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中的时事政治

2024-07-09

政治课堂中的时事政治(精选11篇)

政治课堂中的时事政治 篇1

将时事政治应用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除了对教学内容进行额外的补充外, 还能通过实践证实政治教学过程中的理论。 政治理论结合时事政治, 有利于学生掌握政治理论内涵, 将自身所学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时事政治, 满足课程教学需求

1.结合教材导入

语言是一门艺术, 需要掌握不同的技术, 课堂也是如此, 教师在课前导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并没有固定的套路或方式, 需要教师围绕课本内容进行合理的情境常设, 发挥语言的优势, 让学生在课堂导入时充满激情。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 结合时事创设相应的情境问题, 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讲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人民才真正站起来并当家做主, 形成互帮互助的社会主义体制, 建立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最终确立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 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国家的最新政策等, 让时事政治将成功课堂的“序幕”拉开。 课前导入的方式要引起教师的注意, 在课前认真揣摩,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 通过课前导入, 力争在最短时间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

2.教学内容要结合时政热点

培养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正如伟大的小说家有着法国小说之父之称的巴尔扎克说道:“遇事先问为什么并提出疑问才是最大的智慧。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一特质, 利用丰富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掌握所学的内容。 正如上述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例如:在《拒绝不良诱惑》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 通过新闻说明, 让学生了解战胜不良诱惑需要足够的信心和坚定的意志。 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将知识活学活用。 由此可见, 除教育学生关注时事之外还要让学生勇于提问, 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才能在学习时更投入。 而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得到培养。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要围绕课本基本知识, 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 结合学生兴趣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 继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后, 要积极地加以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情境, 满足自身的求知欲。

二、充分突出时事政治的教育性和时效性, 引导学生理解时事政治

政治教师应养成实时关心时事政治的良好习惯, 通过新闻、报纸等途径及时获取社会中的时事信息, 并将之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发展的兴趣。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并解释相关时事政治, 有利于将来学生学习政治理论, 掌握政治理论才能更好地解释时事政治, 两者之间互相作用, 最终形成互长互生的局面。

三、在时事政治学习中加入评论,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

时事政治包含的事件非常丰富, 初中生因年龄问题, 接触政治事件短, 知识范围相对比较狭隘, 不能深刻地理解问题, 因此在学习时事政治的过程中学生难以了解政治事件背后包含的原因及意义。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以评论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与此同时, 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学习效率。 在开展评论活动时,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 尊重学生的想法, 及时引导并纠正学生不成熟的想法。

四、培养政治意识, 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青少年是祖国的栋梁, 也是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 必须具备相当的政治意识。 初中政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政治意识的最佳时期, 加深学生对政治的理解程度, 也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理解时事热点问题是初中政治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将时事热点融入教学之中, 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 开阔学生的眼界, 使学生虽身在校园却能了解国家大事, 并通过时事政治的学习,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让学生了解自身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例如在“消费者的权益”教学过程中, 教师便将时下的热点问题引入教学, 通过分析让学生学会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正确方法。

综上所述, 在教学初中政治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与政治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还要学习时事政治, 通过学习时事政治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更多的掌握, 并通过问题进行反思。 通过时事政治的引入, 不仅可以让政治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

参考文献

[1]唐汉昭.时事政治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2 (Z1) :51.

[2]徐秋儿.初中思想品德课利用时事政治开展有效教学的思考[J].学生之友:初中版, 2011 (8) :47-48.

政治课堂中的时事政治 篇2

【生成过程】在政治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应做到科学有效地应用多媒体,则能积极克服以往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政治课堂教学,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和水平,提升政治探究性教学的效果。【创新体现】

一、政治探究性教学与多媒体的优化整合应服务于教学目标

二、政治探究性教学中多媒体的定位原则

三、政治探究性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化运用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探究教学,为了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应注重教学过程、环节、疑难问题的高效解决,并力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媒体的便捷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文字、音像、图表、数据等形式把教材中的重难点给予形象生动的讲解,高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创新价值】 总之,在初中政治探究性教学活动中,科学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新手段,做到高效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从而优化政治课教学过程,完美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好心情》

知识与技能:了解情绪最基本的四种表现形式是喜、怒、哀、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分为“身临其境、说说心里话、情景表演、词语接龙、情境思考、装出好心情、我们共同的心愿”七个板块,其间以学生自主、合作活动交流为主,教师以指导者的角色参与课堂教学之中,真正使本节课的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喜、怒、哀、惧四种不同的情绪感受,在学习、生活中努力培养乐观、喜悦的情绪,拥有一份好心情。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法,小组合作竞赛,情景表演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对后面学会调控情绪等内容的学习起了奠基作用。教材内容围绕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喜、怒、哀、惧展开。基于初一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课堂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感悟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学习。讨论、比赛、情景表演等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情绪感受,真正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幻灯片)播放李玟的《好心情》,在悠扬的歌声中开始新课。

师:大家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什么歌?对,李玟的《好心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开心多一点,烦恼少一点。在逢年过节、充满喜庆的日子里,很多学生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给老师、朋友写信,寄贺卡,浓浓的祝福语里包含着对对方的良好祝愿。同学们能说出一些贺词吗?如:愿你天天好心情,每天牙齿晒太阳等。我们都希望别人过得开心、快乐,同时也希望自己过得开心、快乐。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好心情教室,愿大家都能够找到一份好心情!

