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说

2024-06-12

视听说(精选12篇)

视听说 篇1

视听说是一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技能课,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通过“视”“听”“说”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更注重实用性,视听说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视听说教学依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探索,提出解决的办法。

1. 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视”“听”和“说”难以结合。

一直以来,视听说教学基本上都是以训练听力为主。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播放听力磁带,让学生听后做书面练习,然后讲解。即使有相关口语练习,通常也是回答问题或复述,形式单一枯燥。对于材料中地道的表达,学生只能通过笔头练习了解其意思,却没能通过特定的活动以口头练习加深印象,进而掌握,甚至运用自如。结果是视听成了教学的大部分内容,而说被压缩至视听之后,这个“说”尚不流利,更不用说地道了。

1.2 视听说教材欠理想。

在现阶段,可供选择的视听说教材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足。不少教材的编写还是以训练听力为主,其中说的练习不是单纯的模仿、复述,就是与学生生活缺乏联系性的讨论或者演讲。总之,难度缺乏连续性,有时会让学生缺乏信心。其次,很多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英语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学生学到的很可能是过时的英语文化及英语知识,不能与时代同步。

2. 解决办法

2.1 丰富教学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知识主体———学生建构的。学生的学习具备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等特征,而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一个环境因素,对意义建构起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担任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因此,在英语视听说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调动学生的参与构建性出发,进行课程设计。比如:(1)视听的理解除了笔头练习外还可以通过分组,不同组或只听或只看后相互讨论,共同恢复构建视听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话、表演等形式尝试再现视听内容等;(2)在视听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影音材料时,可以就相关话题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辩论、作报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为了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例如,在涉及英语国家爱情观的视听后,可让学生呈现中国传统爱情观,方式可多样(采访、对话、讨论、表演、讲故事等活动)。这种有意识的对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而且能为学生将来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使者奠定基础。通过这一系列的精心设计,学生感觉到说听的内容与自己息息相关,并且除通过视听途径学习英语文化外,还能取其中地道的表达方式、经典句型等为自己所用,做到“视”、“听”与“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2 有目的地让学生习得有用地道的表达。

视听的目的不应局限在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上,还应该让学生通过材料学习到不同语域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关于世界的方方面面听得懂、说得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有意识地挑选典型材料,有意识地让学生从材料中习得地道、准确的表达方式,又进一步有意识地设计表达环节,使学生学以致用。如:在视听天气预报材料时,重点指出天气预报中几种最常用的句型,然后让学生利用刚学的句型进行天气预报。这远比只听、只看记忆深刻,并且学以致用。

2.3 灵活利用,补充教材。

针对教材编写不理想的情况,秉着调动学生能动性自主构建知识的原则,教师在利用教材时,不必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内容原封不动地进行教学活动,可根据需要,灵活利用教材,如节选、改造。

为了让学生能学习到最新的英语及其文化,仅仅靠教材是不够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上各种英语影音材料既是不可回避的,又是视听说教学为跟上时代需要必须利用的。英语影音材料包括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MTV等,适当地使用影音材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标准的英美发音、西方文化,而且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教师来说,能为开展更加多彩的教学活动提供平台:在听力课堂上穿插难度相当的英文歌曲作为调节,可让学生写下歌词或填空,边放松边练习;让学生视听一些较熟悉的英文电影的原版录音作为课堂讨论的前提;利用纪录片、新闻报道、书评、影评、产品介绍等,让学生掌握最新事件的英语说法,加之配套设计的填空、正误判断、选择题,辩论、讨论,等等,可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英语视听说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要达到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调动学生的建构性出发,灵活应用教材及各种材料,精心设计,使视听说融为一体,增强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英语视听说教学中遇到的视听与说难结合、教材欠理想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英语视听说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91.

[2]程东元, 沈彩芬.建构主义教学法与外语视听说课[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9, (5) :56-57.

[3]胡新宇.音乐电视片MTV与外语视听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2, (4) :20-26.

视听说 篇2

科目名称:

七年级英语视听说

教师及简介:

吴丽红,七年级英语老师

科目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英语动画片的观看学习,能从动漫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能根据视听目的确定不同的视听策略,并形成对事物表自己观点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看,老师讲解,掌握英语视听说的各项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英语观看有趣的动漫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视听,能同他人(包括英语国家人士)就生活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交际,拓展国际视野。

科目内容概要:

英语视听说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针对学生已有的听说水平,合理运用自己在网上寻找的视听资料,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视听说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安排:

1、教师简单介绍所看原版动画或简单电影的情况,列出重要的未学单词及短语,学生观看,通过视听训练,学生初步了解材料内容。这样就既增强了他们听的信心,又提高了他们参与听说的积极性。

2、看完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视听情况,相互间提出问题回答并讨论,加深对视听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视听兴趣,从而达到享受纯正英语的目的,升华了视听的目的。

3、教师根据视听的内容设计一个与视听有关的话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先在组内相互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每组代表上台演讲。

教学方式:

视听、提问、分组讨论、发表演讲

资料来源:

教师自己在网上下载适合初一学生观看的资料

评价方式:

浅论对外汉语视听说教学 篇3

【关键词】对外汉语 视听说 教学策略

视听学说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主要是针对有过一年左右学习汉语基础的留学生而设立的。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口语听力课更受学生们的欢迎,视听说课是顺应学生学习兴趣和符合学习规律的课型。在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时候,应该结合时代现状,将新兴理念融入到传统的教学中,重视视听说课程采用的新型教学手段,不断完善相关教学理念。

一、视听说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教学法理论基础

视听说教学实际上就是把听力和视力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视听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结合视听手段。随着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录音、电影等多媒体材料被引入教学之中,产生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的新课型,从而将汉语的学习更多地融入真实语境中。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情景交融,即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真实存在,这种沟通的场景不仅可以改变谈话人的方式节奏,甚至是心情。这种教学模式将听觉和视觉上所接受的事物融合到一起,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形成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从而形成长久的记忆[1]。

(二)心理学理论基础

外界的刺激对我们生理各种器官的感知程度是不一样的,下表展示的是五个不同感官获得的知识的比例:

表 1 五官获得知识的比率

如上表所示:在五个感官中,视觉和听觉占绝大部分,其中视觉占很大一部分的比例,也就是说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一般都是视觉和听觉。

