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2024-07-25

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共5篇)

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篇1

《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 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根据《劳动法》、《工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上海实际,特制订本规范。

一、总 则

(一)性质

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是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权力的机构。

(二)任务

1、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完善企业经营管理。

2、依法协调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3、畅通劳资沟通渠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三)规则

l、100人以上的企业应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50人以下的企业应实行职工大会制;50~100人的企业一般实行职工大会制,如有特殊情况,经上级工会批准,也可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

2、职代会届期为3年或5年,一般与工会届期相同。因故需要延期换届的,应征得同级党组织同意后报上级工会审定。职代会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3、职代会须有应到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召开。

4、职代会审议表决事项须获得应到代表过半数赞成票方为通过。

5、职代会通过的决议、决定和方案,具有法定约束力,如需修改,必须提请职代会按程序重新审议表决。

6、职代会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决定,应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的形式。

二、职代会代表

(一)代表的构成

1、享有政治权利的,与本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经选举产生均可当选为职代会代表。

2、职代会的正式代表人数不得少于30名,其中一线职工代表人数不低于50%,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代表不超过20%。

3、青年职工和女职工代表应占适当比例;农民工较多的非公企业应有农民工代表。

4、职代会可以设一定比例的列席代表。列席代表比例一般不超过正式代表的10%。列席代表无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代表的产生

1、职代会代表一般由民主选举产生。选举时,应有选区全体职工三分之二以上参加,获得应到职工人数过半数赞成票方可当选。

2、职代会代表实行常任制。代表可连选连任。职代会不设当然代表。

(三)代表的名额

1、凡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的企业,职代会代表人数不得少于30名。

2、职工人数在100人~500人以内的企业,职代会代表数不少于30人,一般在30~80人。

3、职工人数在501人~1000人以内的企业,职代会代表数不少于80人,一般在80~130人。

4、职工人数在1001人~2000人以内的企业,职代会代表数不少于130人,一般在130~180人。

5、职工人数在2000人以上的企业,职代会代表数不少于180人,一般不超过300人。

(四)代表的权利

1、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参加职代会及其工作机构组织的各项活动。

3、因参加职代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占用生产或工作时间,按照正常出勤享受应得待遇。

职代会代表依法行使民主权力,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压制和打击报复。

(五)代表的义务

1、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参政议政能力。

2、密切联系职工,如实反映职工诉求,认真执行职代会的决议,做好职代会交给的各项工作,接受职工群众的评议监督。

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

(六)代表的资格终止、撤免及增补

1、职代会代表因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职务变动等不能履行职工代表职责的,代表资格自行终止。

2、职代会代表因违法违纪受到处罚或处分,无故不履行职工代表职责失去选区职工信任的,应由原选区提出撤免建议,报请工会组织审核,按民主程序予以撤免。

职代会代表因代表资格终止、撤免发生缺额时,应由原选区按规定补选职代会代表,并在下次职代会上予以确认。

三、职代会的召开

(一)职代会筹备阶段

职代会筹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举调整代表、征求和确认职代会中心议题、确定大会主席团和专门小组、准备大会工作报告和专项议案等事项。

(二)职代会会议阶段

1、召开职代会预备会议

(1)通报职代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成员名单;

(2)听取职代会筹备情况报告;

(3)审议通过职代会表决办法;

(4)审议通过职代会代表资格审查情况报告;

(5)审议通过职代会议程;

(6)审议通过职代会主席团名单,协商产生大会执行主席;

(7)审议职代会民主管理专门委员会(小组)成员名单;

(8)决定职代会其他有关事项。

2、召开职代会正式会议

(1)报告职代会代表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确定会议召开;

(2)作大会工作报告和有关专项议案的报告;

(3)报告企业与职工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交缴社会保险金(综合保险金)情况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事项;

(4)作关于职代会决议落实、提案处理等事项的情况报告;

