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调节

2024-07-08

情绪的调节(精选12篇)

情绪的调节 篇1

[前端分析]

情绪是影响人们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校的学生大都是优秀初中毕业生,他们在初中阶段有较强的自信心和优越感。但进入高中后,由于高中的学业压力增大、人际间竞争加剧以及学生们在自我探索等方面存在困惑等原因,许多高中生经常产生一些情绪上的困扰。因此,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仅是高中心理辅导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和任务,也是满足高中生情绪情感健康发展和成长的迫切需求。

由于心理辅导课在新课程中并无明确的教学大纲,心理辅导课的教材也没有严格统一的指定,再加上不同学校心理辅导课的课时设置也有差异。因此,在实际授课时,心理辅导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参考不同的心理辅导教材内容而灵活选取。我校是《上海市高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试用学校。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参考该手册第五单元《情绪管理》第16节《境由心生》一课而确定的。

[问题提出]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艾利斯认为:引起人们产生某种情绪的原因并非都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不同的人对诱发事件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导致产生不同的情绪。现实生活中正是由于许多学生持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让他们经常产生情绪困扰甚至引起情绪障碍。

对于情绪调节,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心理课上已经有所接触。学生们对于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基本情绪类型、常见情绪调节方法如运动宣泄、倾诉等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对高中生情绪调节的授课内容就不能重复初中的内容。除了常见的情绪调节方法外,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把情绪调节的重点聚焦于情绪的自我认知调节,改变一些容易引起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不合理的认知信念,注重培养他们积极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善和调节情绪,以便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情绪ABC理论的基本含义,理解认知观念对情绪产生的重要影响。2.学会用情绪ABC理论调节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问题。3.学会从积极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辩证地看待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

情绪ABC理论在情绪自我调节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上课前播放周华健的歌曲《最近比较烦》。

设计意图:听音乐能起到热身的作用,通过歌曲创设情境,帮助教师引出情绪调节的授课主题。

(2)通过幻灯片让学生看两幅经典的心理两可图(鱼和鸟的两可图、老太婆和少女相互转换图)。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营造气氛。让学生意识到,同样的一幅图,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启发学生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进而为下面情绪的认知分析提供启示。

2.情绪产生的认知分析

(1)引入“狐狸吃葡萄”的寓言故事

本故事由网上流行的“十八只狐狸吃葡萄”改编而成。故事背景: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一天,果园里先后来了六只狐狸,由于葡萄架太高,所有的狐狸发现,无论它们怎么跳都无法吃到葡萄,六只狐狸出现了大相径庭的情绪和行为表现(略)。

问题:为什么同样在吃不到葡萄的情况下,不同的狐狸会有不同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呢?请同学们猜想不同的狐狸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往往因内容趣味性、体验哲理性、记忆深刻性等特点,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教师通过呈现狐狸吃葡萄的寓言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狐狸因对待吃不到葡萄这件事想法(心态)不同,导致了它们的情绪反应不同,进而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对情绪的影响很大。这个哲理寓言故事的导入和讨论为教师下一步引出情绪ABC理论做好了铺垫。

(2)介绍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

为说明认知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教师向学生介绍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A(Activating events)指引起情绪的事件;B (Beliefs)指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或称信念;C(Consequences)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人的情绪及行为表现。艾利斯认为: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诱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一些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情绪ABC理论让我们懂得,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待的话,也许会有另外一种结果。

在生活中,许多学生的头脑中持有一些不是很合理的信念,如某次考试前,一个学生心想,我这段时间这么努力学习,这次应该要考好。其潜在的信念就是我努力付出了,就应该要取得好成绩,如果没有考好,就是不应该的。实际上,考试要取得好成绩肯定要付出努力,但也并不是每个付出都有相应的回报,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意外。如果我们能改变“付出就一定要有收获”的不合理信念,考前出现考试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几率或许会大大减少。

3.典型案例剖析:运用情绪ABC理论调节情绪

[案例]一向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小张,在学校某次测验考试中,语文学科成绩很不理想,竟然排到了班级的末端。现在临近期中考试,小张发现自己整天烦躁不安,非常郁闷,看到或听到同学讨论有关考试的问题时就特别紧张,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害怕、焦虑情绪比较严重。问题:请小组讨论交流,小张同学对考试可能存在哪些不合理的信念?如何改变这些不合理的信念?

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考试焦虑的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体验如何剖析影响情绪的不合理信念,并学习如何用积极的信念来驳斥和替代不合理的信念,进而达成情绪调节的目的。

同样是考试失败,不同的想法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根据情绪ABC理论,一个人产生的不良情绪往往是由于他所持有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引起的。小张存在的考试焦虑情绪,可能与他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有很大关系。要想改变小张的焦虑情绪,先要找出这些不合理信念并进行驳斥,用积极正向的信念替代这些不合理信念。当小张不再担心自己考不过别人,也不再把得高分看得那么重要,不再对自己提出过高的不合理要求时,他若能通过努力把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消除,在复习时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本身,不再焦躁不安,上考场前情绪平和、头脑清晰、充满自信,我们相信,他考试前害怕考试的焦虑情绪将会大为缓解。

4.情绪调节求助台

学生结合真实的情绪求助案例,在帮助别人解决情绪困扰的同时,进一步熟悉并学会运用情绪ABC理论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小组活动:请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情绪困扰案例,指出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分析如何用积极的信念替代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求助(1):班级里好像有很多同学不太喜欢我,我真的好苦恼!

不合理信念:我应该被班级里所有的同学喜欢。积极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一个人不可能被所有人都喜欢。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完全建立在别人的喜欢上,不必过于追求完美,只要有部分同学喜欢自己就足够了。

求助(2):我尽心尽力地完成了值日打扫任务,他们非但不表扬我,反而责备我,心情真是糟糕透了!

不合理信念:完成工作任务就应该受到表扬。积极信念: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应该。人生不如意的事情有很多,我们不能苛求所有人都理解自己,我们能做的就是该想办法努力去改善现状,把工作做得更好;当事情实在不能改善时,我们应学会接受事实和现状。

求助(3):我的同桌上课反应敏捷,写作业速度快,成绩比我好,我处处不如他,我感觉很自卑、苦恼。

不合理信念:我也应该处处像同桌一样优秀。积极信念:与这么聪明的同学成为同桌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他不仅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还可以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得到他的帮助。况且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只用他的优点和我的不足进行比较,这样永远让人失望。我只是学习方面不如他,其他方面如乐器演奏我就比他好。

求助(4):自己的妈妈很唠叨,感觉很烦。

不合理信念:妈妈不应该唠叨。积极信念:妈妈的唠叨代表了对自己的关心,是一种幸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享有妈妈的唠叨。也许自己可能哪些地方做得确实还不够好,所以妈妈对自己不放心,这提醒今后自己做事要认真仔细些,自己各方面都表现好了,妈妈的唠叨也许就会减少。

学生通过解答“情绪调节求助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和体会积极的认知信念对情绪调节的重要作用。“没有糟糕的环境,只有糟糕的心态”,面对烦恼,面对不如意的事情,如何真正成为快乐者?我想,消除我们头脑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信念,保持对事情的积极心态,会让学生从根本上保持好的情绪状态。当然,除了改变心态,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外,也需我们正视问题中的现实矛盾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于那些不能改变的客观现实,我们要学会接纳;对于那些自己可以努力改变的,我们要积极采取行动,通过解决问题最终消除烦恼。

课后实践:请根据情绪ABC理论,从积极的角度调节自己的其他烦恼,进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自我反思]

情绪ABC理论是情绪认知调节中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和技术。情绪调节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人的认知观点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人格修养逐步完善的过程。从理想的角度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活动环节是比较清晰的。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如何认识和剖析导致不良情绪产生的不合理信念,并用积极合理的信念替代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这在活动设计中都有所体现。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发现,运用“狐狸吃葡萄”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认知观念对个体的情绪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教学效果比较好,因为在学生的课后反馈中,70%的学生都表示这个寓言故事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教学设计中,由于考虑时间因素,本节课对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其他一些不合理信念没有过多展开,对有关如何驳斥不合理信念的过程细节没有详细展开,只是教学生如何用积极的信念替代消极不合理的信念,对学生应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示范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入。

此外,从整个授课过程中的情境创设而言,虽然整体的课堂氛围比较轻松活泼,但还是感觉活泼不足、理性有余,离“创设生动活泼的心理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理想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是今后我授课需要努力提升的方向。

[专家点评]

鞠瑞利老师设计的心理辅导课《情绪的自我认知调节》,紧密结合高中生的年龄、心理和思维认知特点,通过有趣的心理两可图以及富有哲理的“狐狸吃葡萄”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们意识到认知信念对情绪调节的重要影响。鞠老师还以高中生学习中常见的考试焦虑问题为案例,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体验中学会如何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情绪困扰,后面接地气的“情绪调节求助台”的实战演练更是强化了学生对情绪ABC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鞠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他善于运用哲理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取的案例和情境问题符合学生实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小组讨论和师生间的互动,学生收获比较大。希望鞠老师在活动设计中能把改变个人不合理信念的过程更详细地呈现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如何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情绪的认知调节。