除此之外,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采取听觉学习,那么三天过后,80%的信息会被遗忘,而视觉学习,三天后的遗忘率为50%,两者结合的遗忘率为18%,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念叨,那么遗忘率就会更低。

神经医学研究表明:当视觉和听觉单独运行时,只能作用于大脑皮层的一个部位,那么其他部位就是相对静息的。但是当视听说这三个过程结合在一起时,就能引起整个大脑皮层的兴奋,大脑内部的信息交换就会更加频繁,学生的记忆力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二、视听说教学的特点

视听说教学模式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利用的是真实语料,运用真实语料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语言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接收到很多真实的信息,而且大多都是比较感兴趣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大大降低遗忘率。

除此之外,在理解非语言因素时,视听说教学也有不同之处,能在动态或直观的画面中,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其次,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习过程中所要运用的所有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整个学习氛围变得活泼而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种方式,师生置身于视觉听觉融合的语言环境里,还能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的教学。这种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这也是现在流行的视听说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

三、对外汉语视听说教学现状

(一)教学手段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非就是利用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仍然是这种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主要还是由于教学设施不完善、形式单一以及操作的随机性造成的。不少人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主要需要掌握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会引导学生学习就足够了。辅助的教学工具主要是多媒体教学设备,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学校的日常教学并没有发挥电教手段的真正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但其实质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即其教学不过是把传统的板书内容由黑板搬到屏幕上去了。

(二)教材编写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现如今国内通行的有20多种对外汉语视听说方面的教材,其中不乏以电视剧为蓝本编著的教材。这些教材都是以一些视频短片或者配合教材而编成的电视剧,其根本就是涵盖了中国当代社会不同层面的中国文化,这些文化既有商贸汉语方面的,也有综合汉语和旅游方面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这就使得教学的过程不至于枯燥无味。但是每部教材所反映的都是一些比较片面的问题,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三)学生与教师态度现状

钟文艳在其发表的论文《对外汉语视听说教学及其教材的分析与研究》中对对外汉语视听说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态度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三种课堂上不同的喜好模式进行深入地研究:①课堂上喜欢通过电视影片来学习汉语;②课堂上喜欢通过文字图片来学习汉语;③课堂上更愿意通过磁带、CD等传统的多媒体来学习汉语。经过取样调查,作者发现对于第一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达4.52,而后面两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只有3.54和3.35,从这里不难看出,如果采用影像视频资料来实施教学工作,那么大多数同学对于学习对外汉语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另外, 通过CD或者磁带来进行教学,学生们的认可度只有3.3,也就是说学生们普遍对传统教学模式感到不满。但是与学生调查结果不同的是,老师们则普遍认为利用图片文字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更好。通过调查研究,第二种教学模式在老师之间的认可度高达4.3,大多数老师对利用影像视频资料进行汉语教学不是很感兴趣,认为这只是学生一时的兴趣,没有什么明显的教学效果,所以认可度也只有3.4。对“在高校中是否有必要开设对外汉语视听说教学这门学科”这一问题在老师中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老师中间的认可度高达4.27,此外,通过单独对有五年教学经历以上的老师的调查,会发现认可度更是高达4.5。这个数据充分说明了大多数老师比较认可在高校中开设对外汉语视听说学科,也就是说有必要开设这门学科[3]。endprint

四、完善对外汉语视听说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视听说三者之间的教学策略

只有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的基础上,模拟出特定的语言环境以及现实场景,才能进行视听说教学。整个学习过程强调视听说三个同步,“听”和“说”才是真正的目的,而“视”只是学习的方法,通过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在音频图像的帮助下,锻炼出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著名学者沈履伟认为:虽说视听不能分割开来,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所侧重,明确“说”为最终目的,尽可能通过语言交流来达到这一目的。

(二)视听说教材的选择与编写策略

现在通用的视听说教材,大多采用的是图片式的教材,由于图片自身相对于单纯的文字而言更能够反映真实的场景,而且时间长短也合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比较大的利用价值。视听说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必须坚持主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并且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师生之间共同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视听说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的各种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它关系到整个教学成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为教学中心,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属于被动参与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受传统教学的潜移默化,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无意间把自己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了。笔者认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因材施教。必须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他们的学习水平以及能力的情况,知道每个学生想学什么,想怎么学,根据学生的需求,老师们因材施教,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且所有的教学流程都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考虑到学生的需求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结束语

作为一种省事省时又省力的教学模式,视听说教学虽然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一课型在很多院校并没有成为主要课程,其原因难以一言蔽之。笔者希望在此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编写出一些更加科学合理基于实际的视听说教学的教材,加强对外汉语视听说课程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安站锋,杨文革.汉语视听说课教学初探[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

[2]彭柳.对外汉语教学综合型电视教材的编制[J].电化教育研究,2001(03).

[3]葛瑜.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问题与建议[D].山东大学,2011.

视听说 篇4

授课时间:2016年7月25日40分钟

指导专家:张鲲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教科员)

马慧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教研员)

马荣 (乌鲁木齐市第三中学教研组长)

一、课例背景

“第十三届中学骨干英语教师新课程教学高级研修班”于2016年7月2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 笔者展示了一堂公开课。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教科员张鲲老师、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教研员马慧、乌鲁木齐市第三中学教研组长马荣等三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形成了本课例。

二、教学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文本选自熊猫保护基地网页的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文章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大熊猫的外形、习性、生长环境以及关于保护大熊猫的相关措施。

从内容和结构上看, 文本语言细致, 脉络清晰。从情感上看, 文本有助于学生学会保护大熊猫。

(二)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安徽省黄山市新世纪学校初二学生 (新初三) 。所有教学活动基于初二学生应有的语言知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由于教师在课前十五分钟才接触到学生, 所以很难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 导致部分教学活动在课堂生成环节有所变化。

(三)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通过观看视频完成基本任务, 以达到了解大熊猫的目的。

2. 学生能在使用翼课网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3. 学生能通过观看视频懂得如何保护大熊猫, 并在课堂中制作宣传海报, 学以致用。

4. 学生能切身感受人与动物为友的情感。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引导学生使用翼课网。

2. 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实践操作。

3. 从情感上启发、激励学生。

三、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

【观看第一段视频】

设计意图:第一段视频内容简单, 和学生了解到的大熊猫大体相似, 要求学生完成熊猫名片设计任务。这个任务与学生的生活贴近,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Watch a piece of video about Kong fu panda.And ask students if they like pandas and why they like pandas?

