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教学艺术

2024-06-13

政治课堂教学艺术(精选12篇)

政治课堂教学艺术 篇1

教育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则是表现艺术的舞台,而从事教育的教师就是艺术表演的演员和导演。纵观中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现状,究其原因就是大多思想政治课缺乏艺术性,缺乏吸引力,课堂内容单调,形式单一,语言枯燥乏味,教法呆板。因此我认为要让学生喜欢政治课堂,就须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教学艺术。我在学习和吸收了一些专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个人长期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性。我认为增强政治课堂教学艺术性,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政治课堂的艺术性。

目前,大多思想政治课教学是照本宣科,备课内容和教学内容都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所举事例也都是书本上的例子,缺乏新意、缺乏趣味。所以学生上课就昏昏欲睡,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我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性,首先须增强教学内容的艺术性。为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苦下工夫,收集大量新颖的、诙谐的、幽默的题材,包括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名言名句、俗语谚语、古代诗词、轶闻趣事及新闻实例等。比如教学《生活与哲学》“联系观点”时,我就融入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坐井观天”,“盲人摸象”等成语典故,以及“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时势造英雄”,“无风不起浪”,“牵一发而动全身”等大量成语谚语。还播放了影星成龙和歌星刘媛媛的歌曲《国家》,生动而形象地阐释了联系的观点,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发展观点”时,我列举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成语典故,以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等大量诗句,极大地增强了政治课堂的艺术效果。上《文化生活》时,我大量地收集了各地的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服装、音乐、舞蹈等视频和图片,形象地阐述了文化的多样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等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提升教师的仪态艺术,传递正能量。

教师既然是演员,那么教师的举手投足须有范儿,要想成为学生欢迎的教师,就必须是一名出色的演员,要善于利用体态语言和表情艺术。端庄的仪表、得体的教态、灵活的教法、标准的语音、生动的语调、潇洒的板书、渊博的知识等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曾有一项调查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几乎所有的学生回答“年轻漂亮的教师”,可见,教师的形态美在学生心目中占据何等重要的地位。教师的仪态美是一项综合项,它分别由教师的着装、精神面貌、表情、肢体语言、教学技能等组成,需老师注重平时的培养和锻炼,才有可能塑造自己的明星“style”。

1. 教师的服饰艺术美。

前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科说:“教育机关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带有手帕。”由此可见,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整洁干净,包括衣服、鞋袜、双手、指甲等,特别是服饰着装。据调查,学生一般都喜欢教师着装有现代感,有青春气息。当然,我们也不能为了表现现代感,而穿着过于性感暴露,甚至妖艳;也不能为了表现青春气息,而刻意装嫩做作;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年龄特点、身份特征及教育对象等来综合考虑自己的着装服饰。力求端庄且有青春气息,成熟而不妖媚。

2. 教师的面部表情艺术。

一位优秀教师讲课的生动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是要靠其面部表情完成的。当然我们要用亲切、热情、和蔼的表情迎接学生,而不是冷若冰霜的表情拒生于千里之外。并且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面部表情,恰如其分地表达其意义内涵,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正如教育学家罗曼·罗兰所言:“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得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比如,当我们讲到当前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时,一定要用严肃表情怒斥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有呼吁整治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急切之情,而不是喜笑颜开和悠然自得的表情。

3. 教师的肢体语言艺术。

“举手投足,皆见其内心机蕴”,一位成功的教师不仅要能说会道,而且要善于表演,善于通过肢体语言把知识生动地、直接地传递给学生。试想一下,一个上课时只是直挺挺且呆若木鸡的教师,无论其语言再生动也是无法吸引学生的。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某些手势或者表演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观点。比如,我们鼓励学生时要竖起大拇指,请学生发言时要有端庄的邀请手势,等等。要与学生更好地心灵互动,当然少不了肢体语言。

三、善用幽默含蓄的语言艺术。

课堂语言除了要形象生动之外,还要幽默风趣,要有诙谐感和含蓄美,要有感染力。幽默的语言艺术不仅可以营造课堂气氛,而且会影响学生学习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幽默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习惯与能力的影响是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的,由于受长期熏陶,学生也会逐步对幽默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影响学生开阔豁达的胸怀及审美能力的发展。当然,幽默的教学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和培养,学习哲学语言的深刻性,学习逻辑学的严谨性,学习群众语言的通俗性和诙谐性,注意平时的积累和丰富生动的素材的收集,如幽默的故事、寓言故事及漫画等。而且要学会灵活运用和随机应变,而不是矫揉造作和不切实际的乱用。

四、增强政治课堂形式艺术性。

政治课堂不能吸引学生,不仅仅是因为内容枯燥,也是因为形式过于单一。所以,我们除了要丰富课堂内容之外,还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如综合运用电影、电视、幻灯片、漫画、唱歌、小品表演、时事演讲、辩论比赛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动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思维。当然选择何种教学形式,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而不是不加精挑细选的一盘“大杂烩”。

五、用好板书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它往往凝结着一堂课的精华。一个教师的板书艺术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思维和知识的掌握。对于思维严密性极强的思想政治课,板书首先要体现出严密的逻辑层次,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框架完整、层次分明、简洁明了。其次要有书法功底,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这将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因为这不仅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课,而且能吸引学生偷偷摹临老师的漂亮字体,从而对他的一生产生深刻影响。

总之,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艺术性,能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但这必须靠老师注重平时的锻炼和日积月累,切莫单纯为了追求丰富的形式而把一堂政治课上得像“赶圩”一样吵闹,思想政治课不仅形式要丰富,更要把形式与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形式与内容一样丰富精彩,让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一样出众,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完整意义上的艺术课堂。

摘要: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一直都是中学各门学科教学的重要课题, 特别是对于吸引力相对较小的政治科来讲, 更是一个难题。作者就如何增强政治课堂的艺术性, 结合自身的长期教学经验, 从丰富课堂内容的艺术性、形式的艺术性、增强语言幽默艺术、提升非语言的表情艺术、肢体形体艺术及美感的板书艺术等方面阐述。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教学艺术,语言艺术,仪态艺术

