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教学

2024-07-26

小学数学低年教学(精选12篇)

小学数学低年教学 篇1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 深感作为一名低年级数学老师责任重大, 尤其当前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贯彻落实, 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常在办公室听到高年级教师感叹:很多学生在低年级成绩还可以, 怎么到了高年级就变差了呢?带着同事们的疑问, 笔者开始了对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摸索。几年下来有所发现: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许多教师做到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但对挖掘数学知识的“深度”、开拓数学知识的“宽度”有所忽略。只有弥补缺失, 才能让高年级教师觉得数学课堂上学生一点即通, 学生们觉得高年级数学的“门槛”并不高。弥补的方法很多, 以下笔者谈谈自己的从教体会。

首要的还是兴趣培养不可少。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 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就经常采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 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 授课前, 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 其他学生唱歌, 歌声停下来后, 学生们奋力去抢属于自己的座位, 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 学生们直观建立了数的概念, 了解到“4比5少1, 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 又引发了学习新课的兴趣, 一举多得。又如, 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 设计“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学生头戴数字卡, 伴随着“找呀找呀, 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 相互找朋友, 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 就是一对好朋友。 (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 “2”和“7”是一组好朋友, “3”和“6”是一组好朋友。)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 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理念, 数学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有了兴趣再适当加深学习难度。锻炼学生的耐挫力, 让他们能够迎难而上;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 为班上做好榜样形成主力军。班上总有不均衡现象, 记得讲二年级的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总是心不在焉无精打采。这样的时刻, 身为教师也会沮丧懈怠, 于是及时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勉励自己。提醒自己身为教师, 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 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尊重有过错的学生, 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 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不体罚学生, 不辱骂学生, 不大声训斥学生, 不冷落学生, 不羞辱、嘲笑学生, 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总之, 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的善意, 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

也由这一理念产生出一个念头:“让孩子们当小老师, 我来督导!”。事实证明这样的尝试是有益的、成功的。老师只管巡视和指导, “小老师”们讲得有声有色, 思路清楚, 分析得也很到位。课堂气氛远比之前学生被动听讲强。于是时常抓住教学中的“契机”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 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学, 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好“学科带头人”。在解决教学问题时, 可找平常读题马虎的孩子来帮大家读题, 让他们的粗心习惯得到纠正, 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再找水平中等的学生帮大家分析题意, 并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最后再找几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做出判断, 让“学科带头人”做出最终“判决”, 大家意见一致后再进行下一题。

应用题如此, 计算类也不例外。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有的孩子计算结果正确但说不出理由, 于是在教学计算时, 通常让基础好的学生说出算理, 再找基础薄弱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样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层面得到不同收获, 让他们倾其所能, 尽量做到既要会算又要能说明算理, 让计算法则和原理在脑海中印象更深, 理解得更透彻, 而不是照猫画虎按部就班地只完成计算任务。

知识有了深度, 学生有了一定的耐挫能力, 还要设法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教学一年级数学加法口诀时, 为了便于记忆, 减轻负担, 可让学生试着观察2+3=5, 3+2=5;4+5=9, 5+4=9;7+8=1 5, 8+7=15……有什么规律, 最终引导学生把握算式规律, 明确“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知识要点。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 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 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 而不是急于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 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 想到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关键, 于是重点引导学生对着屏幕上的图画列算式, 说出算式的意义。就这样练习列算式说意义, 学生会觉得太简单。还可顺势加大难度提问:对照画面和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最终会有学生回答出:加数都在乘法符号前面, 乘法符号后面是有多少个这样的数相加。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强调:这是关系到六年级时分数乘法的一个重要规律……

身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 我们要相信, 在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下, 学生不断发现领悟, 将会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轻松……

摘要: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在注重兴趣培养的同时, 还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深度”、“宽度”, 真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让学生轻松步入小学中高年级。

关键词:兴趣,深度,宽度

参考文献

[1]李伯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训练[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 (11) .

[2]刘洪运.关于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J].吉林教育, 2011 (19) .

[3]隋国发, 姜久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C].迈向新世纪, 1999.

[4]杨海涛.武都区莲湖小学教师,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N].陇南日报, 2010.

小学数学低年教学 篇2

摘要:本文先分析了小学低年级数学组织游戏教学的重要意义,包括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等;又分别通过在导入环节实行游戏辅助教学、在授课环节开展游戏辅助教学、在练习环节组织游戏辅助教学等论述了小学低年级数学开展游戏辅助教学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数学;游戏辅助教学

前言:针对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求学校及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在当前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一些数学游戏,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游戏活动中获取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组织游戏辅助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运用游戏辅助方式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标准,可以为数学课堂增添更多的趣味元素,改变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二)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兴趣,只有对数学科目产生的相应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促使小学生在思考问题环节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思维意识的创新,通过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同一类别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创造能力[2]。

(三)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创造积极、活跃的学习环境,通过师生互动、小组交流的方式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以及学习任务,以此来提升课堂上的教学成效。除此之外,游戏教学方式还能够让学生得到身心的放松,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师生之间的深层次沟通和交流。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开展游戏辅助教学的实现路径

