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者执行力

2024-10-06

中层管理者执行力(通用12篇)

中层管理者执行力 篇1

一、要有责任意识

提高执行力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作为一个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明确自己的责任, 找准自己的位置, 做到在其位, 谋其政, 尽其责。工作就是责任。责任是高度负责的态度, 是敬业精神的体现。增强责任意识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也是本分所在。

责任是执行力的基石, 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会有工作激情, 才会有奉献精神, 才能真正潜下心来认认真真做事;只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会把心思和能量凝聚到事业上, 把本领和精力用到工作中去, 才会有不断追求成功、不断完善自我的动力。要建设严格规范, 富有效率, 充满活力的现代烟草事业, 要实现管理上水平, 税利保增长的工作目标, 就要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 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 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 以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强烈责任感, 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完成好组织交给的任务。

二、要有良好的作风

提高执行力要有良好的作风。优良的作风是提高执行力的保证。执行力体现好作风, 好作风保证执行力。言行一致的好作风,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落实规定见诸行动, 求真务实不尚空谈, 使每一条规定都转换成实实在在的民众利益, 以强有力的执行力保证各项工作目标措施落实到位。作风建设与执行力密不可分。作风建好, 执行力必强;作风建设不好, 执行力必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缺的不是规定而是执行。没有强有力的执行, 再好的制度、再细的规定, 也会沦为一纸空文, 成为没有任何用处的摆设。”要提高执行力就要养成‘节奏要快, 标准要高, 工作要实, 状态要好’扎实的工作作风。节奏要快要求我们工作步伐要快, 工作节奏要快, 解决问题反应要快。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 积极主动想办法、定措施, 把握工作主动权。标准要高要求我们工作要有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中要树立争一流的思想, 要有一流的工作标准, 一流的工作水平, 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只有高标准才会有高质量。提高执行力必须以高标准严要求作保证。工作要实就是求真务实。提高执行力要真抓实干, 要脚踏实地干事, 不要脱离实际空谈。干工作要突出干, 只有干才会有成效。要坚持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努力做到不张扬、不浮躁、不漂浮。只有真正做到低调做人潜心做事, 才能不做表面文章, 不摆花架子, 只有实事求是解决问题, 才能切实提高执行力。状态要好就是要有一股精神, 要有一种永不服输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毛主席说:人要有一点精神。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没有执行力可言。面对困难, 面对挑战, 精神状态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要实现工作目标任务, 要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必须有敢于拼搏、勇于创新、自强不息、永不满足、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 主动面对问题, 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饱满地工作激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三、要注重学习提高

提高执行力要有相应的基本能力作保证。能力体现在方方面面, 但学习和实践能力尤其重要。能力来自学习, 能力来自实践。提高执行力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学习能力。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提高执行力, 只有坚持学习才会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够不断完善自我以适应工作要求, 增强本领提高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 我们的党要上进, 我们的国家要上进, 我们的民族要上进, 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 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实践、实践、再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 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因此, 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跟上时代的步伐, 就必须加强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学习, 通过学习增强本领, 提高能力, 在学习的形式上要灵活多样, 在学习的内容上广博精深、兼收并蓄。

一要用心学。静下心才能学进去, 只有思想上重视学习才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高度的学习自觉是崇学好学的内在驱动力。”“要自觉成为学习的表率, 力争学得更多一些、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更深一些, 提高执政能力、胜任领导工作。”用心学还要学与思相结合, 善于思考, 面对问题善于研究善于分析。对于学习和工作还要善于总结分析提高。

二要学用结合。学习要在坚持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知识无穷无尽, 提高执行力既要学习理论, 也要学好政策, 还要学好业务。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完学好, 要善于抓住重点, 突出应用学好专业, 要带着问题学,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 切实解决现实问题, 使各方面工作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在实践中学, 在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中增强能力,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自己修养素质, 胜任工作要求。

三要学习常态化。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一种生活方式, 培育浓厚的学习兴趣, 努力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新。“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 一种责任, 一种精神追求, 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读书要有两个态度。实用主义地读书, 实用主义注重解决问题, 目的性明确固然是需要的, 但读书不能仅仅为了实用, 抱着一点“无用主义”的态度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位, 虽然不能增加人生的长度, 但是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宽度和高度, “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 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通过读书学习来增强知识, 增强智慧, 增强本领, 这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提高执行力需要不断的提高自我素质, 强化责任意识, 养成优良作风, 实现完美的人生更需要不断的提高充实自我, 尽好每一份责, 做好每一件事。

中层管理者执行力 篇2

所谓执行力,是指当企业高层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发展战略后,员工针对这个战略计划所做出的行为,并通过高效快捷的工作效率将战略思考和方针政策落实的能力。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是否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什么是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

中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头,作为中间发展力量,其执行力关系到各项任务的落实,其工作情况无法有效落实可能会造成企业的工作直接停滞不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在市场形式快速变化、管理工作越来越严格的当前,中层管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并能够做到与高层的发展战略高度统一。在落实上级交代任务时,做到传达指导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并根据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做到及时跟进。

二、提高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必要性

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既需要承接上面领导者的指导和任务,同时还需要将任务下达到基层中,并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也就是说中层管理人员是一个被领导者,但同时也是一个领导者,因此,可以说中层管理人员在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执行力更是决定了企业决策是否能够及时落实。简单来说,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推进,更是反映企业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提高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途径

中层管理人员不能够仅是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管理员的身份上,而是要定位在担当企业脊梁和推动者的身份上。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不仅需要体现在管理工作上,更多地是体现在谋划、组织、沟通、教导以及创新这五方面的能力。因此,中层管理人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执行力:

1.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工作心态是决定工作效率不可或缺的元素,也关系到在执行任务时所具备的积极态度。在常规工作中,中层管理人员应当自觉建立起孜孜不倦的行为特点,始终以一份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并能够同时做到关心爱护下属,在能力范围内帮助下属。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和阻碍时,应当迎难而上,冷静分析局势情况,积极吸收各方意见,并能够从各项信息中总结经验。同时,当领导者能够具备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面对困难时,必然将使整个团队更加和谐温馨,所管理带领的队伍也必然能够更加具有战斗力。

2.积极沟通交流。要充分发挥出沟通交流的效用,当务之急是具备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尤为重要地是在与所管理员工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应当尽可能地将自己所需要叙述的事情表达清楚,同时应当认真吸取下属的多方面意见;沟通需要掌握巧妙的技巧,充分运用语言的艺术吸引员工积极靠拢、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够清楚明了地表达出自己所要传达的任务信息,并能够将自己所需要传达的意见融合进去;能够做到多角度思考问题,重视员工所表达的建议,在深入的交流中能够逐渐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目标。在与下属产生分歧时,应当尽可能地以冷静的态度面对,为下属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并通过实践来证明事实,防止对下属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3.做到在其位谋其职。中层管理人员应当将“忠诚、敬业、奉献”牢固树立在心中。忠诚,简而言之就是指对岗位能够保持一份忠诚的态度,并能够将这份态度坚持下来,通过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做到廉洁自律,恪尽职守,来保证工作的忠诚度;敬业则主要是指能够在岗位中,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在工作中做到兢兢业业,充分发挥创造性的精神,不断在事业上开拓创新;而奉献则是指要将自己的事业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树立勇于承担、敢于开创的信心,不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中层管理者执行力 篇3

关键词:项目管理;执行力;中职学校

一、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的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它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项目管理的基本特性是:(1)普遍性:项目作为一种一次性和独特性的社会活动而普遍存在于我们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之中,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现有的各种物质文化成果最初都是通过项目的方式实现的,因为现有各种运营所依靠的设施与条件最初都是靠项目活动建设或开发的。(2)目的性。项目管理的目的性要通过开展项目管理活动去保证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面明确提出的项目目标或指标和满足项目有关各方未明确规定的潜在需求和追求。(3)独特性。项目管理的独特性是项目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也不同于常规的政府和独特的管理内容,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活动。(4)集成性。项目管理的集成性是项目的管理中必须根据具体项目各要素或各专业之间的配置关系做好集成性的管理,而不能孤立地开展项目各个专业或专业的独立管理。(5)创新性。项目管理的创新性包括以下含义:项目管理对象(即每个具体项目)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所以对于项目的管理也包含有很好的创新性。

