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消极情绪

2024-06-23

学生消极情绪(通用12篇)

学生消极情绪 篇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已占据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性, 高职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 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飘忽不定等原因, 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心理特征。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因此, 努力把握消极情绪的化解艺术, 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消极情绪,行为疗法,认知疗法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积极情绪促使人积极向上, 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消极情绪会降低智力水平, 引起行动的迟钝和精神疲惫, 进取心丧失。可见, 消极情绪会给人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在技术院校的学生中, 半数以上的学生存在着不良的心理反应。一些心理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和精神状况向不良方向发展。这种不良情绪存在在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的方方面面。通过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职业院校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只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职业院校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

(一) 自身原因

1. 青春期自我意识矛盾的存在。

人到了青春期,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和加强, 开始逐渐由儿童少年时期的目光外向, 着重认识外部世界, 变为眼光内向、着重认识内在的自我, 于是出现这些矛盾。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青年人的情感世界不愿意向外人泄露, 造成青年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导致他们产生了自责、悲观、讨厌、愤怒、紧张等消极情绪。幻想与现实的矛盾。青年内心“理想我”与“现实我”相冲突这种矛盾冲突使他们沉迷于幻想, 与现实脱离、对现实不满产生了消极抵触的情绪。

2. 独生子女意志品质的不坚定。

独生子女在学生中占大多数, 普遍存在着娇惯、依赖、不合群、不耐挫折等心理问题。在集体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 当达不到要求时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 离开父母后过集体生活的不安、紧张、不合群产生的消极情绪。

(二) 家庭原因

1、家长的过高期望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共同期望。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造成学生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却不知如何排解。

2、家长对学生未能考上重点大学而流露失望情绪。

家长对孩子倾注了所有, 孩子却未能如其所愿考入重点大学, 家长对孩子的失望、漠不关心, 孩子看在眼里就会转化为消极情绪甚至完全封闭自己, 造成心理障碍。

3、破损家庭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单亲家庭或是父母关系紧张的孩子, 往往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整天处在紧张、害怕中, 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怕引起父母的争执, 把父母争吵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在整日的惴惴不安中厌弃学业、厌弃交往、厌弃一切。

(三) 学校原因

1、只注重教学质量, 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

在学生中教师只注重学习优秀的学生, 学习差的学生会产生失落感, 将会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自怨自艾或破罐子破摔。

2、教师只注重批评而忽视表扬。

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过程中, 正确的运用表扬和批评可以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但是在现实中, 许多学生所受的大多数是批评, 很少表扬, 这就使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 产生消极情绪。

二、职业院校学生消极情绪的矫正与调适

从上述内容可以得知, 消极情绪在职业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 针对这一情况, 可以用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克服学生的消极因素。

(一) 矫正方法

1、行为疗法。又称矫正疗法, 它是根据学习理论和条件反射原理设计的。通过病人再学习、再训练来逐步矫正不良行为。通过学习、训练改变过去的不良行为, 建立良好行为, 便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识过程, 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 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 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主要着眼点, 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 试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二) 学生消极情绪的调适

1、注意力转移法。

首先要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焦点。当你遇到挫折感到苦闷、烦恼、情绪处在低潮时, 就暂时抛开眼前的麻烦, 把注意力转移到较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中去。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其次, 可以自觉地改变环境。如外出散步、旅游参观、调换居住地点等缓解消极的心理情绪。

2、合理发泄情绪。

所谓合理发泄情绪, 是指在适当的场合, 采取适当的方法, 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如哭泣、倾诉、活动。这些方法都可以改变低落的情绪。

3、自我控制情绪法。

在人陷入消极情绪而难以自拔时, 应有意识的用理智去控制, 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 (1) 自我暗示。 (2) 自我激励

4、心理换位。

所谓心理换位, 就是与他人互换位置角色,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思想, 有利于消除和防止不良情绪。

总之, 设计活动并配合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地克服学生的消极情绪。

参考文献

[1] .李爱蓉.中学生消极情绪的自我调节[J]心理世界, 2000, 07

[2] .关晋杰.加强高职学生“情绪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实意义[J]心理健康教育, 2009, 5

[3] .潘晓群、史祖民, 中学生消极情绪与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关系研究[J]中国校医, 2006, 04

学生消极情绪 篇2

摘要:大学生的消极情绪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的重点课题之一。大学生处于青年成长的高峰期,情绪具有其特殊性。文章从大学生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影响及危害,并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消极情绪这个情况,从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方面阐述如何帮助大学生做好情绪管理工作。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对大学生的顺利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大学生

消极情绪

成因

危害

情绪管理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 当愿望和需要得到满足, 人们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反之, 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积极的情绪能使人身心愉悦,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自信心, 消极的情绪则会使人心情沮丧, 降低活动效率, 削弱自信心。

一、大学生消极情绪产生原因

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知识素养,他们即是社会人,在学校的庇护下又不是社会人。特殊的年龄阶段和生理阶段使得他们的情绪有特殊的状态。有句歌词形容大学生叫做“最近比较烦,比较烦”:考试考证书的烦恼、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恋爱不顺利或失恋、考试失败、与好友发生纠纷、就业压力 造成以上情况出现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习方面的压力

1.学习目标的游离状态

在高中学习阶段,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学生的班级意识比较强烈,课程安排的相对较多,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靠外界的力量做指引而进行的;而本科生的教育模式较高中阶段大相径庭,本科生的教育主要是注重专业性,课程的数量与高中阶段相比,明显的大幅度减少。大部分本科生有大量的业余时间,所以他们的学习大部分以自学为主。在这种状态下,大多数本科生,尤其是大一的新生,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他们的学习处于一种目标的离散状态中,常常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而烦恼,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2.学绩任务过重

在本科生的教育中,许多高校把学术研究看的过重,希望学生可以在大学期间有过学术研究,出论文,或者是拿到尽可能多的“硬件”,如:各种外语、计算机等证书。另外一些高校设立的奖学金评奖制度(成绩排名),各种荣誉证书的颁发使得许多本科生终日忙碌于考试、研究和写作,使他们的精神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以至于产生对学业的一种焦虑心态。

(二)生活方面的压力

1.经济方面

大多数学生上大学都是离开家乡,独自在外生活,由于从小在家里过惯了以来张口,饭来伸手的日子,他们不善于理财,不知道金钱的珍贵,铺张浪费现象严重。还有的情况就是本身家庭经济情况不乐观加之上大学家里负担更重。再者不能忽视的现象就是有些谈恋爱的花销也大。这在无形之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负担,会产生这方面的焦虑。2.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

大学生一般都有独立的人际交往,也往往把交往能力作为衡量自己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他们要同时处理与同系和同班同学的关系,这对曾经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广大学生来说有些吃力。如果他们对某方面的关系处理的不好,往往会进行内部归因,把矛盾产生的源头指向自己,从而产生内疚、自责等消极情绪。3.恋爱的压力

高中阶段由于升学,家庭等方面的限制,谈恋爱现象比较少见,所以到了大学,谈恋爱就比较普及。因此,就会存在恋爱挫折现象。所谓恋爱挫折是指人在恋爱交际过程中碰到自身一时难以解决的摩擦、冲突、矛盾,使得负向情绪被激发出来产生消极不良身心影响的后果。恋爱挫折往往在人的精神上产生比较大的波动,在感情上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委屈、怨恨、绝望等负向情绪。4.就业压力

当代的本科生由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等方面的原因所承受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从社会角度来看,高校的不断扩招带来了本科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但这种人数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就业岗位的正比例增长,反而导致了就业矛盾日益尖锐;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考虑,大部分本科生及其家人对高学历有着不良的期待,认为学历的高低同工作的理想度应该成正比,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这种情形下,许多本科生为了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最后一年已经无心学习,终日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所面临的消极性情绪事件也随之增多。

二、大学生消极情绪的影响及危害

人的情绪直接关系着人的健康水平和工作绩效。大学生消极情绪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生活质量, 导致精神痛苦

情绪作为人的精神内容和形式, 作为人的态度和行为, 如同人需要空气、水分、阳光一样不能缺失。人若无情, 便如草木没了灵魂。若被不良情绪长期困扰, 便是人生的不幸。抑郁使人被阴影笼罩, 忧愁使人整日不得开心, 焦虑使人惶惶如临大难, 怨愤使人怒火中烧、苦不堪言!如此, 何谈人生幸福, 何谈事业有成。

