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厕

2024-07-07

农村改厕(共7篇)

农村改厕 篇1

到2010年使农村改厕率达到80%的目标非常困难, 关键原因在于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文章从文化堕距的角度来分析在社会变迁过程中, 在农村实施的一些利民措施如改厕为何会受到阻碍。

1 文化堕距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在研究文化变迁的特性时, 提出了文化堕距 (culture lag) 的理论。Culture lag也可译为文化滞后。该理论认为, 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 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 有的部分变化快, 有的部分变化慢, 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 由此造成社会问题。该理论认为, 一般说来, 总是“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迁, 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快于非物质文化, 两者不同步, 于是就产生差距[2]。其实也就是说社会的变迁会体现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变迁上, 但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变迁速度总是慢于有形物质文化变迁的速度。这就会产生一些社会矛盾或者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处于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这不仅体现在城市社会发生的重大变迁, 而且对农村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一变迁也体现在农村旧式厕所向新式卫生厕所的转变上。

首先农厕作为农村居民私人生活设施来讲, 其在农村生产中的作用不断弱化。随着改革开放, 农业技术改造使得农村释放出来众多的剩余劳动力, 同时国家对城乡迁移政策的松动, 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自由向城市迁移, 以寻求新的工作岗位。这对于农村居民来讲, 不仅仅意味着职业的变迁 (由传统农村转变为从事工业或服务业) , 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 (由单纯的农业收入转变为农业收入和工资收入) , 同时也意味着农村居民不再仅仅依靠耕种土地来维持生活, 而且土地肥料也不仅仅来源于粪肥, 各种各样人工有机肥料在农田耕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厕所在农业生产的地位不断弱化, 其作用只是逐渐退化为人们生活设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于文化堕距的影响, 新的思想观念与传统的习惯总是会产生一些矛盾。在现实生活中, 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的难易程度与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开放程度而变化。在农村社会变迁过程中,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体现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速度也不同。如江苏疾病控制中心2002年9月, 曾在太仓市、高邮市、洪泽县各选择3个村 (共9个村) 对农村改厕进行专项调查, 发现2001年, 改厕普及村比率苏南为17.89%, 苏中为2.26%, 苏北为0.59%。而2000年、2001年苏南工农业总产值为3 837~4 421亿元, 是苏中、苏北的2.05~2.66倍;城区居民年人均收入是苏中、苏北的1.24~2.20倍, 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是苏中、苏北的1.16~1.57倍[3]。所以在农村实施改水改厕工作, 在不同的经济状况地区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也是不同的。

从公共卫生领域的角度来讲, 国家开始对农村卫生事业给予高度的重视。农村改水改厕都是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 预防传染性疾病, 维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所做的积极努力。尤其是在资金投入上都采取了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投资的方法, 积极推动农村改水改厕。

既然有国家的积极推动, 对农村居民来说有利无害的改厕为何难以开展, 从物质条件来讲, 由于政府和集体的投入, 农村家庭承担这一改厕的负担大大减轻了, 但是这是对长期农业社会的传统用厕习惯的一次挑战, 农村改厕过程也是农村居民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

2 改厕过程中的障碍因素

首先是农村居民对农村改厕资金来源的认识缺乏积极性。改厕困难, 从表面来看主要是改厕资金的来源问题。从政府角度看, 改厕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 虽然厕所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特性, 但更多的是属于私人物品范畴, 因此政府只需给予一定补贴, 鼓励农民自己投资、投劳来建设[4]。资金来源有国家、集体和个人。在分摊比例上, 国家和集体所占份额较小, 大部分要由农民个人来承担。从农村居民的角度来看, 改厕对于他们并不是那么迫切, 不太情愿改厕。而且对于部分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民来说, 农厕改造所需资金是难以承受的。他们认为这应是国家政府提供的一种福利, 全部或者大部分资金应有国家和集体承担, 个人只要承担很少一部分就可以了。在经济发达的农村, 国家和集体出资比例很高, 个人承担较少, 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个人承担比例很高。这也是为什么与经济发达的地方相比, 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厕改造工作较难进行的原因。经济问题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南京六合地区调查显示, 横梁镇石庙村人均收入达到八千多元, 建造卫生厕所只需800~1 000元, 但其改厕工作进行的并不理想。谈起原因, 听到比较多的是, 农民“不愿意”改, 觉得“不方便”, 这说明农民对改厕是不重视, 而不是建不起。

