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2024-10-07

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共12篇)

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篇1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平时的教研听课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对课堂提问重视不够,准备不充分,提问或表现随意,或流于形式,课堂气氛看似热闹,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并不多。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提问呢?

一、活化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一堂课是否有效,教师所提的问题至关重要。好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熟悉教材、深钻教材是精心设计问题的前提。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课堂问题进行有效设计。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关键问题的设计上,既要明确有序,又要难易适中,给学生以启发,这样才能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

1. 在关键内容处进行有效提问。如教学诗歌,教师可以抓住诗歌中的诗眼进行提问,这样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在内容矛盾处进行有效提问。不少课文在内容上看起来似乎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这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教师在文本内容的矛盾处提问,往往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深刻,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3. 在意味深长处进行有效提问。一篇精彩的文章,其中总有一两句意味深长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蕴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情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句子有意识地设计几个问题,这样学生就能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在最佳时机进行有效提问。最佳时机的选择建立在教者对教材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上,建立在对课堂生成的问题相机而有效解决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上。实践证明,问题前置了,学生准备不足,难以互动;问题后置了,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起不到应有的提问效果。

5. 在关键追踪处进行有效提问。在追踪提问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交流。当然,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静思,去质疑,去交流。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深入追问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持续进行下去。

为此,语文教师应活化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形成适合学生品位的提问风格,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增加发散性提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大部分问题都属于信息性问题。这类提问,答案都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是唯一的,或是很明确的,这不利于学生进行交际性语言实践。而发散性提问的答案不唯一,教师往往无法预料。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文讲述了三个历史故事。其中第二个故事“渑池相会”,秦王要赵王为其鼓瑟,借此侮辱赵王,蔺相如怒逼秦王为赵王击缶。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蔺相如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之心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此,教师一般喜欢设计这样几个导读问题 :(1) 在“渑池相会”中,蔺相如展现出了哪些形象特点?(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之心)(2) 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他很机智?(3)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他很勇敢?(4)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他很爱国?(5)怎样朗读这些语句才能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呢?乍一看,这些问题设计得合情合理,明确清晰,有梯度。客观地讲,若学生能解决上述问题,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也算基本上读懂了故事。

但是,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这样去提问,是束缚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发挥其主体性。在教学“渑池相会”时,教师可以丝毫不提上面的5个问题,而是精心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在“渑池相会”上,蔺相如和秦王是打了个平手,还是决出了胜负?这个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肯定会活跃起来:学生有大声朗读的,有冥思苦想的,有在纸上不停写画的,有面红耳赤争辩的。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主体性和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一问题的设计对学生来讲,无论是导读面的广度,还是思维训练的深度,都远远超出了前面5个问题。因为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了蔺相如,立体感知了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所以答案也就不唯一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发问,形成课堂互动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解决问题,掌握方法,而且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敢问”“会问”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己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很有思考价值的。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应不断尝试培养学生自我提问的能力,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把这种思考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如在教学人文性强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自由提问的空间,培养学生敢于发问的精神。对于说理性文章,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哪些疑惑,或想说点什么?”刚开始尝试,能说的学生很少,且说的内容有限、面不广,但时间久了学生的思维会活跃起来,渐渐地就由少数几个学生带动起一部分学生提问并思考。

让学生养成自觉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更需要我们教师花时间去思考,去实践。相信只要我们去做了,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丰富多彩。

四、提问要有针对性,且覆盖面要广

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首先,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用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应该能解决。其次,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参与的机会。另外,教师应避免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在少数优秀生身上,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以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中的绿洲》一文时,在学生明白了阿联酋的环境、绿化的难度和人民如何进行绿化后,教师可提这样一个问题:“阿联酋花那么大的代价去进行绿化,真是太浪费人力和财力了。你们觉得呢?”学生听后展开一番讨论,有的说:“阿联酋的环境实在恶劣,人们生活在那样的环境肯定不幸福,那还要那么多金钱干嘛?我觉得花人力和财力进行绿化是值得的。”有的说:“虽然在沙漠中进行绿化是要付出很多的,但阿联酋人民还是去做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有的说:“生活在沙漠中是何等的难过!有了鲜花、小草、绿树,人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丽。我觉得不惜代价改造环境是值得的。”还有的说:“绿化好处多,空气清新了,城市美丽了,居住环境改善了,所以阿联酋人民进行绿化是值得的。”以上学生的回答,说明他们已经理解了课文,也深知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相信他们以后会更加爱护环境。这样的问题,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示范了“问题”,且拓展了课文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达到了和谐统一。

合理、得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自主进入教材,诱发学生发散思维,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也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篇2

哈尔滨市道外区伍连德小学

何宏雷

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哈尔滨市伍连德小学 何宏雷

课堂中最离不开的就是提问,提问在教学中是大量的,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所以,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提问的有效,不但可以快速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之中,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激发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呢?结合一段时间的实验,总结了关于低年段课堂提问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提问要少而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必繁多的分析,少一些不必要的讲授,多一些多种形式的朗读,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中形成语感。所设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重难点的关键处设疑,决不范范的问,碎碎的问;提问要少而精,不该问的不多问,否则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本来不长,老师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溜号现在就会出现。如我在教学《雪猴》一课时,就用一个大问题:“雪猴是怎样和边防军人和睦相处的?”课堂始终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朗读感悟。重点突出,简洁精炼。学生在这个大问题的指引下,逐条逐段去找,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思考问题也变得全面了。

二、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全班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提高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与有效率,也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备课时,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是提问的关键所在,问疑的层次,数量都要在各课时合理安排,对问题的答案,学生可能产生的反应等都要有所考虑,提问的要点要明确,具体,要灵活应变。这就要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把眼光集中在优等生身上,还要考虑中差等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所以我在设计问题时,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环境等问题。

