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创新(共12篇)
实践活动创新 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国家和人民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 而且也是我们每一个““一一线线””教教师师内内心心的的渴渴望望和和行行动动的的目目标标。。以以下下是是我我在在教学工作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认定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常常习惯于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教案剧, 教师往往是正确的化身, 英明的先知。笔者以为, 课堂不仅仅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适当时扮演鼓动者、参谋、欣赏者、伙伴等角色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其次, 在备课中、课堂上, 以前我常常思考的是:把自己知道的、最好的、最多的, 以最简捷、最完整的方式交给学生。后来我尝试着运用逆向思维, 想一想把什么不给学生, 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怎么以最小的知识代价, 引起学生最多的思考。以此为学生创设生活的、激发创造力的环境,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二、数学教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 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 技能训练“生活化”。
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 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
2. 思维训练“生活化”。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 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 是内在的隐性活动, 因此, 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 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尽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 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生活离不开数学”, 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三、对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议
1. 多设计以用数学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为内容的课堂教与学的活动。在问题、困难、挑战、挫折、取胜的交替体验中, 经历学数学、用数学, 发现问题的过程, 从而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2. 尽可能地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尽可能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成功感。
3. 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学习材料, 这种材料可以是正面的, 也可以是反面的, 以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为准。
4. 用饶有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 特别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问题, 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经常为学生介绍数学应用的新领域、新问题;为学生开辟兴趣园地, 经常张贴、公布学生们有创见的问题及解答;同时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生一起欣赏这些作品的意义。
让我们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做起, 真正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 让他们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环境中, 通过逐步自主“做”和“悟”, 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 从而学会生存, 学会发展。
实践活动创新 篇2
――36中学高二10班 李春晓
盼望已久的日子到了――我们终于可以去高中创新实践学校了。
我们排着队伍来到了高中创新实践学校,老师们早早地就在那儿等候我们了。我的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不知道这里的老师会教给我们哪些有趣的知识。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茶艺活动室,便开始了茶艺的学习。辅导老师先是对各种茶具进行了讲解:闻香杯,品茗杯,茶宠,子线壶等等。老师给我们讲解说,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经过老师的细致讲解指导后,同学们都已经跃跃欲试了。我又拿出一只茶杯,先用开水浇了一下杯子,杯子一下子就热了。老师告诉我们,这一程序叫“暖壶”,也叫“浇杯”,这样泡出来的茶更香。然后放入一小撮茶叶,冲入大半杯开水,只见茶叶慢慢地舒展开了,原本一小撮茶叶竟舒展成了一大片。老师说第一杯茶不喝,要倒掉,这叫“洗茶”,可以去除茶中的杂质。我再冲入开水,茶叶顿时上下翻腾了起来,很快又平静了下来,这一次水也变清了。我按老师的指导,稍微抿了一小口,先有点苦,然后就品味出一丝甜味。
通过动手实践,我接触了茶道,也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我真的非常开心。人的一生,往往是先苦后甜,没有奋斗的苦,又哪来的`幸福与甜蜜呢!
接着我们又被老师领到了制作建筑模型的教室,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我国建筑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史,又指导我们如何制作建筑模型。我和同学们一起动手操作,制作了一些很漂亮的模型。通过这次的动手操作使我认识到,做事情一定要有耐性和细心,也让我理解了模型制作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掌握了模型制作的基本工具、方法和过程,锻炼了我的动手的实践能力,同时促进了我和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建筑课,让我受益匪浅。
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篇3
实践证明,青工创新创效活动是推动公司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引导青年员工加强学习、锐意创新,在公司改革发展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重要途径。
对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再思考
创新创效活动的开展,需要公司各级团组织不断地创新手段和载体,以有效的方式吸引青工的参与,使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推动创新创效活动深入开展,永葆生机和活力。
广西电网公司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原来的做法是由员工自发填写申报表,按班组、管理所、工会小组、公司工会的环节上报,整个过程繁琐并且整个过程不可见、不透明,活动成效和影响范围不明显。2004年5月,公司团委决定优化整合这项活动,由团委负责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暨青工“五小”活动,并定位为一项群众性、青年全员参与的创新创效活动。
