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2024-07-26

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共12篇)

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篇1

1 创新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创新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①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是这个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而创新教育的目标则通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②在美国,创新教育的模式是在低年级设置研讨班、设定核心课程、让本科生尽早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实践证明有一定的效果。而国内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重视创新教育,软件工程权威专家李未院士认为本科阶段应该强化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③作为研究性大学,如何在创新教育上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将学生培养紧跟科技发展潮流、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能够为本行业未来的发展培养做大贡献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众化教育的快速推进,创新型人才的缺乏成为了普遍共识。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入社会,同时企业又经常抱怨没有招聘到足够合适的员工。这种供需矛盾也带给高校很大的压力,如何培养专业基础厚、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在行业中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面临具体问题时,能够有思路、有创新,并有效实施,成为衡量毕业生是否为合格人才的评价标准,如果某专业所有毕业生都能达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上手、上手即能解决问题的状态,那无疑是非常理想的。

鉴于国家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步伐,以及现阶段学生的特点,现有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全覆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新的方法和方式出现,但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点,无法采用统一的方案进行解决。鉴于此,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我们尝试实践了一种满足大众化教育需求的创新教育新模式。

2 软件工程创新教育的困惑

工程具有社会性、创造性、综合性的特征。工程师所创造和建造的作品是为了造福人类、改进人民的生活,因而还具有道德制约性和全球性的意义。④从工程的特征来看,创新是实现工程的方式之一,因此创新教育对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而软件工程专业作为软件行业的支撑学科,在计算机开发的所有工程中作用重大,⑤在1998 年秋,IEEE计算机学会教育活动委员会和ACM教育委员会发布软件工程学科评审报告SE2004,报告科学、严谨地定义了软件工程学科的特征、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篇幅提到工程实践在软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软件工程的特征,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人才导向。作为一个人才导向型的学科,尤其为了迎接网络时代超大规模软件工程的挑战,重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问题求解和工程管理能力、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科变化需要的创新能力和相关综合素质非常重要。⑥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创新教育并未找到万能钥匙式的解决方案,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寻找有效的教育模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现代大学生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经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刚从高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从心态上开始放松了学习上的要求,还没有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没有找到学习的目标,还在沿袭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只注重学习理论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

(2)自学能力差:中学阶段,学生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的指示按部就班地安排学习生活,没有养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进入大学后,学生很容易放松对学业的要求,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规划,并且容易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即使有长期计划,也没有真正地落在实处。

(3)缺乏勤奋精神,不善于管理时间:在大学相对自由的环境中,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勤奋好学的精神,网络游戏、社会交往等花费了他们的大量时间,因而学习的时间明显减少,没有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或者有规划但没有执行到位。

(4)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涌入国内,在开阔我国人民视野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人们的思想领域出现了不和谐状态。例如拜金主义、唯利主义等不健康的价值理念侵扰着当今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三观”,不利于这些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遑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

正是具有上述问题,很多高校的毕业生两级分化严重,一定比例的学生创新意识差、工程能力弱、综合素质低。但是无论是教育部的工程认证还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都在强调学生培养的全覆盖问题。那么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高覆盖率、高质量地完成大学教育,而不只是满足于培养尖子生,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全覆盖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

针对创新教育的特点,尤其是软件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动手实践等方面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够有所收获。因此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足功课:(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影响个体向榜样学习,去适应群体。(2)建设良好的平台和环境,从硬件上解决学习途径问题,使有成才欲望的同学有环境学习、有平台发展。(3)采取积极的措施带动学困生进行基础的能力训练和创新训练,使其具备基本的能力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弥补及矫正。

针对上述目标,基于学生的现状,在积极开展学生思想工作、创新创业系列课程的基础之上,我们进行了多维度的全覆盖创新教育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3.1 荣誉和兴趣引导,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建设学院创新创业中心:逐步建设学院创新创业中心,联络业内知名企业成立俱乐部,志同道合者共同设立工作室,根据主流专业方向设立兴趣小组,各俱乐部、工作室、兴趣小组按照兴趣、方向开展学习探讨、项目研发、申报基金项目,并在中心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通过多年实践,涌现出一批高知名度的创新、创业成果。例如: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项目、四川省青年创新基金、发展势头良好的创业典型、国家级以上竞赛获奖等。通过这批典型成果的宣传,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感觉到能够进入创新创业中心的学生都是优秀学生。

3.2 平台建设,形成系统创新训练环境

设立学院创新创业基金:设立学院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参照科研项目管理的方式,填写申报书、申报答辩、专家审批、公示、签订任务书、中期答辩、结题答辩,经过整个环节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在行业调研、申报撰写、过程规范管理、沟通交流、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个基金的本意不只在提升学生水平,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创新、项目规范开发等能力。

成立企业虚拟班:建立让企业深入参与人才培养的新机制,通过企业宣讲、企业导师指导、讲座、相关知识补充、校内实训、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等一系列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设立的系统培养过程。提升学生对行业、企业、专业的认识,提高实际工程的能力,明确未来职业规划,提前完成与企业的无缝连接。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还是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只是以前苦于没有接触企业、了解实际工程实践的途径而已。

3.3 针对帮扶,带动学困生积极进取

带班教师责任制:建立教师全员育人的机制,每个行政班级配备一名带班教师。带班教师拥有专业素质、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在所指导的班级开展专业指导、思想教育、榜样引导等工作,对困难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了解学生的困难,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和生活指导。尤其在思想政治辅导员无法触及的领域,如专业学习、研发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创新训练档案:针对每个同学建立四年创新训练档案,并进行阶段性分析,针对空白、薄弱档案开展思想引导和工程训练安排。

工程训练班:在工程能力薄弱的群体中开展工具、平台、环境的专项训练,采用课题演示、当场实践、作业巩固的方式加强工程能力的提升训练。

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实习实训、讲座沙龙、个体咨询服务、实习应聘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行业、找到短板,并在创新训练中补充提高。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没有任何一种措施可以完整覆盖全体,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情况,因此采取多种措施、多种角度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4 实践总结

通过几年的实践,该模式也在不断得以完善和改进,从效果上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以该专业2011 级的500 名学生为例,学院创新中心每年可以覆盖150 人以上,创新基金可以覆盖200 名同学左右。企业虚拟班每年有近200 名同学参与其中。工程训练班每年开设9~10 个,可以覆盖400 人左右。在2015 年的工程训练档案数理分析中,全部同(下转第58 页)(上接第32 页)学都在上述工作中参与了至少1 项。从就业的情况来看,就业率在95%以上,初始年薪超过10 万元,就业区域、就业单位的分布也比较理想。

软件工程专业作为工程型的学科,工程教育一直是重点,通过全覆盖创新教育模式的实施,逐步在年级、在学院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氛围,而这几种措施又都是围绕软件工程专业学习、实践展开的,通过不同形式的平台实训、团队训练、沟通表达训练、专业能力训练,逐步将学生带入工程项目中来,因此在学生工程能力、工程学习意识方面的训练和氛围营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后续开展的实训、实习计划、课程设计等全覆盖的工程训练计划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⑦

综上所述,只要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地开展全覆盖的创新教育,在营造整体氛围、改善学习风气、奠定专业基础、提高职业素养等方面落实创新教育,就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文章从创新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出发,阐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现阶段学生的特点,阐述了开展创新教育的难点和困惑,最后结合工作实践介绍了全覆盖创新教育模式的举措和效果,总结了根据学科特点全覆盖开展创新教育,可以使创新训练在营造整体氛围、提升学习风气、奠定专业基础、提高职业素养等方面,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全覆盖,创新,教育,就业竞争力

注释

11徐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J].江苏高教,2009(6):107-108.

22 朱恒夫.美国著名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述评[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90-95.

33 李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J].北京教育,2006(4):23-25.

44 项海帆.改革工程教育培育创新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http://wanfang.uestc.edu.cn/C/periodical-zgaqkxxb.aspx,2007(5):1-23.

55 高丽华等.软件是这样炼成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9-180.

66 齐治昌,谭庆平等.软件工程教育:迎接网络时代超大系统的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2(3):23-25.

77 范静波.工程教育中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内涵、演变与培育[J].现代教育管理,2011(1):75-78.