参考文献

[1]马建福, 朱爱胜, 包兴华.教学艺术引论.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6.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3]刘显国.语言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政治课堂教学艺术 篇2

这周新教师培训主题是探讨教师的语言艺术。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毫无疑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和知识传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因此,教学的艺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学语言的艺术。

对于政治课教师来说,要想改变政治课堂枯燥、抽象、沉闷的旧貌,使政治课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实现政治课教学的艺术化。

一、幽默性的语言:一次讲课讲到“民主”,本来课程的内容就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也昏昏欲睡,我大喊一声:同学们注意了!我要讲“无知少女”的故事了!同学精神一震,都竖起了耳朵。我说,某地要选举一位代表,条件是要“无知少女”:无党派的、知识分子、少数民族的、女性!请问这样子的条件是民主的吗?同学们一听哄然大笑,课堂沉闷感一扫而光,一堂枯燥的新授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很好地完成了。

二、形象化的语言: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讲出来的总是平板的、干瘪的、严肃的词语,如果加入一些象声词,把要讲的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课时,讲到1958年的大公社的劳动场景,就用了十分形象化的语言:上工一窝蜂,干活闹哄哄,放工往前冲,苦了想干的,累了实干的,便宜了捣蛋的!看了形象化的歌谣,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 篇3

【关键词】政治 教学 艺术

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而语言本身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和知识传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因此,教学的艺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同样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枯燥、抽象、沉闷的课堂旧貌,就必须运用语言艺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语言技巧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

一、教学语言要科学准确、严谨规范

准确是政治课语言的基本要求。政治课本身理论性比较强,且术语较多,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这是语言科学性的首要要求。这要求我们对知识点的讲解必须准确。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和二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必须准确表述。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二者的市场地位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更好地区分掌握。

政治课堂语言同样要严谨规范,政治课有很强的时政性,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保持高度的一致,不能有丝毫的偏差,所以课堂语言一定要严谨规范,避免用语不当,出现言不达意,甚至出现漏洞,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二、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法国演讲家雷曼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一堆枯燥的概念毫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而幽默性语言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听讲、思索,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学习政治课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三、教学语言要启发激励、深入“生”心

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把激励、信任带进课堂,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受赞赏,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变苦学为乐学。教师应多鼓励和欣赏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人格和积极性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成绩的肯定。教学语言中要多运用“请你再花点时间想想”“你说应该怎样呢”等语言作商量式、平等的交流。尽量避免“给你几分钟”“你想好再说吧”等一些居高临下的机械的用语。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发言,“没关系,你大胆讲”“你的看法很独特,比老师的还要好”等。教师的一句鼓励性的语言,有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也许在课堂上说出鼓励性的话不需要技巧,只需要一颗民主、宽容的爱心。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要注意含蓄,耐人寻味,循循善诱。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四、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突出个性

语言是传递教学思维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讲课语言,必须经过认真组织、推敲,做到简洁、条理清晰;婆婆妈妈的说教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出现偏差。

教师的讲课语言应是对教学内容加工改造后的知识抒發,应体现语言的个性化特色。尤其在一节课的结尾,更应用简明的语言来总结概括本节内容,突出重点。

例如在讲授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内容时,用“棒子”、“鞭子”、“筛子”这样简短的六个字就概括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楚明白。

五、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生动和形象,是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抽象,内容枯燥,要想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教师必须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通俗易懂,可结合名言趣闻、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增强课堂效果。

运用通俗易懂的打油诗,可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刻。

总之,拥有良好的语言艺术是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素质,更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必备手段,作为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苦练基本功,过好语言关。如何运用教学语言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是教师人格力量在课堂操作过程中的充分外现。政治课教学具有充分运用语言艺术来为增强课堂效果的独特优势,而优化课堂语言以增强政治课的可亲近性,对提高政治课的魅力,改变政治课的形象来说又具有尤为突出的现实紧迫性。

政治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篇4

一、浓缩精华,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本是写文章的一种技巧, 指点得好, 能使文章别开生面, 令读者耳目一新, 茅塞顿开。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和讲授新课阶段, 所授的知识就像一张网一样已逐渐铺开, 在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认真研读, 对一些问题做了深入思考的基础上, 课堂教学的结尾就应该用巧妙的构思、简练的语言把这张网收起来。教师于结尾处稍加点化, 则可引起学生强烈共鸣, 从而更深刻地感知教材、理解知识。

如矛盾观既是哲学部分的重点, 又是难点, 学生对它的理解及系统性把握欠佳。因此, 在讲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后, 可总结:理解矛盾需注意, 事发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两方面, 具体分析是关键。矛普表现时时有, 承认揭露别发抖。普遍寓于特殊中, 牢牢记住别放松。矛特包含矛盾普, 两者关系搞清楚。主次矛盾相关联, 双方转化看条件。办事善于抓重点, 主要矛盾是关键。看待事物分主支, 矛主决定物性质。评价分清功和过, 两点重点都把握。具体问题具体析, 矛特要求记仔细。

在课堂结束时, 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剪辑和知识重组, 让学生轻松、清晰、深刻地获得知识, 有一种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的感觉, 使课堂教学有一个提炼知识精要、升华知识内涵的飞跃过程。

二、渲染意境, 陶冶情操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立体价值观, 并且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主导目标。因此, 教师必须本着“三者和谐发展, 突出情感教育”的理念设计课堂教学, 使课堂既成为传播知识的摇篮, 又成为情感教育的课堂。要完成这一任务, 教师就要紧扣课堂知识、把握时代脉搏、适时适度准确抓住时机进行情感教育, 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认知、道德认知得到升华, 进而内化成自己的观点, 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这样巧妙地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如我在讲授完“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点时, 引用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时做了一个猜猜他 (她) 是谁的探究。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 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 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 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 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胡忠/谢晓君: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

