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考助学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4-06-13

高自考助学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精选3篇)

高自考助学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篇1

高自考助学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要求自考助学在制度层面上不断完善,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培训中心从完善助学制度出发,近年来对自考助学教育模式的`创新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作 者:陈宝瑜 Chen Baoyu 作者单位:北京城市学院,北京,100083刊 名:北京城市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CITY UNIVERSITY年,卷(期):”"(3)分类号:G642.474关键词:自考助学 制度完善 创新模式 实践探索

高自考助学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篇2

关键词:自学考试,云计算,云学习,助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自考) [1]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余年的发展, 自考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其中, 社会助学作为承接个人和考试的关键环节, 对自学考试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本文针对自考助学面临的种种挑战, 提出了云计算与自考助学相结合构建云学习视野下的自考助学模式, 以期对信息技术时代自考助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自考助学的现状和挑战

据统计, 自1981年以来, 已累计有2.1亿人次参加自学考试, 毕业学生达920万人。可以说自考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做出了很大贡献。由于它具有既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又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的双重性质, 社会助学作为承接个人和考试的关键环节体现了其教育属性。所谓社会助学, 概括地说就是社会对自考生学习提供的帮助和支持。可以说社会助学是自考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 没有社会助学就不能体现自考的教育属性;另一方面, 社会助学也弥补了自考生“为考而考”功利性带来的不足。“社会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 社会助学的改善和发展必然会加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 逐步消除由于自学考试制度凸显的考试功能给人们带来的误解”[2]。

当前, 自考社会助学主要有面授和网络两种实现途径。面授助学主要包括全日制的自考助学班和业余性质的助学班。其中, 全日制的自考助学班的学习者主要是低龄化的高考应届毕业生。这些学习者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高考失利且认为复读后录取的希望渺茫, 遂选择自考之路。业余性质助考班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参加工作的成年人, 受制于时间和精力等, 只能选择周末和节假日来参加自考助学。举办这两类助考班以公立大学的继续教育机构和以一些民办大学为主, 虽然这些助学机构为自考助学环节的有效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因素, 教学范围、教学手段、教学过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信息技术时代为自考助学开辟了新的战场, 网络助学应运而生。网络助学其实是一种数字化的学习方式, 它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 构建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变革传统教学模式, 降低了教学成本和学习费用。可以说网络助学是自考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3], 这是由自考的性质和网络教育的特质所决定的。目前, 网络助学正成为主要的自考助学模式, 但与此同时, 自考网络助学良莠不齐现象突出, 建设者只是简单地把学习资源数字化后搬运到网络, 既鲜有关注学习过程与学习支持服务, 又很少考虑学习者的个人学习背景和学习兴趣需求, 这些都有悖于教育规律。

三、云学习

云计算是在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虚拟存储和网络存储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共享基础架构, 其核心是向用户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4]。云计算将成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方向已被学术界普遍承认, 故近年来云计算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Stephen Downes认为“所有的学习技术至少都是某种程度上的网络技术, 因为它被设计用来促进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之间的互动”。尚建新、解月光、王伟将其引申为“所有的网络技术都可以抽取出来为教育服务, 实现网络技术向学习技术的转变”[5]。所以把云计算技术抽取出来为教育服务, 或者说在教育领域里运用云计算技术就衍生出了“云学习”的概念。概括地说, 云学习[6]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云计算技术的学习。

云计算以“资源共享、集中服务”为核心, 将所有的可用资源集中于一个平台之上, 在平台的统一管理和调配下, 给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云学习继承了云计算的精髓, 给学习者提供一个资料丰富、功能强大、交互协作、安全可靠的学习环境[7]。

1.以学习资源为核心:

云学习秉承“整合资源, 集中服务”的思想, 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服务。以往那种分散的、单点集中式的学习资源获取速度慢, 资源类型单一, 无法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云平台有效聚合分散的学习资源于云端, 学习者不需要考虑其技术实现, 只需按自己的需求获取服务。

2.以学习者为中心:

在云学习环境下,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和兴趣需求, 方便地获取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等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安排学习进度, 反思学习效果等。依托云计算学习平台, 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程度将会得到很大提升。

3.以协作学习为方式:

学习者在云平台上的学习活动不是孤立的, 而是可以开展实时的师生、生生协作交流。知识和信息在交流中得到升华提高。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协作能不断引发学习者开展头脑风暴, 提高学习效率。