(二)干扰学习过程, 影响才智发挥

积极情绪是推动学习的动力, 消极情绪则影响才智的发挥。心理良好, 乐观开朗, 大脑就容易处于激活和兴奋状态, 就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反之, 则会思维受阻, 智力水平下降。同时, 情绪还会影响学习态度。情绪高涨, 富于热情, 会促使人去探索研究;反之, 就会不肯努力, 放弃学习。

(三)导致判断力下降,形成认知偏差

带着不良情绪看事物, 如同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 必然产生偏见和错觉, 被假象、表象所迷惑, 从而影响个人成长和成材。情绪的变化, 使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往往大相径庭, 当然也使人们对事物的态度、知识的理解、教育的反应出现差异。

(四)难以融入集体

一般来说, 冷漠、自卑、脆弱、紧张等心理本身具有闭锁性特征, 难以接纳别人也难以被别人所接纳。因此, 情绪不良者多为人际关系不良、落寞惆怅者。他们往往缺乏朋友, 孤独寂寞, 丧失了许多发展机会。

(五)容易产生反社会行为

消极情绪状态中, 人们往往会思维狭窄, 做事缺乏理智。如果当事人性格比较暴躁、冲动, 容易发生武力冲突, 或者毁坏公共设施等。近年来, 国内外大学生由于消极情绪引发的刑事案件就反映了消极情绪对于社会的影响。

(六)不利于良好人格的培养

大学是塑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时期, 影响着学生一生的生活及工作。长期的消极情绪容易形成学生的消极认知取向, 对事物缺乏积极的认识会使得生活蒙受阴影, 不利于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适应。

三.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过去的传统教育多强调智育的发展, 而忽略了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与情绪层面。许多学生可能会念书会读书, 而对面临的环境和生活实际的适应能力较差, 人际关系冷漠, 对生命期望茫然、缺乏生活热情。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而引起情绪的波动, 从而导致自我行为越出正确的轨道, 或自暴自弃, 或不学无术, 或游戏人生, 甚至自杀离开人世。可见, 在校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是极为重要, 也是十分紧迫的。

(一)进行情绪管理教育

作为教育者, 在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应加强学生的情绪教育。通过情绪管理教育, 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自我觉察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干扰当前的活动, 同时懂得移情, 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 学会察言观色, 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 尊重他人的感受,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一定的承受能力。通过与人交流沟通,树立自信心, 培养与人调、合作解决冲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正确评价自我

正确地评价自我, 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 青年人在一起又易出现争强好胜、相互攀比的现象。在这种充满了竞争的氛围中, 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我, 增强自己的适应性, 提高自信心。对自己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分析, 对自己所拥有的长处不要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 对自己存在的不足也不要产生轻视自己的看法要不断地修正、调整和提高自己。

(三)调整好自己的认知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 人的情绪困扰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 而是由对诱发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 如果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了对诱发事件的认知,消极情绪就会改变,就会达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对事物的不同认识可以导致情绪的极大不同。通过改变对事物的认知, 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应该明白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 既没有绝对的好事, 也没有绝对的坏事。所以, 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 也有坏的一面, 即使是人人都痛恨的、不愿意接受的失败和挫折, 也会有好的一面。能引起我们什么样的情绪, 最关键的不是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事物, 而是我们会用怎样的方式去看待这一事物。

(四)合理宣泄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 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因此, 遇有不良情绪时,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 宣泄!, 以排解消极情绪,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宣泄的方法有找人倾诉、畅快地哭一场, 在旷野中大声喊叫、拳击沙袋、到运动场上猛跑一阵等。但是,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 必须增强自制力, 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 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以免引起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学生消极情绪 篇3

超负荷的作业量 作业太多,很难或根本不能按时完成,完不成作业,必然遭到教师的批评,甚至更多的惩罚性的作业。大量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自习和休息时间,使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身心疲惫不堪。

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意识 学生渴望尊重和理解,一些教师在“评优”、“选干”与“排座位”过程中,碍于关系和个人喜恶暗中操作,引发学生的不满。

不适当的批评学生年少,敏感而自尊,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尺度不一,不能一视同仁,批评方式不当,矛盾激化,必然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有的教师揪住学生的缺点和道德品质联系,上纲上线,加重了学生的思想负担。

师生之间误解 在教学活动中,一些学生会误认为教师“偏心”或“歧视”,这样的误解需要师生间多沟通,相互理解、适应。

惧怕考试 考试是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考前动员,考后评分,排名次,开家长会,搞得学生人心惶惶。排名会恶化学生间的关系。

教师违背师德 一些学校为了迎合检查或评比,教师为了应付公开课而做假,个别教师推销学习资料拿“回扣”,利用学生家长办私事,这些会引发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反感甚至蔑视。

如何应对学生的消极情绪:

浅谈如何应对学生的消极情绪 篇4

体育课上,学生在进行引体向上的练习。几个素质较好的学生很积极地练习着。然而,几个学生在我的催促下不情愿地,脸涨得通红地发力,却始终无法完成一个动作,另一学生的情况更糟糕,不到两秒钟就掉下来了,引来周围学生的一片嘲笑声。

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很大,在统一的练习内容和目标下,少数学生根本无法达到目标。由于初中生有很强的自尊心,碍于面子不敢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出自己的弱项,害怕引来其他学生的嘲笑,所以会选择逃避练习。而我刚才不假思索地催促他们进行练习,同学们的嘲笑则会更深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甚至产生练习恐惧心理。

对此,我并没有批评发出嘲笑的学生,而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变练习模式。按学生引体向上的能力强弱搭配均衡分成A、B两组,我还特地把刚才几个嘲笑和被嘲笑的学生搭配到一组。设定斜身引体、曲臂悬垂、引体向上三个不同难度的练习内容,然后组织两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PK赛。并确定比赛规则:当A组一名学生完成某个练习项目时,B组也必须出一名学生完成同样的练习。斜身引体以完成动作次数多者为胜,胜者计1分;直臂悬垂以悬垂时间长者为胜,胜者计2分;引体向上完成动作次数多者为胜,胜者计3分,最后累计得分多的小组胜出。

当比赛规则一出,各组学生就开始摩拳擦掌起来,组内展开了排兵布阵讨论,如我们组某人对他们组的某人,实力上有胜的把握;我们用“田忌赛马”的办法一定可以取得胜利;“田忌赛马”的办法不行,不要忘了引体向上胜出能得3分呢……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学生个个是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当进行直臂悬垂的PK时,两组的学生都在为他们大声读秒,以此鼓励比赛的学生坚持再坚持;当进行斜身引体或引体上向的比拼时,各自为本组的选手计数、加油助威,整个比赛十分激烈, 学生的热情也十分高涨,再也没有类似之前的嘲笑现象出现,学生之间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上肢力量素质较弱的学生也能参与到比赛中,并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帮助与鼓励,也就有了练习的信心。

比赛结束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刚才的激烈的比赛气氛中,还在讨论着比赛的细节和比分胜负等。此时,我集合学生进行练习后的小结:“同学们,本次比赛已经过去,胜负已经分出,但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友爱精神,这才是我们的最大收获。只有我们团结起来,才能迸发出最强大的力量;只有帮助别人、鼓励别人,才能让你的成功与别人进行分享。”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然而,教师在面对课堂上学生心理的千变万化时不能禁锢思想,而要适时、灵活地做出调整,以应对消极情绪给教学带来的不利局面。

一是针对个体差异的分层练习,应对挫折型消极情绪。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性。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往往使某些学生无法完成学生目标, 心理上遭受失败后的挫折,从而失去练习的信心,产生逃避练习的消极情绪。 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运动能力,根据学生的能力基础,设计出不同的学练内容和学习目标。在这样的分层学习中,每位学生都能完成既定学习目标并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是运用小组合作的互助练习,应对讥讽型消极情绪。学生因能力不足被其他同学讥讽挖苦的现象在课堂上时有出现。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会因此产生练习恐惧心理,这种心灵上的伤害很可能会伴随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乃至一生。因此,教师应当极力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利用小组合作练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协作学习、相互帮助,可以有效地消除差生的恐惧心理和消极情绪。

困扰职场新人的消极情绪 篇5

【困扰职场新人的消极情绪】

不少的应届毕业生刚刚进入职场的前几个月,他们总是很难从学生的身份转换为职场人。所以不免他们的身上会产生一些比较负面,消极的情绪。

1.抱怨情绪

初入职场,肯定会存在众多的不适应,有些受到一些委屈也是很正常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当学会调节自己。不要让我们的心中充满各种抱怨。