颁奖词:绿了荒山, 白了头发, 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 意气风发, 他心向未来。清廉, 自上任时起;奉献, 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 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杨善洲: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

……

学生在聆听精彩的颁奖词过程中, 感受着英雄人物的事迹, 感悟着人生价值的真谛, 说者动情, 听者动容。我看时机已到, 于是, 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 人生是一道深奥的方程式, 正如裴多菲所说:“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 而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如果你带入的是“索取”, 解出来的就是“平凡”甚至“卑鄙”;如果你带入的是“贡献”, 解出来的就一定是“高尚”。有位名人说:“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 但我们能控制它的宽度。”是的,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 而在于贡献。刚一说完, 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显然, 同学们被英雄们的事迹所感染、所感动。

三、巧设悬念, 预示新课

一般来说, 临近下课, 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 学习热情有所下降, 课堂气氛由热烈变得冷清。为此, 教师必须做好课堂的主导, 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最后时刻如何做好主导、组织好课堂呢?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一个章节的结尾往往是通向另一个章节的开头。因此, 如果教师在课堂收尾时, 善于抓住章节之间的联系, 巧设悬念, 吊住学生的胃口, 就既可活跃气氛, 又可为下一章节做好铺垫, 达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如在讲完“世界的物质性”后, 教师可进行前瞻性的总结: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既然世界是运动的, 那是谁在动?既然在动, 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 那昨日的欠账今日还需还吗?同一瞬间, 物体既在这儿, 又不在这儿, 矛盾吗?这就是下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由于问题生动有趣, 学生的学习情绪再一次被调动起来, 思维像在自由王国中, 顿时产生了许多想法, 而且课下就已经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这样, 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又在旧课的“收尾”中巧妙地埋下了伏笔, 为新课的“开场”做了自然过渡。

常言道:编筐织篓, 贵在收口;描龙画凤, 贵在点睛。课堂教学结尾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最后几分钟的有效利用, 避免虎头蛇尾、头重脚轻的错误。我相信, 教师匠心独运的结尾设计, 会将课堂推向另一个高度, 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协调完美。

摘要:一节成功的课, 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从而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然而, 一节成功的课, 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让人兴致未尽的结尾, 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本次课内容的理解, 而且能促使学生进行思考, 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篇5

语言是构成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手段。讲课是通过有声语言以及文字来传授知识的,特别是有声语言,是教与学的一个桥梁与纽带。没有语言这个桥梁,课堂教学就难以进行。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教学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语言的审美价值。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语言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的个性的熏陶、感化,组织教学,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只有通过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积极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起到语言的交际作用,使获得的感性认识继而实现理性的飞跃。可见,教学语言几乎是教师不能须臾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即使现代化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领域,也不能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相反,对它的要求是更严格、更严密。

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完美的语言培养人才的技能和技巧。教学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

一堂好的政治课需要多种教学艺术的综合运用。比如: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等等。而语言艺术是最基础的,它几乎贯穿在各种教学艺术当中。政治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才能更好的运用其他的教学艺术,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或称教学用语。它既不同于哲学、政治、法律和自然科学的用语,也有别于文学、艺术的用语;既不是纯粹的书面语言,也不是普通的日常用语。

那么,政治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呢?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

语言精炼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说或详说,并要说得恰到好处。要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词约旨丰,一语中的,有详有略,详略得体。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时,教材列举了我国经济体制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单一的公有制和集体经营,影响多方面积极性的发挥;二是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吃国家“大锅饭”,使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三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位教师讲到这个问题时,用“死”“懒”“穷”三个字概括了弊端的后果,精炼的说明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夸夸其谈,华而不实,都影响课时的充分利用。有些政治教师主观上也想抓住重点,释疑解惑,启发诱导,但往往由于驾驭语言的水平较低,讲课时旁征博引,毫无目的的肆意发挥,结果教师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却不解其意。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非常重视提炼教学语言,他们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这样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语言用词要准确。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以词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满堂三七疙瘩话,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很多,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每句教学语言都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例如:初一“热爱集体”这一课,基本概念是“集体”,只有把这个概念准确地教给学生,才能为讲清以后的其他概念原理铺平道路。集体这个概念共有几层含义,教师可通过层层分析的方式把这个概念交给学生。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什么是集体?一个人能不能叫集体?学生会考虑到,集体是由许多人组成的。老师再引导,很多人组成的群体都能叫集体吗?通过类似的逐层分析,最后准确地得出集体的概念:集体是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动的团体。

语言清晰主要指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语言要清晰悦耳,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所以发音必须标准,吐字必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张口如拔古铮,清新明亮,讲话如幽泉淌水,叮叮咚咚,使学生悦耳倾心。条理清晰是指教师讲课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性强。语言条理清晰的关键是语言要符合汉语语法规则。

语言要有逻辑性指课堂教学语言要前后一贯,上下承接,顺理成章,合乎思维的逻辑结构,规则和规律。教学时,教师忽略了所将内容间的有机联系,那么每节课不是概念的罗列,就是观点的组合,当然显得单调枯燥,呆板无趣,倘若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间的内在,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教学,就能层层深入,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在讲《经济常识》的过程中,为了证明社会主义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的观点,可以运用如下:“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在社会主义企业间也必然存在着竞争”的直言三段式逻辑推理的方法,使同学看到社会主义企业存在竞争的必然性。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抑扬顿挫、展示情感。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的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和教学内容本身相一致,来调节自己课堂语言节奏,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语言的速度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里吐字的快慢多少,疏密间隔,在讲一节课的所有内容时,只用一种速度,就会显得很平淡。该快时不快,拖泥带水,使人感到拖沓。该慢时不慢,象放连珠炮,学生无暇思考,令人难以听懂。灵活地掌握语流速度,既能使讲课清楚生动,又符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语言速度的变化,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如果是一堂课的开始,因为学生课间休息,精神松弛,有的没有很好的预习、复习,害怕老师提问而精神紧张。此时,教师无论是复习旧课,还是导入新课,课堂语言都宜慢,就像汽车轮船刚刚启动,有一个逐渐导入轨道航向的过程。当学生情绪已调动起来,思维进入正常轨道时,语言和教学进度可逐渐加快。当教师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时,由于这些内容输入学生的大脑需要有一个处理转换过程,这时的语言又宜慢不宜快。当教师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时,此时的教学语言又宜快不宜慢。当教师为了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力和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语言的能力或强记能力时,又可以适当加快语言节奏。总之,不能只顾自己讲,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说话过快,学生没有思考时间;说话过慢,又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欲望。无论快慢都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都必须快而不乱,有序有度;慢而不断,要有节奏。例如:在讲“质量互变规律”时,当讲到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时,由于这是重点和难点,所以就要放慢速度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理解。

