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

2024-05-25

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共10篇)

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 篇1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

经济是城市的实力,文化是城市的魅力,文化广场是经济与文化的结合,体现城市的活力。近年来,惠州市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群众的需求,相继建设了一批文化广场,开展了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为城镇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为城镇增添了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线,为“惠民之州”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文化广场的定义

“广场” ,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它最初出现于古希腊,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广场大体有政治广场、文化广场、商业广场等之分。但三者之间并没有太严格的界限,比如许多的政治广场、商业广场都不乏有文化的元素。

文化广场,顾名思义,就是文化了的广场,是特指展现人类精神财富的广场。具体而言,就是在广场兴起过程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渗入大量文化因素(如历史传承、传奇故事、民俗民谣、民族宗教、文学艺术、文体活动等)的新型广场。它涵盖了“动、静”两方面的文化内容:“静”是指在广场上展示地域文化,如以建筑艺术、雕塑、花木点缀等形成广场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动”是指在广场上进行群体性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又可统称为广场文化。因此,无论该广场是否命名为文化广场,无论是位于城市还是乡村,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凡具有以上两项内容特征之一的均可归入文化广场统计。由此而言,如远古的祭坛、北方的庙会、老北京的天桥、鲁迅笔下的社戏,都是文化广场的雏形。即便是在乡村经常开展文体活动的晒谷场,也可以算是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开放性;因此它被称作是“没有围墙的大舞台”。二是社会性;它常被比作“城市的公共会客厅”。三是娱乐性;它被喻为社区居民的“星光大道”。四是公益性;它就好比是一个“文化大超市”,让广大群众各取所需。五是时代性;它具有鲜明的地域、年代特征,是一张“城市的文化名片”。

二、文化广场的功能

在惠州市,文化广场建设方兴未艾,一批大型文化广场建立起来并成为城市的地标和景观,更多的镇、村、社区及企业文化广场星罗棋布般遍布城乡大地,它们共同满足着广大群众文化、娱乐、休闲、交流等多层次的需求。下面结合惠州市文化广场的特点来归纳其一般应具有的功能:

(一)集聚功能。文化广场如磁石般深深吸引着广大市民,市民茶余饭后来此散步、健身、休闲,自发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以下埔滨江公园为例,市民在这里早晨可以锻炼身体,晚上可以闲逛聊天,夏季在这里纳凉消暑,秋季可以放风筝;老人爱在这里散步,小孩爱在这里嬉戏,一家人爱在这里其乐融融地游玩。每当华灯初上,市民便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中老年妇女分为几组在跳广场舞,时尚男女则钟情拉丁舞,时时还可见穿梭疾行的少儿轮滑手、充满青春活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力的跳街舞的年轻人、伴着柔和的古乐悠闲地在练太极拳的老年人。音乐声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这里俨然成了欢乐的海洋,百姓的舞台。

(二)交流功能。首先,文化广场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如通过文化广场建设,惠州市民有幸领略了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激情广场》的精彩演出;通过文化广场推介,惠州本地的特色文化—龙门蓝田舞火狗、惠东平海渔歌也登上了省运会开幕式等大雅之堂。其次,文化广场促进了信息交流。如下埔滨江公园的LED显示屏,定时滚动播出介绍本地文化、旅游的宣传片,已成为惠州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同时,各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经常在文化广场举办大型文体活动,既可以展示最新的发展成果,又可以加强与市民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第三,文化广场促进了人际的交流。文化广场吸引市民走出封闭的独门独户,增加人群接触社会的机会。还有,民间各种各样的广场舞蹈队、木兰扇表演队、太极拳队等的成立,也能更多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

(三)教化功能。惠州各地文化广场以结合节庆开展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展示地方建设最新成果,传播健康文明的科技、文化、生活知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工作常态。如惠州市自2007年3月启动“快乐时光”广场活动以来,围绕“让群众唱起来,跳起来、快乐起来”的宗旨,结合“爱国歌曲大家唱”等节目,深入到各县区文化广场、公园、社区、学校和企业,至今为止已开展了200多场演出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活,营造了昂扬向上,欢乐和谐的良好氛围,又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聚民心、促和谐的目的。

(四)承载功能。从远古时代的文化广场雏形—祭坛开始,文化广场就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反映着社会发展和群众精神文化的诉求,是群众的“精神家园”。在今天惠州的文化广场建设中,常采用雕塑、浮雕、长廊等形式,展示、宣扬本地历史文化。如惠州西湖明月湾广场上的著名雕塑—《平湖秋月》,一米多高的大理石基座上,端坐着两名少女,在圆月背景造型下一个在吹笛子一个在弹琵琶。整座雕塑造型流畅生动,与周边长垂的翠绿柳条和湛蓝的湖水相互映衬,充满诗情画意和岭南文化韵味,又与景点名字情景交融,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在此留影。再如东江公园的《客家女》雕像,以一位头戴客家凉帽、身穿客家大襟衫、背着小孩,手扶犁耙,赤足走在田埂上的客家母亲形象,既象征温柔、善良、孝顺、勤劳、贤惠的客家女品格,又喻示东江是客家人的母亲河。