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篇2

邓卜光 2014年11月5日篇二:不断创新实践素质教育

不断创新实践素质教育

山西省汾阳中学校(032200)辛奇剑

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创新教育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存在于数学智慧之中,存在于探索与发展之中,它既不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也不庸俗泛滥、唾手可得。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全体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知识,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课堂,坚决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就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加强学习、交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 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既教书又育人

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认知,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动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自学、学会发展。现在的学生,今后面临生存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所以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学生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活人、做人的精神。? 发展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兴趣、毅力、意志、动机和态度等心理品质及人格特征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是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心理学家把创新意识跟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有关变量作相关分析,由相关系数矩阵发现影响创新意识的主要因素是:兴趣。同时还表明创新意识与非智力因素相关且关系密切。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它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他象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他象绘画使人赏心悦目,他象诗歌能动人心弦,他象哲学使人获得智慧。实际上,数学是一座远远超越了我们想象的无比华丽的宫殿,无论在数学公式、定理、法则、还是符号中,我们可以随处感受到数学的美。他的美在于简洁、对称、和谐、匀称、真实等种种表现。数学发展的历史也说明,数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对客体不断审美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数学内在美感因素,唤起同学们的情感意识、创新意识,使其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索,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例如,在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中,由于等差数列内部本身具有规律性、对称性、有序性、统一性等优美的性质,可引导学生用数学美的眼光来观察,发现其内蕴着和谐、有序的美学因素:各项的自变量成等差数列,=an?a1的对称关系,而且有具有a1?an?a2+an?1 sn?a1?a2?a3?an?1?an?an?an?1?an?2?a2?a1的和谐统一。为此学生不难想到2sn?(a1?an)?(a2?an?1)?(an?a1)(逆序相加),根据对称性可得sn?n(a1?an)(n?n)此种求法简洁、优美,对学2 生来说新颖而有创见。

教师通过深挖教材中数学美感因素,创设情境,巧妙地拨动了学生内心深处美的情感,使其如同置身于美的世界,不感到数学枯燥,从而使同学们心情愉悦地投入到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中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不仅要善于研究探索,又能敢于实践;不仅有知识创新,而且还有技术创新、工艺方法的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组织学生学习某一点知识时,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又能让他们充分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以达到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要着重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教育的工作者,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单靠以往的工作经验那就不行,可是冲破思想束缚成规,观念更新又是何等困难,现在社会形势的发展,使得任何单位和个人,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我们每一教育工作者只能加强学习,交流,接受新信息,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才能与时俱进。

二、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模式 ? 改变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

走进中小学课堂就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家长也嘱咐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

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及比较,我们认为,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

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构建民主课堂气氛,激励学生思维的展开

创新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鼓励和评价学生积极参与,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民主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让学生开放式地学习。课堂上师生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阐明各自的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见解。教师是导演,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要使优生发挥特长优势,使后进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热潮冷讽,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是导师,要能引导学生愉快学习、发散思维,不断撞击迸发出思想火花。

? 不断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1.宏观把握课堂教学结构

设计课堂教学,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其特点,在宏观上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设计完成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过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凯洛夫提出了五环教学:导入新课—讲解 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凯洛夫的五环教学对中小学课堂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2001年“数学学习研究”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上,专家们根据心理学理论和机制,提出了将教师中心的“导入”换成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情景—师生互动—巩固反思—小结质疑—练习创新。这是一种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纵观课堂教学的发展历史和改革探索的成果,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设计,实质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学需要,对下列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舍取排列的结果:

复习引入(创设情景)、新课教学(师生互动)、课堂练习(变式练习)、反思质疑、回授调节、归纳总结、巩固创新。2.灵活选择课堂教学模式

“教有定规,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灵活选择和使用教学模式,才能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常用的教学模式有:

目标教学式:目标——教学——检测——调节

问题解决式:问题——解决——答辩——整理

读书讨论式:读书——讨论——解疑——归纳

习题演练式:习题——演练——评讲——引申

讲授理解式:讲授——练习——反馈——回授

情境陶冶式:情境——感受——交流——总结

示范模仿式:示范——模仿——矫正——练习 ?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优化

在宏观把握课堂教学结构,灵活选择课堂教学模式后,要组织进行教篇三:创新实践

江苏省高等学校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

推荐学校:(盖章)

以葡萄糖为前驱体制备高石墨

化多孔碳材料及其在电化学领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域中的应用 √ 重点项目 □ 一般项目 刘畅 *** 唐亚文

*** 2014年5月8日

江苏省教育厅 制

二○一二年五月 1 2 3 4 5 篇四:“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建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2001年省级教改课题。经过近3年多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把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推广价值的成果。

项目在研期间,课题组成员通过会议等不同方式多次进行研讨改革思路与措施,并就取得的成果及时通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研讨及与专家汇报等,受到了一致好评与肯定。现将课题组进行项目研究与实践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总体改革思路及技术路线

(一)改革的思路 199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根据这段论述,可以知道,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

我校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同时探索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探讨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创造力水平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思路如下:

1.构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探索提高人文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构建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所开课程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第二课堂主要是提倡 “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歌(曲)”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2.探索将专业教育和创造教育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创新意识

及较高创造力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①以开设创造学系列课程为主要内容,将创造教育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始终,对学生进行强化性的专门训练,探索强化开发创造力的模式。

②以课外科技活动为主线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内容包括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以及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形式的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院校科技作品大赛、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并建立严格的奖励考核制度。

③以课堂课程教学为重点的开发创造力实验研究。针对具体课程具有特定的规律和方法,研究该课程(如物理)科学中的创造过程、创造原理及其创造思维的特点、规律和方法,旨在最大限度的启迪、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

(二)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 1. 以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管理工程与科学学院等全体同学为试点培养对象。

制定《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考核评定实施方案》。在同学中开展“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曲”活动。考核成绩是评定奖学金、综合成绩评定等的重要依据之一。2.制定《安徽工业大学“创新能力试点班”实施方案》。在试点学院成立“创新能力试点班”,进行六个学期的创造学教育,全面传授创造学原理和创造技法。加强“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的要求。3.课题组成员定期讨论,初步建立可操作化的、可量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并立即投入实践应用,在实践探索中,依据教学反馈原则,反馈同学意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4.每年组织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作品竞赛活动。内容包括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制图竞赛以及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比赛等。5.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同学们的创新设想、专利项目等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己动手完成。6.课题组主要成员担任班主任工作,会同年级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情绪变动和其它随机因素,积极地、热情地、创造性地启发、开导同学,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7.课题组成员定期开会,汇同兄弟院校的研究成果,探讨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指导原则、具体内容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

二、课题的总体设计

(一)目前国内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方面现状

让艺术团体走进校园,形成了领导重视,队伍合理,措施健全,认识充分的大好局面。但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由于各种因素,仍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研究多,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较少。2.建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较少。3.如何在第二课堂中开展体现人文素质内涵的且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形式较少。4.如何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有待提高。5.建立可操作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尚缺乏。6.如何在2500课时主课堂内开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7.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纳入到教学计划和考核系统中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缺乏。8.研究已具备全面素质的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并据此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机制尚未建立。

(二)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目标定位 1.在我国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构建出 适合国情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2.研究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研究结合第二课堂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3.研究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研究结合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4.研究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即素质教育的目标。建立可操作化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即研究如何将抽象的、原则的、概括的教育目的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生动形象的、可以量化的、可以监测的一个个具体的素质目标。5.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反馈原则不断调整与完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6.研究在第一课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想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文化修养。7.研究名著作品、优秀影视作品、歌曲欣赏(吟唱)对人全面素质形成的影响;论证优秀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及歌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同学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培养计划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培养方案。具体如下:

三、改革的实践和成效

(一)项目执行情况 1.构建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中的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知识、开发创造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只有完全地实施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才能从以“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到以“以知识为基础,以开发创造力为中心、培育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从传统的“理论型”、“知识型”向“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的人才标准转化,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和挑战。

三年来,围绕着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在组织机构上,学校成立了“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和“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中心”;在试点学院成立“创新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中心”,由院党政领导、专家教授担任中心领导和成员,并有经费保障;制定《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2)制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共有32门课程,46学分,736学时,以选修课开出,学生在选课制下可以自由选课。目前,已开设素质教育方面的系列选修课二十余门,如《名家谈名著》、《名家谈历史》、《观百部名片》、《百首名歌演唱》、《二胡演奏》、《古筝演奏》、《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及创新教育方面的课程等。

(3)文化素质教育是以育人为根本、以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与学生第二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出以“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歌(曲)”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制定了〈〈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考核施行方案〉〉,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目标、实施办法及考核方式做了具体的要求。

(4)每位同学建立了素质教育档案。记录了大学期间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以及听讲座的考核成绩。

(5)将同学们开展活动的情况以及其论文集、读后感、观后感、每日一设想等编辑成《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文丛》,如《思想的苇草》、《学人的风采》、《思想的萌动》、《创新的驿站》等共14本。2.探索将创造学教育同专业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较高创

