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精选12篇)
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 篇1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 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所以教师须根据一定教学目标要求, 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 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 要求学生思考回答,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发问必须要有技巧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提问时要通盘考虑, 如教学的目标、教学的过程、教材的内容、学习的动机、教材的进度等等。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问题的类型包括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 (closed questions) 、wh-问题以及启发式问题 (eliciting questions) 。但目前英语教学课堂中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大体上, 课堂提问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1.检查学生获取信息的程度。课堂提问可了解学生对课文或对话的预习情况, 了解学生对课文或对话的理解程度, 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调整。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对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升华。例如, 在教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A New English Course Book 3 Who Killed Benny Paret这篇课文后, 学生对拳击界丑陋的一面都表现出愤恨之情, 于是笔者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izefighting?Do you think prizefighting should be declared illegal?Give reasons to illustrate your point of view.学生们各抒己见, 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4.课堂提问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能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
二、提问的技巧
(一) 问题的设置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提问应当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果提出的问题远离学生的生活, 学生就会觉得这节课索然无味。
(二) 问题应难易适度、分布合理、面向全体、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被称为因人施问。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好、中、差三类学生, 考虑到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对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例如:对差生可提问较容易回答的问题, 如一般疑问句所提出的问题, 因为这种问题答案单一;对中等生可用特殊疑问句提出问题, 对优等生可提开放性问题。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对于积极回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使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在融洽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 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 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教师对回答得好的学生要给予肯定, 可用语言, 也可用身势语 (如微笑、点头、手势及眼神等) ;对回答的出色的要给与表扬。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够全面或缺乏深层的领悟, 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 如“Could you offer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your point of view?“Could you explain it in detail?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所提的问题或回答的不正确, 教师可以让其它学生回答、纠正、补充, 必要时给予启发帮助, 简化所提的问题, 教师不要直接了当的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 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 在教授A New English Course Book 3 Unit 7 On Not Answering the Telephone时, 教师提问: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the author is?
学生:未作反应
教师:a sociable person or an unsociable person? (教师也可以用简单的词汇提供一些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以帮助他们去思考问题, 而不是直接提供正确答案。)
总之, 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一定要对其回答有所反馈, 这样才能使课堂提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 提问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师提问要给学生充足的考虑时间, 以半数以上的学生基本考虑成熟为基准, 不可给学生准备答题的时间过长过过短, 过少的答题时间会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 起不到锻炼思维的作用。如果时间过长, 会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产生副面效应,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提问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能,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出色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的目标的途径, 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 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因此, 教师应学会用课堂提问技巧, 使其真正起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
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 篇2
王平
摘 要:课堂提问可依据所提问题的类型不同而进行分类,也可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分类。实际上,提问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更要关注的是提问对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和主体作用的体现问题。数学课堂上提问分为复述性提问、铺垫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探索性提问、效果性提问和概括性提问。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类型;激发思维
课堂提问可依据所提问题的类型不同而进行分类,比如美国的贝尔在《中学数学的教与学》中按照事实、技能、概念、原理四种对象与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认知水平交叉结合,把问题分成24种类型(如事实理解、事实分析、技能应用、技能评价、概念认识、原理综合等)。也可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分为引入性提问、复习性提问、启发性提问、显示性提问、表现性提问、激趣型提问、联想型提问、类比型提问、悬念型提问、迁移型提问、暗示型提问、猜想型提问、发散型提问、反馈型提问等类型。这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的角度考虑的分类。实际上,提问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更要关注的是提问对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和主体作用的体现问题。因此可以按问题本身进行分类,如概念性提问、定理性提问等;还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类,有低级认知问题、高级认知问题,还可细分为记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分析型问题、评价型问题等。
我在教学中习惯按问题的作用对课堂提问进行分类。
一、复述性提问
复述性提问,即要求学生复述教材的提问。
教科书里重要的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是数学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元件”,许多内容学生必须首先熟记它们。
例如,立体几何中直线和平面有关的一系列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学生如果不能熟记,这一章的证明和计算将难以掌握。教师不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并要求学生复述,是促使学生熟记的有力手段。
要求学生复述教材的提问,往往在新教材进行后的一段时间,也可以在以后用到它们时事先提问。当然,这类机械复述要以先讲清产生这些结论的过程为前提,以这些结论的运用为目的。我们仍然不主张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因此,这类提问所占比重并不高。
二、铺垫性提问
铺垫性提问,即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提问。
这种提问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教材扫清障碍,垫铺性提问的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已经学过,并且在讲新知识时又要用到的。
例如,在讲“对数函数”之前,教师可先提问指数函数的概念、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讲对数函数的概念。这样做有利于新、旧教材的相互联系,易于使学生达到有意义学习。教师所提问题的形式应更多注重灵活性,以避免学生照书直答,对于上例,可以这样来提问:
(1)函数y=7x,y=(■)x,y=nx(x∈R)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
(2)描述y=7x,y=(■)x的图像的形状,并说明它们的单调性。
(3)y=7x,y=(■)x 有没有反函数?为什么?
