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初中政治

2024-12-04

课堂教学中的初中政治(精选12篇)

课堂教学中的初中政治 篇1

将时事政治应用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除了对教学内容进行额外的补充外, 还能通过实践证实政治教学过程中的理论。 政治理论结合时事政治, 有利于学生掌握政治理论内涵, 将自身所学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时事政治, 满足课程教学需求

1.结合教材导入

语言是一门艺术, 需要掌握不同的技术, 课堂也是如此, 教师在课前导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并没有固定的套路或方式, 需要教师围绕课本内容进行合理的情境常设, 发挥语言的优势, 让学生在课堂导入时充满激情。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 结合时事创设相应的情境问题, 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讲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人民才真正站起来并当家做主, 形成互帮互助的社会主义体制, 建立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最终确立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 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国家的最新政策等, 让时事政治将成功课堂的“序幕”拉开。 课前导入的方式要引起教师的注意, 在课前认真揣摩,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 通过课前导入, 力争在最短时间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

2.教学内容要结合时政热点

培养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正如伟大的小说家有着法国小说之父之称的巴尔扎克说道:“遇事先问为什么并提出疑问才是最大的智慧。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一特质, 利用丰富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掌握所学的内容。 正如上述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例如:在《拒绝不良诱惑》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 通过新闻说明, 让学生了解战胜不良诱惑需要足够的信心和坚定的意志。 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将知识活学活用。 由此可见, 除教育学生关注时事之外还要让学生勇于提问, 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才能在学习时更投入。 而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得到培养。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要围绕课本基本知识, 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 结合学生兴趣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 继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后, 要积极地加以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情境, 满足自身的求知欲。

二、充分突出时事政治的教育性和时效性, 引导学生理解时事政治

政治教师应养成实时关心时事政治的良好习惯, 通过新闻、报纸等途径及时获取社会中的时事信息, 并将之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发展的兴趣。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并解释相关时事政治, 有利于将来学生学习政治理论, 掌握政治理论才能更好地解释时事政治, 两者之间互相作用, 最终形成互长互生的局面。

三、在时事政治学习中加入评论,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

时事政治包含的事件非常丰富, 初中生因年龄问题, 接触政治事件短, 知识范围相对比较狭隘, 不能深刻地理解问题, 因此在学习时事政治的过程中学生难以了解政治事件背后包含的原因及意义。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以评论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与此同时, 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学习效率。 在开展评论活动时,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 尊重学生的想法, 及时引导并纠正学生不成熟的想法。

四、培养政治意识, 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青少年是祖国的栋梁, 也是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 必须具备相当的政治意识。 初中政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政治意识的最佳时期, 加深学生对政治的理解程度, 也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理解时事热点问题是初中政治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将时事热点融入教学之中, 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 开阔学生的眼界, 使学生虽身在校园却能了解国家大事, 并通过时事政治的学习,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让学生了解自身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例如在“消费者的权益”教学过程中, 教师便将时下的热点问题引入教学, 通过分析让学生学会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正确方法。

综上所述, 在教学初中政治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与政治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还要学习时事政治, 通过学习时事政治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更多的掌握, 并通过问题进行反思。 通过时事政治的引入, 不仅可以让政治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

参考文献

[1]唐汉昭.时事政治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2 (Z1) :51.

[2]徐秋儿.初中思想品德课利用时事政治开展有效教学的思考[J].学生之友:初中版, 2011 (8) :47-48.

课堂教学中的初中政治 篇2

引言

寓言故事在世界艺术的园林里,既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又有着现实主义的精髓。寓言用细致精巧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文字,描述着一个个生动而形象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家喻户晓的成语,有的是朗朗上口的谚语,有的是名人名事的格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政治教学中加入寓言教学能有效的提升课堂氛围,升华政治课程的主题,让政治课摆脱以往的枯燥与乏味。

一、简述新课标下政治教学策略

1、以情教学,激起学习兴趣

初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概念较多且抽象的学科,课堂内容枯燥,虽然与社会接轨,但是和社会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对这门课程就缺乏兴趣。所以就需要在称城中融入情感,用真情实感来引得学生的共鸣。在上课时,创设合理情境,做好感情铺垫,用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性知识。

2、多变方法,巩固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是暂时性的,当过了新鲜感,气氛又会回到以前。所以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变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政治课堂保持长久的兴趣。

3、转变观念,落实素质教育

当前的教育进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将升学率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忽视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只看中学生对知识点、考点的把握程度,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要转变大当前的教育观念,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政治课程不仅仅是对思想政治概念的介绍学习,更是对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对落实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花费更更多的精力,转变教学观念,教政治教学知识化为学生实在的只适合能力。

二、寓言故事在政治教学中的案例

寓言故事的广泛传播和以浅喻深的特性在正式课程的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例如:在部编版政治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章《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一课《同住地球村》,引入“杀龙妙技”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朱评漫的人,变卖了自己的全部家产,去拜一位叫支离益得人为师,学习杀龙的本事,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技术。转瞬间数年过去了,他学成归来,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些什么?他一边讲述一边展示学到的杀龙技术。大家就问他“什么地方有龙?”这时他才恍然大悟,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他的本领是白学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自然界的事物与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村。

再比如:部编版政治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章《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在开章之前引入“治驼背术”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很久以前,在山东平原城中,有一位大夫能善治一切驼背,且方法简单,价钱公道。一个背驼得直里六尺,横里八尺得人,听说了这个神医,准备厚礼来求治疗。大夫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后跳上去就狠命踏将起来。驼背叫道:“你要杀死我啊!”这位大夫说:“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写着专把驼背弄直,至于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从整体把握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看到片面部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应该从世界整体格局来分析。

