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组织部门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4-05-24

创新组织部门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共8篇)

创新组织部门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1

创新组织部门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

与思考

创新组织部门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2007-02-10 16:47:57

创新组织部门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机关文化贯穿于机关的工作和管理理念之中,植根于干部职工的从业精神之中,是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有激励、约束、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强调,组织部门应当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部门,如何加强组织部门文化建设,宣染“公道正派”的文化氛围,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组织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昌明之举和必由之路。近年来,××市委组织部紧紧围

绕“深化、创新、发展”主题,着眼于营造“团结干事、鼓足干劲、踏实工作、扎实发展”的组织部门文化氛围,以“公道正派”为核心,积极开展“五型”机关文化创建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活动的提出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和基础。组织部门作为党委分管干部、党员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尽快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提高组工干部综合素质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通过加强文化体系建设,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勤于实干、勇于开拓、耻于空谈的积极进取之风。

在调查研究和对照检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当前组织部门在自身建设方面主要有“五个不适应”。一是工作节奏不适应。工作主动性不强,缺乏自我加压的精神,有等、拖、靠等思想。二是工

作能力不适应。对一些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和接受有些滞后,对一些新问题束手无策。三是工作方法不适应。工作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在具体细节上有许多需要加强、完善和进一步规范的地方。四是工作标准不适应。工作定位不高,目标偏低,缺乏敢争第一、敢为人先的勇气,争先氛围不浓。五是工作态度不适应。工作无特色,满足于一般化,无创新,成绩不突出,效果不明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通过借鉴企业文化建设,并结合我市组织部门实际,提出了以“打造学习型组织、塑造知识型人才、锻造正派型队伍、创造干事型平台、营造和谐型氛围”为主要内容的“五型”机关文化创建活动,努力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公道正派,顾全大局,敬业奉献,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坚强战斗集体,把组织部门的干部培养成为“职业道德靠得住、业务工作有本事、个人作风过得硬、干部群众信得过” 的团结进取群体,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知识分子之家。

二、主要内容及基本做法

“五型”机关文化建设,涵盖组织部门内在的价值观念、工作境界、用人理念、行为规范和部门精神,是在继承和吸收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党建新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一句话都有16个字的具体标准,是我们提升组工干部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

1、打造学习型组织。把学习作为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使每个同志努力做到刻苦学习,善于研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一是丰富学习内容。一方面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不断钻研组织工作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有关政策、规定、程序。另一方面,开通了互联网,为每个干部下发了《敬业》、《员工精神》等10余本书籍,为每个科室征订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组

织人事报》、《××日报》、《新闻爱好者》等10多种报刊杂志,引导组工干部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面,掌握新技能。二是创新学习方式。把每周一下午定为政治理论学习日,每周五下午定为业务学习日。通过采取专家学者授课、组工干部论坛、轮流讲评业务、集体研讨、领导点评等形式,使机关集中学习不流于形式;通过开展机关干部读书竞赛活动,每个干部自觉做到“月读一本书、旬写一篇文、周周有心得、天天有剪贴”,使干部自学学有所获、学有所悟。三是严格学习考评。部办公室每月对干部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小结,定期对个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行检查、展评,并把学习情况作为个人和所在科室参加考核以及创先争优的一项重要内容。

2、塑造知识型人才。鼓励组工干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做到博学善思,勤于总结,精通业务,学以致用。一是提高干部写作水平。

部内每3—5人成立一个写作互助组,通过互帮互学,促进全体干部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二是优化干部知识结构。积极鼓励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定期组织干部到上级组织部门跟班锻炼、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进一步开阔其视野,增长其才干。三是培养干部创新思维。在部内开展了最佳建议奖活动,工作人员每周分别提一条业务工作建议和自身建设方面的建议,由办公室梳理后提交部长办公会审定,对有价值的建议,制定相关措施,予以落实。同时坚持组工干部联系点制度,每个机关干部联系一个市直单位、一个乡镇、一个村、一个企业,每周抽出2天时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3、锻造正派型队伍。把以“公道正派”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永恒的主题,努力做到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敬业奉献,素质优良。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把《组织人事干部若干行为规

范》作为组工干部的言行标尺,定期开展“进组织部门图什么,在自己岗位上干什么,在干部群众中形象是什么”大讨论活动,组织每个干部对照“公道正派”的要求,认真查摆和纠正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不公道、不正派、不廉洁等方面的问题,自觉作到文明共事、公正办事、热情干事。二是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运行程序,公开各科室工作职责,明确每个干部工作任务,凡有违反组织纪律、组织程序、徇私舞弊、有损组工干部形象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特别是在干部使用、发展党员、市委市政府临时性中心工作等方面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说情登记制和八小时以外重要事项活动汇报制。三是营造外部监督氛围。通过设立部长信箱、公开监督电话、聘任部机关监督员、建立部内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开展“开门评部”活动等形式,广泛听取和收集社会各界对组织部门及每个干部的意见和建议。

4、创造干事型平台。完善各项工作激励机制,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努力做到自动自发、拼搏进取、政绩公开,创先争优。首先在目标管理上下功夫。制定了2005组织工作目标管理意见,提出了“11110”奋斗目标,对组工信息、调研课题、创新举措、廉政建设等责任目标进行分解,并分别落实到副部长、各科室及每个组工干部身上。各科室及每位组工干部的目标完成情况由办公室负责进行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公示,副部长每季度对分管科室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点评,年终评出先进科室和优秀个人,作为科室负责人和干部本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在激励措施上下功夫。部内引入竞争机制,各科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和双向选择制。年终各科(室)长(主任)在全体人员大会上述职,并接受大家的评议,评议结果称职以上票达不到80%,或不称职票达到20%以上的,自动辞去科(室)长(主

任)职务,使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率先在组织部门得到充分体现,努力为每个干部提供干事创业、展示才能、发挥作用的机会和舞台。

5、营造和谐型氛围。强化“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努力营造诚实为本,以部为家,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一方面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先后粉刷了办公用房,更新了办公设备,制定了卫生制度,规范了文明行为,美化了部内环境,为干部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同时为丰富和活跃干部的文化生活,培养干部健康向上的身心素质,先后开展了学习太极拳、登山比赛、举办文艺晚会等活动,增加同志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增添了部门活力。另一方面建立谈心制度。部长、科长(主任)、干事之间经常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副部长与每个同志做到一月一谈心,部长与每个同志做到一季一交流,在机关内部形成了上级关心下级、下级尊重上级、相互帮助支持,相互关心提高的和谐氛围。

三、初步成效

通过“五型”机关文化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全体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一是终身学习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组工干部自觉把学习作为提升自身素质,搞好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自觉作到永不自满、见贤思齐、乐学不倦、刻苦钻研。通过开展“干部读书竞赛”和“组工干部学习论坛”等活动,全体组工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内外重要时事政治,切实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积极钻研组工业务,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自学考试和函授教育,给自己充电加压。目前,部机关工作人员通过自修,已全部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

二是综合分析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广大组工干部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推动工