几年来,广西电网公司团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团组织覆盖面大的优势,大胆地对活动形式进行了创新,通过对形式和流程的重新组合与改变,争取了公司领导以及生技部、安监部、营销部、工会等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评审、奖励、成果转换等方面获得了技术和资金支持,使得青工“五小”活动较之以前发生了质变,成为了具有广西电网特色的青工创新创效活动品牌。2011年10月,公司召开了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现场推进会暨青工“五小”成果表彰会,会上向全公司青年发出了《激扬青春活力勇担创新责任争做创新尖兵》的倡议书,号召公司广大团员青年勇立时代潮头,不负青春使命,争当建功立业的先锋,立足本职岗位,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服务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等中心工作中做出实绩。
该项活动为青年展示智慧和才华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深得广大青年员工的欢迎,一批凝聚着青年智慧的合理化建议纷至沓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项目成果也层出不穷,呈现出火热的青工创新创效局面。通过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实践,为公司开展争创“十大杰出青年”和“青年岗位能手”、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青字号”活动注入新的内容,为公司各级团组织凝聚、引导广大青年员工为实现公司“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做法与效果
为了规范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程序,公司团委制定了《广西电网公司青工创新创效活动实施办法》,明确了申报、立项、资料、实施、跟踪、评审、验证、奖励等一整套流程,加强了活动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运用网络资源提高实施效率。公司团委利用青年网、青年工作QQ群、手机短信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青工小建议”收集系统,可以通过青年网、QQ群按流程完成申报、提交、收集等程序,再由公司团委汇总,协调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评审。青年们可以通过青年网站、或QQ群交流查阅实施安排情况、实施进度及评审意见等信息。把“青工小建议活动”开展在网络上,具有创新性、网络性、直观性、实用性的特点。
流程化管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公司团委充分利用与青年联系密切的组织优势,从合理化建议、“五小”成果的收集、实施跟踪、成果验证到成果评审发布、奖励等,统一由团委负责协调实施。提交的合理化建议或成果经过本单位专项业务部门审定和公司测评组测评确定采纳后,即可列入公司青工“五小”成果项目实施名单,并获得表彰和奖励。“五小”成果的后续推广交由生产技术部门落实相关单位实施,并经现场验证后,根据成效还可以获得项目化运作的机会,取得专项经费。
做好成果的发布和推广。公司团委每年集中举办青工“五小”成果评比活动、现场召开青工创新创效成果发布会,及时把获奖的合理化建议实施成果,小革新、小设计成果推荐给业务部门,通过“青工五小成果巡展”活动推广到公司所属各单位,影响和激励广大青年员工。评比活动、发布会现场、巡展活动做到实物与图文、视频结合,增强直观感。此外还精心挑选各单位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做法和特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精美的展览板,在公司显著的地方进行展示。
立足岗位促进青年成长。将青工创新创效作为岗位创新创效切入点,积极开展青年技能比赛、技能比武、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岗位成才和企业效益“双提升”。鼓励青年员工结合本职岗位积极开展技能提升活动,涌现了“每天学一招”、“啄木鸟”行动等活动载体,从团组织行为升华为企业行为,得到了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2010年度青技赛状元韦英由衷地说:“公司团委针对一线员工,搞这样的活动很好,很受青年职工欢迎,青技赛不但给了我们一个展现风采的机会,更提供了一条磨练、提升专业技能的全新渠道,让大家分外珍惜。”
用“身边的榜样”影响激励青年。培养青工创新创效的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公司团委陆续开展了三届“十大杰出青年”、“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并把青年创新创效成果作为评审的重要条件之一,每次活动都能掀起阵阵热潮,充分挖掘了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勇于创新、作出贡献突出的青年,树立了一批青工创新创效群体形象,涌现出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位,广西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5位,他们都是在本职工作岗位上通过个人或者带动青年集体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中脱颖而出,取得卓越成就的青年员工。
青工创新创效活动成效显著。“小成果有大用处”。这是青年们在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中最大的感受。比如调度运行班组青年申报的《新负荷统计软件的研制》项目,采用新设计的软件后,调度员完成负荷统计工作的时间由原来平均用时21分28秒缩短至平均用时2分03秒。电气试验班青年利用智能手机开发的《电气试验计算查询软件包》项目,在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上安装了电气试验计算查询软件包之后,工作中就可以在进行电气试验及故障抢修时,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方便快捷地对试验测试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和判断,提高了检修工作的效率。还有检修班组青年利用一般的开关操作杆和水管加工制作的自制工具,进行拆装真空断路器的储能弹簧只需要10分钟,而传统的方法需要1个小时左右,而且成本只需20元,比厂家3 000元一套的配套工具更灵活实用。2011年,仅广西送变电公司的青工创新创效成果就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产生的经济效益达700余万元。这些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涉及变电站运行信息分析、设备检修、土建施工、电站调试、机械制造、智能手机应用等多个专业领域,在工艺革新、提高效率、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了公司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nlc202309010817
推进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新思路
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是实现青年成长成才、强化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团委如何在推进青工创新创效活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结合公司实际,我们逐渐清晰了“四个着眼”的工作思路。
要着眼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围绕中心工作发挥作用。归根结底,青年是承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实力量,团组织在服务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找准价值定位,要从公司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入手,组织青年开展创新创效活动,成立“青工创新创效攻关小组”进行攻关。围绕公司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不断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创新能力,在促进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中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作用。
