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实践与思考(精选12篇)
课堂提问的实践与思考 篇1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提问,能够让学生的智慧和视野在良好的互动过程中得到启迪与开阔,能够让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中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对教学措施进行调整,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许多小学英语教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将阅读教学与有效的提问相结合,并提出了各种有效改善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
基于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教师要在备课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精心筛选并巧妙设计用于课堂提问环节的问题。
第一,问题要有明确清晰的指向。在设计问题时, 教师要注意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小学英语的学科特征,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明白教师想表达的意思。对于一个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担心学生不理解而用自己的话将问题再解释一遍,这么做不仅让学生抓不住问题的关键,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进而对教学产生了影响。
第二,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最好在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课堂提问,让问题多贴近现实生活,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问题的难度,减少学生的畏难心理。比如在学习苹果、葡萄等生词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水果摊位”的情境,各小组就是一个水果摊位,分别出售两种不同的水果,然后教师走到摊位前提问学生“What are these/those?”或让学生间相互提问。
第三,问题要具有层次感。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恰当,问题的梯度要适宜,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提问中。比如在学习Helping our parents时,给学困生设计了在课本上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What is Hel-en doing now?”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如“What do you think of doing housework?”的评价性问题。
第四,问题要具有发散性。由于教材中出现的生词较多,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较差。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爱好出发,以发散性的开放问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词汇量稳步增多,英语阅读能力也有所上升。如在学习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有哪些交通工具再提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收集了相关词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生词的记忆。
二、课堂提问必须采用多种提问方式
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方式还比较单一,一般多是学生集体回答和师生一问一答。这些提问方式传统无新意,手段不够多元化,不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不利于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达不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不拘一格地采用多种提问方式,有先点名后提问,先提问再让学生集体回答,先提问再请学生举手回答,先提问再让学生分组讨论等。如教师在教授Asking the way时,可以先提问学生“How does Yang Ling get to Su Hai’s home?”再让学生根据地图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向教师汇报。另外, 教师还要注意把握一些课堂提问的技巧。第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一些无效的集体回答。比如,在总结知识点时,教师如果采用集体回答的提问方式,那些并没有掌握知识点的学生就会随波逐流,看似和其他同学一起积极回答了教师的问题,实际上只是滥竽充数、不懂装懂。第二,教师提问的对象要具有广泛性。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推动教学进度,每次都叫基础较好的、上课积极性较高的学生来回答问题。长时间这样下去,那些很少被教师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思维惰性,课上不再主动思考,慢慢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致, 英语水平也会逐步下降,教学效果也随之受到影响。教师可以放慢节奏,请不举手、不活跃的学生来尝试回答问题。第三,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要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后再来回答教师的问题。
三、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反馈环节
学生在回答完教师的问题后,不管回答得好与坏, 教师都要将回答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不自觉地紧张,尤其是答错的时候。因此,教师在问答反馈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去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态度要和蔼近人,不能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努力,要多夸奖他们,毫不吝啬地用“I’m proud of you today!”、“How clever you are!”“You are doing great!”等话语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从而动力十足地投入到后续的英语学习中。当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或者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多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简单的语言给以提示,让学生“Try again, please!”,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从而体会到取得成功的喜悦。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并不是很满意,经常会将预设的答案直接公布出来,这样虽然节省了教学时间,但是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程度并没有在教师公布答案后一下子达到教师期望的高度,这么做无非是“拔苗助长”。因此, 教师在问答反馈中一定要有耐心,多花些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哪怕学生只有一丁点想法是正确的,教师也要给予赞美和引导,并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让学生收获愉悦的回答体验。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不断钻研各种课堂提问的技巧,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采取多种提问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正面信息,让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获得较好的回答体验,从而增强学生乐于回答问题的主观愿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教学。
课堂提问的实践与思考 篇2
——惠农区初中数学小研究方案
有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确实,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随着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去探索与实践的。
一、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反思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影响了教学效果。
3.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提问时叙述过或者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例如,讲一元二次函数性质时,教师提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
4.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5.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6.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7.提问针对性不强,浪费了问题资源。由于教师没有充分了解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要表现在批发作业没有认真分析记录、课堂观察缺乏敏锐性等,造成了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让应该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来回答,没有让这个问题的作用发挥到最佳。
8.个别教师热衷于学生集体回答问题,表面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却掩盖了课堂的真实面目,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性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2.启发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学到知识。
3.适度性原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间;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
4.兴趣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5.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6.全面性原则: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创新精神。
7.五优先原则:即先提问后点名;先思考后回答;先讨论后结论;先学生后教师:先激励后更正。
8.讲究容量:根据心理学原理,观察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只能集中25─35分钟左右。所以应该把一节课中最需要提问的精心设计成两、三个问题,并设置一定的情景加以提问,教师提问的次数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9.发展性原则:课堂提问还应遵循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 维能力的原则。
三、本专题的研究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2.数学课问题的有效性设计。
