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文化

2024-08-14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文化(精选7篇)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文化 篇1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文化

作者:中共湖北省枣阳市委组织部 陈勇 周永来源:点击:431时间:

2002-12-29

2000年月5日14。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召开的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新领域。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要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浊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市场经济条条件下的产物,有自己特殊的运行规律,要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就要准确把握其规律,也就必须突破旧的党建经验和方式,大胆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优势,与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促使企业成为一个人人都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

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构建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体系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

和相关的制度安排。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帮助企业构建一个稳固而又极富活力的企业文化体系。一要结合实际,树立厂魂,增强企业向心力。厂魂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思想政治工作应以此为切入点,因企而宜,树立厂魂,积极开展“厂兴我荣,厂衰我辱”的主题活动,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厂标、升厂旗、戴厂徽、唱厂歌等形式,让厂魂无处不在厂内外,无时不在员工心目中,营一种同舟共济、荣辱与共、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氛围。二要组织教育、开发潜力,提高集体战斗力。每个共产党员都是企业的一面旗帜,都是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应该模范带动全体员工分争创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品牌、一流形象,增强企业信誉,提高企业知名度。

二、创新党建工作内容,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

作要顺利开展,就必须围绕这个宗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内容。一是协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增强企业吸引力。及时宣传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让业主和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积极参加社会保险,自觉履行缴费义务,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员工也老有所养、病有所治,无漂泊之感,无遗弃之忧,可安居乐业,可自由流动。二是协助健全竞争机制,增强企业省略。对内建产严格的业绩考核制度,将指标分化到岗、量化到人,能者上、平者下,庸者除。对外建立信息中心,及时搜集和处理市场信息,供决策者参考,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力。三是协助建立健全分配机制,增强发展动力。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引入动态权制的分配模式,将员工的个人的劳动收入、资本收入、贡献收与企业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三、创新组织管理形式,激活企业文化动力

简明、高效的组织管理形式,是党建工作的目标之一,也是企业文化政党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一是要科学培训,提高党员的参与决策能力。主要以各级基层党校为阵地,以赏活动室为依托,以电化教育为手段,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理论灌输与思想疏导相兼顾、党员教育与员工培训相统一的灵活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人文科学和科学技术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在适当的时机贪污跻身入决策层,合理贯彻党的意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二是要理顺党组织关系,提高管理效率。首先要硬而党员组织关系。三是要健全网络,壮大党组织力量。按照“消除空白点,巩固立足点,拓展增长点,占领制高点”的党建工作思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组织体系力求经纬分明、上下贯通;同时进一步健全工会、团支部、妇联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另外,在干部人配备上,要拓宽渠道,通过内部选拔、上级委派、横向交流等

多种途径,采取转任、选任、聘任、委任、兼任等多种措施,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强,政策水平高,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有党务工作和经济工作双重素质的同志选拔到书记岗位;在发展赏上要着力构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网络,特别要注意培养和和发展在重要岗位上的入党积极分子和流动的入党积极分子。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文化 篇2

一、发展状况

1. 思想认识不断加深,地位作用不断增强。

福建省非公经济尤其是新经济企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也在三十年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不同阶段性特色:第一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初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由于党建,工建在非公企业、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举步维艰,发展缓慢,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处于自发阶段。第二阶段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到2001年,这时期为了促进非公企业第二次创业和发展,各地市纷纷在企业组建党群组织,明确提出了“非公经济发展到哪里,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但由于党员流动性大,相当部分企业主不理解等原因,党建难度大,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第三阶段从2001—2011年,这一时期党中央对基层党建、工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特别是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应设立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会组织,并“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法理依据。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稳定的支撑、是发展的“助推器”,已成为企业主和管理层的普遍共识。

2. 工作体制基本形成,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目前,福建省非公新经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立足企业实际,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一是领导体制上,我省各地市都重视对非公新经济企业党建、工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覆盖,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企业党建、工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如厦门市在台商投资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新技术园区均设立党工委,通过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兼职组织员等制度,至2010年底,全市1 593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单独组建党组织,2 107家规模以下有党员的非公企业通过单独或联合组建的方式建立了党组织。又如泉州市整合党群资源,通过一企一策的办法,不断完善“建、联、挂、靠、派、统、跨、升”等组建模式,推进党建、工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覆盖。二是工作制度保障上,各地市党委根据认识的不断深化,坚持把实践中获得的规律性认识用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以厦门为例,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出台40多个有关非公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办法、规定,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强化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兼职组织员制度,定期互动联系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考评制度,在企业推进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制等制度,用制度建设来推进企业创建活动。三是教育培训机制上,各地市都非常重视非公组织的培训和教育投入,除了定期培训企业主和高层管理人员外,还设立多层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训基地,企业也把培训作为增强自主创新和发展后劲的一个重要渠道。例如,高新技术企业泉州宏远集团与省委组织部联办了全省非公企业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与其他高校、中专联办“职工夜校”、“宏远纺织中专班”,进行培训55期,组织全体党员和职工外出学习考察20多场次,建设厂内的“党工团活动一条街”,企业获得全国学习型组织优秀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四是在投入保障机制上,各地市都舍得花本钱来加强非公新经济企业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如厦门市,2009年市委组织部联合财政局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若干问题的意见》,把非公企业创建党组织经费、党组织书记补贴、兼职组织员和专职党建指导员工作补贴等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同时要求区、街道相应配套,多渠道保障非公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经费,并从2002年起对全市非公企业党员缴交的党费全额返还该企业,用于补助党建活动。调查中,大多数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对上级拨款和企业投入方面持较为满意的态度。