2.推卸责任

新人初入职场,对于犯了错误敢于承担责任意识非常薄弱。所以一旦他们犯了错误,害怕被领导责骂。首先想到的不是承担责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如何去推卸责任。

3.沮丧的情绪

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我们学会坚持,努力克服,不管再难的问题都会被我们解决的。就算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们也不能产生沮丧的情绪。

4.一味地躲避

走出消极情绪的泥沼 篇6

1.自我暗示法:研究证实,人的体力、智力和情绪都是有一定周期的。当你情绪低落时,不妨劝慰自己:“这几天可能正是我情绪周期处于低落的阶段,过几天会自然好起来的。”作为一种心理疗法,自我暗示法对一些心因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如口吃、厌食、心动过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积极正确的自我暗示法,通过调节人的神经和内分泌,可以促进大脑中有益激素的分泌,增强人的身体健康。而不良的自我暗示法,不仅不能医治疾病,反而会使受暗示者产生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出现幻听、幻觉和幻视。在生活中,我们要多运用积极、恰当的心理暗示,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良性改变,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转移法:所谓转移法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思想和行为转移到其它方面。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忆喜忘忧:把令你高兴的事一条条地列在一张纸上,并且边写边尽力地反复想像,让自己沉醉于当时的愉快情景之中。这样便会使你乐而忘忧,感到前途依然是光明的。

△听音乐:当消极情绪出现时,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在美妙的旋律中让心情得以放松,变得舒畅起来。

△投己所好:当某件事一直萦绕在头脑里而影响情绪时,不妨先暂时把它放下,做一些自己所喜爱的活动,以忘掉那些烦心事。

△积极工作:压抑会产生厌倦、懒惰的行为。越是懒于做事的人,越容易出现心理危机。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得井井有序,勤奋地工作或学习,就不会有时间再去考虑那些令人心烦的事了。而且,当你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后,心里也会踏实许多。

△睡觉:有些人心烦时,往往以“一醉解千愁”的方式来应对,其结果非但不能解愁,而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其实,醉酒只会伤身,别无它益。在心烦的时候,倒不如“一睡解千愁”,因为充足的睡眠可令人精神振奋。

3.控制愤怒的情绪:为了消除或缓冲愤怒对人体的危害,应当控制愤怒情绪的发生:

△躲避刺激: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都可以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假如能想方设法地躲开各种不良的刺激,便可以避免矛盾激化,消除愤怒的情绪。

△转移刺激:人在发怒时,大脑皮层有一个较强烈的兴奋灶在起作用,使怒火越烧越旺。如果这时能转移一下目标,即在大脑皮层建立另一个兴奋灶,则可减弱或抵消原兴奋灶的作用。

△疏泄怒气:一旦感到愤怒,可将心中的不满或意见坦率地讲出来,以宣泄内心的愤怒。

△自我解脱:当怒火焚烧时,可采取制怒术,使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在发怒前,最好先扪心自问:发怒有无道理?发怒后有何后果?有无其它方式可以替代发怒?这样就可以使自己变得冷静起来。

4.冷静分析法:遇到挫折后要进行冷静的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各方面找出自己受挫的原因,然后再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要正确面对社会现实:看待社会不能过于理想化,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社会的公平性,而应正视社会,承认差别,努力去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要正确看待自己:遇到挫折,应先从主观方面去寻找原因,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应该确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只有这样,人的心理才不会出现失衡的现象,也不会产生那种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自我鼓励:要有辨证的挫折观,要学会激励自己。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挫折,“自古雄才多磨难”,重要的是如何战胜挫折,并勇敢地从逆境中走出来。

5.自我发泄:消除不良情绪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发泄,切忌把不良的情绪隐藏于心底。当受到挫折或心中郁闷时,你可以到野外或在不妨害社会和他人的场所尽情地大喊大叫或大哭大笑,还可以找一些事物作为自己发泄的对象,如:把布人当成自己不满的对象来拳打脚踢等。其它的宣泄方式还包括谈心、写日记等。

6.自我美化:自我美化是指避免自尊心受损或增强自尊感的过程和结果。自我美化往往采用下面几种方式:

△向下的社会比较:当你为了弄清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位置,而既定的自我价值目标又落空时,如果与比自己强的(向上的)人做比较就可能会极大地挫伤自己的自尊心。而如果你进行向下的社会比较,就可以避免自己的自信心降低和妒忌心增强。

△有选择地接受反馈信息:当行为结果的评价性反馈有损于自己的自尊心时,你可以有选择地接受反馈信息。如:当比赛失败时,你可以这样认为:“这是一次不公平的竞争。”

△缺陷补偿:人们在充当社会角色时,不可能事事成功,当自我角色目标失败时,便可对相关的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做重新的评价,以此进行自我定义,补偿自己的角色缺陷。如:一个恋爱不成功者可以这样认为:“工作对我来说比恋爱更重要。”缺陷补偿可以增强人们在困境中的信心和“优势”,有助于人们顺利地度过困境。

学生消极情绪 篇7

(一) 学生的消极情绪

情绪是指人对某种事物所产生的感受而形成相应的情绪体验, 它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学生在体育课的具体训练中可能会因为某一训练项目的动作太难学不会, 或是由于动作一直不够规范或标准而令他们产生消极情绪, 包括有恐惧、焦虑和紧张等, 而这些消极情绪不利于他们再进行有效的常规训练。因而在体育课堂活动中, 教师要格外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 及时发现并帮助其排解消极情绪。

(二) 学生的情绪与体育技能的关系

学生的情绪和体育技能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实际教学证明, 带有消极情绪的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他们的消极情绪促使他们没有更多的心思学习某一体育技能, 甚至产生排斥心理, 而积极情绪则能够使学生学得轻松而快乐。

二、情绪与体育心理活动的关系

(一) 学生的体育运动表象

学生的体育运动表象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对某一体育技能的重现, 而运动表象重现则指他们在学习了某一体育技能之后能够在头脑中, 通过自我暗示及自己的联想重新展现出其中的演示过程。运动表象的重现对加强学生的运动技能、消除其练习过程中出现的紧张情绪, 及时巩固和纠正动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不难发现, 体育训练过程中, 如果学生的运动表象不够清晰, 会给其训练带来限制和困难, 从而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 学生情绪与体育运动表象的关系

学生的消极情绪容易造成他们失去运动表象, 以至于他们在体育课中的技能训练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在各大体育比赛和训练中, 我们都发现, 许多运动员在比赛之前的一定时间里, 总是静静地站几秒钟或是几分钟, 其实他们并不是在闭目养神, 而是在自己头脑中把接下来所要进行的动作重复演练一遍, 以便更好地发挥将要完成的动作, 这也就是所谓的运动表象重现。那么学生在体育课堂训练中也同样可以如此,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首先需要通过自身的演练和展示, 让学生了解运动技能的整体动作过程, 然后引导他们对这些技能加以练习并熟记, 并使其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从而产生清晰的动作表象。

三、如何排解学生在课堂中的消极情绪

(一) 创设情境, 转移学生的消极情绪

事实证明, 情绪是可以调节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模拟情境,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 使其自觉克服消极情绪, 及时防止和排解消极情绪的转移和扩散。同时, 我们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 发现学生有情绪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 帮助他们转移不利于学习的情绪。

(二) 改变教学观念,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就会随之被调动, 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他们主动地探索和发展, 在此过程中, 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动机是学生在想要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实际行动, 是学生主动学习并始终保持学习热情的推动力, 由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通过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 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三) 因材施教, 全员发展

在中职体育教学活动中, 每个班级上课的人数相对较多, 教师对学生的照顾不够周全, 以致于学生觉得被冷落了而产生消极情绪。鉴于此, 教师应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确保了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 情绪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学生的情绪影响着他们在运动中的发挥和体育潜能的开发, 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学生主体的学习情绪。因此, 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调动与调整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 及时排解他们的消极情绪, 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 使其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学习之中, 最终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江涛.浅议体育课堂情绪的调控与兴趣的培养[J].科技资讯, 2009 (14) .

[2]王东升.改善课堂情绪四法[J].教育科学论坛, 2007 (2) .