3.数学问题情境的创造、难易程度的把握与提问对象的链接。
4.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5.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有问可问、有话说完。
6.考虑数学问题发问的顺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本专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研究,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提问水平,继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本专题的研究,使教师的提问能比较科学地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3.通过本专题的研究,能使学生的思维有所开拓,适当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专题的研究,能初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巧妙提问的新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5.通过对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个案研究、分析,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巧妙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影响。
四、本研究的措施和方法
(一)研究的措施。课堂提问如同教学活动本身一样,有着久远的历史,教师的“问”是学生“答”的前提,教师应提高提问的质量与提问的艺术。但长期以来,我们教师缺乏对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进行研究和探索,没有对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我制定了以下研究措施。
1.数学课问题设计:要有一定难度,要有探索性,兼顾广度。2.问题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要用心关注学生的一些非语言的暗示。3.态度诚恳,善于发现学生回答的闪光点。
4.随机应变,帮助学生随时改变角度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维上路。5.及时追问,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
6.以学生为中心,获取反馈信息,了解学生自己的见解和方法。
7.课堂基本遵循让学生先思考、后回答;先讨论、后结论;先学生、后老师;先激励、后更正的基本顺序。
8.设计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测试表、量化表,配备与提问相关的测试题等。
9.拟写实验报告,概括、总结中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本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在自然状态下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解决问题。可进行问卷与访谈得到客观材料,制定总体方案和每一个行动的具体计划,请优秀教师或专业人员对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研究,发现新问题然而进一步确定下步计划与行动方案,在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步骤中循环往复,真正把“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研究、不断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五、专题研究基本步骤
完成本时间约为一年,具体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2年9月确定研究主题,拟写实施方案。
1.开展专题研究的前期调查、访问、检测等工作。从教师、学生等多角度收集信息及深入分析,重点分析数学课堂提问的效果。
2.宣传动员,使教师建立起一种追求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氛围,以点带面,激起全区数学教师的研究热情。
3.探索制定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测试表、量化表等,思考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切入点等,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具体实施。
1.根据本专题研究方案作具体研究。
2.建立与本专题配套的数学课堂提问模式。
3.充分利用惠农区中学数学教学QQ群,加强同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不断积累各学校的研究成果、心得体会、成功及失败案例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4.通过对教师课堂提问进行量化,既提出了多少问题?有几个是无效提问?低效提问?回答问题的学生是否是最应该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这个问题该让哪个层次的学生来回答?甚至具体到这个问题究竟该让谁来回答才能发挥这个问题的最佳作用?是否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这个问题是在学生的“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从而来判 断这节课中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数据来使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从而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
1.对本专题的行动研究作总结与分析。
2.通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和分析。3.全面搜集和整理资料,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撰写专题研究报告。
六、有效性课堂提问的研究设想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拟在实践中分三个阶段来进行探索。
(一)课前准备
1.备教材要“懂、透、化”
“懂”,就是要充分研读课标,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 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瓶颈(是运算能力、是思维方法、是学习习惯、是学习兴趣等)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收放自入。
3.备问题要“准”
在备透教材、备实学的基础上,再来设计问题。在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切入口要准。暨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有经验的教师提问,问题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而且要避免低效率的提问。
(二)课中实施 1.突出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2.适时适量
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同时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设疑质问。而当问题提出以后,“不愤不起,不悱不发”,教育要掌握时机,不到学生内心烦闷,想学学不会,想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教育他。所以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巧妙设问,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教师可以在学生们都陷入困境以“问”代启,指点迷径,让学生体验“柳暗花明”的愉悦;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时设问,可以借“问”提醒,于不经意间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重新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在把握设问时机的同时,教师要关注问题的数量。太多的设问,甚至“一问到底”,必然会降低问题的质量,使课堂问答流于形式。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设计了大量问题,教师声声问,学生急急答,其表面热闹,其实学生缺少探究的时间,他们探究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太少的设问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既然问题不多,或者老师自问自答,那么学生就只好沦为配角或者成为观众,失去思辨的机会,成为“填鸭式”教学的又一范例。
3.掌控节拍
节拍是指“设问”的表现方法,有时是一次性呈现所有的问题群,同时保证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有时是一问一答接一问一答,分层次慢慢深入,留给学生的时间较短;有时是严谨周密,有时是轻松幽默,掌控好不同问题的表现方法,可以使教学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能有效调节学生的思维动力,减轻学生因为连续思考产生的疲劳感。
节拍也指在“问”与“答”之间要有适当的间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按照心理学研究理论,提问一般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即“第一等待时”和“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不马上重复问题或请学生回答,而是要有一定的等待时间;“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有足够的等待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问题。总之,掌控节拍的实质就是要保证学生思维的活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只有使学生经过自己的酝酿和思考,回答、讨论时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才会不断涌现。4.及时反馈
所有的“问”是为了学生的“答”,而教师及时的点评、反馈又可以使设问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继续设问成为可能。
从学生方面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这样既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的火花,通过分享,引导全体同学发现思辨之匙,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纠正探究的偏差,从反面提醒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纠正偏差,提高效率,使课程的学习更加立体、丰富。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能发现教学设计中的缺陷,调整设问的方向和方法,使问题的展开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探究。同时学生各具特色的“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如果对他们的答案没有合适、及时的重视,恐怕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学过程中丢失很多这样的“宝贵财富”。
(三)课后反思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课后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课堂提问,总结得失与成败,对整个课堂提问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能力,逐步完善课堂提问的教学艺术,使自己设计与实施课堂提问的能力越来越强。
七、思考
课堂提问的实践与思考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提问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78-02