三、寓言故事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寓言故事本身就具有通俗性、启发性、形象性、现实性、浪漫性等等特点,这些让寓言故事拥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和广泛的人民性。寓言故事中的一草一木、一鱼一鸟、一花一树等等全都栩栩如生,富有生机。对细节的描述和把握得当,将人物或者事物的本质特征描述的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形象生动。寓言故事多使用夸张和典型化的手法,将故事情节和事物特征描写的跃然于纸上。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想象和联想,根据作者的强烈感情和鲜明态度,塑造出富有意义的艺术形象。作者不仅仅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还能体现出哲學是逻辑思维的最高层次。寓言故事用短小精悍并富有活力的文字,代替教材中以理论形式表现出来的概念、推理、判断、客观世界的不易理解的内容,这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将空洞乏味的抽象说教变为易理解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揭露和批判。我国著名的寓言故事是成语故事,比如“愚公移山”、“守株待兔”、“滥竽充数”、“邯郸学步”、“画蛇添足”、“东施效颦”等等,大多数来自于民间,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有着具体的反映。而外国的较为著名的则是《伊索寓言》,其中对于人的品性等有着深入的认识和剖析,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程度,去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争取开拓展新的领域,达到哲学理论的高峰。

政治课程对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世界观很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思想的影响,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不能再其思想中占据优势地位。寓言故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及深地传授给学生,使得政治课程的教学意义更加的深远。

结语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情感参与;学习动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065-01

一、何谓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的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地活动情景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的对学生施加影响的的一种教育,就需要教师在充分地认识和考虑到认知因素的同时,思考情感因素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增强自己的教学效果。

二、为何我们要进行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课,然而现在的初中生却很大程度上不喜欢政治课,学生们缺乏对政治课学习的内部动机。原因有二:第一,教材的问题。现行的初中政治课教材虽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现行的教材虽然重视了学生的心理的特点和年龄的特殊性,在形势和内容上都比较具有亲和力,但是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教材就有着知识的枯燥性和理论系统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老师为了达到教育的效果就不得不去大量的讲理论知识和概念,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还处于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概念和理论知识没有什么兴趣。第二:教师的问题。有很多的教师没有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索然无味,学生没有学校的积极性,这样教学的效果也不好。

三、情感教学的作用

针对以上的问题,情感教学有着实施德必要性,那么情感教学有些什么作用呢?首先,情感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教学中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老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运用迁移的教学规律,因此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激发并且保持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的学习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二,情景教学能够促进血上潜能的开发。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能力在课堂的发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才能。如口头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其三,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学生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之中学会了如何的尊重人,在课堂之中学生养成了相互帮助,培养了相互的合作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其四,情景教学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情感教学的模式冲破了原始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尽量,的表达,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提供自觉参与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了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

四、如何运用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教学的运用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掌握学生的学习的基本步骤,要以情激学。与其他的学科相比较,政治课的教学有他的特殊之处。政治课的概念较多,而且抽象、枯燥与初中的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的差距,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让政治课枯燥乏味。老师则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求学欲望是由老师激发出来的,这句话就显示了老师的作用之大,情境教育之中以情激学的重要性。怎么样做到以情激学呢?这要求老师要处处关心学生,和学生做好朋友深入到学生之中去,了解学生的共性同时发现学生的特性。与学生共快乐共忧愁忘记自己是领导者,做感情投资,这样就能和学生走到一起,做到以情激学。

情感教学要以情明理。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概念还是原理都要寓情于理,抽抽象得概念情感化,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我们不妨在讲概念的时候讲讲相关的趣事或者给学生提供愉悦的学习的环境。在讲活知识的时候饱含感情,注意感情的交流语调的变化。在讲任务时穿插点带有故事情节的内容。如在讲“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时穿插些为人民服务的的感人的事迹,雷锋的感人事迹,为人民服务。在做到故事穿插的同时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建立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

情感教学以情导行。在情景教学中老师要做到身先士卒,起到表率作用,做好带头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就是强调老师的表率作用。老师在教学中要明理践行,同时要端正学风。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已达到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情感教学的过程之中我们也要注意些问题,首先,我们要注重和教材的连接,老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增加知识的储备,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有情感的教学以到良好的效果。其二,老师在创设情景问题时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做到相互融洽。其三,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之中要抓住实机,适合教学,促进教学质量质的飞跃。老师在运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现状,抓住学生们感兴趣的点,然后进行教学,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学生学习都有个好的时期和不好的时机,所以老师要注意抓住时机。老师在情景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最后在情景教学之中老师要做好一个良好的启发者。

总之,在当解决当今政治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中使用情景教学有着它的必要性与实用性。针对现今遇到的问题我们要进行解决。在运用各种方法解决政治课上的问题的同时运用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思维,增强教学的效果,以达到教学目的。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 篇4

一、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以“因材施教”“学习动力源”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等理论为基础的分层教学, 能够利用改变教学策略来提升教学的内在品质。它能隐性地将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划分成不同能力层次的小组, 在每个小组内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内容, 使各层次上的学生适应相当的教学方法和多层次形成性评价体系, 使每个学生都有与其个性相符的学习发展环境。分层教学中所谓的“跳一跳, 就能摘到桃子”, 是指既能适合各学生的差异也能促进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组织方式。分层教学的实施, 有效地消除了在传统的班级学习氛围中的学生客观存在个体差异的现象。

二、分层教学的优点

分层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具有不同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使其有更好的发展。如果教师们想要更好地帮助学困生, 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上的鼓励和情感上的关怀,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其他方面。分层教学能够帮助学困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实施分层教学之后, 对于一些学习完课本知识还有能力学习更多课外知识的学优生的能力培养, 也能够在日程中进行讨论。对于学优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发展, 也应该有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培养学优生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同时, 分层教学也能为班级中的学优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现他们才能的环境和氛围。