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管理研究 篇8

高校秘书人员的工作是从属于学校领导的辅助性工作, 以“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会务”为工作宗旨, 因而是一项较为繁琐复杂的劳动, 其严要求、快节奏、高压力等都对高校秘书人员的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 如果秘书人员不能进行较好的情绪管理, 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影响工作的效率。因此, 研究高校秘书人员的消极情绪,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的影响

情绪对高校秘书工作影响尤为重要, 特别是消极情绪对高校秘书人员产生极大危害性, 这是由高校秘书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高校秘书工作具有中介性、封闭性、政治性的特点。

1.高校秘书工作特点

(1) 中介性。

从制定高校各项发展事业的决策和执行这些决策的过程来看, 高校秘书承担着信息传达中介作用, 通常所提的枢纽作用、参谋助手作用、信息传递作用等, 就是指高校秘书工作的中介作用。

(2) 政治性。

高校秘书与直接服务的领导共同服务于学校的事业和发展目标。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高校秘书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3) 封闭性。

高校秘书工作的封闭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高校秘书工作是一种服务性、从属性工作或者是一种幕后工作, 秘书每完成一项工作体现出的意志应该是领导者的意志, 体现的成就应该是领导者的成就, 而不是秘书个人的。高校秘书人员要严格规范, 不允许随心所欲。二是指高校秘书人员所承担的大量读写工作、收发工作, 以及其他一些日常事务工作具有机械性和重复性, 工作压力较大而又单调枯燥, 限制了秘书人员接触新兴事物的机会, 从而抑制了其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 具有较强的封闭特性。

正是由于秘书工作具有中介性、政治性、封闭性的特性, 对秘书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个性修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促使秘书人员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能力提升, 以适应这种要求。而且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高校秘书人员的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秘书人员十分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从而影响工作和能力的发展。

2.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表现

高校秘书人员产生的消极情绪往往会产生情绪上的焦虑、工作上的厌倦、情感上的愤怒。

(1) 焦虑。

焦虑是指人在预期到不好的结果或处于某种不良处境时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紧张的、恐惧的情绪。高校秘书人员为其领导服务, 工作任务繁多而责任重大。高校秘书常处于一种担心、忧虑、紧张的心理状态, 焦虑情绪往往会不自觉产生。

(2) 厌倦。

厌倦是心理疲劳的一种情绪表现。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 秘书人员常常忙得焦头烂额, 稍有疏忽还可能遭受批评, 高校秘书不仅要在节假日加班、值班, 并且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 更是忙得手忙脚乱。长期从事这种繁琐、单调、重复性的事务工作, 难免使其产生厌倦心理。

3.愤怒

心理学上把一个人在某种欲望因为受到阻碍而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叫做欲求不满。秘书的欲求包括:取得政治进步, 事业有所建树的需要;展示特长才能, 得到社会承认的需要;参加培训进修, 充实完善自身的需要, 这些需要都是秘书的正常欲求。因为欲求没有得到满足, 人就会焦躁, 继而愤怒。愤怒是极具杀伤力的情绪, 不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二、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产生原因

1.消极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分析

高校秘书人员产生消极情绪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秘书自身, 即由于个人的原因而造成。作为高校秘书人员应自觉确立明确的目标是工作顺利展开的前提, 如果在行动前就面临种种矛盾和冲突, 并在进退维谷、目标难以确定的心态下工作, 行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阻, 这种行动前的不平衡和行动中的犹豫心理称之为心理冲突, 它是心理失衡的表现。就高校秘书人员而言, 容易出现消极情绪的主观原因有以下三种:

(1) 渴望得到尊重与自卑心理的冲突。对高校秘书人员来说, 要全方位地为领导提供服务, 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 工作责任也很重大, 因而他们十分渴望能够得到理解和尊重, 但是由于高校秘书人员既没有一般党政机关秘书具有显要的地位和身份, 加之高校内部对秘书人员存在的偏见, 如“天才搞科研、人才搞教学、庸才搞行政”的说法等容易使高校秘书人员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2) 自身抱负与自身能力的冲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由于高校秘书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特殊环境, 特别是与一些颇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接触较多, 许多高校秘书人员在确定自身发展目标时, 常常受环境的影响而定位过高,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能力限制等诸多原因的限制, 目标无法实现, 这样也会导致秘书人员消极情绪的产生。

(3) 渴望融洽相处和现实的冲突。高校秘书人员的工作中介性决定了他们必须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 包括师生关系, 领导与教师的关系, 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的关系等, 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秘书人员通常从内心十分渴望与所有的同事相处融洽, 然而, 现实情况却是并非每一位秘书人员都有能力去处理好人际关系。

2.消极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分析

除了以上的主观方面原因以外, 还有客观方面原因也会影响高校秘书人员产生消极情绪, 主要有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两个方面:

(1) 高校秘书人员产生消极情绪的社会环境原因。根据心理学的观点, 社会环境对个人需要、个人动机、个人目标等行为影响和限制较大, 高校秘书人员作为社会成员中间的一员, 时刻受到社会政治环境、经济文化氛围、种族宗教意识、道德风俗习惯、社会偏见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使高校秘书人员的需要、动机、目的难以实现, 逐渐都有可能导致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的产生。

(2) 高校秘书产生消极情绪的学校环境原因。导致高校秘书产生心理失衡的学校环境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领导的因素导致消极情绪。高校领导是高校秘书人员的主要服务对象, 他们的言行和情绪对于秘书人员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领导对其进行赞许和表扬则会使他们精神振奋, 工作热情提高, 相反, 如果领导人员对其进行批评则会使他们情绪低落, 工作态度消沉。同时, 如果领导人员对高校秘书人员学习工作的支持或者职务晋升的关心, 也会使他们积极应对各项工作, 相反, 如果领导忽视其工作重要性, 容易导致他们悲观和消沉心理的出现, 从而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第二, 周围环境的因素导致消极情绪。首先, 如果学校内部本身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和良好的心理氛围, 有可能会导致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的产生, 秘书工作也会因此而变得更为复杂。同时, 高校秘书人员的主要是服务于高校领导的工作性质, 也常常会引起一部分思想素质不高的同事产生嫉妒心理, 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 高校秘书人员常会受到本部门或周围部门同事的各种方式的攻击, 从而导致他们消极情绪的产生。

三、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管理建议

鉴于消极情绪对高校秘书人员工作产生极大危害, 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情绪管理。而情绪管理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是研究人们对自身情绪以及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 是对情绪智力的挖掘和培植, 是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 建立和维护良好情绪状态一系列过程和方法。而情绪管理就是将情绪提升到管理科学和教育理念的层次上进行研究和探讨。

消极情绪给高校秘书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危害, 但是只要能够采取合适的情绪管理方式, 这些危害是可以避免的,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情绪管理方法:

1.积极表达

秘书不但需要能够觉察自我情绪的变化和导致变化的原因, 而且还应该采取正确、合理、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不但需要应该积极、客观地了解同事, 还应该善于理解、接收、尊重他人的情绪。更重要的是, 秘书要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 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情绪, 最终与同事和谐友好相处;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 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相互理解, 更不可能达到化解矛盾、消除隔阂的目的。

2.塑造积极心态

作为一名高校秘书, 除了要具有普通秘书应该具备的知识及能力外, 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冷静、达观的态度对待事态的发展, 并学会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不仅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 同时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生活中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 秘书人员要善于塑造愉悦、乐观、富有生气、沉着冷静的积极心境, 并培养“处之泰然, 安之若素”的襟怀, 以宽广的心胸来接纳别人的成绩, 并以此为鞭策不断努力向前;同时, 要确立“能尽力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也是一种成功”的思想, 这样就能达到荣辱不惊的积极心态。

3.不断学习

新时期的高校秘书人员, 除了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巧、成熟稳重的个性等传统标准之外, 还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 不断提高公关能力。同时, 作为高校秘书人员更应具有能制定管理工作计划, 以独立有效地开展工作;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要有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和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 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学校形象;用对师生的爱心和对事物的大度的心态去开展积极的工作。总之, 高校秘书要高效顺利地开展工作, 必须通过学习,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总结

尽管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 但情绪管理的关键在于高校秘书人员自身, 无论在什么时候, 在什么条件下, 高校秘书人员始终要以积极的情绪去适应秘书工作本身这种特殊的职业, 也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才能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明伦.现代秘书学原理与实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0.124-138.

[2]李晓霞.谈高校教学秘书的职责及素质要求[J].中国教育研究, 2004, (3) :16-17.

[3]段忠玲.重视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加强教学管理[J].高教论坛, 2004, (5) :24-25.

