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情绪

2024-10-06

学生的情绪(精选11篇)

学生的情绪 篇1

1 前言

Brenner&Salove研究[1]认为:情绪弹性与个体调节能力有关,情绪调节能力一方面反映个体主要心境特点的具体情绪;另一方面对情绪的强度、稳定性、维持和恢复力等方面进行调节。本研究选选用在校大学生篮球队员为样本,研究情绪弹性二个变量因素(积极恢复能力与积极情绪能力)对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研究假设:篮球运动员情绪调节能力是情绪弹性的预测变量。相信:情绪调节能力对情绪弹性二个变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江苏省14所本科院校20支篮球队。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回收有效问卷231份,其中男165份、女66份。

2.2.2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好的问卷,通过SPSS17.0对量表进行验证因子结构分析,对多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利用回归方程由自变量的值估计预测因变量。

2.2.3 测量量表

量表为经过我们编篡的《情绪调节能力量表》和《大学生篮球队员情绪弹性量表》。

《篮球队员情绪弹性问卷》:主体是引用张敏发表在2010年33期《心理科学》的《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对量表的主词条进行了修改。试卷共11道题,积极的情绪能力测量是第1.3.4.8.9题,测量情绪恢复能力是第2.5.6.7.10.11,采用六点记分法。

《情绪调节能力》运用本次调查数据验证原始量表的因子结构,结果发现:产生6个因素,而不是3个因素,并且部分题项在两个因子上存在交叉。按照因子分析的一般做法,每次删除一个在多个因子上存在交叉的题项,然后再进行因子分析的做法,按照步骤删除相关题项获得4个因素,并且各个数据良好,决定保留22道题。对这四个因素分别重新命名并给予操作定义,分别是“接受调节能力”:明显强调事件负面性的想法;“积极重评调节能力”:个体所经历过的事件赋予积极意义想法;“主动调节能力”:个体为适应内外环境需求或由有关不良情绪而做出的认知努力;“回避调节能力”:对已产生的负面情绪或对产生负面情绪的对象予以接受。最终结果是:22、19、25三道题是测量回避调节能力,23、20、6、10、7五道题是测量主动调节能力,2、1、17、15、4、29六道题是测验积极重评能力,5、18、14、27、24、16、30、11八道题是测量接受调节能力。

以积极情绪能力、情绪恢复能力为自变量,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接受调节能力、回避调节能力为因变量进行分析。

3 结果

从表1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回归模型有较好拟合优度,在0.001水平上显著性。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接受调节能力、回避调节能力对情绪弹性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并且在0.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p<0.001)。

从表2的回归系数分析可以看出,主动调节能力、接受调节能力和积极重评能力的系数对情绪恢复能力在0.05-0.001(p<0.05,p<0.001)的水平上呈显著性;积极情绪能力对接受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情绪恢复能力对回避调节能力均无显著性。

4 分析讨论

4.1 对量表的分析讨论

对量表修订按照因子分析的一般做法,进行了六步删题,每次删除一道题目并重新进行因子分析,最后保留了22道题,对原始数据方差的解释率分别为15.336%、14.469%、11.190%、9.824%。四个因子对原始数据方差的总解释率为50.819。验证四个因子与理论假设一致,负性情绪调节量表构成要素是合理的,各种指标是符合心理学统计要求。情绪弹性量表与篮球队员情绪调节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具有良好的校标关联效度,各种指标都符合心理学统计要求。

4.2 情绪弹性与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的分析讨论

情绪弹性两个因子中的积极恢复能力与主动调节能力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回归分析得知,接受调节能力和情绪弹性因子中的积极恢复能力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Brotheridge&Grandey[3](2009)研究表明经常压抑负性情绪,根据组织需要过多的体验积极情绪而忽视情绪恢复能力与个人的成就感无关。建议队员需要注意的不仅要使用情绪恢复能力,同时,不能忽视从负性情绪中体验到积极的情绪能力,否则我国大学生的篮球水平很难提高。对情绪弹性因子中的积极的情绪能力不存在相关。本研究支持了国内路涛(2009)[2]研究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焦虑之间的关系观点:从负性情绪中寻找意义并给予合理化,对情绪恢复能力是比较成功的,个体的自我肯定与焦虑得分都会越低,他们的情绪弹性就越高。但是运用积极重评调节能力,从负性情绪中体验积极情绪能力就比较低。

4.3 情绪弹性与接受调节能力、回避调节能力的分析讨论

情绪弹性两个因子中的积极恢复能力对,接受调节能力对积极的情绪能力之间都存在着高度相关,并且回归分析显示,情绪弹性因子和接受调节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本研究发现,篮球队员情绪调节能力与情绪弹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情绪弹性与调节能力的积极性有高度的正相关。篮球队员运用接受能力可以较好地节省心理资源的调节。就本研究而言:篮球队员运用回避调节能力对情绪弹性的积极调节能力起到了正向预测作用。但是对负性恢复能力有着一定的反向预测作用。