三、初中政治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措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也要注意分层教育中的一般规律, 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本文不再作说明。下面提出几个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1. 学会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 对于自主型分层教学中学生自行选择学习进度有很大帮助。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所体现的, 相对于教科书提供知识的系统性, 更加体现出积木式 (若干个课件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章节) 、小而精 (每个课件应以知识点最好是单元知识点为单位, 能说清楚一个问题即可, 不应求大求全) 。这是我们能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很好的方面。

2. 每门课程都应进行学前导学

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包括明确所学课程的知识结构, 能遵循课程知识点间存在的关系及所指引的顺序进行自主学习。

一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间不是分割开来的, 而是联系在一起的。一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间也有属于自己的“先修课程”和“后继课程”。这样的关系就是说在这个时间段内应该先学什么, 后学什么。而这也是学科结构理论所认同的观点。在传统的班级学习氛围中, 就有很多学生尚未掌握“先修”知识就跟着学习“后继”知识, 这也是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而且不遵守这种“先后关系”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在一门课程中, 有无数的课程元素。而这些课程元素中形成的许多“先修”和“后继”所联系在一起的链条, 本文尚且称之为“课程知识链”。

想要使课程的所有知识点之间能够体现出明显的“先修”“后继”关系, 我们可以使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时序化”。这也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能够正确地识别其学习的顺序。

在学生上传自测结果后, 教师应对其上传的内容认真跟踪, 以便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发现问题, 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督促和及时指导。同时CAI课件对自测具有自动评价功能。

四、结束语

分层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一种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 我们依然缺乏对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实践活动的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的研究, 缺乏整合, 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理性之具体的认识。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和大纲中的局面, 改变成课堂环境是为学生开放的。使课程能够成为与每个学生经验相结合, 促进学生个性和潜在能力发展, 有使用价值的知识系统。让每个学生主动争取学习和发展的权利。这就是分层教学的根本特点。

参考文献

[1]檀晓红, 李海伟, 徐乃庄.基于课程知识结构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 2008 (10) .

试谈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篇5

(南坝中学

李天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科学技术不断前进的源泉,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取得成效的必然选择。本人从事初中政治教学多年,深感要搞好初中政治教学工作,实现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否则,学生不喜欢你,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自已也感到苦恼,拼命去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却往往事与愿违,欲速而不达。下面根椐自已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一、教学资源的开发创新

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科书、教室、黑板和讲台,不但形式单一老旧,而且内容枯燥乏味,加之政治课程理论性强,抽象难记,学生索然无趣,课堂教学效率很难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业成绩,政治课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除了利用好传统的教学资源外,还要开发利用新的教学资源:

1、社会大课堂资源。人是社会的人,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因此,人的学习、生活、成长无一不与社会密切相关。政治学,说穿了就是社会学,政治教科书上的知识,完全来自于社会,因此,要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政治课,最好的办法,没过于让学生回归社会实践,到社会大课堂中去了解社会,研究社会,认识社会,从而去认识社会前进的规律,把握时代前进的脉络,自觉地使自已成为一个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教

科书上的空洞理论、枯燥说教,一经放到社会大课堂之中,立刻就会变得新鲜活泼,生动形象、多姿多彩。走出教室,深入社会,若无法走出教室,但是让教科书上的死的知识,紧密地联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让知识活起来,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地感性记忆,构建起难以忘怀的情感体验,从实践中概括提炼出理性知识,这就是开发利用社会大课堂的意义,过去曾有过“开门办学”,就是这个意思。例如:我在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政治命题时,不是利用教科书上那些现成的材料,而是先让学生们回忆“5.12”汶川大地震时自已曾有过的痛苦经历,然后把学生带出去参观灾后重建的成果,看看家园重建后人们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讨论,自然得出“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拯救了灾难中的人民”,再进行推演,学生们就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个道理了。

2、情感教学资源。情感是人们的心理体验,学生的情感是教育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为转移,因此,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相反,消极的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情绪,同时就会对其所教的学科产生反感,从而导至教学的失效。”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开发利用情感教学资源,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让情感成为促进教学的力量。教师常用的情感资源主要有以下一些:

(1)、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德高为师,学精为范”,一个教师,品行端正、爱岗敬业,学业精堪,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教学兢兢业业,自然就会带动学生积极学习,追求上进。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言行举止都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燃烧

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对知识的获取”。

(2)、良好的师生关系。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往往建立在对教师的喜好上。因为对教师有好感,就对其所教的学科感兴趣,乐于学习,反之则厌恶学习。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人性化在态度与学生交往,热爱学生,主动地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果总是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一味地批平、说教,只会使学生对教师望而生畏,从心理上拉开距离。只有温和的面容、慈祥的目光、肯定的眼神才能让学生感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使学生愿意与教师沟通,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配合教师的教学。

(3)、成功的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取得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才能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期待,相信他们都有可塑性,都能成才。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过多的批评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形成心理障碍,学习很难进步。政治学科有很多抽象的概念、论点、道理,要求学生有很好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中学生的思维恰是以感性为主的,因而学习上往往感到困难,成绩上不去,如果教师总是责备学生,过分强调考试分数,则往往导致学生对政治课感到害怕,增大了失败情绪,从而产生“反正学不好,干脆不学了”的想法。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层施教。对学困生要给予重点帮助,对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都给予极大的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已也是好样的,增强学习的信心。对他们的