三、教师要让学生会提问题。

教师提问的最高水平应该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常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积极动脑,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那么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提升的。也许,他们现在还不会自己提问,但是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每节课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敢于动口,可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价值,但是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筛选和归纳,就会变成有价值的问题。我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自己、爱受表扬的年龄特点,在课堂里只有如此,课堂提问才能由教师的单方行为真正变为师生的共同行为,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例如,我在教学《画鸡蛋》时,我开门见山的出示课题,直接发问:“看了本课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是谁画的鸡蛋?”“为什么要画鸡蛋?”“让他画鸡蛋的为什么呢?”等等。根据课题让学生提问,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本节课目标的一部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这一环节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真真实实的从问题入手,获取新知带来的成就感。

四、注重实效性,“见缝插针”的提问。

浅探初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篇3

【关键词】 初中政治 课堂提问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37-01

0

一、调节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课堂气氛

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政治课程一直被看作是思想教育课,故而在教学中出现了“谈政治色变”的现象,甚至有的教师还把政治课程当作是单纯的“说教课”,在课堂中采用“照本宣科”教条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不喜欢,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其实,政治课程不仅是一门具有较强思想性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人文性的课程,在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立足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喜欢政治课堂,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激活学生,为构建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而奠定基础。

在政治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要注重转变观念,从“以我为尊”转变为“以学生为尊”,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并关心学生,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无论是在提问过程中,还是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都要注重及时给予关心和引导,而不能以简单的批评教育而进行。如提出问题学生不能解答时,可及时追问或引导学生进行展开讨论。其次,要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表演秀场,而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或疑问,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和教师形成互动,能和同伴进行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提高其学习效率。否则,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只能让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二、关注学生实际,借助情境活动提问

在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即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学生应答,而究其原因,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所提问题太简单而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或问题太难而让学生无法回答,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在预设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所提问题太过直白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政治本身就是一门和生活具有较强联系的课程,在初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提出问题,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以情境或活动的方式,借助案例、图片等多种方式来提出问题,通过这些辅助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以《友好交往礼为先》的《礼貌显魅力》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学中直接向学生讲授礼仪的作用效果不是很好,教学中教师可先以视频或借助小品让学生进行表演,以生活中使用礼貌与不礼貌的语言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礼貌和不礼貌行为给交往对象带来的心理感受以及给自己带来的结果,然后再提出“什么是礼貌?为什么要讲礼貌?”等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就明显得到激发,参与度就更高。又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教学中借助幻灯演示宽容的故事片段,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宽容?”引导学生思考,再过渡到宽容的作用分析,如此,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在政治课堂中提出问题,切记突兀或直接抛出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参与解决。

三、引导学生探究,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从当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现状来看,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多以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没有采用引导学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探究。以这种方式展开问答,除了参与交流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只能是旁观者,其感受不深。而要学生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就需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因此,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就应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体验。

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后要预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如《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教学为例,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教材中父母、朋友的话,利用多媒体展现问题:小柯选择的责任是什么?如果承担这个责任,小柯可能付出什么?如果承担这个责任,对小柯会有什么帮助?学生阅读材料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小组学生总结,教师点拨后追问“小柯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回报有哪些?”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多组织小组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见解,注意收集学生的观点,然后再进行点拨。

四、发挥教师作用,及时指导点拨释疑

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提问,很多教师的“善后工作”往往做得不到位,原因在于教师提出问题后,往往会将问题甩给学生,没有发挥好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结果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不够深入。其实,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依然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对问题展开探究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监控,还要注重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而及时进行指导和点拨。

总之,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单纯向学生讲授知识的“传道者”,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在政治教学实践中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通过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情境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分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更主动地获得政治知识的构建,这对提升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问题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篇4

一、课堂提问要有目的并把握好时机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同时要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等.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在出示了“老师、老师……”,再出示“欢迎老师、欢迎老师……”之后,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这些,你发现了什么?”这时第一个发言的学生说按规律写的.老师又出示主题图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说:“按红—黄—红—黄—……”老师说:“这是重复出现.”老师接着问:“找一找身边是否有规律?”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积极努力去想去找身边有规律的东西.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并发展学生空间想象,以便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要有思考性

这主要是指教师的提问要让学生真正懂得,教师从教学看突出了重点,从学生学习看分散了难点,也帮助学生除去了学习中的问题.在思维上看,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也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在理解中提问,有利于学生科学地去分析问题和明确地理解新知识.如:我校老师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亲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学生将手中准备好的一个圆用剪刀平均剪成4份,问:“你有什么发现?能否尽可能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结果怎么样呢?那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新的想法?”许多学生都按教师的要求得出了自己实验的结果,也有许多新的发现.这时老师便要求学生将手中的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后再拼试试看呢?等学生做得差不多时,老师又提问:“我们按同样的方法将它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呢?”老师这样一问,学生就知道了结果.等教学的时机成熟后,教师让学生到台上演示并用多媒体展示了这一过程,并提出了:“长方形的宽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圆的周长又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可以说这节课上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提到了点子上,问到了关键的地方,本节课的整个环节都设计得非常好,使本节课最终达到了教师教学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要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

一节课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不能只针对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几个人,或是反复提问个别学得好的同学,造成一种课堂上所有问题学生已解决、教学任务已完成的假象.而真实的是其他学生根本就没有动脑、动手的空间,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听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使学习本来就有困难的学生,学习上就更加困难.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简单的、复杂的,容易的、稍难的,都应该有所涉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这样既能激活优秀生的思维,也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信,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自如的地展现自己.如:教学“负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调查了解生活的负数,然后老师在课堂上就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谁来说说你在哪里见到过负数?许多学困生都能说出来.老师又问:负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这样一问,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能积极思维,大胆说.因为这个内容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见的也比较多,设计些学困生易回答问题,有助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自信.