四、云学习视野下自考助学模式

1.自考助学模式关系。

云学习视野下的自考助学可以看作网络助学的一个子集, 它进一步扩展了当前网络助学的体系框架, 丰富了学习手段。同时, 当前的网络助学也在学习资源和技术平台上给云学习视野下的自考助学奠定了基础。但云学习视野下的网络助学不仅仅是当前传统网络助学的一个补充, 相反, 二者在学习行为、学习内容、学习理念上都有着明显差异。

2.结构模型。

对比传统网络助学和云学习视野下的网络助学并结合云计算的技术特点, 本文提出了一个云学习视野下的自学考试助学模式模型。该模型分为三个层次: (1) 用户服务层:主要由学习过程管理、学习支持服务、协作学习环境和个人网络空间等组成。自考学习者使用联网的计算机、智能手机、PDA等设备通过高速通信网络连接到系统平台, 并向平台发起请求, 平台根据学习者的请求以服务的方式回传数据。其中, 学习过程管理实现对学习者的进程管理和监控督导等服务;学习支持服务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自考信息等服务。协作学习环境给学习者提供交流协作的场所;个人学习空间是个人资料信息收集、知识经验积累的平台。 (2) 应用组织层:实现对不同平台下的异构学习资源和信息的标准化组织。学习资源和信息以及系统获取的一些面向教育的SaaS (软件即服务) 和通过调用其他系统的API获取的web Service等, 经过组织和标准化之后传输给用户服务层。 (3) 基础设施层:是整个系统的数据中心和提供服务的基础, 它由一系列的服务器、存储器、网络设备等物理设备组成, 经过虚拟化以及动态的可伸缩扩展之后, 方便向应用组织层提供资源和计算服务, 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压力以及降低用户对IT专业知识的依赖度。

3.推进策略。

受当前自学考试的体制机制、面授和网络助学的既有体系、网络带宽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云学习视野下自考助学的实施肯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推进策略: (1) 健全体制机制, 认真调研和评估当前自考政策, 及时反思和总结一些突出问题, 出台相应的补救政策以保证自学考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2) 加快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建设步伐。网络速率是云计算发展的瓶颈。当前的无线网络存在覆盖范围不广, 接入性能不足, 网络管理分散等问题, 只有从规模上、速率上、扩展性等方面加快网络的建设步伐, 才能为云学习系统的有效运转保驾护航。 (3) 在认真分析自考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整合业已存在的网络学习资源, 改造、发掘、开发新的学习资源, 力争用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来数字化学习资料。学习资源的组织要照顾到他们的学习体验, 控制和统筹学习时间和学习难度。

参考文献

[1]自学考试.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7864.htm.

[2]王建民, 武法提, 刘亚萍.自学考试网络助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J].中国考试, 2009, (4) :35-39.

[3]李中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研究综述[J].成人教育, 2010, (12) :33-35.

[4]王萍, 张际平.云计算与网络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1) :81-84.

[5]尚建新, 解月光, 王伟.云计算模型下的PLE构建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4) :46-49.

[6]杨艳艳, 黄纯国, 钟柏昌.基于云计算探析云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9) :108-111.

高自考助学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篇3

关键词:全日制自考;学历+技能;助学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高等自学教育正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在校人数成倍增长,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在此条件下,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不仅成了高校全日制自考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同时也成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如何把高等全日制自考教育“量”的扩张与“质”的保证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全日制自考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保证全日制自考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便成了高校自考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从事高等教育自学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的头等大事。因此,建立一套既科学、规范、全面,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全日制自考“学历+技能”助学培养模式是目前各高等学校自考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全日制自考“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特质

全日制自考“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以“学需契合”为教学原则;以“双证复合”为培养规格;以“课程模块组合”为教学计划;以“校企(地、校)合作”为培养路径;以“双师融合”为教师资格;以“学做结合”为教学形式;以“虚拟实验与基地实习配合”为教学手段;以“考试、考证、考评综合”为教学评价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传统全日制自考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自考教育近些年发展中,往往是把自考教育等同于学历补偿教育,放弃了自考教育的目的,即培养多元化的技能型人才、实用型人才;在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上只是照搬和移植普通高校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在教学管理方面,只注重成绩的考核,而轻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现阶段自考教育教学模式上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存在误区

在国外,自考教育往往更多强调的是对学生技能、文化等实质能力的培养,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比如:德国的大学教育以理论结合实际,将大学的基础理论教育、专业教育和企业要求的技能教育相结合为特点,培养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国外对自考教育的培养理念上强调的是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能力的再提升。