作前进的根本动力,自觉作到善于发现、乐于思考、勤于总结、勇于实践。今年以来,我们结合组工干部联系点活动,组织组工干部每月选择一个调研课题深入联系点进行调查研究,并在部机关开展了“最佳调研报告”评选活动。截止目前,共集中开展各种调研活动10次,撰写调研报告56篇。其中等调研报告先后被上级组工刊物采用。同时在最佳建议奖活动中,大家先后为开展组工业务和加强自身建设提出有价值建议200多条,被采用30余条,其中不作为村官惩戒和不合格党员提醒告诫等做法先后被省市新闻媒体刊登。

三是准确表述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组工干部把发言、演讲、汇报工作和材料写作作为自身成长进步的重要条件,自觉作到能言善写、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在机关干部学习论坛上,大家踊跃发言,发表自己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在模拟岗位竞聘上,大家积极参与,使自己的演讲水

平和临场应变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认真落实“11110”组织工作目标,把写作水平的提高作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根本措施,积极撰写各类信息和新闻稿件,截止9月底,部内干部职工共在市以上组工刊物和新闻媒体发稿150多篇。

四是严谨细致的作风进一步好转。广大组工干部把炼就一个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条件,自觉作到观察仔细、思考周全、说话得体、干事认真。全年组织工作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和纰漏,信息调研、组工信访、干部档案、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全市组织系统均名列前茅。特别是在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中,为了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把“双高双强”干部选进村级组织班子,我们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提出了“十严格”保证换届成功、“十个一”巩固换届成果的措施,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一致肯定。

五是公正良好的形象进一步巩固。

广大组工干部把维护自身形象作为提高组织部门威信的有效途径,自觉作到办事公正、为人正派、心身健康、追求完美。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部荣我荣、部衰我耻”的意识,自觉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组织部这块牌子擦亮。行动上,严格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办事,做到对上对下一样热情,对内对外一样公正。同时积极开展救助艾滋病致孤孤儿活动,先后为艾滋病致孤孤儿捐款4970元,邮寄学习用品6次。在“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民主测评中,部机关和每个组工干部的群众满意率都在98%以上,在社会上树立了组织部门的良好形象。2005年2月,我部机关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四、几点启示

“五型”机关文化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部自身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 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建立健全各项机关制度,是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机关文化建设应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并贯穿其中。在制度的建立修订上,应本着实际、实效的原则,防止脱离实际,造成操作性不强、不好把握的问题。同时,又要体现努力的原则,就像摘桃子,跳一跳,够得着。在目标分值的设定上要体现科学、合理、合情的原则,既要突出重大工作的位置,又要兼顾组工干部工作和劳动强度的承受力。在制度制订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组工干部和社会其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做到集思广益,使制度日臻完善。

二、抓好机关制度落实,是机关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制度制定后,不能很好地抓落实,制度就形同虚设。要抽调人员,组成督查小组,专门负责机关各项制度的督促检查,从而推进机关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办公室要为每名组工干部建立个人工作档案,把平时 的考勤、工作、学习、奖惩等情况及时记录归案,作为年终评价的重要依据。我们自“五型”机关文化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在抓“11110”组织工作目标落实上,坚持实行发表稿件和采用建议月公示制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我部信息调研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

三、坚持形式内容上的创新,是机关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物,同样,在机关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赋予文化建设新的内容,以改变不合实际、效果不明显的做法,比如在集中学习中,要彻底改变组工干部被动学习的方式,启发大家动脑筋、想事情,解决理论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制度建设上要坚持从实践中总结、积累、提炼的方法,把措施得力、操作性强、易于接受的坚持下来,把一些陈旧的、过时的工作制度

认真加以研究、修改、完善,永葆制度的活力。

四、营造互助和谐的机关氛围,是机关文化建设的灵魂。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要想取得进步,取得工作上的突破,单靠一两人的努力是很难完成。我们为了实现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把增强组织部门的“团队精神”作为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法宝。首先对科室人员进行了调整,对科室工作职责进行了重新明确,使各科室工作人员犹如一家人,各科室工作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支持。其次,把学习作为增强同志们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有效平台。通过成立兴趣学习小组、“一帮一”学习小组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同志们之间的友谊,使之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第三,把工作上的相互配合作为增长干部才干、营造和谐机关的有效途径。在信息上实行了全员目标管理制度,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村基层组织换届、干部考核考察等中心

工作中,打破科室界限,组织全部力量集中攻坚,为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组织部门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2

1 实践及效果

近几年来宁波市疾控中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宁波疾控文化体系, 包括疾控愿景、疾控精神、疾控价值观、疾控服务理念、疾控荣誉、疾控品牌等为核心内容构建的理念群。组织文化建设与单位管理逐步紧密, 开始从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迈进, 中心2010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1.1 建设一流疾控, 推进理念形态文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了中心理念形态文化建设项目, 于2006年启动了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 并提出了“重点工作与管理水平达到国内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进水平”的目标与愿景。2007年, 进而组织开展了组织精神的征集活动, 历时两个月, “科学、奉献、和谐、创新”八个字被全体干部职工推崇为宁波市疾控精神, 这一既体现传承老防疫精神又符合时代特征的组织精神得以总结和提炼。在此基础上, 2010年6月, 确立了“建设一流疾控, 守护公众健康”宁波疾控核心价值观。做好大力宣传宁波疾控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纵深推广并转化为干部职工自发自觉行为, 是中心当前和今后组织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

1.2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推进行为制度形态文化建设

本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建立了一套保障机制。在制度体系中, 包括了一般制度, 如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及责任制度, 这些成文的制度与约定, 对干部职工的行为起着约束作用, 保证整个组织有序高效地运转。在此基础上, 完善并固定了非程序化的制度, 核心是反映了中心管理特点和文化特色的特殊制度, 如:“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群众评议党员制度”、“职工与干部对话制度”等等, 这些特殊制度的设计, 有效地搭建了干部与职工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起到了沟通感情、反映问题、交换意见、增进信任的作用, 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行为规范方面, 制定了《宁波市疾控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重点对仪表仪容、岗位纪律、工作程序、待人接物、素质修养等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具体规范, 通过行为规范的有效执行, 促进了干部职工对中心组织理念的认同和归属。实践证明, 行为制度形态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促进了疾控文化观念要素和核心价值观理念在实践中的贯彻和实施, 中心各项事业也得到了健康和谐发展。

1.3 塑造疾控新形象, 推进物质形态文化建设

公共卫生“两项体制改革”后, 社会对疾控机构的工作性质和职能不甚了解, 我们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 积极推进疾控物质形态文化建设, 努力塑造疾控新形象。

1.3.1 打造疾控志愿者队伍服务品牌, 提升疾控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2004年, 中心成立了第一支志愿者队伍, 经过2年的建设, 2006年, 成立了宁波市疾控系统志愿者大队, 组建了一支有着11支志愿者中队387名志愿者的服务大队, 以专业特色服务为主要内容, 将志愿者服务项目化管理。目前已形成“关爱.疾病预防控制进社区”、“关爱.疾病预防控制进学校”、“青春红丝带.艾滋病关怀活动”等多个专业特色志愿者服务品牌, 提升了疾控中心在社会的形象和影响力, 中心先后被省市授予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

