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践活动

2024-05-23

课堂实践活动(精选12篇)

课堂实践活动 篇1

课堂教学改革,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目前整个语文教育改革的核心。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 因为失去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而陷入了僵化的境地。很显然, 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已经失去了其发展意义, 自然不可能是成功的。与之相对的, 语文活动课对应了新课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的要求, 作为一种较新的课堂教学形式, 活动课为教师的课堂教育理念注入了新的元素, 为教师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带来了更多可能。

活动课的实施, 改善了语文课堂单一的结构设置,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但在从教几年的教学实施中, 我也深深地感到了活动课有其局限性和不足, 作为一个新教师, 自己也还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学习和深入研究, 应在许多方面切实加以改善, 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那么, 在新课标背景下,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上好语文课?为此, 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语文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发展到现在的语文活动课, 其演变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让学生爱上语文, 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汉文化。然而单靠活动是无法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的。新鲜劲儿一过, 学生们仍旧会厌倦。所以, 在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依然是接受性学习和简单的模仿性学习, 缺乏课题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生活学习等学习活动方式, 存在着“教活动课”的状况。所以, 课堂上的语文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既然被称之为活动课, 无疑其必然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 教师切忌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 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 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 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 都需要教师付出心血和汗水。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 见机行事, 灵活应变。切实保证教师引导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引导作用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动起来。

二、语文教师应加强活动中的文化情境意识

在教学中, 因为课文相对简单易懂, 所含信息量较少, 而活动课大多以发挥学生自主性积极性为主, 因此限制了学生的综合水平能力提升。

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词汇则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对词语的正确理解, 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及把握, 都需要对文章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其实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章都在平淡中蕴涵着深情, 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细心品味。很多时候, 仅仅是简单的活动, 对课文字句的分析, 是很难体会文章的深情厚意的, 这就需要教师将活动融入生活, 由课内到课外, 再从课外回到课内, 激发学生的情感, 创设生活情境, 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扩展提供更为广泛的空间。教学过程也必然要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 活泼有趣, 才能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但是, 语文活动课决不能片面地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 而忽略了切实有效的指导, 导致热闹有余, 实效不足的结果。

每堂活动课都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具体可行、便于操作的计划, 特别是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 什么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 并在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学习内容, 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 又实实在在, 每个学生都愿意参加, 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切实保证课堂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

三、语文教师应加强学生在活动中的发展意识

初中被列入九年义务基础教育, 也因此, 人们对初中生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并不高, 大都认为初中语文简单, 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 只要掌握基本的交际就可以了。其实, 正因为是基础教育, 更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 不打好基础, 何谈更高?而以发掘学生特长为目标的活动课依然停留在技艺训练上, 对学生的现实生活、社会实际关注不够, 学生与生活、与社会依然存在着脱节的现象, 并不能从根本上增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也难以更新。

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 设计语文活动教学计划时, 应注意使活动具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 以便于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像我平时在组织活动时, 会按照分类要求, 分类指导的原则, 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 适当分工, 适当轮换, 从而发挥各类学生的优势, 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切实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众所周知, 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大多数人认为, 语文在中国的各类教育考试中分值居高不下, 不过徒占其位。其实, 近年来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 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也正印证着语文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交际!由此,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 了解现代语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后, 不是张口结舌的书呆子, 而是懂得说话艺术, 能够熟练运用语言的交际高手!

摘要:摒弃僵化封闭, 发扬自主开放, 是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时代必然和学情需要。新课标中大力开展语文活动课这一思想的提出, 为中学语文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鲜而灵动的血液, 这是大势所趋。换言之, 这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 有必要对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活动课有更深入的了解, 并认真将实施原则与教学实践有机而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 只有如此, 才能更好地将其最良好的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来。

课堂实践活动 篇2

论文关键词:课堂活动 交际能力 培养策略

论文摘要: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和障碍,探讨英语教学交际活动的特点和教学艺术并提出了课堂语言教学交际活动的一些方法。

语言是人们用以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学习语言的箭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只有通过交际才能学好语言。然而,与学二汉语相比,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往往是十分漫长而又痛翟的,最大障碍就在于缺少与所学语言的接触,即我们通常所的缺少语言环境,在于因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造局的与英语世界的隔离。

一、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多少年来,很多学生经过8年,甚至12年的外语学习,纪果是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说明我国的外语教岸效果不理想,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李岚清,1996年)。因此,如仁最大限度地改善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使每一个学习英语献学生都能在自然、真实的交际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英语,这是广大英语教师长期以来孜孜以求、渴望解决的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若能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其去“触摸”英语,他们就会潜移默化、轻而易举地习得这门语言。所谓“触摸”英语,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自体验英语。

二、理论依据和教学策略

交际语言教学是英语教学有效的方法,也是使学习者能够真正掌握语言并进行交流的途径。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认为,一个人若想获得交际能力,就不只获得关于语言规则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在社交中合适使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促使学习者掌握以上所说的交际能力,从而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达到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目的。交际英语教学的主要特点是:(1)重视学生需要,注重的是语言的恰当运用,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2)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倾向于语言活动的流畅而不是活动的准确性;(3)倡导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大量地接触和运用外语,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4)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而不只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5)反映学习者的差异,而不是采取步调一致的教学方法。这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不同,交际英语教学不仅重视语法能力的培养而且十分重视其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交际活动与教学实践 1.愉快的情感体验,和谐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学英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由于缺少课外语言环境,英语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交际活动。学生在与他人的接触中,总是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与关爱,因而,和谐的集体最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应在教学艺术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多考虑如何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交互活动和学习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意味着使他们的认知得到提高,技能得到锻炼,交流得到促进,热情得到激发等等。要达到课堂交际活动的目的,教师就应处理好教学计划和课堂行为的动态关系,使课堂教学真正具有开放性,而不是无目的、无方向的走到哪就算哪。最主要的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行为促进教学计划和学生课堂行为的有效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为了上好课,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计划与课堂活动。