四、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到课堂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并在愉快中学习.例如,我校老师教学“3的倍数”时,他从玩游戏入手,出示“抢30的游戏”,同桌一起玩这个游戏.接着师生一起玩,然后,让学生说说刚才的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接着再出示“抢300的游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又有趣味性.由此,老师引出了新课.这样引课,既自然又有趣,班级气氛又活跃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能积极投入学习中去,效果也很好.

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要多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此外,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还应具有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大地发挥课堂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一、有效课堂提问的涵义 篇5

有效课堂提问的涵义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

有效课堂提问,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提问及时进行反思与实践、教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反馈与评价的活动过程。

课堂提问的功能:

一、引起学习动机的功能

提问不仅是课堂的一种智力调动行为,而且是启动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手段。

1.集中注意力。2.引导学习心智。3.激发探讨兴趣。

二、帮助学生学习的功能

提问不应是使学生惧怕的考问,而应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行为。

1.提示重点。学生对教材中的文字,不可能字字都有反应,提问可提示学生对哪些内

容应予以重视。

2.组织教材内容。通过提问沟通教材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3.提问还有促进记忆的功能,提问是一种强化手段,具有很强的呈现意义。

4.提问还能探索教材以外的知识,扩展学习范围,阐述迁移。

5.通过提问诊断学生学习的特殊困难。

三、提供学生参与的功能

提问是课堂上的—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互动活动的聚合力量,引发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1.提问可以使学生得以表现观点、流露情感、锻炼表述。—个问题可以为几个其至十

几个学生发表意见创造机会,十分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2.促进人际活动,加强学生与班级其他成员的沟通与交流。这是一项具有促进学生社

会化意义的功能。

四、评价的功能

1.了解学生学习成就,分折其弱点。

2.搜集评价材料,检查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

五、启发学生思考的功能

1.教师提问等于给学生制造问题,教师提问一次,就给学生提供一次思考机会。

2.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考广度,提高思考的层次。

六、课堂管理的功能

教师还常运用提问维持教室秩序,使教学顺利进行。比如,可以通过提问终止学生的私语,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教师和课本。

二、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各不相同。

按提问的内容划分:

一、回忆性问题

这类问题的目的在于确定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应当掌握的事实性材料。它有两个特点:具体和只有一个答案。如:“美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布拉格城市在何处?”等等。掌握事实性材料是学生进行思考、作判断、下结论的前提,脑中空空,就无从思考了。

通过回答“回忆性问题”,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这些材料。

二、描述性问题

要求学生用某种方式整理组织事实性材料,使其获得意义,然后向老师详细地描述。这类问题已经不限于“回忆”,而要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对照等手段来处理材料,搞清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及其特点,再从各个角度向老师具体地阐述。

三、说明性问题

即要说明理由。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学生记忆和组织材料,而且要经过推理找出材料中的因果关系。学生要把材料分成几个小部分,解释这些部分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问题常为这种形式:“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请说明,这是什么意思?”等等。

对这类问题,学生的答案往往多种多样,教师要鼓励他们提出并维护自己的看法,防

止学生从教科书里寻找现成的记忆性的答案。

四、综合性问题

学生依据感性材料提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要求学生把原先个别、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进行思考,找出这些内容之间的本质联系,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这类问题如:“你

怎样概括作者的观点?”,“照此推理,你会得到什么结论?”等等。

同样,这类问题的答案也是多种的。学生用以支持其论点的事实材料越多,结论就越

可靠。要帮助学生对结论作评价,或者维护,或者推翻。

五、判断性问题

要求学生根据已规定的标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能答案中作出判断,选择最恰当的,以掌握事物联系的特点。这类问题常常是:“对这位作者的观点你应当维护还是谴责?理由是什么?”,“哪一位作者最有说服力?”,“下面各结论哪一个最有逻辑性?”等等。

教师须注意,判断的标准一定要明确清楚,否则学生就不可能作出有效的判断。

六、自由询问式问题

这种类型的问题要求学生凭自己已有的知识推断和确定自己认为可以成立的答案。如:“要是你想为火星人创造一种语言,你将怎样着手?”,“如果没有声音,世界将会怎样?”等

等。

这类问题鼓励学生展开幻想和智慧的翅膀,向未知做创造性的跃进,要求学生主动去运用和寻求知识而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赐予,这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按教学顺序结构划分:

一、引入性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在一上课引入新课题时提出,目的是使学生立即进入“想学”的情境,因此这类问题的设计要以旧带新,知识性、直观性、趣味性相结合,一般设计成简短的提问。

二、启发性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提出,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思考去寻找答案,促

进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性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在一节课将要结束时提出,主要用于检验本节课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巩固知识。

按学生思维活动的认知目标划分:

一、低级认知问题。只需回忆、理解、适当组合和简单应用,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包

括: 1.知识性问题。只需机械记忆就可回答,了解熟悉程度,训练表达能力,不宜多用。2.理解性问题。包括:用自己的话描述、归纳、比较、区别等。不仅要回忆,还要整

理,组合和解释。3.运用性问题。建立应用的问题情境,不仅要回忆、理解知识,而且要解决新问题或

实际问题。

二、高级认知问题。必须进行高级思维(分析、综合、评价等)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和

表达见解的能力。包括:

1.分析性问题。分析构成要素、关系和原理等。

2.综合性问题。分析、想象、推理、综合、得出结论。

3.评价性问题。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先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给出判断评价的原

则,才有评价依据。

三、课堂提问的过程

课堂提问一般有提出问题、稍加停顿、指定学生回答等过程,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

五个阶段:

1.拟题阶段

拟题是为提问而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提问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教师要在此阶段精心设计问题,拟定的问题应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2.引入阶段

教师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来表示即将提问,使学生对提问做好心理准备。如“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并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下面这个问题,看有

谁能够作答„„”。

3.列题阶段

即陈述所提问题并做必要的说明,表述问题应清晰准确。

教师还可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可以以时间、空间、过程顺序等作为回答的组织依据,如“请注意,在回答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请用简单的两句话回答

问题,注意逻辑性”等。

4.听答启发

教师要倾听学生答题,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要以不同的方式鼓励、启发

学生。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检查,核对查问学生是否听懂听清了所提问题;(2)催促,力求学生快速做出反应或完成教学指示;(3)提示,给学生设立适当台阶,使其能答对、答准;

(4)重述,当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相同或不同词句重述问题。

5.评价阶段

教师对学生的作答进行处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忽略。方式主要有:

(1)重述,教师以相同或不同的词句,重复学生的答案,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2)追述,根据学生回答的不足,追问其中要点;

(3)补充,根据学生回答的不足,由老师和其他学生予以补充;

(4)更正,教师或学生纠正错误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

(5)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

(6)延伸,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另外新的问题或进行新的内容学习;

(7)检查,检查其他学生是否理解,某学生的答案或反应。

四、课堂提问的运用策略

(一)发问策略

首先,问题要明确。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以教学任务为根据,具体明确,措辞精炼,一次只提一个问题。如果问题提得太多,学生就不易听清,难以正确回答问题,这会

影响教师发问的效率。

其次,教师提问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难易程度,问题可以分为低难度问题(与事实、名称等有关的问题,回答时只要求学生去回忆这些知识就够了)和高难度问题(回答时要求学生对信息有一定程度的加工)。太易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及厌倦的心理,而过难的问题则会使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回答不上,从而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对问题的回避心理。一般而言,对于小学一至五年级的学生,低难度的问题更有效;对于高年

级的学生,高难度的问题更有效。第三,提问要有启发性。教师提问要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真正有话要说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宜直接将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在答问时,如果学生没有相应的线索,教师可以将有关的信息、材料提供给学生。第四,发问要有创造性。教师提问不能总问“是什么”,而要倾向于“为什么”和“怎么样”。因为“是什么”的问题,常常引发学生去回忆知识、了解事实;而“为什么”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对事物的原理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发散、分析,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怎么样”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创造的动机,使学生想象、发散,推理等进行综合性的创

造性思维活动。

(二)候答策略

教师发问后,根据问题的认知水平及具体情境,要给学生以思考和组织答案的时间。第一,候答时间不宜过短。如果过于急促,学生会草草作答,或难以正确回答问题,这会降低发问的效果。因此,教师的候答时间不宜过短,一般以3—4秒为宜。如果教师叫答后,学生不说话,教师也应等待,直到学生给出实质性回答或转叫其他同学回答。

第二,不重述问题。教师重述问题,容易养成学生听讲不认真,总是期待再说一次的不良习惯。

(三)叫答策略

第一,叫答普遍。如果教师叫答普遍,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能被教师提问,不管是愿意回答的还是不愿意回答的学生都有可能被教师叫起来回答问题,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同时,教师叫答普遍,会让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期望,从而认真思考、正确回答,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具有

安全感。第二,重点叫答。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教师可以选择具体对象回答问题。一般而言,有三种情况:叫答优秀学生——这类学生能积极、顺利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对协助教师的教学作用较大;叫答学习成绩反差较大的学生——学习较差的学生先回答,成绩较好的学生补充,教师修正,这利于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正确答案;叫答学习习惯不好的学

生——唤起学生的注意。

(四)理答策略

在理答中,教师不能只接受自己期待的答案,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教师只以唯一的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回答的结果,那只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阻碍学生的思

路。因此,在理答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倾听。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对他的关

心与重视,从而使其受到激励,并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第二,及时表扬。学生勇于回答问题,其本身就值得表扬。一般而言,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及时表扬,能让学生产生成功感,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当学生提出正确答案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当学生回答正确但表现出犹豫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当学生部分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先肯定正确的部分,然后向学生提供完整回答的线索;当学生因知识欠缺、怕同学嘲笑、怕答错而不敢答题或者拒绝回答时,教师可根据其实际水平,提一些他们能回答的问题,表扬他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三,继续发问。当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教师不宜简单、粗暴地终止学生回答,可以再提出一个与原问题相关但易回答的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回答问题。不过,如果这个学生确实不能正确回答该问题,教师可以转问其他学生,使大家得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方法探讨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 有效提问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B-0086-01

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思维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一般会受到两个方面情况的影响:一是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心理认知程度低,生活经验少;二是深受数学学科本身的概括性、抽象性等特点的影响。尤其是后者,要求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内涵、内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充分地把握。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以上两点问题,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时就会遇到思维障碍,致使许多不正确现象的产生。所以,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教师都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把握好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多使用民主型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思考,勇于探索。中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存在很多不足,直觉思维能力也处在刚刚形成阶段,有一些猜想或者设想很不合乎实际,但是即便是不对的,老师也要充分发挥好课堂引导的作用,不要过分地去责备,不然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受到挫伤,对其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极其不利。

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它同时更是创新型人才一定要拥有的思维品质。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对于直觉思维的作用一定要有很好的认知,联系书本知识,有目的性地强化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知识结构的完善、思路的扩展、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方法