1.3.2 整合疾控文化教育资源, 培育疾控人的文明道德风尚

充分利用几十年来防疫机构建设过程中积淀的文化财富, 在党建网上设立荣誉室, 展示和宣传单位在事业发展中所取得的荣誉与成果, 以此来教育和激励一批批新加入团队的职工。除此之外, 中心还组织开展“老防疫精神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 弘扬老防疫精神, 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宣传新人新事。

1.3.3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在充分发挥现有工会娱乐室、中心图书室、网络图书馆、党建活动室等文化设施作用的基础上, 中心每年都要出资租用游泳馆、羽毛球馆等社会活动场所供职工文体娱乐, 以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先后组织了全市疾控系统大型文艺汇演、体育运动项目系列比赛、歌咏和演讲比赛等活动, 通过不同的载体, 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党、歌颂疾控事业发展, 使职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在参与中得到提高。

1.3.4 改善工作环境, 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

投入经费, 改善自然环境, 做到绿化美化, 倡导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秩序。注重视觉文化感染, 中心精心设计了30余块涵盖职业道德、文明守则、宁波疾控文化核心语句等内容的制式标牌, 在办公室走廊、实验室门口及重要公共场所悬挂并展示, 传递文化气息, 营造文化氛围, 启迪文化美感。

1.3.5 统一疾控形象标识, 唱响疾控之歌

为打造整齐、严谨、有序的对外良好形象, 中心为职工量身制衣, 统一工作制服、应急服和志愿者服装, 统一科所室标牌的外形、字体和颜色, 统一PPT模板。今年上半年, 体现中心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宁波疾控之歌”创作完毕, 并组织了传唱和比赛活动。随着物质形态文化建设不断推进, 社会对疾控队伍的认可度高了, 疾控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了展示。

2 几点思考

2.1 文化建设不应局限于党务工作

固然, 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是各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单位的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组织各项文明建设的交汇点, 是贯穿于组织的全部活动, 影响着全部工作, 决定着一个组织整个团队的精神风貌和素质, 是促进事业发展的一把钥匙。因此, 组织文化建设应该党政高度重视, 行政主要领导挂帅, 书记义不容辞, 各部门各负其责,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2 领导文化与全员参与文化建设

领导文化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但领导文化又必须得到组织的多数成员甚至全员的共同认知和响应, 才使领导文化转变成全员文化, 这个过程很重要的一点是全员的参与建设过程, 这是组织文化建设的真谛。例如, 在提炼和创作宁波疾控精神、核心价值观、疾控之歌等过程中, 广泛号召干部职工参加, 参与率达95%, 上上下下反复讨论之后才确定。今年6月, 排练选送的《不离不弃》节目, 参加浙江省卫生厅组织的纪念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汇演荣获一等奖, 其中参演人员就达到了50余人, 占中心总人数近40%。又如, “宁波疾控之歌”创作完成后, 组织以科室为单位演唱比赛, 做到人人参与, 达到传唱和歌颂之目的。

2.3 继承与创新

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 不能抛弃或者割断历史, 在发展中不断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并以此作为文化建设新起点和基础。以疾控机构组织文化建设为例, “两项体制”改革前, 机构名称叫卫生防疫站, 卫生防疫站的历史已有几十年了, 长期以来, 卫生防疫机构的干部职工在防疫战线上创造和建设了具有防疫特点的老防疫特色文化, “团结、开拓、奋进、奉献”是老一辈防疫人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宝贵的精神文化书写着一代又一代老防疫人为人民身体健康而奋斗不懈的光荣历史, 也凝练了一代又一代老防疫人矢志不移的精神追求, 而在疾控事业发展的今天, 我们仍需要这种精神, 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但是, 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创新。比方说, 卫生防疫站其机构的主要任务是防疫, 而现疾控机构的任务更加繁重, 除了疾病预防之外, 还有疾病的控制任务, 技术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更宽广, 政府及社会对公共卫生的关注程度高了, 职工队伍的成分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 队伍建设的任务更加重了,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促进社会稳定, 推动经济发展已成为疾控机构的主要任务, 所有这些变化, 对疾控机构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文化建设的创新显得更为迫切。应有创新的思维, 规划和创新组织文化建设, 展望未来, 提出前瞻性的新价值观, 引导疾控机构在科学管理、队伍建设、事业发展等诸方面的发展, 做到与时俱进, 永远充满活力。

2.4 表面与深入

近些年, 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等社会组织, 掀起了一股文化建设的热潮, 搞得轰轰烈烈, 但另外一面又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 不够深入, 流于表面化。主要问题有:只搞活动的多, 理念形态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得少;从众心理的多, 别的单位搞文化建设, 我不搞不行, 但真正理解文化的真谛的少;满足于组织精神等口号上墙的多, 下工夫做深入人心工作的少;虎头蛇尾、短期行为的多, 持之以恒、规划长远的少等等, 以上“四多、四少”现象在相当多的组织中存有普遍性。

因此, 要改变上述现状, 首先组织的管理者要从心底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觉, 坚决从过去那种靠经验管理转变到现代科学管理或文化管理的轨道, 坚决从过去那种“以生产为中心”或“以业务为中心”的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求上来;其次, 要真正认识和理解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及作用, 并切实抓好组织文化建设的规划及实施工作;再次, 在组织内部给职工创造一个适宜的心理环境, 努力形成组织文化建设的氛围, 把组织创导的文化尽快转变成全体职工的群体意识, 把组织倡导的价值观念转变成全体职工共同信奉的价值观念, 把组织提倡的行为规范变成全体职工自觉接受的行为准则, 一步一个脚印, 步步深入, 使全体职工真正在组织文化建设的氛围感染与熏陶中形成共识。

关键词:组织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

创新组织部门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3

【关键词】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济宁市

构建现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满足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维护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济宁市现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

济宁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文化优势独特,在全国和山东省文化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构建现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坚实的基础与现实条件。近年来,济寧依托富集的文化资源,秉承建设“文化强市”的发展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首善之区,加速推进文化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将现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城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城乡居民现实需求为导向,以文化资源区域协调为配置方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城乡一体的发展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加快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尽管这些年济宁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及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建设滞后。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还少,布点不均,覆盖面不广。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目前,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仍然存在城市闲、农村无的局面,尤其是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老、少、旧、破,特别是到了冬天,除了电视并没有什么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服务方式陈旧,把公共文化仅理解为看看戏、看看电影或送送书报等。基层把公共文化服务理解为是上级的工作,不是自己的享受和精神层面的追求,进而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办的多,农民自办的少,文化的享受者还没有成文化的主角。

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城乡居民共同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文化成果,是带有一种满足基本的共性需求的文化保障,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关键在政府要构建相关的制度基础和实现机制。

