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2024-05-20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精选12篇)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篇1

大家都知道, 要掌握好一种外语, 关键是词汇。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有助于提高听说能力以及阅读、写作水平。词汇量大, 英语学习的效果就好。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非常重要的部分。“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 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 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 初中毕业生要学会并且使用3000个单词以及400~500个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但有些学生因为害怕记单词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因此如何高效地进行词汇教学, 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记单词, 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不断改进的一个问题。

下面简要谈谈我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些体会。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 勇于实践, 而且又具比较强的理解力和自制力。因此,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 笔者认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实物、借助图片引出新学的单词。用实物和图片进行词汇教学, 既生动、形象, 又能节约时间, 同时还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初中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2.音、形、义结合, 抓好初中英语单词的日常教学。学习词汇必须先要知其音和意, 再由音带形, 音形义三者结合, 所以如何做到音形义三结合。

(1) 在学习英文字母时, 在每一个字母后标上音标, 让学生认识音形, 同时强调学生熟练掌握五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2) 让学生了解重读开音节与重读闭音节, 要求学生按读音规则读出单词, 如desk、these、sit、coke、dog等。

(3)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元音字母组合及辅音字母组合。

(4) 在遇到特殊读音时, 也要进行强调并要求学生掌握。

这样音与形结合, 新旧联系, 不断加深理解, 养成了良好的拼读单词习惯, 帮助学生一步步解决了发音问题, 培养了学生自己学习单词的能力与态度。

3.根据规律记忆单词, 词性与词义相结合教学。让学生体会单词的词性在英语中的用法, 不断加深理解。以达到领悟和运用的目的。最好将同一单词的不同用法, 用英语句子表达出来, 让学生深入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如:

Don’t stand outside.Look, your mother is waiting outside the school gate.The outside of the house is very old.These is an outside broadcast here.从这几个outside的用法中去比较、总结和归纳。

再如:如:bad—badly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此类例子。quick—quickly loud—loudly careful—carefully等, 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adj.+ly→adv.

碰到问题, 教师可以补充, 一般不要把结论直接讲授给学生, 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表演教学。语言表演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在教授英语单词时, 应尽可能运用表演创设语言环境, 变枯燥、乏味的单词教学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单词教学, 把“死”学单词变为“活”用单词, 如介词的学习, 可请一位愿意表演的同学到讲台上来, 利用教室中的讲台、黑板、门等做语言道具, 让这位学生变换站立位置, 以此来学习表示位置的介词between, near, behind, infrontof等。由于直观、形象, 区区几分钟内的表演, 学生就掌握了这些单词的用法, 并还能运用到句子中。这样形成了稳定的学习兴趣。

5.在游戏中教学英语词汇。教学游戏将智力、活动和竞争融于一体, 是课堂模拟实际生活的有效手段, 是实现多元化、趣味性以及提高课堂质量的方法。课堂中做游戏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不少较难掌握的单词。根据笔者对所教班级11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 97%的学生喜欢上课时做游戏, 通过游戏来学习词汇。例:在学习了身体各部位名称以后, 做Tom says游戏。先练习已学过的单词, e.g.Put on your hat.Take off your coat.Open your eyes.Close thewindow.Touch your ears.等。先几人小组做, 再让各小组中做得最好的到班上表演, 看谁是最优秀的。教师可边说边做动作, 让学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后, 再发指令, 经过全班, 再到个别学生。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后, 让学生自主做这个游戏。句子造得越多, 这个游戏就会更精彩。

6.多媒体辅助教学。现在是21世纪, 多媒体悄悄进入我们的教学中, 它为初中英语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它利用多媒体把图、文、声、像等元素有机地结合, 让英语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词汇教学, 能达到高效学习单词的目的。应用多媒体教单词, 用生动的图片, 配上动听的声音, 孩子可以边看边模仿读音, 以便更好地掌握英语单词的音和意,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词汇教学, 能达到快速记忆单词的目的。以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4 Topical为例, 先点“snake (蛇) ”“goose (鹅) ”, “fox (狐狸) ”, “bear (熊) ”, “cow (奶牛) ”, “sheep (绵羊) ”的图片, 让学生看这些动物, 然后问学生What are these?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学生一边观看电脑, 一边回答问题, 通过几次操练, 学生很容易掌握所教单词。

7.通过歌曲、成语、绕口令、习语、说唱等形式开展英语词汇教学。经常用同一种方法教学单词, 会使学生乏味。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变化方法, 给学生以新鲜的, 具有吸引学生的方式。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平时要多留意一些有趣的句子, 多准备些英文经典歌曲中的句子, 适时教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中, 课外都能潜移默化地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

总之,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词汇教学, 注意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化, 要让学生学会思考, 教师首先要勇于创新并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更新教学观念, 注意培养学生的造新能力, 通过努力改进教学, 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词汇的能力, 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益。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篇2

您好!祝您暑假快乐!再次感谢您在陕西师范大学培训期间对我们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这是根据老师们所填问卷整理出的教学实践困惑。供大家交流研讨。

经过整理,老师们反映出的困惑有以下几方面:

通识类——教学艺术如何提高实现?如何让学生从课堂中得到享受?师德的评价标准。理解与教育学生——学生学习力差异大,教学方法的选择不知应该注重哪部分。教书与育人的问题矛盾。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自主学习差,难引导。差生的转换方法及案例。因学生无法配合,好多先进的理念用不上。思维能力、人文知识与应试能力的选择。

课堂教学——教学重难点突破,化学兴趣性教学。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三维目标落实。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与具体目标的关系。对化学语言的书写和表达是阻碍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教学模式的选用——对教学模式的学习注重了教学成绩,对教师的课堂过程关注减少。实验教学——大班如何实现,缺乏专业准备实验的老师,学生探究时间难把握。探究的重、难点。学时与学生探究实践的矛盾。如何使实验生活化问题。处理有效探究中的有效点及怎样达到有效性?