2.活动真实自然,语言运用形式多样

适合学生实际的、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方式是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英语课堂活动组织得成功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能否理解意义、掌握内容、获得技能、交流信息、提高能力、学会交际。教师在设计每堂课时,应该考虑到其教学过程不是几个教学活动的简单相加,而是课堂中各种因素发生交互活动的一个动态过程。代写论文

要搞好交际英语教学,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活动(1)信息差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交际的需求是想通过相互询问了解某事或告诉某人他所不知道的事情。人们在交谈时,如果一方知道某事,而另一方不知道,信息差就产生了,交际的目的就是为了填补这个信息差。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缺少信息差,就会失去交际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信息差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信息差活动有多种形式:可以用不同的购物单、假期日程安排表、火车时刻表等,也可以用问卷调查、新闻采访或询问其他信息等体现交际活动的形式。

(2)课堂讨论活动

课堂讨论是语言交际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具有代表生、扩展生、趣味性和生活生的话题,便于学生能在讨论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语言交际能力。例如,某同学非常喜爱踢足球,常因踢球影响功课,耽误学习。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小组同学在讨论时为他出主意,怎样在学好功课时兼顾体育运动。要求语言尽可能使用情态动词。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讨论结果。(3)交际生游戏活动 高中英语教学中,游戏活动内容较少,、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设计紧扣所授语言知识的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和掌握英语。

(4)角色的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真实语言情境的英语课堂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某个语言情境中的不同人物角色,并把在那一情境下可能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这种练习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的模拟,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角色扮演能够产生即兴的创造气氛,有助于发挥以前所学得的知识,扩展学生对现实事物和其他事物的表达。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流利的语言进行课堂交流,而且可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

3.活动应难度适中,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难度适当,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并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做,我会做”。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只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那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活动。作为英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他们在主观上产生学习的动力,对自己的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要善于营造愉悦、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到学生的优点,给学生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并乐于开口交谈。

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微探 篇3

关键词:浅俗化;形式化;盲目性;不均衡性;少教多学

从2010年开始,甘肃省进行了高中新课程改革,三年过去了,我校的新课程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课程改革的最大变化体现在课堂上教师教得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新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却常常被我们忽视。通过三学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笔者发现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还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急需我们改进。

一、语文课堂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探究活动呈浅俗化倾向

语文课堂的探究活动需要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只有在精读文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更高层面的探究活动。但学生受知识积累与生活阅历的限制,对文本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可以说,课堂中问题设计的优劣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细致,要紧贴文本,要有操作性和引导性。但是在这几年的新课程改革中,很少有语文教师能设计出极具启发性和艺术性的问题,而表面化、浅层化问题却层出不穷。教师机械快速地提问,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课堂气氛看起来非常活跃,然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思考能力并没有得到训练,探究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讨论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交流见解、观点、思想、看法或者为完成特殊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这本来是一种很好的活动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讨论的问题一般由教师设定。由于讨论的话题不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讨论是在被动的情绪中进行的,学生的讨论显得很突然、很机械,这样的讨论缺少认知深度和思维的拓展,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只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真要让他们在科学课上耐心地倾听,深入地思考,则有些难度。在我自己的课堂上,很多时候看着学生投入的样子,我都不忍心打断学生的活动,常常要等到下课铃声响时,学生才有些不舍地停止活动,学生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交流与深入思考。这样,学生的活动是“热闹”了,可充分的“思维”却没了保证,探究成果甚微。

(二)课堂活动目标存在盲目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语文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语文教师设定的课堂目标往往具有随意性、盲目性,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多头目标。比如,情感态度一个、过程方法一个、知识技能一个,几个目标之间互不相干;二是目标玄虚,大而空。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缺乏系统的观照,缺乏有序的操作,所设立的课堂目标也就成了动听的空话。

(三)课堂活动流于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改革与以往教学方式的不同,或者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计一些新颖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完成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没有多大效果。例如,一些教师教文言文时,很少涉及比较重要的文学常识、文言现象、句子翻译等内容,却花费大量时间讨论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等较空的方面。更有甚者,讨论的话题远离了学生生活,甚至有些“高深莫测”。如教学《包身工》时,有教师就曾组织学生围绕“包身工与富士康工人是否具有相似性”的话题进行讨论,表面上是探究资本家对工人的严酷压榨和剥削的罪恶,实际上学生的发言却与课文毫不相干,可以说是貌合神离。这样的互动讨论名义上是讨论,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

课堂活动流于形式还体现在学生的参与不均衡方面。在语文课堂上,不同学生发言的机会有很大的差距,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一堂课回答二、三次问题,特别活跃的学生甚至达到四、五次;而一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始终是课堂上的听众,是旁观者,成了课堂活动的边缘群体,这种只有少数固定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是走形式,谈不上高效。

二、解决课堂活动中问题的措施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

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教师要始终秉承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问题的设置要注重学生认知的深度和思维的延展性,避免出现浅俗化倾向,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通过自主探究,师生或生生讨论得出结论,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思维碰撞以及相互砥砺,往往能够产生照本宣科地念标参考答案所不具备的效果,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注重实效,明确课堂目标,不要流于形式