其次是部分农民传统思想观念造成对新事物的短视性。这可能与长期的农业耕作有关。表现在: (1) 厕所在农民心中的定位较低。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 但是在农村房屋结构中, 几乎都把厕所放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厕所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位置远远没有衣食住行来的那么迫切。在衣食住行医等还没有完全无忧的情况下, 建立卫生厕所似乎不是那么急迫。 (2) 关于厕所的迷信习俗对农民仍有影响。其一是关于厕神的传说。近年来, 关于厕神之说已经非常淡化, 主要原因是粪肥在农事生产中作用的下降, 人们可以使用各种有机肥料来增加土壤的肥力, 厕所与生产逐渐分离。人们开始关注厕所的卫生问题。改厕工作能有比较大的成就。而且在工业越发达的地区改厕工作就进行的越好。只有当农业生产不再需要人畜粪肥的时候或者说绝大多数的农民脱离农业劳动的时候, 卫生厕所的改造才会彻底成功。其二是关于风水问题。农村建房很在意风水。其中就有一条是忌讳别家厕所对着自己的门, 这可能会影响自己家的运势。有很多农村改造的卫生厕所不是在室内, 而是在院中, 而粪池却在院外, 这就会遭到其后面居住村民的反对。 (3) 居民对于改变现状的创新性要求不强烈。由于农村有很多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 且外出打工的人多为年轻人, 具有创新精神和很强的适应能力。他们在农村居住时间短, 留在家中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和未成年孩子。老人思想趋于保守, 改变现状的要求不强烈,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根深蒂固。对于改厕改变现状的新事物难以接受。 (4) 农村居民对卫生知识的缺乏影响了改厕的积极性。农村改厕主要的原因是要改善农村居民的卫生状况, 改变农民的卫生习惯, 预防疾病。因为不卫生的厕所可能会带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如血吸虫病以及各种肠道传染性疾病。由于疾病发作的延时性, 很多农民意识不到改厕与预防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 (5) 村民对卫生厕所维护知识缺乏, 影响了改厕的积极性。改厕后的居民, 由于要及时冲水和清理粪池, 比使用旧厕多了一些工作量, 所以有些居民改厕后仍使用以前的旧厕。牛丽娟2002年3月至10月对安徽地区调查中发现, 在改厕户中有13%的人继续使用老厕[5]。卫生厕所的维护需要一定的知识。如厕所冲水不能过多, 多长时间必须对粪池进行清理, 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对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效果。村民对此知之甚少, 需要专业人员指导。

3 对策和建议

(1) 主持农村改厕的干部要积极主动宣传动员。很多主持改厕的干部工作动力来自于上级行政命令的压力, 而不是为农村居民切实考虑实际困难, 对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 而进行硬性摊派。甚至在不同的行政机构之间开展相关工作不是互相配合, 而是对工作进行人为的划分。如有的地区爱卫办与农林厅能源办同时参与农厕改造, 不是积极配合, 而是划区而治, 且通过不同的改厕形式进行区分, 爱卫办用三格式化粪池, 能源办则用沼气池。首先要求干部端正态度, 切实从农民福利出发, 积极宣传动员, 让卫生观念深入农民思想。 (2) 对农村改厕进行积极的技术指导。农村改厕最终是以达到粪便的无害化卫生标准为目标的。在有些地方, 农民使用以及维持农厕卫生的技术比较薄弱, 需要进行积极的指导, 真正达到粪便无害化处理。 (3) 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农厕改造不仅仅是对原有旧式厕所的改造, 更重要的是对农村居民卫生意识的宣传教育, 甚至可以说是对农民思想观念的一次洗礼。农民收入提高了, 从物质上可以使用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来改善生活水平, 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原有的传统观念也需要转变, 这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由于原有小农意识的肤浅性和短视性与现代卫生设施相冲突, 也即文化堕距, 使得改厕工作较难进行。但是随着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 对卫生、干净、舒适生活环境的需求, 改厕工作终将深入农村居民心中。

摘要:农村改厕是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其在实践过程中, 实施的效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 居民思想意识的转变是一个关键性原因。文章从文化堕距的角度对农村改厕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障碍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改厕,文化堕距,障碍因素

参考文献

[1]转引自郑杭生主编,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68.

[2]林萍, 吕永生等.江苏省农户改厕现状调查.江苏卫生保健, 2003, (4) :45.

[3]林毅夫.建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选择.中国社会学网, 乡村研究专题, http:www.sociology.cass.cn.

[4]牛丽娟, 祖光怀.农村改厕相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报告.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4, (6) :21.

农村改厕 篇2

积极参与农村改厕共建生态新型乡村 改水改厕人人有责项目资金党的关心 加大农村改水改厕促进医改快速实施 改厕工作加把劲努力打造卫生镇 改厕工作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改厕一小步健康一大步

你改一池健康一世

改水改厕政策好利国利民人人赞 修建卫生厕所创造美好生活 共建卫生厕所造福人名群众

响应中央号召将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

落实政府职能缩小城乡卫生差距

提高卫生意识建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厕所卫生无小事你的健康是大事

如皋市农村改厕的实践与思考 篇3

1 基本概况

江苏省如皋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滨江近海,总面积1 477 km2,现辖19个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332个行政村(居民委),2010年总人口141.21万,农村总户数29.68万户。

如皋市农村改厕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以每个家庭都有厕所为主要目标,解决粪便入厕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推广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的卫生厕所为主。90年代初期,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推广“有墙、有顶、有盖,厕坑远离水源,贮粪池无渗漏,厕身内清洁,无蝇蛆,粪便定期清除,基本无臭”的“卫生厕所”。90年代末,开始推广沼气式、双格式和三格式等能够使粪便得到混合发酵、杀菌等无害化处理的无害化厕所。当前,农村改厕就是将农村的旧式、老式厕所改为有墙有顶,通风良好,厕所内基本无臭味,贮粪池密闭,不渗不漏,无蝇无蛆,粪便经过混合发酵、杀菌处理的无害化厕所。实施农村改厕前,如皋市农村户厕多以旱厕为主,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2006年年底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7.74%。从2007年起,如皋市在全市范围内强势整体推进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工程,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累计改造无害化户厕26.73万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0.06%,实行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的根本改变。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

