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提问方法

2024-07-07

政治课堂提问方法(共12篇)

政治课堂提问方法 篇1

一、前言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对各学校及各学科的教学而言,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 课堂教学方法已引起了各学校的高度重视, 因此,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各学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开始越来越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主要从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与方法作以下分析。

二、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提出现相关问题, 且在提问过程中, 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如在提问过程中, 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另一方面。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既要提问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也要提问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 适时原则

为了使课堂提问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提问时, 教师应注意坚持适时原则。如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前, 教师可通过把新的教学内容和旧的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衔接,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 或者教师应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以使学习的思维得到一定启发, 从而使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3. 适度原则

对学生进行提问时, 教师还应坚持适度原则, 如应根据政治教材中的内容及学习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提问。对于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 可适当得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 反之, 对于领悟能力较弱的学生, 可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此外, 在提问时, 问题既不能太难, 也不能太易, 这样才不会挫伤学生对政治课堂的积极性, 且也才会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三、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

1. 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对新课程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通过设问方式, 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此外对问题进行设计时, 教师应对问题的意义进行了解, 并确保问题能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又能对学生学习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如上“法律规范经济行为”一课时, 可先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 然后结合图片中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漫画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样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对于这样的现象, 应采取怎样的法律措施进行有效制止?”这样通过图片及问题的提出, 以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及其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需注意的是, 教师在提出问题前, 应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 并突出学习的重点及难点, 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拓展。

2. 提问时, 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自的个性, 且知识面也比较广, 因此, 对学生进行提问时, 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从角度及形式两方面对问题进行创新性提问。第一, 在角度方面, 对问题进行设计时, 教师不应从常规的角度出发, 而应从全新的角度提出问题。第二, 在形式方面, 教师可以选择性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上“未成年人保护”一课时, 教师可通过选用教材中的部分材料进行教学, 并提出相应问题, 以使学生根据问题从材料中找出相关的保护方法, 然后由学生代表或教师对保护方法进行合理总结。

3. 在课堂教学中, 提出问题时, 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把提问应用在初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 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从而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并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因此, 课堂教学中, 提问时, 应使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上课前, 教师应认真备课, 以对教学内容有比较全面的掌握, 然后把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分析, 接着就根据这些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如上“艰苦奋斗精神”中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结合时代需求及相关的时事新闻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当今经济如此发达的社会, 是否还应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 教师可帮助学生树立正常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使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有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并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把之继续发扬, 以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4. 结合生活实际, 提出相应问题

政治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应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把理论和应用进行科学而合理的结合, 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一定保证。为了使政治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得到充分体现,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中, 教师可结合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对问题进行巧妙设计, 以使所提出的问题更有意义。此外, 这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对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如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时, 使学生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一定理解后, 教师可结合比较受人们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设计问题:“近几年来, 食品安全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果某一天, 你把东西带回家后, 才发现自己买的是过期食品, 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商家侵犯了你什么权益?你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 通过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 能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的同时, 还能使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另一方面, 还能使政治课堂更加活跃,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四、结语

在现代教育中, 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使用提问方法进行教学时, 应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及适度的提问, 并对问题进行合理设计, 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本文主要从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及方法两方面作了分析, 以此为相关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钱黎明.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及方法举隅[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5) :115-116.

[2]张翠萍.对有效提问原则如何应用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2, (6) :112-113.

[3]巩华明.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探究[J].课外阅读 (中旬) , 2012, (12) :111-112.

[4]秦燕.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例谈[J].广西教育 (中教版) , 2012, (11) :102-103.

[5]王小南.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商情, 2011, (26) :132-133.

政治课堂提问方法 篇2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初中政治学科的特点,总结了几点政治课堂上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措施,希望政治课堂能够在有效的提问下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的互动与交流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具备一定的提问艺术,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提问艺术;政治课堂;师生互动

一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握住提问的艺术,就可以在课堂环境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启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问艺术的运用,要努力通过有效的提问艺术来优化政治课堂,进而实现政治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一、提问要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在课堂上,提问要想出来好的效果,首先就要求理由的本身能够引起学生深思和回答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提出的理由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深思和探究,并在深思和回答理由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和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环节的理由时,一定要考虑到理由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保护我们的共有家园》时,就在上课时候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理由情境:某天,小明来到动物园参观世界频危动物展览活动,在动物园中,每一个展区中都展示了几种频临灭绝的动物,同时,旁边的导游还会给参观者介绍每种动物的存世数量,以及造成这些动物频临灭亡的理由。到了最后,导游带着参观者来到了一个小木门前,然后告诉参观者:“在这个木门的后面有一种最需要拯救的频危动物,你们能够猜到是什么动物吗?”听到了这里,下面的学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猜了起来。就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最后,笔者公布了答案:“当小明打开木门以后,看到了一面镜子,在镜子中,小明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原来,导游所说的最需要拯救的频危动物是人类自己,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理由同样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家纷纷在下面讨论了起来。就这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理由,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地吸引到了课堂上,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提问的理由要尽量具体化