(五)辐射功能。首先,惠州以文化广场建设为龙头,带动了城乡文化广场及其周边一大批诸如文化室、篮球场、科普健康宣传栏等文体设施的建设。从2006年起,惠州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超过100亿元,建成科技馆、博物馆等市直文化场馆13个、县级文化场馆70多个,镇级综合文化站73个,在建和建成“农家书屋”、社区文化室超过1000个,初步形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格局。其次,文化广场带动了一大批市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市民借广场大舞台抒发情怀,展示艺术才华,强身健体,自得其乐。如发端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于下埔滨江公园的“红太阳”健身队,短短几年时间,带动市民自发组建舞蹈锻炼队1000多支,每天晚上活跃在全市大大小小的文化广场。第三,文化广场还带动了周边商业、文化活动的繁荣。如惠州江北区,以前只是一个行政区,一到晚上就人迹稀少;随着市民乐园的建设,几年后周边陆续汇集了展览、文化演出、体育比赛、电影放映、饮食购物等场所,现已成为当地休闲、娱乐、消费的“热点”。第四,文化广场还对推广本地特色文化有重要作用,如小金口麒麟舞,就是通过多次在文化广场举办民间艺术汇演、开展民间艺术巡游活动等方式,才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到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文化广场的创新思路

文化广场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深刻反映。时代的进步,将为文化广场注入新的生命力,赋予文化广场新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将会提升文化广场在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体现其新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

(一)文化广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文化广场不再是城市的专利,惠州早已在城乡建设了一大批文化广场,并规划在2015年前,每个行政村(社区)将建设一个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让市(村)民可实现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享用文体娱乐设施。通过在乡镇、农村建设一批文化广场,有利于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有利于推动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活动经常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有利于推动文明创建向县镇、农村、社区延伸,不断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化广场是提高群众素质的平台

文化广场是群众自我教育的平台。如今,不论是城市或农村,人们都把文化广场当作业余文化活动的首选之所,群众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向文明队伍靠拢,将文明礼仪变成自觉行动,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了文明有礼的浓厚氛围。文化广场也是宣传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如各地各单位依托文化广场组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广场文化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并以此占领主流文化的阵地,抵制不良风气侵蚀。文化广场还可以陶冶群众的情操。因为文化广场本身就是一个建筑艺术品,它在给人们建设良好的美育环境同时,也可以强化人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此外,文化广场具有娱乐休闲的功能。它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交往空间与环境,有助于市民愉悦身心,缓解工作生活压力,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三)文化广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推手

文化广场对文化产业繁荣的促进作用可以体现在:一是文化广场通过接受文化资源渗透易于形成文化产业市场。如龙门农民画之乡—嘉义庄,把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的堂屋改建成专门的农民画创作室,把门前禾坪改造成有“十里画廊”之称的文化广场,接待游客到村中参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观、购买农民画。当地农民每月生产、销售农民画的收入户均四五百元,技艺好的可以达到一千多元。二是文化广场通过“文化搭台、商家唱戏”可以搭造文化产业平台。如惠州自2004年起,每年五一期间在下埔滨江公园举办“惠州悠闲美食节”,已成为许多市民五一期间必游之处。三是文化广场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可以培养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如通过利用文化广场策划文化项目方案、组织文化活动、歌舞比赛、礼仪庆典、广告会展等一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可以从中挖掘培养创意人才、渠道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等,不断建设文艺人才队伍,丰富区域文化产业人力资源。

(四)文化广场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抓手

建设文化广场一是有利于整合“文化惠民”资源。如惠州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举办省运会的东风,现已建成一批省内及至全国一流的文化艺术体育场馆,以及在城乡各地建设了一大批文体设施,但其中大部分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依托这些场馆(设施)建设文化广场,可以迅速聚拢人气,找到人脉与文脉的结合点,让这些场馆(设施)“活”起来、“动”起来,进而打造成为当地的“休闲热点、文化高地”。二是有利于扩大“文化惠民”受益面。如据统计,2011年惠州市全年共举办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电影晚会、文艺汇演、游园活动、书画展览、体育竞技、健身活动等各类型的广场文化活动553场次,参与群众132.7万人次,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一顿“文化大餐”。三是有利于创新“文化惠民”形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日益临近,空巢老人增多,让文化广场成为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老人主要休闲聚集地,让他们老有所乐,实施文化养老应是一个的发展方向。

(五)文化广场是增强地域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这表现在文化广场所衍生的广场文化一是有助于增强地域凝聚力。当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文化广场活动,当他们在进行着同一种活动、做着同一种动作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凝聚出共同的力量。二是有助于增强地域亲和力。如今在惠州文化广场上,老客家学会了东北的秧歌、西北的腰鼓,新客家也接受了传统的木兰扇、太极球、现代的拉丁舞等;无论是族群,还是文化形式,都在文化广场上得到很好的融合,产生一种和谐的美,这是对“新客家、老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外地人、本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的最好诠释。三是有助于增强地域向心力。通过城镇文化广场,可以对当地丰富多彩文化资源进行展示。当人们以共同拥有、共同享受这些文化资源为荣时,便会相互感染,产生群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感。

四、结语

当前惠州市正全力建设成为文化惠民先行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惠州要借这两股东风,科学规划并建设一批文化广场,为 “文化强市”及“幸福惠州”建设插上一双文化的翅膀。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

