。逐步使得学生懂得如何组织语言, 并准确生动地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这样既促进了孩子的认识发展, 又增加了说话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 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 把看图说话写话这一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并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好基础。
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3
一、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
在孩子咿呀学语时,就要注意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如教给其玩完了玩具及时放好。稍大一些的时候,让其注意吃饭时拿筷子的姿势,自己穿衣服,叠被等。总之,要让孩子从小就要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良好的习惯要从小事中培养
在生活中,家长要注重在小事中培养孩子的习惯。如在家里摆放生活物品,用完的工具随手就要放回原位。回到家里,脱下的鞋一定要工整地摆放好,等等。注重生活中的小事,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注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学校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每个细节。教科书在课桌的摆放;读书、写字的姿势;书包的摆放书是否工整,回答问题举手的姿势,作业及时完成,书写要工整等。教师要时刻提醒,讲究一些方法策略,及时鼓励。每次写字之前,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学生就会时时刻刻关注书写的工整性。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注重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注意从小培养。这方面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儿子还在上一年级时,每到双休日我就领孩子到书店去一次。刚开始他也不喜欢看课外书,我就陪着他一起看,给他读。慢慢地时间长了,他开始给我读他喜欢的故事。随着年级的增长,他读的书越来越多,尤其是对历史类的书感兴趣。现在儿子已经上初中,可以说在他们学校成为了知识广博的中学生了。因此,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经常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让读书成为习惯。我们班也有一些课外书籍,我常常引导学生去读书,时间长了,只要中午休息时间,很多学生都主动、自觉地去读,现在班级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五、注重培养讲卫生的习惯
首先是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告诉他们病从口入这一道理;勤换内衣勤洗澡,勤剪指甲。其次是自己生活、学习的环境要干净卫生。无论是在班级里还是在家里自己的那一方小天地,都要保持干净整洁。教师、家长要勤督促。记得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上完一节课,凳子下面就留下了许多废纸片,我刚开始很是头疼。我想,他们都喜欢鼓励、表扬。于是我对学生说:“以后谁脚底一点垃圾也没有,而且一整天都这么干净谁就能得到一个奖励帖。”学生下课赶忙主动检查自己脚下的卫生,时间久了,学生也不用奖励了,他们形成习惯了,教室里总是干干净净。现在能保持自己卫生还不够,我要培养他们更好的卫生习惯,垃圾不随便扔了,能不能看见垃圾主动地捡起来?我经常结合课文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看见或听到一些爱护环境的优秀事迹讲给他们听,一点一点地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增强,看見垃圾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
六、培养习惯的方法
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家长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天长日久练出来的。训练要严格,要反复,要强化。
如何让孩子养成细心的习惯 篇4
(2012-03-30 15:09:49)
转载
杂谈 ▼ 标签:分类: 杂文 如何让孩子养成细心的习惯(转自某论坛)
一、玩中培养孩子细致的习惯
比如,跟他们一起玩数豆豆,看谁数得对?数错了几个,刮几下鼻子。打扑克牌,算加减,从两张牌的加减开始玩,看谁快又准,到孩子学乘除后,就四张将加减乘除一起算,这样即可以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也可培养孩子的细心。
二、培养自己检查的学习习惯
我们班有个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关心,每天等孩子做完作业以后肯定帮着检查完整,一发现错误马上指出,让其改正,久而久之孩子马虎、随便的作业习惯导致的作业错误越来越多,自己不光是在作业上不检查,连考试中,在老师的提醒下还是不愿去检查。家长的这种方法对克服马虎的毛病不但没有好处,还可能导致孩子的依赖心理而更加马虎。我觉得如果家长发现了错误,先不动声色,要求鼓励孩子再检查一次,或是划定出错范围,让孩子自己查证,等孩子检查出来改正后,给予鼓励表扬。如果一点也没错,就么给予高度的表扬,小小的物资奖励也是可以的。孩子都是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的,这对他们的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指导孩子制订惩罚的措施。
比如:由于太马虎,作业或考试出了问题,取消某项外出游玩的计划,取消一次看电视或电影的娱乐活动;也可以罚她背诵两段有关讲认真、不马虎的格言、名言、谚语,或者学讲一个有关的故事。当然当成绩有进步的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地鼓励,还有一个就是“说话要算话”,这对他们继续这项工作有很大的正面效应。
四、教给孩子自己检查的窍门。
比如:数学,就教她打草稿,草稿不要太草,在草稿上写计算竖式,一定要从上之下排列好题序,便于检查,以免犯一眼看过去漏检的错误等。至于语文的话,很简单,让孩子先把作业上的字给写清楚了,我想作业上的字写清楚了,那我想这么以来的话题目也应该看仔细了。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做任何题目必须要把题目的要求看清楚了,无论是在试题还是作业上,总有那么几个同学会题目都不看就动笔做了,导致很简单的地方都发生错误。
五、培养孩子发现错误的能力。
怎么样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篇5
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学习的良好保证,但是很多孩子的学习习惯较差,如何扭转?那么,怎么样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怎么样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2岁之前就让孩子开始各种学习,建议家长教孩子读书、素描、绘画、外语、乐器等。任何手边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小到一个玩具,一支铅笔。 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效果,千万不要丢给孩子一本书,然后自己转身离开。孩子会因为有父母的陪伴而感到快乐,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会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当你的孩子从学校带回了家庭作业,应当要求他(她)一回家就做作业。完成作业之后才能出去玩。如果孩子不能按照你的要求回家就写作业,你可以给他(她)一小段时间来适应。小孩子会比较乐意在你的指导下完成家庭作业。这个过程需要家长长时间的坚持,坚持就会有回报,不是吗? 当你的孩子越来越成熟,你可以稍稍减少对他(她)的学习的监督,比如小学5、6年级或者初中1、2年级的孩子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你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什么都管,事无巨细,这样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但是你仍然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做好学习计划,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进度。 当孩子上了初中或者高中,就应当减少经常提醒孩子做作业的事,而是看孩子如何反应。看看孩子是不是能自觉完成作业?如果是,那么恭喜,你成功了。如果不是,你必须严厉地批评他(她),并且要求他按照要求完成并履行自己的责任,直到他(她)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为止。在此期间,你需要不停地提醒他(她)。 教给孩子一些成功的学习方法,以帮助他(她)完成越来越艰难的学业。 如: 1、制作一个任务表,为长期的学习计划设定时间表。 2、为需要记忆的内容制作一些卡片,上面可以写上单词、概念等等,并且放置在最显眼的地方。 3、考前3天就提醒孩子复习,效果最好,不要临时抱佛脚。 4、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分清难点和重点,而不是没头没脑一把抓。 5、建立一个学习小组,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和同学一起学习。 