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课堂初中政治

2024-05-17

时政课堂初中政治(通用11篇)

时政课堂初中政治 篇1

作为我国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政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风向标, 还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引导作用。刚由小学阶段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想上并不成熟, 这是就需要政治教育的引导来帮助他们见力健全的人格, 以防受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而误入歧途。但是, 政治课由于大多都是理论知识教育, 课堂的教学相较于其他的课程明显枯燥乏味, 所以初中政治的教学效果并不算理想。笔者认为, 初中阶段的教学可以适时的融入时政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一、融时政教学于初中政治教学的价值

将时政教学融入到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是改革初中阶段政治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 同时还对教育教学格局发展以及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具有良好的影响作用, 因此, 在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学中适时的融入时政教学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1、时政教学的融入符合政治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初中阶段政治教学的传统模式还存在着许多的许多的不足之处, 不利于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也很难促进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政治的学习中的积极性, 并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桎梏。究其原因, 不难发现, 政治的教学大多都是书本理论知识, 相较于其他课程学生在政治课堂的学习中会明显感到枯燥乏味。而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会非常的被动, 这就导致学生在上课时不会主动去思考, 并且长时间一味地接受只会样成懒惰的思维习惯, 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 从而不能从课程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初中政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适时的融入时政教学, 通过对各种政治时事和显示案例的讲解来激发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些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时政教学也是世界格局变化所提出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发的迅速, 社会的状态更加的复杂多变。从表面的现象来看, 世界格局表面显得平静异常, 但实际内在却动荡不安, 局势随时都可能向更加恶劣的方向发展。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人生观和世界观, 让学生对我国目前发展状态能充足的了解, 并能够初步了解世界格局变化的状态, 从而在思想观念上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并通过不断地自我思维变化的调整, 让学生能更加赢社会发展的需要, 并且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出规划。

3、时政教学的融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的社会竞争也非常明显, 多数企业与商家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 时常会散播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思想。而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阶段, 在思想和行为处事上并不成熟, 因此很容易受到这些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从而形成叛逆心理或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念。保护初中生的思想能健康向上的发展是政治教学的首要目标。在初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融入时政教学, 选取典型的现实案例作为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反面教材, 除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知识之外, 也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出反思, 以防他们偏离正确的思想道德方向。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加强和改时政教学的方法

1、突出时政教学的时效性和教育性

初中的政治教师在平时教学生活中也应当养成不断学习的好习惯, 可以通过网络、新闻、报刊、广播等方式及时的理解最新的时事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合理的运用到政治教学的课堂中。同时, 教师应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关注时事政治, 并且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对思维的束缚, 让他们自己通过网络、新闻、报刊、广播等方式来了解最新的政治信息。

2、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

在初中阶段的政治课堂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随时结合时事政治进行讲解, 并让学生针对时事以及指点进行分析讨论, 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教师也可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自行通过网络、新闻、报刊、广播等方式来获取时事政治的信息, 并让学生利用课堂的前几分钟进行时事报导, 从而将时事政治信息融入课堂。长此以往的运用这种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要成了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

3、组织学生制作关于时事政治的剪贴报

报纸作为一种传播途径是时事政治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政治学习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最新的时事政治报纸, 并将其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剪切, 并通过重新的排版组合粘贴, 形成一张全新的剪贴报。这样的方式不仅引导学生对实证信息的关注, 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 也能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4、建立适用于初中学生的时政小论坛

时事政治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 在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仅凭教师在课堂中融入时事政治的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学生依据新闻类型分成不同的小组建立时政小论坛, 来满足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求知欲。各小组之间可通过不同的方式收集不同类型的新闻时政,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或是组织一场时政辩论赛, 让学生对时事政治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激发他们对政治学的积极性。通过这种小论坛的方式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和团队协作意识, 从而达到思政教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亚平.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J].赤子 (上中旬) , 2015 (18) .

[2]谢章海.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措施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4 (12) .

时政课堂初中政治 篇2

要想保证时政教学内容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融入效果,教师就应该结合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对时政教学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凸显时政教学材料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保证时政教学的融入质量。一方面,教师应注意搜集近期发生的实证事件材料,并保证材料性质、涉及范围与课文的契合性,充分表现时政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对待国际上的时政事件,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分析,探索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最为贴近的实例进行讲解,保证时政教育高效性。此外一个时政材料中往往会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所选材料的典型性,在充分分析后注意抽取材料中的知识点,保证时政教学的针对性。如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选择与国家方针政策相关、两会相关以及青少年相关的时政热点问题,保证时政教学材料的合理性。

2.2在政治课堂上对时政教学材料进行合理利用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抽象化特征,理论知识的讲解相对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而将时政教学内容引入到政治教学后,能够促使教学活动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得到凸显,并且将抽象的政治理论与丰富的时政材料相结合,还能够促使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得到相应的培养,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如教师在对”社会责任感”部分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尝试引入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时政内容,结合社会责任感具体内容的讲解为学生播放爆炸后社会各方共同支援的画面,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个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进而促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不断的强化。同时,为了促使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相应的培养,进而促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可以向学生播放灾后领导深入一线鼓励灾民的画面,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国家这个特殊大家庭的重要,以及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对社会集体的责任意识得到不断的强化,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相应的辅助。