(一)在导入环节实行游戏辅助教学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为了提升学生对本节课程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运用游戏教学,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一年级课程中《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为例,在正式开展课程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导入一个关于“猜数字”的游戏活动。例如,教师在一张白纸上写一个100范围内的数字(如写66),并将写完数字的白纸扣在讲台上,之后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学生不断猜测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渐地缩小区间范围,直到学生猜出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在导入阶段引入游戏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促使学生提升对数字大小的敏感程度,加深学生对100之内数字大小的理解及认知,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程度,进而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在授课环节开展游戏辅助教学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有限,使其不能够对当前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具备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游戏辅助教学应用到新课程的讲解当中,针对相关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探索,带领学生发现其中的潜在规律,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以一年级课程中《摆一摆、想一想》教学为例,本节课程的实际教学目标是巩固之前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了解数位和数值概念》等内容。例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吸铁石扣,并且以小组为单位,邀请各个小组代表到黑板上用吸铁石扣在绘画好的个位以及十位上摆放出4、40、13、31、22等数字,之后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关于数值变化的相关规律,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之后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总结即可。由此可见,在进行新课程讲解的环节中,教师应及时运用游戏辅助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如此一来能够为数学课堂增加新鲜和趣味元素,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在练习环节组织游戏辅助教学

通常情况下,为了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以此来提升学习效果。然而,在实际练习过程中,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甚至对相关数学课程产生较高程度的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在练习阶段加入游戏辅助教学,为整个练习过程增加趣味性元素。以《20以内进位加法》课程练习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一组),每个人准备两张纸条,在其中各写出一个10以内的数字,并将以上8张纸条放在一起、打乱顺序,每个组员选取两张之后需要将两个数字进行加法运算,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可以多进行几组游戏练习,以此来巩固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由此可见,在练习阶段适当的引入游戏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运算实际运算水平。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及时将游戏辅助方式应用到数学教学活动当中,这样一来,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课是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聊的。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都不会选择计算课作为公开课,而是更倾向于选择相对容易出效果的活动课或概念课。但是计算课在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如何使学生对计算课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如何在计算课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可以说是每个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创设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本中,穿插了许多卡通人物和插图,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资源来对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进行吸引和激发,并在课堂中设置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同时,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教师应认真思考究竟何种情境和物品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抽象的生活问题,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认识10以内数字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小朋友们在游乐场中玩耍的图片,这就可以迅速将学生置入他们十分熟悉的情境中,并迅速将图片中的信息向数学信息转化,学生们自然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认识10以内数字了。再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置与春游相关的情境:有两辆大巴车进行接送,车上的小朋友的数量是不同的,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若干难度适中的关于人数的问题,进而引出加减法。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智水平,尽可能多地用富有趣味性、鼓励性的语言来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算法教学层次性

在进行算法与算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使其对算理有初步的感知,此后再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交流,对不同的算理和算法进行汇总,最后还应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引导,使学生对算法、算理的理解得到升华。在引导学生学习重、难点内容时,教师必须足够沉着、耐心,让学生独立进行算理的总结,从而大大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在学习之后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只关注学生做題的对错,还必须检验学生是否对算理和算法有深入的掌握。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减法时,若教师直接将算理总结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变得十分肤浅,做题的正确率也不会太高,而若教师能够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算理的思考,并适时予以适当的引导,一方面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将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做对题目的同时明确计算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由来,从而实现对知识更好的掌握。

三、强化学生计算思维,提升学生估算能力

新课标对于学生的估算思维、估算习惯以及估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只是一味重视精确计算,为了提升学生的卷面成绩,要求学生必须在计算出精确结果之后再进行答案的书写。实际上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估算能力的形成。例如,在学习“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时,卷子上的题目要求学生列竖式进行计算,但实际上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估算,并将估算的结果作为竖式计算的一种检验方式。在日常学习时,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进行估算,这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有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

四、培养学生读题时的耐心与认真程度

学生在学习了多种运算之后,常常会因思维惯性而看错运算符号。例如,在学习了乘法与除法之后,若在练习题中突然穿插若干加法、减法的题目,学生就很容易犯下将减号错看成除号之类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加法、减法时,就培养学生耐心读题、认真读题的习惯,让学生在计算之前先默念一遍题目,这一点在学习运算步骤超过两步的综合式时也十分重要。学生如果能够默念题目、看清运算符号,一般就不会出现因粗心、马虎而导致的错误了。可以说,能否认真读题、耐心读题,直接决定了学生计算时的正确率。对于性子比较急躁、读题不认真的学生,教师应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时常提醒他们,并引导他们渐渐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和最基础的数学计算能力,而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可以算得上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核心之一。数学计算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数学体系的掌握程度,也能对其记忆力、理解力、观察力产生直接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对数学计算课程的兴趣,着力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计算习惯,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陆军.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措施[J].新课程(上旬),2013(11).