这样的问题,学生仅靠翻书是无法得到答案的。学生若要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开动脑筋思考。这显然比教师直问概念、性质,学生照书直答好一些。
三、理解性提问
理解性提问,即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的提问。
学生刚学新概念、新规律后,并不是马上就能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比较清晰的理解。
例如,学生学了“任意角三角函数”,对“y=sinx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往往理解不深,不易与角的弧度制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教师可以考虑提出“sin4是什么意思?„4‟这个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或“sin(-2)是什么意思?„-2‟这个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等问题,但此类问题不宜过多、过深。
象这样为深化概念和规律而提出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运用。
四、探索性提问
探索性提问,即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的提问。
这样的问题提问应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主动探索解题思路。此类问题并不需要很多,并且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的梯度不能太大,否则启而不发;梯度也不能太小,否则学生的思维过程被教师“包办”。
例如习题:“2n-1与2n+1表示两个连续奇数,说明这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
教学时依题意写出(2n+1)2-(2n-1)2之后,可以考虑提出这样的问题:“将上式变形为怎样的形式,就可以说明它是8的倍数?”为的是启发学生明确变形的目标,避免盲目推导。
这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解题的思维过程,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五、效果性提问
效果性提问,即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问。
这类问题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这类提问往往和巩固知识结合起来。
例如,学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倒数关系、商数关系、平方关系之后,教师可提出“哪些关系式可以互相推导?”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学生的误解和错误及时给予纠正。
六、概括性提问
概括性提问,即要求学生概括学习材料的提问。
对学习材料能够进行概括,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进行概括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有些时候概括过程让学生来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此类问题的提问可选择中等难度的材料。
例如,学了“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后,让学生将解析几何中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立体几何中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等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经过教师适时启发,学生逐渐概括为:相同点是它们都归结为两条直线或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度量结果都具有确定性。对于不同点,学生可能首先发现,前三种角都是在到之间,而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在到之间。学生找到第二个不同点:前三种角归结为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时,指的是两条直线相交所得角中较小的那一个;而二面角的平面角,却不具备这种“最小性”。事实上,一个平面截二面角时,截得的角可以无限接近。学生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概括出一系列的数学材料,此类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参 考 文 献]
谈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3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是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从心理学角度讲,课堂提问是一种刺激,国外有的教育家甚至把课堂提问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学生不仅能通过提问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发现和掌握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各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的新境界,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趣的课堂提问会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教学效率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的课程标准也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好的提问,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的提问,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学生脑海里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甚至波澜迭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节课所授的内容,设置增强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测量旗杆的高度》时,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要知道一个同学有多高,量一下就可以了,可我想知道国旗杆的高度,怎么量?谁能帮我想办法?问题一提出来,教室里可热闹了,有的学生说:“照量。”有学生说:“不行,太高了上不去,”有的学生说:“设法把旗杆弄倒,”有的说:“不行,那是破坏,”……一一否定之后,更多的声音传来了:“不能直接量,要想一种间接的办法,”我肯定了学生们的间接方法,接下来我又问:“谁有办法?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更简单?”这样的提问很有挑战性,学生的情绪完全被调到“我要学”的状态,都积极地投入到紧张的思考之中。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如果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从而迅速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高度注意,动脑筋积极思考,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组成,没有提问的课堂教学,教师很容易流于淡如清水般的平铺直叙,或例行差事般的照本宣科,自言自语,滔滔不绝,学生不能思考,无法参与其中,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与精神疲劳,久而久之,学生将失去对数学科的学习兴趣,倘若课堂上学生限于知识不足而不能提出问题,就会对自己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学习中遇到“疑难”也不认为是“问题”,这样“没有问题”的学生学习只会浮于表面,没有钻研精神,得过且过,永无长进,最后成为“问题学生”,实践证明,教学提问,能打开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开阔学生思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有两种,第一是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而是几个,它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里兴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已知x2=4,求x的值”,对这个问题的解学生往往会漏掉其中一个答案(特别是-2),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找答案是x=2的学生回答。并问他:“你是怎么想的?”接下来再问:“谁有补充?”“为什么?”这样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他们会考虑到有理数平方的真正含义,从而得到完整的答案,再比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5,一边等于6,求它的周长”,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怎样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学生一一回答后再问:“这个问题中腰长是多少,底边长是多少?”这样一步一步地追问,学生就会发现题目中的一边既可以是底边也可以是腰,因此必须分情况来讨论,从而完整地得到问题的解,这种提问紧扣题目条件和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进行一步步深入的引导,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是解答问题时所用的理论是综合性的,它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纵向、横向或纵横交错地联系起来,进行一番加工创造,灵活地运用,这类问题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类问题一般在实际应用问题或几何证明题中比较多,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教师若能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疑问,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
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地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师提出的问题,久久都没有学生能回答,或很少有学生答对,那就有可能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到位,学生难以回答,或提出的问题太深太难,学生回答不了,或学生对有关知识没有掌握等,教师应通过这一次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答问,从老师那里获取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式等,使自己后继的学习活动更有成效。
四、课堂提问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一般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还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或“学生问,教师答”,一般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其实这并不是课堂提问的唯一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课堂上学生也可以把