造力水平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创造教育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宗旨、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教育体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反映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承担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

围绕着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篇五:2013年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总结 2013年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总结

明山区实验小学

2013年9月 2013年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总结 2013年9月22日至26日,我校学校五、六年组(15个班)700余名学生分两批来到本溪市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了为期5天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大队部对活动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专门召开了领导班子会,研究部署安排此项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安全预案,共安排领导11名,班主任15名,科任教师15名、两名校医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又专门召开了相关人员会议,安排部署此项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平安。

1、班主任老师按照学校要求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向学生讲清楚基地的作息时间及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等注意事项,保证了学生安全活动。

2、出发前,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组织好本班学生的秩序,按顺序有秩序的上车,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并负责学生在车上的秩序及安全,认真点清本班学生的人数,核对学生人数无误准确后,报告负责人,学校统一安排出发。

3、到达基地后,班主任及副班主任老师组织好本班学生有秩序的下车,下车后以班为单位按顺序站好排,清点人数,并上报负责人。然后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对本班学生的住宿进行安排。准确掌握每个寝室的学生数及每个铺位对应的学生。每晚就寝前对本班学生寝室人数进行清点核对,把核对的结果上报负责人。

4、班主任老师准确无误的掌握本班每一名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宅

电、手机)电话,特殊情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快速应对处理。

5、所有领导教师在基地期间没有擅自脱离岗位的现象。

6、外出活动时,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认真组织好本班学生,到达目的地后以班为单位按顺序活动,活动时班主任在班级排的前面,副班主任在班级排的后面,负责学生的秩序及交通安全,不允许学生出排、掉队,不允许学生单独活动。负责教师组织好学生的秩序,预防拥挤和踩踏事故发生。出发前清点本班学生人数,核对无误后上报负责人,统一返回基地。

7、在基地参加拓展训练、创新教育、环保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组织好本班学生的秩序,服从基地辅导员的课时安排,学生没有逃课及单独行动,做到安全有序地完成课时安排。

8、就餐时,班主任与副班主任老师组织好学生,维护好就餐时的秩序,按学校要求有序地进入食堂,并安排好学生就餐时的座位,督促学生打饭、盛饭、盛菜、吃饭情况,使学生就餐时井然有序,没有出现学生拥挤、浪费、烫伤等事故发生。

9、篝火晚会时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组织好学生,按学校的要求安排好学生的座位,维持好会场的秩序,学生有始有终,没有私自离开会场或私自回到寝室。结束后统一按照学校的要求,有秩序的组织撤离会场。

10、学生洗漱按照基地的要求洗漱。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组织好学生,不抢先,防止洗漱拥挤现象,不允许把水打到寝室洗漱,防止学生因拖鞋、脚潮湿在楼梯滑倒摔伤事故发生。

11、晚上学生上厕所要结伴而行,不许学生到室外上厕所。

12、各楼负责人每晚就寝前负责检查关窗、锁门情况,保证师生就寝安全。

二、认真参与活动,丰富知识,提高技能。

在素质拓展训练区内,平衡木、地龙、索道等活动项目,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农业馆、科技馆、国防馆、计算机馆等专业课堂,使学生学到了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在洗漱、吃饭等日常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

创业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篇3

【关键词】营销专业;创业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实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4-0044-02

【作者简介】许建民,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48)经济管理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高级经济师,市场营销专业带头人。

一、第一课堂:理实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课堂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创业教育项目化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从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构建。具体包括商业机会识别、创意和点子、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融资、项目管理、赢利模式、风险控制等。其中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等主要体现于学院统一开设的创业类基础必修课程之中。

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涉及创业公司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产品销售、客户管理等环节。由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如市场调查与预测、购买行为分析、营销策划、网络营销、产品销售、客户管理、商务沟通等课程本身就是重要的创业课程,学院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重建,形成了创业教育与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两者兼顾、互相渗透、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比如商业计划与营销策划融合;创业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营销管理融合;商业机会识别、创意和点子等和市场分析的3门课程融合;创业融资、赢利模式、风险控制等和营销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融合。

比如营销管理课程,根据企业相关岗位能力素质要求,针对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营销管理、创业公司管理的实际工作,设计开发了五个项目及对应的任务,同时满足了创业公司若干方面管理的知识和能力需要。

创业教育课程需要兼顾学生共性和个性。因而在课程形式上设置必修课给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或拓展课,让学生选修符合其个性特长或个性需求的课程。同时充实拓展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的创业资源,建设网上资源共享课程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践,从而辐射到学院的全体学生。

二、第二课堂:通专兼顾的创业教育活动体系

第二课堂即与第一课堂紧密相关、帮助学生把第一课堂的创业知识转化为创业技能的课外创业教育活动体系。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育,与各种创业教育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宣传类、学术类、竞赛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提高创业感性认识和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和信心,了解创业项目选择及经营模式、企业的创办过程、业务处理的流程及规则,将所学的创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好创业挑战的心理准备和素质准备。

(一)宣传类活动。发挥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的主导作用,举办创业方面征文、演讲、论坛、辩论、橱窗板报宣传、报告会等活动,寓教于乐。

(二)学术类活动。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举办创业论坛;邀请创业人士开设专题讲座,介绍创办企业的具体步骤和程序、经营企业的经验教训等;开展大学生创业兴趣小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研究型活动,进行团队创业模拟训练,从寻找商机到制订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管理全过程的模拟。

(三)竞赛类活动。开展营销创业类技能竞赛,可以是广告方案设计、促销方案设计、调研方案设计、投资分析等专题类竞赛,也可以是创业案例分析、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创业计划书撰写等综合类竞赛,组织参加国内外营销创业类大赛,培养学生与创业核心技能相吻合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攻坚克难等创业素质。

三、第三课堂:三实递进的创业教育实训体系

第三课堂即学生参与的以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为主要任务的创业实践训练体系。

针对能力提升,我们设计了从创业实训、创业实习到创业实践的三实递进的创业教育实践训练体系,实现营销专业学生从创业模拟、创业体验到创业实战等方面的递进性系统实践训练。

(一)创业实训方面——创业模拟

根据高职教育3年的专业实训安排,我们设计了创业实训的8个方面主要内容:创业认识实训、商务沟通实训、市场调研实训、创业策划实训、股票模拟交易实训、ERP实训、产品销售实训、国际贸易实训等。并将创业技能训练的内容要求融合到营销专业的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课程之中,由具有实践经验的商贸教师负责,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技能。

(二)创业实习方面——创业体验

安排学生到学院大学生创业中心、学院科创园等校内创业实习基地体验,到校外创业实习基地实习,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或兼职给学生提供提升创业技能与创业素质的实践机会。发挥化工商务咨询服务中心的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师的项目,承担调研分析、营销策划、销售贸易、客户管理等方面的专项任务或综合任务,参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网上贸易等方面的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

(三)创业实践方面——创业实战

创业工作室。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对于基本具备创业条件的项目,通过审核先行建立学生创业工作室。专业教师或已经创业的人员指导学生营销创业的过程、程序、创意、创业方案与创业实践。

网上创业。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投资资金、产品营销、各方面关系维护等。由于网络的高辐射性、高吸引性、高互动性、低风险性等特点,进行网上创业是创业实践的一个比较好的途径。目前专业建设的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已经建立有创业店铺、二手物品交易网、特产交易网,可以让更多的专业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还建成网上创客空间,教师进行在线指导交流,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在淘宝、京东、天猫等开店创业。

实体店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指导和鼓励学生在学院大学生创业中心创办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创业店铺。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和市、区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建立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创业实体,引导大学生引进风险投资,走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型创业之路。

四、内外结合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创新与实践 篇4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 人们的创新意识还不够高。尤其在学校教育中, 更要注重创新教育。创新型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优秀的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的场所,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比在家受到教育更为重要。一个学生从上学到大学毕业, 估计要受到学校教育十五年左右。所以说学校教育是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只有教育创新, 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 从小就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创新, 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从小做起,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更容易培养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不要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有这样一个故事, 当一个老师问学生月亮像什么的时候, 学生的回答大都是像小船, 而有的说像香蕉。但是回答像香蕉的同学得到了老师的批评, 说同学没有好好看课本。对于这样的老师教育孩子, 只能给学生带来坏的影响, 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可见, 老师也要提高创新意识, 这样才能在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更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提高。

只让学生去看课本那是不行的, 还要引导学生怎样去创新。创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也不是一时的事情, 它需要我们的合作与坚持。它是我们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做到的。通过合作创新, 不仅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 而且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每个人的创新意识都提高的话, 我们整个民族的创新素质就会提高。因此, 在现代的教育中, 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要作为一项考核的内容。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有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学生才能在这个环境中得到实践。实践对于一个人来说, 它是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 知识得到了升华, 又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能从中得到许多经验, 为以后的再创新打下基础。所以说, 教育创新与实践和谐发展, 有利于民族的和谐, 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关于教育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教育部门与政府部门合作, 制定一些措施,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保护知识产权。

三是选择每年的5月5日, 作为创新日。在每年的这一天, 开展创新活动, 评出每年的创新十大精英。对于作出突出创新贡献的, 给予“创新家”称号。

创新教育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通过实践, 我们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 让我们付出行动吧!