5 结论

5.1 情绪调节能力的构成要素对篮球队员负性情绪调节量表结构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以用于测评本研究的量表工具。

5.2 情绪弹性因子对接受调节能力,情绪恢复能力对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5.3 积极情绪能力对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恢复能力对接受调节能力,二个因子的情绪弹性对回避调节能力均无显著性影响。

参考文献

[1]Salovey,P.&Sluyter,D.J.(Eds.)Emotionaldevelopment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Educational implications.New York:Basic Books,1997.

[2]路涛.军人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2009.

[3]刘青.对本科院校大学生篮球队员情绪弹性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技,2015(2):95-96.

学生的情绪 篇2

某同学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他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总要拿哪个人或哪件东西来出出气。上课受批评,跟老师怄气,在学校同学们有哪些不小心碰到他的时候就谁边发脾气;总而言之,就是喜欢发脾气。而且,他的脾气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怪别人不好,因而总要骂人、摔东西,把他们当成“出气筒”。比如,上课玩东西被没收了,跟老师发脾气说“小心你玻璃窗,哪天我就砸烂去”,同学扫地时,扫把不小心碰到了他的脚,就骂同学,别人反抗就动手,人人都把他当成我们班的不定时炸弹,谁惹他谁倒霉。

不可忽视学生的恋旧情绪 篇3

中学生的恋旧情绪,具体分析有以下原因:

1对新环境不适应。新生(转校生)面对新教师、新同学、新环境、新课程、新教法,心理角色转变往往落后于社会角色转变,其学习心理、认识水平、思维能力总要有个渐进过程。

2需要暂时得不到满足。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可分为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新生(转校生)在原来的学校生活了很长时间,他们与原来的老师、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到了新的环境后,班集体尚未形成,在该年龄段的学生,当自己被关心、自我实现的需要暂时受挫时,心理上就会产生失落感,随之便表现出恋旧情绪,从往日的回忆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新生(转校生)的恋旧心理,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因为他们常将新学校的教学手段、工作方法、师生关系等同原来的学校作对比,总觉得不习惯、不顺眼,从而不接纳。那么,如何化解中学生的恋旧情绪呢?教师和家长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1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学校新环境,增进师生间、同学问的相互了解,多从情感上关心他们。

2当学生因暂时不适应而遭受学习上的挫折时,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并进行安慰和鼓励,引导他们通过适当的宣泄、反省等方法,来消除消极情绪,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从而增强耐挫力。

学生的情绪 篇4

Durlak等人的一项元分析研究表明, 接受社会情绪学习之后, 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11%;课堂行为表现良好;破坏性、犯罪行为减少;情绪困扰问题减少。Schonfeld等人对3-6年级的学生做了4年的跟踪研究, 结果表明, 接受了加强版PATHS课程的学生比仅仅接受了12节课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 更加积极。Raimundo等人研究发现, 接受社会情绪能力课程的学生在同伴关系、社会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提高;男生在自我管理、攻击性、社会问题方面有显著进步。Denham等人的一项幼儿研究发现, 社会情绪能力比较低的儿童常表现出易怒、攻击行为, 师生、同伴关系差, 无法解决问题;社会情绪能力一般的儿童处理社会问题时常表现出愤怒、攻击性, 而较少采用温和的、亲社会的方式。Joronen等人的社会情绪学习话剧课程研究发现, 话剧课程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让学生有了自我表达的机会, 更愿意去倾听别人,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产生共情;从话剧课程中, 学生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学会了友好与人相处, 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话剧课程, 学生对欺负、攻击性行为理解更好, 反社会行为减少, 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情绪能力。Gunter等人教授学前儿童学习强壮幼儿课程, 结果表明, 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内在行为表现、师生关系都有所提高。Denham等人的研究还发现, 社会情绪能力较差的儿童在学习语言、文字、数学及其他一般性知识时都表现较差。