Students may answer:I like pandas because they are cute.I like pandas because they are...

(翼课网技术支持:PPT放映的形式, 只在大屏幕上出现, 不需要推送到平板)

Step 2:Presentation

【观看第二段视频】

设计意图:第二段视频的内容比第一段视频的内容难度略大、内容略多。另外, 还加入了两个环节:一是观看视频完成句子;二是跟读任务。学生在借助翼课网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完成跟读练习, 利用翼课网纠正语音语调。

Part 1:watch, write and read

Step (1) :Watch the first video, and fill in the card of the panda.

Step (2) :Read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ard after ekwing.

The Giant Panda is one of the rarest of the rarest animals in the world.The giant panda looks like a black and white bear.It has got a lovely round face and a short tail.Its ears, legs and shoulders are all black.And there is black fur around its eyes.But few people know Giant Pandas are all nearsighted.The Giant Panda is good at climbing trees, though it has got a heavy body.

(When students read the short passage about the panda, the teacher shows the results on the screen.)

(翼课网技术支持:将视频和回答问题的任务全部推送到学生的平板上。首先, 学生在翼课网上观看视频。其次, 学生完成熊猫的名片设计。最后, 将学生看到的视频内容传到翼课网的跟读任务中, 让学生跟读视频内容并矫正发音、模仿语调。)

Step 3:Watch the video

【观看第三段视频】

设计意图:此板块的设计主要针对翼课网的人机对话, 将以往的简答题变成口语对话, 既新颖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任务由跟读变成自然对话, 难度提高了。

Part 2:watch and answer

Step (1) :Guess the numbers about pandas.

The teacher shows three numbers to students, and asks them to guess what they mean.

2000, 16, 20. (Students can guess what they think about these numbers.) Students can find these numbers in the video.

Step (2) :Then the teacher shows them the video and asks them to find out these number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from ekwing.

Q1:How many wild Giant Pandas are there now?

(Students may answer.) A1:They are less than2000.

Q2:Where do the most pandas live in?

(Students may answer.) A2:T hey live in the mountains in Sichuan, Gansu and Shaanxi Provinces.

Q3:What is the pandas’main food?

(Students may answer.) A3:Bamboo is the Giant Panda’s main food.

Q4:How many hours do they spend on eating?And how much do they eat?

(Students may answer.) A4:they spend 16 hours a day eating bamboo, about 20 kilograms.

Q5:What do pandas do most of the rest of the time?

(Students may answer.) A5:Most of the rest of the time the panda is sleeping in the tree.

(学生在此处使用翼课网的人机对话。观看完视频后, 学生进行人机对话。)

Part 3:watch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观看第四段视频】

设计意图:此版块将口语练习转换成听力练习, 达到视听说课的真正目的。

Step (1) :The teacher shows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nd let them choose which one is the baby panda.

Step (2) :Watch the video about the baby panda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Step (3) :Listen and check the answers

Students can listen the information again and check their answers.They have two chances.

(翼课网技术支持:将视频和完成句子的任务全部推送到学生的平板上。首先, 学生通过观看平板上的视频完成补全句子的任务。其次, 学生通过听录音检查句子完成情况。)

Step 4:Free talk

Part 4:watch and talk

Step (1) :Look at the picture about pandas.And ask students why the pandas are endangered.

When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s, the pandas in the picture will disappear part by part (见图1) .

Step (2) :watch the video and tell us how to protect the pandas

When students tell us how to protect the pandas, the picture of pandas will appear part by part.

Students may say: (1) we can set up nature parks and reach centers. (2) plant more bamboo trees. (3) tell other the importance of saving pandas.

Step 5:Summary (design a poster)

Watch the whole video about the Giant Panda.And take notes, then introduce the Giant Panda.

Four students work in a group, they can help each other.They watch the video and finish the cards about the Giant Pandas.After that, they can introduce the Giant Pandas based on the cards in front of the class (见图2) .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设计熊猫海报, 将本堂课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

Step 6:Homework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e pandas to your foreign friend.

(翼课网技术支持:将写作题目推送到平板上, 让学生根据现场实际时间决定现场作业还是回家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

整体而言, 本课例把重点放在“互联网+”的教学环境中, 以翼课网为平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本堂课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课堂任务设置环环相扣, 前后呼应, 层层深入。所设置的具体任务操作性强, 充分体现了翼课网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由易至难、由浅入深, 层层铺垫。学生能跟上教师的节奏, 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第二, 课堂动态生成真实可信, 师生充分互动。最后一个环节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另外, 本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师生彼此不熟悉教学习惯和模式, 互动形式略显单一。

专家点评

马月老师口语纯正、语音清晰、声音洪亮、表达流畅、富有激情, 为我们呈现了一堂非常成功的视听说教学研讨课。马老师充分利用翼课网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上丰富的视频资源, 精心挑选、优化组合、为“我们”所用, 对英语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实效利用进行了精彩展示。课前, 马老师利用学生所熟悉、喜爱的电影《功夫熊猫》导入, 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中, 马老师在翼课网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的人机对话、及时智能评价反馈等技术的支持下, 将听说教学任务层层深入、稳步推进, 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热情并投入课堂。马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或导入、或讲解、或指导、或帮助、或评价、或搭建平台, 课堂气氛活跃。马老师创设了多种情景和机会, 让学生在充分应用英语的语言实践中把语言知识转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附教学资料:

The Secret of the Giant Panda

The Giant Panda is one of the rarest animals in the world.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like the panda very much because of its special appearance and funny behavior.The Giant Panda has got a lovely round face and a short tail.It looks like a black and white bear.Its ears, legs and shoulders are black.There is black fur around its eyes, but few people know all pandas are nearsighted.The Giant Panda is good at climbing trees though it has got a heavy body.