作为高中教育教学中的必修学科的政治思想理论课程,是针对全校所有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对培养全方位、高素质学生具有理论性的指导意义。从新课标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朝着深层次优质教育的发展模式来看,有效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如何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成为高中政治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知识是基础,媒体是手段,材料是依据,学生是主体,能力是重点,方法是核心。在把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使教师做好课堂提问的教育教学活动呢,使其更有效的在课堂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体现,使有效教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全面而协调的发展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准备
(一)收集材料。在政治教学中广泛收集材料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学材料,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本概念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选择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广泛性,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检验所学的知识。其次,对于材料的理解不能单单停留在理论方面,而要考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这在政治教学中至关重要。基于以上,应当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等,是当前政治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媒体教学。在政治教学中媒体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媒体教学有利于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联系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通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媒体教学能够将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运用这种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在实践中,广大的教职工创造了众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媒体,如形象性直观教具、实物性直观教具等。其次,随着政治教学的不断发展,在政治教学中逐渐引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工具。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图像、图形、音响等形式更加直观、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将课本上的知识点正确的反映出来,提高了教学知识对学生的感染力,使得教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提问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实践
(一)提问前:精心设计,选好方式
在上课前,在课前的备课时,教师应当针对相应的教育教学课件,精心设计出相关问题,选择好所要提问的出发点。这些问题既可以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又可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有效地突破教育教学的难点,便于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与技能。
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知识点要求的不同,应该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选择好恰当的提问方式方法,既要考虑该怎么问,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为什么等,又要考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应当结合材料分析解决,不断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笔者感觉最为重要的应该是设计提问的过程,这个环节做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对一个知识点设计提问形式,来为突破知识点做出铺垫,进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呢。现在举一个例子对其进行说明,如政治经济学中所讲到的“国家的含义及其根本属性”的问题,可以根据这样的理解设计相应的问题,如“简单概括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工具)“谁来运用这一工具,为谁服务?”(统治阶级)等,通过精心的设计问题,来不断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提问时:抓住时机,热情鼓励
在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正确把握提问的时机,有时这显得十分重要。而且,时机的选择要精细一些,过早或过晚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因此,高中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选择好恰当的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恰当时机一般有以下两种:其一,在新知识点的导入时,应当相应的设置相关的提问,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带着问题去学习,使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其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当学生有疑惑、有问题、有不懂之处时,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问题,以便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出相应的结论,与材料内容结合,与国家大政方针结合,更与出题人的意图相结合,不仅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影响,而且对以后的考试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提问后:耐心等候,及时评价
1.当教师提完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为学生着急的现象,感觉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应该能够回答的很顺利,为什么这么慢。如果学生不能及时的回答问题,教师就会再叫其他的学生来回答相同的问题,或是另出题让其回答,没有考虑到学生有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利用所学知识构造答案进行相应的回答,那么这样的提问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此,教师在问完问题时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答案的构思,使学生有时间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详细的结果,同时学生也会主动给出恰当的结果,而不是对教师的问题敷衍了事,随便作答。
2.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消除害怕的心理,鼓励大家回答问题。在提问时,应当以和气的语气来鼓励大家发言,谈谈自己的想法,消除学生的害羞等心理障碍。同时,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出不同的问题来让他们进行作答,使他们在回答正确的情况下,得到老师的鼓励,享受成功的欢乐,这样就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3.在课堂提问环节中,要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注,积极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参与的意识,进而创造出积极主动、和谐、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学习思考氛围,推动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进行问题的思考。笔者觉得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以至于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提问模式还要灵活多变,不断在实践中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思考
“对话式教学以及互动式教学”是当今新课标改革所提倡的教育教学模式。由“提问”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代替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既讲的累,学生也听得烦,课堂效果很差。在新的教学中,课堂上完全由学生做主,学生掌握主导权,教师则充当引导的作用,鼓励大家,支持大家,由师生间组成的问题研讨小组,对课堂问题进行分析、处理、解答,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通过分析探讨,不断对知识有进一步,更深层次的了解,引导学生动脑子、想问题,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原有的教育教学基础之上,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新课标关于教育教学的要求,而不是走极端化,毕竟谁都没有走过,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当在探索中及时弥补改正,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课堂提问的思考及实践 篇4
一、课题提问重精
“精”就是“精问”, 就是指课堂上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提, 问题过浅, 便面上学生对答如流, 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过难的问题不提, 问题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无从解决, 也同样不能达到目的。
案例1:我执教《山谷中的谜底》时整体把握, 在透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 (1) 山谷中的迷是什么? (2) 谜底究竟是什么?谁解开的?怎样解开的? (3) 这篇课文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前两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通过找句子、读句子、圈圈画画等方法输通了课文大意。第三个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反应中心的两段话, 读中体会社科含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可以是自身实际, 也可以是他人事例来理解感悟;还让学生说出与中心相符的名言、警句与诗句来进一步深化中心。这三个问题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 有效地引导学生直切文章主旨, 有助于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而很快就突破了教学难点,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课堂提问重度