参考文献

[1]孙绵涛、康翠萍:《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2006年12月

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篇5

(二)1.下列各项不属于实物创新的是()。单选 A 美国“椰菜娃娃”B 用充氩代替真空C 多缸蒸汽机的发明D 电脑绣花机代替手工绣花

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D

2.几乎人人都有直觉能力,只是程度各有不同,直觉能力是可以通过培养增强的,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多选 A 用右脑速度,泛读各种信息B 丰富和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C 善于观察D 欣赏音乐

您的答案: A B正确答案: A B

3.完成能力指完成有价值的创新设想的能力,那么完成能力表现在那些方面呢?()多选

A 设计能力和绘画能力B 工艺设计和制作能力C 实验能力和组织能力D 语言写作能力E 精雕细刻能力F 资源整合能力

您的答案: A B C D E F正确答案: A B C D E F

4.下面哪些行为有助于开发右脑?()多选 A 欣赏音乐或跳舞B 散步或郊游C 下棋D 看侦探小说进行推理E 做几何题F 练习用左手写字、画图

您的答案: B C D正确答案: B C D

5.直觉与逻辑思维的根本区别是,直觉是一种无意识的思维,不像逻辑思维,按照一定的推理原理进行。()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正确正确答案:正确

6.“墙里开花,墙外结果;本地开花,外地结果”的现象是由完成能力较差造成的。()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正确正确答案:正确

7.电灯中用钨丝代替碳丝不属于实物创新。()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8.创新思维并不一定要去实践。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9.()曾说:“人类主要凭借机遇和直觉而不是逻辑创造了艺术和科学”。单选 A 培根B 爱因斯坦C 马克思D 富兰克林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10.人的右脑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其具有艺术、态度、综合、形象、情感、()等思维功能 单选 A 抽象B 记忆C 直觉D 感觉

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篇6

关键词:创新;教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22-0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谓创新不是非搞一项发明才叫创新,关键是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那么我们的基础教育又如何挑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重任,搞好创新教育呢?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场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搞好创新教育,教师务必要钻研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观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窗户,更是认识世界进行各种创新活动的基础。科学家以观察为基础探索宏观与微观世界,从中发现规律,创造奇迹。如飞机的创造,发明家起先观察了飞鸟的情形,分析了鸟的飞翔原理,然后通过思考实践,创造了飞机。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中讲了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他认真观察了风车的转动,带动了磨面机的旋转,他又勤于动脑动手的反复实践,对观察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后来建立了“牛顿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观察是一切创新的基础,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美丽世界,激发观察事物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材是创新的主要工具

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好高骛远地追求那些尖端科学或发明创造了某项成果的理论,而应该实事求是地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宝藏,要把它贯穿在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只有从教材中阅读、思考、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行小学教材中,看图学文篇幅较多,我认为看图学文类课文,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最好教材,它能使学生综合运用眼、脑、嘴、手等多种感觉器官去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如果教师长期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看图学文,就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教学看图学文类课文,注重三方面指导:第一,指导学生看图的观察顺序(由远及近、从上而下、从左到右……);第二,提醒学生用彩笔给图画配色,要求颜色合理,美观大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兴趣;第三,指导看图说话。通过认真观察,想想图上主要画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条理清楚,语句通顺,重点突出。在我的启发和指导下,大部分学生看图说话思路开阔,想象合理,口述的内容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特点,其实就已经具有创新的因素,创新意识的萌芽,都应该被认可为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三、疑问是创新教育的起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意识很清楚,疑问是发明创造的起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或课外活动这一主阵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方法多种多样,如:一题多问多解,合理想象,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我给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小制作、美术展览、讲故事……),激励学生动脑动手设计制作有关模型,展示自己的独创精神。一次,三年级李建同学自己准备材料,阅读了有关资料,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设计了一辆坦克模型,当其作品被推荐到学校展览室时,参观的师生无不拍手叫好,赞叹不已。通过课外活动的实际操作,可以知道,对于还在学习成长中的小学生,只要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发挥潜在力,学生学习就会由于动手、动脑的创新而充满快乐,如果教师的点拨指导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相撞,就会闪现出耀眼的火花,学生的潜在力就会插上强有力的翅膀,思维更加开阔,倾心钻研。

四、想象是创新教育的途径

延德尔曾经说过:“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想象力和他人的鼓励。”这一精辟的理论,强调了想象力就是最大的创造力。教学工作中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它能突破教材的局限,向横向扩展,向纵向延伸,创造出崭新的形象,它能把过去和现在,理想和现实,咫尺和天涯连接起来,沟通一体,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1)在阅读中激发。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课文的结尾没有结局,其实就是让学生去想象结局。如《狼和小羊》这则寓言的结尾处,则写到:“狼凶猛地扑向小羊……”。我抓住教材的这个特点,激发学生想象狼凶猛地扑向小羊,小羊会有危险吗?为什么?一会儿,学生举手如林,发言踊跃,有的说小羊肯定被狼吃掉了,因为狼的本性凶恶,小羊善良;有的说狼吃不到小羊,因为猎人追上来了,用枪杀了狼,小羊得救了;有的说小羊拼命往上跑,而狼丧心病狂地追不上,泄气了,小羊逃命走远了……同学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小羊的命运多想象丰富,我都给予了鼓励和表扬。

(2)在写作中启发。作文训练,从一年级就有,只不过训练要求不同,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好作文关键还是要发挥想象力,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所以说,写作训练,要激发学生异想天开地想象生活,才能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文章,还可以从题眼上激发学生去想象身边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如补充题目:我学会 ,或续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这些训练形式,学生有话可写,而且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出各有特色的文章,长期坚持下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篇7

1 创新实验课程体系提升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功能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基本环节。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了实验教学过程“五个三”体系,即“基础-综合设计-研究模式”3种实验类型、“必修实验-选修实验-自设实验”3种教学途径、“课件-网络-实践考察”3种辅助方法、“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考试”3种考核方式、“综合问卷-跟踪调查-网上反馈”三种评价方式,为提升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 革新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师范院校物理学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吸取综合性大学的实验教学改革经验,对两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和优化,形成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科研训练(大学生科研项目)“3+1”分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基础性实验以必做实验为主,通过基础实验训练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实验基础;综合性实验在设计时要求至少跨两个二级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查阅相关文献,选择研究课题,设计实验路线,进行创新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培养其科研能力。配合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生产实习,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研究等措施,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全方位的培养,构建和完善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1.2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课程大多依附于理论课,同一学科中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各自独立,缺乏系统性,且经常发生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相似或相同的低水平同层次重复现象。为此,我们首先将实验内容从课程教学内容中剥离出来,把实验内容加以汇总,淘汰与当前应用脱节的陈旧老化的实验内容,更新和引入学科前沿的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单元性实验,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反映现代科技成果内容的探索性、自主式实验。在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增加了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学会应用专业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实验学习的主动性,又巩固和深化了专业理论知识,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

1.3 改进实验教学手段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要求所有实验课程必须自制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声、像、影并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和个性化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外,将仿真引入专业实验教学,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学生对实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仪器的结构及原理进一步理解,可以达到真实实验难以达到的效果,实现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深化专业知识的目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实验的兴趣,大大提高了专业实验教学水平。

1.4 建立新型的实验考核体制

建立新型的实验考核体制,是确保实验教学新体系实施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的考核包括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考核,重点放在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之上。在实验课成绩评定上,采取素养、能力、过程、结果相统一的做法,不仅看实验结果,而且要将实验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创新课外实训活动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创建大学生课外实训基地[4]

2012年9月,依托信阳市机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信阳师院大学生电子技术创新团队,整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创建了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电子技术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课外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截止到2015年底,整个基地累计设备总投资约800万元,占地约700 m2。基地主要包括电工电子实训实验室、电子产品设计实验室、电子产品测试中心、数控工艺实验室、PCB加工实验室、学生创业管理中心等几个部分。基地以加强本科生的课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的。