教学要求要放低,平时练习不应过难,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让他们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3、多媒体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靠听讲、记笔记和做练习,手法单一,对于抽象的理论学习往往感到枯燥,吃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多媒体集声音、图画、音乐、视频等于一身,达到了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效果。这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法的缺陷,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感性思维方式。政治课的抽象说教让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运用多媒体资源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为学生架起了一座从抽象学习到感性学习的桥梁,同时,多媒体融知识性与趣昧性于一体的特点,能让学生发现政治学科的魅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4、网络资源的筛选和利用。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应用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的信息源,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记忆、信息转换功能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书本内容是有限的,互联网的资源共享优势正好弥补这种不足。教师利用网上资源查找资料,制作课件,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了信息、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但是,网络资源也是一柄双刃剑,虚假信息、黄色垃圾也很多,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适度监管,合理筛选,用其所长,规避危害。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

1、转变教育思想,实行角色换位。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

是主体,学生只是一个受教育者,教师主宰课堂,按照自已事先设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一昧地给学生惯输各种政治学说、概念、理论和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法,本末倒置,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其思维只能跟着教师的思维转,没有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收效甚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很难提高。政治课程教学的创新策略,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实行角色的换位。首先应弄明白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旨在使教育对象获取信息,构建知识体系,并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适应社会环境,应对各种挑战的生成和发展能力。因此,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课程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正如美国课程学家多尔所说,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搞好政治课的教学,教师就必须实行角色的换位,从而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关系。

2、创设教学情境,随机生成课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通过寓言、笑话、故事,或引入音乐、视频等资源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进行情感体验,自然而然地构建起感性认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上给我们预设了许多教学内容和主题,我们如果一昧地按部就班地作,往往并不能如期取得预想的效果,反而是在我们创设的一定的情境中,突然出现一些很好地机会,可以用来完成对哪些事先并未安排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时侯,我们一定不要放弃,而应抓做机会,不失时机地完成相应内容地教学。这就要求我们不拘泥于课本的编排体系,敢于大胆地重组教材内容,随机地生成“课程”。“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材上的

内容,不管先教后教,只要能实现教学目标就行,如果在生成课程的过程中,能最优化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的,我们就一定要抓做不放。

3、开展互动活动,构建认知形成能力。传统教学是集权制教育,总是由教师一统课堂,实行“注入式”教育,特别是政治教学,往往还演变成对学生的“训导”课,学生对这门课程厌烦反感就很自然了。政治课的创新策略,就是要把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课堂活动,比如问题讨论、演讲答辩、剧情表演、采访调查、主题墙报、电影电视观看,网络信息查询、分组协同研读等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动起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形成双向交流或多边交流。传统的师道尊严总是把教师神化成全知全能的传道者,他不能有半点的无知和过错,因此害怕跟学生互动,生怕在互动中学生提出自已无法解答的怪问题,有失自已的威信,有损师道尊严。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一个人的学识再渊博,也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由其是在知识爆炸和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教师不知道的未必学生就不知道,学生也不必“不如师”,只要放下架子,不以下问为耻,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身上学到不少的东西,做到教学相长;这既将集权制教育转变为民主式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行情感体验,构建起自已的认知,通过动手动脑,形成自已的能力,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不再是难事了。

三、评价机制的变革创新

1、改变单纯注重考试分数的作法,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评价只单纯注重考试分数,仿佛学生考试分数上去了,一切都好了,“一肥遮百丑”。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导向,这种导向把学生培养成读死书的呆子,考试的机器,也往往导至教师偏爱高分数的“好学生”,也往往将平

民化的“大众教育”引向贵族化的“精英教育”。在现实中,高考分的学生表现差的不乏其人,在学校里的“高分优秀生”走上社会犯罪的,进监狱的屡见不鲜。政治课的教学,直接担负着培养什么人的任务,必须为实现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因此,政治课的考试评价,除了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外,更应考查诸如爱国主义情操、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尊敬师长的习惯、尊守纪律的习惯,不怕困难的精神、刻苦学习的精神、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必须改变现行评价方法,创新考试模式,考查通过政治课的教育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倒底有多大提高。评价时综合考查各个方面,不唯分数是论,既关注考试分数,也重视平时行为、过程及整体素质,力求做到全面兼容。

2、改变过分关注知识建构偏向,注重实践能力的形成。传统评价中,往往过分关注书本知识的建构,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形成。现实中“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往往就是这种机制滋生出来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注重考查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是否实现了向能力的转化,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例如,校园的操场上堆着一堆沙,我们需要把沙搬走,以便大家在操场上上体育课,老师可以把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让各小组自已去完成,事先就安排好一个考评小组,进行观察,在观察中我们会发现,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方法不尽相同,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表现出来的协作情况也会不一样,于是考评小组就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给出得分,这就考查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能。

3、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学生自主评价、同学相互评价、家庭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转化。仅凭对书本知识的考试对学生进行政治评价是片面 的,只由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是不全面的。学生生活在学生群体之中,往往同学间的相互了解远甚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时侯,让学生对自已进行评价还能产生相当积极的自我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还可以在学生中进行相互评价。其实,学生除了生活在学校里,也还有很多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在社区里。所以,人正确全面评价学生还应让家长、社区群众参与其间,形成全方位的评价机制,这就是过去长期提倡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政治教育目标。

总之,初中政治教学一定要创新,创新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本人仅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进生了初浅的探讨。其实每个政治教师都有自已的方法,学生的状况不同,学校的氛围不同,学校周边的环境不同,教师的引导方法也各具特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观察、多学习、多总结、多积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就一定会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

论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篇6

初中政治有效教学时事政治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初中阶段开设政治课程,是培养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开设政治课程,对于初中生价值取向的选择、人格的培养起到了促进和完善的作用。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仅仅是把政治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学,把政治作为考察的一个科目。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只是向学生讲授政治理论,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时感到政治是一门既枯燥、乏味,又抽象、难以理解的学科。再加上教师让学生记忆一些政治知识点,更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

在政治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每一位政治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政治在学生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要结合政治课的实际特点来进行教学。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开展政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一、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政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政治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如果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就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且在平时注重自身的学习,使教学的内容适应形势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只有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使自身的素质有所提高,业务水平有所进步,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起到表率作用。