6、找一个像样的家教引导孩子学习。 注意事项 多和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状态,了解孩子的心理,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 多和孩子谈心,孩子对你的信任是教育孩子的先决条件。 怎么样让小孩喜欢学习 1、快乐,是学习最好的内在动力。 快乐,是学习最好的奖励。孩子学习好了,给予什么样的鼓励和奖励呢?和很多家长普遍实行的奖励措施不同,我认为是让孩子自己体会到学习本身的快乐。 就如同我们大人做一项事业,也如同运动员进行一项比赛。是的,过程可能是困难的、艰辛的、甚至是痛苦的,需要身体和智力的付出,但如果这项事业和运动,是你所喜爱的,那么,你就会享受这个过程,体会到其中带来的成就感。 学习也是一样,我们过多地强调了过程的艰苦,而忽略了学习应该是孩子很喜欢的事物。老师和家长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兴趣,引导孩子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而不是手把手教具体的知识。这有没有可能呢?当然有,就是还原学习的本质,不是分数,不是名次,而是使自己充实,使自己快乐。 我们都知道,内在的动力是最大的动力,那么,如何引发这内在的动力呢?就是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快乐。 快乐的刺激,最容易让孩子印象深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快乐的刺激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愉悦感,而持续的愉悦感就会形成学习的习惯。 有时候,听到很多家长感慨,“如果孩子像喜欢玩游戏那样学习,就好了~”。其实,还真说到点子上了,学习是可以让孩子产生类似游戏的愉悦体验的,只要引导得当,真的有可能让孩子像喜欢玩游戏那样喜欢学习。 而在心理学上,也早就印证了这一点。从自己的经验,我们也可以轻易地知道,当我们焦虑和充满恐惧的时候,往往不能好好的思考、感知和表达。而在一个令人愉悦的环境里,则很容易产生创作的灵感,和伟大的创意。 2、找到自己,找到学习的源头。 那么,怎么找到学习的快乐呢?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最关键的,是找到自己。 其实,仔细想想,分数和名次,都是给别人看的,和别人比较的。都不是针对自己内心的,更不用说来自师长的表扬和物质的刺激了。 这么说吧,所有的这些,都是不可持续和不能深入内心的。表扬和奖励,只能越多和越重,才能产生刺激作用,而很容易让孩子的学习导向产生偏差。甚至,让孩子的价值观有误导。譬如,不给奖励就不做事,不哄着就不好好工作,这将给孩子带来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 有一个肯尼亚电影,叫做《一年级生》,讲述一位老爷爷,上一年级的真实故事。很多人都不理解,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家,还去学ABC干什么。 其实,那才是学习真正的意义。就如同中国古代的那句话“朝闻道,夕死足矣”,很多人理解这句话是说找到人生的真谛,而我则以为,这是讲学习应该是人一生中最大的快乐,应该从幼童持续到老年,直至生命的结束。 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这看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说白了,就是发现孩子的天分和兴趣。怎么发现呢,就更简单了,就是发现孩子的不同。或者说,孩子的不同,就是孩子的特点,就是孩子的天赋。 很多父母特别怕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不同,尤其是和那些所谓的优秀的孩子有什么不同。譬如,很多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是个标准的“好孩子”,不够乖巧听话,不热爱阅读,不爱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独有的个性和特征。 要知道,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和特征,去寻找孩子的优点,发现孩子的兴趣,才是学习的正途。而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他本身就不喜欢的那个模型,孩子自然不喜欢,不高兴,不快乐。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学什么都学不好。 找到了快乐学习的根源,就好解决每个阶段的学习问题。即便是基础教育阶段,快乐学习也应该是学习的最佳方法。 3、从具体的形象入手,不要太抽象,更不可说教。 在学习的过程中,譬如让孩子认识颜色,大致有三种方式:1、最好的方式,是从具体的事物中让孩子感知树叶的绿色、花朵的红色、果实的橙色等。2、只是在书本上的图画标出的颜色说,“这是红色,那是绿色”。3、当然,最不可取的方式,是仍给孩子一本色卡,说“好好学习颜色”。 第一种方法,就是从具体到抽象,让孩子体会到一种发现的快乐,也是学习真正的作用——换句话说,我们认识颜色,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而不是在考试中标的对。第二种,则是现在最为普遍的课本学习了。而第三种,最为错误,不仅不促进孩子学习,反而会让孩子厌恶学习。 4、要经历时间,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发现的快乐。 很多老师和家长,过于关注结果了。恨不得孩子一下子就掌握住要学习的知识,而且每次考试都不能错,得100分。而且,还发明了很多的速学的方法,来让孩子尽快掌握。 但是,学习必须要经历一个过程,就像孩子学习走路一样,不可加速。如果人为的加速,是要出问题的。正如学步车一样,只能让孩子难受,身体受损。 有一次,我在一个钢琴培训中心,看到一个广告语:让孩子十五分钟学会弹钢琴。这真的让我错愕到哑然失笑,如果十五分钟可以学会,那这还是音乐吗? 我不禁想起曾经有一阵很流行“傻瓜系列”的书籍,比如傻瓜学电脑、傻瓜学英语、傻瓜学厨师等等,不教原理、不教知识,只教记忆,以至于闹出用“好肚子是油肚子”来记忆“HOW DO YOU DO”的笑话来。 是的,只盲目追求结果,追求速度,就是把孩子当作傻瓜,当做机器。你愿意吗? 当孩子要学习某种知识和技能时,要充分给予孩子自然地认识时间,除非他感觉准备好了,否则不要试图强迫他更快一点。当孩子准备好了之后,他会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 只有这样,学生和老师才都能够获得最大的乐趣,取得最大的进步。 5、犯错是学习的必然过程,掌握自我改正和学习的能力。 当孩子向你兴高采烈地讲述刚从书本上看到一个故事,中间出现了读错的词语;当孩子画了一幅画在上面写着“送给妈妈,我爱你”,但写错了一个字;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摆弄一个模型,马上就要搭好却摆错了一个模块…… 你会怎么做呢?是在过程中马上指出孩子的错误,让孩子马上改正呢,还是先和孩子一起享受事物所带来的兴奋和快乐?这就是一个考验。 要知道,孩子的骄傲和自尊是非常强烈和敏感,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我们必须非常非常小心,不要去伤害它,尤其是当我们出于好意的时候。我们要相信,在没有监督,没有压力,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孩子能够自己发现并纠正错误。 同时,孩子自己去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是他的权利之一。也是最为正常和有效的学习过程,甚至,是一种只能属于他自己的快乐。就像我们在玩一个新游戏的时候,肯定也不想有在旁边指手画脚一样。 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才出现,才给予孩子想要的帮助。当孩子遇到一个问题,主动寻求帮助的时候,也是他打开了吸收知识的大门的时候,自然也是掌握某种知识的最佳时期。可以说,此时的学习效果,强过课堂上专门听讲的很多倍。
如何养成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篇6
谈到自主性学习习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上课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爱开小差;二是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课前预习;三是不能在复习的基础上做作业,有时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甚至作业质量不高;四是不能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复性较大。根据实验调查表明小学生注意持续时间在20分钟左右,他们的有意记忆虽然在增强,但无意记忆仍占一定的优势,情绪和兴趣很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规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培养孩子自主性学习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极易形成坏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迁就、姑息、放纵,使孩子任性、自私、懒惰、依赖成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采取物质刺激,有的用言语要挟吓唬;有的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在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孩子当前的学习有用,而且也是完成学习的需要,既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又能促进孩子成才,定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家长应当坚持不懈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在孩子的有意注意、善于思考、做好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认真检查等方面进行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1、抓好孩子有意注意习惯的培养