首先,老师出个谜语给大家猜猜,有一个东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有时候它能使我们精神焕发,有时它又能使们无精打采,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情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情绪万花筒。

一、身临其境(幻灯片显示)

(一)、在以下情境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幻灯片显示)

1、当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上天时,你会。

2、日本某社团在中国国耻日到我国珠海集体买春时,你会。

3、当身边的朋友悄然离开人世时,你会。

4、当回家的路上碰到歹徒时,你会。

请某些学生回答一下自己的情绪感受,针对回答情况,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教师指出,这些反映了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分别是喜、怒、哀、惧,也就是人的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幻灯片显示:情绪气象图〈喜、怒、哀、惧〉)。

(二)、幻灯片显示四张代表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喜、怒、哀、惧)教师指出:人的情绪是丰富多样的,情绪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成四大类:喜、怒、哀、惧。在这四种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如:悲愤、惊恐等。其实,大家在学习、生活中也有喜、怒、哀、惧的经历,下面请大家敞开心扉,说说心里话。

二、说说心里话(幻灯片显示)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谈谈你印象中记忆深刻的最高兴的事、最愤怒的事、最伤心的事、最害怕的事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一会儿,请某些学生在班级交流。教师作好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情景表演(幻灯片显示)

根据教材四幅图片中的人物对话表演。(课前请部分学生作好适当准备),每进行完一项表演,就相应地向全班同学发问。

1、表现了小女孩什么样的情绪?(高兴)

2、表现了女孩什么样的情绪?(忧伤)

3、表现了小男孩什么样的情绪?(害怕)

4、表现了两个女孩什么样的情绪?(愤怒)教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四、词语接龙赛(幻灯片显示)

1、全班分成四组,各代表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看哪一组写出的这类词语多;

2、每组选出一名统计员,两名记录员(其中一名为该组组长,作为上台交流的发言人);

3、准备时间为五分钟,时间一到,各组将交流结果交上来。(考虑到公平竞争的需要)开始交流时,每组的统计员记录好各组组长所说的词语个数。在讨论准备过程中,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引导他们写出相应情绪类型的词语,并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进来。开始交流时,教师要求各组统计员开始记录,每组组长交流结束时,教师均要求四个统计员把记录结果报上来。(写在黑板上)最后,根据词语的个数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同时,对其它小组的表现情况也作相应的评价。

五、情境思考(幻灯片显示)

情境 情绪表现 产生该情绪的原因 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怪话获悉明天老师将带大家去郊游 爸爸把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关了 考试得了100分 上课不专心,受到老师的批评 上体育课时,被同学绊摔倒了弟弟不听我的话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认真填写。表格中的两个空格由学生填写情境。最后,请两三位学生在班级公开交流,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六、装出好心情(幻灯片显示)

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如果总是想象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那么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的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脉搏会加快,体温会上升。心理研究的这个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摆脱坏心情,其办法就是“心临美境”。

装出某种心情,往往能使一个人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利用这种方法,你可以在困境中获得自信,在失意时获得快乐。请一位学生读一下,教师指出:每个人都希望在生活中拥有一份好心情。可是,生活中不如人意的事十之八九,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装出好心情。它将会给你带来愉悦的情绪,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七、我们共同的心愿:拥有一份好心情(配乐诗朗诵)(幻灯片显示诗内容)拥有一份好心情

好心情是人生最好的伴侣。好心情是自制的一剂良药。好心情能让自己妙手回春。谁都会有坏心情的时候,阳光灿烂的日子不会每天拥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的日子就是这样好一段坏一段地串联起来的。好心情,会让阴雨连绵的日子出现阳光。好心情,会让枯萎凋谢的花朵重新开放。

好心情是人生最好的伴侣。让好心情伴你我一生。

请两名学生(男女生各一名)上台进行诗朗诵,教师播放钢琴乐《星空》,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开始诗朗诵,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课堂总结: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进入好心情教室,我想大家都找到了一份好心情吧?请一两位同学说说在本节课的哪些活动中,你获得了愉悦的情绪?