2.3对教师和学生的时政意识加以培养

要想保证时政教学内容的良好渗透,教师和学生时政意识的培养也是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只有教师和学生具备良好的时政意识,在接触到社会时政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觉使用思想政治知识进行分析,时政教学内容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凸显,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

时政课堂初中政治 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时政教学;探索

初中政治课的开设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使学生的思想更加纯正,不至于在诱惑面前迷失自己,而是能够正确地把握方向。当前,我国初中政治课涉及的理论部分很多,老师都是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听起来非常枯燥,一点新意都没有。这就使时事政治的引入非常必要,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用政治的眼光看待时事。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

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着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看法和学习的重视程度,很多政治教师对于政治的定位不准确,加上课程开设的少,一星期可能就一节课。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认真对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把课本中的内容当做任务完成,这样没有一点效果,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也不认真,初中生心急气躁,对于政治课本中的一些消费观、道德观不会认真消化,所以,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2.教师对于课程教学目标不清楚

不管什么课程,清晰的教学目标都是上好这门课程的基础,前文中提到过政治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就是把课本给学生读完,这是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敷衍,初中生之所以开设政治教学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在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形成正确的“三观”与生活态度,以及对我国的一些国情有所了解,所以,这门课程是重要的,教师必须有清晰的思路带领学生走进政治生活,让他们的学习有所收获,这才是政治教学的目的,初中生的思维有的很偏激,政治教师需要用方法来让他们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是很重要的,教学目标不清楚,教师连开设课程的目的都不清楚,学生自然不会认真对待。

二、探索时事教学运用到初中政治课堂的途径

1.加强时政教学意识

老师和学生要树立起时政教学意识,要对当前的热点问题重点关注,把当前的时政引入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打开眼界,去看世界。把时政引入到教学中来,老师就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去备课,多渠道搜集时政新闻,学生也开始慢慢对时政感兴趣,开始从报纸和网络上搜寻新闻,并积极进行思考。比如,在讲解“诚信”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引入时政,当前一些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了诚信,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危害。食品诚信、网络诚信等随处都是非常鲜明的例子,从三氯氰胺到苏丹红等,都是违背诚信的表现。

2.开展新闻评比

在教学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对新闻进行搜索,把搜索到的新闻制作成小卡之类的,搜索完毕之后,每个小组把小卡片贴在黑板上,同学们进行评比,评出前三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就会动力十足,千方百计地通过各个渠道去搜索新闻。这样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世界更加客观地看待。这样通过新闻评比活动,学生学习时政的动力更足了,更加有信心学习政治。每个小组的新闻汇集到一起,学生就可以相互学习,这样所接触的新闻会更多,就会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新闻。

3.让学生参与时事评价

因为初中生年龄还比较小,对当前很多的时政都不能深刻理

解,所以,老师可以开一个座谈会,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当前“苹果七”手机投放到市场,有的人觉得不买外国货,有的说买,面对这样的争论,是该买还是不该买呢?这样学生对于当前这样的热点问题就开始进行评价。有的学生说,苹果七先进,功能齐全,促进人和人的交往,应该买。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买国货更加能够促进本国消费,而买国外的产品对本国消费没有刺激作用,所以应该买国货。这样通过评价当前时政,学生就会吸取更多的观点,更加全面地看待一个问题,对时事理解得更加

透彻。

总之,时政教学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利用时政教学方面还不完善,很多老师都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所以,要把时政教学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的同时,更多地了解时事政治,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洪峰.试析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教学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2).

论时政材料进政治课堂 篇4

1.1 政治课教学离不开时政材料

时政材料是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者不能割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国内外大事, 将时政材料与教材联结, 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政治现象, 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将整体化和系统化, 相反, 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学离开时政材料, 那么, 学生的视野仅仅局限于教材, 学生将获得碎片化、零乱化的知识。

1.2 将时政材料带进政治课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跨入新世纪, 知识经济迅速崛起,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向素质教育转轨, 要推动素质教育的贯彻和实施, 教师必须不断的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方法, 政治课教师要注重素质教育将时政材料带进课堂。

在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 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 随着利益调整, 种种社会矛盾彰显出来, 部分人变得浮躁, 心理欠平衡、评判易偏激, 行为易极端, 片面地看问题, 缺乏对客观世界的正确把握, 这种背景冲击着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随着不断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 将时政材料带进政治课堂, 让学生学会用开阔的视野去多角度、全方位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是时代发展给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大课题。

1.3 将时政材料带进课堂有重要的作用

时效性和新鲜感是时政材料所具有的特性, 将时政热点带进课堂可以为枯燥的知识讲解提供鲜活的现实依据, 让政治教学赋有动力性和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 根据时政材料来设置教学环节和问题情景,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天下大事, 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 怎样将时政材料带进政治课堂

2.1 要根据讲解的教材内容, 精心准备时政材料

引入时政材料, 政治教师不能随意的将时事材料搬进政治课堂, 不能仅限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活跃课堂气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要合理安排不同的时政材料。

比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我引入了时政材料:2013年1月16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徐侠客在腾讯微博发起“光盘行动”, 呼吁网友珍惜粮食, 加入行动。微博一经发布得到众多知名人士和相关媒体的支持。一周后, 《新闻联播》报道该活动, 号召大家“节约粮食, 光盘行动, 从我做起”。