语言要有抑扬顿挫是指教师上课的语调处理的高低起伏的统一,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调的高亢是“扬”,语调的低沉是“抑”。为了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象飞瀑激流,气吞长虹,动人心魄;有时为了表达另一种内容,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

声调变换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总是平淡低沉的声调或是慢慢吞吞的声调,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影响学生思考、品位,容易引起疲倦。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了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觉醒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个问题时,表达要豁然开朗,声调要陡然高升,雄壮而昂扬,坚定而豪迈,充满信心和希望。通过这样的声调节奏的变换,使学生感受到: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了。

顿挫,也叫停顿。这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讲课中,适当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教师所讲的事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消化。停顿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停顿;二是为了加强逻辑性、层次性而停顿;三是为突出重点、难点而略加停顿;四是为强化高潮,使高潮进一步“升华”而停顿。

总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变换语调,或高昂,或低沉,适当运用停顿,使语言节奏抑扬顿挫,从而大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语言要能展示感情,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感知教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要使自己的语言感人,就应当在语言里倾注激情,只有情深,才能理透,才能感染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将“理”传达给学生,必须做到“情通”,然后才有教育意义上的“通情达理”。也就是“亲其师,信其言”,使学生乐接受教师的教诲。为了使语言感人,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要以饱满的热情讲述教材。在讲“科学人生观”时,有一幅油画《母亲》,一位政治教师讲道:看到这幅充满感情的油画,我仿佛看到了赵云霄烈士当年在狱中写遗书的情景,阴暗的牢房里,烈士身戴刑具,怀抱婴儿,借着铁窗透进来的微光,伏在膝上吃力地写着,泪水洒在纸上„„我们又仿佛看到了烈士赴刑场前同婴儿诀别时的情景,她遍体是伤,怀抱婴儿,泪水沿着她的面额和胸膛流进婴儿的口中,这不懂事的婴儿呀!你可知道,妈妈是用血和泪在抚养你,妈妈就要和你永别了,你要快快长大,完成你爸爸妈妈未完成的事业。这里的感情要严肃而坚定,愤怒而悲壮,使师生的感情得到共鸣,让学生充分想象到,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近代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贫弱,爱国志士舍身报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立志成才。

(二)对学生要有感情。教师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要耐心讲解,不能有半点的厌烦和急燥情绪。好的情绪使人精神振奋;相反,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有的教师带着怨气上课,动则挖苦、讽刺,师生感情不融洽,结果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倦感。相反,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充满了对学生的爱,千方百计地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师生感情融洽,使学生能带着一种高昂的激动的积极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充满感情,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展示情感。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感染力。

生动形象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教师在讲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情况”时,引用群众中流行的过去是“干活一窝蜂,实际是磨洋工”,“上工人喊人,收工人撵人”,大包干后是“又种田、又挣钱、住新房、穿新装、看电视、用冰箱”。这些语言生动形象,为学生喜闻乐见。又如:在初一教学中讲“道德”的概念时,为了说明道德是依靠人们自觉和社会舆论来维持这个问题时,有位政治教师引用了“诗训不孝子”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姓陈的老大爷,与一儿一媳一孙同住,由于儿媳不孝,致使衣不暖身、食不饱腹。一年腊月临近春节,老翁饥寒交迫,一同村人深感同情,写了一副中堂“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把祖孙三代关系描写的淋漓尽致,诗贴出去同村人议论纷纷,儿媳感到内疚,终于到老人面前赔礼。这个事例既典型、又生动,使同学懂得社会舆论对于道德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把抽象枯燥的概念 讲得有血有肉。

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盐。枯燥乏味的语言如同一盘忘记加盐的菜一样破坏着食欲,不论其营养价值多么高,总是淡而无味,食如嚼蜡,不会脍炙人口。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人类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人类社会交往的存在和维持,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说,首先是语言交际的存在,而情绪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语言和情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的刺激影响着情绪的变化,而情绪又可调节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所以,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或抑郁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这样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讲话幽默的教师,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学生十分欢迎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例如:在讲“文明习惯”时,有位教师结合个别学生吸烟的现象,诙谐地道出了吸烟的危害,来个正话反说:“同学们,吸烟有两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夜间尤剧,咳声能吓跑盗贼;二是长期吸烟,可以形成驼背,做衣服能节省布料大家说是吗?”学生听后会心而笑,在笑声中自然明白了吸烟的害处,几个抽烟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这样,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了一箭双雕。有位老师在讲“人际关系”时讲到社会是由无数人际关系组成的网络,每个人都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结子”,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时,举例:清代有个秀才,他上有父亲,下有儿子,他在家庭中既当儿子又当父亲,而秀才的父亲和秀才的儿子都是状元。秀才平时在家里经常吵架,他跟父亲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儿子是状元,你儿子呢?”他跟儿子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父亲是状元,你父亲呢?”学生听了哄堂大笑,从而对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是人际关系网络的结子这一道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运用夸张来达到幽默的效果。有的教师在讲到“理想”时,讲到理想是高于现实的;理想是有可能实现的。二者必须兼顾。高于现实、忽略现实可能性的是幻想,比如有人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用铁丝串起来,挂到脖子上做项链;只有现实的可能性而低于现实的就不能称为理想,比如有人一日三餐都有碗菜汤。通过这样的夸张,学生就易于理解和巩固对理想的认识。