课堂活动,就是为了在活动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绝不能为了活动而进行活动,不能为迎合检查或公开课而进行作秀式的表演,这不仅影响了教学的质量,而且还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注重实效,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教学导航,注重语文能力的提高,明确课堂目标,使学生清楚课堂上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此外,学习小组要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到人,要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每一次高效的课堂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

(三)打破课堂活动的不均衡性,构建自由、和谐、平等的课堂活动平台

要想打破课堂活动的不均衡性,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进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特别要为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鼓励他们战胜自卑心理,变被动为主动,并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树立自信,发现自己的潜在优势。总之,教师要力求把语文课堂由教师的“一言堂”或少数精英学生的“专属领地”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全体学生畅所欲言的“百家讲坛”。

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微探 篇4

一、语文课堂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堂探究活动呈浅俗化倾向

语文课堂的探究活动需要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只有在精读文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更高层面的探究活动。但学生受知识积累与生活阅历的限制, 对文本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可以说, 课堂中问题设计的优劣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因此,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细致, 要紧贴文本, 要有操作性和引导性。但是在这几年的新课程改革中, 很少有语文教师能设计出极具启发性和艺术性的问题, 而表面化、浅层化问题却层出不穷。教师机械快速地提问, 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课堂气氛看起来非常活跃, 然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 思考能力并没有得到训练, 探究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讨论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交流见解、观点、思想、看法或者为完成特殊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这本来是一种很好的活动方式, 但在实际教学中, 讨论的问题一般由教师设定。由于讨论的话题不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 所以讨论是在被动的情绪中进行的, 学生的讨论显得很突然、很机械, 这样的讨论缺少认知深度和思维的拓展, 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另外,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他们只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 真要让他们在科学课上耐心地倾听, 深入地思考, 则有些难度。在我自己的课堂上, 很多时候看着学生投入的样子, 我都不忍心打断学生的活动, 常常要等到下课铃声响时, 学生才有些不舍地停止活动, 学生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交流与深入思考。这样, 学生的活动是“热闹”了, 可充分的“思维”却没了保证, 探究成果甚微。

(二) 课堂活动目标存在盲目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 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语文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但在实际操作中, 许多语文教师设定的课堂目标往往具有随意性、盲目性, 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多头目标。比如, 情感态度一个、过程方法一个、知识技能一个, 几个目标之间互不相干;二是目标玄虚, 大而空。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缺乏系统的观照, 缺乏有序的操作, 所设立的课堂目标也就成了动听的空话。

(三) 课堂活动流于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 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改革与以往教学方式的不同, 或者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计一些新颖的活动, 这些活动对于完成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没有多大效果。例如, 一些教师教文言文时, 很少涉及比较重要的文学常识、文言现象、句子翻译等内容, 却花费大量时间讨论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等较空的方面。更有甚者, 讨论的话题远离了学生生活, 甚至有些“高深莫测”。如教学《包身工》时, 有教师就曾组织学生围绕“包身工与富士康工人是否具有相似性”的话题进行讨论, 表面上是探究资本家对工人的严酷压榨和剥削的罪恶, 实际上学生的发言却与课文毫不相干, 可以说是貌合神离。这样的互动讨论名义上是讨论, 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

课堂活动流于形式还体现在学生的参与不均衡方面。在语文课堂上, 不同学生发言的机会有很大的差距, 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一堂课回答二、三次问题, 特别活跃的学生甚至达到四、五次;而一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始终是课堂上的听众, 是旁观者, 成了课堂活动的边缘群体, 这种只有少数固定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是走形式, 谈不上高效。

二、解决课堂活动中问题的措施

(一)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

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 教师要始终秉承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念, 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问题的设置要注重学生认知的深度和思维的延展性, 避免出现浅俗化倾向, 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质疑, 通过自主探究, 师生或生生讨论得出结论, 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思维碰撞以及相互砥砺, 往往能够产生照本宣科地念标参考答案所不具备的效果,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 注重实效, 明确课堂目标, 不要流于形式

课堂活动, 就是为了在活动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 绝不能为了活动而进行活动, 不能为迎合检查或公开课而进行作秀式的表演, 这不仅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而且还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 课堂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注重实效, 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教学导航, 注重语文能力的提高, 明确课堂目标, 使学生清楚课堂上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此外, 学习小组要分工明确, 任务落实到人, 要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 从而使学生在每一次高效的课堂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

(三) 打破课堂活动的不均衡性, 构建自由、和谐、平等的课堂活动平台

要想打破课堂活动的不均衡性, 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改进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 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特别要为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 鼓励他们战胜自卑心理, 变被动为主动, 并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而树立自信, 发现自己的潜在优势。总之, 教师要力求把语文课堂由教师的“一言堂”或少数精英学生的“专属领地”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全体学生畅所欲言的“百家讲坛”。

综上所述, 课堂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 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和桥梁, 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教师要坚持大胆创新、审慎严谨、求真务实的理念, 要明确教学目标, 要在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上开动脑筋, 多下功夫, 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从而为新课程改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摘要:2010年,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拉开序幕, 全省各地随之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创新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三学年的观察、实践与思考, 本文中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着重对少教多学的实践活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策划 篇5

一、活动意义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提倡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方式。数学课程要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提供的有利条件,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将数学课程与社会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拓展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研究探索科学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将社会大课堂活动作为本学年我校数学教研组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学校概况