教师如果想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需要从多方面下功夫。教师首先要对初中政治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住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重点、难点。对于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要做到融会贯通,对教材吃准、吃透,只要这样才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等。只有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学,才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才能很好地利用政治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在平时要多关心时事政治,并把时事政治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只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自身的素质,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效果。

二、注重师生课堂交流

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应该贯穿于政治课堂的始终,因为师生间的交流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纽带。在课堂上没有良好的充分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课堂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课堂上的知识点的讲解,理论知识的讲授只是师生交流的一部分,因为交流毕竟是由師生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知识传授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到教师知识传授的是否全面,是否具有系统性,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体会和接受的内容的多少,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课堂交流中的知识传递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多向知识传递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师生课堂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有效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远离课堂教学,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积进行有效动交流,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所以,教学过程要特别注重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使课堂交流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是老师和学生课堂知识点要进行必要的质疑和探讨。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在课堂教学中更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大力扶持,使课堂交流在学生提出疑问、进一步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促使政治课堂教学活动能有效地进行。

初中思想品德结合时事热点,是重要内容之一的初中教学。这是一个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的课程。如果结合时事热点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分析社会热点和现象的本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结合时事热点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时事热点是最具有广泛影响的。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分析时事热点,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了解背景和事件的过程,通过这一现象看本质,理解活动的性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分析和理解当前的热门话题,结合思想品德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在政治教学中,注意政治和其它科目之间的联系,注意知识点的迁移

政治对学生思想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在政治教学当中,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政治知识,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同时,要注意政治课和其它学科的联系,通过政治知识的学习,促进其它科目的学习。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拓展和知识的迁移。

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想通过政治知识的学习为其它科目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首先要对政治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构建出政治知识的网络。理顺政治知识的脉络,是做到知识迁移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影响人们情绪的因素有哪些”“当我们的情绪发生变化时,我们身体的各部位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在思考政治问题的同时,把政治知识和生物知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论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篇7

在政治教学中,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已经成为了每一位政治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在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认识到政治在学生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结合政治课的实际特点来进行教学。下面, 结合教学实际, 就如何开展政治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一、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政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 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政治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 如果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 就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并且在平时注重自身的学习, 使教学的内容适应形势的发展, 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只有自己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 使自身的素质有所提高, 业务水平有所进步, 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 起到表率作用。

教师如果想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需要从多方面下功夫。教师首先要对初中政治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把握住教学目标, 找准教学的重点、难点。对于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要做到融会贯通, 对教材吃准、吃透, 只要这样才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 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了解学生的需求,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等等。只有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 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学, 才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 才能很好地利用政治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在平时要多关心时事政治, 并把时事政治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只要教师不断学习,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自身的素质, 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效果。

二、注重师生课堂交流

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教学中, 师生间的交流应该贯穿于政治课堂的始终, 因为师生间的交流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纽带。在课堂上没有良好的充分的交流, 知识的传递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但是, 我们也要明白, 课堂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课堂上的知识点的讲解, 理论知识的讲授只是师生交流的一部分, 因为交流毕竟是由师生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知识传授的时候, 我们不仅要看到教师知识传授的是否全面, 是否具有系统性, 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体会和接受的内容的多少, 换句话来说, 也就是课堂交流中的知识传递不是教师单方面的, 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多向知识传递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 师生课堂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有效的学习活动, 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远离课堂教学, 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积进行有效动交流, 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所以, 教学过程要特别注重师生间的互相交流, 使课堂交流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而是老师和学生课堂知识点要进行必要的质疑和探讨。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个角度来说,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能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在课堂教学中更重要, 教师应该积极培养, 大力扶持, 使课堂交流在学生提出疑问、进一步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促使政治课堂教学活动能有效地进行。

初中思想品德结合时事热点, 是重要内容之一的初中教学。这是一个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的课程。如果结合时事热点教学初中思想品德, 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分析社会热点和现象的本质,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结合时事热点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时事热点是最具有广泛影响的。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调动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 分析时事热点, 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调动学生的思维, 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了解背景和事件的过程, 通过这一现象看本质, 理解活动的性质,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通。过分析和理解当前的热门话题, 结合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学生, 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在政治教学中, 注意政治和其它科目之间的联系, 注意知识点的迁移

政治对学生思想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在政治教学当中, 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政治知识, 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同时, 要注意政治课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通过政治知识的学习, 促进其它科目的学习。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拓展和知识的迁移。

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 要想通过政治知识的学习为其它科目的学习打好基础, 做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首先要对政治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构建出政治知识的网络。理顺政治知识的脉络, 是做到知识迁移的基础。例如, 在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这一部分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影响人们情绪的因素有哪些”“当我们的情绪发生变化时, 我们身体的各部位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一系列的提问, 使学生在思考政治问题的同时, 把政治知识和生物知识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政治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在教学中要努力探索, 找对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摘要:政治是一门必修课, 对学生品质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 单调的教学使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热情不高。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要搞好政治教学, 就要注重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注意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以及时政热点相结合, 注意政治学习和其它科目之间的联系。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篇8

一、组织课堂讨论的必要性

组织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1]目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占据主流地位的教学形式仍是被动地听与讲,不少教师仍是凭着一张嘴,从头讲到尾。教和学依旧是“灌输———接受”的关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这种传统教学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课堂讨论。因为,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创造智慧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一旦把课堂讨论当作学习活动的主阵地,真正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其求知热情及展现自己的愿望就会不断加强,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就必然大大提高。组织课堂讨论是适应政治考试改革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组织课堂讨论的原则性

1. 民主性原则。

教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民主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无拘束、无畏缩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尊重其个性;应该让学生施展思辨才华。[2][3]