情绪的调节 篇2

(1)知足常乐。对一切不抱过高的期望,不苛求,对人、对事、对己都应和气。虽然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人人都想当将军就不现实。应把自己的抱负定得切合实际,这样就会有成功的体验,会为自己的成绩和进步而快乐,容易心情舒畅。

(2)自得其乐。对各种事物保持兴趣,对环境中的色彩、声、光、美景等宇宙万物持有一种欣赏和赞美的态度;倾注热情,积极参与军营生活,享受生活乐趣;发展业余爱好,从中获得快乐。

(3)创造快乐。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幽默地面对生活,微笑着迎接困难,这样就能保持和创造愉快的心境。成功的幽默能使人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振奋精神,增加信心,但成功的幽默需要以幽默的处事态度为基础。

(4)增强信心。悦纳自己,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正确的,充分的自信是保持心情愉快的重要条件,而充分的自信则来自于对自我的正确评价。此外,适当地赞美自己也有助于增强自信,增添快乐。

(5)不自寻烦恼。俗话说:自寻烦恼的人永远不会找不到烦恼。怎样才能不自寻烦恼呢?美国心理学专家比尔.利特尔这样告诫人们:第一,不要滚雪球似的扩大事态,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第二,不要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引咎自责;第三、不要总盯着事物的消极面;第四、不要总预料会出现什么坏事;第五、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不可攀;第六、不要贬低自己的价值;第七、不要小题大做,鸡蛋里找骨头;第八、不要总觉得自己在受苦受难。

(6)多点宽容。宽容自己和宽容别人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也有利于保持心情愉快。不肯宽容别人的人既容易被别人怨恨,也往往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而不肯宽容自己的人则容易使自己整天处于自责、悔恨中。宽容并不是不讲原则,而是能以一种豁达的襟怀理解人生,承认每个人都会有过错。宽容别人是爱心流露,宽容自己是悦己的表现。

(7)学会自我解脱。必须承认,生活中不会只有快乐,还有痛苦;不单有成功,也会有失败;不尽是圆满,也会有缺陷。因此,遇事要想得开,要心胸开阔,只有这样才会在顺境时,格外觉得幸运;在逆境时,也承认这是理所当然。从而是自己拥有一种良好的心境,而这种良好的心境往往能创造出更多的收获。

(8)学会忍让克制。忍让克制是最好的制怒术。宽容大度的胸怀和较强的自制力是忍让克制的基础。遇到使人愤怒的事,应进行“冷处理”,如可以离开引起愤怒的现场等,这样会有助于缓和矛盾,化解愤怒,保持情绪的稳定和行为的理智。

(9)多交朋友。与朋友在一起,可共同从事一项有意义的或有趣味的活动,以放松紧张的情绪;与朋友在一起,可互相交流感情,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正如培根所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们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10)多帮助别人。为别人做些有利于确定自己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从而使人忘掉烦恼,感受快乐。多做好事是增进情绪健康的良方,而且简便可行。同时要克服不良情绪

人在遇到挫折时,有时候难免会心情不好,有各种不良情绪反应,如忧郁、焦虑、愤怒等等。运用适当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

(1)正确归因。决定情绪的是人的认知,人受困扰,不是由于发生的事实,而是由于对

现实的观念。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来自于错误认知,如凡事以自己意愿为出发点的绝对化观念,以一概十,以偏概全的过分概括化观念,把事情想象得非常可怕的糟糕透顶观念等。因此正确地归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改变错误观念,是克服不良情绪的关键。事实上,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如果能主动调整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多从光明面看问题,就可减弱或消除不良情绪。

(2)善于疏泄。台湾作家罗兰在《罗兰小语》中写道:“情绪的波动对有些人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那是由于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发泄,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控制,不使它们泛滥而淹没别人,也不任他们淤塞而使自己崩溃。”情绪的疏泄,尤其是不良情绪的疏泄相当重要。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不利于身心健康。而适当地疏泄可以把不快的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缓和。

(3)转移注意。情绪不佳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如散散步、读读书、打打球、找朋友玩玩等等。都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快乐。

(4)自我安慰。在遇到挫折时,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可以缓解内心的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有助于保持心理的安宁和稳定。如比赛失败时,用“失败及是成功之母”来安慰自己,从懊丧、焦虑中解脱出来;在因挫折而陷入情绪困扰时,一般可用“塞翁失马”来做自我安慰,以解脱烦恼,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5)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暗示对人的情绪乃至行为有奇妙的影响和调整作用,既可以用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也可以用来激励自己。例如情绪激动时,通过自我默诵或轻声警告(如“冷静些,不能发火等”)来抑制自己的情绪。

(6)音乐调节。音乐具有明显的调节情绪功能,这己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不同的音调所激发的情绪反应不同。比如,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的音乐能振奋人的情绪;而旋律优美,悠扬腕转的乐曲能使人情绪安定和轻松愉快。

情绪调节的测量指标 篇3

关键词:情绪调节; 测量指标

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一般认为,情绪调节通常会产生相应的主观体验、行为表达、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生理反应。在传统心理学中,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不同于认识和意志的心理形式。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如(喜、怒、悲)、外部表现(如面部表情)以及独特的生理基础(如皮层下的特定活动)。因此,在当前对情绪及情绪调节的研究中,情绪的主观体验、行为表达和生理反应成为研究者最常用的测查指标。

一、主观体验

情绪的主观体验或感受是心理活动中一种带有独特色调的觉知或意识,是情绪的主观成分,情绪在意识层面上的感受称为体验。在过去,甚至到目前,测量情绪的主观体验一般通过主观报告实现,存在两种不同的测量,一种测量具体的情感体验,一种测量情绪维度。常用测量工具有,Izard的维量等级量表(DRS)和分化情绪量表(DES),Gross的情绪主观报告表(1993,1997,1998),Zuckerman等人(1964)编制的多种情绪形容词检核表(MAACL)和McNair(1992)心境状态量表等。

Izard 的维量等级量表(DRS)和分化情绪量表(DES):维量等级量表(DRS)包括感情体验、认知和行为3方面,包括3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4个维量组成,它们是:愉快维,评估主观体验最突出的享乐色调方面;紧张维,评估情绪的神经生理激活水平方面,它包括肌肉紧张和动作抑制等诸成分水平;冲动维,评估情绪情境出现的突然性,以致个体缺乏预料而发生反应的突发强度;确信维,评估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在认知水平上,个体报告出对情绪的理解程度;在行为水平上,个体报告出自身动作对情境适宜的程度。每个维量做5级记分。分化情绪量表(DES)是一个形容词检表,用来测量个体情绪中的分化情绪成分。包括10种基本情绪,每种情绪有三个描述它的形容词,共三十个形容词。DES被用来测量两种情况,一种为情绪强度,做5级记分;第二种为测量情绪频率,即在一定时间内(如一天、一周或者更长的时期内)某种情绪出现的频率。因此它可以用来测量心境或情绪特质,做5级记分。Gross的情绪主观报告表:最初由Ekman,Friesen和Ancoli(1980)制作,后经Gross(1993,1995,1997)改编多次使用,由愉快(happiness)、愤怒(anger,)、惊奇(surprise)、厌恶(disgust)、悲伤(sadness)、放松(relief)、紧张(tension)、恐惧(fear)、兴趣(interest)、满意(contentment)、痛苦(pain)、迷惑(confusion)、尴尬(embarrassment)等16个形容词组成。每种情绪由9点Likert量表进行评估,要求被试从0到8个数字中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当时的情绪体验的数字,“0”表示“无”,“8”表示“非常强”。

二、行为表达

行为表达的主要方面是表情行为研究。从达尔文开始,Thomkins、Ekman、Izard等许多研究者对西方和东方被试者进行了一系列表情认知和表情行为的研究。Thomkins主张情绪不但产生面部表情,面部表情也十分重要的影响着情绪,所形成的理论被称为“面部反馈假设”。Izard(1993)也提出表情是一种独特的神经过程,它诱发外导过程而产生可观察的(也可能观察不到的)表情和可意识到的独特体验。研究者制作出一些表情行为的编码系统。常用表情编码系统主要有Ekman面部肌肉活动编码系统(FACS;Ekman & Friesen,1978),Izard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和表情判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1980)。Levenson 和 Gross(1993)在Ekman的表情编码系统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专门为实验室中观看录像材料时被试者上半身(包括手臂和手掌)的情绪行为编码系统(EEB-CS)。将表情系统分为四个部分:具体情绪,如厌恶;愉快度和情绪强度;集体活动性(嘴部运动、脸部运动等);某些行为表情的频率,如目光转移。Gross的编码系统已经将情绪强度和整体性躯体活动纳入其中。因此,其编码系统显得更加系统全面。另外,表情的测量也可以通过记录脸部肌肉电活动(EMG)来实现。