为切实做好农村改厕工作,如皋市政府制定了《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改厕工作方案》,成立了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分管主任、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农村改厕组织、协调、督查和考核工作。市爱卫办建立农村改厕技术指导小组,具体承担全市农村改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工作。各镇将改厕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镇、村干部包干责任制,镇主管干部分工包村,村干部分片包户,有效进行压力传递,做到层层有人抓、户户有人包,为改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2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投身农村改厕。以宣传农村改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重点,让群众明白农村改厕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好处以及改造厕所产生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使群众懂得改厕不只是对家庭成员健康消费的投资,同时可以有一举多得的丰厚回报。为此,市爱卫办设计印发《如皋市农村改厕农户手册》30万册,发放改厕宣传画1.2万余份;各地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和“致村民的一封信”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农民破除传统的用厕习俗,引导农民增强自我卫生保健意识,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理解、支持并自觉参与改厕工作;教育部门强化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发动学生带动家长积极参与改厕。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改厕工作的积极性,由“要我改厕”逐渐转变为“我要改厕”,推动了全市农村改厕工作的顺利实施。

2.3 多元筹集资金,加强资金监管

资金是推进农村改厕的重要保障。如皋市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以财政资金作为引导,坚持走多元化投入之路,积极拓展多种筹资渠道,想方设法破解农村改厕资金难题。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镇财政将农村改厕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安排改厕专项补助资金,在江苏省、南通市级补助的农村改厕经费基础上,市财政配套经费按每户补足至400元,镇政府视财力状况予以支持。“十一五”期间,市、镇两级累计投入农村改厕资金5 600多万元。二是集体扶持。有条件的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农村改厕户给予扶持,出资标准由镇人民政府确定。三是鼓励社会参与。市各有关部门把支持农村改厕工作列入农村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资金、物资上给予帮助,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农村改厕。四是群众自筹。除以上渠道筹集的资金外,农村改厕所需的剩余资金发动农户自行解决。不少镇、村干部及施工企业为保证任务如期完成,还主动自行垫资。

为加强资金监管,财政部门设立农村改厕专项资金账户,列入年度预算,按工程需要和考核结果及时拨付,专款专用。改厕资金补助标准、补助方式要向农户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每年底财政及审计部门对本年度改厕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爱卫办每年组织相关部门抽查各镇改厕经费使用情况。

2.4 强化质量管理,突出服务指导

在农村改厕过程中,如皋市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确保建成优质工程。一是创新改厕模式。2006年,采用砖砌建三格式化粪池,这种改厕方法耗时长、人工成本高,群众不易接受。2007年,采用预制涵管建三格式化粪池,这一方法虽然成本得到降低,但运输不方便,施工难度大。2008年以来,采用现浇涵管建三格式化粪池,这一施工工艺价格低、工期短、安装方便且无害化效果好,一经推广,深受广大老百姓喜欢。二是强化服务指导。市爱卫办制定了《如皋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技术规范》,制作了农村改厕培训幻灯片,组织有关人员到各地轮流进行集中培训。农村改厕项目村在改厕实施前必须先行试点,经爱卫办验收合格后方可全面铺开施工。在农村改厕过程中,市爱卫办组织技术人员经常深入镇、村及农户,解答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农村改厕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加强质量监管。各地严格按照粪便三格式无害化处理的标准进行施工,做到统一图纸、统一施工和统一验收。工程监理人员时刻掌握工程进展,动态控制工程质量,深入农户改厕施工现场,现场检查施工质量,同时各村也安排专人现场不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市爱卫办5年来累计发放《如皋市农村改厕农户手册》30万册到农户家中,内容包括改厕的目的、原理、施工要求、关键技术要点、农户如何选择改厕地域、如何配合改厕、如何协助进行质量监督和如何正确使用无害化卫生户厕等,发动群众对农村改厕工作进行监督。

2.5 强化行政推动,加大考核力度

市委、市政府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村改厕工作,将农村改厕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考核内容和市政府对各镇政府年终目标考核的内容。在每年的全市干部大会、党代会和季度点评会等全市大型会议上,市领导对农村改厕工作进行点评。在各种调研活动中,市委书记、市长均亲自督查农村改厕工作,要求各镇主要领导明确农村改厕的思路、举措及推进措施,对完成改厕任务的在年度考核结果中给予加分,对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记功。同时,市政府拿出部分经费,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调动各镇农村改厕的积极性。市爱卫会每年年底组织一次大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每年分三轮考核各地完成的改厕数量、质量以及新厕所的接通使用和旧厕所的填埋情况,考核结果与下拨改厕资金挂钩。市爱卫办经常组织有关部门进村入户,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严格的考核,确保了我市农村改厕“数字实、质量优、使用好、效果佳”。

3 成效

3.1 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改厕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农村改厕项目,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和卫生状况,夯实了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了城乡差别,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1]。同时在农村改厕项目实施过程中,村民普遍接受了健康教育,卫生意识和健康行为明显增强,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逐步改变,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农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2 相关疾病得到控制