教学资源——资源少。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培训平台。课程资源开发不熟悉,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验室和班级数严重不配套,学生实验不能按教学进度和设计完成。教材内容简单。课后作业层次不清,量少,典型性不太强。

教师合作交流——教师少,缺少交流机会。

初中英语情感教学实践研究 篇3

一、以理育人,激发学习英语的动机

经常有家长问我,孩子为什么对英语学习的用心程度不够,那是源于他们对这门语言学科的认识不够、目的性不强。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英语学科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比如从我们身边的东西说起,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志牌“Business Hours,No Smoking,No photos,China Bank;MAN:31081993(生产日期1993年8月31日)等;学生喜欢的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经典名句: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电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这样一句名言: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that’s all.Their feather are just too bright.(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太阳的光辉!),等等,这些无不向我们昭示英语正不断地走入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大的角度讲,商务往来、国际交流无不需求英语,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交流语言,运用于各行各业。教师应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意识,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并使之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动力。其次要端正学生面对在英语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态度,及时补漏,绝不能让这漏洞越来越大,导致最终完全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比方说,英语的语音特别重要,很多学生这块很薄弱,而我们的教师又容易忽视这一块,把音素教学当成全部的语音教学,48个音素教完,单词会读了,语音教学就随之结束,语流语调很少关注。殊不知,语音教学内容很多,并牵涉学生以后单词的记忆,语流语调教学更牵涉学生的口语及听力,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影响很大。最后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这目标既包括学年、学期等长远目标,又包括章节、课时等近期目标。学习目标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澄清认识。长此以往,学生会发现自己学习进步了,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之,也能起到鞭策与警醒的作用。

二、以情动人,关爱每一个学生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班级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又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任务。当前,不少学校的师生情感关系不是很令人满意,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情感冷漠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沟通,不仅使人们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还使教学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源泉。建立新型的尊重、民主、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学校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对优等生多提要求以求更大的发展;对学困生多加呵护要有耐心,不断看见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让他们懂得学习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坚持不懈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品质。

三、以教服人,展示英语课堂的魅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灵活运用教材。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与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发出来的。传统教学完全围绕考试这一指挥棒转,课程规定什么就教什么,规定怎么教就怎么教,目标或计划都是预先设定好的,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的传递课程内容的过程,所谓的一些改革只是外围战,“戴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与主体性达不到充分发挥。解放观念,走进生活,关注兴趣,深度解读教材并把教材当做我们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材料,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真正搞好英语教学。

(二)加强专业技能,展示课堂魅力。

首先,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以教师的口语来说,老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流畅、语音标准,并融入自身幽默风趣的元素,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英语,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就会高涨。基于此,老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语言基本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提高语言文化素养。课堂上学生的语言素质来自于教师的文化底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具有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与背景,而且要能将之纳入课堂教学,从而强化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再次,注意经常性的反思教学。反思教学是提高老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极有效的方法,比如平时随堂记录些教学心得,总结得失,从而认识不足,取长补短,完善自身。

(三)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拓展教学。

教学过程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与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点,以及新课程倡导的民主、开放、科学的理念。如在教学牛津英语8B Unit 1“Past and Present Times have changed”这一课时,首先,对文章的背景做简单的介绍,并提及本课的一些重点新词汇,跟读录音,尝试自我朗读。其次,采取skiming, scaning,study,reading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最后,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改写,强化学习效果。这样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提到阳光镇过去污染很严重这一问题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讨论:Which pollution can you see in our life? What kind of pollution do you know,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学生一一列举了身边存在的各种污染问题,并归类得出了污染的种类有:air pollution ,soil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noise pollution,light pollution等。在培养阅读的同时,又不拘泥于教材有效地对教材进行拓展。

(四)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记得有篇英语阅读“Moby band(莫比带子)”,讲的是19世纪德国女孩莫比很想证明这带子和数学的关系而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道理。于是我就现场找来东西做了一个实验,之后让他们自己实践体会其中的奥秘,最后回看文章就豁然开朗。对此,学生饶有兴致,积极性特别高。可见适时抓住教育的契机,有助于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挖掘教学内容,弘扬真善美。

美感是人接触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在教学中,在合适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一些情感升华,从而锁定这情绪并激发这情绪。我在日常教学中常开展美文欣赏活动,挑出难理解的长句及优美的有哲理性的语句一起分析。这样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对难句、长句的分析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能从很多的小短文中折射出很多的人生大道理,以促使学生感悟人生道理,净化灵魂。比如同步导学初中8B Unit 6第五课时有这样句子:When you give something out of love,it doesn’t matter what it is in fact.What matters is the love that is in it!(当你出于爱而给予的时候,事实上是什么东西这没关系,真正要紧的是里面的爱!)同步导学初中8B Unit 2第四课时的短文中有:Through the eyes of a blind child,at last I could see the problem was not with the world: the problem was me. And for all those years I myself had been blind. I decided to see the beaty in life,and enjoy every second of my life.(穿过盲人小孩的眼睛,最终我看到了问题不是来自这世界而是我本身,这么多年,我一直心盲,我从此决定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珍惜每一秒钟)。以此和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谈 篇4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初中业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意识到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也试图通过改变既有的教学模式,改变既有的教学理念等方式来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效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预期的效果依旧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一些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学校因素、环境因素等致使初中写作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逆反心理。

不同于语文作文写作,初中英语写作是需要词汇量等一系列问题的,所以,学生在写作的开始就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再加之其完成英语写作的过程中耗时比较长,见效比较慢等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其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而这种消极心理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教师写作课程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嘻嘻你和动力。