论篮球比赛中的消极情绪及其控制 篇9

1. 关于篮球比赛中消极情绪的剖析

1.1 消极情绪在赛场中的表现

“情绪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已需要的态度的体验”。篮球赛场情绪就是在比赛中,运动员对队友、对手,裁判员,球、球场,以及领导、教练、观众之间的主观体验的反映。

赛场情绪有积极(增力)和消极(减力)的两重性。消极的赛场情绪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发挥起阻碍作用,它降低运动员的活动能力和运动效果。赛场消极情绪的心理反应是烦躁、焦虑、恐惧、冷淡。行为反应是激动发怒、消极怠工、自卑,以及运动能力和效果急剧降低。通过分析,我把篮球赛场消极情绪的具体表现和发生原因及影响程度等归纳成下表:

上表中,激动、紧张、松弛、淡漠、自负等几种情况是篮球比赛场上消极情绪的具体表现,它们对比赛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其特点也各不相同,其发生原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且因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总之,这些消极表现对篮球比赛都是有影响的。

1.2 消极情绪对篮球比赛的影响

现代篮球比赛的特点是水平接近,争夺激烈。比赛中,双方队员都处在直接对抗的情况下。这时,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战术和身体素质,更需要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即具备控制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绪能适应比赛的需要。通过对许多国内外比赛的观察和分析,我发现:(1)某队论实力该赢的球,最后却输了;(2)某些夺标呼声高的队,有时却名落孙山;(3)某些胜券在握的球,在最后一两分钟内输掉;(4)少数队员在某些场次“打懵”了;(5)某些队员一反往常表现出“超水平”的运动能力;(6)优秀队员的竞技状态不能够场场发挥等六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我认为和赛场的情绪变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积极的赛场情绪有助于技、战术的发挥,消极的赛场情绪会影响技、战术的发挥,影响比赛的效果。这样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例如,在08—09CBA广东对东莞的一场篮球比赛中,卫冕冠军广东队,由于情绪不稳定,打得急躁,战术无章法,既不打内线,又不打外线,更谈不上内外结合,命中率极低,拥有众多国手的广东队竟然在关键的第四节只得一分,这也创造了CBA史上罕见的“记录”。

再以罚球为例,运动员平日训练时由于没有多大的心理压力(即使有也总要比比赛时的压力小得多),并且训练时情绪的激活水平一般都能达到中等程度,因此罚球命中率往往较高。但在正规的重大比赛中,特别关系到名次的比赛场次或者是一场关键性的比赛中,双方比分交替上升,或者在比赛最后决胜时刻的罚球,罚球结果直接关系到整场比赛的和整个赛季的名次的情况下,由于心理的压力,情绪的波动,一些运动员产生了消极情绪,罚球命中率明显下降。NBA马刺队的主力后卫帕克,在平时训练罚球命中率一般都在85%以上,在NBA常规赛的比赛中也能达到75%以上,可是在08—09NBA季后赛的一场关键比赛中,帕克在比赛关键的第四节的最后时刻,竟然6罚不中,将胜利拱手让给了对手。

之所以会这样,我认为是帕克由于心理素质不稳定,情绪没能适应比赛的气氛,出现波动,从而影响了正确技术动作的发挥,导致罚球命中率下降。

再从江苏省高校篮球比赛镇江高专队对常州技术学院队的一场关键比赛来看,由于这场比赛是关系到哪个队能出线的关键场次,因此,双方争夺非常激烈。镇江高专队队员年龄小,缺乏比赛经验,参加省级大型比赛更少,显得十分紧张,比赛中,就连快攻跑篮也屡屡失误,很容易进球的篮下投篮都不能进,全场技术统计,快攻11次,成功4次,成功率36%;三秒区内投篮全场19次,命中6次,命中率31%,可见,赛场的消极情绪对技、战术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消极的赛场情绪直接影响运动员技、战术的发挥,影响到整个比赛的结果。消极的赛场情绪对篮球比赛的影响是明显的、巨大的、严重的。

1.3 消极情绪产生的生理机制及其它相关机制

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几乎时刻处在身体和心理极度紧张状态之中,许多惊险、复杂的外界因素都会引起身体机能、心理机能的变化。当外界刺激反映到大脑以后,大脑皮层的兴奋扩散到皮层下中枢,从而引起皮层下中枢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这种变化随时又反馈到大脑皮层,就会发生复杂条件下人们的各种应激反应,即情绪体验便发生。运动员神经过度兴奋和抑制过程太强,或者说中枢神经系统和皮层下中枢的兴奋与抑制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于是发生消极的赛场情绪。这种低水平的或过高的应激状态,都会造成对运动器官控制失灵而使技术动作拘束、反映迟钝、注意广度缩小、知觉和思维活动缓慢,出现错误,乃至反映到行为上的消极或凶猛等。

情绪的发生是个体对外界刺激和对内部反应的体验。因此,消极的篮球赛场情绪体验与下述因素有关:

(1)与运动员的性格有关。同样的客观条件的变化,性格特征不同,所引起的情绪变化也不同。性格情绪型运动员易产生消极情绪,如对手犯规,性格情绪型运动员易动感情,而性格理智型的则不予计较或较少计较。

(2)与运动员气质有关。兴奋性高,神经系统不平衡,又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运动员,如胆质汁型的容易产生紧张情绪,而抑郁质型的不易发生赛场消极情绪,但一旦有了情绪体验,则深刻且持续时间长。

(3)与运动员的年龄、训练时间和文化修养有关。阅历、经验和教育可以改造个性和提高“认识评价”能力,因此,一般来说,年龄较大,训练时间长,文化知识水平高的运动员,赛场消极情绪发生率相对低一些,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4)与运动员健康状况有关。赛前和赛中的生理反应强烈的,赛场消极情绪易于发生。健康状况良好,则心境愉快,对外界刺激会用友善和热烈的情绪处理。

(5)与运动员在赛场所担任的位置角色有关。或许是选材与长年训练等原因所致,篮球运动员在球场所担当的角色(分工)不同,消极情绪的发生率和发生时期不尽相同。前锋发生率高,后卫次之,中锋队员较少。

2. 利用自制力来控制赛场的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的产生对篮球比赛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控制消极的赛场情绪就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篮球场上的争夺是剧烈、复杂和多变的,进攻与防守,领先与落后是经常转换的,因此运动员的心理过程是异常激烈、迅速和深刻的,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是多种多样和不断变化着的,一个技术动作、一个攻守回合就可能是肯定情绪与否定情绪的一次迅速转换,而对这种互相迅速转换着的情绪那怕只是一瞬间失去控制,运动员就会减弱他的全部运动技能,所以运动员必须用自制力来控制自己不断变化着的情绪,即用自制力来控制消极的赛场情绪。

自制力表现在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它的作用就在于使队员促使自己去执行已经作出的决定。自制力强的运动员能够集中注意力于运动的过程,全神贯注于一点,即一定要赢对方。他们对所有各种各样的干扰都无动于衷或尽可能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样子,并积极地抵制其破坏性的影响,同时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运动的过程,稳定地保持工作效率。此外,自制力还在于运动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强烈变化和抑制住冲动行为。例如,许多运动员在临近重大比赛时过分激动,赛前几天感到不安,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在比赛当天尤为明显。这种过早兴奋的情绪状态是很有害的,它可能发展成为比赛时的过分激动状态,使自己失去控制,也可能从极度兴奋转为超限抑制,使兴奋情绪的水平急剧下降,这时运动员必须运用自制力来控制自己,应该尽量排除那些比赛的想法。但这时往往不易摆脱这些念头,那就应考虑比赛的过程甚至具体的动作,而不一定要考虑比赛的结局和后果。此外,最好是用某些能充分吸引注意力的活动来填满比赛前的那一段时间。例如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个人感兴趣的活动,例如看书、听音乐、下棋等,以收到注意力转移的效果。

还有一些运动员赛前处于淡漠状态,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身体软弱无力、体力显著下降,这往往是由于赛前过度训练或对比赛不利条件想得过多而没有解决办法引起的,这时就需要激励自己,用意志努力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加强,利用赛前的激励来发挥自己的潜力。我们常常见到许多运动员从休息室冲向比赛场地,准备活动时大呼小叫,这无不是在调动自己的兴奋性。节奏明显的音乐,啦啦队的助威也同样能使情绪振奋起来,这些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

有些替补队员由于自己在队中的地位还未稳定,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要求也不明确,因此经常引起内心紧张,总是在犹豫、期待,而又顾虑重重。处在这种情绪状态中,替补队员势必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时必须靠自制力来稳定自己的情绪。同时教练员也应多关心替补队员,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给他们布置具体任务,使他们成为自己队伍中一个可靠的战斗力量。

