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

2024-08-10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精选10篇)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 篇1

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思源中学 王敏

摘要

随着教材的改革,现代教学理念的渗透,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由单一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转变为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自我要求学习的热情,保持旺盛的乐学情绪。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本文从如何进行合理的分组,开展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赛、挑选“小老师”等三种教学组织方式对新课改背景下信息科技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探讨。

关键词:合理分组,组内合作、组间竞赛、“小老师”

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

新课改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的教育新格局。目前在上海市的中小学中都开设了信息科技课程,这门课程应该说对学生们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编的《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进行了这样的定位“上海市普通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本载体,以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一起学位基本学习过程,融知识性、技能型和工具性于一体的重要的基础课程。”

由此论述,可以看出信息科技课程与数学、语文等其他学科相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更关键的是要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规范、德育标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从教以来,我一直在考虑着这样的问题:计算机技术是一项发展极为迅速的科学技术,如何将计算机技术的入门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引导他们形成自觉地学习更新的计算机知识;其次针对于这一教学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内容如何组织,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通过深入的学习二期课改的理念、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我认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自我要求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乐学情绪,觉得在课堂上学习是快乐的、有趣的。

因此,课堂中,我积极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合理的分组,进行组内合作、小组竞赛、挑选“小老师”来辅助教学,让课堂的更加生动、更加吸引学生的参与。

一、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中减轻学习的畏难情绪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很多学生习惯于单向的接受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一旦让他们接触一项新的事物或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时,就很可能无所适从。

在目前的中学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往往参差不齐,起点各异。有的学生从小就在家长有意识的培养下接触计算机,所以到初中阶段,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已经比较高;而同时也有一部分的学生由于家庭和周围的环境,进入学校后才开始接触计算机,计算机基础较弱。针对这样的情况,倘若搞“一刀切”,势必造成两极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在传统的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详细介绍知识点,并逐步演示操作,让学生很明确的了解每个操作的步骤,然后再进行操作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时候效果非常迅速,几乎每个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都掌握得比较好,但是也产生了一个比较严重的后 1 遗症,那就是当他们使用一个老师没有讲过的软件时,就会产生束手无策的感觉。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就是为了改善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希望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能学会学习的方法,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找到合适的帮助。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给学生创设一种环境,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比较方便的取得同学帮助,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组。了解、熟悉了学生的基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把他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采用学生自己组合和教师建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分组前向学生讲明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使每个学生能够客观、愉快地到相应的小组里。通过这种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了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学习。例如,在电子表格的教学时,由于表格的内容比较枯燥,大部分操作都是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因此学生对此兴趣相对较淡,学习自主性较差;其次,在EXCEL软件的操作中有很多函数、公式需要学生掌握,有一些统计的操作更是复杂。对于一些原本计算机基础就比较弱的同学而言,学习这个软件是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有些学生就干脆采取了不学不做的态度,而且还振振有词的说“反正学了也学不会,还不如省力一点,不学了„„”针对这种现象,在练习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将班级里的学生基础好的与基础弱的组成一个小组,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一个小组的成员对同一个问题或操作步骤进行讨论,然后一起尝试,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基础弱的同学因为有其他同学的帮助也能完成自己的作业,克服了他们畏难厌学的情绪,对于他们的学习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

二、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赛,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提高学习的能力

1、开展组内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成功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因此,在课堂中我有意识的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新知识,并且养成团队协作的意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比较欠缺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们能主动的团结在一起,共同合作,相互协作,一起前进呢?我为学生们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学习情境。例如在软件WORD的教学中,我给每个小组布置了一个课题——假设我们班是一个旅行社,每个小组都有一条旅游线路,现在正是旅游的淡季,游客非常少,为了能尽可能的吸引游客参加各自的旅游线路,你们要在三个星期内设计一份海报,进行宣传活动。布置万课题后,学生产生了诸如“时间不够用、资料不齐全、版面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怎么发挥小组的作用、组长应该如何分配任务、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该如何开展„„。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合作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发现有些是如果仅仅靠自己去完成是比较困难的,而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了。而且,通过合作使原本的课堂教学由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

2、开展小组间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不断提高

当然在教学活动中仅仅开展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是不够的,在教学中也要引进竞争的机制,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小组“单独”完成,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最好。教师对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小组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例如:在汉字录入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开展小组间竞赛的教学方式。汉字的录入是信息科技教学的一个基础部分,也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内容,这部分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不多,大部分时间需要学生自己练习打字,但是练习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为了能够调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比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决出个人第一名和一个优胜小组。特别是在团体赛部分,我同意同一小组的同学互相帮忙,以提高速度,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到了活动中,平时感觉非常枯燥的打字也变得生动、有趣多了。