农村改厕工程解决了无厕户将粪便直接施于农田留下的隐患,有效控制和减少了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与传播[2]。近年来,如皋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由2006年的43.35/10万下降到2010年的27.83/10万,5年递减35.80%。农村蚊蝇密度也明显下降,农村监测点肠道蠕虫病感染率持续保持在1.5%以下。

3.3 加快了卫生镇、村创建步伐

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是创建卫生镇、卫生村的一项关键指标,江苏省卫生乡镇标准要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80%,其中镇区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5%,江苏省卫生村标准要求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0%以上。如皋市以农村改厕攻坚为重点,带动创建卫生镇、村的各项工作,同时,农村改厕工作的强势推进也为卫生镇、村的创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0年,如皋市累计建成国家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镇17个,省级卫生村131个。

4 思考

如皋市农村改厕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3]。一是新建厕所使用不正常,老旱厕仍未完全填埋,存在新旧厕并存并用现象。农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未正确掌握使用方法,不习惯使用水冲式便器,少数农户为节省水费,不使用新厕所,革除传统生活习惯任重道远。存在不在第三格取粪液、向三格池内乱倒杂物等行为。二是改厕质量控制存在盲点,由于工作面广量大,改厕验收也只能采取抽查方式,质量监控难以全面覆盖,改厕实施主体质量管理方式和责任心的强弱可能造成改厕质量的不平衡。三是存在户厕沼气式改造与无害化户厕改造并存现象,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四是资金缺口大。2007年以来,全市各地累计完成改厕任务近20.6万余座,其中中央、省项目改厕任务仅6.6万座,其余近14万座为非项目改厕任务,资金缺口较大。

4.1 行政推动是实施农村改厕的关键

农村改厕工作难度大,实施过程中在思想、观念和资金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只要各级党委、政府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把手工程”加以强势推进,真正列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就可以把农村改厕工作办成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

4.2 改厕工作要讲求因地制宜

由于经济基础、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等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卫生厕所的模式选择,一定要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相适应。在改厕工作中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讲求实效。要借鉴外地改厕方面的经验,推动当地农村改厕的设计及应用性研究,开发适合当地群众需要的户厕,并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加以推广,使农民从中真正受益。改厕过程要一步到位,防止重复建设,反复改厕,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4.3 必须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工作

要着重在农户厕所的使用、管理上下功夫,努力巩固农村改厕的成果,有效遏制回潮现象。要进一步强化宣传,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全面取缔、填埋旧厕;要多方正确引导,加强典型户示范,消除群众心理误区,如无害化处理后的肥效问题、水费问题。要教育村民正确使用户厕,保持厕所卫生,定期清理,便后及时冲洗。要教会群众如何维护户厕,正确倒粪和取粪,提倡粪水回归农田,严禁直接排入水体。

参考文献

[1]吕雪琼,陈汉汛.农村改厕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2): 761-762.

[2]李明江,潘爱红,钟格梅.广西中央改厕项目效益调查与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12):77-78.

农村改厕协议书 篇4

甲方:****村民委员会

乙方: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确保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保质按期完成,根据市季办、市政府办关于印发《一体化推进农村厕所专项整治加快改善农村人民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办[2022]18号)要求,现就改厕工作中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提供改厕标准给乙方,乙方必须按照甲方提供标准进行施工。

二、施工期限: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7月20日

三、施工范围:安装化粪池、蹲便器、水箱、自来水。

四、工程造价:安装化粪池、蹲便器、水箱、自来水,每个厕所1200元;

单独安装便器、水箱、自来水,每个厕所500元;建隔墙(高度不超过1.5米)另出200元;单独建化粪(需接入便器),每个厕所700元,新建一座厕所2000元。

五、合同总价:大写肆万玖仟捌佰元整(小写:¥49800.00元)。

六、乙方必须按期、按质、按量完成改厕任务,如果施工中停止施工不干的,甲方将拒付乙方施工工资。

七、付款方式:在开始建设中,建成10户,村预付材料款5000元,如果以后再建成10户,村再预付材料款5000元,以此类推,但乙方必须凭发票支款。

乙方按期完工,经主管部门和甲方验收合格后,乙方凭发票结账,对照本协议每四款甲方一次性付清乙方工程造价款,否则甲

方有权拒付乙方工程造价款。

八、乙方必须按照施工程序施工,不得违章作业,造成安全事故的一切后果由乙方自己承担,甲方概不负责。

九、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代表(签章):

乙方代表(签字):

农村改厕 篇5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估对象

评估时间:2006—2013年;评估范围:四川省21个市(州)(数据截点到2013年底)。

评估样本选择:在粪便无害化卫生厕所监测中,根据地区改厕工作推进情况和经济、自然、区位、文化等相关影响因素,按照分层抽样方式选择样本:每个市(州)选择2个县(区),每个县(区)选择2个村(一个为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70%,一个为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30%),每个村随访20户。每个县选择三格化粪池和沼气池厕所各10座,旱厕5座进行监测。共包括全省21个市(州)44个项目县的92个村,其中,47个改厕村,45个非改厕村。调查农户1797户,其中,改厕村927户,对照村870户(对照村为未进行改厕项目或改厕普及率在30%以下,且与改厕村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前生活水平、卫生环境、自然条件、行为习惯等相近)[1]。