2.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不够高。

教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力度不够高也是现阶段存在的比较普遍和严重的问题。一也就是说,更多初中英语教师在讲授写作课程时,往往是给学生讲一篇或者多篇文章,给出一些套用的句式,之后给学生一个题目,规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开始写作。而这种教学模式的存在往往是比较随意和松散的,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学任务重,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长此以往,写作实践课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影响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其他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 学生的写作基础比较薄弱。

学生写作基础薄弱也是现阶段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词汇比较贫乏、语法常常出现错误、单词拼写也容易出现错误、在写作过程中还会出现是时态不对、中式英语、词语赘用、搭配不当等问题。此外,一些学生的写作内容过于贫乏、思路也不够开阔和活跃,句子比较简单,苍白无力,甚至一些学生的整篇文章都是逻辑混乱,东拉西扯。所以说,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基础急为迫切和必要。

二、解决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为有效缓解初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逆反心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不够高、学生的写作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而为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方面需要教师改变既有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从学生的需求和需要出发,多联系一些学生的实际生活;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或者通过互联网交往一些国外的朋友,在交流和互动中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

2. 教师加强英语写作指导力度。

指导力度的提高首先需要教师转换角色,使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知识的引导者;其次,需要教师换位思考,即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出题目、并及时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意见;此外,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的力度,消灭学生的抵触心理,并且能够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力度,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总之,初中英语写作实践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加强了对其的关心和重视的程度,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作为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顺利的应对新课改的新要求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确保更多学生写作技能的有效提高,同时,本文愿意抛砖引玉,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哲.依托初中英语网络教材的教学设计策略——教育部课题“初中英语网络教材有效模式的研究”在黑龙江省组织实施[J].英语教师,2015,(4).

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实践 篇5

民族山区,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基础教育薄弱,与川区相比差距巨大。在全球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落后地区的教育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少年儿童更需要关爱。,民族山区的初中英语教学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不能满足人们对英语的学习和运用等日益增强的需求。在此形势下,本文拟从民族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学生的需求探讨以及创新对策三大方面展开阐述,力求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民族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

在民族山区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境,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制约着教与学的健康协调发展。本部分将结合民族山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剖析制约因素,总结各类困境。

1.资源的制约

远离城镇的民族山区,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自然资源的匮乏,交通滞后等原因,造成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迟缓,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使得英语教学受到以下三方面的制约: ① 教师资源匮乏。民族山区学校教师流动性大,且工资水平与川区教师相当,专业的英语教师不愿意到山区学校从教,只要有活动空间就千方百计调离岗位,导致大部分小学不能正常开设英语课,即使开设也是由非专业教师任教。这样,学生们到七年级才开始正式接触英语,基础几乎为零。② 教学设备资源匮乏。很多学校连录音机都难以配备,更别说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了。这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特别是听力和口语的训练,难以规范化,以致当地学生们在这两方面的表现尤其明显地落后于川区学生。③ 辅导资料匮乏。民族山区很多家庭都十分贫困,无力给孩子们购买辅导书籍、英语词典,学生除了课本以外没有其他资料。至于MP3、收音机、复读机等训练英语听说能力所需要的数码产品更是不敢奢望。

2.语言环境的制约

学生们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使用本土方言进行交流,而且大部分教师是本地人,本土方言就成了课堂教学语言。在方言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普通话水平很低,更谈不上运用普通话交流,作为第三语言的英语需求最低。再加上英语氛围不浓,校园、家庭、乡村根本看不到英语宣传标语、广告,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学生们与英语的接触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上,时间十分有限,甚至在课堂上,英语教师也并非全部用英文授课。

3.英语教材的困境

现在初中英语使用的教材趋于城市化,与民族山区的文化跨度很大、差异很大,给教与学带来困难。学生们被大山束缚了视野,没有机会了解外面的繁华世界,因此教材的部分内容是不能被形象理解的,如关于电脑网络、麦当劳、NBA、网球、高尔夫球之类的话题,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生活视野。纵使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解释,学生们也只是迷茫地被动接受,无法透彻掌握。

4.学生自身的素质制约

民族地区的学生因受家庭环境,地理位置,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自身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女孩子很难得到家长的支持,上到三年级便出现陆续辍学的现象,初三毕业的寥寥无几,大学毕业的更是少之又少。然而,部分学生在苦学的背后,缺乏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有效地自学,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他们未能掌握预习、课堂上做笔记以及课后复习这些基本的方法,同时,误以为学英语只要把单词背熟就行了,将英语学习简化成了枯燥的单词背写,极少兼顾课文、句型,抓不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此外,山区孩子因受交通的制约,生活、学习涉猎面窄,普遍比较淳朴憨厚,缺乏自信,害羞,开口难———不敢说英语,觉得说英语别扭,害怕说错会遭别人讥笑。

二、民族山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探讨

我就某民族山区初中学校随机挑选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试图通过简要的问卷收集数据材料,以大概地掌握他们学习英语的现状以及期待,从而更好地总结教学对象的各项需求。

通过对问卷的各项调查题目回答情况的数据统计,发现:20%的受访者表示喜欢学习英语,50%认为 一般,30%选择不喜欢;10%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在于个人兴趣爱好,为了升学的占30%,60%觉得是基于家长老师的要求; 60%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最难的是听力和阅读两部分,口语和语法则占 30%,写作占10% ; 65%的被访者觉得平时缺乏题目训练,造成对各种常考题型不熟悉; 70%的学生喜欢老师将实物引入课堂,认为教学游戏和创设情景能激发学习兴趣,可以帮助掌握新学知识;85%的受访者不想在众人面前开口说英语,10%想在众人面前说英语,但希望老师能给他创造这样的机会,仅5%选择 “想,完全没问题”。

据此可知,他们在考试题型训练、情景教学、游戏的引入、语言环境的创造等方面都存在需求,有待教师通过课内外的引导、协助而逐步满足之。

三、民族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对策

面对教学的困境,以及学生们的学习需求,本人根据民族山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并结合自身的山区实践经验,提炼出以下创新对策。