美国的中小学已经广泛开展了社会情绪学习课程, 并且日趋完善。大量相关研究证明, 社会情绪课程可以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国情绪教育尚处于早期阶段, 社会情绪学习课程内容还比较少, 形式也比较单一, 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并且没有将情绪和社会生活联系, 使得学习无法学有所用, 实践情绪技能的效果并不理想。美国的社会情绪学习课程对我们的中小学情绪教育的启示有:1.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 而不只是面对个别问题学生的课程。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社会情绪学习课程, 将情绪能力课程加入到日常课程当中, 系统的向学生传授情绪知识和正确的情绪调节技巧,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2.情绪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情绪能力的提升, 也有助于社会能力的提升, 讲授情绪技能要和具体情境相结合。情绪教育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情绪能力的同时, 要帮助学生解决社会问题, 调节人际关系, 适应社会, 使学生在面临生活中问题时, 调节自身情绪、学会共情, 采用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3.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安全的环境, 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 使学生能够获得帮助。学校中的教师要尊重和支持学生, 帮助有焦虑感、愤怒感的学生, 减少他们的问题行为, 使他们集中精力学习。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关心学生, 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希望。4.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有效结合, 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和反馈, 建立提示和线索帮助学生利用教学之外的技能。将情绪教育课程的成果进行应用和实践, 重视了解学生的现状、师生的需求, 根据具体情况开展课程, 建立广泛的支持系统, 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情绪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http://www.casel.org.

[2]王福兴.美国社会情绪学习标准体系及其应用[J].比较教育研究, 2011 (3) :69-73.

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浅析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健康

目前,高校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大多数学生出生于比较富足的家庭。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生活的中心,较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他们成长的道路很顺畅,很少有机会直接面对挫折和失败。而且,“90后”的大学生又成长在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在此影响下,造成了他们价值观的多样化。在这些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对社会以及自身认知不足,所学知识还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经验。另外,大学生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情绪高昂,有时平静如水,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和学习成绩的好坏,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由于这些情绪特点,大学生很容易遇到困扰。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行为及情绪上的问题,如学业、适应力、思考模式、两性交往、价值观、竞争力等因素的困扰,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力与矛盾的来源。一胎化或独子化后,家长对孩子有“高焦虑、高期待”的现象,导致许多学生个人主义色彩浓厚、依赖心重、挫折容忍力低、独立自主的能力弱、适应能力差,行为上出现千奇百怪的现象,一般来说,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小孩,心智成熟比较晚。

在家长的高期待和自我的憧憬落空或无法实现时,学生就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如自暴自弃、沮丧悲观、退缩孤立、甚至有自残等,这种情绪一旦爆发,就很容易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一切都与情绪管理密不可分,情绪、情感是心理状态的晴雨表。具体来说,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情绪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在中学时期,许多学生是学习尖子,受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常常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优越感、自豪感很重。但到了大学,人才济济,高手如林,加上大学里新的学习模式,课程难度加大,学习自由度加大,有些学生难以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尖子地位,自尊心严重受挫,渐渐感到自卑,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进取心。

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必须要学会适应环境,让自己真正融入到新环境中,才会有归属感,才能开始为新的人生目标奋斗。其次,需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长处、短处,并认识到优缺点是每个人都有的,应当扬长避短,而不应因为缺点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弃。

二、焦虑

大学生的焦虑主要来自于适应焦虑、课业及考试焦虑、社交焦虑、择业焦虑等。这样的学生看到身边同学整日忙于各种社团和实践活动,或者忙于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等级考试等,自己却既不想盲从又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整日虚度光阴,深感焦虑与烦躁。

对于焦虑,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它,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表现,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病理性的,适度的焦虑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让它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应该及时地对焦虑情绪进行有效调控,选择朋友、老师、咨询专家、网络等进行倾诉,也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三、抑郁

抑郁是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情绪问题,包括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多种情绪体验形式。抑郁情绪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大都表现出一种抑郁的心境,相对微弱而持久,常常是几个星期连续或持续一两个月,感到无精打采,什么也不想做,体会不到任何快乐,总是被一抹淡淡的消极情绪所笼罩,无论干什么心情都是灰蒙蒙的,并时常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现象。

對于抑郁,通过正确的自我调整是可以缓解和消除的。首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有一个好的心态,在看待问题时,就不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而能看到更多的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其次,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最后,应该主动寻找快乐的源泉,培养个人兴趣,如阅读、运动、唱歌、下棋、写作等,提高生活的乐趣。

四、人际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如:为什么我总感觉到孤独和无奈呢?为什么我就没有互吐衷肠、肝胆相照、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呢?为什么我和陌生人说话,总会感到特别紧张、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呢?我很希望得到友谊,但为什么就是不能敞开心扉呢?……以上,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不安的情绪直接影响了学习,有的人变得犹疑不决,有的人焦虑难安,严重的甚至出现歇斯底里的状况。

人是社会的一员,就像鱼儿离不开水,小鸟离不开天空,人总是需要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实现价值,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人际交往价值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解决众多烦恼的“灵丹妙药”。

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将其作为引导学生的主要舞台,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办多种主流思想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改变对事情的认知,改变心念,从一个宽广的角度来看待事情和生命。我们不能改变事情的发展,但是却可以放宽心胸来面对,这也是面对压力的一种方法。

教师应重视并关注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问题。心理学有句话:“动力是心态。”也就是关乎你怎么想,心态受情绪影响,情绪受环境影响,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控制自己情绪的环境,当遇到问题时,我们能静下心来想办法解决。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一项指标,它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所以大学生应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情绪智商(EQ)维持平稳的状态,立定志向,成就自己,达成父母的殷殷期望。

参考文献:

[1]王玲.简谈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J].潍坊学院学报,2011,(01).