(5)确认职代会闭会期间由职代会联席会议处理的有关问题的决定;(6)审议通过集体合同(草案)以及其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事项;(7)选举产生参加平等协商的职工方代表、民主管理专门委员会(小组)成员等;

(8)进行大会决议、决定事项的表决;

(9)大会总结。

(三)职代会临时会议

1、职代会闭会期间遇有重大事项,经企业经营管理者、工会或三分之一以上职代会代表提议,可召开临时会议。

2、三分之一以上职代会代表提议召开职代会,应以书面形式向工会提出,由工会按照程序组织筹备。

(一)知情参与权

四、职代会职权

听取企业关于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情况的报告、涉及企业职工切身利益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审议通过权

审议通过集体合同文本草案、工资集体协议草案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协议草案和其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审议企业规章制度、裁员方案等相关事项。

(三)选举罢免权

选举和罢免平等协商的职工方代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民主管理专门委员会(小组)成员等。

(四)检查监督权

检查监督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社会保险金(综合保险金)交缴情况、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决定决议的执行情况,以及企业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

(五)其他需要经职代会审议或决定的事项

五、职代会组织机构

(一)职代会主席团

1、主席团的组成

(1)职代会主席团成员应由职工代表、工会负责人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组成,人数一般为7~21人,其中职工代表应超过半数;

(2)主席团成员必须是本届职代会的正式代表;

(3)主席团成员由工会提名,经预备会议表决通过。

2、主席团的职责

(1)主持召开大会,领导大会期间的各项活动;

(2)听取和综合各代表团(组)对各项议题审议的意见;

(3)研究大会议题中需要审议和决定的事项,草拟大会决议;

(4)处理大会期间的有关重要事项。

(二)职代会联席会议

职代会联席会议是指在职代会闭会期间召开的处理涉及职工民主管理问题的常设机构。

1、联席会议的组成

联席会议的成员应由职代会代表团(组)长、职代会民主管理专门委员会(小组)负责人、职代会主席团成员、工会负责人组成。

2、召开联席会议的条件

(1)发生涉及企业非全局性或少部分职工利益的重要事项;

(2)对职代会审议通过的方案在实施中发生的部分问题需要授权进行修改或补充的。

3、联席会议议案的认定

联席会议对议案的表决结果,须向下次职代会报告,并予以确认。职代会对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具有最终审定权,如职代会否决联席会议的表决结果,应对议案进行修订,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正式生效。

(三)职代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

职代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负责职代会换届或新建职代会,以及增补职代会代表的资格审查工作。

1、职代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的组成

(1)职代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可由工会、劳动人事等部门的人员和一线职工代表组成,一般为3~5人。

(2)职代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人员名单由工会提名,在预备会议上确认。

2、职代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的职责

(1)审查代表是否具备代表资格;

(2)审查代表的产生是否符合规定的民主程序;

(3)审查代表结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4)形成专项书面报告,向职代会报告审查结果。

(四)职代会民主管理专门委员会(小组)

1、职代会民主管理专门委员会(小组)的设立和组成

(1)职代会民主管理专门委员会(小组)是为职代会依法行使职权服务的专门工作机构,受职代会领导。一般应设置合理化建议委员会(小组)、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小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委员会(小组)、提案工作专门委员会(小组)等,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企业规模小、职代会人数少的,可以设立综合民主管理委员会(小组);

(2)职代会民主管理专门委员会(小组)的组成人选,一般在职代会代表中提名产生,也可聘请部分熟悉业务的职工参加。企业主管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不宜担任对口专门小组的组长;

(3)职代会民主管理专门委员会(小组)的名单由工会提名,经职代会预备会议审议,在正式会议上表决通过。

2、职代会民主管理专门委员会(小组)的职责

(1)征集提案,做好各项议案和专题性调研审议的准备工作;

(2)组织开展对职代会各项决议贯彻实施情况和有关专项内容的监督检查活动;