再如, 在讲解《我国的外交政策》时, 我引入了时政材料:2012年9月10日, 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 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 实施所谓“国有化”, 针对日方行径, 中国政府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应对措施。

2.2 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渗透时政材料

(1) 学生讲述所准备好的时政材料。具体做法:教师提前告诉学生下一节课的内容及需要准备的时政材料;利用课外时间, 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等方式准备和熟悉时政材料;学生在课堂上用不超过五分钟的时间讲述。

讲述要求:每一则时政材料, 学生要讲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等相关要件;讲述要逻辑清晰, 语言流畅;讲述要做到举止、发音、面部表情等方面协调统一。多次的讲述训练, 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政治参与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播放时政材料。用枯燥的语言、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来形容政治课, 因此政治课难懂、难学, 学生不感兴趣。不时的采用多媒体播放时政材料, 可以紧扣时代脉搏, 拓宽学生视野, 又可以让课本知识生动起来, 这正是政治课教学实用性和时代性的体现。

比如, 在讲解《国家的国体和政体》时, 我国的国体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美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和总统制共和制, 为了更好地讲解这两种国体和政体,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中国十八大换届选举”和“2012美国大选”两则时政材料的相关视频, 结合视频内容, 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知识点, 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而形象。

2.3 设置问题将时政材料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

恰当的设置知识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 学生的参与兴趣才能得到更好的激发, 才能让课本知识和时政材料更好的融合, 才能让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优化。

比如, 如何将时政材料“光盘行动”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结合:首先讲解光盘行动的含义及发起和迅速传播, 告诉学生就餐时不要浪费粮食, 吃多少点多少, 吃不完的饭菜要打包带走;然后针对时政材料, 我设置了与课堂相关的问题:“光盘行动”与哪些消费观念相一致?学生将课本知识与时政材料相结合, 更好的理解了几种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

再如, 针对“日本购买钓鱼岛”这则时政材料, 首先, 我简单的介绍钓鱼岛及钓鱼岛之争的由来;然后, 回顾历史:1972年, 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周恩来总理就钓鱼岛问题提出先“放一放”的策略, 1978年改革开放后, 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原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告诉我们, 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才能有效的钓鱼岛问题;接着, 告诉同学们:无论过去、今天、还是未来中国政府不曾放弃钓鱼岛, 中国政府在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最后, 设置问题:“在钓鱼钓问题上, 有人认为中国政府软弱, 应向日本开战, 夺回钓鱼岛, 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一观点?”学生结合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发展战略分析所设置的问题, 将时政材料和课本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时政课堂初中政治 篇5

关键词:初中政治;时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92-01

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联系密切的整体,国际形势每天瞬息万变。全球化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浪潮。虽然世界局势总体来看力量均衡,但局部之间的利益争端还是很多。今时不同往日,以前旧时代倡导读书人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早已经被时代淘汰,圣贤书里教的知识应当与外界的形势相结合。由于教材的篇幅有限,教材中的内容多为概括性或系统性的内容,最终导致教材中的信息量偏低。这也是造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原因之一。而时政教育顺应了时代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国内外大事、社会生活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话题,使政治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让学生树立对政治学科的正确态度

正如上面所说,政治这门课程是初中生刚刚开始接触的,对这门学科的了解不深。小学刚刚毕业的他们,可能稚气未脱,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初中的课程。他们毕竟还小,老师在这个时候就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跟学生明确讲,政治这门学科,就是要在学习中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价值观,告诉他们政治并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的东西,政治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运转。想要生活得更健康,更符合社会的标准,就得关注政治,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没有一定的政治素养,也无法在社会立足。如果不对外界有所关注,那么就会跟社会脱节,这样的话学习政治这门学科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所以,要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下的政治,掌握正确的学习政治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二、找准时政热点与教材结合

只有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才会有质疑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提出问题,逢事要问个为什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也很重要。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感受热点问题以及政治内容,创建精彩的问题情境,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提出政治问题,分析政治问题,解决政治问题。

比如在教学《拒绝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新闻视频。通过新闻说明,只要人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是可以战胜不良诱惑的。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达到活学活用知识的目的。由此可见,学生在关注时事的同时,也会打开求知的窗口提出问题,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之中。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课堂教学文本,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就能够让学生产生诸多的好奇与疑问,从而让学生在好奇中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该在学生提出质疑后,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问题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望。学生有了求知欲望才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

三、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时事导入

语言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课前导人时教师的语言也是如此。由于课前导人没有固定的语言方式和固定的谈话内容,所以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场景采用不同的、灵活多变的语言技巧。好的课堂导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政治教学中利用时事导入创建问题情境,有利于取得理想的效果。

如,在讲《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时,笔者先向学生讲解人民当家作主其实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最终确立等等。通过多媒体将最新的国家政策、方针路线等展示给学生。时事导入是拉开成功课堂的“序幕”。教师要深入研究课前导入并高度重视课前导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主动地融入活跃的课堂气氛之中。