[2]王美琐,李兴余.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论析[J].教育与职业,2011,(03).

[3]林艳.当代大学生情绪管理机制研究[J].成功(教育),2011,(06).

[4]赵蓉.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J].青年文学家,2011,(10).

学生的情绪 篇6

一、精心设问, 激发课堂气氛

课题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如何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才能使抽象、单调的教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呢?正如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身,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 为此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每一个教案, 仔细推敲每一句话、每一个提问, 同时在教学中经常从现实中寻找“原型”获得生动直观的体验模式, 精心设问, 从而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课堂情绪, 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启发思维, 开发学生的智力, 又能及时反馈信息, 使课题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讲“解直角三角形”时, 我先引导学生思考:你能否不过河测得河宽?不爬山测得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测得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使一般的计算题变得生动有趣.

又如讲“圆”时, 我首先展示教材前言中那幅古代马车飞驰而去的画面, 再由图中情景自然引出问题:人们为什么把车轮做成圆形的?圆有哪些独特的性质呢?从而引出本章的内容.

二、传授知识的同时, 注重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的认识过程, 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我重视了启发性教学,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顺着学生的思路来提出问题, 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培养.另外, 教师的讲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我在如何提出问题, 怎样分析问题, 怎样概括推导等问题方面, 都为学生怎样思考问题做出了示范, 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 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在圆一章, 弦切角一节中, 我曾提出过这样一道题:

例1已知:AB切⊙O于点B, 延长半径OD交BA于点A, BC⊥AD于点C, 求证∠1=∠2.

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出, 根据学生的集思广益, 最后总结出六种方法.

证法一如图1, 延长AO交⊙O于E, 连接EB, 则∠2=∠E, ∠DBE=90°.

在Rt△EBD和Rt△BCD中, ∠E=90°-∠BDE, ∠1=90°-∠BDC, ∴∠1=∠E, ∴∠1=∠2.

证法二如图2, 过D作⊙O的切线DE交AB于E, 则DE⊥OA, ∠2=∠BDE.∵DE∥CB, ∴∠1=∠BDE, ∴∠1=∠2.

证法三如图3, 延长BC交⊙O于E, 连接ED, 则∠2=∠E由垂直定理得:∠1=∠E.∴∠1=∠2.

证法四如图4, 连接BO并延长交⊙O于E, 连接DE, 则∠2=∠E=∠EDO, ∠EDB=90°.∵∠EDO+∠ODB=90°, ∠1+∠CDB=90°, ∴∠1=∠EDO, ∴∠1=∠2.

证法五如图5, 连接OB, 则∠2=12∠O, ∠OBA=∠1+∠2+∠3=90°.∵∠3+∠O=90°, ∴∠1+∠2=∠O, ∴∠1=∠2.

证法六如图6, 延长BC交⊙O于E, 连接OB, OE, 则∠1=12∠3, ∠2=12∠4.由垂径定理得:∠3=∠4.∴∠1=∠2.

如此, 经常反复训练和加强, 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克服了思维定式所造成思维的呆板性,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因而在习题课上, 同学们经常会找到多种解题方法或最佳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命题结构的分析能力

对命题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难点, 特别是根据命题画出图形, 写出已知和求证.教材中这一方面的内容集中在全等三角形这一节, 难点过于集中.因此, 我在讲三角形的时候, 常常是先让学生分析一些简单的命题, 尤其是分清题设和结论, 如“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等等, 接着, 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命题分析.这样既适当地分散了难点, 又可通过几次反复, 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数学思想是勾通数学知识与运算能力的桥梁, 在教学中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 领悟了实质, 其运算能力才能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处理问题时才能表现得简洁利落.为此, 我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中提炼数学思想, 并注重运用数学思想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既完善了数学知识及学生认知结构, 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运算能力.

此外, 通过对几何证明题的学习一定要学生做到“言必有据”, 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多种图形的分析和尺规作图,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对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使学生受到训练, 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情绪 篇7

问 (老师) :您有情绪吗?

答: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 情绪好时, 山含情水含笑;情绪不好时,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可以说情绪就是我们“生命的指挥棒”, 也可以说是我们健康的“晴雨表”。

再问:您的学生有情绪吗?