课堂上的提问最忌讳的就是所提的理由过大、过空。事实上,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很多教师在提出理由以后,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从何答起。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学生真的不知道答案,而是教师所提的理由缺乏具体针对性。例如,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讲得内容是《胸怀全球迎接挑战》。当教师在讲到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时,随口就提了这样一个理由:“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一听到这个理由,所有的学生都愣住了,因为这个理由所涵盖的面太大,学生一时半会儿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一些学生在深思了片刻以后也只是给出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增长知识”之类的很空洞的答案。当看到学生的迟疑以后,教师也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方式存在一定的理由,于是立刻把理由稍微修改了一下,这样问道:“假如未来我们成为了一个政府工作人员或者海归人士或者跨国企业的员工,我们能够为对外开放做一些什么样的贡献呢?”经过这样的修改,理由显然更加具体,这样,学生也开始活跃了起来,大家纷纷在下面畅想着自己的未来,深思自己能够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什么作用。

三、提问要结合实际

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它同时又是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然而,很多时候,更多的人只注意到了政治学科的理论性,而忽视了其实用性,很多教师在开展政治课堂教学的时候,也是把理论讲解作为重点。要知道,任何脱离于实际的理论都容易产生枯燥乏味感,政治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如果教师所讲的内容都是一些纯理论的知识,会让政治学科严重脱离实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政治学科的实用性。为了增加政治学科知识的实用性,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可以设计一些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理由,通过理由可以很快将课本知识同课本以外的实际连为一体,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理由的实用性,还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深思兴趣。

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课的内容时,在讲完了几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后,就从当前比较热门的食品安全理由入手,设计了这样几个理由:前段时间,电视媒体曝光了有关假鱼翅的新闻,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利用胶水粘贴次等鱼翅冒充高档鱼翅,这些用胶水粘起来的鱼翅不但没有营养价值,反而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现在请你们深思一下,商家的这种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益?如果你是消费者,发现自己吃到了假鱼翅,你首先会想到怎么做?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后,作为消费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为自己维权?通过这些理由,使得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当下的社会热点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使得政治课堂充满了时代的生机。

提问作为一节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有效与否会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气氛,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学会把握住提问的艺术,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有效的提问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桂艳.初中政治课堂教师提问技巧研究[J].家教·上半月,第1期.

[2]杨文娟.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课堂提问方式的[J].文理导航,第24期.

小议政治教学的课堂提问 篇3

一、充分发挥政治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具体办法

(一)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政治课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活化状态。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学生极感兴趣的问题,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并创设问题情境,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又可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如在《培养爱国情操树立崇高理想》教学前,我先作了关于钓鱼岛、台湾问题,西沙和南沙群岛问题,我国与印度争端,西藏分子与东突伊斯兰运动分裂问题的讲座,结合我国国情,介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缺乏的人才类型,然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和命运联系在一起,做坚贞不渝的爱国者。

(二)课堂提高应有效联系知识点

对教材的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要理解、掌握,并能联系实际予以具体运用,这一环节是政治课教学中的关键环节,知识点的质疑既要尊重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知识点提问。所谓利用知识点提问,就是把教材的知识点化解成一个或若干个问题,逐个解决,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知识。如在《感悟青春》的教学中,让同学们畅想青春,可以就教材以字母的几个角度提上同学畅想:

A.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只有锐意进取,青春才能焕发出巨大的能量

B.青春是……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问。所谓理论联系实际提问,就是在掌握教材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把具体的知识点和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时政和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质疑,做到既掌握教材,又自如地运用教材,既打好基础,又培养能力。如:在《关心集体、人人有责》通过小铭在早上遇到的难题说明质疑,让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关心集体,给学生讲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

(三)课堂提问要因人施问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政治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基于这一认识,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应该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回答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二、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具体要求

(一)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

政治课与别的科目有些不同,学生们或许已经把教材当故事看了,当我们拿着教材走进教室,学生们此时最关注的可能就是,老师会怎样来讲这一课?有没有新的东西?如果此时老师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将很难让接下来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充满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辟的开讲会充满吸引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讲八年级“合理的消费”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歌曲《火火的北京》。然后提问:“刚才播放的歌曲叫什么名字?这首歌歌唱的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们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就开始进行热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句,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提问,使这堂课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而为上好整堂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的提问要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讲求时代性

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的紧密,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地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应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用所学观点去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提问具有即时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这样,使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之中,这样的课也才会有生动可言。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整堂课才有气氛。

(三)课堂教学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全局,具有广泛性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的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因此提问时,要照顾到大多数人。提出的问题既不要过浅,也不能过深,要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在提问时,我经常采用这样的语言:“现在请×××同学回答,同时请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有时还请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来重复刚才那位同学回答的问题,或者是进一步提出与刚才问题相关的问题来让其他同学思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政治课教学中课堂提问方法的运用 篇4

1 几种常见的提问形式

(1) 悬念式提问。在设计问题时, 给学生造成悬念,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根据教师所提问题促使学生迅速投入到认知过程中, 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教材新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 追根求源, 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目的。