三、生理反应

当我们产生情绪时,身体反应常常表现为心跳、呼吸加快,血压变化。有研究者认为,情绪的发生与自主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自主神经系统有两个分支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常用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生理指标包括心率、皮肤电反应、呼吸率、血压、皮肤电阻、体温等等。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及甲状腺素释放增多,使体温略有升高,指温也随之升高。心率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共同支配,因此心率的变化取决于自主神经系统这两个分支系统和相互作用,交感神经活跃,心率加速,副交感神经活跃,心率则减速,因此,心率的变化不规则,心率由在消极情绪下心率增强。皮肤电由交感神经系统支配,它的大小与情绪的性质无关,只反应情绪强度的变化,呼吸频率也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不同性质的情绪引起的呼吸频率、幅度各不相同。情绪的生理反应的测量一般通过生理多导仪测量心率、心血管系统交感神经、皮肤电、呼吸、皮肤温度、横纹肌肉活动等生理指标激活程度。还有研究表明,心跳R间期的变化更多地受副交感神经的影响,被认为是可以反映迷走神经特点指标。Porges(1997)认为,反映迷走神经特点的心跳区间的变化被认为是反映情绪调节程度的最佳指标,而且,心跳区间的变化值可以作为情绪调节能力的个体差异指标。即心跳区间的变化值越大,情绪调节能力越强[4]。研究者们关于情绪调节的生理指标多采用心跳间期、心率、皮肤电、呼吸、皮肤温度等生理指标激活程度。

情绪的调节 篇4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方法

本究选用Gross编制的情绪调节方式量表, 量表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表达抑制, 一个是认知重评。 该量表共有10个项目, 认知重评有六个;表达抑制有四个。 对于每个项目的回答分为7个级别的评估。情绪调节方式量表的α系数是0.95, 认知重评的α系数是0.8, 表达抑制的α系数是0.73, 三个月之后对其重测, 得到的α系数是0.69。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的是Cabrera 2008年最新修订的版本, 一共有12个项目, 采用5个等级的评定方式。 该量表的信度分析显示: 总问卷的α为0.82, DES分问卷的α为0.74, ANG分问卷的α为0.76。 状态焦虑量表是由斯滕伯格等人编制的, 有两个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和特质焦虑量表, 笔者只选用了状态焦虑量表。斯滕伯格等人对该量表的信度进行测试显示状态焦虑的相关系数在0.16~0.62之间, 同时他也对效度进行了检验。 该量表的结构性、区分性和会聚性, 结果比较好。

根据评定手册, 对心理行为自评量表各维度进行评分, 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 进行人口统计学上的统计描述, 差异检验,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1.2对象

随机选取了我校大四学生365人作为被试, 其中有效被试340人。

2.结果

2.1状态焦虑的总体现状

由表1可知:毕业生状态焦虑的平均分为2.240, 标准差为0.401, 大于中间值, 说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状态焦虑。

2.2状态焦虑的差异

在对毕业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 结果表明, 专业不同的高校毕业生的状态焦虑差异显著, 即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在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文科生在面临毕业时比理科生更容易焦虑。

2.3状态焦虑的相关关系

根据表3可知:状态焦虑与情绪调节方式中的认知调节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所以较多使用情绪调节中认知调节方式的大学生在毕业生时具有较低的状态焦虑;而状态焦虑与表达抑制的相关不显著;状态焦虑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系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所以高校毕业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高, 他在面临毕业时的状态焦虑越低。

2.4状态焦虑的回归分析

由表4可知:认知调节方式对状态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功能,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状态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具有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人, 他的状态焦虑程度会偏低, 对状态焦虑具有缓解作用。

3.讨论

3.1高校毕业生状态焦虑总体现状的分析

根据此次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状态焦虑的值明显要比中间值高, 说明毕业生在面临毕业时存在很多压力, 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 文科生显著高于理科生, 这可能是由于社会上普遍认为理科的学生要比文科生更好就业造成的。 对此我认为, 社会舆论、学校教育等应该减少这种偏见, 让他们意识到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脱颖而出。

现在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某些高校开始建立独立的咨询点, 可以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一些设施 (如心理咨询室的宣泄功能、催眠、放松技术、团体辅导及合理情绪治疗等) 为毕业生的状态焦虑的疏导提供服务, 从而减少由焦虑产生的压力、抑郁和冲动, 更好地走入社会。

3.2状态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 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状态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因此可以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来减少焦虑。 如果一个人产生很强的焦虑情绪, 原因可能不是客观的压力本身, 而是在他及其如何看待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减少焦虑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效能感作用于行为而影响每个个体的心理与行为, 它还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的情绪, 对维持自我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状态焦虑的关系如此密切, 甚至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

3.3状态焦虑与认知调节的关系

状态焦虑与认知调节呈负相关, 认知调节对状态焦虑具有缓解作用, 提高认知调节的能力, 从而减少人们对负性情绪的不良感受。 错误的认知调节不利于身心健康, 因而要尽量杜绝, 提高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 班杜拉认为, 消极情绪之所以会产生的原因, 可能不是客观的压力本身所导致的, 而是对自己是否有信心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的认知。 同样是半杯水, 有的人会这么想:哇, 还有半杯水;有人就想:唉, 只剩半杯水了。不同的认知导致对同一件事不同人的看法不同, 所以认知调节对状态焦虑很重要, 积极地认知调节方式可以使事件往好的方向发展。 就是说, 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时, 要用积极的认知看待它, 而不是想着糟糕的结果。程利等关于情绪调节方式的研究结果发现: 认知调节方式能更加有效地调节负性情绪, 更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因此,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 要调节好情绪, 保持身心健康, 就要改善自己的认知, 良好的认知可以改变我们对某些事的看法, 改变一些不良的、负性的情绪, 这样就可以降低我们的状态焦虑。如皮革马利翁效应那样, 这种期望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调节, 无形中影响个体的行为, 认知使我们们相信自己。

4.结语

4.1高校毕业生存在显著的状态焦虑, 状态焦虑在专业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理科生的状态焦虑要比文科生少, 而在其他方面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4.2情绪调节方式中的表达抑制与状态焦虑的相关不显著, 说明表达抑制对状态焦虑的影响不显著, 情绪调节方式中的认知调节与状态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认知调节方式对状态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4.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状态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而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状态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摘要:本文采用了状态焦虑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情绪调节方式量表, 以随机取样的方式对365名高校毕业生进行了调查, 讨论了高校毕业生的状态焦虑现状, 以及毕业生状态焦虑与情绪调节方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毕业生存在明显的状态焦虑, 高校毕业生的状态焦虑只在专业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情绪调节方式中的认知调节与状态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状态焦虑呈显著的负相关。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状态焦虑

参考文献

[1]程利, 袁加锦, 何媛媛, 等.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J].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4) :730-735.

[2]程虹娟, 方晓义, 蔺秀云.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3) :304-307.

[3]付梅, 葛明贵, 桑青松.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7) :477-478.

[4]廖素群, 黄俊峰, 刘娟娟, 等.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 2012, 33 (9) :159-162.

[5]张乃丹.大学生职业倾向、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6]索红霞.大学毕业生焦虑倾向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8) :34.

[7]汤冬玲, 董妍, 俞国良, 等.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J].心理科学进展, 2010, 4 (18) :598-604.

[8]唐海波, 邝春霞.焦虑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 (2) :176-199.

我的情绪与调节 篇5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我的情绪与调节

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工程管理2班

学生姓名:

张剑

学生学号:

***

2015 年 6 月

我的情绪与调节

情绪是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 , 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Izard指出有 8—11种基本情绪 , 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调整整合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 通过一定行为策略和机制 , 情绪在主观感受、表情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下面就将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自己的常见情绪与如何调节情绪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下看法。

一: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情绪会影响人们的个性发展。长期生活在抑郁、忧郁或恐惧下的人性格古怪,与人交往能力差,不受欢迎。

2、情绪会影响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人在处于消极情绪时,会降低对自我的评价,会做出“我总是失败的”,“我没有能力”这样的归因。

3、情绪会影响人们的认知思维水平,阻碍正常的思考学习,紧张、恐惧、烦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乐观平静的情绪有助于冷静思考。焦虑紧张的情绪不仅进行适当的调节会形成“习得性无助”,造成对于某一问题“总是”无法解决。

4、情绪影响机体的免疫力,现代医学认为,良好的情绪可使机体生理机能处于最佳状态,使免疫抗病系统发挥最大效应,抗拒疾病的袭击。许多医学家认为,躯体本身就是良医,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制。因此,有的心理学家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

5、情绪可以治疗或导致疾病,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激动时皮肤会潮红发热,在紧张或愤怒时皮肤会苍白冰冷。人的情绪如果发生剧变,还可导致皮肤过敏,甚至会因此而影响到毛发。同时愉快喜悦等正确情绪还可以使得伤口加快愈合,促进疾病痊愈。

6、情绪可以改变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影响精神健康,经常紧张忙碌、不顺心会使人体出现失眠、脱发、甚至神经衰弱等系统失调的症状。如果受到强烈、突然或持久的精神打击会引起精神障碍。