最后,老师真诚地祝愿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保持乐观的情绪,每天都能拥有一份好心情!课后作业:描述一下明天一天内各个时间段的情绪感受。

政治课堂中的时事政治 篇3

【关键词】时事政治 初中政治课堂 教学应用

在初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学生思想观念和品德素质培养的重任,是初中阶段的主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抽象,内容较难理解等特点,一直是教学上的难题。将时事政治引入教学,佐证与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政治课堂中时事政治的应用情况

将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教学,即在政治理论的课堂教学中应用时事政治,以事实做例子,说明政治理论,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的内涵与外延①。时事政治在政治课堂中的引入,是政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体现,与政治教育联系紧密,难以分割。由于时事政治具有时效性,都是发生在近期的事情,十分便于学生了解与分析,同时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有部分学校并不认同将时事政治融入政治课堂的教学方法,认为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于是在这些学校的政治课堂上,缺乏对时事政治的深入探讨与分析。

二、将时事政治有效应用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十分必要

1.新的教学改革有必要引入时事政治

在教学改革以前,政治教学形式单一,采用枯燥无聊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亮点,也毫无新鲜感,同时政治知识理论性强,对于初中生而言十分抽象。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学习政治兴趣不大,在课堂上没有积极性,课程参与度很低,导致了政治知识的学习难以达成目标。在政治课堂上引入时事政治后,学生有了鲜活的例子来学习政治知识,在时事案例中学习理论知识使得学生的兴趣水平提高,理解程度加深,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财产继承权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引入香港富豪龚如心遗产继承案作为案例来进行分析,将财产继承的直系亲属优先继承权等讲清楚。

2.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现状下有必要引入时事政治

当今社会,一切社会活动都围绕着经济建设,人们在面对金钱和利益时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激,思想上也比较容易走弯路②。初中生刚刚走上人生的道路,没有成熟理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群与事件时,较难把握自身的思想,容易滋生拜金主义和自私自利的人生观③。为此,必须对初中生的思想政治动向给予及时的教育与指导。通过将时事政治中的负面事件引入,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思想会滋生痛苦,进而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深刻的反思。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引入时事政治

目前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注重能力,品德的培养同样重要。作为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政治可以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时事政治教育的数量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后,学生的思想在日益熏陶中必然产生质的飞跃。人们需要通过很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帮助自身发展。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学习,丰富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对时事事件的大量了解将有助于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进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三、如何有效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

1.将教育目的与事件时效相结合

在教学中,政治教师应将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培养成日常的行为习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方式了解时效性较强的新闻事件,将其中与初中政治知识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筛选出来,引入课堂。

2.使时事政治贯穿到教学环节中

政治教师应在课堂上将筛选出的时事事件交由学生分析,要求学生在分析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时事事件的关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关注时事事件,在课堂上讲述自己选取的事件,并在讲述后对该事件使用政治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日积月累的习惯养成,将会使学生建立起将现实世界中的时事与政治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习惯,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时事政治学习中加入评论

时事政治事件常常包罗万象,而初中生的知识量较小,理解问题不深刻,在学习时事政治时容易浮于表面,难以深刻理解政治事件背后的原因与意义。对此,教师应及时组织评论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分析与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深入分析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时事事件的内涵。在评论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发挥,引导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发表意见,对于不成熟的想法,教师应给予引导和纠正。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政治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当前的教学现状,政治教学常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在政治课堂上应用时事政治,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国内与国际时事事件,形成其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释】

① 刘彩彩. 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学周刊C版,2014(4):107-107.

② 吴晓娟. 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5(4):75-75.

③ 李培中.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与时事政治的结合[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7):13-13.

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篇4

一什么是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指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心理学家认为, 师生互动不仅仅表现为控制—服从, 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师生间的交流、平行影响与相互作用等, 他们强调将参与程度和交往的情感质量作为理解师生互动的主要方面。

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而言, 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学生在互动的氛围里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和尊重。对教师而言, 互动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上课不是在传授知识, 而是一起分享理解。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相互影响, 相互补充, 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因此, 最生动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是学生不由自主地举起双手抢答的课堂。

二如何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 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要认真与学生交流看法, 在课堂中营造民主气氛, 让学生敢说话、敢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引导, 认真分析, 多鼓励、少批评。心理学研究表明, 融洽的师生关系,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 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喜欢老师, 自然就会喜欢他讲的课。例如, 在学生自主阅读或小组活动时, 教师要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 这样就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然后有针对性地集体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多让学生发言, 试着先由学生自己解答, 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 教师纠错总结提升。在课下, 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让学生亲近老师, 敞开心扉。