“度”就是“层次”, 就是指教师的提问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首先, 提问要有一定的“难度”, 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 教师的提问要紧紧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 结合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其次, 提问要有一定的“梯度”, 教师应善于提出“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 难易之不通,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步步深入。最后, 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 教师应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大语文观, 提问要起到拓展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作用。
三、课堂提问重开放
语文课上有许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答案具有着多样性。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思考过程, 轻最终结果,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同一问题准备多种不同的答案,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即使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设想有差别时, 教师也要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的角度对其作出评价, 使他保持对问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作多种思考, 使其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
案例2:我在执教《烟台之海》一文时, 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课文内容后, 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最喜爱那个季节的烟台海, 结合具体段落, 谈谈你的体会, 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文、思考、圈画、批注, 在交流阶段, 学生们畅所欲言, 有的说喜爱春日烟台海的轻盈, 有的说喜爱夏天烟台海的浪漫, 有的说秋日烟台海的高远, 更多的说喜爱冬天烟台海的壮观。学生们答得热烈, 气氛活跃, 课堂上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高潮, 我想这都得归功于开放性问题的存在。
四、课堂提问重探索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语文老师如果期望学生能得到更多的美的享受, 人文的熏陶和知识的教益, 必须要在课堂上注重“探索性”问题的设计, 引导学生到书外的大自然中、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 到图书室、电脑中去获取更广泛的知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而真正地实现“大语文观”。
案例3:如在学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后, 提问:你了解新中国的十大之元帅吗?学完《三打白骨精》后, 你想对孙悟空、唐僧等人有更多的了解吗?那就快去读读《西游记》吧, 学完《石灰吟》《墨梅》之后, 提问:现在你是不是已被诗人崇高的品质深深折服, 相信你读了他们的其他作品后, 这种感受会更深刻……这样“探索性”问题的解决的过程, 就使学生更加深的对文本的理解, 加深了对文本主旨的感悟, 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物理课堂提问的思考 篇5
关于物理课堂提问的思考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情景等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 者:张贺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河南驻马店,463000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7 关键词:课堂提问的实践与思考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1.合理选择所提问题
课堂提问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合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所处的学习阶段、英语基础和理解能力来制定课堂问题的难易等级,提出来的问题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如果课堂提出来的问题比较简单,缺乏启发性,学生们不用动脑筋就可以轻易回答出来,就会引起他们乏味的心理,不仅无法促进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还有可能使学生们产生“麻痹轻敌”的情绪。相反如果课堂提出来的问题太难,学生们无从下手,会让他们产生畏惧情绪,抑制他们的思维,出现问题没人回答的尴尬局面,经常这样下去,就容易促使学生们讨厌学英语,没有了学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成绩因此不断下降。进入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营造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培养学生们对英语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尽量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说重复课堂的内容,再问学生“true or false”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回答来感受英语学习的氛围和英语交流的特色。还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根据课堂内容来相互问一些问题,“How old are you ? How much is your coat?Do you like math?”等一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英语口语训练的基础又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最主要的是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会因这些跟他们生活有关的问题而产生兴趣。而到了学生学习中期,则可以通过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包括“What do you like eating for breakfast? Do you often do exercise?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Voice China? What is your favorite hobbies?”這些难易适度学生并跟他们有关的话题才会对英语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
2.充分运用多媒体,注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人教版英语上册的第六单元“Do you like bananas”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事先找出各种水果和蔬菜的图片并附上对应的英文单词做成PPT形式展示,然后根据PPT中的图片提问“Whats this in English?” “How do you spell it? ”“What color is it? ” “What are these?”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apples or oranges?”色彩鲜艳的图片更能吸学生们的眼球,让他们在边看漂亮图片的同时边认识新单词,并能踊跃回答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再提问“Is ice cream healthy or not?,How about these fruits?”后面就可以提出关于 “What should we do to keep healthy?”这类关于健康的话题。引导学生说出“Ice cream is not health for us“”We should eat more fruits to keep healthy”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掌握了有关的句型,且在无形中告诉了学生们怎样保持日常饮食健康,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们都知道,一般的教师只会在课堂上,一个人在黑板前不停地板书,深怕自己这节课的内容讲不完,完全没有考虑学生能够接受多少,是否在认真听课。我在给初中学生补习的时候,我一般不会给他们布置特别多的作业。
在英语中,很多人对于时态都不容易弄明白的,尤其是刚开始学习英语的人。在课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去看这些时态,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用不同方式去呈现自己对这些时态的理解。比如说,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完成时是他们很难分清楚的。我会对于他们出错的时态和句子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讲解。如这是一个学生写的句子:I have a walk with my dog yesterday.我会先问学生们有错吗?得到的答案有对有错。它是错的。一般过去时是指事情已经发生过了。一般现在时则是现在发生的或者经常性发生的,一般也会有标志性的词语。而过去时间的词语标志更是说明。而且,句中“yesterday”就是过去时间的体现。一般我会展开相关的知识要点,结合有趣的句子进行讲解和提问,启发他们的思维,提高自主动脑学习的能力。
4.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引导,给予其鼓励
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希望取得优异的成绩,得到别人的赞美。但不是每个学生付出了,就能如愿。所以,教师的鼓励在在教学的过程中至关重要。鼓励远比责备更有力量。记得曾经我辅导过一个学生,他是个很努力的孩子,可成绩总是这样。比如墙“wall”,每次他都要写成战争“war”。这是个很小的错误,我并没责备他,而教他怎样去记住正确的。没想到在我的鼓励下,他不仅英语考得很好,其它科目也不错。也许,这就是鼓励的力量吧。
另外对每个学生回答的闪光点,教师都应马上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回答不了问题或回答不够正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暗示,来帮助他们的树立信心。例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回答正确后,总是大声说:“Good! you're so clever”.对于表现非常优秀的学生还让学生击掌鼓励,而对于不能回答问题或答案不够正确的学生,教师应当鼓励式说: “Take it easy,dont be nervous”“Try it again,I'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It's nearly right”。这样,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很活跃,很积极。
5.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 篇7