There used to be lots of Giant Pandas in China long, long ago.As time went by, Giant Pandas became less and less.At present there is only a very small number of wild Giant Pandas in China, less than2000.They live in the mountains in Sichuan, Gansu and Shaanxi Provinces.Climates there are wet, and there grow lots of thick bamboo forests.

Bamboo is the panda’s main food.The Giant Panda spends 16 hours a day eating bamboo, about20 kilograms, and most of the rest of time it is sleeping in the tree.

Wild Giant Pandas usually live alone, except for the breeding season between March and May.The female panda goes to find a mate to have babies.Very often, it is difficult for a mother panda to give birth.

When the panda cub is born, it is very tiny with no hair.The mother looks after her baby very well, feeding it with her milk in her arms.Panda cubs grow up quickly.They can crawl at three months and start eating some bamboo around 8 months old.Baby pandas live with their mothers for 1.5 years and learn every skill from their mothers.

Giant Pandas can usually live to be only 14 to 20years in the wild.As there are fewer and fewer wild Giant Pandas living in the wild now, China has set up several big nature park with research centers to protect Giant Pandas.Unluckily, they can live up to 30 years there and their number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视听说实训感想 篇5

徐鸿艳

这一周的视听说实训。老师分别从 “视,听,说”三个方面进行训练,意图加深我们进行英语操作的实际感受。

实训的最初,老师给我们安排了这一周的实训内容。先开始是看一段英语短视频,来后通过小组合作来给视频配音,然后自己在英语趣配音上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视频进行配音。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表演一个英语话剧。期间,老师还让我们做很多有趣的小游戏,将几个单个的单词用英文编程一个故事,读一篇英语文章让自己的搭档听写,来后叙述处故事。都是比较有趣的游戏。

泰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篇6

【关键词】泰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3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与东南亚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的日益密切,社会各行各业对泰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泰语教学课程。其中,如何提高泰语专业学生的实际听说技能是泰语教学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泰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对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等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泰语视听说课堂上,教师应当采取何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开展泰语视听说课程,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教学问题。

一、 泰语视听说课程

泰语视听说课程是整个泰语专业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核心课程之一。目前国内开设有泰语专业的各大院校,都是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或方向制定教学大纲及课程设置,虽然各院校制定的教学大纲及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但是泰语视听说课程都被各院校列入专业必修课程,培养的目的都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泰语视听说水平。泰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融视、听、说为一体,将语言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视、听、说的有机结合,以直观的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表达训练,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 泰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策略

1、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学生的泰语试听说兴趣的激发者,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很重要,每上一次课都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将各种学习资料与多媒体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课教师首先应当在课堂初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尽量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避免学生对泰语的学习产生过分的恐惧感和厌恶感。培养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学习心理。通过听短故事、说泰语笑话、泰语电影原声材料、听泰语歌曲、用泰语讨论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以及热门词汇等,给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对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产生积极情绪,在视听说训练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感知听力材料、主动思考,使得理解能力日益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泰语视听说水平。

另外,良好的课堂氛围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同样十分重要。在泰语视听说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性,给他们回答问题、复述内容、讨论问题的机会。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太自信、泰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还应多给关注和鼓励,适时创造机会对此类学生进行引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学习泰语的热情。

2、结合多媒体教学,有效使用教学方法开展视听说课程。

2.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

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并根据所选材料分组,每位组员都要担任一定的研讨角色,组织组员评论试听材料,找出材料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各自小组自己设计的任务与其他小组分享,以达到不同视听材料的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泰语表达能力以及相互学习的能力。

2.2情景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直观地呈现实际场景,演绎真人真事,这样才能学以致用。让学生模拟看过的、熟悉的短片,或者设置相同的氛围环境,让学生用学到的语言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得语言的学习经过一个输入和产生的过程,并且可根据内容设置角色扮演、会谈、模拟采访、补充想象等活动形式来开展泰语教学。

2.3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例如,教师在课前将主题或问题提前告知学生,学生根据主题或问题明确自己的任务后利用网络资源和工具进行检索,独立或者通过讨论完成任务。然后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同学投票并提出意见,教师对出现的错误进行记录分析反馈。

2.4交互式学习。利用多媒体语音室展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多媒体设备的交互利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学习认知主体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视听说习惯。

3.1加强对学生听、写以及复述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泰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听力分为精听和泛听两种。在泰语基础学习阶段,以精听为主,并辅以泛听。随着对泰语学习的深入,可以调整为泛听为主,提倡学生多听,并在听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听与写相结合的习惯,随手记录关键词、关键点,包括数据、时间、人物等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3.2灵活设计视听说课程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师可以在视听说课程中灵活设计课堂活动,力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主动地感受和理解而不是被动地吸收和接受。比如简单的重复、转述与书面练习相结合的提问方式。简单的重复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常采取的方法,即先播放一遍录音,然后让学生机械性地模仿其语音语调并且重复读出。转述即让学生先听录音,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听到的内容口头表达出来。书面练习即通过引导学生做一些不同类别的课堂游戏或练习,从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避免单调乏味,培养学生学习泰语的兴趣,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视听说训练进行补充、延伸,让学生接触更多泰语视听说的环境和氛围。比如说,可以多听或学唱泰语歌曲,也可以充分利用泰国留学生到本校学习的机会,多与留学生交流,学生将课堂内所学的视听说知识运用到实际交流中将更有利于培养学习泰语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听、说能力。此外,现代科技给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收听泰语广播或者收看泰国影视。实践证明,将视听说三者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泰语综合运用能力。视听说技能的提高需要进行长期和大量的训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学习中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三、 小结

泰语视听说教学是泰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实现泰语教学目标,首先必须提高学生对学习泰语的兴趣及积极性,尽量消除其对泰语学习的恐惧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如何合理的引导学生开展泰语课程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把握学习的技巧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开展泰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听、说技巧,从初步的复述到流畅的自述,视听说三者的有机结合运用,对提高泰语视听说的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生的视听说技能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真正培养出精通泰语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屏.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现状研究[J].消费导刊教育时空,2008(11):156-157.

[2]陈卉.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5):43.

[3]陈菊.论听后复述与学生英语听说技能发展的有机结合[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2):38.