语言的幽默风趣,不是海阔天空,一定要恰如其分。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笑声,而牵强附会胡乱联系,那就把幽默庸俗化了。只能是哗众取宠,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只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才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四、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中。

课堂的音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音量过大,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听起来刺耳,不舒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小,学生听起来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一般来说,讲课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上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声音为准。但在一堂课中不能始终保持一个音量,因为人的听觉系统对于来自外界的单调乏味的单项刺激有一种本能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功能 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不安、厌烦和抵触情绪,使刺激效应减弱、消失。要防止这种厌烦情绪的产生,音量就要有高低轻重之分。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思维出现疲劳,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适当的增大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政治教师要科学地掌握音量,一切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师如果能做到以上四点,那么,他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一定能达到。

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它是教师的世界观、政治倾向、道德观念、思想感情、理想情操、知识积淀、及言语环境诸因素的综合体现。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因此,掌握语言艺术,不是磨练嘴皮,而是增长学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靠教师自我修养得来的德、才、学、识四种素质的深厚基础。

略谈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篇6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知识信息的载体,也是接通学生心灵的桥梁。几千年人类语言文明的沉淀,各行业不同的语言特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以思索的东西。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或称教学用语。它既不同于哲学、政治、法律和自然科学的用语,也有别于文学、艺术的用语;既不是纯粹的书面语言,也不是普通的日常用语。下面就中学政治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语言艺术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平易中和、亲切风趣

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高,学生认为是讲“大道理”。教师如何用心把“大道理”与中学生联系起来,使“大道理”贴近学生,使之容易理解,其中教师平易中和、亲切风趣的平民语言的合理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平民语言,不是放弃政治课较高的教学目标,放弃“大道理”的必要“灌输”,也不是简单地讲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不是为“平民”而平民化,而是把党的方针政策使之大众化,教师讲的中心是大的,但对象是小的,通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这就是平民语言。

如:在进行香港回归教育时,讲到:“一国两制”问题,“一国”还容易讲,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是同一国家的姐妹同胞。但为什么“两制”呢?为什么香港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呢?这个道理要对初中生讲,恐怕两课时是难以讲清的。如果教师回避不讲,只让学生记住“一国两制”四个字,不作解释,这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果用平民语言说,香港习惯了原来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比如他们的车子是靠左开的,我们的车子是靠右开的,如果要他们马上改为靠右开,肯定要出交通故事,所以回归后,保留他们原来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有利于香港的稳定繁荣。这样讲学生在短时间内容易理解“一国两制”。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

语言精炼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说或详说,并要说得恰到好处。要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词约旨丰,一语中的,有详有略,详略得体。

课堂教学语言用词要准确,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以辞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产生不好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很多,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每句教学语言都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

语言清晰主要指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语言要清晰悦耳,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所以发音必须标准,吐字必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张口如拨古筝,清新明亮,讲话如幽泉淌水,叮叮咚咚,使学生悦耳倾心。条理清晰是指教师讲课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性强。语言条理清晰的关键是语言要符合汉语语法规则。

语言要有逻辑性指课堂教学语言要前后连贯,上下承接,顺理成章,合乎思维的逻辑结构、规则和规律。教学时,教师忽略了所讲内容间的有机联系,那么每节课不是概念的罗列,就是观点的组合,当然显得单调枯燥,呆板无趣,倘若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教学,就能层层深入,取得较好效果。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教育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内容上依次是心理品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以及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内容决定形式,它要求教师的语言也要具有教育性。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教师应坚持用较高的语言艺术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入情、入理、入耳、入脑的全面教育。

首先,思想政治课的首要功能是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良性引导作用,配合学校各级组织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并且能够解决现实问题。

其次,思想政治课具有政治功能,这要求教师的语言应符合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授课不能天马行空,胡乱发挥,违背国家的政策法规,应当做好学生的政治教育,培养建设国家的忠良之才。

再次,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应当通过自己的文明语言和文明行为展现教师的风采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魅力。教师的语言应自然大方,表达得体,杜绝粗俗语言,要为学生树立文明的典范。

四、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中

课堂的音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音量过大,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听来刺耳,不舒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小,学生听来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一般来说,讲课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上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声音为准。但在一堂课中不能始终保持一个音量,因为人的听觉系统对于来自外界的单调乏味的单项刺激有一种本能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功能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不安、厌烦和抵触情绪,使刺激效应减弱、消失。要防止这种厌烦情绪的产生,音量就要有高低轻重之分。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思维出现疲惫,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适当的增加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政治教师要科学地掌握音量,一切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政治艺术教学 篇7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

1. 语言精炼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

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 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 要多说或详说, 并要说得恰到好处。要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 词约旨丰, 一语中的, 有详有略, 详略得体。

2. 课堂教学语言用词要准确。

保证达意传情, 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 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 模棱两可, 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 以词害意, 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 满堂三七疙瘩话, 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 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很多, 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因此, 每句教学语言都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

3. 语言要有逻辑性指课堂教学语言要前后一贯, 上下承接, 顺理成章, 合乎思维的逻辑结构、规则和规律。

教学时, 教师忽略了所将内容间的有机联系, 那么每节课不是概念的罗列, 就是观点的组合, 当然显得单调枯燥, 呆板无趣, 倘若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间的内在, 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 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教学, 就能层层深入, 取得较好效果。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抑扬顿挫、展示情感