二、中职学校中层执行力的提升适合采用项目式管理

无论是说学校管理赢在中层执行力,还是说学校管理赢在中层创造力,或者说学校管理赢在中层领导力,但本人认为,在组织结构目前仍以专业学科或专业学部为其主要特征的中职学校,中层的“天职”仍在执行,同时中层执行力的提升,应结合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特点,借力于项目式管理。

归根到底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器材”“教材”三种资源很难实现有机统一,很难突出专业建设的核心地位和竞争力。只有强化专业建设的主体地位,对接产业优化和重整资源建立专业集群,采用项目管理和培养方式,才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为此,我校专门从管理入手,引进现代企业“矩阵平衡管理模式”,以学部为主体,项目为结点推动,实现专业间的无界化合作;从骨干专业入手,建立以此为核心的四大专业学部,并根据本地经济产业进行资源整合,突出特色专业,形成专业集群;从年轻教师成长入手,通过承担项目来推动成长规划,并通过“专业教师进企业,文化教师走社会”的方式通过项目的开展来提升教师实操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学校中层执行力的提升,固然离不开中层的主观能动,但从学校管理的客观角度而言,校长能否把自身的“办学理念、管理思想”传递给中层,并通过中层对师生施加影响,是中层执行力是否得以执行到位的关键。对这个关键执行力的实现,校长利用会议、交流或文件等方式,对中层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灌输,对中层人员的思想、思路、做法、举措等方面的引领,而中层人员往往未能在第一时间领悟并执行到位,这样就不能以较好的合力对校长的意图贯彻执行,最终使学校管理效率低下。鉴于此,如果运用项目式管理方式则会有所突破,中层执行校长把关的“项目”,就是对执行力进行最好的提升。

项目式管理的关键是“项目”,它是反映学校工作安排的最新动向。当校长意识到某阶段要引领学校某方面的发展,例如,某阶段需要学生在技能大赛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时,可以在阶段工作安排中,以项目的形式,安排布置工作、检查调控工作以至评议推动工作。其优势在于四个方面:(1)具有导向性。(2)具有计划性。(3)具有调控性。(4)具有反馈性。

三、如何运用项目管理提升中职学校中层执行力

项目式管理是在借助“项目”载体,撬动和提升学校中层执行力。项目不只是做某一项任务,而是一种思想和行动的过程。如果要达成过程的有效性乃至高效性,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步骤。

1.确立项目,注重引领

学校决策层可根据学校的情况及发展需要阶段性地确立项目给各部门或中层负责,也可以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各自申报项目经学校审批后确立,通过项目的引领作用实现了学校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同时也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执行力的提升。

2.执行项目,注重创新

中层部门人员在负责项目的执行后,要建立执行计划,认真落实项目的各环节,由于项目产品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所以该过程是项目管理应用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大多是中层,也有个别的是骨干教师)要协调和管理项目中存在的各种技术和组织等方面的问题。项目会议是求同存异的,主要是统一认识和思想,把方向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并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进行改进建议的讨论,细节问题是具体执行人的工作;要给项目组内成员足够的信任,可能他们的方法和措施比项目负责人的更有效。项目管理的创新性包括两层含义:(1)项目管理对象(即每个具体项目)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所以对于项目的管理也包含有很好的创新性。所以通过项目的开展在注重创新的同时也提升了执行力。例如,我校在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发展方面,主动出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分别与淘宝网、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州立白有限公司、中山纬创资通有限公司、中山华艺灯饰有限公司、中山现美集团、中山盛隆科技等30多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项目开发,每项校企合作项目均有专人负责、有项目团队执行,为学生对口顶岗学习提供实训基地。(2)创新“参观见习,实习体验,顶岗适应”的“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积极探讨和践行“课堂即企业”的“三才(材)合一模式”。即根据行业需求,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材”;校企资源共享,共同建设专业“器材”;校企人力资源开发,共育师生技能“人才”,形成“三材(才)合一,三材(才)合力”效应。

3.验收项目,注重提升

学校应在项目设定的时间范围内,先由校内分管领导对所属部门和项目责任人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后由校长进行细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同时提出整改的意见。项目结束后,由学校领导组成考核小组,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验收,研究查找问题,总结交流经验,展示特色亮点,并将验收结果与负责的中层日常考核对接,与中层年度考核联系,与中层任职聘任挂钩,借此拉开中层执行力评价的差距,力争通过“项目式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中层善于做事的积极性,提升中层执行力。

总之,学校管理“赢在中层执行力”已获共识,而中职学校主要是以专业学科或专业学部为组织结构,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的重中之重,“项目式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尝试,既能考验中层的执行力,又能突出专业建设在项目中的成效,同时学校的校企合作、德育管理等工作也可以通过项目的形式展开,也是对学校能否真正做到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的检验。“项目”作为一种形式载体,针对不同职能的中层或不同类别的工作而设计的项目,能够组成学校现实工作的立体画面,各个项目就相当于一个个结点进而组成强大的矩阵管理模式,学校不同时段的项目能够连成学校发展的历史进程,提升执行力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朱彦体.借助清单式管理提升中小学中层执行力.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10).

提升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途径 篇4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结构中的中层位置, 对决策层与执行层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高层制定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后, 中层会参与制定与之相匹配的部门战略战术, 并且将其向基层传达, 是坚定的战略的执行者和具体战术的制定者。另一方面, 在基层员工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 需要企业中层管理者将意见从基层向高层反馈, 总结工作问题, 提供参考意见。中层管理者的工作将决定着企业能否按照预定的战略健康发展。

我国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不强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执行力水平, 成为企业执行力提升的瓶颈, 严重阻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和企业的发展。可见, 研究如何提升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时间观念, 在高层政策的执行上不能果断力行, 甚至可能耽误或者阻碍政策的执行。二是企业中层管理者没有学会适度放权, 使得自己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无法脱身, 而下级却没有得到重用和锻炼。三是企业中层管理者注重对下属的日常管理而忽视对自己的管理, 自身素质难以跟上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 有时无法保证自己很好理解了高层的企业战略。四是缺乏针对企业中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行为约束制度, 导致企业中层管理者缺少责任意识, 不仅影响本部门的工作, 还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

提升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途径

1.提升个人素质

中层管理者素质包括本人对工作的热爱程度和事业心、对政策的领悟能力、对本部门和业务的责任心、与团队成员的协作精神以及商务沟通能力等。中层管理者应该能进行岗位轮换, 来熟悉本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任务, 更好履行分部门的工作。企业应该提供给中层管理者去其他企业或者高校深造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中层管理者本人也要注意自身整体能力的提升。

2.提升授权的能力

再优秀的个人也不如一个团队的力量, 只靠中层管理者孤家寡人的奋斗是成就不了事业的。作为企业中层管理者要正确履行自己的权利, 正确把握部门发展的关键节点, 但也要学会充分放权和适度放权。他们不能像业务员那样事必躬亲, 被日常事务性工作包围, 而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培养下属的工作能力, 培养企业中层干部的接班人。部属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也是延伸自己和团队智力和能力的载体, 要赋予下属与工作对应的权利、义务和利益, 下属才会有做事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这样下属得到了激励, 自己又可以将工作放在部门的决策和规划上。但是一定要注意有效授权的关键, 是中层管理者要熟悉下属的工作和熟悉下属的技能特长, 才能将合适的工作交给合适的人。

3.提升工作计划能力

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和与之相配合的本部门战略目标后, 部门具体计划的制定就被中层管理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把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或者时间顺序列出计划表, 分配给部属来承担, 自己注意过程控制和管理即可。应该把目光聚焦在部门未来的发展上, 理清近期和未来的工作任务, 与其他部门合作的方法。做好工作日记, 为和上下级进行沟通做准备。

4.提升激励能力

第一, 团队激励。一个好的企业、好的工作团队会对中层管理者形成正激励的能量, 企业要重视优秀团队的建设。

第二, 楷模激励。企业要多宣传优秀的总经理、成功的企业家和优秀的中层管理者楷模, 对大多数中层形成示范和教育力量。

第三, 自我激励。任何外界的力量都不可能持久, 要形成对自我的激励, 还要求中层管理者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有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不断发现自身不足并改进的品质。