1.推行系统的学习方法,创新基础制度

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往往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主要体现在课前预习、课堂做笔记和课后复习上:通过预习把握新课的概况和疑点,有利于在课堂上及时消化;课堂笔记有助于抓重点、难点,达到事倍功半效果;课后的复习以及题目训练,能帮助学生加强吸收知识点,更透彻地掌握所学内容。由于学生们缺乏以上概念,不善于学习,在推行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程度的阻力。因此,在实施阶段,教师需注重说教与监督双管齐下,加强抽查———核实是否执行,奖惩严明,以培养学生们科学学习的意识,提高自学能力。

人尽皆知,背诵课文和听写是英语科目教学的两大基本功。然而,我们可以在不影响制度质量的基础上,实行一些创新措施,起到更好的锻炼作用:背诵课文,每节课抽出五分钟,让学生(以抽查、指定或者自愿 的形式)站到讲台上背诵,且在背诵之前作简单的自我介绍(根据知识水平的高低作具体要求);听写,尝试让有一定水平的学生轮流担任老师的角色,负责读出单词或者句子,其他学生按常规听和写,此外,可以邀请若干学生继续担任老师———给听写本打分,当然,教师要统筹全盘、监督引导。

2.引入分层教学,建立对应小组

分层教学,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的小组,并区别对待。在民族山区学校里,很少会按照这一方法分班授课,一个班级里往往参差着各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在授课上引入分层教学并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在课后分层,依托建立各种英语小组的方式,促进因材施教。教师根据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听写情况等,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建立单词冲锋队、英语加油站、英语爱好小组,分别对应基础薄弱者、中等水平者、较优秀者,提出有差别的要求,小组活动过程中侧重相应的知识点。当然,也可以根据英语题型来分类,如会话组、阅读小组、作文小组等。

3.营造语言环境,贯穿课堂课后

将实物带入课堂,帮助学生形象地学习英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到讲台上表演课文内容,如对话段落,或者设定适当的情景展开模拟会话,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入游戏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借鉴、收集已有的游戏,也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自创,重在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关注细节,如对回答问题、模拟表演的学生音量作要求,引导大家大胆、大声开口说,甚至示范“喊出”英语;坚持“每天一句话”,挑选难度适当、有意义、有深度的英语谚语与名言,如“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All roads lead to Rome.”等简单易学的句子,在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同时,倡导活学活用———在写作、对话中灵活引用。

课后,在校园里,通过指导设计英语黑板报、成立英语角、校园广播播放英语歌曲、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说英语、用英语的氛围。校外,由于很多学生需要走好几个小时的山路上学,且放假期间要干农活、放牛羊等,因此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倡导山间朗读,磨炼学生说英语的能力;鼓励学生将英语带回家,教父母、弟妹一些简单的单词、句子,共同进步。

4.创造性地利用有限资源,充分发挥其功能

民族山区的初中学生,背负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压力,通过考入高中、大学,从而走出大山,教师要正视这一需求。山区学校条件落后,印刷资源有限,一学期下来考试次数在三四次左右(包括中期和期末),不像川区学校每单元有测验,每月有月考。那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仅有的几次考试,在批改、讲评完毕后,跟进后续监督———开展抽查活动,即就试卷上的题目考查部分学生,从而检验讲评的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针对辅导资料缺乏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本课或已学的内容,穿插各类常考题型的训练,如句型转换、语法选择题等,生动解析,紧跟考点和热点。至于大规模的题目训练,可以让学生轮流执粉笔将其抄到在黑板上,既可达到检测教学质量、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可提高部分学生的书写水平及胆量。

以上是本人对民族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反思探讨,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民族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实践

学科 英 语

作者 李淑燕

初中英语写作的有效教学实践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综合性教学 教学实践

一、学生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具体表现为: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代词的指代岐义、主谓不一致、语态及时态错误、非完整句的错误、断句的错误、融合句的错误、语序错误、非连接成分的使用、平行结构的错误、选词错误、搭配错误以及标点符号、大小写的错误等。

2.受母语的干扰大。很多学生在写作中不遵从英语的表达或思维习惯,而是受汉语的影响,习惯用汉语组织思维,然后翻译成英语,导致用词错误,句子结构中汉语思维痕迹明显,出现大量的“中式”英语,使文章显得词不达意,语病百出。

3.写作技巧贫乏。例如句式变换少,前后衔接手段单调,使文章枯燥乏味;或是篇章结构混乱,中心思想表达不清。

二、有效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

(一)将写作与语言基本要素的训练相结合。

要想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是前提,准确理解词的含义是基础,能写出语法正确、合乎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是目的。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的过程中,首先应从语言要素的角度将写作训练与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的训练结合起来。教师可创设多层次的练习,注重运用词类转换、习惯用法、句型转换、连接或扩展句子、完形填空、根据关键词写句子或短文等训练形式。例如:

①Join the sentences without changing their original meaning.

After Mr Smith left the theatre,he left straight for home.→After leaving the theatre.。Mr Smith left straight for home.

②Extend the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situation.

Tom had to leave college before graduation.→Tom had to leave college before graduation since his father was seriously sick。He had to find a job to support his family.

③Give opinions with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situation.

Situation:I had my hair cut yesterday。What do you think of my new hairstyle?

Possible answer:

In my opinion,you look more beautiful.

I guess it must cost you a lot of money.

……….

