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2024-10-05

对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和思考(精选7篇)

对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篇1

对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近年来,丹阳市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切实加强在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发展党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6915家,单独建立党组织的654家,联合建立党组织的25家,从业人员147609人,其中党员6914人,党员业主291人。2009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党员403人,占全市新发展党员的46.7%。

对非公有制经济群体

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唐宁锋

一、丹阳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中做到三个注重

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是有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上新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1、注重抓党组织的组建。根据非公经济组织党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分布面广的特点,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对于企业规模比较大、党员人数多的非公经济组织直接建立党支部。对于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我们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组建联合党支部。对于党员人数少、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先把工会、共青团组织建立起来,为建立党的组织创造条件。对于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由上一级党组织指派,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选举。同时,在个体工商户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就近、就地建立党组织。截止目前,全市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委16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625个,其中650个单独党组织,4个联合党组织,中共党员6914余人。基本实现了党建工作全覆盖。依托这么一个比较健全的党建工作网络,推动了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

2、注重抓培养考察。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组织参加党校培训、党组织生活会、压担锻炼和岗位技能比赛等途径,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部分流动的入党积极分子,实行跟踪管理,及时做好向有关单位传递党组织考察材料等工作。建立健全与入党积极分子谈心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和发展党员“公示制”等制度,认真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的标准和程序,坚持发展党员工作“质量第一”的原则,及时把那些符合党员条件的同志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

3、注重抓制度规范。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健全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党员发展计划申报、发展对象公示、党员发展材料预审等制度,确保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严格发展工作程序,坚持做到没有进行政治审查的不批,没有计划的不批,程序不合格的不批,没有参加集中培训的不批,未经公示的不批,手续不完备的不批。

二、目前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也发现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发展党员工作还存在三方面问题。

1、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覆盖面还不够。就我市来看,仅有不到10%的非公经济组织单独或联合建立了党组织。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由于有专人负责,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视程度、敏感程度以及工作力度都明显强于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时间一长相互之间自然就不平衡了。

2、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干部队伍“弱”。一方面,党务干部多数是兼职,缺少必要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对发展党员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和具体程序了解不透,把握不准,致使发展党员工作措施乏力,工作滞后,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党务干部队伍不稳定,新手多,工作时常衔接不上,影响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正常开展。

3、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培养考察难。非公经济组织员工流动性很大,很多员工在一家企业打工半年到一年,3年以上长期员工占比不高,而发展党员基本上需要2-3年时间。流动性大给企业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一方面,由于员工在不同企业间或者在同企业各部门间流动,跟踪培养所需人力、物力、精力很大。另一方面,由于员工外出多年,打个证明都比较难,函调考察更是难以着手。

三、对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的思考

上述问题如何解决,从我市的工作实践来看,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一方面,要站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摆上突出位置,注重在宣传动员上下功夫,通过宣传栏、简报、有线电视等媒介,广泛宣传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强化非公经济组织业主的党建意识。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抓好党建工作非但不会影响生产经营,而且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使他们在时间、经费、人员配备上支持党建工作,把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营造做好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良好氛围。

2、要巩固基层组织,优化发展平台。要围绕解决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薄弱环节,扎实推进发展党员工作。首先,加快组建步伐。按照“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就组建到哪里”的原则,灵活运用“建、联、挂、靠、派、跨”等模式,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提高党组织组建率。同时,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种党务工作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完善党的工作方式方法,使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次,依托群团发展。要针对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低的实际,采取群团先行组建、依托群团发展的办法,对暂时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先行组建群团组织。在此基础上,健全入党“群团推优”制度,加强群团组织对入党申请人的培养考察,解决发展党员工作“源头无源”问题。第三,加强业务培训。要定期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业务培训班,加强对党务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要通过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发挥指导员传、帮、带作用,着重在发展党员工作业务上指导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干部,使他们熟悉掌握发展党员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具体要求。

3、要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发展程序。用制度规范工作是加强和改进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有效方法。要坚持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积极探索并实践以下几种制度:一是建立“双重教育考察”制度。即每名入党积极分子由所在支部一名正式党员和上级党委成员共同挂钩联系其培养考察工作,定期与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访谈,做到“手把手”、“面对面”的传帮带。二是建立“村企结对共建”制度。要按照“就近、方便、有效”原则,采取村党支部与辖区非公经济组织“结对共建”的办法,在发展党员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取长补短。村党组织要注重在发展党员工作业务指导上多下功夫。对入党申请人为所在地村民的,就可较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其现实表现、群众基础及政治审查情况;对非公经济组织在培训阵地建设上较为薄弱的,可发挥村党员活动室资源优势,积极为其提供培训场所、设备等。三要建立党建工作“组织员”制度。要针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相对乏力的实际,由上级党组织下派专业干部担任企业党建工作“组织员”,协同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进行认真指导和督促。我市去年下派了组织员22名,有力地促进了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水平的提升。

对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篇2

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1. 人员成分杂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成分比较复杂, 有辞去原职下海经商人士;有身处逆境, 经历过多次挫折后闯入商海之人;有从摆摊开店小本经营, 摸爬滚打起来的“平民老总”;有从企业改制后变换身份的所谓“红顶商人”;有继承祖业的年轻之士;也有受海外亲友商人熏陶和资助的资深商人等, 他们的一个共性就是思想上比较活跃, 价值观念、个人信仰、思想理念呈多元化特点, 受市场经济影响非常强, 时局的变化、政策变动等都易在他们思想中产生波动, 这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量变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来自多个不同领域, 不同行业, 年龄参差不齐, 价值取向不一, 他们的价值观念、个人信仰、思想观念呈多元化特点, 受市场经济冲击非常强,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相对比较混乱, 接受思想教育的自觉性不够强。