陈经纶中学是一所有着89年历史的老校,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校。我校数学教育资源丰富,数学教研组是北京市优秀教研组,朝阳区教科研先进教研组。人力资源丰富,目前共有18名教师。其中特级1人,高级10人,研究生学历2人;北京市骨干教师1名,朝阳区学科带头人1人,朝阳区骨干教师2人。近年来,数学教研组曾先后参与过国家级课题“贯彻数学方法论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市级课题“中学数学教学方式改革研究”、“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实践研究”、“TI图形计算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的研究。通过参加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了一支既团结向上又突显个性的研究型团队。我校作为朝阳区的唯一代表受邀加入了“北京AMC俱乐部”,为此,我们依托学校的“金鹏科技团”,成立了我校的“经纶AMC俱乐部”,积极开展数学竞赛的普及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应用数学的活动中来。20XX年3月,我校正式成为“翱翔计划”数学领域基地校,为培养北京市中学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积累了一定的课程开发、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

三、教育基地

经过多方考察和研究,确定中国科技馆的探索与发现B馆“数学之魅”场馆为我校“社会大课堂”活动基地。

四、专项工作组

组长:张德庆 校长

副组长:

徐志辉(常务副校长)

牟成梅(教学副校长)

袁京生(朝阳区教研中心)

陆人佐(数学教研组组长)

组织联系人:黎宁(北京市骨干教师,朝阳区兼职教研员,高一备课组长)

顾问:丁益祥(特级教师)

参与教师:黎宁, 张辉(朝阳区骨干教师 高二备课组长),毛允魁(研究生),陈旭(朝阳区骨干教师),尹丽娜(朝阳区优秀青年教师)

学生:高一(1)班(直升班)、(2)班(实验班)、(3)班(实验班)、(5)、(10)班;高二(1)班(直升班)、(2)班(实验班)、(8)、(9)班部分学生,涉及8个班级共53名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活动解析与实践 篇6

一、保持兴趣:夯实积累,探究经验的基础

探究经验的积累来源于探究活动,而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是以探究兴趣为前提的。小学数学探究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让学习者去发现自己尚未发现的规律,它更多地是一种探索创新的活动。这种探究主要是为了问题解决,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为了引出新的数学知识。因此,探究活动开始,往往都是伴随着枯燥和失败的。为了让学生朝向自己的探究目标披荆斩棘、不断前行,在学生探究活动前,教师首当其冲是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探究的起始就对探究目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探究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主动的、积极的兴趣和动机。

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时,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之前,我先安排了一个“比比谁的记忆力强”的比赛,出示了“123412341234”和“14916253649”两组数字分别让男、女生比一比,谁能更快地记住这两组数字,在比赛中,有同学发现第一组数字有规律,所以更好记住一些。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说:“其实,第二组数字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也能发现其中的奥妙!”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就产生了兴趣,跃跃欲试。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游戏、情境创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明确要求:把握积累,探究经验的方向

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探究知识的起点。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常会跳出问题情境,偏离探索方向。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越走越偏,课堂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实际效果却收效甚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尽快地回到探索的知识上来。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明确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拨正探索活动的方向,让探究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比如,在教学“平均分”一课时,我创设了“春游分发零食”的生活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试图达到激发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兴趣、唤起学习热情的目的,但实施下来却事与愿违。学生对“零食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剩余多少”等数学问题注意不够,反而对“这些零食是否合适”“到哪里春游”等非数学问题很感兴趣,探究偏离了学习的目标,互动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时,我就重新引导,再次明确了探究的要求,帮学生把握住了积累探究经验的正确方向。

三、推向纵深:引导积累,探究经验的关健

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是一种过程和结果并重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要有一定的预设。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往往是游离于探究活动之外,有的徘徊在知识的表层,深度不足;有的只专注于一点,广度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作必要的引导:当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不够深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抽丝剥茧,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去认识知识的本质;当学生的思路受到局限时,教师应适时介入,由此及彼,拓展理解,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时,我首先提出第一个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谁有关?你的猜想依据是什么?在学生大胆猜测后,我提出了第二次猜想:圆的周长究竟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它们之间是加法关系,是减法关系,是乘法关系,还是除法关系呢?再来猜一猜,并说出你的猜想理由。最后,我又提出了第三次猜想:观察大家画的大小不同的圆,把同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比较一下,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呢?

总之,教师在帮助学生积累探究经验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自主发展作为实施的基点,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实施的保证。教师在组织学生实施探究活动时,既要精心预设,关注主体,又要互动生成,立足主导,努力发展学生的归纳思维,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经历探究、抽象、预测、推理、反思等过程,形成积极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

以活动为契机实践有效课堂 篇7

一、关注情境创设, 激发参与兴趣, 让学生主动去学

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情景的设计中, 多动脑筋, 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 那么教学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问题情境创设中, 要去挖掘学生喜欢的东西, 比如《生态系统》一课。当今是网络发达的社会, 而“QQ农场”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游戏。而在“QQ农场”中蕴含着生态系统的知识。通过在大屏幕中展示老师的农场, 并提问:在农场中, 你们一般会种哪些作物?学生多数在交流自己的农场的作物。老师借机问:以你的经营的农场为例, 在农场中的生物可以分几类?农场中除了生物, 还有哪些东西?通过“QQ农场”这一情景, 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 引导孩子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把农场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联系起来。在实践有效课堂过程里, 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 极大吸引学生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发很多疑问,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让课堂也真正活起来。

二、关注过程参与, 增强活动体验,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有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 强调充分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 老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人,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若要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并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际情况, 必须在课堂上让活动多样化, 才能让孩子融入课堂, 对知识有兴趣, 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学生活动:

1、以游戏为载体,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知识。学生天生对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 以及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课堂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等。