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意义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即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一个知识传授和学习反馈的互动环节,为此,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提问,需要学生的回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反映教师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梳理课堂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通过课堂提问,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回答情况,掌握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所讲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控教学节奏,提高教学实效。
第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课堂提问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要想在课堂上能提出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也就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和质疑,这样就能避免学生一味麻木地听教师讲而不思考的现象。
第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有利于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提问在一定程度上能活跃小学数学教学的气氛,师生在友好的提问互动中,能够相互促进,在教和学两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2.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效果并不太理想。总的说来,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小数数学课堂提问的方式过于随意,在有的课堂上提问环节甚至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存在,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目前很多教师并未对课堂提问环节进行合理设计,大多数是即兴提问,没有掌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对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把握存在一些偏差。此外,一些比较传统的教师,仍习惯于在课堂上一直讲课,提问环节只是应要求而随意设置的,有时为了能一口气将教学内容讲完而忽略了课堂提问。
第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内容不够全面,缺乏代表性。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尚未较好地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超出课堂学习难度或者与课堂学习无关的问题。课堂提问的内容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就只会产生负面作用,不仅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也难以准确调控教学节奏,难以取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第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缺少有效的评价或奖励机制。总的来说,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自信,便会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恐惧或紧张的情绪。因此,在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教师应适当鼓励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3.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要想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问题与课堂知识的契合度。课堂提问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数学教学能否有效开展。通常可以把高质量的提问比喻成有效教学的桥梁,通过高质量的提问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高质量的提问必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务必要从学生的具体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符合教学情况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创设一定的情境,采取合适的提问方式,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过于呆板,有的教师干脆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这样并不能真正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时,应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并丰富师生之间的问答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善沉闷乏味的学习氛围,进而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3)形成一个多元化的评价或者奖励机制,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一种反馈,而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情况的一种反馈。在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时,教师应以鼓励为原则,肯定学生的发言,再根据不同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回应。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参与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4)启发学生提问也是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提问不仅是指教师的提问,也可以是学生的提问。教师在根据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提问后,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见解,不仅有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弥补学生知识上的漏洞,进而达到一种双向的互动。这不仅丰富了数学课堂提问的形式和内容,而且有利于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同样也会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思考 篇8
误区一:问题没有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作用。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紧扣教学目标, 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如果脱离了教学内容, 偏离了教学目标, 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笔者在教学6A Unit6 Holidays第二课时A部分时 (第一课时是BC部分) , 在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大量重复询问When…?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on…? Did you …last…?结果本堂课梳理、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因为时间关系只能草草了事。
思考:
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要服务于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问应依据课程标准, 围绕教学目标, 紧扣教学内容, 有的放矢。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要深钻教材, 选准重点、难点、特点、误点、空白点来设计问题, 也可以选择教学内容的矛盾处、对比处、重复处、细节处、关键处、联系处来提问。如:笔者在教学5A Unit7 After school A部分时, 首先学习前言理解对话的背景, 其次学生带着问题“Where’s Wang Bing? What’s he doing now?”观看对话VCR。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 教师随即提出问题“Is Gao Shan going to the playground at last?”。有的学生回答Yes, 有的学生回答No, 这时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文本, 得出最后高山没有去操场。接着教师进行追问“Where is he going? Why is he going to the library? What’s Helen doing in the library? What do you think of Gao Shan? 围绕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就大致理清了文章的大意和脉络, 同时也达成了本课教学的目标。
误区二:问题缺少思维梯度
忽视问题的精心设计与组织, 缺少质疑和认知冲突, 课堂中大量重复“Yes or no?” “OK?”“Right or wrong?”等内容的问题。问题仅停留在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的层面, 有的问题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种提问导致课堂表面热热闹闹, 实则留于表象、浅尝辄止。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反之则是问题过难, 超出了大多数同学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积淀。
思考:
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 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由浅入深, 逐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有效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把问题巧设在“学生跳一跳, 果子摘得到”的“最近发展区”内。符合“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既不会远超出学生的能力, 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能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兴奋点, 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来积极探究。
误区三:问题的提出缺少现实性情境的支持
实行新课改以来, 广大教师非常重视创设情境, 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于似乎, 整个课堂都在围绕情境做“文章”, 慢慢的生搬硬套的, 牵强附会的也就出现了。
思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情境中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构建更加牢固的内在联系, 有助于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现实世界情境中。一般而言, 贴近现实生活或是引领学生畅想未来生活的提问往往能够“投石激浪”, 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出发设置问题, 把握时间相近、空间相近和心理相近的原则, 以期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如:笔者在教学3A Uint11 A boy and a girl时, 创设了学校电视台招聘英语小记者, 请应聘者准备英语自我介绍前来应聘的情境 (真实情境) , 今天班上要评出5位最佳小记者前去参加应聘。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 积极性高涨, 效果都超出了教师的预料。
