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农村

2024-05-25

粤西农村(精选9篇)

粤西农村 篇1

一、粤西地区农村体育的现状

(一) 粤西地区农村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人群中, 15.21%的农民认为当地每年几乎没有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65.62%的农民认为很少 (少于3次/年) 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仅有19.17%的农民认为每年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较多 (超过5次/年) 。体育活动开展的时间大部分安排在重要的节假日, 如春节、“五一节”、“国庆节”, 体育活动的项目主要是慢跑、球类、棋牌、武术、健身操、舞狮舞龙和舞蹈等项目。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 占40.17%, 其次是群众集资, 占22.41%;再次是地方厂矿、企业赞助, 占25.16%:最后是个人投资, 占12.26%。但各地区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研究认为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风俗人情等有关。

(二) 粤西地区农村参加体育锻炼人群分布特点及其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粤西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务农收入低, 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 留守在家里的大多是年老体弱者和学龄儿童。农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可分成在校学生、依靠种地维生的农民。调查表明:学生占锻炼人群的73.41%, 而广大的农民仅占26.59%。调查结果显示:参加锻炼的人群主要在30岁以下、60岁以上, 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U”字型分布, 而且男女比例不平衡, 大约是5:1。调查显示, 有超过40%的乡村一年中大部分时间20-30岁的男性青年无人留在村中, 有近20%的乡村20-30岁的女性青年也大部分时间在外打工。只有在庄稼收割季节和春节时多数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年才回到家乡。因此, 春节前后是农村体育人口最多的时候, 也是各类体育活动最丰富的时候。其他时间农村体育人口主要是在校学生和老年人, 40岁左右的壮年忙于耕作经营无暇从事健身活动。此外, 在调查访问中还发现68.23%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城里有钱人没事儿进行的娱乐活动”, 19.21%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就是体力劳动, 都能使身体健康”, 认为体育锻炼能防病治病和其它目的仅占12.56%。

(三) 影响粤西地区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粤西地区农民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是:没有时间占44.32%;缺乏指导占21.91%;没有兴趣占17.24%;缺乏场地16.53%。时间因素是影响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粤西地区农村的劳动强度较大, 广大农民由于时间和精力都有限, 所以不太注重参加体育锻炼。

(四) 粤西地区农民选择锻炼的项目和活动场所。

调查结果显示:粤西农村体育开展的项目主要集中农民喜闻乐见、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易于开展的慢跑和篮球项目。其中慢跑占锻炼总人数的27.14%, 球类占35.82%, 棋牌占21.13%, 武术健身操、其它占15.91%。由于粤西农村地区自身的特点, 参加锻炼的人群选择的活动场所也比较集中, 以学校操场为活动地点占35.63%, 公园、固定场所占27.26%, 公路、附近空地占20.52%, 自家庭院占16.59%。这与农村地区缺乏场地、设施的现状相符。

(五) 粤西地区农村体育锻炼管理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45.37%的农村地区附近没有设立专门的体育文化站、活动点, 40.32%的村镇建设了一些简单的活动场所, 只有14.31%的村镇 (大部分临近市区) 设立了活动场所。所谓组织、管理、指导人员大部分是“一人兼数职”, 由本部门的行政人员担任, 专门的体育人才很少。有些偏远地区根本没有专门的体育工作人员。

(六) 粤西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粤西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按“好、一般、差”三个等级划分, 分别占抽查总体的15.32%、51.24%、33.44%。体育教师的数量和开展体育项目的种类与国家规定标准差距甚远, 按“多、一般、差”三个等级划分, 分别占抽查总体的19.17%、50.72%、30.11%。

二、发展对策

(一)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

在现阶段农村的体育发展还需要政府的重视和参与, 引导农民形成一种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健身意识和习惯。加大宣传力度, 从重视健康的角度对农村体育加强宣传引导。在宣传上以科学、健康、鼓舞人心的口号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和体育健身意识。

(二) 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改变粤西地区农村体育的现状, 促进农村体育活动的普及和发展, 经济是关键。建议各地方政府在党中央“三农”政策的正确指引下,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只有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锻炼身体, 促进健康才可能成为他们的心理需求。

(三) 加强农村体育组织的建设。

发展农村体育, 必须加强农民体育协会、农民体育俱乐部、农民体育指导站、农民体育健身点等基层组织的建设, 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加强农村体育的管理。

(四) 大力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

各级政府要拓宽筹资渠道, 增加资金投入, 逐步改善农村地区健身设施严重缺乏的现状, 加快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大对建设农村体育设施的扶持力度, 把体育设施建设统一纳入乡镇建设规划中去。同时应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力度, 及时了解农村居民对场地器材的需求, 及时修理、更新设施。

(五) 积极开展农村体育活动, 开拓农民体育锻炼平台。

结合农村实际, 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区别对待地开展适合农民的体育活动。充分考虑粤西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 把趣味性和健身性有机结合起来, 把农民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六) 与省内体育院 (系) 联姻, 培养农村体育工作人才。

粤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高校大部分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工作。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建议当地政府可与省内高等体育院校或体育系合作, 互补互促。一方面, 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为高等院校体育人才提供较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 也能使农村体育人才资源短缺的现状缓解, 进而推动粤西地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考察等方法, 对广东粤西地区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粤西地区农村体育相对滞后, 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不强, 参加人数少, 体育基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由此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粤西地区,农村体育,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左晓东.河南省农村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29;

[2]赵钟辉.浙江沿海地区农民体育锻炼的现状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7, 29 (5)

粤西农村 篇2

目录

一、年例的概念与起源

二、年例的习俗

三、年例的发展

一、年例的概念与起源

1、年例的概念

年例,顾名思义就是年年有例,是粤西地区(包括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云浮市、肇庆市)特有的一个节日。年例节与一般的民俗节日不同,他由做年例的村庄在一年里选择某个固定的日子作为自己村子的年例日,所以年例节是“同节不同日”,每个村子的年例是错开来做的,一般集中在每年的正月和二月(也有个别村庄一年有两个年例节的,但后一个俗称为“小年例”,一般不会特别重视)。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其能,尽献于众。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百姓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筵席招待亲朋,客人登门,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招呼茶饭。