首先要转变观念,理清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发展经济的关系。长期以来,一些党委、政府,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往往对经济建设投入的精力更多,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对较少,甚至当成是经济工作的附庸。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挣钱、还要往里搭钱。这些观念直接导致地方党委、政府对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视不够,组织推进力度不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把发展文化事业摆上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规划、同步推进。这个问题不解决,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纸上谈兵。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不仅需要改变从“以经济为导向”向“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政府职能转变。同时还要出台和规范地方基层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问责机制,实现文化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的重点由城市向农村倾斜、由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转变。这需要从根本上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政策,强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基础。

其次拓宽投入渠道,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机制。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原因,必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形成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各级政府必须要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财政要加大对县城及乡镇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确保对县、乡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幅高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市、县(区)要设立扶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要拓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打破政府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唯一的供给者这个桎梏,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应通过制度创新,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社会力量可以通过竞标的方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及公益性文化活动。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政府采购、贷款贴息、定向资助等政策优惠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业余文艺表演团体等农村公益性文化组织,直接面向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投入保障机制,实现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

再次,科学谋划,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布局。受经济发展实力的影响,济宁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欠账较多,广大人民群众期盼享受更多更好文化发展成果的愿望十分强烈。最现实、最有效的抓手就是科学谋划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布局,构建完善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坚持城乡统筹,实行重点突破,优先安排涉及农村的文化建设项目,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加大对贫困县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力度,增加公共文化设施总量,有效解决城乡、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平衡问题。在推进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设施的保护和利用,防止“一拆了之”的错误做法。济宁市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在农村,农村文化建设是基础工程、重点工程、全局工程,应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要健全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坚持标准化和实用性相统一,加大力度,全方位构建县(市)、乡(镇)、村屯三级文化、图书馆(站、室)以及电影放映院线体系,使广大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及参加集体文化活动更加便利。在此基础上,更要强化管理与运用,让它们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成为广大农民欢迎和喜爱的地方。

创新组织部门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要确保农村健康持续发展,扎实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本人结合大贵镇实际,就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浅谈几点认识。

一、基本情况

1、党建工作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我镇始终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稳定的基础和关键。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落实了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分管书记“具体责任”,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责任”,基层党支部书记“直接责任”的职责,建立健全了党委定期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制度和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等制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科学确定了党建工作目标,全面推行目标责任书管理,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和制度,对党建工作做到逐项落实,提升了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

2、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夯实。一是阵地建设有所加强,近几年来,通过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新建设了4个标准化的阵地,镇政府自筹资金对条件较差的村党支部活动室进行改造,基本实现了村村有阵地。二是村党支部活动水平进一步规范。能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活动达到了经常化。三是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党支部开展活动档案资料规范,各项议事决策记录完整,基本走上了规范化。由于活动的经常开展,党员受教育的程度不断加大,素质也进一步提高,全镇45%的党员成了发展的带头人。

3、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充分利用村“两委”换界的时机,,在注意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同时,对个别工作能力差、工作没起色、班子不团结、年老体弱的班子进行组织调整,配齐配强村两委会班子。先后精简村干部13人,调整干部和岗位12人,尤其是在落实考核末位淘汰制度中,淘汰一名干部,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4、党建载体活动更加充实。紧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大力开展五好党支部的整创建工作、开展五村建设创建、开展五星级党员民主管理等党建主题活动,10个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标准,在“五村建设”创建中共培养产业示范户720余户,在产业建设大户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6名,培养后备干部36名,培养党员示范大户27名。在五星级党员管理中,250余名农村党员成为五星党员标兵。村级党组织和农村党员较好的发挥了领导和模范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大贵镇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党组织领导能力和政治水平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

由于相当一部分村干部的文化水平低,致使理解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干部带领和指导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跟不上,大多数干部只是围绕党委政府下达的任务开展工作,真正为群众谋发展的想法得不到具体体现,致使群众认为干部没能力,在混日子。二是干部管理新型农民的办法跟不上。有的干部说现在农民懂得太多了,不好管,实际上并非如此。不是因为农民懂得多,而是干部的素质不够高。三是干部深入实际办实事的作风跟不上。现在,有一些村干部很少到农民家中坐一坐,问一问,更谈不上直接为他们排忧解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事情不是很热心,群众对此很不满。四是干部严格要求自己的素质跟不上。有些村干部不注意平时的学习与修养,而且私心杂念重,这在群众中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2、农村党员素质整体偏低,发挥作用不是很明显

当前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村级党支部指挥生产的能力,致使一些党员履行义务缺乏了强有力的组织约束。有的不按时交纳党费,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履行一个党员最起码的义务;有的党员没有致富的本领,不能带领区中发展经济;有的因年龄和知识的双重老化,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思想转不过弯子,仍然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当然个别支部负责人不注意培养新生力量,致使一些村后备干部缺乏,新鲜血液难以补充进来,农村党员结构和班子结构显得极不合理,从而导致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减弱。

3、村级民主管理进程滞后

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在民主管理上存在严重不足。一般情况下,村级重大决策都是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说了算,缺乏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虽然成立了一些起监督制约的机构,但形同虚设,不起作用,并确相当一部分村认为这些组织是村级组织开展工作的绊脚石,致使村级事务不公开不透明,群众意见很大,影响了村级组织工作的开展和经济的发展。

4、农村集体经济积累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以我镇为列,全镇12个村全部处于负债状态,并确有沉积多年的为完成乡镇农业税收和统筹款的债务,相当一部分在村干部个人的名下,导致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特别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或空壳村,已经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更谈不上去发展村级公益事业。

三、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一是严格按照“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方式,民主选举村干部。切实把农村懂经营、会管理、思想过硬,群众公认和“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人才吸收到村级“两委”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好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富能力强的“三强”型书记,建立一支以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市场经纪人和群众贴心人为主题的新型村干部队伍。二是加大力度整顿和调整后进村班子。对一些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的村干部要及时进行组织整顿。对因思想素质不高,长期闹不团结,只想从“抓政治地位上”捞好处、图实惠,不想为群众谋利益的,坚决从班子中调出来,以保持村班子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2、壮大村集体经济

积极探索集体资产市场运作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盘活集体资产,运用资本运营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要创造条件,采取招商引资、矿产开发、办村级经济实体、集体农业资源流转等方式来壮大集体经济积累。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选准增财项目。

3、不断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

村级组织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开会场所,党员无处活动,村民无处议事,影响着村级组织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无人管事”、“无章理事”和“无钱办事”问题的解决。“无室议事”的问题,在相当一部分村存在,要切实依靠项目建设加以解决。

4、加强对农村党员、群众教育培训

加强农村党员和群众的教育培训是当前的当务之急。对农村党员要充分利用经常性的学习活动、远程教育等载体,全面转变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提升党员的致富技能,重点要结合党建载体活动为党员设岗定责,使其党员有事干,有任务有目标,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对群众要经常开展具有公益性的精神文明活动,尤其要开展一些群众性的评选活动,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公认感,引导到发展主流上来。同时要大规模的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通过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党员和群众的致富和带富能力。

5、进一步加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针对群众对基层干部在工作作风、民主管理等方面反映突出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管理制度,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村级干部的待遇,从根