答:应该有的。似乎有吧…… (很多教师对于这个问题觉得难回答, 答案很模糊)

分析:答案为什么不肯定?因为对学生的情绪关注太少, 有个别教师可能觉得让学生都认真地听课, 及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就行。真的是这样吗?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它是一种唤醒、一种期待、一种热望。一个真心爱着学生的优秀教师, 绝不会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他会看到学生沉睡状态下蕴藏着巨大的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 绝不会忽视学生的不良情绪, 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会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引领, 我正努力践行这一点。

情绪小故事

在一节语文课上, 讲到“挂牵”这个词时, 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去回忆父母在外工作, 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以及父母对他们的牵挂, 因为我班留守儿童较多, 大家讲得都很真切到位, 我适时进行小结:这就是牵挂, 因为你们是亲人, 父母挂牵你们, 你们挂牵父母, 因为我们是师生, 老师挂牵你们, 你们挂牵老师……我还没说完, 大家都叫起来:“贺老师, 冯超哭了。”此时, 冯超的眼睛红红的, 眼泪像断线的珠子往下掉, 我一下子明白过来, 冯超的妈妈在新加坡工作, 一年才能回来一次, 他一定是想妈妈了。冯超一哭, 其他学生也陆续小声地抽泣起来……

看着大家低迷的情绪, 我知道这节课的教学进度肯定不能顺利完成, 距离下课还有8分钟, 我索性放下书, 用轻柔的语气对他们说:“剩下的时间我们聊聊吧, 说说自己做过让你们的父母开心的事?”课堂立即安静下来, 大家陷入了沉思, 在我的启发下, 一个又一个同学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辉煌经历”, 他们真诚的倾诉感染着彼此, 从同学那儿、老师那儿重新获得了力量。接下来的语文课时间, 他们学得比以往更投入。

对课堂“小插曲”的反思

我庆幸我看到了学生的情绪变化, 给出了这宝贵的8分钟时间。这8分钟, 缓解了学生伤心难过的情绪, 给学生的心重新装上了坚强、自信、懂事的发条。这8分钟也一定会长久地印刻在学生心里。其实, 每个学生都有喜怒哀乐, 都需要教师的细心关怀, 可是很多教师工作久了, 成了“职业病”, 满满一个班的学生在教师眼里渐渐长成了同一个面孔, 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情绪差异, 在班里随意地颐指气使, 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友善关系也渐渐僵化起来, 开展工作到处碰壁, 事倍功半。

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谦逊的品德, 使他们心胸开朗, 对人对事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看, 学会用理智驾驭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生的情绪 篇8

本文通过对1 076名大学生的测试, 构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体验间的关系模型, 分析三者间的关系,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教育实践。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法, 在湖南、江苏、安徽、上海的7所高校抽取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在校大学生1 100名为被试, 回收有效问卷1 076份。其中男生546名, 女生496名, 未注明性别者有34名; 大一学生391名, 大二学生368名, 大三学生290名, 大四学生19名, 未注明年级者8名; 文科专业学生428名, 理科专业学生612名, 其他专业23名, 未注明专业者13名。年龄在16 ~ 24岁。

1.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 1 )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本研究参考Caprara等[1]编制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 由5名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3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将其翻译成中文版, 并结合中国文化特点, 增加了调节积极情绪效能感维度, 将修订后的问卷作为测量工具, 修订后信效度较好。内容包括感受积极情绪效能感、调节积极情绪效能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4个维度, 共有12个项目, 采用5级计分。 ( 2) 情绪调节量表。采用“情绪调节量表”[9]测量个体使用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2种情绪调节策略的情况, 共14个项目, 5级计分。本研究中该量表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2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 78和0. 85。 ( 3 ) 正性感情和负性感情检核表[10]。该表共20个描述不同情感和情绪的词, 5级计分, 主要用于测量被试对正性和负性感情体验的频率。本研究中该表正性和负性感情维度上的α系数分别为0. 86和0. 84。

1. 3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 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中介效应检验。

2 结果

2. 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和情绪体验的相关性由表1可见,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正性情绪呈正相关, 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 认知重评与正性情绪呈正相关, 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 表达抑制与正性情绪无相关性 ( P > 0. 05) , 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 ( r = 0. 10, P < 0. 0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认知重评及表达抑制均呈正相关 ( P值均 < 0. 01) 。

注: * P < 0. 05, **P < 0. 01。

2. 2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体验间的中介效应由于表达抑制策略与模型中的因变量正性情绪及负性情绪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04与0. 10, 不可能成为中介变量[11]。因此, 本文仅分析认知重评策略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体验间的中介效应。