2、年例的起源

追溯年例的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元宵节、庙会、社戏、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大约起源于明、清时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它为什么会出现在粤西一带而不是其他地方呢?更多人相信它与粤西名人冼夫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冼太夫人名冼英,南朝末,隋朝初,岭南俚族的女首领,嫁南朝梁高梁太守冯宝,积极助陈统一岭南。因击败反陈的广州刺史欧阳纥有功被封为石龙夫人,后又击败王仲宣叛乱,隋文帝封她为谯国夫人,并设置了谯国夫人幕府(将军府),颁发了印章,允许她调拨所辖地区的六州兵马。她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江泽民同志视察高州冼太庙时称她为“我们后辈永远学习的楷模”。1400多年来,冼夫人一直受到民间的敬仰和崇拜,粤西地区建有大量的冼太庙,已经形成一套“初一、十五拜冼太,困扰求冼太,小孙契冼太,夫妻不和求冼太,诞辰祭祀冼太的习俗”。这些习俗以及纪念活动随着历史的冲洗而形成今天的“年例”传统风俗。据1986年《广东地名探源》记载,今茂名市的茂南区、高州、电白、化州和廉江、恩平、阳江、阳春、吴川等地,正是冼太夫人活动的主要区域,这样的“年例”习俗在这一带出现,这不能说是一个巧合。人们总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用某种形式去纪念自己的亲人和有功德、有威望的人。如果按照这一理念推理,在冼太夫人所到之处,人们是永远也不会忘记她所建功勋。在以后的年代里,这里的人们和冼太夫人的后裔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时间、习惯举行纪念冼太夫人的活动、仪式。今天的民间“年例”习俗,只有在这一地区才有,这应是一种历史的痕迹。

二、年例的习俗

1、做年例

对主人家而言,年例是个“做”字。一次年例一般可以分为“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起年例”有“游神”活动,家家户户准备“拜神”“摆醮”,一般要拜土地庙和灶君。“正年例”则要从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宴请的菜肴原料,搭起灶台,有的人家从中午就一直吃到晚上,迎来送往,热闹非凡。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火烧纸船,菩萨回庙,年例也就此结束。

(1)游神。游神简单来说就是把菩萨从庙里“请”出来,按预定的线路到每个厅堂搞一次摆醮,再转回庙里,完成一个圆圈式的流动,最后在凌晨时将纸船烧掉,这个活动才算彻底完成。游神是年例最隆重的活动,一般由村中最有威望的长者或者是一些年轻的志愿者用轿抬着神像出游,游神队伍还有彩旗、香炉、菩萨、道士、纸船、炮手、长喇叭、唢呐、锵、锣鼓等等,热闹非凡。

(2)摆醮。摆醮,也有的称为“摆钟”或“摆忠”,是敬神的一种仪式,也是年例的“重头戏”之一。大家把准备的“三牲”和丰富供品拿到自己家的门口、广场、村口或者是庙宇前摆出来供菩萨享用,称为“摆醮”。“三牲”指的是鸡、猪肉和鱼,而且颇有讲究的。做“三牲”的鸡必须是大阉鸡,去毛去内脏整个泡熟成金黄色,端正地放在托盘里,鸡的头部向上微弯,旁边添上一刀过煮熟了的猪肉和一条鱼,此外是三茶五酒(三杯茶五杯酒)和元宝蜡烛,其余的就自由发挥了,可是各家各户都怕怠慢了菩萨,各种贡品是应有尽有,竭尽所能的供奉给菩萨的。“摆钟”时道公佬唱读祝文,民众顶礼膜拜,三跪九叩,祈求神的庇佑,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大吉,然后是大放鞭炮。

(3)清照。游鬼船,意为用纸做的约五米左右的大纸船游各大家族,收五鬼六害。到零辰时分再将收鬼船送到最近的江边随江点火。烧鬼害以祝愿本村人一年风调雨顺,出入平安。

2、食年例

由于年例的时间是错开的,今天吃了这个村子的年例明天吃另一个村子的,今天我到你家吃年例明天你到我家吃年例,人人参与,便成了以吃喝为主的年例活动。年例日家家户户广延宾客,早晚不停地宴请亲朋好友,宾客们随到随吃。所有血亲姻亲表亲、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朋友的朋友,同学的同学、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都热烈欢迎,主人家会竭尽所能的让客人吃得高兴吃得尽兴。

3、看年例

晚上有各种表演给菩萨的节目,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都是为了表演给神看的,以讨得神的欢喜,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粤剧和被称为“鬼仔戏”的木偶戏是年例的必备节目和亮点之一。年例前后,村民每家每户凑钱邀请剧团来演出,演出时间短则三两天,长则一个多星期。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除了传统的节目外,电影、戏剧、音乐会、体育比赛、猜谜活动等健康向上的形式日渐成为人们的新选择。

三、年例的发展

年例作为粤西地区特有的一种习俗,深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它在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渗入了不少精神糟粕,既有健康向上的内容,也有低级没落的东西。既是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宗族认同、人际交往的活动,也滋长了封建迷信、奢侈浪费的歪风。是加以遏制使其逐渐消亡还是任其自然发展?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思考。

1、年例的负面影响

(1)封建迷信活动。年例活动中常有一些迷信色彩,如接神仪式结束后,道士会烧灵符,村民则纷纷去抢灵符灰烬,将其融入开水里,给小孩喝。据说这样小孩就不会生病,即使有病痛小孩也会好起来。(2)攀比风气造成资源浪费。年例有这样的说法,“一年挣钱年例花”。做一次年例花费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并不少见,普通人家做年例也要打肿脸来充胖子,倾其所有请亲戚朋友来吃才脸上有光。做年例为的是吸收更多的亲友前来赶热闹,哪一家吃年例的人来得越多,门口泊的汽车越多越靓,请的官员、贵宾越多,就越有面子。