3. 注重实效性,形成多样化的工作模式。

非公新经济企业更强调效率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也由此带来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模式的多样化。其一,以党建带工建,党政领导和管理部门通过“一岗双责”制度对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是基本的形式。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往往担任副总裁或副总经理,有职有权,能较好地开展活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其二,以工建带党建,以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如台资企业厦门飞鹏集团,根据外资企业更尊重工会特殊地位的特点,以工建带党建,不仅吸纳了全部大陆员工加入工会组织,而且吸纳了台湾籍员工几十人加入工会组织,为维护两岸员工权益做出了新贡献。其三,行业区域联建联管模式。对于党员人数较少、力量薄弱的非公企业和中介组织,一些地区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特点,组建“楼宇党支部”、“商圈(商街)党支部”,以联合党支部的形式来统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如,厦门思明区组建了5个商务楼宇党总支、4个商圈党总支,4个特色商街党支部和4个商城党支部,而且依托行业协会组建了律师协会党委、注册会计师协会党委、资产评估协会党委和证券期货业协会党委来开展中介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其四,注重文化载体建设的工作模式。我们所调研的企业,无不在企业文化上下工夫,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大众传媒、娱乐设施、强化沟通方式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如宏远集团围绕“自主创新、科学发展、和谐创建、致宏致远”的企业精神来建设学习型组织,企业设立科技攻关中心、工会活动中心、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职工书屋、书画室、广播站、企业网站、体育场、健身馆、影剧院等,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开展“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系列活动、“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系列活动、“奉献社会、展示风采”系列活动结合起来。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推动创业新一轮创业已成为众多非公高技术企业的不二选择。其五,以行业相关标准为底线的工作模式。在我们所调研的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标准和底线要求因各自文化和管理目标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的企业以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管理实践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的以“创先争优”的要求结合岗位标准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的以AS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来细化思想政治工作;有的以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等等。虽然模式各不相同,但都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企业国际化特色。其六,针对人群聚合的层次性特点,注重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企业普遍能根据不同人群、不同任务、不同时期和企业发展需要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不同的要求。譬如,对党员管理干部与非党员管理干部、普通党员与一般群众、老员工与新员工往往有不同的要求,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务实,也更具可操作性。调查显示,69%的员工认为所在企业党组织发挥的作用“很大”或“较大”;65%的员工认为所在企业工会发挥的作用“很大”或“较大”,员工对企业党群工作基本持肯定态度,这是以前调查所少见的。

二、问题及成因分析

由于主客观原因,福建省非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处于成长阶段,与成熟阶段的特征,与社会、员工的期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有:

1. 形式上的完备与实践中的粗放并存。

非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群组织及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组织制度经过近年的强化建设已基本形成,但仍处于磨合阶段,离社会、员工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在问卷中,对“当您在企业遇到不公正待遇时,您首选的解决途径是什么”的问题,40%以上的人选择“找部门经理或老板申诉”,33%的人选择“找工会或党组织反映协调”,11%的人选择“忍气吞声”,6.5%的人选择“仲裁或诉讼”。对“当您遇到困难,心情郁闷时,谁来帮您疏通和引导”的问题,38%的选择“好朋友或家属”,31%的人选择“自我平衡”,17%的人选择“企业党群组织”,10%的人选择“各级管理人员”。在上述选择中可以窥见党群组织及其思想政治工作在员工心中的地位和作用。究其原因,相当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只停留于面上的宣传教育和组织活动,而不注重也没有精力(政工人员基本兼职)去了解、研究人们思想行为变化的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大多数政工人员缺乏系统的训练,往往停留在经验型、感知性层面上,缺乏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如何做”上尚需重新学习和进一步强化。

2. 模式上的多样化与民主管理的缺失并存。

非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以工建带党建带思想政治工作、以AS8000标准为底线、以精细化标准为依据等,但往往是企业主或企业管理的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上的体现,与员工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在调查中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目前最欠缺是什么”的问题上,27%的人认为“企业缺乏评估和激励机制”,21%的人认为“企业缺乏民主协商制度”,17%的人认为“企业缺乏群众性创建活动”,只有7%的人认为“企业缺乏合格的政工干部”。在对“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帮您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回答中,44%的员工认为是“权益保障问题”,29%认为是“尊重、理解与个人发展问题”,14%认为是“民主管理问题”,只有2.6%才认为是“心理咨询与心理障碍排除问题”。在对“您认为企业创新意识培养,关键是什么”的问题中,40%的人认为是“领导要有创新意识,要讲诚信”,28%的人认为“企业要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留住人才的‘共建共享’长效激励机制”,由此可见,员工对民主管理和诚信的呼唤。从表面上看,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或工会负责人都是高管,有的担任副总裁,能够参与企业决策,能有力地推进党建、工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相关民主管理制度基本形成,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按法律要求齐备。但深入调查可以发现,企业党群负责人或由企业主创业伙伴担任或由上级指定,并非真正由党员或员工民主选举产生,其工作没有业主的认可也难以在企业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在于模式的的多样化,而在于这些模式是否具有员工所认可的“公平”、“诚信”、“民主”的价值,是否能真正解决员工最关注的“权益保障”问题。

3.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限与全新工作对象需求之间的矛盾并存。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更倾向于思想灌输,更倾向于通过集体活动来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由于这一套做法简便易行,也容易被非公企业所拷贝。然而非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已经发生结构上的重大变化,员工年轻化、学历高层次化已成为主要形态。调查显示,在15家非公新经济组织中“80后”已占到所有员工的54%,“70后”占29%,“60后”占4.5%,“90后”占4%,“50后”才1.3%。而在文化层次上,大学本专科已占到所有员工的53%,高中或中专占到34%,硕士以上学历占到6%,高小以下只有2.6%。上述统计还主要是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企业,在一些以研发、设计、风投为主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中员工则绝大部分是大学本、专科以上,有的一个企业就有数十个硕士、博士毕业生。员工学历的高层次化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限越来越明显和不合时宜。在对“您认为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帮助您解决什么困难”的问题中,有43%的人认为是“提升个人素质、为个人发展创造平台”,27%的人认为“减轻经济压力”,18%的人认为“减轻工作压力”。尊重理解,提升个人能力,为个人发展创造平台已经成了新一代高学历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要求。“用工荒”、“人才争夺战”趋势的出现,人才留不住更成了企业主的心病,一些业主和高管抱怨“员工都叫政府给‘宠坏了’,一不高兴就甩掉工作走人,企业一点办法都没有”。在员工用“脚”对企业薪酬、企业管理进行“投票”的当下,如何超越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在观念、内容、形式、载体上的局限,积极探索对全新的“新生代产业工人”、“新生代知识分子”的教育管理,如何建立留住人才的“共建共享”机制已成为非公新经济组织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三、对策与措施