四、课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

在课堂内容结束之后,许多学生都不会愿意去接触这方面的内容。但是,为了他们能够在课后仍旧关注时事,就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家庭作业。例如可以让学生们回去关注新闻,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将见到听到的东西讲给同学们听,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学会用书上学到的知识点进行解释。还要鼓励学生养成每天看报纸的习惯,比如南方周末和参考消息之类。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剪下来,做一本剪贴本,并将自己的分析写下来,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而且可以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另外,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些ppt,做一些关于当下国内或者世界局势的内容,然后在教室播放,并由学生去讲解,提高大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或者将学生收集来的国内外素材编成有趣的小品,将小品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或者自己的兴趣,挑选角色,进行表演,表演之后让观看的学生进行评析。然后结合知识点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可以让学生对时事的了解更加深入,记忆更加深刻,开动脑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时政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篇6

一、时政教育应用目的

关于时政的应用目的, 根据不同的作用对象, 从三个方面来概述, 即师生对象, 教育对象以及社会。

师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时政教育的应用对于他们而言是最直接关联的, 是时政教育应用效果的直接反射体。在初中政治教育中, 仅有理论教育是无法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的真谛, 无法学以致用, 纸上谈兵

只会让他们感受教育的枯燥乏味、了无生趣。时政教东育犹如一潭活水, 会让水中乏味的鱼儿们感受到活

力与生机。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莒

性。比如在时政教学中, 可以把当前相关国际时事拿

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 分析, 让学生了解国际事●

件, 时政作为客观的存在, 在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移的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观、时局观与爱国安主义情怀。刘

时政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使得老师对于自己的知识不仅仅是“温故而知新”, 更能“知新而温故”。在教学过程中, 以新的知识来充实完善固有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 时政教育也使得老师年复一年的理论讲解有了新的话题, 也提升了教育积极性。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学以致用, 时政教育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会学生寓学于用。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是教育的思想, 指出,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必须与生活相联系, 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时政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更接近本质, 使其得以升华。社会的向前发展是需要矛盾的存在、需要思想的碰撞。时政教育的应用使得新的思想力量诞生,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思想的创新, 时政教育的应用能从思想方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时政教育应用

应用方法也分为两个方面:时政材料的正确选择以及时政教育方法的正确运用即是准备与实施。

材料的选择。时政材料有时间性、空间性, 作为老师要从如此繁杂的时政材料中选出适合学生学习思考的材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所选择的材料必须具有时政教育价值

即是与现时代的时政紧紧联系, 不能与时政教育脱节。与此同时, 还要注意时政材料要紧扣教材知识体系和进度, 与教学主题相吻合, 运用这样的时政材料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 锻炼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时政教育所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2. 要注意材料的时效性和新颖性

政治时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变化, 用于时政教育的材料必须是反映最新政治形势的信息, 因此必须具备时效性和新颖性。

3. 不能因为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

与其让学生在众多的时政材料中机械迷茫, 不如让学生在一个材料中得到思想的锻炼和提升。

4. 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突出性

时政远比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复杂得多。一个时政材料中会包含各种各样的复杂信息, 为了避免学生分心、跑题, 要选择主题突出的

摘要: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化, 体育课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是要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科学指导、带动师范, 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不仅是一门课程, 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从心理上认为体育是身体健康的必修课, 锻炼好身体是将来更好地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观念;体育;教学;改革

纵观传统的体育教学, 我们都能认识到, 传统的体育教学应该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都是进行运动技巧的传授。实际上运动技能教学, 不代表体育教学的全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主体,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新课标对高中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根本的是教学观念必须得到更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必须得以改变, 要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 变成主动学习的状态, 也就是把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变成“我要学”的状态。本文从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角色的转变方面对高中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教师应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做好终身体育的启蒙工作

众所周知, “生命在于运动”, 从生理学角度讲, 人的一生离不开科学的体育锻炼。在学校期间的体育教学, 只能是人的一生体育锻炼的很小一个阶段, 高中体育只是这个小阶段当中的一部分。学校阶段是学生身体成长较快、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 我们怎么能够利用这有限的时间, 上好体育课呢?结合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应该走出完成教学目标的局限性, 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把整个高中体育教学作为终身体育的启蒙教育, 把学校体育作为学生终身体育的起点和连接家庭体育、全民体育的桥梁和纽带。为此, 高中体育教师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住学校体育的机会, 不但传授给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 而且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强化终身体育的观念, 不断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对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二是教师不能再单纯地传授知识, 讲授运动技能, 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三是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应该做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家庭体育兼顾, 尽量达到学生主动性和教师传授体育技能的完美结合。总之, 通过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 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 树立终身体育的体育观, 让学校体育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起点。

时政材料。

三、教育方法

1.教育形式多样化

时政教育本身对于学生来说就具有一定吸引力, 通过多样的教育形式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自主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都是进行时政教育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

刚开始时可以由老师来找材料供大家学习, 老师在授课之前就要做好准备, 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 可以由学生自己找材料, 自己分组思考。老师只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时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 如主题班会、时事报告、时事专栏、专题讲座、影视收看、时事政治课、参观考察等。

2.思想平等化

师生思想平等化, 老师要做的并不是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

二、教师应树立生活体育的观念, 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要使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 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身体基本状况的情况下, 在他们已有的生活阅历和运动技能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生活当中有利于体育锻炼的各种条件, 尽量利用学生的兴趣, 进行体育教学。通过合理地引导和体育教师的精心策划, 使传统的体育教学, 向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生活体育、休闲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让学生在趣味中培养观念, 观念驱使下锻炼身体, 逐步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社会因素来看, 越来越显现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重要性。但是, 运动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短时间内得到社会的认可、使人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还需要大量的宣传工作。体育工作者的言谈举止, 对学生来说, 可以起到导向性作用。体育教师不但是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者, 也应该是体育意识、体育观念的倡导者和宣传者。通过宣传栏、专题报告、运动会等多种宣传形式, 使终身体育的观念得到家庭、社会的认可, 形成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 使体育教学走上全民化、生活化的轨道。