用一句古语总结情绪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很大。

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情绪真的很重要,当自己开心时,即使天上有乌云,心中也是晴天,可当自己有一些郁闷时,即使有美女走过也无心欣赏。当然,当负面情绪充斥自己时,很影响食欲,也很影响自己的积极性,就是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做,与此相反的是,当自己收到喜欢人送的礼物或者遇到其他开心事,心中完全正能量时,那就是另一番天地,做什么事都很有能量,即使平常感觉很烂的不入流的笑话,听到也会傻笑。

二:自己的情绪特点

(一)、情绪的丰富性

从自我意识来看 ,在大学中容易出现较多的自我体验 ,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从社交看 ,自己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 , 开始有了想恋爱的冲动, 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自己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二)、情绪的不稳定性

由于自己毕竟还没有完全进入社会,没有丰富的社会经理,导致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 自己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自己情绪常见的现象 , 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自己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高兴时忘乎所以 , 看什么都顺眼 , 消沉时心灰意冷 , 看什么都别扭 , 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三)、情绪的掩饰

随着自己知识水平的提高 , 思想内涵的丰富 ,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我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

来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自己也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 , 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 , 但由于种种原因 , 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

(四)、情绪的冲动性

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自己对比反思了一下自己,确实如此,自己的情绪平时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 豪情万丈。自己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 情绪失控 ,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 如果没有同学或朋友给我劝止 , 会给本自己及其他同学带来危害。冲动是魔鬼,自己确实需要冷静看待人或事。

三、情绪调节方式

(一)、自我控制

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 抑制冲动 , 抵制诱惑 ,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自己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 自己有可能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 , 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 , 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自己平时注意不随意乱发脾气 , 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 , 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 , 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 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二)、转移注意力

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自己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 看电影, 听听笑话, 看看幽默小说, 打球, 下棋, 找朋友聊天, 换换环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自己使情绪平静下来, 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 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 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新的活动, 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三)、自我安慰

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为了减少内心失望, 找一个借口或理由, 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 自己就会进行自我安慰, 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 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 对于帮助自己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保护自己, 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自己经常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 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 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自己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四)、适当发泄

当情绪发作时, 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 ,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 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自己在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 , 也不会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 , 进行适度的宣泄 , 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 , 非常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平常自己会打开电脑,玩会游戏,在游戏杀人,一边玩一边大声喊叫,这样会很快让自己的压力得到释放。

后结

浅析情绪调节的内涵及特点 篇6

情绪调节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心理学。Kopp率先对压力及消极情绪的调节进行了研究①;Dodge正式提出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引入心理学②,情绪调节的研究继而得到更多心理学家的关注。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对情绪调节进行了界定,综合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情绪调节的过程角度来看:Gross 和Ochsner等研究者认为,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是指“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 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③。情绪调节是涉及情绪的潜伏期、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行为表达、心理体验、生理反应等的改变的动态过程。

2从情绪调节的功能角度来看:强调情绪调节是个体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能力。Cicchetti,Ganiban & Barnett强调情绪调节的适应性,认为“情绪调节是改变、控制、调整和修正情绪唤醒,从而使得个体在情绪唤醒情境适应性的生存和行动的内外组织系统”⑤。Cole, Michel & Teti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以社会允许的、容忍的方式做出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⑥,这种能力促使个体在做出情绪反应时可以灵活、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并延迟冲动行为;我国研究者郭德俊,孟昭兰认为“情绪调节是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景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3从情绪调节的目的角度来看:Thompson为情绪调节提供了可操作的定义,他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监控、评估和修正情绪反应(特别是情绪强度和持续性)的内在与外在过程”。Thompson的界定强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情绪调节既包括扩大积极情感,也包括抑制消极情感;其次,既可以用内部过程来调节情绪,也可以用外在和社会的因素来调节情绪。再次,尽管有时候情绪调节包括改变具体情绪,它更多的是改变情绪的强度。最后,这个界定重视目标的取得;Walden,&Smith认为,情绪调节包括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平衡,这个过程包括情境的可塑性、社会暗示的觉知、与情绪相关的信息、以积极的功能性方式实现某人目标时所具有的情绪。

要准确理解情绪调节,我们必须明晰情绪调节的内涵及特点。

(一)情绪调节既包括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也包括对正性情绪的调节。

提到情绪调节,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对负性情绪的调节,比如克制愤怒、消除悲伤、缓解焦虑、降低恐惧等等。比如,过分激动、过度兴奋等等。很多研究者都提出情绪调节不仅仅是降低负面情绪,实际上也包括正负两种情绪的增强、维持、降低等多方面的调节。所以情绪调节策略不只是用于负面情绪的应对,也包括正面情绪的调节。某些正性情绪下也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调节,使之与外在环境相适应。

(二)情绪调节既包括内部过程,也包括外部过程

内部调节来源于个体内部的调节过程,外部调节主要是来源于个体以外如人际关系、社会、文化等因素对情绪的影响及改变情绪的过程。内部调节包括调整分配注意力和重新估计环境或重新估计某种情绪的诱因的方法,外部调节包括寻求改变环境或控制环境的多种应对策略。

(三)情绪调节既包括有效的调节、也包括无效调节和不良调节

情绪调节的结果是要改变情绪的强度、协调情绪和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但现实中由于在策略选择、策略运用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情绪调节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从情绪调节结果的角度,可以将情绪分为:有效调节、无效调节和不良调节。情绪调节具有目的性,不同的情境下具有不同的要求。有效的情绪调节可以使个人将情绪恢复到正常的范畴之内,避免由于过分强烈的情绪而伤害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无效的情绪调节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使情绪调节的努力徒劳无果。不良的情绪调节破坏和削弱情绪的适应性,使不良情绪加剧。

巴甫洛夫指出: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促进人的生理健康还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对情绪调节的内涵及特点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学会改善消极情绪、维持并培养积极情绪,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情绪的调节 篇7

一、情绪劳动与服务

社会学家Hochschild首先提出了情绪劳动的概念。他认为情绪劳动是员工通过对自身情绪的管理以创造出一种公正可见的面部及肢体表现。他提出员工管理情绪有两种方式:表层行为和深层行为。表层行为是指员工调节情绪表达, 使之与组织的要求相符;深层行为是指为表达组织期望的情绪而对真实情感进行调整, 使其一致。表层行为和深层行为的本质区别在于个体的情绪表达是否反映了其真实的情绪体验。表层行为着重改变外在的表情行为, 例如面部表情和动作姿势等;深层行为着重调整内在的认知过程, 使员工从内心与组织需要的工作情绪保持一致。

由于服务行业的特性具有高交互和高冲突的特点, 服务人员与顾客在服务消费中高度接触, 服务人员的言行举止会对顾客产生较大的影响。故传统的服务业在工作场合及组织的制度规范下, 员工被要求以制度化的表情行为对待顾客, 在特定场合给予一定的特定情绪反应。情绪劳动已成为服务质量的潜在影响因素, 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情绪调节策略

1、情绪调节理论

随着各研究者对情绪调节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探索, 形成了从情境观到过程观到结构观的各种观点。在这里, 我们主要用美国情绪研究家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来讨论服务行业人员的情绪调节。他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对他们拥有哪些情绪, 什么时候拥有以及怎样体验和表达这些情绪而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情绪调节过程模型都是发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 而情绪反应产生之后, 即要开始进行反应调节即情绪调节了。

2、情绪调节策略

Gross把情绪调节策略分为两大类: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属于反应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 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Gross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测量研究表明, 表达抑制会降低情绪表达行为, 但不会降低情绪心理体验, 甚至还会由于抑制行为反而增强负情绪表达反应。如一名酒店员工看见一位上次投诉过自己的顾客进入酒店, 他从心里就产生了一种厌恶情绪, 但通过表层行为使得脸上依旧微笑迎客, 为该顾客进行登记入住服务, 过一会儿顾客又拨打客房服务电话, 表示对酒店的一项设施不满意并要求10分钟之内予以解决, 该员工在电话里按照公司要求给出标准答复, 并联系相关部门处理。虽然工作流程一直在顺利进行, 但员工在心里对该顾客的厌烦程度已经又加深了一层。类似于种种的情况不断发生, 员工-顾客的情绪压力源不断产生累积, 虽然员工通过表达抑制进行了情绪调节, 但很容易引起工作倦怠, 导致员工消极怠工, 在员工-顾客关系上产生退缩行为, 长期甚至导致情绪爆发, 身体健康下降的情况。

以上, 故建议组织及个人更多应采取认知重评的方式来进行工作情绪调节, 采用深层行为, 这样对员工健康及组织绩效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认知重评即从认知上改变个体对情绪事件的理解。认知重评是在情绪表达行为发生前进行, 不需要持续地自我调节, 减弱负情绪能量, 增强正情绪的心理体验和行为表达。认知重评会从更积极的方面调整情绪, 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使人产生负情绪的事件。那么从组织方而言, 如何使员工产生认知重评呢?