1. 完善社会化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新模式。

模式即按一定原理设计的,具有内在结构的管理模型或科学方法。构建客观、中观、微观为一体的“三层次四模块”的工作体系是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三层次”是指:一是地方党委政府根据“学习型社会”和“争先创优”等要求,完善目标责任制,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完善培训制度、推广先进经验,在党群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二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社区、行业协会、地方工会等区域、行业系统要落实各自职责,加强对企业党建、工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指导、跟踪考察,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行业规则和群团监督,来完善和落实地方政府的目标责任制。三是企业内部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管理层为骨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企业负责人在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把生产经营、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以形成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软管理”的作用。三层次体现的是“各方配合、企业为主、全员参与、联动推进”的社会化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四模块”是指:生产经营模块、社会生活模块、企业文化模块、民主管理模块。生产经营模块主要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在职业道德、创新创业环境方面的教育和激励。社会生活模块通过不断改善员工生活条件,创建一个安心温馨的生活环境,使员工对集体产生归属感和凝聚力。企业文化模块致力于学习型组织建设,为个人能力提升和发展搭建平台。民主管理模块是员工最为企盼的,只有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才会以创新的心态去施展才华、奉献力量。建立和完善“三层次四模块”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是非公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2. 倡导“家文化”,着力推进人本化管理理念的渗透。

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家国”情怀是形成集体主义理念的基石。“家文化”是富有人情味、包容力的企业文化,是“融合、联合、整合”理念的具象化,它可以通过力量的联合、资源的整合和环境的融合加快团队创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劳资协调、新老员工整合与主人翁意识的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家文化”,有利于人本管理理念的渗透和创新意识的强化。人本管理是基于员工能力素质并回归人性的管理,它是实现制度管理与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其基本要求是建立以人才为本的文化模式。即:树立以人才为本的价值观—主客体目标协调—构建学习型团队—激励培养—企业变革。具体来讲,一是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高素质管理层和专兼职政工队伍为骨干的心理疏导机制;二是建立带有预防心理冲突和保持人的积极性作用的保健机制。根据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生产安全以及企业相关政策都会直接影响员工的满意度,并直接影响个人创造力的发挥[1]。三是充分利用目标激励、民主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股权激励等激励机制,使广大员工感受到企业“家”的温暖,增强其创业创新的意识。这也是微软用“家文化”对员工创意进行管理[2]和晋江市探索实践非公企业“家文化”,在“融合、联合、整合”上做文章的用意所在。

3. 强化“共建共享”,完善学习型组织建设。

现代的“学习型组织”是适应创意经济时代要求的,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系统,也是共建共享、具有协同机制,能够产生新结构和新功能的系统。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强化信息技术、心理学技术、社会学技术以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运用,增强心理疏导的功能,更要用新思维来指导企业的发展,致力于建立留住人才的“共建共享“长效激励机制。其一,要把组织目标与组织学习结合起来,把员工个人发展计划与提高公司绩效结合起来,把帮助每一个员工成功作为工作的抓手,进而推动企业整体发展,才会得到业主和员工的认同。其二,在劳资博弈中,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是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职能。在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出现的“业主求员工”、“待遇再高员工仍然用脚投反对票”的尴尬,充分说明了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扭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到位。“集体合同”协商谈判是一块试金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沟通引导、强化民主机制,完善平等对话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其三,建设以“共建共享”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有利于促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三支人才队伍有管理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以及政工人才队伍。从企业家和管理层来看,学习型组织有助于他们克服封闭的家族思想和落后的管理理念,推动企业以更开放的现代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再造。从科技人才队伍来看,高层次的、和谐的人文环境是他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土壤,如何营造尊重人才、包容人才(甚至包容哪些有古怪思想和喜欢标新立异的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聪明才智发挥和能力成长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再教育和股权变革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从政工人才队伍来看,“共建共享”学习型组织有利于政工人才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实践运用,有利于“疏导员”队伍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劳动者,因为劳动者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起着主导和决定的作用[3]。“有员工才有企业”已成为企业的共识,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更偏向劳动者,强调劳动者的主体性,着力提升劳动者的能力素质,才能在组织的整合、创造、裂变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新经济企业创新机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潭英华.人性化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04.

[2][美]里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155.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文化 篇3

关键词:工商部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泸州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形式,形成了以工商部门为主导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新格局。

一、建立以工商部门为主导的新经济组织委员会,理顺党建管理体制

党建管理体制事关党建工作成效。泸州市非公党建抓准、抓住、抓好党建管理体制这个关键,明确党建管理责任主体,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2012年6月,“中共泸州市新经济组织委员会”挂牌成立,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由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市新经济组织党委书记,市工商局增设1名党组成员、副县级工商干部担任专职副书记,市经信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地税局、市工商联、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等六个与新经济组织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的领导担任党委委员,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

二、发挥工商部门的优势,整合党建资源

泸州建立以工商部门为主导的新经济组织党建管理体制,既适应了新经济组织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又能够发挥和拓展工商部门的体制优势和职能优势,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一是发挥工商部门独特的体制优势。工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从国家工商总局到省、市、县工商局,再到乡(镇)工商所,形成五级贯通、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体系。泸州发挥工商部门的这种体制优势,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以工商部门牵头抓总的新经济组织党委管理体制。二是发挥工商部门独特的职能优势。工商部门负责企业登记、注册、年检,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日常监管服务,不仅与企业联系紧密,而且与经信委、商务局、地税局、工商联等与企业发展相关的部门在工作上联系密切,泸州发挥工商部门的这种职能优势。

三、抓住“四个重点”,筑牢党建根基

泸州市大胆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抓住“四个重点”,稳固党建根基。

1、重点抓好党组织覆盖。泸州在抓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按照“有利于组建、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活动”的原则,采取“招商同步宣传、入驻同步登记、投产同步建党、建党同步规范”的工作方法,通过单独建党委、联合建支部或挂靠相邻企业、村、社区党组织等方式,在全市新经济组织法人单位中单独建党委22个、党总支14个,单独建党支部760个、联合建党支部1237个,建立个体户党支部26个,使全市党组织覆盖率超过60%,夯实了新经济组织党建根基。

2、重点抓实党建联系点的党建工作。榜样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泸州市新经济组织党委坚持“重点联系,带动全面,促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提高”的工作思路,按照“基础择优、地域均衡、分类兼顾”的原则,建立新经济组织党建联系点31个。市新经济组织党委领导带队深入各联系点开展调研活动,指导党建联系点规范化建设,将联系点打造成示范点,以示范点影响带动其他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形成了非公企业党建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生动局面。