三、教师应树立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观, 做好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 从心理和生理上逐步趋向成熟, 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从内心深处也特别渴望掌握科学的运动技能、合理的运动习惯和必要的保健常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不应该是采取“配发制”, 用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 而应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各种知识组成的体育教学“超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 到“超市”中有选择地“领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时候, 教师的角色就是体育教学活动组织者、指导者。

综上所述, 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 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对体育教师来说, 最根本的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在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角色的转变上多下功夫。使体育依托学校的课堂教学, 又不局限于传统的体育教学, 使体育锻炼终生化、全民化, 生活化、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季浏, 汪晓赞.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08 (5) .

(苍梧县第一高级中学)

学生, 而是在理论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然后将思想分享给对方。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老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旨在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觉悟能力。

3.长期进行时政教育

时政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在平常的时候就应该和学生们探讨时政问题, 坚持长期教育, 耳濡目染的影响是最长久深远的。

时政课堂初中政治 篇7

一、注意收集较新的材料

首先, 初中生尚处于对于很多事情都好奇的年纪, 容易对一些当下较为时髦的信息发生兴趣, 如果老师收集的信息较新, 学生很容易就提起兴趣, 例如在讲起政府职能的时候, 老师可以举例在最近我国引起较大影响的“天兔”台风中, 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分别在这个台风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们在平时的新闻当中经常会听到关于天兔的信息, 所以在课上听到老师用一种政治的角度来分析的时候, 肯定会非常有兴趣, 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 时政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很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失去了其自身的意义, 甚至在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与之前相反的影响, 例如我国的城管, 在几年前城管所具有的权利和现今城管所具有的权利是不同的, 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形象也是不同的, 所以老师用之前的形象放在现在教学中的时候, 很容易产生相反的效应。

二、注意收集材料的来源

政治老师作为教师, 一定要注意自身教学的严谨性, 所以对于时政信息的来源一定要确保真实有效, 选择正规的渠道、正规媒体来进行手机, 例如, 每日的《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权威节目, 这些节目的材料不但与时下的焦点一致, 且其立场和观点对于政治老师也有很大的启发。例如每天的《焦点访谈》中所播出的内容, 不但涉及当前的社会局势, 也会涉及到法律、民生等细节内容, 这些内容正是初中政治教学中所迫切需要的素材。当讲到哲学中事物的两面性的时候, 老师可以举例当前的房地产业, 一方面这些房地产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带动了整个国家的GDP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对很多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不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注意材料的影响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心理尚不成熟, 环境对其有着很强的影响, 很多时候一些细节问题就有可能对其产生一生的影响。所以老师在收集材料的时候, 还要注意材料本身带来的影响, 避免一些暴力、黄色、政治因素过强的材料, 选择一些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材料。例如在讲授法律部分的时候, 选择的案例尽量模糊犯罪细节环节, 着重讲授后期的法律解释, 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给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法律观念。

四、正确的利用时政信息

其实很多老师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时政信息丰富自己的课堂,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感觉时政材料似乎并未对其课堂带来较大的好处, 无法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其实这主要还是他们没有正确的利用政治信息。很多老师利用时政信息是仿照中考中的题目, 将时政信息做成一系列的习题在课上提出, 并要求学生对此进行分析和回答,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潜意识的对时政信息产生反感, 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老师要改变以往做法, 将时政信息作为一种教学素材加入课程之中, 引导学生利用本堂课所学知识来分析某个事件, 这种分析不同于之前的分析, 是一种非刻意的分析, 例如在讲各国家部门职能的时候, 老师可以先讲述一下各部门的职能, 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职能, 并假设现在是“天兔”发生前, 气象部门应当做什么, 各级政府应当做出什么反应等等, 受到他们生活阅历的限制, 他们肯定有很多不足, 但是老师应当在旁适当的提醒和引导, 并做出鼓励, 不要求学生一定做出正确答案, 只要方向正确、思路正确, 那么学生就应当获得正面的评价。这样利用时政信息, 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语

时政课堂初中政治 篇8

一、结合教材内容, 利用时事导入

语言是一种技巧, 也是一门艺术, 课前导入时教师的语言也是如此。由于课前导入没有固定的语言方式和固定的谈话内容, 所以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场景采用不同的、灵活多变的语言技巧。好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政治教学中利用时事导入创建问题情境, 有利于取得理想的效果。如, 在讲《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时, 笔者先向学生讲解人民当家作主其实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最终确立等等。通过多媒体将最新的国家政策、方针路线等展示给学生。时事导入是拉开成功课堂的“序幕”。教师要深入研究课前导入并高度重视课前导入,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 在最短的时间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主动地融入活跃的课堂气氛之中。

二、找准时政热点与教材结合

只有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 才会有质疑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提出问题, 逢事要问个为什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 提出问题也很重要。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感受热点问题以及政治内容, 创建精彩的问题情境, 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提出政治问题, 分析政治问题, 探究政治问题, 解决政治问题。

