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共11篇)
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篇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 围绕课堂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 在有限的时间里, 精心预设, 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可是, 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我认为组织教学能力的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 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 调整、重组、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其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尤显重要, 它能打开学生求知的天窗, 也能使它过早地关闭。现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提问的基本要求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 学非问不明。”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 如何问?这里又颇有一些学问。
1. 问什么。
大致有四问四忌: (1) 问有关知识, 忌离题太远。 (2) 关键处发问点拨, 忌不痛不痒。 (3) 难点处反复设疑, 深入浅出, 忌避重就轻。 (4) 巩固性提出问题, 归类记忆, 忌肤浅零杂。
2. 问谁。
大致有三问三忌: (1) 高深或灵活性大的问题问优生, 其他人复述, 各有所得, 忌“枪枪卡壳。” (2) 基础题, 综合题, 最好依次问, 忌“留死角”。 (3) 少数人举手时, 提问要选择代表多数人水平的学生, 忌“以情绪定人。”
3. 问法。
(1) 提出问题, 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 (2) 问题的提出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 (3) 问题要有启发性。 (4) 教师要善于引导, 鼓励学生思考。 (5) 提问要因课堂内容而异, 灵活运用。
二、提问的方式方法
1. 开门见山的问。
所谓开门见山的问, 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 常用这种问法。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等等。
2. 创设情境的问。
创设情景的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整堂课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悬念法就是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 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 急于求知的心理, 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例如, 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前, 教师把厚度为0.01毫米的薄纸演示对折, 然后问:“请同学们估计, 若对折32次后, 将有多厚?”学生有的说:“电线杆那么高”, “五层楼那么高”……最后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都高”, 学生惊讶。“如果利用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有理数的乘方, 你会很快算出结果的”。这时学生流露所出迫切的求知欲望, 使问题产生了一种余味无穷的吸引, 学生愿学, 自然的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3. 穷追不舍的问。
穷追不舍的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 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此时采用递进式提问, 通过一连串的问题, 环环相扣, 步步推进, 这样不但能挖掘知识信息间的落差, 而且能展示教师思维的全过程, 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节中, 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 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设想一下, 车轮如果做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 结果会怎样呢? (2) 想一想, 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3) 如果是方形的话, 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4) 根据上面的问题, 想一想, 要使车轮能平稳地滚动, 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 应当满足什么关系?这些设问不仅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暗示, 而且也给学生流露出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处理, 重新把问题抛给学生, 促使他们多重考虑问题, 增加思维的深广度。
4. 层次分明的问。
层次分明的问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把知识方法系统条理化。教师可以把所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 让学生去讨论。例如在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的复习中,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 本章中你学过的三角函数有哪些? (2) 这些三角函数的值随着角度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3) 请探索一下, 这些三角函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你是如何探索的? (4)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 (5) 举例说明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 如何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这样层次分明地提问, 归纳出本章的知识点,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 性质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摘要: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 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 调整、重组、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其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尤显重要, 它能打开学生求知的天窗, 也能使它过早地关闭。
关键词:提问,开门见山,创设情境
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篇2
[摘要]课堂提问足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师生交流、提升课堂实效的重要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问题教学法”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被大量运用,但足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提问效率低下。本文结合教学课堂实录,从真实的教学情境出发,关注教学设问的兴趣点、重难点、争论点,反思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提问中所存在的典型问题,并分析对策,优化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设问技巧
政治课