(二)写作与听、说、读基本技能训练相结合。

1.听与写相结合。

教师除了采用常规的听写词、句的方法来巩固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外,还可采用听后笔述的方法。例如,教师以稍慢语速将听写材料读三遍左右(也可以放录音)。学生听后凭记忆进行笔录。笔录时要求学生写出大意即可。这样既可培养学生听音会意的能力,又可培养其遣词造句的能力。

2.说与写相结合。

运用命题发言、情景发言或讨论等口语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Go for it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可采用上述这些活动形式,根据所给的情景或讨论话题自由发挥。教师也可准备一些课文内容或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口头表达,以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并且进行书面表达。教师可采取下列几种形式。

问题型

What would you do in each of following situation?

·While sitting on a bus, you find someone smoking on it.

·On the way to school you find a person badly hurt in a traffic accident.

完成句子型

·The subject which I like best is…

·Although I fail in the exam this time,…

完成故事型

·On the way to school,I find a person badly hurt in a traffic accident…

·One day,When I was on my way home…

3.读与写相结合。

写的过程实际上是模拟读者阅读的过程,而阅读也是模拟写作的行为。现行初中的英语教材(GO for it)中的课文话题广泛、体裁多样、表达形式活泼,这无疑为英语写作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范文材料。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活化教材与教法,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读与写相结合的具体做法有:

(1)帮助学生挖掘题材,收集,整理资料。以Go for in 九年级 Book 3 Unit9 When was it invented?中Reading: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为例: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great inventor based on the given question:

·Who is the Great inventor ?

·What was his great invention?

·What about the results of his invention?

·Talk about the ways to be an inventor.

(2)小组讨论。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各小组口头表述讨论结果。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学习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文章的体裁与内容,确定写作框架和圖式,进行复述、改写。

(4)集体写作。教师让学生进行合乎逻辑的扩展。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讨论,集体写作。

(5)交流改作。每个学生将作文完整的写出来。同组相互交流意见、相互交流批改。最后确定一名学生将本组最好的作文在全班面前进行朗读。

写作能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对写作能力的训练应采取不同的题型和不同的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结合语言基本要素,全面结合听、说、读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写作训练,以此促进学生各项语言能力的提高。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实践 篇7

一、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改特别提出,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进行角色转变,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因此, 在设置教学活动中, 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只有以学生为中心,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成功实现有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包括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安排教学内容, 设置教学方法, 教师要树立为学生学习和发展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理念, 教学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能够安排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从学生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所需, 才能做好服务工作, 教学活动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更有效率.

例如, 讲解直角三角形有关内容时, 教师如果只是考虑自己教学如何更简单, 就会选择按照课本内容为学生讲解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应用等.但这种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却不高, 这种教学就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如果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就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教师可以提问, 如何测量大树、旗杆、铁塔的高度?这样, 学生就会凭着自己的已有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此时教师告诉学生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内容解答,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显著提升, 自然学习效果就会很好, 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凸现出来.

二、实现分层次教学,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 要实现分层次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所谓的分层次教学其实是一种由低到高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 教师要适当降低教学起点, 多层次地展开教学, 以促进学生不断探究, 有效学习.

例如, 已知直线y=ax+1分别与x轴和y轴交于B, C两点, 直线y=-x+b与x轴交于点A, 并且两直线交点P为 (2, 2) .教师设置层次问题: (1) 求两直线解析式; (2) 求四边形AOBP的面积.这样通过分层设置问题, 就可以有效降低学生探究的难度, 对于第一个小问题学生基本能够完成.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以鼓励, 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进一步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形, 通过观察不断捕捉信息, 该四边形的面积没有公式可求, 但只要学生努力, 利用以前的知识是可以求解出答案的.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学生思维停滞不前时, 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思路点拨, 使学生找出解题方向, 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题思路, 找到解题方法, 形成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求面积问题, 往往化归到有一条边在坐标轴上的三角形 (规则图形) 的面积.这样, 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多种教学优势, 容量大, 内容多, 并且极为生动形象, 容易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降低教学难度, 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PPT、Excel、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对抽象的、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形象化的演示.同时, 鼓励学生通过动画演示, 亲手操作、参与探究过程, 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可以说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领域将会使教学活动得到重大的变革.

比如, 在教学用图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时, 如果用手做出两条直线后很难准确确定交点坐标, 因为误差较大.但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就可以消除误差, 能够很容易使学生理解: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样, 可以极大缩短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努力消除教学无效行为.在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做好引导, 使学生不断发现自身的价值,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在教学中实现分层次教学, 设置层次问题, 降低问题起点, 引导学生不断探索, 有效解决问题;同时要实现教学手段的革新, 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增强课堂容量和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现有效教学.这是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生数学素养不断提高, 学生能力不断发展的客观需求, 因此, 教师要不断研究教学活动, 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要尽可能地以最短的时间, 最少的精力、投入, 获得最大的效果, 实现有效教学, 这是数学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研究, 指出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向东.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 (08) .

[2]陈春来.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 (教研版) , 2009 (03) .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实践 篇8

一、树立积极的学生差异观, 科学进行学生分层

受教育环境的制约, 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尽相同, 加上所授教育的差异, 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甚至悬殊很大, 教师顾此失彼, 最终导致优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 难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因此, 我们要树立积极的学生差异观, 把差异作为教学资源, 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例如, 了解哪些学生善于从教师的语言中捕捉重点思想;哪些学生善于独立思考, 能认真听课, 独立完成作业;哪些学生适宜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喜欢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哪些学生喜欢老师板书, 觉得板书才是重点等等, 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结合个别交谈及与其他科任老师交流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 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当然, 为了便于操作及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最好采取隐形分层, 作为分层教学的基点, 然后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科学的具体的、教学方案。与此同时, 教师要明白, 任何标准都不会一成不变, 分化是常有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 适时的、灵活的作出层级间的调整。

二、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可以更好地发挥它的作为评价标尺的功能和导向作用。由于学生差异性的客观存在, 这就要为他们创造多学、学深的条件,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拓展学习内容。