在比赛中,成功的强烈愿望,想压倒对方的强烈愿望常常笼罩着运动员的整个“心灵”,但同时运动员又不能摆脱可能失败或被对方压倒的疑虑情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赢怕输。这时运动员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或者强烈兴奋,不能保持冷静和清醒,动作慌慌张张;或者顾虑重重,失去信心,被动挨打。这时就需要自控力来控制这种情绪,使心境保持平稳,同时教练员可改变战术来提高或降低运动员的兴奋性。例如,当场上队员兴奋性下降时,可改用紧逼,来提高队员的兴奋性;而当队员的兴奋性过高时,即使战局的发展需要紧逼时,也不要采用,因为这样会使队员的兴奋性更高,可能导致过多的犯规和失误。

在争夺激烈或关键的时刻,一次失误或篮下不进球,都可能使运动员爆发出一种悔恨的消极情绪,既恨自己不争气,又恨那种伤及自尊心的评价,这种悔恨情绪如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再一次出现错误,直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这种悔恨情绪如控制得好并加以利用,可以立即起到自我动员的作用,使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表现出卓有成效的努力。我们常常看到有的队员在丢了球后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和技术把球又抢了回来,有的却一丢再丢,一蹶不振,可见自制力对这种悔恨消极情绪的影响是多么大。例如,在江苏省高校篮球比赛镇江高专队对南通职大队的比赛中,南通职大队的啦啦队指名道姓“哄”镇江高专队的一名主力队员,这名队员不甘示弱,挥舞着拳头,情绪非常激动,结果情绪遭到了破坏,罚球连罚不中;在中场休息以后,他又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他接受了上次的教训,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不受外界干扰,连连得分,正常地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综所上述,自制力对调整赛场消极情绪起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关系到比赛的结果。此外,赛场消极情绪还可通过语言调节、记忆调节、呼吸调节、表象调节等方法加以控制,这些方法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2]运动医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学生消极情绪 篇10

关键词:基层民警,消极情绪,原因,对策

一、基层民警消极情绪的表现

当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在一个人生活中长期存在时, 就会产生压力。压力来自事业、家庭、社会、人际关系等。适当的压力催人奋进, 不断进步。但是当压力长期累积, 日趋饱和超过一个人的承受极限时, 就会适得其反。据研究, 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 警察的工作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巨大的压力常常使基层民警产生消极情绪。消极情绪是在某种具体行为中, 由外因或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继续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基层民警的消极情绪大致表现为:

(一) 不适应

基层民警在工作中的不适应表现, 主要出现在接处警工作发展初始阶段 (1) 和民警入警初期。上述时期, 主要源于业务不熟悉产生的压力不能及时纾解。只要经过一定的业务指导, 基本上能缓解不适应的消极情绪。

(二) 内心排斥, 有异议

基层民警对接处警排斥、有异议的表现为出现警情时很烦躁、有怨言、不想去, 或者到现场后不注意处警态度、语言, 特别是因一些小纠纷报警的情况, 出警到场民警对待群众的态度极差, 鲁莽草率应对。这一消极情绪主要出现在接处警工作迅速发展阶段和入警5-10年的民警身上。警务工作迅速发展必然存在许多新问题, 入警5-10年的民警在工作中也逐渐发现新的问题, 奈何个人力量绵薄, 因此内心矛盾。加之接处警数量剧增、各方要求不一, 导致压力大不能及时纾解。

(三) 消极怠工, 不负责任

基层民警在接处警过程中消极怠工的主要表现为接到出警通知后不急不慢, 甚至不出警, 电话跟报警人联系了事, 还有的直接以“此事不归公安机关管, 你去找村干部解决”等理由搪塞拒绝出警;对上一班民警不能及时解决的纠纷等遗留问题, 能推就推;更有甚者, 脱岗、溜岗, 导致电话无人接, 报警找不到人。上述现象主要发生在接处警工作迅猛发展之后的调整期, 或者从警10年以上的民警身上。在冷却调整阶段, 尘埃未定, 工作量却与日俱增, 工作压力不但没有纾解, 反而无所适从, 入职许久的民警也开始“反省”, 于是“多做多错, 少做少错, 不做不错”的消极思想开始泛滥。

(四) 厌倦、逃避

基层民警对警务工作的厌倦、逃避, 不论在接处警工作发展的哪个阶段, 也不论在哪位民警身上, 往往出现在压力极大且无法排解的情况下。厌倦、逃避, 不仅仅是心理, 在行为上更是让人难以置信, 如辞职、自尽。

二、基层民警消极情绪的成因

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基层民警在接处警过程中消极情绪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警察素质参差不齐

警察素质大致上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即:政治法律素养、业务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业务技能上, 基层民警长期缺乏专门的教育培训, 执法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 在接处警的过程中方式方法陈旧, 与群众沟通中缺乏技巧, 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民警业务培训各地重视程度不一, 有些民警几乎成为培训“专业户”, 只要有培训, 就派他去。身体素质上, 派出所工作量大任务重, 许多民警身体超负荷运作, 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甚至导致过劳死的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 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2204人, 平均每年有441名民警因公牺牲。其中因劳累过度猝死1098人, 占同期牺牲民警总数的49.8%, 过劳死成为民警因公牺牲的首要原因。基层民警因为身体原因而造成的非战斗性减员, 无疑给警力带来损失, 极易导致民警产生消极情绪, 影响工作。

(二) 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

在警务工作中, “多做多错, 少做少错, 不做不错”的消极情绪之所以得以蔓延, 就在于目前的考核、奖惩制度不健全。现行的考核体系主要是对各单位、各部门, 公安机关层层考核, 考核压力基本集中于基层派出所;对民警个人的考核没有得到重视, 也难以落实到位, 如为了完成考核, 民警相互之间代为签到、打卡, 使“累者愈累、闲者愈闲”, “多做多措, 不做不错”, 因此, “累者犯愁, 闲者偷乐”。然而考核归考核, 奖惩基本上与考核不挂钩, 或者奖惩力度不足以体现基层派出所及其民警承担的工作压力, 导致民警消极情绪蔓延。

(三) 经济待遇不高

在警察队伍内部, 基层民警和机关民警的经济待遇差不多, 工作压力却天壤之别。根据公安机关级别管辖分工, 市 (地) 局及以上公安机关基本不受理案件, 主要是业务指导、工作协调, 县 (区) 局负责本辖区内影响较大的案件查办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处置, 基层派出所负责各类案件查办的具体实施。因此, 基层民警的经济待遇与其工作负荷严重失衡。

(四) 政治前途渺茫

警察队伍庞大, 从历年的公务员招考职位表中, 就可见一般。庞大的警察队伍职级划分如其他公务员队伍, 基层民警晋职晋升空间有限。也就是入警5-10年或者更长时间以后还仍然和新晋警员一样, 难免会戳伤其工作积极性, 产生消极情绪, 表现出工作不负责, 出工不出力的态度。

(五) 接处警数量多, 工作任务繁重

110接处警量多, 而且数量还是呈上升趋势。据新华社记者从公安部获悉, 2012年截至11月底, 全国110接警总量为1.43亿起, 平均每秒就会接到近5次报警。而2005年, 全国110接警量才1.2亿次。增加了2.3千万次警情。通过内网下载的2013年7月至8月的每日警情动态估算, 长沙市公安局每日的接警量应该在1200起至1600起之间, 而1400起是最集中的。如城区的雨花亭派出所接到的警情日均达到60起。即使处于城乡结合部新港派出所, 每日也有十几起。繁重的工作任务, 是基层民警难有喘息的机会, 更加容易滋生消极情绪。

(六) 警力配置不合理, 有效警力严重不足

公安机关在警力配置不合理, 机关与基层的警力配置明显呈现“倒金字塔”。近期报道的福建省莆田市龙桥派出所因警力不足, 在其所管辖的大唐警务点用石膏模特站岗, 其做法不妥, 但也实属无奈。公安机关警力配置上的不合理, 大大影响到了基层派出所工作积极性。

(七) 无效警情、非警务活动, 浪费资源

接处警过程中, 存在许多非警情报警、重复报警以及骚扰电话的现象,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襄阳网讯报道, 2013年襄阳市公安局城区110共接警315979个, 有效报警仅118963起, 占总数的37.65%。除重复电话和工作电话外, 全年共接假警、骚扰电话约9.5万个。打骚扰电话的, 主要是醉酒者、精神病患者及学生。此外, 非警务活动任务繁重。比如说, 在农村帮政府部门征收税费、催粮要款、计划生育;在城镇配合政府部门拆迁房屋、整顿市容以及配合工商、烟草、医药等部门执法。