(1) 组织设立清晰的情绪管理规则, 提供素质培训。组织通过制度化的策略, 培训员工传递组织的期望, 使员工与组织的工作目标一致性, 并帮助员工发展和管理监控情绪的能力。使员工在工作中当不能及时得到组织支持时面对突发事件, 能减少负面情绪, 有效调整以积极的心态维持工作, 尽量避免采用表层行为的方式进行情绪调节。

(2) 绩效评估与薪酬回报。从绩效评估上重视情绪劳动与情绪调节, 在情绪调节带来工作绩效提高的前提上, 适当使员工得到较多的表扬、奖励和提升的机会, 并在薪酬上予以体现和肯定, 以促进员工的积极性。

(3) 提高组织关注度, 建立组织支持系统。在长期的情绪劳动中, 员工会因为与各种各样的顾客服务互动, 而常常产生正负面情绪效应。如员工一味以回避的态度处理负面情绪, 则会产生情感耗竭。组织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建立情绪宣泄渠道, 通过向上级或同事的倾诉, 以减少负面情绪累积。组织也应以关注支持或培训来帮助员工, 及时弥补情绪能量, 使员工继续表现出组织期望的行为。

摘要:仅仅是表面的招呼和微笑已不能满足顾客对服务行业的要求, 服务人员被顾客以更细致甚至更苛刻的标准关注着, 服务人员是不是能因为顾客的情绪而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情绪以提供服务, 已成为顾客考察衡量组织服务能力的重点。情绪调节策略中“认知重评”会从更积极的方面帮助员工调整情绪, 组织也应从培训绩效、员工关怀等方面来帮助员工发展。

关键词:情绪劳动,情绪调节

参考文献

[1]Gross, J.J. (1998) .Antecedent-and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divergent 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 expression, and physiolog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 224-237.

[2]Hochschild, A.R. (1983) .The managed heart.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文书生:《西方情绪劳动研究综述》,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 26 (4) , 13-15。

情绪的调节 篇8

Brenner&Salove研究[1]认为:情绪弹性与个体调节能力有关,情绪调节能力一方面反映个体主要心境特点的具体情绪;另一方面对情绪的强度、稳定性、维持和恢复力等方面进行调节。本研究选选用在校大学生篮球队员为样本,研究情绪弹性二个变量因素(积极恢复能力与积极情绪能力)对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研究假设:篮球运动员情绪调节能力是情绪弹性的预测变量。相信:情绪调节能力对情绪弹性二个变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江苏省14所本科院校20支篮球队。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回收有效问卷231份,其中男165份、女66份。

2.2.2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好的问卷,通过SPSS17.0对量表进行验证因子结构分析,对多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利用回归方程由自变量的值估计预测因变量。

2.2.3 测量量表

量表为经过我们编篡的《情绪调节能力量表》和《大学生篮球队员情绪弹性量表》。

《篮球队员情绪弹性问卷》:主体是引用张敏发表在2010年33期《心理科学》的《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对量表的主词条进行了修改。试卷共11道题,积极的情绪能力测量是第1.3.4.8.9题,测量情绪恢复能力是第2.5.6.7.10.11,采用六点记分法。

《情绪调节能力》运用本次调查数据验证原始量表的因子结构,结果发现:产生6个因素,而不是3个因素,并且部分题项在两个因子上存在交叉。按照因子分析的一般做法,每次删除一个在多个因子上存在交叉的题项,然后再进行因子分析的做法,按照步骤删除相关题项获得4个因素,并且各个数据良好,决定保留22道题。对这四个因素分别重新命名并给予操作定义,分别是“接受调节能力”:明显强调事件负面性的想法;“积极重评调节能力”:个体所经历过的事件赋予积极意义想法;“主动调节能力”:个体为适应内外环境需求或由有关不良情绪而做出的认知努力;“回避调节能力”:对已产生的负面情绪或对产生负面情绪的对象予以接受。最终结果是:22、19、25三道题是测量回避调节能力,23、20、6、10、7五道题是测量主动调节能力,2、1、17、15、4、29六道题是测验积极重评能力,5、18、14、27、24、16、30、11八道题是测量接受调节能力。

以积极情绪能力、情绪恢复能力为自变量,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接受调节能力、回避调节能力为因变量进行分析。

3 结果

从表1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回归模型有较好拟合优度,在0.001水平上显著性。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接受调节能力、回避调节能力对情绪弹性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并且在0.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p<0.001)。

从表2的回归系数分析可以看出,主动调节能力、接受调节能力和积极重评能力的系数对情绪恢复能力在0.05-0.001(p<0.05,p<0.001)的水平上呈显著性;积极情绪能力对接受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情绪恢复能力对回避调节能力均无显著性。

4 分析讨论

4.1 对量表的分析讨论

对量表修订按照因子分析的一般做法,进行了六步删题,每次删除一道题目并重新进行因子分析,最后保留了22道题,对原始数据方差的解释率分别为15.336%、14.469%、11.190%、9.824%。四个因子对原始数据方差的总解释率为50.819。验证四个因子与理论假设一致,负性情绪调节量表构成要素是合理的,各种指标是符合心理学统计要求。情绪弹性量表与篮球队员情绪调节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具有良好的校标关联效度,各种指标都符合心理学统计要求。

4.2 情绪弹性与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的分析讨论

情绪弹性两个因子中的积极恢复能力与主动调节能力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回归分析得知,接受调节能力和情绪弹性因子中的积极恢复能力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Brotheridge&Grandey[3](2009)研究表明经常压抑负性情绪,根据组织需要过多的体验积极情绪而忽视情绪恢复能力与个人的成就感无关。建议队员需要注意的不仅要使用情绪恢复能力,同时,不能忽视从负性情绪中体验到积极的情绪能力,否则我国大学生的篮球水平很难提高。对情绪弹性因子中的积极的情绪能力不存在相关。本研究支持了国内路涛(2009)[2]研究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焦虑之间的关系观点:从负性情绪中寻找意义并给予合理化,对情绪恢复能力是比较成功的,个体的自我肯定与焦虑得分都会越低,他们的情绪弹性就越高。但是运用积极重评调节能力,从负性情绪中体验积极情绪能力就比较低。

4.3 情绪弹性与接受调节能力、回避调节能力的分析讨论

情绪弹性两个因子中的积极恢复能力对,接受调节能力对积极的情绪能力之间都存在着高度相关,并且回归分析显示,情绪弹性因子和接受调节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本研究发现,篮球队员情绪调节能力与情绪弹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情绪弹性与调节能力的积极性有高度的正相关。篮球队员运用接受能力可以较好地节省心理资源的调节。就本研究而言:篮球队员运用回避调节能力对情绪弹性的积极调节能力起到了正向预测作用。但是对负性恢复能力有着一定的反向预测作用。

5 结论

5.1 情绪调节能力的构成要素对篮球队员负性情绪调节量表结构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以用于测评本研究的量表工具。

5.2 情绪弹性因子对接受调节能力,情绪恢复能力对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5.3 积极情绪能力对主动调节能力、积极重评能力,恢复能力对接受调节能力,二个因子的情绪弹性对回避调节能力均无显著性影响。

参考文献

[1]Salovey,P.&Sluyter,D.J.(Eds.)Emotionaldevelopment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Educational implications.New York:Basic Books,1997.

[2]路涛.军人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2009.

数学学习中的情绪调节 篇9

关键词:情绪调节,深度表扬,巧妙进行,注重过程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在少年儿童的成长历程中积极的情绪不可或缺。数学学习因为其知识结构的严谨与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性, 使人感觉学习数学必须一就是一, 二就是二, 学习中不需要情绪调节, 对数学学习中的情绪调节关注不够。其实并非如此, 没有积极向上的情绪就没有学生对数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也就没有对数学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热情。积极的情绪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是数学学习的催化剂和润滑剂。

一、另辟蹊径深度表扬,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知名教育专家陆仕桢曾经说过:“基础教育, 智力不是影响成绩的基本条件, 影响成绩的就两条:一个动力, 一个习惯。而动力, 对一个孩子来讲最主要取决于两个欲望:第一个欲望是求知欲望, 他对学的东西感兴趣;第二个欲望是成功欲望。你试试看, 一个孩子从来没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过肯定, 他怎么能爱学习?”因为一些特殊情况, 部分孩子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 出现了种种问题, 成绩直线下降, 成为老师和同学遗忘的角落, 从而造成学习动力进一步消退, 成为后进生。这就需要老师另辟蹊径, 仔细寻找孩子学习中的闪光点, 重新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接到一个新班, 班上有一位女同学, 开学初状态明显不对劲, 作业拖拉, 上课注意力分散, 还经常与同座位闹矛盾。发现这一问题后, 我对她进行过多次批评教育, 可是却收效甚微。一次偶然的机会, 这位同学小测验得了优秀, 我觉得这是个机会, 于是先在全班大张旗鼓地表扬了她一番, 看着她满意的微笑, 我知道她开始进入角色了。下课后我将她请到办公室, 和颜悦色地问她:“这次考试你的进步最大, 能跟老师透露透露你的经验吗?我想在全班其他同学中推广你的做法。”她一听这话, 很吃惊, 随即便讲起了自己的做法:“上课要认真听讲, 作业要认真完成, 考试时要仔细检查认真做。”正好说出了我想要对她说的要求, 我对她说:“说得太好了, 只有这样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好成绩, 所以你考了优秀, 老师祝贺你, 把你的方法告诉全班同学, 好吗?”孩子高兴地说:“行!”说完她开心地走了。随后我请她将自己的做法向全班同学进行了介绍, 并号召全体同学向她学习。为了形成整体合力, 我还联系了孩子的家长, 向家长介绍了孩子近期的表现, 特别说了她的明显变化, 家长听后也很高兴。从此孩子学习热情明显改观, 学习动力明显增强,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在慢慢形成。