创新组织部门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5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标志着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日渐深化,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政党是由各级党组织构成的,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重在夯实基础,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上来。

一、青田县支行开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抓好中心组学习,发挥引领作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龙头工程。一是主要领导带头抓,发挥“导学”作用。支行领导根据理论热点、社会关注焦点、本地工作重点亲自确定学习主题、审定学习计划,并带头参学、带头点评、带头讲课、带头调研。二是邀请专家学者讲,突出“引学”功能。近年来先后邀请多位知名专家为县支行的党员进行讲学,掀起 “头脑风暴”,有力拓宽了党员与干部视野,提升了素质,启迪了思维。三是带着问题思,体现“促学”效应。注重“知行统一”,将开展中心组学习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本地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几年来,全行各级领导先后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查找自身差距,加快转变办公方式”调研和讨论活动,领导们更是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寻求工作良策,探索发展途径,解决实际问题。

(二)抓好资源整合,形成整体合力。在我行开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注重做好三篇“文章”:第一篇是“借力”文章。一是与各大商业银行开展交流、合作,建立理论专家库,广集智慧。二是调动全行各级各部门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局面。第二篇是“借势”文章。借助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重要会议召开等时机组织各类学习活动,如针对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出台,开展“抓住机遇促发展”宣讲活动;针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组织理论骨干培训班;针对廉政准则出台,开展廉政警示日活动等。通过抓住重大时间节点、热点,巧妙借势,强化主题教育的实效。第三篇是“结合”文章。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使学习由“虚”变“实”,实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各项中心工作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三)抓好平台建设,构建立体化网络。通过搭建丰富有效管用的学习的平台,形成广覆盖的学习网络。一是培训平台。将党校培训、高校培训、出国(境)培训相结合,采取脱产与不脱产、长期与短期、学历与非学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今年来多次组织党员培训,有效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二是讲座平台。定期邀请知名专家为县支行的党员进行讲学,有力的拓展了党员干部的视野,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启迪了思维。

(四)抓好制度建设,推动学习常态长效。明确对学习所需经费、人员、场地给与重点保障,着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推进学习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一是责任机制。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负总责,组织、宣传、党校等有关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典型示范机制。深入开展“中心组学习示范点”、“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党员”创建活动,先后培树了多个先进典型,一方面从经费、师资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经验交流会、媒体宣传等方式大力推介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带动各级党组织的学习。三是考评机制。由支行人事部牵头,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对各级各单位学习

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督查,以市委名义通报,并将学习情况纳入到对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之中,同时将干部学习情况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一条,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

二、青田县支行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困惑和阻碍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是一个阶段性目标,而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当前,还有一些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差距。体现在不能正确处理三种关系:一是“学好”与“干好”的关系。有的部门和党员干部认为学习是“虚功”,工作才是“实工”,没有认识到学习对工作的巨大促进作用,没有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摆到应有位置。二是“单独学”与“互相学”的关系。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缺乏团队学习意识,不能在个人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学习、互相讨论,相互激发思想火花、深化认识。有的部门组织团队学习,方式单调,载体老套,缺乏吸引力。三是“搞活动”与“抓常态”的关系。有的部门热衷于学习一阵风,重形式轻内容,重宣传轻效果,重一时轻长远,看起来热热闹闹,难以常态长效,难以真正达到提升党员干部素质的目的。

(二)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个不平衡”:一是部门之间不平衡。各个股市的分管领导认识有差异,力度也就有强有弱,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的进度和成效也不尽相同。二是群体之间不平衡。有的部门对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抓得比较紧,而忽视或放松抓普通党员群众的学习;机关干部的学习往往抓得比较紧,基层党员的学习抓得相对松,“以会代学”、“以干代学”的情况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三)学习成效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够。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思想活跃,一些部门在理论学习、宣传中,仍在沿袭陈旧落后的运作模式,方式不多,方法不活,在理论学习上灌输多,缺少思维启迪、文化熏陶,感染力和渗透力不强,难以引导党员干部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二是学习的广泛性和针对性结合不够。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偏重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深造,不能及时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扎实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提高。三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还不够。有的部门理论学习与指导开展实际工作联系不紧,部分党员干部为学习而学习,浮在表面,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入思考,学与用相脱节。

三、青田县支行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开展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浓厚氛围。一是围绕基本理论问题开展研究、宣传,进一步阐释其本质、内涵及特征。要加强对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本质、内涵及特征等基本理论的研究、宣传。媒体要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专栏专题,推出有分量、有影响的深度报道和专题节目,播发内容丰富、生动鲜活的通讯综述,刊发把握准确、说服力强的理论文章和评论,帮助各个部门准确、全面理解什么是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二是加强典型经验的宣传。要大力宣传各部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的具体举措、进展情况、典型经验和主要成效,推动形成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的舆论强势,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和第一需要。三是倡导先进的学习理念,营造崇尚学习的良好风尚。不仅要倡导知识就是财富、学习就是途径的理念,还应提倡终身学习、工作化学习的理念,让这些先

进的学习理念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的思想动力。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发挥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营造广大党员干部崇尚学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风尚。

(二)立足实际,积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创新学习内容、形式和载体上下功夫。一是要对接学习需求。以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目标,研究党员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区分层次,因人施教,尽量满足大家开阔眼界、获取多方面知识信息的要求,把学习的兴趣提起来,把学习的动力挖掘出来。二是要创新学习方法。要在健全中心组理论学习、每周(月)党员学习日、“三会一课”等传统学习方式的同时,采取个人自学、集体学习、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并结合单位实际,适时举办辅导讲座、报告会、读书会、学习论坛、技能比赛、拓展训练等各种具有特色的方法,改变过去灌输式、单向式、封闭式的学习模式,不断增强学习的吸引力。三是要创新学习载体。充分发挥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强且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通过建立各种专题性学习网站、网络图书书库、网上讲堂、网络学习园地、网上研究论坛等,促进学习与交流。注重利用和发挥远程教育点多、线长、覆盖广泛的优势,促进学习资源共享,供学习选择参考。

创新组织部门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党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革党的建设做了重大战略部署,其中特别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认识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必须深刻领会学习型政党的深刻内涵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意义,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致力于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乡镇作为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镇之一,如何做到发展经济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两手抓,两不误,是摆在乡镇全体党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是本人在这方面的理解和学习心得:

一、乡镇党组织基本情况

乡镇党委下设13个党总支,其中农村党总支12个,机关党总支1个。共有9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89个。现有党员973名,其中预备党员44名。

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与党员教育结合起来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首先要完善和落实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基础性的工作。要针对目前党员干部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变每季度一次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为根据需要随时召开。同时,对党委中心组学习要加强监管,防止

1流于形式。在农村,要探索和建立党员群众学习中心户模式,明确一户党员户为学习中心户,方便农村广大党员能随时参加学习。同时,从党员的实际出发,依托党员活动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教育阵地,加大党员的学习教育力度。从乡镇实际来说,全镇目前已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13个,覆盖全镇13个党总支,基本能满足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党委中心组个人自学、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交流、学习通报等学习制度,努力使党员干部的学习形成长效机制。同时,要从全镇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并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内容。镇机关除坚持每周一的政治学习外,探索建立日常学习、短期集中培训等学习方式,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阵地和制度两个方面的建设,从阵地和制度两个层面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力度,最终达到将学习型党组织摆上位置、落到实处的目的。