2. 业务忙

多数非公经济人士忙于企业经营及各项事务, 忽视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重经营, 重效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上班时间和休息时间的严格区分, 时间就是金钱, 在这一群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省时间, 他们喜欢谈问题单刀直入, 更喜欢有啥说啥, 这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节奏变快。

3. 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多数基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文化程度为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学, 受文化因素影响, 理论水平、政策法规水平低, 接受教育能力弱, 甚至不参与、不支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4.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是一个感情丰富的群体

老板们大都比较重感情, 往往对你所给予的帮助都会念念不忘。对与之接触过的人都有自己的评价, 对他们敬佩的人的话比较入耳入心, 这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变浓。

5. 流动性强

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经常南来北往, 忙于企业经营及各项具体事务, 流动性强, 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很难组织, 甚至参加会议都很难到场。

二、非公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来, 非公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产生, 数量多, 形势复杂, 有的是通过自己投资发展而来, 有的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有的企业非常小, 员工只有几个人, 有的规模非常大, 员工人数几万甚至十几万人。有的企业是纯民族产业, 有的还带有国外资本, 有的还是纯外资企业等等。诸如各种企业的情况, 对党建和思想工作的定位往往就会出现不同的认识。如国有改制企业, 在改制前, 有一套完整的党建管理体系, 党员数量也比较多, 企业对党建工作也比较重视。而一些小的自己发展起来的企业往往就没法开展党建工作。外资企业由于文化、政治的因素, 对于党建往往是排斥甚至是抵制。那么怎样认识这些问题, 直接决定了党建在企业中的定位。笔者认为, 现在的党建工作已经不是纯政治工作, 即使国有企业亦是如此。党建工作不应当是作秀, 也不应当是对于上级或赶时髦的应付, 应当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基于企业的发展, 基于经济效益, 基于人的培养才能有活力, 才能有生命力。当前主要存在问题:

1. 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吸引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说教味浓, 没有贴近员工的生活和思想实际, 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有不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单纯停留在开会、读文件上, 缺乏吸引力。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的力量和素质也跟不上实际需要, 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人的工作, 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的理论素养、组织协调能力、道德品质等素质要求很高。一些非公企业普遍没有配备这样的专职人员。

2. 目前企业党建工作形式陈旧, 载体落后, 无法得到党员及企业的认同

企业党组织目前开展的活动除缴纳党费、一年开几次党员会、党员学习外, 不外乎就是党员奉献等活动, 还是无法与企业的经济工作有机融合。开展一些什么样的活动, 让党员能够体验出作为党员的荣耀, 让员工体现对党员的认同, 让企业感受到党组织的作用, 这些才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因此, 在新时期, 企业党建形式必须创新, 适应企业和党员的发展需要。

3. 对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指导不规范, 缺乏一个较为明确的总体思路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工会负责人多数由业主推荐进行选举的, 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在利益驱动下, 并不真正关心思想政治工作, 而是直接听命于业主, 在确定思想政治工作主题、内容等方面仅仅考虑到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 而忽略了是否能够真正达到思想教育实效, 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贴近企业职工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 缺乏针对性, 形式呆板、手段单一。

4. 党员教育缺失, 党员信念不够, 违纪现象增多

几年来, 由于基层组织不健全, 社会发展形势趋于多元化, 党员教育跟不上, 党员自身的学习不够, 以致许多党员的信念不坚定, 一些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 党员违纪现象增多。这不仅仅在非公企业, 在国有企业仍然存在, 造成党员在社会中的形象大大降低, 公信力下降。

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当前现状, 首先我们要坚定信念, 要坚定党建工作在新时期企业发展中一定是有作为的。我们应通过不断创新形式, 把握好企业发展中的核心需求, 把握好党员在新时期的自身发展需求, 把握好时代发展的需求, 让党建工作有活力, 有生命力。

三、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1. 提高认识, 升华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要不断提高对做好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立开放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积极探索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途径和方法, 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

把着力点放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上。加强非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有利于协调企业的各种关系, 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化解各类人民内部矛盾, 要积极贯彻疏导方针, 及时将各类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增强社会的稳定性。把落脚点放在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上。只有把非公有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植根于经济活动之中, 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走合法经营、正当竞争, 才能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 整合资源, 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

做好非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远、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上下一心、各方协调、齐抓共管, 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加强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党建工作, 提高党的组织化程度,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提高党的影响力。企业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经济职能, 也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 维护社会稳定, 教育员工的基本义务。因而要鼓励、引导非公企业利用企业内人事部等有关部门或人员设立专职的政工队伍,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把非公企业内从事政工工作的专职人员纳入政工师职称评定的范围, 对非公企业政工人员进行职称评定。提高非公企业专职政工人员的素质, 调动专职政工人员的积极性, 促进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3. 企业的党建工作要与时代发展充分结合, 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必然被抛弃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说过, 没有失败的企业, 只有跟不上时代节拍的企业, 企业的发展, 首先就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否则将被淘汰。企业如此, 企业的党建工作亦如此。在内容上、形式上党建工作都要与时代背景相吻合。随着时代的发展, 党建工作的主旋律要与国家在新时期倡导的主旋律始终保持高度一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体的比重越来越大, 党建工作的方法就要紧紧把握住非公经济体的运行规律, 探讨新的工作方法, 而不是一味停留在过去国有经济条件下的做法, 这就是时代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 针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如何把握人的需求, 了解人所“思”所“想”, 实践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这也是时代对党建工作的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老百姓的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方法上, 那就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好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手段, 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改进工作方法, 这也是与时代合拍的具体表现。与时俱进是我们党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党建工作只有始终保持这种时代的先进性, 才能使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有活力, 有生命力。