1. 语言要有抑扬顿挫是指教师上课的语调处理的高低起伏的统一, 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调的高亢是“扬”, 语调的低沉是“抑”。为了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 象飞瀑激流, 气吞长虹, 动人心魄;有时为了表达另一种内容, 语言宜平缓清晰, 一字一句, 字正腔圆, 犹如溪流滴水, 叮当有声。顿挫, 也叫停顿。这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讲课中, 适当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 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教师所讲的事理, 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消化。停顿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停顿;二是为了加强逻辑性、层次性而停顿;三是为突出重点、难点而略加停顿;四是为强化高潮, 使高潮进一步“升华”而停顿。

2. 课堂教学语言要能展示感情, 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用饱含真情的语言, 传授知识, 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 引起心理上的共鸣, 从而达到感知教材,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起到促进思维, 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要使自己的语言感人, 就应当在语言里倾注激情, 只有情深, 才能理透, 才能感染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将“理”传达给学生, 必须做到“情通”, 然后才有教育意义上的“通情达理”。也就是“亲其师, 信其言”, 使学生乐接受教师的教诲。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充满感情, 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展示情感。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 有感染力

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 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 是性情豁达, 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 是一种健康而完美的精神状态, 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这样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 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 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 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讲话幽默的教师, 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 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 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 学生十分欢迎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例如:在讲“文明习惯”时, 有位教师结合个别学生吸烟的现象, 诙谐地道出了吸烟的危害, 来个正话反说:“同学们, 吸烟有两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 夜间尤剧, 咳声能吓跑盗贼;二是长期吸烟, 可以形成驼背, 做衣服能节省布料大家说是吗?”学生听后会心而笑, 在笑声中自然明白了吸烟的害处, 几个抽烟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这样, 既进行了思想教育,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做到了一箭双雕。只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 才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四、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中

政治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篇8

一、政治教学中的“空白”艺术简介

所谓“空白”,又叫“留白”,原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空白”讲究的是“卷有尽而意无穷”。后来,人们将这种手法广泛应用到其它领域。本文讲述的就是“空白”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所谓政治教学节奏控制中的“空白”艺术,就是以学生的思维和教学规律为基准,有意识地给学生去设定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表达对政治教学的所感和所想,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政治教学中“空白”艺术应用的相关要求

在政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政治的精神感受和思维感受,尽量地多给学生留“空白”。同时,可以适当地增加课堂知识的难度以及容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政治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随时启发他们的思维。在学生的思维发生阻断的情况下,教师要调整课堂节奏,利用“空白”艺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学生思维顺畅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推进,所以,“空白”艺术的应用使课堂氛围和谐,教学效果显著。因此,政治教学中“空白”艺术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调整作用。经过实践证明,适度的课堂节奏,理论与探讨的结合,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收效。这就告诉我们,在应用“空白”艺术的同时,不能为了追求“空白”艺术而影响了基本的教学节奏。所以,在政治教学节奏控制的基础上,要注意应用“空白”艺术原则上的适度和求实性,不能因为追求形式,而脱离了教学目标。

“空白”艺术的求实性和适度性原则,就是要在保证课堂教学节奏良好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方法,结合教材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应用“空白”艺术的同时要结合教材,不可以凭空捏造。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不参照教学大纲,也不注意知识的回顾,而是一味地引用一些脱离教材的东西,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在运用“空白”艺术的过程中,不可以天马行空,滥用“空白”。在课堂教学的设置上,一定要保持适度性,做到难易适中,并对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课堂教学“空白”不可以太多,也不能没有“空白”,如果太多则导致课堂松懈,如果缺乏“空白”课堂则会太过于沉闷。因此,政治教学节奏控制中,一定要注意“空白”艺术的适度性和求实性的应用。

三、“空白”艺术在政治教学节奏控制中的巧妙应用

根据学生情绪巧设“空白”。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是决定课堂节奏的决定性因素,通常情况下是不稳定的,时而积极热情,时而沉闷低落。因此,要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一定要能够驾驭学生情绪。对于学生情绪上的埋怨、抵触等不良情绪,教师就要给学生设置“空白”,收集他们的不正确观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他们正确及时的引导,从而做到思想的正确引导。

根据教学时间巧设“空白”。教师进行新课程的教学时,要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合理地过渡到新知识方面,设置悬念,留下“空白”,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对新知识的研究和探索。在“空白”处理的基础上,一些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可以进行独立思考,而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就可以利用“空白”把相关知识链接起来。在新的课程展开之后,教师也不要过于细致地分析课堂内容,教师可以在关健环节,设置“空白”,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当然在课堂教学的结尾,也要设置“空白”,这时课堂才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

根据教材内容巧设“空白”。上面我们提到了“空白”艺术的应用要讲究求实性,所以,我们就要根据教材来设置“空白”,教师从教材基础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大胆调整,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实践证明,不是老师讲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得出结论。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揭示了“空白”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当依据教材调整课堂节奏,巧设“空白”,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浅谈政治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9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练, 切忌拖泥带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 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可见, 语言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该像演员苦练基本功一样, 过好语言关。语言精练是指语言要少而精, 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知识点要少说或者不说, 点到为止。对于要识记的知识点, 要学会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让学生在想到某个词语或某个字时就能联想到所学过的知识点。如,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 (1) 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却又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 (2) 有大量的货币财富。在讲到这个知识点时, 笔者就简单地概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两个条件就是“人”和“钱”。这样的说法, 恰到好处, 用最少的语言表达了尽量多的内容, 同时也方便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语言不够精练、拖泥带水、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话, 都会影响到教师课堂上的充分发挥。有经验的教师在上课时非常重视提炼教学语言, 很有针对性地讲课, 言简意赅, 有的放矢, 这样一来, 就能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练习, 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 在政治教学中, 一定要做到精讲多练,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 有感染力