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联系、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在现实的政治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虽然人人都会用,但非人人都善用,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和反思的问题。如有的设问难易度失调,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深奥,难以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有的设问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飘渺空洞,难以达成教学预设;有的设问机械呆板,形式单一,缺乏课堂生成,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善教且善问”的老师呢?笔者认为要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最佳课堂提问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备课时应充分预设每一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优化课堂教学设问点。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存在主要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问题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和学 生的角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从问题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候答时间不足和缺乏生成性知识的引导
1.候答、叫答和理答时间不足发问、候答、叫答和理答是课堂提问的四个关键环节,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候答、叫答要予以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思考,理答要及时,必要时还要予以时间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信息先是经过感受器而进入感受寄存器,一般需要0.25-2秒,然后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需要更多的时间。”①通过对课堂上的观察后发现:教师生充分思考时间的前提下就让某一学生站起来回答,或者学生回答不是很到位的情况下,缺乏再给予时间进行引导。从调查问卷上发现:有70.9%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多给一点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由此可见,教师没有给学生时间思考,通常对学生的回答缺乏耐心等候。这样,未加思索的学生就无法把自己置于课堂讨论的氛围中,课堂提问也就成了走过场而己。
2.评价过于简单,缺乏生成性知识的积极引导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在于教师能给学生教多少,而在于学生能理解多少。因此,教师的及时评价和积极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问卷调查中,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有48.1%的教师就直接提供正确的答案,只有5.2%的教师给予提示,并和学生深入探究。对于学生的回答,有51.4%的教师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4.1%的教师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在观摩课中也发现: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中通常只简单地说“好”、“对”、“很不错”的简单语言,而没有具体的语言表述。更有甚者,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教师自问自答。由此看出,教师缺乏对学生回答过程的积极引导和对学生思维发散的关注,最后课堂提问成了为了问而问,评价也就成了形同虚设。教师缺乏对生成性知识的引导,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新的知识,课堂提问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二)从教师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对课堂提问研究不足和提问对象缺乏整体性
1.教师对课堂提问研究不足,提问缺乏启发性在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73.3%的教师表
示缺乏对课堂提问的必要研究。当问及课堂提问的功能时,有80%的教师认为课堂提问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检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巩固基础知识,只有13.4%的教师认为课堂提问是用来引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提问设计环节上还存在39.4%的教师认为上课提问都是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精心设计。在观摩课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提问时,问题简单而重复,多次使用诸如“是不是”、“对不对”等等。从上述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由于教师缺乏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和课前问题的精心设计,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简单、枯燥、生硬的课堂氛围,提问缺乏启发性。这样的问题不会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提问就很难发挥它的最佳效果。
2.教师提问对象缺乏整体观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师课堂提问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的带有“偏爱现象”,即“教师常对较好的学生提较多的问题,而忽视了学习困难生。这种现象对课堂负面影响非常大,久而久之会使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疏远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人为制造‘边缘学生’。”①提问对象会不知不觉地锁定在学习好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都感觉到课堂回答问题与他们无缘,提问对象缺乏整体观念。在问卷调查及观摩课中,有93.3%的教师表示,他们经常提问优等生和中等生,只有6.7% 的教师表示,他们偶尔也对待进生提问。从而得知大部分学生很少在课堂上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和对问题的理解。
(三)从学生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缺乏问题意识
“客观地说,课堂提问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这一模式上,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设问更为巧妙,而较少甚至极少自觉思考如何使学生敢问、善问。”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深刻地体会到:生通常完全跟着教师的节奏走,一堂课下来几乎都是教师在不停的问,学生不停的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很少有学生能根据学习教材内容的困惑,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为了在一种多向互动且开放的状态中激励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探讨与解决问题。没有学生参与提问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也是没有体现“生本”教学思想的不成熟的课堂。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提问的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小断深入,我们在上课、观课、议课和研讨的过程中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提问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欣喜的同时发现低效无效的提问还仍然存在着。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调控的起承转合,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于提问的精心运筹。数学特级教师徐长青认为,简约教学可以做到“从冗繁走向凝练,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教学。那么,怎样将简约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使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学更有效、高效昵?