(3)办理职代会授权交办的有关事项。

六、职代会工作制度

(一)职代会提案制度

1、职代会提案制度是指职代会代表在职代会开会期间或闭会期间围绕生产经营管理、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向提案专门委员会(小组)提请立案处理的制度。

2、提案应由一名提案人和两名以上附议人以书面形式提出,内容包括案由、依据和解决办法。

3、提案专门委员会(小组)负责提案的审查立案。对于未立案的提案必须向提案人、附议人说明原因。

4、提案专门委员会(小组)对采纳的提案,送达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整改落实。

5、提案专门委员会(小组)对提案的立案、落实、检查等情况应形成书面材料,向下次职代会作专项报告。

(二)职代会代表巡视检查制度

1、职代会代表巡视检查制度是职代会代表对职代会决议贯彻落实情况、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检查的制度。

2、巡视检查一般由工会牵头,以职代会专门小组成员为主,组成职工代表巡视检查组进行。

3、巡视检查可采用听取汇报、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

4、巡视检查组应将检查情况和整改建议以书面形式,及时、如实地反馈给被查单位,并督促其整改。

5、巡视检查的情况应在下次职代会上作专项报告。

(三)职代会质量评估制度

1、职代会质量评估制度是指职代会代表对本单位职代会制度运行的规范性、实效性作出客观评价的制度。

2、职代会质量评估可在职代会正式会议之后或职代会闭会期间进行,一般采用职代会代表填写《质量评估表》的形式。

3、质量评估内容包括职代会会议的质量、职权的落实、工作制度的执行、代表职责的履行,以及职代会代表的培训等方面。

4、工会与行政应根据质量评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5、质量评估的结论和整改情况应在下次职代会上作专项报告。

七、职代会工作机构

(一)工会是职代会的工作机构

(二)工会在职代会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向职工宣传职代会制度的性质、任务、作用,指导职代会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负责职代会代表管理,组织职代会代表选举、培训与述职,承担职代会的组织工作。

(三)工会组织在职代会各阶段的具体工作

1、会前:负责大会筹备工作,组织民主选举职代会代表,组织职工代表提案,征集议案,提出大会议程,根据需要,提名大会主席团成员、职代会民主管理专门委员会(小组)成员、职代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成员、平等协商职工方代表、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候选人。

2、会中:负责大会组织工作,承担大会秘书处职责。

3、会后:组织宣传大会精神和决议,协助和监督有关部门落实大会决议,及时处理提案,汇总整理职代会文书档案,做好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八、附 则

1、本规范所指的非公有制企业是指在上海行政区域内的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私营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合资、合作)企业,以及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2、本规范与国家和上海市制订、修订的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以法律、法规为准。

3、本规范由上海市总工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上海市总工会 二○○七年六月

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篇2

2012-01 总工办发[2011]53号

为规范召开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充分有效地发挥企业职代会作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职代会运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

一、企业职代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二、企业职代会实行届期制,每三至五年为一届,到期应当及时换届。

三、企业工会是企业职代会的工作机构。未建工会的企业召开职代会,应当向上级工会组织报告,在其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四、企业首次召开职代会前应当成立筹备机构,由企业党组织、行政、工会等方面人员组成。筹备机构主要任务是:起草本单位职代会实施办法(细则);组织选举职工代表;起草职代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研究确定本次职代会主要议题和议程;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等等。

五、企业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职代会实施办法(细则)。职代会实施办法(细则)应当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

六、企业应当根据职工人数和生产(行政)单位设置状况确定职工代表总数、划分选区、分配名额,进行职工代表的选举。职工代表人数应当按照企业全体职工人数的一定比例确定,具体比例和人数应当按照本企业职代会实施办法(细则)确定,或由企业与工会协商确定,但最少不得低于三十人。企业职工人数在五十人以下的,应当召开职工大会。

七、职工代表中应当有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企业领导人员和其他方面的职工。其中企业领导人员一般不超过职工代表总数的五分之一。