4.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纵观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 改革开放前, 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那么有活力?那是因为改革开放前处于“政治挂帅”的时代, 那个时候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搞, 是一个时代的要求, 所以让我们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活力四射。那个时候的载体就是学习、教育、运动, 而我们目前处在经济发展的时代,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是什么呢?那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俗话讲一流企业搞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 笔者认为, 当前抓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以企业文化这一载体, 牢牢把握, 不断探索, 把这两项有机结合, 探索出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5.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组织要经常教育所在企业党员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牢记党的宗旨, 树立不管在哪里工作都要为党旗增辉的思想, 在企业的生产、科研第一线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用党员的实际行动来感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有入党要求的企业家, 党组织要热情欢迎、鼓励和支持, 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培养教育, 组织他们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方针政策, 送他们参加上级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使他们了解党的纲领、宗旨和任务, 帮助他们从思想上入党;对符合入党条件的, 要成熟一个吸收一个, 让他们在党组织这个大熔炉里得到锻炼, 成为组织上思想上都入党的真正的共产党员。

总之, 要加快社会经济发展, 加快实现创业富民的目标, 必须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 这项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不断发生变化。我们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不断探索, 大胆实践, 勇于创新, 积累经验, 不断开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摘要: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他们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做好这一新生的社会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引导他们坚定地走“爱国、敬业、守法”的道路,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以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进行了分析研究, 以期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作一点探索。

关键词:非公经济,党的建设,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试行) 》 (中办发[2012]11号) .

[2]王建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132.

对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篇3

关键词:检察机关 服务 非公有制经济

党的十八大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等重要会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阐明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检察机关而言,如何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下文对基层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探讨。

一、完成三个转变,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

转变思想观念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基层检察机关应当正确把握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解放思想,及时转变长期以来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种模糊认识。

(一)从忽略忽视向高度重视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已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快速成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非公有制经济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依托,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基层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切实增强服务和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从区别对待向平等保护转变

在一定时期,有的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对待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态度上截然不同,甚至将服务经济大局定位为服务国有企业,而把非公有制企业排除在外。新形势下,基层检察机关应当坚持平等保护的原则,对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坚持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平等、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平等、法律保护和法律服务平等,依法平等保护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

(三)从被动执法到主动服务转变

在处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刑事案件方面,少数干警简单认为执法部门只要办好案就行了,服务企业应当是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再加之非公有制企业遇到问题也很少向检察机关“求助”,便出现了就案办案、机械执法的情况。服务和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要做得更具针对性、更具实效性,基层检察机关应当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充分运用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职能,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突出三个重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服务和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执法办案。基层检察机关要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担负起防控经济风险、保障经济安全、服务经济发展的司法责任,调整好司法办案重心,依法保障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打击犯罪活动

要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严厉打击盗窃、抢夺、敲诈勒索、哄抢非公有制企业财物,以及因经济纠纷引发的暴力讨债、绑架、非法拘禁等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和从业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特别是要严厉惩治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和恶势力犯罪团伙以暴力、胁迫等方式收取中小企业“保护费”,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的犯罪,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周边治安乱点进行专项整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要依法惩治合同诈骗、金融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及侵犯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犯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的经济犯罪,努力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要严肃查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招商引资、证照颁发审验、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工商管理、税收征管、金融贷款以及国家财政补贴等职务之便,向非公有制企业通过明示、暗示等方式索贿、受贿的职务犯罪,依法惩治发生在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的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

(二)强化诉讼监督

要落实对非公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要求,重点监督纠正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案件该立不立、不该立乱立、违法使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以及适用强制措施、查封扣押冻结财物不当等问题,利用好“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现线索、惩治犯罪,保障和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加强对涉及非公有制企业债务纠纷、股权分配、知识产权、职工工资、劳动争议、工伤赔偿等案件审判、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特别要进一步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的打击惩治力度,促进和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三)改进办案方式

要在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严格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改进办案方式和规范司法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办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要坚持打击经济犯罪、查办职务犯罪与维护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合法权益并重,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慎重使用扣押、冻结、拘留、逮捕等措施;不轻易查封涉案企业账册,不轻易扣押、冻结涉案企业财产和银行账户,不轻易发布可能影响涉案企业声誉的新闻信息。确需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关键岗位人员采取强制措施的,要主动向企业其他负责人和有关部门通报,协助做好生产经营衔接工作;确需扣押、冻结企业财产和银行账户的,要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坚决防止案件办了、企业垮了。

三、搭建三个平台,进一步增强服务实效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司法需求也不断增长。基层检察机关要结合自身职能和地方实际,建立完善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取得更新更好发展。

(一)搭建交流沟通平台

一方面,基层检察机关要与辖区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座谈交流制度,详细了解当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时掌握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司法需求,结合检察职能共同研讨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力所能及地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基层检察机关要积极推动当地工商、税务、发改委、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互通和协调配合,为非公有制企业在办理立项、行政审批等方面提供快捷、便利服务,形成工作合力。

(二)搭建法律服务平台

基层检察机关要依托派驻检察室,采取普法讲座、以案释法等方式,扎实开展法治教育、法律咨询等工作,帮助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强化依法经营和自我保护意识。配合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探索对有招投标需求的非公制企业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服务,促进完善廉洁准入制度。要加强典型案件剖析,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完善内部监督制约和管理机制,提高依法经营、科学管理水平。对案件反映出的政策性、制度性的问题,及时建议工商联和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研究改进,促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搭建舆论宣传平台