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篇4

一、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地学习

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不但信息量大, 而且图文并茂, 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 而且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及锻炼机会, 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 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内外实践证明, 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大有裨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 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 授课前, 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 其他学生唱歌, 歌声停下来后, 学生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 看谁的反应快。 通过这个游戏, 学生直观建立了数的概念, 了解到“4比5少1, 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 又引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一举数得。 学生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 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理念, 其乐融融, 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二、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思维

教育者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而教, 人类的知识凝聚着知识、情感、伦理。真正价值就在于用脸、手、说表现出来。 学生知识是从体验中感知出来的。 人们常说, 听了记不住, 看了印象深, 做了记得牢。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 针对这一特点, 上课时, 我十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操作中运用多种感官, 通过积极思维, 获取知识。 这样, 顺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有利于学生的思维。 每节新课都让学生动手操作, 操作时要给学生提出操作的要求, 即看清题意, 想一想, 根据要求, 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该如何做。 坚决克服不思考, 盲目动手的毛病。 学生完成后, 给学生反思的时间, 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 我是先摆什么, 再摆什么, 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这样由“物化”的过程转化为“内化”, 儿童的思维由感知表象到抽象, 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在此基础上让同桌说一说摆的过程。 一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差,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 从而得到锻炼。 然后在指名学生汇报, 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体, 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 这样教学, 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其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亲自探索,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享受创造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喜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地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中, 乐不思蜀。 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 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编成一个个故事, 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 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 学习算术, 学生学得兴高采烈, 主动积极。 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 但教师如能根据条件, 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 激发学生兴趣, 更有利于教学。 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 如:口算、乘法口诀等口答类题目。 具体细节就不一一再谈了。 另外教师还应努力拓宽学生的眼界, 促使学生主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 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立“生活数学栏”, 展示学生采集的生活数学题。 总之, 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 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在竞赛中紧张积极地学习

大量事实表明,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 表现欲强, 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 教学中, 可开展“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 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 我经常组织“比一比, 赛一赛”“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总之,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时要少些埋怨、苛责, 多在提高学习兴趣、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脑筋, 让学生乐学、好学。

摘要:作者在甘肃省灵台县朝那中心小学从教低年级数学已达多年, 时间也不算短, 感慨良多。回忆读书时对数学的印象, 除了做题还是做题。记得那时自己就在心中默默发誓:长大我要是当数学老师, 决不布置这么多作业, 让学生天天玩。儿时的想法虽然多少有些幼稚, 但细想想, 教师每天让小小的孩童们握着铅笔, 埋头练习、计算, 沉迷于题海之中, 这样的教学方式实在不可取。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又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 更不能引起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课堂上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法 篇5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下面我从个人经验出发,就低年级教学方法,浅谈以下几点:

一、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一个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远不如他自己有兴趣的去探索知识,享受学习的过程。这就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可见,要促进学生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低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调动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尽量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这样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场景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听课。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课程《小兔请客》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多媒体展示)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小兔,小松鼠,小猴,小刺猬围坐在草地上准备吃果子。画面显示,小兔先端了三盘果子,又端来两盘果子,每盘果子有10个。这时,爱提问题的小兔要考一考其他小动物,并且调皮的说:“只有回答出我的问题才有果子吃。”接着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果子?这时贪吃的小动物们急了,转向屏幕,向小朋友们求救:“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吗?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汇报,指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算式是:30+20=。这节课通过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入课题,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而这个学生暂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又给学生设置了一道障碍,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思维的源泉被打开,滚滚的泉水尽情的流淌。

其次,数学教学应尽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可爱的校园》时,先启发学生:1到10这几个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接着让学生互相观察,相互交流。最后,学生发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1个脑袋,2只眼睛,10根手指。个别细心的同学还发现:2个鼻孔,衣服上的4个纽扣。又如,在教学“数100以内的数”时,我先启发学生:我们每人有几根手指?学生回答:10根。接着我问:谁能让大家看到100根手指?学生汇报:找10个同学。于是我找10个同学上讲台来,让他们伸出全部的手指,其他同学10个10个地数这100根手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也更好地理解了“10个十是100,100里有10个十”这一概念的含义,对数学有了亲切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从多方面找素材和多让学生找数学,想数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再次,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让学生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现阶段,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以其特有的形势走进了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有力助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将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利用多媒体的:导入时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有关钟表的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钟表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既增加了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学认时间时,可以通过屏幕显示钟表模型,简单的操作按钮,拨动时针和分针,让他们停在不同的位置,指示不同的时间,既准确又清晰。课的结尾时还可以播放《时间像小马车》这首歌曲,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一场关于时间的活动。这样的一堂课,轻松,愉快,收获还不少。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有兴趣。作为老师,我们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尽量满足学生的多种愿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培养,促进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是分不开的,因此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级教学更是如此,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每节课的核心。如在教学“认识七巧板”这一内容时,我教学生自己动手做了一副七巧板。首先让学生拿一张正方形的纸,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把正方形分割成七块再图上不同的颜色,就成了一副七巧板。整个过程,学生不仅积极参与,情绪高涨,对七巧板的组成和认识也更加深刻。对七巧板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我让他们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出各种美丽的图形,图案,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样,学生不仅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另外,低年级数学中,对于算理的理解和掌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老师单一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小棒摆一摆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算法。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通过动手操作,借助小棒边摆边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算法。

总之,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成为数学的点缀而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关注教学的指导策略。让动手操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桥梁,实现动手操作的教学价值。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开发学生的创新个性