2、年例的正面影响

(1)宗族认同,乡土情绪。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这个“礼”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礼物,也包括了情感上的交流。应邀参加年例是一次很重要的社交活动,是给别人面子的表现。被邀请去吃年例如果不去就是不给面子,而通常吃过别人的年例也会回请他到自家吃。这一来二往的感情就加深了,认同感加强了,人际关系也扩展了,年例活动中的信仰及仪式正是体现了宗族认同,扩展村际、人际关系的功能。(2)保护地方民间艺术。茂名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如高州市有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偶戏、电白的舞麒麟、高脚狮,化州的“跳花棚”、“十八学士”等等,这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人文内涵的民间艺术但平时很少有演出的机会,年例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使得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

(3)发展农村文化。农村文化阵地你不去占领它,腐朽、落后、色情、颓废的文化就会大行肆虐,我们应该用反映时代内容的现代剧,用宣传党和政府政策的优秀文艺节目去占领它。以前,年例演出的对象是神,今天我们的对象应该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创作出群众喜欢的精神食粮和排演形式多们的节目娱乐大众,才能让新文化、新思想在农村蓬勃发展。

粤西农村 篇3

粤西地区是广东省西部地区的简称。粤西地区通常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云浮四个地级市,但若是按经济发展角度划分则只是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粤西地区优势明显,海洋产业、矿产开发等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11年广东省政府正式引发《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粤西地区振兴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尽管如此,相对于珠三角而言仍面临发展缓慢的困境,尤其是农村。随着2014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粤西地区农村电商也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的发展,农村信息化水平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费习惯。尽管农村电商发展发展迅速,但危机是会伴随着机遇而产生的,粤西地区农村电商也是如此,在发展的同时,农村电商只有理性处理所发生的现实问题,才能够确保粤西农村电商更顺利的发展。

粤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粤西地区凭着其优良的地域资源,农业产品品种多样、广受消费者欢迎。例如德庆皇帝柑,郁南无核黄皮,阳春马水桔、湛江冬种北运蔬菜、热带、亚热带水果等。近年来粤西地区因农业技术改善产量不断的提高,但也伴随着常出现农产品的滞销,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的找到合适买家,或者即使是有找到买家却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的局限不能销售,依旧不能解决农民收入低,销售难的问题,那么如何将农产品外销,就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出现能够以高效率、低成本、无时空限制,规模效应等优势,将有效解决粤西地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矛盾,实现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对接。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粤西地区的农业发展,农民知识水平的提高,网络的迅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这为粤西地区农产品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粤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民思想观念较为保守,网络知识较为缺乏,对电商认同感不强

虽在城市已经泛滥的电商理念、互联网思维、微营销等等概念,而至今在农村还是新事物,电子商务具有时空的跨越性,与以前面对面的交易相比,农民的认同感不强,加之农民文化水平的普遍不高,思想上又比较守旧,并且针对电商业务进驻农村培训的单位或组织都比较少,很难向农民群众及时的传播农业科学信息和市场信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对农村电商建设及发展的主观积极性。因此要发展农村电商也就成为了一项全新的挑战。

(二)农村的电商的网络及物流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粤西地区农村地域及人口分布比较广泛且偏僻,导致了农村的交通运输落后,物流技术的难度较大等问题。很多的物流公司未能将业务拓展到乡镇,对于偏远的农村来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缺乏健全的物流体系,农村电商的需求就很难得到必要的满足,所以交通运输问题就成为农村电商不可忽视的问题。再加上农村运输的技术装备也比较落后,而鲜活的产品极易发生腐坏,再加上农村交通的不发达,配送点的分散,因而对农村电商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约。

(三)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紧缺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虽然能给交易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却需要大量的网络信息技术,从当前粤西地区来看,这个还是比较欠缺的。首先,由于受到农民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影响,懂网络知识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这给农村电商的推广带不小的困难。其次,从粤西地区农村人口的构成来看,大部分的年轻人多数前往珠三角一带外出打工,而留守务农的人口中以中老年特别是老年人居多。所以要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就缺乏必要的主体;再次,由于农村的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电子商务技术的专业人员及管理人员都不愿意到去农村,而农村本身要培养出电子商务人才条件收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这使得农村电商人才更加严重紧缺。因此在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的瓶颈就是人才匮乏,那么如何在现有的人群中普及电子商务网络科技知识,又如何能吸引电商专业技术人员来农村中发展,成为了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又一现实问题。

(四)政府政策有待向农村倾斜

无论哪一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也是如此。在与珠三角发展对比之下,粤西地区农村的发展距离相差甚远,因此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目前农村电子商务虽然在近两年拥有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政府扶持的重点方向还是存在较大的偏差,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中更多的是注重大规模的电子商务,比如企业招商、电商园区等等,而对于零散的个体农户的电子商务并不非常重视,这也就导致个体农户电子商务无法轻松的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和金融贷款。另外由于电子商务大平台的基本成熟,也导致诸多小型平台发展空间较小,因此大部分个体农户要想积极投身电子商务中也就困难重重。

促进粤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农村居民电子商务的教育培训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农民文化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此,需要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选派专业的人员指导农民亲自动手操作电子商务的各项业务流程,使之对因网络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效益有一个深刻体会。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电子商务中,就要大肆宣传电子商务的优越性,及时带领农民走出电子商务的误区,使其能由被动化主动。单凭政府的外在力量的推动,在农村建站点,培训农民一些基本的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而没有让农民群众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那么培训往往也就只是成为一个过场。因此在向其进行培训结束之后,还要及时地组织农民积极地投入开展各种电商活动。只要农民能够从电子商务中获得利润与实惠,他们也就会主动地学习各种网络科技电子商务知识,也就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大程度上的变化,为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入手。第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现代物流整体体系的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中一直是阻碍着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物流效率低、成本高。相比城市而言,农村网购群体的分散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配送的时间成本。另外,农产品往往具有易损耗、保存时间较短的特点,那么,如何能让农产品从偏远农村走向城市,就成为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又一个大的难题。因此,要解决农村物流中存在的效率低、损耗大、产品保鲜难等等问题,最后终究还是要回归到将物流体系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为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就成了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第二方面,农村电商作为一种网络应用,只有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电子商务网络环境,这样才能给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乡镇府应该积极将网络知识与计算机硬件的普及提上日程,通过对网站建设的加强,提升因特网宽带服务,建设综合性农村信息化网站,从而引导农民积极主动进入交易市场当中,为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创设有利的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体真正感受到电子商务的优势。