多媒体辅助外语视听说教学 篇7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

1. 多媒体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课堂学习多姿多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将电脑、录像、录音等功能融于一体, 根据需要可随意处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 为教学提供了高效、交互、实时的服务。大量的信息和多样的形式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视听冲击, 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 从而刺激其求知欲, 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此外, 有关科学研究表明, 人类的记忆是网状结构。因为信息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相互交错的, 多媒体的非线性网状结构的信息组织, 符合人类认识记忆的规律。学生在阅读学习时, 不必按照教材原有顺序, 而是根据自己的思路任意组合、跳转, 并且能够链接到大量相关的信息, 实现空间上的转换。这区别于传统的板书教学, 克服了板书线性结构对学生思维的束缚, 是一种新的思维工具和表达思想的方法, 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2.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各具特色, 优势互补

在教学中,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二者优势互补, 发挥各自的特色和功能。首先, 根据教学内容, 组合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可以选择或组合不同的教学手段。当然, 有的教学内容, 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用, 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其次,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学生知识的储备量不同, 对于知识接受的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那么在教学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就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对已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生, 可以放手留较多的网络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调用各种资料, 做好调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又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 拓宽了学生的视角。

二、多媒体视听说课堂多样化

多媒体可以定义为除文字、数字以外, 其他多种媒体的人机信息交流手段, 通常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媒体。媒体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只有通过某种能被我们感知的方式传播才能最终被接受。现在, 我们来比较一下传统听力课堂和多媒体听力课堂的异同:

传统的听力课堂基本上采用单一媒体形式, 材料也是相对有限。使用多媒体的听力课堂学习形式多样化多媒体教学涵盖的网络中的音频和视频也为教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互联网中包含取之不尽的听力材料, 完全可以下载而备, 为己所用。从大学外语四级考试历年真题到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历年真题;从美国总统演讲到BBC, VOA新闻, 应有尽有。各种声音的有效组合、重排, 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使用各种听力材料的mp3版还更加方便教师, 可以随时截取自己想要的某段录音材料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 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另外, 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单调的“听”的教学模式, 做到了视听结合, 具体可感的形象有助于加深学生印象。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在语音室自主录音, 更可以将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录到主机, 以便课下讨论使用。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语音室设备, 带领学生对英文电影进行配音。学生通过对电影中人物语音, 语调的模仿, 练习口语, 同时增强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多媒体教学与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说能力可谓英语学习中的最难的难点。与读写等能力相比, 学生的听说水平普遍较低。在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后, 教学重点发生转移, 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对大学英语教育的视听说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的空间和机会:传统模式限制了学生学习的形式和内容。而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即使改变了形式, 没有足够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书本上知识的更新速度远逊于网络。多媒体教学中网络教学具有知识共享、资源共享的特征。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 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大量形象、生动的语言材料, 有了大量原汁原味的资源, 才能营造出一个英语的环境, 学生学到的才是地道的英语。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 学生在听和说的同时, 还可以看到具体的语言环境、说话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深层次含义, 在培养语言的组织能力的同时也增强语用能力的培养。

四、英语多媒体视听说教学的教学方法

1. 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 使得课堂气氛活跃, 在互动中启发学生的灵感, 活跃他们的思维。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电脑屏幕上看到的图像, 耳朵中听到的声音,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途径刺激到大脑, 这些信息对大脑的刺激会使语言学习者对该信息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从而帮助语言的记忆。边看边听边说, 学习的同时进行应用练习, 语言学习者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使用方法, 情景, 含义等。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教学, 它使传统互动式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令人耳目一新。

2. 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 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启与发的辨证关系是互为因果关系, 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 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要使学生启而即发, 教师就要启而得法。那么如何在媒体视听说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首先,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例如, 在听力教材《Step by Step》中讲到奥林匹克运动会情况时, 可以制作与之相关的课件, 配上音乐, 图片等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 多媒体设备的声、光、电一体化优势, 减少了教师课堂的板书, 更重要的是引起了课堂环境的变化。教师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 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 然后利用多媒体的分组功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找到小组的解决办法, 之后每小组再派出代表阐述小组观点, 最后教师把结论汇总。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

总而言之, 使用多媒体教学, 突破原有教学形式的局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 发展视听能力, 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与此同时, 通过大量的视听说训练, 在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得到充分训练的基础上, 练习直接用英语思维思考和表达, 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 我们就达到了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的真正目的。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给现代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在英语视听说教学课堂上, 多媒体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课堂教学多样化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以期推动英语视听说课堂的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2]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3]戴正南, 黄光远.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88.

[4]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7.

[5]王山而.启发式教学必须遵循的几条原则[J].教育探索, 1998 (5) .

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8

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 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是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来就是职业技能型人才, 因此, 在现阶段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英语视听说教学的课程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 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兴趣, 从而提高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有效性。

1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特征

高效的视听说英语教学模式是以“视听说”为指导思想, “视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 “说”是语言输出的常用方式, 它不同于公共英语理论教学, 它是以“视听”为窗口, 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媒体形式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 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全面, 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感知英语, 从而达到以“视听”促“说”的目的。视听说教学是以视觉为先导, 以听觉为辅助手段从多角度、全方位开展的英语教学, 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真实的语言情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将学习的知识内容和社交实际结合起来, 从而学会在不同语境中准确、灵活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另外, 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 大量的背景知识的“输入”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异国文化的感知, 从而内化成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从而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高职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策略

2.1利用英语电影进行视听说教学

传统的英语视听说教学多以教师说, 学生听, 或者教师给学生播放英语音频的方式来开展,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而教师提供的大多数英语视听说教材都是非生活化的语言句, 内容枯燥单调, 学生理解起来也有难度, 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播放电影的形式开展英语视听说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代电影技术融视、听、说于一体, 能够为人们创造真实的英语交际情境, 且这些情境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有利于调动人的多种感官, 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听说英语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在英语主流电影中, 演员的母语多为英语, 他们的英语发音和语调相对来说比较标准, 用语也相当规范, 在英语视听说课堂上, 教师可以在播放电影片段之后,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模仿正宗的英音或美音发音, 调整自己的语调, 从而提高英语视听说学习的有效性, 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另外, 教师在选择用于视听说教学的英语电影时, 除了需要内容健康、有趣外, 还应尽量贴合教学主题, 难度要符合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 最好选用接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励志类英文原声电影, 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和语言思维, 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英语视听说教学当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电影情节进行模拟表演, 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