5.提升部门控制能力

中层管理者会对本部门的工作进度、人员安排、信息传递和价值观念做一定的控制, 控制是为了保证部门正常高效的运行。否则, 会给企业造成直接与间接的损失。但是, 控制若是操之过急或是控制力度不足, 同样会产生反作用:控制过严使部属口服心不服, 控制不力则可能现场的工作纪律也难以维持。要清楚最理想的控制, 就是让成员通过目标管理的方式实现自我控制, 对工作任务上严格控制, 只要不影响部门正常运转, 在工作方式上可以适度减小控制压力。

6.提升运用冲突能力

企业各部门之间、部门与成员之间、中层管理者与高层之间、中层管理者与基层之间都会存在冲突。一方面冲突会导致部门生产效率降低、人际关系紧张, 但另一面, 冲突会成为创新和变革的导火索, 只有不断利用冲突和化解冲突, 才能使部门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回避、调和、妥协、强制和合作五种手段有助于缓和与消除冲突。企业中层管理者应该多引导成员有效化解冲突针对冲突, 针对不同的冲突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为企业营造开放式讨论的氛围, 以便迎接现状的挑战。必要时, 中层管理者应该激发一些对组织进步有益的冲突, 比如部门重构, 甚至引入外来者, 从而暴露企业矛盾, 鼓励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化解冲突。激发冲突的技巧一定要谨慎使用, 以避免制造新的不必要的冲突。

7.提升沟通协调能力

并不是所有的工作在制定完善的计划、下达适当的命令、采取必要的控制后都能完成, 事实上, 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大部分时间都必须花在沟通协调工作上。中层管理者是沟通的桥梁, 负责与高层、不同部门和基层员工进行沟通协调。要处理好复杂的关系, 需要掌握充分的沟通信息, 还要进行有效沟通、做好倾听准备和记录。协调还包括与关系单位、竞争对手、外部客户甚至媒体的利益协调, 任何一方协调不好都会影响执行计划的完成。

8.提升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是企业进步的不竭动力, 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首先, 作为本部门的直接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可以对本部门的组织机构进行再设置, 将组织分成合作或竞争的若干团队, 做到人尽其责、物尽所用。其次, 中层管理者应对本部门的创新持肯定意见, 充分应用企业和部门现有的物力和人力资源, 支持创新工作。第三, 中层管理者应宣传和创建一种创新文化氛围。

9.建设执行力文化

银行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心得体会 篇5

在全辖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学习培训课程上,我和全行参训人员一道,认真听取了王一名老师精彩的讲座,对其中“九段秘书”和提高执行力的“六脉神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认识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重要性。

记得前不久我看了由一本由著名的管理培训专家方永飞教授所写的《赢在中层》一书,书中提出:中层是企业的脊梁,是企业的核心人才库,是企业得以生生不息的创新源泉!在汤行长的讲话中也提到中层管理,“这个环节在工作中是起承上启下、上传下达作用的关键环节。”中层,“。一句话:中层管理人员是我们发挥执行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关键人物”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决策层对各种方案的制定,需要得到中层的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对于支行来讲,我们各科室、分理处主任便处于中层管理的位置,是贯彻落实支行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我们担负着将支行的意图贯彻到网点的每一位员工,最终实现支行每一个具体经营管理目标,并带领全所员工确保任务目标完成的责任。

二、对“三带头”“三表率”和提高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理解。

任何一个战略意图都是靠人来执行的,虽有好的制度作“支撑”,但执行的“人”不力仍然是一句空话。各级行中层的“带头、表率”作用,是贯彻执行各项制度方法的根本保证。中层干部和业务主管部门即是任务目标的执行者,也是督办、协助者。而工作目标能否得以实施、是否发挥作用,还要靠我们基层网点员工来体现和验证。行长在讲话中提到的“三带头”“三表率”对我行各级管理层的员工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都要不折不扣的遵照执行。下面我就自身对“三带头”“三表率”的理解谈谈自己的体会。

1、带头主动学习,做创建学习型银行的表率。

行长在讲话中指出“学”与“时”相结合,就是“要与时俱进地学,我们的学习要紧密结合时代和当前发展的需要”;“学”与“思”相结合,就是“要结合本身的实际来思考,而不是被动和机械的学”;“学”与“用”相结合,就是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理论,再反过来指导实践”。以前我学习确实存在着学习是领导安排或者是为了获取文凭而学习的观念,没有真正“把我们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非常需要学的内容上,增加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为基层分理处主任,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转变这种观念,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学习英语等文化知识,提高的文化水平;学习省行、市行下发的文件精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学习电脑及oa系统知识,提高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学习法律和我行规章制度,提高经营法律意识。不仅使 2 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学到生存发展之道,去适应如今新的形势下带来的新挑战。

2、带头深化服务,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表率。

做为基层网点,在这一“带头”和“表率”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如今我所的服务方式还较多的停留在微笑服务的低层次服务上。如何逐步提高到有效率、有质量的高层次服务上正是我们值得深深思考的问题。金融业的竞争,总归是一种信誉的竞争,服务的竞争。谁的信誉好、服务好,能更适应顾客的需要,谁就能占领更多的市场。服务也要讲究一个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只有不断创新服务,我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将客户的需求与我们银行的需求双赢;才能最大限度的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我们吸引越来越多的中高端客户。听了行长的报告,我体会到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要做好日常的管理,更要着重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做好基层网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我行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还是对加强处所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以及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做为一各分理处的主任,今后我将多多“理解员工、关心员工、爱护员工”认真研究员工的思想、工作、学习及生活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3、带头加强修养,做推动和发展的表率。

要加强自身修养,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境界,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的学习,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不为权力、金钱所动,保 3 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工作中做到认认真真、雷厉风行、求真务实、善始善终一项一项工作抓落实,推动我所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行长在讲话中还提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能够创造效益,团结能创造生产力。”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团结协作的社会,银行内部对协作的要求更加严格,一个部门和员工的任务完不成,就会影响整个目标。如同《水煮三国》一书中对木桶理论的描述,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但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因此我们网点团队的执行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我们必须在成员之间形成高度的信任感,形成团队成员之间的尊重、信任、宽容、团结协作,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才能实行个体和分理处集体的共同发展。

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执行能力

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对上是提高执行力,对下就要提高领导力。我们不论是作为一名执行者、还是一名领导者,都必须通过员工来完成任务。要做个执行能力高的管理人,今后我将着重提高以下5方面的能力:

1、工作领悟能力

无论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首先要弄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领导的意图和目的;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和要达到的效果,这一点很重要。实际工作中那种费力不讨好的事 4 比较多的原因也就在于没有重视这一点。也就是说,清楚悟透一件事,胜过草率做十件事,并且会事半功倍。

2、制定计划能力

要完成任何任务都要制定计划和设定标准,我要将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计划表,作好工作安排和检查工作。在计划的实施及检讨时,要掌握关键性问题,不能因琐碎的工作,而影响了应该做的重要工作。要清楚做好20%的重要工作,等于创造80%的业绩。

3、指挥协调能力

一项计划无论如何周到和完善,如果不能很好的执行,仍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计划的执行并不是主任一个,而是全所员工。因此适时的指挥和协调是有必要的,所以今后要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锻炼。

4、判断能力

判断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非常重要,网点事务烦杂,常常需要主管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从而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洞察先机,未雨绸缪。这样我们才能化危机为转机,最后变成良机。

5、创新能力。

小学“中层”执行力的弱化与提升 篇6

一、 “中层”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1.业务与事务失重

中层干部往往都是学校业务的标兵,但做了学校“中层”后,就被学校的琐碎事务所困扰,动辄开会,聆听上级的指示,接受校长乃至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和验收。他们从事着学校“鸡毛蒜皮”的小事,被校长“呼来喊去”,常常是上着课就被校长突然叫去“临危受命”,接受上级领导的突击性检查。再加上本身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学生管理等,最终做了“事务”,丢了“业务”。“中层”的业务停滞不前,自身产生疑虑,在教师面前因少了榜样的影响,也就降低了执行效能。