(三)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培养

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问题迫在眉睫,地方政府需要单独拿出一部分的资金,来对农村中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化的培训,以培养出电商理论基础扎实与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另外,政府也应要出台相对应的政策,来吸引那些具有电商经验的农村青年或者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以培育出一批高质量的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来带动当地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最后,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要树立典型,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当地相关的新闻媒体也要积极梳理并宣传本地电商成功案例或典型事迹,将农村电商青年创业等经验进行大力地宣传,为当地形成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的良好氛围提供条件。

(四)加大政策扶持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无法离开政府的政策支持。首先,当地政府要提出积极的电商政策并为农村电子商务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来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们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农民群众投入到农产品网络经营中来。其次,政府要为农村电商提供法律支持。只有建立完善的相关电子商务法规,加大市场监督,才能使农村电子商务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电子商务立法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农村电子商务法律,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再次,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电商财政上的支持。鉴于农村电子商务处于刚起步中,需要大量资金做初始投入,政府应安排所需资金用于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的建立以及农村信息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在这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也需要发挥其服务农村的作用,对农村电子商务最大程度上及时给予信贷上的支持。最后,政府可以制定出相对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农民通过自己开设网店、或者电子商务企业向农民进行产品采购销售的,都可以实行增值税免税或者抵扣等税收优惠政策。

粤西的妈祖信仰渊源及现状 篇4

粤西的妈祖信仰渊源及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探讨雷州半岛周边市县以及阳江地区的的妈祖信仰渊源,并重点介绍一些代表性的妈祖宫庙现状,借以了解妈祖文化在粤西地区的`传播历史和发展趋势.

作 者:邓格伟 DENG Ge-wei  作者单位:阳江市委统战部,广东,阳江,529500 刊 名:莆田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UTIAN UNIVERISTY 年,卷(期): 14(6) 分类号:B933 关键词:粤西地区   妈祖信仰   天后宫   渊源   民俗  

粤西南祠庙平面特色研究 篇5

通过对粤西南一些代表性的祠庙建筑进行平面特色的研究总结,主要发现粤西南祠庙普遍使用拜亭连接空间,加强室内空间的连续性、祭拜空间的舒适性。在多种平面组合的变化下,粤西南祠庙呈现丰富的空间形式,本文通过归纳总结,指出粤西南祠庙的几种主要平面类型,并探索其中的布局、规模、等级等方面的特征。

1 粤西南祠庙平面基本特征

粤西南祠庙普遍使用拜亭连接空间是其平面的主要特色,在调查的粤西南祠庙中大部分都在主祭的厅堂前面设置了拜亭,拜亭在祠庙布局中的使用率在此地区非常高。针对粤西南祠庙中的拜亭,可以从自然环境、空间感受、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理解其在本地域存在的合理性。

1.1 建筑防热、防太阳辐射

从地区的气候环境来看,粤西南处于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年平均气温22.3℃ ~23.2℃,月平均最高气温26.5℃ ~28.9℃(7月);日照时长,太阳辐射十分强,平均年日照1939.3~2161.4h,日照百分率为47%,太阳辐射总量为106.59~116.99Kcal/cm2;雨量大,降雨季节长,年降雨量1500~1800mm,降雨日在100~170天之间。

面对如此炎热、太阳辐射强烈的环境,粤西南祠庙建筑首要地考虑防热和增加室内活动的热舒适程度。鉴于此,粤西南的中小型祠庙使用拜亭连接空间,使室内空间处于遮蔽下,特别是后堂的心间处于遮蔽下。由于三开间祠庙的后堂的心间是主要供奉位置,其心间之前的位置正是最主要的祭拜空间,在后堂心间前架设拜亭正是符合粤西南乡民祭拜活动需求的合理方式。对比“回”字形的广府祠堂后庭空间,这种拜亭连接的“工”字形平面考虑更多的是乡民在祭拜过程中的热舒适,这样一来,祭拜区域不如“回”字形庭院的广府祠堂光线充足。然而在太照射猛烈的粤西南,恰恰可以避免过于炫目的光照,拜亭内通过侧向的天井采光,光照柔和、舒适(图1)。

可见,使用拜亭连接后堂与前堂或者头门,是粤西南地区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建筑实践。

1.2 建筑抗台风灾害

粤西南属于台风灾害频发地区,在台风灾害严重的广东省,粤西南属于其主要的四大台风登陆路径之一。阳江至吴川沿海海面风力在9~11级,阵风大于12级;中部、北部的风力也在7~9级,阵风在10~12级,是四大台风登陆路径中风力最大者。台风灾害频繁并且破坏力强,是粤西南地区建筑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

屋面平缓而且低矮,有利于防止台风掀翻屋面,但是,也就限制了粤西南建筑的高度。粤西南地区厅堂高度常在5~6m,比起珠三角地区广府祠堂后堂常达8~9m的高度,是十分低矮的。这样的高度限制着建筑的进深,进深大则室内低沉阴暗,所以,建筑进深相应地减少。祠庙建筑的厅堂进深常在6~8m,相比珠三角地区广府祠堂后堂常达10~12m的进深,室内的空间大大地减少。所以,粤西南祠庙出现了在后堂无法容纳祭拜空间,从而加设拜亭的普遍现象。我们可以把后堂前增加拜亭理解为是在建筑高度、进深因为抵抗台风灾害受限之下,为了达到祭拜功能的空间需求,粤西南人民的一个实践智慧。

1.3 建筑空间感受

如前所述,粤西南祠庙存在着建筑高度、进深方面的限制,建筑规模较小,建筑的头门由于形象低矮也就难以展现其气魄。所以在建筑内部,通过拜亭连接前后堂屋,形成连续的室内空间,人在不设屏门、槅扇的室内不会把连续的多个单体空间分隔来看,使得室内空间一改狭小的印象,让人感受到祠庙的“大”(图2、3)。虽然每个堂屋的进深只有6~8m,但是连续的“工”字平面部分进深就有16~20m,在进深方面毫不逊色于大型祠堂的厅堂。在室内的装饰上往往不把屋顶装饰得过于明亮,墙与檩架之间的彩画色彩深沉,多用黑、红,檩条、桷板使用深色木漆,目的在于把室内参观者的视线集中到平视的区域,利于粤西南祠庙“扬长避短”。