例如, 教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 笔者就把教学目标定了三点: (1) 美读、诵读, 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2)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揣摩作者曲折回环、思念迭起, 引人入胜的写作手法。 (3) 理解作者笔下通过描写“世外桃源”展现的理想社会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第一个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设定的, 能诵读并掌握、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等文言文知识。第二个目标有一定难度写作手法赏析, 是为中优层次学生实现。第三个目标人物情感把握就是由学习的佼佼者去达到。

三、教学内容分层

这里还是以案例说吧。例如, 讲授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 对于基础薄弱的差生, 要求能够理解“阿长”这个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 而又心底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 要求能由鲁迅先生的“憎恶”“讨厌”阿长, 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而对优等层次的学生来说, 则要求他们能够深入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 一时儿时的眼光, 二是写作时的眼光, 并分析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实际意义, 积累写作素材。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分层, 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核心工作, 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的原则是:首先,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授课时间不应超过半节课, 应把更多的实践放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在课堂上的多边交流上;其次, 教师要时刻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各个层面学生的思维与递进, 特别要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表现, 并根据学生的层次给予学习指导, 精心点拨;最后, 要面向全体, 教师的讲授必须重基础, 从最低点起步, 适度拓展,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领悟。与此同时, 教师要分层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 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自主学习内容, 做到“分合”有序, 课堂提问时把简单问题留给差生, 有一定难度的则让优秀生回答,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看到自己的进步。

初中英语探究教学法实践 篇9

初中英语不仅是学生对于字、词、句的学习与巩固的过程, 也是对英语文化的认知与热爱的过程。因此, 教师必须采取多种举措, 努力凸显初中英语的学科特点, 将英语学习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亲身体验文字、主动融入学习语境的过程, 以此引导学生从内心形成相应的积极情感, 强化学生对于初中英语知识有效性、生活性、社交性的个体认知, 激发其产生个体学习兴趣。教师要积极以此为基础, 帮助学生在特定学习目标的牵引下, 使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更为充分的参与课堂教学, 思维过程得到更为充分暴露, 引导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任务之间的矛盾,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 从而为课堂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例如《this is me》课文中有every (每一) +one (一个) 这样的经典短语。对于这样的一个难点, 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让组内的不同的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让他们根据自己角色的差异来完成every (每一) +one (一个) 的组合, 并要求他们谈下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思考有何差异?从而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 使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动作结合起来, 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双向交互作用, 使的整个课堂过程相对于教师“一言堂”式的“他者”灌输, 更为容易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 更为有效的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 科学构设课堂活动, 激发学生探究思考意愿

余映潮老师曾说过:“高效的课堂必然是科学的课堂, 而科学课堂构建的基础就是要设计与学生学情相吻合的科学的课堂活动”, 因此设计并实践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与行为习惯、突出初中英语学科特色的课堂活动, 便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 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并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过程中, 必须努力提升活动的科学性。在具体的操作中, 一切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参与性, 因此教师要按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总体要求, 积极实践“教师主动、课堂主体”的课堂结构, 让活动真正成为彰显学生个性, 体现学生认知特色的载体, 同时一切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注重凸显“合作与探究”的初中英语新课改理念, 活动要根据教学要求, 体现合作化、组织化的特色,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不仅能够在初中英语知识层面做到既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 优化自身知识结构, 也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体验, 促进个人与集体、他人之间情意的发展。

例如在《My Day》这课中的Practice—ta sk单元, 有位教师设置了以Lei su re—Sports—Eating—school设置了课本剧表演活动。

(1) 课前准备, 男女生各成一组, 分别编排不同的剧本, 要求有导演, 有演员, 有台词, 有动作设计, 并配以音乐或画面。

(2) 课堂演出, 扮演主要角色 (在不同的地点的不同人物) 要适当化妆。

(3) 表演结束后, 全班同学讨论表演效果, 并归纳出情节发展情况。

教学感言:通过演出课本剧, 学生以故事情节, 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实现对课堂内容的巩固与掌握, 并且通过分组活动的学习方式、自由的学习思想、自主的探究精神、合作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体验参与学习过程的乐趣, 有效的促进了探究性课堂的构建。

3 落实以生为本, 营造开放宽松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帮助学生以更为主动、自由、积极的心态参与听、说、读、写能力活动中, 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的, 这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环境的设计过程中, 一方面从思想上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不仅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权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而且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发展的主人;另一方面从行为注重提升初中英语课堂的的情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时, 享有开放的环境、宽松合作的人际氛围, 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独立、主动、探索的心态, 为学生获取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学习成果提供有利的条件, 以此促进课堂效率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还是在《My Day》的课堂上,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基本的语法、字词如When do you go to school、It’s time for+名词等内容进行学习后, 让学习以自己为对象完成了“我的一天”的表格设计 (如图1) 。

不仅保证了课堂活跃性, 而且引导学生在广泛参与中, 加深了对基本内容的的了解, 有效的提升了学生探究能力。

4 优化师生关系, 奠定课堂效率提升的人际基础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的观点之一就是要注重人的发展。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实现每个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习惯上把学生当作被灌输的教育对象, 教师作为单一的英语知识元是绝对的课堂构建者独霸着课堂的话语权、评价权, 并且加之英语教师与学生在身心发面的巨大差距, 很容易导致教师对初中生的个体需求存在忽视甚至无视的现象,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势必影响师生和谐关系的建构, 令教师无法深入走进学生、了解学生, 令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进而对英语学科敬而远之, 由此为课堂效率的提升制造了障碍, 要想打造探究性的初中英语课堂, 教师就要真正走进学生, 尝试换位思考, 努力从学生的视角出发, 转化自身的“师道尊严”角色, 真正成为学生们的大朋友;努力开放开放课堂空间给学生们释放更多的话语权, 赋予学生更多的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自由, 从而激发生学习初中英语的兴趣, 发挥初中生学习初中英语的创造性和潜能,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确立的过程中实现探究教学法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英语教学本体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篇10