有意注意是指儿童主动的、选择性的注意。孩子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极易受外界干扰而改变自己的注意。因此在孩子做功课时,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地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家长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孩子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切记不能让孩子“连续作战”,这样并不会出现好的效果。其次要进行必要的意志教育和训练。第三要引导孩子脑、眼、口、手并用,让孩子的多种感官都要参与学习,同时投入学习。
2、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的习惯
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是学习知识、理解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中,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控能力较差,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代替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以坚定的眼神鼓励孩子动脑思考,用热情的话语激励孩子敢于攻克困难。此时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要使他们明白,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时家长可以通过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孩子明确“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激励他们应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战胜困难。
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鼓励孩子要善于发问,并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认真加以解答。回答时力求语言表达要准确,并讲清问题的前因后果。同时鼓励孩子在思考问题时要有理有据,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家长要鼓励孩子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和他们一起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动脑思考。对于孩子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家长切不可去埋怨孩子,更不能加以斥责,家长也不能因为家务繁重和工作繁忙为借口,或解答不上来就敷衍搪塞,这些都是不应有的态度,不利于孩子善于思考问题习惯的培养。
3、培养孩子养成预习新课和复习旧知的习惯
预习新课是学生学习的前奏,也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复习旧知是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当前,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所以,家长要经常在家教育孩子按时做好预习和复习。指导孩子在预习时,对于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动手查阅字典,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出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加以解决或向老师请教;在复习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抓住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复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问,直至理解掌握
为止,使所学知识得以反复巩固而保持长期的记忆。
4、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及认真检查的习惯
家长平时要重视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在家有计划的学习,诱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认真做好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并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等。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从而养成届时就能去主动学习的习惯。为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学习环境,使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与学习无关的动作和言语,家长要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以防养成精力分散,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力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提高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
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7
一、培养学生主动做事的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习惯是一种下意识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做事习惯, 就是要让学生做某事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的主动性是与生俱来的,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去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
首先, 在思想上应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自主性的人, 要给学生营造安全、宽松、支持性的成长环境。尊重、理解、关注、帮助他们, 使他们愉悦、自由地成长, 以达到激发其自主意识和创造潜能的目的。教师要积极培养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 使他们逐步养成以主体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公民素质, 只有这样, 才能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负责, 对社会发展负责。如“班干部轮换制”, 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的载体。
其次, 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主动做事习惯的形成有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 不要一味埋怨学生主动性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培养学生主动做事习惯可以从爱好、兴趣入手,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 充分体验角色完成任务时的喜悦之情。对学生不愿做的事, 要有所取舍, 有所放弃, 有所调整……然后因势利导, 使学生主动做事成为习惯。
再次, 要培养全体学生的做事能力。学生的发展应是“万紫千红”的, 要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 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生在能力、个性、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 对于那些能力强、会做班干部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实践机会, 而对于一些能力不强、不会做班干部的学生, 教师更应该关注他们, 给他们创造实践提高的机会, 增强他们的信心, 培养他们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有计划做事的习惯
养成有计划做事的习惯, 可以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处理应该处理的事而不会手忙脚乱。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 要做到这样几点:
第一, 做事要有条理。日常生活中, 不管做什么事情, 都要让学生做得有条有理。例如, 房间摆设井井有条, 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睡觉之前, 整理好书包, 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