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一要科学理论武装,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素质高低首先看有没有理论素质,说到底,就是能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科学理论武装是学习型组织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和目标。要通过各种途径,切实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问题,增强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具有世界眼光,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组织的时代要求。世界眼光是一种看问题想办法的胸怀、视野和境界。具备世界眼光,是正确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基本前提,也是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要充分认识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世界格局,不断增强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的能力。三要善于把握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组织的思想境界。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我们要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紧密联系当前的工作实际,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四要富有创新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组织必须具有的政治品质。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焕发创造激情、激发创造活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作为共产党人不变的精神价值,不断以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从乡镇实际来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与运用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中要重思考,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善于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习一定要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来进行,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来进行,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仅在总结成功经验中获得提高,而且在汲取失败教训中获得进步。学习要重创新,善于在消化吸收既有知识、前人成果和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

性地提出有切实依据的新观点、新认识,形成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深化系统的学习内容

要着眼提高理论素质深化学习。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第一位的任务,深入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要着眼推动科学发展深化学习。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要把加强学习同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要着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学习。深入持久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要着眼提高工作水平深化学习。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等方面知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依法办事、应急管理、舆论引导等方面能力。要总结实践经验深化学习。总结好运用好群众创造的新经验,丰富和拓展改革发展的思路和办法。

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一伟大工程。好的学习方法,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就乡实际来说,本人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种学习方式:一是组织研究式学习。就是以深入学习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途径,以推动创新为目的,为参与学习提供思考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克服灌输式、浅表式、任务式学习的弊端,营造深入思考、探讨争鸣的氛围,拓展学习深度,提升学习效果;二是组织问题式学习。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带着问题学习,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见成效;三是组织互动式学习。发挥每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平等参与、互动交流,从而把学习过程变成激发灵感、形成共识的过程;四是组织开放式学习。打破封闭的学习体制,请各类人才讲授,学习各种新知识。

六、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建立长效的学习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用科学规范的制度管学习、促学习。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以专题学习会、交流研讨会、主题报告会等形式丰富中心组的学习。建立健全党员个人自学制度。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乡党员爱学习”的浓厚氛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使每个党员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做爱学习的模范。乡镇各级党组织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镇机关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发挥示范带动

作用。镇党委要切实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任务落实到各党总支、各党支部,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此外,完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应尊重基层的创造,善于学习、总结、推广实践经验。我们党有许多善于学习创新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全体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多深入基层,善于发现、总结、升华、推广基层的创造与经验,使全镇各级党组织成为善于学习的党组织。二是必须重视新理念、新知识的学习,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从实际出发,提出和实施多样化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方略。四是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工程来规划、来实施。五是重视培育创新文化、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六是以镇机关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龙头,致力于打造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带头人队伍。

七、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体现明显的学习效果

创新组织部门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7

关键词: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云南楚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如何推进以集约化生产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烟草农业作为大农业生产的一部分, 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 对发挥烟草产业的龙头作用、解决农业资源与发展的矛盾、提高烟叶生产种植和质量水平、增加和保障烟农收入、减轻烟农繁重的体力付出、提高烟叶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因而创新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 实现对烟叶生产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进而提高烟叶资源配置效率, 增强优质烟叶的保障能力, 成为各烟叶产区正在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同时也是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势在必行

传统烟草农业, 靠手工、简单工具劳作, 加上千家万户零星分散种植, 只能赁借“苦干拼命干”的倔强精神, 来应对烟叶生产工种烦杂、工序多、技术严密的要求, 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 使烟叶生产在农业生产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成为烟叶生产发展的“瓶颈”。近年来, 通过加强管理、探索创新, 烟叶生产平稳发展, 基础工作已有明显改进。在烟叶生产环节中, 烟农普遍采用了集约化育苗和密集化烘烤技术, 起垄覆膜施肥机也得到了推广应用, 引导烟农具有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烟草农业理念, 提高烟草机械化操作程度, 降低投入成本, 减少劳动用工, 造就一批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新型烟农条件已趋成熟。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转变生产方式、组织方式与管理方式, 加强烟田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烟区资源配置, 改善烟叶基本生产条件, 增强烟区综合生产能力, 提升规模化生产水平, 提高烟叶产品质量, 增加烟农经济收入, 是烟区破解制约烟叶生产发展瓶颈的措施。加快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 适度规模经营, 推广应用先进适宜的技术和现代化经营手段, 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承担风险多的环境中摆脱出来, 不断提升生产整体水平, 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从而增加烟农收入, 是促进烟叶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 楚雄州创新现代烟草农业烟叶生产组织管理的实践

近几年来, 烟叶产区先后出现了烟叶生产合作社、烟叶农场、烟农协会、户籍化管理、片区化生产管理, 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及GAP等多种烟叶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1]。这些烟叶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不断涌现, 是烟叶生产在组织管理形式方面的进步, 是当前烟草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卷烟工业联合重组步伐日益加快, 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逐渐形成, 面临宏观形式变化的压力, 在烟草工商体制分开以后, 关于烟叶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如何改革创新以实现对烟叶生产全过程的科学管理等重大课题的探索在实践中应运而生。

烟叶生产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完善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关系现代烟草农业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目前, 制约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土地流转形式、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对生产者缺乏科学的组织与引导。楚雄州在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模式探索中, 对土地流转和生产者的组织管理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

2.1 烟叶农场式种植管理模式——“法邑模式”

楚雄市法邑村是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4个试点之一, 州公司在法邑村探索改进烟叶基础建设和生产组织方式的路子, 形成了以工场化育苗、农场化种植、工场化烘烤、和谐烟草新村建设的“三化一村”试点建设模式[2]。“法邑模式”已辐射带动了11个乡镇作为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及禄丰县作为国家局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试点, 烤烟工场化育苗点发展到了625个, 3.4万公顷烤烟实现了工场化、商品化育苗;建设气流下降式卧式密集烤房9 923座, 到“十一五”末, 全州3.4万公顷烤烟将全部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烘烤;烟草种植的社会化服务正不断健全,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正全面整体推进。

通过对种植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形成了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育苗专业合作社、烘烤专业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农机服务社、植保服务社的“一基四化五社”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一是烟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8年全州完成基本烟田建设项目19 598件, 工程总投资1.86亿元 (烟草行业补贴1.29亿元) 。受益面积1.03万公顷, 受益农户4.88万户。二是育苗合作社、烘烤合作社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2008年底, 全州建成育苗工场591个, 全面实现了商品化供苗、社会化服务。同时, 大力发展密集型烤房, 全州现有密集型烤房553群1.1万座, 烘烤面积1.73万公顷, 推进了专业化、集约化烘烤。三是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全州种植13.33hm2以上的生产合作社有78个, 0.32万公顷;3.33~13.33hm2的家庭农场有66个, 共526.7hm2;0.67~3.33hm2的种植大户有121个, 共260hm2。四是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的推进。2008年全州投入烟田耕作的大中型拖拉机起垄机1 193台套, 机耕面积2.41万公顷, 机械起垄面积0.8万公顷;成立植保服务社12个, 烤烟植保面积0.71万公顷。五是风险防范互助机制的运行。2008年全州参加风险防范互助面积2.87万公顷, 缴纳保金1 649万元, 按程序补偿受灾面积0.274万公顷, 补偿金额1 109万元。较好的解决了烟农种烟的风险问题。