3、重点抓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泸州积极推行“书记抓、抓书记”新经济组织党建“领头雁”工作方法,按照“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热爱党务工作和熟悉群众工作”的标准,选优配强新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目前,全市从企业人员中选配党组织书记414人。

四、强化“三个载体”,拓展党建活动空间

党建要有活动才有生命力,活动要有载体才能开展。

1、通过“双强六好”树典型。在新经济组织中,广泛开展“双强六好”创建活动和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活动,设立“党员责任区”294个、“党员示范岗”991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36个。广泛开展“关键岗位有党员、攻坚克难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党员手中无次品、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行为无违规”的“三有三无”活动,激发党员职工争当先锋、争创一流的热情。如四川科瑞德制药有限公司党支部围绕打造“创新型医药企业”的目标,组织开展“建言献策、技术攻关”和评选“质量明星、服务标兵、管理明星”等活动,涌现出一批技术骨干,既促进了职工个人的发展,也推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通过“爱心行动”促民生。以民生为抓手,推动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泸州市新经济组织党委组织开展“100户企业帮扶100个行政村”的“三联三帮”工程,促成304个新经济组织党支部与联系村签订帮扶协议;开展村企共建“党员教育共抓、组织生活共过、矛盾纠纷共调、文明新风共育、发展成果共享、和谐家园共建”的“六共”活动,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做到“平時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利益面前让得出”,党的先进性得以生动展现。

3、通过“维护权益”促和谐。泸州市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着眼维护职工权益、维护企业权益,起到“主心骨”、“润滑剂”、“贴心人”作用。积极推行新经济组织人文党建“五必访”制度,即:企业遇到困难时必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大事必访,企业业主个人或家中有大事必访,企业与周边单位或群众发生矛盾冲突时必访,每逢节假日和企业庆典时必访,做到“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泸州众大科技公司开展“企业爱党员”、“党员爱企业”的“双爱”活动,促进了企业、员工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五、注重保障和激励机制建设,保证党建工作实效

1、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工作开展。泸州市建立了“财政补助、党费拨返、企业赞助、党员自愿捐助”的党建工作经费投入机制,将新经济组织党委和新经济组织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经费、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津贴、示范党组织的远程教育设备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开支;实行党费全额返还,将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企业管理费用,逐步建立起税前列支制度;鼓励党员自愿捐助党建工作经费等,这些举措保证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2、建立目标管理激励机制,促进工作落实。建立起市新经济组织党委考核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和区县级的新经济组织党建目标,内容设置了“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党委主要领导、区县委书记是否重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党建机制和机构是否健全,党建工作经费是否落实,党建台帐是否健全,组织覆盖面如何,党员发展情况,活动阵地是否规范,作用发挥如何,示范党组织的打造情况,党建制度是否健全”等,考核结果作为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和区县基层党建工作考评、“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评选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

[2] 毕元贵;孟晓光.关于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监管的思考[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王凡.进一步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6期.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文化 篇4

中共博兴县委

(2011年4月18日)

首先,对杨处长、于部长及各位领导莅临博兴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这必将对我县党建工作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起到极大的鞭策和推动作用。下面,按照调研的有关要求,我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社会组织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三个部分,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概况是:共有35个党委,7个党工委,91个党总支,1065个党支部,26736名党员(幻灯片呈现)。

博兴县民营经济起步较早,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较多,主要集中在县经济开发区和兴福镇。截至今年3月底,全县境内共有注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2011家,其中,个体户10561家,注册非公有制企业1450家,共有从业人员74372人(饼状示意图,幻灯片呈现)。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50家(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60家(饼状示意图,幻灯片呈现)。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70%以上(饼状示意图,幻灯片呈现)。目前,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已建党组织160家,其中建立党委9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149个(其中联合党支部16个)、覆盖企业259家,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7.9%;企业在册党员1614人,流动党员226人,纳入村企“双管”本地务工党员543

为探索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去年,县委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列为全县党建工作的重点,确定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年”,创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主要抓了四个重点:

(一)抓组建,着力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一是抓党组织集中组建。要求已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条件或创造条件可以单独组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完成单独组建任务。二是抓党员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要求全县在建和已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根据党员人数和实际需求,按照县委组织部统一制定的标准,建设党员活动室和议政交流室。去年以来,全县新建企业党组织97家,121家企业建成了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场所(幻灯片)。三是抓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为破解企业专职党务干部短缺的难题,实施了党务“红领”工程,选派熟悉党务工作的离岗科级领导干部到企业担任党务“红领”(与白领、蓝领相对应,专职党务干部称为“红领”)。去年5月份举行选派仪式,向重点成长型非公有制企业选派了首批34名党务“红领”(幻灯片)。

(二)抓载体,提升党建工作影响力。一是落实“1+5党内基层民主运行机制”(这是我县基层党建的创新做法,是全省基层党建创新“县委书记项目”。“1”即“民主议政日”,每月的5或6日,党员集中开展活动;“5”即“公推直选、大事票决、要务提案、质询监督、民主评议”

五项基层民主工作制度。幻灯片),将涉及企业生存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纳入党员职工代表民主议政的范围,鼓励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二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京博控股公司的“孝文化”(全省企业文化的一个品牌,被评为“滨州市企业文化创新成果”先进单位,全市仅11家;坚持“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文化理念,设立员工“孝心工资”,每月100到500元不等,2010年起,为4000余名员工发放、近1万个家庭的父母受益,展示感谢信)、华兴机械公司的“三先三最”等党建品牌为重点,抓好文化内涵的深化提升,着力打造一批全省、全国知名的党建文化品牌。(幻灯片)三是实施企业党员“红色脊梁”工程,深入开展 “党员承诺制”、“挂牌上岗制”、“星级党员评比”等活动,激励党员更好地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把党员队伍打造成企业的精英团队。(幻灯片)四是制定出台在企务工农村党员村企“双管”办法(幻灯片),把党员发展、教育、评议等工作置于村镇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之下,实现党员联管、共谋发展。目前,543名在企务工农村党员全部纳入村企“双管”。