(写于2012年,获惠州市政协“创新文化发展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 篇2

1 网络对于校园文化的影响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高速发展, 互联网应运而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运用得当时会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 比如:传播文化、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以及提高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以及了解。但是一旦运用不当, 就会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比如:一些色情信息通过互联网迅速的发展着,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说网络的发展存在于其有利的一面, 但是也有着对其不利的一面。

1.1 网络文化对于高校文化建设的有利影响

众所周知, 互联网具备着高速度、高效率等很多的优点, 可以灵活的将高校校园文化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 并且能够很好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因为互联网面对人群比较广泛, 所以, 也能够更好地将校园文化推广出去, 并且更有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当今社会, 大多数校园十分重视全面化的发展, 推动着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进步。对于当今高校的文化来说, 之所以能够得到长久不衰, 就是因为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地交流, 吸收其他高校文化的精髓, 并且不断地开拓创新。而网络文化的高传播性, 使得高校文化能够很好地传播以及交流, 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力, 使高校文化发展越来越来, 可以使学生们充分的利用互联网, 创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 更有利于高些文化建设的开拓创新。比如:许多高校的学生利用网络将自身学校的相关文化通过趣味视频或者图片展现在网上, 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文化的传播, 以及得到更大地发展。

1.2 网络文化对于高校文化建设的不利影响

老子曾经说过:“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万物发展都有两个方面, 有利必有弊。在当代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文化发展十分的迅速, 已经充分的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高校文化建设中不断地发展, 虽然它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难免也会出现一些弊端。比如:一些心态不正的人们, 充分利用互联网, 阻碍着高校文化更好地发展。高校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社会的心理, 当人们拥有着健康的心理运用网络来建设校园文化, 那么校园文化的发展途中更多的就是积极的、向上的。但是当代互联网虽然发展很快, 但是还有些不完善, 有些学生对于网络游戏产生了依赖的心理, 他们更多生活在虚拟世界, 缺乏与他人的交流, 不能很好地参与高校文化建设。

2 如何运用网络更好的进行高校文化建设的创新

网络对于高校文化来说, 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更好地在网络环境中进行高校文化建设的创新。

2.1 发挥着学生们的主体作用

对于高校文化建设中, 学生们才是高校文化发展的主体, 一批优秀的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运用网络文化进行文化建设创新。网络文化是面对着全世界的, 在对于高校文化的传播中, 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着, 很大程度上使学生门的价值观得到不同的改变。网络文化使学生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但是与此同时也认识到了一些不好的文化, 如果对于学生们不积极引导, 学生们就很容易步入网络歧途中。学校以及老师充分的教育学生们,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对于互联网本着积极的态度, 更好地利用它传播校园文化, 并且更好地运用它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创新。

2.2 创造与学生们联系密切的网络文化

众所周知, 网络文化就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大平台, 不仅仅能够使高校的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而且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文化建设来说, 对其有着及其重要影响的是教育。在高校的文化发展中, 必须始终以学生们为发展的主体, 充分地运用网络文化构造的大环境教育着学生, 使学生们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一切从学生们的实际出发, 利用网络构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不断地激发学生们的开拓创新意识, 引领着学生们向全方面发展。学校可以将更多的文化知识展示给学生们, 使学生们的知识积累能够更加的丰富, 并且在学习中充分的学到人生的哲理。对于高校文化建设来说, 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慢慢出现, 也就能够更好地构建高校文化建设的创新。

2.3 充分发挥着自身的文化特色

在我国网络的大环境下, 不同的高校应具备不一样的文化特色, 因为在自身文化的发展中, 受到周边形形色色的影响, 比如:自身文化的传承、所处的文化环境等等。在当今社会的这种网络环境下, 每一个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制定很好的文化建设发展, 走独具特色的自身文化发展道路。比如:如果是一所医学院, 那这所学校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立足于自己的文化根本, 不断地发展医学方面的文化, 运用互联网更好地将中西医结合起来。

3 结语

总的来说, 网络文化作为当今社会新出来的一种文化, 在社会中, 以飞快速度发展着, 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生活。对于高校文化建设来说, 在这种网络文化的环境下, 有着更大地推动作用, 使学生们的知识积累更加丰富、综合素质得到更大程度地提升, 从而充分地发挥着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不断地引领着高校文化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 在网络的环境下, 如果不能很好地引领着学生们积极的运用网络, 那么就很容易使学生们的人生观得到误导, 不利于高校文化的良好建设。

摘要: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 信息全球化的到来, 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 并且在人们周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互联网至今为止开展出了很多的新形式, 人们对它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 在当今社会的高校中, 互联网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该文针对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下, 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文化建设的创新。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文化建设,创新

参考文献

[1]严琳.网络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 (4) :86-90.

[2]马阿米娜.育人为本视阈下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探微[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2) :97-99.