2.2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基地在开展日常课外实训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继续加强与河南腾龙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信电集团、信阳四通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的基础上,又先后与上海因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天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信阳启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这些企业的共同努力,不断升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验设备和实践环境等软硬件条件,使学生在设定的校外实习实训课题下,既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工程实训,又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从而使校外实习实训活动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建立专业化的课外实训师资队伍

学校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参与创新实践指导的课外实训老师不仅要求具备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因此,我们把选拔与培养专业化的课外实训师资提到了重要日程上。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外派学习,加强对课外实训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推动在职教师直接参与课外实训指导;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着重培养本土化、专业化的课外实训指导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行业合作,聘请一些技术创新专家、企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双导师”,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课外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3 创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对实践教学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有机组合、连接起来,所形成的一个能够维护、保持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系统[5]。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目的是通过监控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运行情况,及时把握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检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根据反馈的不足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实施[6]。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依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了包含实践教学过程监控系统、实践教学质量考评系统、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与整改系统、实践教学激励系统且具有地方本科高校特色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

3.1 构建多渠道的实践教学过程监控系统

(1)成立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小组。成立以二级学院院长牵头,主管教学副院长、实验室主任、教学秘书、有关专职实验教师参加的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小组。严格监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环节,明确各项实践教学质量目标和要求;收集、整理并督促检查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质量监控文件,把好质量关;规范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必做环节,提高动态监控能力。

(2)成立实践教学督导组,建立实践教学督导制度。聘请了一批德高望重、责任心强、有实践教学与管理经验的在职或退休的老教师组成实践教学督导组。通过随堂听课,随机审阅实验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实验教学进度表,随机抽查实验教师的实验教案、实验指导日志、学生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督察实践教学秩序等方式,了解和分析师生实践教学过程的教与学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实践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指导和协助相关教师改进教学,帮助学院诊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建立实践教学学生联络员制度。教学联络员制度是日常实践教学过程中信息收集和反馈的重要渠道。在每个班级中招聘2~3名学生作为实践教学学生联络员,负责收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定期汇报第一手的实践教学过程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学生联络员制度对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监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评系统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评系统,按评价方案定期对各系实践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能够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激励师生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导向、促进和激励作用。

(1)制订翔实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组织一批专家制定翔实的实验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设计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实习实训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标准等,并将这些标准作为实践教学评价考核的依据。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评指标体系。依据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考评指标体系,学校和学院对实践教学质量、效果,对教师、学生开展经常性实践教学评价和定期的实践教学评估,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实时评价与诊断,并及时反馈信息,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3)制定由学生自我测评、学生网上评教、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督导组评价等多元化的考评方式。

3.3 构建实时的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与整改系统

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与整改系统主要功能是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归纳、汇总来自不同渠道的反馈信息,及时向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构提供,以便管理机构及时响应、调控、修正及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以实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构建一个以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实践教学常规和专项工作检查机制、督导专家督导机制、学生评教机制等为主的信息收集系统和以教务处、学校督导专家组、各教学单位等为主的整改系统。通过对评估、考核、检查、督导获得的信息、数据、资料等进行归类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通过调研,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提出解决方案;教务处和各学院通过教学工作例会、教学工作简报、教务在线和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及时向评估对象反馈结果,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责成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落到实处。

3.4 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激励系统

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奖惩制度、人事评聘制度等,构建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务处和二级学院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激励系统。通过有效实施“实验授课竞赛”“实践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实验室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等规章制度,将监控结果与被监控主体相应的职称评定、岗位聘任、领导职责、工资、津贴、奖金挂钩,实行实践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有效运用实践教学激励系统,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是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

4 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通过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经过三年的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院大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物联网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其中,朱志恒、李权威同学的作品《“互联网+”启航电力能耗实时监控系统》荣获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另外,学院大学生3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6项,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45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的转变思想,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不断提升我校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摘要: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介绍通过创新实验课程体系、课外实训活动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本科生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教学改革经验对其他师范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创新,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包福存,张海军.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31(1):23-25.

[2]彭文博,赵鹏,陶建民.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6(2):11-13.

[3]张烈平,冯兵,李德明.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93-197.

[4]涂友超,胡雪惠.加强课外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高师理科学刊,2014,34(3):120.

[5]沈秀,杨殷伟,戎红仁.构建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13,31(2):69-71.

[6]王玉亮,刘克忠,温卫敏.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关问题探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4,31(2):78-81.

[7]包福存,张海军.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31(1):23-25.

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篇8

近年来,定位于应用型的大学越来越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但很多创新教育都扼杀在学校的教学体系与管理体系中,很难以专业为单位大面积开展教学实践的尝试。我们通过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为例,以嵌入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为突破口进行尝试,打破传统的纸上谈兵、孤芳自赏的教学形式,让教学在市场中得到检验,学生在市场中体验设计。探索以服装设计教学为纽带,以创新实践、设计实训相结合的新型教学实践模式。

一、高校服装实践教育现状以及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服装业已是举世公认的龙头产业,但中国的时装设计还没有真正走出国门,中国的品牌也没有真正在国际上立足。培养创新的设计人才是服装设计走出国门的起点,我国的服装高等教育与服装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存在隔裂。近些年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学生在企业需要有半年多的过渡适应期。从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看,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多仍停留在教师假拟的设计实践中,真正参与市场的设计实践甚少。

目前大学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在各个高校中发展迅速,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强调实践体系的建设,建立了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程实践学习、学科竞赛等实践内容。但这些看似完善的体系还是停留在假设的设计过程中,没有脱离纸上谈兵的窘境。没有与市场结合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

二、“嵌入式”创新实践教育模式

应用型本科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服装面料与产品的设计开发、品牌企划的工作。为使学生尽快实现从学生到设计师的角色转换,突出服装专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特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对服装专业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服装行业的市场调研,以此为依据构建立体的“嵌入式”实践教育平台,进行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并在近几年的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一些课程与企业合作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嵌入式”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有强大的产业背景,专业只有建立在产业的基础上才有发展的空间,有良好的产业背景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实践教育体系的实践。我校地处浙江绍兴,而绍兴是浙江的纺织服装产业大市,作为纺织服装产业大市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怎样立足绍兴、服务绍兴是我们服装设计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嵌入式实践教育体系的内容与特点

在欧洲,设计艺术院校非常重视服装设计实践教学,其中创新教育模式——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我校在人才培养上结合区域产业的发展特点,制定了以服装设计为主体辐射服装面料设计的专业培养模式。根据这一特点,近几年我们依托产业优势与政府和学校的创新创业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尝试。把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嵌入”到工作室项目实际运行中,以达到专业课程一体化的实训教学效果。

1.创业孵化模式的嵌入式实践

孵化式模式主要针对的项目是大三与大四学生,以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学生来组织实践。通过向学校申请创业园项目或是在政府(企业)奖励措施下于创业园基地设立创作工作室。以学生团队为主体,专业学科指派专业教师或课程组担任导师,以具体课程结合专业特点来制定工作室的设计方向与设计产品。

如:2014年我们学院与余杭家纺协会合作在中国品牌布艺城设立了设计工作室。在创业导师与学生团队的不断商讨下,定位于创意抱枕的设计,主要通过taobao的线上销售与创意定制。对于产品的市场定位我们充分挖掘我们的长处,规避我们的短板。特别是我校在人才培养上就对面料的设计与开发具有侧重,学生具有很强的面料创新与设计能力,并且抱枕的制作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难度,且创业前期的资金投入也较少,这也为项目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国品牌布艺城也为我们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有力的资金、设备支持,为我们项目开展与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项目运行到半年左右,学生已经收回了前期投入,也逐渐由原来的工作室向企业转型,并成立了米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目前已有了非常好的经济收益,年收入已经达到80万左右。

2.项目工作室的嵌入式实践

目前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比如工作室教学)的推广进度比较缓慢,主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中国高等学校的教育体制;发展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需要的资金投入与资源的相关配套等因素。这也是我们要主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潮影响,学校也给了我们许多政策支持。同时,绍兴作为纺织之乡,有众多纺织服装企业作为我们实践创新的后盾。

近几年我们多方位尝试合作模式,项目工作室类型的嵌入式实践教学是我们运行最平稳的,效果也最好。项目工作室是我们与企业合作的平台,我们实施项目式课题组形式管理,项目组与企业建立订单式合作模式,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进行长期定位设计或订单式的设计。工作室设在学校便于学生与导师沟通,也解决学生实践的外出安全问题。项目组由项目导师、服装设计专业与服装工程专业学生组成。导师负责与企业的对接和对学生设计作品的设计指导,设计学生负责设计创新,工程学生负责样衣制作。这样有效地把工程与设计的学生组合起来。自2014年起,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施高职招生,服装工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很强,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我们在项目组中开展反馈教学与讲座教学,请服务企业的技术人员对设计产品进行反馈及开展关于市场的相关讲座,让我们学生认识自己设计的优点与不足及市场前沿与企业的发展方向,并组织参加企业的交易展会。让学生多方位地接触市场,有效地把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