2.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激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有话可说。如在讲政治生活《民主管理》一课时, 谈到村委会、居委会的相关知识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所在地区, 说说自己的村委会、居委会是如何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 这样学生跃跃欲试, 争谈自己地区的情况;然后教师抓住热点问题即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强调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不但要靠制度改革, 还需要每一个公民提高政治素养, 认真行使好自己的政治权利, 从而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政治课本来就应该非常鲜活, 用时政素材丰富课本, 让学生想听、想说、想知道事件背后蕴含的道理。学习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们服务的政府》课时, 为了帮助学生分析政府的职能与权威, 教师可结合食品安全这一热点问题, 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香港奶粉限购事件发生后的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 全国政协委员、政协新任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引用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说:“内地奶粉99%是安全的。”但却遭来媒体和民众的一片质疑。据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这是区别有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食品安全监管成效对于维护政府形象, 提升政府公信力有密切联系, 否则会打击公众对政府行政能力的信心等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政府树立权威的途径有: (1)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 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2)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3) 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 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这样就使学生明白了整个第二单元讲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是政府监管部门的使命。政府只有改变传统行政理念, 强化服务职能, 为维护食品质量安全提供充分的监管服务, 才能树立起政府的权威,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三结束语

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符合新课程理念, 在这样的课堂中, 师生都处在质疑或释疑的过程中, 通过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 从而将平淡的课堂变为生动的乐园。

摘要:传统满堂灌的政治课, 不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提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锻炼学生的思考表达能力。

政治课堂中的时事政治 篇5

关键词:时事政治;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引言: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概念不仅复杂还繁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困难,学生们不喜欢学习政治,不愿意主动探究政治问题,有的学生们甚至放弃这门课程,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了客服这些困难,教师想方设法改善课堂教学效率,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引进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法,创设情景教学法,结合时事政治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有效的改善了学生们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了解政治,探究政治性质问题,更好的分析和理解政治知识。

一、时事政治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时政政治是关于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知识内容,对学生们的学习和适应社会生活有积极的影响;时政政治具有现实性,可结合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时事政治的应用可以降低学生们学习的难点,将教材上的知识面拓展得更加宽广,达到学生们的实际需求。

时事政治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政治这门学科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们对自己身边的事情会更佳关注,利用时事政治的内容进行分析,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产生独立的学习意识,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的政治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入时事政治的有关知识内容,使学生们关注政治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政治的兴趣[1]。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对新闻、电视、广播等媒体设备特别重视。例如在学习《感受法律的尊严》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用幻灯片上面呈现的近期一则新闻:“2014年12月17日,白云区发生一起致人死亡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9个小时后被抓。……”教师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并要求各个小组进行合作调查、分析和报道,经过学生们一番查找和分析,得出了很多的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纠正。通过这种教学策略,教师不断鼓励学生,促使学生们懂得阅读资料,通过时事政治对学生的吸引,迫使学生们从被动变为主动,有效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状态。

(二)、培养学生关注政治

通过时事政治融入到初中政治的课程中后,学生们养成了关注现实社会中的政治问题的良好习惯[2]。教师不断地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相适应的现实社会中大家都有听说或有所了解的材料,使学生们感受到政治知识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针对目前的石油紧缺的问题,要求学生们进行关注并调查,并讨论如何控制石油的使用。通过这种教学的策略。使学生们了解社会文明的真谛,自然生态平衡的规律,培养学生们要学会关注重大的时事政治,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创新和发明,为社会奉献一份力量。

(三)、引导学生正确分析

通过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教师将近期的时事政治内容融入到课堂的授课当中,引导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由于这部分内容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久远,学生们很难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变故和性质。为了让学生们了解事情的两面性,辛亥革命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教师给学生们讲授新的课程内容之前,联系时事政治,进行了举例讲解“2014年某某学校的学生考试后的自闭症的问题”,引导学生们正确的理解,学生们的成绩不好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学生们自己,而且和家长、家庭背景及教师和社会的压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在马航的事件中,究竟是一次偶然的空中事故,还是由某些国家操纵刻意为之?学生会积极思考这个问题,考虑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通过这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应急发挥,并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理解,提高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辨析能力,有助于学生们在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更好的适应社会,提高自己。

结语:在初中的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时事政治的内容,有利地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意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进行结合的产物,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总而言之,时事政治不断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拓展学生们学习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裘明宽.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3)

创新思维在政治课堂中的渗透 篇6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

1.教师的观念要创新

很明显, 传统教育存在着弊病。我国教育必须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现代化教育转化, 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任何教师都不可能代替学生去学习, 因此教师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中走出来, 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自由愉快地学习。

2.教师要注重自身知识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学生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 不断学习新知识, 研究新课题, 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3.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总采用一种教学模式, 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在讲解“经济全球化”时, 笔者设计了一个辩论活动, 辩论主题是: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双方根据已知历史与现实的材料进行对比论证, 最终归纳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利弊影响, 以及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态度。学生在这种自由讨论、激烈争辩的气氛中, 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又学到了知识。