政治教学中有许多理论要识记, 其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且枯燥无味, 如果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听起来就昏昏欲睡了。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善于运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讲课, 课堂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笔者在上课时就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生产关系好比衣服, 而生产力就好比一个人, 那么同学们说说看, 到底由人的个子来决定衣服的大小还是由衣服的大小来决定人的个子?你们现在有哪位同学还可以穿三四岁时候的衣服?”学生听了都笑了起来, 同时对这个内容也理解了。讲课幽默的教师, 不但给学生增添乐趣, 让学生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 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 从而收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因此, 讲话幽默的教师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例如在讲“文明习惯”时, 有位老师结合个别学生吸烟的现象, 诙谐地道出了吸烟的危害, 来个正话反说:“同学们, 吸烟有两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 夜间尤剧, 咳嗽能吓跑盗贼;二是长期吸烟可以形成驼背, 做衣服能节省布料, 大家说对吗?”学生听后会心而笑, 在笑声中自然明白了吸烟的危害, 几个吸烟的学生也羞愧地低下了头。这样, 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做到了一箭双雕。当然, 语言的风趣幽默不是海阔天空, 而是要恰如其分。如果为了追求笑声而胡乱联系, 那是把幽默庸俗化了, 那是哗众取宠, 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有生动幽默的语言, 才有强大的感染力。

三、课堂教学语言音量要适中, 有节奏, 抑扬顿挫

课堂的音量不能过高, 也不能过低。音量过高, 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会使他们听起来刺耳, 不舒服, 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低, 学生听起来吃力, 得不到有效的感知, 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 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一般来说, 讲课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上的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声音为准。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 当学生思维出现疲劳, 注意力不够集中时, 可适当地提高音量,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 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 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 政治教师要科学地把握音量, 一切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语言节奏的快慢, 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活动, 灵活地掌握语言表达速度, 既可以使讲课生动, 又符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最大信息量的要求。在讲到重点、难点和过渡环节时, 教师应该放慢速度, 让每一个学生都听清楚。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特点 篇10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语言,特点

语言是人类传情达意最常用的工具。从古至今教师主要通过语言把人类所创造的知识财富传授给学生。教师恰当的语言和清晰的表达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 政治课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和语言风采。因此, 在政治课教学中恰当的独具风格的教学语言, 对于完美课堂教学艺术, 提高课堂效率, 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运用幽默、风趣化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思想政治课, 理论性的内容较多, 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效、尴尬、僵持、对立等。而幽默就是打开这些问题的金钥匙。

要想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就很有必要在有限的课堂内高效地配以幽默性语言教学来唤醒学生的思想意识, 解除疲劳, 激发学生的学习快感、兴趣和动机。因此, 为了把先人长期积累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教师就必须要刻苦钻研教材教法, 运用幽默性语言艺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现师生互动, 升华情感, 创造一种精神享受的境界, 放松学生每一根神经, 激发学生每一个细胞, 达到愉悦轻松的快感效应,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一些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 引入有关的故事、寓言、成语、歇后语或俗语等,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既让相关的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教师的教育, 摒弃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全体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

二、运用亲切、平实的语言便于学生接受

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高, 学生认为是讲“大道理”。教师如何用心把“大道理”与中学生联系起来, 使“大道理”贴近学生, 使之理解, 其中教师平易中和、亲切风趣的平民语言的合理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平民语言, 不是放弃政治课较高的教学目标, 放弃“大道理”的必要“灌输”, 也不是简单地讲些学生感兴趣的事, 不是为“平民”而平民化, 而是把党的方针政策大众化, 教师讲的中心是大的, 但对象是小的, 通过用学生接收的方式, 让学生接收, 就是平民语言。

例如, 在进行香港回归教育时, 就涉及到:“一国两制”问题, “一国”还容易讲,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 是同一国家的姐妹同胞。但为什么“两制”呢?为什么香港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呢?这个道理要对初中生讲, 恐怕两课时是难以讲清的。如果教师回避不讲, 只让学生记住“一国两制”四个字, 不作解释, 这也不是解决问题。如果用平民语言说, 香港习惯了原来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比如他们的车子是靠左开的, 我们的车子是靠右开的, 如果要他们马上改为靠右开, 肯定要出交通故事, 所以回归后, 保留他们原来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有利于香港的稳定繁荣。这样讲学生在短时的课堂上容易消化“一国两制”。

三、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往往把课堂当成对学生说教的阵地, 讲出来的自然总是平板的、干瘪的、严肃的词语, 如果加入一些象声词, 语调也是刻板单一的, 要么是宣读文件的发言式, 要么是一个调子的平缓式, 昏昏然似乎在唱催眠曲。这样自然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 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 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 在讲解“珍爱生命”中的“善待生命”时, 我加入了一些形象化的描述, 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田园的迤逦风光图, 使得学生立即兴致盎然, 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也就特别的动情。

生动和形象, 是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抽象内容枯燥, 要想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 教师必须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使其通俗易懂, 可结合名言趣闻、社会热点,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增强课堂效果。

四、运用教育性的语言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初中思想政治课在内容上依次是心理品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以及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内容决定形式, 它要求教师的语言也要具有教育性。这既是责任, 也是义务。教师应坚持用较高的语言艺术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实践, 对学生进行入情、入理、入耳、入脑的全面教育。

首先, 思想政治课的首要功能是思想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良性引导作用, 配合学校各级组织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并且能够解决现实问题。

其次, 思想政治课具有政治功能, 这要求教师的语言应符合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授课不能天马行空、胡乱发挥, 违背国家的政策法规。教师应当做好学生的政治教育, 培养国家建设的忠良之才。

再次, 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 应当通过自己的文明语言和文明行为展现教师的风采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魅力。教师的语言应自然大方、表达得体, 禁绝粗俗语言, 为学生树立文明的典范。