在儿童的世界里,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点燃这种发现之火,探索之火。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思维。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思维,同时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如在教学计算38+17时,我不直接暗示算法,而是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看一看哪个小组方法多,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主动去探索多种个性化的算法。结果,学生提出的计算方法让我惊叹不已,有的摆小棒,有的借助计算器,还有的用各种口算:可以先算30+10=40,8+7=15,再算40+15=55;也可以先算38+2=40,再算40+15=55等等。这就是教师尊重学生,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探索,多方位分析,多角度联想,多方面实验,用不同的解题策略,改变问题情境,开拓解题策略。

四、组织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十双筷子难折断。”在数学教学应该发挥集体的作用,利用团结的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多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时,组织学生五人一组,开展观察活动。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站在中间,左胳膊夹着数学书,右胳膊系着红领巾,其他四人分别站在他的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去观察他。然后分别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再交换位置看一看,说一说。这样,通过小组活动,每个人都动起来,在人人都练说的基础上,小组进行交流,提高了训练效益。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可以激起听者广泛的联想。通过互相补充,互相激励,学生思维之间产生了碰撞,激发了教学内容的深化理解,思维得到了扩展。在对其他的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和思考,作出自己判断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

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我们的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一句鼓励的语言、一张亲切的笑脸、一个关注的眼神,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对他最好的奖励,都会给他们莫大的鼓舞。在教学中,我发现“智慧星”、“小红花”这些外在的荣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我批改作业是给学生打智慧星,作业做得好的,认真的,有进步的都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每得五颗智慧星的同学我就在光荣榜上为他贴上一朵小红花,集满五个小红花的同学还可以得到一次奖励,为此,学生每次作业都会认真对待。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篇6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行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终于走进了学生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利用游戏辅助,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的“双边”活动

通过对教学理论的探讨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反复实践,我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更加重视游戏辅助教学的活动。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时,我首先请部分同学到讲台前排成一排,然后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数字牌,把学生假定为数字牌上的数字,接着请学生分别站出队列进行观看,弄清自己所在的位置及自己前后左右的数字(学生),这时学生就十分明白自己所站的位置在什么数字上,当我问到XXX同学他前面的第五位的同学是谁(名字),这位学生就能肯定地叫出那人的“号数”和“名字”,不论是按数字由小到大的排列,还是由大到小的排列,或者是交叉着数位,学生都十分清楚。通过借助游戏辅助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把被动式的教学变为直观的兴趣教学,让学生在数字游戏中认识事物,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拓宽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力,以此促使学生由简单的数到掌握稍微复杂一点的数,相邻的数、相近的数、前五个数、后五个数等概念。利用游戏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性,教师乐有所教,教有所获,学生乐有所学,学有所得。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老师在轻松愉快中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这种解放学生和老师的游戏教学法,我们应该多提倡多实践,何乐而不为?

三、创设故事情境,促进学生投入学习

学生在平时接触过许多令他们津津乐道的,带给他们无数欢乐的童话、寓言故事,所以会牢牢地存盘在头脑中,这些是他们的兴奋点,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如我在教“时、分、秒”时,就创设了“龟兔赛跑”这一故事情境:“乌龟和小白兔又要进行比赛了,猜猜看,这回谁能赢?”老师生动的讲述,加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带进了生动有趣的童话王国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而以生动的讲解、美妙的音乐;时而以优美的画面,多彩的描绘,为学生自由的表达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正是在这种情境的不断变换中体味着学习的乐趣,参与的快乐。又如教学“0的认识”这一节课上,在巩固新知的同时,我给学生讲“小猴摘桃”的故事。(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子呀?可以用几表示? (2)小猴看了很谗,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 (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两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 (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子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子呢?这样,学生的练习就是在故事中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并且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四、在竞赛中,紧张积极地学习

大量事实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表现欲强,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教学中,可开展“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篇7

一、动手操作, 开启心智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学好数学的欲望。”因此, 在实际教学当中, 我们要把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采用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来开启学生心智, 激发他们潜能, 让孩子们在“做数学”的过程中, 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 强化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 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学习过程中,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我给每个学生分发了多个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 并且把对边都涂上了一样的颜色, 然后让学生试着把这些图形分类。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做”了起来, 有的按照边长把图形分成长方形和正方形两大类;有的把图形按照大小分为两类。经过我的简单指导, 最后把这些图形确定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类。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 我又让学生把长方形对折, 提出问题:“大家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孩子们很快找出了答案:对折后的长方形, 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一样长, 左边的和右边的一样长。接下来, 我又叫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边, 结果同学们发现, 正方形的边, 不仅对边相等而且相邻两条边也相等。

于是, 我顺势总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操作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 而且还使得我们数学课堂变得鲜活起来。

二、自主探究, 培养能力

受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影响,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相对较弱。因此,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将来在数学方面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