第二, 教学生订计划。做事之前要制定计划, 计划的内容包括做什么, 怎么做, 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和规格等, 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在做事过程中, 要求学生按计划办事, 既不能半途而废, 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写完作业以后才能去玩;做事要有责任心, 把握好进度等。
第三, 要培养学生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习惯。善始善终、坚持到底既是一种优秀品质, 又是良好的习惯。一旦着手做某事, 就要克服困难一心一意去完成, 不能做计划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教师和家长应不断提高学生抗干扰的能力, 自觉排除各种诱因;督促学生一件一件事情去做, 不能虎头蛇尾、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断鼓励学生“你能行”, 使学生保持持久兴趣。
三、培养学生高效率做事的习惯
讲求高效率, 是当今社会和未来时代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缺乏速度、效率意识的人将失去竞争力, 甚至被淘汰。从小培养学生快节奏、高效率做事, 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培养学生高效率做事,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 教育学生专心做事, 有“八风吹不动, 独坐紫金台”的冷静与执著, 做事时经常暗示自己:“尽快把事情做完, 没准还会有其他的事情;该做的事情总得自己去做, 晚做不如早做, 终究要完成”。分神的时候, 告诫自己:“坚持一下, 等一会儿, 面包、音乐、游戏会有的, 这些事情早晚还不是要做?”以此来提高学生抗干扰的能力。
第二, 培养学生管理时间的能力。学会管理时间, 就是学会管理快乐, 就是怎样把今天的分分秒秒过好, 要始终抓住重要的事情去做。要让学生明白:要想有好的明天, 必须从今天开始克服做事拖拉的习惯, 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行动, 养成做事快节奏的习惯。
第三, 培养学生具备竞争心理。未来社会是机会与挑战同在, 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 做事磨蹭将会被淘汰, 要时常让学生体验磨蹭导致的后果, 增强高效意识。
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篇8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6岁前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个小朋友叫阳阳,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阳阳从小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阳阳非常宠爱,对他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阳阳进入幼儿园时,还不会独自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睡觉……阳阳在生活中根本就没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时候,阳阳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阳阳接到家中,对阳阳进行生活习惯的训练。
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父母应该积极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家庭环境,同时,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也要给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以身作则,孩子会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获得最佳教养,良好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二、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
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陶行知先生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写道:“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好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说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好习惯养成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好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现代控制论创始人、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在回忆父亲对他早期学习习惯的严格训练时说:“代数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父亲的教学方法是每个错误都必须纠正。他对我无意中犯的错误,第一次是警告,如果我不马上纠正,他会严厉地训斥我一顿,令我‘再做一遍’。我曾遇到不止一个能干的人,可是他们到后来一事无成。因为这些人学习松懈,得不到严格纪律的约束。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正是这种严厉的纪律训练。”父亲严格的训练,终于使维纳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成为誉满全球的科学巨人。
三、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并荣获诺贝尔奖后,人类广泛地开展了对自身各种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
特别要提醒的是,要使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例如,孩子第一次骂人的时候,并不是道德问题,而是觉得好玩。这时候,孩子会观察父母或其他成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如果成人的态度是冷淡的、严肃的,孩子就会明白:“大人不喜欢我的这种行为。”由此,他会减少这种行为。如果这时有成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赞扬、夸奖或者高兴地笑等反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受到成人喜欢的,由此,他会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从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抓住教育的关键期来教育孩子。
父母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同时,更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因为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具有自然的驱动力和心理惯性,有时候就算没有外部条件,习惯行为也同样可以做出。许多孩子有时候知道自己有不良的习惯,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复不良的习惯。这时候,父母要帮助孩子抑制和纠正坏习惯。以下几个步骤可供参考:
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9
一、分析宝宝不肯吃饭的原因。
1、 孩子早晨吃的太多
因为孩子刚上幼儿园园家长除了担心宝宝在幼儿园睡不好,还非常担心孩子吃不饱,因此每天上幼儿园之前就会给孩子吃的很多,再加上幼儿园还有早点牛奶点心,所以到吃饭的时候孩子还不饿。
2、孩子在家吃的饭很可能是专门做的,幼儿园的菜虽然是很讲究营养,但不太适应宝宝口味,离开宝宝在家的吃的东西还是有一事实上距离,所以宝宝觉得还是家里的好吃,所以不太喜欢幼儿园的饭菜。
3、在二个多月的观察中,发现宝宝对白米饭吃的很好,如果将饭菜放在一起,孩子就是不喜欢吃了。
二、针对以上的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纠正:
第一: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早晨适当让孩子吃饭,不要让孩子吃的太多,刚好让孩子到10:30分时想吃饭,其实孩子有了饥饿感了,孩子就想吃饭了,因为幼儿园每天定时吃饭,所以很快的就能养成孩子吃饭的规律。
第二:用鼓励的方法:幼儿园有小贴花,让宝宝吃饭后就给宝宝贴上贴花,让宝宝知道自己吃饭是好孩子,能得到老师的表杨,而且能得到小贴花。
第三:鼓励宝宝独立进餐
我们要抓住每个时机加以鼓励和培养,不要怕将衣服弄脏,也不要怕将饭洒得一地。开始时以喂为主,当宝宝情绪好一点后,就先鼓励年龄大一点的宝宝自己吃饭,慢慢的让年龄小的宝宝也学会自己吃饭
第四:用故事讲解法
老师用故事来讲给宝宝听,让宝宝知道吃饭的作用,有时我们还在网上收看视频录像,以图片来感染孩子对吃饭的认识。
第五:重视食欲的培养
食欲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进食量,影响孩子营养的摄入。我们不能将将吃饭当成一项任务,每天在老师的监督下“很不情愿”地完成。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孩子吃饭的兴趣比孩子每餐吃下了多少更为重要,它可使孩子受益终身。因此,我们除了每给孩子报菜名外,让孩子适时选择自己喜欢吃的菜,如果有的孩子确实不喜欢吃其中的一种菜,我们就不给,将另外的菜多给一些,这样孩子就不会有厌食的习惯了,也不会因吃饭的问题不肯上幼儿园了。
第六:家园合作活动:
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10
-------家庭教育的几点体会
首先,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孩子主动学习、愿意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去学习,可以使孩子全情投入,精力集中,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兴趣,注意发现孩子经常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外语学习中,可以采用“卡片游戏”的形式,调动孩子记忆单词的积极性,可以利用阅读幽默有趣的外语短文、双语故事,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和翻译水平,并由此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孩子只要满怀兴趣地学习,就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这就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美国知名教育学者丹尼斯.乔登提供的提高学习兴趣的四味良药,值得借鉴。
1、多一点勤奋、多一点认真
只要努力认真地去学习就会有收获,孩子也会变得更愉悦。进而产生学习兴趣,不再动不动就说没兴趣。
2、兴趣不是与生俱来,是后天形成的兴趣是各种努力而达成的结果:只要你尽力,你就能得到一定的收获,就会产生自我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进而产生兴趣。所以说兴趣往往是在做了之后才产生的。
3、不要忘记体验成功的愉悦
兴趣总是伴随着愉快的体验。在学习时,每完成一件学习任务,每有一些学习上的收获,都会令孩子产生愉悦感。这时,需要有意识地体验这种愉悦感。随着这种“我可以”的自我肯定意识不断增加,自信心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兴趣自然也变浓了。
4、有时候面子还是要的如果认真学习了,成绩也提高了,那么同学、老师和家长就会赞许自己,也会受到他人的尊敬;如果不好好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业上就无法得到他人的重视,自己也会没面子。所以有时候面子还是要的。
第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资本”,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好是坏,对他的学业至关重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搞好学习,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却会严重地防碍学习,虽然有时一些细小的不良学习习惯的恶果一时不容易看出来,却对孩子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终将导致孩子学业上的失败。
要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读书可以获得新知,也可以增加乐趣,家长
要为孩子选择一些书,这些书一定要适合孩子阅读。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
要让孩子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爱学习自己的各门课程,不偏科。要会学习,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家长要不断地告诫孩子在学校要会听课,专心投入,思维跟上老师授课,课堂积极发言,能用语言表述清楚,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回到家里,每天都要学习一堂课,先复习后做作业,今天的作业今天完成,如没有作业,就预习、复习、看书,养成规律,到点就自觉学习,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当然,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排斥孩子的玩,但要让他明白什么时间玩,怎么玩。玩就玩得痛快,学就学得进入状态。因为学习、玩乐,一张一弛,本身就是一条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需要强调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要反复训练。当孩子刚有了好的学习习惯苗头时,家长要通过及时鼓励来强化。鼓励的方法很多,有语言、体态、神态、物质奖励等,只要方法得当。家长不必吝啬夸奖,但轻易不要使用惩罚。
第三、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父母要利用模仿、暗示、感染的心理机制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爱读书的父母,是很难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好。比如希望孩子学习能力高,父母就必须对求知、学习有较高的兴趣,以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会模仿效法的。
此外,父母还要多和孩子沟通,多陪陪孩子,要为孩子营造和睦相处、彼此理解、相互包容的家庭环境,营造爱读书、爱学习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受到积极的暗示,受到感染,使孩子能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着、成长着。
第四、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差的。
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家长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和希望,切忌抱怨孩子学习不好,成绩不高,要经常看到孩子的优点,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学会运用鼓励、表扬机制,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考试考好了,先祝贺,再鼓励,“你真行,棒极了”;考不好,也不要和坏成绩较劲,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学会宽容和理解。心理学家多湖辉说:每当考得不好时,母亲就说“你的实力不只如此,还有很多未发挥出来的潜力,加油吧!”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家长们学习。
总之,孩子自主学习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用心培养,一定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学;
依托教材优势 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篇11
一、高度重视,严格训练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使孩子们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习惯篇的教学,不但要确保上足课时,而且要认真研究编者的意图、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法。按照教材要求,课堂上做到指导到位、训练到位、考察到位,遇到问题不迁就,把不良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善始者,功半成”,开端是关键,在培养每一种良好的习惯之初,不仅要晓知以理、动之以情,更要磨练学生同不良影响和不适应状态作斗争的意志,严格按规范和标准要求他们。比如读书写字的姿势,要达到身直、肩平、手离笔尖三厘米左右,本子和书要放正等等,课堂上要反复强调、即时纠正。如果教师都能意识到这点,认真抓好低年级的学习习惯常规训练,这将是孩子们的幸运。
二、抓好联系,循序渐进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关键,抓好联系,逐步提高要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读书常规训练,首先要抓好坐和站两种姿势训练,做到“坐如钟,站如松”。还要注意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及联系。如朗读是低年纪读书训练的主要形式,是背诵、默读的基础;背诵是朗读的熟化,低年级是训练学生背诵,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和语感的黄金时期;默读是朗读的发展和提高,是读书技能的最高要求,低年级是默读训练的入门阶段。明确了这些要求和联系,才能减少训练的盲目性,增强训练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孤立的进行,还应与思想教育、技能训练等紧密联系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全面提高。如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上课认真听讲、发言先举手、端正站立回答问题等是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认真听同学们发言,是虚心学习、尊重别人的表现;爱护文具是勤俭节约的美德等。