2.“上压”与“下挤”并举

在做“中层”以前,他们大都是学校的中坚力量,领导对他们放心,他们也因工作有成就感而感到舒心。但当了“中层”后,他们的时间没有自己支配的自由,相当一部分时间不属于自己,而属于领导了。学校里的大事小事都会让他们去做,成了学校的“打杂工”。没有当领导之前,他们和同事们有说有笑,相互聊得很开心,但一旦当上“中层”后,就好像与教师产生了距离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距离越来越大。每当校领导批评教师,教师们就会认为是“中层”在告密。因此,“中层”们感到很孤独,自然工作执行力得不到提高。

3.职位和权利失意

中层干部无财权,上有校长,下有教师,关系处理不好,既得不到上级信任,又得不到下级拥护,成了一块“夹心饼干”。在不少学校,校长的管理往往是“一竿子插到底”,中层管理者成了一个花架子,一些本应该履行职责的中层管理者“有职无权”。职位与权利的不对称,让“中层”们茫然而不知所措,造成“中层”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智慧和才能得不到发挥,工作执行力也就大打折扣。

4.产出和获得失衡

中层管理者都想让自己的投入能得到合理回报,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但是有一些“中层”这样想、认真干了,干出成绩也是领导的,干好不如不干。再加上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具有不可比性,因此,也就在“中层”中建立不起来系统的管理激励体系,这给“中层”工作的评定带来了困惑。另外,有些中层干部看到不如自己的人都已经被提拔,特别是看到一些年龄比自己小、各方面业绩并不比自己强,或对工作和业务并不熟悉的人担任了高一级别职务,心理就有些不平衡,有时还产生一些嫉妒心理。有些长期担任“中层”而未能被提拔,产生抱怨心理,升职渠道不畅通,使得他们产生职业倦怠。这种“产出”与“获得”不成比例,对提高“中层”的执行力也是影响很大的。

二、 “中层”执行力的提升措施

学校中层管理者这种“职业生态”的困扰给学校发展带来了负面的效应,他们认为职业到头,没有奔头,情绪浮躁,百事索然无味。作为校长,应帮助他们走出“职场生态”的困惑,重新点燃中层管理者的信心,以此提高他们的执行力。

1.敢于授权,勇于负责

一名好校长往往把管理重点放在中层干部队伍上,因为“中层”是学校决策的执行者。在学校管理中,如果没有中层干部的协调配合,校长要实现“校园和谐和优质教育的目标”,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校长必须依据中层干部的职权范围和德才状况予以授权。凡是中层干部职权范围的事,放手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解决,不必事必躬亲。如果校长过多地干涉,必然会产生消极后果,长此以往,“中层”的办事依赖性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淡化,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衰竭,在教职工中也就会失去感召力和凝聚力。当然,授权中还要善于“控权”,监督权力的行使,推动工作积极主动地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对“中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失误,要大度宽容,不要斤斤计较,创造条件让“中层”灵活开展工作。这样,“中层”有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才能调动其做事的热情。

2.加强指导,善于协调

校长的地位决定其决策的全局性和战略性,而“中层”从事的则是局部的。“中层”所处位置的局限性,往往在决策的理解上会出现片面性。因此,校长必须要加强对中层干部的指导,谨防“一叶遮目不见泰山”,把“中层”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向统一到学校的决策上来,提高其执行决策的自觉性。校长要深入到“中层”中去,帮助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决策的向心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部门间的密切协作,部门与部门的关系,大多表现为“中层”与“中层”的关系。部门利益的相对独立,“中层”认识水平与工作能力的参差不齐,造成“中层”间的分歧与矛盾在所难免。作为校长,要引导“中层”在利益上求同存异,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同时,坚持公平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不厚此薄彼,做到奖罚分明。此外,校长还要练就一双慧眼,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3.关心体贴,适时激励

校长的管理主要表现是对“教干”的管理,特别是“中层教干”。当校长把“中层”放在第一位时,他们迸发出的智慧是惊人的。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玫琳·凯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更为人所需,那就是认可和赞美。”调整“中层”的工作心态,激励是校长应有的全新理念。一两句赞美之词对下属来说,是一种需求、一种渴望,是激发斗志和勇气的灵丹妙药。一两句话的表扬,“中层”会以优秀的工作业绩来回报。校长应学会每天赞美一分钟,让爱流淌到每个中层干部的心田。每个“中层”都有自己的纪念日,诸如生日、晋升的日子,这对校长来说是增进感情的“加油站”。校长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礼品等方式,与“中层”拉进距离,密切友谊。当“中层”感到被尊重、被关注和被理解时,他们的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工作热情也会洋溢于全身心。

4.扩大影响,提高“亮度”

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探索与思考 篇7

1 中层管理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1 注重实际,积极作为

中层管理者应当踏踏实实、积极有为,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大处着手,从小事做起,拒绝浮躁的心态,多做平凡而细致的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成为职业岗位的胜任者,才能真正推动企业的发展。

1.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游戏有游戏的规则,工作有工作的规则。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工作往往是缺乏规则的,也就是工作缺乏计划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增加了工作的随意性,甚至会使工作无章可循,造成管理混乱。因此,作为中层管理者,应该具备强大的计划意识、标准意识和制度意识,并从内心去遵守。

1.3 关注细节,务实求真

任何事情从量变到质变都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如果中层管理者没有持之以恒的“举轻若重”,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务实精神,就达不到“举重若轻”的境界。中层管理者都应明确:你的细节观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长。执行战略的关键就在于细节的执行,只有掌控细节、执行细节、贯彻细节,企业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1.4 以身作则,说到做到

中层管理者对于自己制定的规范、政策,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对于自己的诺言,要言必信,行必果。只有管理者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员工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领导力是“以身作则地影响他人的能力”,所以以身作则是构建现代领导力的核心基础。而说到做到是一种诚信的表现,这是赢得下属信赖的基础,以身作则树立领导的“威”,说到做到树立领导的“信”,双管齐下才能树立中层领导的“威信”。

1.5 自动自发,全力以赴

自动自发,要求中层管理者在工作中投入较多的精力,善于发现和创造新的机会,提前预计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并有计划地采取行动提高工作绩效、避免问题的发生、创造新的机遇。

2 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途径

2.1 打造软权力文化场

杰克·韦尔奇说:“与其他公司竞争,我们没有警察,没有监狱,我们必须依靠公司的软权力,这是我们通用电气战胜竞争对手的第一道防线”。当今是重视软权力的时代,没有软权力就没有和谐企业的执行力。

软权力是相对于“硬权力”而言的柔性权力,它指的是“同化式权力”,它主要来源于文化的吸引力、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的感召力。软权力发挥作用,靠的是精神和道德诉求,影响、诱惑和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而非强迫别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软权力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对抗性的、潜移默化的,甚至得到被管理者的欢迎。通过强制方式运作的“硬权力”往往遭到被管理者的抵制和产生仇恨情绪。

1)软权力是管理者的执行力。

对管理者来说,软权力讲求的是领导艺术,而非权术。管理者行使的权力通过其亲和力和凝聚力的艺术境界来实现。管理学著作中把管理者的职能概括为八个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仔细分析,管理者职能从来都不是孤立实现的,“计划”的确立需要上下互动、措施的执行需要上下统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上下齐动手;“组织”的建立,需要在集权的同时注重授权、授权之后又需要上对下的指导和下对上的反馈;“领导”成为一个行为过程,通过指导与沟通,领导的权威性才不会只是建立在一个比下属大的名头上;“控制”的过程其实是影响力施加的过程,是指导与纠正下属方法、态度的过程,它又贯穿于执行的始终。所以,当管理者要真正实现职能时,“软权力”已经成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不仅仅是训导、命令、简单的授权,更不仅仅是无目的的“俯视”,是管理者指导意识的有无、指导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管理者最终的执行力。

2) 软权力是提高全员执行力的基础。

软权力是企业达标和员工快乐的最高境界。企业是由不同的部门和员工构成的,不同的个体在思考、行动时难免会产生差异。软权力文化能通过系统措施,用员工乐意的方法来推动执行高效。如议事有规则、沟通有制度、周例会、月计划与总结、考核、年初誓师大会、半年厂情发布、年度述职报告、一票否决制度等工具,能统一协调员工的行为朝目标迈进。