再比如“动物的结构层次”一课教学活动安排中, 在讲到动物的系统时, 尤其是人的系统时, 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活动——“一个也不能少”。事先编制人的各个系统, 请8位同学分别代表人的各个系统, 让每一个人在课堂上表演相应系统的功能, 在完成某一项活动时需要很多系统的参与才行。通过学生自己体会,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人的各个系统之间是相互练习, 相互影响的, 人的八大系统一个也不能少。

2、制作生物模型, 让学生在制作中体会快乐。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在课堂上, 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 如:细胞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模型制作, 蝴蝶标本的制作等等,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细胞时, 设计《细胞模型》的制作活动, 目的在使学生在制作细胞模型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细胞的结构。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 利用五彩橡皮泥, 琼脂等材料, 充分发挥想象力, 精心制作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模型。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体验与感悟, 是难以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与价值的。

3、开展实验教学, 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自我。实验教学能够充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有许多的实验, 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 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 ……。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 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 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 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 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 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 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 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 选用小鲫鱼, 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 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 整杯水马上变红, 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 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 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 因为蜡盘面积大, 水浅。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关注过程指导, 老师及时指导, 加强师生交流

(一)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待孩子要有爱心和耐心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 能耐心、及时地引导, 以热情激活热情, 以智慧引领智慧, 以个性启发个性, 诱发学生积极思考。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彰显个性, 发表自己的观点, 敢于向教材和教师质疑, 将自己的言论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 积极参与, 大胆表达。教师给予学生应有的指导与呵护,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面地坐下。允许学生出错、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 关注学生, 学会倾听

自主学习课堂活动的理解与实践 篇8

我校在历经四年的课题研究之后, 将研究的立足点放在了课堂教学上, 根据这几年的理论学习和实际研究成果, 提出了自主学习活动课堂的四环节, 即:进入情境、自主感受、明确目标——互动问答、自主理解、整体感知——互动妙引、自主感悟、探索规律——深入探究、自主升华、课后延伸。

一、进入情境、自主感受、明确目标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 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教学中, 笔者常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歌诀激趣、直观激趣、操作激趣、情境激趣、游戏激趣、悬念激趣等途径, 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 引发学生探求思维, 并对即将学习的材料有了最基本的感受。

为了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清楚的脉络, 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 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很重要, 目标导向可以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 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 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互动问答、自主理解、整体感知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 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 从而获取知识, 发展智能, 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首先, 教师要创造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比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 有的教师习惯于先让学生沿长边对折, 量一量, 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折一折, 量一量, 得出结论。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 全体动手, 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 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 学生缺少了自主探究的过程。即使知道了知识结果, 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与体会。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他们会从不同角度, 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

其次, 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 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 享受成功的喜悦, 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下面的学习。在教学中, 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 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 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例如, 教师巡视时, 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 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 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 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

三、互动妙引、自主感悟、探索规律

这是自主活动课堂的精华部分, 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的思维大门全部打开, 许多精妙的想法进行交织与碰撞, 使数学课堂呈现出多点绽放的崭新局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里得以充分的体现, 把握学生的思维走向,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感悟, 掌握所学知识, 并获得数学学习方法, 发展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数学学习就是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最终目的, 并使之能够活学活用, 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时不时出现的“求异”“标新”我们要正确对待, 不能随意否定, 而要引发学生展开有益的争论, 打破被动听讲的局面, 使学生能够真切体验到求异的价值。在学校展开让学生问起来的研究之后,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积极了, 敢于质疑、敢于求异已成了教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教学“用方程解相遇应用题”时, 学生针对同一例题列出了不同的方程。题目是这样的:甲乙两地相距900千米, 两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 6小时后相遇, 甲车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 乙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生列出的方程有:

(1) 85×6+6x=900 (2) 6× (85+x) =900 (3) 900-6x=85×6

(4) 900÷6=85+x (5) (900-6x) ÷6=85 (6) (900-85×6) ÷

其余学生通过自主质疑, 弄清了各个方程的等量关系, 生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显得更加充实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六个方程的解题思路, 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 并结合先前所学的用算术法解相遇问题进行了比较, 使学生对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这样的教学及时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信息, 及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带给学生的是在学习中不断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而且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建构, 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

在自主学习活动中, 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知识体验, 更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级集体范围内, 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相互帮助, 实现学习互补, 增强合作意识, 提高交往能力,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比如, 听的技能:养成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 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 丰富自己的理解。说的技能:有敢说的勇气, 说话时声音响亮, 条理清楚, 语句完整, 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交往的技能:尊重他人, 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 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 修改、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 体会他人的情感, 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言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深入探究、自主升华、课后延伸

在学习知识之后, 进行知识巩固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得到提高, 数学思想方法得到锻炼, 数学思想得到渗透, 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等品质得到培养。为了延续学生的探究热情, 使自主学习深入下去, 练习内容的设计与呈现方式、教师的有效引导都是很主要的。

1. 同一练习不同要求。

课本上除了选学题和思考题以外的习题都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的。因此, 对于这些习题, 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均有掌握, 对于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的应用题, 要求A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用一种方法进行解答, 并进行巡视发现及时辅导, 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对于B、C层次的学生, 则要求他们能用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 并找出最佳解法, 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这样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避免给学生增加过多的学习负担, 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2. 注意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

机械重复性的练习, 枯躁乏味, 不仅影响教学效果, 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题型多样是指除了直接进行口算、笔算和解决问题之外, 还应有填空、选择、判断、改错、匹配 (连线) 等题。练习方式多样是指既有笔写也有口述、动手操作的, 既有单项练习也有综合练习、系统练习, 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采取相应的练习形式。不同的练习形式和内容, 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讲英语课堂创新实践反思活动 篇9