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 篇4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某某”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富民强县的根本措施,牢牢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大胆创新,放开搞活,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努力优化发展环境,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在扩大就业门路、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4146户,从业人员12495人,注册资金37607万元,其中私营企业443户,从业人员4805人,注册资金32153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6亿元,上缴税金1543万元,一批成长性良好的非公有制经济项目相继建成,民营科技企业逐步兴起,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思想进一步解放,发展思路更加明确 我县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联系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先后深入开展了以党的十六大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及《金牛省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条例》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消除了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力实施民营富县战略”的工作思路。根据省、市的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切实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编印了《前车县投资指南》和《前车县招商项目册》等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切实扩大了前车县的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开放形象。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研究成立了县非公有制经济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招商引资和技改力度不断加大,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 非公有制经济机制灵活,是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总体要求,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外引内联,大力开展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多形式的招商活动,积极扩大经济总量。截止目前,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45项,建成15项,在建 14 项,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8166万元。在抓引进、扩总量的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企业技改力度,重点支持华德林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新立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投入资金848.5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协调服务工作得到加强,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

几年以来,各主管部门把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打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对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市场准入、水电、产品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尽最大努力给予解决,做到了有问题随叫随到。积极与市上有关部门协调,为城县企业增配生产用水,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用水紧张的矛盾。为金大地精淀粉有限公司协调贷款311万元,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进一步壮大了非公有制经济实力,使之对财政的贡献率日益增长。目前,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注册资金达到37607万元,增长25.2%,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金32153万元,增长 46.2%;上缴税金1543万元,增长33.4%。

(四)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领域逐步拓展

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你赚钱,我保护;你发财,我发展;你有难,我帮助”的思路,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排忧解难,力求实现服务与发展的最佳效益。一方面,采取“五办”、“四结合”、“四不限”的方法,即在注册登记中,符合条件的马上办,有利于经济建设的优先办,手续不全的一次性讲清如何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把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与全县调整经济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相结合,与推动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再就业工程相结合,与发展规模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不限定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方式、增长速度、发展领域和规模数量。另一方面,切实加大市场经济秩序专项整治力度,工商等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清理无照经营专项检查、非法经营“网吧”专项整治等执法活动,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和城市社县建设相继建成金大地精淀粉有限公司、前车县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一批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商贸流通的非公有制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电子通信、计算机应用、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等新兴行业,不断拓展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领域。

(五)就业门路进一步拓宽,社会效益日益明显

随着公退民进改革措施的实施,非公有制经济不但吸纳了大量的城乡新增劳动力,而且成为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主渠道。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由原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已扩展到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 目前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已达到12495人,占同期全社会从业人员的 13.6%。尤其是金大地精淀粉有限公司、田升草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非公有制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后,非公有制经济在解决劳动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

二、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办事效率低下、政策落实不到位、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在办事效率方面,企业工商注册、用地等方面手续比较复杂,且办理时间较长。在落实政策方面,没有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同等的市场准入政策。如汉州种猪厂申请生猪屠宰线项目及福建客商与县中医院合作兴办私立医院项目报有关部门审批时,均以各种理由不予批准。部分干部群众对待非公有制企业还有姓“公”姓“私”之争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制约 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统计资料看,目前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从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结构看,发展很不平衡。在县域分布上,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集中于城镇,占总户数的93%;从行业划分上,批发零售业和餐饮娱乐业占总户数的58.%;其次为交通运输、仓储业,占总户数的18.3%。横向相比,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较低的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设备、工艺比较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三是非公经济总量与发达地县差距继续拉大。2112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仅占全县GDP的13.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全省平均水平的10.48个百分点,更低于全国50%的平均水平,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县相比,我们的差距一般都在40个百分点以上。从目前情况看,差距仍在继续拉大。

四是非公有制经济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资金严重短缺。我县民营企业普遍建立时间短、规模小,贷款信誉度不高,多数不具备贷款条件。加之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追求经济效益和资产质量等制度的不断深化,使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斑蝥素生物碱杀虫剂项目,自2110年就通过了国家及省上有关部门的鉴定,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迟迟未能正式建设并投入生产,造成了项目资源的浪费。

三、今后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

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的历史时期,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及“某某”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良好环境,坚持宏观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积极扶持,放手发展,做大做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科学制定规划,构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蓝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按照“工业强县、三产富县”的思路,结合“十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把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列入全县经济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积极组织人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以指导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同时,认真开展前车县非公有制经济长廊的论证、审批等前期工作。二要抓好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参股扩建等资本扩张手段,做强华德林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汉州新立食品有限公司、汉州金大地精淀粉有限公司、东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实施中小企业“百户十强”工程,重点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培育10户年利税过111万元的“小巨人”企业,培育111户年利税过50万元的中小企业,并全面实施名牌战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质量。三要建立发展平台,开辟新的二、三产业发展园县,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引进、催生一批非公有制企业。根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优势,抓住南京路、天津路拓宽和永金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力时机,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城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114年至2118年,在北京路、南京路和新华路三角地带建设以第三产业发展为特色的非公有制经济长廊,沿天津路延伸段和永金高速公路建成2个非公经济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县内外资本并购、参股、控股催生一批非公有制企业,从而形成3个布局集中、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县,为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集约化空间和平台。四要坚持改革创新,建成一批高新技术非公有制企业。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要大胆探索,建立非公有制企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充分发挥非公经济机制灵活、富于创新的优势,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具体工作中,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放手大力发展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的重大贡献,使全社会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营造人人都来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认真执行各项政策、法规,在土地使用、信贷、税收、招投标、取得许可证和资质证以及引进、使用人才方面,真正做到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及其它经济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建设和干事创业环境。