3) 软权力是一种正确高效的管理思维方式。

管理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目标的实现,把讲究管理艺术的软权力运用到工作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一些企业由于管理粗而不精,越到执行最关键的基层,员工越是对工作拖拖拉拉,马虎凑合,习惯了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一旦严格起来,却又消极抵抗,出现了员工忠诚度滑坡,于是,企业盲目制定管理制度,忽视情感管理等因素,这就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硬权力的长期过度使用,使员工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有的管理者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消极现象归罪于市场经济,然而,真正的原因是企业软权力在企业管理中的缺失。

2.2 培养优秀的团队

1) 培养团队精神。

注重团队精神理念的输入,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才有好的成绩或经济效益;特别注意沟通,沟通可以减少矛盾,有利于建立感情,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使团队成为学习型组织。

2) 注重团队合作。

对管理者而言,下者用己之力,中者用人之力,上者用人之智。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必然是团队的成功,团队合作对管理者的最终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者的执行力决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带领下属共同前进。因此,团队精神不仅仅是对员工的要求,更应该是对管理者的要求。

3) 提高团队执行力。

以岗位职责为基础,打破部门界限,以工作目标为导向,优化组合,群策群力用通用的管理工具以达到执行高效的目标。如,工作任务明确(what)、做事的目的清楚(why)、组织分工科学(who)、工作切入点准确(where)、工作进程合理(when)、方法工具得当(how)、工作资源充分(how much)、工作结果满意(how do you feel)。按此方法推进工作,简单高效。当然,在制定方案之前必须上下互动、弄清工作目标和所需达到的结果。同时,要重视团队激励,有了科学的奖惩,激励变成动力,组织和员工的执行力就像是永不停息的发动机。

2.3 提升管理者自身执行力

1)勤于沟通[1]。

沟通的实质就是通过信息和思想的交流达到认识上的一致,并且依靠认识的一致使行动协调,为企业组织的目标共同努力。在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无论是计划、组织、指挥、决策、协调、激励、控制,都离不开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是有效执行的前提。中层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沟通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沟通意识,努力提高沟通技能,充分发挥沟通的作用。

2)有效的进行时间管理。

围绕主体业务编排工作计划,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并依据工作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安排工作日程,从而让真正重要的事情较好地得到处理。

3)规范制度的制定及运行。

在制度制定时,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不能朝令夕改,以便执行者能坚定的按照该方向执行下去。同时,在庞大的业务网络中,找出几条主要的链,根据链的实际情况,明晰链的每一个流程,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事事靠领导来推动。

4)注重提高下属执行力。

有效的管理者要明白什么事情必须自己处理,什么事情应交由下属去处理,而自己只负责跟踪监督。运用目标管理机制,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在下发目标和安排布置工作时向下属交待清楚,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有效提高执行效果。

摘要: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不同于一般员工,他们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般员工的职业行为,甚至关系企业发展的成败。针对打造软权力文化场、培育优秀团队、提升中层管理者自身执行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对提高中层管理者的素质和执行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管理,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探索

参考文献

提高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之我见 篇8

关键词: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建议

1 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在企业中的作用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管理者而言, 中层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结果有着更直接的影响。他们是企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由于他们自身职责和权限的规定, 决定了他们在企业中既不同于高层领导又不同于一般员工的角色定位, 他们不仅仅发挥着信息传递的作用, 而且还具有中继以及监督的职能。

公司能保持持续发展和改革, 达到更高的业绩, 关键的因素不仅仅在于高级管理者, 而在于一批具有执行才能的中层管理者和专业人才。这些人把高层主管的意愿、工作动能及生产率与市场现实这三股企业发展的动力连接在了一起。在组织中, 中层管理者是连接组织战略与具体的工作人员和行动的关键纽带。正是他们看守着、管理者公司不同的组成部分, 使它们正常运转。

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做一个人的话, 老板就是脑袋, 要去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中层就是脊梁, 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 也就是基层员工那里。可以说, 中层就是老板的“替身”, 也就是支持大脑的“脊梁”。中层管理者的核心价值就是执行力。当我们有了一套可行的目标管理方法, 剩下的就是如何去执行, 即履行计划, 达到目标。

价值的产生和期望的达到都有赖于他们的执行力。可以说:一个好的执行部门能够弥补决策方案的不足, 而一个再完美的决策方案, 也会死在滞后的执行部门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2 目前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作态度不端正

行为管理学告诉我们, 心态是构成执行的第一要素, 塑造健康的执行心态, 要靠信念、激情、态度三者调和。但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 有些企业干部心态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个别干部思想守旧, 观念滞后, 得过且过, 不思进取, 淡化了事业心、责任感。对工作无所用心, 明哲保身,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工作不推不动, 推了也不动,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认为没什么混头了, 工作标准就降了下来, 只求过得去, 不求过得硬, 对上面的政策规定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

2.2 工作作风不扎实

细节决定成败, 执行重在过程。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 要将工作落实到位。个别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不深入、不扎实, 追风赶潮, 十足的一副“老爷”形象。有的整天沉湎于文山会海和应酬接待;有的只想要待遇, 不想干工作, 干一点事就怨声载道。遇到矛盾向上交、遇到困难向外推、遇到麻烦把组织和领导推到前台当挡箭牌、遇到好处和荣誉就往自己身上揽, 在领导和员工面前“打太极”、练“八卦”。

2.3 学习能力不持续

能力是执行的重要保证, 面对日趋繁重的发展任务和严峻的形势, 有些管理者在能力上表现出了不适应:有的管理者干工作思路不清晰, 分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眉毛胡子一把抓, 各项工作平头推进。有的管理者跟着感觉走, 吃不透上级精神, 盲目策划自己的工作;有的管理者搞上下一般粗, 对上级的政策没有创新, 工作毫无起色;有的搞老一套, 周而复始, 年年都差不多, 缺乏创新和活力。

3 提高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建议

3.1 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定位好角色

“执行力”是否到位反映了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不仅仅是制定策略和下达命令, 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工作的执行力。中层管理人员不能把自己的工作认为就是简单的“复制”。执行力首先就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理解并组织实施的能力。相对于决策层定位于“做正确的事”来说, 作为执行层的经理人的定位应该是“做事正确”:相对于操作层员工“做事正确”的定位来说, 作为执行层的经理人的定位又应该是“做正确的事”。所以中层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企业战略和工作目标策略的理解程度, 一定要先弄清楚正确的目标和措施是什么, 以此为指导来把握做事的方向。同时要制定计划, 把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计划表, 在计划的实施中, 要预先掌握关键性问题, 不能因琐碎的工作, 而影响了应该做的重要工作。

3.2 中层管理者必须积极参与执行

中层管理者是策略执行最重要的主体。尽管执行属于细节事务的层次, 但作为中层管理者, 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带头执行企业高层的确定的策略和任务。真正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必须脚踏实地, 自己首先要挺身而出的承担一些相对具体的工作, 在制定部门策略后也需要积极参与执行, 只有在执行中才能准确及时发现目标是否可以实现。从而及时根据执行的情况调整策略, 这样的策略才可以有效达成目标。如果管理者角色定位错把忽视执行当成必要的授权, 等到发觉策略不能执行, 这时再调整策略, 势必造成企业策略和任务的失败。

3.3 加强管理技能的培训, 提升管理者的领导力

领导是一门可以学习的艺术。对现有的中层管理者进行管理技能与领导力提升培训, 请有经验的领导或者培训师教给他们“为官之道”, 一般来说对于提升部门的工作效率是很有效果的。

3.4 定期考核, 强化监督

要提升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从根源上来说还得从组织内的第一把手开始找起。作为一个组织的第一把手, 要亲自找工作的检查, 要定期对部门领导的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估, 使每个部门管理者都能认识到上级对工作评估的重视, 从而督促他们定期对自己下属的工作进行检查, 促使下属执行落实各项工作。

3.5 培育企业执行文化

上层做决策, 中层抓落实, 基础去执行。在一个组织内“下级服从上级”, 执行上级的指令应当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尤其在一个企业组织内更是如此。我国由于各种历史原因, 有许多人在执行的观念上就存在着问题, 因此要努力培育执行文化, 为中层管理者提高执行力营造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军.浅谈如何增强中层领导干部执行力.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1月.

[2]赵昌洲吴艳.如何提高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看法和建议.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月.