(一)结合预设问题,抓住提问时机,语言精练,把握进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围绕自己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实施提问活动。第一步,老师要注意教学活动的进程,抓住有效提问的时机。根据有效提问使情景与人产生“冲突点”;在对新知识点实施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找到“共鸣点”;之后指导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的例子与练习实施有效的独立尝试,激发学生使用知识展开应用拓展,从而发现知识的“启发点与深化点”;与此同时,还要对知识实施有效的精练与概括,增进学生知识内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通过问题反思,找准“反思点”。第二步,老师提问的时候要注意语言严谨、精练,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问。第三步,老师所提的问题要注重层次性,突出思维的渐进性。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口。一般情况下,人的认知可分为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三个层次。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好关键词,对概念的本质进行深刻理解。由于高中数学概念性、抽象性比较强,老师要针对关键词实施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正向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对概念更好地理解。比如,对于“函数”中增函数的定义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很吃力,老师可以就此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你们对“任意”怎样理解?可不可以用“给定”?根据这个定义,怎样求解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怎样证明一个函数为增函数?要把教学的重点凸显出来,要有目的性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问题的提出不但突出了重点,对于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在实施课堂提问活动的时候,数学教师要注意学生积极思维的培养,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如果提出的问题太深太难,谁也回答不出来,变成老师自问自答。而如果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学生只需要稍作思考甚至完全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来,那么即便课堂气氛看起来很热烈,但是时间长了也会养成学生不善于动脑的坏习惯。因此,数学老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开动大脑,激发思维,最终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感,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三)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需要数学老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数学教师也提出问题,但是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篇7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对各学校及各学科的教学而言,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 课堂教学方法已引起了各学校的高度重视, 因此,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各学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开始越来越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主要从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与方法作以下分析。

二、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提出现相关问题, 且在提问过程中, 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如在提问过程中, 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另一方面。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既要提问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也要提问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 适时原则

为了使课堂提问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提问时, 教师应注意坚持适时原则。如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前, 教师可通过把新的教学内容和旧的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衔接,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 或者教师应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以使学习的思维得到一定启发, 从而使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3. 适度原则

对学生进行提问时, 教师还应坚持适度原则, 如应根据政治教材中的内容及学习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提问。对于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 可适当得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 反之, 对于领悟能力较弱的学生, 可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此外, 在提问时, 问题既不能太难, 也不能太易, 这样才不会挫伤学生对政治课堂的积极性, 且也才会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三、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

1. 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对新课程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通过设问方式, 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此外对问题进行设计时, 教师应对问题的意义进行了解, 并确保问题能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又能对学生学习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如上“法律规范经济行为”一课时, 可先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 然后结合图片中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漫画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样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对于这样的现象, 应采取怎样的法律措施进行有效制止?”这样通过图片及问题的提出, 以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及其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需注意的是, 教师在提出问题前, 应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 并突出学习的重点及难点, 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拓展。

2. 提问时, 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自的个性, 且知识面也比较广, 因此, 对学生进行提问时, 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从角度及形式两方面对问题进行创新性提问。第一, 在角度方面, 对问题进行设计时, 教师不应从常规的角度出发, 而应从全新的角度提出问题。第二, 在形式方面, 教师可以选择性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上“未成年人保护”一课时, 教师可通过选用教材中的部分材料进行教学, 并提出相应问题, 以使学生根据问题从材料中找出相关的保护方法, 然后由学生代表或教师对保护方法进行合理总结。

3. 在课堂教学中, 提出问题时, 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把提问应用在初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 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从而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并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因此, 课堂教学中, 提问时, 应使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上课前, 教师应认真备课, 以对教学内容有比较全面的掌握, 然后把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分析, 接着就根据这些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如上“艰苦奋斗精神”中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结合时代需求及相关的时事新闻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当今经济如此发达的社会, 是否还应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 教师可帮助学生树立正常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使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有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并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把之继续发扬, 以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4. 结合生活实际, 提出相应问题

政治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应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把理论和应用进行科学而合理的结合, 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一定保证。为了使政治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得到充分体现,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中, 教师可结合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对问题进行巧妙设计, 以使所提出的问题更有意义。此外, 这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对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如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时, 使学生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一定理解后, 教师可结合比较受人们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设计问题:“近几年来, 食品安全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果某一天, 你把东西带回家后, 才发现自己买的是过期食品, 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商家侵犯了你什么权益?你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 通过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 能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的同时, 还能使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另一方面, 还能使政治课堂更加活跃,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四、结语

在现代教育中, 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使用提问方法进行教学时, 应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及适度的提问, 并对问题进行合理设计, 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本文主要从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及方法两方面作了分析, 以此为相关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钱黎明.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及方法举隅[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5) :115-116.

[2]张翠萍.对有效提问原则如何应用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2, (6) :112-113.

[3]巩华明.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探究[J].课外阅读 (中旬) , 2012, (12) :111-112.

[4]秦燕.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例谈[J].广西教育 (中教版) , 2012, (11) :102-103.

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方法探索 篇8

一、有效提问要以教材为“体”

以教材为“体”,就是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研究,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但有效提问能否真正深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反思、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怎么样、是什么”来提问。如果是拓展性问题,就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如果是探究性问题,就要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同时,不仅要站在教者的角度,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体会学生的学。这样,教师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有效提问要突出学生主体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学生观念,树立提问意识。有素养的教师会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实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还要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想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把课堂有效提问的几分钟真正有效利用起来,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简单走走过场。为了培养学生学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模拟现场让学生勤练习,教会学生提出有效问题。