图 2 吴川英胜古庙剖面简图文中其余图纸与照片、表格均由作者绘制、拍摄。

图 3 吴川英胜古庙内部空间文中其余图纸与照片、表格均由作者绘制、拍摄。

1.4 建筑与经济条件

粤西南地区历代的经济条件不比广府核心的珠三角地区,区域内大片的台地、荒坡、沙地,肥沃农田稀少,土地缺水干旱,稻作文化落后,农业生产条件差。在过去的农业经济时代,粤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即使是作为中国石化重工业基地的粤西南,经济水平仍然落后。茂名市与湛江市人口总量大,约有1500万人,占全省之1/7,但是GDP在省内仅占6%。

经济条件的落后对于乡民集资兴建祠庙建筑来说,自然就限制了祠庙的规模。建筑规模的缩减,利于乡民节省财力、人力,也促使建筑内的空间高度的实用性,拜亭连接前后厅堂的“工”字平面对于中小型祠庙自然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2 粤西南祠庙主要平面类型

如上总结,粤西南祠庙使用拜亭连接空间是其平面的主要特色。通过对部分年代有据可考、保存较好的传统祠庙建筑整理、统计,以拜亭在祠庙平面中的布置,可以总结为四大类。排除每一平面类型中的个案在侧向廊庑部分的差异,中路主要厅堂的布置已经为四类所囊括。表1为粤西南部分代表性祠庙建筑的统计表。

注:以上统计具有典型代表、历史文化价值的粤西南祠庙,单开间的小庙没有布局等平面特征,故而不在本文统计的平面范围之内。文中其余图纸与照片、表格均由作者绘制、拍摄。

2.1 拜亭连接头门、后堂 (“工”字形平面 )

这种平面规模较小、形制简单,是粤西南地区小型祠庙建筑的常用平面。祠庙自前往后,由头门、拜亭、后堂三部分组成,天井在拜亭两侧。拜亭皆是四面敞开,与头门、后堂连接,屋顶采用前后双坡,与头门、后堂的坡屋顶以排水天沟连接,天沟向拜亭两侧的天井排水。而拜亭屋顶的侧向往往有小披檐,使其呈“歇山”顶。此类小型祠庙建筑多属乡民建造,开间皆是三间,而拜亭面宽多与后堂心间相同,呈正方形平面,四角下柱。

由于此类小型祠庙建筑多属乡民建造,资金有限,从而等级较低、艺术价值低,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较少,其中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更少。湛江吴川市的香山古庙与英胜古庙是此类小型祠庙的典型代表。

英胜古庙平面就只有头门、拜亭、后堂三部分,拜亭的侧向天井外侧就是高墙,后堂作为神帐,拜亭作为拜祭空间(图4)。

香山古庙始建年代是西晋太康初年(A.D.283),唐、宋、元、明、清历代皆有重修,至今仍是香火鼎盛,乡人多趋此祭拜神明。香山古庙规模较英胜古庙大,在英胜古庙平面的基础上增加东西两侧的房屋。后堂进深并不大,作为神像、神摆设场所,已经无法再兼容多人拜祭。所以在堂前的拜亭是其中最主要的祭拜空间,常设一贡品台,而头门后部有屏风,于是在屏风与贡品台之间的一丈多见方的空间就是乡民的祭拜空间(图5)。

2.2 拜亭连接中堂、后堂(“工”字形加前庭)

这种平面规模较前一种平面大,多为纵深三进布局,布局上增加了前庭。拜亭不再与头门连接,成为中堂、后堂连接的空间。头门与中堂之间为庭院空间,拜亭两侧为天井。中堂进深是祠庙中最大者,前后开敞,与拜亭连接为连续的空间,不设屏风。后堂仍为庙之神帐或祠之灵位所在,多有前廊空间,设屏门。拜亭皆是四面敞开的方形平面建筑,多为前后双坡加侧向小批檐,屋面与中堂、后堂以排水天沟连接,排水向侧向天井。此种平面中的建筑规模大多较前一种大,后堂进行拜祭,拜亭成为空间过渡,代替广府祠堂中堂与后堂之间的庭院,加强室内空间的连续性、祭拜空间的舒适性。

图 6 茂名文武帝庙平面简图文中其余图纸与照片、表格均由作者绘制、拍摄。

图 9 雷州雷祖祠平面简图图文中其余图纸与照片、表格均由作者绘制、拍摄。

此种平面的祠庙十分普遍,多为乡民合力建造或宗族合资,建造时财力充足,从而建筑等级、艺术价值较前一种高,更多地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茂名市的鳌头文武帝庙与新坡许氏宗祠是典型代表,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鳌头文武帝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年(A.D.1574),原有东、西两路建筑已经毁坏不存,中路的头门、侧廊、中堂、拜亭、后堂保存完好(图6)。新坡许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初年(A.D.1796),平面与鳌头文武帝庙中路保存部分一致(图7)。在主祭祖先的后堂(寝堂)部分前设置拜亭,与中堂部分连接,室内形成连续的空间。粤西南的吴川林召棠故居(家祠)、茂名云门祠等祠堂也在主祭祖先的后堂前加设了拜亭,布局上与同规模的三进庙相同。在此类型中,祠堂与庙之间的同构性极高。

2.3 拜亭与前堂脱开 (“工”字脱开成“T”形 )

这种平面规模普遍较前两种平面规模大。在茂名地区多以官府修建、官员修建的形式出现,规模较前两种大,级别大都较前两种高。亦有少数民间建造的祠庙采用拜亭与前堂脱开的形式,增加了主堂前的庭院空间 , 例如电白谯国夫人冼氏娘娘庙。在主要厅堂前设置拜亭,可以增强主要厅堂在前庭院中的正立面效果,增加其气势 , 也增加了装饰的重点。拜亭往往成为庭院中最富装饰表现的部分。这种布置在我国南方沿海的潮汕、闽南、台湾等闽海系地区也都常有使用,例如潮州的己略黄公祠(图8)。