八、各选区按照分配名额,由工会负责组织职工直接选举职工代表。

九、企业领导(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相应的选区,参加职工代表的选举。

十、选举(撤换)职工代表,必须有选区全体职工三分之二以上参加,得到选区全体职工总数二分之一以上同意票者方可当选(撤换)。

管理层级较多的企业,参加上一级职代会的职工代表,可以在下一级职代会职工代表中选举产生,也可以由全体职工直接选举产生。

十一、职工代表人数较多的可以按选区组成代表团(组),推选团(组)长。

十二、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任期与职代会届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

十三、职工代表在任期内因跨选区工作岗位变动或企业与其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缺额应当由原选举单位按照规定补选。

十四、职代会可以设列席代表和特邀代表;可以组织职工旁听。

十五、工会应当按照企业职代会实施办法(细则)制定职工代表选举方案;负责对职工代表条件、产生程序、人员构成比例等进行审核,并将职工代表名单进行公示,接受职工监督。

十六、确定召开职代会后,工会或职代会提案委员会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向职工征集提案;经审查立案后提交职代会讨论。

十七、召开职代会前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职工代表参加会议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

十八、需要通过职代会讨论表决事项的相关材料,一般应当在会前不少于7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送达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团(组)长组织职工代表充分讨论和征求选区职工的意见。

十九、基层工会组织在召开职代会之前,应当向上一级工会报告会议筹备情况,上一级工会应当予以指导。

二十、正式召开职代会前可以召开预备会议。预备会议由本企业工会主持,全体职工代表参加。二

十一、职代会预备会议的主要程序是:

(一)选举大会主席团;

(二)听取关于本届(次)职代会筹备情况的报告;

(三)审议通过关于职工代表资格审查情况的报告;

(四)通过大会议程;

(五)决定大会其它有关事项。

二十二、召开职代会正式会议必须有全体职工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到会。

会议主持人必须向大会报告职工代表出席情况、职代会提案征集处理情况和上次职代会提案的落实情况。

二十三、职代会应当以职工代表团(组)为单位讨论相关事宜。大会主席团成员分别参加本代表团(组)的讨论。

二十四、职代会选举及表决通过决议、重要事项,应当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得到全体职工代表二分之一以上同意票方为当选(有效)。

二十五、职代会主席团负责处理会议期间的相关事项。二

十六、职代会闭会期间遇有重大问题,可由企业行政、工会或三分之一以上的职工代表联名,提议召开职代会,并按照规范程序进行。

二十七、职代会通过的决议、重要事项和选举结果等应当形成书面文件并及时公示。

职代会应当建立专门档案。二

十八、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其它单位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钢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篇3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厂行政向一届一次职代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年,是我厂的开局之年,第二炼轧厂在钢“三步走”快速推进中应运而生。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面对行业形势变化带来的重重困难,我们统筹生产建设,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年是收获之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有关精神,围绕“两大工程”,合理分工,克难攻坚,发挥优势,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期”工程成功投产。8月29日,120t转炉炼钢连铸热试一次成功;9月12日,成功拉出3250mm宽铸坯;9月30日,炉卷轧机轧出第一块钢板;10月20日,竣工投产仪式隆重举行,120吨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顺利贯通,省、市、公司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慰问指导,对工程高度赞扬。

“二期”工程稳步推进。9月6日,150吨转炉—1780mm热连轧工程奠基,“二期”工程建设序幕正式拉开;目前,厂房柱基基础施工紧张进行,并于12月18日立起了第一根厂房立柱;炼钢连铸主体设备订货全部完成,热连轧主体设备订货完成80%以上,转炉、连铸机、以及轧机等关键设备正在加工制造;其它相关工作也在有序开展。

机制建设效果显著。成立了各级组织机构,完善了各类管理制度,推出了切实有效的管理举措,形成了“制度规范管理、管理推进工作,工作有效开展”的良好局面。

职工培训扎实有效。分阶段、有计划、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职工培训,为定岗定员奠定了基础,为生产组织提供了保障。