(一)、设计有效,简明而不繁复,问出学生的激情
有效的提问,要有明确的核心。明确的核心包括设问时的目的明确、在提问时引导学生思考的具体方向要明确等。提问的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简明而小繁复,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使用笼统的套路回答。如果学生能够用套路回答,那么提问的目标就没有实现。简约提问应是设计与即兴的结合。设计的问题在简约的可控性上较大,但简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提问目的达成的效果,即提问在注重简约性的同时还应注重有效性。即兴提问的应变性在效果达成上能够对设问目的的完成进行补充。但即兴提问更加考验教师的临场应变速度与语言的组织能力,这就是“功夫在课外”的重要表现。这小仅考验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也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基于了解之上的因人设问、因班设问,能够提高简约提问的有效度。所提问题直入课题,用简明的语言设置丰富的内容,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激情,能够让预设更有效
地执行,也显示出这位教师很强的专业素质。
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易混点、核心之处等提问,做到简明而小繁复,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出学生的激情。
(二)、贴近生活,简洁而不拖沓,问出学生的思维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小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学习的过程也小是简单的信息移植,主张教学从学生所处的真实生活环境中追寻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小足或与其已有的认知相互矛盾之处,以激发其学习动机。思想政治学科的生活化特点和本身的简洁之美要求课堂情境能够贴近生活,简洁而小拖沓,问出学生的思维。基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基础的适当引申,进行丰富而有效的设问,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与课堂气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引申的材料应删除小必要的延伸信息,因为材料的引入是改变课堂单调气氛的手段,而引入过多无关的问题却会喧宾夺主,模糊设问的目标,从而弱化提问效果。每位学生与每一堂课也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提问的时候,应根据课堂情境的小同、个别提问与集体提问情境的小同,在设问目标一定的情况卜,调整提问的语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问里,提问应使用具有共鸣性的语言。共鸣性的语言是指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出发,使用能够引起学生共同思维的词语提问。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使用简洁、精当、反复锤炼的教学语言,传达出足够丰富的信息,引导学生生动有效地分析与思考。
(三)、领悟升华,简练而不呆板,问出学生的灵动
简约的相对性表现在对小同问题设问的具体情况小同,更表现在教学情境自身是整体性、结构性和流动性的。简练而小呆板的提问可以使老师灵动地教,学生灵活地学,在领悟中升华,问出学生的灵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课堂呈现与创造出真正的精彩,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提问之后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这样能够对设问的核心目的进行二次强化与补充,使学生更为明确知识的重点与应用。及时就学生的回答进行启发式再提问,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及时总结与评价,还能够避免满堂皆问、令学生应接小暇的弊端。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优化实践研究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课堂上,教师永远不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研究是十分独特而又具有魅力的话题。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课堂提问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重视。本课题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读,对国内外有关课堂提问理论的整理和分析,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调研。本人更加深刻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理论和技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对问题理解不一致性的问题,从情境中设置更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问的作用以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正确处理等技术性难题。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和娴熟的业务能力,还要求教师要具有个人魅力,运用教师的智慧来丰富、发展和完善课堂提问优化理论。本文关于课堂提问优化的研究与建议,本人浅陋的见解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由于受个人水平和篇幅所限,本人在这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优化只是作了初步的探究,对调查的结果提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对策,但仍然不是很全面,希望各位同行们在这方面还要多研究,多探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方法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仅靠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提问的有效性正是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思考与下功夫的地方。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当新颖、有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控能力非常的差,而且“玩”心非常的重,因此物理老师可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态,将有趣的内容与物理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在玩中学。老师在课堂提问内容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所提出的问题趣味性,以此来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营造一个从生疑到解疑的问题情节,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愉快、富有挑战和激情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亲身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二、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梯度性
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他们所储备的知识、思维认识能力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对具有层次性,由简入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具体而言,物理老师在设计课堂提问问题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分问题的难易度,并且根据问题针对性地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
三、提问设计要突出重难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而忽略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好的提问设计会帮助教师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难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与掌握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问题的设计,着重突出教学重难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四、深入钻研教材,问题设计要从教材实际出发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提问一个问题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那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还有可能问的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得透彻掌握,融会贯通,这样所提问题才会有目的性。教师所提问题的切入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提问中应避免所提问题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尽可能不使用“对不对”“是不是”进行提问。
五、提问要有目的性
一节物理课堂中的提问,不但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且还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在学生学习热学的时候,很容易把“温度”和“热量”这两个概念混淆。这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温度不能传递而热量可以传递?”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搞清了温度和热量的区别,热量则是内能的多少,是能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标志”当然是不能传递的,而“热量”则可以传递。显然,教师提问的目的很明确,目的不在于问题答案的本身,在于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准确地区分物理概念的内涵。
六、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应建立在激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之上,必须具有启发性,决不能是填空式问答或判断式发问,坚决废除“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内容本身的联系和矛盾,恰当地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适时提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且具有开发性的问题。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七、提问要把握机会注重时机