自已的不同想法或疑惑向老师或同学提出来,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讲解边提出问题,在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会迅速得到提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学生也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他们就学得开心,学得上心,学得扎实,同时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促使教师课前备课更认真,考虑问题更全面,要求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弄清哪个问题是教师问,学生答;哪个问题是学生问,学生答;哪个问题是哪些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该怎么回答;学生还会有哪些疑问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上好一节课,上活一节课,因此,这不得不要求数学教师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五、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初中生注意力比较分散,上课经常开小差,学习效率低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设法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教师只靠讲纪律、维持纪律是很难把持学生的注意力的,实践证明,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因为教师提问时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问到,每个学生都不想因为答不上来而陷入尴尬的局面,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后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再者,如果是班里的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会感到很好奇,注意力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到这个学生的问题上,自然带来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增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师生间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情感交流,其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知和感情紧密地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发展,在课堂提问中,对回答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对一时回答不出问题学生耐心地启发引导,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这种提问方式,既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又可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使课堂充满活跃、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一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提问,问得恰到好处,问到点子上,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善于提问,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细微环节,都需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提问来帮助完成教学任务,把握好提问的“火候”,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 篇4
案例一:在“光的传播”一课中, 教师举例、分析、讲解、归纳, 讲得认真细致, 面面俱到。但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疲惫地进行知识的记忆。课后, 问这位老师:“整节课, 互动怎么这么少?”教师回答:“学生基础差, 课堂提问要么没人搭理, 要么胡乱起哄。提问等于浪费课堂时间, 还不如自己多讲。”
案例二:某教师开设示范课时, 课堂问题设置过于简单, 大部分属于判断式的问题, 全班学生附和式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 整个课堂像在演戏。对于那些较有思考性的问题, 教师也只与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互动, 忽略了其他同学的感受。
类似现象, 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少见, 这说明教师或没充分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或没有掌握正确的提问技巧。本文就初中课堂提问作了初步的探索, 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课堂提问目的要明确, 找准“切入点”
教师在上课前要对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认知规律进行分析, 找准教学的重难点。首先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围绕教学知识点分层次有目的地设计问题, 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学到了为什么、怎么啦, 避免在课堂中缺乏主观性的随意提问、盲目提问。其次设计的课堂问题不能不分重点, 不要为了追求课堂热闹的场面, 提简单的判断式问题 (如:“对不对”“是不是”“明白不明白”等) 。漫无目的地提问, 不但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毫无帮助, 反而会让学生抓不住课堂学习的重点, 感到无所适从。总而言之, 课堂提问要目的明确, 条理清晰, 内在联系紧密。
例如:学习“浮力”时, “物体浮沉”是难点也是重点。为了突破此重难点, 教师通过小实验进行如下提问: (1) 往盛有同样多水的容器中投入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 提问:“为何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却沉入水中?”学生会回答:“因为铁块的质量比较重。” (2) 如果把质量相同的铁块和木块投入水中, 请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思考。这个问题有点难度, 有一部分学生回答:“铁块的密度比较大。” (3) 将铁制牙膏皮拧成团和铁制空心牙膏皮放入水中, 拧成团的牙膏皮沉入水中, 而空心牙膏皮浮在水面上。提问:“他们谁重谁轻?密度谁大谁小?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有利于推动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思维,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的课堂提问,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不攻自破, 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实现。
二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 循序渐进
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在进行课堂提问时, 要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让学生“跳一跳吃桃子”。若课堂提问过于简单, 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 久而久之就会感到无趣、乏味甚至不想回答, 这就失去了课堂提问的作用, 不但没能引发学生思考, 反而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轻视、麻痹的感觉。但若问题太难, 大大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 学生会因无法回答出问题而感到尴尬、沮丧, 认为物理太难学, 对物理的学习丧失信心, 甚至出现抵抗、畏惧心理。另一方面, 进行课堂提问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 设计各个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 应从简单到复杂, 从问题表象到知识的本质, 层层递进, 逐级剖开。例如:在“测定大气压值”这节课中, 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 为何要用水银, 而不用其他液体呢?对此学生可能不是很明白, 并会产生疑问。为此, 先选择水进行实验, 准备一杯水、一瓶矿泉水、一条一米长的管子。为了有实验结果, 不断更换高度不同的杯子、更长的管子, 一直到没有可以更换的容器时, 请学生思考要怎么办?此时, 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用密度比较大的水银。从一开始用水进行实验, 到最后计算出测出大气压值所需要的水柱高度, 再播放用水银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 有效地测定了大气压的数值。继而提问:如果用水进行实验, 管子上有小孔, 那么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水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 最后请同学现场验证猜测结果, 这样就更直观地证实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得到极大的激发。
三课堂提问要联系生活, 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 回到生活中去”, 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分层次联系生活设计的课堂问题, 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 掌握知识, 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比热容”时, 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 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 保温桶的外壳为什么要用塑料制作, 而不用金属呢? (2) 天气炎热去海边玩时, 岸上与水里哪个地方比较凉快? (3) 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 石凳与木凳的温度有没有区别? (4) 暖手宝里装的为什么是水而不是其他液体呢?在学习“音调”时, 可以事先录制某个学生的一段录音, 上课时播放并请学生猜测这是哪个同学的声音?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设置, 促成了抽象物理知识的具体化, 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
四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新颖性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显示出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趣味性强的课堂提问, 往往比平淡无奇、老生常谈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注意趣味性与新颖性的结合。例如, 在学习“热传导”知识时, 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把一条金鱼放入装水的试管底部, 接着对试管上部分的水进行加热, 当上面的水沸腾时, 底部的金鱼会怎么样呢?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好奇。接着当场实验, 最终实验表明:金鱼完好无损。为什么上面的水都沸腾了, 而金鱼却毫无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纸盒烧开水”等。这种富有趣味的课堂提问, 能促使学生主动投入课堂, 且注意力高度集中, 课堂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
五课堂提问要包含感情, 并及时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每一位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提问时, 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要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这段时间, 教师应该用鼓励、询问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 跟学生进行一定的目光交流。然后根据学生的表情判断学生的思考情况, 并请可能已经有答案的学生进行回答。学生回答完问题后, 若正确, 教师应该用赞赏的语气给出评价:非常好, 没错。若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 教师应该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学生, 并适时给出提示, 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如果学生完全没有答案时, 教师仍应该温和地请学生入座。简而言之, 不管学生的回答如何, 教师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 并适时鼓励与赞赏, 否则, 会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与积极性。
总之, 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种艺术。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认真钻研, 设置恰当并有吸引力的问题, 触动学生的思维, 奏出华美的乐章。课堂的情况多变, 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技巧, 才有可能构建和谐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 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环节, 而课堂的有效提问就是这种活动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就如何在物理课堂中有效地提问进行了浅谈。