这种平面的拜亭与主祭厅堂空间仍然连接,拜亭多与主堂心间同宽,多高出庭院多阶,拜亭成为头门以外整个建筑群中最富装饰表现的部分。例如高州冼太庙的拜亭就有四根盘龙柱,拜亭梁架采用斗拱,在粤西南祠庙中十分罕见。其中,雷州雷祖祠、高州冼太庙、化州诰书楼、高州甘竹三圣宫等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雷州雷祖祠,为粤西南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贞观十二年(A.D.638),在大式木构架的中堂前设有拜亭,此处的拜亭与中堂屋顶略有分开(图9、10)。高州冼太庙,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A.D.1535)高州府创建,拜祭巾帼英雄冼夫人。拜亭与主堂连为一体,梁架、斗拱形制一致,拜亭装饰十分华丽(图11)。高州甘竹三圣宫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经过民国大修而仍旧保存主前加设拜亭的平面形制(图12)

2.4 无拜亭(“回”字形平面)

粤西南祠庙建筑也有不设拜亭的,皆为祠堂,多为规模较大的宗祠。和广府文化核心地区的三进祠堂基本一致,后堂与中堂之间设置庭院,两侧为侧堂或者侧廊。其中化州杨梅镇杨氏宗祠(图13)、吴川市霞街林氏宗祠是典型代表,吴川市水潭吴氏大宗更是粤西南祠堂之最,三路三进院。

3粤西南祠庙平面特色总结

图文中其余图纸与照片、表格均由作者绘制、拍摄。

针对以上总结的粤西南地区祠庙平面四类与广泛存在于村庄中的单开间小庙,通过实地考察与访问当地乡民,发现各类型之间存在规模大小、等级高低的差别。在粤西南最低级别的庙要数单开间小庙,小型祠庙往往采用三开间的“拜亭连接头门、后堂”类型,中型祠庙采用三进的“拜亭连接中堂、后堂”类型,大型祠庙则采用“拜亭与前堂脱开”类型,部分大型宗祠采用“无拜亭”的广府祠堂典型平面。通过走访调查,基本特征如表2所示。

可以总结出,粤西南祠庙建筑普遍使用拜亭连接空间,是适应当地气候炎热、太阳辐射强等自然条件的建筑实践,加强室内空间的连续性,增强了祭拜空间的舒适性;同时由于台风灾害频发、经济条件落后等原因造成祠庙规模较小、进深较小的特征。通过以拜亭在建筑中设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析出四种主要的祠庙平面类型。再对每个类型进行分析,进一步可以总结出单开间小庙、“拜亭连接头门、后堂”类型、“拜亭连接中堂、后堂”类型、“拜亭与前堂脱开”类型和“无拜亭”的多进祠堂,依次存在规模由小到大、等级由低到高的关系。

摘要:粤西南地区是广东广府文化的一个亚区域,民居建筑呈现广府文化特色,但是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章通过对粤西南一些代表性的祠庙建筑进行平面特色的研究总结,主要发现粤西南祠庙普遍使用拜亭连接空间,加强室内空间的连续性、祭拜空间的舒适性,从而深化粤西南祠庙建筑特色的认识。

《粤西游日记一》的教学思考 篇6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除了要树立学生的对于祖国语言的认识、评价和鉴赏等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树立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审美以及引导他们看待世界的正确的价值观。《记一》主要是对桂林山水文化等描述, 将这些文化传输给学生是一件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情, 能够加强他们对家乡山水的价值认识, 并在审美体验中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从而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粤西游日记一》的教学要点

《记一》的内容比较长, 大约有八万字左右, 这么长的篇幅让学生读完, 的确是有一定难度, 但是去繁求精, 去枝叶留主干,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于学生进行引导:

(一) 徐霞客和徐霞客眼中的桂林文化

1. 地质地理文化。

这是《徐霞客游记》的核心所在, 因为《徐霞客游记》本身就是以地理地质学而传世的, 所以桂林的地质地理文化应该是必须引入的, 这里牵涉到学科的交叉, 但是可以不作为重点。

2. 民俗文化《记一》“描述了广西奇特瑰

丽的自然风光, 而且记录了广西各族、各阶层人士热情好客、朴实善良、虚怀好学、见贤思齐的美好情怀。”这些民俗文化是学生们兴趣的所在, 也是需要引导学生去掌握的。

(二) 徐霞客对桂林山水的审美描述

1. 瀑布的审美描述。

瀑布是水体范畴, 在地质学上主要是由于水的落差形成的独特景观, 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徐霞客对于瀑布的描绘是独具特色的, 这点可以引导学生们学习。

2. 溶洞的审美描述。

徐霞客是洞穴专家, 对我国许多溶洞都有科学考察, 关于溶洞的描写很具有文学性, 这点可以重点引导。徐霞客对于七星岩溶洞的描写应该是引导学生阅读的重点, 也是《记一》最精彩的部分。徐霞客两次探访溶洞, 对七星岩的形态和地势特征以及游览线路有详细的描述, 在教学时, 可侧重引导学生归纳七星岩的典型的美的特征以及如何写景等等。

3. 山水的审美描述。

徐霞客善于赋予山水以生命的审美描述, 体现了他的主体意识。徐霞客桂林的旅游, 多是乘舟而行, 于舟楫竹筏中, 他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好, 他时而兴奋, 时而遗憾, 时而沉寂, 他将这种审美的情绪流露于文字之间, 于是使得桂林山水富于灵动感。

徐霞客于山水的描述体现了《徐霞客游记》的两大特征, 其一就是“质朴纯真”。清初著名学者钱谦益曾盛赞其书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它不同于文人雅士的吟风弄月, 也不是墨人骚客的托兴寄怀, 让造化服从感情的驱遣, 使山水迁就意趣的剪裁它是一个抱着强烈求知欲的旅行家的忠实记录。”第二大特征就是内容广博, 意境深远;这点对于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要, 可以引导学生写作求真务实的态度, 唯有建立在广博的知识体系结构中, 才能写出真正的语言。