读懂题意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 理解能力较弱。所以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始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创设读题情境。每每学生在做题之前, 我都会组织学生对所做的习题进行读题训练, 或者指名叫单个学生进行朗读, 或者齐声朗读。使他们养成习惯, 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用拼音在黑板上标注出来, 久而久之, 在不断的读题过程中, 孩子们便有了自主探究的意识。同时, 为了加强审题能力训练, 我还结合低年级数学当中的图文题目, 让他们学会用眼去观察, 主动寻找有价值的解题信息,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 而且也为进一步的思考做了充分的准备。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弄清知识的结论、内涵,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知识的来源, 领悟知识的本质特征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因此, 我经常利用一些思考情境, 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例如, 在一次情境教学中, 我列举了这样一道习题, “小刚有14本故事书, 比小亮多了5本, 小亮有多少本故事书?”对于这样的习题, 学生在已知条件上容易马虎, 到底谁的书比小亮多, 如果学生在读题是不注意, 就会容易出错, 所以我还是想让学生先读题, 而且要求学生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 这样就会有效促进学生思考。事实上, 学会标记关键词语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如“盒子里一共有多少颗糖果?”中的“一共”;“有8个苹果, 请同学们从右数给第4个做上标签, 再从左数给4个做上标签。”中的“4个”和“5个”, 等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 又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审题习惯。

三、合作交流, 促进发展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一种途径。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而且还有利于培养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让学生在彼此的互动和帮助下, 得到共同发展。

例如, 在教学“6的分解和组成”时。我就是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设计教学的。先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 每组5人。并且给每个小组发放了学具小棒和一张记录卡, 之后布置任务。“老师想把6根小棒分成两堆, 大家帮我想想有几种分法好吗?”于是, 每组成员开始动手操作, 而且选出一名同学做记录。最后, 分组汇报。得出的结论是:“5和1, 4和2, 3和3。”

这种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理, 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获得了知识与情感上的双重体验。

总之, 小学数学教学, 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会数学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进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其是低年级阶段, 更应该注重兴趣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通过转变我们教学方式, 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所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设计新的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许多教师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 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或者指导学生学习, 都要明确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所追求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 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 更应该如此。

小学数学低年教学 篇8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进行了定位: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 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计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估算意识。

一、联系生活经验, 使计算教学与问题情境结合

低年级小学生往往关注的是新颖、有趣、好玩的事物。教师通常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 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时选择富有趣味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内容, 呈现方式上追求生动活泼, 如表演、游戏、比赛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热情参与、寓教于乐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呈现出活跃的气氛。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活动中, 能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以前的教材对混合运算的处理比较枯燥, 学生只需照本宣科地练习和熟记, 但是对于这一知识点仍容易混淆, 不易掌握。这种学法是非常机械和抽象的。新教材的编排把计算教学和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创设了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呈现出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原理。虽然知识点本身是抽象的, 但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起来更有依据, 学起来有生活实践作为依托, 可以不费力地去解释计算顺序原理。如北京师范大学版教材二下《买鲜花 (混合运算 (二) ) 》创设了去花店买鲜花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 又有除法。图中康乃馨每束8枝, 共24元, 每枝玫瑰5元, 求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便宜多少元?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 能列出的综合算式为5-24÷8, 学生结合这一问题情境, 很自然就能理解先除后减的运算顺序了。学生已经获得了体验知识的感受, 在遇到类似问题时, 想到这一问题情境, 就很容易类推到其他问题情境中。

通过鲜活生动的问题情境, 计算题才能焕发出新的光彩, 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在生活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 能够更有效地引发学生热情参与和积极思考, 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让学生更轻松、更乐于接受知识。

二、借助直观模型, 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结合

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可靠的思维过程, 而算法为计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 是计算经验的积累。因此, 在计算过程中, 算理和算法是有内在联系的。新课程标准遵循其内在联系, 指出计算教学既要让学生理解算理, 又要让学生掌握算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获得从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完全体验。教学过程中, 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应有效结合,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高质量地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在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下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以及二下10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些章节的教学中, 我遵循先理解算理, 再总结算法的规律, 分别借助小棒、小方块、计数器等常用直观模型分别探索算理, 从而总结出竖式计算方法。以北京师范大学版教材一下《图书馆 (进位加法 (一) ) 》为例:在探究28+4的算法的过程中, 我在课堂上鼓励每一个孩子利用手中的学具, 使用每一种直观模型——小棒、小方块、计数器、竖式的探究过程, 并让学生集体汇报和黑板展示每一种直观模型的操作过程和所得结果。之后, 在每一种直观模型的操作过程或结果中, 询问列式中的2、8、4分别在哪里, 结果中的3和2分别在哪里, 进位的“1”又在哪里。通过这样全面、细致的操作和问答, 学生借助每一种直观模型进行运算的算理都能理解得准确到位。学生能够关联竖式中每一个数所对应的直观模型中的含义, 因此, 书写竖式时不用再死记硬背, 不用担忧记不住格式, 因为每写一个数, 每对齐一个数位都有直观模型作为依据。

这样进行细化教学开始进度会非常慢, 尤其是在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前几课时, 一年级小学生的桌面上需要摆小棒、小方块和计数器三种学具, 并且操作任务繁重, 让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有些难度。通过慢慢引导孩子进行循序渐进地摸索和练习, 鼓励孩子向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孩子学习, 孩子就能慢慢变得熟练, 接受知识的速度加快, 效率提高。