比如在教学《拒绝不良诱惑》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新闻视频。通过新闻说明, 只要人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是可以战胜不良诱惑的。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达到活学活用知识的目的。由此可见, 学生在关注时事的同时, 也会打开求知的窗口提出问题, 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也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能够根据课堂教学文本, 及时捕捉学生信息, 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 就能够让学生产生诸多的好奇与疑问, 从而让学生在好奇中提高学习兴趣。同时, 教师应该在学生提出质疑后, 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问题, 让学生在“心欲求而不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问题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望。学生有了求知欲望才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

三、整合时事“嫁接”到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透视社会热点, 及时抓住时代发展趋势。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时事小广播的形式将时事带进课堂, 在课堂中融入社会的声音以及世界的声音。长此以往, 学生必将形成习惯, 自主地将时事与政治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如在讲《法不可违》时, 教师可以先指出社会阴暗现象虽然存在, 但毕竟是少数, 并且国家正在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例如, 重庆自打黑以来, 近200名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骨干成员被公安部缉拿归案;文强、彭长健等多名涉黑官员相继被抓, 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法律的严惩。只有引导学生及时掌握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 才能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以及错误思想, 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与欲望, 让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 学生不仅拓宽了思路, 也接触到了教材以外的知识。由此可见政治教学以时政为背景, 再选取经典案例“嫁接”到教材上, 就会使教材知识清晰明朗, 学生也能轻松地掌握知识, 教学效果自然就显而易见了。

综上所述, 将思想政治教学与时政教育进行整合, 顺应了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 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 将时政教育引入政治教学, 才能让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 让课堂充满阳光、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沈杰.时事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J].陕西教育 (教学) , 2006 (4) .

时政课堂初中政治 篇9

一、将时政教学引入政治教学的意义

首先,时政教学的实施符合教学改革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激发。而时政教学的实施可有效地将时政信息引入政治教学课堂,丰富教学活动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

其次,时政教学的实施是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的根本要求。实施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时政教学可使学生对国际、国内发展现状有更加充分的了解,有利于其自身素质的发展。

再次,时政教学的实施可促进市场运行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将时政教学引入政治教学,可通过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法律修养得到不断提升。最后,时政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初中阶段实施政治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将时政教学引入政治教学可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优质的德能教育。

二、将时政教学引入政治教学的有效措施

1.积极开展新闻播报活动。将时政引入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要求政治任课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充当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指导学生开展新闻播报活动,促进时政教学能够在政治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首先,教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时政资料和时政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对相关新闻内容进行搜集和整理,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以学生兴趣、特长作为根据,因材施教。再次,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可先利用3-5min让学生通过自由发言的方式对近期所发生的重要新闻时政进行简单讲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能够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指导学生制作时政热点手贴报。目前,时政新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手段进行传播,但是报纸仍然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有效地将时政教学引入政治课堂,可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时政热点手贴报制作,并开办时政小报。通过这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在书刊、报纸上搜集到的相关时政信息制作成一个作品,并通过时政小报的开办将作品展现给其他同学,培养学生形成关注时政热点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在时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看法和意见,使学生在制作手贴报、开办时政小报过程中能够自主对时政新闻进行选择和收集。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通过自身能力来进行小报设计、信息资料编辑和排版等工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指导学生对时政热点进行分析。时事政治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各个方面均还处于不太成熟阶段,在对时政问题进行进行思考和分析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在将时政教学引入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有具备对时政新闻高度的敏锐性,同时还需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作为根据,积极指导学生对时政热点进行分析和评论,对学生的分析、评论能力进行培养。此外,教师在实施政治教学过程中,还应定时开展时政热定评论活动,通过该活动可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够更加充分、有效地进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时政热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正在了解时政热点的内涵及意义。在开展评论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看法和意见,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避免学生出现错误认识。

时政课堂初中政治 篇10

关键词: 时政教学 初中政治课堂 应用策略

初中阶段的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及时引导和沟通,才能在青春期阶段更好地自我保护及更健康地成长。初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关注同学们在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及价值观建立,目前大部分政治课堂更多的注重于理论知识建立和掌握,使同学们丧失政治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较为枯燥无聊,时政问题在课堂中的引入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将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实现更为优质的政治教学,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同学们听课积极性,同时实现讲课知识更好地掌握。如法律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将枯燥的法律知识与较为典型的法律案例相结合,相信同学们能够从教师的讲课过程中收获更多自我防护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1.实现实时的新闻播放活动,培养同学关注热点的意识。

时政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实现的价值在于培养同学们对时事热点的关注意识,促进同学们将时事政治与课堂知识自觉联结起来,以增强同学们的时政意识,有效推动时政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充分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同学们的新闻观看有规律性规定,要求同学们关注实时新闻,科学合理地引导同学们自觉实现新闻关注。首先,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及特长差异安排时政任务,如部分同学关注国际新闻,有的注重搜集科技新闻,而有的则关注娱乐新闻,关注同学们的个体差异性,更好地安排各个新闻内容板块的任务,给同学们分配不同的观看任务,不仅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还能实现时政新闻的多样化,将社会新闻、体育新闻、政治新闻、娱乐新闻等汇聚起来,丰富新闻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指导同学们收集新闻资料,如何有效收集新闻信息,哪些新闻信息是更有价值的等,对同学们进行指导,从而让同学们获得自己所需的有效价值。接着,教师应当在课前留出部分时间给同学们展示新闻知识,不仅能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还能实现新闻资源课堂共享。