2. 2. 1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正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根据中介分析标准程序[12], 分4步对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预测变量, 认知重评作为中介变量, 正性情绪作为结果变量。第1步, 用预测变量预测结果变量, 进行回归分析; 第2步, 用预测变量预测中介变量, 进行回归分析; 第3步, 用预测变量和中介变量同时预测结果变量,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第4步, 对中介效应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结果见表2。其中的结果是标准化解。由于依次检验 ( 指前面3个t检验) 均有统计学意义, 所以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有意义。由于第4个t检验也有意义, 所以是部分中介效应, 效应值为0. 42×0.19 = 0. 080, 直接效应值为0. 27, 总效应值为0. 3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0. 42×0. 19÷0. 35 = 0. 228 6。Sobel检验显示, 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正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注: SE 表示标准误, **P < 0. 01。

2. 2. 2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由于依次检验 ( 指前面3个t检验) 均有统计学意义, 所以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有意义。由于第4个t检验也有意义, 所以是部分中介效应, 效应值为0. 42× ( - 0. 14) = - 0. 059, 直接效应值为 - 0.22, 总效应值为 - 0. 2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0.42× ( - 0. 14) ÷ ( - 0. 28 ) = 0. 214 3。见表3。Sobel检验显示, 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

注: SE 表示标准误, **P < 0. 01。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认知重评呈正相关, 说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认知重评关系密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除直接影响情绪体验外, 还通过个体的认知重评策略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认知重评和情绪体验间的关系模型表明: ( 1) 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正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2. 86% ; ( 2) 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1. 43% 。

有研究表明, 认知评价能降低个体的主观负性感受, 并使个体的情绪生理唤起 ( 如皮肤电反应) 降低[8]。认知重评影响个体推理的实证研究也发现, 实验组对负性情绪进行认知重评后, 其推理成绩好于表达抑制组和无调节组[13]。本文基于构建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认知重评与情绪间的关系模型发现,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部分通过认知重评影响个体的正性情绪体验。可能的心理机制是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更有信心应对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 表现为他们会采取更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如认知重评, 改变负性事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而体验到更多正性情绪体验。

学生的情绪 篇9

关键词:不良情绪,发泄情绪,自我调节

情绪, 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 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 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环境等因素互相作用, 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 都是人们行为的动机。虽然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 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的重要一环。有人曾说:如果当我们能够实现自己曾预定的目标, 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此时内心就会产生积极的正面情绪;反之, 如果没有实现目标, 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 往往会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人们在产生的各种情绪中, 一般不良情绪会占的比例较多。那么什么是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又有哪些危害呢?

不良情绪是指一个人对客观刺激进行反应之后所产生的过度体验。焦虑、自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难过、不快、忧郁等情绪均属于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很容易造成疾病的产生, 也容易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及工作。首先不良情绪会导致的疾病:不良的情绪会导致胃肠疾病的出现, 人伤心的时候会感觉到胃脘疼痛, 导致食欲变差或暴饮暴食, 从而给肠胃带来影响, 另外多想还会导致头痛, 抵抗力下降, 免疫力降低, 从而感染病毒。情绪的波动还会影响到血压, 人一激动, 血压就会升高, 久而久之就会得高血压;而女性还容易月经失调等。其实, 古人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到:“喜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其次对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方面的影响:不良的情绪会使人在学习或工作上分心, 不能集中注意在每一件事上, 会使人丧失积极进取的心态, 会引起人行动上的迟钝以及思想上的空洞。所以, 不良情绪的危害值得大家重视。

一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大致是来自家庭或学校。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产生焦虑心态的原因

学生在考试前或考试后往往会产生焦虑的心态。大多是因为怕自己考试考得不好, 怕被父母责备, 于是就会产生焦虑, 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面对考试, 从而出现内心极度不安的状态, 并伴有出冷汗、坐立不安、晕眩、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胃难受等症状。过分的焦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 从而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2. 产生自卑心态的原因

自卑的来源主要是因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校园内会有一些不良的风气, 如攀比、势利、拜金等。有些同学因为家中的经济条件差, 看见个别学生阔绰的使用零花钱、使用高档手机时, 会觉得自己比较寒酸, 比其他学生低一档次, 从而产生自卑心态。也会因为自己很努力地去完成学业, 可是成绩根本就没有和努力形成正比, 相反一些同学没有很认真, 但成绩却比自己好, 这时有些学生往往会想不通, 认为自己是不够聪明或自己比较愚笨, 从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还认为别人有许多特长但自己却没有一项能够拿得出手的, 往往也会很失落、自卑……如果自卑感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 往往会给学生的性格造成重大影响, 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残、自杀、自虐、自我放弃等现象。

3. 产生不合群心态的原因

有些学生因为学业不佳, 或者性格内向, 导致不能很好融入班集体中。他们往往都是独来独往, 很少主动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谈心。有些学生也会因为自己身体上的缺陷而产生不合群的心态, 平时比较封闭自己, 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害怕其他同学嘲笑自己, 于是他们就会过度保护自己, 为了使自己不受到其他同学的另类眼光, 他们不愿意和别人说话, 将自己封闭在内心中。这样的不合群也被称为自闭, 自闭的人都很孤独, 他们对待人们总是以一种病态的心理去看待事物。