1.2 评估内容、指标与方法

1.2.1 卫生健康效益评估

评估指标:粪便无害化处理卫生学指标包括粪大肠菌值、寄生虫卵沉降率、血吸虫卵数、钩虫卵数;“粪—口传播性疾病”发病情况指标:感染性腹泻、痢疾、甲肝、伤寒、霍乱等累计发病人数、发病率及变化幅度;目标人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个人卫生行为情况等指标。

评估方法:检测方法按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规定方法进行;厕所内的蛆、蛹、成蝇根据实际第一视野观测数量填表;“粪—口传播性疾病”累计发病人数通过查阅县疾控中心和乡镇中心卫生院获取数据,了解累计发病数和下降幅度;通过观察与访谈、知识行为调查问卷了解目标人群相关知识知晓率和相关卫生习惯形成率。

1.2.2 环境效益评估

评估指标:厕所改建率、厕所院内苍蝇密度、农村整体环境状况改善等。

评估方法:确定调查点,将调查户所在村作为农村环境卫生调查对象;采用调查表形式对厕所改建率、厕所院内苍蝇密度和农村整体环境改善情况进行调查。

1.2.3 社会效益评估

评估指标:群众满意度测试、健康教育资料覆盖率。

评估方法:入户入村访谈测评,发放对农村厕所改造满意度调查问卷表。

1.2.4 经济效益评估

评估指标:改厕前后因血吸虫病、肠道寄生虫病、肠道传染病引起的医药费用变化;改厕前后燃料费变化;改厕前后肥料开支变动情况;改厕后劳动力成本改变;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评估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开展。

2 评估结果

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四川卫生厕所总户数达到1456.2万户,比2006年增加了763.35万户,卫生厕所总户数的增加速度快于农村总户数;卫生厕所普及率逐年上升,由2006年的35.82%上升至2013年的70.99%,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8.73%上升到51.55%。2013年四川卫生厕所普及率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16位,超过西部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平均水平(64.01%),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差距明显,落后3.1%。同期横向比较来看,改厕村相对于对照村在以下方面效益显著。

2.1 卫生健康效益

2.1.1 粪便无害化处理情况

根据2004—2005年四川省疾控中心对全省21个市(州)农村户厕的检测数据显示,2005年全省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29.57%,比全国的31%低(2005年以前,四川农村卫生厕所卫生健康效益所采用的指标为“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只针对极少数样本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生化检测分析,又因时间久远,数据缺失,无法对“粪大肠菌群、蛔虫卵检出率、血吸虫卵检出率和钩虫卵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

2014年四川省疾控中心对全省21个市(州)开展了关于卫生厕所粪便无害化处理情况的抽样调查,主要对完整下水道水冲式、三联沼气池式、三格化粪池式、无处理式4种类型的厕所进行监测。其中所有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粪便无害化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检测指标全合格,而其他三种类型的厕所粪便无害化处理还有待加强,具体监测结果如表1所示。

2.1.2“粪—口传播性疾病”发病率

2005年四川省疾控中心选择省内CES(儿童环境与环境)卫生项目县及其扩展县8个示范村进行调查[2]:粪便传播的疾病主要以蛔虫、感染性腹泻、痢疾、甲肝和霍乱为主,其感染率分别为:666.67/10万、487.80/10万、454.4/10万、333.33/10万和104.16/10万。

改厕后,根据四川省疾控中《2011-2013年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厕项目效益评价总结报告》原始数据调查表和《四川省统计年鉴2014》综合测算:蛔虫、感染性腹泻、痢疾、甲肝和霍乱等各项疾病感染率较改厕前明显降低。(如表2)

2.1.3 目标人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个人卫生行为情况

经过入户调查,结果显示(表3和表4)改厕村农户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个人卫生行为情况指标均比对照村高。

2.2 环境效益

2.2.1 农村厕所改建率

根据四川省疾控中心相关统计,2005年四川农村厕所改建率为34.04%。截止到2013年,改厕村总户数为610.04万户,已完成改厕的农户数为303.58万户,改建率为49.76%。改厕村的厕所类型主要以三联沼气池式为主,三格化粪池式与完整下水道水冲式也占有较大的比重,有盖板的坑式厕所与无盖板的坑式厕所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

2.2.2 农村厕所院内清洁程度和苍蝇密度

从厕室内情况看来,改厕村在厕所是否有臭味、是否有粪便暴露及是否有苍蝇等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村。调查显示,改厕村厕所没有臭味、厕所没有粪便暴露的户数占改厕村总户数比重为80.58%和87.49%,均高于对照村;通过第一视野观察,改厕村很少发现有苍蝇,户厕苍蝇数量少。

2.2.3 农村整体环境状况改善情况

从卫生环境来看,改厕村绝大多数实现了垃圾归类、河道清洁、环境美化,与对照村的垃圾随意堆放、道路不整洁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总的来说,改厕村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3 社会效益

2.3.1 试点地区干部、群众满意度测评

在改厕村村委会和农民对卫生厕所改造项目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村委会和农民对改厕项目表示满意,且满意程度较高,各方面均达到93%以上。