(三)抓创新,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模式。按照市委组织部的部署,我们在县经济开发区设立试点探索开展经济园区党建工作。在省、市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园区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框架。一是提出了“集群党建生态区”概念。“集群党建生态区”是指:根据园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的发展实际,整合区域党建工作资源,以集群党建的模式,打造出活动阵地健全、服务设施配套、党建氛围浓厚、作用发挥充分、内外关系和谐、发展势头强劲的生态型党建工作示范区(幻灯片)。二是创新党组织架构模式。实行“1+X+N”模式,“1”即在开发区党工委的领导下,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委员会,负责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X”即根据产业集群和企业集聚的实际,成立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粮油食品加工、新型材料加工、纺织服装等多个产业集群分党委,每个分党委设立1个党员综合服务中心,分别打造多个集群党建生态区;“N”即每个生态区内的“N”个企业,每个企业设立高标准的党员综合服务站(示意图呈现)。三是健全落实工作制度。具体工作制度和活动载体包括:实行重大活动企业“轮流竞办”制;实施“数字党建”工程,建立园区党建信息平台;实施“蓝领党员成才工程”,建设省级“蓝领党员培训示范基地”;设立“企情沟通日”,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成立企业家、高层次人才、大学生等多个联谊会,搭建党企联系平台;设立“村企开放日”,实行驻区单位党建一体共建等等,逐步构建起园区内企业之间党建工作同力、党建成果共享,园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党建生态环境和工作体系。

(四)抓保障,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实行“兴博先锋企业”创评制度。“兴博先锋企业”实行一年一创一评,评选工作与全县企业目标考核相结合,每年命名表彰20家“兴博先锋企业”。二是建立企业业主党建激励机制。实行党员企业主由企业党组织、上级党组织或行业党组织双重管理,由企业党员职工和上级工会、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双重评议。把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作为评价其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内容,把企业建立党组织情况和党建工作情况作为推荐业主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展入党,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杰出青年等,以及评优评强、评审企业信誉等级、文明单位评选等的重要依据。三是严格党建工作责任制。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列入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建专项述职重要内容,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定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建“直接责任人”履职情况和评选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

通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年”活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得到明显加强,有力推动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去年,京博控股公司再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名次提

高74位;华兴机械、鲁丰铝箔两家公司相继挂牌上市,实现了博兴企业上市工作的历史性突破。今年初,在全县10大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纷纷提出主要指标翻番的宏伟目标,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厚积薄发的历史最好时期。去年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年”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事求是讲,我县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还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党建基础比较薄弱。虽然我县民营经济起步较早、比较发达,但党建工作起步晚,比较薄弱,相对滞后。二是党的组织覆盖率很低。1450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仅160家,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还不到50%(示意图)。三是企业业主的重视支持程度很不够。有的仅限于把党组织成立起来,人员、场所、经费均不落实。四是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企业存在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常年不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基本发挥不出来。五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作用发挥很有限。机构虽然已经成立起来,但人员、经费、工作体制理顺等方面还没有到位,职能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些都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快速膨胀发展和全县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全面加强和推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继续作为全县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把今年确定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深化年”,围绕“一个目标”,抓好“四个重点”,继续深入推进。“一个目标”,就是全力实现高晓兵部长提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企业党员全覆盖、党的声音全覆盖”的总目标。“四个重点”:一是逐步理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的工作体制。这个方面在第三部分将作专门汇报,这里不再展开。二是继续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具体目标是年内实现“三个100%”,即:规模以上企业党的组织覆盖率达到100%;无党员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达到100%;企业行业协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三是继续探索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考核工作,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目标考核范围,并作为企业年审的重要内容。实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样板工程,在全县选择20家左右非公有制企业进行重点打造,并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党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四是切实抓好经济园区党建试点工作。主要把打造“集群党建生态区”的思路措施具体落实到位。

二、社会组织党建情况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一系列要求,按照“点上突破、面上覆盖、量上扩张、质上提高”的思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强化领导指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县有社会组织115个,从业人员16128人,党员359名,建立党组织9个(幻灯片)。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针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量大面广的特点,以建立“1+N”管理体制(“1”即以县社会组织党工委——负责全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N”即社会组织党委或党组——负责本单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为着力点,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健全领导机构。依托县民政局成立了县社会组织党工委,建立了由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牵头的全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教育、卫生、财政、司法、工商、交通等近20个业务主管部门列为联席会议成员,定期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及时研究解决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明确责任主体。针对部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主体不明的实际,按照“以条为主、条块结合、以条带块”的要求,明确社会组织党组织原则上由业务主管部门党组织指导为主,所在镇、街道党(工)委管理为辅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主体。三是加强督查指导。建立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制度,要求每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联系一家社会组织党

建工作示范点,通过定期走访调研、指导督查等方式,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二)创新活动载体,积极搭建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平台。在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通过拓宽活动载体,努力把党的活动融入到社会组织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使党组织活动与社会组织发展目标同向、工作同步。一是注重参与科学决策。通过建立党组织与理(董)事会联席会、党员议事会和民主恳谈等形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参与决策、思想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党员的先进性激发出来,带动其他员工积极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竞争力。如博奥学校党支部围绕学校创新发展,组织开展了“党员金点子”征集活动,共有28条合理化建议意见被采纳。(活动图片)二是注重引领诚信服务。通过开展“诚信执业、向我看齐”、“亮身份、亮职责、亮业绩”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县359名社会组织党员中开展了设岗定责和公开服务承诺活动,激励党员争当岗位能手、争创文明标兵,广泛参与政府政策咨询和社会公益等活动,树立社会组织回馈社会、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活动图片)三是注重凝聚党员人才。按照“围绕中心工作、坚持业余分散、活动小型多次”的原则,充分利用网络QQ群、内部论坛等现代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开展党的活动,畅通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的联系交流渠道,活跃党内生活,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内动力和凝聚力。(活动图片)

(三)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保障机制。一是培养两支力量,强化队伍保障。培养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根据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实际,通过“内部选育、机关下派、外部招聘”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业务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选配政治素质好、既懂业务又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进入党组织班子。培养高素质党员:按照城乡一体、共育共管的要求,注重从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今年以来,在社会组织中新发展党员6人,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二是健全三项机制,强化制度保障。除了前面提到的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党建示范点创建制度外,还建立督查考核工作制度,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三是统一“四有”标准,强化阵地保障。结合社会组织实际,统一“四个有”标准(有党员活动室、有活动制度、有台账资料、有电教设备),采取多种方式统筹解决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对党员数量较多、已建党组织活动场所的,进一步规范,建成示范点;对党员数量较少、活动场所紧张的,通过开展“共建互助”活动,整合城乡基层组织资源,通过签订“互助协议”的形式,引导相近地域、相同行业的社会组织开展阵地联建、活动联搞,定期召开共建互助联席会议,实现党建工作同步推进。目前,全县9个社会组织党组织都建立了规范的党员活动室,359名社会组织党员都有活动场所。(场所图片)