对于数较小的运算, 最实用和最有利于学生理解的直观模型是小棒, 但随着数的增大, 小棒作为一维的直观模型已不再实用, 取而代之的是三维的直观模型小方块和更抽象的计数器。所以, 我的想法是在一年级开始接触直观模型的时候就让孩子熟悉这三种模型, 而不是随着教学的进行当小棒不实用时再突然大力推广使用小方块。我相信通过我和孩子们的不懈努力, 他们运用直观模型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越来越强, 不断通过探索算理的过程强化对算法的认识, 应对中高年级的计算学习将会更得心应手。

三、开展课堂讨论, 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想出的方法进行计算。因此, 在一个班级中, 很多孩子的算法不一样, 这就产生了算法多样化。孩子们很乐于当众阐述自己的算法, 这就达到了课堂交流和互动的目的。北京师范大学版教材也重点展示了同一计算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如教材一下《发新书 (进位加法 (二) ) 》展示了4种19+18的计算方法:

(1) 1 0+1 0=2 0, 9+8=1 7, 20+17=37;

(2) 19+10=29, 29+8=37;

(3) 20+18=38, 38-1=37;

(4) 竖式计算方法;

我在教学时, 这几种方法孩子们都想到了, 并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另外孩子们还想出了两种书上没有提及的计算方法:

(5) 20+20=40, 40-1-2=37;

(6) 19+20=39, 39-2=37。

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 能够很快举一反三, 通过别人计算方法的启示, 想出自己独特的计算方法。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不同算法, 给孩子充分展示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算法多样化满足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提高和收获。但是, 在教学中不能只呈现多样的算法而不做优化。在呈现多样的算法之后, 教师应组织和帮助学生分析和把握各种算法的特点, 学会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算法。

在上述例子中, 我引导孩子们分析得出结论: (3) 、 (5) 和 (6) 都运用了“凑十”的思想; (1) 、 (2) 和 (4) 思考方法类似, 都是个位和十位分别计算。深入分析得知 (3) 、 (5) 和 (6) 方法对于加数不接近整十数时不好用, 有局限性; (1) 和 (2) 适用于口算, 书写较繁琐;竖式计算方法 (4) 书写简洁, 同时又易于理解, 是笔算的基本方法, 是这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方法。这样进行分析、综合和优化可以把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竖式计算这一重点内容上, 做到了“算法多样化”目标归结为“算法优化”, 两者有效结合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光明, 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郭胜乐.浅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中华少年, 2012 (9) .

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策略 篇9

数学在我们的是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粒子之微,大到宇宙之大,都与数学紧密相关。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它以各种各样的方法与形式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中。但是众所周知,数学并不是一门简单学科,由于它自身的学科特性,逻辑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理性思维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在认知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难以接受和适应。不少学生因为缺乏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导致成绩下滑,但是由于数学是必修课程,所以依然得继续学习数学,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了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厌恶,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不仅加大了教育者的教学难度,也对学生的自身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人一生中受教育的阶段被分为很多个,在所有的学习阶段中,小学是最重要的,在这个阶段内,学生的可塑性是最强的,良好的引导可以使其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难度更大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从小学乃至整个人生学习阶段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学科。如何才能使感性的孩子们接受并喜欢上这一带有十分浓厚与鲜明的理性色彩的学科,是每一位教育者都要共同关注的问题。[1]因此,在未来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给予趣味性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2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情境教学是带动年龄偏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易产生新鲜感强的小学生学习的最好放法之一,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融入能够使小学生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的元素,使其在某种情境下自主的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导其主动学习,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2.1 增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无论在什么阶段的课堂上,每堂课最关键的就是刚开始的十分钟,能否在这十分钟内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是所有教育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每位教育者在课堂之前的备课中,尽量根据班级内学生的个性、喜好与特点,设计构思出能够吸引学生的开头语,进而来引导学生进入一整堂课程的学习。在课堂进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自主地进行回答与联想,贴近自身生活,诱发其产生兴趣,开发他们自己的思路,运用互动交流等授课方式,不断增添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还能大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2 相互提问,相互交流,让学习源于生活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新鲜感通常很强,在生活中往往会发现许多问题,他们通常都会向老师和家长请教。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疑惑往往是普遍的,这时老师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问题,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开展全班互动讨论,让课堂更加贴心学生自身,在同学们各抒己见之后,老师以趣味性、专业性的术语作以解答,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使小学自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答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能力。

2.3 课后练习,提升能力,层次分明

不管学习什么学科,课后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都非常的必要。按照教师所布置的课后练习,循序渐进,从基础练习逐渐到变式练习再到创新思维练习,让练习的难度适当地高于考试。同时还要顾及到学生的情绪,保持他们的积极与热情,不要给予他们过多的负担,争取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否则会出现揠苗助长的现象。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巩固他们的知识记忆,加强他们的方法理解,让他们掌握解题的方法,并非只记得结果,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学会知识、学懂知识。有些老师会布置一些只要求数量不要求质量的练习,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课后练习要高效且针对,层次与设计都要适合当代小学中的学生们。

2.4 教学练习要具有趣味性

在挑选与设计课程题目时,要注意学生此时的心理诉求与期望,根据他们的兴趣进行选择,可以适当改变题目背景,筛选学生们更喜欢的内容进行讲解。把改变题和课本原题进行有趣的多元化处理搭配,进而激发学生更深的学习兴趣。