2.2利用校园广播站进行英语视听说教学

视听说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听力水平, 在这一方面, 首先, 教师可以在英语视听说课堂上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 鼓励学生模仿传唱,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一些英语发音技巧, 如连读、同化、省略和爆破等,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辨音能力。其次,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为学生播放英语相关的播音, 选取一些比较正宗的英语广播电台如VOA、BBS等, 每天定时播放, 长期坚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还能学习正宗的英式或美式英语发音以及语言表达方式。另外,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视听说课程, 学校的广播站还可以播放Rhyming stories, 这些故事节奏感和韵律感比较强, 表达方式简单有趣, 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英语听力和语感。

2.3实行英语视听说网络一体化教学

在现代英语视听说教学中, 完全可以融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语言环境, 这在很多高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是因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英语教学很好的实现了视听说的一体化。因此, 高职院校在进行英语视听说教学时也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 将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功能融为一体, 使丰富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大范围的共享, 弥补传统英语教学中的不足, 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英语交际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语言情境进行英语口语和听力练习。另外, 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当的布置学习任务, 明确任务的目标、时间限制和检测形式等,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进行合理的规划, 从而提高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学习效率。

总之,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开展应充分结合该课程的特点, 优化教学模式, 利用英语电影、校园广播站、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等开展英语视听说教学, 这样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安敏娜, 蔡华.多媒体环境下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 2011, 06:152-153.

[2]曾楚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视听说差异教学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 2010, 08:90-91.

[3]陈京丽, 王志丽.基于“视听说”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3:84-86.

[4]韩莉莉.电影与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探析[J].科技信息, 2013, 01:268+303.

[5]易霞妮.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0, 02:121-123.

[6]王娜.多媒体网络下高职英语视听说互动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07:191-192.

[7]梁俊超.网络视频在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6:83-85.

大学英语中的视听说教学 篇9

一、视听课的特点

1. 能力培养综合性

视听说不是培养学生单方面的技能,而是培养学生视、听和说三方面的综合能力。只有综合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2. 教材选择多样性

传统的听力课主要是播放听力磁带,而作为一门新型课程,再加上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这就决定了视听说教材选择的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及实际情况选择教材。第一,听力材料的播放。在视听课上,教师可以选择纯粹的听力磁带的播放,比如英语初级、中级和高级听力或者Step by Step。第二,广播材料的播放。比如VOA, BBC或者CCTV-9等。第三,音像材料的播放。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一些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口语性等特点的影视材料,充分利用影视材料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培养学生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3.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第一,情景教学。教师播放影视材料之后,设置相同的环境背景,让学生根据内容扮演角色、模拟采访等各种活动形式展开情景教学,让学生使用听到和学过的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交互学习。教师在多媒体教室通过展开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互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三,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所选材料进行分组,每位学生都必须扮演一个研讨的角色,各小组之间也可以分享角色,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视听课的作用

1. 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英语的学习也不例外,比如出国留学。但是这种环境不是人人都能创造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相应的语言学习环境。传统的听力教学只是播放一些听力教材,学生只是盲目地听和写,从而忽略了口语的表达能力和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视听说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课上,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原版的影视材料,学生可以直接视听真实环境中的英语应用和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课下,学生通过模拟课堂上学到的交际情景进一步扩展学习环境和氛围。当然,视听说课程不仅仅提供了语言学习的环境,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可视文化交流平台,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个直观的了解。由此可见,视听说课程尊重了语言学习的过程,为英语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 共同提高口语与听力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有两门基础课程———听力课和语音课,这两门课程只是单方面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发音。但是学习英语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旨在听力和口语共同学习。视听说课程综合训练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英语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课上可以播放一部原版电影,指导学生听和看影片中人物的发音和表达方式,比较并且研究地道的美式、英式英语和自己发音及表达方式的区别,进一步地模仿和背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3. 促进泛读、基础英语等课程的学习

视听课的开设及视听材料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听力和口语的能力,而且对于其他一些课程,比如基础英语和泛读等课程有促进作用。

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引用视听材料,将其作为课外阅读、听力学习、文化传授等资源,服务于基础英语和泛读等课程。很多经典或文学名著都被拍摄成电影,这些电影可以作为英语学习辅助材料,为泛读课、英美文学课等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视听课的教学方法

在视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交际教学法”。20实际70年代中期,交际教学法在英美兴起,80年代风靡世界各地。视听课使用交际教学法的目的是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外语为工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培养其交际能力,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及激发学生的语言动机。在实际的视听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 课前准备

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先观看影片,了解影片的内容,然后画出本课教授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整理,确定精听和泛听部分,分析语言特点。同时,要列出一些专有名词、惯用词组和口语化的词语,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进行讲解。

2. 课中学习和复习

在正式播放影片之前,教师应先介绍一下影片的文化背景、故事概要,以及主要任务,然后完整地播放影片,让学生看懂大意,对影片有个初步印象。接着,教师要对影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授,主要分为泛听和精听两部分。首先,教师进行精听教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要求学生详细地听和看一些重要的情景片段,注意其中词组的使用、口语的表达方式及西方文化的传授。同时,对于一些重要的文化和词语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其次,在泛听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口头问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影片内容的理解正确与否,在检查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讲解或复述,帮助纠正一些词不达意的学生的错误,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且选择一个情景模拟,主要模拟其中的发音和表达方式,与此同时,录制模拟的情景,然后让同学分析并且纠正发音或者表达方式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个别对话,也可以参与和指导小组讨论。

精听和泛听之后,学生对影片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并且掌握了重要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放一遍影片巩固复习,深入进行听说综合训练,达到熟中生巧的目的。同时采取一些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及加强语言点的学习,比如分段叙述,分析、比较和描述片中人物。

3. 课外活动

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和讲解是不够的,这时要借助于课外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观看一部影片,然后就影片中一些有争议的观点进行辩论。或者,让学生选择他们喜爱的角色,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配音并且录制,最后选出最佳模拟配音。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视听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进行专业培训;教材需要不断更新,最主要的是应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反馈;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总而言之,我们既要充分发挥视听说课程的重要作用,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本文从视听课的特点、作用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视听说课程在英语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门新型课程, 视听说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视听说,交际教学法,精听泛听