关键词:课堂提问,初中物理,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董紫云.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有效提问[J].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5 (8)
[2]潘丙山.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EB/OL].http://www.ycy.com.cn/05/teacher/szjy/12.asp?js=2931
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 篇5
《汉语大词典》中对提问的定义是这样的:提出问题问。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一、课堂提问的作甩
一是启迪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而课堂提问正是给学生设疑布障,以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进他们为了获得正确答案去积极动脑。
二是及时反馈信息。评价教学‘效果好坏。评估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不断调整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是师生问的双向传递活动。通过提问,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老师巧妙地提问。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从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礅师在讲授过程中,恰当地辅之以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活跃课堂专氛c
四是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刺激学生神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根据研究,人的大脑神经有兴奋点与疲劳点。一般来说,每天上午第暇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时。学生大脑处于疲劳点,听课效果明显下降。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神经疲劳、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时。就需要运用课堂提问来刺激学生,使其通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来重振精神提高注意力。
五是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在公众场合大胆发言的心理素质。学生每一次回答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演讲过程。教师应精心设计这一过程,而学生应珍惜每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
二、课堂提阎的环节及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提问的设计环节
(1)提问目的明确。在避行课堂提问时,教师事先应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切忌随心所欲。一般来说,提问可以达到以下六个目标:①教师用已学过的知识向学生提问,以了解学生掌握暇知识的情况。②向学生提出较深层次的问题。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嗵过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表述,或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或解决某些问题。④通过提问,要求学生对事件、现象、概念、问题等进行分析,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把分析过的对象的各部分、各属性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⑥要求学生对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判断是非,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体会和感想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结合每一次提问要达到的目的来思考“问什么、为何问、问谁、何时问、怎样问”等,并据此考虑如何设置问题、提出问题,做到深思熟虑。一般来说,不提倡课堂上灵机一动的随机提问。
(2)提出问题类型的多样化和难易程度的梯度化。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类型的多样化和问题难易程度的梯度化、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果教师经常提出“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以再现为主,这是记忆水平的提问;如果教师经常提出“依据是什么”、“怎样理解”、“怎样应用”之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以顿恬、理解为主,这是说明性理解水平的提问;如果教师经常与学生研究他们关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你有哪些新的启示”、“还有什么新的解决方案”、“是否还需要进行修正”这类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必然以想象和创新为主,这是探究性水平的提问。在强调探究性学习的今天,我们提倡适当地多提出一些第三层次的问题。
(3)合理设计提问对象的覆盖面。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是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着跟于几个优秀的学生,而要面向全体,各个蓑顾,尤其是对差等生,如果课堂上没有一定条件对其刺激,就很难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一些难易恰当的问题让其去思考、去探索、去回答。如果成绩较差的学生有时回答不了,可向上一层面的学生提问,直至问题得到完满解答为止。这样,就可使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2、课堂提问环节
(1)正确把握提问的时机。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把握提问时机,切忌随时、随意的提问。一般来说,课堂上提问的良好时机大致在:(D老师在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②在容易发生误解、歧义之处。③学生特别感兴趣且与课文关系较密切之处。④在容易影响学生的态度和学习方法之处。从课堂教学的时间来说,可以在这几个时间内提问:①在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时。②在学生对教师讲授迷茫时。③在需要学生对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究时。④在学生情绪高涨,心思有些不受“控制”时。⑤在学生情感十分低沉时。
(2)注意表述问题的技巧。课堂提问时,学生多是要根据教师的口头提问作答,因此问题表述得是否清楚至关重要。表述问题要做到准确、简明、清晰,语速适当放慢、语调适当提高,必要时要重述或对关键词语进行强调0口头表述不宜旬子太长或转弯太多,这会使学生记不清题意,很难找到问题的核心;多焦点的提问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应该做到一个问题一个焦点,方向集中,要点突出。
(3)提问后要稍作停顿。教师提问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闸题。提问结束即要学生回答,学生来不及思考,既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惧心理。所以提问后时间上要有停顿。从而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男外,在学生参与讨论、并且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还可使用停顿,以给其他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和完善答案的机会,这就鼓励了学生问的交流。同时,停顿也给教师一个考虑问题并组织新的提问的机会。
3、回答问题环节
教师对课堂提问不要流于形式,不要提问后总是不叫学生回答,而由自己单独回答来结束提问,从而形成自问自答的形式,而应切切实实地做到由提问来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训练思维的目的。对此,教师提问后应尽量让学生去思考并予以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注视答题学生,以示重视和尊重,并给予鼓励和信任的目光。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应给予启发和引导,不要立即更换答题对象。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要责怪学生,更不能讽刺和斥责学生,而应多从教师自身查找原因。提问和答问是一个教学相长的教学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居高临下,而应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答题环节是课堂提问的主体环节
4点评环节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加以点评总结。回答问题正确完整的,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回答问题不理想的,应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提问反映出来的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应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以引起学生对课堂提问的重视。
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 篇6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形式;创新精神
我们的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这与平时上课就不重视这方面的培养有关,对此,我对当月听的几节课做了统计,教师平均每节课向学生提问20次以上,留出让学生提问的时间,多的四五次,少的一两次。印象很深的是,有节课根据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既然要深刻了解提问的意义,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老师应该以学生认知为基础,面向全班学生,处理好教授和自学之间的关注。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交流,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和掌握上课的内容,并且渗透数学思想。
“听话”家长、老师对一个学生的表扬,这种听话也在课堂中随处体现,传统的教育观念造成学生“不能”和“不敢”提问,尊师重道一直是中国传统的观念。老师受大家尊敬,孩子觉得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所讲内容自己必须接受,所以,就有家长会经常对老师说,老师的话比父母的管用多了。这种权威也就从小形成并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孩子就有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慢慢这种依赖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学生不敢随便提问,不敢提出质疑,在需要时也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
站在老师的角度,有时也不见得那么希望看到孩子的提问,特别是有些老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没那么强,希望课堂上的每一步都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如果让学生随意提问教学秩序就乱了,就可能导致上课时间不够,完成不了任务;有些提问的学生看上去很灵活,提出的问题也许很随意,“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观念仍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大家不自觉地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过分注重知识必然会造成学生呆板的学习,凡是书上写的都是科学的、凡是教师讲的都是正确的,不会也不敢提出疑问。而有些公开课的学生的观察、讨论、回答都是教师事先策划好的,学生只能在这些框框中打转,即使偶尔有学生跳出了这一框框,教师也会赶紧把他拉回来。生怕孩子跑太远,我们到底给了学生多大的思考余地,给了学生多少主动权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还用得着探究?还会探究吗?当然也就“不会”提问了。提问的学生一般都是思维跟着课堂,跟着老师转的同学,这样的人往往上课得到知识的效果比其他同学更高。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知识,让学生喜欢提问,经常提问不仅创设了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也可以对教学过程适当调控。