因此只有现实性的和与学生息息相关情境支持的问题,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才会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误区四:缺少思考问题的时间
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 有的老师为了令自己的课更加流畅或是不冷场, 提出问题后几乎没有留学生思考的时间, 或是让反应最快的学生回答或是自己就公布答案。从形式上来看, 这种教学方法缩短了达成结果所需要的教学时间, 似乎是一种捷径, 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以牺牲教学的质来追求教学的量的不高明的做法。
思考:
提问的等待时间有两种, 一种是教师在提问后等待学生回答的这段时间, 另一种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作出反应前这段时间。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 (Rowe) 的研究表明, 教师在提问后等待学生作出回答这段时间平均不到1秒钟,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通常只等1秒钟就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 而且常常用一些十分简单的评语, 如:“Good!”“Well done!”“Excellent!”来结束。研究表明, 不管是哪一段时间, 增加等待时间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罗 (Rowe) 发现, 若把等待时间增加3倍 (3-5秒钟) , 学生回答内容会增加4-8倍, 作出正确回答的学生人数也大为增加。同时, 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增加, 学生今后回答问题就会更积极, 课堂纪律也改善了。尤其是延长等待时间能吸引更多的学困生参加。这样举手之劳的努力却能受到如此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认识与思考 篇9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去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之一, 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了解学生的思维和理解知识的状态。同时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来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有效利用课堂提问的教师, 能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 传授给学生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当前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提问的对象覆盖面小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性化差异, 导致问题过简或过难, 只适合部分学生, 这就会使其他学生放弃对问题的思考, 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或者是提问后学生没有反应, 教师只好自问自答, 师生间缺少互动,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2. 课堂中只讲解不提问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中, 只是一味地讲解, 也不提问学生和学生进行互动, 这样就使得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少, 理解的程度较浅, 甚至有的知识点学生并没有理解和掌握, 而只是死记硬背, 遇到同类问题时也不能很好地自行解答。这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也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3. 课堂提问的形式单一死板
教师不能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讲解教学内容时不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 提问的形式单一死板, 缺乏趣味性。或对于问题的设计, 学生只回答“是与否”“对与错”, 不利于思维的锻炼。
4. 课堂提问的内容枯燥乏味
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设计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问题, 讲解的知识点比较枯燥乏味, 缺乏吸引力, 使学生不能对学习产生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5. 课堂提问不注重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只为了追求课本上以及“通用”的解题方法, 对于学生提出新颖的解题方法不给予积极的响应, 不注重发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1. 受传统模式影响, 重视灌输、忽视启发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往往没有在提问环节中投入过多的精力, 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未能实现课堂提问与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 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通常按照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所占分数来决定问题的重要程度, 同时又以题海战术作为学生强化知识点的主要方式。对于问题, 教师没有认真思考它本身的价值, 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唤醒学生的记忆, 为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做铺垫, 从而大大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效果。
2. 对问题实施时的实现程度把握不够
对于一些问题, 教师把握不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或由于部分学生对问题的偏爱, 教师提出的问题只能落在少数同学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中, 而大部分同学仍然处于问题的困惑中, 这样的“提问”就无法针对全体学生。
3. 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 课堂提问中的大多数问题, 除了需要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外, 还需要一定的推理和计算, 必须基于已有的知识才能够解决问题。有时往往由于各种原因, 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 不能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所以, 教师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 以便学生发挥出最真实的学业水平。
4. 未能有效处理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在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回答时, 一看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就直接进行负面的评价, 没有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 或因为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理解上的偏差导致教师教学时缺乏耐心, 从而没有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所以, 在提问环节中师生关系如果处理不当, 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不利于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 对象全面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 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但问题的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相等的回答机会, 以促进班上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需要同时面对很多学生, 但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合理控制所提问题的深度和难度, 以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2. 方式多样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为了避免提问方式的单一化, 根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 教师应尽量采取多样化的提问方式: (1) 递进式提问。即数学问题的提问要由浅入深、由简到难, 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最终实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2) 类比式提问。即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 可有效调动和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想。 (3) 迂回式提问。即先避开需要直接回答的问题, 而是借助题中已知条件的阐述, 找准机会, 挖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 还有多问一答、一问多答、分层提问等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堂的教学需要进行灵活设计和选择。
3. 问题趣味化
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提问的问题时, 在遵循课堂教学客观规律的同时, 适当加入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富有趣味性的例子,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对生活的认知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在做中学。
4. 思维发散化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素质, 初中数学教师在备课和讲课环节, 应当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开放式问题, 以便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进行更好的启发。对此, 教师一定要运用自己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才智, 让课堂提问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究和创新,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综上所述, 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仅仅做到“问”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必须结合初中生的学龄特点和初中数学课程的特征, 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问策略, 加之对学生问题回答的积极应对和正确评价, 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思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开展更有效的教学活动, 确保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的实践与思考 篇10