尽管我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有待于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是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不高。在全县社会组织中,党员人数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2%,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仅占社会组织总数的7.8%,超过四分之三的社会组织没有党员(全县有社会组织115个,从业人员16128人,党员359名,建立党组织9个,示意图),党建工作“空白点”还有很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社会组织党组织发挥作用难。一些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对党建工作不知晓、不理解、不重视、不支持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组织的党员流动性强、思想和需求复杂,一些党员存在矛盾心理,不愿亮明身份,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党组织作用发挥不理想。

三是社会组织党建基础工作比较薄弱。镇街、村居抓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力量不足,村居往往都是兼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选配难,缺乏政治强、党务熟、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选。许多社会组织党组织由于可支配的资源有限,开展活动受到经费、场所等条件限制,存在活动无场所、培训无阵地、工作无经费现象。

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下一步突出四个重点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是抓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的理顺。这方面在第三部分具体展开主讲。二是抓组建,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先期抓好规模较大、运行规范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像前面提到的厨具、板材两个行业协会都要建立党组织,还有目前以爱心帮扶和慈善救助为宗旨、会员规模达到500人以上、在全县乃至全省影响较大的“星火义工”组织,近期将依托县“党员干部人才之家”成立党支部,通过党的领导和工作指导,促其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抓载体,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拓宽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途径。四是抓机制,保障党建工作正常开展。主要是解决人员、场所、经费等方面问题,这方面也在第三部分具体展开讲。

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运行情况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2010年3月,我县分别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和社会组织党工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挂靠县委统战部,党工委书记由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兼任;社会组织党工委挂靠县民政局,党工委书记由县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兼任。在此之前,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协调、督导、考核等职能主要由县委组织部承担,两个党工委成立后,主动承担相关职能,特别是去年开展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年”活动,在具体工作的组织领导方面,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工作体制正在逐步理顺。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方面,由于起步早一些,加之受去年党建年活动的推动,依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正在逐步理顺和完善。在社会组织党建方面,由于我县社会组织数量较少,从业党员人数较少,在党建工作开展方面相对晚一些、薄弱一些。实事求是讲,从去年3月份两个党工委成立以来,其作用发挥都很有限。一方面,相关职能从县委组织部的剥离、过渡有一定难度,需要一个过程,即使全部划归两个党工委,由于权限相对小一些(如还没有发展党员及对分管领域所在镇办、单位党建工作的考核奖惩等权限),基层认可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工作推动上仍然比较困难(比如前段时间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按上级要求统计上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关情况和数据,由于这些情况和数据掌握在组织部和基层组织口,只能在组织部和统战部的积极协助下做这些工作);另一方面,两个党工委虽然都已成立起来,但书记和委员都是兼职,机构没有编制,没有具体办事人员、工作场所和工作经费,现在他们的一些工作,只能靠党工委书记利用自己职权和所在单位资源去推动和落实,靠挂靠单位资源办党工委之事,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两个领域党建工作领导体制,不断强化两个党工委的职能作用。在两个党工委分别设立专门办公室,逐步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从有关成员单位抽调人员进行集中办公。原县委组织部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协调、督导、考核等有关职能分别划归两个党工委,县委组织部只履行业务指导职责。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实行以属地管理为主的组织机制,根据企

业规模大小和党员多少分别由县直部门、镇(街道)领导。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较多、分布较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和兴福等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的指导下,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具体领导体制及工作体系观看示意图)。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确立“行业管理为主,属地管理为辅”的组织机制,从行业特点明显、规模较大、运行规范的社会组织入手,分行业、分领域有序推进(具体领导体制及工作体系观看示意图)。

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对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及健全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提出以下建议:

(一)按照“由分到合”的原则和步骤,改进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领导机构设置工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领导机构合并设置,有利于减少人员编制、场所及办公经费等资源的配置,符合当前精简机构、节省资源的政府机构改革要求。但统筹推进两个领域的党建工作,并且这两个领域的工作又都处在初始开拓阶段,工作量非常大,两个党工委各自开创自己的工作局面尚且举步维艰,一套人马推进两个领域的工作将更加艰难,不利于两个领域党建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从我县实际出发,建议在两个领域党建工作的初始开拓阶段,先分别设置党工委,领导开展各自领域工作,这也有利于两个领域相互比较、形成竞争,促进工作创新开展;当两个领域的党建工作发展到巩固提升阶段,条件成熟时,将两个机构合并,一套人马办公,既有利于机构精简高效,也有利于统筹推进工作。

(二)建立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领导机构作用发挥的机制体制。这是能否有效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去年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省、市、县三级都建立起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并进一步明确了其对两个领域党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协调、督导、考核等重要职能。但当前来看,机构虽然成立起来了,但由于人员、场所、经费不到位特别是工作机制没有理顺,职能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建议中央和省、市围绕从组织部门将两个领域党建工作的有关职能分别划归两个党工委,落实人员、场所和经费,在理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两个党工委职能作用方面出台一个指导性意见,自上而下明确职能定位、理顺工作体制,以促进整体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三)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及试点工作制度。借鉴省委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县委书记项目”的办法,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党(工)委书记项目”,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激发基层党委抓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工作动力和创新活力。围绕有效破解党的工作全覆盖难、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难、区域性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难等党建工作难题,在部分市县设立试点,探索经验和路子,通过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以点带面,促进工作的整体推进。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文化 篇5

工作总结

县委组织部:

我镇按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做到哪里”的思路,开展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镇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增添了新的一员,即天

时公司党支部。天时公司共有员工 350余人,党员9人,其中预备党员 3 人。这是继 北大营支部后的第二个“两新”基层党支部。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调查摸底。作为我镇最大的民营企业,北大营天时公司有员工350余人。为做好新形势下的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我镇利用为企业开展纠纷化解等机会,了解员工队伍中的党员情况,以及党员过组织生活及发挥作用的情况,为建立党支部打好基础。