参考文献

[1]Wright T.Roles of Teachers and Learner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苏风.论视听说教学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篇10

一、理论基础

(一) 心理学理论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 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 视觉和听觉是最主要的两大渠道, 视觉占83%, 听觉占11%。 在相同情况下, 相比单一感觉器官作用效果, 视听觉同时发挥作用的情况之下学习的记忆效果最好[1]。 英语视听说课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大量、全方位地输入内容, 配合多种方式的输出活动, 使得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 从而取得相比以前单一模式的听力和口语课程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者需要与信息互动从而建构意义, 产生意义[2]。 学习就是一种基于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建构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中, 利用学习资源, 根据已有知识通过与环境和他人互动, 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3]。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语言学习中, 教学实践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 但是该理论也认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需要由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知识构建过程中的助手和推动者, 积极创造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环境, 参与学习者的互动交流, 促进其知识的构建。

二、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模式主张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同时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的建构。 要完成有效的学习, 教学模式就首先需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 创造利于其进行主动知识探索、意义构建的环境, 同时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全方位协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主动获取和建构, 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一) 教学材料

英语视听说教材是一种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集视、听、说三位一体进行教学的语言实践类教材。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 视听说教材在各类高校中也越发得到广泛的使用。目前教材市场的同类出版物中, 就英语专业而言, 比较知名的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英语高级视听说》, 《英语影视视听说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视听说教程》和《国际交流英语视听说》等。 作为视听说课程的教师, 其首先需要意识到的是在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一本的平面纸质教材加一张多媒体光盘这样传统单一的模式无法满足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 视听说的教材应该全面化和多样化[4]。

对于资金充足、 技术力量雄厚的学院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立教学网站, 结合纸质教材、学习软件和海量的网络资源打造立体化教材, 从而摆脱传统课堂内外的时空限制, 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多种渠道, 灵活手段给学习者提供基于自身学习特点和水平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和训练。 在无法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 教师需要更多依靠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纸质教材, 辅之与精心挑选的视频资料, 尽可能向学生提供语料真实、题材多样、内容新颖恰当的教材资料, 例如英美优秀影视作品, 新闻视频和TED演讲视频[5]。

(二) 课堂教学

视听说课程是融合视听说三位一体的语言教学实践, 它利用多种技术手段, 大量输入视觉和听觉信息, 力图创造出接近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主体性, 促进学生对视听材料进行理解、模仿、讨论和反思, 通过语言实践, 使得学生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的重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现其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比以前单一的听力课程, 在视听说课堂教学中输入方式多, 技术手段多, 输入内容更多, 要求教师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规划。

整个教学流程可设定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环节。 首先是课前环节, 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学材料难易程度进行课前任务设计, 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对学习材料进行预热活动。 从这一环节开始, 学生即处于教学情景之中, 主动利用教师发放和小组收集的资料进行语言实践, 为课中和课后活动的有效学习做好准备。 英语专业的视听说课程一周只有两个课时, 课堂时间相对紧促,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尽可能大的训练活动量, 建议对于即使学生比较熟悉的主题, 依然还是放入课前环节中, 只需要适当简化活动内容。 其次是课中环节, 授课中教师根据之前环节中的活动情况, 对学生的预习工作进行简短汇总讨论, 进一步加深当前题材的认识和理解。 然后根据教学设计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运用视听材料展开相应各类语言输入活动。 在大量输入的同时, 课中环节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语言输出, 通过角色扮演、研讨会、演讲、辩论、短剧等多种互动形式, 让学生进行高度仿真的语言实践。 在整个课中环节中, 教师以学习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进行学习策略类的引导, 使得学生了解, 主动运用和自我监控学习策略。 最后, 在课后环节中教师组织、协助学生进行活动总结, 任务评价和策略评估。 如果是具备学习网络的学院, 这个环节完全可以借助学习软件在线进行。 无论是在线还是线下的合作小组、师生互动, 这是视听说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评估让学生主动、积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对学习进程、目标实现、学习效果有较充分的掌握。 并且能够对策略的运用效果进行反思, 再反馈到下一个学习环节中, 形成良性循环、持久稳步的提高语言知识和技能水平。

三、结语

英语视听说课程将视、听、说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听力课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课程充分利用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通过丰富真实的语料, 灵活的教学手段,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满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的培养要求, 使学生具备对各类视听材料既能理解, 又能进行自我观点表达的能力, 同时提高其文化素养[6]。 因此, 英语专业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该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构建切实、高效的视听说教学模式。

摘要:英语视听说课程结合视、听、说三种方式, 运用多种活动形式, 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文章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 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以期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听说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3]Wilson, B. (Ed.)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Case studi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M].New Jersey: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1996.

[4]邓颖玲.网络环境下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例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11) .

[5]卢婧洁.浅议TED演讲视频在高校英语专业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 2013 (3) .

高职英语视听说翻转课堂模式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职英语 视听说 翻转课堂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时代赋予了人们新的使命。在这个新技术、新思想以及新的模式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的世界中,更多的创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是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它们在不同的方面发生。近年来,在学校的教育方面也有着很多的新的形势不断的出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其中,最为有影响力的是结合了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

一、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是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进步,信息化的浪潮不断冲击下的产物。这是一个起源于国外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由英语中的“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而来的。这个概念最早被提及是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在美国MaureenLage, 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三位学者共同发表的题目为“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的文章中提到的,但是当时并没有类似于“翻转课堂”这样的新名词出现。直到2007年,“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被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在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Sams的课堂上采用。从此,这样一种模式才逐渐的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并将其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教育课程中。

现在的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是科学进步、信息技术普及下的新的产物。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因为其自身的优势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发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应用到实际的学习中来。

二、高职英语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的高职一般只有两年左右的在校学习时间。这样的短的时间高职学生来说想要真正的学好英语是很有难度的。由于我国现在的高效录取制度导致最终进入到高职学校学习的学生一般来说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更有很多人对英语本身根本不感兴趣,这无疑增大了高职英语教学的难度。来自于不同地区,接受过不同环境熏陶的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存在的极大的差异,基于这种情况,为了照顾大多数的学生,很多老师只能以中间级别的学生的水平为基准,进行课程的设计。