三、联系实际,持之以恒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仅靠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而且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使之定型。叶圣陶先生认为,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功夫能够形成的,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这就需要学生有恒心,坚持不断的督促学生认真练、反复练。因此,习惯的培养,除了在开始时讲清楚道理,提出要求和规范指导学生反复操练直至符合规范外,还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做个有心人,时时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纠正不良学习习惯,使他们“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否则,一曝十寒,想起来抓一下,过去就丢了,是养不成好习惯的,即使有点进步也很难做到位。
在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突破教材的安排,有些项目提前安排训练。如背诵训练不能等到第三册才开始;甚至还可以增加一些内容,如作业错了应及时订正、书本坏了怎样修补等。
四、以图为师,反复自练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最根本的还是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监控、自我训练。习惯篇的内容均是一幅幅图画展示出来的,这些图画中的人物感情丰富,栩栩如生,很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因此,在引导学生的自我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以图为师,反复自练,检查矫正。使学生每当学习时,都能自觉的对照图画,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保证不反复、不蜕化,直至形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五、以身作则,典型示范
叶圣陶认为:“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教师要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自己就得继续不断的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教师本身的习惯就是一个极有效的不言之教,是一种示范,是保证“言教”落实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学校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小到批改作业时的坐姿、讲课时的站姿,大到对学生的态度、与其他老师的通力合作,都要成为学生的典范,由此,对学生的训练就可以产生好影响,受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由于学生的遗传及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悟性有差异,他们中有一些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习惯较好,教师可在一定范围内将他们当做示范。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学习是比较容易的,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最终在学生身上真正养成。
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12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呢?重要的途径就是观察。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源泉;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育为本, 观察先行。”没有细致的观察, 就谈不上正确的教育方法。不少著名作家也都十分重视观察, 契诃夫说:“作家必须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者!”“我们作家的本分就在于观察一切, 注意一切。”由此可见, 仔细观察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 文章写得好不好, 实际上不是一个“写”的问题, 而是一个观察的问题, 学会了观察, 并注意积累, 写作自然也就不难了。作为教师, 应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因此, 观察习惯的养成、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提高写作能力均具有重大意义。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让学生乐于观察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的前提是“注意”, 但人的注意力是容易分散的, 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 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 才会集中注意力, 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在教学实践中,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 故事引导法
观察之初, 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有一个秀才在家里闷闷不乐, 他怀孕的妻子问他怎么啦, 他说写不出文章来。他妻子说:“你写文章难道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说:“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 我写文章却是腹中空空, 当然比你生孩子难啊。”这个故事令人忍俊不禁, 可以让学生明白, 没有写作素材, 是写不出文章来的;只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此外, 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极具说服力的事实来证明, 科学上的许多发现来源于对事物的细微观察, 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 都是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结果, 从而激起学生主动、细心观察的欲望。
2. 目标指引法
观察的效果取决于观察的目的是否明确。一般性的感知不可能对事物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因此,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就必须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目的愈明确, 就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知觉去感知事物, 因而观察就愈清晰。反之, 观察目的不明确, 东张西望, 抓不住重点, 不仅对观察力的培养无益, 反而会形成左顾右盼、熟视无睹、心不在焉的懒散作风。我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学生春游, 把学生分成两组, 对其中一组说明了这次春游的目的是写一篇游记, 而对另一组学生则什么也没讲, 春游结束后才告诉他要写关于春游的文章。结果, 从作文的情况来看, 两组学生观察的效果大不一样。第一组学生都写了一千多字以上的文章, 而且内容丰富, 语言生动。而第二组学生最多也只能写几百字, 更有甚者, 有的只写了几句简单的话。不言而喻, 明确的观察目的是提高观察效果的前提, 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是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首要条件。
3. 游戏测试法
教师每天早上利用5~10分钟时间出几道跟观察有关的测试题考考学生, 对细心观察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测试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层次等来设计, 并有一定的主题。比如让低年级的小学生说说:教学楼的每一层有几个台阶?你家门前有几棵树?在上学的路上, 看见了几个人?等等, 这些测试题都是引导小学生从数量上去进行观察。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欲望,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 小学生更是如此。为了得到老师的赞扬, 学生会主动去观察, 以便争取在测试时获得好的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 学生会对事物的数量特别感兴趣, 看到任何事物都可能会去数一数。当学生养成一个习惯后, 可以进行下一个主题的训练。比如说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 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 测试题可以越来越复杂, 主题越来越广泛, 测试的形式也可以越来越多样化, 可以由教师测试学生变为学生之间的互相测试, 甚至可以由学生对老师进行测试。
4. 模仿表演法
模仿, 就是按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比如模仿各种人物的言行举止, 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动作等。模仿的形式可以是即兴模仿, 也可以是回忆模仿。即兴模仿是指提供一定的模仿对象, 让学生观察后当场进行模仿, 回忆模仿是指回忆平时观察到的场景并模仿当时的情景, 比如说爷爷看报、妈妈织毛衣、同学写字, 等等。要做到活灵活现地模仿、表演, 关键是要做到细心观察, 通过超级模仿秀等活动, 既可以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5. 即兴演讲法