要着眼于人才队伍建设,服务青年人才成长。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目的就是要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出效益,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储备能量、储备动力。我们要加快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充分调动青年人才的积极性,使更多的青年参与创新创效活动,形成良好氛围。继续推行青工创新创效项目负责制,公司团委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及有关业务部门的支持,给青年人压担子、配课题,争取做到“青年有项目,项目有青年”,让青年在创新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迅速成长为岗位上能够独当一面的青年技术骨干。
要着眼于优化活动环境,健全创新创效活动长效机制。要做好青年创新创效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以创新出成果,以成果树品牌,以品牌促发展。还要协助青年做好成果专利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建立和完善奖励和晋升的制度,探索开展好创新创效活动的规律,变阶段性活动为长效性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制度保障,确保创新创效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按照“现场所需,青年可为,过程可控,目标清晰”的思路,通过严格选题立项、落实青年负责制、强化过程帮扶、公正评审和注重跟踪推广等形式扎实开展工作,更贴近一线、贴近生产,增强了团组织融入生产经营能力的特色,为公司生产经营的安全稳定运行,降本增效的深入推进发挥生力军、后备军的作用。
要着眼于加强引导青年,培养青工创新创效活动领头人。以服务青年、培养先进为导向,通过项目带动和争取政策,引导和组织有创新理想和能力的青年员工,领办或主持推行创新创效项目。鼓励以倡议者、发明人的名字来冠名青工创新创效项目、工作方法和技术成果,大力营造“尊重劳动、鼓励创新、激励青年”的良好氛围,促进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增强青年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拓展青工发展的空间。
总之,我们要为青工创新创效活动搭建舞台、提供载体,设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青工提供创新创效成果的展示和转化模式,使更多的青年人才和优秀成果通过创新创效活动得到及时发现和使用。促进青工对本职岗位的工作进行积极思考,提高青工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今后,青工创新创效活动将在扩大参与面,进一步服务青年、助推青年创新型人才成长,建立活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使其真正成为青年工作的一个品牌,培养出更多的青年创新人才、推出更多的高水平创新成果。
(责任编辑:罗志荣)
实践活动创新 篇4
一、强化领导,提高认识
学校成立了以张建华校长为组长的课程辅助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课程辅助活动年级工作小组,由分管各年级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各年级教研组长、各班班主任、各学科备课组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在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年级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本年级学生的课程辅助活动工作。让全校师生明确,课程辅助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二、制定方案,措施得力
学校制定了《石柱县南宾镇小学校关于扎实开展课程辅助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是将课程辅助活动纳入课程计划。二是落实课程辅助活动时间,课程辅助活动安排在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三是丰富课程辅助活动内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辅助活动课程体系。四是创新课程辅助活动的形式。五是突出课程辅助活动的特点。六是开展课程辅助活动教育科研。七是开发课程辅助活动的校外资源。
三、督导评价,机制激励
建立考核机制,加强督导,健全对课程辅助活动考核机制。
( 一) 对学生进行“校园集优卡”评价激励
“校园集优卡”由红色( 基础卡) 、黄色( 升级卡) 和蓝色( 终极卡) 组成。“校园集优卡”通过“小卡换大卡”的模式,深受师生及家长“追捧”。学生每参加一次活动,在品德、学习、体质、美育、情感、文明、礼仪、行为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由负责考“优”的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委、中队委、小组长或家长等发给学生某一方面的“优”卡( 红卡) 。学生集齐三张红卡在班主任处兑换一张黄卡,集齐三张黄卡在少先队大队部兑换一张蓝卡( 终级卡) ,以“终级卡”的数量作为学生评先选优,获取“四好少年”“十佳少年”等重要依据。如今学生以谁的“校园集优卡”最多为荣,回到家里,最想告诉爸爸妈妈的就是“我又得卡了”。
( 二) 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激励
教师的成绩和课时量认定由年级组长负责,教导处、教科室和学科教研组长实施,其考核的成绩与年终的30% 绩效工资挂钩。对在课程辅助活动中不负责任教师,经学校领导谈话后,仍没有起色的教师在当年的职称评定、年度优秀一票否决。对在本学期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在评职、年度优秀中优先考虑。
四、创新活动,张扬个性
( 一) 月月主题活动作为课程辅助活动的航向标
学校按照“三化”要求( 即素质教育活动主题化、素质教育内容系列化、活动形式多样化) ,确定了月月课程辅助活动主题。一月: 树理想,绘蓝图;二月: 学礼仪,讲文明; 三月: 学雷锋,树新风; 四月: 学先辈,做传人; 五月:学科学,见行动; 六月: 练艺术,展风采; 七月: 爱党教育; 八月: 国防教育; 九月: 尊师教育; 十月: 爱国教育; 十一月: 安全教育; 十二份: 感恩教育。
( 二) 兴趣班队作为课程辅助活动的主阵地
一是将课程辅助活动纳入课程计划。二是落实课程辅助活动时间。三是丰富课程辅助活动内容。四是创新课程辅助活动的形式。五是突出课程辅助活动的特点。六是开发课程辅助活动的校外资源。
先后组建了演讲、阅读、英语口语、科学考察等为主要内容的班队,参与率达100% 。
( 三) 科技活动作为课程辅助活动的展演舞台
学校搭建科教平台,发挥育人功能。一是建设校内外科普阵地。二是创新实践活动,彰显科教特色。
( 四) 竞赛活动作为课程辅助活动的个性彰显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校和上级各部门组织的竞赛活动,更加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着力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张扬了学生个性。
( 五)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程辅助活动的拓展延伸
学校按照不同年级年龄段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远足、军训、访问、参观、考察、社会公益服务、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育融为一体,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应用适当的方法展开活动,比如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整理材料、操作工具等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及交往与表达的能力。这有助于增强课程育人的整体功能,有利于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
五、收获成绩,师生与学校同成长
课程辅助动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正能量。学生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学生好学蔚然成风,活动、干事积极争“上”,家长“乐”了,老师“笑”了。
我们相信,创新课程辅助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们兴趣领航,快乐健康地成长!