提问要把握好时机,好的切入点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问要讲究技巧,把握时机,盲目提问不仅不会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心理。物理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学习进度及学习兴趣。在课堂上随时观察班级的学习情况,把握好时机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
八、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高学生们解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提问问题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最好能够保持与时俱进,即与当前最新的事物或者事件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近年来国内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非常的快,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可围绕着这一主题全面展开,从而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选材与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贴近,设计的问题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能够感到物理源于我们的生活,离我们的生活非常的近,以此来培养学生们学习物理的爱好和热情。
总之,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对应的方法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唐飞.浅谈初中物理作业的有效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2] 黄光军.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3] 滕丽娟.谈初中物理光学教学中的误区[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课堂提问的艺术手段和技巧 篇4
一、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
设计提问应注意问题的“五性”, 即问题的趣味性:提问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发起来。问题的“目的性”:设计问题时, 应服从教学的目标, 考虑使学生学到什么, 思考什么, 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问题的科学性:提问不能有知识性错误, 要符合逻辑, 做到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范围适中、语言规范、概念准确。问题的启发性:回答启发性的问题不仅需要记忆力, 还需要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的能力。问题的针对性: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二、设计恰当的问题难度与坡度
设梯度,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设计一些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 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降难度, 增强学生信心;挖深度, 探索学习规律;抓广度, 促进整体发展。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疑问, 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教育实践证明, 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性和方法的手段。教师要提供学生必要的智力背景, 或作知识铺垫;或启迪学生根据已知的去开拓未知的;或进行示范讲解, 教师“举一”令学生“反三”, 实现学习的迁移。
四、积极评价,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导善控, 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教师要用善意的亲切的微笑、充满期待的眼神、激励鞭策的手段、劝勉温暖的言语, 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 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品尝成功的喜悦,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
五、教会学生质疑提问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 才能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 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首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其次, 要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基础的方法。
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篇5
一、提问应具有启发性,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的问题太直白、缺乏一定的启发性,问题出来之后,好,请同学思考回答?还没等学生思考、讨论完,老师立马就叫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刚说一半,老师就把话题接过来自己讲了,殊不知这时你的问题可能也就是几个优秀的同学明白了,大部分同学还是一头雾水。这样的提问、讲解,老师感觉到累,学生也累,且没兴趣,久而久之你的课堂就缺少了活力,变得死气沉沉。究其原因,就是你的课堂提问缺乏一定的启发性,学生缺乏足够思考的时间、空间。所以,数学课堂的提问要注重整个教学过程的积极引导,不应只满足于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更要强调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思路,问题提出后,要适当地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事实上,如果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会有所提高。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是有意义的。等待可以促进学生真正地思考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多等待几秒。在最初的沉默阶段,师生都会觉得有些尴尬,当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和学生都会习惯起来。应用这种技能,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假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表现出一无所知的茫然表情,这时如果等待,学生反倒惊慌。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等待。只有当学生表现出真正在思考问题时,教师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提问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特别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苏教版教材每一个例题都配有一个图片(图文并茂),其实那就是情境的最好资源。尤其是我们的低年级教学,积极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问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说,低年级的教材就像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这学期学习了胡林红老师的一节一年级的《11—20的认识》的教学示范课,胡老师开始设计了一个情境:“喜洋洋运动会”。学生一看到他们喜爱的“喜洋洋”一下子兴趣来了,这时老师用非常亲切、形象带有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小朋友,想不想和喜洋洋一起参加运动会?生答:“想”,师:“可是羊村长提出了一个条件,每个小朋友必须帮羊村长一个“忙”方可参加……..”,这一下小学生的兴趣来了,争先恐后的在观察、思考?有的说:我知道一共有9个美洋洋,有的说:懒洋洋比喜洋洋少一个等等,小朋友观察的非常的仔细。我注意到。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小朋友一开始在玩,这时也被这热闹的场景吸引过来了,参与到了活动中,整节课下来,老师教学的非常轻松,学生学习的也非常的快乐,教学效果非常的好。
三、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要有针对性就是说:要因人而异,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我们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名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优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压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问内容要相对容易些,还要适当给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信心;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不仅要考虑提问场合。还要注意提问方式;同时不要吝啬我们手中的“表扬”,对于发现“赏光点 ”要尽可能多的给与表扬啊、鼓励。
四、提问要有适度性
所提问题必须从学生基础出发,难度要适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避免千篇一律的“为什么”。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问只有在学生思维的入口处,才能激起学生思考、探索、推类、联想等方法来获取答案。同时,还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提问,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避免千篇一律的“为什么”提问可以改成追问或是你是怎样想的等。
五、提问应把握住时机
准确把握课堂教学中几种提问的时机:1、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中提问。2、在学生的思维入口处提问。3、在知识关键处提问。4、在发现问题、遇到困难处提问。5、在探寻规律探求处提问。
六、提问应该注意的问题
1、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为了提问而提问。2、缺乏对问题的精心设计与组织,随意性很大,千篇一律的“为什么”?3、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所提问题很难激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质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4、教师的提问往往集中在几个优生上面,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5、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教师人为的将老师、学生分割开来。