二、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 学 习 兴 趣, 培 养 学 生 创新意识

1.列举。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列举一些事实或历史事件加深对教材中的理论或观点的理解, 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求同性。列举的最大意义在于反映学生对某一知识理解与掌握的程度, 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2.比较。在教学过程 中, 教师要引 导学生对 相似、相近和相同的知识进行比较, 这是克服混淆最有效的方法。但比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克服混淆、加深 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品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比较方法主要有:比主体、比内容、比地位、比属性、比特 点、比时间、比作 用、比概念等。在教学中, 教师应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如果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 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 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能力的培养。

3.替代。当前的政治考试重在考 查学生的 综合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已知的概念或理论替代未知的材料或论题, 并根据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做到有效和准确地进行知识迁移, 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替代是人的思维的一种重要品质。实 践证明, 许多科学发现、发明都与这一品质密切相关, 思想政治教学中注重学生替代思维品质的培养, 无疑是教学与时俱进的体现。

三、结合情境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某个情境进行假设, 通过假设来促进思考, 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自觉性与能动性。例如笔者在讲解“商品”时, 不是直接提问“什么是商品”, 而是采取迂回式提问:1一提到商品, 同学们很自然会想到商店里香脆的牛肉面、可口的饮料、笔挺的西服, 那么, 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又将到哪里去?2大自然中 和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3医院里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4你送给同 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因笔者所提的这些问题紧密联系实际, 发人深省, 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 从形象到抽象。情境探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生动的情境, 从而扎根社会生活实际, 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课脱离实际生活, 空洞说教的弊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 地位, 将学生作为主人公巧设在问题情境中, 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高中政治课堂中的生活与教育 篇7

一、对策及思考

首先要返璞归真, 回归生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在生活里找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的生活教育理论。因此,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设计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思想政治就在身边, 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从而在教育中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尽力创造现实生活情境, 丰富生活案例, 面向学生的真实生活, 注意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现实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关键所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使学生在教育中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二、具体措施

1.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关系, 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 而且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 具有一定的权威。因此政治课堂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定位, 即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再居高临下, 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尊重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让政治课堂呈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氛围。同时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教师必须处处留心学习, 多请教, 吸取最新知识和成果, 利用网络, 接触名师、名校及最新的教育资讯, 把握时代脉搏, 熟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 与时俱进, 开阔眼界, 尤其关注学生能切实感受到的时事资讯, 要能让学生真正觉得政治课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 政治学科是有生活支撑的、具有重要应用性价值的实用学科, 使学科知识成为学生切实的生活感受,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 在情境体验中回归生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说过“告知学生应如何, 很少有效, 重要的是要自己体验到, 我们不能直接去教其他人, 我们能促进他的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 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回归生活, 回归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情感上产生共鸣, 心灵与所体验之物融合在一起。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 是用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 以兴趣为前提, 以情感共鸣作基础, 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只有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曾看过一个案例, 说的是美国的一位历史老师边塔在创设生活情境方面做的成功的探索, 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一天, 在讲“美国独立战争”时, 边塔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 本来是免费提供的课堂用纸, 今后5分钱一张。现在, 大家拿钱来领纸, 准备小测验。”教室里一片哗然, 学生们纷纷嚷嚷:“这不公平, 为什么不事先通知我们一声?”“为什么要5分钱一张?商店里真的不是这个价钱啊!”“我的钱, 买了纸, 就不够买午饭了, 怎么办?”看着同学们的各种表情, 沮丧、吃惊、生气、不知所措, 有的甚至脸憋得通红。老师低下头, 一再说:“对不起, 可是我不得不这么办。”孩子们持续不安, 老师坚持要收钱再发纸测验。一些平时的乖孩子, 无可奈何地拿出零用钱, 取了纸……老师发了试题, 学生低头解答。只见最后一道题写道:关于花钱买纸的事, 不是真的。请写出你当时的感受。边塔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呢?原来教科书在说明战前宗主国英国和北美殖民地人民日益紧张的关系时, 喻之为“家长和长大了的孩子之间的关系”;并提示学生回想他们的父母在颁布新规定和强行让他们做什么事时的感觉, 来领会这一点。因此, 边塔通过在课堂上创设这种生活情境, 使他们得到那种感受, 从而体会出当英国议会决定向殖民地强行征收印花税时人们的心情。边塔不是按老的教学方式讲授学习内容, 而是联系现实生活的, 启迪学生的心灵感受, 领悟所学知识。借鉴边塔的探索,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应尽量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体会知识, 从而掌握政治学科的思想方法。例如, 我在教授“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这一框时, 先让学生回顾2008年的一些事件——先是波及全国的奶粉事件, 后是山西“9·8”特别重大溃坝事故, 然后三起灾难又接踵而至:黑龙江鹤岗煤矿大火, 深圳龙岗特大火灾, 河南登封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数百生命逝去让人痛惜, 暴露出的问题让人惊心, 曝光出的政府失职和官员渎职让人愤怒。唯一让人稍感欣慰的是政府迅速掀起的问责风暴:继山西溃坝事件后山西官场地震, 乡、县、市、省四级官员的主要负责人“一夜之间”开始了“大换血”, 山西省委副书记、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了, 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免职了……在悲愤的环境中, 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在此情景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第一, 你在听了这段材料后, 你认为政府的责任是什么?第二, 政府应该怎么做?第三, 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第四, 假设你是一把手, 你该如何杜绝或减少这样的事发生?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融入到情境之中, 使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以及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必要性, 鼓励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 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基础。采取组织学生讨论、互相启迪, 通过交流, 促使学生再一次梳理自己的感受, 使情感的内化进一步深入, 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感悟和体验。在讲“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我给学生提示:从你记事起, 你的周围发生了哪些的变化。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 从你记事起到现在你家居住的房屋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2) 现在你家花钱比以前是多是少?为什么? (3) 过去买不到的东西, 为什么现在都能买到了? (4) 你现在最满意的本地建设是什么?