2.3.2 试点地区健康教育情况

改厕村对参与改厕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专业的技术培训;采取编发改厕小手册和资料、标语标牌,设立咨询站,开展讲座,项目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卫生厕所的防病作用和使用方法;宣传资料覆盖率为40.9%-45.45%。而对照村农民很少得到农村厕改的宣传资料。

2.3.3 试点地区相关配套改革的示范作用

为推动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各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自然环境的厕所新模式、新技术,并开展了一些相关的配套整治工作。如丹棱县配合厕改项目,探索推行的“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新模式即将在全国推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曾多次受到省市肯定。射洪县陈古镇因地制宜,借力集中成片实施改厕项目,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建成了农民休闲广场等。

2.4 经济效益

本研究从节约医疗成本、误工费和节约燃料化肥支出这两个方面评估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医疗成本包括生病产生的直接医药费、营养品费用、因病产生的交通费、病人和照顾病人的家属误工费[3]。此次主要统计患“粪—口传播性疾病”的医疗成本及病人和家属的误工费。

2.4.1“粪—口传播性疾病”导致的直接医药费用支出变化

从2011年到2013年项目县“粪—口传播性疾病”年平均万人发病人数为233.50人、195.53人、184.37人,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患病人数减少,意味着农民用于治疗该疾病的直接医药费用支出逐年减少。改厕村农户平均每年用于治疗“粪—口传播性疾病”的直接医药费用支出约为597.85元,花费仅是对照村农户的一半左右(表5)。

2.4.2“粪—口传播性疾病”导致的间接支出变化

改厕村农户生病后平均每年购买营养品的费用约为112.91元,因看病产生的交通费用平均每年约为89.03元,两项间接支出总额共计201.95元。而对照村因“粪—口传播性疾病”导致的营养品和交通费支出均高于改厕村,其间接支出总额为387.85元(表5)。

2.4.3 因患病导致的劳动力变化情况

改厕村劳动力患病后卧床天数为3.48天,误工天数约8天,患者在正常工作劳动时平均每天的劳动报酬为92.14元,一旦患病,每次会导致患者劳动报酬减少737.12元;其家人为了照顾病人耽误的工作时间约为5.52天,家人正常工作时平均每天的劳动报酬为44.8元,因此患病后间接导致患者家人劳动报酬减少247.3元。2011年至2013年的3年间,对照村“粪—口传播性疾病”发病人数高于改厕村,累计为3.9倍,由于农村厕改使农民患“粪—口传播性疾病”的发病率降低,因而改厕村农户因患病导致劳动力收入报酬减少数量比对照村少(表5)。可见,改厕使发病率降低,可以直接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这与陈俊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

2.4.4 燃料、化肥费用支出变化

农民改厕后利用粪便作有机肥和沼气原料,减少了燃料、化肥费用支出。具体来说,农民每年用于购买燃料的支出为612.99元,较改厕前减少了近一半,每年用于购买肥料的支出为2067.94元,较改厕前该项支出减少了约16%。

2.4.5 农村改厕项目对当地产业结构影响

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努力推动下,改厕项目带动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河道整治等其他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这些联动项目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整体环境面貌,进而促进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多地因地制宜,重点对旅游沿线农户厕所进行改造,实现了农村改厕沿线、成片、规模化推进与当地产业、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提档升级。

3 讨论

总体而言,2006至2013年间,我省农村卫生厕所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卫生、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效益显著,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截至2013年底我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70.99%,总体落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工作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与国家爱卫会制定的目标:“确保2020年实现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的规划目标”差距更大,说明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改造项目仍需加紧进行。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整体改厕工作还存在项目经费不足、经费管理方式不当、基层工作和施工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卫生厕所质量不合格、农民卫生意识差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待在下一步工作中着重解决。

4 建议

4.1 严格落实改厕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并加强资金管理

(1)将农村卫生厕所改造项目作为全省重大标志性民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认识到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工作是美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至关重要的大事[5]。

(2)建立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改厕的投入机制。各级财政每年应加大农村改厕专项补助资金量和实际投入量,同时各个乡镇也应安排配套资金予以支持[6]。同时建议省级财政资金向民族地区倾斜。

4.2 加强技术指导,保障改厕质量

(1)加强对基层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改厕推进会、培训班等,对卫生厕所的无害化原理、修建选址、施工、验收和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并组织专家定期到改厕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7]。

(2)加强技术攻关,积极破解厕所改造技术难题,探索适合我省各地实际的改厕新模式。在农村卫生厕改工作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居住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俗、民族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当地特点的卫生厕所类型。

4.3 规范科学管理,加大检查督导

(1)制定厕所改造工作档案管理要求目录,建立市、县两级厕所改造专项台账,将改厕任务落实到村、到户。

(2)建立健全农村合格卫生厕所建造的验收机制,出台农村厕所改建工作验收办法。以各地县、乡、镇为单位由爱卫会组织配备专职人员组成验收队伍,并制定规范的验收程序。在改造前期验收队伍要保证每天都到现场督查,对不符合建造标准的及时发现上报,要求返工。对改造好的农村卫生厕所进行严格审查,如发现不合技术标准的厕所,坚决不予验收,保证建设中不偷工减料[8]。