三、挑选“小老师”辅助教学,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

1、“小老师”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

在信息科技教学中让学生上机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氛围。比如:在“指法练习”的教学中,采用的软件是“金山打字通”,不同操作水平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关的操作界面,去“随心所欲”的练习,享受“参与”的成功与快乐。在基本掌握了指法的基础上,合理创设“放手”操作训练,挑选打得又快又对的学生当小老师和教师一起巡视检查,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学生间的语言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既形成了以学生集体自主活动的主旋律,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乐于“参与”学习,又使知识掌握得更快、更好,还得到大量的反馈信息,教师针对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为学习排除了障碍,成功给学生带来满足和愉快,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自觉性随之增强,团结合作精神也随之增强。

2、“小老师”的教学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温故而知新”

由于有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比较扎实,那么课堂中的内容他们就比较容易掌握,练习完成的也比较快。对于这部分的同学,除了给他们提供一些难度较高的练习题让他们课堂上始终有事可做,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还会要求几名程度较高的同学(每组至少一名),给他们分配具体的任务—协助老师辅导该组同学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有了具体的任务,加上他们的责任心和自豪感,他们就会好好的参与课堂活动,自然而然就实现了让他们“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而在辅导其他同学做练习的过程中,他们通过看其他同学出现的问题,还会学到更多更完整更系统的知识,遇到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叫老师过去解决。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小老师”的教学可以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新课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血色和能够,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胀,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地终身发展。

在任何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中都存在着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或是家庭的原因,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成就感,而这些正是让他们不愿意参加课堂的教学活动,学习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针对这部分学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得到一种成就感,而不是一种负担。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实现这个目的,我才采用了很多的方式方法,鼓励、表扬„„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而一次小小的“突发奇想”——平时都是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的角色,他们非常有成就感,那么如果让基础弱的学生也尝试做做“小老师”,效果会怎样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进行了尝试。在我所任教的一个班级中,有一名叫小何的学生,在课堂上时常会发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学习要么无精打采,要么就是在键盘上乱按。经过了解,原来他是刚开始接触电脑,所以很多操作都不会,看着同学们好像什么都会,所以就觉得自己“学了也是白学,肯定学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一直寻找着契机。终于,在一次上课的时候,对于某一个知识点,小何同学举手示意他不懂,于是我手把手教会了他,然后让他在计算机上重新操做了一遍以确保他真正懂了。这时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不会,正要举手问我。我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好机会。于是,我告诉她,我会给她请个小老师——小何来帮助她。这名学生听说是小何,当场就表示了怀疑,小何也有点胆怯,于是我在旁边鼓励小何,让他一定要试试看。其实我心中也有点忐忑不安,不知道小何能否完成这一任务。出乎意料的是,小何让人惊讶地顺利完成了他的“小老师”的任务,而且那位一开始不太信任他的同学也真诚的向他表示了感谢,而小何的脸上也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在随后的几星期的课堂上,我特别注意了他的情况,结果我发现有一些改变在他身上在慢慢地发生着。原来上课时漫不经心的小何变得认真了,原来废话很多的小何发出的声音是问问题的声音,电脑的屏幕上出现的不再是无关紧要的窗口,小组成员原来都不愿理睬的小何竟然经常在指导周围同学的练习„„。

通过多个这样的事例,我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学习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和其他同学一样需要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而这种肯定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自信心,进而转变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师的教学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的来说,初中的信心科技教学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教学,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传媒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了其它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对每个学生进行信息科技教育也变得越来越紧迫。作为一名信息科技教师,我将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发掘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2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教基[2002] 35号文

《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陈至立 2000年10月25日 http://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

郭芳

《融合 重构 拓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创新 》蒋鸣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 NO.07-08 第5页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 篇2

一、进行情境的创建

1. 使用多媒体技术创建情境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通过口头的描述,并结合书本上的一些插画来讲解一堂课的知识点的。由于英语作为语言本身就具有抽象性,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将英语中的知识点形象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觉枯燥,进而渐渐地丧失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和英语课堂的效率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课堂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给初中教育也带来了很多便利。在当下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情境,给他们更好的学习体验。多媒体技术能够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场景、丰富的语言和有趣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趣味性,进而能够慢慢地培养其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英语教学变得形式多样,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笔者在进行“movie”这个课题的单词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技术创建出了一个电影的场景,通过投影放了一个小短片,再在单词下配上适当的电影图片。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于“movie”这个专题的英语单词和词组有了很形象的了解,并且通过这样具体的表达方式,学生的记忆也变得更加深刻,有利于后续教学的进行。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2. 使用实物创建情境

情境的创建很注重其真实性,想要学生更好地了解一件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实物的展示向学生传达课堂中的知识点。实物的展示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站在讲台上,通过口头的描述来向学生传达本堂课的知识点。然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素养是行不通的。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最好的方法还是将实物和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使用实物创建情境的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教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二、重视互动教学的实施

互动教学的实质是促进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在产生问题时能够相互帮助,使问题得到最快的解决。在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和学生的互动,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是把自己定义成一个领导者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和学生的沟通就变得少了,学生也会慢慢地疏远整个课堂。因此,教师需要创建一个互动情境,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更多的启发。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互动方式,提升课堂各个环节之间的连贯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小组活动的组织。小组活动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动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小组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对学生有过多的干涉,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讨论,让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在其中只需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醒,帮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这也是互动教学的良好体现。