通过对这些生活情景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以下的结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所以, 生产决定消费。生活印证了教材里的知识, 生活也教育了学生。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和学生的心灵达到共鸣, 引领学生内心进入一个情感涌动的世界, 使之“登山则情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进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从而使政治教学和课堂氛围更上一层楼。

3.巧用实事, 在解析中提高生活判断能力

许多学生平时聊天, 提起俄罗斯、美国、韩国、朝鲜和恐怖活动等都是津津乐道, 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 昏昏欲睡。造成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 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教材中的很多案例过于陈旧, 也并不是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 在讲授政治生活中“政府的职能”这一框内容, 我列举了“3·14”、“7·15”民族暴力事件, 列举了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让学生分析政府的职能是如何来体现, 我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的材料, 分发给学生, 丰富学生以往的认知, 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放手进行讨论, 政府的哪些行为是在行使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更引申为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在讲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 我舍弃了教材上过时的材料, 把上一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例以及身边人物的事例展示给学生看,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不是老师空洞的说教, 而是每一个青年学生在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的现实需要。因此,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是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去参与教学的学习和讨论, 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 教学效果当然得到了提高, 生活中是非判断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4.善用多媒体, 重塑生活故事情境, 激发潜能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求学欲望激出来”。因此, 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认识水平等因素, 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向他们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入手, 课堂导入创设兴趣情境, 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探索的欲望, 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 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挖掘学生蕴藏的潜能, 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对政治理论知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制作多媒体课件, 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网络知识等内容于一体, 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增加学生的视野范围, 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生动, 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

在政治课教学中, 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与社会、自然相融, 获得个体的自由、解放和熏陶,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 创设情境, 让政治理论生活化, 通过设疑、分析、判断、讨论等形式, 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 提高学习兴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运用知识, 还能从中发展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回味和感悟生活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培育民族精神, 扩展国际视野, 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自主创新”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篇8

一、对“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认识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促进他们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其核心是以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为内容, 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历学习的过程, 即在创设问题情景中, 学生通过假设、归纳、归类、确立定向目标, 然后进行深入的探讨活动, 并在交流探讨材料的过程中, 做出演绎归纳的思想加工, 最后做出评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讨行为, 在教学结构上呈现互动, 并在推动教学中不断深入。

二、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1. 创设情景, 引发学习欲望。

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主要是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启迪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问题情景应源于现实生活, 紧贴教材, 且具有启发思维或激发兴趣等功能。如在教“价值的导向作用”内容时, 由于该内容抽象, 学生对此难以理解, 笔者就通过以下富有趣味性的情景问题来启发学生的学习。

师: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遇到下列情景, 你会如何处理: (1) 你拾到一个内有2000元的钱夹, 当你将它交还失主时, 失主拿出200元酬谢你, 你接受吗? (2) 在闲聊时, 许多人说一个不在场的同学的坏话, 而那些话是违背事实的, 你与那位同学没什么特殊交情, 你会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吗?通过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 笔者发现这两个问题无疑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发现学生在每一个行为反应的背后都有自己的理由, 而这些理由恰恰反映出每个学生不同的价值观。这就为学生正确理解“价值的导向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于是笔者向学生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任何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而在指导人们的活动中最根本的思想就是价值观。价值观就像一把尺子, 当你需要作出决定的时候, 它会帮助你选择。比如考场上, 监考老师因事离开考场, 你又有一道题不会答, 你就会拿诚实和成绩来比一比、量一量, 如果你不具备诚实的价值观念, 你就会选择作弊。如上情景与分析,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2. 收集发现材料, 设疑、求解、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议论问题, 提出不同见解, 并把相关材料加以收集整理归类, 然后通过设疑、求解、提高这几个教学步骤来实现有效教学。