目前我们主要针对外贸公司与服装公司设立了两个实践组,分别为面料展示设计组与成衣设计组。面料展示设计组主要运用企业面料进行创新设计的开发,制作的样衣主要用于面料企业的宣传与面料产品的推广。成衣设计组主要服务服装企业,对服装企业新季度的新产品进行设计开发。我们也将进一步拓展项目组,针对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复制合作模式,并将尝试组建面料设计组及表演与策划组等。

3.学科竞赛模式下的嵌入式实践

学院组织构建学科竞赛平台,动员与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学科以课程组形式担任导师,把课程与竞赛结合。如:纺织品纹样课程与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结合;服装设计与各类服装设计大赛结合;立体裁剪与中国大学生服装立体裁剪设计大赛结合等。

(二)总结与完善

创业孵化式模式与项目工作室模式的嵌入式实践我们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选择好产品与设计的切入点,要理性分析我们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如:创业孵化式选择抱枕产品是我们该项目成功的关键,它很好地规避了学生工艺薄弱的问题,强化了创新设计能力。项目工作室模式主要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帮助较大,并有效挖掘了设计专业与工程专业的强项,使在项目中发挥了正向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项目实践的实施面积有限,进入这两个模式的实践学生相对较少,实践惠及面较窄。如果大面积地开展实践就需要更多的教师资源与相关学校配套,这也是我们以后大面积发展的瓶颈。相比在学科竞赛模式下,学生的实践面就较大,由于许多学生在大赛中取得了很好成绩,示范效果明显,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但竞赛的市场性相对较弱,与毕业实际工作存在较大的距离。

“嵌入式”实践教学需要有强大的导师团队,我们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双师型的教师相对较少,这是项目发展与复制拓展的主要难题。对导师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只有让教师多走入企业与市场结合才能有更好地发展。在项目中需要加强学生学与做的关系,学生在项目中不只是做任务,更多的需要强化教与学。项目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要担任教的职责,在指导项目的同时要开展专业的理论教育。学生不只是完成项目任务,主要需要学习市场经营与专业理论,注重知识面的拓展。

三、结语

“嵌入式”实践教学与传统实践教学构成立体化的、多维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项目实践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实践体系。它是教学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对常规教学的引申和延续,是创新教学模式的体现。“嵌入式”实践教学的建立,是学校、学生、企业共同的利益需求,需要在尝试与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改进。如何与现有模式相结合,形成多方位多角度阶梯式的创新实践教育模式,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思考与探索,对下一步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

[2]黄志青,吴红.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4).

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篇9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七大报告一语道破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真谛。教育创新和实施创新性教育就是要突破传统教育框架,构建新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特别是教育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造激情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新时代,迫切需要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摆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近几年,虽然我国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开展的如火如荼,并且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竞赛形式单一、企业等外界参与度低、学生实际参与率低、参赛项目与实际脱节,为了拿奖而参加“竞赛”情况越来越多,这些已经成为影响科技竞赛活动向纵深发展的“瓶颈”。因此,进行创新设计竞赛组织与推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我们组织承办、指导六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的经验,坚持“创新、实践、交流、协作”的宗旨,共同探索研究以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科技竞赛活动组织、指导、参与机制,使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更有效、科学、健康的快速发展。

1 进行创新教育理论构建与实践系统探索,提升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

创造性思维教育是相对再现性思维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具有开放、求异、非显而易见等基本特征,是创造性求解问题的心理和智能基础,强化学生的想象、联想、灵感、直觉等思维水平,教会学生发散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等非逻辑思维求异技巧。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纳入自己的教育内容体系之中,一方面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重视人文教育内容的必要性。在知识创新、技术发明、技术创新等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中,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进行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延伸,是侧重创业精神培养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创业精神的形成和发扬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是人们开创事业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各科竞赛活动中结合创新个性品质养成的教育,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结合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中通过创新能力、创新心理品质、创新意识培养的创新教育活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创新开拓的意识等素质。切实改变目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继承、轻创新的局面。

2 师生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学校可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团队,“教、学、研、产”相结合,通过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研发、相互激励,做到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重在研发、激励思维,多目标考核,进行多样性的创造人才的培养的探索。教育作为一种教与学相互密切作用的实践体系,从一开始就决定它具有双主体特殊性。这种实践体系的最终绩效,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诲人者的教育理念、敬业精神、教学方法和创新思维,也又绝对不能低估受业者的学习理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等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性。所以,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受教育者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地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智力潜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相长,双主体互动,实践“以教为导,深化思维,创新存异,实践验证”这一马克思主义人才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从内涵到外延都有更新更高的拓展延伸,从而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长。力求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有时间体验社会进步和经济科学发展的火热场景,从而树立高度社会责任感,为将来真正深入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作好充分的准备。

3 校企合作,巩固发展校企协作联盟,保障大学生创新实践课题来源、条件和创新实践活动的“实战演习”效果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实践性,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果。校企结合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需要建立有效的平台,我们与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合作组织成立了“山东省中小企业与高校协作联盟”。

通过“联盟”使专业、研究特色相近的学校与企业建立密切关系,在合作成效显著的企业设立“山东省高等学校师生创新实践基地”,在高校设立企业研发中心或实验室,形成长效合作机制。鼓励企业根据企业实际和需求提出创新课题,保证大学生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实践课题供选择,有样机的制作及试验的实施基地,在“实战演习”模式下,使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的实用性及水平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需要相应的财力投入,目前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方式,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层次与质量的提高。校企合作平台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提供了资金和物质保障。最重要的是保障了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实战性,适应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为学生将来就业、创业奠定了基础。

4 完善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参与机制,促进竞赛高效、科学、长效、健康发展

我们在竞赛组织管理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用于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制度和机制,并随着竞赛规模、水平的不断提升,形成一套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组织管理、参与规程。

(1)竞赛组织管理实现网络化、信息化

在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工作中,有大量的申报、审批、监督、评价、反馈等业务工作,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了竞赛专业网站。实现一站式平台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实现了面向学生、教师、专家、领导等不同角色的信息沟通,这种在线方案真正实现了网络化和信息化,加强了与竞赛相关的各层次人员的联系,增强了管理与服务的渠道,为整个体系营造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和工作环境。

(2)细化参赛学生层次,提高学生实际参与率

针对目前国内各类竞赛中出现的对参赛作品水平要求过高,参赛条件苛刻,造成仅有少数全国重点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参赛,而一般大学和一些单科性大学及大部分专科学校和民办大学参赛困难,学生实际参赛率低的问题。我们细化了参赛学生层次,将作品分为本科组与专科组,分别评比,大大提高了专科学校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的规模更大,影响面更广。

(3)制定严格的竞赛获奖等级评定机制,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竞赛获奖等级的评定是竟赛活动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为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拟定一套严格、完善的评审细则。各评委组组长均由外聘省级研究院所负责人和大型骨干企业技术负责人担任,并成立校外专家组成监督组,监督整个评奖过程,负责处理评奖中出现的问题。最终评奖结果由各评委组组长开会协调确定。实践证明,该评奖机制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将在总结六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的成功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

(4)引入知识产权教育,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让

我们要求参赛作品填写“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诚信承诺书”,承诺书中要求所有参赛队员及指导教师签名,承诺竞赛作品从创意到制作,完全为原创作品,杜绝了抄袭、利用往届作品、他人的设计创意、作品、专利成果等现象。我们通过在现场发放宣传册、面对面法律咨询等活动宣传知识产权,鼓励参赛项目申报专利。

(5)完善大赛组织工作,实现规范化、程序化

目前,国内大赛的组织管理工作文件仅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管理条例(试行)》,该文件是指导性文件。复杂繁琐的大赛组织工作需要制定一系列详细、规范的操作程序,我们在总结组织的六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制定的“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决赛工作组织实施方案”、“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决赛名额分配办法”、“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决赛作品评审细则”、“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指导教师工作细则(参考)”、“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优秀作品汇编”等,为大赛组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析 篇10

要成为高素质商务策划人才,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商务策划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 如何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找到问题的本质, 需要策划人具备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商务策划专业学生应该在学好各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不断研究和实践, 努力把握一切机会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尤其是创新、表达、协调等基本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不能仅仅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 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实践练习来系统提升, 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希望能够为商务策划这个新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二、商务策划专业学生基本能力分析