中层管理者执行力 篇9

当前烟草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实现卷烟销售结构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审时度势,无论是迫于外部环境的严峻压力,还是基于自身发展的综合考虑,都要求烟草行业要积极因势利导,努力在管理上有所作为。执行力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如何与实际相结合,使执行力在企业管理的各环节得到落实,尤其是加强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显得至关重要。

一、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重要性

企业中层管理者作为传达贯彻高层管理者决策、有效管理基础员工的关键环节,在企业中起着上传下达的沟通桥梁作用,是企业管理的脊梁,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烟草行业的企业中层管理者直接担负着卷烟经营管理方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个部门或单位的领导,其最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协调和指挥,也就是围绕着企业既定的目标和计划,通过对部门人员的有效组织进行实施,并对整个组织实施过程进行科学控制和调整,从而领导整体对目标、计划全面落实。执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不但关系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经济效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体执行力的落实。因此,加强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建设,应该是我们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执行力低下问题成因探析

综观烟草行业的管理现状,影响中层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执行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执行内驱力衰化。一方面,管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没有做到常抓不懈,敬业意识淡化使角色错位。另一方面,制度建设不健全,缺乏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考核导向偏差使激励降效。

(二)执行驾驭力钝化。由于只重视计划、方案的制定和分解,对工作的组织实施过程控制不够;或只知呆板执行、被动接受,而不善创新;或只喜欢发现问题,而不注重解决问题;或执行能力不强,缺少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业务洞察力,跟不上新形势下完成工作的承载量和精细化的要求。

(三)执行聚合力弱化。缺乏良好的有效的工作方法,组织、协调能力不足,沟通不得力使合力无法形成。上下层、部室与部室之间沟通的时机单一、内容单调、方式欠佳,使个人的能力在队伍中被相互抵减,团队作战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三、提升执行力的关键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烟草行业要加强执行力的建设,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坚强有力的领导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执行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下属的理解能力和工作能力,更取决于下属对上级决策的认同程度和领导在公司中的表率作用。领导者的执行力决定组织的执行力。身教重于言传,行胜于言,要求下级做到的,领导者必须先做到,打造执行高效的团队,从挑选执行高效的领导开始。对领导者而言,执行力不是某项单一素质的凸显,而是多种素质的结合与表现,它体现为一种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业务洞察力;一种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维方式;一种“设定目标,坚定不移”的态度;一种雷厉风行,快速行动的管理风格;一种勇挑重担、敢于承担风险的工作作风。

(二)素质优良的团队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执行力就是完成目标的能力,完成目标是要靠人来完成的,没有人来执行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组织的执行力来源于个人的执行力。个人的执行力取决于其本人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方式与习惯,是否熟练掌握管人与管事的相关管理工具,是否有正确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是否具有执行力的管理风格与性格特质等。这就需要通过企业培训,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方式,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与效果,以达到执行高效的目标。

(三)结果导向的企业文化是提高执行力的土壤。企业是由不同的部门和员工构成的,不同的个体在思考、行动时难免会产生差异。如何尽可能使不同的分力最终成为推动企业的合力,只有依靠企业文化。通过建立一个能够和谐沟通、配合、协作的工作氛围,统一协调执行人员的行为,统一朝目标迈进。同时应建立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的氛围,让人才能够集中精力,不用为身外琐事分心;能够正常发挥,不用瞻前顾后;能够全力以赴,无后顾之忧。这样就能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信任感、忠诚度,提升员工的士气与干劲、创造力与求知欲,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组织目标。

(四)简洁高效的制度流程是提高执行的保障。管理就是简单化。科技发展的结果就是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管理的进步,就是要提高执行力的速度。简洁高效的制度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节约成本。组织要从根本上提高执行力,必须优化组织结构,精简制度流程,完善促进执行力提高的各项制度。制度保障是根本,不论是决策制度还是执行制度,都要力争完善。有了制度保证,才能实现有的放矢。同时,健全领导班子议事和征求员工意见的决策机制,细化分解决策目标,以提高执行的效果。

(五)科学奖惩激励机制是提高执行的源泉。科学的考核奖惩对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组织的执行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利益为导向激发员工自律意识,员工会自发的提高执行力。通过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进行监控考核,全面掌握工作进度,并结合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跟踪问效,督促后进,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一种强大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促使每一位员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并从内心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使团队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执行文化。

中层管理者执行力 篇10

1 执行力的认识

所谓执行力, 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执行力就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组织和个人贯彻落实企业决策的力度。企业的战略与计划固然重要, 而只有执行力才能使之体现出实质的价值, 才能将这些落到实处, 并进行有效地联系和整合起来, 才是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保证。在缺乏执行力的情况下, 企业拥有的一切优势就难以贯彻, 就失去了企业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可以说, 没有执行力, 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企业中层的执行力是关键。执行力就个人而言, 就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对于企业, 则是将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中层干部执行力的高低既可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 也可以使企业停滞不前。

中层执行力低下会成为吞噬众多企业的巨大黑洞, 计划落实不到具体行动上, 执行任务拖沓, 缺乏紧迫感, 实施过程中敷衍了事, 草率应付, 因此, 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竞争力的强弱,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 目前中层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2.1 执行力的高度不够

企业的决策方案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标准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 越到后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

2.2 执行力的速度迟缓

企业的计划在执行过程当中, 经常延误, 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 严重影响了计划的执行速度。

2.3 执行力的力度不到位

企业制定的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 许多工作有头没尾, 没有成效。

2.4 执行过程中缺少办法

主要表现为沟通协调不够,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 针对性和有效性还不够。

2.5 执行过程中管理者没有持续地跟进

主要表现为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 定了制度万事大吉, 工作热情往往前紧后松, 跟进不力, 跟进与过程控制对中层领导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以上问题的存在, 导致人浮于事, 效率低下、不负责任, 岗位职责履行差, 给企业的政策的贯彻带来很大的阻力, 企业正确的决策得不到持续的贯彻执行, 长此下去企业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竞争力。

3 如何提升中层领导的执行力

3.1 制度的执行是提高执行力的核心

在制度制定时, 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 不能朝令夕改, 以便执行者能坚定的按照该执行的方向执行下去。要把执行的制度过程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把简单的东西量化, 用制度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制度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应该怎么做, 而不是事事靠领导来推动。要达到依制度治理的目的, 不是唯领导而论。

3.2 真诚沟通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方法

企业内存在的问题有70%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 而70%的问题也可以由沟通得到解决。中层领导应该从自己做起, 多看别人的优点, 接纳或善意提醒别人的不足相互尊重, 相互激励。各部门之间应各司其职, 分工合作, 互相沟通, 形成合力, 并及时、经常性地与上层沟通, 赢得支持。

3.3 主动积极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

如果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 那么中层领导的工作忌讳办事拖拉杜绝“雷声大, 雨点小”。主动积极、雷厉风行则是中层领导工作的态度。

3.4 做事到位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

中层领导的执行力落到实处就是做事到位, 注重细节, 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执行就是了解每一个细节, 只要每个细节做到位了, 就能实现战略。同时, 还应深入基层第一线, 捕捉优点, 寻找不足。

3.5 不讲借口是提高执行力的优良作风

中层领导做事应凡事不讲借口, 信奉职责。这就是常说的“领导问责”, 执行不力应该把责任自己挑起, 不仅有利于团结, 而且是对上对下的最好交待。当然, 允许犯小错误, 避免和减少犯同样的错误或失误。

持续做到以上几点, 必须还要有相应的机制作保证。

3.5.1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是提高执行力的保障

激励是提高执行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果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有什么决策会执行不下去呢?激励的方法很多, 主要分为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 对成功者进行奖励是理所当然的, 但对失败者, 只要是尽力了, 精神可贵, 就应找出一些失败的典型来进行分析, 以此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所创造的精神价值。对于没有尽力尽责, 影响执行力, 一定要奖惩分明, 只有这样, 执行力才会得到提高。

3.5.2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采用公平、公正、合理的考核控制标准和办法。不定期的检查, 并形成记录, 作为考核的依据。不定期的考核与检查能避免执行人员为应付定期考核和检查而采取的投机行为, 能确保执行的稳定性, 防止执行的“虎头蛇尾”。引入“淘汰机制”, 凡两次考核连续最差的主管重新从基层做起, 凡两次考核连续最差的负责人重新从主管做起, 以此类推。倡导“不作为就是不合格”的理念。有些中层管理者对上唯唯诺诺, 对下, 一团和气, 不敢得罪人, 面对单位的制度不敢执行, 不敢大胆管理, 表面上他没有什么错, 可是不作为就应该是没有履行岗位职责, 这样的管理者应该淘汰。