摘要:学校全面落实重庆市“2+2”项目和“1+5”行动计划,结合校本实际,遵循办特色学校的理念,率先垂范,科学合理地开展课程辅助活动,在活动中育德、启智、健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从强化领导,提高认识;制定方案,措施得力;督导评价,机制激励;创新活动,张扬个性;收获成绩,师生与学校同成长几个方面作了阐述。
四年级创新实践活动计划 篇5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5个主题活动,分为:人与环境类、自我发展类、劳动技术类、人与社会类、社区服务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研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去关注他们身边的事物,关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他们的开放性思维。每个主题又包括“活动”、“猜想与构思”、“讨论”、“记录与思考”、“表达与交流”、“拓展”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三、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重点难点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五、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实践,彰显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让学生大胆猜想、构思,讨论、表达、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在活动中不断灌输环保与安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安全意识。
浅析数学实践活动课与创新 篇6
[关键词]实践活动;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活动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学会实践和反思,从而发现自我,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并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实践活动课的特点,使数学教学“活”起来,怎样从活动中来再到活动中去。这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再思索的问题。实践中,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从拓宽、充实课堂内容入手,以创设愉悦的情境为手段,变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主动活泼的积极参与,以诱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目的,精心设计组织好每一堂实践活动课。同样《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人先谈一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一般分为课内课外实践活动两种方式。课内实践活动以解决单一知识点为主,活动内容一般课内完成。课外实践活动相对范围较宽,多用于众多知识点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等,而且活动时间较长。
一、有效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时数学课堂教学因为受到制约,实践操作很难充分有效地开展。但实践活动课却给学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自我学习、自我表现、自我发展、施展才华。比如学生学习了“角的认识”和有关平面图形之后我组织了“做一做”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具体分以下两步完成。1.拿出准备好的小棒,(1)摆出许多不同的角,比一比谁的角大。(2)用这些小棒摆出许多漂亮的图案。2.教师让学生用9根小棒摆出4个三角形。看谁最快最合理的摆出来。学生的情绪高昂,积极动手动脑,打开智慧的心扉,展开心灵的翅膀,摆出了许多美丽的图形,也有同学很快的摆出了4个三角形。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操作实践中,既加深了对有关角的知识的理解,认识了知识之间相互沟通的联系,又在富有乐趣的情境中展示智慧,增长才干,拓宽思路,从而训练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主动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由于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参加活动,活动中又为学生留出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这就为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努力挖掘活动内容中的开放性因素,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整理出更多的数学知识。它对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其学科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同时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往往会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并不断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质疑中培养创新意识。而在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
三、在实践活动中求异创新,拓展探究思路
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需要学会创新,只有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创新之中,才能把生活扩大化,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色彩。因此,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的孩子思维都很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不同的表達方式。教师在活动中要渗透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孩子富有独特的见解,不要求答案统一,只要孩子们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也能合乎情理,教师都当支持。求异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他们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思维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在对于问题的多解的艰苦追求并且获得成功中,分享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
总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多层次的,这既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要师生共同配合,教学相长,就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都在过程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心里学》《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2]张兴华《实践活动课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3]郑君威《小学数学教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杂志部分章节.
[]综合实践活动网:http://huodong.yeah.net.
实践活动创新 篇7
一、认知导引, 增强道德认知的趣味性与自主性。
道德教育是学生知情意行相互促进与提高的过程, 是情感的认知化与认知的情感化交互发展的过程。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要融认知于己身,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学生主动参与的生动活泼的道德认知活动, 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 而且是学生道德实践、体验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
1. 让趣味实践体验活动为认知开路。
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增强学生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的趣味性, 把学校播撒“金种子”工程落到实处, 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活动实效, 学校不失时机地开辟了道德讲堂, 由学校聘请的相关教师主讲。每月组织一次专题教育活动, 每周安排一个年级的学生到道德讲堂听讲, 每次授课采取“6+n”教学形式, 即唱一首道德歌曲, 讲一个道德小故事、看一个经典短片、讲一个名人故事、进行一次评议等, 在全体学生内心深处播撒“诚、善、法、书、美、健”和“三爱三节”的金种子。同时利用校宣传窗制作道德文化墙;利用节假日庆祝活动、校园艺术节等机会, 指导学生编排道德文艺节目。少先队在学生中组织开展编写道德故事手抄报、道德小故事演讲比赛、道德日记、读书心得评比等活动。各班从班级实际出发, 组织开展课前1分钟即兴演讲身边道德的小故事等, 使道德认知的学习充满趣味性, 并融于具体的实践体验活动。
2. 让学生自己选择道德行为目标。