上面事例中女孩的变化就是情绪调节的作用:由原来的毫无状态到后来的热情高涨, 只因为老师的一次深度表扬, 这样的表扬不是停留于表面, 有老师和孩子的深度交流, 有班级教育氛围的营造, 有家庭教育的参与。需要老师留心观察, 找寻教育机遇, 用好用足特殊机遇, 保持孩子学习数学的动力, 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提问巧妙进行,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活动, 教师的提问在互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问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既有后进生表现的机会, 有中等生发挥的空间, 还有优等生展示的舞台。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情感,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在老师和同伴的关注中点燃学习热情。

比如在进行“圆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的学习时, 同学们掌握了圆的周面积计算公式以后, 对于后进生, 教师的问题围绕已知半径求面积设计, 他们可以直接运用公式解决问题;中等生问题设计可以围绕已知直径求面积展开, 他们可以先求半径再求面积分步解答, 也可以直接列综合算式来完成;优等生的作业设计可以已知周长求面积, 他们需要先求出半径, 再求出面积。一题多解问题答问顺序的选择, 可以先后进生, 再中等生, 最后优等生。难度会拾级而上,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答问的空间, 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分数应用题教学时, “一条道路已经修了1000米, 已修的长度是未修长度的1/3。这条道路全长多少米?”后进生可以把未修的长度看作“1”, 先直接用除法求出未修的长度再求全长;中等生也可以将未修的长度看作“1”, 用方程先求未修长度, 再求全长;优等生必须再做深入思考, 还可以将全长看作单位“1”, 将已修的长度是未修长度的1/3转化为已修的长度是全长的1/4, 再直接求出全长。

在问题答问后, 教师应及时做出鼓励, 语言做到简洁、清楚, 充满感情, 富有变化。譬如在两位数乘法的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可以这样说:“你说得真好, 很有条理, 先说用个位去乘, 再说用十位去乘, 最后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同学们就要像他这样说。”“你说得和他一样棒!”“你也很有条理, 如果说得再慢点, 就能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 那就更棒了。”在学生答错题目时, 教师及时说出:“说错是正常的, 老师也会有说错的时候, 没关系, 来, 再慢慢说一遍。”“大家不要笑, 他紧张说错了, 下次他一定会成功的。”在学生回答很好时, 教师要及时表示“你的回答真完整, 做事肯定很有条理”、“你的回答很流畅, 听得真舒服”、“你的解题方法很简洁, 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等等。

三、作业处理注重过程, 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的根本保障, 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数学作业的处理是否得当, 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好坏, 关乎数学学习成就感的高低。数学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作品, 体现着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 凝聚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师处理数学作业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评价, 也可以对每次的作业状况进行记录, 对学生的作业态度、作业的正确率、思考的质量等进行充分认可, 维持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浅论教师情绪的起因及调节策略 篇10

一、教师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学生的眼光, 人的情绪是很外在的表现。一个不擅于控制情绪的人, 喜怒哀乐都会从眼神、动作和脸色等表现出来, 而这种外在的情绪表现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 除了观察思考等认识活动的一系列动作外, 同时还依靠兴趣、情感、意志、毅力、志向等动力系统的激发。如果一个教师情绪饱满, 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 那这堂课一般都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教师的良好情绪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融洽是达到良好课堂效果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师在走进课堂时, 一脸疲惫, 精神不振, 那学生也会觉得课堂索然无味, 提不起学习的精神和动力。如果教

(一) 创设宽松有益环境

高校在改革过程中, 在着眼于学校宏观发展的同时, 要尽可能把教师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帮助教师及时排解心理困扰。首先, 在一系列改革过程中, 制定涉及教师利益的政策时, 要建立一个让教师参与的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 真诚面对教师, 让教师及时了解改革动态, 让教师敢于说话, 发表自己对改革的意见, 并让教师做好足够的准备来应对改革。其次,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校园环境对教师工作的心情有一定的影响, 好的校园环境能让教师产生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工作环境的改善, 可以使教师将应激带来的心理困扰的注意力转移到对环境的享受当中去, 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帮助。

(二) 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在高校改革的特殊时期, 诸多举措很容易造成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失和, 使教师产生应激。因此首先学校领导要有意识地缩短与教师之间的角色距离, 多与教师进行情感的双向交流, 及时了解教师的心理状况。其次学校要积极改善学校中的人际沟通, 及时处理改革所产生的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 营造一个团结、友好、安定的环境。学校只有创造积极和谐的人际氛围, 才能提高教师的安全感, 使教师能在工作中感到宽松愉悦。

(三) 坚持民主公正管理

学校进行改革时, 首先, 人事管理要尽量做到最优化。在聘任制、评优制的改革过程中要做到公正、科学、合理, 建立操作性强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减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评优晋级时要做到民主化, 不只凭论文发表的数目及学生成绩等定量的评价方法来评价教师的绩效。其次, 学校要做好收入分配管理。学校要本着收入相对均衡和适当拉开收入差距的原则, 公平公正地处理收入分配制度中经济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最后, 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 学校在实行具体的措施时, 要随时关注教师的情绪和心理状况, 避免由此给教师带来应激。学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某些特殊原因生气发火则会跟学生形成对立, 造成课堂气氛紧张, 从而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良好的情绪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不好的情绪则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一堂课的失败, 甚至会导致长期的教学失败。

二、影响教师情绪的因素

要有效地控制情绪, 必须先找出影响情绪的因素。总的来说, 影响教师情绪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工作压力。

教师是一种职业, 承受着所有的职业都会有的职业压力。压力是影响人情绪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 教学。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 各种科技和知识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必须紧紧跟随社会的脚步,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手段。这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教师来说, 难免吃力, 而新教师虽然接受能力强, 但由于经验不足, 往往要花很多时间来熟悉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二, 教研。现在无论在中小学或高校, 教研能力都被看作测量教师能力的手段之一, 所以, 在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的同时, 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在科研上。三, 学生的管理。现在的教师在教学之余, 还要担任学生的心理辅导师

校还要尊重教师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 让教师民主选择教学方法, 不要让教师突然改变教学方法, 即使改变也要让教师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急于求成。

(四) 合理安排教师工作

学校管理者不能为了改革的需要忽视教师自身的承受力, 要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学校要充分考虑高校教师本身的能力、经验和精力情况, 分配好教学和科研任务。对于工作量的确定, 既要满足当前现实教学任务的需求, 考虑教师成长提高的长期需要, 也要考虑学科、专业课程性质的区别。对于教师周课时达到20节的现象应列为急需改变之列。

(五) 开展健康心理咨询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热线, 开办咨询门诊, 为教师提供心理倾诉的平台, 让受困于应激的教师接受心理咨询技术所提供的专业帮助。即使没有产生应激, 咨询热线和门诊对教师也是一种莫大的帮助, 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参考文献:

[1]郭爱鸽.教师的应激与控制策略[J].教育探索, 2005, (8) .

[2]戴·冯塔纳.教师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黄正夫.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应激源分析及对策思考[J].宜宾学院学院, 2004, (5) :142.

[4]D.赫尔雷格尔, J.W.斯洛克姆, R.W.伍德曼.组织行为学 (上册)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14.

[5]杨玲.教师职场应激与心理保健[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7, (467) :120.

[6]陈夏兰.高等教师职业压力及控制策略[J].江西金融职业大学学报, 2008, (3) :122

[7]任登波, 王光琼.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7, (4) :91.