三、解决基层民警接处警中消极情绪的几点建议

(一) 改革警察队伍招录体制, 提升民警综合素质

尽管, 公安机关的民警仅从数量上讲, 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难以应付当前复杂多变的局势, 扩招警察是大势所趋, 但是, 在目前体制下, 我们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基本原则, 努力完善警察招录体制, 提升民警综合素质。从以往的公务员招考职位要求中, 对检察官、法官的招考要求法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 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有的要求拿到“A”证) , 在考试中除了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外, 还加考了相关专业知识, 这种做法在招录警察中也是可以借鉴的。根据需要, 可以在警察招录中加试体能和公安业务知识。警察招录后, 也要适时对民警进行业务培训和体能训练, 提升民警综合素质, 以杜绝基层民警在工作中不适应的消极情绪的产生。

(二) 提高基层民警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

要提升民警综合素质, 又要保证足够的警力, 就必须要提高基层民警的经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与政治前途要相适应。综合素质较高的民警, 需要更加科学、细致的职级划分, 使能力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相对应。“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我们需要智勇双全的警察, 必然要贯彻落实从优待警政策, 提升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

(三) 完善考核体系, 规范警务工作

提高基层民警的经济、政治待遇, 并使得其所享待遇与之工作实绩相符合, 就必然要求科学的考核体系。只有在科学的考核体制下, 才能既能体现基层民警个人价值, 又能展现新时代警察风貌, 规范警务工作。打破“吃大锅饭”现象, 才能体现“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使基层民警能得到应有的认可。

(四) 合理配置警力, 增加有效警力

为了增加警力, 近年来, 各地较大规模的招录辅警。但是, 要从根本上增加有效警力, 还必须一方面减少非警务活动, 一方面对现有警力进行合理配置。前者减少资源浪费, 后者使警力真正用到需要之处。

(五) 完善当前警务工作机制

110接处警工作还只是警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减少基层民警警务工作中的消极情绪,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而应当从全局出发, 对当前警务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就110接处警工作机制而言, 面对大量的报警信息, 应当有进行警情研判、处置的专门工作机制。在与其他警务工作的衔接、沟通中, 要更加规范、有序。

(六) 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与心理辅导

业务培训的内容包括最常见最基础的警务工作和专业、主题培训, 前者培养警察的基本素养, 对象多是初任民警;后者根据需要结合当前实际进行计划、调整培训内容, 对象多是各专业警种的骨干力量。有派出所设立了民警心理咨询室, 或者民警发泄室, 这些都是缓解压力, 及时纾解消极情绪的有效措施。但不系统, 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民警消极情绪。因此, 系统的心理辅导与培训, 定期的身心健康检查, 可以很好的了解基层民警的身心状况。业务培训与心理辅导是改善民警消极情绪的有效保障。

(七) 贯穿职业荣誉感教育, 塑造警察光辉形象

塑造民警光辉形象, 这对减轻民警消极情绪是非常可取的。对于警察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需要光辉的警察形象做模范。光辉的形象可以提高警察的社会地位, 使民警有认同感, 促使其奋发向上, 形成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基层民警在接处警中消极情绪, 是当下公安机关大时代背景下许多问题的一个反映, 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解决好民警在接处警中消极情绪的这一症结, 还需要有关部门从警察队伍的建设、民警个人待遇与身心健康以及接处警体制等方面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区别对待孩子的消极情绪 篇11

由同伴间冲突引发的消极情绪

案例优优和欢欢在客厅玩木牌,妈妈们没有在她们的身边陪伴,而是在另一间屋子聊天。突然,客厅里响起了欢欢的尖叫,然后她把木牌扔了满屋子都是。原来是优优要借欢欢的牌,被拒绝后演变成抢,两人正闹矛盾呢!欢欢妈说:“欢欢,你们两个是好朋友,不要吵架,我们去玩其他的游戏好不好?”欢欢不同意,后来优优妈说:“来,我们把牌平分,谁也不能抢其他小朋友的牌,好不好?”就这样她们俩都同意了。

点评这是由于同伴间的冲突引起的消极情绪。孩子的思维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们还不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优优想要更多的木牌,她已经懂得要经过对方允许才可以拿,她试图要借,可当欢欢不借的时候,就直接去抢了欢欢的木牌,导致欢欢大发脾气。孩子还不能够克制自己的行为,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时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在他人不同意的情况下不能强迫对方,要试着说服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如果对方还不答应的话,就要克制自己的需求。同样,家长应该及时告诉孩子,遇到不公平的事情的时候,要和对方说清楚,请求对方遵守规则,教会孩子自己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

由于嫉妒引发的消极情绪

案例还有一次,优优和欢欢在桌子上画画。当时优优画的画很好看,有雨滴、有小朋友撑着一把雨伞,两位妈妈都在夸优优。欢欢不高兴了,她用她的咖啡色的蜡笔在优优的画上乱涂了几笔。优优当然生气了,由于优优妈的劝说,她没有发脾气,只是撅了一会嘴。欢欢当时被妈妈批评了,她又开始发脾气,把很多蜡笔都扔到了地板上。

点评这次的消极情绪是由于孩子间的嫉妒引起的。所以我们大人一定不能乱说话,有时候即使是表扬小朋友,也会伤害到其他小朋友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可比性。家长要发现不同孩子的优点加以表扬,让孩子能够彼此欣赏对方的优点,并能彼此学习,而不是嫉妒。

由于挫折引发的消极情绪

案例宁宁两岁了,是个很可爱的男孩子,但是当他遇到挫折的时候他就会哭闹。比如:他玩小火车,车厢是可以一节一节连在一起,也可以一节一节地拆下来的。当宁宁把车厢拆下来玩腻了过后,他再想把车厢连起来的时候发生了问题,由于小肌肉运动还不是那么灵活,手眼协调能力也不是很好,宁宁总是开始的时候认真耐心地试着把它们连在一起,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还没有连上,他就开始哭闹了。

点评这时父母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理解爱护孩子,并且要让他学会耐心细心地克服困难,家长可以亲自到孩子的身边教孩子如何做好这件事情,如何连好每一节车厢。家长还要理解孩子受伤的心理,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可以哭出来,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自己不会,可以找大人帮忙。

由于失落引起的消极情绪

案例欢欢与表哥玩得正开心,可表哥却不得不回家了。欢欢先是嘟着嘴表示生气,之后无奈地闷坐在玩具边。遇到类似情况,妈妈可以打开电视播放她最喜欢的动画片,也许过一会,她就从失落中跳出来,被动画片吸引了。或者,也可以让她帮着做一些事情,如帮正要做饭的妈妈摘菜,一边摘菜一边与她聊天。在新的活动中,孩子就能抛却之前的烦恼了。

点评替代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把注意力从引发挫折感或消极情绪的情境中转移开,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其他活动中,就可暂时忘记烦恼。这是学龄前孩子最主要的情绪调节策略,与他们的注意力水平有关。由于孩子自我控制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就被其他物体或事件吸引。有人说,人之所以有烦恼就是因为记性太好,总沉浸在一种情绪中难以释怀。而孩子由于其注意力与记忆力发展水平都较低,就容易从中跳脱出来。所以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不妨引导他从事其他活动,如看动画片、出去散步等,转移注意力以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由焦虑紧张引起的消极情绪

案例十一国庆到啦,静静被老师选去表演全园舞蹈,排练的时候静静很兴奋,可候场时却紧张到手心里全是汗。这个时候老师告诉她,跟我一起大口大口地吸气与呼气吧,静静学着老师的样子深呼吸,不一会儿好像心里就没那么难受了。其他小朋友看见,觉得好玩,也学着一起做,到最后不但不紧张,还好像做游戏一样兴趣盎然地深呼吸。

点评人在紧张焦虑的时候,通常会干什么呢?深呼吸、不自觉地咽口水?其实,这些方法很好,都可以教给孩子。当孩子紧张的时候,可以让他自己试着通过做一些动作,来宣泄掉一部分负面情绪。这种方法尽管调节作用较弱,但胜在简单。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有的时候出于本能就已经会使用这种策略了,比如咬指甲、咬笔头、扯头发、抖腿等行为。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强行制止,否则会让孩子更加焦虑。不妨缓一缓,帮助孩子建立一些相似但无伤大雅的方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比如深呼吸,用摸手指代替咬指甲。