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思路现状等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国有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各类企业的挑战,迫切需要国有企业重视当前所处的环境,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一、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管理者忽视情况严重

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谋求更多的利益就会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且将其发展方向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尽最大程度取得社会的认可。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的领导认为增加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不务实的行为,因此并没有将这一工作加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中,而将大部分注意力全部放在销售发展当中,使得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不融洽,一旦发生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受到严重的损失。

(二)领导作用欠缺

国有企业是在我国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的以政府为领导中心的企业形式,因此在国企内部党组织的位置非常特殊。但是随着我国国有企业重组改革之后,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将企业管理和政治管理分流进行,党组织在国企内部的作用也越来越小,而这种思想直接导致国企领导者对党建工作的不重视,在以我党精神为中心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领导作用,也就使得国企文化建设工作更加不受到领导和员工的重视。

(三)建设机制的缺乏

就目前我国国企文化建设发展情况而言,大部分建设计划仅流于表面,部分领导者喜欢门面功夫,形式主义思想极为严重,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沦为走过场,口号喊得响亮,但是实际工作却毫无建树,甚至于部分国企仅是通过口头或文件通知的方式,连形式都不开展。

(四)迈入误区

就近几年国企文化建设工作发展而言,存在着两大严重误区。其一,国企领导者错误的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与思想政治建设相混淆,在开展文化建设时仅是通过思想教育方式,领导讲话形式非常常见,并且没有任何新意,使得员工对于文化建设工作没有任何激情。其二,将我国所有传统文化全部加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没有经过任何筛选和科学化的设置,这样就使得国企文化混乱且没有中心,无法更好凝聚员工。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思路

(一)工作理念上的创新,坚持人本理念

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企业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说是人的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建设具备特色的优秀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念,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还是现代管理理念的客观要求。若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离开了“人”,缺乏企业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共同认可,势必会成为无本之木。所以,国有企业领导应当结合企业经营宗旨,联系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及企业发展状况,建设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

(二)工作方式上的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一是从改善员工工作、生活条件入手,积极维护其正当权益,尽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为员工庆祝生日,开展“夏日送清凉”等活动有效增强团队凝聚力与文化软实力。 二是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形式,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职业道德建设等理念有机融入进来,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除了开展特定技能培训活动外,制作宣传手册、板报与海报、彩页等,加大宣传力度。同时,积极开展大客户联谊活动,加强和客户的沟通,向外界展示本公司的企业文化。 三是逐步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阵地。通过建QQ群、微信群、内部区域网等平台,及时发布思想政工工作的最新信息,传达相关政策。同时,广大员工可通过上述平台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诉求。政工工作者将收到的员工反馈信息整理后,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三)教育引导上的创新,坚持知行并举

企业文化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必须努力付诸实践。理念教育是行为养成的基础。因此,政工工作者应尝试各种方法,力争将文化理念转变为员工的行为习惯。通过教育、激励等方式督促员工践行企业文化精神,从而做到知行并举。同时,定期开展评先进活动,树立身边的平民典型,如“三八岗位能手”、“道德标兵”等,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促使他们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营造良好的创先争优氛围。

(四)构建本质上的创新,坚持个性鲜明

建设和而不同,个性鲜明的企业要求必须构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只为本企业所有、所用的企业文化,这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模仿有可能成功,但绝不会超越,企业文化建设也一样,只有建立真正适应自己经营发展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才是国有企业的立身之本。我们在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要着重突出企业文化的“特”而非文化的“全”,打造充满活力的、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这才是创新的文化、优秀的文化、生命力强大的文化。

三、总结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手段,其建设与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新时期,我国国企正面临着重组改革、创建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此时,切实搞好国企文化建设与创建工作不仅有利于凝聚企业向心力,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更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生伟.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创新[J].中外企业家,2014(23).

[2]蓝颖.关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04).

建设农村健身文化广场 篇4

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随着耕种机械程度的提高,农民群众的业余时间也越来越多,生活条件提高了,劳动环境也改善了,人越来越没事干了,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仍然是茶余饭后传统的主要文化娱乐方式。这说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机械单一。

年轻体壮的在农闲都出去打工了,家里老的小的没活干了,都觉得过的没啥意思了。特别到春节,在外打工的都回家了,人人都是吃吃站站,会干牌都三五一伙去赌钱了,不想赌的没啥事干,都觉得年过的特没意思,年味也没有了。吃的好,活动的少了,肥胖的人也多,得“三高”,患心脑血管病的人也多了。闲的时候也多了,看电视看腻了,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之风盛行,民事纠纷时有发生,社会不稳定加剧。

当前,在农村健身文化场所建设上,普遍缺少健身场地及器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数量少。我们水坡镇有34个行政村,当前有场所的村是7个,不到总村数的20%,这之20%的村的场地,也是随着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时建的,活动场地也不大,但大多数村还是没有的。

二是无场地。过去曾有文化大院、农家书屋、青年之家这些场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已折价处理,有的因年久失修,也是破旧不堪。由于娱乐健身场地的欠缺,农村的老年人无事聊天喝茶搓麻将,青壮年劳作经商后三五成群打扑克,从而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败坏了乡村风气。好多人都说,都希望政府能出面搞个方案,每村建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健身活动场所。

三是无器材。要有一个集中的活动的场地,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音响等器材,分成班打打篮球,搞个腰鼓队,参与的人多,既能搞好团结,又能锻炼身体。

建好一个文化健身活动场所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是农民群众业余有去处,有活动场地。能锻炼身体特别是留守老人以及儿童,老人能集中在一起交流沟通,学生能集中在一起也便于看护。

二是在年节有组织活动的场地,具备开展团体活动的条件。通过各类团体活动的开展,能进一步加大农民家庭之间、邻里之间、乡邻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增进了解,促进和谐。