关键词:对外汉语,提问,回顾,启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巧的提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舒缓学习者的紧张情绪, 使课堂充满乐趣, 也能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的。本文所谈的提问是指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到教师反馈这样一个过程。
一、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研究的理论基础
1、输入假说与输出假说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对于对外汉语提问研究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输入假说。他认为大量可理解的输入是习得语言知识的唯一途径, 并提出了“i+1”模式, “i”假设是学习者现有的水平, “i+1”则是稍稍高出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 使他通过上下文或借助图片、教具等非语言手段来理解信息。语言习得要求学习者得到大量可理解性输入并对这种输入持开放、接受的态度。Swain的在输出假说中提出, 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 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语言输出可以激发二语学习者注意到自身语言的不足并使他们留意二语习得中的一些新信息。外语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对目的语做出假设的过程, 而语言的输出是检验假设的最好方法。
2、社会文化理论
Vygotsky将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能力之间的距离定义为“最近发展区”。Lantolf等把Vygotsky的心理学理论引入第二语言习得领域, 形成了社会文化理论。“初学者在与教师或更高水平的同伴之间的交互中逐渐获得了独立掌握语言技能的支持。这种支持被比喻成‘搭脚手架’ (scaffolding)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 脚手架式的支持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的研究方法
在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的研究中, 研究者们应用了抽样调查法, 问卷调查, 访谈法, 课堂观察法等诸多研究方法。本文将其分为以下两类:
1、以课堂观察为主的研究方法
这类研究者的身份多为老师, 直接参与课堂提问活动, 便于获得自然课堂下的第一手资料, 这类研究多使用课堂观察法, 或者根据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总结。例如, 有的研究者提出提问应遵循新奇性、灵活性、启发性、适时性、系统性 (杨文惠, 2006) ;有的研究者利用课堂观察法研究理论成果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 并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祖晓梅, 2009) 。
2、以实证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是几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首先确定研究范围, 例如选取某大学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 进行课堂观察, 或选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录像作为观察对象。然后进行录音转写或录像转写, 再对文本进行统计、分析。或将以上方法与问卷、访谈相结合, 把课堂的实证研究数据与问卷、访谈调查得出的统计结果进行参照对比 (王招玲, 2009) 。有的则把语料库作为数据来源, 例如“新加坡华文课堂话语语料库 (张东波、赵守辉、刘永兵, 2008) ”, 利用语料库工具软件进行录音转写和项目检索, 进而对生成的量化数据进行分析。
三、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研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1、展示性提问与参考性提问
对于展示性提问, 教师心中已有答案, 提问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特定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这类问题难度较小, 学生稍加思考即可提供答案。参考性提问没有固定的答案, 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进行更多的语言输出。关于两种类型的提问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应如何分配, 笔者发现: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参考性提问对二语习得的帮助更大, 应该多提;受到调查的初级学生也希望在口语课和综合课上老师都能提高参考性问题的比例 (曾玉, 2006) ;另一方面, 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 即便教学环节不同, 教师的提问还是以展示性提问为主, 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教师提出参考性问题的比例会有所上升, 但仍低于展示性问题, 且在初级课堂中, 参考性问题对于学生回答长度的增加作用也不明显 (王秋雨, 2007;曾玉, 2006) 。这种“供需矛盾”可以给我们的对外汉语课堂提问活动一些启发。其中解释性问题和论证性问题都可以用“为什么”或“怎么样”来提问。汉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面对参考性问题可能不知道怎样用汉语表达,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围绕课文提问, 比如把生词、语法点变成一个小故事或把课文中的对话转换成语段, 再根据故事和语段设计带有解释论证的展示性问题, 这样做既增加了回答长度, 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 我们应该看到, 在真实交际中的提问多数是参考性提问, 有经验的教师也会有意识地多提参考性问题, 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程度, 更有助于锻炼学习者的真实交际能力。
2、提问策略的运用
课堂提问的实践与思考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60-2
一、关注实际,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服务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关注实际,灵活有效提问,以明确学习目标,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首先,要注意问题的指向性,明确提问目标。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灵活提问。
比如,学习苏科版七年级上《合并同类项》后,在进行课后小结时,教师不应按照常规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探讨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范围太广,目标性过大,有的学生思维如脱缰野马,一放不可收拾,有的学生却无从回答。倘若教师规定或限定范围,将问题空间与目标合理缩小,更有助于启迪孩子思维,唤醒学生知识与经验。
如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①02x2y与2x2y;②4abc与4ac;③2m2n与2mn2;④-125与12;然后提问:同类项的分类需要注意什么事项?这样,问题更有指向性,更能诱导学生快速思考。学生口答后总结三条注意事项:①两个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②两个无关:与系数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③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其次,要注意提问的思维性,激活学生思维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单纯为活跃气氛,或看低学生能力,而提出大量欠缺思维性的问题,学生看似配合答问,但没有得到思维发展。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要有思维深度,紧扣知识重难点或疑点,并考虑学生实际与现实生活,巧设开放性、适宜的、新颖的、有坡度的问题与情境,驱动学生思考,使其以原有知识与经验为基础进行主动建构,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尊重差异,分层提问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水平的不同,巧设层次性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问,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信心。需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分层问题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问题难度既不可太大,否则部分学生无从入手,惘然无所得,也不可太浅显,否则难以启发学生思维,而应有针对性的、有层次性的提问,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层层递进,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答问,积极思索起来,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譬如,学习苏科版七年级下《因式分解》后,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以下分层问题:
A组: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3ax2-3ay4(2)-2xy-x2-y2(3)3ax2+6axy+3ay2
B组:如图1利用图形面积因式分解:
①a2+3ab+2b2
②a2+b2+c2+2ab+2bc+2ac
C组:①请你从下列各式中,任意选择两式作差,
并将得到的结果因式分解:9a2,(x+y)2,1,4b2;
②请写出一个三项式,使它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来因式分解,你编的三项式是,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其中A组为基础性问题,B组为提升性问题,C组为拓展性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问题,进行参与作答,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三、变换角度,发散提问
发散性思维是学生要具备的思维品质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灵活与否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拘泥于既定方法与模式,因而无法使问题得到高效解决。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打破定势思维,变换问题角度,发散提问,从而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以及敏捷性,增强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如,教师在进行概念、法则、定义、公式、定理教学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去理解和运用;在进行习题教学时,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方式,训练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P29例2经济习题中,笔者通过设置发散性问题,通过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例1:如图2所示,在△ABC中,已知AB=AC,两条角平分线BD、CE交于点O,请问:OB与OC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
变式1:若此题条件保持不变,请问OD与OE是否相等?BD与CE是否相等?为什么?