(2) 过渡式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新旧内容更替时, 通过提问, “铺路搭桥”, 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自然地衔接起来。如在讲“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时, 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创造和形成的?”“而形成的商品价值有没有量的问题呢?”然后又问:“如果商品的价值有大小即价值量的话, 这种价值量又是怎样决定的呢?”这样步步设问, 既使学生复习巩固了原有知识, 又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条件, 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3) 递进式提问。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 由浅入深, 由远及近地设计提问, 使学生感兴趣, 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如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时, 在掌握市场经济一般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没有区别呢?”“如果有区别, 那么最本质的区别在什么地方?”这样就使问题层层深入, 学生也愿意顺着这一思路去把握问题。

(4) 抛砖引玉式提问。根据讲授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 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讲“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时, 我问:“我们大多是未成年人, 那么, 在我国是怎样通过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的呢?”学生感到实际、亲切, 就会积极地去思考, 然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求知欲讲授知识。

(5) 反诘式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先提出假设, “不这样”或“不成立”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进行判断、推理。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在学生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点拨, 举一反三, 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路, 以求达到掌握运用知识的目的。

(6) 比较式提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已学知识, 运用对比方法, 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

2 应避免的几种提问

(1) 简单提问。提问切忌简单、单调。如“是不是”, “对不对”, “好不好”之类的。这样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求知欲, 也不会起到提问的作用, 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2) 超高提问。提问一定要适中, 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承受能力。如果那样, 学生一问三不知, 呆若木鸡, 这种提问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3) 狭面提问。提问总是针对个别“尖子生”而不顾大多数学生, 势必造成大多数学生厌学、厌师, 丧失学习信心。同时, 教师获得的反馈也是片面的, 这就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 盲目提问。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没对教材重点、难点和目的弄清楚, 对讲授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等没有认真考虑, 那么,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必然是盲目的、无的放失的。

(5) 褒少贬多。由于学生在知识水平、认识水平以及思路等方面存在差异, 往往在回答问题时答案不够完整。这时教师应尽量找到学生回答的合理部分, 给以肯定和鼓励, 而不是予以全盘否定, 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 特别对学习程度低的学生, 更应注意这一点,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思想政治课是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材料, 既指导学生的思想, 又引导学生的行为, 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促使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新的理论知识体系发生激烈碰撞, 使学生在问题中解决问题、矛盾中处理矛盾, 检验自己过去的行为或他人的做法是否得当, 应如何作出新的调整, 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具体的做法是:

政治课堂提问方法 篇5

提高政治复习课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作者/ 叶思奕

设计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最常用且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学中的”问”,是启发教学的集中表现,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如果运用不当,整节课的有效性则大打折扣。

本人在高三多年教学中,发现很多老师在复习课课堂教学中不重视“提问”,如:一、“提问”缺乏问题情境,直接从课本知识中提出,提问方式单一,答案现成,求解的思路现成的,一问一答,仅要求课本知识的再现,引发学生思维倦怠,效率低下;二、课堂“提问”随兴而发,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后的答案与教学目标偏离或者无关,既浪费时间又让学生着急;三、教师提出问题后,为节省时间,自问自答,使政治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如何提高政治复习课堂“提问”效率?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设置具有层次性、逻辑性的问题

教师的提问是为了检验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全国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的考核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能用顺畅的评议、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因此,要提高政治复习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的“提问”应具有清晰性、层次性、逻辑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层次性、逻辑性。 今年有幸去观摩东莞市优质课的决赛,我听了三节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比赛课。我发现三位老师的教学情境设置不约而同都涉及“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社会热点问题,而三位老师问题设置都有共性,那就是注重层次性和逻辑性。如光明中学刘利玲老师的课堂设置的问题是:“关于老人跌倒,1、该不该扶?2、敢不敢扶?3、怎样去扶?”三个问题简洁明了,目的明确,第一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判断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提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个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层层递进,学生在解决完这几个问题后则可以把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结构体系理清楚,课堂教学高效率得以体现。我在自己的政治复习课堂教学中,也是遵循着这个原则,要求自己的问题精确而有层次。例如,讲到《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时,为构建知识体系,提了三个层次递进的问题:“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有什么时代性特征?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和重要性)3、怎么样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然后通过主观题训练,重点突出结构中“为什么”、“怎么样”的知识运用,把整个结构清晰理顺。其他细节知识则通过一些选择题加以突破。

重视问题设置的层次性、逻辑性,可以防止很多新教师常常出现的误区,不是“满堂灌”就是“满堂问”,一节课设置了很多的情境,设置了很多的问题,但是学生绕了多个圈圈、多重难关解决了各种提问后,整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什么,却摸不得头脑,不得而知。