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分析

贾杰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高等教育研究所, 湖北武汉

摘要: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 阐述了心理契约及其在高校和教师间的内涵, 分析了高校与教师之间建立心理契约的必要性, 并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创新进行两个方面的制度安排, 一是重构高校激励机制创新的正式制度, 并有效实施执行;二是进行精神激励和感情激励, 积极培育一种信任、和谐的创新文化。

和学习咨询师。这不仅占据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也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精神负担。当今社会的教师, 是在学校、学生和家长三大压力下工作的特殊群体。正是因为这多方面的职业压力让教师的情绪经常性地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 如果没有及时和正确的调解, 就极容易导致心情烦躁, 从而导致长期的情绪不佳。

(二) 身体状况。

以传统的意义来说, 教师属于脑力劳动者。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学校, 特别是一些私立民办学校, 教师在脑力劳动的同时必须有充裕的体力来应付巨大的工作量。教师还是一个易患职业病的群体, 咽喉炎, 肺炎, 甚至是关节炎等病症在教师群体中是最常见的病症。而即使是平时的一些感冒发烧或女教师生理期不适等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绪, 影响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

(三) 生活压力。

教师除了要承受来自学校、学生和家长等方面的职业压力, 同样也承受着作为每个社会人都必须承受的生活压力。已婚的教师担任着家庭的重担, 不仅负责家里的经济来源, 还因为本身的职业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倾注着更多的心思。孩子的教育、家庭关系的处理等是已婚教师最大的生活压力来源。而未婚的教师同样也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

三、如何调解教师的情绪, 培养良好的教学情绪

要成功调解自身的教学情绪, 教师可以从以上的几个影响情绪的因素出发, 结合自身的情绪起因和情绪表现, 对症下药, 探究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

(一)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树立教学的自信。

教师的紧张和不安情绪大部分都源自对自身能力和知识的不自信, 害怕无法处理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非预期的问题, 在被问及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时, 教师容易产生慌张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往往很矛盾, 直接说不懂, 很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威信, 因而性格比较急躁的教师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 比较容易情绪失控, 这样会更严重地影响教师的形象。要缓解源对自身能力和知识不自信的紧张和不安, 教师必须在上课前有充分的准备, 尽量把每一个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有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备好案, 做到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当然, 将和土都要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扩充来实现。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知识缺漏, 并努力查漏补缺。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来树立自己在面对学生时的自信, 用自信来驱逐紧张和不安感。

(二) 注意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对新教师来说, 第一节课至关重要, 第一节课的成功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在第一节课就跟学生说明自己的要求,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 通过课堂互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尽量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建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只有获得了学生的信任, 师生关系融洽, 才能让自己充满自信饱含热情地走进教室。在长期的教学中, 教师必须努力掌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

王晶

关键词:心理契约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创新

一、心理契约及其在高校和教师间的内涵

“心理契约” (Psychological contract) 研究是当前西方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组织行为学家阿吉里斯 (Argyris, 1960) 在其《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首

情况, 用自己的耐心和细心来维护和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 注意课堂中和课后对自身情绪的自我反思。

情绪往往是难以控制的, 稍不留神就会情绪失控, 做出后悔的行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失控, 不仅会影响到当节课的氛围, 如果处理不当, 还会造成与学生长期对立的情况, 严重影响师生间的信任、教师的上课热情和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 一旦教师出现了情绪失控的情况, 必须在当时就想办法缓解因自己情绪造成的紧张, 尽量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放慢语速, 给自己一点思考的空间。而在课后, 必须好好总结自己情绪失控的原因, 分析情况, 寻求对策。如果自身的反思没法找到缓解的好方法, 则可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尽量不要让同样的情况再发生。经过多次的反思, 总结经验, 让自己在经验和教训中成长, 提高自身处理情绪失控的能力和方法。

(四) 通过倾诉, 转移不良情绪。

有研究表明, 当健康出现问题或生活出现巨大压力时, 缺乏朋友和社会支持的人比那些经常有朋友交往和支持的人更可能出现轻生的可能。恐惧、忧虑、愧疚等情绪一般是由于长期的压力所致。所以, 当压力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时, 教师应该及时向周围的朋友寻求精神帮助, 快乐分享后会变成双倍的快乐, 而痛苦分享后就会变成一半的痛苦。尽管朋友或家人无法提供实质的帮助, 但他们的耐心倾听和安慰也会给处于高压下的自己缓解的空间和动力。生气、难过、焦急等不良情绪一般是突发的,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必须在走进课室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尽量通过和别人聊天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让自己在走进课室后暂时忘掉这些不良情绪。另外, 情绪的突发性和人的心态有着很大的关系, 时常保持心态的平和对成功调解突发不良情绪有着很大的帮助。

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不仅对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有着关键的作用, 也是让教师的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生活中不断总结和锻炼自己的情绪掌控力, 寻找适合自身的情绪调节法。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来提高自身的职业自信, 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并通过在生活中的修身养性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和心理承受压力, 尽力做到只把自己的好情绪带给学生。正如罗兰所说:“要给别人阳光首先要自己心里有阳光。”

参考文献

[1]位焕第, 黄丽.教师课堂情绪的自我管理[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7.

[2]葛玲霞.教师情绪调节及应付方式的差异性研究——基于新手—专家型教师的比较[J].集美大学学报, 2007.

[3]高丽芳, 常旭.教师心理健康与合理情绪疗法, [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7.

教师课堂教学情绪调节的艺术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10-02

讲台即舞台,教师在这个舞台上或谈吐幽默,妙语连珠;或语调低沉,语言乏味;或怒发冲冠,吼骂咆哮……表现出种种情绪。可以断言,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教学有极大的影响。

影迷观影或球迷观赛,存在一种心理替代效应。看到明星在干什么,就像自己在干什么;看到球星活力四射,球迷也浑身是劲……快乐会像感冒一样传染四方,而哀伤的传染力更强!这种心理替代的科学依据存在否?脑神经医学研究已发现,这些都是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专家认为,镜像神经元就是心理学的DNA。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极,两极的情绪都能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其中教师的情绪决定了教学情绪。能影响教学情绪的主要因素是身体状态、教学效能感、内外归因、教学情境、教师性格、突发事件、团体氛围等。

身体状态——纸船不能在江海中乘风破浪,身体健康是打造良好课堂的前提。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身能力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的主观断定,对教师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驾驭效能感,进行积极自评是调节情绪的首要功课。

归因确定——对成败归因的判定中,争功与诿过,都符合人逃避烦郁的天性,但不能有效解决情绪的问题。

情境氛围——人与情境和谐共存,令人积极、愉悦。日本有的剧场有职业喝彩人,恰到好处的喝彩声能带起演员的表演欲,也能激发观众的兴趣。

人际偏爱——对学生一视同仁,能减少受到意外的干扰,避免对教学情绪产生“社会干扰”效用。

教师的性格——面对困难选择逃避是人之常情,但绝不能一味地逃避,逃避只会加剧消极的情绪体验。

突发事件——这是随时面临的挑战,不仅考验教师的应变智慧,更考验教师的修养。

团队氛围——彼此尊重、关心互助的团队氛围,是教师的精神氧吧。

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情绪,我们有可能成为它的奴隶。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于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消极的认知,改善自己的情绪,施展教育的无限魔力。

一、确定自我调节的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

1??奏响课堂快乐的节奏。美国名师罗恩认为,快乐是艰难学业的糖衣,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带给学生快乐。

2??积极地评价自我。积极总比消极强,宁自负莫自卑。卓别林曾乔装参加“卓别林模仿秀”,结果仅获亚军。应当相信,我们虽然没有名师的实力,但绝对有模仿名师的能力。

3??时刻调整自我情绪。疯子或外星人才会快乐永恒,教师虽然不是疯子或外星人,却有职业义务,绝不能让坏情绪污染课堂。

4??做有使命感的教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派克认为,成人大多数心理疾病的产生,皆因习惯于先甜后苦或先易后难。想要减少心理疾病,克服职业倦怠,请先吃蛋糕后吃奶油,把甜蜜放在最后,让完成使命的责任推动自己获得成功。

二、掌握一些控制学生课堂情绪的技巧

这些技巧包括:

1??展示认知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类认知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激发兴趣、令人惊叹的奇异的过程。例如,几何中的勾股定理在欧洲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据说是两千多年前毕达哥拉斯一次在客厅散步时发现的,他具体是怎样发现的?奇妙的课堂之旅由此开始。

2??展现让人惊叹的结论。例如,将一张理想的薄纸重复对折64次,纸的厚度最终会是多高?结论:其高度超过地球到月亮的距离的3倍。笔者让学生去猜测结论时,最大胆的猜测也仅是和柳州市区最高的马鞍山一样高。这类知识对学生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

3??发挥故事的魅力。教师应熟稔科学史,很多科学史故事是绝妙的知识情境,当下的数学课本例题设计中就体现了以故事创设情境的趋向。例如,希腊的女数学家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方法是“塔高:塔的影长=杆高:杆的影长”。对应的例题中有一个古埃及法老设立黄金大奖的著名故事,笔者曾利用这个故事取得了美妙的课堂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延伸到了课后,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去测量校园内大榕树的树高,并衍生出多种测量树高的方法。

4??用竞赛调动积极性。体育训练很枯燥,体育竞赛却能激动人心。怎样克服练习与作业的枯燥性?可利用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开展知识竞赛活动。笔者在中途接手一个后进班,这个班数学升级考的平均分年级倒数第一,低分率近40%,学生普遍讨厌数学课。笔者将全班分成八个学习组,在课堂问答与练习时开展分组竞赛,比一比哪一组更聪明,答对一次加一分,练习正确一人加一分。对最低总分组,下课起立时,其他组齐喊“某某组,请加油”。一段时间后奇迹产生了——期中考平均分达到中等,升级考成绩跃升普通班第一,低分生从19人变为5人。一个学生在学校的调查表上写道:没想到数学这样好玩,我改变了对数学的印象。