产品产量节节攀升。120吨转炉炼钢连铸热试投产后,首月完成月产计划的113.58%,成功实现首月生产“开门红”;并呈现出每月都有大跨越、每天都有向上攀升的势头。截至目前,累计钢产量近18万吨,轧材6万余吨。

技术质量管理不断加强。实现了一、二级质量事故为零;钢水化学成份和温度控制稳定,铸坯表面质量和钢板力学性能逐步提高;铸坯一次合格率达90%以上,钢板成材率不断改善。先后冶炼出6大系列10多个品种,并开发冶炼出大纲以外的一些高强度优质钢种;分别轧制出10多个不同规格的板材。

设备运行日益稳定。设备管理制度相继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点检、维护、维修工作全面开展,设备运行日益稳定。

安全环保实现零目标。建立完善了安全环保机制;实现了重大设备事故、工亡重伤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为零;主要环保设施相继投入使用,逐步实现清洁生产。

降本增效深入展开。“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工作深入开展,各类指标奖罚措施相继制定,降废减损、节能降耗和备品备件、材料工具消耗等指标得到改善。

定置管理抓出成效。整条生产线窗明几净、整洁漂亮,初步实现了职工、岗位与现代化生产线和谐共处的局面,为十里钢城再添新亮点。

精神文明建设振奋人心。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夯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取得实效,党员意识明显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贯彻落实,效能监察工作顺利展开;群团组织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并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好成绩。

回顾年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组织工程建设,成功实现“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年,120吨转炉—炉卷轧机工程进入冲刺阶段,设备安装调试全面铺开,主体厂房收尾施工与之交叉并进,整个施工现场错综复杂,组织协调难度十分艰巨。面对火热的施工现场,广大干部职工严格监督、检查、验收,精心协调组织,积极参与各个环节。特别是投产前的关键阶段,全厂干部职工常常十几个小时不休息,以工地为家,日夜奋战,全方位跟踪施工过程,全身心组织热试投产。

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篇4

作者:工会 部门:工会 点击数:153次 日期:2011-05-05 21:13:00 教育系统各工会:

《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0年12月23日经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贯彻落实市总工会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认真学习宣传《条例》,推动《条例》在本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条例》施行的重要意义,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自觉性

《条例》是上海市第一部全面规范基层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地方性法规,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普适性和指导性。《条例》对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职工代表、组织制度、议事规则、工会的职责、实施职代会制度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条例》的颁布实施,必将对本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加强依法治校和完善学校管理体制,促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高科学民主决策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工会和工会干部要充分认识贯彻《条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自觉性,将《条例》的各项规定在各单位得到真正落实。

二、集中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努力营造贯彻落实《条例》的良好氛围

各工会要加大对《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5月份定为“《条例》学习宣传月”,要求各工会在这段时间内集中开展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学校领导、教职工群众对《条例》的关注度和认知度,为《条例》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学习宣传月”要做到:第一,大力宣传《条例》。各工会要通过本单位的校刊、网络、黑板报等各种手段、形式以及工会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条例》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以及相关规定等,尽可能使广大教职工人人知晓《条例》。第二、深入学习《条例》。各工会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对工会干部、教代会代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制、民主管理等意识,为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责创造条件。同时,要求各工会将《条例》纳入近期本单位党政干部、教职工的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第三、开展《条例》的学习交流活动。各工会在开展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组织知识竞赛、学习体会交流等活动。

三、以落实《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

各工会要根据《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进一步加强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力求在注重实效、提高质量方面下功夫。一是贯彻《条例》,提高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各工会要协助党政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体系。近期要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本单位现有的教代会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并加以补充、细化和完善、填补有关制度的空白点。二是贯彻《条例》,不断提高教代会质量。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开拓创新,进一步充实教代会的内容、创新教代会的形式、突破工作的薄弱环节。当前,各单位要以落实《条例》为契机,重点在全面落实教代会职权,完善重大制度票决制,发挥教代会代表在教代会闭会期间经常性作用,建立健全教代会维权机制等方面有新的进展。