(三) 徐霞客精神

作为阅读课, 徐霞客精神应该不是重点, 但是必须点到, 这是语文教学的附属作用, 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徐霞客所游览的祖国山水, 大多数是远离城市的人迹罕至之地, 这就需要克服许多的困难, 需要迎难而上的精神。这也是目前学生最缺乏的精神特别是金融危机到来, 大学生就业难等等的负面影响, 学生厌学情绪滋长, 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 用徐霞客精神去鼓励学生, 恢复他们的信心, 也是有必要的。

在教学中要将这种精神传输给学生, 可以采取提问式, 如徐霞客在桂林之旅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又是怎样克服的等等, 让学生们去了解去探索徐霞客, 从而获得收获。

三、《粤西游日记一》的一些思考

《粤西游日记一》是一个引子, 无论是桂林文化的教学, 还是徐霞客对于桂林山水的审美描写, 都只是内容, 更主要的是我们应该反思, 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哪?古代从千字文的识文断字开始, 再到四书五经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教育, 都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语文教育表层是让我们学习如何使用祖国的语言, 但是深层次却是语言背后丰富的文化, 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祖国语言, 还要培养他们对于语言的审美和评价以及自学能力。

通过找寻本地富有特色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一方面可以和学生产生深刻的文化共鸣, 从而唤起对语言的热爱, 同时弘扬了地方文化, 的确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语言的核心在于语言的精神, 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的人品和价值观所在, 让学生去找寻这些精神, 从而更愿意主动去学习,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伍腾.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粤西农村 篇7

汪洋十分关注湛江的大项目建设和新城区规划, 首站来到湛江海湾大桥听取湛江市海东新区建设规划, 希望湛江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结合经济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 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 围绕大工业发展、大项目建设以及城区群众的便利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汪洋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教育问题, 先后考察了吴川市黄坡镇林屋村、吴阳镇蛤岭村和坡头区龙头镇冠中小学, 详细了解了林屋村依托集体经济艰苦创业、共同致富的历史, 现场观看了蛤岭村昔日今时的变迁展览, 并走进小学电脑培训课堂感受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化。汪洋说, 改革开放使广东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希望先富起来的村庄有“解放思想要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要不断进取”的意识,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争当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还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先富带后富, 带动周边村庄加快发展。

汪洋特别关注湛江“双转移”工作成效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听说很多工厂从珠三角搬到深圳龙岗 (吴川) 产业转移工业园后, 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用地成本大幅降低, 而科研投入则不断增加, 汪洋高兴地鼓励企业抓住“双转移”机遇, 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在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工地, 汪洋详细询问工程进展。他指出, 供水工程是工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基础性条件。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鉴江供水枢纽工程一定要严把质量关。

在考察结束后, 汪洋主持召开座谈会, 听取湛江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 充分肯定湛江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希望湛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努力实现“五年崛起看湛江”的目标。汪洋对湛江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乘势而上, 努力干出更大的成效。特别要改进机关作风, 要敢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通过改进和完善制度设计提高行政效率, 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规则, 使整顿和改进作风形成制度化的成果, 成为乘势而上的重要动力。二要认清优势, 努力干出更多的特色。湛江作为后发地区, 要善于从珠三角走过的路子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减少发展的环境代价, 守住这一片蓝天碧水, 给湛江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还要在发展经济中注重社会建设, 形成后发城市的特色, 增强城市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三要谋划未来, 努力干出更强的后劲。湛江的发展既要立足当前, 科学谋划好这五年, 更要谋划未来, 及早规划石化、钢铁的产业链发展, 着眼长远提升城市人口的素质和城市功能, 让湛江未来的发展有可持续性。

粤西地区黄秋葵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篇8

1 育苗

1.1 品种选择

选择长势好、结果率高、品质好的五角品种, 如台湾的南洋、五福以及日本的东京五角等。

1.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黄秋葵种子用清水浸泡24h, 再经过多次的清水换洗之后, 将种子取出放在25~30℃条件下进行催芽2~3d, 近一半的种子露白后就可播种。

1.3 播种

粤西地区黄秋葵种子的适宜播种时期是3月上中旬, 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播种。多行直播方式进行播种, 采用54孔穴盘进行育苗, 每穴播1粒, 先浇足底水, 并覆1cm的营养基质, 再用地膜保湿进行覆盖栽培即可。

2 苗期管理

为幼苗能顺利生长, 需及时仔细观察, 在出苗后将地膜去除。还需除去病、弱、小苗, 做到早间苗, 迟定苗, 及时中耕培土除草皮, 再追齐苗肥。幼苗在2~3片真叶时进行移植。

3 定植

3.1 整地施肥

虽然黄秋葵具有土壤适应性强、性喜温暖和根系发达的特点, 但为了高产, 应选择通风向阳, 光照比较充足, 土壤疏松肥沃且深厚, 吸收肥水能力强的地块, 较适宜黄秋葵生长。要求施用有机肥30 000kg·hm-2和氮磷钾复合肥450kg·hm-2。整地前将其先铺撒好再翻入土中, 把土和肥料进行充分拌匀, 确保肥力足够, 整地做畦。为预防后期杂草的生长, 还需要用黑膜进行覆盖, 畦距100cm, 畦高25~30cm, 采用双行种植方法, 畦沟宽70cm, 种植间距40cm[2]。

3.2 定植

使用打孔器以固定株行距的方式进行打孔, 每穴要选用壮苗进行移栽。幼苗定植后连续2~3次疏松土壤, 除草后结合培土, 以保护根系不受伤害, 利于缓苗, 防止后期倒伏。

4 定植后田间管理

4.1 定植后苗期管理

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 约3~5d植株见长即缓苗。再根据土壤的干湿和天气的晴雨等因素对缓苗进行补浇水。切勿在高温下浇水, 雨季则要做好排水工作, 之后还需对缓苗进行施肥, 施复合肥50kg·hm-2, 从而使黄秋葵幼苗的根系迅速成长。

4.2 结果期管理

在结果初期施1次重肥, 一般施用复合肥375kg·hm-2。在黄秋葵植株的生长过程中, 确保水分充足, 尤其是干旱和开花结果时期, 追肥后要注意灌水, 必须做到水分的充分补给, 才能加快嫩果的生长发育。雷暴雨天注意排水, 沟内不可积水, 防止死苗。进入采果后期根据长势注意少施追肥, 及时摘除基部侧枝和黄叶, 减少养分的消耗, 有利于开花结果, 增加产量。黄秋葵抗病性很强, 病虫害较少, 前期注意防治蚜虫和潜叶蝇等, 可用2.5%敌杀死3 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