首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 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 将观察所得用生动的口头语言描述出来。这样,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好发展。
6. 开心练笔法
写作训练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如写“校园晨曲”“街头即景”“长街夜色”等记叙文, 让学生通过观察把景物的变化记录下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平时我们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写在日记本上, 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写。老师不定时抽查, 每次查阅后认真总结, 对写作态度认真的学生进行表扬, 以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7. 社会实践法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要注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让小学、初中的学生饲养并观察小动物, 如观察小鸡的出生过程, 观察蚕的生长, 观察金鱼的活动;或栽种花草树木, 观察它们的成长变化过程等。这些活动的开展, 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方法远不只这些, 作为教师, 要有敏锐的眼睛和深刻的大脑, 现实生活中, 我们要经常思考, 才能诱导出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给观察的方法, 让学生善于观察
教会学生观察, 提高学生观察力, 训练学生调动一切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 不但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正确的方法。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 学生的观察能力便得不到好的培养, 因此,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尤为重要。因此, 在指导观察的过程中就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如观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抓住事物特征。 (2) 选定观察位置。 (3) 确定观察顺序。 (4) 调动一切感觉器官。 (5) 展开想象。
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时, 起初必须进行单项训练, 当学生对各种观察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后, 可以进行综合训练, 也就是指导学生在观察时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方法, 让学生看就看个清楚, 听就听个明白, 闻要闻得透彻, 尝要尝出真味, 就是想也要想出个所以然, 想出深度。记得我曾指导学生对一颗带壳花生进行观察, 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花生的外形特征, 如形状、大小、颜色等各方面对花生进行整体观察, 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完外壳后, 再将花生剥开, 对花生的内部进行观察。每观察一步, 我便让学生看一看, 摸一摸, 闻一闻;观察内部时, 还让学生尝一尝;同时让学生展开想象, 比如想象花生的外形像什么, 花生那粗糙的外衣像什么, 花生的外壳为什么会是凹凸不平呢, 花生的嘴巴尖尖的, 像什么, 它会用小小的嘴跟我们说些什么, 由花生朴实的外表你联想到了哪些人, 等等。所以即使是观察一颗小小的花生, 也需要多种观察方法的综合运用。
学生如果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 那么在观察时便会得心应手, 从观察中获得的知识会更加系统, 更加全面, 成就感也会越来越强, 从而对维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创设观察情境, 让学生便于观察
观察习惯的养成和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是要靠日积月累的, 要给学生创设易于长期观察的环境, 让学生不间断地观察, 并在不断的观察中建立起观察的习惯, 逐步形成较强的观察力。
(1)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课堂观察情境。比如将教材中的插图放大成教学挂图, 并指导学生观察;尽可能将教材中所提到的事物变成实物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等。
(2) 结合课余生活创设课外观察情境。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观察时机, 引导学生随机观察。如下课后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体育活动, 开展活动的同时, 让同学们注意观察活动场面、人物表现, 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等;双休日带领学生开展户外活动, 观察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等。
(3) 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 指导家长在家里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比如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 穿着打扮, 脾气个性等;看电视时注意观察电视中的人物、事物;吃水果时指导孩子利用各种感觉器官从外到内、从颜色形状到味道对水果进行观察;农村的孩子可以观察家中饲养的动物、菜地里种的蔬菜、田野里种的庄稼等;城里的孩子可以养一些小动物同时进行跟踪观察, 并鼓励孩子写观察日记;双休日或节假日带领孩子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去感受, 去体验, 去思考。
总之,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 真正有“生活”的人, 不是经历过某单一生活的人, 而是在经历某单一生活时, 能从艺术的角度观察和思考这种生活的人。从艺术的角度观察, 就是一种有意识的、专注地观察, 而且要把这种观察养成习惯, 无论走到哪里, 你要竖起耳朵, 睁开眼睛, 像哨兵似的警觉。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专注地观察, 正是发现的先导。而观察力的形成, 并非一日之功, 好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加强训练, 让观察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从观察中发现世界的奥妙, 获得无穷的乐趣,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一来, 学生在写作时定会信手拈来, 文如泉涌, 妙笔生花。
摘要:观察习惯的养成、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及提高写作能力均具有重大意义。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靠日积月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创设观察情景, 让学生便于观察。专注地观察是发现的先导, 好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
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13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王病的家长。首先感谢学校、老师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讨论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感激各位老师对我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学校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让我们每一位家长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学校的老师对我们每一个孩子倾注了爱心和心血,更让我们家长感动。所以,作为家长,我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也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对于教育孩子这件事情,我想在座的各位家长肯定有很多比我做得更好。说来惭愧,我感到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还存在着不少疏漏。下面,我就初浅地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各位家长共勉。
一、作为家长,我觉得对孩子在学习方面督促和鼓励是很重要的,在督促与鼓励过后,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让孩子知道“我要学”的重要性,而不是“要我学”。只有主动学习,孩子才会认真地、及时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每天的家庭作业我们都认真督促,严格要求,做错了题要自己改正,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才能获得进步!