(二)加强宏观调控,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运行质量。立足本地实际,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围绕镍、钴、铜深加工以及金川公司生产所需辅料、配件做文章。通过经济手段,调整、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结构,鼓励民间资金向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社县服务、农产品深加工投资。对非公有制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测,准确预测发展趋势,未雨绸缪,保证平稳运行。加大技改力度,引导、支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在短时间内形成一批支柱企业、高科技企业、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速度型向效益型、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切实加强领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成立由县上主管领导牵头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听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并协调、决策重大事项。调整充实非公有制经济协调服务机构,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协调、服务力度。结合“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创建“前车县非公经济”网页,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供政策、技术、项目等信息服务,及时反映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动态。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投诉、举报受理制度,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随时受理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改进领导方法,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设立“非公有制经济创业中心”和投资咨询等中介机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定期联系制度,协调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等非公有制经济行业自律组织,强化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功能。

(四)建立政策导向机制,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工商联、民间商会等群团组织,探索组建一批民间投资担保机构,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通过资本扩张尽快做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和总量,增强整体实力。县上每年对纳税大户等有突出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定期进行表彰奖励,以达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

对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篇5

情 况 汇 报

自接抚统字[2011]58号文件之后,我会高度重视,指定专人负责,针对文件精神,认真而深入地开展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从农业、工业、服务业到建筑业以及新兴产业,门类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近三年来为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高、贡献增加的良好态势,极大地推动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非公经济数量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我县增长最快的经济成分。到去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已达1724户,从业人员2.5万人,注册资金13.8亿元,与1997年底的1189户、2.12万人、5.23亿元相比,分别增长了45%,18%和164%;私营企业总数达492户,与1997年底的304户相比,分别增长了62%。注册资本1000万—1亿元的私营企业16户。同时经营领域也得到不断的拓宽。从初期的商贸、餐饮、运输业等发展到加工、建筑、民办教育、网络文化、医疗保健等更加广泛的产业领域。三年来非公经济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2.05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主导产业开发、促进资源配臵、繁荣城乡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平抑市场物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推动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2008—2010年全县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总额分别5.1亿元、7.43、9.2亿元。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由51.8%上升到65%。非公经济上缴税收由2008年的0.79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45亿元,分别由占全县税收总额90.4%上升到92.4%。三年全县非公经济企业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累计0.77亿美元。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2008年的19家发展到2010年的38家,年纳税1000万元的企业1家。

-----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

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成立了专门机构,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协调和管理。进一步改进了服务方式,完善“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开放、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来我县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有492家,涉及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化等领域。

-----社会贡献作用明显增强,成为我县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09年全县非公经济从业人数2.96万人;安臵下岗职工再就业3210人,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再就业2040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1159人。二是积极参与各项社会经济建设。非公经济人士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今年是活动的第三年,我县**宾馆帮扶嵩市镇高陂村、贺源村种植白茶1600亩,帮助农民就业586人,帮扶资金达160万元,浙籍商会帮助马头山镇永胜村建立葡萄园基地1000亩,帮扶资金达200万,全龙面包培训中心免费帮助培训农民面包制作技术,受帮农民达20人,帮扶资金1万元,到目前为止我县参与企业有18个、对接村数36个、惠农项目3个、帮助农民工就业1066人、帮助大学生就业22人、县里建立了1个示范点,已落实帮扶资金达383.8万元。三是踊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发扬乐于奉献、回报社会、扶贫济困的精神,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纷纷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积极参与捐资助学工作,帮助贫困大、中、小学贫困生完成学业,一年来,非公经济人士共救助在校大、中、小学生21名。同时为保护**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修复古塔,展现原有风貌,各家会员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纷纷捐款,累计金额达10余万元。

非公经济对保持社会稳定和繁荣经济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二、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非公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首先是非公企业规模小,个体工商户在数量上仍远多于私营企业,私营企业仍然太少;其次是档次不高,大部分非公企业为资源型和粗加工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能源消耗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再次是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受资金、土地、项目储备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新上的好项目、大项目不多,增长亮点不多,发展后劲不足。

(二)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或执行不到位;二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对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多头管理现象,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率、优服务的联动机制。政策、法律保障机制滞后,致使非公经济在实际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政策、法律地位。

(三)非公企业经营管理滞后,缺乏后劲。一是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者缺乏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胆识和魄力。二是企业主、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都较低。经营管理能力差,在开发利用人才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据调查,我县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高中文化的占的比例很少,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三是缺乏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大部分是家族式经营,家庭式管理,形成了一种管理权、决策权和所有权紧密结合的管理模式,决策经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企业发展无长远规划,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从而制约了非公经济发展。

(四)非公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由于技术创新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且短期内往往无法很快见效,存在较大风险,致使一些非公企业只守住原来开发的产品,不愿再投入科研力量进行创新,没有走产、学、研道路,导致产品竞争力不强。

(五)非公企业因各种因素造成用工难。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工企业在思想和管理上存在严重误区。他们认为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遇到了困难政府应当给予帮助和解决,加上一些招商引资单位在引进企业过程中,承诺由政府解决企业用工,造成企业经营者和生产管理人员对员工漠不关心,在管理中随意训斥,甚至刁难,导致企业员工流失严重。二是缺工企业待遇缺乏吸引力。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如果说第一代进城务工的农民目的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那么现在的第二、三代农民工除了待遇之外,则有了个人发展、社会认同等更高的需求。部分企业提供的待遇缺乏吸引力,工资水平低,安全保障低,超时加班严重等极大造成了员工的大量流失。一个企业能否招录到员工,留得住人,关键在于企业给予员工的待遇和企业文化。以新云峰木业为例,实行的是企业自主招工,政府部门只提供服务,虽然地处乡镇,但企业管理规范,待遇留人,企业目前用工不但得到充分满足,而且还有储备人力资源。而政府包揽企业用工后,企业没有用工的后顾之忧,为了企业本身的利益最大化,企业给予员工的报酬也就随之降低,对待员工的态度也是极其粗