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直习惯做一个观众,鼓励孩子多想多问,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追求,主动去获得,课堂上提问的方式很多,老师平时提问就应该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学习如何提问,常见的提问形式可以有:(1)引起学生好奇。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多离不开提问,它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欲望。如,在教学简便运算之前可以出示一组可以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提问:老师对这些題目都可以进行口算,你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吗?学生必定非常好奇,同样是计算,为什么老师算得那么快,求知欲和好奇心一下子就上来了。(2)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教师鼓动学生的情志,激发学生的灵感,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热情地投入探究讨论问题的情境之中。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遇到平行四边形的问题,就可以提问:“有的同学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认为不是,到底哪个是对的呢?请说出你的理由”;(3)回顾经验,引导迁移。如,在低年级“认识物体”教学时提问:你认识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环境是他们第一次系统学习,所学的一切都对他们以后的漫长学习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提问题就是一种状态,问题就是认识新事物的开始。当你面对某种不清楚的事物且不能理解它时。疑问就是引导你开始认识它是第一步,问题意识是指孩子们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思维的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学习有利于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良好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朝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3).
[2]潘崇利.课本例习题的“再加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1).
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 篇7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
1. 难易有度。
教师提出问题要考虑到难易程度,问题太深太难,没有或仅有个别学生有所反应,会导致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问题太浅显,则会造成课堂表面上活跃,实际上没有效果的局面。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
2. 具体明确。
问题必须具体明确,表达清楚,为学生所能理解。如果问题不具体、不明确、含糊其辞、模棱两可,那么学生不是不知所措,就是答非所问。
3. 有引导性、思考性、创新性。
在物理课堂问题设计中,教师可采取引导法,即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善于提一些在教材中找不到现成答案,需要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经过一番思考后,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就像摘树上的苹果一样,只有“跳一跳”,才有可能摘得到,以利于激发思维、开阔思路,培养创新能力,活跃气氛。
二、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
1. 提问是促成反馈的快捷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即时性、具体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避免贻误,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顺利地延续学习活动。
2. 提问可以促使学生集中精神。
学习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学习效率就比较高。学生在答问时注意力集中,而在单纯听讲时容易松懈散漫。教师只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或靠强化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以教学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耐人寻味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抓住,使学生热情主动地学习,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对于重要的物理规律,有一些学生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学会了。教师要在课堂上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自满的情绪,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在学生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知
的全部教具的,并且会使同学们感到乏味。教师要掌握一些教具制作技巧,减少片面性,增强生动性,并充分运用在教学中。
4. 要有具体的制作计划,按计划进行制作。
5. 要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
自己制造教具不仅能使学生感到兴趣,教师也会发生兴趣,进行思考、制订教具制作计划时往往想代替学生,但是我们应当抑制住自己,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做。
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激发其强烈持久的求知欲。
4.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问是学生和老师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学生既要认真思考问题的含义,又要组织语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学科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提高。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 加强设问的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空泛、随意地提问。课堂提问的目的,或是引起学生注意,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或是调动学生思维,或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科书重点和难点,针对具体的目的设计提问,并确定要提出的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应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策略等,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中心。
此外,教师提出问题后,可能出现学生对问题不理解或回答不上来的情况,对此教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随机应变并冷静对待,实现问题预设与知识生成的有机结合。
2. 讲究设问的合理性。
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科书,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三个层次的关系是: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而且会使提问失去价值。为什么有经验的教师提问总能于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逐渐提高难度,最后圆满地完成任务?因为他们是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原有的认知结构,也便于将新知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课堂提问要注意安排好发问的时机、角度,控制好难度,具体说就是“当问才问”,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问,不以教师的主观臆想来设计课堂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难理解的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增强设问的启发性。
启发性是设问最直接的目的,如果问题设计能让学生触类旁通,那么这个问题启发性就强。有启发性的设问就是让学生不断地生成问题、活跃思维。教师提出第一个问
6. 要帮助学生收集材料,尽量做到废物利用。
地理教具是实现地理直观教学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今天,虽然我们广泛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但直观教具依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教具直观形象,是可以操作的,使学生的手动起来。
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具,虽然是小制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大收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实验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王树森
(金湖县外国语学校,江苏金湖
摘要: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中学生来说,物理实验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而且是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通过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做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应该是主动的。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验的手段,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并能为掌握其它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下面是我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活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总认为老师教的或者书本上写的一定正确,只要记住就行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不想问,也不会提出问题,就更谈不上自主探究了。因此,教师应该挖掘演示实验的有效因素,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我首先演示了“瓶吞鸡蛋”的实验。把煮熟的去壳鸡蛋放在一个广口瓶口上,鸡蛋落不下去。我把一块点燃的酒精棉花球投入广口瓶内,等棉球燃烧一会儿,把鸡蛋小头朝下,放在瓶口上把口堵严。棉球燃烧完后稍过片刻,瓶子开始慢慢“吞”鸡蛋了,最后把整个鸡蛋吞进瓶内。学生看后个个拍手称奇,激起强烈的疑问:鸡蛋为题,学生回答后,立刻生成第二个问题,这就要求问题设计既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又有很好的诱导性,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加强提问的技巧性。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提问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方式,即如何问、怎样问。
(1)层递式提问: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物理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通过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推进。
(2)分割式提问: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