一、实践与教育实践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克伦理》 中曾经对实践作出了基本说明,他认为人的活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受理智指导的:另外一种是受实践指导的。在此之后,笛卡儿把数学中的实践活动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实践被理解为“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理性”。

二、马克思关于教育实践概念的原初解释

马克思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统一的。从人的生活实践中寻找人生存的价值,实现人发展的丰富性和超越性,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日常的生活实践与精神生活实践的统一。

因此,每位教师都是怀揣着最初的教育理想,耕耘在教育实践的田野里。如何放飞梦想,寻找希望?在参加了2014年江苏省英语教师引智培训以后,我认真反思了自己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通过一些教学片段来感悟新课标的精神,寻求一条高效探究的教改之路。

三、外籍教师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Introduce oneself —— Making the flash cards交际能力训练

来自加拿大的外籍教师D a n i Chiodo在第一堂课上,首先用白色的卡纸做好名片摆在桌子的左上角, 接着她给我们每个人发一张,指导我们也做各自的名片放置在桌子上。之后,外籍教师给五分钟时间在班级开展配对交流,要求每个学员能够简单介绍自己身边的其他学员。最后,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交流,直到大家彼此熟悉,相互接纳。在以后的每次培训活动中,每位学员都要把自己的名片放在桌角。这样做的好处是:学员们如果一个个地介绍自己,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并不能够很快地被老师熟悉,更谈不上彼此熟悉,从而有效地形成一个和谐互助的语言群体(community).通过制作名片,了解介绍他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克服内向学生的“害羞”,“怯场”不愿意开口的窘境,学生们明确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与他人交流;这样,既可以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又提高了他们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初中起始阶段的教学中,我也借鉴了Dani老师这样自我介绍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第一节初中英语课堂上,我把自己制作的英文名字的名牌放置在讲台上,背面写上自己的汉语拼音名字。接着,我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用于制作他们自己的名牌。学生们在名牌的正面写下自己的英文名字,在背面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或者其他任何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七年级的同学大多感到非常兴奋,还有部分同学感到有些困惑,因为他们还没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借此机会,我就把本学期在课文中将出现的英文名字写在黑板上面,例如:Mill ie,Andy,Bob,Alan,Jill,Lily,Kate等等。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英文名字写在名牌上面。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又可以在英语课堂环境下对每位学生的身份进行确认,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做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活动二: Place-mat activities(Envelope Model) 听力合作探究学习训练

Dani老师告诉我们,这种叫做 “餐具垫(信封式)”的活动形式是加拿大中学教师常用的一种课堂活动形式。Dani老师先给了我们一段关于加拿大教育的听力材料。听完之后,她把学员分为四人一组,分坐在桌子的四边。然后,她再发给每组一张大的信封纸(如图所示),让每个学员记录下自己听内容的重要信息。几分钟后, 转动纸面的位置,给同组的其他学员补充信息。完成后,请每组的代表学员用口头的方式复述听力的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James.J.Asher提出的TPR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注重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提倡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尽量让学生做到眼到, 手到,耳到,心到。我在牛津初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中的听力部分时, 在听力材料呈现完之后,希望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材料中重要的信息提取成为口头语言反馈出来。可是实践证明,只有很少数优秀的学生能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大部分学生觉得难度过大而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 当学生一碰到听力,便会产生不良的焦躁与烦闷。现在,我采用了Place- mat activities(Envelope Model)的活动形式,并把它固定成为一种听写模式, 虽然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可是学生们对于听力的反应比以前活跃了很多,也能够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听的过程中去。

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实践 篇10

一、课堂活动设计的原则

(一) 全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施教, 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之一。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 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英语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

1.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可否认, 在同一个课堂中, 学生之间在智力、性格、能力上确实存在差异。同样的学习内容, 有的学生掌握得快一些, 有的学生慢一些;有的学生性格外露, 有的学生性格含蓄;有的学生善于口头表达, 有的学生善于即兴表演。倘若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中不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既不符合学生的客观需要, 又增大了活动实施的难度。

2.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以师生互动、学生结对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 师生在活动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标,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 为了完成共同任务而相互合作, 这样改善了班级内的心理气氛, 让学生成为了活动的主体, 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

3.多表扬, 多鼓励学生

教师在活动评价中, 多使用OK、 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You are clever、 Let me help you、Never mind、 Have a try、 Well done、 Congratulations、Great、 Interesting、 That is a good idea、 I蒺m glad to hear that等表扬话语,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使他们怀着高兴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 趣味性原则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好知”“乐知”就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 要激发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除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感染外, 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借助学生熟悉或是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促使学生带着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然, 情境的设置以及实施既要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又要使学生感到合情合理, 不能牵强附会, 矫揉造作, 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创设“情境”, 否则会失去意义。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说过:“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 符合对象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活动设计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和时代特点, 使活动具备趣味性、多样性, 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活动内容要丰富新颖, 形式要灵活多样

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 化枯燥为有趣,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境化、角色化的活动形式, 如对话、讨论、竞赛、表演等是学生轻松地实践语言的活动。

2.教师个人素质对完成教学目标具有推动作用

教师要满怀激情, 以自身强烈而真实的情感, 吸引、感染学生。合适的话语, 和蔼可亲的笑容, 理解、尊重的态度, 深入学生, 发动学生, 通过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还有非言语行为的实施, 如声音、语调、人体姿势、手势、目光语言等, 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学生, 推进教学的发展。

【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0 I蒺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在总结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之后, 我设计了一个chant, 既巩固了知识点, 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I am going to be Obama.

I am going to buy a car.

He is going to be Bill Gates.

He is going to build a house.