变式2:若此题中条件AB=AC保持不变,BD、CE分别为AC、AB上的中线,则OB与OC是否相等?OD与OE是否相等?BD与CE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
变式3:若此题中AB=AC这一条件仍保持不变,BD、CE分别为AC、AB上的高,则是否存在以下关系:OB=OC,OD=OE,BD=CE?请说明理由。
四、适时等待,深度回答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太过关注教学进度,急于得到正确答案或结论,因而学生答问时教师等候时间较少。如提问后,往往是“一问即答”,当某位同学答题受阻或回答没有接近预期答案时,便急着转问他人,转问无果时,老师干脆自圆其说、自问自答。在如此情况下,课堂提问又如何能发挥真正教育意义与作用,怎会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甚至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等待也是一种艺术,合理而恰当的等待,给学生充足思考时间,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寻,形成意想不到的、令人惊叹的精彩回答,获得自豪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反之,学生基础再好,若欠缺思考时间,也难以快速形成有深度的回答。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等待艺术,留出充足的等待时间,让课堂绽放出灿烂的智慧火花,促进有效提问。
如:教学苏科版七年级下《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时,笔者创设情境,提问引思:
如图3,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在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是左拐30°,那么第二个弯应朝什么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问题一出,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回答,而是在等待,让学生认真观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主动获取新知。另外,在学生答问时,教师也要给其留出一定组织语言与调整答案的时间,并耐心聆听,灵活启发。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它对于调动学生探究动机,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课程特点、学生心理特征以及认知规律,围绕教学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从而启迪学生智慧,碰撞学生思维,让学生爱学、乐学,使课堂走向有效、高效。
课堂提问的实践与思考 篇12
关键词:中职生,自主提问,政治教学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 往往在提出问题的时候, 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也有人说在精湛的教学中, 应该把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作为最高的遵循准则。中职学生在政治学科里能够以自主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 能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 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究, 但是现实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职学校传统的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鼓励学生自主提问的重要途径以及如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政治教学中的自主提问。
一、在传统的中职政治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 中职政治教学要求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只是一种形式。教师在开始讲课时, 会口头上进行倡导, 要求学生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但真正当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时, 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赞赏之后反而不会继续引导学生解答, 把提出的问题搁置丢弃, 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2.在传统的中职政治教学课堂中, 学生一直是处在被动的被灌输知识, 学生跟着老师思路中设计好的问题进行听课, 不用深入地进行思考, 老师提问的同时也会把答案告诉学生, 这就让学生形成了一个不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 不能够善于提问, 敢于提问。
3.学生在讨论问题时, 会因为比较自由而出现散漫的情况,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多的时候, 在课堂上讨论的很激烈, 但是仅仅是几个学生比较积极, 大部分的学生只是旁观者, 没有真正融进集体。这种讨论只会在课堂上比较费时费力, 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自主提问。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问的主要途径
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问的时候, 不应该局限在各种形式中, 不要局限在课堂上的时间, 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可以随时进行提问也可以集中起来提问, 让学在听课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感觉来提问。下面来讲几个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问的途径:
1.在对比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比较学习的方法在政治学科上还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比较的过程中一般比较容易发现问题。
2.在假设中对学生的自主提问进行鼓励, 在政治课堂中老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假设、逆向的思维进行大胆的揣测, 这样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提问效果。
3.在创设的问题情景中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鼓励, 教师要采用对问题进行启发性的创设, 这种环境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发问, 能够让学生在感受问题、探究问题中, 学会思考, 创新自己的思维。
三、如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政治教学的自主提问中
1.对政治的学生要注重对时事新闻的关注
首先, 中职政治教师应该要把时事热点经常的挂在嘴上, 在课堂上能够与中职学生一起来讨论, 把课文中的内容跟社会中相关联的时事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产生想了解的欲望, 能够让学在参与的过程中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 并能够积极主动地跟老师进行问题式的互动。
其次, 教师也要做好对学生的督促, 能够让他们在课下主动地关注国内外的新闻。现在网络发展的已经很普遍了, 教师要有意识的提醒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多浏览一些时事政治, 也可以带动学生能够主动地买相关的报纸杂志等, 这样才能紧跟国家政治时事的步伐, 更有利于学生积累储备知识。
最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一些时事热点的演讲辩论比赛, 激发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积极主动性, 在谈论的过程中才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提问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政治知识,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在提问中不断提升。
2.善于联系实际生活, 让学生在细微的生活中自主提问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课堂, 它从各个方面教给我们一些知识。政治学科的很多知识都与生活是离不开的, 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 这也是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 这样学生才能够提出更有意义的问题, 让课堂学生能够作为学生自主提问的并师生共同解答的场所。
教师也要善于抓住学生一些比较有智慧的问题, 要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 给予学生积极地评价。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能够积极自主地提出问题。
3.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提出问题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 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实践中才会出真知, 实践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中职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应用型的人才, 为了能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职学校一般都会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 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在实习实践中发现问题, 能够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样的实习机会让他们初步对社会进行了了解, 开阔了眼界, 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的社会经验。
政治教师也要提醒学生用心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并且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地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 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印象。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 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在政治教学中, 积极地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提出问题。教师要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掌握提问的主动权, 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 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的环境下更好地学习政治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思维的动态, 在相互交流的讨论中, 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马玉萍.如何提高中职政治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民族教育, 2011, (01) .
[2]李延玲.中职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14) .
[3]赵芹.浅谈职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J].文理导航 (中旬) , 2011, (03) .
[4]李淑玲, 胡莲芝.如何提高大专女生的体育兴趣[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 (02) .
【课堂提问的实践与思考】推荐阅读:
课堂提问艺术的再思考05-20
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08-29
由不当的课堂提问引发的思考 - 长阳教育信息网长阳教育05-18
课堂导入与提问艺术09-02
语文课堂的提问05-23
课堂提问的方式06-06
教师的课堂提问08-25
有效的课堂提问09-22
课堂提问的误区11-14
课堂提问的原则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