三、尝试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

1??一些简单、自然的小技巧。控制之道,先外后内,情绪调节重在课前准备。在廊道无人处来点深呼吸,能增加血液中的氧,有助于放松心情。开展想象,想象你将要走过的,不是教学楼走廊,而是美妙的花溪小径,在想象中有声音、景象、气味等细节。微笑真的能放松自我,通面部肌肉反作用于大脑情绪控制中心,可让心情得以平静。在难题面前,不要着急,暂时脱离一下直接接触,深呼吸后,从一数到十,给思考留些缓冲的余地。还可以随身携带一瓶玫瑰香精,闻一下花的清香。

2??主动进行自我暗示。想想学生们真可爱,能给他们讲课,很让人兴奋哦。莎士比亚说过,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演砸后一笑而过重头再来。千万不要做消极的暗示:领导要听课哦,千万别搞砸了,搞砸了领导的脸会很难看……结果真的看到了领导难看的脸。这是无意识自我暗示后产生的“瓦伦达心态”,想到什么就看到什么。

3??重视师生间的沟通。功利型的教师爱批评吼骂,关心型的教师爱沟通学生。魏书生说:柔声细语的教育效果会更好。笔者任班主任时,有一名班干某段时间像变了一个人,上课打瞌睡,还用脏话骂批评自己的老师,课后和同学打架。这种表现按校规是要处分的。笔者找他谈话,不责备,只聊家常。柔声细语地交流后,该生很快泪水婆娑地述说了自己受到的困扰——爷爷辞世后没几天,为了争遗产,叔伯和父亲多次争吵甚至动手。这确实超出了小孩能承受的能力,经笔者劝慰,没几天他就回归了正常。

4??做真诚的教师。勤奋钻研,勇于探索,是教师排解压力的王道。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勇于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失误。在课堂上,教师应表扬能发现自己笔误的学生,这绝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诚地道歉,能使人格升华,同时还能赢得敬重。有一个同事,教学中被学生看出了一个错误,师道尊严让她死不认错,结果较真的学生到处追问,弄得这位教师狼狈不堪。

5??爱要爱得真实。千万不要做无香的纸花,内心真喜欢一个人,不用嘴说亦被人知。假如一个人感到你不喜欢他,久之他也会不喜欢你。师生间的关系亦是如此。教师当自问:我是真喜欢我的学生吗?如是,学生也会喜欢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教师要真心爱学生而非爱学生的成绩,功利心强的教师会让人敬而远之。

6??换个角度看问题。减压之道重在观念,教师应视竞争压力为动力。拥有一个教学平台,与优秀的教师展开竞争,是执教者难得的机会。拥有这种观念的教师,心态轻松,积极进取,教学水平定会大幅提升。

7??改变庸人的人生哲学。生活中的痛苦,大多基于对平庸的恐惧与害怕。守着一份自认为不理想的谋生职业,又怕迈出改变现状的步伐,高能低就,哀叹尽日,这是庸人自扰的生活哲学。教师欲克服这类痛苦,须抱守甘于平凡的价值观,不急功近利,爱岗敬业,这样才能享受人生真趣。

8??学会排泄郁闷情绪。太过内向的人要吃亏,不妨找朋友来倾诉自己的苦闷。要学会心理学中的喧泄法,找开朗的人倒倒心事。一两盐炒菜咸死人,一斤盐倒进湖中,淡水湖还是淡水湖。

9??熟稔合理的规避。合理的规避是暂时回避、转移,再择机而发。遇上突发的学生恶作剧,或学生莫名其妙的顶撞,有时当场直接处理会影响上课,教师不如装傻,课后再解决。教师走进课堂看到一片闹哄哄时,不必发火,也许在一分钟的沉默后,教室会自动安静下来。诗云:沉默是最强烈的抗议。

10??运用幽默的自嘲艺术。一次笔者在黑板算错了一道题,学生很高兴地当场大声指出。笔者惊讶过后说:真的抱歉,老师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教室心在操场的榕树上,那里有两只小鸟要订婚。全班爆笑。笔者趁机说,让我们重头再算一次。

面对不良情绪学会调节 篇12

现代科学也进一步证明, 情绪可以通过大脑而影响心理活动和全身的生理活动。乐观情绪可以使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自动调节机能处于最佳状态, 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 也有利于促进人的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意志等心理活动。国内外许多科学研究都表明:长寿老人的最大特点之一, 就是具有乐观情绪。对不良情绪的调整, 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能量排泄法

对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能量可用各种办法加以调整。例如, 当生气和愤怒时, 可以到空旷的地方去大喊几声, 或者去参加一些体力劳动, 也可以进行体育活动, 跑两圈, 把心理的能量变为体力上的能力释放出去, 气也就顺些了。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曾告诫人们:当你暴怒的时候, 在开口前把舌头在嘴里转上十圈, 怒气也就减了一半。

在过度痛苦和悲伤时, 哭也不失为一种排解不良情绪的有效办法。哭也可以释放能量, 调整机体平衡。在亲人和挚友面前痛哭, 是一种真实感情的爆发, 大哭一场, 痛苦和悲伤的情绪就减少了许多, 心情就会痛快多了。

现代科学证明, 流眼泪并非懦弱的表示。研究发现, 情绪性的眼泪和别的眼泪不同, 它会有一种有毒的生物化学物质, 会引起血压升高, 心跳加快和消化不良, 通过流泪, 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 对身体自然有利。据观察, 长期压抑, 不流眼泪的人, 患病要比常流泪的人多一倍。据调查, 有些人哭过以后, 心里好受多了。所以有人主张该哭当哭, 该笑当笑, 但要把握好一个度, 特别是作为糖友, 情绪不宜过于激动, 以免引起血糖的波动。

语言暗示法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 语言暗示对人的心理乃至行为都有着奇妙的作用。当不良情绪要爆发或感到心中十分压抑的时候, 可以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 来调整和放松心理上的紧张, 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糖友们可能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 想要发怒, 当即将要发怒的时候, 可以用语言来暗示自己:“别做蠢事, 发怒是无能的表现。发怒既伤自己, 又伤别人, 还于事无补。”这样的自我提醒, 就会使心情平静一些。当发怒的想法少了以后, 再想想自己的血糖水平, 何必要跟健康的血糖过不去呢?

环境调节法

大自然的景色, 能扩大胸怀, 愉悦身心, 陶冶情操。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 对于调节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好的效果。心绪不好或感到心理压力大, 郁闷不乐时, 千万不要一个人关在屋子里生闷气, 苦恼自己。而应该走出去, 到环境优美、空气宜人的花园、郊外, 甚至是农村的田园小路上去走一走, 舒缓一下心绪, 去除一些烦恼。而且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人, 定期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 对于保持身体健康, 调解身心紧张大有益处。糖友殷大爷, 70多岁的高龄, 心态很好, 经常报团出去游玩, 在游山玩水的时候, 心情豁然开朗, 当然血糖也就比较稳定了。

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是人们精神活动的动力之一, 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在遇到困难、挫折、打击、逆境、不幸而痛苦时, 善于用坚定的信念、伟人的言行、生活中榜样、生活的哲理来安慰自己, 使自己产生同痛苦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发现糖尿病, 可能是人生中的一点挫折, 可是反过来想, 糖尿病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虽然不能治愈, 但是只要保持地好, 就跟正常人一样。张阿姨得糖尿病已经15年了, 但是她没有被糖尿病打倒, 积极乐观的生活, 还不断地学习糖尿病知识, 让自己懂的多一些, 能很好的自我管理。

寻求倾诉法

人的情绪受到压抑时, 应把心中的苦恼倾诉出来, 如果长时间地强行压抑不良情绪的外露, 就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特别是性格内向的人, 光靠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还远远不够, 可以找一个亲人、好友或可以信赖的人倾诉自己的苦恼, 求得别人的帮助和指点。有些事情其实并不像当事者想得那么严重, 然而一旦钻进牛角尖, 就越急越生气, 如果请旁观者指导一下, 可能就会豁然开朗, 茅塞顿开。还有一些时候是这种情况, 对于你来说, 是耿耿于怀, 难以气平的事, 而在别人却完全不了解, 不体会。即便是这样, 你把苦恼倒出来后, 也会感到舒服和轻松。这时人家即使不发表意见, 仅是静静地听你说, 也会使你得到很大的满足。别人的理解、关怀、同情和鼓励, 更是心理上的极大安慰, 尤其是遇到人生的不幸或严重的疾病, 更需要别人的开导和安慰。糖友们可以多结交一些周围的糖友朋友, 多去医院听听讲座, 在控制病情上遇到问题时, 可以跟糖友们交流心得, 还有不明白的问题, 可以去医院咨询医生, 千万不要把事情都憋在自己的心里。

创造欢乐法

心绪不佳, 烦恼苦闷的人, 看周围一切都是暗淡的, 看到高兴的事, 也笑不起来。这时候如果想办法让他高兴起来, 笑起来, 一切烦恼就会丢到九霄云外了。笑不仅能去掉烦恼, 而且可以调解精神, 促进身体健康。糖友们可以在生活中保持好的心态, 对待任何事情都向积极地方面去想。

把烦恼写出来

上一篇:作文动机下一篇:实体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