2.5 营造竞争的氛围,激励他们进行学习

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开展思维活动,真正开展思维活动,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积极情感体验中获得良好的思维品质。[2]如在圆柱体课程讲解中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由圆柱体构成,水杯、笔筒、烟囱等。思考以15厘米为半径作一个圆,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更贴近生活中什么物体的大小?足球、篮球等等。结合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更好地激发学生整体思维,培养学生们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

3 小学生数学教育之未来

随着新课革进程的深入,教师逐渐改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运用数学的能力。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有效对话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相互提问、相互启发,达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的目的,进而改变教师独讲独授的单一讲解教学模式,让师生共同进步。对话中应充分表现学生自己的想法,自身的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动性,打好坚实的基础会有助于提高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对话是人与人交往中常用的交流方式之一,富有趣味性的对话可以很快拉近人与人间的距离,让彼此在放松而自由的心态下围绕所发现的问题表达自己最真实的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要趋势。鼓励学生们敢于提问,敢于尝试,敢于沟通,由疑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心引发求知欲,由求知欲引发积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们在问题中求知。鼓励每一位学生与老师成为朋友,老师不仅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帮助,更应该在课余生活对学生给予相应的帮助与协调。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的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尊重,让所有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全心全意解答学生的问题。对于学生突然萌发的各种怪异问题,或是学生提出不着边际或不切实际的问题,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积极引导,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氛围,在不打击学生求知信心的前提下,启发学生更加实际的求知,不迷信某些书本的误人见解,不迷信某人的误人话语,敢于发表个人见解与评价。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良好的教育是让未来成功的关键,良好的教学策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摘要:面对当下的教育形式与教育背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诱发学习的兴趣十分重要,开展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趣味性教学能够十分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进而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就如何在当下数学教学中灵活构建趣味性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姚佳.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3(73):73-74.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 数学应用题作为重要教学内容, 上好应用题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他们害怕应用题, 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也不是很高。那么,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决能力呢?

一、运用合作交流法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能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合作交流法的作用,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较小, 知识面有限, 生活经验也比较有限, 教师运用合作交流法到应用题教学中来, 可以交流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出数量关系, 对于进一步解答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 在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图片、实物等为学生展示例题, 并引导学生交流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能够推出的条件等,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细致观察, 认真思考, 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运用生活联系法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能力

数学是一门生活类学科,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真正地促进学生应用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例如, 在学习除法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从班级郊游这一课题出发, 全班有49 人, 每9 人坐一辆车, 问需要多少辆车, 当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算出答案是5 辆, 还剩下4 人时, 这时需要结合生活常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余下的4 人是否可以按照数学知识中的四舍五入将其舍掉呢, 当学生意识到无论余数是多少这时都不能省掉的时候, 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合作交流法和生活联系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应用题教学中来, 并让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盈盈.让数学思想“亮”出来:“四基”理念下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 2014 (17) .

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教学思考 篇11

关键词: 低年级趣味数学 教学策略 应用实施策略

低年级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能培养学生在理论上进行分析的能力,而且在以后学习中相当重要。目前,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存在注意力分散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师教学质量。老师应根据相应问题提出对应办法,开展趣味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热爱学习数学,同时也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1.趣味数学教学模式

1.1趣味数学教学含义

老师应根据每节课的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利用课本上知识结合实际,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在遇到较难题时,老师应主动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能减少学生对难题的恐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还能在这种环境里快乐地学习,充分理解所学知识。

1.2趣味数学特点

趣味数学的特点是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游戏中了解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知识的渴望。但是,老师还应注意,不要一味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这样就失去学习数学本身的意义。

2.小学数学缺乏趣味化原因

2.1小学依旧使用应试教育

由于家长对学生的分数、学校的教学质量很重视,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刻意让学生多做作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恐惧,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因为作业太多受到很大影响,并且老师还会占用大量时间批改学生作业,导致教学质量降低,无法将新的教学模式“趣味数学”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老师缺乏这种观念使学生学习成绩下降,限制趣味性数学模式的发展。

2.2趣味性教学缺乏主要观念

老师将大量精力放在学生的学习和批改作业中,从理论上讲,老师的这种行为不仅让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使趣味性教学在学生中没有充分展开。长期使用旧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心理上产生负担,体现出老师对趣味性教学没有充分认识,在老师眼中,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只要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是最好的,但是老师这么做对学生没有任何好处,会出现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进而老师体罚学生等不良现象,这些孩子还小,再加上老师体罚学生,给学生心理造成极大伤害。由于老师对趣味性数学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用,也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老师不愿意挖掘,不愿意吃苦、学习,没有良好的教育模式开展教学。在老师来看,认为学生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只要得到高分即可,老师的这种理念很难发展好趣味性教学。

3.关于低年级趣味数学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3.1建立兴趣学习课堂

老师在教学上应根据实际课堂需求,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这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提升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理解小学时期的数学内容。老师可以创建让学生既能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快乐学习,使学生不断进步的教育模式。在兴趣教学的基础上,老师还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说出课本上图形的形状,借此机会引入图形和变化的概念。若老师只是进行枯燥而乏味的书本讲解,低年级学生可能不会理解其中的含义。而如果利用身边一些常用的物品进行展示,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就能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快速想到并形成概念,有利于知识积累,使低年级学生快速理解其中意义,在老师讲课中积极回答问题,更好地学习,使学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知识带来的乐趣。