三是增设健身器材,让群众有事可干。能提高农民群众锻炼健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身健体,远离疾病,有效杜绝长期以来聚众赌博的恶风陋习,改变精神面貌,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为城乡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建议:

1、政府要把建设完善村级文化建设广场及器材,当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明确主管部门的责任,抓紧建设配备。

2、不要只建“景点”要建些切合实际,配备实用的东西。

3、财政上要加大投入,可采取分级分摊的做法,明确是县乡村分摊的比例。

4、在建设活动场地的同时要整合资源,把原有农家书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整合在一起别把书都锁到柜里,不要远程教育一年都不看一次。

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 篇5

尊敬的受访者:

您好,我们正对xx市公共文化服务及文化广场建设情况进行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项目○内打钩,并提出您宝贵的建议。感谢您的支持!

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 2013年x月

社区: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年龄

○20岁以下 ○20—34岁 ○35—49岁 ○50--65岁 ○65岁以上 3.您的受教育水平

○初中及以下 ○高中及中专 ○大专及大学本科 ○硕士研究生以上 4.您的职业 ○党政机关人员 ○企事业单位人员 ○学生 ○个体经营者 ○退休人员

○自由职业者 ○其他

5.您在自己社区中的身份○普通居民 ○社区管理者 ○物业服务人员 6.您所在街道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 ○好 ○较好 ○一般 ○差 7.您所在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100平方米 ○大于 ○等于 ○小于 并有图书()1000册 ○大于 ○等于 ○小于

8.您所在社区现在有哪些文化设施(多选)○老年活动室 ○少儿活动室 ○健身设 施 ○图书阅览室 ○文化广场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报纸宣传栏 ○篮球、游泳等场馆 ○社区网站 ○综合性多功能室

9.您如何看待你所在社区的文化设施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 10.您如何向社区反应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社区网络 ○电话、信息 ○社区定期征求意见

11.向社区反映文化服务需求的结果

○反映渠道不畅通 ○反应后无反馈 ○不知如何反应 12.是否配有专职的文化活动室专管员 ○是 ○否

13.您是否参加过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 ○从来没有 ○偶尔会有,很少 ○不定期会有一些

○较多

14.社区现有文化团队

○诗书画团体 ○戏曲团体 ○舞蹈团体 ○音乐团体 ○其他 15.您所在的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面向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

○儿童○无明显之分,视需要而定

16.您参加过的社区活动主要是()组织的 ○政府 ○社区 ○居民自己 ○物业中心 17.您所在社区文化活动的经费主要包括(多选)○政府部门拨款 ○企业赞助 ○适当 收取社员费用 ○自费 ○不清楚

18.您最喜欢哪类文化活动○文艺表演类 ○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类 ○科普宣传类 ○文 体竞赛类 ○游戏娱乐类

19.您是否参加过文化广场活动 ○是 ○否

20.您是从哪个渠道知道每次文化广场活动内容○报纸 ○网络 ○电视 ○电子屏 ○宣传栏 ○朋友相传

21.从您家到文化广场的时间大约是○1小时 ○半小时 ○15分钟内

22.您参加文化广场活动原因 ○参加文艺活动 ○享受文化志愿者服务 ○丰富自己 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品味 ○消磨时间 ○交朋友 ○其他

23.在参加文化广场活动时,您在其中的感觉是有 ○归属感 ○娱乐感 ○被动接受 感 ○茫然感 ○其他

24.您是否愿意参加文化广场文艺团队○是 ○否 ○无所谓 25.适合您的文化广场活动时间为 ○白天 ○晚上 ○双休日

26.您认为文化广场活动频率以多少为宜 ○每周 ○半月 ○每月 ○每季

27.您觉得文化广场活动在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安排上是否合理 ○很合理 ○比较合理 ○有待加强 ○很混乱

28.您认为文化广场活动氛围如何 ○运用文化阵地和传媒大力地宣传

○通过社区舆论或群众议论形成规范 ○群众能够自觉参加广场文化活动 ○涌现出一批文 化广场志愿者 ○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文化广场制度 ○没有什么活动氛围 29.文化广场活动比您理想的 ○好 ○差不多 ○差

30.您感觉文化广场建设中还存在那些问题 ○管理问题 ○文化活动较少,内容单一

关于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篇6

编制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用途 :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但工商注册的可行性报告不需要编写单位有资格。

(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

(5)用于企业上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经略智成为多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服务(包括已经上市和正准备上市的),积累的丰富的编写经验。公司拥有行业内最为丰富的数据库、一流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丰富的上市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经验。

(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文化广场,含有较多文化内涵为主要建筑特色的较大型的场地,在城市区域开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与文化活动的场所。文化广场亦属于市民广场,是市民广场中体现更多文化特征的广场。有着更多文化内涵的市民广场被称为文化广场。文化广场有以下几种作用:

一是向人们渲染文化内涵,二是提供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的场所。

二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广场常被比作这个城市的“会客厅”,它不但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也是吸引游人的一道风景。

三是城市文化广场是以突出文化主题而在城市中人为设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动休闲学习,改善城市环境具有多重社会文化含义的一种现代开放空间。城市文化广场的建设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事业,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对本地文化和各地外来文化起到了传承、开拓、创新的作用,达到了本地居民外地居民聚集、交流、引导的目的。