三、对初中英语实践教学的探究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加强自己对于英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加深记忆,帮助提升学生自身的运用能力。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点的巩固和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使用英语知识的机会。初中生受自身年龄和心理成熟度的影响,很难有机会在社会上得到真正的实践机会。所以,教师和学校就要配合起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实践的平台。例如,可以组织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知识竞赛等等,创建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也能更好地使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学校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聘请外教,让学生熟悉外国人的交流方式。在全英文的教学中,学生也会更快地掌握英语知识点。

四、结语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实践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扩展,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人们对于英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英语教学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都是由教学的主体和主导两个因素构成,但由于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而导致其对学习者本身也有较高的要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能够充分实现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的个体差别无法适应班级授课制度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大多都是实行班级授课制度,这种形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学目标实现,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比如说有些学生一堂英语课下来可以熟悉、掌握英语单词30个,然而有些同学却仅仅只能掌握10个;有些学生阅读能力很强,相反,有些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更谈不上融会贯通。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导致部分学生落后于别人许多的局面。

2.学生缺少自主选择的权利

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场地就是教室,主要教学时间也就是课堂的45分钟,由于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无论是学习的方式还是学习内容,都要以老师所说的内容为主。但是,在一个班级中,不可能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是一致的,如果有些学生已经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了全面系统的掌握,这种时候再让他们去学习,必然会导致他们的兴趣缺缺,同样,有些学生也会因为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而丧失学习的信心,从而无法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都需要有良好的语境,然而,就我国目前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来看,除了本身缺少语境的培养之外,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态度大多数都是为了应对考试,很少有学生是因为兴趣才学习英语。此外,不同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也大不相同,主要就是因为每个教师为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不同所导致的,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如果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学习英语,那么,落后的学生即便是对英语没有兴趣,也会被动的去学习英语。

二、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

1.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花些心思在对学生的了解上,要对学生日常的个性表现、内心世界和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要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尽可能详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及时采取个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组织英语学习

初中英语教师在组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进行自主组织英语学习活动,利用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之中。比如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编排英语节目,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定期轮流表演,也可以精心设置一些英语知识竞赛,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更能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初中英语老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项分内工作。想要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平时就应该注意对良好班风的培养,让学生都共同融入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之中,形成英语学习的好习惯。比如说在正式上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一首动听的曲子或读一段优美的英文诗句,让学生充分感受英语的美妙和乐趣,从而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摆脱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束缚,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应用英语知识的同时,真正做到了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合作,摒除了以往对英语学习感觉枯燥乏味和毫无兴趣的状况,让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体验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兴刚.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2(91)

[2]刘霞.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研究[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11)

[3]焦海燕.浅谈小组合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1(09)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 篇4

一、精选合作任务是前提

1.根据教材内容选任务

合作任务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实施前提。教科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而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那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个重点知识。因为每个人生活环境的局限,对于每一种的生态系统类型并没办法全部了解;而通过小组合作,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们有声有色地描绘着他们各自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很快就能用表格形式归纳出每一种生态系统类型的特点、功能及相互的关系。不是所有的重难点都适合合作学习,但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一定是教材的重难点。教师如果能注重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好合作内容,必然是攻克重、难点较好的办法。每一节课对重难点的认知必然要求学生掌握着较多的先前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互通有无,经过共同努力,从而得出新规律或新认知,这样获得知识最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构建规律,才能真正地成为自己的知识。

2.根据学生差异选任务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现有知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他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他们都有自己的观念和思想。根据学生的这些差异,教师在选择合作内容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需要不同能力的学生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难”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多选择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合作。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学生光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是不够的,要完成这一探究需要多方能力:探索精神、动手能力、设计能力、逻辑思维等,可见合作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从作出假设到制订计划,从实施计划到分析交流,小组成员都能有的放矢密切合作。而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时,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对鸟的了解各有不同以及思考的角度不尽相同,答案自然就五花八门。这时,学生就会自发产生交流的欲望,而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合作学习。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思考全表达出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综合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见解,相互交流,问题的解决自然就更为到位。

3.根据学生需求选任务

两名笔者的学校学生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不尽相同,父母、社会环境中的.周围成员间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生脑海中有关生物的前概念极为众多,差异性也很大。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又很想在同学间表现自我,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学生间不同的优势去选择合作内容,让学生都乐于参与合作。教材涉及的涡虫、钉螺、水蛭等,这些动物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大部分优生并不了解它的特性。教学对各类动物的感性认识时,()可巧妙地安排一些小型的合作学习内容,得到很多学生的赞赏,让他们信心倍增。而对于得分率低的考题,适时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解题所应用的知识点、解题思路等,优等生的逻辑思维让后进生心服口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规范参与是关键