1、思维创新能力。

思维创新不论对社会还是个人来说,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尤其对于商务策划专业的学生来说, 显得更为突出, 这正是商务策划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商务策划具体来说是管理行为中的计划职能的体现, 是预知未来的商业活动, 在商务策划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 需要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这就需要思维创新, 没有思维创新, 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商务策划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创新是商务策划人才的核心价值。实际工作的情况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发明创造, 提出新概念、新理论, 开发新产品、新工艺需要创新, 制定新计划、设计新方案需要创新, 甚至各种策划中的创意也是创新, 思维创新在策划中无处不在, 只有想在别人前面, 做在别人的前面, 才能把握机遇、创造商机, 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所以思维创新能力是策划人职业生涯中必备的基本能力。思维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心理能力, 思维创新能力如同各项技巧, 通过学习和训练, 人人都可学会和提高,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 并且要加强实践教学, 要教导学生勤练多思, 敢于突破思维习惯。

2、逻辑表达能力。

良好的逻辑表达能力不仅是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工具, 也是企业、商家考察人才最重视的能力之一, 无论是对内、对外沟通, 或提案或发表, 逻辑表达能力都显得十分重要。所谓逻辑表达能力, 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说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 它包括口头、文字表达两个方面。口头表达就是“说”, 无论是向别人宣讲自己的主张、还是展示自己或推销产品, 都要用到这个工具。“说”是一个复杂心理和生理活动的过程, 不仅仅是单纯说话技巧的体现, 同时也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综合因素的反映。有只要通过训练, 口语表达水平就能提高。要教导学生养成重要的说话都要精心设计的习惯:从服装、形象、讲稿、语音、语调、音量, 到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眼神交流、适时幽默等力求恰到好处, 避免夸夸其谈, 远离假话空话。文字表达就是“写”, 对于商务策划专业的学生来说, 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要写好策划文案。策划文案是策划成果的完整展现, 它直接面对的是企业、商家或老板、大众, 策划文案能否为他们所接受并顺利实施, 文案写作水平如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策划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注意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写好策划文案最需要的是要有写作经验和工作阅历, 缺少实践环节, 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 所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既要注重理论又要加强实践。写作是一种技能, 立足于多写多练, 应是快速提高文案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 但一定要注意与策划实践结合起来。思维敏捷, 善于表达是个人寻求发展机会的重要条件, 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要培养有头脑、善表达、能经营、好就业的优秀商务策划人才, 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强化对语言表达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3、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是保证策划方案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 组织协调涉及到人和事, 需要对事有系统的认识和对人有深刻的了解, 因此对人与事的认知及与人的沟通是组织协调能力的基础, 组织协调能力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实践的经验积累, 如果缺乏组织协调能力, 即使有最好的策划方案, 也不会有满意的结果。在人与人之间的组合调配下, 如果组织恰当, 一加一可能等于三、四, 甚至于等于五;如果不恰当, 则可能等于零, 更可能是个负数。所以, 策划者为实现预期目标, 要善于通过组织和规范进行综合协调, 合理地运用人力、物力、财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的力量, 保证实施的正常有效运转, 使策划方案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总之, 不会思维创新就只能永远落后于别人;不会逻辑表达, 策划成果就无法得到很好的展现;不会组织协调, 方案就可能得不到很好的实施, 所以商务策划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基本能力的培养。

三、商务策划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当前很多院校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 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关注课堂教学, 忽视实践教学, 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方面的重要性。其表现为:在商务策划教育教学工作中, 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 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 实践性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 从属于理论教学, 甚至把实践教学学生转移到理论学习中去;在教学计划方面, 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课时分配较少, 考核力度不强, 实践教学一直充当教学环节的配角;在教学过程中, 具体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与课程要求不匹配。

2、缺乏完备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 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延续了市场营销专业的相关格局, 稍作小修小补, 体系上未做大的变动。如实习环节, 大多院校均安排诸如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 以及各专业公共性的实践项目, 如军训、社会实践、公益劳动、计算机训练等集中性的实践环节。这种实习实训的课程设置与刚成立之初的设置相比, 几乎大同小异。在实践教学中, 不能针对商务策划课程需求和不同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差异设计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实践课程。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培养目标的不明确, 学生市场定位不准确的表现。其最大缺陷在于从学校教学安排出发, 而不是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出发。

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 高校中大多数教师是从学生到教师, 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教师职业后, 不注意知识更新, 随着时间推移, 长期脱离一线, 自己原来掌握的实践知识逐渐老化、淘汰, 这也会导致实践教学能力下降。

在实践教学中, 怎样提高师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如何使学生的实践训练贴近市场实际运作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开展了实践教学新模式的一系列改革探索。

四、商务策划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

1、创设校内实战的实训机会。

成功策划都是建立在对客观资料的分析之上的, 没有客观的资料信息, 对被策划对象的产品、品牌、生产过程、产品特色等情况没有深入的了解, 对企业的竞争环境、媒体环境缺少深刻的认识, 是无法获得有效的策划方案的。在这种情况下, 西亚斯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 (商务策划方向) 推动校园活动策划, 创设校内实战的实习实训机会, 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2013年6月, 西亚斯商学院第一届商务策划大赛如期举行。通过这次活动, 一方面学生对大学校园环境、大学生生活和活动对象进行了解, 这为策划活动奠定了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既是活动策划方案的策划者, 又是策划案的具体执行者, 使学生在执行中发现策划的要领, 在策划中关注执行的可行性。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只提供指导和咨询, 学生负责策划和执行的全过程。活动以一个自由组合的团队为单位, 策划和执行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求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 由学生自己挑选擅长的角色, 发挥最大的潜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训, 经历了策划-执行-效果评估一系列的过程, 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了工作经验, 掌握了营销策划的技能, 锻炼了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

在营销与策划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 业界参与高校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但是, 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高校与企业在合作培养人才方面才刚刚起步, 如何使高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 为企业培养合格和合适的人才, 是高校和企业面临的共同使命。建立企业实习基地, 设立实习项目, 是提高商务策划专业学生获得实践经验的最佳途径。做好专业实习项目要有一定的原则。在学生接受一年半到两年的商务策划的基本知识后, 经学生自愿, 高校推荐, 企业接纳的方式加入到实习项目中。通过企业实习, 一方面学生亲自体验到企业项目的运作流程、行业发展现状、营销策划的发展前沿, 开阔了眼界, 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公司能审核参与该项目的学生, 学生也已经熟悉该企业的工作流程, 当学生毕业以后, 公司可以直接录取这些学生来工作。通过与企业形成深度合作, 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实训机制, 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合作局面。

3、校外策划大赛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实战项目, 模拟实战中营销策划团队的组建, 用营销策划业实际运作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产品定位、创意策划等一系列实战演习。现在国内有许多政府机构组织推动的, 如挑战杯等, 也有企业推动的, 如欧莱雅商业竞赛等, 还有些媒体推动的商业策划大赛, 这些大赛和企业的实际策划工作还是有一定差别, 但是也不同于学校的案例教学, 通过参与这种比赛或者分析和研究大赛的获奖案例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对于同一个项目, 自己的作品和获奖案例的差别, 认识到获奖案例的优势和自己作品的不足。通过实战与获奖案例相结合, 学生在比较中对项目运作的各个方面获得深刻的体验。

总之, 实践教学在商务策划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 只有树立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观, 积极探寻和革新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 才能培养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摘要:商务策划专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交叉型学科, 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 但又不同。能力培养方向应该以思维创新能力、逻辑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作为学生的培养方向。创新性的商务策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商务策划专业的学生系统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创建校内实训竞赛、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校外策划大赛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等方面, 对商务策划专业能力培养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商务策划,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姜钰, 姜崧.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8.6.

[2]章国平.试论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对接机制[J].职业时空, 2007.22.

[3]曾青春.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管理, 2009.5.