什么会进入瓶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演示实验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学认识的一种教学手段。物理实验现象本身具有生动、新奇、形象的特点,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是对实验现象本身的兴趣。因学生缺少参与性,他们在课堂上更像是观众而不是演员,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地学习知识,而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虽学到了知识,但却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亲自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实验技能的机会,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自然会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例如,我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然后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弱不禁风”的女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这个实验给全班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产生了很大的震撼。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学生不仅有显示实验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三、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手巧则心灵,心灵才能思路敏捷,富于想象和创新,想象是创新的源泉。学生个个参与,人人动手,比坐在位置上观看老师做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好得多,因为只有亲自参与和体验实验才会使学生感到愉悦和快乐,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心情下才能激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只是让学生看教师表演,先是“教师做,学生看”,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缺乏对知识的深入引导和探究,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教师将一些演示实验进行改进,让学生去自主探究,经过分析、讨论,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则会从中悟出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例如:在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中,我是这样处理的:提前在课前布置预习本节课,以思考题的方式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演示实验课题──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实施以下过程。
1.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关键是让学生考虑好实验原理,怎样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变为可以观察比较的对象。学生们充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3)扩展式提问: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
(4)曲线式提问:这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拐弯抹角地问,会使学生翻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 篇8
一、课堂提问科学有效的基本特征
第一, 目的性。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好比罗盘和路标, 直接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方向, 教师设计时要明确提问的目的:为引入新课?为新旧联系?为突出重点?为解决难点?为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为促使学生思考?为总结归纳?等等, 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不清的提问, 使提问恰到好处, 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第二, 可及性。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一般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等。如果问题过于容易, 学生就有骄傲自满或不屑回答;问题太难, 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时间一长, 学生就会觉得反正回答不了, 索性就不思考了。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地设计问题。
第三, 开放性。问题要富有层次感, 入手较易。开放性强, 解决方案多, 学生思维和创造的空间较大。
第四, 挑战性。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能激发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接受问题的挑战。
第五, 体验性。能给学生提供深刻体验, 人人有所得, 包括操作、探究的机会, 学生能够感受、体验教学。
例如, 笔者在北师大八年级上册《四边形》这章的教学中, 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已知四边形ABCD, 仅从下列四个条件中任取两个加以组合, 能否得出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结论?
上述四个条件两两组合, 可以有6种组合方式, 就每一种组合进行分析归纳, 可得如下结论: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 (1) 、 (2) )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 (2) 、 (4) )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 (1) (3) 或 (2) (4) )
4、一组对边对边平行, 另一组对边相等 ( (1) (4) 、 (2) (3) )
此种情况不能判定ABCD为平行四边形, 反例:等腰梯形。若将题中条件增加两个: (5) ∠A=∠C, (6) ∠B=∠D, 则原题的结论又如何?这个例题中的问题设计, 它通过学生熟悉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来激发学生兴趣, 再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怎样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 发现新知的过程中去, 能让他们展示自我, 人人都得到发展, 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一) 能动启发
教师课堂提问要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方法去探索, 去模拟、去证明、去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例如, 在概率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要在一只袋中装入若干个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球, 使得从袋中拿到一只红球的概率为1/5, 可以怎样放球?此时,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发言, 分别说出不同的方案。如 (1) 在袋中放入1个红球和4个黑球。 (2) 在袋中放入球的数量只要满足红球与黑球的数量之比为1:4就可以了, 比如红球与黑球的个数分别为5和20。 (3) 只要满足红球与非红球的数量之比为1:4就可以了。比如1个红球, 2个黄球, 1个黑球, 1个白球等。回答这一问题有较大的思维空间, 一方面,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层次的理解,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讲究适度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科学适度, 要让学生达到“三分生, 七分熟, 跳一跳, 摘得到”,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都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每一次提问后, 要有一定的停顿思索时间, 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对问题考虑的全面周到。下面的提问是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时设计的一个问题, 已知在△ABC和△DCB中, ∠A=∠D=Rt∠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CB。设计这一开放问题, 既可以复习相关知识, 又能让学生积极思考, 解决问题方案较多,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真正使学生从“学会”数学转变为“会学”数学。
(三) 及时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做好评价反馈, 这是激起学生热情的重要保证。当学生回答正确时, 应及时给予肯定, 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时, 教师应首先肯定正确部分, 而后才得向学生提供回答线索:当学生回答错误时, 教师则应采取措施弄清原因, 然后可依次取得问题转向和重新教学等处理策略, 以便学生得到正确答案, 切忌讽刺和训斥;当学生回答和教师预设的不一致而又言之有理时, 教师应放下架子, 善于接纳学生的新观点, 欣赏学生的智慧火花并及时表扬鼓励。
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9
一、预设课堂问题时, 应注意的问题
(一) 创设情境问题不可太宽泛
好的情境问题,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提高课堂效率, 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情境问题过大, 过于宽泛, 学生就容易“跑调”, 很难走入课堂学习的正轨,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 使课堂效率低下。
(二) 问题要有需要性
在课改理念渗透相对不深的课堂上, 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因此教师就必须准备足够多的话语来应付一节课, 随时对学生提问题, 是教师们最好的对策。于是在课堂上, 你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问题:“这个步骤是不是该用乘法呀?”“这个方程该不该先算括号里的呀?”试问:你提的这种问题有价值吗?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吗?学生获取知识那么轻易, 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锻炼吗?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养成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这种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的所谓“问题”, 是违背课程改革理念的, 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
(三) 问题要有创造性
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提出的问题, 都应具有创造性, 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都应具有创造性。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曾听过一节课“列方程解文字题”, 让我记忆很深的有两个问题。执教老师在复习引入后, 让学生独立解方程:7-3=95, 3+12=33, 5-4×6=48, 5-=16之后, 教师说:我只问两个问题, 1.你写“解”了吗?2.你做对了吗?这两个问题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因为这两个问题具有创造性。
二、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 提问要有群体性
要根据事先准备好的设计, 创设情境, 适时提出问题。提问时目光要均衡地扫瞄全班, 通过留心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 尤其面部表情, 决定留给学生多少积极思考和准备回答的时间, 个别学生作答时, 教师的目光也应注视全班学生, 使他们注意听, 积极反应, 认真思考别人的正误, 这样才会起到全体参与的积极作用。
(二) 提问要有层次性
目前班级学生数额多, 一一提问是不现实的, 为了不耽误教学, 多数教师往往只提问成绩好的学生, 一些甚至大多数中下等学生屡遭“冷待”而失去了学习兴趣, 导致成绩下降, 所以提问时要做到班里每个学生的机会均等, 尤其要做到抓两头, 带中间, 注重提问的实效性。
(三) 提问要带启发性
对一些难度大的问题, 设计时要分解问题, 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 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要允许学生讨论、交流, 必要时也可以适当提示或直接说出答案.