3.2合理使用数学教学资料

老师在讲课前应对数学资料进行搜集,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老师在讲课中,不应只讲书本上的内容,还要将课外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是增加低年级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的一种方法。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平时收集的资料,可以将相关知识进行介绍,都运用到课堂上,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丰富了课外知识。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对教学内容进行展播,使学生各个方面感受到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使老师教学成果更理想。

4.结语

通过文章叙述,老师开展趣味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使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带来的乐趣,利用学生心理特点,为学生创建良好学习平台,趣味性教学可以加深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认识,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只要老师合理使用趣味性学习,就会使更多学生热爱学习。

参考文献:

[1]鲍光丽.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的趣味性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7):157.

[2]齐继虎.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6):134.

小学数学低年教学 篇12

本文认为, 应当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规划出具体可行的兴趣教学实现路径, 以求在最大限度上提升教学实效, 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学得好.

(一) 设计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提问、练习、互动等环节融入兴趣因素

课堂教学是落实、深化数学学习的关键性场域,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程度、学习质量以及学习兴趣的养成作为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引导者, 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围绕数学的本质问题来设计教学形式, 唤起学生们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1. 巧妙设计课堂提问, 注重发问艺术

提问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是沟通学生思维、调动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由于小学生的情绪反应较为明显, 教师在提问时应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进行针对性的发问.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 让学生们既能在回答中收获自信、也不至于产生自满心理.另外, 对小学生发问也有着一定的技巧, 需要抓准时机, 并与具体的提问对象相契合.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思考某一数学问题时, 如果遇到逻辑思维上的转折或者难点, 教师可以适时地发问, 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们的思维走向, 逐步理解这个数学问题的内涵.总之, 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课堂提问, 将可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合理设置练习环节, 发掘新意、凸显灵活性

很多小学生对练习环节兴趣不大, 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甚至会对练习产生惧怕心理.为了消除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 教师应当在练习中增添兴趣这一“润滑剂”, 注重课堂练习的新意并体现出灵活多变性.比如小学生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 因此, 教师可以让授课环节变得更加绘声绘色, 加入小组合作、图像展示等元素.此外, 教师还应在设计练习题时要结合已学知识要点, 明确题目的指向性, 捏准练习题的题量和难度, 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入繁, 保证学生能够在数学练习中一步步接近学习目标.

3. 开展师生双向互动, 利用故事、竞赛等途径达成和谐交流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久度不高、自觉性差, 为了吸引学生们的关注度, 教师需要在互动环节多下工夫, 构建师生之间和谐、充分的交流关系.例如说,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构思出相应的故事.在讲解某个习题时, 穿插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或者神话.为了活跃教学氛围, 教师还可以设计轻松的数学游戏, 比如将乘法口诀与“接龙游戏”相结合, 让学生们依次完成游戏“关卡”, 以化解对枯燥抽象知识的厌恶心态.教师还可以创造一份竞争和合作并存的教学氛围, 让孩子们在竞赛中获得成就感, 在合作中收获集体意识的滋养

(二)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易于理解的教学情境

如今, 多媒体技术已经融入到了教学事业之中, 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小学低年级教学课堂也可以适当融入多媒体技术, 打开兴趣学习的“大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丰富的呈现载体, 形象性强、色彩丰富且内容充实.例如在讲解数字、公式等数学知识时, 教师可以穿插有趣的图片或者Flash短片, 满足小学生的感官需要, 并且也让教学内容显得更加清晰、形象.当这些多媒体元素与小学数学课堂贴合在一起时, 以往单一、线性的教学格局也会被打破, 随之建立起一种易于感知的数学教学情境.此举可以拉近学生们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距离, 提升他们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程度.

(三) 借助实践性作业, 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 课后作业也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关键性领域.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尊重学生们的心理特质, 改变他们的被动地位,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应彰显出实践性, 比如让学生们观察生活、从身边寻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案例.比如说,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记录每日的开销, 对家庭的收入支出作出分析, 让简单的加减运算升华到更高的层面, 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教师可以安排合作性强的实践性作业, 例如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让他们在多元互动中深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建立起“学以致用”的意识.实践性作业可以唤起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将他们的思维带离桎梏的境地, 走向一片开阔的地带.

综上所述,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落实“兴趣策略”, 需要抓准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与实际需求, 在现实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开掘出多样化的实现路径.唯有如此, 才能让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凸显出生机和活力.

摘要:兴趣对于学习的促动力毋庸置疑,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也应紧握“兴趣”这一原点, 以满足学生们的心理需求、不断提升教学成效.文中提出了几条开展兴趣教学的实现路径, 以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境中一路向前.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兴趣策略,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1]胡君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教育[J].新课程 (教师版) .2009 (12) .

[2]杨万荣.浅析小学数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学生之友 (初中版) .2009 (07) .

上一篇:紫外诱变下一篇:创新实践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