暴,珍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深圳调过来的员工和抚州招录的员工实行的是两种工资标准,不能做到同工同酬。三是缺工企业招工门槛提高。在有政府包揽用工问题后,有些企业招工门槛相应提高了,用俗话说就是:“矮子里挑高子”。比如男女的用工比例、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加大了限制,造成招工难度加大。四是缺工企业生产不稳定。季节性用工较强,订单多时加班加点,订单少时又放长假,员工难以适应,生产上的不稳定也是导致大量员工流失的一个原因。五是员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安全保障度低。有些企业为压低成本、赚取更多利润,在尽可能要求工人多生产劳动的同时,在生产环境、安全设施防护上大量缩减开支,导致生产环境恶劣、安全事故频发或职工身患严重的职业病,而由于相关劳动保障机制不健全,权益受损的员工难以在事后得到及时救济。同时,在工资收入低的情况下,又要面临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等威胁。有些企业甚至社会保险都没有落到实处,员工严重缺乏安全感。

三、推动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要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其次是破除一切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障碍,狠抓环境营造,保证政令畅通,政策宽松、服务到位。一是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继续开展好机关效能建设,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三是简化非公企业的办事程序;四是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在政治安排、职称评定、技术申报、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比重和力度;五是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之形成一种高效率、优服务的联动机制;六是不断健全和完善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企业在用工上要采用人性化管理。提高员工待遇、优化生活环境、改善职工食堂、增加福利补贴、关心职工生活等方式留住工人,企业现在招工比较困难,招来的好员工一定要想办法留下,企业要做到以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二)调优结构,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一是要调优产业结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集群。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续建、新建项目,主动积极地解决好企业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三是加大对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行业和产品的重点培育力度,对创名牌的企业实行重奖。四是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使之成为非公经济的龙头。努力形成一批以珍展鞋业为主的服装鞋帽产业(**(抚州)工业园);以青云竹地板、升华新云峰木业为主的木竹精深加产业基地(高阜工业板块);以华谊食品为主的食品、医药、金属加工、旅游工艺品的产业生态园区(鹤城工业板块)的产业集群。五是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协作,提升传统产业层次,提高企业的科技实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使科技成为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的第一动力。

(三)积极探索,引导支持返乡创(就)业。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本地经济,为返乡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能水平。针对市场需求和返乡人员的自身优势,大力组织各项专业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本领,学到一技之长,能够更好地寻找到一份工作。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动员当地成功的企业家和经营能手参与培训,用他们自己的经验来教育返乡创业人员,让他们组成相关咨询、培训教导队伍,在正式培训之外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3、进行有组织劳务输出,提供就业信息。搞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与外地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建立劳务信息平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咨询,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服务。广泛收集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信息,将各类用工信息及时汇总,及时向社会发布,并深入乡村宣传就业政策和企业用工信息,鼓励引导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到当地工业园区企业就业。

4、引导支持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自主创业,发展本地经济。一是制定扶持返乡创业的具体政策措施,扎实推进返乡人员“回乡创业工程”;二是进一步优化返乡人员自主创业服务环境,在返乡人员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信息公布、资金扶持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服务,全面激活他们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小额贷款支持力度,解决他们的资金短缺问题;四是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返乡人员积极发展一、二、三产业,带领农民发展本地经济,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发家致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5、加强返乡人员政治思想引导,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返乡人员是当前农村新的社会群体,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工作技能,有在外多年创业的经验,见识广、观念新、思想活、有闯劲,但对从事农村实际劳动却缺乏经验,有点还存在偏见。因此,农村基层组织要从思想上积极引导,做好返乡人员思想工作,及时了解情况,沟通感情,解除思想包袱,帮助他们树立农村也是创业新天地的意识。还要从政治上予以关心,对那些年富力强,政治素质过硬、能立足农村干事业的返乡农民,要及时发现,从中培养一批人才,储备一批人才,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四)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相关部门要积极联动起来,加强对非公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帮助非公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一是实现决策科学化。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政策、市场、技术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和预测,形成投资者以外的管理层。二是要注意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建立健全一套基础管理制度,包括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制度等;建立一套科学的核算体系,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全方位的科学管理。三是建立非公企业人才库,通过人才库加强对人才的管理,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及有效渠道向中小企业开放,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臵,使这些企业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地位已从拾遗补缺,上升到有益补充,再到了重要组成部分。工商联工作也必须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工商联的领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工商联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大有作为,作用将越来越大,希望各级领导能进一步加强对工商联工作的领导、重视、支持与关心。

2、凸现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要赋予工商联行使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一定职能,譬如:非公经济人士的学习培训、参观考察、职称评定由工商联统一负责,政治安排、表彰奖励、项目扶持由工商联统一推荐,协会成立由工商联初审签署意见后,有关部门才方可办理。

3、依托工商联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通过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一支爱国、敬业、守法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

4、加强工商联组织建设,努力改善工商联工作条件。配齐配强工商联机关工作人员,逐步解决工商联开展工作所必须的人员、经费、办公、交通等问题,壮大经济实力,以利于更好地为工作对象提供有效服务。

5、加强工商联干部队伍建设。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决定了工商联组织能否出色完成党和政府交给工商联组织的历史重任。所以,党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工商联干部工作的领导。要通过公务员招考、干部交流、干部轮岗等形式,逐步把一批懂经济,热心商会工作的干部充实到工商联队伍中来,要形成畅通的干部工作渠道,并加大培养、选拔、交流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工商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持工商联组织的旺盛活力。