1.引导独立思考是前提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一定的思考基础上的,学生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提倡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或课上先让学生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讨或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沉默不语。鱼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动物,但要了解它的结构功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想知道结果,必须通过一个动态过程。如,(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位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种鳍保持前进的方向?(2)水如何进入鳃,又从什么地方流出?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通过布置学生在家事先观察与思考,到了课堂上,学生的答案较多而又都欠全面,合作起来就显顺理成章。这样课上既节约时间,学生的思路又清晰,问题又容易迎刃而解。有了独立思考这一前提,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就能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2.规范分工合作显有序

既然是合作学习,就涉及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教师宣布各成员职责及相关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采取先个人自荐,然后组内表决的办法首先制定好小组长。因为小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在活动中主要是安排任务,监督进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接着由小组长选定其他成员或是发言人,或是辩论员,或是记录人,或是其他的角色。做到人人有角色,人人都乐于参与。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以这种方式组建小组,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必然会显得更有序。

3.培训成员合作提效率

怎样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应对学生先进行合作学习的培训,课前先对小组长进行有关知识的引导、感知,同时让学生明确:一是小组长学会中心发言,能清楚表达本组的观点;二是各成员学会积极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学会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善于采纳别人意见,控制自己情绪;学会小声交流;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学会总结、概括、记笔记等。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同伴交流沟通,初步领会合作学习的大体过程,这样合作起来才能更有效率。

三、教师精心主导促成功

1.教师适时引领保热情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希望老师多与他们接触,及时了解他们的才能,及时给予他们认可,激励他们。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将合作的观念、注意事项渗透到合作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来带动生生合作。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前及时指点,提出一些合作要求,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达到预期合作效果。合作学习不时加入某些小组的交流中,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控合作进程,辅导学生正常开展交流。并及时采取对策,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对老师倍感亲切,更乐于讨论。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2.课堂合理评价提动力

在合作学习中,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作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好评价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讨论中,尽可能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发言,让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在学业成绩上,教师在公平分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小组平均分加个人成绩作为学习小组成员平时成绩。这种捆绑式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种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3.课后继续合作促延伸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合作学习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在学习《仿生》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与仿生有关的例子,学生兴致高昂,议论不休,这时只好叫停,布置课后继续查找讨论,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再与老师交流,若没继续完成合作讨论,部分学生会带有很大的遗憾草草结束这个知识点,通过课后延伸继续合作学生学习的兴致更高了。小组学习不仅是一种课堂的表现形式,更应该发挥其互助学习的本质。课后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讨论,激励成绩较好的学生主动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补缺补漏,使全体成员有效地提高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要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通过笔者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从中感受到学生取得以下可喜的成绩:

(1)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2)提高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了认真参与学习、踊跃发言。

(4)学会尊重别人,评价别人优点。

(5)学会遇到事情团结合作。

(6)懂得总结、积极实践。

(7)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更想与老师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张春莉。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若干问题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1)。

[2]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4(4)。

[3]伯海英。前概念转化策略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生物学教学,(6)。

(作者单位 叶海南:厦门市梧侣学校 陈美珍:厦门市乐安中学)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 篇5

创新形式推动辖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我街道地处临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大,以非公企业为主的“两新”组织在吸收辖区及周边劳动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辖区经济生活中占很大比例。但长时间以来,党建发展“重村(居)、轻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忽视非公企业组织内在动力机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企业发展瓶颈。为促进问题的解决,我街道党工委围绕三个方面,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促进辖区经济社会转型。

一、围绕辖区党员调查摸底展开工作

一是建立组织,合理分工。在上级部门及我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结合街道安监中队建制,选派机关素质较高的党员,成立了我街道的由党工委负责人为站长,街道xxxx名中层干部为指导员的党建指导站,每个党建指导员负责xxxx个非公企业。二是责任到人,调查摸底。我街道党建指导员通过联合街道3个安检中队,持续xxxx天深入辖区非公企业管饭开展党员“亮身份”排查摸底活动,“新发现”党员xxxx名,其中有xxxx家非公企业党员在3名以下,xxxx家在3名及以上,至此,我街道党工委下非公企业党员数达到xxxx人。三是结合实际,完成党组织覆盖。针对前期调查摸底情况,我街道积极联系相关企业负责人,尤其是企业负责人不是党员的非公企业,加强宣传引导,及时解

决、排除其顾虑及抵触情绪,使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了党支部。自6月份至今,单独建立的支部新成立了xxxx家,联合建立的党支部新成立了xxxx家,使党组织新覆盖辖区xxxx家非公企业。新建支部共同隶属于xxxx街道财经委党总支,进行统一管理。四是建立台账,规范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调查摸底工作开展的同时,我街道从企业党员发展与企业自身发展等条目规范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为xxxx家企业设立了单独的企业党建工作台账。