为进一步发挥学生在道德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意识, 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我们让学生确定道德行为目标。一是制订学生道德规范:由学校政教处策划, 少先队组织实施, 根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证、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各班学生展开深入的学习和讨论, 最后由课题组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意见分组整理, 制订出比较简洁的《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规范 (试行稿) 》;二是确定班级学生道德行为要求。各班根据《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规范》结合班级实际, 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具体的《华强中心小学班级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三是自主选择个人道德行为目标。每一位学生根据《班级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 自主选择具体、有针对性、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切实可行的道德行为规范目标等。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 使学生认知道德教育内容与要求, 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热情和道德情感, 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为组织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知行统一, 提高道德实践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 并未表明他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强化道德教育实践体验活动, 解决“信”与“行”的统一问题, 是学生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为此, 学校从学生主体发展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的发展规律出发, 通过设立子课题组的形式, 在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开展了“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的实验。
1. 各班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
各实验班根据班级实际, 结合《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先在实验班内试点, 随后在同级段其他班级中展开。为保证活动质量, 各学段首先把好活动方案质量关, 活动内容由学段内师生共同讨论决定, 活动方案由实验班班主任撰写, 再由学段内班主任和各班学生代表讨论修改。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 让学生从中提高认知、得到体验, 培养情感, 付诸行动。
2. 各学科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活动。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在道德教育中同样起着主渠道作用。课题组把学科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注重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3. 学校、少先队集体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
全校性组织开展的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系列活动, 假日雏鹰小队活动, 美德少年评选, 道德故事演讲比赛等;围绕重大节日举办的传统型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德育基地类阵地型活动, 如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道德讲堂、家政课堂等;参加守则规范知行检测, 争做行为规范达标生、行为规范标兵、星级宿舍、文明班级评比活动等。
4. 在家庭、社区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
充分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 发挥家长、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的作用, 组织开展“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区是个好公民”等系列活动, 组织开展假日小队、社区服务等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一体化德育模式, 优化育人环境。
三、外铄内化, 强化道德体验的展现性。
道德教育一定要以人的情感体验为中介。个体一旦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就能成为个性道德内化的“发酵剂”。它将是一个新的认知过程, 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通过体验, 将道德认知带进人的生活情境, 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及其感受联系起来, 使之成为一个道德信念的整体。为有效发挥体验过程的情境性和情感性, 我们在切实抓好外铄的同时, 凸显情感体验, 抓好情感体验的展现过程, 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加深、感染、认同与提升。
1. 捕捉体验。
在道德实践活动中, 学生不断形成真切的甚至深刻的体验, 但如果不及时捕捉, 就会稍纵即逝。因此, 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时, 通过指导学生写《道德日记》、《读书心得》等形式, 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悟随时记下来。
2. 分享体验。
我们根据小学生喜欢口头表达这一特点,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 积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体验随时说出来, 让大家共同分享。同时还通过道德日记展、心灵大碰撞等形式, 组织学生开展道德体验交流活动。
3. 换位体验。
指在道德教育活动中, 运用角色心理互换 (互换心理位置, 开展换位思维) 、角色扮演 (创设特定的情景或条件, 让学生扮演某种社会角色, 使他们改变原来的身份, 赋予新的权利、地位、职责和行为规范) , 让学生在换位体验中形成相应的道德品德。
4. 评价体验。
是指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活动中, 得到新的体验, 加深或调整对自己及他人的客观认识, 从中学会评价别人, 同时也学会评价自己, 在评价体验中逐渐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情境性与情感性。
通过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的有效探索和实践,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明显增强, 学生的道德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进取性道德人格, 提高自我道德教育能力, 促进全面素质提高, 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开拓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
实践活动创新 篇8
关键词:创新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创新平台,创新交流机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世界各国都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而高等院校在青年人才的培养方面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如何培养出大批的优秀学生, 则一直是高校追求的目标, 教学是高校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方法, 也是学生快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1,2,3], 对全方位推动大学的创新型的教学改革, 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依托高校, 在老师的指导下, 利用课余时间, 主动地开展创新学习、创新研讨、创新实践等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人才的全面、激发青年学生创作的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高校学术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产生的科技成果可以直接用于生产中, 并产生经济利益。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创新活动竞赛、讲座等多种校园科技创新活动, 一方面发掘了学生的创作潜力, 一方面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科技创新实质上是一种人才培养方案, 因此属于一项教学活动, 学生是主体, 老师是推动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积极参与活动, 做到学习理论与科技实践并行, 并且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
一、现状分析
学生快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有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但课堂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的感受, 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和感到疲倦。课外实践比如创新实践活动等则巩固课堂学习的良好途径, 但需要一个可靠的创新平台, 否则就会达到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创新平台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上。其中硬件包括如何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更有利于发挥他们创新能力的硬件平台。由于受校园文化多元化的影响, 大学生创新活动缺乏浓郁的学术氛围。当今大学校园中, 校园活动丰富多彩, 学生参与活动的选择余地日益宽泛,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创新活动参与度[4]。许多学生缺乏科技创新意识和概念, 创新思维能力弱, 参加竞赛一般突击的成果比较多, 并没有心思长期致力于某项研究, 缺乏科学的热忱和执着, 导致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较差, 因此良好的硬件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自主性。而软件建设则包括一些教师、团队之间交流机制[5,6]和采用一些新型的方式引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本研究主要是解决创新平台建设中的“软、硬件”建设、师生间的交流机制以及如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问题, 以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二、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难题