英语课堂教学的设问和提问技巧 篇6
一、课堂设问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认真挖掘教材, 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层次, 设计出一些具有梯度,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提问。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 可以面向中下程度的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提问, 要面向中上程度的学生,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课堂的节奏而活跃起来。例如教学How are you?可以向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提问:How is your mum?How is your friend?如果只提问好的学生而冷落基础差的学生, 就不会有很多的学生勇敢站起来发言。如果老师不给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 他们的创造之火就会不点而灭。因此, 教师课堂设问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二、课堂设问要遵循启发诱导的原则
我们常说要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多设计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 就能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 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怎样设计启发学生思维的提问呢?一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二要揭示问题的矛盾点, 引导学生去思索。三要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 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教学现在完成时态时, 引导学生对该时态与一般过去时的理解区别, 就需要把握好提问技巧。如:老师首先问Have you have breakfast?在得到学生肯定回答后接着问:What time did you have breakfast?Where did you have breakfast?让学生感受两种时态的区别。
三、课堂提问要做到真诚的鼓励, 真心的欣赏,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课堂效果的评价和总结, 不仅是课后自己对课堂效果的简单反思, 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以肯定鼓励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不正确, 也要肯定其勇于回答问题, 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用鼓励性的课堂用语:Try it again。Don’t give up。That is right。Your pronunciation is quite good。I agree with you。Great Super。Well done。Congratulations...。如此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克服自卑心理, 在老师的鼓励下, 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点的学习。
四、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课堂气氛活跃与否, 教师驾驭学生思维的能力十分重要, 运用多种灵活的提问方式, 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 灵活运用“单个提问”“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方法。单个提问----由个别学生单独思考回答;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 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其他成员补充;全班讨论----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同一问题, 各抒己见。同学之间相互鼓励, 相互补充, 各种新颖、独特, 甚至创新的见解就会在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产生出来。
五、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有耐心和针对性
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了提问情境, 如果在课堂急于完成教学任务, 没有耐心和针对性, 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就达不到想象的目的。因此,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留的时间很短, 学生的思维容易卡壳, 回答的难度也会增大, 他们往往会因组织不好而放弃回答的机会, 甚至简单的问题也不能正常回答。这时, 教师可环视全体学生, 用目光激励学生, 不要频频重述和追问。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全面、不正确时, 教师要给予温馨提示, 引导学生作答。提示既可以是语言, 也可以是动作、表情等。
六、课堂提问要有整体性和全局观念
教师课前备课要有充分的准备, 对知识点的设问要紧扣教材内容, 考虑要有整体性和全局观念。设计的问题要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 这样才有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 组织的一连串问题, 构成的指向要明确、思路要清晰、要具有内在的推理。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尽可能地从我们日常生活中, 从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事物中去设问。例如:在教学“问路”和“指路”话题时, 就可以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资源开展教学。如: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dining room?Excuse me, is there a hospital near here?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适用性和生活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消除他们的陌生感、空洞感。
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篇7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的现状
1. 数学老师备课不充分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有很大的优势,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同时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度更大,老师要很好地运用课堂提问与小学生的特性。但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数学非常简单,教育压力相对较小,所以课前没有进行完美的准备,提问就会变成随机的模式,重点不突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就会出现偏差。小学教学中还有一种不良现象,因为小学生的天性,有的学生课堂纪律不太好,有些数学教师通过提问想要惩罚学生,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严重偏离了提问的主旨。
2. 提出的问题过于局限
小学数学教材本身带有例题,有的老师为了省时省力直接甚至几乎所有的提问都用课本上的例子。以理解课本基础知识为主的问题,无法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无法完整地体现数学课程的特性。任课老师应该在课本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更有趣、更能激励学生的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充分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3. 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过于单一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用老师提问,让学生以举手示意的方式回答问题,有效维护了课堂秩序;但还有抢答的方式,抢答能更好地激励优秀学生,但是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反而造成心理压力。新时期的课堂提问,需要有所创新,要综合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老师提问完问题之后,希望能让学生迅速作答,所以,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较少。老师应该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是单纯地背会解题的套路,充分运用提问,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的对策
1.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
曾经有一位教育学家说:“我们不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我们缺少的是一个好的问题。”这句话深刻说明了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有含金量。首先问题应该具有层次性,结合数学知识的科学性与严密性,因为需要考虑到班内整体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接受能力,问题要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问题不但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逐步激发,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一直保持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到知识,保持学习兴趣。
2.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有技巧性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比较单一的,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或者学生抢答。抢答可以激发优秀学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情绪,但是对水平不太高的学生,反而是一种负担。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提问的水平,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老师可以采用情景学习模式,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创设情景,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老师也可以在传统方式上进行创新,小学数学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一个环节没有学好,可能会影响后面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要慢慢地引导,巩固已有的知识,不断注入新的知识,让所学知识一直处于记忆链中。总之,让学生自主解答,等到下次上课再分享自己学习的知识,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加深记忆。