二、对孩子多一些鼓励。我常对孩子说,只要你尽力了,就可以了。每一个人的起点不同,我们不能太高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就是考得不好,也要鼓励他,对他的压力不要太大,现在的孩子正处在一个成长期,我们做家长的,也应该理解一下孩子,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口气,给孩子一些自己管理自己的空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让孩子轻装上阵。
三、家长要放低姿态,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观念对待孩子,做孩子的朋友采取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多一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多一些沟通。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每个人都有惰性,孩子贪玩是天性,对于孩子的贪玩不能一味指责,而是要鼓励她快把功课复习完了再去玩。不定时检查作业,抽查功课让孩子知道我们在时刻的关注着他。家长在有些时候还是要做出牺牲的,陪着孩子看看书、看看电视,让她感受到你的关怀和爱意,我相信“有失必有得”,你会发现孩子的心和你近了,学校发生什么事,她都主动跟你讲。
四、言传身教。孩子模仿水平较高,我们做家长的要以身作则,时刻做好模范表率作用,用自身行为来教育孩子,增强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五、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就如同一次单程远航,人生态度,如同远航的方向,方向对了,能避免少走弯路,快速前进;树立了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人生就能达到更高的目标,实现更大的价值。
六、从小培养孩子“善良、诚实、勤劳、勇敢、谦让”的良好品德,将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
七、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是不可缺少的。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最新情况,也及时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告诉老师,达到共同教学的目的。这方面我的确做得不够。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作为家长,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知道,孩子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同学们的无私帮助,也离不开家长的辛勤付出。我有理由相信,有我们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他们将会是我们的骄傲!
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篇14
如果宝宝一拿到书就撕,妈妈或爸爸们不用太担心,最开始可以拿小布书给宝宝玩,或是让宝宝撕过够,啃过够都可以了(当然,挑的书要质量好的,不要一摸就褪色的。)。家长们一定要耐下心来,不能急。
培养宝宝看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可以第一天拿书让宝宝玩过够,第二天,拿一本不容易撕烂的书,让宝宝随意翻,宝宝翻到喜欢的一页,妈妈或爸爸就可以指着绘本讲给宝宝听。
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15
一、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由于学龄前儿童在家都是娇生惯养, 散漫惯了, 有的在幼儿园也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 所以儿童刚入学, 什么也不懂, 必须对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教育。
上课铃响后, 教师开始上课, 发现学生什么都没有准备好: 要求学生读课文, 有的趴在课桌上找教科书; 要求学生练习, 有的学生又不知道笔和本哪里去了。更有甚者, 刚上了一会课, 有的学生就提出要上厕所。弄得你真是哭笑不得。基于这种情况, 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习惯。首先, 告诉学生每一节课后要把下一节需要的东西准备好, 要摆放得整整齐齐, 放在课桌上, 不能用的东西要放在课桌里。其次, 下课以后要马上去上厕所, 以免耽误上课。再次, 要求学生上课铃响后迅速回到教室, 不要沉浸在下课活动快乐中, 而要稳定自己的情绪, 回到学习中来。一开始, 有的学生并不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做, 于是, 我就每天上课的时候检查一下, 看哪些同学书本摆放得整齐, 准备得充分, 也看哪位同学准备得不好。检查完后, 表扬先进, 批评落后。这样训练一段以后, 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好课前准备。
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即使字写得不太整齐美观, 勤练就会有进步, 写错几个字下次还有机会纠正, 最终会写得很好; 如果养成不好的写字习惯, 字一定会写得不好, 有时还危害到身体, 甚至养成邋遢懒散的作风。因此, 在写字课上, 我首先重点强调写字的姿势: 坐时要端正, 腰杆要挺直, 眼离书本一尺远, 胸离书桌一拳远, 手离笔尖一寸远。一开始有些学生觉得不适应, 不按要求去做, 我经常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其次, 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书写习惯的培养。学生在预习、练习、做笔记、写批注、做作业……只要是学生提笔写, 我都要求学生在保证正确姿势的情况把字写好, 对于书写好的同学, 我给予表扬, 对于书写不好的同学, 我给予批评。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贵在坚持, 老师要反复持久要求, 学生要不断地反复强化练习, 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 最终养成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上课时好动, 好说话, 左顾右盼, 能够专心听老师讲课的太少了, 学生大多没有养成很好的倾听习惯。针对这一特点, 我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和名人故事来教育学生。例如, 在朝鲜战场上, 志愿军战士邱少云在潜伏的时候, 被敌人的燃烧弹烧着了, 他只要动一下, 就可以扑灭身上的火, 但他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此处有志愿军战士, 为了革命胜利, 硬可被大火活活烧死。他就是遵守革命纪律的典范。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向他学习, 在课堂上遵守纪律, 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耐心地听学生发言。认真倾听不光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与人交往中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记得纪伯伦在《沙与沫》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听真理的人并不弱于讲真理的人。”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 因为听真理的人是一个能够尊重别人很有修养的人。由此可见, 养成倾听习惯不只是能上好文化课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一个人的人格问题。
四、养成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习惯
课堂上积极发言, 对孩子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集中注意力, 提高听课的效率, 加深对听课内容的理解, 可以锻炼学生思维敏捷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课堂发言表面上是“说”, 实际上它是学生听、思考、表达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反映。因此, 作为教师, 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以朋友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使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交流, 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允许他们自由地参与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在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 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她, 而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 教师也要先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 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 一个欣赏的眼神, 对学生都是莫大的鼓舞。只有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 学生才能真正消除其胆怯心里, 大胆表现自己, 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发言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推荐阅读:
如何养成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10-14
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09-20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10-22
如何让贪玩的孩子爱上学习07-12
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08-13
谈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06-10
如何才能让孩子好好学习06-28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08-26
如何培养孩子自觉洗澡的习惯?10-04
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