二、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学生应具备“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政治教学论文 )因此,我尝试着采取另一种方法,提供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政治生活第四课《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时,我先引用了一材料:“据报道,一辆运煤车行驶至山西岚县境内时被交警拦下,在收取了货车司机100元人民币后,交警未开任何单据便放行。当该运煤货车行驶至山西盂县境内时,同样的情况再度发生。在没有罚款理由、没有收据、没有罚单的情况下,交警收取了车主50元人民币。针对吕梁岚县运煤车无故被罚、阳泉盂县交警双向拦车罚款不开票和高速交警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山西省公安交警系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纪律作风整改活动,对公路“三乱”实行零容忍。目前,岚县、盂县公安局长等相关责任人已被免职。”学生看完材料后,我要求他们自己创设问题。由于之前先进行过一些提问技巧的训练,学生很快就提出各种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权力被滥用的情况?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又要求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对题目进行规范解答。经过教师补充、纠错后,最终进行结构小结:1、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度和监督?2、怎样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整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明显较高,而且复习效果明显较好。

引导学生自己设置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去设置问题的同时,本身就是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在对话式提问中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考试大纲》要求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能准确地理解获取的有关信息,而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些运用知识的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培训和形成,在研究课堂“提问”效率的过程中,发现“对话式提问”在与学生的对话、思想交锋的过程中,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非常有效。

例如,在讲解收入分配的“公平”概念时,我曾试过与学生对话:

师:“有人认为公平就是消灭差别,平均分配才是公平,你觉得呢?”

生:“我觉得平均分配并不公平。”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平均分配就是多干少干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样会打击劳动者的积极性,”

师:“很好,所以平均分配其实是奖懒罚勤,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不公平的。但是也有人认为只要按个人的贡献参与分配,就是收入差距再大,也是公平的,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生:“不赞成吧?”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收入差距太大了,也是不合理的,这样很多人可能连基本的生活需要都满足不了,会影响社会的安定。

师:“很好。所以,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如果让你给公平下定义,收入分配怎样才算公平?”

生:……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比起很多老师常用的“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的这种单一的问题,对话式提问则更有思想交锋性,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能形成知识与情感的共鸣,使课堂精彩而高效。在讲解哲学概念,如“世界的物质性”、“意识”、“规律”等,通过对话式提问,引导学生对概念加以分析、推导,比单纯的灌输、背诵知识的效率要高得多。

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它驾驭着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引导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展示。在高三政治课堂中注重“提问“的有效性,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又可以助长学生的能力,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与认识,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

课堂提问,让政治教学更有效 篇6

一、关注全体,积极引导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常言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如何能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便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及早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我总是习惯于这样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的一字变化,从“能”到“想”反映了我们观念的变化。以“能”作为标准,教师眼中看到的是好学生,教师期望的是正确的答案,希望的是能够按照既定目标顺利进行的教学秩序,是老师设计好了情境,让学生去体验。而以“想”作为标准,老师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所期望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关心的是学生问题的生成和内在体验,从“能”到“想”给了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成功体验。让“想”回答的学生有机会回答,并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关注,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从而认可我们的教育,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当前教育所需要的。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愿意展示自己,激发起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入”。

二、逐层提问,层层深入

提问,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即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他们的接受状况。另外,学生不作答与教师提问的技巧、问题难易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所以对一些过难的问题,一定要分层设计,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小问题。当然问题也忌过于简单,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应当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之后才能回答上来,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如在“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框的教学中分析“我们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问题离学生实际较远,比较抽象。因此我设问时就划分成若干问,(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3)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分别如何对待?逐层递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有效提问,有问必评

课堂上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敷衍了事。怎样做出恰当的评价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有道理。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对超常儿童非常有研究的美国专家来我国访问的时候,到一所学校去考察。一位班主任说:“先生,您能不能帮我把班里智力超常的学生挑出来?”专家爽快地答应了,然后自信地用手在学生中指点起来:“你,你,你……”。被指到的孩子眼睛一亮,发疯似的跑回家:“妈妈,妈妈,美国专家说我是神童!”母亲半信半疑地找到老师,“一点不错,的确是专家说的。”母亲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不再焦虑,不再指责。从此这些孩子的环境变了,同学们个个羡慕,老师倍加关怀,家长逢人就夸,他们一下子都到了“行”的教育世界,一个个飞速地向前发展。一年后,专家再次光临学校,询问那几个孩子的情况怎么样,班主任回答:“好极了!”接着班主任又问到:“先生,我感到很惊讶,您来之前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学生,可经您一指点,一个个都变了,请问您有什么诀窍,能够判断得如此准确?”专家微笑着说:“没有任何诀窍,随便指指而已。”班主任目瞪口呆。这个既美丽又酸涩的故事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深刻的,那就是:赏识有着异乎寻常的教育功能,落实新的课程理念,应该大力提倡赏识教育。作为教师,耐心细致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的欲望,刺激和诱发学生探索的触须不断地深入与拓伸。很多老师对学生回答,不予评价指点,一句“坐下”就结束,这就打消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也有的老师只作了简单的评价“很好”、“错了”,老师在给学生评价时特别是否定性评价,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鼓励中给予纠正。如,你可以说:“你的回答还是很有见解的,再换个角度想想。”“答的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观点。”即使遇到一问三不知的学生,也不用发火,可以说:“好,你先坐下,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每提问一个学生,都必须通过有效评价,使其有所收获。