4. 产生不满心态的原因

有些学生对现在很多事情都会产生不满, 其中一些原因也来自家庭。父母缺少对孩子的关心, 如开家长会, 有的父母都会很重视, 但也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 抽不出时间来校参加家长会, 学生就会认为家长对自己不关心、不重视, 这时就会产生不满的心态;同时, 有些学生的家长可能是离异, 这些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容易产生不满的心态, 他们总会想, 自己为什么不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拥有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不满的心态。而在学校中, 引起个别学生不满的心态的原因就更多了。由于学生的宽容心不同, 很有可能因为某一句话、某一动作, 在不经意间都会引起一些学生的不满等。个别学生有了不满的心态就会妒忌别人, 当同学有些话语使他 (她) 感到不满时, 轻则发生不快, 重则就会危害他人。

二如何正确对待不良情绪

1. 不要认为自己有病态心理

不良的情绪, 人人都会有, 只是区分在于如何去对待负面情绪。我们不要认为自己与其他人有区别, 当自己认为比其他人低一等时, 你要想到, 人生来是没有贵贱之分的, 只要自己不懈努力, 仍然可以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如伟大的海伦·凯勒, 虽然她是一位聋哑人, 但她仍然受到他人的瞻仰。所以, 我们要不断激励自己, 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只要自己坚持不懈, 认真努力。

2.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有些学生因为一些不良的情绪, 会一时激动, 有轻生的念头, 教师应告诉学生, 不应该用病态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并不是黑白的, 而是充满色彩、令人向往的。如果你放弃了生命, 你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么?即使不考虑父母, 那也得考虑自己。生命是可贵的且只有一次, 不要因为这一个小小的挫折, 就放弃自己生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们还有自己追逐的梦想。千万不能因为挫折而放弃自己, 要顽强地站起来, 面对挫折, 勇于奋斗。

三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

1. 在自己的房间大哭一场

告诉学生, 当你感受到有不良情绪时, 可以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中发泄。可以大哭一场, 宣泄自己的不满。大哭一场后就会使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 这时候再仔细想想自己刚才是否有必要闹脾气。其实等自己真正平静下来后, 再回过头去想刚才的不满, 就会觉得自己太过冲动, 就会觉得自己的不满根本就没有必要, 反而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2. 向自己亲密的朋友倾诉

告诉学生, 当你有不良情绪时, 可以向和自己的亲密朋友倾诉, 可以把所有的不满都向他/她宣泄。可能他们在之前也会有过和你一样的经历, 你就可以请教他们如何去面对这些情绪。如果没有经历, 他们也可以为你疏导。曾经有研究说明, 有许多朋友的人, 往往他们的寿命比其他人长20年。可见亲密朋友是多么重要。当我们遇到不良情绪时, 应与亲密朋友分享, 不应该自己独自承受。

3. 告诉自己的父母

有些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事告诉他的亲密朋友, 那就告诉他可以告诉自己的父母。家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 父母的经历往往比自己多得多, 当你想不通, 想不明白的时候, 你也可以求助于父母。父母都是疼爱孩子的, 他们会帮助你一步一步走出困境。

4. 外出旅游

如果家中经济条件允许, 告诉学生不妨出去走走。出去旅游往往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 也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当你自己感受到不良情绪时, 你总希望自己能够找一个安静的地方, 能够远离喧嚣的城市, 抛开一切烦恼的事情。在旅游途中, 你可以抛弃一切烦恼, 可以看见许多五彩缤纷的美景。你会迷上美丽的景色, 忘记不快。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其实是多么美好, 为什么要不开心呢?

5. 找心理医生帮忙

这个方法是最为科学的一种方法, 如果想要彻底解决学生的问题, 建议他们去找心理医生, 让他们来帮助学生疏导。通过他们专业的分析, 学生可以找到自己不良情绪的源头, 对症下药, 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四结束语

学生产生不良的情绪其实一点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师生们不能正确对待情绪、发泄情绪。教会学生如何纠正不良情绪, 正确体验、发泄情绪, 帮助学生获得更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333

[2]周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6)

课堂上学生情绪的调控艺术 篇10

一、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绪可以传染给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绪。老师的情绪更具有感染力,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某种氛围。如果教师具有开朗、热情、诙谐的性格,在平日里对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心备至,放下“教师的威严”,就很容易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那样学生才不会在课堂上感到紧张、压抑,课堂气氛才会活跃。