四、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把《条例》贯彻落实工作引向深入

《条例》贯彻落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工会要把《条例》贯彻落实放在重要工作日程,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工作格局。要切实加强对学习、宣传、落实《条例》工作的组织领导,主动争取党政组织的重视和支持。区教育工会将适时组织检查各单位贯彻情况,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各工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条例》工作与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构建和谐校园、深化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创建教职工满意(企)事业单位等结合起来,不断将《条例》贯彻落实工作引向深入。

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篇5

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

第一章 组织体系

第一条规范党组织设置。非公有制企业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支部;原则上,党员人数50人以上、不足100人的设立党总支,党员人数100人以上的设立党委。党员人数较多的支部,根据党员分布情况合理划分党小组。党员人数不足3名或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组建联合党组织。联合组建的党组织,覆盖企业不超过5户。联合党组织中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及时单独建立党组织。上级党组织每年对隶属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1次摸底,做到设置规范,调整及时。

第二条配齐配强党组织班子。非公有制企业党委一般设委员5-9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1-2名。党的总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7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党员人数在7名以下的党支部,一般不设支部委员会,设书记1名,必要时可增设副书记1名。党员人数超过7名的党支部,应设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3-5名,设书记1名,必要时可增设副书记1名。党委设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党总支、设委员会的党支部设纪律检查委员;不设委员会的支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纪检工作。

突出政治标准,按照理想信念坚定、愿意服务奉献,具有组织能力、熟悉经营管理,群众威信较高、善做思想工作的标准,采取民主选举、组织选派或公开选聘等办法,选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积极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鼓励具备条件的党员业主担任党组织书记,鼓励从企业经营管理骨干党员中产生党组织书记。

第三条按期进行党组织换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每届任期3年。上级党组织每年年初要对所属基层党组织换届情况进行梳理。对任期将满的基层党组织,一般提前 3个月以发函或电话通知等形式,提醒做好准备。如需延期或提前进行换届选举,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延长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第二章 党员管理

第四条严格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办发〔2014〕33号)和《关于印发<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晋非工〔2015〕10号)。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导向,注重在企业一线优秀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注重在企业生产骨干、管理骨干、科技骨干中发展党员;企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负责人不是党员的,应当列为重点培养和发展对象;注重思想政治和现实表现,把吸收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出资人中的先进分子入党纳入经常性发展党员工作。原则上,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每年发展1名以上新党员,职工人数在100名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每年发展3名以上新党员。单独组建的党组织每年至少培养1名入党积极分子,联合组建的党组织每年至少培养2名入党积极分子。

第五条加强党员管理监督。认真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采取核查党员身份信息、健全党员档案等措施,摸清“口袋”党员、失联党员情况。建立转移组织关系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制度,教育督促党员按规定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并如实填写党员组织关系凭证。对不转组织关系的党员,采取“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的方式,积极引导其亮明身份,发挥作用。有党员但尚未建立党组织的,通过派驻党建指导员开展党的活动。党员流入、流出情况于每年1月底前报告上一级党组织。动态建立困难党员台账,经常开展关怀帮扶活动。注重推荐优秀党务工作者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和劳动模范等各类先进人物人选等。

第六条开展常态化党员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习培训要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基本知识、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的纪律以及履职尽责实务等内容。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新任党组织书记在任期第一年接受任职培训。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学习。每年轮训党员达到32个学时。注重运用共产党员网、山西组工网、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和山西智慧党建APP等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员教育。

第七条严格党费收缴管理。严格执行中组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中组发〔2008〕3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党费工作的通知》(组电明字〔2017〕5号),党员主动按月按规定交纳党费。每年年初,具有党费留存权限的各级党(工)委将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缴纳的党费全额返还其直属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用于党建活动开展。严格按照党费使用的范围,做到专款专用。