如在教“物质”概念时, 教师会认识到这一概念高度抽象, 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缩小外延。笔者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理解这一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 第一步先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认识到的物质, 并呈现出来。第二步学生尝试把呈现出来的材料进行分类, 并择要列出。第三步要求学生思考两类事物的不同之处, 进而进入材料分析阶段, 此时笔者有意“误导”学生:一类是硬的, 一类是软的;一类可看得见摸得着, 另一类在人的头脑中等等,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归类, 得出正确的结论:一类是客观存在, 一类是主观思维, 进而得出“物质”的定义。第四步再设疑, 这张桌子是物质的, 物质就是桌子, 对不对?人脑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书本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学生不但对“物质”概念有了科学的理解而且也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认识世界的能力。

3. 分析总结, 交流学习心得, 学以致用。

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篇9

一、提问要把握时机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巧妙提出问题, 可以迅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必须把握有利时机巧妙设计问题, 否则就无法起到发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的巨大作用。孔子曾言:“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我们必须整体把握学情, 认真揣摩学生的心理, 巧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当, 学生就难以立即做出积极的回应;如果错过了提问的良机, 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一般而言, 学生在“悱”“愤”之时, 是最佳的提问时机。在此时提问学生, 可以推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以及反复探究问题。

二、提问要具有层次性

在政治认知层面, 高中生存在着极大的个体性差异, 因此教师预设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与差异性。如教学“我国公民为什么必须依法诚信纳税”时, 笔者设计了下列问题:何为纳税?为什么我国公民必须纳税?什么叫依法纳税?什么叫诚信纳税?如此由浅到深, 层层递进地提问, 班级中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强烈地激发了出来, 提问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提问要遵循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指的是我们必须根据高中政治学科的整体目标设计提问, 将学生思维由浅引向深入。在课堂上, 我们必须树立整堂课的整体意识,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向学生提问。 同时, 提出的许多问题必须相互关联, 不能孤立存在。此外, 提出的问题必须由浅入深, 层层深化。我们设计的问题如果琐碎不堪甚至杂乱无章, 学生即便可以一个接一个地准确回答, 他们的思维也始终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 始终无法理清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最终无法整体感知政治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必须努力避免多而繁琐, 最好是紧扣教学的难点、重点预设一系列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的问题, 以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统一。如教学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时, 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古今中外名人有关金钱的名言佳句, 接着展示了我们身边的人对金钱的态度, 然后预设了以下问题: (1) 金钱是什么?金钱是万恶的还是万能的? (2) 金钱有哪些正能量?哪些负能量? (3) 我们应该怎样获取金钱?不该怎样获取金钱? (4) 我们应该怎样发挥金钱的作用? (5) 你怎样看待你的同学为汶川灾区的人民捐献了全部“压岁钱”这件事?上述问题因为紧扣“怎样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一中心,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 加深了对金钱观的整体认知。

四、注意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评价

质疑后, 我们还必须适当评价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探究情况。首先, 我们及时评价学生的答案, 学生就能够马上知道自己对问题的分析与探究是否正确, 如果自己的答案错了, 错在什么地方。我们在点评学生的答案时, 不宜直截了当地否定学生的答案。学生的答案即便是错误的, 我们也必须用 “从这个角度思考可能不太合适”等委婉的语言提醒学生。其次, 高中政治课程与数学等理科课程差别迥异, 政治课程中很多问题的答案, 不存在对与错之分。因为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角度不尽相同, 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的答案无论是否有偏差, 我们都应该首先鼓励学生。当然, 对于某些学生非常明显的错误答案, 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换一种模式或者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与探究, 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 提高教学质量。

政治课堂中的时事政治 篇10

【关键词】 高中政治;时事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1

在高中教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两者相结合,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了人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好的让学生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思想课堂的重要性,本文给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的运用提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学科。但是在我国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老师却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依然停留在书本当中,对国内外的时事政治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时事政治是学生在学习阶段了解世界重大事件的途径。高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尽管有些高中政治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引进一些时事政治教育,但是只是简单的阐述一下,并没有实际上的互动和深刻的讨论,甚至有些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会夹杂着个人的感情,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情绪,这样对学生在思想政治的学习上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的时事政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以上问题应当引起高中政治老师的重视度,应当把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相结合,不要脱离政治教学的教学理念。

二、加强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自主性

政治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对社会的正确的认识,在时事政治教学中很多重要的时事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增加学生对事物、事件的判断性,在政治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要把当前国内外的,重大的新闻事件分享给学生,主动的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接受新鲜知识的热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者、指明灯,学生才是主体,指导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业余时间,阅读时事新闻,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评论,最后让学生自我养成自主的学习时事政治习惯,完全打破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国内外重大的时事新闻事件,通过比赛或者演讲的形式,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来,让学生在比赛或者演讲中,积极地对时事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对于政治学科有更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的带动其他学生学习时事政治,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政治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用多元化的方式了解当前的时事新闻事件,并且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相融合,在课堂上大量引用意义重大并且关注度较高的时事新闻事件,和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从而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