政治课堂中语言艺术的运用 篇11

一、政治课堂语言要欣赏学生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尊重和肯定的需要,如果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的赞赏、鼓励、表扬与肯定,学生对于学习就没有快乐感,没有快乐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所以,我要求自己以欣赏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使学生得到肯定与满足。高二十六班荆洪博是刚转来的学生,乒乓球打得特别好,转来之前由于打比赛,耽误了不少课程,所以他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学习兴趣也不高。在一次政治课堂上他正要趴在课桌上睡觉,我就及时提问他说:“荆洪博正在努力思考问题,请他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在第二天上课时他找到我说:“我以为你会批评我呢?您为什么会表扬我呢?”我就笑着说:“你现在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应该表扬你,再说,你耽误了那么长时间,还能做得这么好,真是不容易。”听了我的话后,他会心地笑了,因为他得到了肯定。后来,这个学生听政治课很认真。

其实,每位学生身上都有一些优点,只是有些学生的优点还没有被我发现,或者说我还不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但只要发现学生的优点,我就会充分地肯定他们,让他们得到肯定与满足,增添他们的快乐,提高他们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二、政治课堂语言要慷慨地给予学生赞扬与鼓励

笑容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笑着面对自己;笑容可以给人一种亲切感,经常笑对学生的教师,亲和力就会比较强,师生关系就会相对融洽、和谐。所以,无论在什么场合,我都是以微笑面对学生。上课时是这样,下课时也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都知道我比较容易接近,也愿意接近我,现在原来我带过的学生还经常找我谈心。正因为这样,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宽松、和谐。

要慷慨地给予学生赞扬与鼓励。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被别人尊重和肯定的需要。所以,该赞扬与鼓励学生的地方,绝不能吝啬。实际上你赞扬与鼓励学生越多,你的收获就越多,这样不仅给学生带来快乐,也会使自己心情愉悦。

在我校的高二十三、二十四班上课时,我赞扬与鼓励学生的话就特别的多。每到上课时我会说,上节课大家听得很认真,这节课大家会做得更好;下课时我会说,这节课大家听讲得确实很认真。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是很好的,在我的鼓励和表扬下,个别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他们能比较认真地听课了,作业写得也认真了。

三、政治课堂语言要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

良好的心理暗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成功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把潜能变成现实。

只有尝试才会成功。很多学生之所以厌学、不去学习,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自己学不会,所以也不愿再去尝试。这样的话他们的成绩只会越来越差,逐渐形成恶性循环。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土豆实验。实验要求用扎牛奶的塑料软管穿土豆,看谁能穿透土豆。起初10人中9人认为这根本没有可能,就没有行动,只有1人试着用软管去穿土豆。他先用软管尖端扎在土豆上,然后旋转软管,没有几分钟土豆就被穿透了,其余9人也效仿着去做,结果也都成功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不能”只是一种观念,而不是一种现实。只要肯去尝试,就有可能成功。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让他们认为自己是可以的。

我在教学中就是这样做的。高二十三班学生杨大兴,是一个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作业经常做不完,听讲也不是很认真。有一次,他的作业没有做完,我就在课堂上说:“杨大兴对政治挺感兴趣的,我也感觉他非常适合学习政治。”他当时听了一怔,然后脸上就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从那以后,他做作业很认真,听课也非常认真。一次月考过后,他跟我说:“老师,我这次后面的大题没做好,前面的选择题也改错了几个,下次我要考年级第一。”他的愿望能不能实现我们暂且不说,但我能断定,他对自己已经有了信心,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

四、政治课堂语言要有一定的幽默感

比如,当我发现某个学生在课堂上写信时,我就会说,你看他记笔记多认真;如发现他在课堂上用耳机听音乐,我就会说,最好不要在政治课上学英语;如果想布置一些作业,我就会说,咱们班有些同学太对不起老师了,说政治作业太少,还去校长那儿告状,今天我就满足大家的要求,布置一些作业。

如果我想在课堂上提问某个同学,我就会找出很多理由:如看到某个同学在说话,我就会说,这个问题某某同学已经讨论好了,请他回答;如果我看到他在低头看其他书或者小说,我就会说,经过查找资料,某某同学准备得很充分了;如果某个同学在看着我,我就会说,某某同学已经向我示意要回答问题,请大家掌声欢迎;如果实在没有理由的话,我就会说,很长时间没有提问某某了,他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抗议,请大家欢迎这位同学回答问题。

当然,课堂语言的幽默感还要和所学内容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到“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的内容时,我会说,请未来的财政部长、税务局长表述一下财政的作用、税收的特征;在讲到“我国的国家机构”的内容时,我会说,请未来的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军委主席来表述一下各自的地位、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等。利用这种方式和学生交流,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政治艺术教学方法探讨 篇12

一、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

1. 教学方法要活。

政治课教学要求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在教案的设计、新课导入、质疑的激发、知识的传授、疑难的解析等环节中能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在教学过程中, 求活求变,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 方式要多。

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的交往互动是通过沟通、对话的形式来实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 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大胆发表观点、见解,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 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即像古人所说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二、多媒体引起学生对政治课的重视

多媒体有声有色, 趣味浓浓, 能够回放历史, 加深知识印象。政治课思想博大, 理论精深, 囊括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精髓, 但是,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学习才能更为轻松愉快。在《生活与哲学》的讲授中, 教师播放了两位历史上的哲学家的生平与思想, 加深了学生对生活与哲学知识的认识;教授《经济生活》中“股票、债券和保险”一框时, 为了加深学生对股票的印象, 我播放了纽约1929大崩盘录像, 一个小时内, 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 引导学生认识到了合理投资、正确投资才能够利国利己, 学生触目惊心, 本课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度非常高。

三、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 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有兴趣才会入迷, 入迷才能钻得进去, 学习才会卓有成效。

我在教学中试着从多方面, 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 运用情趣性教学法。我称之为“糖衣片”式教学法, 是以事明理、寓理于趣的教学形式或方法, 它让理论回“娘家”, 从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它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即以情趣为“糖衣”,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原本觉得艰涩的抽象概念和原理, 从而促进思维的活跃和觉悟的提高。这种方法寓教于乐,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改革空洞说教式的教学积弊。

上一篇:应用型高等教育下一篇:绿地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