一、Project在教材中的分布

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从7A到9B一共包含了12个Project板块 (见下表) , 涉及面很广, 内容包括朋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家乡介绍、学校简报、学校介绍、自然、世界各国、慈善机构、未来生活、世界文化等等。

二、Project板块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1.Project板块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育家郝伯格·乔伊曾经说过“21世纪的文盲, 不是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Project是一种开放性探究学习活动, 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协作, 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他们自己选定的课题。完成课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完成7B“Prepare a guide to your hometown (准备一份家乡的导游介绍) ”中, 学生需要在课前查阅有关家乡的地理位置、特产、景点、主要商场和饭店以及家乡特色等相关资料, 下载相关图片或拍摄家乡主要景点照片, 并配以英文介绍。这样的学习任务和常见的背单词短语或者完成一些书面练习完全不同。又如7B“Make your own school newsletter”, 一些学生选择了主题“Interesting things about animals”, 小组成员要在网络和杂志上搜索大量的相关图片和文章。

2.Project板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Project一般由小组合作完成, 在活动中, 学生分工合作, 各负其责, 有的负责整理信息, 有的负责美工和版面设计, 有的负责语言的修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全组成员的交流和合作。

3.Project板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Project活动是学生在广泛的信息资源背景下所进行的自主性的、开放性的、探究型的学习活动,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心去判断、选择和思考,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所以Project活动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Project板块的教学实施

1.选定主题阶段。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选定主题, 指导学生围绕主题选定若干小标题。例如在7B“Publish your own school newsletter”中, 学生可选择不同的主题, 如Amazing things, Our sports meeting, Interesting animals, My lovely pet等等。主题选定后学生确定自己的小标题, 如My lovely pet, 有学生准备以下这些小标题:the name of my pet, its fur/feather/tail/paws/legs/eyes/ears, its favorite food, where it sleeps, what it often does, something special about it/How to look after it?/Is it good for students?等等;又如Our sports meeting, 学生列出如下小标题:what do the students think of the sports meeting?How was our class at the sports meeting?Who did a good a job at it?Who got the first place/How was he/she?Make an interview with him/her.

2.资料的收集整理阶段。

课题任务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确定主题和小标题以后, 学生围绕课题通过走访、调查、查资料、研究分析等搜集、加工、整理信息。这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 学生在完成的时候不再把学习当成是“负担”, 而是积极主动快乐地完成, 在任务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3.交流评价阶段。

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 小组内需要经常讨论交流, 整合全组成员的资料, 制定课题完成的下一任务, 以不断完善课题所需资料。

4.形成成果阶段。

课题成果一般以海报、调查报告或PPT的形式呈现。小组成员将资料形成文字, 并进行版面设计和美化。

5.评比展示阶段。

各组呈现小组的课题成果, 评委会评出最佳成果, 展览在班级的橱窗里。

四、Project板块教学实施的注意点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Project教学中, 教师不可越俎代庖。教师只需要告诉学生在完成Project的步骤和注意点, 引导和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的相关任务, 要给足学生准备和动手完成的时间。

2.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Project任务在一节课是绝对完成不了的, 需要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和整合信息, 教师在课堂中明确任务, 指导方法, 必要时可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在课后美化装饰, 教师收齐作业进行评比并将优秀作品在班级橱窗中展览评比。

3.分解性和渗透性原则。

每个project任务都安排在三个单元 (9B是两个单元) 之后, 在内容上与三个单元相关。所以教师需要将课题任务进行分解, 在平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作课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而不是等到三个单元学习完后将课题任务一股脑布置给学生, 造成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 影响学生对完成课题的兴趣和信心。

4.发展性原则。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实践探讨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训练;水平;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68-01

引言:学习英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其中,听力则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学生都能在笔试中考出好成绩,但是在听力测试中的成绩则很不理想。因此,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听力水平则成为教学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此,本文也主要围绕着听力教学展开,具体分析见下几点:

一、改变习惯做法,听说并进

英语是一门以语言为主的学科,其中的听与说如同血与肉的关系,需要平衡发展。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学生听的训练上面,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培养。如果把中考听力题型稍加变动的话(把选择题变成填空题、问答题等),答题效果则会差强人意了。造形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很多种,比如说,学生不善于联系上下文,不会从整体去去把握听力材料的整体意思。在听力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处在一种只听的被动局面上,并没有主动地去思考。这个时候,英语教师就需要把引导者的作用发挥出来了,要积极地鼓励、带动学生大胆去说英语,不只是让学生训练开口说英语,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说英语的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开展说英语的课外活动,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说英语的机会与平台。这样,课堂内有了说的教学,课外也有了说的活动,学生们的听力水平自然而然就得到提升了。当学生收获喜悦之时,也会更主动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当中。

二、调整授课理念,丰富教学手段

俗话说:“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也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的,尽管这一过程是枯燥的,学生也会感到疲倦,但是只要坚持就会有效果。另外,为了提高听力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听力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英语小短片,也可以选择当下较为流行的影片,比如说《Despicable Me》《神偷奶爸》等,教师可以适时地遮住字幕,这个时候,学生则会仔细去听,有助于锻炼他们的听力。对于一些情节精彩的文章,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也会在相互交流中,锻炼各个的口语和听力。此外,英语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播放一些流行的英文歌曲,鼓励学生也去尝试着唱,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听力能力和水平的。

另外,要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及时训练,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听力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而且还能不断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