三、有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有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少指名提问,让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并认真听完学生的回答。对个别学困生,在提问时教师要优先照顾、鼓励他们,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的知识点看似简单,但有些描写丹顶鹤特征的词语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我的提问由易到难,让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如这样的提问:“谁想和丹顶鹤成为好朋友呢?请看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位朋友的。带着问题快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说说文中是怎样描写丹顶鹤的。”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于是我让三名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轮流回答,让他们互相学习、比赛,看谁最想和丹顶鹤成为朋友。这三名学生声音响亮,你争我抢,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学生们兴趣正浓的时候,我追问:“谁能给大家讲解、表演一下丹顶鹤的姿态?”就这样,这节课在一个个互相连接的提问中过去了,学生们学得兴奋、快乐。学生们的表现,让身为教师的我有了说不出来的喜悦,同时也有了深刻的反思:平时很少说话的学生也很活泼,也很聪明,只是我们以前的提问没考虑全面———没有照顾到他们,没有激发出他们的智慧和激情。课堂提问的技巧有很多,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让学生们都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四、有效提问要重视提问能力的培养

1.把握提问的“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好的问题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出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会问、善思”的目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效,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解读,清楚文章的要旨。因此,课堂提问要把握好提问的“点”。

所谓提问的“点”,就是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如在关键字词处提问,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一般都有一些关键词语。在教学时,教师不妨抓住这样的词语,巧妙设计问题,采取层层“剥洋葱”的方法,帮助学生弄懂文本的要旨。如果问题设计巧妙,学生往往会得到启发,重点、难点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2.把握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不是无的放矢,也不要故意问倒学生。提问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等因素,巧妙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在提问时,要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高度。学生认识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规律,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有效实施。

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有效性的提问,于学生有益处合理地提问,并注意设计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五、有效提问要重视主体地位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1.要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

问题意识归根到底是要强化学生主体的作用。有句俗话:“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要树立学生的提问意识,就要发挥学生主体的智慧和能力,进行以“问题为本”的教与学。因为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反思,有了反思才会有创新。教学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学会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要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1)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学生讨论、探究,思维碰撞,差异互补,激发思维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开拓进取。

(2)小组合作学习能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敢于提问,消除“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提问中遭批评、责问,小组集体的智慧、成熟的结论,使得学生提问有十足的底气;二怕提出的问题不好,反而变成笑料,小组成员之间能互相鼓励,消除恐惧;三怕提出的问题无价值,引发同学们嘲笑,小组合作筛选的问题质量较高,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消除“三怕”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3)教师通过合作让学生练习多说、多想、多做,使学生勤于提问。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分小组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小组合作练习要引导学生反思,提升有效提问的能力。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源泉。“多做”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高提问的能力。

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篇9

1. 注重提问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1.1 目的明确,设计出层次性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教师的提问若是针对性不强,小学生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不会认真地听教师的讲授,教师的提问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教师应该让自己的提问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明确提问的目标和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的水平不同,并且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应该具备层次性特征,例如,在进行颜色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设问“What is your favorite color?”“Why do you like it?”“Do you think sea should be blue?”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会回答的问题,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就小学英语课堂的提问,教师应该考虑希望学生从自己的提问中得到什么,获取知识,增强提问的效果,还是提高课堂效率。

1.2 类型多样,展现出拓展性

提问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小学英语教师经常会通过提问的形式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类问题被称为“检查性问题”。除此之外,还有那些需要学生通过更多的单词和句子进行回答的问题,这类问题被称为“拓展性问题”。提问的类型还可以有很多,教师应该结合多种类型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例如,教师可以设问“Can you tell us the wordswe have learned yesterday?”和“What did you do atweekends?”这两个问句让学生将基础的问题和拓展的问题结合,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教师可以选择多位学生进行回答,尽量给每一位学生平等的表达机会。此外,一些课堂程序性问题的设置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诸如“Let us play a game.”等问题以及one by one等词语的使用,对于学生语音语调的模仿以及基础词汇的学习很有帮助,这类问题的目的就在于锻炼学生的听力以及对检查学生对基本句型和词汇的掌握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仿和练习的机会。在教学中适当采用程序性问题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教师对课堂的控制都很有帮助。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应该尽可能地具备广度,体现问题的拓展性,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1.3 科学设计,呈现出思考性

科学的问题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促进作用,而那些不科学的问题甚至会阻碍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只有科学的问题才会提升课堂的效率。为此,教师应该做到问题联系实际,贴近日常生活;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发所有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例如“Why do you love your friends?”这类问题就可以引发学生的共同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的提问还应该体现思考性,教师要善于设计有深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促使学生的英语思维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相同字母在单词中发音问题的教学时,可以先选取几个含有相同字母的单词进行导入,然后让学生去发现这些共同的字母,然后区别其在不同的单词中的发音,最终得出结果和规律。这样的问题就比较有深度,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的提问若是没有科学性和思考性,那么对于学生的帮助就十分有限了,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问题涉及的环节遵循科学性和思考性的原则。

2. 把握提问时机,合理设置频率

好的提问时机会使得教师的提问事半功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提问的时机。第一,在新课程导入时的提问。一个精彩的导入问题可以将新旧知识的衔接做得十分漂亮,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进行铺垫,为新课程做基础。第二,过渡问题的设计。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需要过渡问题的衔接,过渡问题会使学生进行联想而不会感到莫名其妙。最后,强化重点时的提问。抓好重点才能促进提升,从这类问题的回答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盲点,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教学。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提问的频率。课堂提问的次数反映学生和教师间的交流程度,也反映课堂的节奏。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保持快节奏的课堂和高频率的提问很有必要,教师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当然这并不是说提问越多越好,教师提问的频率要和学生生理以及心理节奏相配合,达到起伏有致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篇10

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 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英美最新的研究表明, 课堂上, 教师每五个提问中, 有三个只需要简单地回忆事实性内容, 一个是关于课堂管理的, 仅有一个要求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反观我们的课堂, 很多一问一答式的简单提问, 只是在以一系列练习的方式机械地回忆简单的事实, 根本无法激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经过精心加工的提问, 才能要求学生对已有知识或所给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而解决新情境下所遇到的困境, 从而提升学生的高级思维水平。如何设计高质量的提问, 成为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

电子白板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多媒体教学环境和数字化教学资源, 而且与其配套的课堂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实时记录课堂, 这就为分析课堂有效提问奠定了基础。两者的结合为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一般说来, 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分为四个阶段。

1. 置境阶段

教师用指令性语言设置问题情境, 由讲解转入提问。突然的提问会导致学生不知所措, 因此要使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之中从心理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所准备。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讲解植树问题时, 教师设计提问如下。

例题:在长2 4米的水渠两边植树, 每隔3米植一棵, 共植几棵?