(二)加强沟通联系。河口镇党委主动与其支部联系,增进企业与党委之间的支持和信任,有的主动提出在公司建立党支部,并写请示报告镇党委。6月下旬,镇党委经过研究,决定在该公司成立党支部。

(三)选配好班子。目前,河口镇非公有制党支部共有党员23人,其中预备党员 8 人。为选配好支委班子,镇党委注重与企业沟通,做好党员的工作,选配的2名支委做好了外地与本地相结合、中层岗位与普通岗位相结合,既有女党员,也男党员,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做到了年轻化。

(四)明确工作定位。将工作定位在沟通政企关系、协调劳资关系、密切党群关系上,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广大员工、党员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真正成为员工中的政治核心;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党员提供教育、管理和服务上,努力成为党员的活动之家,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企业发展的促进者、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劳资关系的协调者。

(五)推动党建带团建工作。现在,企业员工大多数为有知识、有能力青年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坚,如何推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已成为我镇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镇安排1名领导联系工作,并选派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到 北大营天时公司进行指导。通过建立党支部,做到有人抓青年,有人抓团支部建设,促进党建带团建工作,把优秀青年吸引到党组织中来。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文化 篇6

富源奏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党建工作三部曲

富源现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291户、社会组织161户,共有员工58647名,党员1527名。2011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7.5亿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50.5%。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活跃城乡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加强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尤为重要。

建得起:建工委,强领导,搭好集中组建大舞台

今年6月,富源县立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县委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明确县委组织部1名副部长兼任党工委书记,设专职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名,委员9名。在组织部增设组织三科加挂党工委办公室牌子,核定行政编制3名,调配车辆1辆,负责党工委日常工作。11个乡(镇)相应成立党工委,明确了领导和工作人员。同时,县财政每年预算县委党工委专项经费30万元,每个乡(镇)党工委专项经费3万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由所在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0.5%—2%列入党员教育活动经费,并据实在税前列支。这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经费保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是落实中央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根本要求。‛县委顾书记说,‚富源在县、乡(镇)两级成立党工委,其目的就是加强对这一领域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为开展集中组建工作搭好舞台,保证所有符合组建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党组织建得起。‛

有了党工委的坚强领导,县煤炭、工商、民政、工会、共青-1-

团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认真履职,强化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在全县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150个,建工会组织150个、共青团组织92个、妇女组织19个,实现单独组建率100%;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89个,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34个,实现规模以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已建率100%;同时,将全县1527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管理,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率达100%。

立得住:定职责,抓队伍,扮好服务企业新角色

近年来,富源县坚持‚边工作、边探索、边总结、边积累‛的原则,通过在老厂镇和大河镇开展试点工作,不断寻找党建工作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的有效结合点,对各级党组织的职责进行了准确定位。县、乡党工委分级负责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工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履行宣传方针政策、加强队伍建设、维护合法权益、促进企村和谐、推动企业发展等五项职责。老厂镇党委书记张柱友说:‚党组织的工作职责越明确,其角色定位就更准,工作目标就更明,就越受企业主和职工的广泛欢迎,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脚跟就站得更稳。‛

此外,县委党工委把‚强班子、带队伍‛作为增强服务企业本领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选优训强党组织书记239名,选派党建指导员896名。同时,将党组织书记和专(兼)职党务干部纳入县、镇干部培训范畴,每年开展不少于三天的学习培训;各党总支(支部)每季度上一次党课;党组织每两月召开一次党小组学习会,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至目前,全县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举办为期10天的培

训班2期,共培训党务工作者316人。各乡(镇)以‚创先争优‘七〃一’表彰‛为契机,开展邀请组织部长(副部长)上党课活动,共培训党员2000余名。党组织认真开展‚双培养‛活动,新发展党员125名。‚党总支一班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认真履行职责,为企业发展创造的业绩都是有目共睹的。‛宏发企业法人罗彪说,‚在工作中,党组织坚持做到‘只参与不干预,只服务不包揽’,真正成了引领企业发展的好参谋、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有作为:建机制,解难题,唱好村企和谐重头戏

发挥好在企业中的政治引领和在企业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富源县在工作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实用管用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建立全方位互动沟通联系机制。县委党工委每季度召开不低于一次由各乡镇党工委和相关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乡镇党工委每两月召开一次,村(社区)党总支与当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每月召开一次,共同研究探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的办法、措施,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协同调处矛盾纠纷。建立走访、恳谈和帮扶制度。开展“企业帮村、党员帮户”活动,每个企业至少帮扶1个自然村;每名党员至少联系2户贫困户,每年走访农户不少于5户;党组织书记每两个月开展1次企村和谐民情恳谈,每月与企业负责人开展1次交心谈心,一般党员每半年与联系户开展1次走访慰问,积极引导企业主和员工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引导企业依法生产经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周边企业、村民和谐相处。建立表彰、激励和关爱制度。每年利用重大节日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给予一定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营造“学先

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对困难党员、职工实行结对联系帮扶,每年至少开展2次慰问活动,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党员、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制度。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和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软约束‛也变成了‚硬考核‛。至目前,全县煤矿企业累计捐资4.62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解决了5.8万个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与困难群众累计结成帮扶对子21380对,救助贫困学生8370人,救济困难家庭4361个,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37465件,受益群众40余万。今年上半年,全县企村之间发生纠纷52起,同比下降67%,党政顺民意、企业创平安、农民得实惠、城乡构和谐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作者单位:富源县委组织部

作者姓名:温富明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文化 篇7

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夯实企业发展的思想基础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发挥思想引领功能, 凝聚人心,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一) 需求引导法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客观分析当代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的心理和需求特征, 针对员工的心理和需求特征来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了解每个员工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什么, 采取针对性差异化措施, 提供必要的条件, 鼓励员工去追求需求的满足, 激发员工上进的内在动力。当一个员工所追求的需求满足后就要及时地诱导员工产生新的需求, 再鼓励员工去追求新的需求的满足, 从而使广大员工始终处于不断上进的状态, 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访谈疏导法

毛泽东指出, 思想问题“只能用民主的办法去解决, 只能用理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 而不是采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要经常性地接触员工, 与员工交朋友, 聊天谈心, 借以了解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 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以利于及时解决思想问题和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密切党群关系。对员工的思想问题要积极疏导, 说服教育。要实行“双岗双职”, 走“大政工”的路子。“双岗双职”, 就是党组织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总结和考核, 把大量的日常性工作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目标落实到部门或班组的负责人, 并与其行政职责和经济利益挂钩, 部门班组负责人同时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负责人。