二、围绕增强支部战斗力加强学习

一是增强交流,减少“党建弯路”。我街道村(居)党支部党建工作开展时间早,经验丰富,通过我街道每月底组织的非公企业党支部及各村(居)支部代表学习交流会,从提高支部建设了辖区基础党建工作效率,减少了非公企业党支部初始成立时与组织发展相冲突等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强学习,扩大学习、培训范围。针对非公企业党员少,企业职工多,职工渴望学习的现状,我街道结合党组织“三会一课”、党员例会等制度,将参会、学习范围扩大至全厂职工,在提升了企业职工政治素质及业务技能的同时,推动了党支部及企业自身整体实力的提升,为党支部发挥基层党建战斗堡垒作用做好了铺垫。三是注重培养,增强人才储备。我街道积极引导企业支部吸收优秀职工、企业中层、转业军人、大学毕业生作为支部人才储备,坚强对企业中这部分人的培养,不仅极大改善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力量薄弱的局面,更形

成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动企业职工学习的良好氛围。目前,我街道已先后确定xxxx名辖区非公企业职工为入党积分子。

三、围绕建设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安排活动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 篇6

(总第69期)

2012年8月28日

“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

党的十八大”主题教育

实践活动简报(19)

六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创新活动形式,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

为认真贯彻市委和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组的要求,自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第二阶段开展以来,市志办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形式,深入开展以“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八大”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组织建设创新。市志办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活动工作载体,深化创先争优,切合实际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将党支部原只设置机关和协会两个党小组不适应主题教育

开展要求,创新发展到四个党小组,新设了离退休干部党小组、流动党党员党小组。在社会合作代理单位也根据需要设立了一个党小组并纳入党支部生活和学教活动全程,小组组织从而使离退休老党员、民间合作自立单位流动党员有了组织生活,游离党员有了“家”,有了主题教育的开展,也有机提升了机关党组织的深度发展。

二、联合开展学教活动创新。市志办机关党支部主题教育与雨台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教育,志办机关党支书、委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到村和村广大农民党员一起开主题教育动员会,一起听阶段动员报告,一起上党课,一起互动问答,一起现身说法进行启发式学习教育。开拓了教育和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生动活泼。

三、学教活动参与对象创新。党支部组织单位(已经过市直党校正式培训的)六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同志一同参与主题教育学教活动。具体实行了“十个一样”:政治上与党员同样看待,学教活动与正式党员一视同仁一样对待,一样列入学教对象范围,一样参加各项活动,一样政治标准要求,一样查找问题差距,一样锻炼党性观念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观念,一样树立党性,一样增强勤政廉政意识,一样增强组织、纪律、作风意识,一样增强干好岗位工作为民服务思想。

四、主题教育与效能建设作风建设相结合创造性开展。2

送 阅 件

依据本办机关实际,制定出台了“治好先生、不创新”,“治慵、治懒、治散、治慢、治拖、治怠”制度文件,并在主题教育中进一步强化引导教育和施行。

五、主题教育开创造性融合于志愿者分队活动和送政策、法律、科技培训下乡。市志办积极组织党团员、青年开展学雷锋活动、自愿为龙舟赛维护秩序;组织青年志愿者分队观摩受教育活动,结合开展主题教育。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组织党员干部科技专家学者到雨台村为党员群众举行政策、法律、科技培训,使党员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

六、主题教育查摆活动形式创新。根据上面要求和单位人员队伍实际需要,我办机关党支部开拓性将“六查六看”延伸到“七查七看”,并创新制定了“七查七看”的“自查自纠边查边改实施办法”文件,还制作了“自查自纠边查边改登记表”及时印发到各人,查摆结果填报上交,提高了学教和查摆效果。

七、主题教育宗旨观念与服务基层企业活动融合。帮助企业打造品牌、策划形象包装宣传,利用政府机关大型书刊、文化平台,连续制作发布雨台村企业基地形象品牌彩版专号,使机关文化智力优势、党组织政治宣教促进优势和企业基地项目的发展优势融为一体,有力促进了企业形象的树造和品牌的打造,扩大了基地企业的影响。

送 阅 件

3八、主题教育保洁与风险防控点再排查融合推进。结合实际将主题教育同时深入到廉洁勤政风险点排查工作之中,在深入推进风险防控和风险点排查开展主题教育,在主题教育中结合开展风险点排查,把风险防控回头看和风险点再排查由在职在编人员延伸到在职在岗人员(含聘任制人员),要求每人填报了执行目标任务风险点,查找廉洁风险点和查找慵政、懒政、怠政风险点,严防岗位目标任务执行落空或不能执行到位的风险点,能否认真执行政策决策决定的风险点,切实加深了学习教育的效果。

通过以上多种创新形式的活动,有效推进了我办保纯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也有力促进了我办的相关建设与深入开拓。

(办主教活动专抓工作组 侯瑞东)

主题词:市志办活动形式主题教育实践

发:本办各科室(部),市方志协会,各县区方志委(办),送: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主题教育

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安市地方志办公室2012年8月29日印发 4

送 阅 件

E-mail:lafz2006@126.com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 篇7

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常见类型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是非常多样的, 但是概况来说, 目前在我国体育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几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复式教学、自然班教学以及分组教学和个体化教学四种, 为了对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了解, 以下就针对这四种常见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简单的介绍:

1.1、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 简单来说, 实际上指的就是体育任课教师在同一场地内, 同时对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班级的学生, 采用不同的教材交替的给学生进行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相对于其他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来说, 较为少见, 多见于人口居住较为分散, 交通不够便利, 而且学生和教师人数均较少的农村或者是边缘山区学校, 而且多见于中小学, 高校体育教学中很少有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

1.2、班级授课

班级授课, 又称为自然班教学,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体育教学最为基本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 也就是体育任课教师按照学校编订的自然班,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在固定的时间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这种组织形式中, 采用的同步教学的方式, 也就是说,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所有的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目标以及任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行为等等, 都是一样的。

1.3、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当今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是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现有的运动水平以及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体育学习需求等实际情况,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或者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愿选择而组织起来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方式相较于自然班教学来说, 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1.4、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指的是任课教师因人而异的指导学生开展体育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 这种方式相较于其他的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来说, 具有如下几点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 更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更有利于因材施教的贯彻落实;二是, 更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更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三是, 个别教学的体育组织形式更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2、体育教学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挑战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深入, 高校体育教学的很多因素和环节都发生了变化, 而这些变化也或多或少的为高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带来了影响, 为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带来了冲击或者是挑战。概况来说, 体育教学形式对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 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使得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受到了冲击和挑战。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 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统一授课”模式逐渐开始向“自由选项”模式或者是“部分自由选项”模式转变, 教学模式开始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特征。而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其与教学模式之间是密切相关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做支撑, 是不可能得到有效实施的, 也是不可能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的。只有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 选择合理的、适宜的教学组织方式, 才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由此可见,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是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对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了挑战。

其次, 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凸显, 为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带来了冲击与挑战。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学生的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与关注。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开始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开始更加强调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满足, 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开始日益凸显。在这样的情况下,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由于受本身固有特点的局限很难充分的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 通过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创新, 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促进因材施教的贯彻落实, 就显得更加的必要和迫切。

3、教学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 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 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创新一个必然趋势。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继承、优化和发展的过程, 并不是盲目的。由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可知, 未来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与发展, 主要会体现出如下几个趋势:

首先, 不断改革的班级授课制, 在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中仍然将会是高校体育教学最为基本的一种组织形式。虽然说班级授课制由于本身固有的局限性, 无法很好的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不利于因材施教的贯彻落实。但是, 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 至今为止, 仍然没有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完全的取而代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据分析主要是因为, 班级授课制, 在具有本身固有的局限性的同时, 也具有很多合理性的因素。例如: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授课效率非常高, 而且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班级授课制仍然会是最为基本的一种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却并不是说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就不需要改建、完善和优化了, 恰恰相反,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这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完善的, 而且有很多国家和高校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例如:创立新的课程结构模式、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加强个别化指导、改变和丰富班级授课中学生的组合方式等等。

其次, 高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会逐渐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由上文的分析可知,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必然需要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与其相适应。实际上,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也确实涌现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虽然说这些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的角度和自身的优势特征各不相同, 但是其出发点确实一致的, 都是为了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 这些教学组织形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应用时, 也是并行不悖的, 如果不顾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始终以一种固定的、不变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应付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实际是不科学的, 因此, 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在未来的多样化发展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最后, 高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会逐渐向着个别化的方向发展, 个别化教学在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普及由上文的分析可知,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始日益凸显, 并因此给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 为了满足教学改革所带来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这一变化, 个别化教学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应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个别化教学能够很好的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体育学习需求, 而且还能够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 在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与未来发展中, 个别化教学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与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创新相关的问题。文章在简要阐述了常见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上, 分析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对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挑战, 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与改革的主要趋势, 希望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科学化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学,高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徐宾.三自主选课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函授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6) .

[1]任远金, 陈双.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3) .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组织形式 优化 发展

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初中英语教师通过积极开发课堂资源,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等,对提升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为了激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教师就需要对英语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优化与革新,以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现状及原因

(一)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及客观条件的制约,班级教学仍然是初中英语的主要教学形式。虽然班级授课模式在知识传授方面有着容量大、时间少等优势,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很难开展系列的语言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例如,同步的语言教学节奏很难协调学生之间的均衡,使得英语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格局。另外,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教师单向传输,教师占用了大量时间,制约了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及提高。这种不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的授课形式,使得学生习得的都是脱离语言环境的语法句子,难以在语言运用上有所提升。在任务教学活动方面,主要体现为学生活动的任务不明确,英语训练缺乏真实的语境,同时教师也没能为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及空间。[1]其实,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英语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的学习任务,而当其的英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点。

(二)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前提下,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然而,这种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着很大的差距,许多英语教师很难为此做出调整与改变,特别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阶段。初中学生对英语知识在认知、兴趣及学习进度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这更进一步使得传统的基础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满足初中英语的教学要求。例如,一个班级内的部分同学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上做到融会贯通。[2]然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上仍受制于教师,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选择的权利,这种单方向的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对学习效率有着抑制作用,进而导致无法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此外,对英语学习来说,良好的语言环境对英语教学及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