5 采收

开花4~7d, 黄秋葵嫩果长到7~10cm时, 基本成熟, 在粤西地区, 黄秋葵一般在5月中下旬就可以采摘, 嫩果外表呈鲜绿色时, 还没被纤维化, 这个时候采收是最好的, 过早欠收, 过晚又不能食用, 在收获盛期及前后间隔2d分3次进行采收。

6 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黄秋葵的枝叶和果实上都长有刚毛, 在采收过程中容易伤到皮肤, 奇痒无比, 因此在采收时应配备剪刀、手套和长袖的衣服, 防止刺伤。采收时间宜于早晨或傍晚, 采收后要及时送往市场, 量多时宜储存在7~10℃的环境中[3]。

参考文献

[1]王建军, 朱宏华, 邓军均, 等.黄秋葵特征特性及其高效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 2011 (4) :251.

[2]彭明祥, 冯恩友, 蔡伟俊.湛江市春季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 2011 (8) :13.

粤西某陶瓷土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篇9

一、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背景

1、自然地理条件

矿区为低山丘陵区, 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量充沛, 雨季多在4~8月。无较大地表水系, 水体以溪沟为主。

2、地质背景

矿区处于广宁岩体南西部边缘, 出露岩石为燕山期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γ52 (3) ) 。矿体为燕山后期侵入的钠长石化花岗岩脉 (γ52 (3) A) 。矿体已出露地表, 稳定连续, 无非矿夹层。

二、矿区工程地质特征

1、岩 (土) 体特征

(1) 松散土 (岩) 类

分布于矿体及围岩上部, 岩性由坡残积层的砂质粘性土及全~强风化的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钠长石化花岗岩 (高岭土) 组成, 散体结构。其中:坡残积土以硬塑状态为主, 局部坚硬状;全~强风化岩石以土状为主, 局部半岩半土状, 风化裂隙发育, 裂隙均为泥质充填, 岩石遇水易软化崩解。层厚一般为5~15m。

(2) 软弱岩类:

主要包括矿体及围岩的中风化的钠长石化花岗岩及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呈碎裂结构, 风化裂隙发育, 岩石较破碎。据采集的岩石抗压强度样测试结果:矿体抗压强度值为1.6~28.6 MPa, 平均11.9 MPa, 岩体质量差, 属Ⅴ类岩体;围岩抗压强度值为4.6~37.3 MPa, 平均25.6 MPa, 总体属软弱岩类, 岩体质量较差, 属Ⅳ类岩体, 层厚6.0~10.0m。

(3) 半坚硬岩类:

属此类岩石主要为微风化钠长石化花岗岩 (矿体) , 分布于矿体中下部, 为块状结构, 裂隙发育一般, 以闭合状为主, 岩石见轻微蚀变, 岩石天然抗压强度值为34.6~71.2MPa, 平均值54.2 MPa。岩体质量中等, 属Ⅲ类岩体。

(4) 坚硬岩类:

主要为微风化~新鲜的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为矿体顶底板微风化~新鲜围岩, 岩石裂隙不甚发育, 呈块状结构, 天然抗压强度值为67.2~129.2 MPa, 平均值99.7 MPa;岩体较完整, 岩体质量良, 属Ⅱ类岩体。

2、矿体及围岩稳定性评价

根据矿体和围岩性质, 在垂向上可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层 ( (1) 、 (2) 、 (3) 见图1) , 各分层情况及稳定性评价如下:

(1) 层:分布于矿体及围岩上部, 为松散土 (岩) , 岩性由坡残积层的砂质粘性土、全~强风化的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围岩) 及全~强风化钠长石化花岗岩 (矿体) 组成。根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设计, 剥离层台阶坡面角最大45°, 台阶坡高10m, 计算设计边坡自然状态下的稳定性, 得出稳定系数K, 结果见表1, 可见设计的剥离层台阶坡面角40~45°在自然状态下是基本稳定的。但由于岩土体厚度较大、风化较强烈, 在降雨的影响下, 结构松散、工程物理力学性质较差的采坑边坡存在失稳危险, 引发崩滑类地质灾害, 对矿山采场影响较大, 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层:分布于围岩及矿体的中上部, 属软弱岩类, 由中风化的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围岩) 及中风化钠长石化花岗岩组成, 裂隙多发, 岩体质量差~中等, 稳定性较差, 开采时局部易引发崩塌、滑坡的边坡失稳的地质灾害, 对矿山影响较大, 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层:分布于围岩及矿体中下部, 以半坚硬岩~坚硬岩类, 为围岩及矿体的微风化岩石, 岩矿石一般较坚硬, 岩体质量中等~良好, 岩体较完整, 边坡稳定性较好, 一般不易发生边坡失稳类地质灾害。

未来矿坑开采边坡以全~微风化岩质边坡为主, 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主要为基岩边坡的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据现状揭露岩矿体内节理裂隙统计, 作节理裂隙倾向、倾角玫瑰花图得矿区存在一组优势裂隙:产状:60°~80°∠70°~85°。未来基岩边坡设计坡角为65°~70°, 边坡坡角比裂隙倾角小, 边坡不易沿此大角度裂隙面发生失稳。

结论

矿床岩性较简单, 但矿体及围岩上部分布的松散土 (岩) 类和软弱岩石类工程物理力学性质较差, 厚度较大, 稳定性相对较差, 开采时易发或可能潜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中下部的围岩及矿体为半坚硬岩~坚硬岩类, 岩体质量中等~良好, 岩体较完整, 边坡稳定性较好, 一般不易发生边坡失稳类地质灾害;综合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摘要:露天开采的小型石场矿山, 自然地理条件较简单;软弱岩类稳定相较差, 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关键词:工程地质,陶瓷土场,岩 (土) 体特征,稳定性评价

参考文献

[1]高金川、杜广印:《岩土工程勘查与评价》,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3.9。

上一篇:安全服务器下一篇:教研室与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