情感教育的实践与理念创新 篇11

案例一:实验室里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器材多,如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等,安装较麻烦,安全隐患大。尤其是酒精灯的使用和加热后的沸水,弄不好容易烧伤或烫伤学生。实验前笔者特地安排了几位“调皮鬼”帮忙。

在笔者的示范下,几位同学很快把12个小组的实验器材有条不紊地安装好。其中为了减少热损失,要在烧杯上盖一硬纸片(温度计穿过硬纸片)。学生们有的拿来较硬的笔记本封皮,有的取一纸杯,剪去杯口的大部分,留下杯底的小部分,然后翻过来让杯底朝上,作为烧杯的盖子,再用笔尖将杯底戳一小孔,穿过温度计,这样盖子不大不小,十分密闭地盖在烧杯上。

笔者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高兴地说:“大家的劳动很有创造性,新颖别致,简单实用。这种劳动,闪耀着科学家智慧的火花。阿基米德就是在洗澡时发现浮力原理;瓦特就是在观察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气机;牛顾就是受苹果下落的启示研究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反思:只有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放手发动学生,给学生探究的广阔空间和平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否则,墨守成规,题海战术,会捆住学生手脚,让学生戴着镣铐跳舞。另外,“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语)。当教师发现同学们闪耀着科学家智慧的火花时,及时给予激励尤为重要。

案例二:公交车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和学生小魏坐同一辆外环公交车到校。车上坐满了乘客。突然车停了,上来一位中年妇女。魏反应敏捷,立即起身让座。此时,忽然有一股暖流流进笔者的心窝。

上课前,笔者谈到了让座的事:“今天我无比激动和自豪。我们班有位同学在车上主动让座。”大家面面相觑,有人问:“是给您让座吗?”“不,是给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让座。”笔者接着说:“他就是团支部书。这件小事太平凡了,根本不能与白求恩同志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贡献的那种伟大精神相比拟,也不能与邱少云同志为了革命胜利献出自己青春的那种伟大精神相媲美。然而,伟大出自平凡,他的这一举动,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美丽的心灵,他的这种精神值得笔者和大家学习!”此时,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笔者接着说:“我们要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为他人做事。如替同学擦一次黑板,为同学捡起掉在地上的笔套和橡皮,这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教室里又传来一阵掌声。从学生的掌声里,从大家的眼神中,似乎升腾起了一种为他人服务的欲望。

反思:教师在不经意中发现了身边同学让座的举动,并不失时机地抓住教育契机,以此激励全班同学学会为他人服务,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是一种快乐,这比讲大道理效果好得多。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天职,教师不能仅仅把自己看成学科教师,而应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师有责,应从点滴做起。

案例三:课堂内外

笔者经常送几句话给学生。同学们接受课前或课后的馈赠已经成为习惯。这其中有人生处世、道德修养、生活哲理、崇高追求、青春希冀等内容。

一次上课时,笔者发现一位同学正在写信。打听到该同学有“早恋”的嫌疑,好像是在写“情书”。对此,笔者没有虚张声势,把学生批评得体无完肤,而是送学生们下面一番话:“该说的话不说,对不住自己,不该说的话说了,出卖了自己;该做的事不做枉费了人生,不该做的事做了,浪费了青春。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大家能否举例说明哪些事该做,哪些话该说呢?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过失吗?”学生讨论积极发言,有的说该刻苦学习,有的学生说不能沉迷于网吧,有的说不能早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的想法,认识深刻,教育作用深远。

最后笔者又讲了一个故事:播种很讲究季节。秋天播的种切忌提前到春天播,这样它会夭折、枯萎,不能正常生长。为了不让种子发霉变质,还要把这些种包扎好,放在冰柜里冷藏起来,到了季节再拿出来播种,这样会顺利地开花、结果。大家明白故事的道理吗?学生沉思之后,笔者又说:“恋爱是人生必经之路,也是人生最美的经历,但不能提前呀,因为你们还不能承担起爱的责任,现在必须发奋学习。”同学们会心的笑了,似乎从交流中领悟到了什么。

反思:教师采用送名人名言的方式,教育和激励学生,是一种较好的育人途径。不仅对个别的同学有帮助,而且对其他同学也有启示,同学们听了不觉得是在批评自己。润物细无声。还是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是的,对于潜移默化的思想工作来说,不正是如此么?只有慢慢渗透,如细水长流,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异效果。

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篇12

一、认知导引, 增强道德认知的趣味性与自主性。

道德教育是学生知情意行相互促进与提高的过程, 是情感的认知化与认知的情感化交互发展的过程。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要融认知于己身,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学生主动参与的生动活泼的道德认知活动, 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 而且是学生道德实践、体验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

1. 让趣味实践体验活动为认知开路。

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增强学生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的趣味性, 把学校播撒“金种子”工程落到实处, 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活动实效, 学校不失时机地开辟了道德讲堂, 由学校聘请的相关教师主讲。每月组织一次专题教育活动, 每周安排一个年级的学生到道德讲堂听讲, 每次授课采取“6+n”教学形式, 即唱一首道德歌曲, 讲一个道德小故事、看一个经典短片、讲一个名人故事、进行一次评议等, 在全体学生内心深处播撒“诚、善、法、书、美、健”和“三爱三节”的金种子。同时利用校宣传窗制作道德文化墙;利用节假日庆祝活动、校园艺术节等机会, 指导学生编排道德文艺节目。少先队在学生中组织开展编写道德故事手抄报、道德小故事演讲比赛、道德日记、读书心得评比等活动。各班从班级实际出发, 组织开展课前1分钟即兴演讲身边道德的小故事等, 使道德认知的学习充满趣味性, 并融于具体的实践体验活动。

2. 让学生自己选择道德行为目标。

为进一步发挥学生在道德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意识, 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我们让学生确定道德行为目标。一是制订学生道德规范:由学校政教处策划, 少先队组织实施, 根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证、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各班学生展开深入的学习和讨论, 最后由课题组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意见分组整理, 制订出比较简洁的《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规范 (试行稿) 》;二是确定班级学生道德行为要求。各班根据《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规范》结合班级实际, 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具体的《华强中心小学班级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三是自主选择个人道德行为目标。每一位学生根据《班级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 自主选择具体、有针对性、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切实可行的道德行为规范目标等。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 使学生认知道德教育内容与要求, 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热情和道德情感, 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为组织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知行统一, 提高道德实践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 并未表明他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强化道德教育实践体验活动, 解决“信”与“行”的统一问题, 是学生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为此, 学校从学生主体发展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的发展规律出发, 通过设立子课题组的形式, 在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开展了“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的实验。

1. 各班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

各实验班根据班级实际, 结合《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先在实验班内试点, 随后在同级段其他班级中展开。为保证活动质量, 各学段首先把好活动方案质量关, 活动内容由学段内师生共同讨论决定, 活动方案由实验班班主任撰写, 再由学段内班主任和各班学生代表讨论修改。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 让学生从中提高认知、得到体验, 培养情感, 付诸行动。

2. 各学科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活动。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在道德教育中同样起着主渠道作用。课题组把学科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注重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3. 学校、少先队集体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

全校性组织开展的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系列活动, 假日雏鹰小队活动, 美德少年评选, 道德故事演讲比赛等;围绕重大节日举办的传统型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德育基地类阵地型活动, 如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道德讲堂、家政课堂等;参加守则规范知行检测, 争做行为规范达标生、行为规范标兵、星级宿舍、文明班级评比活动等。

4. 在家庭、社区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

充分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 发挥家长、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的作用, 组织开展“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区是个好公民”等系列活动, 组织开展假日小队、社区服务等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一体化德育模式, 优化育人环境。

三、外铄内化, 强化道德体验的展现性。

道德教育一定要以人的情感体验为中介。个体一旦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就能成为个性道德内化的“发酵剂”。它将是一个新的认知过程, 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通过体验, 将道德认知带进人的生活情境, 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及其感受联系起来, 使之成为一个道德信念的整体。为有效发挥体验过程的情境性和情感性, 我们在切实抓好外铄的同时, 凸显情感体验, 抓好情感体验的展现过程, 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加深、感染、认同与提升。

1. 捕捉体验。

在道德实践活动中, 学生不断形成真切的甚至深刻的体验, 但如果不及时捕捉, 就会稍纵即逝。因此, 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时, 通过指导学生写《道德日记》、《读书心得》等形式, 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悟随时记下来。

2. 分享体验。

我们根据小学生喜欢口头表达这一特点,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 积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体验随时说出来, 让大家共同分享。同时还通过道德日记展、心灵大碰撞等形式, 组织学生开展道德体验交流活动。

3. 换位体验。

指在道德教育活动中, 运用角色心理互换 (互换心理位置, 开展换位思维) 、角色扮演 (创设特定的情景或条件, 让学生扮演某种社会角色, 使他们改变原来的身份, 赋予新的权利、地位、职责和行为规范) , 让学生在换位体验中形成相应的道德品德。

4. 评价体验。

是指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活动中, 得到新的体验, 加深或调整对自己及他人的客观认识, 从中学会评价别人, 同时也学会评价自己, 在评价体验中逐渐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情境性与情感性。

通过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的有效探索和实践,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明显增强, 学生的道德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进取性道德人格, 提高自我道德教育能力, 促进全面素质提高, 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开拓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

上一篇:小学数学低年教学下一篇:视网膜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