(一)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有别于以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结合当前的热门影视作品,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强化学生对英语词汇量、语法等的理解。初中英语教学应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在此过程中建立一种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关系。教师还应从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设计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的效率。例如,根据不同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差异,引导学生加入不同的英语学习小组,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应的英语表演节目,让学生在活动小组中进行自我编排、表演,并交流自身对表演的理解。这种自主学习英语的活动不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二)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优化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还应给学生创造更多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如涉及与组织多种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内外活动。这更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做些与英语相关能调动学习兴趣的活动,如吟唱英文歌曲、讨论兴趣爱好等。另外,还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强化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學过程中,教师还应激发学生潜在的英语自学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使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等技能得到全面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学习氛围是上好英语课的基础,教师应给予每一位学生均等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获得英语学习的乐趣。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英语教学应通过讨论、质疑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3]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新颖别致的题目进行课堂讨论,从而达到在探索中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三、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发展

(一)启发式及情景教学模式创新

启发式英语教学主要是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意识而采取的教学形式。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采用多启发,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单词、短语进行交流,并留出部分时间鼓励学生自由讨论。针对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可以事先提出相关的例子及问题,将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巧妙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尽快融入到情景之中,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真实的情景不但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情景创设的灵活性,尽可能创设一些形式多样的情境。同时,在情景建造过程中,还应尽可能的互动,将英语课程转变为英语口语交际的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二)互动及合作学习的英语教学新思路

互动式英语教学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实现情感与思想的沟通,这就使动态教学更为具体,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对教学氛围、师生关系等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较好的控制力及创新力,这是因为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放开与适当的掌握。初中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指的是英语教师由知识的传播向教学活动的互动转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英语教学的需要,教师应主动设置场景、启发学生,让学生能自主地学习。在英语教学互动过程中,应让学生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收获,真正提升课堂效率,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与发展。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讨论为特征,就是让学生在相互帮助、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及任务。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配合,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一致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陈辉.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 黄兴刚.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组织的实施[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91):103-105.

[3] 陈红霞.初中英语合作性学习初探——新课标英语的小组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4-17.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 篇9

关键词:专业教育;大学新生;教育形式

摘要:大学一年级新生的专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理清专业脉络,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提高学习兴趣尤为关键。本文结合测绘类学生专业教育过程,对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专业教育,从创新实践层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专业教育是通过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增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与评价,它包括专业的培养目标、理论体系、实践环节、发展前景以及就业去向等内容。[1]专业教育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努力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具有引领与导航作用。因此,有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创新学生专业教育体系。本文结合近年来测绘类专业新生专业教育实践活动,介绍总结了新生专业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做法。

一、抓好新生专业教育的几个关键点

大学生的专业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它是专业学习的支撑与动力,而对一年级新生开展的专业教育活动则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教育环节之一。开展好新生专业教育活动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注意教育活动的时效性

新生入学后,从熟悉的高中生活到相对陌生的大学校园,因环境的变化,也导致学生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问题,其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尤为突出。因此应合理统筹规划新生专业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注重教育的时效性,绝大部分工作都应该在大一上学期开展,像告知学生学习过程、学习任务、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等则应在学生开始课程学习之前进行,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2、注重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新生专业教育应注重教育内容实用性,应涵盖学校教学环境、专业培养目标、学习方法等,内容应具体可见,而不是空泛的说教,尤其是充分利用已毕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面临的困难和取得的成果等例证,让事实说话,用生动活泼的事例和故事打动学生,使得教育更加实用,具有针对性,更具说服力。

3、强化教育过程的实践性

专业教育还应注重实践性,让学生有机会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亲身参与,动手实践。亲身参与的专业教育形式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会更加充分和丰富。

二、大一新生专业教育活动形式的创新实践

大一新生专业教育涵盖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活动,从新生入学一直持续到一年级期末,笔者结合近几年学院在测绘类专业学生当中开展的专业教育实践,就如何创新活动形式,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1、充分利用校内外行业平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开拓学生视野

组织新生参观校园建筑、学院实验室是专业教育当中的常规做法,除此之外,学院更是把专业教育拓展到了校外: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博物馆这个专业科技平台,组织新生参观了解专业发展历程。通过博物馆声、光、电等专业的.教学化、实体化、可触摸、可操作的展示手段,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加直观形象;二是参观相关生产单位及数字产品生产中心,了解专业人员工作状态以及生产的工艺流程,使学生对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有初步的印象,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

2、组织高精尖专业仪器展示,提升学生专业兴趣

测绘专业对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离不开仪器设备的支撑。近几年专业仪器的发展越来越精密、尖端,从普通水准仪、经纬仪到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激光跟踪仪、探地雷达、遥测直升飞机等,科技含量非常高。仪器展示期间,学院配备专业教师讲解,学生参观的同时还可以动手操作,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加具体。高精尖的专业仪器设备展示、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