(四) 提问要带鼓励性
教师教态的好坏, 言语的轻重, 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提问时教师表情要自然, 目光要温和, 语气要亲切、柔和, 对学生要不时说“好的、不错、对”等激励的话语, 要允许学生回答错了, 更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即使错了, 也应说:“谢谢你的回答, 好的, 还有什么?不慌, 慢慢想”等。要采取适当宽容态度, 切忌语言粗俗, 禁止答不上来就罚站, 来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总之,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是激发学生思维, 沟通师生感情, 活跃课堂气氛, 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来精心提问, 提问必须做到富有启发, 切中要害, 难易恰当, 适时而问, 这样才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摘要:本论文阐述了教学实践中, 在预设课堂问题时要注意的事项及实施课堂提问的策略, 还探究了应用恰当的提问艺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提问,策略
参考文献
[1]汤文卿.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数学教育, 2003年2月.
[2]黄新宪.教育评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4月.
[3]王林全.现代数学教育研究概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 篇10
一、问题应让学生具有参与性
学生的参与性是检验课堂提问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课堂上, 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是一种参与, 而回答问题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学生“知而不答”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 应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 选择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对于性格内向、不爱开口的学生, 教师要耐心鼓励、引导, 以增进他们的勇气;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 在肯定积极性的同时, 还应提醒他们思考问题要周到, 回答要严密.
二、问题应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课程目标的一部分, 是健康的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中, 就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 以兴趣为“催化剂”, 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思考,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数学课堂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的内容, 若只是照本宣科, 学生听起来则无趣.假如老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创造愉悦的情境, 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例如, 在教授“有理数的加法”时, 这节课本身是抽象的, 枯燥的, 学生学起来感受无味, 我就以扑克牌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为正数, 黑色为负数, 让两名学生一起来抽扑克牌, 每人抽两张, 然后把它们相加, 谁得的数大则谁赢.
三、提问方式应具有多样性
课堂教学中, 应巧设疑问, 注意多角度地设计各种“亮点”,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的需要、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不同、教学目的的差异性来选择不同的提问方法, 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1.“教师自问自答”的提问方式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之一, 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2.“教师问, 学生答”的提问方式, 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学生两两配对”的提问方式, 为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反复“操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 在教“平行线的判定”时, 在推理说明环节, 可先提问一名学生分析, 然后要他选择另一名学生画图, 这名学生再选择另一名学生写出已知……这样进行下去,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性
教师的提问并非无的放矢, 随意问, 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向, 做到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鼓励学生的参与, 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忆.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没有内在联系时, 这个问题就“太难”, 学生难以回答, 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相同, 学生凭借记忆就能回答时, 这个问题就太“易”了, 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有联系, 但又有所不同, 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时, 使学生既有信心解决, 又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 这个问题才是“难易适中”, 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才是有效的.
五、提问应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的基本目的之一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需要思维的深度参与, 同时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确保这种思维的进行.用问题驱动学生的主动思维, 就要合理设计问题, 以确保深度思维的进行.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让学生在教材中找不到现成答案, 而又以教学目标为基点的问题, 尽可能丰富提问内容, 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以激发学生思维, 开阔思路, 活跃课堂气氛.例如, 在教学“角的比较”时, 可以这样提问:“用一副三角板, 在同一个平面内, 能画出多少个小于180°的角?”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活动, 并记下他们所画角的度数, 另外, 在操作过程中, 还要让学生探究角的和、差及其关系, 说出用三角板能画出的所有角的度数, 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这些角都是15°的倍数) .
六、对学生回答进行及时的激励性的评价
教师应及时评价和总结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 当学生 (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作出正确的回答时, 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这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适时的表扬可以使学生有成就感, 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肯定还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因为提问本身就可以督促学生对知识进行及时消化.对于回答不对或不全对的学生, 老师应给予适当的暗示、帮助, 以达到纠正学生学习错误的目的.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知而不敢答”了, 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 教师要有民主作风, 让学生有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既要重视“问”, 又要问得“巧”, 还要对有关知识进行适当的刨根究底, 才能让学生“顺着藤”而摸到“瓜”, 因而教师只有设计出好的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才能使教与学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 使课堂成为思维扩展的无垠芳草地, 让教师有所收获, 学生得其所乐.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 每一环节都涉及提问.因此, 教师要仔细斟酌提问的层次, 运用各种不同的提问方法, 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过程, 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利于朝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发展.