90年代后,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一大批风格各异的大小广场也相继建成。广场是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设施,其建设也是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同时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围绕“洁化、绿化、亮化、序化”的总体要求,有意识地将广场作为“文化超市”来建设,便产生了文化广场。

第一章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总论

1.1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背景

1.1.1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名称

1.1.2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承办单位

1.1.3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主管部门

1.1.4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编制单位

1.1.5 研究工作概况

1.2 编制依据与原则

1.2.1 编制依据

1.2.2 编制原则 1.3 研究范围

1.3.1 建设内容与规模

1.3.2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建设地点

1.3.3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性质

1.3.4 建设总文化广场建设及资金筹措

1.3.5 文化广场建设计划与还款计划

1.3.6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建设进度

1.3.7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3.8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5 结论及建议

1.5.1 专家意见与结论

1.5.2 专家建议

第二章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2.1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2.1.2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2.2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发展概况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及其成果

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2.4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3 文化广场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 市场调查

3.1.1 拟建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3.1.4 替代产品调查

3.1.5 产品价格调查

3.1.6 国外市场调查

3.2 市场预测

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2.3 价格预测

3.3 市场推销战略

第四章 产品方案设计与营销战略

4.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4.1.1 产品方案

4.1.2 建设规模

4.1.3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4.2 市场推销战略

4.2.1 推销方式

4.2.2 推销措施

4.2.3 促销价格制度

4.2.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5.1 资源和原材料

5.1.1 资源评述

5.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5.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5.2 建设地区的选择

5.2.1 自然条件

5.2.2 基础设施

5.2.3 社会经济条件

5.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5.3 厂址选择

5.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5.3.2 厂址推荐方案

第六章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技术、设备与工程方案

6.1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组成6.2 生产技术方案

6.2.1 技术来源途径

6.2.2 生产方法

6.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6.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6.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6.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6.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6.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6.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6.3.3 仓储方案

6.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6.4 土建工程

6.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6.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6.4.3 建筑材料

6.4.4 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6.5 其他工程

6.5.1 给排水工程

6.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6.5.3 地震设防

6.5.4 生活福利设施

第七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7.1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7.2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7.3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8.1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8.2节能措施分析

8.2.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2.2水资源节约措施

8.2.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

9.1 主要原材料供应

9.2 燃料、加热能源供应

9.3 给水供电

9.4 外部配套条件

第十章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进度与管理

10.1 工程建设管理

10.2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进度规划

10.3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招标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

11.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11.1.1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

11.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11.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11.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11.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11.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11.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11.1.8 交通运输情况;

11.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11.2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11.2.1 主要污染源

11.2.2 主要污染物

11.3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11.4 治理环境的方案

11.4.1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2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3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4 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11.4.5 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11.5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11.6 环境保护文化广场建设估算

11.7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十二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2.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2.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2.4 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十三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13.1 企业组织

13.1.1 企业组织形式

13.1.2 企业工作制度

13.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13.2.1 劳动定员

13.2.2 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13.2.3 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四章 文化广场建设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总文化广场建设估算

14.1.1 固定资产文化广场建设总额

14.1.2 流动资金估算

14.2 资金筹措

14.2.1 资金来源

14.2.2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筹资方案 14.3 文化广场建设使用计划

14.3.1 文化广场建设使用计划

14.3.2 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五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15.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15.1.1 生产总成本估算

15.1.2 单位成本

15.1.3 销售收入估算

15.2 财务评价

15.3 国民经济评价

15.4 不确定性分析

15.5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15.5.1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15.5.2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5.5.3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5.5.4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15.5.5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15.5.6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15.5.7 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六章 风险分析

16.1 风险影响因素

16.1.1 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 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6.2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 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 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7.1 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17.2 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17.3 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17.4 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17.5 对不可行的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17.6 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第十八章 财务报表

刍议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篇7

一、利用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德育和智育更多针对的是理性教育,美育则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感性思维。个体审美是理性发展而来的更高级的表现,理性需个体内化的积累,而审美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的,因此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得心智更加和谐、完整地发展。同时,美育突出发展了人的个体主体性,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任何审美活动都需要个体有意识地主动地参与其中,而不是被迫。在审美过程中,可以任意地获得并展示自己的感受、想法。不像理性的墨守成规,个体可以充分保持自身的个性“,和而不同”的社会个体,才能给社会发展一直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另外,美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及时得到宣泄,而且能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特长。心理健康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美育能充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去年感恩节,本校就组织了一场“感恩的心”的美术活动,召集全校学生,亲手做张贺卡给父母或老师。这期间,很多学生的贺卡都很有新意,也很有心意。活动虽小,反响却很热烈。带着饱满的心情,学生卡片上别出心裁的绘画和文字效果,让众多家长不再感到哺育的疲累,让众多的老师得以欣慰,这就是最好的人文情怀的教育。美术活动中,学生的精神层次得到提升,体会到了亲情、师生情的珍贵,也提高了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二、利用美术教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美术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利用好各自的优势,才会互惠互助。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抽象的立体化的概念,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样,美术教育无不促进着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的任意角落,都有美学,美学是无声的教科书。简单到随处可见的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复杂到校园气息、精神面貌,都蕴含了美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熏陶,真正发挥其审美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美术老师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利用美术教学,尽可能地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尽量以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审美价值去辅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有所收获。比如班徽设计,很简单的一个活动,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细胞。不仅学习了美术编辑和文字编辑的基本技巧,也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班级荣誉感,无形中就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而班级文化建设,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形式。再如各种艺术设计比赛、美术作品展,美化校园、建设校园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和情商,促进了学生的心智发展。