2. 全面性原则。

课堂讨论必须全员参加,要面向全体学生,讨论的内容、方式要照顾到各种学习水平的学生,这样才符合促进全员参与、争取大面积丰收的宗旨。在课堂讨论中,要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并且有所收获,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好讨论题。所谓“好”的标准,一是讨论内容能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是讨论能提供一定的分歧点,引起学生兴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三是除了讲究科学性、启发性之外,还应注意有适当的坡度。

3. 有效性原则。

任何形式的课堂讨论都要有效,使学生各得其所,最忌走过场,把课堂讨论视为教学的“点缀”,只图表面的热闹。我们要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首先要保证讨论内容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能促使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去思考、去讨论。

4. 鼓励性原则。

教师应在课堂讨论中,始终把关爱和信任的目光投向学生,倾听其意见,追踪其思路,鼓励其自信,从而助燃其思维的火花,获得最佳的讨论效果。

三、组织课堂讨论的有效途径

1. 把握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讨论。

课堂讨论和学生掌握学习的各个环节———认识、理解、应用紧密结合,可促使思想政治教学的诸项目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得到全面落实,但这并不等于说任何内容都可纳入讨论范围。过分肤浅的内容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过分深奥的内容使课堂讨论失去了生气。可以进行课堂讨论的有两类内容。一是知识障碍点,包括每课的重点、难点等,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把握知识内涵的主要障碍;二是思维的障碍点,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一般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难度的不适应造成的,也可能是因思维定势受某种旧知识或某些传统影响所致。这两个障碍点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拦路虎”,将其作为讨论内容,能够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及效率。例如,我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时,提问:“如果把洪秀全换成刘邦或朱元璋,太平天国是否还会失败?”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似懂非懂,感到新颖有趣,却又把握不准。我马上点拨学生:“大家可以想一想:刘邦或朱元璋穿上了皇袍是否就意味着农民革命的成功?”找到了切入口,同学们思维的波澜随之涌起: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它不可能彻底摧毁封建社会制度;农民领袖就是夺取了政权,充其量也只能成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等等。讨论使学生们加深了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单纯的农民战争必然失败的认识。

2. 把握教学时机设置讨论。

就课堂讨论的时机而言,学生不可能一堂课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因为人的思维是有间断性、跳跃性的。[4]根据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一个思维高峰后,往往要停顿一定时间,才出现另一高峰,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最佳时机。我认为,最佳时间一般有两个。一是在课的中段,教学过程达到高潮,学生呈现“心愤愤”、“口悱悱”状态时,探究知识的愿望非常强烈,此时学生思维活跃,跃跃欲试,大有不吐不快之感,这时展开课堂讨论,有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尽言自己的体验,教师也容易接受准确的反馈信息。二是当老师讲评、能力状况及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与教学目标相差不远,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把“最近发展区”转为“现实发展区”,这时展开课堂讨论,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努力便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3. 采用恰当的方式组织讨论。

课堂讨论的方式,要能与内容、时机挂上钩,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符合教材的结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较高的讨论效益。[5]根据十余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比较有效的讨论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提示引导”式,即在教师的提示指导下逐步展开讨论,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及时调控讨论进程,最后加以总结。这种讨论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富于逻辑性,能保证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和讨论质量。例如,我在讲述“情感写真”时,要求学生讨论“你体验的情感有哪些?”,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哪种情感给自己的感受最深?”“对于同一件事,人们体验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让学生明白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

二是“群体互补”式,即教师首先出示讨论内容,然后以学习小组(人数不限、以4—6人为宜,最好把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混合编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归纳小结后由组内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意见,未尽之处本组成员可进行补充。这种方式有利于智力互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是“自由辩论式”[6],即让学生围绕讨论内容各抒己见,自由辩完新课,将要全面小结所学内容时。在辩论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因势利导,把握方向,最后由老师或让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小结讨论结果。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讨论的质量很有帮助。

四是“角色置换”式,即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在老师的安排下分别扮演某些角色,让他们“身临其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这种方式不仅能直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燃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教师首先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具有创造性工作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践表明,合理的课堂讨论,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李莹, 李冬青.优化课堂讨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卫生职业教育, 2005-05-15.

[2]高效课堂中的讨论必须优化 (1) .教育理论论文.网络 (http://www.reader8.c) .

[3]付联煌.历史课堂的优化讨论.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教师) , 2010-02-10.

[4]章杨.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感悟.考试周刊, 2008-12-16.

[5]季本如, 陶健.课堂优化的探讨.教师之友, 1996-03-15

情感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篇9

一、情感教学的意义

1.情感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由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启发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学习新的知识,学习上的事半功倍,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努力地进行学习。

2.情感教学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教学在课堂上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不但学习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为重新树立起信心, 更加努力的学习。

3.情感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影响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因素

1.社会因素: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一段时间内,社会上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形成了追求物质享受、感官刺激的风气,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泛滥,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感觉政治课中的道理是“虚”的,个人实惠才是"实"的,因此,对政治课表现出不感兴趣。

2.家庭因素: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对子女的学习都有高标准、严要求。但出于各种原因,他们对子女的政治课学习要求只集中体现在一个字,就是"背",哪怕是死记硬背,哪怕是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只要能及格就行,说到底是一种应付的态度。

3.教育本身因素: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而应试教育特别是3+2的高考对理科生政治课的学习影响和冲击是非常明显的。

4.课本教材因素:政治课教材虽说不断在改进,但如何适应新时期培养人才的要求,既加强科学性、知识性又结合学生特点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很好解决。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不感兴趣。

5.教学方法因素:在应试教育下,大多教师都是采用了题海战术, 要求学生无论如何把要考的,可能会考到的条条框框全部背下来。这样一来,学生感觉学习政治“枯燥无味” 从而缺乏了兴趣,以至影响学习。