(3)做好后期维护工作,提高卫生厕所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对于因施工队伍的建造失误而导致的厕所需维护问题,实行“谁修建谁维护”原则。

4.4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农民主动参与

(1)加强对农牧民进行卫生健康知识的教育。积极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会议、板报、制作宣传幕墙、印发宣传画、告村民书、改厕明白纸等形式多样、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资料[9],组织现场观摩等对农村改厕工作进行立体式宣传,调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改厕的积极性,转变农民观念,营造人人主动参与改厕的良好氛围[10]。

(2)做好典型示范工作。可以在全省组织开展“幸福美丽新村年度评选活动”,根据“幸福美丽新村”指标体系选出模范村。由村长、模范户作为代表在全省评选工作会议上发言并交流经验,其他各县、乡镇村应积极邀请模范代表在本地开展讲座、进入农户家现场指导或组织人员去模范村观摩学习。

参考文献

[1]金小林,徐祥珍,陈晓进,等.江苏省“十一五”农村改厕绩效评估[J].中国病原生物学,2011,(10):757-760.

[2]张成云,刘影,蔡梅,等.四川省农村修建卫生厕所的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10):1367-1369.

[3]王琼,苗艳青.医改三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济社会效益评估研究:以农村改厕为例[J].中国卫生经济,2014,(9):59-61.

[4]陈俊,李志春,高绪芳,等.农村改厕影响因素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2):181-183.

[5]孙献忠.农村改厕对农民卫生意识与行为影响[J].预防医学情报,2007,(6):739-741.

[6]吴和岩,苏育鹏,吴智韶,等.广东省农村改厕对农民卫生知识、行为、态度的影响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5):67-70.

[7]李志春,陈俊,杜慧兰,等.成都市农村改厕无害化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3,(3):247-250.

[8]陈晓进.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农村改厕健康发展[J].江苏卫生保健,2012,(4):3-5.

[9]陆华湘,张志勇.广西改厕改水项目村妇女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08,(1):1-3.

农村改厕 篇6

关键词:农村改厕,预制构件,三格式,整改验收

无锡智邦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受泰兴市卫生局爱卫办的委托, 对农村改厕工程实施监理, 该工程为农村新建或改建无害化户厕, 各项目镇村于2009年3月依次开工, 7月依次整改完毕, 8月到10月按新图纸进行施工, 12月通过省市考核验收。该工程整体质量监控与实施如下:

一、前期存在的问题

爱卫办和监理单位一行自2009年5月12日至2009年6月5日对全市改厕项目镇、村进行了质量巡查, 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钢筋配置数量偏少, 直径偏细 (见附表)

2、预制构件接缝处拼缝不密实, 普遍存在渗漏现象

3、化粪池垫层厚度不够

4、有效深度小于1M、有效容积不达标

5、施工单位无相应质量保证资料和材料合格证明

二、制定整改方案, 落实整改措施

1、实施监理前, 项目监理部认真编制了监理质量控制实施要点, 实施监理后针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我们认为所有预制构件都不满足省标准要求, 全面返工或销毁, 难度很大, 也不现实, 我们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 建议对已安装的预制盖板进行了荷载试验。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S702说明 (钢筋混凝土化粪池) 化粪池顶面不过汽车时单位活载荷标准值为10KN/㎡, 爱卫办、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现场对23个项目村随机见证取样, 同时委托泰州市中度检测中心对盖板进行静荷载试验, 试验结果最小值为10.1 KN/㎡, 最大值为13.3 KN/㎡, 均能满足图集03S702技术标准, 在荷载测试合格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施工单位严格工序报验制度, 提供化粪池泄露性试验记录, 经试验24h后水位下降均小于10mm, 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能满足使用功能。同时要求作出五年期限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承诺。施工单位、建设单位、项目所在镇均已签字盖章。

三、设计满足要求的三格式化粪池图纸

1、满足技术参数

(1) 总净容积不得小于1.5立方米。

(2) 粪池应高出地坪10㎝.

(3) 粪池有效深度不少于100㎝, 加上化粪池上部的空间, 池深约为120cm。

(4) 进粪管、过粪管管径为10-15㎝.过粪管距池顶15㎝.进粪管与两只过粪管的安全平面位置必须错开, 有一定的角度, 形成S形。

(5) 不得将化粪池建在有任何车辆、行人的路面上和有人群活动的场地上。

2、造价控制

根据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造价

注 (资金渠道) :江苏省人民政府配套400.00元, 泰兴市人民政府配套200.00元, 共计600.00元/座。

四、三格式化粪池施工要求

1、化粪池墙体不得低于4.5㎝厚, 盖板不得低于5cm厚, 使用钢筋为Ⅰ级φ6.5以上。

盖板配筋必须按图纸要求配置。均采用C20混凝土。

2、池底板施工:

先将素土夯实, 铺上1cm的碎砂石夯实, 再用C15或C20的混凝土浇筑, 厚度8cm。

3、开挖池坑时, 对土质较好的地块可采用直壁开挖;

对土质差或有地下水位的地块, 采用一定的坡度, 放坡开挖, 并留不小于15cm的回填宽度。回填时, 可在回填土内掺30%的碎石或碎砖瓦, 对称回填, 起到桶箍作用。