(三) 形象教育法

党组织及党员个人要坚持从我做起, 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员工。通过树立党员先进典型, 宣传模范党员的先进事迹, 鼓励员工向榜样学习, 引导员工的行为。如浙江瑞金铝型材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陈昌寿严于律己, 关心职工生活, 在员工中有很高的威信。该企业的员工说, 我们非常信任陈书记, 我们愿意听他的话。

(四) 情感交流法

在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 要切实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 通过正确的心理引导和真实的情感交流, 达到与员工的心理相融, 产生心理共振共鸣和心心相印的效果。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与党员要善于与员工交朋友, 多形式多渠道与员工进行感情交流, 达到互相信任, 感情融洽。在新形势下, 随着职工民主、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非权力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 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与党员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增强自身人格魅力, 靠自身良好的形象去感召感染广大员工。

二、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铸造企业科学发展的灵魂

企业文化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并非仅仅是喊口号、搞运动。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 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来引领企业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与企业现代制度建设相适应的带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企业文化。

(一) 培植价值观念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因此正确选择价值观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在培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党组织要以先进的政党文化为指导, 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历史、文化、经营内容和战略方针等诸要素, 对企业内部现有文化基础和文化条件、企业外部文化环境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详细分析, 精心概括提炼出本企业的理念。如正泰集团党委倡导“创世界品牌, 实行产业报国”的价值观念既符合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持续发展观, 得到了企业家和全体员工的认同。

(二) 强化员工认同

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企业主, 更多地取决于企业的员工。企业文化形成概念模型后不会主动扩散, 企业员工也不会主动接受, 只有扩展为企业的制度, 而且必须渗透进员工的心灵, 成为他们的追求才能成为企业的文化。在此过程中, 党组织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 传播与扩散企业文化, 宣传企业文化的内容和要求, 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表达和强化某种价值主题, 还可以有目的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 强化员工认同组织所倡导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文化。如康奈集团党委在集团内部为了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每年举行历时一个多月的职工文化艺术节等各种文化推介和促进活动, 用文化统一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

(三) 形象示范推动

在企业文化演变为全体员工的习惯行为之前, 要使每一位员工都能自觉主动地按照企业文化的标准去行事是不可能的, 即使在企业文化已经很成熟的企业中, 个别员工背离企业宗旨的行为也是经常发生的。作为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个人的模范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和导向, 会对广大员工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这就要求党组织和党员更新观念,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通过塑造党员的光辉形象来推动企业文化的巩固落实和发展。

(四) 实践提升

任何企业文化都是特定历史的产物, 所以当企业的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 党组织就要不失时机地引导企业调整、更新、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使非公有制企业的文化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不断得到提升, 循环往复达到更高的层次。

三、积极协调, 构建和谐的企业内外关系

企业内部关系最重要的是劳资关系。劳资关系和谐是发挥党组织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资方是劳资矛盾的主要方面, 与劳方存在着利益的对立, 所以由资方来协调劳资关系是很难构建和谐关系的, 而党组织在企业中与劳资双方都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 这种超然性的地位使党组织在协调劳资关系方面可以发挥比较好的作用。

(一) 依法协调

劳动关系中的劳资双方虽具有利益上的差别、冲突, 但劳资双方还有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特点。正因为双方具有共同的利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也是对资方利益的促进。党组织要监督企业贯彻落实《劳动法》等有关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 提高员工工资, 加强社会保障, 改进和完善员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 领导工会工作

工会是员工自愿结成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加强工会建设, 领导工会开展工作是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在指导工会组织建设中, 要突出工会组织的广泛性、民主性和独立性, 落实《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规定和要求。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的作用, 由工会代表工人与雇主在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待遇、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进行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 以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维护工人的正当权益。

(三) 民主管理协调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引导企业主建立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员工参加经营管理的概念是劳资双方在互相沟通的情况下, 认真地谋求企业的社会性和生产性以及劳动者的人性协调发展。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 不仅能够群策群力, 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 防止个人决策的片面性, 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经营者对员工的尊重, 把员工当成是企业的主人, 从而更加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 竭尽全力地投入工作, 以使企业处处充满和谐, 时时展现出活力。

此外, 在非公有制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 与企业外部的关系日益密切。外部关系主要体现在与政府、社区、新闻媒介、社团、民众等之间的关系上, 外部关系越和谐对企业的发展就越有利。但有时由于利益冲突企业会与外部发生矛盾和摩擦。而企业的主要时间精力都用在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上, 所以很难有效处理与外部的矛盾和摩擦。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 企业党组织在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处理外部关系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企业合法经营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外部公众关系,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扫除外部发展障碍, 减轻企业负担。

四、苦修基本功, 提高参与管理的能力

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的管理, 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使党组织成为助推企业科学发展的智囊团。

(一) 调研法

党组织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找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有效措施。要学会对调研中所收集信息的分析、处理、传递和管理, 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

(二) 聚脑法

在现实中, 任何个人的智慧、知识、经验、信息、能力都是有限的, 对问题的认识有时难免会片面, 因而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俗话说,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何况现在的企业员工绝大多数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长期工作在企业第一线, 所以企业党组织应该实施“聚脑工程”, 走群众路线, 发动全体党员和职工都来参与管理, 聚群体之智慧来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 寻弱切入法

党组织要以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不良管理为切入点。不良管理和管理的薄弱环节, 往往是强化管理、实行管理创新的焦点和难点所在, 也是企业主的关注点。把此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能使党组织参与管理迅速见效。企业不良管理的内容一般有:不科学、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决策和决定;不合理、不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损害企业形象和利益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方式、方法;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各种管理上的漏洞。如果党组织动员和发动全体员工自下而上地开展克服不良管理的活动, 就能够促使企业增强活力, 实现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非公企业党组织生存质量探析[J].岭南学刊, 2009.6.

[2]中共武汉市江汉区委组织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及规律[J].学习月刊, 2008.9.

[3]吉红立.浅论非公企业党建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J].西安社会科学, 2009, 27 (2) :23-25.

上一篇:物业消防标准下一篇:信息宣传部部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