2.2 组织形式的创新

现代烟草农业需要对生产各要素进行重新配置以达到更高效益, 这就要求对生产组织形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因此,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必须抓住生产关系中的决定因素, 即土地和生产者 (烟农)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及地租逐年高涨影响了烟叶规模化种植, 许多农民担心如果放弃承包土地, 生活就没有保障, 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 有的宁愿把土地撂荒也舍不得将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流转出去。目前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形式组织烟叶生产、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基本要素相对有限,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适度规模种植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经济整体形势的变化, 逐渐打破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式及粗放式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把分散种植的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实施规模化种植。从2004年开始, 楚雄州推行以烟草公司为主导, 以村组为依托, 以烟农为主体的“公司+村组+烟农”的烟叶生产组织化管理模式[3]。一是烟叶站与村组签订《烤烟种植管理协议》, 约定烟草公司与村组的责权利, 明确村组两级组织的生产科技推广目标, 2008年共签订《烟叶种植管理协议》8 779份。二是推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对3.33hm2以上的种植面积从规划到收购进行全程跟踪考核, 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补助, 考核达标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 每50kg烟兑现烟叶生产规范化措施补助费1.2元, 1hm2兑现规模化连片种植及轮作补助费75~450元。这种管理模式的构建, 充分发挥了村组在协调土地流转、烟田规划、轮作及品种布局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促进了烟叶规模化种植, 减少了种烟农户, 增加了户均烟叶种植, 提高了规范化栽培生精细化管理水平。2007年与2005年相比, 全州烤烟种植面积分别为34 066.67hm2、33 466.67hm2;种烟农户200 085户, 减少17 992户;户均烟叶种植面积增加0.02hm2;2hm2以上连片地块4 997片、共34 066.67hm2, 连片率100%, 减少了473片、增加了1 149.6hm2, 连片率增加1.6%。烟叶生产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 适时集中移栽、盖膜与揭膜、适时封顶留足叶片、成熟采烤等关键技术措施到位率达100%。

在巩固“公司+村组+烟农”的基础上, 楚雄州还逐步摸索“公司+专业队+烟农”的新型组织管理形式, 切实改变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的烟叶生产模式, 减少种烟农户, 增加户均烟叶种植数量, 为加快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提供可参照的经验。

3 加强企业管理,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企业管理是烟草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是现代烟草农业稳步推进的根本保障。楚雄州全面加强烟草公司系统企业管理,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全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3.1 加强现代烟草农业管理制度的建设

首先,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通过几年来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相关制度和办法的修订与完善, 已形成一套稳定可行的固定资产投资现行管理体系。把这些相关制度运用到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管理中, 加强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科学管理;其次, 建立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制度、考核措施及实施方案;最后, 建立现代烟草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楚雄州采取了政府引导、烟草补贴、烟农入保、保险运作、气象保障、滚动使用的方式, 建立起烟叶种植风险防范互助机制。一般的种植农户和专业种植户保费为540元/hm2, 烟草补贴225元/hm2, 烟农315元/hm2;家庭农场保费1 350元/hm2, 烟草补贴675元/hm2, 业主675元/hm2;生产合作社保费900元/hm2, 烟草补贴450元/hm2, 烟农270元/hm2, 合作社180元/hm2;受灾面积按时段进行补偿, 最高的分别为9 000元/hm2、1.35万元/hm2、1.95万元/hm2。2008年全州参加风险防范互助面积2.85万公顷, 缴纳保金1 640.46万元, 其中烟草补贴701.25万元, 烟农缴纳912.78万元。全州受灾面积0.28万公顷, 补偿金额1 110.96万元。通过2008年的运作, 一是受灾烟农及时获得了灾后补偿, 能够迅速开展生产自救, 最大程度挽回了经济损失, 解决了以往烟农因缺乏资金灾后无力恢复生产的局面;二是增强了农村防灾减灾的能力, 减轻了烟农的后顾之忧, 促进了规模化种植;三是温暖了烟农的心, 保护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 稳定了烟叶生产的发展。

3.2 加强对现代烟草农业运作过程的管理

对建设项目实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 细化项目管理, 加强对项目建设过程管理, 严格控制成本建设。另外, 通过建立和强化“五社” (育苗专业合作社、烘烤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植保服务社、生产合作社) 的社会化生产服务管理体系, 加强对现代烟草农业运作过程的管理。其中, 2008年通过在法邑试点和11个示范区的探索, 楚雄州形成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生产合作社3种生产组织形式, 第一种是租赁承包专业户, 在自有土地的基础上, 再租赁承包一定面积的土地, 自主生产, 自主经营, 全州有121个, 共260hm2;第二种是家庭农场, 按照规模化种植发展方向, 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 协调整合连片种植土地, 由业主竞标租赁承包, 实行烟叶生产农场式经营管理, 全州有66个, 共526.7hm2;第三种是生产合作社,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实行统一生产管理, 统一农事操作, 现金支付劳务报酬, 合作社提取管理费或公积金。全州有78个, 共3 200hm2。

4 结语

创新组织化管理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手段[4],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必然要对生产组织方式进行调整, 将千家万户分散的生产组织形式变为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作业, 有利于优化生产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不仅能加强烟农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力度, 还可以使烟农不再单独面对市场,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并有助于完善烟农服务体系。应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整合, 增加农民部分就业岗位, 解决农村劳动力既富余又缺乏的问题, 让农民足不出乡就能打工就业, 减少打工成本, 增加农民收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创新生产组织形式的立足点、落脚点是保证烟农的增收, 增加烟农的收益, 为烟农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搞好服务。

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 一要有利于提高农业、烟草的技术水平。随着时代的变化,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进步, 而专业化服务是技术进步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 包括育苗专业化、烘烤专业化、植保专业化等等, 对专业化的设施要全过程、全覆盖、上水平、保质量、普惠制、广受益。目前的专业化服务社如何保证全体烟农受益, 这是需要很好研究的问题。二要使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三要加强管理、积极探索, 不断提高烟叶生产组织方式, 使生产组织方式与种植规模的提高相适应, 在改革烟叶管理方式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元宽.浅析烟叶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EB/OL].[2004-12-22].http://www.tobaccochina.com/news/China/highlight/2008/20081275737_283970.shtmL.

[2]王敏.楚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探索[EB/OL].[2008-7-14].http://www.estobacco.com

[3]李庆平.楚雄州烟叶生产市场化服务的探索与思考[J].云南烟草, 2008 (6) :31-35.