摘要:提问是一种课堂教学手段,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途径.完美地运用提问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充满趣味.提问有复习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锻炼学生思维的功能, 巧妙的课堂提问应有的放矢, 起到调节课堂气氛、控制教学节奏的作用,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课堂提问;高中政治;作用
课堂提问是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也是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提问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提问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渗透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方方面面中,也是新一轮课改关注的焦点之一。课堂提问能够通过强化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实现高中政治教学三维目标等途径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课堂提问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提问时,在班级同学的关注下,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能够促使其集中注意力。“人的记忆效果与注意力是否集中密切相关,只有受到人们注意的问题才能被牢牢地记住。”这对于反馈、检测、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强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课堂提问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往往以灌输性的知识讲授为主,缺少趣味性的互动点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过程,使教师成为知识的奴隶,学生沦为记忆的机器,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学生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课堂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剂催化剂,通过课堂提问能够使得师生产生共鸣,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使教师在解惑中完成传道、授业,最终在提问互动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效率。
3.课堂提问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有利于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一是针对教学重难点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二是课堂提问有助于学生对交往、体验过程以及基本学习方式、方法的训练提高。三是课堂提问有助于学生体验真实情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科学的价值观,确立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二、课堂提问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是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教师负有组织、引导教学的任务,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学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只有在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时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1.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通过情境式课堂提问创造出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感情、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提问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培养学习的情趣,发挥兴趣作为第一老师的积极作用。
2.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堂提问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反馈评价问题等方式,培养、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在探寻问题中自主学习,这也是新课标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正如《论语》中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对所学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消化,而盲目迷信所谓的权威,其自主学习能力将受到极大的抑制。
三、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包括人的体力、智力、志趣、道德等的综合发展。课堂提问能够通过启迪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课堂提问能够启迪学生的逻辑思维
从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就是一个教学信息输入输出的完整过程,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积极分析思考,进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拓展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最终启迪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课堂提问能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
高中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普遍欠佳,而课堂提问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中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需要学生的积极思考回答,它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组织语言、尝试表达、逐渐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课堂提问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与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如果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只是灌输知识,学生一味迷信权威,缺乏质疑的意识和勇气,其创新意识就会受到抑制,创新能力就会遭到削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的。
关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 篇12
一、重新理解课堂提问的内涵
1. 提问具有预设性。
课堂提问可以是教师课前预设的。课堂提问设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进程和质量。
2. 提问具有生成性。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提问也必须体现生成性。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资源,并充分利用,合理挖掘即时问题,提高提问的针对性。
3. 学生参与提问。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同样是提问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质疑问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4. 提问是交流的载体。
新课程提倡师生交流、互动,而提问正是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学生的提问正是学生思维的展示与暴露。
二、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缺乏思考价值。
如“这样做对不对”、“大家说是不是”等。
2. 含糊不清。
如一位教师在讲“百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例题后,为了引出线段图,问:“借助什么,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当场就把学生卡住了。如改成“线段图怎么画?”最后比较得出:“借助于线段图,我们看得更清楚了。”效果会更好。
3. 钻牛角尖。
如“1加2等于几,为什么?”这个穷其究竟的“为什么”,小学生是无法回答的。教师这么问,只会把学生引向“死胡同”。改问:“怎么想的?”学生则更好回答。
4. 厚此薄彼。
一些教师为减少“麻烦”,提问只问“尖子生”,板演只叫优等生。
三、改进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1. 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天性好奇,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展示灵性,发展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对学生要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而合理地评价,这样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星期天,你妈妈让你去买2箱牛奶,你会思考哪些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言:每箱牛奶多少钱,至少该带多少钱?每瓶牛奶多少钱,每箱牛奶有几瓶,至少带多少钱?这样,学生提出了许多切题的有价值的问题。笔者及时提问:“你准备怎样解决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两个方法:看标价说明,问售货员。笔者提出两种情境: (1) 通过调查知,每箱牛奶48元,买2箱。 (2) 通过调查知,每箱牛奶24瓶,每瓶2元,买2箱。并提问:“你能根据以上两条信息,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学生马上回答:“根据调查 (1) 可解决买两箱牛奶共需多少钱,根据调查 (2) 可解决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买1箱需多少钱、买2箱需多少钱。”接着笔者组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解决了以上问题。
2. 有良好的启发性设计。
教师应在掌握知识结构、知识点的系统性与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正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设问。教师可采用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概括出分析解决间题的思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概括能力。如在讲解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剪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梯形,找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与平行四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自己就能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教师把知识的结构组成一个个指向明确、能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可促使学生有序思考。
3. 抓住时机。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小世界”,因此在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问的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忌“蜻蜓点水”、“我呼你应”、即问即答,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高质量的提问只有在关键时刻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难点。在准确地把握提问时机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提问后的适当停顿。有专家指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注意停顿时间,例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的优点是,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回忆、联想、组织语言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增加问题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这样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取得好的提问效果,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一题多解、多向求解等创新性题目,能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新,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相等时,教师要抓住机会提问圆的各部分名称,如:什么叫半径?学生就会理解半径的概念,并且能激起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提高教学水平,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引导,及时调控课堂节奏,真正使学生在教师灵活自如的点拨下“活”起来。
总之,教师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把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寻找提问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出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自主产生问题,学会自我提问,学会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成功, 2009.1.
[2]卓双燕.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质量.新课程研究, 2009.6.
【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10-24
有效性的数学课堂提问07-08
初中数学课的课堂提问07-09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07-11
数学课堂提问11-04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07-10
数学课堂巧提问07-14
数学课堂提问刍议06-03
数学课堂提问艺术06-27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计划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