师问: (用电子白板窗口模式下的“资源库”展示水渠和树的图片) 植了几棵树?怎样计算?

生答:24÷3=8, 24÷3×2=16。

师问:可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发现, 24÷3×2=1 6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怎样才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白板前操作一下。

学生上台将老师“克隆”好的树“种”在水渠旁。通过操作演示, 有的学生得出24÷3=8, 8+1=9, 9×2=18。

师问: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乘2?为什么要加1?如果每隔4米植一棵, 共植几棵?

教师用电子白板改变例题。

生答:24÷4=6, 6+1=7, 7×2=14。

师问:为什么都要加1呢?在什么情况下要加1?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加1?在什么情况下还需要减1?

生答: (看图) 因为一个间隔就要种一棵, 有几个间隔就要种几棵。开头处还要植一棵, 所以要加1。如开头处不植就不加1。两端都不植树, 如两端都是房屋, 就减1。

师: (呈现不加1和减1两种情况的示例)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发达, 对于此类问题, 如果没有一个具体形象的情境, 学生很难对教师的提问做出有效的回应。在该案例中,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将该例题的具体情境呈现给学生, 同时通过电子白板复制很多“树”, 使学生能够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通过验证猜想找到原因与规律。这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 教师还能够通过电子白板及时改变例题, 保存学生的典型错误。这对于教学资源的再生和再利用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2. 置疑阶段

教师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后, 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要求学生回答。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尽量少用“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这样的词汇, 类似这种提问方式会使问题数量多且线索不清, 课堂重点不能凸显。教师可用探询方法将较低水平的问题转化为较高水平的问题。

例如在中学地理课上, 当讲到影响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因素时, 教师提问如下。

师问:通过以上的讲解, 我们看一下影响鲁尔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以及是如何影响的。

学生安静思考, 很少有人作答。

师:下面, 我用概念图画出框架, 大家看看应该在方框中填入什么、哪里还需要增加新的影响因素。

教师在电子白板操作面板上打开概念图软件, 通过拖曳等功能画出概念图框架。学生看图思考。

生答:最根本的因素应该是资源, 其次是资本, 再次是人力……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 我保存一下这张概念图, 课后传到网上学习平台, 供大家课后复习使用。

在置疑阶段, 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时间。在此过程中, 需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 运用电子白板的相应功能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支架, 让学生的思考条理清晰, 不至于偏离方向。

3. 引导阶段

即使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 教师也不应当直接说出答案, 或者对学生表现出任何不满情绪, 而是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引导学生作答。

例如在初中语文作文课中, 在讲解景物描述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时, 学生往往因知识面窄, 不易具体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引导学生找到答案。

师问:课文中美丽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

学生沉默。

师: (在窗口模式下从资源库中拖出一朵红花) 这朵花美不美?

生答:不太美。

师: (从资源库中又拖出几片绿叶放在花旁) 这样呢?

生:美多了。

师:为什么?

生:添上绿叶, 红花显得更加鲜艳。

师:那么课文中美丽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

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了。

师:这是什么作用?

生:烘托作用。

教师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了困难, 于是依靠自己的教学机智, 用比喻创设有关美的情境, 引导学生逐渐明白与问题类似的某种关联。继而教师再次提出问题, 学生方才恍然大悟。这是教师情境知识的体现。教师在备课时, 应当为较难的问题设置诱发程序, 在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同时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4. 评核阶段

课堂提问是教师用来检查课程目标达成度的重要途径, 但事实上, 教师很难通过提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理解情况。有的教师因此采用齐答。然而, 齐答并不能促使学生独立思维, 反而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坏习惯, 且容易造成假象, 使反馈信息失真, 影响教师的判断和矫正。与电子白板相配套的课堂信息采集系统, 能够全面收集学生的反馈结果, 实时显示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此外, 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而有效的反馈:或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 必要的时候进行延伸和追问;或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 补充新信息;或就错误的答案给予订正和扩展。在此过程中, 电子白板同样也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研究由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网络教育活动的设计理论与实践” (课题编号:DCA080138) 资助完成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R].2010.02.

[2]李志厚, 通过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教育导刊, 2004, (09) .

[3]李树民.谈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6, (12) :11-12.

[4]李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课堂有效提问方法[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9, (02) .

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篇11

一、高中化学课堂存在的弊端

新课程要求过高,一时之间难以适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能力通过信息加工获取知识,这就给知识面不够宽的学生增加了实施新课程的难度,内容在变化,课时却不变,时间得不到保证,由于经验的欠缺,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差,家庭条件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教学要求,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偏远闭塞的农村,接触课本知识单一,长时间封闭教学,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物质了解甚微。

近年来许多研究资料表示中小学教师平均每节课提问有效率仅为56%,其中化学教师问题不全面,也没什么效果,学生要么不配合要么答非所问或者造成课堂冷场,干脆不回答,造成由从前的“满堂灌”到“满堂问”,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提问频率过高,提问的问题答不上来,难以有效地进行交流,课堂效率得不到提高,为了达到互动的效果,有的老师盲目提问,例如“对不对啊,是不是啊”,这种提问方式根本不能夠增加师生交流,也体现不出学生是主体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偶尔得到学生的认真回答,教师却很少予以评价,这样问题了解不够深入,学生自身对问题的思考对错也无法判断,两个极端造成大部分同学不能体验改革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好问题艺术,打造有效的化学课堂