2.增强同学们的时政意识,指导同学们透视社会热点。

在初中政治时政教学课堂上,需要对时政热点进行剖析和深入思考,不仅需要教师对时政热点有敏感性,更需要教师对社会热点有剖析能力,只有教师充分关注到社会热点,并且对社会热点进行深入剖析,时政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出自身在政治教学中的价值。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同学们的时政意识,指导同学们透视分析社会热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培养自身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应当让同学们积极表达自己对时事的看法和评价。针对某些重要社会热点,教师应当开展专门的分析,可以让同学们针对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同学们的看法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关注同学们发言过程中的薄弱部分,及时加以指导和提升,同时对同学们有误区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加以调整,帮助同学们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同学们难以理解的新闻热点中,教师应当进行详细分析,对热点问题更为深刻透彻地阐述,帮助同学们了解热点事件的前因后果,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提升同学们的认知水平。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及时将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找到热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连接点,充分实现时政问题的价值。

3. 增强时政教学意识,将时政教学融入教学课堂。

教师将时政教学融入初中政治课堂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同学们的时政意识,更要将时政带入教学课堂,通过备课过程,更好地实现时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搜集时事热点,积极寻找时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然后在教学课堂中将时政内容恰当引入。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大力宣传,通过手抄报及政治讲堂等宣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总的来说,时政教学是初中政治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培养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翁剑钊.初中政治课堂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广东科技,2014(08).

时政课堂初中政治 篇11

一、某些学校时政被政治课堂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一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大多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理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上, 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记住这些理论观点, 也就是学科知识过度训练的现象, 注重学科知识和学科逻辑, 忽视生活主题和生活逻辑, 大量的复习资料和重复性的训练, 却很少把政治理论放在21世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异常激烈、政治斗争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时代条件下进行分析, 使政治课教学的视野相对狭窄, 理论观点阐述苍白无力,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当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国际政治斗争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整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是外在主要原因, 时政本身的敏感性和不易把握性也是原因之一, 更主要的是应该向内寻找原因。

一是政治学科的不被重视让老师忽视了对教学品质的追求。 政治是一门边缘化的学科, 虽然它涉及经济、哲学、法律等重要领域, 但被重视的程度低于它应有的地位。 这无疑影响到教师对学科创新、创优的追求程度, 以及鼓动学生探析社会现象,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性。 受这种情绪影响的, 还有家长与学生。

二是教育教学理念陈旧让老师难以专注于课堂的生动化。 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在教育思维活动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 在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中, 政治教育教学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知识, 让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而对政治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这一主要目的缺乏关注。 学生成为应对考试的机器, 学生只是单纯记忆。

三是政治学科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使某些老师产生惰性。 政治学科主要是原理、规律的展示,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内容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虽然政治原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但由于其相对稳定性, 在某些老师眼里又可以脱离生活成为浮于生活之上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总结概括。 学科知识和学科逻辑是现成的, 教师可以一劳永逸, 一本备课笔记可以用上若干年, 在时间和精力上也非常省力, 不自然产生一种惰性。 同时, 教师作为成人, 是偏好学科逻辑的, 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掌控能力强, 更多地运用逻辑递进的方法灌输知识, 忽视结合青少年求新、 求真的心理, 让课堂感性化。

二、让时政融入课堂的必要性

不可否认, 当下任何教育在考量教育功能时, 都绕不开“考试”这个应然主题。 近年来, 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是政治课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 时政热点问题备受命题者青睐。 让时政融入课堂, 既是青少年年龄特征的需要, 又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提高辨析能力的需要, 更是紧贴当前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政治学科高考命题的需要。

(一) 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要求政治课堂丰富而真实

高中这个年龄段, 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始苏醒, 他们开始自觉地关注社会热点和思考一些社会问题, 对社会现象有了强烈的关注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 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 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 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 自觉努力地探索, 攀登, 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 但由于社会经验和阅历及知识的缺乏, 如果引导不及时和不恰当, 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注意了解和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 让客观信息真实进入学生视野, 传递政治原理在现实社会的各种表象, 激发他们表达观点的好奇心和兴趣, 对其观点加以规正, 以达到正确引导的目的。

(二) 教育功能要求政治课堂关注学生的认知和辨析能力

政治课堂承担着培养学生关注社会, 分析各种社会现象, 以便学生在进入社会生活中形成良好行为规范和正确价值判断的世界观的使命。 这就对政治教学课堂提出一个任务, 如何提高认知和辨析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世界观。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 都离不开实践, 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很少, 就需要教师间接传递。 时政, 社会关注度高, 是高度概括性的社会现象, 社会上也会有不同的声音进入学生的认知领域, 对时政的讨论更能引发学生共鸣。 在这样的讨论中, 教师要善于做一个舵手, 把握好方向, 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懂分寸, 在政治原理与社会现象之间建立高速通道, 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 又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问题的学科能力, 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 当前的考试命题偏好要求政治课堂紧密联系实际