We are going to be bees.

We are going to study for dreams.

(三) 有效性原则

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 难度适中, 平日里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挖掘有价值的活动因素, 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活动中主动参与、感知、体验和实践。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分配任务, 指令简练、准确、适时, 把握课堂的节奏, 活动的时间、时段要安排合理。要清楚地表达出活动的目的和程序, 使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 必要时教师可先做示范。活动期间, 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与指导, 认真观察学生的活动, 适时指导, 及时调控, 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巩固和拓展学习成果。适时点评,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或回答的问题很有可能是教师开始没有预想到的, 那么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资源来生成新的教学材料, 尊重他们独立的想法, 并把他们的想法导向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提高个人学习能力、促进个人成长的正确方向。

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包括明确活动的目标、准备活动材料、讲述活动程序和分组、活动产出的呈现和评价、教学机智促进活动效果等方面,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有导入与呈现阶段的活动、操练与巩固阶段的活动、实践与综合应用阶段的活动。

(一) 导入与呈现阶段的活动

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启动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之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来, 提高课堂效率。为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新材料, 教师应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授课内容相关的情境活动。“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巧妙设计英语课堂导入活动, 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可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这也有利于降低新知识学习的难度。

【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T: In our school, students are not allowed to use MP3 at school. Do you agree at it?

S: I disagree. I think we 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use MP3 at school.

T: What do you want to use MP3 for?

S1: I want to listen to music to relax myself. I think it蒺s good.

T:Do you agree with him/her?What do you think?

S2:I agree.

S3: I disagree. I think we students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use MP3 at school. Some students use MP3 in bed at night. It蒺s bad for study.

……

设计说明: 学校校规里不允许学生在校使用MP3, 平日里已经感觉到许多学生对这项规定非常反感, 所以该讨论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师生之间对这个问题的自由谈论, 迅速激活了学生相关的真实的背景经历, 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交谈过程中引入了本课时的目标语言, 为下面的听说活动做准备。

(二) 操练与巩固阶段的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理论认为好的学习不是来自教师, 而是来自于给学生更好的机会去建构,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构建的。在教学操练与巩固环节中建构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 组织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操练和运用所学知识, 形成知识的迁移。实际的操练是进一步理解、巩固以至掌握、运用知识的重要步骤。我们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将知识运用到语言的交流交际之中, 并通过多样的操练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案例】 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活动: 两人一组, 运用目标语言提出请求或道歉, 完成情境表演。

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结构:

—Would you mind doing something?

—No, not at all.

—Would you mind not doing something?

—Sorry, I蒺ll do it right away. / Sorry, I won蒺t do it again.

情境一: If your classmate is sleeping in class, what would you say?

情境二: If your good friend plays computer games too much, what would you say?

情境三: If your classmate plays basketball in the classroom, what would you say?

情境四: If your friend copies homework, what would you say?

设计说明:联系实际, 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还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使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 更重要的是, 体现了语言用于交际。

(三) 实践与综合应用阶段的活动

“学以致用”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活学活用”是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教学。学生充分调动知识储备, 积极开展益智、益情甚至益思的活动, 让语言的形式在交际和体验中与实质合为一体。活动的设计贴近生活, 能指导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含有真实的信息量, 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习。”同时, 应用阶段也是课堂成果展示、课堂效果检验的阶段。

【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8 Why don蒺t you get her a scarf ?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授课时间:母亲节前后)

找你当参谋:聪明如你们, 关于母亲节送给妈妈的礼物, 你们的建议都很棒。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我已经收到了丈夫和儿子的母亲节礼物了, 我也打算一共花1000 元钱, 为我的丈夫和我4 岁的儿子买礼物, 你能为我提些建议吗?

小组讨论:请把你们的建议和说明填在下列表格中, 看谁的意见最合理。小组派一名代表做陈述。

Make a report:

We think Miss Shang should get your husband..., because that蒺s....You can also get...for him, because that蒺s……

We think Miss Shang should get the boy..., because that蒺s....You can also get...for your son, because that蒺s...

设计说明:让学生分组讨论, 畅所欲言, 没有对与错。这也是对语言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对所学的重点句型进行运用, 并体验懂得珍惜亲情等社会意识。

课堂实践活动 篇11

一、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指导教师提出一系列的资历和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与设计的技能

教师善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条件,引导学生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课题,并合理地制订活动方案,保证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2.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

教师要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引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并协调学生活动中各部门的关系,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此外,教师还要协调好教师指导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活动得到有益的指导。

二、学习要实,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1.自主学习

出示学习内容和自学要求,参照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教材,把自己的理解和困惑记在导学评练上,切忌把导学评练当成练习册。预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每个学生在预习中的所感所悟也不一样。例如:《生活科技探秘》一课,为什么有白天又有黑夜?为什么夏天穿黑衣服比较热?为什么湿的衣服晒在室外会干得快?为什么有些东西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东西沉在水底?像这类问题学生还会遇到很多,学生通过“寻找身边的科学”活动,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与科技常识的关系,能从生活中的科技着手,去接近科学、掌握科学、运用科学,从生活中了解最基本的科学常识。学生可以对自己特别喜爱的作出评价,对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教师不能把学生具有独特性的评论与标准答案相比较。

2.小组合组学习

四至六人一个小组,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我市自主高效课堂上运用的较普遍的小组分配形式。小组内资源共享,知识互补,直面交流。小组讨论时,教师在讨论学习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小组讨论顺利时,及时表扬;任务不清时,耐心讲解;声音过大时,教师要抽取其中一人临时管制。教师是课堂上的主持人。