三、利用校园文化加强美术教学实践

校园文化活动蕴含了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巧妙地利用这些美术资源将校园文化融入课堂,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的技能技巧运用到文化活动中,实现真正的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比如,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全校师生都十分重视。运动会来临之际,本校就会全校性地征集运动会Logo。对于被采用的标志,学校将会给该生颁发荣誉证书进行表彰,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运动会。对于参选设计标志的学生,学校会集中起来进行简单训练,比如展示以往校运动会Logo,讲解标志的内容和内涵,再让学生观察标志,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美术知识运用到Logo设计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树立自身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美术实践能力。一旦Logo被采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当然,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很多,比如元旦汇演、校服设计、海报设计等等。虽然不能代替美术课堂教学,却能以另一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动手、审美多方面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总之,美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常常被忽略。其实,美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要在美育理论的基础上,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开展课外文化活动,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增加校园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水平,挖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让学生感受环境美、行为美、心灵美,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全面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摘要: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与其他四育同等重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美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提升校园艺术魅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刍议会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篇8

会计文化作为现代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种创新,以其独有的功能对有效的整和会计资源发挥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发展会计文化,己经成为国内外会计学界的共同趋势和潮流。

一、会计文化的内涵

会计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和其自身的文化内涵,由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信念追求、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等内容构成。也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道德等社会历史环境下,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理论与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等内容。会计文化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文化研究的影响,随着企业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会计学界也开始关注会计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而言,会计文化从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所要建设的会计文化,要体现法治、公平、诚信、有序的总体要求,这个总要求是会计进步的升华,它必然会以各种方式在思想文化领域得到体现,成为会计文化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我们所要建设的会计文化,是面向时代、立足现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与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相结合的思想文化体系,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进步潮流。

二是会计管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会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目的是提高会计发展的质量。开展会计文化建设,是实现会计工作全面、协调、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会计管理主动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式而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它着眼于实现会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立足于对人的管理,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培养人,统一个体目标与团体目标,充分发挥每一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会计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精神动力。

三是能够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当前社会文化交融、信息庞杂、价值多元的局面必然对会计人员的思想产生冲击,因此,必须坚持先进的文化导向、约束、凝聚作用,引导广大会计人员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造就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会计队伍。也是世界会计文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事实上,坚持以人为中心,不仅是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发展的最新动向,而且更是悠久的中国管理文化的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出发,在对天人关系的领悟和孜孜不倦的探寻之中,推演和体征人与人,人与组织和社会的深层关系。因而,把以人为本作为会计文化建设的理念,不仅与现代管理大趋势相一致,更是继承和高扬文化传统,使会计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必然选择。

二是切实提高对会计人员的塑造。会计人员的塑造是针对市场经济对会计人员发展的正负影响以及会计人员现实存在状况而提出的。确立“能力本位”的价值观念,以全面提高和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能力水平发展人。提高和充分发挥人的能力水平,使人成为能力全面发展的人,培养会计人员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激励人,要重塑民族精神、集体精神、企业精神、职业精神和主人翁精神,把人的内在激情、主体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把人塑造成为有进取精神的人,以完善人的社会心理。这里的社会心理,指的是同一文化——社会情境中社会绝大多数人所共同具有的心理定势和社会性格,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不健全的社会心理或社会性格,要注重对人思维方式的改造,树立健康的、完善的理性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批判地理性思考、理性分析和理性判断。

三是加强对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及利用。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和观念与市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相互发展,摒弃民族虚无主义,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更需要我们能够创造性地转换传统文化,将之有机地融入会计文化建设中去。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使西方的法制文化、市场竞争文化、科技文化与传统的儒家文化沟通与融合,形成多元文化相辅相成的互补结构,较好地实现两个文化的转化,使西方文化东方化。在对西方文化东方化的同时也必须对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地分析、扬弃和改造,“剔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之成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需要的、有利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并得以促进会计工作的开展。

会计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名词,随着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在社会方方面面的日益深化,会计文化这极具行业特色的文化建设工程也必将遵循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结合实际,通过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影响、激励,促进会计事业发展和会计职业队伍建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树立良好的会计文化环境

一是建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会计工作主体是人,任何企业都是由人构成的,会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创造和工作。会计的发展任何时候都是围绕着企业这个中心展开的,而企业的发展任何时候又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中心展开的。归根到底,会计工作的展开也是围绕着人进行的,会计文化的本质就是管理实践向以人为本理念发展的产物。所以,关注人,关心人,尊重人,研究人,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是构建中国

[1]红宇.构建中国式会计文化应看重解决的五个问题.齐鲁珠坛,2006(6).