由于高校本科学生人数众多加上师资力量上的限制, 常规的方法难以使得本科学生在学习上有所突破, 最终影响了学生的进步。引入创新实践活动来研究如何提高对学生的教学效果, 并通过这种创新平台来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上快速进步。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 总结了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更有利于发挥他们创新能力的硬件平台。硬件平台建设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自主性。
2.教师、创新团队之间交流机制的建设。交流机制的建设有利于各个学生创新团队之间解决某些知识储备不足和学科交叉的一些关键问题, 更有利于吸取双方的长处。
3.课程融合探索。如何使学生在创新平台的引导下, 将所学的课程与其他相关的课程知识串联起来, 并且能够达到熟练的应用, 是研究的一个关键的内容。学生如果能够从中获益, 将更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兴趣,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教学改革方法探索与实践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各方面学习上有所突破, 我们引入创新实践方式来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通过这些新型的创新实践方法来探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些较好途径。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方法和技巧上的有效指导, 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上有所创新。主要的途径有:
1.指导平台建设。教师指导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 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教师在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负有重要使命, 是许多具体计划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其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和任务的落实程度。教师需要对科技创新各个环节进行把关, 避免了学生的盲目性也避免了项目资金的浪费, 保证了项目的可行性, 引导学生正确的投入科技创新。大量的实例证明, 在学生获得奖励 (包括校级、省级、国家级) 的项目中, 有近90%的项目在科研过程中得到了专业课教师的指导, 尤其是获得高级别奖励 (省级、国家级) 的项目, 几乎100%得到过专业课教师的详细辅导甚至是教师的科研课题资助。因此指导平台的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和任务的落实程度关键。指导平台包括“硬件” 和“软件”。“硬件”不仅指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一个的制作硬件平台, 也包括各种实践活动。而“软件”则是创新活动的运作机制。借助于创新平台, 一方面发掘了学生的创作潜力, 一方面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对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创新交流机制的建设。在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活动中, 如果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 很难使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获得较大的提升, 其表现常常是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某些关键问题陷入死结。由于老师之间的见解、学生之间知识面以及解决问题方法上的一些巨大差异, 交流机制的建设有利于各个学生创新团队之间解决某些知识储备不足和学科交叉的一些关键问题, 更有利于吸取双方的长处。为此我们建立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三种交流机制, 其中以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为主,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辅。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以解决创新活动中的主要实际问题, 而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则主要是如何在某些方面或关键问题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与教师之间主要是交流学生之间的存在的共同问题与应对方面等。实践证明这些交流机制的建设对学生的创新活动尤其可靠和有效。
3.课堂学习与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常规的学习方法难以使不同兴趣的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而创新实践活动则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创作潜力。 实际上创新平台给了学生自主发挥自己能力的一个最佳的环境。为此在课程融合教学模式上, 一方面通过创新实践活动的引导, 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相关的课程的知识贯穿起来, 比如像《DSP控制器原理》课程, 可以根据方向, 通过一些综合性制作依靠平台指导学生, 而该门综合性制作练习需要C/C++、计算机控制和信号与控制等多个课程做支撑, 因此在创新平台实现了多课程的巩固。另一方面在实验阶段, 指导学生采用积木式的实验方案, 即对需要验证的实验根据由繁化简、由粗化细的方式将其拆分成许多最简方案, 最后用已有的实验方法重新叠加, 最终实现自己的创新。 在课堂学习与课后巩固的结合上, 我们借助于创新平台通过典型的制作练习, 以及学生练习的演示和课堂讨论来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特别注意的难点, 以保证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 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高校本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难以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创新, 而课外实践学习有助于吸收和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因而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入创新实践活动模式, 并在此依托下的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交流机制的建设和课堂学习与创新实践活动结合方式, 为高校本科学生在学习上取得创新性成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由于高校大学生人数众多且师资力量的限制, 新的模式显得异常的重要。我们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不断总结和解决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吴照云.对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 (11) .
[2]徐孝昶, 宋思运, 姜慧, 李雁.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J].大学教育科学, 2013, (2) .
[3]罗映祥, 王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 2010, (11) .
[4]杨雪.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5) .
[5]俞维军.有效构建科学学习中的交流机制[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3, (3) .
创新校园艺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篇9
培根分学科的教育思想经历了三百年的洗礼,在现代教育的理念下已经让人们十分清晰地看到其教育价值的众多弊端。正如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所说:“不存在科学远离哲学、文学和艺术的那种事,所有这些文化活动都是和人心很靠近的。”创新型美术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教学,在知识综合、能力综合的基础上追求观念的综合。在教学中笔者着重开发美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美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美术与建筑艺术、美术与服装设计、美术与音乐等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活力,致力于打造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文化平台,致力于构建创新型的校园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美术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手工印染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财富,但现在手工印染技术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民间艺人没有传人,传统工具“雕刻的花版、木滚”等毁于战火和无知,植物染料的种植和制取方法流失,有关典籍资料的散失,这一切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相反,我们的东邻之国日本,虽然没有我们那样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但献身于抢救、保存和研究,拥有传统印染技术者却大有人在。
我们应当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些传统手工艺简单易学,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拿几块布缝几针,画一画,染一染,即可出现意想不到的图形。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亲自创作一些艺术品来装点自己的生活,还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装饰不仅要求室内豪华漂亮,而且还要有个性。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一点扎染工艺,能够自己动手亲自创作一些艺术作品来装点我们的生活,岂不是一件乐事。
我校在2008年开始开设了《蜡染与扎染》校本课程。课程的开设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丰富了课外活动,美化了生活,陶冶了情操。
二、美术与建筑艺术