三、实施情感教学的几种方法

1.趣味教学,开启思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持高度的热情投入课堂,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

2.语言含情,激活情绪。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是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一节课能达到好的效果,它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教师富有抑扬顿挫的语言,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能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3.关爱学生,身心发展。教师的关爱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教师如果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形成悦纳、共存、亲密无间的情感体验,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尊重他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师生间成为朋友,可以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加强思想沟通,在平等的心理环境下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体会学生的思维角度,循循善诱,滋润心灵,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4.和谐氛围,快乐情绪。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 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了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是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 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功能。

时政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一、初中时政教学的现状

对于初中生而言, 在政治教学中对时政教学的应用还比较少, 且比较肤浅。理论教学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过多的空洞理论加上比较生涩难懂的政治语言, 使学生苦不堪言。许多学生对政治毫无兴趣, 甚至还有些学生比较厌恶政治这门学科。在政治教学中引入时政教学, 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让学生从现实事例中获得思想政治教育,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会主动思考。但许多学校仍对时政教学不以为然, 不愿意轻易尝试。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年龄还小, 不应过早地接触社会政治事件, 而更应把教材知识掌握好。”但教师却忽略一个关键点, 那就是如今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已不同往日, 学生对时政信息的正确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另外, 即使有些教师认为时政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合理, 且很有必要。但迫于教学进度以及考试需求, 教师也不会过多地涉及时政教学, 而更多的则是把与考试相关的政治事件进行归纳和总结, 让学生背诵记忆即可, 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条件较为艰苦的农村地区, 学生不能主动获取时政信息, 所以难以将时政教学落实到政治教学中, 不利于学生的实践和成长。

二、初中时政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时政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 时政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同时也是思想与智慧的集结点, 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

其次, 一些时政信息中会涵盖许多国家的政策、经济以及历史演变问题, 而这些事件也是经常发生的, 比政治教材中的内容更加多变, 更新较快, 时政教学可以从内容上弥补教材中的不足, 尽可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关于国内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 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是任何政治教材都无法提前预知并写入教材的。

最后, 时政教学还具有一定的拓展性, 可以引发学生思考, 丰富学生知识面。例如, 在近几年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中, 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时事政治进行思考“究竟商业需要的是什么?”从而让学生了解诚信在商业中的重要性。

三、时政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1.在校积极进行时政新闻的报道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想应用时政教学, 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时政新闻, 让学生了解足够多的新闻素材, 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提出的事件有所认识。所以, 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当下的时政要闻, 让学生广泛积累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 在网络上收集最近的时政新闻, 然后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组织学生进行时政播报。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有效地把时政应用于教学中。

例如, 在初中二年级“民族情民族魂”的内容教学中, 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 组织学生对现阶段关于爱国、爱军等题材的时政要闻进行收集与整理。一方面, 让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最直接地感受到民族情、民族魂。另一方面, 让生活在和平时代、富强国家的初中生也能在时事政治中感受到民族情和民族魂并未远离, 只是换了一种存在的形式。学生可以在课下收集时政素材, 然后在课前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时政播报, 再用10 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民族情和民族魂, 使学生充分交流。最后, 教师再对民族情和民族魂进行阐释, 让学生对政治教学更加充满热情和兴趣, 充分把时政教学融入初中政治教学中。

2.鼓励学生积极制作时政简报

对于初中生而言, 要掌握的政治思想既集中又分散。集中是指学生在初中三年里所掌握的政治思想都是一类主题, 初一主要是培养学生自立自强, 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初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法律, 达到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目的;初三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家、拥护国家, 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但在每一年的政治教学中又充斥着许多分散的知识点。所以, 教师如果把时政教学运用在政治教学中, 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 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时政教学中。

例如, 针对初一所需掌握的政治思想———独立自主, 教师在新学期开始时, 就要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有重点地收集一些有关青少年独立自强、体现良好思想道德的时政新闻, 然后通过全班合作, 将收集到的时政资料做成简报, 每周固定将简报张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 让学生时刻能了解和阅读与本年度政治教学相关的时政新闻。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有选择地对自己感兴趣的时政新闻进行整理和编辑, 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与动手能力。这样,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政治教学中的内容, 快速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从时政事件中体会到政治教学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 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学不是空洞的, 也不是空话。

3.指导学生对时政信息进行思考

学生在接受时政教学时, 只有充分思考, 才能将政治思想中的精髓完全掌握, 最终贯彻实施。所以, 教师在时政教学时, 应指导学生对时政信息进行思考。当然, 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敏感的政治觉察力以及广泛的政治认知,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正确而又全面地掌握时政所反映的政治思想。

例如, 在初中二年级“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内容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钓鱼执法”问题进行教学。成都市茶店子地区交通执法部门运用“钓鱼执法”对私家车使用Uber载客的不当处理, 最终引发了流血事件。教师要让学生思考:“此类执法是否合法?又是否合理?是否违背道德?”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 帮助学生充分思考政治思想,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加深其对时政信息的认知能力。

四、结语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时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政治思想, 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 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利用政治观点解决生活中的时政事件, 能更公正、更客观地参与社会和国家的建设。

摘要:在初中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 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 时政事件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前沿的观点以及深刻的分析, 帮助学生从中收获更多的有用信息,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时政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庆凤.初中政治教学中时政教学内容的融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25) .

[2]古宏珍.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10) .

[3]金立志.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 2015 (23) .