3.展示汇报

自主高效课堂的活力和生命力的主要标志是课堂学生学习活动的展示过程、展示时间、展示形式、展示次数及质量。展示形式多样化,可以是读、说、写、议、演,不仅注重形式和方法,更注重数量和质量。例如:《生活科技探秘》一课中,洗净蘸水钢笔,用钢笔蘸米汤(或豆浆)在白纸上写字。将写上字的白纸晾干,字迹不见了。用棉球蘸碘酒均匀地涂在晾干的白纸上,蓝色的字就清楚地显现出来了。通过这个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收集、调查、实验、设计等活动的乐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与体会,然后通过展示汇报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现并表达出来。

三、总结要活

以活跃来拓宽思维,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的负担的重要环节,力求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的结束是一个知识点的延伸,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让同学们在每一节 课课后都能有所收获,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熊梅.当代综合实践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ESA英语教学课堂活动与实践 篇12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英语课堂活动实践”课题,本组计划开设了这样一堂教研课。我用的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级2》中Unit 6“Wedding Parties”一文,开讲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以Cyprus(塞浦路斯)婚礼为代表介绍西方婚礼文化,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完成阅读理解练习,并进行中西方婚礼文化对比。教学活动设置基于ESA英语教学法原理,基本上按Engage(投入阶段)→Study(学习阶段)→Activity(活动阶段)的直线顺序展开。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知道每一节课都各具特色,由不同的阶段组成。每节课的重点可以是语法、词汇、阅读或写作。它可以包括听说活动或者集中讲解新的语言点或者集中复习。每节课达到的实际效果取决于教师、学生和当时的教学实际。

如果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进而能融入课堂的学习过程,甚至能从中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这样学生往往进步比较快,学得比较好。作为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课堂不但要有高质的知识含量和教育内容,还要力求趣味横生,令人愉悦。要做到这一点,精心的思考和充分的准备是不可或缺的。

准备一节英语课时,下面三个要素非常重要:

E—Engage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S—Study学习

A—Activate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中

ESA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可以灵活多样,这三个环节的顺序并不是不变化的,一堂英语课中可以使用多个ESA组合。在我的课堂上主要应用的是直线型教学模式:Engage(投入阶段)→Study(学习阶段)→Activity(活动阶段)。

Engage(投入阶段)这一块,实际上包括英语教学中的热身练习(Warming-up)和导入(Lead-in)。这一阶段一般设置在教学的开始。原则上力求丰富有趣,贴近学生熟知的事物,直观易懂,易于操作。在热身练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歌曲、图画、游戏等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松散的状态拉到课堂上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实际上是让学生调整状态的开胃片。

因为课文讲得是塞浦路斯的一场传统婚礼。我的热身活动是通过投影仪打出一幅地中海东南部、以塞浦路斯岛为中心的英文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迅速找出塞浦路斯。学生需要把分散的注意力从喧闹的课间活动集中到课堂,通过寻觅、辨识等步骤,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接下来进入导入环节,我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婚庆和当代婚庆的场面,让学生讨论,并指出中国婚庆文化的发展变化。因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话题比较熟悉,所以,这一环节有利于唤起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能投入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把文章背景知识的介绍与导入有机结合了起来。

Study(学习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语言材料和相关的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结构等语言知识。教师可通过讲解语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语言规则,也可以让学生活动等。实际上,学习活动贯穿课堂的始终,只是在此相对集中一些。

首先,扫清词汇障碍。每一节英语课上,学生都有要学习的语言点或语言技能。每节英语课上,所讲述的语言知识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即有一定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应该系统地、有逻辑地讲授英语语言点、语言的构成和传授语言技能。例如:教师讲解词汇时,可以将每一课的词汇先进行汇总归类,可以按照词性、用法等分类讲解。然后用单词造句,并遵循句型语法逻辑。有条理、有逻辑的知识传授往往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是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先是快速阅读的训练,熟悉文章内容。然后,教师对其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补充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接下来是播放课文录音,训练学生英语听力的同时,让学生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并将答案进行组织归纳,以检测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对文章理解程度。这样,在集中学习这一环节中,英语技能的听、说、读、写四个要素都进行了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

Activity(活动阶段)环节,教师仅靠言传身教对于学生学习语言是不够的。为了给学生自我开发英语技能的机会,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学生活动的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课堂主角的味道。例如:英语课堂上最为普遍的听、说、读、写活动,还有一些英语课堂上的小游戏、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等。

在讲解课文时,我先在屏幕上投出一张图片———西方婚礼最为神圣、幸福和美丽的一刻:牧师站在新郎、新娘中间,引领一对新人进行神圣的婚礼宣誓。同时,播放着婚礼进行曲。通过这样的视听渲染,学生很快进入情景。为了趁热打铁,我又迅速打出一串经典的英文婚礼宣誓词,然后给学生时间准备,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牧师、新娘和新郎,再现这一神圣的时刻。有些学生还准备了道具,牧师找来了十字架挂在胸前,还学着图片上的牧师拿了本“Holly Book”,更有趣的是“新郎、新娘”还准备好了戒指。学生的表演惟妙惟肖,不但学习和巩固了课文内容,而且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一展其英语语言的风采,这种任务型练习活动,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鼓励效果,受到鼓励的学生往往能够学得更好。

如同我们学习母语时一样,语言的生成,多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方能水到渠成。学习英语要达到这种境界,活动不失为良策。由此可见,活动是课堂实践行为的工具盒,是课堂实践的指南。如果教师能利用好活动教学,寓教于乐,在英语教学上必能左右逢源、事半功倍。

上一篇:激活农村市场下一篇:光的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