1.提问增加独立思考能力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的基本控制手段,也有西方学者表示提问得好就等于教得好,充分说明了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提问给予课堂上的教师与学生交流机会,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思考可以更好地接触理解学习内容。带着问题走进教师,带着思考走出教室,从而增加课堂成效,更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体现。

2.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要求我们以人的发展为本,把对学生发展的突出,教师与学生情感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师在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同时更应该是组织与合作者,教师是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发扬民主,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增强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则是化学教学重要的目标和宗旨,课堂教学除了学习背景与需要、任务和需要分析以外还要集体备课,相互讨论与研究,独创属于自己特色又让学生受益的特色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探索问题的空间很重要,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习需要的多样化,教师提问的问题尽量短而精悍,让学生一听就知道问题的意思从而快速进行思考,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不够明确且冗长就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并根据问题细心引导解答,鼓励同学们主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利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对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三、生活与教学相得益彰

成功的教学方式绝不是强制,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对教学有着理想的效果。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能够深入的了解和探索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何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值得在教学的设计中考虑。

化学的学习中,学生水平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同学就很容易缺乏参与意识,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的乐趣可以设置悬念、培养情趣、引导探究等方式,例如熟悉的实际问题有空气污染、垃圾分类治理等,将人类共同思考的问题-地球的环境作为话题,进行延伸扩展再抛给学生思考,这样不仅增加公民作为主人翁的意识更增加大家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岂不是一举两得?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给学生时间思考其原因,设计与生活有关系的情景,进行实践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将被动变为主动,掌握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篇12

一、要遵循提问的原则

1. 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这样可以避免提问的随意性、盲目性, 提出的问题不应过多、过简。过多, 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过简, 不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提问的目的。

2. 要善于启发诱导。

提问前, 教师要交代说明, 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最佳状态。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 才能根据所提问题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回答。

3. 难易应适度。

教师对问题要有充分地估计。过难, 易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易, 则不能正确估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意广泛性。

提问应针对全体同学, 不可将课堂变成对“尖子生”的提问, 以免挫伤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对难度较大的问题, 可由程度较好的学生完成;对一些简单的问题, 要充分发挥中下等学生的积极性, 为他们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使他们都能参与, 共同提高。

二、提问的策略

1. 提问要少而精, 合理设计提问点。

提问少而精, 即教师提问要抓住知识的关键和本质, 用一个问题解决的就坚决不提两个问题, 能直插主旨的就不绕弯子, 坚决克服“一堂皆问”的低效提问方式。要做到课堂提问少而精, 就必须找准设问点, 在关键和该设疑之处设计问题, 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 提问要精心设计, 目的明确。

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 要精心设计, 合理规划, 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 并且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这是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课堂提问的目的要服从于教学目的和任务。

提问要精心设计, 不仅要对问题的内容精心设计, 而且对提出问题的形式也要精心设计。首先, 要求教师在提问时对问题语言表述上做到清晰、具体、通俗易懂。其次, 课堂教学的提问应善用各种形式, 尽量避免“是不是”、“为什么”、“是什么”等刻板的句式设疑。教师要创造一类问题多种问法的变式, 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增强提问的趣味性和答问的积极性, 善用各种形式发问也能体现出教师问题编拟的策略和深度。最后, 教师提问的语速应适当放慢, 发音要清晰, 如有需要, 可重复所提的问题。

3. 提问要难易适度, 具有逻辑性。

提问前, 教师必须对所提问题进行推敲和研究, 要把握好提问的难易程度。在课堂上, 提问太难, 学生大都不能应对或普遍应对错误, 这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阻滞教学进程, 还会破坏教学氛围, 不利于后续教学;问题太容易, 也会从另一方面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不利于启发智慧、提高能力, 同时还会降低学科教学的挑战性、科学性, 影响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编拟难易合度的问题应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跳”就有一定难度, 难度来自问题的内容与学生现有认知的冲突, 这种冲突诱导激励学生“跳”。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 通过一些影响学生认识能力的问题来引起他们的主动性, 引导他们获得新的认识和产生新的思想。另外, 编拟难易合度的问题应注意从课文细微处、学生易忽略处着眼, 从具体的思维路径导向着手, 将一个大问题分割为几个小角度切入, 编制形难实易的问题。

4. 提问要面向全体, 因材施问。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 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 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积极参加思维活动, 促使每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提问时, 对优秀学生可以合理拔高提问的难度, 对一般的学生可以采取逐步升级的方式, 来慢慢提升问题的难度;对差生可以适当降低提问的难度。

5. 有效提问并学会倾听, 发展地评价学生。

倾听是一种对话, 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 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其策略是, 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开放性, 教师针对开放性的问题, 一定要坚持答案的多元性, 对学生不同的答案, 特别是标新立异的, 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 采用描述性和发展性的评语, 即使学生的答案不正确, 也可以就他的过程, 如回答问题的勇气、声音的洪亮等作出鼓励, 慎用终结性评定和判断性结论, 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使其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6. 要把握课堂提问的“点”。

(1) 题眼之处, 设问引思。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它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 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 或是贯彻全文的线索。教学时, 可以从课题入手, “借题发挥”引导学生“顺藤摸瓜”, 理解课文内容, 树立全篇着眼的意识。

(2) 反复之处, 设问引思。不少课文作者运用了重复 (反复) 的修辞手法, 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和深沉。在这样的地方设问, 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感情内容。

上一篇:京郊民俗旅游下一篇:产品质量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