4 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

注重团队精神理念的输入。管理层要形成一个管理团队、一个小组、一个分厂或一个站点, 要组成小的团队。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 才有好的成绩或经济效益。总之, 应特别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使团队成为学习型组织。无论是做技术还是做管理, 都不能墨守成规, 要不断学习新东西, 了解新动向, 研究改进工作的措施。一流的企业由一流的员工组成,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态度决定结果。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中层执行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中国企业不缺乏思想, 不缺乏严谨制度, 也不缺乏可行的发展战略, 而是缺乏执行力。赢在执行力, 已成为企业经营者的共识。本文就管理工作中对执行力的认识和存在问题, 提出提升中层领导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和保证措施, 为中层领导提高执行力提供一些认识和建议。

学校中层执行力提升的策略及途径 篇11

作为一名从事学校管理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倍感学校在不断前行的路上亟需构建卓越的执行力。学校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高低,往往决定学校是快速发展还是停滞不前,所以构建卓越学校执行力关键在于提升学校中层的执行力。建立有执行力的中层管理团队

1、精选中层管理者。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否贯彻到位,关键是靠执行力强的中层管理团队。校长要着力整合好三个核心流程,其优先顺序是人员、战略、运营,亦即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将事做正确。校长要率领他的团队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然后参考战略与蓝图选拔具有执行力的人才,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选拔人才的机制,要优胜劣汰,能上能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生命潜能。人员流程是格外重要环节,因为人用对才可能将事做正确。校长应为教师和干部积极搭建发展的舞台,不断拓展他们成长的空间,保证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突出、有领导魄力的教师和中层管理者脱颖而出。对那些无所作为、知识老化、观念陈旧、不想干事、不会干事、干不成事的人,不能放在管理的职位上。

2、加强对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指导。加强工作指导,一是要详细介绍决策形成的过程及执行决策所应达到的要求,提高其执行决策的自觉性;二是要向中层管理者说明实施决策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目标和责任,并明确奖罚措施;三是要深入基层,帮助中层管理者,特别是工作能力相对较弱的,拟定执行决策的具体方案;四是要帮助中层管理者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但是,校长必须明确,加强工作指导,决不是包揽中层管理者的具体工作,而只限对其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具体工作的主导意见应该由中层管理者提出,只要合理、可行,校长应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其实施。

3、提升中层管理者的理解力。校长所想和中层管理者所想,有时也并不能得到有效地统一。这时,校长应对中层管理者给予有力的指导和点拨,把道理说明白,期待以此作为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一次契机。校长应当承认,不是每位中层管理者都能很好地理解校长的意图,而理解上的偏差,可能会使校长的宏伟构想变成一场空谈。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必须指导中层管理者,帮助他们尽快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如何纠偏,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执行过程中的理解力。

4、强化对中层管理者的协调。“木桶理论”的最初含义是: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据此理论,可以这样认为,学校中层管理者团队的整体执行力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因此,在学校中层管理者的任用上,一定要坚持能者上、庸者下,采用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把够长度的“板材”吸纳到“木桶队伍”中来。

在学校中层管理者队伍团队中,必须时刻强调协作和团结,如果没有良好的相互配合意识,不能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有时甚至出现“内耗”,即便单个的木板再长也没用,木桶的最终储水量决不会高。这样的木板组合只能说是一堆木板,而不是一只完整的木桶、一个团队。

5、校长明确中层管理者的责、权、利,敢于授权。责、权、利不清会使中层管理者出现大量的越位或不到位行为,因此在学校的管理架构中一定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决策层——强调谋划、决策、创新功能;执行层——强调执行、协调、规制功能;操作层——强调操作、实施、反馈功能。学校中层机构众多,必须合理划分各部门、各人员职责。在学校内部的权利运行机制上,应明确各部门的职权范围,合理分配利润,并实施责任追究制。实施责任追究制可以减少职责不清导致的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诿倾向,有利于日常事务的归口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也有利于师生对中层管理者不作为的监督。

校长还必须依据中层管理者的职权范围和德才状况予以充分授权。凡属中层管理者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力戒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校长必须敢于和善于授权于中层管理者,促使中层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能,增强执行力。

6、中层管理者实行流动轮岗制。中层管理者长期处于一个消极性远大于积极性的位置上,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降低执行力,并且中层管理者长期基于本部门的视角工作,有可能发展成本位主义思想,不利于开展整体工作。学校建立良好的流动轮岗制度,有利于扩大中层管理者的视野和提高工作能力,降低部门本位主义,同时多部门的历练有利于培养校级后备干部。

强化执行角色意识

1、要明确中层的被管理者角色。在学校工作中,校长和中层管理者同处于一个集体中,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奋斗,彼此人格是独立的、平等的,同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但是,每一位中层管理者又必须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去领导和管理学校,是学校的灵魂。校长与中层管理者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必须是指挥与服从、知识与智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决策领导和管理活动有序进行,最优化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所以,必须强化组织观念,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必须严格执行校长的正确指示和规定,拒绝借口,完美执行。

2、要明确中层的领导角色。中层管理者担负着多种管理职能,对学校各项具体工作具有领导作用。学校领导工作是一项多系列、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当今时代,单靠校长个人的职能是远远不够用的。就个人而言,校长不可能是全才,不可能样样都精通,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各类具体工作。每一位中层管理者,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帮助校长全面掌握学校情况和信息。要经常进行调查研究,多方获取、集中、加工和处理信息。使上情下达,下情上馈,积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正确的意见,以帮助校长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当好校长的参谋,尽可能减少失误。另外,对校长做出的计划、方案要严格执行,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当好执行官。在班子集体中做到团结互助,职能互补,杜绝内讧,将工作做到极致,取得最佳效益。

3、要明确中层的教育者角色。中层管理者在师生的心目中,是德才兼备、众望所归的理想形象,这就决定了中层管理者既处于领导地位,又处于教育者地位,扮演着领导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中层管理者只有被教师敬佩,才能在各项工作中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在其人格、言传、身教方面发挥其表率作用,推动学校工作向前发展。所以,中层管理者尤其要注意个人的修养,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业务技能和言行举止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

4、要明确中层的服务者角色。管理工作最大的忌讳就是单纯性发号施令,中层管理者在履行领导职责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实实在在地管,另一方面又绝不能以领导人自居而凌驾于教师之上。这样的不良现象和行为应全力避免,代

之而行的是从学校教育大局出发,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在政策、法规及原则允许的范围内,为师生排忧解难,消除不良干扰,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完善学校执行机制

1、要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机制。管理要有制度保障。学校制度以及内部运行机制是学校管理保持和谐、稳定和步调一致所必需的行为规范,学校必须有一套高效的制度作为抓手,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制度,是学校实施和谐管理、提高管理能力的前提,也是学校管理者提高执行力的基础。为此,在制定制度时不能闭门造车,不切实际;一定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校情,要考虑教师的可接受性,要适应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要深入到教师之中,集思广益,以人为本。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有利于强化制度本身的激励和约束功能,执行起来也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管理制度制定后,关键在执行,切忌只喊口号不做事。中层管理者应该严格遵守按程序、按制度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执行原则办事。要建立问责制度,明确每一项制度执行的责任人,对于因为执行者主观不努力而造成的执行不力要追究其责任。

2、要建立系统的督查机制。对目标的追踪跟进管理,是学校执行能力的核心所在。所以在对待学校具体工作任务时,一定要制定一份清晰的跟进督导计划。同时,要分阶段督查计划的实施情况,找出计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并迫使人们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整个学校的工作进展。

3、要建立严密的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明确评估的对象和内容;告诉被评估者评估指标的目标值和权重的分配;不断进行相互沟通,发现提高绩效的关键要素;将评估结果与奖罚制度挂钩。建立评估体系的目的在于树立“责任原则”,杜绝或避免“相互推卸责任,最终无人负责”的现象。

设计合理的执行流程,注重细节管理

合理的执行流程是学校有序运行的保障,要使中层管理者明确常规工作及重大事宜的执行流程。强调管理的规范化,在执行每一个流程中,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事事靠领导来推动。并在每个执行链中提炼出几点核心内容,以便执行者能优先配置执行资源,而不是到处是重点,漫无边际。