四、有问才问,控制节奏

课堂提问有这样一种弊端:“满堂问”,很多问题未经精心设计,将问题当作点缀装饰,例如“是不是”、“对不对”等封闭式提问,还有提出来的问题不需要思考直接可以在书本上找到答案,这类的问题实际上是伪问题,为提问而提问,为避“填鸭式”教学的嫌疑而提问,好像在课堂上提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其实是不对的。古人早就明白“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道理,老师要善于引导,只有学生达到了“愤”、“悱”状态,即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中国的绘画艺术也讲究“布道”,“一副画倘若全部涂满,一点空隙不留,反倒不成其为艺术品了”。这个道理对老师的提问也同样具有启发性。对教学效果有益的再设问,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还要留出一点时间给学生思考,有时提问的节奏太快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又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效果肯定不行。学生没有时间冷静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也就失去提问的价值,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老师既要根据问题本身具有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这样才能发挥提问的重要作用,起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导入设问时2到3分钟,以2到3个设问贯穿中间的讲解过程,最后还要有10分钟练习巩固的时间,这种时间分布才是一节有效的课堂。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有效设问至关重要,不仅需要老师精心准备,还需要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行为活动中的两个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纽带联系起来,通过问题传递信息,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2]王颖.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名与实、走出混沌[J].理论与改革,2003,(5):92-94.

[3]邱伯生,张 怡.思想政治教育新解[J].思想教育研究, 2002,(9):4-7.

有效提问增强政治课堂活力研究 篇7

一、具备针对性———突出重点,促进思考

课堂提问不能随意设计,要具备针对性,突出教学重点,才能实现其有效性。首先,要针对教材内容提问,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其快速融入教学。比如,在讲“有朋自远方来”一课时,根据世界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设计问题:大家知道哪些国家的习俗,与我们国家的习俗有什么不同?应该如何看待国家习俗之间的差异?国家文化习俗间的差异对文化交流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巩固旧知,同时也为新知的教授进行铺垫。其次,要针对认知结构设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切实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在讲“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课时,很多学生在“个人自由”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理解上产生了疑惑,反复思考仍无所得。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其理解:个人的自由是否受到限制?个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吗?失去法律保护和限制的自由还算自由吗?在这一连串问题的思考下,学生逐渐领悟到:每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有序。

针对教学内容和认知结构的提问,不仅遵循教学规律,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疑难的同时能促进课堂活动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提问之后还要做好引导工作,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让其能充分思考,有效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二、具备层次性———层层递进,理清思路

学习是递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在政治课堂上,不能一开始就提出很难的问题,让学生无从下手,而要把握学生认知的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现层层递进。一般来说,考虑到政治学科理论性强的特点,教师会注重纵向深入,就是在逐步递进的基础上挖掘教学本质,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内容。比如,在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课时,遵循递进规则,设计了以下问题:中华文化的概念是什么?中华文化具备哪些特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有什么意义?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渐加深,最后在问题的解决中理清了学习思路,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此外,为了开拓学生思维,还要注重适当地进行横向拓展,让其在问题的探究中深化理解,实现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讲“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提出交流性问题:“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哪些挫折?是如何应付的?”和学生讨论交流之后,教师继续提问:“我们会因为什么因素遇到挫折?”一番思考解答过后,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在此基础上正式授课,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上,有层次、有广度的问题,不仅能受到学生的青睐,更能给其切实的帮助,让其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深化理解,有效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具备开放性———预留空间,发散思维

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考量,在教学时要适当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预留空间,让其在充分的思考中收获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才能在理解的过程中加深印象,牢牢掌握知识,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比如,在讲“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时,采取开放性提问,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效果很不错。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有所铺垫的情况下深入了解所有制。先从网上收集本市2015年各种经济成分的数据做成表格,向学生展示,指导其分析各种成分,初步了解本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以此激发其进一步探究的热情。然后进行提问:材料中包含了哪几种所有制的经济形式?这反映了我国正在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面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在之前的铺垫下,这几个问题的提出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逐渐从数据中直观地感受到多种经济形式的存在,进而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分析数据,并且结合教材探究。不知不觉中,学生就理解了文本重点,并且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思考。

当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开放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鉴于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以多元视角进行思考。有一点需要注意,在提出问题后,不能放任不管,一味地让学生自由发挥,而是要适当点拨启发,确保其思维通畅。

四、结束语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强化师生互动,还能激活学生思维,给政治课堂增添活力。精细化、优质化的提问丰富了政治课堂,让原本枯燥的理论传授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在全新的思考中获得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朝洪.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学园,2015(02).