高中阶段,学生们掌握了大量的数理化知识,这时他们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都在发展,并且处于主导地位。一般的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定理、定义、公式和逻辑推导,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欣赏了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筑以后,学生对东西方优秀的建筑有了大体的了解。接下来我又给学生上了建筑模型设计制作课,让学生在欣赏优秀建筑的同时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快乐,提高对建筑欣赏的兴趣。从各个不同角度加强对学生立体思维能力、形体概括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可利用的各种材料有直观的感受,如:面材(有色卡纸、木板、PC板等)、线材(缝纫线、电线等)、体材(泡沫塑料、各种形状的小石头、木块等)。接着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材料制作的建筑模型(如从同济大学建筑系拍摄并收集到的一些模型作品)。学生欣赏后跃跃欲试,都想尝试一下。
接下来,开始分组、画设计图,把每组的设计构思与学生探讨研究,并研定所使用的工具材料。每位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把其他课业中学到的知识融入到整个设计制作中,如0201班王永弘、连誉舜、渠磊同学在制作《荷兰的风车》这个模型设计时,把物理中所学的知识运用进来,风车里安了一个小发动机可以转动,小房子里有灯,整个建筑造型精美,与周围的环境非常协调。
0202班制作的《世界公园》,设计灵感来源于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建筑群由三个主体建筑组成:埃菲尔铁塔、纽约世贸重建方案(双子大厦)、为奥运会设计的“叶子体育场”(体育场内的灯光点可亮)。整个作品将世界各地特色建筑与学生的创意融合在一起,结构独特优美,多条高速公路贯穿联系,绿化面积大,突出了“世界”“公园”的特点,象征了世界全球化发展的方向。
0201班刘晓舒、常艳玲、李慧、邵白宇、裴立超同学合力制作的建筑《童谣》,在展览中获得了一致好评。主体建筑充分用卡纸的卷、折、镂空、粘贴等性能,通过精心搭配与选择色彩制作而成。建筑周围的环境优美,设计有配套的健身设备,还有喷泉(利用鱼缸中的小水泵)、风车,整个设计精巧独特。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把在物理、数学等学科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制作中来,加强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美术教育与服装设计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服装美的追求也代表了对美的一种向往。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也不能埋没他们对美的追求。在《现代设计艺术》课上,我给学生上了一堂“环保服装设计与表演”课。作品所使用的材料要求各种材料的纸、塑料布、废旧电池、废旧衣服、易拉罐、一次性筷子、矿泉水瓶子、一次性餐具等环保材料。服装设计作品由本班学生自己制作、自己表演,并以比赛的形式组织。
服装1:服装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中国古典建筑“塔”,所使用的材料是卡纸、泡沫塑料、及时贴、PC版、丝带等。
服装2:服装所使用的材料是淡红色的卫生纸、泡沫塑料圆片、银色及时贴、丝带等。整个系列具有雅致、活泼的特点,尤其是服装胸前用泡沫塑料圆片设计的葡萄的图案非常精美。
通过一系列的课业安排,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由于课时有限,对于美术与创新校园活动实践与研究地探索还没有结束。跨学科美术教学有力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活动创新 篇10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使学生坚定了学好专业的信念
刚刚踏入职业高中的高一学生, 对学校的专业和课程了解的并不深入, 为了让他们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树立自信心, 我有意安排了语文教材中第一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这次活动不仅点燃了学生学习专业的信念之灯, 还锻炼了他们说话、听话和写作方面的能力。
二、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可以获取创新的灵感
综合实践活动对于中职生的创新意识而言, 最直接的作用应当是激发, 学生们可以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实现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大舞台, 学生们可以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可以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灵感的获得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起到互补作用的, 综合实践活动为创新提供了条件, 而创新又在不断推动和深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因此, 我们应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多方位的训练。
四、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可以有效进行创新实践
现在的中职生, 大多缺少实践经历, 责任并不在于学生, 而是我们为学生们包办的太多, 创造的实践机会太少。只要有机会, 我们就会发现, 学生们的想象力惊人, 实践能力极强。
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创新实践与快乐永远相伴
要让学生们乐学, 就必须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兴趣, 体验到学习的欢乐, 这样的乐学才是自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并不枯燥、也不乏味, 它紧贴我们的生活, 每一名学生都可能有创新, 有成功, 更有快乐。
我们在用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同时, 也要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感受快乐, 让每一个学生把快乐当作创新实践的一部分, 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创新。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是学生展现自我技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交流平台。每个教师都应充分地利用这个平台,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使他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培养模式研究 篇11
关键词:教学改革 实践 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218-0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及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实施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支持开展各类大学生创新竞赛和学科竞赛活动,改革该类活动的教学模式。然而,高校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其内容、传授方式和成绩评估等方面仍存在许多弊端,这就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结构都被限定在一个既定的模式中,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只能成为理论高手,只能纸上谈兵,缺乏真正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1 “实验室开放—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四级教学模式内容
“实验室开放—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四级教学模式以实验室开放为基础,继而以学校科技创新活动为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再以全面自主的学科竞赛推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自主科研活动的开展;最终以直接参与正式科研项目为模式,参加教师的各项重大科研项目。从而营造一种逐步提高、因材施教的模式,其结构如同金字塔般,一级一级的提高(见图1),从而创造出一种点面结合、探索研究、竞争进取、全面进取、个性发展的学习氛围,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教学的质量。培养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基本的工程意识、较高的技术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实验室开放”是我院创新实践活动培养模式四级教学模式中的最基础的一环,本院实验室开放主要采用了实验室正常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的两种形式。
(1)实验室正常开放是面向全校的大学生,对实验设备所能够正常开放的项目,经过申请、批准、预学习、实验的流程,由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室正常的实验教学项目的形式。这样的形式主要的目的是弥补在实践课程中学生不理解或者当时没有顺利完成实验的情况,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兴趣,预习别的实验项目。
(2)实验室开放基金是我校实验室与设备处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在专业教学实验室的平台上,由学生寻找教师指导,设计并完成创新实验项目的形式。这仍然是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实验项目后,自主创新设计实验项目的兴趣,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老师的宏观指导下,自主完成简单创新的能力。