近几年高考命题呈现出几个特点:首先是凸显能力, 考查素质。 “学以致用”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目标, 新课程强调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从这几年新课程高考试题可以看出, 知识蕴含在情景中 (几乎没有对知识的直接考查) , 背景材料及试题设问的开放性、探究性增强, 学科内知识综合考查趋势增强。 其次是反映时代特点, 彰显学科价值。 命题坚持现实问题立意, 反映时代特征, 不仅考查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重大方针政策及其意义的理解, 而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年高考中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 既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把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融入现实生活的素材中, 很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思想教育性质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价值。 这样的命题偏好是一种趋势, 更是一种方向, 所有政治课堂也应当围绕这一偏好作出应有改善。

三、如何在政治课堂中彰显时政的生命力

把时政引进课堂, 使时政能为课堂所用, 是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并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操作上,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一是关注时事的内容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和思考性。所谓时事新闻即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最近国内外大事如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导。从载体上看, 时事新闻通常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网络等呈现出来。 从素材上看, 时事新闻有静态的文本、图像素材, 也有动态的视频素材。 内容包罗万象, 瞬息万变, 形式多样。 怎样在这些庞杂的动态的背景中选取和引导学生关注有价值的素材? 首先, 根据教材内容选材。 例如, 学习外汇和汇率时, 请学生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情况和原因。 学习商品价格时, 要求学生查找分析我国油价的变化趋势和背景。这样既防止学生只关注时事的表面的现象, 能深入到现象的背后, 思考、探究、关注更深刻和广泛的内容, 又能很好地和教材内容相结合, 为理论的学习提供背景, 拓展课堂的宽度和深度,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其次, 要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 在当前的教育评价机制下,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我们学习的目标之一, 不可回避。 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 纯粹的记忆类的试题比例在减少, 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种关注时政的方式不光是关注发生了什么, 更要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 如果成为习惯,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需要不断思考, 讨论, 能力会不断提升, 应对试题也自然游刃有余。

二是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和讨论。 时事关注不能老师包办, 如果只是教师每节课设置时事关注环节, 学生就会只是看客, 抱着看戏的心态参与, 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不到教学目的;但是如果单纯由学生组织和活动, 由于时事政治内容纷繁复杂, 中学生受到阅历和知识能力等条件的限制, 看问题容易只看现象, 不顾本质, 也容易偏激与片面, 把时事政治课堂变成辩论场, 这种偏离主题、 没有统一的思想、 没有明确的是非判断标准的时事政治教育环节显然是无效的。 所以师生活动的结合就很重要, 既要“放”, 又要“收”。 设置时政作业本就很有必要, 要求学生对规定的时政热点进行收集和分析。 这样既保证每位学生的参与和参与质量, 又通过批阅作业的方式分别点评学生的观点, 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对出色的作业在课堂上展示和点评, 并以此为引子, 结合书本知识进行讲评。 这样既兼顾到面, 又突出点, 更对学生有鞭策和鼓励, 对老师来说, 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在点评时有针对性, 又保证时事材料为课堂所用, 不会偏离主题太远。

三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有些时政的热点问题是跨越学科的, 涉及多个领域。 例如美元汇率问题, 国际石油价格变动, 乌克兰局势, 等等。 这些时政的把握, 单纯依靠课堂的时间容量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在课外通过一些活动进行拓展。 例如:成立兴趣小组, 每个小组的负责人要精心安排, 他会对小组活动的质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带领小组同学对一些专题进行小组探究, 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在班级展示。 或者在教室设置时政园地。 例如:两会热点, 政府工作报告, 国外经济动荡和国际争端, 等等, 便于更多同学了解、讨论和课间交流。 也可以开展时事评论的小论文评比, 要求结合书本理论知识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评论。 近两年来, 江苏的政治高考都出现了政治小论文的试题, 这种题型的出现, 是对学生政治学科综合能力的测试,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征文活动的开展适应了高考的这一要求。

纵观近年来我国各地的高考政治试题, 无一例外, 都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这也是政治学科最大的特色, “紧密联系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 富有时代气息”。在命题时, 无论是选择题, 还是主观题, 都以热点为背景材料, 寻找社会热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 创设情境,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毫无疑问,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师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高考这根 “魔力指挥棒”“翩翩起舞”, 把时政引入课堂不论是从高考的要求还是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方面考虑, 都是必然趋势。 在这方面的尝试中我们应重视几个问题。

首先要有连贯性。 习惯成自然, 持之以恒的坚持必然会有斐然的效果, 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 在时间上和精力上都需要投入很多。 教师自身需要不断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 否则很难驾驭。

其次, 方式上要有完善的检查机制和考评机制。 例如, 时政作业本的检查和必要的点评、筛选, 小论文的征集和评选, 时政学习小组的建立和活动, 等等。

再次, 时间上要有把握。 把时政引入课堂, 目的是服务课堂, 所以, 不能喧宾夺主, 不能把时政的引入当成老师或学生的个人演讲, 不能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

总之, 把时政引入课堂, 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生活, 更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 体现政治学科的价值, 是政治课堂的生命力之所在。 教师只有转变观念, 克服惰性, 不断学习和创新, 才能让课堂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秋菊.高中生时事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快乐阅读, 2013 (25) .

[2]朱熙宁.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时事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2) .

[3]陈利勇.高中政治教学应从基础年级引入时政教育[N].学知报, 2010.11.15.

[4]徐桂春.如何增强高中时事政治的教学实效[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2 (8) .

上一篇:离心风机下一篇:联合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