探究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提问 篇8

一、课前提问,吸引眼球

初中政治与学生学习的其他科目不同,在政治教材上有许多的案例,与教材的正文相比,这些案例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有些学生甚至已经将教材当作了故事书。学生将教材当作故事书,就表明了他们已经对教师上课的内容失去兴趣,意味着当教师带着教材走进教室时,学生关注的不是老师今天会讲什么内容,会如何来讲这些内容,而是今天看故事书的第几页。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开始就提问一个与学生本身相关的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从故事书中拉回到课堂中来,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头,教师上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比如,在教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时,我提问学生:“你平时有着什么样的情绪,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负面情绪?当你有了负面情绪之后,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以前,学生很少会考虑这样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于是他们的心一下子就被抓住了。接下来同学就根据我提出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每个人都想发言,说出他们心中的看法。这样一个简单的课前提问,让我很轻松地上好了这一节课。

二、结合实际热点问题提问

初中政治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热点问题进行提问。结合时事提问,可以让教学摆脱教材空洞的理论,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更加感兴趣,进而积极地去思考。例如,在上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八课《学会拒绝》时,我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前段时间中共中央进行了大规模的反腐行动,查处了大量官员,这些官员为什么会被查处?”许多同学都能够说出这是因为他们贪污了大量钱财,触犯了法律,所以才被查处。接着,我又提问“就是因为这些贪官拿了那些不该属于他们的东西,他们才会被处罚,那么我们在面对给我们但是却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有些同学很果断地说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应该拒绝,但还有一些同学说可以接受别人给予的东西。我一方面肯定了两个答案的可取之处,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两者的不全面:对于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要学会拒绝,如果给我们的东西是违法的,那么我们应该果断地拒绝,但是对于那些不违法的、善意的给予,我们应该学会接受。鉴于此,我们要学会拒绝,并了解我们要拒绝的对象。通过实例,让学生一下子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兴趣,注意力都集中于课堂,我讲课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三、师生之间的双向提问

在课堂上如果只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那么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沉闷。但如果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增加课堂互动,就会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必须积极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够采取置之不理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对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很好的作用。比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时,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有着哪些隐私?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之后又提出:如果我们的隐私受到侵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我会从法律的角度告诉学生因为别人侵害你的隐私利益,导致你的名誉权受到损害时,可以以“名誉权遭到侵害”为由,提起侵权诉讼。若是隐私被侵犯导致名誉受到侵害,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金额需要依据损害程度加以斟酌。

再如,在教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的时候,有同学提出“挫折到来的时候只会让我们沮丧,怎么会丰富我们的人生呢?”我就告诉学生:人生漫长,我们不可能事事都顺心,必定会有坎坷、挫折,这时我们就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已然存在,只有总结经验,我们才能避免下次再遇同样的挫折。这样慢慢地积累下来,我们的人生必将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我们要让自己的意志坚强,不被挫折打败。这样帮学生逐步分析问题,能使他们上政治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四、结语

实践证明,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技巧。如何将提问技巧用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去深入研究和实践。一旦教师成功驾驭了课堂提问这一门艺术,就能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自己政治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杰出的政治人才。

摘要:课堂提问是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一环,有效的提问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课堂提问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不正确的提问手段会导致功亏一篑,甚至取得相反的效果。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展开阐述。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吕仕花.课堂提问的艺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0).

[2]孙琪斌.课堂提问统计表的设计与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8.

政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篇9

一、激发学生发问

中学生天性活跃善思,想象力丰富,创新思维能力强。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肯定他们胆大妄为地甚至是异想天开地发问。教师应当以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疑问,放飞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政治课堂中,应当努力使学生怀着质疑好奇的态度对待政治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提问,让学生在提问与解惑中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在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书本的知识,通过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并辅之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以及运用适当的具有生活化的背景材料与学生的感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教师要刻意制造出学习的“悬念”,诱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而激发学生质疑发问。

二、引导学生模仿提问

学生的学习能力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模仿提问。教师对于一个知识点,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这几个角度进行示范提问,比如说在学习《与父母平等沟通》这一课时,老师示范提问:什么是代沟?为什么会出现代沟?怎样跨越代沟?然后让学生模仿,针对《克服逆反心理》提出问题。学生模仿的很快,迅速地提出了相应的三个问题,即什么是逆反心理?为什么会出现逆反心理?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三、教给学生常规提问

对于任何事物,人们的提问,最基本常见的是围绕事物的含义,原因,意义以及方法来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这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对于一个政治知识点,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开始提问。

1.含义问题(即是什么)。如:政治学习中有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专业术语等都可提出认知性的问题。比如说什么是“发动”?什么是“制止”? 什么是“不作为”?什么是“人格尊严权的定义是什么?人格尊严权还包括哪些小权利?等等都可以提问。

2.原因问题(即为什么)。如:在七下20课《法律护我成长》这一课教学中,为什么国家法律法规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再比如说七下21课《护佑生命安康》这一课中,为什么要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在学习八上《孝敬父母长辈》这一框时,为什么要孝敬父母长辈?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探究分析知识的来龙去脉而提出的,属于分析性的提问。

3.意义问题(即怎么样)。比如说在学习《有话好好说》这一课时,通过展示一段母女的情景对话,然后提问:在这段情景对话中,母亲和女儿有没有做到有话好好说?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等等。这种意义问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通过一定的理解评判加以思考。它是对于含义问题的延伸与深化。