英语视听说课程(English audio-visual course)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想要学习好英语必须要重视的一门课程。虽然英语试听说课,并不是刚刚加入到英语专业的学习内容中来的,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把英语视听说课看成是在线教学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那就只能说是有点“简单粗暴”了。有的学校甚至把英语视听说课当做英语影视欣赏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缺少学生的参与。

三、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被应用到很多科目的学习中,在英语视听说课的教学中也采用了这种新的模式。

1.高职英语视听说课使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好处。将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模式 应用到高职英语视听说课中有很多的好处。

(1)重难点问题可以反复学习。翻转课堂的主要的展现形式是视频,授课老师将本门课程的重难点进行整理,并以一个知识点作为单元,将其讲解的内容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视频,上传到供同学们学习的网络平台。所有的视频制作的要制作的清晰明了,并且根据知识进行命名。每位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账户进入平台进行学习,对于一次没有听懂的、没有理解的知识可以反复多次的学习,直到将知识点消化、吸收。

(2)不同水平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任课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制作为的视频,上传到可供学生资助学习的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内容。这对于那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被放弃”的学生有极大的好处,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学习的内容,可以从最基础的做起,有助于其不断的进步,逐渐拉近和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

(3)网络学习,方便快捷高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的是在线的学习。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其快速高效性是其他媒介无法媲美的。将学习的相关信息以视频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这大大节省了信息传播的时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新的学习内容。以网络为平台,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遇到问题可以及时的和老师进行交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样的模式也方便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有助于学生成绩的快速提升。

2.高职英语视听说课使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存在的问题。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英语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好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存在误解。翻转课堂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在一时之间很难被大多数的人们了解和接受。其新颖的模式吸引了一部分的人,但是也有很多人由于受到传统模式和观念的影响对翻转课堂模式存在着误解。有些人认为,所谓的学习就是学生应该坐在教室里,认认真真的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课,除此之外的所有都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

(2)角色转变程度大。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对于老师来说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能够快速的适应这种新的角色定位,摆正自己的位置。因为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比较弱,对学习的兴趣不大,英语视听说课是要将英语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能力进行综合练习的科目,相对来说难度可能更大。所以在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时,如何能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新模式下老师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3.高职英语视听说课使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建议。翻转课堂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发挥其优势,并且为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带来新的活力。面对着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的使用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提出以下的解决办法。

(1)推广翻转课堂模式,改变人们的认知。很对人对一种新的事物在认识的过程中总会存在一定的误会和不理解,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对于人们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误解,相关方面可以通过让人们参与到真正的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来,感受其为课堂带来的活力,以及对提高学习成绩的帮助的作用,逐渐改变人们的认知。

(2)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适应新的角色。在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下,老师和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双方的有效互动、有效沟通体现了新的模式的真正意义所在。在这个新的模式对老师和学生要适应其给出的新的角色定位。老师,虽然看起来没有传统教学模式下那样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新的模式下对其的要求变的更高。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式提问,结构式提问可以将整个的教学内容变成问题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这是保证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部分。什么样的提问更有效是对老师能力的一个新的考验,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来适应新的角色。学生也要把握好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成绩。

四、小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翻转课堂式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虽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是只要不断的努力和改变,这样好的教学模式将会得到更好的应用。在使用可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后,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的教学也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战杰.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中国职工教育,2014,(20).

[2]韩海云,陈磊.基于校园网的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翻转课堂模式探究[J].职业时空,2015,(8).

[3]王华丽.视听说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作者简介:刘雅萍(1983.11-),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文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课题】

1.MOOCs时代背景下翻转式英语课堂创新模式研究。

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12

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和主干学科之一, 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外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 而且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与情操,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英语学科的特点, 决定了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 英语听说的重要性, 也决定了听力教学在整个英语素质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影响。高职英语教学应该把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视听说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确实把素质教育深入到英语课堂中。

二、视听说教学促进高职英语素质教育的开展

1. 视听说的特点有助于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

视:“视觉支持能提高听力理解的程序, 说话者的非语言线索和环境线索能帮助学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听: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听懂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态度、所表达的内容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的能力;说:英语视听教学材料大多要求学生对所听到的或所看到的信息做出及时的、恰当的反应。受传统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学生几乎没有机会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学习积极性发挥不好, 课堂教学质量不高。通过对英语视听说这门课程的建设, 我们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功能, 扭转单一、枯燥的课堂局面。多媒体视听教学可以显示多种媒体的教学信息, 又有交互性, 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于一体,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 采用各种精彩的画面和图形、优美的音乐、录像带、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进行视听说教学, 视听说教学的这些特点, 能从听说等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便于有效实施英语素质教育。

2. 高职英语教学环境的特点需要视听说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 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特别是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重视度不够, 更谈不上兴趣了。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就要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 因此教师除了从道理上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外, 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利用多媒体教学, 把声音和图像相结合, 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增加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会积极参与各种听力能力训练活动, 英语听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轻松、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 降低了学生的焦急担心的情绪, 使他们从不会说、不敢说到主动用英语交流, 积极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自信心, 学习主动性也增强了。而且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预习、复习,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学习材料和方法, 训练视听说能力, 切实提高口头交际水平, 体现素质教育这一内涵。

3. 高职师资队伍在视听说教学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视听说教学中, 教师认真研究适合的新方法,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敢于开拓创新, 在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上下功夫, 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教学效果良好, 得到了专家和学生的认可。

三、结语

高职英语素质教学的目标是在学生掌握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的语言知识地基础上, 培养学生英语运用和交际的能力, 尤其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真正听懂、说通、读准、写对, 并且教学过程中需要寓教于乐,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愿意学习。英语视听说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丰富教学内容为表现形式, 进行形象化的教学,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同学间互助合作学习的精神, 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 听说等交际能力进步了。因此我们要抓住契机, 加强视听说教学建设, 真正完成从“应试”教到“素质”教育的过渡。

参考文献

[1]葛炳芳.试论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J].学科教育, 2000.

[2]李奕.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2002 (4)

【视听说】推荐阅读:

上一篇:课堂提问的实践与思考下一篇:装备升级转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