细节决定成败。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被誉为“世界经理人的经理人”,但多数人对他的了解和尊重,并非是因为他在管理学基础理论上做出了多么大的建树,而是他身体力行的一些管理细节手写“便条”并亲自封好后给基层经理人甚至普通员工;能叫出1000多位通用电气管理人员的名字;亲自接见所有申请担任通用电气500个高级职位的人等等。所以中层管理者在完成目标任务时,应从细节抓起,注重细节管理,完善细节,追求完美。

打造学校执行力文化

学校在前进中如何使每位教师不同的力最终成为一股“共线同向”的合力,只有依靠学校文化,需要学校有强烈的“执行力文化”。这种文化使得每位教师均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并自觉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使学校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执行力文化。

培育执行力文化要注重以下两点:1、要使每位教师都心系学校,将自己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位教师与学校荣辱与共、唇齿相依。坚信名校打造名师,名师支撑名校的理念,不断地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2、要制定强大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要恰切地运用激励机制,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处理好努力与成绩、成绩与奖励、奖励与满足需要的关系。要奖罚分明,要把薪酬设计与业绩联系起来,对那些有卓越执行力的中层管理者给予更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回报。

提升中层执行力必须澄清的问题

1、“想”和“干”哪个更重要?现实中有人主张“摸着石头过河”“干了再说,不对再改”,也有人主张“三思而后行”,因为“方向往往大于努力”。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想”与“干”这两者本身就是一对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要想成就事业,既要确定正确的方向,制定尽可能详尽的行动方案,也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但是若要在这两者间分出优先次序,从概率的角度着眼,“想好”比“干好”更重要。

当遇到执行不力的问题时,首先应该分析的是决策的有效性以及待执行方案是否科学周密。

2、“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哪个更重要?依照权变领导理论的观点,领导行为的有效性不单纯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行为。某种领导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场合。教师素质较高,自主性强,可以以目标管理为主,过程管理为辅;而如果教师素质不够整齐,自律意识较弱,则应该以过程管理为主、以目标管理为辅。然而近年来,上级考核学校,学校考核中层,中层考核教师,以目标管理以及结果导向的理念和做法流行于世。这种过于极端的管理,不但导致执行问题得不到领导者应有的重视,而且缺乏以过程管理为支撑的结果考核,也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如良好的成绩有可能是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不是出于被考核者的自身努力。更有甚者会驱动被考核者编造或虚报信息,更何况目前绩效考核体系自身都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被考核者的思想和行为。笔者认为:应纠正学校管理中过于流行的这种结果导向的管理方式,转为实行以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兼顾的方式。换言之,既要问取得了什么成果,同时也要问成果是如何取得的,这样才能使执行者既关注最终目标,也关注执行的具体过程。

浅析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执行能力 篇12

一、执行力的内涵

执行力是指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 是如何将企业的战略意图转化为企业效益成果的行为过程。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 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就个人而言, 执行力是按质完成任务的过程。很多企业管理学者都是告诉管理人员如何加强策略制定, 怎样变迁组织, 怎样进行人员选拔与培养等, 对于执行力的理论塑造却非常缺乏。但是事实上有价值的策略必须要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去执行, 才能起到对战略上传、下达的目的, 因此, 如何培养管理者与员工的执行力, 也必然成为企业策略与理念渗透的关键。

二、中层管理者执行能力现状

当前很多企业中层管理者缺乏执行能力, 造成不能完成企业计划任务, 难以达到企业最佳效益, 主要表现在:执行方案的操作性不强, 虽然大多数中层管理者足够考虑到了企业利益, 具有工作热情与经验, 但是在决策执行中缺乏应变能力, 难以执行;其次, 在决策方案执行过程中逐渐降低标准, 越到执行尾端与方案既定标准越远;此外, 在执行计划时出现执行失误, 影响工作进度;在企业政策与规章制度执行中会遇到困难, 一旦遇到磕绊, 执行力度就会减弱, 无法达到计划效果。这些表现大大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 究其原因是受到了中层管理者的自身水平问题与工作态度问题的影响。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 中层管理者需要专才胜任, 其是商业模式的执行者, 如果自身业务水平低, 对于高层决策的理解只知大概, 甚至是误解, 会使企业战略无法落实。同时, 有许多企业中层管理者在布置与检查工作中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任务完成状况的检查越来越松弛。此外, 由于受到企业制度制约, 造成交流沟通不够, 纵横向协调效果不佳, 因此影响到中层管理者的执行效果。

三、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能力的有效措施

1. 推崇执行力文化

企业文化是影响员工凝聚力的无形力量, 是企业日常活动的点滴积累, 执行力文化的推崇是为了达到可以影响中层管理者的行动意愿, 让执行力理念不是流于形式, 而是要在他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并情不自禁的执行。推崇执行力文化首先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 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增加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其次, 执行力文化的建立要在各个制度的基础上, 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相适应, 并要求行为方向和组织的宗旨目标相一致, 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发挥中层管理者的执行能力。

2. 提高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水平

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实现的催化剂, 其执行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因此, 企业高层必须要正确认识他们的综合能力, 明确认同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许多企业高层总是只关注中层管理者必须要对企业尽哪些职责, 而漠视中层管理者各方面的需求, 造成其工作态度消极, 认为自己只是进行上传下达的执行者。对此, 制定科学的选拔机制、晋升渠道、绩效考核是必不可少的。同时, 为了提升中层管理者的执行能力, 应对其进行多样化的培训, 拓展管理知识面, 从而可以形成创新的管理理念, 掌握更多的管理方法, 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制定全面的绩效考核系统, 通过绩效转变为执行力, 使绩效薪金得以实现, 以此确保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可以得到自我提升。

3. 配备互补人员

俗话说:“人无完人”, 管理者不是完美的, 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何况企业发展是团队合作的过程。要想建立一个高绩效团队, 除了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还应有合理的人员配置, 通过招聘与培养一些高素质、学习能力强的人才来取长补短, 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作用。加强团队沟通的流畅, 通过不断的沟通磨合, 中层管理者能够将执行的计划表达授意于下属, 下属也可以领会到中层管理者的要意, 以此形成人员互补机制, 增加执行效果, 确保最终实现企业战略。

4. 实现自我提升

中层管理者执行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企业的关注与培养, 也需要中层管理人员实现自我提升。中层管理者必须要端正工作态度, 将执行力文化、执行力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不能只“纸上谈兵”, 必须要分清各个岗位和各个人的职责, 具有自我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 遇到事情不推诿, 该完成的任务必须完成, 能做到最好的就尽力做到最好。不应半途而废, 或中途降低执行标准, 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有自我信仰, 有目标的执行任务。除了自我修养之外, 还应监督下属是否完成了本职工作, 是否将本职工作做到位, 促进团队合作。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 提升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是确保企业管理达到战略目标的关键。但是, 很多企业中层管理者都存在执行力不足的表现, 而造成这些不足表现的原因除了自身水平问题, 还包括了工作态度、制度制约等诸多因素。对此, 为了可以使中层管理者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执行能力, 首先企业要培育推崇执行力的企业文化, 加强对中层管理者综合能力的培训, 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 通过人员配置给中层管理者配备能力互补的下属, 以打造具有合作力的团队。此外, 还应充分体现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增强其对企业的认同感, 让其可以诚恳的为企业管理进行决策执行工作, 从而促进达成企业战略目标。

摘要:企业的管理是否可以达到目标要求, 除了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策划, 还取决于执行能力。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水平对企业整体战略执行情况具有很大的影响, 是提升企业管理的关键之一。因此, 企业必须要及时分析中层管理者层面的执行能力情况, 积极构建企业执行文化, 通过其工作实践的观察与培训来提高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 以此打造高绩效团队。本文首先阐述了执行能力的内涵, 并分析了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现状, 之后提出了企业中层管理者如何提升执行能力, 以确保可以增强企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管理,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姜涛.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提升的主要途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中, 2013, (7) :168-169.

[2]费钰华.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3]陈可东.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执行力提升[J].科技、经济、市场, 2008, (8) :91-92.

上一篇:学生的情绪下一篇:数学情感培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