4.方法问题(即怎么办)。比如说学习七上《好方法共同分享》这一课时,有哪些更好更快的记忆方法?跟学生来个记忆方法大比拼,让学生施展各自才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用最可能短的时间里来记忆。再比如说在学习八上的《行为与后果的关系》这一课中,可以提问:如果你是海因茨,你会怎么做?选择偷药会产生什么后果?选择不偷药,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从而产生心灵碰撞,更好地把握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以上这些都属于创造性提问。

四、指导学生根据学科特点提问

在政治教材中,知识点被分为具体的章节,章节之间是有一定的独立性,教师应当使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章节提问,从而使学生能够提升提问的针对性,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题目反映了一个章节的内容,是对知识点的高度概括。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题目发问,能够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点不断深入思考与探索,从而提升学生把握重点知识点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提问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五、鼓励学生随机提问

随机提问显然对于教师对于学生都具有非凡的意义。随机提问更加自由随意,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提问能力与水平,也需要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问什么。它主要是针对师生的讲解、提问、答问,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而随机提出的问题。即在课堂上只要学生有不明白,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马上举手提问,这些不明白不懂的知识点不一定是课本上的知识点,还可以是课外的一些知识,不一定是政治学科的知识,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

政治课堂提问方法 篇10

一、从教材问题向生活问题转变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在课堂提问方面,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发现者,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把教材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生活背景下激发主动意识,才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对教材问题的认识与看法。

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多彩的消费》这一课时,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或者分类等,从而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在课堂教学时,对于“你知道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消费类型有哪些?”“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等教材问题,教师可以把它们转化为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问题,如“你每个月生活费是多少?”“在每个月的消费中,你的各项支出是什么?”“影响你日常消费的因素是什么”等,这些生活问题与学生的日常消费状况密切相关,既有助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判断,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这个教学课例中,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把教材中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比较客观的问题转化成了学生可以理解与接受的生活问题,这样的课堂提问,起到了化难为易,化客观为具体,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政治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从预设问题向生成问题转变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根据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与梳理设计出一系列预设性问题,以便在教学时指导学生思考与交流,但是,长此以往,这种提问方式就会显得比较僵化,不够灵活。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预设性问题向生成性问题进行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政治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灵动有效。

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一课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管理中的人们当家做主的优势,从民主意识与法律意识方面感受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使学生逐步学会理性分析社会问题,养成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传统的教学,教师大都爱提问如“你知道村委会是由什么产生的吗?”“本村大事由谁决定?”“本村事物谁来管理?”等,由于这些问题是教师预设好的,故不能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情形下,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能拘泥于课堂预设,而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尽可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疑惑或者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提问,从预设到生成,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还可以使学生对政治问题或社会现象了解得更加全面、透彻。

在这个教学课例中,教师主要把课堂提问的方向从注重预设转向了关注问题生成,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要回答的问题就不再是仅仅依靠课本,而是在教师的指引和同学的互动中,真正经历了问题的生成,如此,对于课堂生成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学生的回答也会更积极踊跃,教学效果自然就更好。

三、从封闭问题向开放问题转变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化为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提问往往显得比较封闭、单一,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这种提问方法,更多地把课堂提问的方向由封闭式向开放性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全面看待问题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这一课时,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文化传媒的主要途径,了解文化传媒的路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在教学这一课时,基于封闭式的课堂提问大致是这样的:现代社会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文化传递的?新媒体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你对现代传媒有什么看法?等等。这样的课堂提问完全是围绕着一个内容打转的,不能真正起到增加学生阅历、拓展学生视野以及使学生所学走向宽度与广度的目标。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在课堂提问上可以这样设计:你知道古时候的文化是怎样传播的吗?它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如今的文化是靠什么传播的?你对未来的文化传播有什么畅想?在这样开放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眼界更广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在这个教学课例中,教师主要带领学生从封闭式的课堂提问向开放性的课堂提问进行转变,这样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进而在开放性问题的指引下,可以养成全面而理性地看待政治问题的习惯,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若干反思 篇11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提问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26-0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循环的“提问——回答——反馈”环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掌握新知、培养能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矫正补救,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和谐共鸣中有序推进,在教学相长中共同发展。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在信息和知识迅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已经成为政治教师的重要任务。所以,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必须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下面就在政治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做如下阐述:

一、教师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为课堂有效提问奠下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教材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过程。选择和运用某种方法或手段,首先应考虑的就是它对实现目标的效益性。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在运用时也应考虑它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效益。

首先,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教材(包括教学大纲)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托和根本。离开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对所教的政治教材应该深入了解其结构、内容和涵义,并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泰然地走上讲台进行有条不紊地讲学。其次,课前还应认真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对学生的基础和心理素质),考虑在教学过程的哪个环节、用什么方式提出问题,要估计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答对了怎样鼓励。答错了怎样扭转,答不出怎样引导。如《生活与哲学》中,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是学习重点,并且通过学习,学生应能体会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逐框讲解、平铺直叙的教法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这样设计:先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再学习意识的产生和本质。提出“意识的产生和本质说明什么?这和自然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共同说明什么?这样的设计,抓住了关键处,问到了点子上,学生的思维怎能不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