[4]张立萍.探讨时政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 2015 (8) .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1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初中政治 教学

初中政治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们虽然已经懂得了这些基本道德原则,但并未在相应的行为举止中遵守这些原则,只求能够顺利过关考试而学习,这明显不符合初中政治教学的目标。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就初中政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做详细阐述。

一、必须善于抓住情感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求相联系的一种非常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情感教育包括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美感表现为满足、仰慕、愉悦的情感;理智感表现为怀疑感、对成就的骄傲与欢喜、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热爱和成功感;道德感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表现在爱国主义情感、同情心、责任感、诚实守信、自尊心和荣誉感等。这些情感都是初中政治教学中所要实现的情感教育的目标。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改进教学方式,为情感的升华提供支柱,人的情感必须以固定的客观情绪充当依据。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放弃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教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政治原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学局面,更加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让教师担任教学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则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公,以求得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大家的心灵共鸣。比如,在讲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节课时,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这一高新技术成果手段辅助教学,提前制作好课件,通过展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体现出共产党员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然而,这些内容距离学生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以特定的心理感受。

(2)夯实理论基础,为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情感教育就是对理论知识的升华,在这期间,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假若脱离理论知识,则情感教育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立足点。进入新世纪,国家教育部门倡导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并不断贯彻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让学生在政治课堂学习中得到适宜、良好的情感教育。为此,教师就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教学,力争让学生都有抒发自我情感的机会,从形式上满足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畅所欲言。然而,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理论上没有问题,但仍然是不夠完善的,教师并没有对堂课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学生们整节课下来也缺乏一个系统、整体的认识,对教材知识点所蕴含的基本政治原理没有清晰、深刻地认识,更别说情感上的共鸣了。基于此,教师应当及时整理、系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为政治教学的情感教育扫清障碍。

例如,学习《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这节课时,其重点就放在了现实生活中怎样有效地做到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有哪些重要意义等方面。通常意义上,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会让学生们起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但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流于形式和表面,并非其个人真情实感的流露,更像假话和空话,这也很难让周围的人产生心灵共鸣。为此,教师就要先请学生讲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或者阅读教材课文,思考我们上面两个问题,在动脑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使心灵深处受到了触动。

二、注重情感教育的延伸地——课后实践

初中政治教学的情感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更要紧的还要让学生们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并把这种素养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切实实现情感教育的内在、外在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还要延伸、推广到课外,包括社会和家庭等,进而实现情感教育的连贯性。在政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时政资料与政治理论知识巧妙结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把基础知识理解透彻,再去生活中予以落实。比如,学习《责任重于泰山》这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透露一则时政信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强,各国都在努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同世界多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承诺降低本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国政府积极履行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责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淘汰高耗能、高耗原材料、高污染的企业,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切实承担起遏制温室效应的责任,并加以落实”。

初中政治教学加强情感教育能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渗透情感教育,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注重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程度,采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改进教学模式、夯实理论基础、活跃课堂氛围,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融入情感教育,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中,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情感教育,以促进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广树,闫建平. 浅析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西安交通大学出社,2010,(44) .

[2]高玉群,陈明宇.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2012,(01).

[3]龚佑明.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析[J]. 新课程,2009,(04).

[4]陈丽. 情感教育在初中政治课中的应用[J]. 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02).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 篇12

一、提升自身素质,做到言传身教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也。作为初中 政治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做到教学相长,注意自身素养的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丰富自我、发展自我和挑战自我。初 中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叛逆心理比较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很难做到坦然面对、不骄不躁,往往都会夹杂着各种情绪。但是他们敬畏教师,教师的言行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举止行为。为 此,教师一定 要不断提 升自身的 涵养,做到言传身 教。在做人上 讲究诚信、友 善、和蔼可亲;在做事上讲究宽厚、公正、兢兢业业。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涉及理想、爱国、诚信、交 友、尊重时,学生都会感到虚假,戴着有色眼镜去学习这些内容,这是很不恰当的。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如果能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谈起,能结合师生实际生活来探究,比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无私奉献等,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二、剖析教材,提升德育质量

现在的初中政治教材在编写上已经非常地贴近 生活,对学生的三观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在初一年 级,教材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新的环境中如何与同学、老师相处,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正确地认知考试成绩,做到诚信友善;初二年级,教材主要引导学生知道如何与父母沟通交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做一个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初三年级教材涉及的知识稍微有一些宏观,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做一名社会主义好公民。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关,只要教师能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情,深度地剖析教材,找对素材,自然能使学生的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比如在教学《善于交往》时,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强调交往是人类的需求,交往有艺术,在交往中我们都要学会尊重、宽容、友善、平等待人、不歧视别人,而这些品质恰恰也是德育教育的内容。就拿尊重来说,人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先尊重别人,其中尊重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去分析问题:生活中尊重和不尊重的现象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获得别人的尊重以及如何去尊重别人?通过相关的引导和评析教育,学生自然能牢固记忆相关知识,并且能身体力行。

三、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革新德育路径

当下的教育思想 极为丰富,教学模式 也是多种 多样,学生的地位得到了突出,师生课堂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对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来说,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也要改变以往灌输式、讲授式的方法,不断地创新教学路径,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又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式,比如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等。至于在 实际的教学中采取何种方式就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学情而酌情调整,并突出德育目标的实现,否则就是形式主义。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 让德育之 花真正地 开遍课堂。

比如在教学《遵纪守法》时,很多学生只能抽象地理解必须要遵守纪律,尊重法律,但是不能 从内心认 同。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体会到遵纪守法的意义。比如可以让学生参与文明劝导活动,到马路上去引导行人文明出行。很多学生在劝导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有一些人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惨烈的交通事故,并且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有一个清醒的正确认知。这样的实践性教学会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从而提醒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初中政治课堂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只要教师能够认真地研究教材和学情,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精心构思和设计教学环节,创造性地开发德育素材,并且能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好榜样,德育工作就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摘要:政治课堂是实施德育的主阵地。要增强德育效果,政治教师必须做到:提升自身素质,言传身教;剖析教材,提升德育质量;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革新德育路径。

上一篇:识别与诊断的方法下一篇:交通运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