反观我国自考教育,在培养理念上,把自考教育简单化为学历补偿教育。这种片面追求学历教育的现象与我国早期用人单位以文凭选拔人才的机制有关,而现在企业选拔人才时,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由于办学理念的错误,培养出的学生在技能操作等方面又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只注重学历教育,而摒弃学生自身个性发展和技能培训需要的理念导致很多自考高校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二)普教现象导致办学特色缺失

自考教育所针对的学生群体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普通高校的学生是不一样的,片面的按照普通高校方式强调专业要求和理论的系统性,忽视自考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间各方面能力的差别,忽视了自考生本身对技术能力和知识实用性方面的需要;在考评中,按照普通高校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方式,忽视了自考学生对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的考核要求,并不能体现自考教育本身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育目标。这种缺乏自考教育特色的办学模式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自考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三、实现全日制自考“学历+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一)专业、课程体系是构建全日制自考“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家把专业设置的决定权更多地交给了高校,高校通过对行业情况分析和培训市场调研,应着重课程建设,全面优化课程,重视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评价和要求。重点打造诸如企业财务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与职业、专业与行业、理论与实践、学历与技能的紧密关系,重点反思课程设置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学员的从业状况,加速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应用性和实效性,有效地解决了自考获得从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应当接受什么样教育的问题,行业用人标准理应成为自考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依据。

(二)师资是完成“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

“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而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教师是各种教育资源中的首要因素,高素质的教师是决定“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承载着培养既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自考教育来说更是如此。

首先,要以共同的战略发展愿景凝聚教师储备。自考师资队伍主要由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层面、不同岗位的专、兼职教师组成,自考教育的发展目标、价值取向、人才培养、服务意识和管理内涵等战略发展愿景需要适时适地,广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与反思。发展战略愿景强调的是引导和展望,而不是行政命令或制度,用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理念,将教师的共同愿景贯彻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充分沟通,分享经验,塑造集体或团队共同愿景的目的,造就适合自考教育发展战略的教师储备。

其次,要以灵活的师资聘任机制组建自考教师储备。自考教育一般没有独立的教师队伍,大部分师资是依托学校专业学院。他们往往缺乏实践经验,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高校自考教育机构可以实行一级、自主聘任教师制度,“按需设课、以课聘人,内外结合、进出自如”,鼓励师资队伍多元化,扩大教师选聘范围,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和企业的师资交流,引进和打造技能型师资。

再次,要以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巩固教师储备。“双师型”教师的个体发展程度,必须与教师的评价和激励联系起来,将薪酬与业绩充分挂钩。重点发挥实践经验足,工作热情高的“双师型”教师作用,使教与学成为师生交流、产学研互补的重要过程,以求教学相长,校企共进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巩固并壮大“双师型”教师储备。

(三)教学质量监控是完成“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命线

1.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加强过程调控

为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审议、指导,多渠道快速反馈教学工作信息,强化教学管理工作的调控职能,保证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广泛运用绩效指标评价,注重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学历+技能”的培养特色是面向应用,培养目标不同,其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也不相同。

首先在评价指标方面,应用指标可观察性较强,具有明显的学生思考特征,指标设计涵盖了教师备课、教学节奏、学生激励、教师兴趣、不同观点的容纳、语言表达、分析解释等内容,评价者较容易把握方案,并随时进行抽查,作出相应的判断。同时,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包括对教师授课的客观评价,也包括对课程设置与相应配置内容的评价,十分的系统和全面。

其次,课程评价指标的设计还十分注重个性化和多样性。如在评价表中,除了统一的评价指标,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或制定突出自己所教科目特点的相应评价指标。

最后,在学生的参与程度方面,学生对课程评价更为认真、投入。通常学生在进行课程评价、打分时,任课教师是不允许在场的。学生评价采用无记名投票。每学期教学督导组和相关教务人员对教学情况进行开学、期中、期未三阶段的教学检查,检查后以书面和语言的方式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

“学历+技能”的创新教育模式是从自考学生本身的特点出发,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参与权的基础上,将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相互融合,满足了自考学生的不同需求,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同时也符合了当前社会对技能性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郑珊飞.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2(2).

[2]马启鹏.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课程模式的构建[J].成人教育,2009(2).

上一篇:鼠的成语下一篇:狐假虎威英语小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