总之,准备得越充分,课堂上运用起来就越自如,效益就越高。因此,要通过课堂提问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效益,教师课前要勤于准备。

二、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提问气氛,为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平台

当学生所提的问题幼稚时,要多一点容忍,少一点讥笑;当学生所提的问题使教师难堪时,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当学生为表达一道问题憋得面红耳赤时,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不耐烦,对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要尊重他们的想像或别出心裁的念头。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

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时,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联系是否等同于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否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中的普遍性是否是事事、时时有矛盾?为何主次矛盾关系适用于办事情,而矛盾主次方面适用于看问题?说句老实话,当学生提出这么多问题时,我震惊了,因为这里有很多问题我在备课时是没有考虑到的。这也说明:我们的学生是可以提出问题的,关键是要有一种能够触发他们提问的材料或情境。因此,课堂上教师创设宽松民主的提问氛,注重教法改革,大力倡导启发式、研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归纳学法,评价效果。

因此,课堂上,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的提问氛围,就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敢于辩论、纠正别人错误的独立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教师要善于设置高质量的疑问,为发散学生思维提供保障

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当有了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时,大脑才能活跃起来。当然,高难度并不等于高质量,关键在于设计的巧妙。一个精心设计的巧妙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使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相互争论和启发中得以拓展。

如:在讲授量变和质变时,为了充分启迪学生的思维,我先给学生一个《分粥》的故事,讲完故事,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1、应该如何分,大家才会没有意见同时自己又不会吃得最少?2、用今天所学知识应怎么解释?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得出结论:1、分粥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2、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第一,由于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第二,数量不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方式和结构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分粥》故事中,同是七人分一桶粥,有抓阄分粥、轮流分粥、推选分粥、委员会分粥四种分粥方案。谁分粥,谁先拿粥,这些方案是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没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每周饱一次、腐败粥、凉粥。只有一种方案,虽然只是改变了分粥者拿粥次序,就是改變了拿粥的排列方式,分粥者不是先拿粥,而是最后拿粥,各个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终于实现了完全公平公正公开,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这正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方式的体现,这种质变,也是制度创新、体制创新。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12

一、提出明确的问题

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内涵与外延要明晰,杜绝问题含糊不清或理解有歧义。教师要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如果漫无边际进行提问,会造成抓不住课堂教学主要任务,即使所选的问题再精彩,也达不到教学效果。提问要疑而不难,引人入胜,难易控制在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程度。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明确清晰,能让学生一听到问题,迅速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指向,或错误地理解问题的内涵与外延,最终只能是完全背离问题的原意,造成了思维的混乱,无法实现提问的初衷。

二、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问题的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来。政治教师提问中要克服偏爱某些学生的现象,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抢答、抽答、辩答等多种方式,促使全体学生都去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讲《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时,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你有没有意见反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反映?如果你的意见被采纳,你有何感想?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对高考制度改革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同学想通过政府网站提出意见,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意见如被采纳肯定非常兴奋,同时也提高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于是,本课重点问题“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意义”就迎刃而解了。

三、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计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水平,切忌提出不切实际或过于深刻的问题,同时也要避免过于简单的、可以不加思考直问直答式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与知识贮备,在遵循认知规律原则的前提下提出适中的问题。政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整体设计一堂课的提问,将学生思维层层引向深入。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心中要装着整堂课,让提出的许多问题按一定的逻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不断深化。如果政治教师设计的问题,杂乱无章,琐碎不堪,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问题,虽然这样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学生却没有办法找到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的思维处于凌乱的状态,最终无法形成对政治教学内容的整体感知。有效的政治课堂提问,应该避免问题过多而繁琐,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系列问题,使所有问题环环相扣,由具体到抽象,部分和整体相结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四、灵活多变的提问方法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与教师密切配合,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例如,让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不点名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将此问题分解为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先提一问题,然后随之提供一些材料以供学生思考,让学生从材料中得到启示,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有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五、做好学生回答结果的总结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提问的结果适时作出适当的评价。在我们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即使表态也含糊其辞,有时还会褒贬过度,言过其实。久而久之,势必就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失去回答提问的兴趣,失去对政治课的兴趣。评价性原则要求高中政治教师首先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自己设计的问题,问题提出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有几个要点,学生还可能有哪些答案,这些问题自己必须要弄明白,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无法评价。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政治教师要认真听完学生的回答,注意力集中,较准确地概括学生的回答,防止心中无数,无话可说。

总之,课堂上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进行个人表演,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维习惯,摸清学生的学习心理,尊重思维的客观规律,善于创设情境,运用提问技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正>有效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有效教学的题中之义。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众多、知识抽象、理论性强,学生的社会经验又不足,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注重有效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掌握以下几个提问技巧。一、提出明确的问题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内涵与外延

上一篇:意义综述下一篇:农村改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