创新组织部门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8

关键词:服务型;机关党组织

一、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内涵

服务型机关党组织所指的“服务”,主要包括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等四方的内容。

(一)服务大局。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就是要突出抓好理论武装和形势任务教育,围绕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准确把握,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围绕党委、行政中心工作部署机关党建工作,把党员干部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抓落实、惠民生。

(二)服务基层。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就是要强化“基层为上,基层为重”意识,努力克服“只开药方不抓药”的工作作风,对于看准了的难点问题要敢于啃“硬骨头”,坚持抓一个全过程,不抓出成效不放手,尤其要在机关大力营造敢于到基础较弱的基层单位改变面貌、到问题相对较多的基层单位解决棘手问题的良好氛围;要与基层员工一起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帮助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的症结,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克服掉,使基层建设在固强补弱中谋求新的发展;对基层的实际困难,有条件的要不等不靠加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积极协调,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与基层单位全力解决。

(三)服务群众。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就是要认真研究服务群众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改进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使服务工作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服务需求的变化;要多到群众意见大、工作难度大的地方去,到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当中去,开展调查研究,征求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疾苦,掌握群众的愿望,并根据群众的所想、所盼,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对策,帮助群众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四)服务党员。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就是要求机关党组织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护党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党员的工作机制,形成组织关爱服务党员、党员关爱服务群众的格局。

二、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湖南石油基地服务中心机关党总支以服务为导向,以“四强四优”、“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等主题活动为契机,以强化机关党组织服务功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积极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机制,对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一)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强化服务理念。

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引导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一是抓各种学习与部门职能特征相结合,全面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机关把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和政策方针的学习等多种学习活动与机关部门职能特征结合起来,大力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注重发挥党委中心组(党小组)学习会的作用,通过不定期的各项知识竞赛,组织“读书月”活动,加强学习制度化建设,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强化党员干部学习意识,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及全体员工的业务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使机关员工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得到了不断提高和发展。二是加强宗旨意识教育。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创先争优的要求,加强机关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体现先进性,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化解基层各类复杂矛盾中体现宗旨意识;通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沈浩、杨善洲、郭明仪等先进人物的事迹等活动,坚定机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

(二)从加强队伍建设入手,提升服务能力。

近年来,机关党总支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入手,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为载体,以提升机关党员综合素质为目的,不断增强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

一是优化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队伍。规范机关党组织设置方式、换届选举、届中调整等工作,选好配强机关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和专兼职党务干部,努力把服务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机关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切实解决机关作风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党性教育,自始自终抓好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廉洁从业教育,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在作风养成上从接一个电话、说一句问候、让一把椅子、递一杯热茶等一个个细节做起,来体现机关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几年来,从搞好岗位服务、爱心服务、责任服务到战略服务,一步一步地推进,不断取得了新的进步。另一方面,对于机关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力加以整顿,通过“党员示范岗位 ”、“优秀员工”等评选和岗位示范活动,提升了机关整体的服务水平。

(三)不断打造特色化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涵。

在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中,以“五型机关”(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文明型)建设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高效、务实、廉洁的服务型党组织。一是机关总支在制定“五型机关”实施方案与考核办法中,对“五型”都提出了具体内容和检查考核打分办法,在机关各支部(科室)开展竞赛活动,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考核。二是在“五型机关”建设过程中,机关各支部(科室)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高招备出、特色纷呈。如“首问负责制”;如“三个一”服务承诺,即对群众或基层单位反映提出的事项,按照部门业务范围内、中心范围内和需要向局反映的问题分类分别在一天、一周、一月内解决或做出答复,为机关作风形象建设做出了表率;再如“六字工作原则”(想、查、找、改、析、整)和“五项工作措施”(强化责任意识、抓好政治业务学习、加强沟通协调、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总结激励)。三是通过阶段性的总结考核,不断改进“五型机关”建设的思路和方法。随着“五型机关”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机关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机关的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机关作风建设和服务意识得到了有效加强;二是政治业务学习得到了进一步重视,机关员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四)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拓展服务领域。

一是在破解难题中创新服务方式。紧扣找难题、定难题、破难题,组织机关干部 “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走访活动,切实做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及“困难户必访、上访户必访、老党员必访、老干部必访”,与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及时化解、解决影响基地发展与稳定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二是以“学习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契机,在机关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和岗位学雷锋活动,大力推行阳光服务、微笑服务、规范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不断树立机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如面向基层、群众开展政策宣传、知识传递、扶贫帮困、信访稳定等方面的服务;争做岗位标兵,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

(五)不拘一格、贴近民意,实行多元化服务方式。

一是创新“快捷式”服务,对群众的来电、来访,实施“一站式服务”,能当即给予答复的立即答复,如不能当即办理的,应向来人“一次答复”有关情况。二是创新“前瞻式”服务。建立了机关干部职工定点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经常走访服务对象,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实际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转变服务观念,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以往的被动等候服务对象为主动送服务上门,切实提高了效率效能;而如信访稳定办公室等部门则积极倡导人性化服务理念,把服务举措前移,认真分析形势,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服务对象发出提示,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创新“菜单式”服务,面对服务对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机关各支部(科室)立足本职、立足需求,积极推行“菜单式”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根据服务对象要求的不同,采取不同形式的面对面、心贴心的个性化服务。按照特事特办、难事尽力办的原则,对服务对象提出的非常规服务项目,在不违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加以办理。

(六)组织开展服务型党组织理论研讨,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围绕机关党建工作特点和规律,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了机关党建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把了解掌握的真实情况,不断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建立了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工作例会制度,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任期届满换届选举制度,发展党员公示、联审制度等等。

三、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湖南石油基地服务中心机关党总支努力提高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创建水平,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照新形势、新任务对“服务”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此项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机关党组织和广大机关党员干部切实提升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一)把强化“服务”理念作为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关键问题。

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要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引导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强化服务理念,解决“想干事”的问题,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党建工作理念,使服务意识、廉洁从业意识等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二是准确把握机关党建工作定位,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创造性地履行好职责,自觉把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自觉把服务寓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三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处理好对上负责和对基层群众负责的关系,始终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把认清“服务”内容作为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前提条件。

机关党组织要引导教育,建章立制,使广大党员干部清楚,党组织为党员服务主要是关心党员的思想进步、成长成才和解决困难,为党员搭建参与党的工作和社会活动的舞台,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给党员以发展的机会和情感的归宿;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主要是答疑解惑和排忧解难;为基层服务主要是适应基层的要求,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三)把提升“服务”能力作为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工作。

服务能力的大小、水平高低,取决于党员干部的素质。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是基础。要着力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从抓班子、干部、党员三个层面,对基层党组进行壮骨、强筋、活血,解决“有人干”问题。一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务干部和能力强、作风正、群众公认的党务干部。二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把学习融入工作运行的各个阶段、创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环境。三是持之以恒地加强作风建设,集中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作风上树立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

(四)把创新“服务”方式作为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永恒话题。

上一篇:春回校园700字作文下一篇:小学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