3.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最终目的是为了把握重点,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所以老师要注意提问时要张弛有度,具有针对性。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提问需与数学知识点紧密相联,问题清晰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引导学生思考、养成良好的自主思考习惯。老师对于每堂课、每次提问的问题都要侧重点不同,课堂开始前五分钟的提问可能更侧重于复习和引出新的知识,最后的提问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总结和检验掌握程度,所以,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绝对不是那么简单。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对于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要巧妙掌握提问的技巧,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趣味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成长。
摘要:数学是一门数字类学科,内容相对枯燥,但是小学数学如今已发展得更加生动有趣,小学生学习数学首先要学会最基本的加减乘除、背会乘法口诀,课堂气氛要比初中和高中更活跃。通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通过分析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情况,重点探讨改善不良现状的对策。希望能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备课,层次性
参考文献
[1]张巧玲.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200.
[2]陈燕芬.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0):23-24.
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8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材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也能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另一方面,毕竟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太成熟,需要一个很好的组织者来促进其学习,且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着“思维的惰性”,而教师的提问,可以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如《我不是一个好儿子》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不是一个好儿子?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我不是一个好儿子?这一番提问,能激发学生对本文学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二)因人因文而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人而异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文本产生兴趣,在思考中逐步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在讲解《祝福》这一课时,有教师为抓住关键问题这样提问:“如果我们把祥林嫂的悲惨遭遇画成十幅图,你能否给十幅图各起一个标题?”我认为这样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样,一下就把祥林嫂一生整理了一下,为后面分析作了一个充分的准备。
(三)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提出的问题既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又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的。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会使人失去兴趣。如:讲授《雷雨》时,教师把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喜剧的冲突,分解成具体可行的几个小问题,几个人物之间的冲突,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频率恰当,节奏和谐
目前的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高频率和高节奏的提问;低频率和低节奏的提问。高频率和高节奏的提问表现在:教师的提问一个接着一个,密不透缝,搞得学生穷于应付。这种高频率的提问节奏,形成了师生一问一答的情景,教师追求的只是结果而不是思维过程,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思维等能力的发展,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大脑的疲劳。时间久了,学生会感到厌倦。与此相反,低频率和低节奏的提问表现在:教师只提一两个问题。问题提出之后,教师便只是站在前面,间或有些评价性的语言或任由学生发言。按说,学生多说是好事,但若给人一种教师游离之外的感觉,便算不上好事了。以上两种节奏的课,都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一种过紧,一种过缓,不仅缺少错落之美、和谐之美,而且都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提问的密度虽无绝对的标准,但有基本的准则。从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年级越高,教师提问的密度应逐步降低,主要应减少低思维度的提问,保留有思维深度的提问。以课型特点为例,教读课的课堂提问多于自读课,文言文教学多于现代文教学。
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9
一、化难为易, 易中生趣
在教学中, 有些问题的难度较大, 如果一下子提出一个难题, 学生就一时难以找到答案, 就会对问题失去探究兴趣, 提问本身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这时如果能挖掘问题的内涵, 将难题化解为几个简单的小问题, 在学生回答完之后再略加整理, 问题的答案就水到渠成;而有些问题虽然浅显, 但又涉及解题的需要, 不问不行, 若直接提出这类问题, 学生会感到太简单, 不屑于思考和解答, 所以, 遇到这类问题就要巧设波澜, 巧问精思, 易中生趣, 便于启迪。
二、选好视角, 抓住时机
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 所提问题不仅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 而且要掌握好提问的时机, 提问的时机一旦与教学需要和教学视角相吻合, 则为最佳时机, 也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教材的关键处, 教材的疑难处, 教材的精华处, 教材的深奥处等都是提问的最佳教学视角;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或精神分散及有所感悟跃跃欲试时, 是教师提问的最佳时机。
三、方式灵活, 角度新颖
好奇之心, 人皆有之。同一个问题, 老是“旧调重弹”, 再好的时机也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提问时应采用灵活的方式, 按照教学需要, 提问的方式及内容也要随时变换, 给学生以新鲜感。如, 揭示课题时可采用启发性提问;初读课文可采用疏导性提问;深钻教材可采用探究式提问;单元总结可采用比较性提问;复习巩固时可采用归类提问等。
四、处理答问, 反馈调控
实践证明, 学习者只有吸收信息, 通过反馈和评价, 知道是否正确, 才能顺利学习。如, 教师不及时将评价加以强化, 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有受到尊重, 久而久之, 自信和兴趣都失掉了, 这就是失败的开始。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全面时, 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 把问题补充完整;当学生的回答只是浮于文字表面, 不够深刻时, 教师应开拓学生的思路, 加以引导;当学生不能或不肯回答时, 教师要认真分析问题, 降低难度, 消除自卑, 给学生树立自信心, 让学生大胆发言。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和策略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132-01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非常重要。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也来,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与反馈的机会,有助于学习结果的迁移。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面我就谈一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课堂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一、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教师牵着学生走,未能关注学生的自主性
有些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是否使学生活动丰富的一个标准。看似给学生设置了一个个小台阶,但殊不知如此高的提问频率,如此程式化的提问且直奔主题,使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受到限制,学生缺失了发现、体验的机会。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的后面,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很难引发认知冲突,使自主学习成为空谈。
2、重提问而轻反馈
有些教师,上课的时候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3、用语不妥,意思不明
有些教师甚至随口而发不计后果,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充斥的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地答“是——”、“不对——”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1、课堂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按需设问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根据教学的要求,设计目标明确的问题,如提前测评中的摸底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还有复习性提问,包括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方法的回忆,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评价性提问等。