我和全校语文教师一起走进7年2班的课堂,听了冯柏娟老师饱含激情的一堂教研课《孙权劝学》。冯老师一走上讲台,靓丽的外表、抖擞的精神、自信的笑容,就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想肯定也感染了学生们。老师以孙权的故事作为开场白,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听上去是那么亲切、自然,就单单听着也是一种享受。学生们已经被她所吸引了,我想这课已成功了一大半。紧接着,冯老师从三个方面依次切入文本,一是读准字音,能够辨清字形;二是读懂文义,整体感知课文;三是读准语气,把握人物性格。每一个环节,冯老师都满怀激情地与学生一起读、一起背、一起品,用自己的语言、动作、体态表情达意,传情传神。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唤醒和激励学生,以自身丰富的情感,挥洒自如地创设一个又一个巧妙的情境,强烈地感染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火花。学生发言踊跃,思维活跃,整个课堂充满灵性。

二、用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

精彩的导入就如同一首好诗,一篇美文一样感人至深,像精彩的戏剧、电影一样引人入胜。设计好问题情境,就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王旭超老师讲授人教版7年级下第7章《三角形的边》一节时,他是这样精彩导入的: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小白兔由于骄傲输了,小白兔不服气,今天小白兔不同乌龟赛跑了,它要同小狗赛跑,你们猜猜看,谁会取得胜利?同学们一致猜测应当是小狗跑第一。这时播放课件:小狗和小白兔进行比赛,小狗沿着折线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直线的路线跑,结果小白兔得了第一名。这时,王老师问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小狗跑的路线是直角形的两边之和,这样自然而入“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论断。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便自然进入了探究学习的状态。

三、以生活化教学激活学生

只有让学生自己的课堂是生活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那他们才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学时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资料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

李新鹏老师教学8年级物理“光的反射”一节时,他是这样提出问题的:晚上下雨时,为了避免走入水坑,你应该往亮处走还是往暗处走?当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时,李老师又提出问题:如果你背对着月亮该怎样走?迎着月亮有该怎样走?这时,我观察到学生的脸上露出了困惑的表情。李老师顺势提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来研究“光的反射”。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的思维泛起涟漪。

四、以民主的氛围激励学生

课堂氛围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作用,调动起学生积极、热情、主动的情绪,进而营造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冯乃英老师在教学“9·18事变”一课时,首先播放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又让学生演唱,激发了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然后又通过师生讲故事、引用古诗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实现了学生愿学、乐学的目的。

如何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篇11

既然有些同学不怕作文, 这说明他们对写作文感兴趣;既然他们对作文感兴趣, 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 组织成一个兴趣小组。

以上是第一步, 培养“师资”。第二步便需给怕作文的同学紧紧弦了。具体作法可以这样:

把怕写作文的同学编成几“旗” (为了与兴趣小组中的“组”相区别, 我们不妨也用一下“八旗制”) , 每旗的人数不要太多, 三五人即可, 因为多不一定精。

每周班里写完一篇作文后 (全班一起写) , 由老师从写作兴趣小组的作文中挑出能做“表率”的文章。然后任抽出一旗, 把这些作文分给这一旗中的各成员, 让他们认真研读, 找出这些作文的优点, 看谁找得好。这一旗做完这一练习之后, 可以再抽一旗进行同样练习, 直到各旗都进行完。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好处很多。

首先, 想写好作文, 阅读一些优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 但也需读一点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既要引导他们认真阅读这些成功的作品, 又要引导他们寻找“解近渴”的“近水”。也就是说, 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家名篇的同时, 也不时地让他们认真“研究”一下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写的一些作品。

其次, 优点是他们自己找出来的, 他们认为这些地方好, 潜移默化中, 这些“旗人”们就可以把它们学去了。——作家高水平的优点是不大易学的, 可这些低水平的优点却正合他们的胃口。“老师, ××同学这个地方写得真有趣!”“老师, ××同学这段景物描写真好!”“老师, ××同学这篇作文的主人公的名字取得真好听!”……这些与发现了新大陆同样惊喜的语言, 是在做完了这项练习之后少不了的。

再次, 这些“旗人”们也写过这篇同题作文, 对这一题目也动了一番脑子。而在研读这些文章的同时, 他们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的作文与这些作文相对比。通过对比, 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也会看到自己的长处, 而增强自己写作文的信心。同时, 在不知不觉中, 他们开阔了自己的思路, 也悟出了别人构思文章的方法。到这个时候, 他们便再也不愁没的可写了。这样, 也就为进行下一步练习打下了基础。

既然“旗人”们已发现了“新大陆”, 那么我们何不让他们登上这块大陆一览风情呢?这就是我们要进行的第三步练习——写作。通过上面第一、二步的练习, “旗人”们就觉得有可写的了。这时候, 我们就要抓住时机, 促使他们来一个飞跃——重写这篇文章。

上一篇:分层空调技术下一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