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 篇9

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名称:xxx村农民文化活动健身广场

二、申报单位:xxxxx村

三、申报地点:xxxxxx

四、项目性质:改建

五、项目建设内容

广场总面积1600平方米,其中:

(1)篮球场地: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硬化);(2)兵乓球场地:占地面积80平方米(硬化);(3)室外健身器材安装场地: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硬化);

(4)广场道路硬化100米;

(5)广场绿化:占地面积300平方米;(6)电子屏一面;

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 篇10

项目建设单位:五十家子镇 项目建设地点:五十家子村

可研报告编制时间:二0一 一年五月十六日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3 1.1项目简介................................................................3 1.2筹建依据................................................................3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4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5 第四章 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 4.1 进度安排...............................................................5 4.2投资估算................................................................5 4.3资金来源与筹措...........................................................6 4.4 资金使用及管理..........................................................6 第五章 社会效益.......................................................7 第六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7 6.1建设背景................................................................7 6.2建设必要性...............................................................8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8 7.1加强项目建设阶段的组织和管理。............................................8 7.2加强项目资金管理。.......................................................9 第八章工程建后管理及节能降耗方案.........................................9 8.1工程建后管理。...........................................................9 8.2节能降耗方案。...........................................................9 第九章 结论.........................................................10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五十家子镇五十家子村文化广场及街区道路建设项目

(2)项目单位名称:林西县五十家子镇人民政府(3)项目负责人:

(4)项目建设地点:五十家子镇五十家子村(5)项目建设期限:2011年5月——2011年11月(6)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1.2筹建依据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其中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为此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扶持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尽快达到“村富、家美、人和、民乐”,实现村庄美化、亮化、绿化、和谐整洁。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五十家子村是五十家子镇政府所在地,是五十家子镇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距离县政府75公里,辖区总面积91.4平方公里,_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47户,总人口5131人。五十家子村地理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物产比较丰富,工商业较为发达。改革开放以来五十家子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人均收入3190元。五十家子村有着丰富的人文和历史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强烈渴望,文化发展的底蕴浓厚。奠定了群众文化的基础。但因为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五十家子村现有的文化活动场地和设施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尤其是交通不便,造成群众出行困难,新建文化小广场,硬化绿化街道已经迫在眉睫。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

1、林西县五十家子村文化广场工程,拟建设文化广场2500平米。

2、林西县五十家子村绿化工程,绿化街道750平米。

3、林西县五十家子村街道照明灯安装工程,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45盏。

4、林西县五十家子村福盛合小巷硬化工程,硬化街道4200平米。

5、林西县五十家子村学校巷街道硬化工程,硬化街道7500平米。

第四章 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1 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期为2年,自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4.2投资估算

经初步预算,该项目总投资206.3万元。其中,五十家子村文化广场建设资金40万元,五十家子村绿化15万元,五十家子村街道亮化工程,安装照明灯45盏所需资金32.5万元,五十家子村福盛合小巷硬化工程建设资金43.2万元,五十家子村学校巷街道硬化工程建设资金75.6万元。工程概算如安装工程预算书说明。4.3资金来源与筹措

工程费用主要由申请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和村级筹资筹劳解决

(1)申请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39.9万元(五十家子村文化广场建设25.8万元,五十家子村绿化9.5万元,五十家子村街道亮化工程21.5万元,五十家子村福盛合小巷硬化工程建设30.2万元,五十家子村学校巷街道硬化工程建设52.9万元)。

(2)村集体自筹资金66.4万元。(农牧民筹资12.4万元,村民以劳筹资54万元)

4.4 资金使用及管理

项目建设工程为期24个月,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等设施的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配备专业财会人员管理。

本项目的资金由项目领导小组统一使用管理,专款专用,实行独立核算。第五章 社会效益

五十家子镇五十家子村文化广场及街区道路建设成后,文化小广场将成为该村文化宣传主阵地,能经常性的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为全村人民提供一个综合的文化娱乐场所,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健康、稳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实现街区硬化、绿化、亮化,解决村民行路难的问题。

第六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1建设背景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针对五十家子村实际,对五十家子镇五十家子村文化广场及街区道路建设,真正解决了农民群众活动无场地,出行行路难的问题。使我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整体提高,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6.2建设必要性

五十家子村原先的文化活动设施和场地缺乏,一直以来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都是借助于学校的场地进行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村文化事业的繁荣,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建文化小广场,硬化街道一直是全村人民群众期盼的,同时文化小广场的建成将极大地推动全村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健康发展。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7.1加强项目建设阶段的组织和管理。

成立由政府分管县长为组长,财政、审计、项目乡镇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管理、督促、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工作。办公室成员由财政局、项目所在的镇政府相关人员组成。对项目建设实施目标化管理,确保项目的实施和建设质量。

7.2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项目办公室设专职财务人员,会同财政、审计部门管理财政专项扶持建设资金,严格履行建设审批验收程序,对项目区和项目单位实行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人,实施效益和奖惩兑现的办法,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保证项目的实施。

第八章 工程建后管理及节能降耗方案

8.1工程建后管理。

该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后,由五十家子村委会指定专人在镇城管中队的配合下管理,制订了详细的管理办法,防止人为损毁和车毁现象。

8.2节能降耗方案。

节约用电:在各主要用电场所安装电表,计量用电,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先进合理的用电指标,认真考核,采用亮度适宜节能灯。

节约用水,对用水点规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安装水表,专人管理,杜绝常流水。

第九章 结论

上一篇:千疮百孔造句下一篇:近来SEO的一些新发现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