3、开展“名师导航”及“博士论坛”活动,进一步强化专业教育与引导

学院院长为北京市教名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专业领域颇有影响,学院安排其为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学院邀请国家测绘局副局长为学生做报告,讲解测绘学科发展最新前景;学院还安排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新生开系列论坛。通过名师、专家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引导,影响、感染大一新生,使他们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为大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4、“职业生涯教育”与“校友访谈”相结合,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目标,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学院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在大一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系列活动,包括全球职业规划师讲座、优秀校友“点拨”、学长经验交流会等。同时利用寒暑假,组织“直击职场”、“校友访谈”等活动,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经验指导的同时,也走出校园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业状况及职业发展情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这两项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专业教育,巩固了专业认知。

三、新生专业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价

新生专业教育活动创新开展以来,受到了大一学生的欢迎与肯定,解决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经问卷调查,92%以上的一年级学生表示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活动,对专业的认知更加清晰具体。学校组织的专业教育情况调研座谈会上,测绘类专业学生对专业教育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肯定,显示出学院大一新生专业教育活动创新实践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 篇10

广东省中山市教委教研室

钟文平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教、学、练、考、评五个方面入手,全方位推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微观的创造教育的体系。

1.在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中确立“引导”型为主的教学模式。

(1)传统教育最致命的错误是以教师为中心;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其结果是极大地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因为,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对学生来说更多地意味着记忆和反复的练习以求熟练掌握某种既得的现成的知识,而不是一个思考、想象。尝试和发现的过程。加之教师对知识的咀嚼过细和一言堂,在课堂上根本就没有学生思考、想象、尝试、发现的时空和问题。结果是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压抑和阻碍,无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2)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某些不合理的统一要求,容易使学生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很难去尝试着发表一些独特的见解,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最后必将导致学生的从众性。这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挥是非常有害的。有研究表明,从众性是与创造性有负相关的人格特征之一,从众者的智力水平低于惯于独立思考者;在认知过程中,其思维较刻板,不具流畅性,更谈不及创造性。

(3)“教育”一词的语源本来有两层含义;①引导;②传授。但在我国的教育界强调的是:传授,即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农业文明时代沿用到工业文明时代,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其消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明显。以 “传授”为主的教育,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是此消彼长的,教师讲得多了,学生的主体活动相应就少了。如果在教育上一味强调“传授 ”型教育的话,那么其传授只能保留传统,而不能进行创新。因为“传授”型教育方式,较容易设定学习目标,也较易出教育“成果”,教师传授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想象和探究的过程,结果只能是模仿与熟练掌握。而“引导”型教育由于将学习主体放在学习者这一边,教师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欲望和理解必须耐心等待,因而不仅教育成果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显现,而且对教师自身来讲教案的准备和设计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和智慧。教师若完全按教科书、观念性地展开课堂教学当然是最省力的。但是,只进行单一的“传授”型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创新精神,并且有可能挫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欲望也会被剥夺。

通过对传统教育的反思,l999年上半年,我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立了以 “引导”型为主的开放性创新教学模式。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第一,通过组织广大初中历史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创新教育的文件和理论文章,树立教师创新教育意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第二,从l999年下半年开始至2000年9月;对全市初中历史教师进行一次教学业务轮训。为什么要轮训初中历史教师呢?①从初中历史教师的业务素质来看,普遍不高,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佳;②从教材本身来看,虽然形式多样,但内容以课为单位,使教师容易忽视前后课的内在联系,不能够使学生形成对某个时代或某个阶段的整体认识,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③从初、高中的衔接来看,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的教学要求和能力培养的目标,更不了解历史学科高考的能力要求,造成初、高中教学的脱节。为此,我们请高中骨干教师分年级以讲座形式对初中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①初中历史教材分析②阶段特征③历史线索④开放性的史论问题⑤能力培养等;第三,确定“引导”型教学的几种课型。如: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比较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结构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辩论式教学等。

2.正确认识练习与考试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说:“只有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和中止。”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从形式上看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练习与考试就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和减负的形势下,如何看待练习与考试呢?我们觉得练习与考试本身无所谓对与非对,关键是如何运用,只要你设计的习题或测试题符合教学目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启迪性,有助于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行。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手段,我们的练习主要以单选题和材料题为主。例如在《中国历史》第一册第9课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两道材料题:①史料分析题:“石器(图)、青铜器(图)、铁农具(图)、请问:“以上工具代表了哪三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②史料分析题:“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推广,促使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请问:“你能用史实证明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已得到推广吗?这样设计就能引导学生学活历史知识,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2)为了调动初中学生学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构建了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创新模式,打破了过去以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模式,进行了多元化指标体系的探索。它在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原则下、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选择开放性的考试内容,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开放式考试在某些问题上不强调评价标准的一致性。鼓励提出独特、新颖的观点。具体形式是:①写历史小论文,②制作历史小报③制作历史小画报④历史小制作等。每学期初,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一种考试形式,学生在制作开放式考试作品中,融入了他们的智慧和创新,例如制作历史小报时,就必须通过翻阅本学期的教材,概括出小报的主题,再进行文字组织和版面设计,可以是手工制作也可以用电脑制作。凡此种种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颖的,都是创新。

上一篇:东莞镇中心小第十一届艺术节闭幕词下一篇:护理学生面试英文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