“科技创新活动”是我院创新实践活动培养模式的第二级。它以科技创新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个性在此得到了锻炼和体现。其具体形式:一是以学生会为主体,在专业的、独立管理的实验室中,设置各种科研兴趣小组,进行团队自主学习;二是教务处以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形式,鼓励学生参加这些创新项目,由老师作宏观指导,由学生团队完成。在这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几年这一过程的积累,我院学生已拥有数百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是我院创新实践活动培养模式的第三级。它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竞赛结果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等,并反映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通过总结交流,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改提供借鉴。以竞赛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使众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对学生工程意识、科学精神、协作意识、团队精神、组织能力、竞争实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教务处、设备处、学院的设置下,我院组织参加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飞思卡尔”电子设计大赛等各项赛事,多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等各项奖项。
“科研项目”是我院创新实践活动培养模式的第四级。在经过前三级的培养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独立开发的能力,这时,我院鼓励这些本科生通过选拔,根据兴趣双向选择,参加学院老师的科研项目,参加老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或者是横向课题。他们参加各个团队的会议,设计各项科研实验,动手记录和处理数据,提前进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
2 特点
2.1 特色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有新意的方向,利用学校实验室、竞赛、科研平台或其他途径提供的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学习。整个实践学习在选拔、授课、模拟和指导等具体措施下显得更加自由灵活,并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还可以结合专业和个人特点,使学生从单纯模仿到个人创造,从依赖辅导到独立设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通过学习以达到个人创新能力的飞跃。
2.2 创新点
本模式将创新意识纳入到了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其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规范、守时、协作等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该模式开展相关课题,并把一些好的成果列入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
2.3 應用价值及推广途径
通过使用该模式,使得高校学生能很好掌握一些现代技术和创新方法,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科学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高校的教学改革可以以使用该模式为契机,一方面在教学中引入最新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以实践成果改善教学模式,使教学手段不断的科学化、现代化。
3 结论
面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问题,本文总结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的经验,提出了“实验室开放—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的逐步提高的模式。该模式可以对学生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12.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实施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Z].2012.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2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个性发展,创新精神,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永不枯竭的动力,中国人民就凭着这股创新精神,创造了无数奇迹,令世界刮目相看。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综合实践课是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他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性因子潜藏在学生的兴趣之中,或者说是从兴趣中滋长。这是由于学生的个体经验少而零散,他们的思维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因而比成年人的思维更大胆、更丰富,也更具个性。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在五年级《家政》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制作一个水果拼盘。这次活动我安排了以下环节:
1. 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设计一个“请客”的情景,引出活动主题。学生在我的鼓动下,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尝试当主人和客人,并用上礼貌的邀请语言,课堂气氛活跃,到处洋溢着一片热情。
2. 出示活动主题:制作一个水果拼盘,检查活动的准备情况
检查学生带了什么水果,什么盘子等,为本次活动做准备。有的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有的带了精致漂亮的盘子。从学生所准备的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活动准备,这就为后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也说明他们对本次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
3. 教师即席演示,引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我先即场做个演示,从切水果的过程、摆放的过程,都做得无比精细。完成之后,让学生们一起欣赏,他们无不发出“哇哇”的赞叹声。这对引起他们的活动兴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4. 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生用自带的材料进行水果拼盘的设计制作。这一部分是活动的主要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每个人都积极参与,选合适水果的、切水果的、帮着摆放的、设计形状的,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大家齐心协力,将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学生们在进行水果拼盘设计制作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实践能力,也使他们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5. 展示与评选作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们把制作好的水果拼盘放在展示台上,然后组织大家一个个排好队,带上纸和笔去观察欣赏,给各个水果拼盘打分。在打分时,要求他们要客观、中肯,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组作品,然后根据分数高低,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心思奖。这一环节既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审美观和客观评价别人的能力。
6. 获奖者介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先祝贺获奖的小组,全班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再请获奖的小组到讲台上说说设计意念,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构思,对自己的制作进行自我评价,也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表看法,从中丰富了自己的经验。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造发明成功的重要条件。大多数发明家从小喜欢创新性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要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在《修理课桌椅》一课练习前,教师为学生准备好锯子、刨子、凿子、螺丝刀、木板等活动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来修理因不同原因、不同程度损坏的桌椅,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人们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学生亦是如此。
三、动手又动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又动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乐于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又勤于动脑,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调动了起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探究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动手,有可能展示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命题摄影《母亲》中,很多学生的拍摄方案都流于俗套。但是,一位学生却独辟蹊径。她在拍摄方案中这样写到:妈妈的手是粗糙的,远没有我的手光滑、细嫩。拍摄手法:特写、对比的手法。了解了她的构思,我在全班学生前高度赞扬了她独特的想法和思路。我顺势提出:《母亲》一题,还可以拍什么?怎么拍?……就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激发起所有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敢于求异”。求异不求同。正是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
【实践活动创新】推荐阅读: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06-22
实验中学“学习实践活动”创新方式追求实效07-15
假期实践活动小队实践活动总结09-09
学习实践活动07-02
学习实践活动05-21
课堂实践活动05-23
劳动实践活动05-29
重视实践活动07-22
德育实践活动08-04
体育实践活动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