三、了解背景,增强学生运用能力

英语知识一般都包含着很多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以及听力技巧,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中适时地渗透一些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尤其是姓名、问候方式;还有一些节假日,比如说感恩节、圣诞节等传统节日,都要多学生详细加以讲解,有助于学生在听材料的过程中具备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也会使得学生听起来更加的轻松,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关信息的交流机会。比如说,在学习交通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提出问题:“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every day(你每天怎样去学校)?”学生在回答时,也会用到不同的单词,比方说bus(公共汽车)、bike(自行车)等。这样的问答也和听力考试中的问答模式是一致的。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既能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便于学生熟悉听力考试中的听力材料的模式。

四、注重听力训练后的巩固环节

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听力训练。听力训练不会随着课程内容播放完毕而结束,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加以巩固,比如说,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的听力效果进行检测,之后,再让学生通过再次阅读听力内容加强自我理解、及时反馈,有助于学生针对自己没有听懂的部分加强训练,及时地巩固听力教学。在巩固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分析、总结,这样有助于提高听力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听力训练结束之后,可以提议让学生再次去看一看听力材料,再次去听一听,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没有听懂的部分重复进行,一直到听懂为止。师生再一起分析没有听懂的原因,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听力训练中改善、提高这方面的不足。

总而言之,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听力水平的提高也和其它的技能密不可分的。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细心,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多培养学生的一些听力技巧,让学生既能够在笔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也能够在听力部分有所作为,让学生建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继而再培养出学生连贯的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听力习惯,促使全体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都能够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方培玲.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4).

[2]王荣仙.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评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10).

[3]梅寒波.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6(26).

[4]王雪梅.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5):35-36.

[5]张荣.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重要性例谈[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12(12):159-160.

初中英语课堂同伴引领教学的实践 篇12

初本的教育, 教育均衡化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最真实体现。面对学生中交流障碍、自信不足、不会科学学习等均中习衡的, 缺失逐步改, 变仅注重教法钻研我校通过推行同伴引, 忽视领学英和有意义的知识接学法探究的旧模式, 受方式实践启, 把学生真发式教学语中最大幅度地融合了师正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 生资源从而在, 将减教学课负增效的目标切切实实地引入到课堂。本文是笔者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堂中探索同伴引领文作抛砖引玉之用。教学的若干尝试, 仅同顾/一领教学、什么是初中英语课堂同伴引伴丽“同萍伴教育”伴引领 (Peer Ed”的概念ucation) , 。同伴教育启发于“同引经过近十几年的发源于澳大利亚, 发展流行, 于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一种。领方法在社。它主要采用小组讨论会发展领域内广泛采用、游戏的培、角训教式进行培训色扮演等参。参与的人主要是年龄相与性强和互动性强的方学仿和朋、友知识。背景“同伴、引领兴趣”实际上就是指同爱好相近的同伴的的伴教, 育符合, 主流的并且它的。英语课堂同伴引领指向是应该是进步实互相带动和推进学习的方式教学主要指在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中同。伴践模式1二的.构构、建英建合作小组语课堂同伴, 实现组内同伴引领教学主要

引领

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 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情况, 以4-6人为一个小组, 形成一个既具有差异, 又有一定共同目标的集体, 让小组每位成员都有参与进步的机会, 都有体验成功的空间, 都有良好协作的心态。以常用的四人小组为例, 一般应选拔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 (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合作活动) ;成绩中下的学生担任记录员 (记录讨论、交流的结果) ;成绩中上的学生担任发言人 (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代表全组向老师发言) ;学习弱者担任检查者 (检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掌握程度) , 同时, 角色要定期轮换, 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人人有责, 而且体验到各自的价值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 大家责任共担义务共尽, 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

2. 精心选择同桌, 实现“兵”教“兵”式的引领

每个学生最接近和亲密的同伴可能是他 (她) 的同桌。在编排座位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进行有意识地安排, 在合理照顾学生的意愿的前提下, 把优秀生与一般生、良好生与较差生安排在同一桌。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当“师傅”, 负责指导和督促“徒弟”的学习, 帮助“徒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领“徒弟”的进步。这种“兵”教“兵”式的引领在课堂实践中可以这样操作:

(1) 课前交流预习

“温故而知新。”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 可以分为课前预习 (一般指在家预习) 和课中预习。在教师精心布置预习作业后, 学生自主操作的空间很大, 在家时可以自学、查电脑、问家长、问同学等, 但在课中预习, 我们强调的是同桌间的互相交流。在课上, 学生自学, 预习新知识, 然后同桌就预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互提问、交流, 探讨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课中互助探究

课上, 我们让同桌共同学习例题, 总结易错点, 并通过相互讲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在解习题的时候, 让“较差”的学生做题, “较好”的学生批阅, 也可以共同做完后互相批阅。

(3) 课后互相切磋

由于时间等因素, 许多问题课上无法解决, 所以我们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发挥互助精神。课后同桌间可以交流课上学习体会, “徒弟”就不懂的问题继续请教“师傅”;可以互相交流作业情况 (包括预习、复习) ;可以交流其它话题。

三、教师也是学生的学习同伴, 更要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现代教育理念下, 教师应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教师与学生之间既然要形成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和谐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绝对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同伴。当然教师毕竟不是学生的“小师傅”, 而是“正规师傅”, 有着特殊的任务。所以, 作为英语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时, 我是这样做的:

1.合理制定规则

在学生互相引领的过程中, 教师要起指导作用。要制定出一个具体的、有序的、可操作的学习规则, 让学生有章可循, 活而有序, 坚决杜绝表面上的“假热闹”。对学生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听清楚教师的目标要求;听清楚同学的发言、不去插嘴;听清楚别人的发言要点,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听完后需作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2.巧妙抓住时机

同伴引领, 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因此, 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时机。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 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要运用直观、形象的, 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 及时指导, 并重视信息反馈。

3. 灵活参与活动

为了给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 教师只有亲自参与到各合作小组中去, 才能更贴近学生, 进行调控, 给予巧妙的点拨与导向,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教学调查下一篇:零距离的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