对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篇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推动我区经济结构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湛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区政协由经济科技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区政协副主席 同志的带领下,就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广泛、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制定发展战略,优化发展环境,提供政策扶持,探索发展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区非公经济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呈现出持续、快速、稳步增长的势头。到2008年底,全区非公经济单位已发展到7662家,从业人员44660人,实现年产值99亿元,年创利税10.45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2.4倍、3.2倍、14.5倍和15.6倍。非公经济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在经济增长、财政增收、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社会繁荣等各个方面,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1、发展领域不断拓宽,经济总量逐年加大。目前,全区非公经济已由初期较单一的商贸、煤炭等行业,延伸到了装

越来越大的作用,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3、骨干企业实力增强,规模经营趋势明显。我区非公经济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医药化工、餐饮服务等领域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正向集约型、效益型、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规模化经营趋势显著增强,竞争力大幅提高,涌现出一大批“领军式”企业,诸如高压配件、环保设备、煤矿设备等高技术含量企业,形成了以神马两丝为主的湛河神马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和以鹰兴轴承、海平电气、绿城环保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目前,全区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97家,投资规模达到1000万元以上59户,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这些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所在行业的标志性企业,在推动我区非公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典型引领和示范作用,对我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受环境、地域观念、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与周边地区相比,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非公经济规模偏小,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全区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只有41户,占非公企业总户数的0.05%;注册资金上千万元的仅有7户,占非公企业总户数的0.01%。科技水平不高,创新能力较弱。

2、融资渠道不畅,投资规模不大。这是调研中反映比

主开发能力低下,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区非公企业通过ISO国际认证的只有14家,占全部非公企业的0.02%。缺少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成长性好、综合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5、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管理方式有待改进。一是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知识,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上往往力不从心。二是企业经营管理较为粗放,质量、营销、成本、资金、财务管理等方面大部分还处于较低水平。三是专业人才缺乏。企业普遍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留用和培养机制,人才队伍不稳定。四是劳动用工制度不够规范。部分企业没有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为员工缴纳“三金”,企业员工享受不到法定的劳动保护。部分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出现“断档”。企业用工制度的不规范不仅影响到企业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亟待政府引导和规范。

三、建议与对策

面对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用地难成为制约非公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等突出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做好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使之真正成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主要生力军,成为强区富民的助推器。

1、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民营经济摆上更突出的重要位置。在工作思路和战略部署上,一是进一步制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是在体现全民创业、产业集群发展、行“非禁即入”政策,尽可能降低非公有制企业创业门槛,制订创业小额贷款支持计划;五是派干部下基层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六是构建中小企事业贷款服务平台,加大每年为企事业贷款额度和企事业担保金制度;七是加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4、积极构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体系。从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建立体系完整、运作高效的服务体系。从政府层面说,一是及时创新政策支持体系。从实际出发,形成在政策上充分体现适宜民营企业创业和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二是建立政府与非公有制企业的经常性沟通机制,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对话、考察、现在办公和专题论坛,区领导和有关部门亲自了解情况,及时解决普遍性问题。三是搭建若干非公有制企业高效服务平台,如公共技术平台、速效及担保平台、培训教育平台、办事服务平台、产业集群发展园区平台、企业间交流合作平台等。四是充分发挥工商联、中小企业协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速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真正脱钩,把政府有关部门的一些不该管和管不好的职能通过不同方式逐渐向协会转移。

对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篇7

一、非公有制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

截至2012年底, 全区非公经济主体 (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达到113.99万户, 注册资本 (金) 为9066.71亿元, 其中私营企业14.75万户, 注册资本 (金) 7360.79亿元, 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 (金) 分别占全区市场主体总量的12.59%和51.14%;个体工商户96.72万户, 资金数额417.28亿元, 共有361.34万人在个体私营领域就业。

呼和浩特的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2012年底, 呼和浩特私营企业户数达到30439家, 居全区第一, 注册资 (本) 金800亿元, 居全区第三;个体工商户达到12.2万户, 居全区第二;注册资金超过33亿元, 居全区第七。全市共有96万人在各类型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占就业总数的80%, 新增就业人口90%在非公有制企业, 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 财政收入的76.8%来自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已成为呼和浩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但是, 我区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论数量还是规模在全国的位次都不高, 前者占全国总数的1.36%、注册资本 (金) 占2.37%, 分别居24位和16位, 后者占全国总数2.38%、资金总额占2.11%, 分别居19位和18位。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的非公有制经济都还存在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创新意识偏弱等方面的不足, 相关部门“抓大放小”和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二、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实现自治区“8337”战略, 根据王君书记提出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指示, 要在全区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掀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高潮。

(一) 从自治区层面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指导

1.应尽快出台加快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

目前全区正进入工业化加速、市场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民营经济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突出。为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应结合我区实际, 尽快出台新的进一步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2.召开高规格的全区民营经济工作会

我区地域辽阔, 各盟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 为切实部署推动全区民营经济大发展的举措, 统筹研究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新思路, 近期应召开一次高规格的发展民营经济工作会, 集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全区大型民营企业, 统一思想, 协调全局。

3.建立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联席会制度

为加强党委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领导, 创新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结构, 统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 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建议建立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会议以电视电话会的形式举行, 初期暂定为每三个月召开一次, 试运行一段时间后, 每半年召开一次。

(二) 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 拓宽民间资本投融资新渠道

1.成立内蒙古“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和民间资本借贷中心”