总之,应对孩子的消极情绪要根据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事情进行处理,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多带孩子去野外郊游,扩大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多带孩子去登山,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等等。

学生消极情绪 篇12

在大量关于情绪对消费决策行为影响的研究中, 研究者们分别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个不同的视角来探讨情绪对消费决策的影响作用。有关积极情绪对消费决策行为的影响得到相对一致的结论:即认为积极情绪会促进实际的消费购买行为;而有关消极情绪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则产生了一些不太一致的结论。大多数研究认为, 消极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消费行为, 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 消极情绪不仅不会削弱消费行为,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消费行为。例如由于心情不好而产生的疯狂购买行为。为什么同样受到消极情绪影响的消费者作出了不同的消费决策?究竟是怎样的内在心理机制影响了消费决策行为?因此, 研究消极情绪对消费决策行为的内在影响机制, 不仅对于理论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有助于商家了解并把握消费者的决策行为, 继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Fleur J.M.Laros和Jan-Benedict E.M.Steenkamp于2005年提出了消费者情绪模型, 该模型包括三层, 最高层是最为普遍的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 最底层包括基于Richins的消费情绪系统而抽取出的一些具体情绪, 中间层则包括了积极和消极各四种基础情绪。其中消极情绪包括有愤怒、恐惧、悲伤和羞愧, 积极情绪包括有满足、幸福、爱和骄傲。本文将重点探讨四种典型的消极情绪对消费决策行为的影响, 解释其内在心理机制。

1 四种典型的消极情绪对消费决策行为的影响

1.1 愤怒情绪的高冒险性

Lerner和Keltner于2000年提出了评估趋势理论 (Appraisal-tendency Functional Theory) , 该理论认为, 情绪对于决策产生不同结果, 是由决策者对该情绪的评估趋势来决定的。而评估趋势则主要包括两个核心的方面, 即核心评价主题和评价维度。核心评价主体是指引发情绪的具体事件或情境, 而评价维度则是包括确定性、愉悦感、责任、可控感、注意活动及预期努力等几个方面的维度。该理论打破了传统的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效价区分, 开始探讨具体的消极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在该理论的基础上, Lerner和Keltner于2001年进行了一项以“亚洲疾病问题”为实验情景的风险决策实验, 实验结果发现带有愤怒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采取风险性的决策。评估趋势理论对此的解释是:愤怒是一种高可控性和高确定性的情绪, 而高可控性和高确定性的特性会导致乐观的风险评估, 因此带有愤怒情绪的被试更为乐观地估计了风险评估的结果, 从而有更高的冒险性。此外, 愤怒情绪在风险决策上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Fessler的一项研究表明, 带有愤怒情绪的男性更倾向于冒险, 而带有厌恶情绪的女性更倾向于冒险。

1.2 恐惧情绪的风险规避

同样是基于ATF理论, Lerner和Keltner在一项基于赌博游戏的风险决策研究发现, 带有恐惧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采取风险规避的决策。Lerner & Keltner认为, 带有恐惧情绪的被试会更为悲观的估计决策的结果, 进而选择风险规避行为。此外, Maner和Gerend的一项基于冒险性行为的研究支持了以上观点, 该研究将恐惧和好奇作为一组对比情绪, 并通过开放式问卷得出结论:带有恐惧情绪的被试会更加悲观地评价风险决策的结果, 因而倾向于采取风险规避的行为, 而带有好奇情绪的被试则相反。Levy和Galili于2006年采用回溯研究的方式对恐惧情绪和风险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 该研究抽取了1998—2002年在一系列恐怖袭击大背景下的一家大型以色列银行的3000多名投资者的交易数据。经过实证分析后的结果表明, 恐惧情绪对于交易有着明显的反向影响, 也就是说, 恐惧情绪越高, 个体的风险交易行为越低。

1.3 悲伤情绪的补偿性

悲伤是一种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消极情绪, 很多人容易简单地认为悲伤的情绪会导致一个人行为退缩, 从而减少寻求行为。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却和常识相反。Raghunathan等于1999年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 在赌博情境中, 带有悲伤情绪的被试比带有焦虑情绪的被试更为偏好高风险高获益的赌博游戏。他们对此的解释是, 决策者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会产生不同的内隐目标, 从而引起了决策偏好的不同。带有悲伤情绪的被试形成了以奖励来替代悲伤的内隐目标, 因而更为偏好高获益的赌博游戏。悲伤的情绪常常使个体内心产生一个更为强烈的目标来弥补自己的不快乐, 因此悲伤的情绪经常导致一种类似“化悲愤为力量的复仇心理”, 从而出现更多的寻求行为。

1.4 焦虑情绪的不确定性

焦虑是情绪研究者研究得较多的一种情绪, 但是有关焦虑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却得到了不一致的结论。

在Ranhunathan的一项研究中, 研究者将被试分为三组, 分别诱发焦虑、悲伤和中性的情绪状态, 然后观察其在赌博情境中的冒险行为。研究发现:与悲伤和中性情绪状态的被试相比, 焦虑情绪使得被试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低风险/低赢利的游戏。研究者对结论的解释是, 不同情绪所形成的不同的内隐目标是影响冒险行为的关键, 焦虑的被试形成了减少损失的内隐目标, 因而采取风险规避的决策。

但是, 当研究者将焦虑细分为一般性焦虑、社交焦虑与特质性焦虑进行研究时, 发现特质性焦虑与决策者的风险规避倾向呈现显著的相关, 但是一般性焦虑和社交焦虑与没有明显的风险规避倾向。

综上所述, 消极情绪对于消费决策行为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阻碍或者干扰, 不同类型的消极情绪对于消费决策行为的影响有其内在的特点和心理机制。

2 研究展望

有关情绪对决策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已从以效价为基础的情绪分类发展到情绪的各个方面, 因此, 单从情绪的积极和消极这一维度对情绪和决策行为进行研究已经远远不够, 这样的研究会大大地忽略了消极情绪对于消费决策的复杂的内在影响机制。要想清楚地揭示消极情绪对消费决策的内在影响机制, 则必须具体地探讨情绪不同维度的划分。由以往的一些研究可以看出, 情绪可能对决策产生不同影响的维度划分可能包括愉悦感、冲动度、确信度、可控感和预期努力。而究竟是哪种维度的划分最终决定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机制呢, 还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此外, 消极情绪对于消费决策的影响过程究竟是通过认知的中介作用达到其效果还是伴随于认知评价同时进行, 至今还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 这也是今后的研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有, 前文提到的, 决策的核心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和价值评估, 而现今的决策主要是基于风险的决策过程, 消费决策也不例外, 因此可以假设, 如果情绪可以有另一个划分的维度, 即冒险度, 那么以这样的维度所划分出的情绪对决策理应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这些, 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最后, 消极情绪影响消费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不同的消极情绪对于消费决策行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了解并控制这些影响可以大大促进消费行为的产生, 进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当消费者在进行决策前可能已经带有某种情绪, 而在整个的消费过程中情绪也会受到影响继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变化了的情绪则会再次作用于消费决策过程, 因此可以推断, 情绪在整个消费决策的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究竟是哪个过程中的情绪对消费决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呢, 则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晏国祥.消费情绪研究综述[J].软科学, 2008, 22 (3) :28-32.

[2]Fleur J.M.Laros, &Jan-Benedict E.M.Steenkamp, .Emo-tions in consumer behavior:a hierarchical approach[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 58 (10) :1437-1445.

[3]Lerner, J.S., &Keltner, D..Beyond valence:toward amodel of emotion-specific influences on judgment and choice[J].Cog-nition and Emotion, 2000, 14 (4) :473-493.

[4]Fessler, D.M.T., Pillsworth, E.G., &Flamson, T.J..Angry men and disgusted women: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theinfluence of emotions on risk taking[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4, 95 (1) :107-123.

[5]Maner, J.K., &Gerend, M.A..Motivationally selective riskjudgments:Do fear and curiosity boost the boons or the bane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7, 103 (2) :256-267.

[6]Levy, O., &Galili, I..Terror and trade of individual inves-tors[J].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6, 35 (6) :980-991.

[7]Raghunathan, R., &Pham, M.T..All Negative Moods AreNot Equal:Motivational Influences of Anxiety and Sadness on Decision-Making[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9, 79 (1) :56-77.

上一篇:信托法下一篇:C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