例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结合图片、视频和文字等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有画面感,在通过老师的分析和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时事热点时间的认知度,这样不仅使教学资源得到利用,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的政治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加强学生在课前进行时事政治的研究和讨论

老师可以在学生当中建立一个新闻播报小组,让学生上课前的三分钟进行对社会当前热点的时事政治新闻进行播报、讨论和研究,并且在上课以后在有老师进行点评,这样的过程能使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有效的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同时学生在老师的点评中,可以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也充分的调动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思维逻辑能力。

(四)时事政治的有效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事政治当前国内外热门的新闻事件,将时事政治引进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是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后的新型教学方式。老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老师应当将当前社会上的热点新闻和教材有效的进行整合、融入课堂,找到能后吸引住学生的眼球的热点新闻事件,甚至可以利用一些娱乐向的话题进行讲解、讨论。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上课时能够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与课堂上。从而将重大的时事政治事件中反应出来的现象传输给学生,但是老师一定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不可急功近利。

三、结束语

总之,时事政治教学和高中政治教学两者是相互依托,相互融合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目标,老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课堂的上的讲解中要找到一定程度额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将时事政治完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充分的调动了高中政治课堂的学习气氛,使课堂变得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贺海东.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2.29

[2]耿健龙.关于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讨[J].新课程(中),2015.06

[3]孙寿玉.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4]宋荣华.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9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1

一、实行教学民主, 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有一个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为此, 需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要以认真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奇异想法, 要妥善地选择适当角度予以评价。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将学生的思路强行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 束缚学生思维的做法和以严厉的语言中断学生思维过程的做法, 更要禁绝以嘲讽、挖苦的语言对待学生的失误。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政治教师要打破程式化、刻板化的教学方式, 不要太“忠于教材”, 政治教师要敢于把有争议的问题提到学生面前, 并随着时事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及时与学生一起探究, 各抒己见, 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例如, 在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一框时, 可以提供“毒胶囊事件”并提出问题: (1)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2)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思维立即被激活, 而且很容易导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只要长期坚持下去, 对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怀疑传统、敢于怀疑书本、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精神是很有好处的。

二、优化课堂讨论,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讨论的方式要优化, 即所选择的方式, 要能与内容、时机挂上钩, 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符合教材的结构特点,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获得最大的讨论效率。比较有效的讨论方式主要有四种: (1) “提示引导式”, 即在教师的提示指导下逐步展开讨论, 由易到难、由表及里, 及时调控讨论进程, 最后加以总结。这种讨论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富于逻辑性, 能保证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和讨论质量。 (2) “自由辩论式”, 即让学生围绕讨论内容各抒己见, 自由辩论。在辩论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 把握方向, 最后由教师或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小结讨论结果。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提高讨论的质量很有帮助。 (3) “角色置换式”, 即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 在教师的安排下分别扮演某些政治人物或社会组织, 让他们“身临其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这种方式不但能直接地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加深对政治的理解, 而且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燃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

三、针对创新思维特点, 精心设计教学

创新思维既包含聚合思维, 又包含发散思维, 其中, 发散思维是构成创新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 在传统教学中, 师生均习惯于以聚合思维思考问题, 所以,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发散思维的训练。

直觉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本形式, 它是一种不借助推理形式而直接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并非胡乱猜想, 而是个体长期积累的有关知识经验, 在瞬间被调动起来产生快速综合的反应, 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例如, 面对近期我国物价上涨过快, CPI指数居高不下的实际情况国务院作出了把稳定物价整体水平作为近期的重要工作来做, 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只要两种经济、政治或者文化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时, 就存在着给学生设置直觉判断的机会。这样的内容在政治教材中比比皆是, 可以充分加以利用。

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中极富创造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政治教学中, 有许多地方可以设计逆向思维练习。改变问题的条件或者改变问题的结果, 都可以形成逆向思维问题。上述一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甚至没有答案, 但作为发散思维的训练活动, 它可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品质, 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在做政治选择题时, 我们就要用到逆向思维, 很多组合型的选择题从反向排除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实际运用中, 通过敞开思维进行想象的判断, 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多种途径和方法。

辩证批判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又一重要形式。教师可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辩证批判思维的意义,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 关于重要政治人物的评价和重大政治事件的评价, 教材中都比较简单, 从创新教育的角度看, 有必要将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评价引导为辩证的、全面的评价。政治教师在教学中, 要适当引入和渗透辩证批判思维方式, 从具体问题入手训练学生全面地、辩证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上一篇:调节水库下一篇:课后练习也是教学资源