融资难是多年来困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主要问题。目前, 一方面, 许多企业缺少资金, 而另一方面, 庞大的社会游资找不到新的切入点。虽然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原来限制民营资本的领域,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玻璃门”现象, 变相催生了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的畸形繁荣。我区民间资本充足, 呼包鄂地区是全区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区。初步统计, 呼和浩特地区的民间游资多达500亿元, 集聚了100多家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民间借贷虽然为融通资本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由于缺少规范运作和风险控制, 使民间借贷集聚了高额风险, 最终导致鄂尔多斯金融风波的出现。必须建立让投资者信得过的民间资本投资交易中心, 让民间资本找到安全、合法、有序的投资渠道。呼和浩特工商联已经和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联合成立了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和民间资本借贷中心, 希望成立全区性质的“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和借贷中心”, 进一步完善民间资本投融资服务平台, 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2.发挥股权基金的作用

2011年4月26日, 注册资本1.3亿元的呼和浩特总商会内蒙古永安信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成立。目前已经成功投资2个项目, 运作良好。内蒙古永安信股权投资基金为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股权投资基金是积极落实国家金融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我区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有利工具, 建议在全区及各盟市推广。

3.建立全区民营经济扶持基金

民营企业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促进经济繁荣、就业增加、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 融资难等资金问题一直困扰和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会议上《关于内蒙古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 “支持设立民营企业产业发展基金, 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民营经济发展, 建议由工商联牵头组建全新体制的全区民营扶持基金。

4.尽快组建内蒙古中小企业银行

成立由担任自治区工商联执委的民营企业家出资的内蒙古中小企业银行, 每年确定100-200户有影响的企业为重点联系户, 实行重点帮扶和政策支持。

(三) 年内举办一次全区招商会

2012年3月, 呼和浩特市工商联组织了220位当地知名民营企业家、异地商会、行业商会、行业协会负责人走进土左旗参加“土默特左旗2012年政企合作项目恳谈会”。2012年8月成功举办“2012全球200家温州商会千名温商草原行暨中国呼和浩特市优秀项目对接会”, 邀请全球和国内200多家温州商会1600多名企业家和金融界人士共聚呼和浩特, 签订合作项目34项, 意向协议引进资金978.16亿元。2013年2月, 内蒙古工商联、海南省工商联, 呼和浩特市工商联、海南省鄂尔多斯商会、海南蒙商联合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内蒙古海南两地招商引资洽谈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 这次会议利用春节期间大企业家云集三亚的时机, 探索出了招商引资新形式, 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 在非常大的范围内宣传了内蒙古投资发展环境, 推荐了400个项目。本次洽谈会, 加上海南方面的项目, 共达成合作意向资金270亿元人民币。

这些活动对我区招商引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摆脱平时招商引资的旧模式, 用一种企业欢迎的方式进行招商引资, 宣传内蒙古、宣传项目、宣传投资环境, 提高了成功率, 取得最大的成果。为加大我区招商引资力度, 建议2013年举办全区有较大影响力的海内外大型招商会。此类活动不但能促进招商工作, 更重要的是将进一步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宣传, 树立开放高效的政府形象。招商会范围为全国各地蒙商及对内蒙古有投资意向人士, 拟邀请人员为:全联执常委、侨联代表、全国各大异地商会、全国各地内蒙古商会、全联各大行业行会。

(四) 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 (简称16号文件)

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国家、自治区和我市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措施,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2010年中央出台的十六号文件, 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建议今后各级党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工商联工作汇报;在工商联执委会召开期间行政长官或者主管领导要到会通报本地区经济工作;每年由地方领导带领民营企业家到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考察2-3次;以后凡是世界五百强、国内一百强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各省区以及省会首府城市的工商联主席来本地考察访问都要按照地厅级标准接待;这些措施都能有效提高本地的对外形象。

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经济的纽带和桥梁, 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有效促进工商联工作的开展, 应赋予各级工商联更多职能, 如呼和浩特市工商联2012年增挂职能牌子10块 (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服务局;呼和浩特市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合法权益领导小组办公室;呼和浩特市民间投资服务中心;呼和浩特市商会管理办公室等) , 有效提高了工商联的影响力。

工商联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群团组织, 过去一直归市委口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 这样的管理模式出现了一些非人为的弊端, 建议要加强政府对商会的指导力度, 在每年政府财政预算的时候, 考虑到每年的各种接待和公关等支出, 适当增加工商联招商引资专项经费, 督促发改委、财政局、社保局、人事局、招商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加强与工商联的配合力度, 每年政府新的项目出台后, 要及时与工商联进行沟通对接, 增大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呼和浩特市作为首府城市, 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商会大厦的政治中心城市, 建议自治区政协、统战部和工商联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和宁波考察, 借鉴当地的经验, 由自治区政协、统战部和工商联呼吁自治区党委政府基于提升首府非公有制经济的形象, 在土地、资金方面支持建立呼和浩特商会大厦。

工商联既没有行政权力, 也没有刚性任务, 实际工作中常常会被安排成辅助力量、成员单位等, 因而得不到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配合。在企业利益受到侵害时, 没有直接的手段来维护, 没有一套能够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机制, 在企业最需要帮助时, 许多问题只能通过个人关系或私下协调来解决。因此, 建议赋予工商联一定的职能, 比如推荐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职能, 在推荐本界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时候, 要征求工商联的意见;在调解和仲裁非公企业之间经济纠纷的时候, 邀请工商联代表旁听, 也要征求工商联的意见;评选非公有制企业产品质量、信誉等级等方面工商联要有发言权和一定的决策权, 组织非公经济职业培训的时候, 工商联要参与。

在工商联选人用人上力求创新, 打破过去传统, 切实解决目前工商联人员编制上存在的问题, 给予灵活的人事政策和固定的经费, 由工商联自身采用聘任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让那些熟悉现代经济和国际商务的人才进入到工商联, 使工商联为当地经济整体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见利反目等寓言故事下一篇:形近字并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