2、课堂提问要做到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数学学科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连续性,层进性,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由浅入深,不断强化的。因此,高中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如果提问前后颠倒,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起不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3、课堂提问要做到力求新颖,突出趣味
一堂成功的高中数学课,不仅要精准,深刻,还要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这就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增强趣味性,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的信息中产生心理失衡,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4、课堂提问要做到调节好问题的密度,突出重点
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了多少个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是否发展了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教师的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使学生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提问过少过疏,则会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并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因此,课堂提问要适度适时,既不要太多,又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提问必须注意,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 解决问题,数学思考,等目标的融合,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教学是教师工作的灵魂,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老师的永恒追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力,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达到引发学生兴趣,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的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朝着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懈努力,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5、课堂提问要做到激趣,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是以抽象性、逻辑性著称的学科,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较为枯燥的内容,需要教师加以处理,将其转化为较有趣的内容。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意识地设计课堂提问, 可以创造生动愉悦的情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由于一般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因而能为新知识的传授铺平道路。例如,讲授双曲线的定义这节课,笔者先引导学生复习椭圆的定义,它是平面上与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紧接着,我提问:与两定点距离之差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 篇11
因此,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 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 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 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 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 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抓住契机, 设置矛盾, 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 不是一开始就兴趣的, 为此, 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 抓住突破口, 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 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 (问题) 时, 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 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 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 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 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 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二、提问变直为曲, 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 启发性就不强, 久而久之, 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 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 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 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 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 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 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又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 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 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 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 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 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 在这个时候, 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 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 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 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 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 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因此, 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 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 化难为易, 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 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 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 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 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 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 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 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 层层深入, 一环扣一环地问, 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变色龙》一文, 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 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
四、提问还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 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 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 既拓宽思维的空间, 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 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 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的精神后, 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问”, 让学生想得“深”, 想得“广”, 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 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推荐阅读:
生物课堂提问的技巧10-03
小学课堂提问的技巧11-07
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07-05
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08-29
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10-07
课堂提问之技巧07-16
政治课堂提问技巧09-11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05-14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05-30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