第三章

党内组织生活

第八条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党课,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支部活动。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党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积极探索开展体验式、开放式组织生活,推行“微型党课”、“网上党课”、“读书讲坛”、“户外视频党校”、集体学习与参加志愿活动相结合等做法,增强“三会一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第九条坚持“支部主题党日”制度。贯彻执行《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行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晋组通字〔2018〕19号)。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开展“支部主题党日”。突出政治性,通过采取集中学习、举行报告会、组织专题研讨、参观党性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等,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每年“七一”及重大节日期间,党组织以适当方式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覆盖支部全体党员,每名党员要按时参加活动。支部可根据活动主题,吸收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群众代表等参加,并积极吸纳外来流动党员参加。党组织班子成员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活动。

第十条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党委(总支)每年召开1次民主生活会,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参照《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中发〔2016〕36号)执行。会议召开情况及时通报。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期召开的,报上级党组织同意。非公有制企业党委(总支)班子成员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第十一条坚持组织生活会制度。党支部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支部党员人数较多的,应以党小组为单位组织。组织生活会应当确定主题,按照会前认真学习、谈心谈话、听取意见,会上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确整改方向,会后制定整改方案、逐一整改落实的步骤进行。

第十二条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一般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的程序,对党员进行评议。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个人自评和党员互评在党小组进行。党支部委员会根据评议情况和党员日常表现情况,提出评定意见,确定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对优秀的予以表扬,对不合格的及时教育帮助、促其转化,仍不合格的按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置。

第十三条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每年谈心谈话一般不少于1次。党组织班子成员要带头谈,也要接受党员、干部约谈。谈心谈话应当坦诚相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帮助提高。对工作发生变动、家庭发生变故、受到处分处置的党员,对群众有不良反映的党员,党组织书记应当及时谈心谈话。

第四章

作用发挥

第十四条引领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积极宣传、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健康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第十五条服务职工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培育企业文化。党组织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模范行为影响带动职工群众;积极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创办内部刊物、宣传橱窗、企业网站、微信平台、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和教育培训工作,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第十七条建设一批“双强六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以建设“双强六好”(党建强、发展强,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评价好)党组织为目标,持续深入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服务发展当先锋”活动,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经营户”,进行“三亮三比”(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比学习、比作风、比贡献),教育引导党员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工作,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风采。

第五章

工作保障

第十八条完善场所设施。党组织活动场所达到“六有”(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标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单独建设党组织活动场所;规模较小的可与职工之家等场所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一室多用。有条件的要配备专门的电教设备,与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终端连接。

第十九条落实经费保障。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落实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的通知》(晋组通字〔2017〕71号)要求,落实各项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建立落实经费管理使用情况报告、公示制度,确保专款专用。每年按一定的标准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适当工作补贴。

第二十条健全工作台账。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台账。每次会议、活动均要指定专人记录、拍照,并分类整理归档。每个党支部按照文件类、材料类、记录类、照片类、名册类、党员教育管理类、发展党员类、换届选举类、主题活动类、交纳党费类、党务公开类和帮扶党员类等分门别类进行建档管理。

第六章

党建责任

第二十一条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在工商部门组建非公企业党委,统筹管理辖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省级以上园区设立非公企业党委或综合党委,在园区党工委领导下,负责园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与日常管理工作。非公企业党委(综合党委)履行直接责任,定期研究基层党建,统筹管理辖区内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好落实。

第二十二条建立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每年年初,根据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县(市、区)非公企业党委及园区非公企业党委(综合党委)要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等,细化量化工作目标,通过召开专门会议或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等形式,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作为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每年初确定党组织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项目,落实具体责任人,开展过程监督,年终做好总结检查,接受上级党组织考核和党员群众评议,评议结果向全体职工群众公开,并建立整改台账,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第二十三条建立党建工作定期分析研判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制度,每半年开展一次职工意见建议征询会,在非公有制企业显著位置设置意见箱,及时处理职工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工作在一线开展,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果在一线体现。

上一篇:感恩五分钟演讲稿下一篇:六年级关于冬至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