4、预制件拼装后要用水泥砂浆勾缝, 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

五、主要重点、难点施工方法

因为工程为预制结构, 所以施工中重点解决模板、钢筋, 砼浇筑施工工艺。

1、施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书面交底以及安全交底。

2、模板制作安装期间, 质检人员必须全过程的跟踪检测每道工序, 确保模板的质量。

3、钢筋进场应进行复试, 且要有合格证

4、为了保证砼结构强度等级, 应安排专人制作砼试块, 且安排专人负责砼养护工作, 确保生产成品质量。

5、拆模时砼强度必须达到施工规范要求。

六、切实加强整改, 迎接省市考核验收

1、全面取缔露天粪坑

2、对户外厕所加装蹲便器

3、检查过粪管安装是否正确

4、做好接通用户工作

5、对一、二池盖板缝隙进行砂浆勾缝

6、加强使用管理

7、规范进行登记造册

8、补足缺额户厕

9、整治村庄大环境

10、公示改厕受益情况。

七、做好农村改厕考核验收工作

考核重点是各地农村改厕任务完成情况、改厕工程质量和资金筹措、机构管理等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领导

2、工作机构

3、资金筹集和管理

4、质量管理

5、环境卫生

6、任务完成

2009年12月26省爱卫办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省级考核验收, 考核结果分行政验收和技术验收考核, 行政验收考核为重点抽查, 技术验收考核是对所有的项目县进行验收考核, 每个县随机抽查3-4个乡镇, 每个乡镇随机抽查一个村, 泰兴市姚王镇毛庄村考核得分为99分、七圩镇公殿考核得分为98分、张桥镇褚陈村考核得分为98分 (满分为100分) , 均一次性通过。农村改厕工程质量受到省卫生厅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技术规范》,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950-2006,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S702,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

农村改厕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全县所涉及的13个乡镇农村户所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按全国爱国卫生办公室对卫生厕所的分类,通过听取乡镇汇报、走访农户、入户调查等形式收集材料。按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1987)[2]的规定进行粪稀液抽样检测,检测样品有1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为不合格样品。检测指标为蛔虫卵死亡率、粪大肠菌值、沙门菌。

2 结果

2.1 卫生厕所普及情况

昌宁县共有农业户数79 058户,建有卫生厕所7 100户,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8.98%,各乡镇改厕工作发展不平衡,卫生厕所普及率最高的是温泉乡为39.72%,更戛乡、耈街乡和珠街乡还没开展此项工作,见表1。

2.2 卫生厕所类型

昌宁县卫生厕所类型主要由三格化粪池及三联沼气池两种,见表2。

2.3 无害化卫生检测结果

对2009年及2010年新建的各2000座卫生厕所中分别随机抽取30座及100座进行无害化卫生要求检测,其检测合格率分别为66.67% 和83.00%,不合格指标均为粪大肠菌值,两年检测合格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4,P>0.05),见表3。

3 讨论

改厕是一项健康投资,是改造不利于人类健康的生活环境,减少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保护劳动力,对农户而言是节省因病医药费的支出。总之,改厕工作意义重大,已为各级领导高度认可,但目前开展此项工作仍有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①农民对改厕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农民认为,有了钱首先是修新房子、买新家具、送子女上学,祖祖辈辈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厕所脏点臭点也没啥,厕所本来就是脏的,把改厕列在家庭开支的最后。②改厕工作难以整体推进,农民存在严重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③有部分改厕农户没有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建设,档次低,造成二次施工。④多数农户把厕所建在庭院外,而建在室内的厕所很少[3]。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这一做法,既影响环境卫生,又影响安全。⑤虽然各级财政已经给改厕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但与实际投入还有一定的差距,参与改厕的县、乡、村干部因误工、加班无报酬补偿,工作缺乏积极性。⑥县爱国卫生办公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金严重不足,交通工具短缺,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综上所述,建议采取下列措施:①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改厕的认识,确保整体推进。改厕应先改观念,不良的环境卫生和个人习惯将导致疾病、贫穷、落后的恶性循环,在农村,应彻底摒弃厕所是脏的错误认识。要在全县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深入做好思想工作,让广大农民知利害,明得失,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改变这一陋习的重要性、紧迫性,强化文明卫生意识。新闻媒体要对农村改厕工作的意义和政策进行多途径、多方位的宣传;各级政府要采取发放公开信、制作宣传材料分发到各农户家中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摒弃传统陋习,主动参与到改厕工作中来。要通过典型引路的形式,让农民亲眼目睹,亲身体验改厕带来的好处。要鼓励干部、党团员、青年及教师带头改厕,建立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有力地推动改厕工作的全面推进。② 服务监督到位,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卫生厕所适宜技术的培训,确保能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建设施工。③ 政府导向,多元投入。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渠道筹措改厕资金。④ 加强粪便无害化监测,卫生厕所是否达到无害化,只有靠检测结果反映,要严格按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进行定期监测。

总之,厕所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是保护农村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小康生活不可缺少的卫生设施,是文明程度的标志。

参考文献

[1]韦波.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农村改厕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意义[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18(1):22.

[2]GB7959—1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S].

上一篇:政治课堂提问方法下一篇:改进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